质量成本如何计算

一、质量成本如何计算

二、项目质量管理

三、如何进行质量管理

四、质量管理的10个案例

五、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六、质量管理失败的十个主要原因

七、如何开展质量成本管理 一、质量成本如何计算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ISOYES 点击数: 1180 更新时间:2006-10-15 20:19:06

质量成本如何计算

考察质量成本要结合企业战略。在质量成本构成诸要素中,外部因素影响最大,所以要格外注意。 质量成本(Cost of quality)的概念多年前就已经出现,但直到现在仍然令很多经理人迷惑不解。把质量成本细分为三部分也许对理解这个概念大有帮助,如本文中所指出的预防性支出、评估性支出和补救性支出。

在企业实践中,质量成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要把它与企业战略结合起来考虑。企业有什么样的战略目标,就有相应的产品质量策略,不同的质量策略,就会产生不同的质量成本。

重要的是,在对质量成本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之后,经理人对失误与浪费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企业在努力增加收益的同时,常常忽略对战略规划与质量规划进行整合。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企业对战略、质量、生产率、收益率、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并不十分了解。

整合企业战略与产品质量为什么重要呢?这是因为战略与产品有着内在的联系。如果企业奉行的是低成本战略,那么就要制定相应的低成本质量策略。如果企业目标是想凭借优质产品树立企业形象,那么就需要对产品质量进行规划,把研制、生产和销售优质产品作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因此,产品质量规划必须与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保持一致。若企业的目标是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产品质量规划就应该侧重于那些影响当前与未来客户购买决策的因素。然而,如果企业只是想提高某一产品的利润,那么在产品质量方面就应该注重减少失误、消除非增值活动与浪费现象,以降低质量成本。

对上述那种关系缺乏了解的另一个原因是对质量这一概念还认识不足。质量的含义是,花费尽可能小的成本来满足客户的要求,并杜绝各种失误。因此说对质量的要求并不一味精益求精。调查中发现,市场上普遍存在着产品质量大大超过实际需要的情况,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浪费或者"质量陷阱"。

产品质量的改进能够带动生产效率的提高。消除了失误、非增值活动和浪费,企业资源的利用会更加充分。但这也为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如果节约下来的资源无法加以利用,那就不会对企业收益产生实际影响。

经历了惨痛的教训,高层管理人员发现,一旦出现企业资源的闲置,企业改善计划也就彻底失败了。产品质量的提高缩短了生产周期,产品返修现象的减少降低了机器设备的使用率,企业资产投入也随之减少。由于废品率、返工率和浪费现象不再频繁出现,对原材料的需求也下降了。此外,由于消除了质量缺陷、浪费和非增值活动,行政运作费用也随之降低。

以往,企业总是把战略规划和产品质量改善割裂开来,分别对待。战略规划通常有固定的方式与程序,一般每年进行一次。而质量改善却往往是心血来潮、缺乏计划性。很常见的情况是刚忙完了手头的工作,就开始规划新工作。多数情况下,承担质量改善工作的人员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因此只能利用空闲时间。这种工作方式使许多改善计划无法按期完成,有些甚至不了了之。

质量成本包括三方面

企业战略规划的制定虽然非常规律,也很正式,但是由于其内容涉及商业秘密,因此往往不会在企业内完全公开。尽管员工对规划的内容并不十分了解,企业通常还是能够完成规划的目标。

质量改善或许应当被纳入到企业的战略规划当中去。质量改善应当着眼于现有与未来客户的需求,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经营目标。应详细制订质量改善计划并在资源方面给予充分支持。

质量成本(COQ)这一概念已经提出了很多年,但是对其含义仍然是众说纷纭。质量成本这一说法本身就存在着模糊之处。它可以是因质量问题而产生的支出,或是为确保质量而必须有的支出。更有甚者,把这一概念理解为"质量缺陷成本"。而实际上,这种质量缺陷成本仅仅是指因补救产品质量问题而产生的支出。

总体来说,质量成本应包括一切防止质量缺陷的支出、评估及确保产品达到质量标准要求的支出,以及出现质量问题后善后工作的各项支出。质量缺陷是指因产品质量问题而出现的浪费、失误或无法满足客户的要求。

质量成本支出可以分为三方面:预防性支出、评估性支出和补救性支出。

预防性支出:预防性支出是企业的计划性支出,专门用来确保在产品交付和服务的各个环节不出现失误。交付环节是指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与运输。预防性支出项目包括教育与培训、持续的质量改善工作、质量管理人员投入、流程控制、市场调查、实地检测以及预防性维护。

评估性支出:评估性支出是指在交付和服务环节上对产品或服务进行检查、监测或评估的支出。这类支出项目包括进货检查、内部产品审核、产品检查、库存清点、质量管理人员薪金、供货商评估与审核报告。

补救性支出:如果产品交付或服务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导致产品的维修与更换或重复服务,企业就需要支付补救性支出。补救性支出还可以细分为两类:内部补救支出与外部补救支出。

内部补救支出是指产品在送达客户之前发现问题的补救支出,涉及的方面包括废品、返工、库存、维修点、重新设计、运输救援、补救行动汇报,以及因产品或服务不合要求导致的延误。

外部补救支出则是指因客户发现问题而由企业承担的补救性支出,包括的项目有保修、接待客户投诉、产品更换、产品回收、运费、担保数据分析、客户跟踪调查和区域服务机构。

降低质量成本有轻重之分

有许多质量成本支出是隐性的,很难通过常规的质量成本评估系统进行测定。即使发现,其中很大一部分也会被当作是企业的正常经营支出。多数质量成本系统无法检测的隐性成本主要集中在客户补救成本、信誉损失成本、客户不满成本三方面。虽然这些成本不能通过常规质量成本系统确定下来,但在成本构成中却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现有与未来客户是否购买产品就与这些成本有关。消除了外部问题因素,这些支出也随之消失。因此,消除企业外部补救支出尤其重要。

质量成本数据可以视为是一种重要的评估手段。可以用来确定改善计划的时机并排定工作顺序。如果变革发生,还可以用来跟踪变革带来的影响。

把质量成本数据应用于质量改善,其目的是减少直至最终消除企业补救性支出。实施这一策略,就能够解决问题,并对产品或服务程序进行改善或做相应的变革。企业通过预防性支出,对各种问题加以调查和解决,从而减少了补救性支出,进而确保了利润。

评估性支出并不能直接为企业带来价值,应当尽量减少。之所以说这类支出无附加价值,是因为它们并不能改进被评估的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诚然,检查与评估进行得越细致、彻底,客户发现的质量缺陷就越少。但是,这类活动并不能彻底杜绝有质量缺陷的产品。加大预防性支出就可以减少评估性支出,同样能够减少补救性支出。

不同类型的质量问题对企业利润的影响程度也各不相同。其中以外部质量问题的影响最大,因为这种问题为客户带来了额外的支出负担,因而影响到客户未来的购买行为。潜在的未来客户同样会受到影响。他们一旦听说了存在质量问题,很可能影响到他们的购买决策。确定了各类质量问题的标准和平均成本,就能够选择优先解决的质量问题,更好地帮助企业完成战略目标。

确定成本标准的第一步,就是详细列出各种必要补救措施,如从客户处取回存在问题的产品、生产备换产品和运送新产品等等。把所有补救措施的标准支出加在一起,并分别乘以同类事故发生的频率,就是企业每年在质量问题补救方面的总支出。

质量改善规划的选择应当结合企业的宏观战略目标。企业的经营目标可能各不相同,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到增加市场份额,不一而足。外部补救活动对企业经营目标的影响最大,因此应当作为改进的重点。

二、项目质量管理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ISOYES收集 点击数: 213 更新时间:2006-9-17 19:31:14

项目的质量管理主要是为了确保项目按照设计者规定的要求满意的完成,它包括使整个项目的所有功能活动能够按照原有的质量及目标要求得以实施,质量管理主要是依赖于质量计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及质量改进所形成的质量保证系统来实现的。

质量,通常指产品的质量,广义的还包括工作的质量。产品质量是指产品的使用价值及其属性;而工作质量则是产品质量的保证,它反映了与产品质量直接有关的工作对产品质量的保证程度。

从项目作为一次性的活动来看,项目质量体现在由工作分解结构反映出的项目范围内所有的阶段、子项目、项目工作单元的质量所构成,也即项目的工作质量;从项目作为一项最终产品来看,项目质量体现在其性能或者使用价值上,也即项目的产品质量。

项目活动是应业主的要求进行的。不同的业主有着不同的质量要求,其意图已反映在项目合同中。因此,项目质量除必须符合有关标准和法规外,还必须满足项目合同条款的要求,项目合同是进行项目质量管理的主要依据之一。

项目的特性决定了项目质量体系的构成。从供需关系来讲,业主是需方,他要求参与项目活动的各承包商(设计方、施工方等)提供足够的证据,建立满意的供方质量保证体系;另一方面,项目的一次性、核算管理的统一性及项目目标的一致性均要求将项目范围内的组织机构、职责、程序、过程和资源集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其内部组织良好的质量控制及内部质量保证,从而构筑出项目的质量体系。

由于项目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物质生产过程,其生产组织特有的流动性、综合性、劳动密集性及协作关系的复杂性,均增加了项目质量保证的难度。

项目的质量管理主要是为了确保项目按照设计者规定的要求满意的完成,它包括使整个项目的所有功能活动能够按照原有的质量及目标要求得以实施,质量管理主要是依赖于质量计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及质量改进所形成的质量保证系统来实现的。

项目的质量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过程,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创造必要的资源条件,使之与项目质量要求相适应。各职能部门及实施单位要保证工作质量和项目质量,实行业务工作程序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支持质量部门独立地、有效地行使职权,对项目实施全过程实行质量控制。

1.质量技术文件

质量管理文件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为达到预期的项目质量和工作质量要求,对与管理有关的重复性事务和概念所做的规定。

①质量保证大纲

在项目或任务下达或合同签订生效开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每一阶段,均需在总结上阶段实施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制定或修订,以指导本阶段的实施和管理工作。

质量保证大纲的目标是:提高项目实施的适用性和任务完成率、 降低项目对维修和后勤保障的要求、提供基本的质量信息、提高工程实施的经济效益。

质量保证大纲的内容是:按项目的特点和有关部门对质量的要求,提出明确的质量指标要求;明确规定工艺技术、计划、质量和物资部门的质量责任;确定各实施阶段的工作目标;针对项目特点和实际的实施能力,提出质量控制点和需要进行特殊控制的要求、措施、方法及其相应的完成标识和评价标准; 对设计、工艺和项目质量评审要有明确规定。

②质量工作计划

质量工作计划是对特定的项目、服务、合同规定专门的质量措施、资源和活动顺序的文件。

质量工作计划的工作内容:实现的质量目标; 应承担的工作项目、要求、责任以及完成的时间等; 在计划期内应达到的质量指标和用户质量要求;计划期内质量发展的具体目标、分段进度、实现的工作内容、项目实施准备工作、重大技术改进措施、检测及技术开发等。

③技术文件

技术文件是设计文件、工艺文件、研究试验文件的总称,是项目实施的依据和凭证。成套技术文件应完整、准确、协调、一致。实际文件与项目技术文件状态一致;工艺文件与项目实施实际一致;研究试验文件与项目实际过程一致。成套技术文件的完整性应根据项目和工作的性质、复杂程度、研制阶段区别对待。为保证每一项目和工作技术文件的完整性,总设计师、总工程师、项目负责人应根据技术文件的管理规定,在实施工作开始时,提出技术文件完整性的具体要求,列出文件目录,并组织实施。

④质量成本

质量成本是实施单位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满足用户需要而支出的费用,以及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产生的一切损失费用的总和。质量管理职能部门根据质量工作计划,提出质量成本项目和计划。

· 质量费用的归集:

承制单位应严格遵守质量成本开支范围,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按质量成本核算对象及质量成本科目,分责任单位正确归集质量费用,不属于现行成本开支范围的质量费用,列入不可计成本质量费用统计表。

· 质量费用的分配:

属于现行项目开支范围内的质量费用,应分别在项目和工作中进行核算,不属于现行项目成本开支范围的质量费用,统计归集后直接或分配计入完工项目和目前实施项目的质量成本。能够分清由哪个项目负担的费用直接计入该项目明细帐或成本质量费用统计表,不能分清的统计后,按工时分配计入。

三、如何进行质量管理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ISOYES收集 点击数: 352 更新时间:2006-9-17 19:30:48

质量管理水平上不去,终究是因为实践中有许多问题没有想清楚,理论水平不够,缺乏系统完整的思考,缺乏总结。我希望把我多年的工作实践进行一些总结,与有兴趣的人士探讨.

质量管理的其目的和意义何在?

1、要弄清质量管理是做什么的,首先要明白什么是质量?质量是包含在产品或服务当中的固有的一种属性。它包括:产品或服务提供的实用性、经济性、安全性、可靠性、方便性等。

2、什么是好的产品质量?

现代质量管理学认为:质量就是满足顾客的期望的程度。所谓好,就是充分满足顾客的期望。

3、顾客的期望是什么?

一般来说,顾客的期望是:快速、物美、价廉、方便(服务)。

4、产品质量由什么决定的?

产品质量是由过程决定的,它包括:

工作质量:研、产、销各阶段输入输出的正确性;尤其是产品规划和立项工作的前瞻性和正确性; 设计质量:设计成熟度;标准化通用化覆盖率,达标率;

部品质量:部品的可靠性,不良率;

工艺质量:制造的工艺水平,直通率;

5、顾客的期望与过程要素之间的关系见下表:

表中的★多少代表关联度,它越多,关联度越大。从表格的描述可以看出各个过程要素的重要度。 因此,质量管理的目的是通过组织和流程,确保产品或服务达到内外顾客期望的目标;确保公司以最经济的成本实现这个目标;确保产品开发、制造和服务的过程是合理和正确的。

其意义在于组织中建立一种保证体系,使产品和服务在可预见的范围内,满足内外顾客需求,树立品牌忠诚度和美誉度,从而实现公司的经营和战略目标。

研发的质量管理是各阶段管理的龙头,产品质量80%是由设计决定的。因此,做好研发的质量,也就为保证产品的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质量管理的目标是什么?

质量管理的目标:多、快、好、省。具体量化指标可以参照标杆或是纵向对比,制定当年的目标。 研发的质量管理目标:“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量化指标是BOM更改率或更改次数。研发的设计更改次数是很多的,这个目标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需要思想和流程的变革和创新才能达到。

质量管理重要的准则是行动!所遵循的原则是:流程管理,闭环管理,从一而终。有检查,有落实,有跟踪,有反馈,有结果,有始有终。

研发质量管理的特点和难点:

特点:新产品、新技术、新知识、高密度、高强度、高标准;开发人员进度意识远大于质量意识,争分夺秒用来形容产品开发过程一点不过。所以,要严格贯彻质量流程和标准是很难的,需要不断优化,不断摸索新方法来满足开发任务的需要。

难点:难点是如何预防以及快速高效地发现问题,并解决和跟进问题。经常是问题到后面才发现,结果抱怨DQA工作没有做好。也有的是尽管前面发现了问题,开发人员也承若解决问题,但没有落实,也没有人继续跟进,造成不了了之,到后面又发现来改正。说到底,这方面是系统运作的问题,如何保证体系运行的效率、效果,这是一个非常的大的问题,需要一个专家组进行规划和实施。这也是一个战略层面重点关注的问题,需要高层来解决。

研发的质量管理不能脱离整个质量管理的系统,必须延伸到制造和售后服务。了解产品各阶段中存在的设计、工艺、部品方面的问题,为改良设计,优化流程,收集必要的信息。

质量如何进行管理

质量管理没有完全一样的组织、流程和方法,根据每个企业的具体情况而定。在介绍管理方法之前,先来看一看三星总裁是如何对待质量的。

“1992年在欧洲,三星现任总裁李健熙路过卖场,四处搜寻三星的产品,最终发现三星的一款微波炉被摆放在毫不起眼的角落里,无人问津,顶部一片尘土。他回忆说,这件事,对他触动很大,当时韩国市场还很狭小,世界市场对三星的评价这样低,企业怎么发展?随即,李健熙发表了“新经营理论”,核心就是创建让人认可的高端品牌。尽管三星在营销上不遗余力,但“对三星来说,技术和质量是创建品牌的先决条件,没有技术也创建不了品牌。”三星中国市场部部长刘然认为。

“李健熙焚毁三星产品抓质量,还有两个故事。在美国,当三星的产品沦落到地摊上的大路货后,李健熙下令把三星生产出的一些认为有质量问题的产品,包括电视机、冰箱、微波炉堆到操场上,点火焚烧。三星手机刚开始销售时,出现了不少次品。李健熙的做法是下令回收全部15万部手机,将其堆积在工厂前焚毁,价值150亿韩元的产品,化为尘烟。自1993年开始转变管理理念,开始从单纯追求数量增长转变为以质量为导向的管理模式,进行了事业结构、人才培养、产品设计和生产、流程控制等各个方面的变革,并度过了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

质量管理的动力和效果来自公司的战略的要求。具体的方式方法如何?这里介绍一种国际大公司普遍采用的一种管理组织和思路。全面质量管理的最佳实践——TQM:

研发、采购、制造、客服四大供应链部门之间相互作用,形成TQM组织框架。每一个单元都有自己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单元之间的互动,形成TQM的日常活动。

每一个单元都有自己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单元之间的互动,形成TQM的日常活动。单元内部,形成二级三级的活动。这是开展质量工作的基石。

TQM:以实现组织的战略和方针为目标:

建立一二级组织架构;

建立质量体系/制度;

确定质量目标,进行KPI考核;

二级组织架构

QA:体系维护,审计,问题跟进,追踪,年月周日报表;

QC:执行标准,检查,测试,记录;

QE:问题分析,对策,标准维护;

QA、QC、QE可以是三组人员,也可以是兼职,由一组人员担任,简称QA。人人都是QA。

6sigma是很好的方法和工具,对持续改善提出了一套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其在业界的推广是质量管理的重要里程碑。另外,还有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也是前人重要的管理实践的结晶。

研发阶段可以使用的方法和工具有很多,如QFD,DFMEA,TRIZ,BRAINSTORM,并行工程,DOE,田口法等等。实用的常用方法的是:QFD、DFMEA、BRAISTORM,并行工程。

质量管理的效果,衡量其工作的成效,保证质量工作有效性,稳定性,必须要定期评估。

原则:数据为主,全面客观。

公式:效果=流程质量×执行力

流程质量=公司战略×组织结构;执行力=人员素质×规章制度

评估的方法:管理评审,季度/月度/周/日报;

工具:QC七大手法。点检表、鱼骨图、直方图、分层的点图、柏拉图、散点图、控制图。

两个持续改善实践的案例

“品质提升工程——DQA项目”和“提升DQA过程能力,降低试产BOM更改率”这两个项目的开展,开创并建立了我们公司研发质量管理的新局面和新秩序。在此之前,研发是没有规范的质量控制和管理的,问题层出不穷,生产销售等部门抱怨很多。典型的就是ECN居高不下,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通过集团和公司的大力推行变革创新,持续改善,追求卓越的理念和文化等活动,我们先后推出了这样的改善项目。第一个项目是建立DQA的组织和流程,初步规范制度和流程。第二个项目是针对DQA运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更进一步的改善,聚焦在改善ECN上,推动流程的细节改善,取得了不错的成绩,ECN由改善前的基础型16%降低到4%,派生型8%降低到3%(9月份数据)。这是非常大的一个进步。当然这些成绩,不是个人功劳,是整个团队和公司各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

DQA还是一个新组织,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改善,比如,人员的素质、组织的执行力、流程的优化等等;还需要拓展到更高层次的管理活动中,比如:体系的维护、项目决策、方法的创新等。这些将随着整个组织逐步管理规范,逐步完善。

质量管理没有止尽,不断探索,不断改善,满足顾客期望,提升品牌忠诚度、美誉度,最终为顾客,股东和员工创造价值。

四、质量管理的10个案例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116 更新时间:2006-7-9 23:38:15

一、基于事实决策

1、阿迪达斯的失败

阿迪达斯公司成立于1949年,其运动设备(产品)目前在全球同类产品的市场佔有率为12%,落后于1972年才成立的耐克公司30%的市场佔有率达18个百分点。然而,在耐克崛起之前,全球运动产品几乎是阿迪达斯一家的天下。1954年世界盃足球赛,阿迪达斯因其生产的球鞋鞋底的塑胶鞋钉能帮助运动员提高运动速度,增加稳定性而一战成名,当时世界上有85%以上的运动员穿的是阿迪达斯公司的产品,三叶标誌成了成功的象徵。面对骄人的战绩,阿迪达斯公司的决策者们没有重视耐克公司正在迅速成长这样一个严重的事实,决策者们认为自己拥有85%的市场佔有率,即便对手抢走一部分市场,仍有大半个天是属于阿迪达斯公司的,没有採取确实有效的对策去扼制竞争对手对自己的威胁,造成今天眼巴巴地看著对手以18个百分点领先自己,在运动服装市场独领风骚的残酷现实。

2、摩托罗拉市场的萎缩

全球著名手机企业摩托罗拉和诺基亚现在的市场份额分别是30%和33%,摩托罗拉2001年第一季度营业

亏损达4亿多美元,而去年同期其营业额是盈利5,300万美元,美国权威管理机构分析指出,摩托罗拉的现状完全是自找的,在美国经济衰退之前,许多消费者多希望能购买具有全新概念和全新形象的手机来替换现有的产品,来自芬兰的诺基亚捷足先登,率先研製出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替代产品,从此赢得了广大的消费者,等到摩托罗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等到他们研製出新款手机时,消费者在经济衰退的影响下,已经放弃了更换手机的打算,摩托罗拉因此失去了市场的先机,造成大规模的亏损。

3、国企的悲哀

内地某国营企业曾经与外商草签了一份供销合同,合同规定由外商给该企业提供价值300万元人民币的生产设备,以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合同为期三年,三年后该企业将无偿拥有这些设备的所有权。合同约定,在三年合同期内,该企业按双方商定好的价格每年为外商提供某种产品10,000件。合同同时约定,若第一年少交货1件,该企业将按每件1,000元交付赔偿金,第二年少交货1件,该企业将按每件2,000元交付赔偿金,第三年该企业将按每件3,000元交付赔偿金。该企业几个主要领导商议后认为有利可图,便与外商正式签订了合同。300万元的设备到位后,该企业立即组织生产,由于生产能力不足,虽经全体职工的努力,第一年只生产出了8,000件产品,按合同规定,被罚金额2,000件×1,000元=2,000,000元。第二年该企业调整好生产组织方式,准备大干一年,挽回经济损失,但第二年只能生产8,500件,结果被罚金额1,500件×2,000元=3,000,000元。第三年只交货7,000件,被罚金额3,000件×3,000元=9,000,000元。辛苦三年,损失竟然达到了14,000,000元以上。

二、以顾客为中心

1、霍利菲尔德的耳朵

20世纪末世界拳击史上的一场闹剧在泰森与霍利菲尔德之间展开,泰森的“世纪之咬”使老霍损失了少半个耳朵。比赛后的第二天,在美国的各大型超市内竟然出现了许多叫“霍利菲尔德之耳”的巧克力,其栩栩如生的耳朵形状,使好奇幽默的美国市民们争相购买,将老霍的“耳朵”带回家中“一咬为快”。该巧克力生产商利用比赛中出现的轰动性新闻效应,突发奇想,超乎寻常地分析了顾客的心理需求,及时开发出外形新颖的产品,因此而美美的赚了一回顾客口袋中的钞票,大捞一笔。

2、三洋公司的生意经

在世界500家最大工业公司中排名地107位的日本三洋电机公司认为,要创造出大获成功的商品,必须具备五个要点,而且这五个要点的顺序不能颠倒。

第一、 该商品对顾客来说,使用是否方便?

第二、 顾客是否买得起?

第三、 对经销商来说,是否容易买出去?

第四、 万一出现故障,是否容易修理,即容易得到保修?

第五、 工厂是否易于生产?

三、持续改进

1、WPS与OFFICE在中国市场

再有实力的企业如果不能不断有效的改进自己的工作,都将象妇孺皆知的故事“龟兔赛跑”中那只高傲自负、不思进取的兔子一样,被自己那原本可怜的对手赶上甚至超越。

步步高的“我们一直在努力”,海尔电器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说明,不是我们做错了什么,而是我们能够做得更好。

WPS是中国人最熟悉的文书处理软体,金山公司最先推出的基于DOS版本的WPS因为简单易用,很快取得了较大的市场份额,成为文字处理方面的老大。但是随著美国微软推出了WINDOWS视窗作业系统,金山公司没有对自己的WPS进行必要的改进,没有跟上发展的潮流,推出基于视窗的系统,同时微软公司的办公软体已经完成了汉化,并且具有“所见即所得”的特点,很快佔据了大部分中国市场。虽然金山公司推出了WPS2000,但是已经无力回天,市场份额已经被蚕食无几。

2、IBM、Intel与Microsoft的个人电脑市场之战

IBM公司,这个电脑行业的巨人,在1984年达到了利润的最高点65.8亿美元,但1992年,IBM不得不宣告其亏损额高达54.6亿美元,全年的利润为-49.7亿美元,伴随而来的是疯狂的裁员,1992年至1993年短短的两年时间内,IBM五度裁员,10万人失业,IBM的股票自1992年夏天到年底,短短的几个月内就从100多美元降到11年来的最低点——48.375美元。

50年代,IBM开始进入电脑行业,随后就势不可挡地超越了先行者雷明顿兰顿公司,佔领了工商界电子电脑市场。60年代,IBM成功地开发出自我相容但与其他厂家及以往机器并不相容的360大型电脑,给电脑行业的其他竞争对手当头一棒,并推动了美国和世界电脑市场的迅速扩张。1969年,IBM以72亿美元的营业收入和9亿美元的净收益,当之无愧地取得了龙头老大的地位,并以70%的市场佔有率垄断了美国大型电脑市场。1985年,IBM个人电脑佔据了工商界市场80%的份额。

在IBM取得巨大成功的时候,IBM的高层决策者们沉迷于已经取得的成绩,对于新的富有巨大魅力的行业领域——个人电脑却视而不见,1965年定位于科研电脑市场的资料设备公司改变矛头,率先向市场投放了小型电脑。而后起之秀苹果公司也不甘落后,在1977年研製出记忆体少、没有资料库、速度慢、计算能力差但价格十分低廉的产品,达到了17年来的最低价。

在资料设备公司、苹果相继进入个人电脑市场平分秋色的时候,IBM由于只重视短期的资金回收率和投资回报率,没有看到如果打开了个人电脑市场并佔领霸主地位,对公司的发展的无可估量的帮助,知识一味沉溺于大型电脑市场获得的成功,对资料设备公司、苹果公司进入个人电脑市场的个人电脑视而不见。直到1986年即将退休的董事长福兰克Ÿ卡里组成一支富有创新精神的个人电脑专家研究小组,IBM才开始进入个人电脑领域,一年后推出记忆体、性能远胜于苹果机的IBM-PC机电脑,但为时已晚,无论IBM怎样挽回,也只能屈居第三,“IBM永远是第一”的神话因此破灭。

如果说1987年IBM推出的最优质的IBM-PC机为IBM公司挽回了很大一部分个人电脑市场,那么,1986年IBM为了弥补自己长期以来坐视个人电脑发展的失误,决定短期内推出优质领先的个人电脑,而将中央处理器晶片CPU交给了Intel公司,将DOS作业系统交给了Microsoft,则是培养了自己未来的敌人,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壮大了Intel和微软公司,并为其发展壮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Intel和Microsoft激进而富有创造力的年轻人深信个人电脑将成为主宰未来的产品,作为主人的IBM却根本没将他们放在眼里,依然我行我素。Intel和Microsoft则不断加紧进攻,逐渐代替了IBM在个人电脑世界的主导地位。与此同时,康柏公司首先採用Intel公司发明的奔腾386机晶片开发出携带型电脑。接著德尔公司以其独特的邮递销售方式使个人电脑售价大幅降低。IBM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1982年Intel和Microsoft的股票价值合起来才只有IBM的十分之一,但到了1992年10月,他们联合起来的股票价值就超过了IBM。到1992年底,已经高于IBM市场价值的50%。而1991年IBM亏损28.6亿美元,1992年继续恶化,酿成了美国歷史上最高的公司亏损记录——49.7亿美元。

四、领导作用

1、福特汽车:成败只在一念间

福特汽车公司世人皆知,是国际汽车工业的大家族,但是在他的发展道路却几经沉浮。

老亨利Ÿ福特从1899年起两次创办汽车公司,都因缺乏专业知识而失败,1903年再次创业,选用能人,请来汽车工业专家库兹恩斯担任总经理。库兹恩斯上任后,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调查市场,建立销售网,苦心经营,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汽车装配流水线,使生产率提高了十几倍,成本和售价大幅降低,每辆“T”型车的售价从780美元降到290美元,开始了福特公司繁荣发展的阶段,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製造企业,福特也由此获得了汽车大王的称号。但是后来老亨利Ÿ福特被一时的成功冲昏了头脑,主观武断,实行家长式管理,1915年辞退了为公司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的库兹恩斯,接著又辞去了大批有才干的人,甚至于在1921年一天之内赶走了30名经理。

老亨利Ÿ福特的独断专行和相对落后的经营管理方法,使福特公司的经营状况很快陷入困境,世界第一的位置很快被广招人才、管理先进的通用汽车公司所取代。1945年竟到了每月亏损900万美元的地步,濒临破产。同年9月,老福特下臺,让位于他的孙子小亨利Ÿ福特。

小亨利Ÿ福特接管公司后,汲取了老福特失败的教训,重整旗鼓,聘用了通用汽车公司的副总裁布里奇全面主持公司的业务,甚至破格聘用了包括后来的美国国防部长麦克马拉在内的年轻人,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使福特公司复现往日的繁荣,坐上了美国汽车製造业的第二把交椅。

富于戏剧性的是小福特后来也重蹈祖父的覆辙,独断专行,以主人自居,先后辞去了布里奇、艾柯卡等人,结果使歷经艰辛换来的振兴没有保持多久,公司地位一跌再跌,业务经营每况愈下,最终也不得不辞去董事长的职务。

2、八佰伴的遗憾

1997年9月18日,八佰伴日本公司宣佈破产。该公司负债总额高达1613亿日元,是二战后日本流通业规模最大的一次破产。

从1971年八佰伴在国外建立第一家分店起,20年来它在国外的发展速度超过同类企业界所有公司,即使

八佰伴由四大企业集团所构成,在全世界16个国家拥有389个分店,他们曾制定了在中国发展的宏伟计划——在长江中上游地区建立1000家以经销食品为主的超市……

据八佰伴内部材料透露,在中国开一家超级市场要投资1500万日元,那么1000家就是150亿日元,而八佰伴日本公司在1996年全年赢利也不过8亿日元而已。即使把八佰伴集团下属的所有企业收益都算上,实现开拓中国市场的宏伟计划,资金也远远不够。而不可思议的是,八佰伴这样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竟然没有一家主力银行的支援。由于对八佰伴的急剧扩张不满,早在90年代初,八佰伴当时的主力银行就告诫,如不改变经营方针他们就不再贷款。可是和田一夫说:“我们不再依靠银行,我们靠自有的资金干”。于是他们靠发行社债来筹集资金。社债没有银行的监督,资金的使用就容易失控。大规模的举债,终于导致了严重的后果。1996年底,八佰伴所需偿还的社债达120亿日元,公司的财务陷入困境,无可奈何地将日本八佰伴的16家骨干分店卖给了大荣公司。骨干分店的减少又进一步影响收益,使八佰伴公司陷入了恶性循环。到1997年,八佰伴公司的负债已经达到了1600亿日元,一位负责人向外界透露:八佰伴营业额的40%要用来还债。难怪在1997年八佰伴集团的会长和田一夫在日本静冈县八佰伴日本集团总部召开的债权者说明会上,面对1200多名讨债者只说了一句话:我恩将仇报,实在对不起大家,我将以毕生精力来偿还诸位的债务。说完,和田一夫泪如雨下……

八佰伴破产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战略规划和战略经营管理问题。八佰伴採取了迅速扩展、急于抢佔市场的激进发展战略。正如和田一夫所说:有风险才有收益,风险越大收益越大。然而,风险与利益并不都是成正比的,偏离客观事实的判断,缺乏正确的决策,管理上出现的任何闪失都会造成极大的损失。而八佰伴却随意投资。他们在爱知县的一个小地方建了一座百货商店,一下子就投入了200亿日元,是投资上海新世纪商厦的两倍。这样不考虑投资报酬率的随意投资使八佰伴的投资规模夜摆越大。八佰伴在香港发展十来年就开设了九间具有相当规模的商店,这是其他日本公司所不及的,在同业发展中也是不多见的。这越摆越大的摊子终于导致了日本八佰伴的破产。

(2)没有明确的物件。一会儿以日本人为商品销售物件,一会儿又把大量的资金投到海外;一会儿以日侨为物件,一会儿又转向本地人。八佰伴自以为是,鬍子眉毛一把抓,自以为对于顾客需要什么,他们心中有数。实际上不知己也不知彼,只顾不断地开设新店而不去巩固原有的阵地,在未扎稳根的情况下

(3)缺乏科学与富有活力的经营管理方法。八佰伴集团採用的是家族式经营,在决策上往往因一时的人为判断错误,致使整个集团误入歧途。这种陈旧而缺乏科学、活力的经营管理与现代化大规模百货业发展大不相容。

3、狄罗伦的香蕉

美国管理专家麦考梅克在其《经营诀窍》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他的一位朋友在担任通用汽车雪佛莱车工厂的总经理后不久,有一次他去达拉斯出席一项业务会议,当他抵达旅馆之后,便发现公司的人已经送来了一大篮水果到他的房间。他看后幽默地说:“咦,怎么没有香蕉呢?”从此以后,整个通用汽车公司都流传著“狄罗伦喜欢香蕉”的说法,儘管他向人解释那只不过是随便说的,但在他的汽车里、包机中、旅馆里,甚至会议桌声,总是摆著香蕉!可见,企业领导的一个行为会产生多大的作用。

M 强调质量检验并不能改进质量,而是要改善整个生产系统,让产品首次生产出来就没有误差,不要等到出了问题后再想办法去弥补,质量的标准是绝对优良,任何管理上的鬆懈都无法生产出世界级的产品,质量的衡量要从整体上来看待。

五、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86 更新时间:2006-7-9 23:38:23

作者:质量厨师

纠正: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而采取的措施。

纠正措施:为消除已发现不合格的原因而采取的措施。

预防措施: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者趋势发生的原因而采取的措施。

共同点:1)都是措施;

2)都针对已发现的不合格的情况下。

不同点:纠正的目的消除这次已发现的不合格,不能够避免下次再次发生;

纠正措施针对了已发现不合格的根本原因,所以起到预防的目的。

共同点:1)都是措施;

2)都起到预防的作用。

不同点:1)预防措施在没有发生不合格前提下(往往从数据分析得到这种预见和趋势);纠正措施在已发生不合格情况下;

2)纠正措施的作用是预防不合格再次发生而预防措施的作用是预防不合格的发生!

玻璃的例子 作者: 凤舞九天

A商家的玻璃门被撞破了,

于是,A商家把撞破了的地方换了一块玻璃——————纠正;

A商家为了不再发生,在新的玻璃上用白笔画了个眼睛——————纠正措施;

对面的B商家看到了,也在自己的玻璃上用白笔写上当心玻璃—————预防措施

六、质量管理失败的十个主要原因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86 更新时间:2006-7-9 23:37:59

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作用众所周知。然而,在实际生产经营中,质量管理这张答卷却并非每个企业都能出色回答。依笔者所见,其中主要原因有10个。

之一:缺少远见

远见是指洞察未来从而决定企业将要成为什么样企业的远大眼光,它能识别潜在的机会并提出目标,现实地反映了将来所能获得的利益。远见提供了企业向何处发展、企业如何制定行动计划以及企业实施计划所需要的组织结构和系统的顺序。缺少远见就导致把质量排斥在战略之外,这样企业的目标及优先顺序就不明确,质量在企业中的角色就不易被了解。要想从努力中获得成功,企业需要转变其思维方式,创造不断改进质量的环境。

之二:没有以顾客为中心

误解顾客意愿、缺少超前为顾客服务的意识,虽改进了一些工作但没有给顾客增加价值,也会导致质量管理的失败。例如,传递公司着迷于准时传递,努力把准时从42%提高到92%,然而令管理者惊讶的是公

司失去了市场,原因是公司强调了时间准时却没有时间回答顾客的电话和解释产品。顾客满意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变化的目标,要想质量管理成功就必须集中精力了解顾客的期望,开发的项目要满足或超出顾客的需要。国外一家公司声称对不满意顾客提供全部赔偿,公司为此付出了代价,但收入却直线上升,员工的流动率也从117%降至50%。

之三:管理者贡献不够

调查表明,大多数质量管理活动的失败不是技术而是管理方面的原因。所有的质量管理权威都有一个共识:质量管理最大的一个障碍是质量改进中缺少上层主管的贡献。管理者的贡献意味着通过行动自上而下地沟通公司的想法,使所有员工和所有活动都集中于不断改进,这是一种实用的方法。只动嘴或公开演说不适合质量管理,管理者必须参与和质量管理有关的每一个方面工作并持续保持下去。在一项调查中70%的生产主管承认,他们的公司现在花费更多的时间在改进顾客满意的因素上。然而他们把这些责任授权给中层管理者,因而说不清楚这些努力成功与否。试想,这样的质量管理能够成功吗? 之四:没有目的的培训

企业许多钱花费在质量管理的培训上,然而许多企业并没有因此得到根本的改进。因为太多的质量管理培训是无关紧要的。例如,员工们学习了控制图,但不知道在那里用,不久他们就忘记所学的了。可以说,没有目标、没有重点的培训实际上是一种浪费,这也是质量管理失败的一个因素。

之五:缺少成本和利益分析

许多企业既不计算质量成本,也不计算改进项目的利益,即使计算质量成本的企业也经常只计算明显看得见的成本(如担保)和容易计算的成本(如培训费),而完全忽视了有关的主要成本,如销售损失和顾客离去的无形成本。有的企业没有计算质量改进所带来的潜在的利益。例如,不了解由于顾客离去而带来的潜在销售损失等。国外研究表明:不满意的顾客会把不满意告诉22个人,而满意的顾客只将满意告诉8个人。减少顾客离去率5%可以增加利润25%~95%,增加5%顾客保留可以增加利润35%~85%。 之六:组织结构不适宜

组织结构、测量和报酬在质量管理培训、宣传中没有引起注意。如果企业还存在烦琐的官僚层次和封闭职能部门,无论多少质量管理的培训都是没有用的。在一些企业中,管理者的角色很不清楚,质量管理的责任常常被授给中层管理者,这导致了质量小组之间的权力争斗,质量小组缺少质量总体把握,结果是争论和混乱。扁平结构、放权、跨部门工作努力对质量管理的成功是必须的。成功的企业保持开放的沟通形式,发展了全过程的沟通,消除了部门间的障碍。研究表明:放权的跨部门的小组所取得的质量改进成果可以达到部门内的小组所取得成果的200%到600%。

之七:质量管理形成了自己的官僚机构

在质量管理活动过程中,通常把质量管理授权于某质量特权人物。质量成为一个平行的过程,产生带有自己的规则,标准和报告人员的新的官僚层次和结构,无关的质量报告成为正常。这个质量特权人物逐渐张大渗透,成为花费巨大而没有结果的庞然大物。质量官僚们把自己同日常的生活隔离开来,不了解真实的情况,反而成为质量改进的障碍。

之八:缺少度量和错误的度量

缺少度量和错误的度量是导致质量管理失败的另一个原因。不恰当地度量鼓励了短期行为而损失了长期的绩效,一个部门的改进以损失另一个部门为代价。例如,选择合适的价格改进了采购部门的绩效,但给生产部门带来了极大的质量问题。企业没有参考对比就如同猎手在黑夜里打猎物,其结果只是乱打一气,偶然有结果,更可能是巨大的损失。公司需要与质量改进有关的绩效度量手段,包括过程度量和结果度量。成功的公司都是以顾客为基础度量和监测质量改进的过程。

之九:报酬和承认不够

战略目标、绩效度量和报酬或承认是支持企业质量改进的三大支柱。改变观念和模式转变需要具有重要意义的行为改变,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承认和报酬制度的影响。企业如何承认和回报员工是传递公司战略意图的主要部分。为使质量管理的努力富有成效,企业应当承认和回报 有良好绩效者,从而使质量改进成为现实。

之十:会计制度不完善

现行的会计制度对质量管理的失败负有很大的责任。它歪曲了质量成本,没有搞清楚其潜在的影响。例如,与不良产品有关的成本如担保,甚至没有被看成是质量成本;废弃,返工被看成是企业的一般管理费

七、如何开展质量成本管理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62 更新时间:2006-7-9 23:38:57

摘要:尽快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在实现扭亏、摆脱困境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质量体系应有的作用,深刻领会标准的精髓,利用各种现代管理技术、方法和手段(包括质量成本管理原理和方法)才能使质量体系不断完善和改进井有效地运行。

关键词:转变观念 明确职责 注重培训 突出重点

随着ISO 9000族标准在企业的推广和深化,已引发人们对“ISO 9000问题”的理性思考,其中最突

出的是质量体系的“有效性问题”。在ISO9004-1:1994中,“质量体系的财务考虑”要素明确指出;“以财务用语来度量质量体系的有效性是重要的。有效的质量体系对组织的盈利和亏损的影响至关重大,特别是通过运作的改进从而减少了由于失误造成的损失以及提高了顾客满意时更是如此。”标准为解决质量体系的有效性问题指明了方向,为企业通过开展质量成本管理来改进和完善质量体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对于获证企业来讲,当前最紧迫的问题就是尽快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在实现扭亏、摆脱困境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质量体系应有的作用。下面,谈谈关于开展质量成本管理的几点建议。

建议之一:转变观念 走出误区

对获证企业来说,“取证”是参与市场竞争的“护照”,是促进企业管理上台阶的手段,但不少企业是为“取证”而“取证”,未从本质上认识到“取证” 的目的是以适宜的产品质量参与市场竞争。这是导致“质量体系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根本原因。企业应彻底转变观念,丢掉“等、靠、要” 的依赖思想,从市场实际需求出发测算每道工序的目标成本,逐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位职工;将其与职工的工资收入挂钩,使每一位职工都切实体会到市场的压力,树立市场观念。企业应形成一种用货币价值的作用来激励和调节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竞争气氛;废弃非理性的决策,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真正走出“管理是摆设”、“管理是花架子”的认识误区。

建议之二:明确职责 加强考核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必须建立与质量体系协调一致的质量成本管理体系(包括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通过建立以质量责任制为核心的经济责任制,明确规定每个职工在质量工作中的具体任务、职责和权限。切实做到人人有专责、事事有人管、办事有标准(制度)、工作有检查、考核有奖罚。

首先,质量成本目标应与质量目标有机衔接,质量成本目标应是质量目标的重要内容。

其次,在管理职责和有关质量体系文件中,规范每个职工的任务、职责和权限,明确考核标准并坚持考核,真正体现出质量经济性和质量成本的思想。

第三,根据企业实际确定适宜的质量成本科目,健全质量成本管理制度,明确有关部门和人员的任务、职责和权限,使其成为质量责任制考核的内容。

第四,健全以质量管理部门为中心的质量信息反馈管理系统,理顺质量信息流通渠道,及时收集、分析、处理、传递有关质量信息,供企业领导决策时参考。

建议之三:注重培训 提高素质

“以人为本”是质量管理的基本思想之一,它要求企业必须“始于教育,终于教育”。

首先,对企业领导和有关管理人员开展质量成本管理教育,增强他们的质量成本意识。学习的重点应放在质量成本与产品成本的关系、质量成本与产品质量的关系、质量成本在企业各项费用中所占的比例、质量成本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等方面,使企业领导高度重视产品质量。

21

其次,对质量管理人员、有关技术人员和统计、财会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这些人员是质量成本管理的操作者和执行者)。培训应分阶段,以交流为主。在开展质量成本管理的初期,主要学习质量成本管理的基本原理、概念、方法,以及质量管理的原理、方法等。在此基础上,学员应了解和熟悉企业质量管理现状、质量体系结构和实际运行情况,独自提出一套质量成本管理体系,相互交流,取长补短。然后,综合学员的方案和意见,建立适合企业实际的质量成本管理体系。

第三,随着质量成本管理的开展,企业应针对出现的问题,组织有关人员实事求是地分析原因,采取措施,不断改进和完善。

建议之四:突出重点 有的放矢

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应突出重点,在对企业质量成本现状做出充分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行业特点和企业实际质量费用的开支情况,提出重点控制的质量成本二级科目或关键工序一次合格率(通过率),使企业的质量成本管理效益明显,从而最大限度地得到企业领导的支持,以有利于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全面推广和开展。

ISO9000族标准提出的企业管理思想仅仅是最基本的质量保证要求,只有深刻领会标准的精髓,利用各种现代管理技术、方法和手段(包括质量成本管理原理和方法)才能使质量体系不断完善和改进并有效地运行。

22

一、质量成本如何计算

二、项目质量管理

三、如何进行质量管理

四、质量管理的10个案例

五、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六、质量管理失败的十个主要原因

七、如何开展质量成本管理 一、质量成本如何计算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ISOYES 点击数: 1180 更新时间:2006-10-15 20:19:06

质量成本如何计算

考察质量成本要结合企业战略。在质量成本构成诸要素中,外部因素影响最大,所以要格外注意。 质量成本(Cost of quality)的概念多年前就已经出现,但直到现在仍然令很多经理人迷惑不解。把质量成本细分为三部分也许对理解这个概念大有帮助,如本文中所指出的预防性支出、评估性支出和补救性支出。

在企业实践中,质量成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要把它与企业战略结合起来考虑。企业有什么样的战略目标,就有相应的产品质量策略,不同的质量策略,就会产生不同的质量成本。

重要的是,在对质量成本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之后,经理人对失误与浪费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企业在努力增加收益的同时,常常忽略对战略规划与质量规划进行整合。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企业对战略、质量、生产率、收益率、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并不十分了解。

整合企业战略与产品质量为什么重要呢?这是因为战略与产品有着内在的联系。如果企业奉行的是低成本战略,那么就要制定相应的低成本质量策略。如果企业目标是想凭借优质产品树立企业形象,那么就需要对产品质量进行规划,把研制、生产和销售优质产品作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因此,产品质量规划必须与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保持一致。若企业的目标是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产品质量规划就应该侧重于那些影响当前与未来客户购买决策的因素。然而,如果企业只是想提高某一产品的利润,那么在产品质量方面就应该注重减少失误、消除非增值活动与浪费现象,以降低质量成本。

对上述那种关系缺乏了解的另一个原因是对质量这一概念还认识不足。质量的含义是,花费尽可能小的成本来满足客户的要求,并杜绝各种失误。因此说对质量的要求并不一味精益求精。调查中发现,市场上普遍存在着产品质量大大超过实际需要的情况,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浪费或者"质量陷阱"。

产品质量的改进能够带动生产效率的提高。消除了失误、非增值活动和浪费,企业资源的利用会更加充分。但这也为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如果节约下来的资源无法加以利用,那就不会对企业收益产生实际影响。

经历了惨痛的教训,高层管理人员发现,一旦出现企业资源的闲置,企业改善计划也就彻底失败了。产品质量的提高缩短了生产周期,产品返修现象的减少降低了机器设备的使用率,企业资产投入也随之减少。由于废品率、返工率和浪费现象不再频繁出现,对原材料的需求也下降了。此外,由于消除了质量缺陷、浪费和非增值活动,行政运作费用也随之降低。

以往,企业总是把战略规划和产品质量改善割裂开来,分别对待。战略规划通常有固定的方式与程序,一般每年进行一次。而质量改善却往往是心血来潮、缺乏计划性。很常见的情况是刚忙完了手头的工作,就开始规划新工作。多数情况下,承担质量改善工作的人员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因此只能利用空闲时间。这种工作方式使许多改善计划无法按期完成,有些甚至不了了之。

质量成本包括三方面

企业战略规划的制定虽然非常规律,也很正式,但是由于其内容涉及商业秘密,因此往往不会在企业内完全公开。尽管员工对规划的内容并不十分了解,企业通常还是能够完成规划的目标。

质量改善或许应当被纳入到企业的战略规划当中去。质量改善应当着眼于现有与未来客户的需求,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经营目标。应详细制订质量改善计划并在资源方面给予充分支持。

质量成本(COQ)这一概念已经提出了很多年,但是对其含义仍然是众说纷纭。质量成本这一说法本身就存在着模糊之处。它可以是因质量问题而产生的支出,或是为确保质量而必须有的支出。更有甚者,把这一概念理解为"质量缺陷成本"。而实际上,这种质量缺陷成本仅仅是指因补救产品质量问题而产生的支出。

总体来说,质量成本应包括一切防止质量缺陷的支出、评估及确保产品达到质量标准要求的支出,以及出现质量问题后善后工作的各项支出。质量缺陷是指因产品质量问题而出现的浪费、失误或无法满足客户的要求。

质量成本支出可以分为三方面:预防性支出、评估性支出和补救性支出。

预防性支出:预防性支出是企业的计划性支出,专门用来确保在产品交付和服务的各个环节不出现失误。交付环节是指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与运输。预防性支出项目包括教育与培训、持续的质量改善工作、质量管理人员投入、流程控制、市场调查、实地检测以及预防性维护。

评估性支出:评估性支出是指在交付和服务环节上对产品或服务进行检查、监测或评估的支出。这类支出项目包括进货检查、内部产品审核、产品检查、库存清点、质量管理人员薪金、供货商评估与审核报告。

补救性支出:如果产品交付或服务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导致产品的维修与更换或重复服务,企业就需要支付补救性支出。补救性支出还可以细分为两类:内部补救支出与外部补救支出。

内部补救支出是指产品在送达客户之前发现问题的补救支出,涉及的方面包括废品、返工、库存、维修点、重新设计、运输救援、补救行动汇报,以及因产品或服务不合要求导致的延误。

外部补救支出则是指因客户发现问题而由企业承担的补救性支出,包括的项目有保修、接待客户投诉、产品更换、产品回收、运费、担保数据分析、客户跟踪调查和区域服务机构。

降低质量成本有轻重之分

有许多质量成本支出是隐性的,很难通过常规的质量成本评估系统进行测定。即使发现,其中很大一部分也会被当作是企业的正常经营支出。多数质量成本系统无法检测的隐性成本主要集中在客户补救成本、信誉损失成本、客户不满成本三方面。虽然这些成本不能通过常规质量成本系统确定下来,但在成本构成中却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现有与未来客户是否购买产品就与这些成本有关。消除了外部问题因素,这些支出也随之消失。因此,消除企业外部补救支出尤其重要。

质量成本数据可以视为是一种重要的评估手段。可以用来确定改善计划的时机并排定工作顺序。如果变革发生,还可以用来跟踪变革带来的影响。

把质量成本数据应用于质量改善,其目的是减少直至最终消除企业补救性支出。实施这一策略,就能够解决问题,并对产品或服务程序进行改善或做相应的变革。企业通过预防性支出,对各种问题加以调查和解决,从而减少了补救性支出,进而确保了利润。

评估性支出并不能直接为企业带来价值,应当尽量减少。之所以说这类支出无附加价值,是因为它们并不能改进被评估的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诚然,检查与评估进行得越细致、彻底,客户发现的质量缺陷就越少。但是,这类活动并不能彻底杜绝有质量缺陷的产品。加大预防性支出就可以减少评估性支出,同样能够减少补救性支出。

不同类型的质量问题对企业利润的影响程度也各不相同。其中以外部质量问题的影响最大,因为这种问题为客户带来了额外的支出负担,因而影响到客户未来的购买行为。潜在的未来客户同样会受到影响。他们一旦听说了存在质量问题,很可能影响到他们的购买决策。确定了各类质量问题的标准和平均成本,就能够选择优先解决的质量问题,更好地帮助企业完成战略目标。

确定成本标准的第一步,就是详细列出各种必要补救措施,如从客户处取回存在问题的产品、生产备换产品和运送新产品等等。把所有补救措施的标准支出加在一起,并分别乘以同类事故发生的频率,就是企业每年在质量问题补救方面的总支出。

质量改善规划的选择应当结合企业的宏观战略目标。企业的经营目标可能各不相同,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到增加市场份额,不一而足。外部补救活动对企业经营目标的影响最大,因此应当作为改进的重点。

二、项目质量管理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ISOYES收集 点击数: 213 更新时间:2006-9-17 19:31:14

项目的质量管理主要是为了确保项目按照设计者规定的要求满意的完成,它包括使整个项目的所有功能活动能够按照原有的质量及目标要求得以实施,质量管理主要是依赖于质量计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及质量改进所形成的质量保证系统来实现的。

质量,通常指产品的质量,广义的还包括工作的质量。产品质量是指产品的使用价值及其属性;而工作质量则是产品质量的保证,它反映了与产品质量直接有关的工作对产品质量的保证程度。

从项目作为一次性的活动来看,项目质量体现在由工作分解结构反映出的项目范围内所有的阶段、子项目、项目工作单元的质量所构成,也即项目的工作质量;从项目作为一项最终产品来看,项目质量体现在其性能或者使用价值上,也即项目的产品质量。

项目活动是应业主的要求进行的。不同的业主有着不同的质量要求,其意图已反映在项目合同中。因此,项目质量除必须符合有关标准和法规外,还必须满足项目合同条款的要求,项目合同是进行项目质量管理的主要依据之一。

项目的特性决定了项目质量体系的构成。从供需关系来讲,业主是需方,他要求参与项目活动的各承包商(设计方、施工方等)提供足够的证据,建立满意的供方质量保证体系;另一方面,项目的一次性、核算管理的统一性及项目目标的一致性均要求将项目范围内的组织机构、职责、程序、过程和资源集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其内部组织良好的质量控制及内部质量保证,从而构筑出项目的质量体系。

由于项目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物质生产过程,其生产组织特有的流动性、综合性、劳动密集性及协作关系的复杂性,均增加了项目质量保证的难度。

项目的质量管理主要是为了确保项目按照设计者规定的要求满意的完成,它包括使整个项目的所有功能活动能够按照原有的质量及目标要求得以实施,质量管理主要是依赖于质量计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及质量改进所形成的质量保证系统来实现的。

项目的质量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过程,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创造必要的资源条件,使之与项目质量要求相适应。各职能部门及实施单位要保证工作质量和项目质量,实行业务工作程序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支持质量部门独立地、有效地行使职权,对项目实施全过程实行质量控制。

1.质量技术文件

质量管理文件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为达到预期的项目质量和工作质量要求,对与管理有关的重复性事务和概念所做的规定。

①质量保证大纲

在项目或任务下达或合同签订生效开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每一阶段,均需在总结上阶段实施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制定或修订,以指导本阶段的实施和管理工作。

质量保证大纲的目标是:提高项目实施的适用性和任务完成率、 降低项目对维修和后勤保障的要求、提供基本的质量信息、提高工程实施的经济效益。

质量保证大纲的内容是:按项目的特点和有关部门对质量的要求,提出明确的质量指标要求;明确规定工艺技术、计划、质量和物资部门的质量责任;确定各实施阶段的工作目标;针对项目特点和实际的实施能力,提出质量控制点和需要进行特殊控制的要求、措施、方法及其相应的完成标识和评价标准; 对设计、工艺和项目质量评审要有明确规定。

②质量工作计划

质量工作计划是对特定的项目、服务、合同规定专门的质量措施、资源和活动顺序的文件。

质量工作计划的工作内容:实现的质量目标; 应承担的工作项目、要求、责任以及完成的时间等; 在计划期内应达到的质量指标和用户质量要求;计划期内质量发展的具体目标、分段进度、实现的工作内容、项目实施准备工作、重大技术改进措施、检测及技术开发等。

③技术文件

技术文件是设计文件、工艺文件、研究试验文件的总称,是项目实施的依据和凭证。成套技术文件应完整、准确、协调、一致。实际文件与项目技术文件状态一致;工艺文件与项目实施实际一致;研究试验文件与项目实际过程一致。成套技术文件的完整性应根据项目和工作的性质、复杂程度、研制阶段区别对待。为保证每一项目和工作技术文件的完整性,总设计师、总工程师、项目负责人应根据技术文件的管理规定,在实施工作开始时,提出技术文件完整性的具体要求,列出文件目录,并组织实施。

④质量成本

质量成本是实施单位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满足用户需要而支出的费用,以及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产生的一切损失费用的总和。质量管理职能部门根据质量工作计划,提出质量成本项目和计划。

· 质量费用的归集:

承制单位应严格遵守质量成本开支范围,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按质量成本核算对象及质量成本科目,分责任单位正确归集质量费用,不属于现行成本开支范围的质量费用,列入不可计成本质量费用统计表。

· 质量费用的分配:

属于现行项目开支范围内的质量费用,应分别在项目和工作中进行核算,不属于现行项目成本开支范围的质量费用,统计归集后直接或分配计入完工项目和目前实施项目的质量成本。能够分清由哪个项目负担的费用直接计入该项目明细帐或成本质量费用统计表,不能分清的统计后,按工时分配计入。

三、如何进行质量管理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ISOYES收集 点击数: 352 更新时间:2006-9-17 19:30:48

质量管理水平上不去,终究是因为实践中有许多问题没有想清楚,理论水平不够,缺乏系统完整的思考,缺乏总结。我希望把我多年的工作实践进行一些总结,与有兴趣的人士探讨.

质量管理的其目的和意义何在?

1、要弄清质量管理是做什么的,首先要明白什么是质量?质量是包含在产品或服务当中的固有的一种属性。它包括:产品或服务提供的实用性、经济性、安全性、可靠性、方便性等。

2、什么是好的产品质量?

现代质量管理学认为:质量就是满足顾客的期望的程度。所谓好,就是充分满足顾客的期望。

3、顾客的期望是什么?

一般来说,顾客的期望是:快速、物美、价廉、方便(服务)。

4、产品质量由什么决定的?

产品质量是由过程决定的,它包括:

工作质量:研、产、销各阶段输入输出的正确性;尤其是产品规划和立项工作的前瞻性和正确性; 设计质量:设计成熟度;标准化通用化覆盖率,达标率;

部品质量:部品的可靠性,不良率;

工艺质量:制造的工艺水平,直通率;

5、顾客的期望与过程要素之间的关系见下表:

表中的★多少代表关联度,它越多,关联度越大。从表格的描述可以看出各个过程要素的重要度。 因此,质量管理的目的是通过组织和流程,确保产品或服务达到内外顾客期望的目标;确保公司以最经济的成本实现这个目标;确保产品开发、制造和服务的过程是合理和正确的。

其意义在于组织中建立一种保证体系,使产品和服务在可预见的范围内,满足内外顾客需求,树立品牌忠诚度和美誉度,从而实现公司的经营和战略目标。

研发的质量管理是各阶段管理的龙头,产品质量80%是由设计决定的。因此,做好研发的质量,也就为保证产品的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质量管理的目标是什么?

质量管理的目标:多、快、好、省。具体量化指标可以参照标杆或是纵向对比,制定当年的目标。 研发的质量管理目标:“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量化指标是BOM更改率或更改次数。研发的设计更改次数是很多的,这个目标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需要思想和流程的变革和创新才能达到。

质量管理重要的准则是行动!所遵循的原则是:流程管理,闭环管理,从一而终。有检查,有落实,有跟踪,有反馈,有结果,有始有终。

研发质量管理的特点和难点:

特点:新产品、新技术、新知识、高密度、高强度、高标准;开发人员进度意识远大于质量意识,争分夺秒用来形容产品开发过程一点不过。所以,要严格贯彻质量流程和标准是很难的,需要不断优化,不断摸索新方法来满足开发任务的需要。

难点:难点是如何预防以及快速高效地发现问题,并解决和跟进问题。经常是问题到后面才发现,结果抱怨DQA工作没有做好。也有的是尽管前面发现了问题,开发人员也承若解决问题,但没有落实,也没有人继续跟进,造成不了了之,到后面又发现来改正。说到底,这方面是系统运作的问题,如何保证体系运行的效率、效果,这是一个非常的大的问题,需要一个专家组进行规划和实施。这也是一个战略层面重点关注的问题,需要高层来解决。

研发的质量管理不能脱离整个质量管理的系统,必须延伸到制造和售后服务。了解产品各阶段中存在的设计、工艺、部品方面的问题,为改良设计,优化流程,收集必要的信息。

质量如何进行管理

质量管理没有完全一样的组织、流程和方法,根据每个企业的具体情况而定。在介绍管理方法之前,先来看一看三星总裁是如何对待质量的。

“1992年在欧洲,三星现任总裁李健熙路过卖场,四处搜寻三星的产品,最终发现三星的一款微波炉被摆放在毫不起眼的角落里,无人问津,顶部一片尘土。他回忆说,这件事,对他触动很大,当时韩国市场还很狭小,世界市场对三星的评价这样低,企业怎么发展?随即,李健熙发表了“新经营理论”,核心就是创建让人认可的高端品牌。尽管三星在营销上不遗余力,但“对三星来说,技术和质量是创建品牌的先决条件,没有技术也创建不了品牌。”三星中国市场部部长刘然认为。

“李健熙焚毁三星产品抓质量,还有两个故事。在美国,当三星的产品沦落到地摊上的大路货后,李健熙下令把三星生产出的一些认为有质量问题的产品,包括电视机、冰箱、微波炉堆到操场上,点火焚烧。三星手机刚开始销售时,出现了不少次品。李健熙的做法是下令回收全部15万部手机,将其堆积在工厂前焚毁,价值150亿韩元的产品,化为尘烟。自1993年开始转变管理理念,开始从单纯追求数量增长转变为以质量为导向的管理模式,进行了事业结构、人才培养、产品设计和生产、流程控制等各个方面的变革,并度过了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

质量管理的动力和效果来自公司的战略的要求。具体的方式方法如何?这里介绍一种国际大公司普遍采用的一种管理组织和思路。全面质量管理的最佳实践——TQM:

研发、采购、制造、客服四大供应链部门之间相互作用,形成TQM组织框架。每一个单元都有自己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单元之间的互动,形成TQM的日常活动。

每一个单元都有自己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单元之间的互动,形成TQM的日常活动。单元内部,形成二级三级的活动。这是开展质量工作的基石。

TQM:以实现组织的战略和方针为目标:

建立一二级组织架构;

建立质量体系/制度;

确定质量目标,进行KPI考核;

二级组织架构

QA:体系维护,审计,问题跟进,追踪,年月周日报表;

QC:执行标准,检查,测试,记录;

QE:问题分析,对策,标准维护;

QA、QC、QE可以是三组人员,也可以是兼职,由一组人员担任,简称QA。人人都是QA。

6sigma是很好的方法和工具,对持续改善提出了一套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其在业界的推广是质量管理的重要里程碑。另外,还有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也是前人重要的管理实践的结晶。

研发阶段可以使用的方法和工具有很多,如QFD,DFMEA,TRIZ,BRAINSTORM,并行工程,DOE,田口法等等。实用的常用方法的是:QFD、DFMEA、BRAISTORM,并行工程。

质量管理的效果,衡量其工作的成效,保证质量工作有效性,稳定性,必须要定期评估。

原则:数据为主,全面客观。

公式:效果=流程质量×执行力

流程质量=公司战略×组织结构;执行力=人员素质×规章制度

评估的方法:管理评审,季度/月度/周/日报;

工具:QC七大手法。点检表、鱼骨图、直方图、分层的点图、柏拉图、散点图、控制图。

两个持续改善实践的案例

“品质提升工程——DQA项目”和“提升DQA过程能力,降低试产BOM更改率”这两个项目的开展,开创并建立了我们公司研发质量管理的新局面和新秩序。在此之前,研发是没有规范的质量控制和管理的,问题层出不穷,生产销售等部门抱怨很多。典型的就是ECN居高不下,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通过集团和公司的大力推行变革创新,持续改善,追求卓越的理念和文化等活动,我们先后推出了这样的改善项目。第一个项目是建立DQA的组织和流程,初步规范制度和流程。第二个项目是针对DQA运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更进一步的改善,聚焦在改善ECN上,推动流程的细节改善,取得了不错的成绩,ECN由改善前的基础型16%降低到4%,派生型8%降低到3%(9月份数据)。这是非常大的一个进步。当然这些成绩,不是个人功劳,是整个团队和公司各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

DQA还是一个新组织,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改善,比如,人员的素质、组织的执行力、流程的优化等等;还需要拓展到更高层次的管理活动中,比如:体系的维护、项目决策、方法的创新等。这些将随着整个组织逐步管理规范,逐步完善。

质量管理没有止尽,不断探索,不断改善,满足顾客期望,提升品牌忠诚度、美誉度,最终为顾客,股东和员工创造价值。

四、质量管理的10个案例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116 更新时间:2006-7-9 23:38:15

一、基于事实决策

1、阿迪达斯的失败

阿迪达斯公司成立于1949年,其运动设备(产品)目前在全球同类产品的市场佔有率为12%,落后于1972年才成立的耐克公司30%的市场佔有率达18个百分点。然而,在耐克崛起之前,全球运动产品几乎是阿迪达斯一家的天下。1954年世界盃足球赛,阿迪达斯因其生产的球鞋鞋底的塑胶鞋钉能帮助运动员提高运动速度,增加稳定性而一战成名,当时世界上有85%以上的运动员穿的是阿迪达斯公司的产品,三叶标誌成了成功的象徵。面对骄人的战绩,阿迪达斯公司的决策者们没有重视耐克公司正在迅速成长这样一个严重的事实,决策者们认为自己拥有85%的市场佔有率,即便对手抢走一部分市场,仍有大半个天是属于阿迪达斯公司的,没有採取确实有效的对策去扼制竞争对手对自己的威胁,造成今天眼巴巴地看著对手以18个百分点领先自己,在运动服装市场独领风骚的残酷现实。

2、摩托罗拉市场的萎缩

全球著名手机企业摩托罗拉和诺基亚现在的市场份额分别是30%和33%,摩托罗拉2001年第一季度营业

亏损达4亿多美元,而去年同期其营业额是盈利5,300万美元,美国权威管理机构分析指出,摩托罗拉的现状完全是自找的,在美国经济衰退之前,许多消费者多希望能购买具有全新概念和全新形象的手机来替换现有的产品,来自芬兰的诺基亚捷足先登,率先研製出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替代产品,从此赢得了广大的消费者,等到摩托罗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等到他们研製出新款手机时,消费者在经济衰退的影响下,已经放弃了更换手机的打算,摩托罗拉因此失去了市场的先机,造成大规模的亏损。

3、国企的悲哀

内地某国营企业曾经与外商草签了一份供销合同,合同规定由外商给该企业提供价值300万元人民币的生产设备,以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合同为期三年,三年后该企业将无偿拥有这些设备的所有权。合同约定,在三年合同期内,该企业按双方商定好的价格每年为外商提供某种产品10,000件。合同同时约定,若第一年少交货1件,该企业将按每件1,000元交付赔偿金,第二年少交货1件,该企业将按每件2,000元交付赔偿金,第三年该企业将按每件3,000元交付赔偿金。该企业几个主要领导商议后认为有利可图,便与外商正式签订了合同。300万元的设备到位后,该企业立即组织生产,由于生产能力不足,虽经全体职工的努力,第一年只生产出了8,000件产品,按合同规定,被罚金额2,000件×1,000元=2,000,000元。第二年该企业调整好生产组织方式,准备大干一年,挽回经济损失,但第二年只能生产8,500件,结果被罚金额1,500件×2,000元=3,000,000元。第三年只交货7,000件,被罚金额3,000件×3,000元=9,000,000元。辛苦三年,损失竟然达到了14,000,000元以上。

二、以顾客为中心

1、霍利菲尔德的耳朵

20世纪末世界拳击史上的一场闹剧在泰森与霍利菲尔德之间展开,泰森的“世纪之咬”使老霍损失了少半个耳朵。比赛后的第二天,在美国的各大型超市内竟然出现了许多叫“霍利菲尔德之耳”的巧克力,其栩栩如生的耳朵形状,使好奇幽默的美国市民们争相购买,将老霍的“耳朵”带回家中“一咬为快”。该巧克力生产商利用比赛中出现的轰动性新闻效应,突发奇想,超乎寻常地分析了顾客的心理需求,及时开发出外形新颖的产品,因此而美美的赚了一回顾客口袋中的钞票,大捞一笔。

2、三洋公司的生意经

在世界500家最大工业公司中排名地107位的日本三洋电机公司认为,要创造出大获成功的商品,必须具备五个要点,而且这五个要点的顺序不能颠倒。

第一、 该商品对顾客来说,使用是否方便?

第二、 顾客是否买得起?

第三、 对经销商来说,是否容易买出去?

第四、 万一出现故障,是否容易修理,即容易得到保修?

第五、 工厂是否易于生产?

三、持续改进

1、WPS与OFFICE在中国市场

再有实力的企业如果不能不断有效的改进自己的工作,都将象妇孺皆知的故事“龟兔赛跑”中那只高傲自负、不思进取的兔子一样,被自己那原本可怜的对手赶上甚至超越。

步步高的“我们一直在努力”,海尔电器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说明,不是我们做错了什么,而是我们能够做得更好。

WPS是中国人最熟悉的文书处理软体,金山公司最先推出的基于DOS版本的WPS因为简单易用,很快取得了较大的市场份额,成为文字处理方面的老大。但是随著美国微软推出了WINDOWS视窗作业系统,金山公司没有对自己的WPS进行必要的改进,没有跟上发展的潮流,推出基于视窗的系统,同时微软公司的办公软体已经完成了汉化,并且具有“所见即所得”的特点,很快佔据了大部分中国市场。虽然金山公司推出了WPS2000,但是已经无力回天,市场份额已经被蚕食无几。

2、IBM、Intel与Microsoft的个人电脑市场之战

IBM公司,这个电脑行业的巨人,在1984年达到了利润的最高点65.8亿美元,但1992年,IBM不得不宣告其亏损额高达54.6亿美元,全年的利润为-49.7亿美元,伴随而来的是疯狂的裁员,1992年至1993年短短的两年时间内,IBM五度裁员,10万人失业,IBM的股票自1992年夏天到年底,短短的几个月内就从100多美元降到11年来的最低点——48.375美元。

50年代,IBM开始进入电脑行业,随后就势不可挡地超越了先行者雷明顿兰顿公司,佔领了工商界电子电脑市场。60年代,IBM成功地开发出自我相容但与其他厂家及以往机器并不相容的360大型电脑,给电脑行业的其他竞争对手当头一棒,并推动了美国和世界电脑市场的迅速扩张。1969年,IBM以72亿美元的营业收入和9亿美元的净收益,当之无愧地取得了龙头老大的地位,并以70%的市场佔有率垄断了美国大型电脑市场。1985年,IBM个人电脑佔据了工商界市场80%的份额。

在IBM取得巨大成功的时候,IBM的高层决策者们沉迷于已经取得的成绩,对于新的富有巨大魅力的行业领域——个人电脑却视而不见,1965年定位于科研电脑市场的资料设备公司改变矛头,率先向市场投放了小型电脑。而后起之秀苹果公司也不甘落后,在1977年研製出记忆体少、没有资料库、速度慢、计算能力差但价格十分低廉的产品,达到了17年来的最低价。

在资料设备公司、苹果相继进入个人电脑市场平分秋色的时候,IBM由于只重视短期的资金回收率和投资回报率,没有看到如果打开了个人电脑市场并佔领霸主地位,对公司的发展的无可估量的帮助,知识一味沉溺于大型电脑市场获得的成功,对资料设备公司、苹果公司进入个人电脑市场的个人电脑视而不见。直到1986年即将退休的董事长福兰克Ÿ卡里组成一支富有创新精神的个人电脑专家研究小组,IBM才开始进入个人电脑领域,一年后推出记忆体、性能远胜于苹果机的IBM-PC机电脑,但为时已晚,无论IBM怎样挽回,也只能屈居第三,“IBM永远是第一”的神话因此破灭。

如果说1987年IBM推出的最优质的IBM-PC机为IBM公司挽回了很大一部分个人电脑市场,那么,1986年IBM为了弥补自己长期以来坐视个人电脑发展的失误,决定短期内推出优质领先的个人电脑,而将中央处理器晶片CPU交给了Intel公司,将DOS作业系统交给了Microsoft,则是培养了自己未来的敌人,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壮大了Intel和微软公司,并为其发展壮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Intel和Microsoft激进而富有创造力的年轻人深信个人电脑将成为主宰未来的产品,作为主人的IBM却根本没将他们放在眼里,依然我行我素。Intel和Microsoft则不断加紧进攻,逐渐代替了IBM在个人电脑世界的主导地位。与此同时,康柏公司首先採用Intel公司发明的奔腾386机晶片开发出携带型电脑。接著德尔公司以其独特的邮递销售方式使个人电脑售价大幅降低。IBM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1982年Intel和Microsoft的股票价值合起来才只有IBM的十分之一,但到了1992年10月,他们联合起来的股票价值就超过了IBM。到1992年底,已经高于IBM市场价值的50%。而1991年IBM亏损28.6亿美元,1992年继续恶化,酿成了美国歷史上最高的公司亏损记录——49.7亿美元。

四、领导作用

1、福特汽车:成败只在一念间

福特汽车公司世人皆知,是国际汽车工业的大家族,但是在他的发展道路却几经沉浮。

老亨利Ÿ福特从1899年起两次创办汽车公司,都因缺乏专业知识而失败,1903年再次创业,选用能人,请来汽车工业专家库兹恩斯担任总经理。库兹恩斯上任后,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调查市场,建立销售网,苦心经营,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汽车装配流水线,使生产率提高了十几倍,成本和售价大幅降低,每辆“T”型车的售价从780美元降到290美元,开始了福特公司繁荣发展的阶段,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製造企业,福特也由此获得了汽车大王的称号。但是后来老亨利Ÿ福特被一时的成功冲昏了头脑,主观武断,实行家长式管理,1915年辞退了为公司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的库兹恩斯,接著又辞去了大批有才干的人,甚至于在1921年一天之内赶走了30名经理。

老亨利Ÿ福特的独断专行和相对落后的经营管理方法,使福特公司的经营状况很快陷入困境,世界第一的位置很快被广招人才、管理先进的通用汽车公司所取代。1945年竟到了每月亏损900万美元的地步,濒临破产。同年9月,老福特下臺,让位于他的孙子小亨利Ÿ福特。

小亨利Ÿ福特接管公司后,汲取了老福特失败的教训,重整旗鼓,聘用了通用汽车公司的副总裁布里奇全面主持公司的业务,甚至破格聘用了包括后来的美国国防部长麦克马拉在内的年轻人,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使福特公司复现往日的繁荣,坐上了美国汽车製造业的第二把交椅。

富于戏剧性的是小福特后来也重蹈祖父的覆辙,独断专行,以主人自居,先后辞去了布里奇、艾柯卡等人,结果使歷经艰辛换来的振兴没有保持多久,公司地位一跌再跌,业务经营每况愈下,最终也不得不辞去董事长的职务。

2、八佰伴的遗憾

1997年9月18日,八佰伴日本公司宣佈破产。该公司负债总额高达1613亿日元,是二战后日本流通业规模最大的一次破产。

从1971年八佰伴在国外建立第一家分店起,20年来它在国外的发展速度超过同类企业界所有公司,即使

八佰伴由四大企业集团所构成,在全世界16个国家拥有389个分店,他们曾制定了在中国发展的宏伟计划——在长江中上游地区建立1000家以经销食品为主的超市……

据八佰伴内部材料透露,在中国开一家超级市场要投资1500万日元,那么1000家就是150亿日元,而八佰伴日本公司在1996年全年赢利也不过8亿日元而已。即使把八佰伴集团下属的所有企业收益都算上,实现开拓中国市场的宏伟计划,资金也远远不够。而不可思议的是,八佰伴这样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竟然没有一家主力银行的支援。由于对八佰伴的急剧扩张不满,早在90年代初,八佰伴当时的主力银行就告诫,如不改变经营方针他们就不再贷款。可是和田一夫说:“我们不再依靠银行,我们靠自有的资金干”。于是他们靠发行社债来筹集资金。社债没有银行的监督,资金的使用就容易失控。大规模的举债,终于导致了严重的后果。1996年底,八佰伴所需偿还的社债达120亿日元,公司的财务陷入困境,无可奈何地将日本八佰伴的16家骨干分店卖给了大荣公司。骨干分店的减少又进一步影响收益,使八佰伴公司陷入了恶性循环。到1997年,八佰伴公司的负债已经达到了1600亿日元,一位负责人向外界透露:八佰伴营业额的40%要用来还债。难怪在1997年八佰伴集团的会长和田一夫在日本静冈县八佰伴日本集团总部召开的债权者说明会上,面对1200多名讨债者只说了一句话:我恩将仇报,实在对不起大家,我将以毕生精力来偿还诸位的债务。说完,和田一夫泪如雨下……

八佰伴破产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战略规划和战略经营管理问题。八佰伴採取了迅速扩展、急于抢佔市场的激进发展战略。正如和田一夫所说:有风险才有收益,风险越大收益越大。然而,风险与利益并不都是成正比的,偏离客观事实的判断,缺乏正确的决策,管理上出现的任何闪失都会造成极大的损失。而八佰伴却随意投资。他们在爱知县的一个小地方建了一座百货商店,一下子就投入了200亿日元,是投资上海新世纪商厦的两倍。这样不考虑投资报酬率的随意投资使八佰伴的投资规模夜摆越大。八佰伴在香港发展十来年就开设了九间具有相当规模的商店,这是其他日本公司所不及的,在同业发展中也是不多见的。这越摆越大的摊子终于导致了日本八佰伴的破产。

(2)没有明确的物件。一会儿以日本人为商品销售物件,一会儿又把大量的资金投到海外;一会儿以日侨为物件,一会儿又转向本地人。八佰伴自以为是,鬍子眉毛一把抓,自以为对于顾客需要什么,他们心中有数。实际上不知己也不知彼,只顾不断地开设新店而不去巩固原有的阵地,在未扎稳根的情况下

(3)缺乏科学与富有活力的经营管理方法。八佰伴集团採用的是家族式经营,在决策上往往因一时的人为判断错误,致使整个集团误入歧途。这种陈旧而缺乏科学、活力的经营管理与现代化大规模百货业发展大不相容。

3、狄罗伦的香蕉

美国管理专家麦考梅克在其《经营诀窍》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他的一位朋友在担任通用汽车雪佛莱车工厂的总经理后不久,有一次他去达拉斯出席一项业务会议,当他抵达旅馆之后,便发现公司的人已经送来了一大篮水果到他的房间。他看后幽默地说:“咦,怎么没有香蕉呢?”从此以后,整个通用汽车公司都流传著“狄罗伦喜欢香蕉”的说法,儘管他向人解释那只不过是随便说的,但在他的汽车里、包机中、旅馆里,甚至会议桌声,总是摆著香蕉!可见,企业领导的一个行为会产生多大的作用。

M 强调质量检验并不能改进质量,而是要改善整个生产系统,让产品首次生产出来就没有误差,不要等到出了问题后再想办法去弥补,质量的标准是绝对优良,任何管理上的鬆懈都无法生产出世界级的产品,质量的衡量要从整体上来看待。

五、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86 更新时间:2006-7-9 23:38:23

作者:质量厨师

纠正: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而采取的措施。

纠正措施:为消除已发现不合格的原因而采取的措施。

预防措施: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者趋势发生的原因而采取的措施。

共同点:1)都是措施;

2)都针对已发现的不合格的情况下。

不同点:纠正的目的消除这次已发现的不合格,不能够避免下次再次发生;

纠正措施针对了已发现不合格的根本原因,所以起到预防的目的。

共同点:1)都是措施;

2)都起到预防的作用。

不同点:1)预防措施在没有发生不合格前提下(往往从数据分析得到这种预见和趋势);纠正措施在已发生不合格情况下;

2)纠正措施的作用是预防不合格再次发生而预防措施的作用是预防不合格的发生!

玻璃的例子 作者: 凤舞九天

A商家的玻璃门被撞破了,

于是,A商家把撞破了的地方换了一块玻璃——————纠正;

A商家为了不再发生,在新的玻璃上用白笔画了个眼睛——————纠正措施;

对面的B商家看到了,也在自己的玻璃上用白笔写上当心玻璃—————预防措施

六、质量管理失败的十个主要原因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86 更新时间:2006-7-9 23:37:59

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作用众所周知。然而,在实际生产经营中,质量管理这张答卷却并非每个企业都能出色回答。依笔者所见,其中主要原因有10个。

之一:缺少远见

远见是指洞察未来从而决定企业将要成为什么样企业的远大眼光,它能识别潜在的机会并提出目标,现实地反映了将来所能获得的利益。远见提供了企业向何处发展、企业如何制定行动计划以及企业实施计划所需要的组织结构和系统的顺序。缺少远见就导致把质量排斥在战略之外,这样企业的目标及优先顺序就不明确,质量在企业中的角色就不易被了解。要想从努力中获得成功,企业需要转变其思维方式,创造不断改进质量的环境。

之二:没有以顾客为中心

误解顾客意愿、缺少超前为顾客服务的意识,虽改进了一些工作但没有给顾客增加价值,也会导致质量管理的失败。例如,传递公司着迷于准时传递,努力把准时从42%提高到92%,然而令管理者惊讶的是公

司失去了市场,原因是公司强调了时间准时却没有时间回答顾客的电话和解释产品。顾客满意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变化的目标,要想质量管理成功就必须集中精力了解顾客的期望,开发的项目要满足或超出顾客的需要。国外一家公司声称对不满意顾客提供全部赔偿,公司为此付出了代价,但收入却直线上升,员工的流动率也从117%降至50%。

之三:管理者贡献不够

调查表明,大多数质量管理活动的失败不是技术而是管理方面的原因。所有的质量管理权威都有一个共识:质量管理最大的一个障碍是质量改进中缺少上层主管的贡献。管理者的贡献意味着通过行动自上而下地沟通公司的想法,使所有员工和所有活动都集中于不断改进,这是一种实用的方法。只动嘴或公开演说不适合质量管理,管理者必须参与和质量管理有关的每一个方面工作并持续保持下去。在一项调查中70%的生产主管承认,他们的公司现在花费更多的时间在改进顾客满意的因素上。然而他们把这些责任授权给中层管理者,因而说不清楚这些努力成功与否。试想,这样的质量管理能够成功吗? 之四:没有目的的培训

企业许多钱花费在质量管理的培训上,然而许多企业并没有因此得到根本的改进。因为太多的质量管理培训是无关紧要的。例如,员工们学习了控制图,但不知道在那里用,不久他们就忘记所学的了。可以说,没有目标、没有重点的培训实际上是一种浪费,这也是质量管理失败的一个因素。

之五:缺少成本和利益分析

许多企业既不计算质量成本,也不计算改进项目的利益,即使计算质量成本的企业也经常只计算明显看得见的成本(如担保)和容易计算的成本(如培训费),而完全忽视了有关的主要成本,如销售损失和顾客离去的无形成本。有的企业没有计算质量改进所带来的潜在的利益。例如,不了解由于顾客离去而带来的潜在销售损失等。国外研究表明:不满意的顾客会把不满意告诉22个人,而满意的顾客只将满意告诉8个人。减少顾客离去率5%可以增加利润25%~95%,增加5%顾客保留可以增加利润35%~85%。 之六:组织结构不适宜

组织结构、测量和报酬在质量管理培训、宣传中没有引起注意。如果企业还存在烦琐的官僚层次和封闭职能部门,无论多少质量管理的培训都是没有用的。在一些企业中,管理者的角色很不清楚,质量管理的责任常常被授给中层管理者,这导致了质量小组之间的权力争斗,质量小组缺少质量总体把握,结果是争论和混乱。扁平结构、放权、跨部门工作努力对质量管理的成功是必须的。成功的企业保持开放的沟通形式,发展了全过程的沟通,消除了部门间的障碍。研究表明:放权的跨部门的小组所取得的质量改进成果可以达到部门内的小组所取得成果的200%到600%。

之七:质量管理形成了自己的官僚机构

在质量管理活动过程中,通常把质量管理授权于某质量特权人物。质量成为一个平行的过程,产生带有自己的规则,标准和报告人员的新的官僚层次和结构,无关的质量报告成为正常。这个质量特权人物逐渐张大渗透,成为花费巨大而没有结果的庞然大物。质量官僚们把自己同日常的生活隔离开来,不了解真实的情况,反而成为质量改进的障碍。

之八:缺少度量和错误的度量

缺少度量和错误的度量是导致质量管理失败的另一个原因。不恰当地度量鼓励了短期行为而损失了长期的绩效,一个部门的改进以损失另一个部门为代价。例如,选择合适的价格改进了采购部门的绩效,但给生产部门带来了极大的质量问题。企业没有参考对比就如同猎手在黑夜里打猎物,其结果只是乱打一气,偶然有结果,更可能是巨大的损失。公司需要与质量改进有关的绩效度量手段,包括过程度量和结果度量。成功的公司都是以顾客为基础度量和监测质量改进的过程。

之九:报酬和承认不够

战略目标、绩效度量和报酬或承认是支持企业质量改进的三大支柱。改变观念和模式转变需要具有重要意义的行为改变,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承认和报酬制度的影响。企业如何承认和回报员工是传递公司战略意图的主要部分。为使质量管理的努力富有成效,企业应当承认和回报 有良好绩效者,从而使质量改进成为现实。

之十:会计制度不完善

现行的会计制度对质量管理的失败负有很大的责任。它歪曲了质量成本,没有搞清楚其潜在的影响。例如,与不良产品有关的成本如担保,甚至没有被看成是质量成本;废弃,返工被看成是企业的一般管理费

七、如何开展质量成本管理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62 更新时间:2006-7-9 23:38:57

摘要:尽快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在实现扭亏、摆脱困境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质量体系应有的作用,深刻领会标准的精髓,利用各种现代管理技术、方法和手段(包括质量成本管理原理和方法)才能使质量体系不断完善和改进井有效地运行。

关键词:转变观念 明确职责 注重培训 突出重点

随着ISO 9000族标准在企业的推广和深化,已引发人们对“ISO 9000问题”的理性思考,其中最突

出的是质量体系的“有效性问题”。在ISO9004-1:1994中,“质量体系的财务考虑”要素明确指出;“以财务用语来度量质量体系的有效性是重要的。有效的质量体系对组织的盈利和亏损的影响至关重大,特别是通过运作的改进从而减少了由于失误造成的损失以及提高了顾客满意时更是如此。”标准为解决质量体系的有效性问题指明了方向,为企业通过开展质量成本管理来改进和完善质量体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对于获证企业来讲,当前最紧迫的问题就是尽快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在实现扭亏、摆脱困境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质量体系应有的作用。下面,谈谈关于开展质量成本管理的几点建议。

建议之一:转变观念 走出误区

对获证企业来说,“取证”是参与市场竞争的“护照”,是促进企业管理上台阶的手段,但不少企业是为“取证”而“取证”,未从本质上认识到“取证” 的目的是以适宜的产品质量参与市场竞争。这是导致“质量体系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根本原因。企业应彻底转变观念,丢掉“等、靠、要” 的依赖思想,从市场实际需求出发测算每道工序的目标成本,逐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位职工;将其与职工的工资收入挂钩,使每一位职工都切实体会到市场的压力,树立市场观念。企业应形成一种用货币价值的作用来激励和调节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竞争气氛;废弃非理性的决策,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真正走出“管理是摆设”、“管理是花架子”的认识误区。

建议之二:明确职责 加强考核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必须建立与质量体系协调一致的质量成本管理体系(包括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通过建立以质量责任制为核心的经济责任制,明确规定每个职工在质量工作中的具体任务、职责和权限。切实做到人人有专责、事事有人管、办事有标准(制度)、工作有检查、考核有奖罚。

首先,质量成本目标应与质量目标有机衔接,质量成本目标应是质量目标的重要内容。

其次,在管理职责和有关质量体系文件中,规范每个职工的任务、职责和权限,明确考核标准并坚持考核,真正体现出质量经济性和质量成本的思想。

第三,根据企业实际确定适宜的质量成本科目,健全质量成本管理制度,明确有关部门和人员的任务、职责和权限,使其成为质量责任制考核的内容。

第四,健全以质量管理部门为中心的质量信息反馈管理系统,理顺质量信息流通渠道,及时收集、分析、处理、传递有关质量信息,供企业领导决策时参考。

建议之三:注重培训 提高素质

“以人为本”是质量管理的基本思想之一,它要求企业必须“始于教育,终于教育”。

首先,对企业领导和有关管理人员开展质量成本管理教育,增强他们的质量成本意识。学习的重点应放在质量成本与产品成本的关系、质量成本与产品质量的关系、质量成本在企业各项费用中所占的比例、质量成本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等方面,使企业领导高度重视产品质量。

21

其次,对质量管理人员、有关技术人员和统计、财会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这些人员是质量成本管理的操作者和执行者)。培训应分阶段,以交流为主。在开展质量成本管理的初期,主要学习质量成本管理的基本原理、概念、方法,以及质量管理的原理、方法等。在此基础上,学员应了解和熟悉企业质量管理现状、质量体系结构和实际运行情况,独自提出一套质量成本管理体系,相互交流,取长补短。然后,综合学员的方案和意见,建立适合企业实际的质量成本管理体系。

第三,随着质量成本管理的开展,企业应针对出现的问题,组织有关人员实事求是地分析原因,采取措施,不断改进和完善。

建议之四:突出重点 有的放矢

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应突出重点,在对企业质量成本现状做出充分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行业特点和企业实际质量费用的开支情况,提出重点控制的质量成本二级科目或关键工序一次合格率(通过率),使企业的质量成本管理效益明显,从而最大限度地得到企业领导的支持,以有利于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全面推广和开展。

ISO9000族标准提出的企业管理思想仅仅是最基本的质量保证要求,只有深刻领会标准的精髓,利用各种现代管理技术、方法和手段(包括质量成本管理原理和方法)才能使质量体系不断完善和改进并有效地运行。

22


相关文章

  • ××股份有限公司成本管理制度
  • ××股份有限公司成本管理制度第一章 总则为了规范本公司产品成本核算,加强成本的管理及控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等有关规定,并结合本企业相关产品的生产经营的特点,特制定成本管理制度。第二章 成本核算的目的加强成本核算,可以正确及时反映各种生产耗费及生产费用的 ...

  • 对电气生产模式的认识与控制总结
  • (一)电气生产是加工装配式生产模式,产品是由许多零部件构成,各个零部件的加工过程彼此独立,制成的零件通过部件装配和总装配最后成为产品,整个产品的生产工艺是离散的,各个生产环节之间要求有一定的在制品储备。管理的重点是保证及时供料和零件、部件的加工质量基础上,准确控制零部件的生产进度,缩短生命周期,既要 ...

  • 质量赔偿协议书
  • 产品名称: 产品类型: 供货方: 接收方: 联络人: 联络人: 日 期: 日 期: 1. 总则 1.1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明确供需双方的责任,本着平等合作的原则, 公司u u(以下简称甲方)和 (以下简称乙方)经共同协商签订本质量协议书; 1.2 甲、乙双方应严格遵守本协议各条款的规定和要求,因违背 ...

  • 在绿化公司试用期工作总结
  • 项目的成本管理以成本核算为中心,做到干前有预算,干中有核算,干后有决算。成本控制应按下列环节进行:成本预测、计划、实施、核算、分析、考核、整理文件资料、编制成本报告。项目经理对整个项目负责,按照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以多种方式增产节约,创造最大利润。 1成本计划编制 1.1内部控制模式。在项目内部 ...

  • 医院绩效工资分配方案
  • 目录: 第一章总则 指导思想 基本思路 绩效工资范围 科室效益绩效分配原则 医生个人绩效核算办法 门诊个人绩效计算办法 住院部分个人绩效计算办法 第二章科室效益绩效核算办法 一.活工资计算发放办法 二.药品指标奖惩计算办法 三.医技科室效益绩效核算办法 四.临床科室效益绩效核算办法 五.手术麻醉科效 ...

  • 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交流材料
  • 各位,新年好!今天受xxx总邀请和各位一起来谈谈生产企业经营管理的话题,各位可能有自已的想法和建议,我呢主要从会计的角度结合十几年来企管的经验来说说我个人的理解. 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基本途径有两条:一是增收,二是节支.但增收受着市场等客观条件的限制,而节支则属于企业内部的管理问题,有较大的自主性和伸 ...

  • 关于烟汽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加强企业管理的调查报告
  • 企业管理是一个老话题,但管理如何细化,制度如何硬化,手段如何强化,长期以来却没有解决好.烟台汽车制造厂几年来通过运用计算机网络和统一的财务软件,积极探索企业内部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一体化管理,活化了资金,加强了监控,促进了企业管理的深化.细化和硬化,其经验值得借鉴. 一.一个困难的企业为什么花钱运 ...

  • 会计的暑假实践报告
  • 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经过三年的专业学习后,在掌握了一定的会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为了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本人于20xx年3-4月在XXXX电缆有限公司财务部进行了一个月的专业实习。 一、实习单位简介 XXXX电缆有限公司(原衡阳电缆厂,始建于1952年)是由XX电工 ...

  • 最新会计实习报告范文
  • 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经过三年的专业学习后,在掌握了一定的会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为了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本人于2010年3-4月在xxxx电缆有限公司财务部进行了一个月的专业实习. 一.实习单位简介 xxxx电缆有限公司(原衡阳电缆厂,始建于1952年)是由xx电工 ...

  • 电算化实训心得
  • xx年3月12日:一周都是过的如此之快,这周又要开始了.现在让我感觉所有的电算化实训并不是有学到什么,大家每天都是照着手工实训的进度输凭证.我不知道是我们懒得思考还是我们是对的,可我就觉得,在我们所谓的对里,加上我们所谓的思考,自然会牵扯出另一个问题.可是所有的小组似乎都没有问题,只知道一个劲儿的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