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综合实践考察:山东考察报告

根据行程表,在山东地图中用箭头画出我们此行的主要路线。

2014年北京京源学校山东考察行程——济南、曲阜、泰安

6月21日:

早上06:15分京源学校集合出发赴北京南站,乘D315次动车赴济南。游览天下第一泉【趵突泉】、【黑虎泉】及【泉城广场】自由活动。

6月22日:

早餐后 乘车赴儒家思想诞生地,中国的耶路撒冷之称,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故乡--曲阜。游览【三孔】:古老的家族庙宇--【孔庙】、天下第一家--【孔府】、中国最大的氏族墓地--【孔林】。后乘车赴素有泰山安皆四海安之美誉的城市--泰山所在地泰安市。晚餐后欣赏 “登泰山,必看封禅”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中华泰山·封禅大典】。

6月23日:

早餐后游览世界双重遗产:【泰山】。由中天门游览十八盘、南天门、天街、唐摩崖、玉皇顶等景点。下山后中天门乘环保车下山。下山后入住酒店休息。

6月24日:

早餐后游览中国三大庙宇之一的【岱庙】,后乘车赴济南【灵岩寺】景区。晚餐后入住酒店。

6月25日:

早餐后济南游览泉城明珠--【大明湖二期新景】,去【芙蓉街】感受老济南曾经的美丽风貌。中餐后济南火车站乘D316(15:29/17:59)返北京,结束愉快旅程,返回温馨的家!

安全公约

1、 安全第一,一切行动听指挥、勤汇报、不私自外出,随时佩戴胸卡、帽

子。

2、 在出现紧急状况时,要及时与老师(或保卫人员)取得联系,尽量减少

事件的危害性,保持突然状态下的冷静和头脑清醒,不要惊慌。

3、 去前回前清点人数、财物、样本、考察记录等,减少重复操作。

5、 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兴奋感,减少畏难情绪的发生,锻炼自己坚持下去的意志。

6、 慎保管自己的贵重物品,出行时注意检查,以免遗失。

7、 牢记:看景不走路,走路不看景。

生活用品

学生证、常用药品(感冒、胃肠药、晕车、止泻、云南白药、活络油、创可贴)、防蚊虫药品、洗浴用品、雨衣、少量零花钱、卫生用品、双肩背包、旅游鞋、塑料袋(晕车呕吐)、防晒霜、墨镜、一件长袖衣服及厚外套(泰山顶上用),一个矿泉水瓶(带泉水给父母品尝)。

天气预报

旅游景区, 保护环境

不得随地乱扔垃圾,体现公民的基本素质

第一站:济 南 市

济南,因位于济水之南而得名,明代时就开始成为山东省会,1929年正式设立济南市。现在,它是山东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国家确定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副省级沿海开放城市。现辖五区四县一市,总面积8227平方公里,人口542万。它素以泉水众多而闻名于世,很早就有“齐多甘泉,甲于天下”的声誉,被誉为“泉城”。济南的泉水纵横分布,主要有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以及趵突泉、卧牛泉、柳絮泉等七十二名泉。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泉水成为济南的灵魂,泉文化成为济南的象征。

《老残游记》中济南那“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独特景色是怎么形成的呢?济南的泉水,来源于济南市区以南,锦绣川以北的广大地区,这些地区的岩石是约四亿年以前形成的一层很厚的、质地比较纯粹的石灰岩。这种石灰岩地区,地表有溶沟、溶槽,地下有漏斗、溶洞、暗河以及钟乳石,便于大量的雨水和地表水渗入地下。山区的石灰岩层,以大约三十度的斜度,由南向北倾斜,大量的地下潜流,神出鬼没地向济南运动。刚好,在大明湖往北,地下岩石变成了坚固的火成岩,大量的地下水流到这里,碰到火成岩的阻挡,拦蓄起来,越积越多,水泄不能,必须寻找出路。而在济南旧城一带,地势低洼,有的地方甚至低过了地下水的储水面,地下水便穿过地表,夺门而出,形成了众多泉水。趵突泉泉水甘美,用以沏茶,色如琥珀,幽香袭人,极为爽口。据说乾隆下江南时,出京带玉泉水,到济南时带趵突泉水,以备饮用。当他来到趵突泉,品尝了趵突泉的水后,认为趵突泉水比北京玉泉水还要好喝,于是把玉泉更名为“玉泉趵突”,又封趵突泉为“天下第一泉”,并倒掉了玉泉水,换上趵突泉水供路上饮用。因此,趵突泉素有“不饮趵突水,空负济南游”之说。

近几年,济南市政府对城区的旅游资源进行了合理规划,把古城、泉城、历史文化名城作为建设目标,经过改造,逐步形成黑虎泉——泉城广场——趵突泉——五龙潭——大明湖泉池园林景观区,芙蓉街——曲水亭街——珍珠泉历史性街区,西门——泉城路——南门中心商业区三个各具不同特色的区域,并把它们作为泉城的标志区,使济南成为山、泉、湖、河、城浑为一体特色鲜明的旅游城市。济南历史悠久,还是闻名世界的史前文明——龙山文化的发祥地。早在5000年前,这里的居民就能制作乌黑发亮的陶瓷,由此构成了我国古代以黑陶为代表的龙山文化。

另外,济南市还将重点建设五峰山省级旅游度假区,发展度假休闲游。新发现的洛庄古墓也将成为济南的名牌旅游产品。

济南拥有丰富的物产,非常便利的交通,是旅游的理想之地。

天下第一泉:趵突泉景区

趵突泉公园建于1956年,是一座以泉水为主景,具有江南苏州园林特色的自然山水公园。公园因被誉为七十二泉之首的趵突泉而得名。趵突泉周围泉池众多,散落着漱玉泉、皇华泉、马跑泉等37处名泉,组成趵突泉泉群,它与五龙潭泉群、珍珠泉泉群和黑虎泉泉群并称为泉城四大泉群,并位居四大泉群之冠。趵突泉公园虽身处北方,但造园手法细腻,自然美和人工美巧妙结合,创造了“天人合一”的园林意境,可谓“到济南不游趵突泉不成游也”。趵突泉公园和千佛山、大明湖并誉为济南三大名胜。

龟石:从公园东门进去,一座玲珑剔透的太

湖石迎面矗立, 名叫龟石,元代散曲家张养浩

在北园的别墅云庄的遗物。张养浩是济南人,

酷爱自然山川,弃官归隐济南后以山猿、野

鹤、山石为友。拒考,当时云庄中有秀石10

块,称为“十友”,其中龙、风、龟、麟四大

灵石尤为著名。到了明代以后分移到济南城

中的皇亭、孔庙及趵突泉等地。趵突泉原来

还有一座麟石,七七事变时被日本帝国主义

的飞机炸毁了。四座灵石现存的只有这一龟

石。它是一座玲珑剔透、栩栩如生的太湖石,

高近4米,重约8吨。该石挺拔露骨,多空

窍,筋络明显,多凹凸,具有石品中的“邹、

瘦、透、漏”的特点。《趵突泉志》记载,该

石在“文革”中险遭破坏,是公园职工于

1977年4月15日将龟石由文庙移入趵突泉。

【活动探究】

故宫御花园里有座堆秀山,也是用“太湖石”人工堆砌成的。太湖石究竟是什么来历?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柳絮泉:坐落在趵突泉公园内漱玉泉西侧,泉池呈南北长方形,长3.5米,宽2.3米,深1.5米,四周饰汉白玉石雕栏杆,池东栏杆中间镌“柳絮泉”三字。柳絮泉是一个集柳的婀娜多姿与水的活泼生动于一身的名泉。在金代《名泉碑》及明清文献中均有记载,迄今已有近千年历史。柳絮泉四周植有垂柳多株,阳春三月,泉花与柳絮共舞,甚是迷人。因泉中气泡翻飞,泉花串串,常年“泉沫纷繁,如絮飞舞”而得名。自古以来咏柳诗作难以计数,又多与浪漫的典故和人物相关联。东晋女诗人谢道韫幼时,曾将纷飞的大雪比作“未若柳絮因风起”的诗句,以新颖、妥贴的比喻,远胜其兄 “撒盐”之说。后被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所称赞:“柳絮才高不道盐。”清代学者任宏远在《柳絮泉访李易安故宅》诗中写道:“为寻词女舍,却向柳泉行。秋雨黄花瘦,春流漱玉声。收藏惊浩劫,漂泊感平生。往昔风光在,犹存乐府名。”这一诗作被后人认为是李清照故居在历下趵突泉的有力佐证。

漱玉泉:有人讲,“漱玉”一名当然是从“漱玉枕流”这一成语化来的。晋朝时,孙子荆要去隐居,就对好友王武子说欲“枕石漱流”因口误说成“漱石枕流”王武子说“流可枕,石可漱乎?”孙子荆回答说:“所以漱石,以砺其齿;所以枕流,以洗其耳。”隐喻洁身自爱、磨砺其志的意向。也有人讲,在古代曾把女子的牙齿称为“玉”,因女词人常在此梳洗打扮而得名“漱玉泉”。另有一种说法因李清照著有一本集子叫《漱玉集》而得名。漱玉泉是趵突泉群系中较为奇特的一眼泉,是一个常年有水的泉,考证是南宋杰出女文学家李清照故居。漱玉泉纯净甘甜、含有丰富的矿物质,水面可载负硬币令人惊奇。不少现代女性争尝喝此泉水,戏谑称之为“才女泉”。

李清照纪念堂:根据李清

照故居在漱玉泉边的历史

记载,按照民族风貌建造,

是20世纪60年代的建筑。

纪念堂两旁边还有郭沫若

先生手书一幅对联:“大明

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

垂柳深处;金石录里,漱

玉集中,文采有后主遗风”,

上额指的她的故居所在地;

下联是对其词成就的赞扬,称赞她所作的《漱玉集》以及为其丈夫《金石录》所作的序的高度赞扬。挂在门厅内的匾额“一代词人”也是郭沫若手书的。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杰出的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她出身于一个上层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是进士出身的文官,也是著名的史学家,母亲是一位状元的孙女,知书善文。李清照从小就受到双亲的熏陶加之资质聪慧,成为杰出的文学家。李清照18岁时,与赵明诚结婚。赵明诚是当朝宰相的儿子,宋代著名的金石学家。他所著的《金石录》对我国考古具有很大价值。当时正处于国富民安,生活比较安定时期。婚后,二人感情融洽,志同道合,生活幸福,夫妇二人除了作诗填词就是收集研究金石书画。

公元1127年,也就是在她30岁时,金兵南侵,宋王朝南渡,他们夫妇被迫南下,移居江南,途中,赵明诚病死,此时她的生活急转直下,由比较富裕悠闲,一下受到国破家亡,夫死物失的打击,过着无依无靠颠沛流离的生活。南下路上,饱尝了国破家亡的痛苦,写下不少爱国作品。当南宋稳定临安(杭州)时,李清照在40岁又同监督军审计司张如舟结婚,婚后3个月,发现张如舟贪赃枉法,李清照告发了他并离婚。国破家亡,恶意中伤,一齐向她袭来。在乱离和贫困的环境中过着悲惨凄凉的晚年。在无限的哀愁和难堪的冷清中,这位杰出的女文学家与世长辞了。

李清照才华横溢,一生主要成就是作词。对词的最大贡献就在于她发展了婉约词,被誉为“婉约派”的正宗。李清照词的创作和她的生平境遇是密切相连的,她在南渡前与南渡后的词作,内容和风格有着明显的不同。前期的词主要有二个内容,一是歌咏自然,表示对美好事物的关心;二是描写男女爱情,抒发离愁别苦。李清照婚后的生活是十分美满的。由于丈夫编撰《金石录》及公务在身,多次外出,抒写离愁便成了这一时期词作的主要内容。她有一首《一剪梅》,是新婚不久思念远游的丈夫而作的。词中写到:“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又如《醉花阴》中写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可见离别相思之苦。后期的词大多是抒发国家之恨和悲叹自身命运凄苦的。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如今一代词人的故居清泉环绕,绿竹掩映,就象她的人一样雅致清幽。

【活动探究】

国家山河的破碎,珍贵文物的散失,对李清照的打击太大。她将这种痛苦写成了许多诗词,哪首诗表达了李清照对南宋统治者渡江南逃的不满,请写出来。

趵突泉:是公园的主景,三股瀑流昼夜喷涌,泉水质洁甘美,恒温18摄氏度。被誉为“第一泉”始见于明代晏璧的诗句“渴马崖前水满川,江水泉迸蕊珠圆。济南七十泉流乳,趵突洵称第一泉”。后来清康熙皇帝南游时途经济南时品饮了趵突泉水,觉得这水竟比他赐封的“天下第一泉”玉泉水更加甘冽爽口,于是赐封趵突泉为“天下第一泉”。

趵突是最早见于古代文献的济南名泉。据考证,趵突泉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上溯至商代,迄今长达3543年。趵突泉是古泺水之源,古时称“泺”,早在2600年前的编年史《春秋》上就有“鲁桓公会齐侯“泺”的记载。齐国和鲁国因边界争执发生战争,次年春,鲁桓公到齐国谈判边界问题,会齐襄公于泺。泺即趵突泉。北魏时,因泉上建有娥姜(英) 庙,谷称娥姜(英) 水,直到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文学家曾巩始称为趵突泉,跳跃奔突之意,反映了趵突泉三窟迸发,喷涌不息的特点,这个名字很传神,流传至今。但是很多来的游客都怀疑三股瀑流是人工所造。那么趵突泉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过去说法很多,有人认为泉水来源于河南的王屋山,宋代著名科学家沈括也这样认为,他在《梦溪笔谈》中说:“济水自王屋山东流,有时隐伏地下,到济南冒出地面而成诸泉。”还有人认为趵突泉水来自泰山,说趵突泉与泰山黑龙潭为同一水脉,中间有裂隙相通。其实,这些说法都不正确。宋朝曾巩在任济南太守时,为摸清泉水来路,曾进山做过调查,认为真正原因是济南南部的水渗潜流至市区出露成泉。当代地质工作者经过调查认为,趵突泉的水是南部山区地下水的自然排泄,济南南部是山区,地势南高北低,石质为可溶性石灰岩,由于常年溶蚀,形成许多溶洞和地下暗沟,构成了地下水道。市区北部是火成岩,隔水性能好,老城区东西分别为羊头峪、千佛山断层,因而形成了东、西、北三面阻水的岩体。当南部山区溶岩汲取了大量雨水时,便在地下沿溶洞和暗道往北潜流,流至市区被岩体堵截,地下水穿过岩石裂缝涌出地表,于是便形成了天然涌泉。大家可能对这些有些专业的解释似懂非懂,但不管怎样,趵突泉水是天然涌泉这一点是无须再有疑问了。趵突泉泉池中三股泉水竞相奋涌时的景象非常壮观。它最大涌量为每秒

1.877立方米,据记载,上个世纪前,泉水跳跃达5—6尺高,在世纪初也有2—3尺高,

六十年代前后还有一尺多高,全年喷涌。但非常令人遗憾的是,近年来,由于连续干旱,以及工业、生活用水的增加,泉城地下水位下降,泉水跳跃也不断随之下降,趵突泉的水位达不到喷涌的26.8米高度,看不到当年趵突泉喷涌的壮观景象,只能从一些图片和我的介绍中领略一下趵突泉当年的风采。但是,由于近年济南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节水保泉措施,如关闭市区所有自备井、人工回灌、在南部修建水库等,加上近年天公作美,降雨量超过30%以上。从2003开始,所有泉水复涌,至今水势旺盛。

亭前水中的石碑,上刻“趵突泉”三字,是明代胡缵宗书写的,如果你细心点也许会发现“突”字少了上面的那一点。有两种说法。一说这表达了人们的一种愿望,希望趵突泉永远喷涌,没有尽头,故意写成这样;一种说法是当年趵突泉喷涌的势头非常旺盛,泉水把突字的点给冲掉,顺着河流到大明湖去了,所以大明湖南门牌坊上的“明”字多了一笔。

【活动探究】

“天下第一泉”,应该是普天之下独一无二,事实上,单在中国被称为天下第一泉的就不止一处。人们凭实践经验或实验进行命名,并有一些行之有效的水质测定方法:如以某水煮食物,易熟烂者水质较好的煮试法;用口品尝水的味道,越清淡水质越好的味试法。陆羽等人煮茗论水,应属于煮试法和味试法的综合运用了。历史上乾隆皇帝曾用一种可以用数据量化泉水质量的方法测试,结合你的物理和化学知识,或者求助于工作人员,你能找出这种方法吗?

黑虎泉:明代诗人晏璧有诗描绘:“石磻水府色苍苍,深处浑如黑虎藏。半夜朔风吹石裂,一声清啸月无光。”黑虎泉水由石雕兽头口喷出,形似瀑布,气势壮观,有取“口内悬河”之意,甚为奇观。黑虎泉泉群共有泉水15处,除黑虎泉外,著名的还有琵琶泉、白石泉、玛瑙泉等。黑虎泉的泉源在陡壁下一个深邃的洞穴内,洞内横卧着一块巨石,泉水从巨石下涌出,与巨石相互撞击,半夜时阵阵清风吹入石缝裂隙,听上去像黑虎咆哮,故称“黑虎泉”。紧连洞穴的泉池有三个并列的虎头,泉水从虎口喷出,波澜汹涌,水声喧腾,形成了“虎头泻玉”的著名景观。

泉城广场:位于泉城中心地带,地理位置极为优越,它东望解放阁,南眺千佛山,西临趵突泉,北依大明湖,并隔护城河与重现老街传统风貌的芙蓉街相望,在整体设计上突出了“山、泉、湖、河、城”为一体的泉城特色。泉城济南的“城市客厅”,这里每天接待着一批又一批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广场在设计上追求休闲特色,岸边保留了原来的垂柳,并设计了花坛、石凳、坐椅等,来到这里,我们既可以漫步欣赏,又可以坐下来,静静地体会“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美丽景致。

第二站:曲 阜 市

曲阜位于鲁西平原,隶属济宁市。全市面积899平方公里,人口只有60多万。曲阜一名最早见于《礼记》,东汉应劭解释说:“鲁城东有阜,委曲长七八里,故名曲阜。”曲阜有着5000年悠久的历史,曾是周、汉两代鲁国故都。据史书记载,三皇五帝中的炎帝、黄帝、少昊帝也都曾在这里定都。

曲阜是我国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教育家孔子生活的地方。曲阜因孔子而名扬海内外。孔子,名丘,字仲尼,于公元前551年诞生于曲阜尼山。他曾做过鲁国的司寇,后辞去官职,周游列国,宣传学说。他创建了儒家学说,成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体系经过两千多年的潜移默化,有的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道德意识和传统风俗习惯的准则;他的儒家文化成为中国文化的正统,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孔子还是中国教育史上开私人讲学之风的第一人,传说他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遍及全国各地。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众多的先哲给曲阜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迹。其中有素称我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的孔庙建筑群;有号称“天下第一家”的孔府;有中国历史上最长、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家族陵园孔林。另外,曲阜还有被誉为“中国金字塔”的少昊陵,有周公庙、启圣王林、颜子庙、尼山书院、九龙山墓群等名胜古迹200多处。整个曲阜,象是一座巨大的内容丰富的历史博物馆。

为了扩大旅游胜地曲阜的影响,在1984年9月22日(农历八月二十七日)孔子诞辰2535年之际,曲阜举办了首次“孔子诞辰故里游”活动。这一活动到1988年共连续举办了5届。从1989年改称“国际孔子文化节”,每年的9月26日至10月10日举办这一活动。在节日期间,有丰富多彩的活动,每年都会吸引大量慕名而来的海内外游客。

来曲阜旅游,除了可以游览名胜,还可以品尝到著名的孔府宴。孔府宴是吸取各地的烹调技艺而逐步形成的,它吸引人的不仅是它悠久的历史,另人眼花缭乱的一道道名菜,更重要的是,让食客在品尝美食的同时,品味到一种浓浓的中国传统文化。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作为礼仪之邦,曲阜的旅游业发展迅速,每年接待海内外游客150多万,成为闻名海内外的旅游胜地。

孔庙导游图

世界建筑史上“唯一的孤例”:孔庙

孔庙是封建帝王祭祀春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庙宇。它与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建筑群。

孔庙位于曲阜市中心,始建于公元前478年,也就是孔子死后的第二年。鲁哀公为纪念孔子,令其子孙将孔子生前居住的三间茅屋立为寺庙,每年来祭祀他。当时屋内收藏的是孔子生前用过的“衣、冠、琴、书”。汉代以后,孔子的地位越来越高,历代统治者为了用“孔圣之道”来巩固他们的帝位,不断地对孔子进行加封,其庙宇也不断扩建,东汉桓帝在庙前立碑,东魏兴和元年(539年),在庙中增加了孔子的塑像。唐代修庙5次,宋代修了7次,明代重建重修达21次之多。其中最大的一次是明孝宗弘治12年(1499年),孔庙遭雷击,包括大成殿等在内的120多间主要建筑化为灰烬。皇帝下令重修,历时5年,耗银15.2万两。清朝又重建14次,最大的一次是雍正2年,孔庙又毁于雷火,雍正帝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重修。现在的孔庙基本上是那次重修后的样子。

孔庙建筑是仿皇宫体制,共分九进院落。主要建筑物坐落在南北中轴线上,附属建筑呈左右对称式排列。建筑规模仅次于北京故宫。这一组建筑因时间久远,保存完整,被古建筑学家称为世界建筑史上“唯一的孤例”。

参观孔庙要经过重重门坊。孔庙门外的“仰圣门”,始建于明代万历22年。门上刻有“万仞宫墙”四个字。金声玉振坊是孔庙的第一道门坊,建于明代,为胡缵宗题写。孟子曾说:“孔子之谓集大成者,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者也。”“金声”“玉振”表示古代奏乐的全过程,以击钟(金声)开始,以击磬(玉振)结束。孟子以此来象征孔子思想集古圣先贤之大成,像一首完美和谐的乐曲有始有终。坊后是一座单孔石拱桥,桥后各有一座石碑,上刻“官员人等至此下马”,人称下马碑。文武百官,庶民百姓从此路过,必须下马下轿,以示尊敬。甚至连皇帝也要下辇,可见孔庙的尊严。

“棂星门”是孔庙的第一道大门。“棂星门”三个字是由乾隆皇帝手书的。棂星是天上的文星,古代祭天要先祭棂星。人们认为孔子是天上星宿下凡,要像尊天那样来尊孔。此门建于明代,为木质结构,清代改成石栋铁梁,柱顶雕刻的是四大天王。

这两座门坊,一座上写“太和元气坊”,赞颂孔子思想如同天地生育万物一样。此坊建于明朝嘉靖23年,字是山东巡抚曾铣书写的。另一座汉白玉石坊也建于明朝,原名“宣圣庙坊”,清代雍正7年改为至圣庙坊,意思是孔子是至圣先师。 圣时门是孔庙的第二道大门。这名字的来历也有一段典故:孟子曾把孔子与伯夷、伊尹、柳下惠等几位先贤先圣作了比较,伯夷因为反对周武王进军讨伐商朝,逃避到首阳山,不食周粟而死,孟子谓其“清者”;伊尹,商代大臣,辅助商王太甲,因太甲破坏法制,伊尹将其放逐,自理朝政,三年后太甲悔过,伊尹又把他接回复位,孟子谓其“任者”;柳下惠,春秋时期鲁国大夫,以善于讲究贵族礼节著称,齐攻鲁,他派人到齐国劝说退兵,孟子谓之“和者”;而孔子集古今先贤之大成,是圣人中最适合于时代的。雍正皇帝据此钦定此门为圣时门。汉石人亭,亭内两个汉代石人。一个高2.54米,头戴高帽,腰悬长剑,胸上用篆书写着“汉故乐安太守麃君亭长”十个字,另一个高2.2米,胸间写着“府门之卒”四个字。可见两人身份一个是亭长小官,一个是守门的小卒,都是用来看守陵墓的。这两个石人是东汉遗物,原来在曲阜城东南的鲁王墓前,乾隆59年,著名金石学者阮元将其移到孔庙西边的瞿相圃,因风雨侵蚀,破碎为两段,颌下裂纹如滴泪。1953年,被移入孔庙,整修加固,并建亭保护,保留至今。两石人胸间的刻字十分

古朴,历来为金石学者所重视。

跨过“璧水桥”有两道门,东门叫“快睹门”,即“先睹为快”之意,西门为“仰高门”,取自《论语》“仰之弥高”,赞颂孔子学问十分高深。仰高门是孔庙的第二道偏门,过去只有皇帝祭祀方可走正门,一般人只能从仰高门进庙。 孔庙的第三道大门弘道门,建于明洪武10年,是明代孔庙的大门。雍正皇帝据《论语》“人能弘道”钦定命名,赞颂孔子弘扬尧舜禹汤和文武周公之道。 第四道大门——大中门。现在的门是清朝重建的。门额是乾隆题写的,“中”是孔子提倡的“中庸之道”的意思。 第五道门是同文门。这座门周围没有围墙,是座“孤门”,是孔庙主体建筑的屏障。同文之名取自“国之同文,功出孔子”。 过奎文门便是孔庙的三大主体建筑之一的奎文阁。原名藏书楼,以藏书丰富,建筑独特而驰名中外。此楼建于北宋1018年,金章宗时重建时,改名为奎文阁。“奎”是二十八星宿之一,为西方白虎之首,《孝经》中说“奎主文章”,后人演化为文官之首,人们把孔子比作天上的奎星。“奎文阁”三个字同样出自乾隆之手。奎文阁黄瓦歇山顶,三重飞檐,四层斗拱。阁分三层,上层是收藏图书的地方,中间为暗层,下层有清碑十统。奎文阁异常坚固,自明弘治17年(1504年)重修以来,经历几百年风雨侵袭和多次地震,而岿然不动。据记载,清康熙年间大地震使曲阜“人间房屋倾者九,存者一”,而奎文阁却安然无恙。其独特的建筑艺术是我国木结构建筑中的“孤例”,广受古建筑专家的瞩目。奎文阁前这两座亭子是御碑亭,亭内外共有四统明代御碑,分别由明太祖、明成祖、明宪宗、明孝宗所立,碑文多为对孔子的尊崇。其中明宪宗的“重修孔子庙碑”最有名气,内容极力推崇孔子思想,字为楷书,字体端庄,结构严谨,以精湛的书法著称于世。石碑立于成化4年,被称为“成化碑”。

这个院子是孔庙的第六进庭院,专为保存封建皇帝御制石碑而建的,俗称“御碑亭”。13个亭内共保有55统石碑,是唐、宋、金、元、明、清、民国七代所刻。内容多是记录了皇帝对孔子追谥加封,亲自祭祀或派官祭祀,以及整修庙宇的情况。此院两侧的毓粹门和观德门,也被人们仿照皇宫的名称叫做东华门和西华门,是孔庙的第三道偏门。到此为止,是孔庙的第一部分,古代时是为祭祀做准备工作的场所。

第七道门也是最后一道门。从此门开始便是孔庙的核心——祭祀区。这一道门是五门并立,将孔庙分成三路:东路经承圣门,可达诗礼堂、孔子故宅、礼器库、崇圣祠等处;西路经启圣门,可达乐器库、金丝堂、启圣祠和启圣夫人祠;中路通往大成殿。

路中间的亭子是用来纪念孔子讲学的地方建造的。《庄子. 渔父篇》中曾记载孔子在杏坛上设教讲学的事,但原址在哪儿却没有记载。宋代天禧2年,孔子的四十五代孙孔道辅监修孔庙,将正殿往后移并扩建,在正殿原址上建坛,种植了杏树,起名为杏坛。

大成殿是孔庙的主殿,是历代帝王祭祀孔子的场所。唐代叫文宣王殿,宋徽宗为了尊崇孔子的“集古今先贤之大成”,改成“大成殿”,并御书匾额。现在所见到的是清雍正2年遭雷击后重建的。如今匾上三个金字是雍正皇帝手书的。大成殿高24.8米,宽45.78米,深24.89米,规模仅次于故宫太和殿。它与故宫太和殿、岱庙天贶殿并称为东方三大殿。大殿最引人注目的是大殿周围的这28根雕龙石柱,据说乾隆皇帝来祭孔时,当地官员害怕皇帝会因为石柱超过皇宫而怪罪,将石柱用红绫黄绸包裹起来。乾隆了解情况后,认为孔子应该享受比帝王更高的待遇,命人将红绫除去。当乾隆帝看到龙柱时,被

深深地震惊。石柱都是用整石刻成,高5.98米,直径为0.81米。最早是明代弘治年间由徽州工匠刻制的,雍正2年大火后重刻。两山墙及后檐的18根为浅浮雕八棱石柱,上雕有云龙,每面9条,每柱72条,总共有1296条团龙。前檐的10根为深浮雕,柱上雕的是双龙戏珠图案,周围有云焰。这双龙戏珠不是一般的浮雕石刻,而是镂空的深雕,远远望去只见蛟龙相对盘旋于祥云之中,见不到石柱,确实使紫禁城的龙柱相形见绌。是我国罕见的古代巨型石雕艺术珍品。

大殿内供奉的是孔子的塑像,坐高3.35米,头戴十二旒冠冕,身穿十二章王服,手捧镇圭,这是古代天子的打扮,可见其地位之高。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名丘,公元前551年生于尼山,因而取字仲尼。死于公元前479年,享年72岁。在孔子塑像前两侧有四个神龛,东侧供奉的是:复圣颜回和述圣孔伋,西侧供奉的是宗圣曾参和亚圣孟轲,称为“四配”。再往外是十二哲,东边依次是闵损、冉雍、端木赐、仲由、卜商、有若,西边为冉耕、宰予、冉求、言偃、颛孙师、朱熹,都是古代上公的打扮。殿外的露台是祭祀时行礼、歌舞的场所,现在每逢孔子诞辰(农历九月二十八日)都要表演祭祀乐舞。

大殿东西两侧的房子叫“两庑”,是后世人祭祀儒家学派中著名人物的地方,如董仲舒、韩愈、王阳明等。现在陈列着历代碑刻对书法感兴趣的人可以大饱眼福。

大成殿后这座大殿是寝殿,与奎文阁、大成殿合称为孔庙的三大建筑。是供奉孔子的夫人亓官氏的专祠。亓官氏,宋国人,19岁嫁与孔子,比孔子早七年去世。后被追封为“至圣先师夫人”。

孔庙的最后一处院落圣迹殿是陈放石刻“圣迹图”的地方。建于明代万历20年,由巡案御史何出光主持修建的。圣迹图是记载孔子一生事迹的石刻连环画,由明代人杨芝作画,章草刻石,嵌于殿内墙上,共120幅,每幅宽38厘米,长60厘米,记录了孔子一生的主要活动和言论。这是我国第一本有完整人物故事的连环画,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殿内还有晋代画家顾恺之和唐代大画家吴道子所画的孔子像,其中左边顾恺之所画的“先圣画像”,习称“夫子小影”,据说最接近孔子原貌。

夹在孔庙和孔府之间的这几座房子是孔子的故宅,是整个孔庙中最古老的地方,就是鲁哀公令其子孙“岁时祭祀”的地方。也叫“阙里故宅”。两面的九间厢房是礼器库,北屋是诗礼堂。诗礼堂,是后人为了纪念孔子教育儿子孔鲤学诗学礼的故事而建造的。《论语. 季氏》中记载,有一次孔子独自站在庭院中,见到儿子孔鲤经过,就喊住他问学过《诗经》没有?,孔鲤说还没有。孔子就教育他说不学《诗经》就无法与人交流。过去诸侯国之间主宾问答和社交场合交谈都要引用《诗经》中的几句诗。于是孔鲤就回去认真地学习《诗经》。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又叫住孔鲤问学过《礼记》没有,并教育说不学礼是难于立身做人的。这件事后来被传为美谈,孔子后代称此为诗礼传家,立为“祖训”。此堂建于元代,明代弘治年间重修扩建,康熙皇帝曾在此听孔子后裔孔尚任讲解过经书。院中这眼井据说是孔子当年吃水的井,乾隆曾在此饮水拜师。乾隆皇帝八次来曲阜,在“孔子故宅井”石碑上就有他的五次题字。

井东的这座孤壁,即“鲁壁”。史书记载,秦始皇焚书坑儒时,要烧尽各国史书以及诸子百家的经典古籍。孔子第九代孙孔鲋听到消息后,连夜将祖传的经书《论语》、《尚书》等儒家经典砌入祖堂的夹壁中,自己去了嵩山隐居,到死也没有把它们取出,终于使这些经典保存了下来。西汉汉景帝3年,鲁恭王刘馀扩建自己的王宫时,拆毁了孔子故宅,拆墙时发现了这批书,使这批刻满蝌蚪文的竹简经典重见天日,流传后世。传说

拆墙时,工匠们忽然听到天上似有金石丝竹之声,有六律五音之美,结果从墙内就发现藏书。金代时,此院中建有金丝堂,明代弘治年间迁到孔庙西路。这批经书后来被称为“鲁壁藏书”,其中的文字被叫做“六国古文”。鲁壁就是为纪念这件事而造的。

在孔庙的西路,还有祭祀孔子父母的启圣门,启圣殿,寝殿等,其中启圣殿的建筑样式与众不同,其他都是悬山顶,此殿为庑殿顶,是采用了故宫太和殿特有的形式。

【活动探究】

孔庙的门多,其中孔庙门外因仰望孔子得名的“仰圣门”上还刻有“万仞宫墙”四个字,这是比喻孔子学问广博。它出自哪个历史典故呢?其实孔庙的每个门的名字都有讲究,一路过来,试试你能说出多少个门名的涵义?

天下第一家:孔府

孔府,即“衍圣公府”,又称圣府,是孔子嫡系长子长孙处理府务和居住的地方。“衍圣公”是公元1055年宋仁宗皇帝赐给孔子的第46代孙孔宗愿的-封号。“衍圣”是说“圣道”、“圣裔”能繁衍接续,这一封号现已承袭了32代,历经900多年。

孔子的嫡系长支为奉祀孔子,原住在阙里故宅,称“袭封宅”,宋仁宗宝元年间(公元1038—1040年)封“衍圣公”后,开始扩建孔府,经过历代重修,达到现有规模。现在的孔府占地面积240亩,有楼堂、厅、阁463间,分三路布局九进院落。在等级观念森严的封建社会里,建筑也分有严格的等级。比如说,平常老百姓建造住宅只能建一个庭院;有官职的人家只能建三进院落;经过帝王特许,官位高的人方可建三路布局,五进或七进院落;只有帝王才能享有“九、五之尊”这一建筑的最高等级。而孔府的建筑达到了与皇家建筑同样的等级,可见孔府的地位之高了,因此,孔府成为了我国现存的最大的最豪华的封建官僚贵族府第,号称“天下第一家”。

孔府的三路布局分为:东路,建有一贯堂、慕恩堂、孔氏家庙及作坊等;西路,建有红萼轩、忠恕堂、安怀堂及花厅等;中路,孔府的主体部分,前为官衙,设三堂六厅,后为住宅,有前上房、前堂楼、后堂楼、后五间等,最后为孔府花园。前为官署,后为住宅,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典型的官衙与住宅合为一体的建筑格局。

孔府的第一道门,明代中叶时建的。门前有一对雌雄石狮,前后有上马石、下马石。大门上方是挂着蓝底金字的竖匾,上书“圣府”二字。大门两侧有对联一幅,人称“天下第一联”。上联是“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府第”,下联是“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大家仔细看一下对联,发现什么问题了?对了,在这两联中分别有一个形式错字,上联中的“富”字少了上面一点,叫富字没头,永远富贵;下联中的“章”字一竖通到上面,叫文章通天。对联的意思是赞颂孔府与国家同休戚、共命运,与老天共长久,可谓寓意不凡。大门内有东西厢房各五间。东房是孔府专司办案,催粮要租,投递公文之处,人役最多时达224名;西房又称赍奏厅,专司京差事务。平时相当六品以下官员来孔府,

在此等候会见,不经允许不准进入二门。

孔府的第二道大门与第一道门隔庭相对,俗称二门。门建于明代,“圣人之门”四字由明代大学士李东阳所书。进二门有一座风格独特的屏门,此门周围不接院墙,四根圆柱承托着彩绘艳丽的屋顶,有八个倒垂的木雕花蕾,因而称“垂花门”。门上是明皇帝朱厚熜三亲颁的“恩赐重光”匾,也称“重光门”。这种门坊建筑是一般官宦人家所不许的,只有列士封侯的邦君才有资格建造。这种形式的建筑,全国也只有一个。这个门平时不开,只有帝王大典迎接“圣旨”、进行重大祭孔活动时,才在十三响礼炮声中徐徐开启,所以又叫“仪门”。这个门也不是一般人能走的,过去只有帝王才能通过,整日闭塞,所以还叫“塞门”。仪门两侧的房屋,是仿照皇宫六院的建制而设的,它们是:管勾厅,专管租税、钱粮收交;百户厅,专管服役、杂户;典籍厅,专管礼仪典章、御赐书籍;司乐厅,专管乐学、乐生、舞生及乐器;知印厅,专管印信、公文;掌书厅,专管文书、档案。各厅官位为六品、七品,管理孔府一切事项。

大堂是当年“衍圣公”接诏书和审理案件的地方,室内布置森严,文房四宝、印章令箭、更鼓、云牌、龙旗、官衔木等,完全是一派公堂气魄。在大堂通二堂的过廊里,有一条古拙的大红漆凳,被称为“阁老凳”。原来,孔子六十四代孙衍圣公的夫人是明朝大权臣严嵩的孙女,后来严嵩被弹劾,将要治罪时,来孔府请衍圣公出面为他求情。当他来到启事厅烦代为通报转达来意时,启事厅的长官竟不让他进入室内,只让他坐在通廊的长板凳上,这时的严嵩既无权,有无势,只好屈尊在那里等候。结果,衍圣公不敢与他见面,严嵩只好怏怏而回。因而,人们称此凳为“阁老凳”。

二堂,也叫后厅,是当年衍圣公接见四品以上官吏和代皇帝考试礼生、乐生、童生的厅堂。三堂,又称退厅,是衍圣公私设的公堂,即处理家庭内部事务的场所。从大门至三堂,布局层层递进,显示了天下第一家的“圣威”。

在三堂之后是孔府的内宅院。内宅门是官衙和内宅的界线,也是进入孔府住宅院落的唯一门户。此门从来戒备森严,任何外人严禁入内。门两旁有皇帝特赐的虎尾棍、燕翅镗、金顶玉棍等各种兵器,如有不尊禁令擅自入内者,严惩不怠,“打死勿论”,故此门也叫“内宅禁门”。内宅门西边的水槽叫石流,过去挑水夫不得进入内宅,只能把水倒入石流,淌入内宅。内宅门的墙壁上画着一个状似麒麟的怪兽,传说是天界里的神兽,生性贪婪,名叫“贪”。它的本性与它的名字相符,虽然周围宝物齐全,但仍张开血盆大口,还想要去吃太阳。据说,当年衍圣公出门时,都要看一看这幅画,告诫自己和子孙要廉洁奉公,不可贪得无厌。

孔府内宅第一进院落的正厅就叫前上房,它是一座明末清初的建筑,是衍圣公接待亲友和近支族人的客厅。东间陈列着乾隆皇帝送给孔府的荆根床,桌上有同治皇帝圣旨原件,中间桌上摆有满汉全席餐具。据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的帐册记载,八月二十四日公爵夫人毕氏过生日,摆宴席464桌,一桌宴席用餐具404件,上菜196道,计用银两138.7万文。其豪华的生活可见一斑。

从前上房走过来,就是前、后堂楼了。前堂楼是一座七间二层楼阁,外表富丽堂皇,室内陈设豪华,有珍奇书画墨宝、古玩衣冠等。里套间是孔子后代孔令贻夫人陶氏的卧室。西间是孔令贻另一夫人王氏的卧室,这是孔德成的生母,她原来是孔府的丫环,后被纳妾,生下孔德成。至今她的照片悬挂在墙上。西套间是孔令贻另一夫人丰氏的卧室。后堂楼是二层前出廊的七间台楼,这是孔子七十七代孙衍圣公孔德成的住处。他和孙琪

芳结婚时的新房就在这里,堂内陈列着当年结婚的用品和友人赠送的礼品和字画。东间是孔德成及其夫人孙琪芳的卧室,墙上挂有孔德成夫妇及其女儿的合影照片。

孔府的后花园,也叫“铁山园”,是孔府的最后一道院子。它建于明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由吏部尚书太子太傅,也是孔子62代孙衍圣公孔闻韶的亲家李东阳设计监造。是仿御花园建造的。大家一定感到奇怪,园内并没有铁山,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传说,之所以叫“铁山园”,是因为孔子的第七十三代孙衍圣公孔庆镕重修孔府花园时,恰巧有人送来几块铁陨石,孔庆镕非常高兴,认为这是“天降神石”,就用来装饰园景,并取名为“铁山园”。整个花园占地五十余亩,园内有各种奇花异草、古树名石,如“五柏抱槐”,是一株有四百多年历史的古树,它一株五干,夹抱国槐,之所以会发生这种现象,是因为柏树寿命较长,年岁久了,五杈中间朽烂成洞,洞中积土,恰有槐树籽落入其中,日后便长成了槐树。这株造型奇特的古树成了园内的一处奇景。

孔氏家族墓葬群: 孔林

号称“天下第一家”的孔氏家族绵延2500余年,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恐怕也是世界历史上持续最久的贵族世家。这个家族不仅拥有如同帝王之制的孔庙、孔府,还有世界上延时最久,规模最大的家族墓地──孔林。

孔林是埋藏孔子及其后裔的地方,占地二百公顷,林墙高三、四米,周长十二公里,面积约为七点八平方公里。进入孔林,放眼望去,古木森森,石仪成阵,坟冢累累,碑林浩瀚,到处弥漫着神秘、古老和苍凉的气氛。正如古诗所云:“平原如峻岭,佳气绝葱茏。地植四方树,天生万古宫”,“千年古木在,林深五月寒。断碑深树里,无路可寻看”。 自从公元前479年孔子死后“墓而不坟”,•他的学生子贡与众弟子为老师守墓时,在墓前种下第一棵楷树。在这之后的2500年间,入葬孔林的人数不断增加。孔氏家族中,无论生前贫富贵贱,也不论居处何方,•都能实现“落叶归根”的夙愿,偎依先祖同卧长眠。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从四面八方带来奇木异树栽种。更由于历代封建帝王对孔子的一次次追封、祭奠,孔子的地位不断提高,陵墓不断扩大,树木不断增多。终至从孤坟一座、楷树一棵发展到现今占地300余亩,树木10•万余株的大规模墓园。

这座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人造园林,人类历史上被供奉最久远的家族墓地,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拜谒、凭吊。

【活动探究】

孔子墓东北,有一个豪华墓坊,名为“于夫人坊”,是乾隆女儿的坟墓。清朝满汉不通婚,乾隆的女儿为什么会嫁到孔家,成为孔子第七十二嫡孙孔宪培的夫人了呢?

第三站:泰 安 市

泰安市位于山东省的中部,泰山之南麓。辖泰山区、郊区两区及新泰、肥城、宁阳、东平四县。总面积7692平方公里,人口530万。泰安市有山区、丘陵、平原和湖泊,农林牧副渔得以全面发展,物产丰富,是省内主要产粮区之一。

泰安城坐落在泰山前怀,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城北泰山主峰耸入云霄,城内河道纵贯南北。泰城已有千年历史,古有“泰山安四海皆安”之说,泰安之名即取意于此。泰安是国家公布的第一批对外开放旅游城市,也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泰安以泰山为依托,旅游业得到迅猛发展。遍布全城的旅游业网点,为游人的吃、住、行、游、娱、购提供了最全最佳的服务保障。有上百种风味名吃的“泰山名吃街”,可让游客随意品尝到独特的地方名菜。泰安的“三美”和“三宝”更是脍炙人口。“三美”是白菜、豆腐、水,鲜嫩味美,营养丰富。“三宝”是麦饭石、温泉、矿泉水,可使人增强体质、防御疾病,延年益寿。

泰山旅游景区由主峰向外延伸呈放射状分布。按其游览路线有岱庙、岱麓、东路、西路、岱顶、岱阴、神通寺、灵岩寺等。有山峰156座,崖岭138座,岩洞72处,奇石50多块,溪谷120多条,瀑潭、清泉100余处,寺庙58座,古遗址128处,碑碣1239块,摩崖刻石1277处。不同的景区或雄、或险、或秀、或幽、或旷,风格各异。既是壮美的山水画卷,又是蕴藏丰富的博物馆。自1987年以来举办的泰山国际登山节,吸引了来自世界30多个国家和国内的众多运动员和游人。对进一步宣传泰山和泰安,增进泰安和国外的友好往来,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泰山导游图

天下第一山:泰山

泰山地处山东省中部,绵亘于泰安、历城、济南、长清之间,总面积462平方公里,主峰天柱峰海拔1545米,是中国东部最高大的山。它东邻大海,西枕黄河,北望华北平原,凌驾于群山丘陵之上。以通天拔地、雄风盖世的气势巍然屹立于齐鲁大地之上。

自古以来,泰山被誉为“五岳之长”,有“天下第一山”之称。在众多的名岳大山之中声名显赫,地位独尊。可实际上,就高度来讲,泰山海拔1545米,在五岳中只居于第三位,那它为什么被尊为五岳之首呢?为什么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有至大、至高、至重、至尊的地位呢?

首先从泰山的名称看。泰山又称岱宗,岱者,大也,始也。宗者,长也。岱和宗从字意上讲,都含有长者之意。其次从地理位置看,泰山地处东方,脚踏平原,形成“东天一柱”之势。我国古代有“东方主生”以及“五方配五色”之说。如东方是青色,因而便认为东方象征着万物孕育之所,是一切生物的主宰。我们的祖先崇尚光明,崇拜太阳,把太阳升起的东方,看成是万物终始之处,因此把贵东方与尊泰山联系起来。另外,泰山雄峙于华北平原,高山与平原形成了千米以上的视野反差。这种巨大的反差造成了泰山山体通天拔地的气势,其鲜明的对比为其它名山所不及。所以给古代人们造成了泰山至大至高的感觉,形成了泰山可以通天的观念,从而把泰山当作是天地相交、化育万物的实体。

泰山至高无上的地位的确立,还与历代封建帝王封禅泰山的大典息息相关。据《封禅书》载,在夏商周以前就有七十二代君主封禅泰山了。秦汉以后,泰山封禅大典更成为太平盛世的标志、秦始皇、汉武帝、东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等历代帝王为宣告天下太平,煊耀国家兴盛,威慑匈奴蛮夷,标榜自已受命于天,达到巩固其统治目的,纷纷率领封禅大军,浩浩荡荡,东封泰山,并形成了一套威严壮观、完整复杂的封禅大典。泰山封禅活动使泰山的地位尊崇无比,成为当之无愧的五岳之宗。

巍巍岱岳,雄伟壮丽,千百年来备受文人墨客和仁人志士的垂青,历代不绝,接踵而来,挥毫咏叹,为泰山留下了数以千计的诗词文赋、题刻墨迹,形成了独特的泰山文化。继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之后,司马迁、曹子建、谢灵运、李白、杜甫、苏轼、元好问、董其昌、王世贞、姚鼐、徐志摩等人登临揽胜,或写景抒情,或赞美感叹,或挥毫题字,或泼墨作画,尽情讴歌泰山,形成了独特的泰山文化景观。泰山诗文题字石刻现存1800余处,主要分布在岱庙及泰山上下盘道两旁。雄伟壮丽的泰山风光给历代文人志士以创作的源泉,泰山也借助于这些光辉诗篇铭志千古,名扬天下。由于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原因,泰山自古以来便被尊为五岳之首,享有“天下第一山”的盛名。

泰山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缩影,又是一座蕴藏极为丰富的博物馆。悠久古老的泰山文化异彩纷呈、驰名于世。1987年泰山以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完美统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天下第一山”的地位得到了世界的首肯。

【活动探究】

中国古代文化有三大系统:一是道教文化;一是佛教文化;一是儒家文化。这三个系统的文化在泰山都有集中的反映。自古以来泰山就是道教兴盛之地,从山下到山上几乎所有重要的宫观庙宇都是道教建筑,那么,请你找出泰山上佛教和儒家文化的建筑。

岱 庙

岱庙位于泰山脚下,被誉为古代艺术博物馆。古时称东岳庙,也叫“泰庙”,是历史上封建帝王祭祀泰山和举行封禅大典的地方。史书中有“秦既作畴,汉亦起宫”的记载,说明这里在秦汉时期就已成为帝王祭祀天地的地方。后来经过历代的维修扩建,逐渐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岱庙的建筑布局是仿照古代帝王宫殿体制建造的,以南北为中轴线,主体建筑都在中轴线上,左右配以亭、廊、殿、庑。岱庙城高约3丈,周围3里,一共8个门。其中向南开的有5个门:中间是正阳门,左右两边分别是东掖门、仰高门;西掖门、见大门。东西两面分别是东华门和西华门。北面有鲁瞻门,也叫厚载门。

位于正阳门前的地方就是遥参亭,它古时称作“草参亭”。因为每次要古代帝王来泰山祭祀时,为了表达对泰山神的崇敬和虔诚,先要在这里举行简单的参拜仪式,然后入庙,所以叫“草参”。在唐代时遥参亭也叫“遥参门”。民间有“参拜泰山神,先拜遥参门”的说法。遥参亭的后面还有一座石坊,名岱庙坊,建于清康熙十一年,由山东布政使施天裔创建。

出了岱庙坊,我们迎面看到的就是岱庙的正门——正阳门。在古时候,这道门平时是关闭的,只有皇帝到来时才从此门进出。正阳门只是进入岱庙的第一道门,走访进正阳门,我们还会依次看到岱庙的第二道门配天门和第三道门仁安门。配天门和仁安门的名称分别具一格取意于孔子“德配天地”和“天下归仁”之语。

天贶殿同北京故宫太和殿、曲阜孔庙的大成殿并称为中国三大宫殿。它创建于北宋真宗大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它是宋真宗赵恒为了庆贺所谓“天书”而建的。公元1008年,辽军大举南下,宋辽在澶渊(今河南濮阳)交战,宋真宗在寇准等人的坚持下亲自来到前线督战,大胜辽军,但这时在形势对宋军有利的情况下,宋真宗却无心再战,与辽达成协议,订立了屈辱条约“澶渊之盟”。为了平息众怒,巩固统治,宋真宗采纳了副宰相王钦若策谋的“天降昭书”的骗局,同年十月,赵恒用车载着“天书”来到泰山,率领群臣举行了隆重的答谢天恩告祭大礼,并把旧历6月6日定为“天贶节”。次年,又在岱庙内修建大殿,取上天赐与的意思,名为“天贶”。

天贶殿前露台的两侧各有一座御碑亭,内有乾隆皇帝的诗碑。在露台下还有一“阁老池”,这里是皇帝举行封禅大典时,群臣恭候的地方,池内有9块太湖石,其中一块名为“扶桑石”,和“扶桑石”遥遥相对的还有一株名为“孤忠柏”的古柏。相传它是唐朝女皇帝武则天的大臣石忠的化身。石忠被武则天杀害后,冤魂不散,来到东岳大帝前状告武则天,化为孤柏。

天贶殿后面是后寝三宫,其中正寝宫面阔五间,两边的配寝宫各三间。公元1012年,宋真宗曾昭封泰山神为“天齐仁圣帝”,有“帝”当然就应有“后”,由此,就封了一个“淑明后”,修建了这座后宫。天贶殿两侧有东、西碑廊,泰山的历代碑刻精品大都集中在这里。

这座植有五株古柏的院落就是汉柏院。相传是汉武帝刘彻来泰山封禅时种植的,距今约有2000多年,汉柏院就是由此而得名的。 汉柏院北面的这座四合院是东御座,它是古代帝王祭祀泰山时居住的地方,因为座落在东华门,所以称为东御座,旧时也称迎宾堂。清乾隆三十五年改为驻跸亭。它有正殿五间,东西配房各五间,是一组完整的四合院式的宫殿建筑。现在这里面陈列着古代帝王封禅时的祭器和岱庙内现存的文物。其中明代嘉靖年间的蓝花黄地釉瓷葫芦和清乾隆皇帝御赐的沉香狮子、温凉玉,被称为“泰山镇山三宝”。

驰名中外的秦二世泰山刻石又名李斯碑,上刻秦始皇功德铭和秦二世昭书,是由丞相李斯以篆体书写的。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为宣扬功德,在公元前219年东封泰山,并立泰山刻石,宣扬统一国家的功德,表达了治理国家的决心。秦二世胡亥于公元前209年东巡时,在背面又刻上了它的昭书。泰山秦刻石共222个字,但历经沧桑,现仅存下来10个字,被国家列为一级文物,保存在岱庙东御座内。

最后一站:济 南

灵岩寺

灵岩寺,自唐代起就与浙江天台国清寺,湖北江陵玉泉寺,南京栖霞寺并称天下“四大名刹”,而灵岩寺更被称为四大名刹之首。名字来由还有一段历史典故。朗公是东晋高僧,山东地区的佛教领袖,他常骑一头毛驴四处宣扬佛法,人们只要听到他的驴叫,即“从者如流”

。传说朗公来方山说法时,听众达千人之多,不仅人听得入迷,而且“猛兽

归伏,乱石点头”。听众把这一异状告诉朗公,朗公说:“此山灵也,不足怪!”于是方山改名为灵岩山,灵岩寺也由山得名。至今寺东面的朗公山上还有一块高约十丈的奇石,远看像一位老僧拄杖而行,后面的几十棵松树,像弟子随侍于后。据说,这石头就是朗公的化身。

灵岩寺的始建人叫法定,传说他于北魏正光元年(公元520年)来此开辟山场,引泉建寺。那时的寺建在今天灵岩寺的北面,名叫神宝寺,隋代已有名气。唐太宗贞观年间(640年前后),在惠崇的主持下迁到此处,成为我国佛教神宗的据点。唐高宗与武则天去泰山封禅时,就曾在此住宿,清乾隆皇帝也在这里建过行宫。相传,灵岩寺鼎盛时期殿阁有四十余处,禅房五百多间,僧侣八百余人。禅宗提倡饮茶,从此饮茶盛行,是北方人开始以茶为饮料的原因之一。

灵岩寺的第一道山门上面的“灵岩胜境”四个字是乾隆皇帝御笔所书,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石坊南面这座山叫明孔山,山上峭壁上有一个天然的车轮大小,南北相通的圆形洞孔,光线透过,不论晴天、阴天都像一轮明月高悬天上,人称“明孔洞”,也是传说中法定禅师的面壁处。

千佛殿是在灵岩寺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最负盛名的主体建筑。始建于唐朝贞观年间,当时叫大雄宝殿。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明代嘉靖年间重建的。殿内四周墙壁上原有数以千计的,高约30厘米的木制小型佛像,故称千佛殿。佛像表现的是分身释迦牟尼集会讲法的热烈场面。但现在保存下来的不足半数。殿中央供奉着三尊大佛像,藤胎髹漆,塑于宋英宗治平年间(1064年-1067年),东边的是药师佛,铜铸,造于明宪宗成化13年(1477年),西边是释迦牟尼佛,也是铜铸,造于明世宗嘉靖23年(1543年)。

殿内最引人注目,为历代称道的是两边神座上的40尊宋代彩色泥塑的罗汉坐像。像高大约在101—120厘米左右。罗汉身上妆銮均用天然矿物质颜料涂饰,故而永不褪色。人物形态、气质刻画细致传神,表情动作无一雷同。或怒上心头,或喜上眉梢,或托腮沉思,或慷慨激昂,个性鲜明,栩栩如生。连衣服上的皱褶,手臂上的青筋都分明可见。近代学者梁启超称它是“海内第一名塑”。当代艺术大师刘海粟于1983年11月23日参观后题写了“灵岩名塑,天下第一,有血有肉,活灵活现”的碑文。它是我国泥塑遗存的艺术珍品,是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也是研究我国佛教史的珍贵资料。

灵岩寺庙中的高塔名为辟支塔,它是灵岩寺的重要标志。“辟支”是梵语“辟勒支底迦佛”的简称,意为佛塔。建于唐天宝13年(733年),宋太宗淳化5年(994年)开始重建,至仁宗嘉佑2年(1057年)建成,历时63年。塔高54米,底周长48米,为楼阁式砖塔,八角形。共九层,十二檐,每级四门、六窗。塔顶的铁制塔刹由覆钵、相轮、圆光、仰月、宝珠组成,用八根铁链连接到第九层塔檐上的八尊金刚上牵引加固。站在塔顶可尽览灵岩的全部风光。塔基座为石砌,四周围为“阴曹地府”浮雕。1995年秋至1996年春寺内清理基座底下的淤泥时,发现基座腰部四周有石灰岩板砌成的30余块浮雕,浮雕由金刚力士承托,用带有边棱的“蜀柱”相间。从石雕的题记中得知,雕刻的画面是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皈依佛教的故事。其中,“阴曹地府”惩治恶人的画面既想象丰富,又具有异国情调。这一新发现为中国佛教史和雕刻史都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也进一步显示了辟支塔的历史价值。

墓塔林是灵岩寺风景区中一个极有特色的地方—墓塔林。这里是唐代以来埋葬灵岩寺历代住持和高僧的地方。现有墓塔167座,其中唐代1座,北宋6座,金代5座,清

代3座,其余均为元、明时期的,此外还有志铭碑石81座。这是目前保存完好,造型精美的我国第二大墓塔林,在数量上仅次于少林寺。

这座塔是惠崇塔,是唐代高僧惠崇的坟墓。据说,惠崇活了一百多岁,对灵岩寺的建设和发展颇有功绩,与朗公齐名。惠崇塔高居塔林之首,是一座单层、重檐、亭阁式石塔,建于唐天宝年间(742—755)。塔高5.3米,面宽3.74米, 南面有半圆型拱门, 卷额雕有兽头、武士像。东西门均是装饰门,上有乐舞伎、飞天等精美浮雕。此塔与四门塔颇为相似,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和绘画雕刻艺术的珍贵资料。

悦公息庵塔是灵岩寺第39代住持息庵之墓。息庵后来又移任少林寺住持,他圆寂之后,骨殖分葬两寺,建塔于灵岩。他生前好友日本僧人邵元为他撰写了碑文,盛赞他精通教义,人品高尚。邵元因仰慕佛教于1327年来中国,在我国留学达21年之久,曾在嵩山少林寺担任过首座僧职,翻译了大量佛经,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邵元的碑文字迹潇洒流畅,堪称佳作,是中日人民友好往来的见证。

辟支塔南面有一石洞,《灵岩志》说它是郎公墓穴,现称鲁班洞。在洞内发现了李邕所作的《灵岩寺碑颂》。李邕,字泰和,扬州人。唐玄宗时任北海(今青州)太守,擅长书法和撰写碑颂文字,人称“李北海”,在济南大明湖历下亭,还留有杜甫写的《陪李北海宴历下亭》中的名句“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后被李林甫所杀。此碑为天宝元年所刻,字迹刚健豪放,笔力雄浑,是李邕的得意之作。因长期湮没,无人捶拓,字迹仍然比较清楚。

灵岩寺掩映于青山深谷之中,清秀、幽静。传说法定开山建寺之时,有青龙引路,白虎驮经,为其增添了浪漫的神话色彩;曾巩、苏辙、姚鼐等又以诗文为其留下丰富的人文景观,也为这座千年古寺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中国第一泉水湖:大明湖

“济南人说胜江南,菱叶荷花互有参。无数声光收不尽,欲明染得水波蓝”。这首古人的赞美诗形象地描绘出大明湖的美丽景色。大明湖历史悠久,至今已经历了1400多个春秋。早在北魏之前,就是未被命名的天然湖泊,那时的水面比现在大数十倍。明朝时,这里就具备了游览的价值,旧《历城县志》中写道:“湖光浩渺,山色遥连。冬泛冰天,夏揖荷浪。秋容芦雪,春色扬烟。鼓枻其中,如游香园。固江北之独胜矣。”大明湖位于华北地区,繁华闹市之中,透出一派自然天簌之美,因而就弥足珍贵了。但在解放前的大明湖水流淤塞、亭榭倾颓、草木荒芜,哪有什么风光景色可言?“物换星移几度秋”,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的大力疏浚、修缮、扩建,对大明湖进行全面综合治理,1958年辟建为公园,才使得古老的明湖重放光彩。

入大明湖南门,沿曲水桥西行,便是遐园了。这座具有江南风格的庭园建筑设计造型参考了浙江宁波“天一阁”的样式,其宏丽优雅不比天一阁逊色,故有“南阁北园”之誉。

遐园布局得体,使有限的地面,容纳了不少东西。置身其中,则有无限空阔而无拥塞之感,合乎我国庭院设计的优良传统。虽不及苏州挫政园的柳暗花明、含蕴多姿,却也赢得济南第一标准庭院的称誉。向里跨过一座拱桥,迎来了一古雅小院,这里的宏雅阁、海岳楼里珍藏着许多名贵的金石、嘉祥汉画像石、北齐古业寺造像、北魏正光年间

李璧墓志、隋开皇时造像残石、唐天宝时元载造像。还有岳飞手书、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刻工精细,狂草飞舞。这些艺术精品,堪称国宝,闪烁着齐鲁古国文化之光,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出遐园西行,湖南岸这座古代官署型建筑,就是南宋爱国英雄、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纪念祠。辛弃疾,号稼轩,济南人。他所处的时代正值北宋最惨痛的靖康之难,中原沦于金人,家乡被占,百姓涂炭,而南宋宁可弃中原,换取暂时苟安。辛弃疾自幼受爱国主义教育,立志抗金复国。二十一岁时在家乡起兵抗金,并与耿京起义军汇合,屡破顽敌。后来叛徒张安国谋害了耿京而投敌,义军溃散。辛弃疾愤恨之下,率五十多人闯入金营,活捉叛徒,惊破敌胆,伸张了正义。南归后,他眼看南宋小朝廷苟且偷安,不思抗战,忧心如焚,遂上书《美芹十论》、《九议》等,却被弃置不顾。他一生跃马横戈,“气吞万里如虎”,报国无门的悲愤心情可想而知。辛弃疾的词作沉郁雄奇、气势恢宏、忧怨悲壮,是中国文学史上开创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之一。来济南游览的人,都会想到大明湖的稼轩祠和趵突泉的李清朝故居,垂念济南的这两位杰出的大词人。

从明湖南岩可乘船去历下亭。历下亭是因为位于历山之下而得名。现在的历下亭,基本上保持了清代的规模,红柱碧瓦、八角重檐,是一座典型的清代木结构建筑。亭前回廊临水,两侧东西长廊,东接临湖阁,西连小四面亭,形成回廊之势。历下亭上高悬乾隆皇帝手书“历下亭”匾额。唐天宝四年(745年),诗人杜甫来到济南,与当时任北海太守的李邕相遇,两人早就彼此仰慕,此次相见分外惊喜。李邕遂设宴于历下亭招待杜甫,并邀济南名士、学者、好友同聚一堂,即席酬答,谈古论今,气氛热烈。席间,杜甫写下了《陪李北海宴历下亭》的著名诗篇。其中“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的诗句由清代书清家何绍基书写,镌刻在亭前楹柱之上,流传至今,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句。

从历下亭划船向北,就到了北极阁。北极阁始建于元代初年(1200年),是济南地区最大的道教庙宇。为什么要在风景秀丽的大明湖畔建造北极庙呢?北极阁又名真武庙。真武即玄武。玄武是我国古代北天星区的象征,在神话传说中它是一个龟蛇合体的动物,其后道教奉尊为“真武大帝”。玄武是代表北方的水神,在大明湖北岸,奉祠北方星区的主水之神,建筑北极庙,以道教的眼光来看是顺理成章的。金元之际,济南道教盛行,因此,真武庙也就在元代创建了。

铁公祠,铁公祠是为纪念明代建文帝时兵部尚书山东布政使铁铉而建。明朝建文帝时,燕王朱棣自北京挥戈南下,要夺其侄子建文帝的皇位。兵临济南时,遭到山东布政使铁铉的顽强抵抗,严防死守,屡挫燕兵。燕兵围攻不下,只得绕城而走。朱棣夺取皇位后,回兵复攻济南。因寡不敌众,城终失守,铁铉被俘,仍不屈服,遭酷形惨死,并珠连九族。后人敬其忠烈行为,建祠祭祀。

铁公祠的西南侧,有一处独立的景区,它由八角亭榭、湖滨曲廊、小石桥和荷花池等组成。清幽脱俗,别有情趣。这就是著名的“小沧浪亭”,为什么叫“小沧浪”呢?原来这组建筑是仿照苏州著名园林沧浪亭的风格而建造的。小沧浪亭西墙廊下嵌有若干石刻诗文,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该联将大明湖荷花铺面、杨柳抱岸、山罩泉城、湖映蓝天的胜景展现于眼前,成为后人赞美济南的绝句。

【活动探究】

大明湖有四怪,“青蛙不鸣,蛇踪难寻,久旱不涸,久雨不涨”。 除 “青蛙不鸣”之谜,至今也没有合理答案之外。其余三怪已经被破解,谜底分别是什么?

从“埋金之街”到“齐鲁第一小吃街”:芙蓉街

芙蓉街是一条济南特色的老街。金、明、清时,向是文人墨客饮酒赋诗之地。芙蓉街汇聚了泉城厚重的历史和老街的灵气。20世纪之后,济南历经沧桑,城池面貌全非,而芙蓉街街巷依旧,格局未变。如今的芙蓉街热闹依旧,这热闹是市井的热闹,轻松的热闹,如同芙蓉泉中涌出的泉水,汩汩不息。但芙蓉街也是幽静的,就像济南这座城市,将古朴与现代融于一体。

据《历下区地名志》记载, 芙蓉街因芙蓉泉得名。芙蓉泉是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金、明、清三代的济南名泉记中都将芙蓉泉收录其。芙蓉街兴起于明朝万历年间, 到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 《历城县志地域考》始载有“芙蓉街”一名。对于济南人来说, 芙蓉街究竟经历了多少春秋已不再那么重要。人们只知道, 济南的老城特色只剩下了芙蓉街,而芙蓉街的老济南味儿却也十去其八。芙蓉街虽小,却驻扎着两位圣人:孔圣人与关公。给这条精致的小巷增添了许多人文气息。芙蓉街关帝庙位于芙蓉街北首路东,正对省府东街。庙内共有八块石碑,记录了关帝庙的历史渊源。芙蓉街关帝庙北去不远即是府学文庙。它始建于宋熙宁年间,仿照曲阜孔庙的规制而建。元代因战火而一度毁灭。明朝洪武年间重建,确定其基本建筑格局。清代,在前朝基础上几经修缮。文庙位于芙蓉街的尽头,与武庙的威严相比, 更多的是温文如玉的君子坦荡之气。

历史上“埋金之街”指的就是芙蓉街,意为这是一块招财聚宝的风水宝地,地下埋金、街上淌银。诸多老字号都曾在芙蓉街上开铺兴业:如章丘孟家的瑞祥布店、济南第一家眼镜店“一珊号”、曾经最大的百货店“文升祥”„„著名教育家鞠思敏等曾在芙蓉街创办了济南教育书社,著名画家俞剑华也曾在这里居住并招揽学子。据老济南回忆,全盛时期这条长不过500米的街巷与相连的芙蓉巷、金菊巷等支巷共拥有商号140多家。济南最有名气的鲁菜馆、最大的照相馆、最早的镶牙馆都在这里“诞生”。 上百年来,这些老字号历经兴衰浮沉,有些已荡然无存,空留一个曾经响亮的名字。有些仅余的老建筑,也日渐湮没在路旁小吃摊升腾的油烟后面。现在芙蓉街有一个新名片“齐鲁第一小吃街”。整条街上特色小吃遍布,但却缺少济南特色。

【推荐小吃,碰到了你就尝一尝吧】

1. 陕西高记秦镇大米面皮:米皮+肉夹馍。

2. 姐弟俩土豆粉:每个盘子拖着一小锅土豆粉,盘子里放着俩鹌鹑蛋,共四种口味:原味,酸辣,三鲜,麻辣。

3. 义兴风味馆:推荐黄焖鸡、西红柿牛肉、拉皮鸡、炸蘑菇„„拉皮鸡很好吃,鸡块配辣椒炒的,底下铺着酸凉的拉皮!

4. 甜蜜园:特别推介榴莲酥,皮又香又脆,榴莲的果肉多。

5. 胥记面馆:排队的人超级多,推荐麻香面。

6. 旺角食尚疯狂烤翅: “不辣的”鸡翅(有盐焗、留香味等)可引领人们上“天堂”; “辣的”鸡翅可将大众打入“地狱”。

7. 状元米线:鸡肉米线,米线筋道,汤鲜,不油腻。情侣米线老大一份。

8. 欣意川味居:川北凉粉很好吃,其他川菜也都不是很辣,实惠量足。

【活动探究】

有着千年历史的泉城老街芙蓉街已沦为小吃一条街,正在慢慢失去它的价值,芙蓉街当下所面临的首要问题也是中国许多古老历史遗存所面临的,如何在尊重历史、尊重现实的前提下,本着保护历史真实载体、合理利用和永续利用的原则,来处理保留旧城风貌与保持繁荣的关系,唤醒这条以泉水闻名的商业街的灵魂呢?

根据行程表,在山东地图中用箭头画出我们此行的主要路线。

2014年北京京源学校山东考察行程——济南、曲阜、泰安

6月21日:

早上06:15分京源学校集合出发赴北京南站,乘D315次动车赴济南。游览天下第一泉【趵突泉】、【黑虎泉】及【泉城广场】自由活动。

6月22日:

早餐后 乘车赴儒家思想诞生地,中国的耶路撒冷之称,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故乡--曲阜。游览【三孔】:古老的家族庙宇--【孔庙】、天下第一家--【孔府】、中国最大的氏族墓地--【孔林】。后乘车赴素有泰山安皆四海安之美誉的城市--泰山所在地泰安市。晚餐后欣赏 “登泰山,必看封禅”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中华泰山·封禅大典】。

6月23日:

早餐后游览世界双重遗产:【泰山】。由中天门游览十八盘、南天门、天街、唐摩崖、玉皇顶等景点。下山后中天门乘环保车下山。下山后入住酒店休息。

6月24日:

早餐后游览中国三大庙宇之一的【岱庙】,后乘车赴济南【灵岩寺】景区。晚餐后入住酒店。

6月25日:

早餐后济南游览泉城明珠--【大明湖二期新景】,去【芙蓉街】感受老济南曾经的美丽风貌。中餐后济南火车站乘D316(15:29/17:59)返北京,结束愉快旅程,返回温馨的家!

安全公约

1、 安全第一,一切行动听指挥、勤汇报、不私自外出,随时佩戴胸卡、帽

子。

2、 在出现紧急状况时,要及时与老师(或保卫人员)取得联系,尽量减少

事件的危害性,保持突然状态下的冷静和头脑清醒,不要惊慌。

3、 去前回前清点人数、财物、样本、考察记录等,减少重复操作。

5、 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兴奋感,减少畏难情绪的发生,锻炼自己坚持下去的意志。

6、 慎保管自己的贵重物品,出行时注意检查,以免遗失。

7、 牢记:看景不走路,走路不看景。

生活用品

学生证、常用药品(感冒、胃肠药、晕车、止泻、云南白药、活络油、创可贴)、防蚊虫药品、洗浴用品、雨衣、少量零花钱、卫生用品、双肩背包、旅游鞋、塑料袋(晕车呕吐)、防晒霜、墨镜、一件长袖衣服及厚外套(泰山顶上用),一个矿泉水瓶(带泉水给父母品尝)。

天气预报

旅游景区, 保护环境

不得随地乱扔垃圾,体现公民的基本素质

第一站:济 南 市

济南,因位于济水之南而得名,明代时就开始成为山东省会,1929年正式设立济南市。现在,它是山东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国家确定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副省级沿海开放城市。现辖五区四县一市,总面积8227平方公里,人口542万。它素以泉水众多而闻名于世,很早就有“齐多甘泉,甲于天下”的声誉,被誉为“泉城”。济南的泉水纵横分布,主要有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以及趵突泉、卧牛泉、柳絮泉等七十二名泉。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泉水成为济南的灵魂,泉文化成为济南的象征。

《老残游记》中济南那“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独特景色是怎么形成的呢?济南的泉水,来源于济南市区以南,锦绣川以北的广大地区,这些地区的岩石是约四亿年以前形成的一层很厚的、质地比较纯粹的石灰岩。这种石灰岩地区,地表有溶沟、溶槽,地下有漏斗、溶洞、暗河以及钟乳石,便于大量的雨水和地表水渗入地下。山区的石灰岩层,以大约三十度的斜度,由南向北倾斜,大量的地下潜流,神出鬼没地向济南运动。刚好,在大明湖往北,地下岩石变成了坚固的火成岩,大量的地下水流到这里,碰到火成岩的阻挡,拦蓄起来,越积越多,水泄不能,必须寻找出路。而在济南旧城一带,地势低洼,有的地方甚至低过了地下水的储水面,地下水便穿过地表,夺门而出,形成了众多泉水。趵突泉泉水甘美,用以沏茶,色如琥珀,幽香袭人,极为爽口。据说乾隆下江南时,出京带玉泉水,到济南时带趵突泉水,以备饮用。当他来到趵突泉,品尝了趵突泉的水后,认为趵突泉水比北京玉泉水还要好喝,于是把玉泉更名为“玉泉趵突”,又封趵突泉为“天下第一泉”,并倒掉了玉泉水,换上趵突泉水供路上饮用。因此,趵突泉素有“不饮趵突水,空负济南游”之说。

近几年,济南市政府对城区的旅游资源进行了合理规划,把古城、泉城、历史文化名城作为建设目标,经过改造,逐步形成黑虎泉——泉城广场——趵突泉——五龙潭——大明湖泉池园林景观区,芙蓉街——曲水亭街——珍珠泉历史性街区,西门——泉城路——南门中心商业区三个各具不同特色的区域,并把它们作为泉城的标志区,使济南成为山、泉、湖、河、城浑为一体特色鲜明的旅游城市。济南历史悠久,还是闻名世界的史前文明——龙山文化的发祥地。早在5000年前,这里的居民就能制作乌黑发亮的陶瓷,由此构成了我国古代以黑陶为代表的龙山文化。

另外,济南市还将重点建设五峰山省级旅游度假区,发展度假休闲游。新发现的洛庄古墓也将成为济南的名牌旅游产品。

济南拥有丰富的物产,非常便利的交通,是旅游的理想之地。

天下第一泉:趵突泉景区

趵突泉公园建于1956年,是一座以泉水为主景,具有江南苏州园林特色的自然山水公园。公园因被誉为七十二泉之首的趵突泉而得名。趵突泉周围泉池众多,散落着漱玉泉、皇华泉、马跑泉等37处名泉,组成趵突泉泉群,它与五龙潭泉群、珍珠泉泉群和黑虎泉泉群并称为泉城四大泉群,并位居四大泉群之冠。趵突泉公园虽身处北方,但造园手法细腻,自然美和人工美巧妙结合,创造了“天人合一”的园林意境,可谓“到济南不游趵突泉不成游也”。趵突泉公园和千佛山、大明湖并誉为济南三大名胜。

龟石:从公园东门进去,一座玲珑剔透的太

湖石迎面矗立, 名叫龟石,元代散曲家张养浩

在北园的别墅云庄的遗物。张养浩是济南人,

酷爱自然山川,弃官归隐济南后以山猿、野

鹤、山石为友。拒考,当时云庄中有秀石10

块,称为“十友”,其中龙、风、龟、麟四大

灵石尤为著名。到了明代以后分移到济南城

中的皇亭、孔庙及趵突泉等地。趵突泉原来

还有一座麟石,七七事变时被日本帝国主义

的飞机炸毁了。四座灵石现存的只有这一龟

石。它是一座玲珑剔透、栩栩如生的太湖石,

高近4米,重约8吨。该石挺拔露骨,多空

窍,筋络明显,多凹凸,具有石品中的“邹、

瘦、透、漏”的特点。《趵突泉志》记载,该

石在“文革”中险遭破坏,是公园职工于

1977年4月15日将龟石由文庙移入趵突泉。

【活动探究】

故宫御花园里有座堆秀山,也是用“太湖石”人工堆砌成的。太湖石究竟是什么来历?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柳絮泉:坐落在趵突泉公园内漱玉泉西侧,泉池呈南北长方形,长3.5米,宽2.3米,深1.5米,四周饰汉白玉石雕栏杆,池东栏杆中间镌“柳絮泉”三字。柳絮泉是一个集柳的婀娜多姿与水的活泼生动于一身的名泉。在金代《名泉碑》及明清文献中均有记载,迄今已有近千年历史。柳絮泉四周植有垂柳多株,阳春三月,泉花与柳絮共舞,甚是迷人。因泉中气泡翻飞,泉花串串,常年“泉沫纷繁,如絮飞舞”而得名。自古以来咏柳诗作难以计数,又多与浪漫的典故和人物相关联。东晋女诗人谢道韫幼时,曾将纷飞的大雪比作“未若柳絮因风起”的诗句,以新颖、妥贴的比喻,远胜其兄 “撒盐”之说。后被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所称赞:“柳絮才高不道盐。”清代学者任宏远在《柳絮泉访李易安故宅》诗中写道:“为寻词女舍,却向柳泉行。秋雨黄花瘦,春流漱玉声。收藏惊浩劫,漂泊感平生。往昔风光在,犹存乐府名。”这一诗作被后人认为是李清照故居在历下趵突泉的有力佐证。

漱玉泉:有人讲,“漱玉”一名当然是从“漱玉枕流”这一成语化来的。晋朝时,孙子荆要去隐居,就对好友王武子说欲“枕石漱流”因口误说成“漱石枕流”王武子说“流可枕,石可漱乎?”孙子荆回答说:“所以漱石,以砺其齿;所以枕流,以洗其耳。”隐喻洁身自爱、磨砺其志的意向。也有人讲,在古代曾把女子的牙齿称为“玉”,因女词人常在此梳洗打扮而得名“漱玉泉”。另有一种说法因李清照著有一本集子叫《漱玉集》而得名。漱玉泉是趵突泉群系中较为奇特的一眼泉,是一个常年有水的泉,考证是南宋杰出女文学家李清照故居。漱玉泉纯净甘甜、含有丰富的矿物质,水面可载负硬币令人惊奇。不少现代女性争尝喝此泉水,戏谑称之为“才女泉”。

李清照纪念堂:根据李清

照故居在漱玉泉边的历史

记载,按照民族风貌建造,

是20世纪60年代的建筑。

纪念堂两旁边还有郭沫若

先生手书一幅对联:“大明

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

垂柳深处;金石录里,漱

玉集中,文采有后主遗风”,

上额指的她的故居所在地;

下联是对其词成就的赞扬,称赞她所作的《漱玉集》以及为其丈夫《金石录》所作的序的高度赞扬。挂在门厅内的匾额“一代词人”也是郭沫若手书的。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杰出的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她出身于一个上层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是进士出身的文官,也是著名的史学家,母亲是一位状元的孙女,知书善文。李清照从小就受到双亲的熏陶加之资质聪慧,成为杰出的文学家。李清照18岁时,与赵明诚结婚。赵明诚是当朝宰相的儿子,宋代著名的金石学家。他所著的《金石录》对我国考古具有很大价值。当时正处于国富民安,生活比较安定时期。婚后,二人感情融洽,志同道合,生活幸福,夫妇二人除了作诗填词就是收集研究金石书画。

公元1127年,也就是在她30岁时,金兵南侵,宋王朝南渡,他们夫妇被迫南下,移居江南,途中,赵明诚病死,此时她的生活急转直下,由比较富裕悠闲,一下受到国破家亡,夫死物失的打击,过着无依无靠颠沛流离的生活。南下路上,饱尝了国破家亡的痛苦,写下不少爱国作品。当南宋稳定临安(杭州)时,李清照在40岁又同监督军审计司张如舟结婚,婚后3个月,发现张如舟贪赃枉法,李清照告发了他并离婚。国破家亡,恶意中伤,一齐向她袭来。在乱离和贫困的环境中过着悲惨凄凉的晚年。在无限的哀愁和难堪的冷清中,这位杰出的女文学家与世长辞了。

李清照才华横溢,一生主要成就是作词。对词的最大贡献就在于她发展了婉约词,被誉为“婉约派”的正宗。李清照词的创作和她的生平境遇是密切相连的,她在南渡前与南渡后的词作,内容和风格有着明显的不同。前期的词主要有二个内容,一是歌咏自然,表示对美好事物的关心;二是描写男女爱情,抒发离愁别苦。李清照婚后的生活是十分美满的。由于丈夫编撰《金石录》及公务在身,多次外出,抒写离愁便成了这一时期词作的主要内容。她有一首《一剪梅》,是新婚不久思念远游的丈夫而作的。词中写到:“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又如《醉花阴》中写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可见离别相思之苦。后期的词大多是抒发国家之恨和悲叹自身命运凄苦的。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如今一代词人的故居清泉环绕,绿竹掩映,就象她的人一样雅致清幽。

【活动探究】

国家山河的破碎,珍贵文物的散失,对李清照的打击太大。她将这种痛苦写成了许多诗词,哪首诗表达了李清照对南宋统治者渡江南逃的不满,请写出来。

趵突泉:是公园的主景,三股瀑流昼夜喷涌,泉水质洁甘美,恒温18摄氏度。被誉为“第一泉”始见于明代晏璧的诗句“渴马崖前水满川,江水泉迸蕊珠圆。济南七十泉流乳,趵突洵称第一泉”。后来清康熙皇帝南游时途经济南时品饮了趵突泉水,觉得这水竟比他赐封的“天下第一泉”玉泉水更加甘冽爽口,于是赐封趵突泉为“天下第一泉”。

趵突是最早见于古代文献的济南名泉。据考证,趵突泉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上溯至商代,迄今长达3543年。趵突泉是古泺水之源,古时称“泺”,早在2600年前的编年史《春秋》上就有“鲁桓公会齐侯“泺”的记载。齐国和鲁国因边界争执发生战争,次年春,鲁桓公到齐国谈判边界问题,会齐襄公于泺。泺即趵突泉。北魏时,因泉上建有娥姜(英) 庙,谷称娥姜(英) 水,直到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文学家曾巩始称为趵突泉,跳跃奔突之意,反映了趵突泉三窟迸发,喷涌不息的特点,这个名字很传神,流传至今。但是很多来的游客都怀疑三股瀑流是人工所造。那么趵突泉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过去说法很多,有人认为泉水来源于河南的王屋山,宋代著名科学家沈括也这样认为,他在《梦溪笔谈》中说:“济水自王屋山东流,有时隐伏地下,到济南冒出地面而成诸泉。”还有人认为趵突泉水来自泰山,说趵突泉与泰山黑龙潭为同一水脉,中间有裂隙相通。其实,这些说法都不正确。宋朝曾巩在任济南太守时,为摸清泉水来路,曾进山做过调查,认为真正原因是济南南部的水渗潜流至市区出露成泉。当代地质工作者经过调查认为,趵突泉的水是南部山区地下水的自然排泄,济南南部是山区,地势南高北低,石质为可溶性石灰岩,由于常年溶蚀,形成许多溶洞和地下暗沟,构成了地下水道。市区北部是火成岩,隔水性能好,老城区东西分别为羊头峪、千佛山断层,因而形成了东、西、北三面阻水的岩体。当南部山区溶岩汲取了大量雨水时,便在地下沿溶洞和暗道往北潜流,流至市区被岩体堵截,地下水穿过岩石裂缝涌出地表,于是便形成了天然涌泉。大家可能对这些有些专业的解释似懂非懂,但不管怎样,趵突泉水是天然涌泉这一点是无须再有疑问了。趵突泉泉池中三股泉水竞相奋涌时的景象非常壮观。它最大涌量为每秒

1.877立方米,据记载,上个世纪前,泉水跳跃达5—6尺高,在世纪初也有2—3尺高,

六十年代前后还有一尺多高,全年喷涌。但非常令人遗憾的是,近年来,由于连续干旱,以及工业、生活用水的增加,泉城地下水位下降,泉水跳跃也不断随之下降,趵突泉的水位达不到喷涌的26.8米高度,看不到当年趵突泉喷涌的壮观景象,只能从一些图片和我的介绍中领略一下趵突泉当年的风采。但是,由于近年济南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节水保泉措施,如关闭市区所有自备井、人工回灌、在南部修建水库等,加上近年天公作美,降雨量超过30%以上。从2003开始,所有泉水复涌,至今水势旺盛。

亭前水中的石碑,上刻“趵突泉”三字,是明代胡缵宗书写的,如果你细心点也许会发现“突”字少了上面的那一点。有两种说法。一说这表达了人们的一种愿望,希望趵突泉永远喷涌,没有尽头,故意写成这样;一种说法是当年趵突泉喷涌的势头非常旺盛,泉水把突字的点给冲掉,顺着河流到大明湖去了,所以大明湖南门牌坊上的“明”字多了一笔。

【活动探究】

“天下第一泉”,应该是普天之下独一无二,事实上,单在中国被称为天下第一泉的就不止一处。人们凭实践经验或实验进行命名,并有一些行之有效的水质测定方法:如以某水煮食物,易熟烂者水质较好的煮试法;用口品尝水的味道,越清淡水质越好的味试法。陆羽等人煮茗论水,应属于煮试法和味试法的综合运用了。历史上乾隆皇帝曾用一种可以用数据量化泉水质量的方法测试,结合你的物理和化学知识,或者求助于工作人员,你能找出这种方法吗?

黑虎泉:明代诗人晏璧有诗描绘:“石磻水府色苍苍,深处浑如黑虎藏。半夜朔风吹石裂,一声清啸月无光。”黑虎泉水由石雕兽头口喷出,形似瀑布,气势壮观,有取“口内悬河”之意,甚为奇观。黑虎泉泉群共有泉水15处,除黑虎泉外,著名的还有琵琶泉、白石泉、玛瑙泉等。黑虎泉的泉源在陡壁下一个深邃的洞穴内,洞内横卧着一块巨石,泉水从巨石下涌出,与巨石相互撞击,半夜时阵阵清风吹入石缝裂隙,听上去像黑虎咆哮,故称“黑虎泉”。紧连洞穴的泉池有三个并列的虎头,泉水从虎口喷出,波澜汹涌,水声喧腾,形成了“虎头泻玉”的著名景观。

泉城广场:位于泉城中心地带,地理位置极为优越,它东望解放阁,南眺千佛山,西临趵突泉,北依大明湖,并隔护城河与重现老街传统风貌的芙蓉街相望,在整体设计上突出了“山、泉、湖、河、城”为一体的泉城特色。泉城济南的“城市客厅”,这里每天接待着一批又一批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广场在设计上追求休闲特色,岸边保留了原来的垂柳,并设计了花坛、石凳、坐椅等,来到这里,我们既可以漫步欣赏,又可以坐下来,静静地体会“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美丽景致。

第二站:曲 阜 市

曲阜位于鲁西平原,隶属济宁市。全市面积899平方公里,人口只有60多万。曲阜一名最早见于《礼记》,东汉应劭解释说:“鲁城东有阜,委曲长七八里,故名曲阜。”曲阜有着5000年悠久的历史,曾是周、汉两代鲁国故都。据史书记载,三皇五帝中的炎帝、黄帝、少昊帝也都曾在这里定都。

曲阜是我国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教育家孔子生活的地方。曲阜因孔子而名扬海内外。孔子,名丘,字仲尼,于公元前551年诞生于曲阜尼山。他曾做过鲁国的司寇,后辞去官职,周游列国,宣传学说。他创建了儒家学说,成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体系经过两千多年的潜移默化,有的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道德意识和传统风俗习惯的准则;他的儒家文化成为中国文化的正统,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孔子还是中国教育史上开私人讲学之风的第一人,传说他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遍及全国各地。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众多的先哲给曲阜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迹。其中有素称我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的孔庙建筑群;有号称“天下第一家”的孔府;有中国历史上最长、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家族陵园孔林。另外,曲阜还有被誉为“中国金字塔”的少昊陵,有周公庙、启圣王林、颜子庙、尼山书院、九龙山墓群等名胜古迹200多处。整个曲阜,象是一座巨大的内容丰富的历史博物馆。

为了扩大旅游胜地曲阜的影响,在1984年9月22日(农历八月二十七日)孔子诞辰2535年之际,曲阜举办了首次“孔子诞辰故里游”活动。这一活动到1988年共连续举办了5届。从1989年改称“国际孔子文化节”,每年的9月26日至10月10日举办这一活动。在节日期间,有丰富多彩的活动,每年都会吸引大量慕名而来的海内外游客。

来曲阜旅游,除了可以游览名胜,还可以品尝到著名的孔府宴。孔府宴是吸取各地的烹调技艺而逐步形成的,它吸引人的不仅是它悠久的历史,另人眼花缭乱的一道道名菜,更重要的是,让食客在品尝美食的同时,品味到一种浓浓的中国传统文化。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作为礼仪之邦,曲阜的旅游业发展迅速,每年接待海内外游客150多万,成为闻名海内外的旅游胜地。

孔庙导游图

世界建筑史上“唯一的孤例”:孔庙

孔庙是封建帝王祭祀春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庙宇。它与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建筑群。

孔庙位于曲阜市中心,始建于公元前478年,也就是孔子死后的第二年。鲁哀公为纪念孔子,令其子孙将孔子生前居住的三间茅屋立为寺庙,每年来祭祀他。当时屋内收藏的是孔子生前用过的“衣、冠、琴、书”。汉代以后,孔子的地位越来越高,历代统治者为了用“孔圣之道”来巩固他们的帝位,不断地对孔子进行加封,其庙宇也不断扩建,东汉桓帝在庙前立碑,东魏兴和元年(539年),在庙中增加了孔子的塑像。唐代修庙5次,宋代修了7次,明代重建重修达21次之多。其中最大的一次是明孝宗弘治12年(1499年),孔庙遭雷击,包括大成殿等在内的120多间主要建筑化为灰烬。皇帝下令重修,历时5年,耗银15.2万两。清朝又重建14次,最大的一次是雍正2年,孔庙又毁于雷火,雍正帝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重修。现在的孔庙基本上是那次重修后的样子。

孔庙建筑是仿皇宫体制,共分九进院落。主要建筑物坐落在南北中轴线上,附属建筑呈左右对称式排列。建筑规模仅次于北京故宫。这一组建筑因时间久远,保存完整,被古建筑学家称为世界建筑史上“唯一的孤例”。

参观孔庙要经过重重门坊。孔庙门外的“仰圣门”,始建于明代万历22年。门上刻有“万仞宫墙”四个字。金声玉振坊是孔庙的第一道门坊,建于明代,为胡缵宗题写。孟子曾说:“孔子之谓集大成者,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者也。”“金声”“玉振”表示古代奏乐的全过程,以击钟(金声)开始,以击磬(玉振)结束。孟子以此来象征孔子思想集古圣先贤之大成,像一首完美和谐的乐曲有始有终。坊后是一座单孔石拱桥,桥后各有一座石碑,上刻“官员人等至此下马”,人称下马碑。文武百官,庶民百姓从此路过,必须下马下轿,以示尊敬。甚至连皇帝也要下辇,可见孔庙的尊严。

“棂星门”是孔庙的第一道大门。“棂星门”三个字是由乾隆皇帝手书的。棂星是天上的文星,古代祭天要先祭棂星。人们认为孔子是天上星宿下凡,要像尊天那样来尊孔。此门建于明代,为木质结构,清代改成石栋铁梁,柱顶雕刻的是四大天王。

这两座门坊,一座上写“太和元气坊”,赞颂孔子思想如同天地生育万物一样。此坊建于明朝嘉靖23年,字是山东巡抚曾铣书写的。另一座汉白玉石坊也建于明朝,原名“宣圣庙坊”,清代雍正7年改为至圣庙坊,意思是孔子是至圣先师。 圣时门是孔庙的第二道大门。这名字的来历也有一段典故:孟子曾把孔子与伯夷、伊尹、柳下惠等几位先贤先圣作了比较,伯夷因为反对周武王进军讨伐商朝,逃避到首阳山,不食周粟而死,孟子谓其“清者”;伊尹,商代大臣,辅助商王太甲,因太甲破坏法制,伊尹将其放逐,自理朝政,三年后太甲悔过,伊尹又把他接回复位,孟子谓其“任者”;柳下惠,春秋时期鲁国大夫,以善于讲究贵族礼节著称,齐攻鲁,他派人到齐国劝说退兵,孟子谓之“和者”;而孔子集古今先贤之大成,是圣人中最适合于时代的。雍正皇帝据此钦定此门为圣时门。汉石人亭,亭内两个汉代石人。一个高2.54米,头戴高帽,腰悬长剑,胸上用篆书写着“汉故乐安太守麃君亭长”十个字,另一个高2.2米,胸间写着“府门之卒”四个字。可见两人身份一个是亭长小官,一个是守门的小卒,都是用来看守陵墓的。这两个石人是东汉遗物,原来在曲阜城东南的鲁王墓前,乾隆59年,著名金石学者阮元将其移到孔庙西边的瞿相圃,因风雨侵蚀,破碎为两段,颌下裂纹如滴泪。1953年,被移入孔庙,整修加固,并建亭保护,保留至今。两石人胸间的刻字十分

古朴,历来为金石学者所重视。

跨过“璧水桥”有两道门,东门叫“快睹门”,即“先睹为快”之意,西门为“仰高门”,取自《论语》“仰之弥高”,赞颂孔子学问十分高深。仰高门是孔庙的第二道偏门,过去只有皇帝祭祀方可走正门,一般人只能从仰高门进庙。 孔庙的第三道大门弘道门,建于明洪武10年,是明代孔庙的大门。雍正皇帝据《论语》“人能弘道”钦定命名,赞颂孔子弘扬尧舜禹汤和文武周公之道。 第四道大门——大中门。现在的门是清朝重建的。门额是乾隆题写的,“中”是孔子提倡的“中庸之道”的意思。 第五道门是同文门。这座门周围没有围墙,是座“孤门”,是孔庙主体建筑的屏障。同文之名取自“国之同文,功出孔子”。 过奎文门便是孔庙的三大主体建筑之一的奎文阁。原名藏书楼,以藏书丰富,建筑独特而驰名中外。此楼建于北宋1018年,金章宗时重建时,改名为奎文阁。“奎”是二十八星宿之一,为西方白虎之首,《孝经》中说“奎主文章”,后人演化为文官之首,人们把孔子比作天上的奎星。“奎文阁”三个字同样出自乾隆之手。奎文阁黄瓦歇山顶,三重飞檐,四层斗拱。阁分三层,上层是收藏图书的地方,中间为暗层,下层有清碑十统。奎文阁异常坚固,自明弘治17年(1504年)重修以来,经历几百年风雨侵袭和多次地震,而岿然不动。据记载,清康熙年间大地震使曲阜“人间房屋倾者九,存者一”,而奎文阁却安然无恙。其独特的建筑艺术是我国木结构建筑中的“孤例”,广受古建筑专家的瞩目。奎文阁前这两座亭子是御碑亭,亭内外共有四统明代御碑,分别由明太祖、明成祖、明宪宗、明孝宗所立,碑文多为对孔子的尊崇。其中明宪宗的“重修孔子庙碑”最有名气,内容极力推崇孔子思想,字为楷书,字体端庄,结构严谨,以精湛的书法著称于世。石碑立于成化4年,被称为“成化碑”。

这个院子是孔庙的第六进庭院,专为保存封建皇帝御制石碑而建的,俗称“御碑亭”。13个亭内共保有55统石碑,是唐、宋、金、元、明、清、民国七代所刻。内容多是记录了皇帝对孔子追谥加封,亲自祭祀或派官祭祀,以及整修庙宇的情况。此院两侧的毓粹门和观德门,也被人们仿照皇宫的名称叫做东华门和西华门,是孔庙的第三道偏门。到此为止,是孔庙的第一部分,古代时是为祭祀做准备工作的场所。

第七道门也是最后一道门。从此门开始便是孔庙的核心——祭祀区。这一道门是五门并立,将孔庙分成三路:东路经承圣门,可达诗礼堂、孔子故宅、礼器库、崇圣祠等处;西路经启圣门,可达乐器库、金丝堂、启圣祠和启圣夫人祠;中路通往大成殿。

路中间的亭子是用来纪念孔子讲学的地方建造的。《庄子. 渔父篇》中曾记载孔子在杏坛上设教讲学的事,但原址在哪儿却没有记载。宋代天禧2年,孔子的四十五代孙孔道辅监修孔庙,将正殿往后移并扩建,在正殿原址上建坛,种植了杏树,起名为杏坛。

大成殿是孔庙的主殿,是历代帝王祭祀孔子的场所。唐代叫文宣王殿,宋徽宗为了尊崇孔子的“集古今先贤之大成”,改成“大成殿”,并御书匾额。现在所见到的是清雍正2年遭雷击后重建的。如今匾上三个金字是雍正皇帝手书的。大成殿高24.8米,宽45.78米,深24.89米,规模仅次于故宫太和殿。它与故宫太和殿、岱庙天贶殿并称为东方三大殿。大殿最引人注目的是大殿周围的这28根雕龙石柱,据说乾隆皇帝来祭孔时,当地官员害怕皇帝会因为石柱超过皇宫而怪罪,将石柱用红绫黄绸包裹起来。乾隆了解情况后,认为孔子应该享受比帝王更高的待遇,命人将红绫除去。当乾隆帝看到龙柱时,被

深深地震惊。石柱都是用整石刻成,高5.98米,直径为0.81米。最早是明代弘治年间由徽州工匠刻制的,雍正2年大火后重刻。两山墙及后檐的18根为浅浮雕八棱石柱,上雕有云龙,每面9条,每柱72条,总共有1296条团龙。前檐的10根为深浮雕,柱上雕的是双龙戏珠图案,周围有云焰。这双龙戏珠不是一般的浮雕石刻,而是镂空的深雕,远远望去只见蛟龙相对盘旋于祥云之中,见不到石柱,确实使紫禁城的龙柱相形见绌。是我国罕见的古代巨型石雕艺术珍品。

大殿内供奉的是孔子的塑像,坐高3.35米,头戴十二旒冠冕,身穿十二章王服,手捧镇圭,这是古代天子的打扮,可见其地位之高。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名丘,公元前551年生于尼山,因而取字仲尼。死于公元前479年,享年72岁。在孔子塑像前两侧有四个神龛,东侧供奉的是:复圣颜回和述圣孔伋,西侧供奉的是宗圣曾参和亚圣孟轲,称为“四配”。再往外是十二哲,东边依次是闵损、冉雍、端木赐、仲由、卜商、有若,西边为冉耕、宰予、冉求、言偃、颛孙师、朱熹,都是古代上公的打扮。殿外的露台是祭祀时行礼、歌舞的场所,现在每逢孔子诞辰(农历九月二十八日)都要表演祭祀乐舞。

大殿东西两侧的房子叫“两庑”,是后世人祭祀儒家学派中著名人物的地方,如董仲舒、韩愈、王阳明等。现在陈列着历代碑刻对书法感兴趣的人可以大饱眼福。

大成殿后这座大殿是寝殿,与奎文阁、大成殿合称为孔庙的三大建筑。是供奉孔子的夫人亓官氏的专祠。亓官氏,宋国人,19岁嫁与孔子,比孔子早七年去世。后被追封为“至圣先师夫人”。

孔庙的最后一处院落圣迹殿是陈放石刻“圣迹图”的地方。建于明代万历20年,由巡案御史何出光主持修建的。圣迹图是记载孔子一生事迹的石刻连环画,由明代人杨芝作画,章草刻石,嵌于殿内墙上,共120幅,每幅宽38厘米,长60厘米,记录了孔子一生的主要活动和言论。这是我国第一本有完整人物故事的连环画,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殿内还有晋代画家顾恺之和唐代大画家吴道子所画的孔子像,其中左边顾恺之所画的“先圣画像”,习称“夫子小影”,据说最接近孔子原貌。

夹在孔庙和孔府之间的这几座房子是孔子的故宅,是整个孔庙中最古老的地方,就是鲁哀公令其子孙“岁时祭祀”的地方。也叫“阙里故宅”。两面的九间厢房是礼器库,北屋是诗礼堂。诗礼堂,是后人为了纪念孔子教育儿子孔鲤学诗学礼的故事而建造的。《论语. 季氏》中记载,有一次孔子独自站在庭院中,见到儿子孔鲤经过,就喊住他问学过《诗经》没有?,孔鲤说还没有。孔子就教育他说不学《诗经》就无法与人交流。过去诸侯国之间主宾问答和社交场合交谈都要引用《诗经》中的几句诗。于是孔鲤就回去认真地学习《诗经》。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又叫住孔鲤问学过《礼记》没有,并教育说不学礼是难于立身做人的。这件事后来被传为美谈,孔子后代称此为诗礼传家,立为“祖训”。此堂建于元代,明代弘治年间重修扩建,康熙皇帝曾在此听孔子后裔孔尚任讲解过经书。院中这眼井据说是孔子当年吃水的井,乾隆曾在此饮水拜师。乾隆皇帝八次来曲阜,在“孔子故宅井”石碑上就有他的五次题字。

井东的这座孤壁,即“鲁壁”。史书记载,秦始皇焚书坑儒时,要烧尽各国史书以及诸子百家的经典古籍。孔子第九代孙孔鲋听到消息后,连夜将祖传的经书《论语》、《尚书》等儒家经典砌入祖堂的夹壁中,自己去了嵩山隐居,到死也没有把它们取出,终于使这些经典保存了下来。西汉汉景帝3年,鲁恭王刘馀扩建自己的王宫时,拆毁了孔子故宅,拆墙时发现了这批书,使这批刻满蝌蚪文的竹简经典重见天日,流传后世。传说

拆墙时,工匠们忽然听到天上似有金石丝竹之声,有六律五音之美,结果从墙内就发现藏书。金代时,此院中建有金丝堂,明代弘治年间迁到孔庙西路。这批经书后来被称为“鲁壁藏书”,其中的文字被叫做“六国古文”。鲁壁就是为纪念这件事而造的。

在孔庙的西路,还有祭祀孔子父母的启圣门,启圣殿,寝殿等,其中启圣殿的建筑样式与众不同,其他都是悬山顶,此殿为庑殿顶,是采用了故宫太和殿特有的形式。

【活动探究】

孔庙的门多,其中孔庙门外因仰望孔子得名的“仰圣门”上还刻有“万仞宫墙”四个字,这是比喻孔子学问广博。它出自哪个历史典故呢?其实孔庙的每个门的名字都有讲究,一路过来,试试你能说出多少个门名的涵义?

天下第一家:孔府

孔府,即“衍圣公府”,又称圣府,是孔子嫡系长子长孙处理府务和居住的地方。“衍圣公”是公元1055年宋仁宗皇帝赐给孔子的第46代孙孔宗愿的-封号。“衍圣”是说“圣道”、“圣裔”能繁衍接续,这一封号现已承袭了32代,历经900多年。

孔子的嫡系长支为奉祀孔子,原住在阙里故宅,称“袭封宅”,宋仁宗宝元年间(公元1038—1040年)封“衍圣公”后,开始扩建孔府,经过历代重修,达到现有规模。现在的孔府占地面积240亩,有楼堂、厅、阁463间,分三路布局九进院落。在等级观念森严的封建社会里,建筑也分有严格的等级。比如说,平常老百姓建造住宅只能建一个庭院;有官职的人家只能建三进院落;经过帝王特许,官位高的人方可建三路布局,五进或七进院落;只有帝王才能享有“九、五之尊”这一建筑的最高等级。而孔府的建筑达到了与皇家建筑同样的等级,可见孔府的地位之高了,因此,孔府成为了我国现存的最大的最豪华的封建官僚贵族府第,号称“天下第一家”。

孔府的三路布局分为:东路,建有一贯堂、慕恩堂、孔氏家庙及作坊等;西路,建有红萼轩、忠恕堂、安怀堂及花厅等;中路,孔府的主体部分,前为官衙,设三堂六厅,后为住宅,有前上房、前堂楼、后堂楼、后五间等,最后为孔府花园。前为官署,后为住宅,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典型的官衙与住宅合为一体的建筑格局。

孔府的第一道门,明代中叶时建的。门前有一对雌雄石狮,前后有上马石、下马石。大门上方是挂着蓝底金字的竖匾,上书“圣府”二字。大门两侧有对联一幅,人称“天下第一联”。上联是“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府第”,下联是“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大家仔细看一下对联,发现什么问题了?对了,在这两联中分别有一个形式错字,上联中的“富”字少了上面一点,叫富字没头,永远富贵;下联中的“章”字一竖通到上面,叫文章通天。对联的意思是赞颂孔府与国家同休戚、共命运,与老天共长久,可谓寓意不凡。大门内有东西厢房各五间。东房是孔府专司办案,催粮要租,投递公文之处,人役最多时达224名;西房又称赍奏厅,专司京差事务。平时相当六品以下官员来孔府,

在此等候会见,不经允许不准进入二门。

孔府的第二道大门与第一道门隔庭相对,俗称二门。门建于明代,“圣人之门”四字由明代大学士李东阳所书。进二门有一座风格独特的屏门,此门周围不接院墙,四根圆柱承托着彩绘艳丽的屋顶,有八个倒垂的木雕花蕾,因而称“垂花门”。门上是明皇帝朱厚熜三亲颁的“恩赐重光”匾,也称“重光门”。这种门坊建筑是一般官宦人家所不许的,只有列士封侯的邦君才有资格建造。这种形式的建筑,全国也只有一个。这个门平时不开,只有帝王大典迎接“圣旨”、进行重大祭孔活动时,才在十三响礼炮声中徐徐开启,所以又叫“仪门”。这个门也不是一般人能走的,过去只有帝王才能通过,整日闭塞,所以还叫“塞门”。仪门两侧的房屋,是仿照皇宫六院的建制而设的,它们是:管勾厅,专管租税、钱粮收交;百户厅,专管服役、杂户;典籍厅,专管礼仪典章、御赐书籍;司乐厅,专管乐学、乐生、舞生及乐器;知印厅,专管印信、公文;掌书厅,专管文书、档案。各厅官位为六品、七品,管理孔府一切事项。

大堂是当年“衍圣公”接诏书和审理案件的地方,室内布置森严,文房四宝、印章令箭、更鼓、云牌、龙旗、官衔木等,完全是一派公堂气魄。在大堂通二堂的过廊里,有一条古拙的大红漆凳,被称为“阁老凳”。原来,孔子六十四代孙衍圣公的夫人是明朝大权臣严嵩的孙女,后来严嵩被弹劾,将要治罪时,来孔府请衍圣公出面为他求情。当他来到启事厅烦代为通报转达来意时,启事厅的长官竟不让他进入室内,只让他坐在通廊的长板凳上,这时的严嵩既无权,有无势,只好屈尊在那里等候。结果,衍圣公不敢与他见面,严嵩只好怏怏而回。因而,人们称此凳为“阁老凳”。

二堂,也叫后厅,是当年衍圣公接见四品以上官吏和代皇帝考试礼生、乐生、童生的厅堂。三堂,又称退厅,是衍圣公私设的公堂,即处理家庭内部事务的场所。从大门至三堂,布局层层递进,显示了天下第一家的“圣威”。

在三堂之后是孔府的内宅院。内宅门是官衙和内宅的界线,也是进入孔府住宅院落的唯一门户。此门从来戒备森严,任何外人严禁入内。门两旁有皇帝特赐的虎尾棍、燕翅镗、金顶玉棍等各种兵器,如有不尊禁令擅自入内者,严惩不怠,“打死勿论”,故此门也叫“内宅禁门”。内宅门西边的水槽叫石流,过去挑水夫不得进入内宅,只能把水倒入石流,淌入内宅。内宅门的墙壁上画着一个状似麒麟的怪兽,传说是天界里的神兽,生性贪婪,名叫“贪”。它的本性与它的名字相符,虽然周围宝物齐全,但仍张开血盆大口,还想要去吃太阳。据说,当年衍圣公出门时,都要看一看这幅画,告诫自己和子孙要廉洁奉公,不可贪得无厌。

孔府内宅第一进院落的正厅就叫前上房,它是一座明末清初的建筑,是衍圣公接待亲友和近支族人的客厅。东间陈列着乾隆皇帝送给孔府的荆根床,桌上有同治皇帝圣旨原件,中间桌上摆有满汉全席餐具。据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的帐册记载,八月二十四日公爵夫人毕氏过生日,摆宴席464桌,一桌宴席用餐具404件,上菜196道,计用银两138.7万文。其豪华的生活可见一斑。

从前上房走过来,就是前、后堂楼了。前堂楼是一座七间二层楼阁,外表富丽堂皇,室内陈设豪华,有珍奇书画墨宝、古玩衣冠等。里套间是孔子后代孔令贻夫人陶氏的卧室。西间是孔令贻另一夫人王氏的卧室,这是孔德成的生母,她原来是孔府的丫环,后被纳妾,生下孔德成。至今她的照片悬挂在墙上。西套间是孔令贻另一夫人丰氏的卧室。后堂楼是二层前出廊的七间台楼,这是孔子七十七代孙衍圣公孔德成的住处。他和孙琪

芳结婚时的新房就在这里,堂内陈列着当年结婚的用品和友人赠送的礼品和字画。东间是孔德成及其夫人孙琪芳的卧室,墙上挂有孔德成夫妇及其女儿的合影照片。

孔府的后花园,也叫“铁山园”,是孔府的最后一道院子。它建于明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由吏部尚书太子太傅,也是孔子62代孙衍圣公孔闻韶的亲家李东阳设计监造。是仿御花园建造的。大家一定感到奇怪,园内并没有铁山,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传说,之所以叫“铁山园”,是因为孔子的第七十三代孙衍圣公孔庆镕重修孔府花园时,恰巧有人送来几块铁陨石,孔庆镕非常高兴,认为这是“天降神石”,就用来装饰园景,并取名为“铁山园”。整个花园占地五十余亩,园内有各种奇花异草、古树名石,如“五柏抱槐”,是一株有四百多年历史的古树,它一株五干,夹抱国槐,之所以会发生这种现象,是因为柏树寿命较长,年岁久了,五杈中间朽烂成洞,洞中积土,恰有槐树籽落入其中,日后便长成了槐树。这株造型奇特的古树成了园内的一处奇景。

孔氏家族墓葬群: 孔林

号称“天下第一家”的孔氏家族绵延2500余年,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恐怕也是世界历史上持续最久的贵族世家。这个家族不仅拥有如同帝王之制的孔庙、孔府,还有世界上延时最久,规模最大的家族墓地──孔林。

孔林是埋藏孔子及其后裔的地方,占地二百公顷,林墙高三、四米,周长十二公里,面积约为七点八平方公里。进入孔林,放眼望去,古木森森,石仪成阵,坟冢累累,碑林浩瀚,到处弥漫着神秘、古老和苍凉的气氛。正如古诗所云:“平原如峻岭,佳气绝葱茏。地植四方树,天生万古宫”,“千年古木在,林深五月寒。断碑深树里,无路可寻看”。 自从公元前479年孔子死后“墓而不坟”,•他的学生子贡与众弟子为老师守墓时,在墓前种下第一棵楷树。在这之后的2500年间,入葬孔林的人数不断增加。孔氏家族中,无论生前贫富贵贱,也不论居处何方,•都能实现“落叶归根”的夙愿,偎依先祖同卧长眠。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从四面八方带来奇木异树栽种。更由于历代封建帝王对孔子的一次次追封、祭奠,孔子的地位不断提高,陵墓不断扩大,树木不断增多。终至从孤坟一座、楷树一棵发展到现今占地300余亩,树木10•万余株的大规模墓园。

这座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人造园林,人类历史上被供奉最久远的家族墓地,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拜谒、凭吊。

【活动探究】

孔子墓东北,有一个豪华墓坊,名为“于夫人坊”,是乾隆女儿的坟墓。清朝满汉不通婚,乾隆的女儿为什么会嫁到孔家,成为孔子第七十二嫡孙孔宪培的夫人了呢?

第三站:泰 安 市

泰安市位于山东省的中部,泰山之南麓。辖泰山区、郊区两区及新泰、肥城、宁阳、东平四县。总面积7692平方公里,人口530万。泰安市有山区、丘陵、平原和湖泊,农林牧副渔得以全面发展,物产丰富,是省内主要产粮区之一。

泰安城坐落在泰山前怀,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城北泰山主峰耸入云霄,城内河道纵贯南北。泰城已有千年历史,古有“泰山安四海皆安”之说,泰安之名即取意于此。泰安是国家公布的第一批对外开放旅游城市,也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泰安以泰山为依托,旅游业得到迅猛发展。遍布全城的旅游业网点,为游人的吃、住、行、游、娱、购提供了最全最佳的服务保障。有上百种风味名吃的“泰山名吃街”,可让游客随意品尝到独特的地方名菜。泰安的“三美”和“三宝”更是脍炙人口。“三美”是白菜、豆腐、水,鲜嫩味美,营养丰富。“三宝”是麦饭石、温泉、矿泉水,可使人增强体质、防御疾病,延年益寿。

泰山旅游景区由主峰向外延伸呈放射状分布。按其游览路线有岱庙、岱麓、东路、西路、岱顶、岱阴、神通寺、灵岩寺等。有山峰156座,崖岭138座,岩洞72处,奇石50多块,溪谷120多条,瀑潭、清泉100余处,寺庙58座,古遗址128处,碑碣1239块,摩崖刻石1277处。不同的景区或雄、或险、或秀、或幽、或旷,风格各异。既是壮美的山水画卷,又是蕴藏丰富的博物馆。自1987年以来举办的泰山国际登山节,吸引了来自世界30多个国家和国内的众多运动员和游人。对进一步宣传泰山和泰安,增进泰安和国外的友好往来,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泰山导游图

天下第一山:泰山

泰山地处山东省中部,绵亘于泰安、历城、济南、长清之间,总面积462平方公里,主峰天柱峰海拔1545米,是中国东部最高大的山。它东邻大海,西枕黄河,北望华北平原,凌驾于群山丘陵之上。以通天拔地、雄风盖世的气势巍然屹立于齐鲁大地之上。

自古以来,泰山被誉为“五岳之长”,有“天下第一山”之称。在众多的名岳大山之中声名显赫,地位独尊。可实际上,就高度来讲,泰山海拔1545米,在五岳中只居于第三位,那它为什么被尊为五岳之首呢?为什么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有至大、至高、至重、至尊的地位呢?

首先从泰山的名称看。泰山又称岱宗,岱者,大也,始也。宗者,长也。岱和宗从字意上讲,都含有长者之意。其次从地理位置看,泰山地处东方,脚踏平原,形成“东天一柱”之势。我国古代有“东方主生”以及“五方配五色”之说。如东方是青色,因而便认为东方象征着万物孕育之所,是一切生物的主宰。我们的祖先崇尚光明,崇拜太阳,把太阳升起的东方,看成是万物终始之处,因此把贵东方与尊泰山联系起来。另外,泰山雄峙于华北平原,高山与平原形成了千米以上的视野反差。这种巨大的反差造成了泰山山体通天拔地的气势,其鲜明的对比为其它名山所不及。所以给古代人们造成了泰山至大至高的感觉,形成了泰山可以通天的观念,从而把泰山当作是天地相交、化育万物的实体。

泰山至高无上的地位的确立,还与历代封建帝王封禅泰山的大典息息相关。据《封禅书》载,在夏商周以前就有七十二代君主封禅泰山了。秦汉以后,泰山封禅大典更成为太平盛世的标志、秦始皇、汉武帝、东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等历代帝王为宣告天下太平,煊耀国家兴盛,威慑匈奴蛮夷,标榜自已受命于天,达到巩固其统治目的,纷纷率领封禅大军,浩浩荡荡,东封泰山,并形成了一套威严壮观、完整复杂的封禅大典。泰山封禅活动使泰山的地位尊崇无比,成为当之无愧的五岳之宗。

巍巍岱岳,雄伟壮丽,千百年来备受文人墨客和仁人志士的垂青,历代不绝,接踵而来,挥毫咏叹,为泰山留下了数以千计的诗词文赋、题刻墨迹,形成了独特的泰山文化。继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之后,司马迁、曹子建、谢灵运、李白、杜甫、苏轼、元好问、董其昌、王世贞、姚鼐、徐志摩等人登临揽胜,或写景抒情,或赞美感叹,或挥毫题字,或泼墨作画,尽情讴歌泰山,形成了独特的泰山文化景观。泰山诗文题字石刻现存1800余处,主要分布在岱庙及泰山上下盘道两旁。雄伟壮丽的泰山风光给历代文人志士以创作的源泉,泰山也借助于这些光辉诗篇铭志千古,名扬天下。由于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原因,泰山自古以来便被尊为五岳之首,享有“天下第一山”的盛名。

泰山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缩影,又是一座蕴藏极为丰富的博物馆。悠久古老的泰山文化异彩纷呈、驰名于世。1987年泰山以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完美统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天下第一山”的地位得到了世界的首肯。

【活动探究】

中国古代文化有三大系统:一是道教文化;一是佛教文化;一是儒家文化。这三个系统的文化在泰山都有集中的反映。自古以来泰山就是道教兴盛之地,从山下到山上几乎所有重要的宫观庙宇都是道教建筑,那么,请你找出泰山上佛教和儒家文化的建筑。

岱 庙

岱庙位于泰山脚下,被誉为古代艺术博物馆。古时称东岳庙,也叫“泰庙”,是历史上封建帝王祭祀泰山和举行封禅大典的地方。史书中有“秦既作畴,汉亦起宫”的记载,说明这里在秦汉时期就已成为帝王祭祀天地的地方。后来经过历代的维修扩建,逐渐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岱庙的建筑布局是仿照古代帝王宫殿体制建造的,以南北为中轴线,主体建筑都在中轴线上,左右配以亭、廊、殿、庑。岱庙城高约3丈,周围3里,一共8个门。其中向南开的有5个门:中间是正阳门,左右两边分别是东掖门、仰高门;西掖门、见大门。东西两面分别是东华门和西华门。北面有鲁瞻门,也叫厚载门。

位于正阳门前的地方就是遥参亭,它古时称作“草参亭”。因为每次要古代帝王来泰山祭祀时,为了表达对泰山神的崇敬和虔诚,先要在这里举行简单的参拜仪式,然后入庙,所以叫“草参”。在唐代时遥参亭也叫“遥参门”。民间有“参拜泰山神,先拜遥参门”的说法。遥参亭的后面还有一座石坊,名岱庙坊,建于清康熙十一年,由山东布政使施天裔创建。

出了岱庙坊,我们迎面看到的就是岱庙的正门——正阳门。在古时候,这道门平时是关闭的,只有皇帝到来时才从此门进出。正阳门只是进入岱庙的第一道门,走访进正阳门,我们还会依次看到岱庙的第二道门配天门和第三道门仁安门。配天门和仁安门的名称分别具一格取意于孔子“德配天地”和“天下归仁”之语。

天贶殿同北京故宫太和殿、曲阜孔庙的大成殿并称为中国三大宫殿。它创建于北宋真宗大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它是宋真宗赵恒为了庆贺所谓“天书”而建的。公元1008年,辽军大举南下,宋辽在澶渊(今河南濮阳)交战,宋真宗在寇准等人的坚持下亲自来到前线督战,大胜辽军,但这时在形势对宋军有利的情况下,宋真宗却无心再战,与辽达成协议,订立了屈辱条约“澶渊之盟”。为了平息众怒,巩固统治,宋真宗采纳了副宰相王钦若策谋的“天降昭书”的骗局,同年十月,赵恒用车载着“天书”来到泰山,率领群臣举行了隆重的答谢天恩告祭大礼,并把旧历6月6日定为“天贶节”。次年,又在岱庙内修建大殿,取上天赐与的意思,名为“天贶”。

天贶殿前露台的两侧各有一座御碑亭,内有乾隆皇帝的诗碑。在露台下还有一“阁老池”,这里是皇帝举行封禅大典时,群臣恭候的地方,池内有9块太湖石,其中一块名为“扶桑石”,和“扶桑石”遥遥相对的还有一株名为“孤忠柏”的古柏。相传它是唐朝女皇帝武则天的大臣石忠的化身。石忠被武则天杀害后,冤魂不散,来到东岳大帝前状告武则天,化为孤柏。

天贶殿后面是后寝三宫,其中正寝宫面阔五间,两边的配寝宫各三间。公元1012年,宋真宗曾昭封泰山神为“天齐仁圣帝”,有“帝”当然就应有“后”,由此,就封了一个“淑明后”,修建了这座后宫。天贶殿两侧有东、西碑廊,泰山的历代碑刻精品大都集中在这里。

这座植有五株古柏的院落就是汉柏院。相传是汉武帝刘彻来泰山封禅时种植的,距今约有2000多年,汉柏院就是由此而得名的。 汉柏院北面的这座四合院是东御座,它是古代帝王祭祀泰山时居住的地方,因为座落在东华门,所以称为东御座,旧时也称迎宾堂。清乾隆三十五年改为驻跸亭。它有正殿五间,东西配房各五间,是一组完整的四合院式的宫殿建筑。现在这里面陈列着古代帝王封禅时的祭器和岱庙内现存的文物。其中明代嘉靖年间的蓝花黄地釉瓷葫芦和清乾隆皇帝御赐的沉香狮子、温凉玉,被称为“泰山镇山三宝”。

驰名中外的秦二世泰山刻石又名李斯碑,上刻秦始皇功德铭和秦二世昭书,是由丞相李斯以篆体书写的。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为宣扬功德,在公元前219年东封泰山,并立泰山刻石,宣扬统一国家的功德,表达了治理国家的决心。秦二世胡亥于公元前209年东巡时,在背面又刻上了它的昭书。泰山秦刻石共222个字,但历经沧桑,现仅存下来10个字,被国家列为一级文物,保存在岱庙东御座内。

最后一站:济 南

灵岩寺

灵岩寺,自唐代起就与浙江天台国清寺,湖北江陵玉泉寺,南京栖霞寺并称天下“四大名刹”,而灵岩寺更被称为四大名刹之首。名字来由还有一段历史典故。朗公是东晋高僧,山东地区的佛教领袖,他常骑一头毛驴四处宣扬佛法,人们只要听到他的驴叫,即“从者如流”

。传说朗公来方山说法时,听众达千人之多,不仅人听得入迷,而且“猛兽

归伏,乱石点头”。听众把这一异状告诉朗公,朗公说:“此山灵也,不足怪!”于是方山改名为灵岩山,灵岩寺也由山得名。至今寺东面的朗公山上还有一块高约十丈的奇石,远看像一位老僧拄杖而行,后面的几十棵松树,像弟子随侍于后。据说,这石头就是朗公的化身。

灵岩寺的始建人叫法定,传说他于北魏正光元年(公元520年)来此开辟山场,引泉建寺。那时的寺建在今天灵岩寺的北面,名叫神宝寺,隋代已有名气。唐太宗贞观年间(640年前后),在惠崇的主持下迁到此处,成为我国佛教神宗的据点。唐高宗与武则天去泰山封禅时,就曾在此住宿,清乾隆皇帝也在这里建过行宫。相传,灵岩寺鼎盛时期殿阁有四十余处,禅房五百多间,僧侣八百余人。禅宗提倡饮茶,从此饮茶盛行,是北方人开始以茶为饮料的原因之一。

灵岩寺的第一道山门上面的“灵岩胜境”四个字是乾隆皇帝御笔所书,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石坊南面这座山叫明孔山,山上峭壁上有一个天然的车轮大小,南北相通的圆形洞孔,光线透过,不论晴天、阴天都像一轮明月高悬天上,人称“明孔洞”,也是传说中法定禅师的面壁处。

千佛殿是在灵岩寺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最负盛名的主体建筑。始建于唐朝贞观年间,当时叫大雄宝殿。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明代嘉靖年间重建的。殿内四周墙壁上原有数以千计的,高约30厘米的木制小型佛像,故称千佛殿。佛像表现的是分身释迦牟尼集会讲法的热烈场面。但现在保存下来的不足半数。殿中央供奉着三尊大佛像,藤胎髹漆,塑于宋英宗治平年间(1064年-1067年),东边的是药师佛,铜铸,造于明宪宗成化13年(1477年),西边是释迦牟尼佛,也是铜铸,造于明世宗嘉靖23年(1543年)。

殿内最引人注目,为历代称道的是两边神座上的40尊宋代彩色泥塑的罗汉坐像。像高大约在101—120厘米左右。罗汉身上妆銮均用天然矿物质颜料涂饰,故而永不褪色。人物形态、气质刻画细致传神,表情动作无一雷同。或怒上心头,或喜上眉梢,或托腮沉思,或慷慨激昂,个性鲜明,栩栩如生。连衣服上的皱褶,手臂上的青筋都分明可见。近代学者梁启超称它是“海内第一名塑”。当代艺术大师刘海粟于1983年11月23日参观后题写了“灵岩名塑,天下第一,有血有肉,活灵活现”的碑文。它是我国泥塑遗存的艺术珍品,是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也是研究我国佛教史的珍贵资料。

灵岩寺庙中的高塔名为辟支塔,它是灵岩寺的重要标志。“辟支”是梵语“辟勒支底迦佛”的简称,意为佛塔。建于唐天宝13年(733年),宋太宗淳化5年(994年)开始重建,至仁宗嘉佑2年(1057年)建成,历时63年。塔高54米,底周长48米,为楼阁式砖塔,八角形。共九层,十二檐,每级四门、六窗。塔顶的铁制塔刹由覆钵、相轮、圆光、仰月、宝珠组成,用八根铁链连接到第九层塔檐上的八尊金刚上牵引加固。站在塔顶可尽览灵岩的全部风光。塔基座为石砌,四周围为“阴曹地府”浮雕。1995年秋至1996年春寺内清理基座底下的淤泥时,发现基座腰部四周有石灰岩板砌成的30余块浮雕,浮雕由金刚力士承托,用带有边棱的“蜀柱”相间。从石雕的题记中得知,雕刻的画面是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皈依佛教的故事。其中,“阴曹地府”惩治恶人的画面既想象丰富,又具有异国情调。这一新发现为中国佛教史和雕刻史都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也进一步显示了辟支塔的历史价值。

墓塔林是灵岩寺风景区中一个极有特色的地方—墓塔林。这里是唐代以来埋葬灵岩寺历代住持和高僧的地方。现有墓塔167座,其中唐代1座,北宋6座,金代5座,清

代3座,其余均为元、明时期的,此外还有志铭碑石81座。这是目前保存完好,造型精美的我国第二大墓塔林,在数量上仅次于少林寺。

这座塔是惠崇塔,是唐代高僧惠崇的坟墓。据说,惠崇活了一百多岁,对灵岩寺的建设和发展颇有功绩,与朗公齐名。惠崇塔高居塔林之首,是一座单层、重檐、亭阁式石塔,建于唐天宝年间(742—755)。塔高5.3米,面宽3.74米, 南面有半圆型拱门, 卷额雕有兽头、武士像。东西门均是装饰门,上有乐舞伎、飞天等精美浮雕。此塔与四门塔颇为相似,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和绘画雕刻艺术的珍贵资料。

悦公息庵塔是灵岩寺第39代住持息庵之墓。息庵后来又移任少林寺住持,他圆寂之后,骨殖分葬两寺,建塔于灵岩。他生前好友日本僧人邵元为他撰写了碑文,盛赞他精通教义,人品高尚。邵元因仰慕佛教于1327年来中国,在我国留学达21年之久,曾在嵩山少林寺担任过首座僧职,翻译了大量佛经,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邵元的碑文字迹潇洒流畅,堪称佳作,是中日人民友好往来的见证。

辟支塔南面有一石洞,《灵岩志》说它是郎公墓穴,现称鲁班洞。在洞内发现了李邕所作的《灵岩寺碑颂》。李邕,字泰和,扬州人。唐玄宗时任北海(今青州)太守,擅长书法和撰写碑颂文字,人称“李北海”,在济南大明湖历下亭,还留有杜甫写的《陪李北海宴历下亭》中的名句“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后被李林甫所杀。此碑为天宝元年所刻,字迹刚健豪放,笔力雄浑,是李邕的得意之作。因长期湮没,无人捶拓,字迹仍然比较清楚。

灵岩寺掩映于青山深谷之中,清秀、幽静。传说法定开山建寺之时,有青龙引路,白虎驮经,为其增添了浪漫的神话色彩;曾巩、苏辙、姚鼐等又以诗文为其留下丰富的人文景观,也为这座千年古寺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中国第一泉水湖:大明湖

“济南人说胜江南,菱叶荷花互有参。无数声光收不尽,欲明染得水波蓝”。这首古人的赞美诗形象地描绘出大明湖的美丽景色。大明湖历史悠久,至今已经历了1400多个春秋。早在北魏之前,就是未被命名的天然湖泊,那时的水面比现在大数十倍。明朝时,这里就具备了游览的价值,旧《历城县志》中写道:“湖光浩渺,山色遥连。冬泛冰天,夏揖荷浪。秋容芦雪,春色扬烟。鼓枻其中,如游香园。固江北之独胜矣。”大明湖位于华北地区,繁华闹市之中,透出一派自然天簌之美,因而就弥足珍贵了。但在解放前的大明湖水流淤塞、亭榭倾颓、草木荒芜,哪有什么风光景色可言?“物换星移几度秋”,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的大力疏浚、修缮、扩建,对大明湖进行全面综合治理,1958年辟建为公园,才使得古老的明湖重放光彩。

入大明湖南门,沿曲水桥西行,便是遐园了。这座具有江南风格的庭园建筑设计造型参考了浙江宁波“天一阁”的样式,其宏丽优雅不比天一阁逊色,故有“南阁北园”之誉。

遐园布局得体,使有限的地面,容纳了不少东西。置身其中,则有无限空阔而无拥塞之感,合乎我国庭院设计的优良传统。虽不及苏州挫政园的柳暗花明、含蕴多姿,却也赢得济南第一标准庭院的称誉。向里跨过一座拱桥,迎来了一古雅小院,这里的宏雅阁、海岳楼里珍藏着许多名贵的金石、嘉祥汉画像石、北齐古业寺造像、北魏正光年间

李璧墓志、隋开皇时造像残石、唐天宝时元载造像。还有岳飞手书、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刻工精细,狂草飞舞。这些艺术精品,堪称国宝,闪烁着齐鲁古国文化之光,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出遐园西行,湖南岸这座古代官署型建筑,就是南宋爱国英雄、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纪念祠。辛弃疾,号稼轩,济南人。他所处的时代正值北宋最惨痛的靖康之难,中原沦于金人,家乡被占,百姓涂炭,而南宋宁可弃中原,换取暂时苟安。辛弃疾自幼受爱国主义教育,立志抗金复国。二十一岁时在家乡起兵抗金,并与耿京起义军汇合,屡破顽敌。后来叛徒张安国谋害了耿京而投敌,义军溃散。辛弃疾愤恨之下,率五十多人闯入金营,活捉叛徒,惊破敌胆,伸张了正义。南归后,他眼看南宋小朝廷苟且偷安,不思抗战,忧心如焚,遂上书《美芹十论》、《九议》等,却被弃置不顾。他一生跃马横戈,“气吞万里如虎”,报国无门的悲愤心情可想而知。辛弃疾的词作沉郁雄奇、气势恢宏、忧怨悲壮,是中国文学史上开创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之一。来济南游览的人,都会想到大明湖的稼轩祠和趵突泉的李清朝故居,垂念济南的这两位杰出的大词人。

从明湖南岩可乘船去历下亭。历下亭是因为位于历山之下而得名。现在的历下亭,基本上保持了清代的规模,红柱碧瓦、八角重檐,是一座典型的清代木结构建筑。亭前回廊临水,两侧东西长廊,东接临湖阁,西连小四面亭,形成回廊之势。历下亭上高悬乾隆皇帝手书“历下亭”匾额。唐天宝四年(745年),诗人杜甫来到济南,与当时任北海太守的李邕相遇,两人早就彼此仰慕,此次相见分外惊喜。李邕遂设宴于历下亭招待杜甫,并邀济南名士、学者、好友同聚一堂,即席酬答,谈古论今,气氛热烈。席间,杜甫写下了《陪李北海宴历下亭》的著名诗篇。其中“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的诗句由清代书清家何绍基书写,镌刻在亭前楹柱之上,流传至今,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句。

从历下亭划船向北,就到了北极阁。北极阁始建于元代初年(1200年),是济南地区最大的道教庙宇。为什么要在风景秀丽的大明湖畔建造北极庙呢?北极阁又名真武庙。真武即玄武。玄武是我国古代北天星区的象征,在神话传说中它是一个龟蛇合体的动物,其后道教奉尊为“真武大帝”。玄武是代表北方的水神,在大明湖北岸,奉祠北方星区的主水之神,建筑北极庙,以道教的眼光来看是顺理成章的。金元之际,济南道教盛行,因此,真武庙也就在元代创建了。

铁公祠,铁公祠是为纪念明代建文帝时兵部尚书山东布政使铁铉而建。明朝建文帝时,燕王朱棣自北京挥戈南下,要夺其侄子建文帝的皇位。兵临济南时,遭到山东布政使铁铉的顽强抵抗,严防死守,屡挫燕兵。燕兵围攻不下,只得绕城而走。朱棣夺取皇位后,回兵复攻济南。因寡不敌众,城终失守,铁铉被俘,仍不屈服,遭酷形惨死,并珠连九族。后人敬其忠烈行为,建祠祭祀。

铁公祠的西南侧,有一处独立的景区,它由八角亭榭、湖滨曲廊、小石桥和荷花池等组成。清幽脱俗,别有情趣。这就是著名的“小沧浪亭”,为什么叫“小沧浪”呢?原来这组建筑是仿照苏州著名园林沧浪亭的风格而建造的。小沧浪亭西墙廊下嵌有若干石刻诗文,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该联将大明湖荷花铺面、杨柳抱岸、山罩泉城、湖映蓝天的胜景展现于眼前,成为后人赞美济南的绝句。

【活动探究】

大明湖有四怪,“青蛙不鸣,蛇踪难寻,久旱不涸,久雨不涨”。 除 “青蛙不鸣”之谜,至今也没有合理答案之外。其余三怪已经被破解,谜底分别是什么?

从“埋金之街”到“齐鲁第一小吃街”:芙蓉街

芙蓉街是一条济南特色的老街。金、明、清时,向是文人墨客饮酒赋诗之地。芙蓉街汇聚了泉城厚重的历史和老街的灵气。20世纪之后,济南历经沧桑,城池面貌全非,而芙蓉街街巷依旧,格局未变。如今的芙蓉街热闹依旧,这热闹是市井的热闹,轻松的热闹,如同芙蓉泉中涌出的泉水,汩汩不息。但芙蓉街也是幽静的,就像济南这座城市,将古朴与现代融于一体。

据《历下区地名志》记载, 芙蓉街因芙蓉泉得名。芙蓉泉是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金、明、清三代的济南名泉记中都将芙蓉泉收录其。芙蓉街兴起于明朝万历年间, 到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 《历城县志地域考》始载有“芙蓉街”一名。对于济南人来说, 芙蓉街究竟经历了多少春秋已不再那么重要。人们只知道, 济南的老城特色只剩下了芙蓉街,而芙蓉街的老济南味儿却也十去其八。芙蓉街虽小,却驻扎着两位圣人:孔圣人与关公。给这条精致的小巷增添了许多人文气息。芙蓉街关帝庙位于芙蓉街北首路东,正对省府东街。庙内共有八块石碑,记录了关帝庙的历史渊源。芙蓉街关帝庙北去不远即是府学文庙。它始建于宋熙宁年间,仿照曲阜孔庙的规制而建。元代因战火而一度毁灭。明朝洪武年间重建,确定其基本建筑格局。清代,在前朝基础上几经修缮。文庙位于芙蓉街的尽头,与武庙的威严相比, 更多的是温文如玉的君子坦荡之气。

历史上“埋金之街”指的就是芙蓉街,意为这是一块招财聚宝的风水宝地,地下埋金、街上淌银。诸多老字号都曾在芙蓉街上开铺兴业:如章丘孟家的瑞祥布店、济南第一家眼镜店“一珊号”、曾经最大的百货店“文升祥”„„著名教育家鞠思敏等曾在芙蓉街创办了济南教育书社,著名画家俞剑华也曾在这里居住并招揽学子。据老济南回忆,全盛时期这条长不过500米的街巷与相连的芙蓉巷、金菊巷等支巷共拥有商号140多家。济南最有名气的鲁菜馆、最大的照相馆、最早的镶牙馆都在这里“诞生”。 上百年来,这些老字号历经兴衰浮沉,有些已荡然无存,空留一个曾经响亮的名字。有些仅余的老建筑,也日渐湮没在路旁小吃摊升腾的油烟后面。现在芙蓉街有一个新名片“齐鲁第一小吃街”。整条街上特色小吃遍布,但却缺少济南特色。

【推荐小吃,碰到了你就尝一尝吧】

1. 陕西高记秦镇大米面皮:米皮+肉夹馍。

2. 姐弟俩土豆粉:每个盘子拖着一小锅土豆粉,盘子里放着俩鹌鹑蛋,共四种口味:原味,酸辣,三鲜,麻辣。

3. 义兴风味馆:推荐黄焖鸡、西红柿牛肉、拉皮鸡、炸蘑菇„„拉皮鸡很好吃,鸡块配辣椒炒的,底下铺着酸凉的拉皮!

4. 甜蜜园:特别推介榴莲酥,皮又香又脆,榴莲的果肉多。

5. 胥记面馆:排队的人超级多,推荐麻香面。

6. 旺角食尚疯狂烤翅: “不辣的”鸡翅(有盐焗、留香味等)可引领人们上“天堂”; “辣的”鸡翅可将大众打入“地狱”。

7. 状元米线:鸡肉米线,米线筋道,汤鲜,不油腻。情侣米线老大一份。

8. 欣意川味居:川北凉粉很好吃,其他川菜也都不是很辣,实惠量足。

【活动探究】

有着千年历史的泉城老街芙蓉街已沦为小吃一条街,正在慢慢失去它的价值,芙蓉街当下所面临的首要问题也是中国许多古老历史遗存所面临的,如何在尊重历史、尊重现实的前提下,本着保护历史真实载体、合理利用和永续利用的原则,来处理保留旧城风貌与保持繁荣的关系,唤醒这条以泉水闻名的商业街的灵魂呢?


相关文章

  • 文秘教育的调查报告例文
  • 三月八日,山东省农林水类就业市场在我校举办.在李成武老师的直接策划下,文秘教育专业学子分组进行就业市场考察. 一 考察活动的目的与意义 1 锻炼人际沟通能力,信息传递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协调能力.为毕业生求职增加亮色,积累社会时间经验.文秘教育专业十一个实践性,操作性都很强的综合性专业.较强的实践动手能 ...

  • 20XX年文秘教育调查报告
  • 农林水人才招聘市场调研 三月八日,山东省农林水类就业市场在我校举办.在李成武老师的直接策划下,文秘教育专业学子分组进行就业市场考察. 一 考察活动的目的与意义 1 锻炼人际沟通能力,信息传递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协调能力.为毕业生求职增加亮色,积累社会时间经验.文秘教育专业十一个实践性,操作性都很强的综合 ...

  • 赴中学考察报告
  •   我们上饶县二中一行13人在校领导的带领下,于xx年5月18日出发赴山东泰安长城中学进行了为期4天的学校考察。在考察过程中,我们深入学校,通过参观学校教学楼、办公楼,听靳校长报告、座谈、个别交谈,求索观阅学校规章制度,观览学生课内外活动等,了解到这个学校的一些基本情况:   山东泰安长城中学始建于 ...

  •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 1.实习概况: 2009年10月,我们土木工程专业进行了工程地质实习,工程地质实习是整个工程地质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实践环节,使学生在课程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对基本地质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获得感性知识并巩固和深化课程理论,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毕业以后的设计、施工中应用有关地质资料打下 ...

  • 教育学会工作总结
  • 武安市教育学会在各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工作实效性为重点,坚定不移地实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科教兴市"和"人才兴市"战略,积极发挥学会指导.协调.服务教学的职能作用,创新工作机制,提升教师素质,加强科学研究,推进校 ...

  • 农村社区建设情况的考察报告
  • 根据学习实践科学发观的要求和省民政厅的通知精神,我们于 4月15日至22日,历时8天时间,随从厅领导一行7人,前往江苏省南京市.山东省济南市.诸城市.胶州市和青岛市学习考察了城乡社区建设工作,重点对两省5市农村社区建设的设置模式.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学习考察.通过实地参观.召 ...

  • 20XX年教育局工作计划要点
  • 2011年全县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狠抓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教育资源管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效益,大力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 ...

  • 市教育学会20XX年度工作总结
  • **市教育学会在各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工作实效性为重点,坚定不移地实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科教兴市”和“人才兴市”战略,积极发挥学会指导、协调、服务教学的职能作用,创新工作机制,提升教师素质,加强科学研究,推进校本革命,创建高效课堂,完成了本年度的各项 ...

  • 赴韩国农业考察报告
  • 赴韩国农业考察报告 应韩国全罗南道农业技术院和全国农业技术者协会邀请,2003年10月29日至11月5日,战树毅厅长带领省农业厅代表团一行6人,对韩国进行了考察访问.同时,这次考察访问也是按照双方协议,对2002年6月韩国全罗南道农业技术院柳仁燮院长率团来我省访问后的一次回访.我厅和韩方对这次考察访 ...

  •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先进集体经验材料
  • 近年来,我校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办学理念,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走内涵发展之路,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校的办学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办学特色进一步彰显,办学的社会效益得到进一步提升.xx年被省教育厅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