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锡剧艺术的困境与出路

  摘要:锡剧又称常锡文戏、常锡剧等,到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是锡剧也和其他剧种一样在当代面临同样的境遇。找出其存在的发展问题,提出解决策略是当下应该首先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锡剧;起源;发展      锡剧又称常锡文戏、常锡剧等,它起源于江苏南部的常州,无锡一带,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与说唱音乐、民歌小调有很大的渊源,与黄梅戏、京剧以及杨、越、沪剧有着密切的关系。毋庸置疑,锡剧和其他剧种一样在当代面临同样的境遇。显然,充分认识锡剧的艺术价值,找出其存在发展问题,提出解决策略是当下应该首先思考的问题。   一、面临的问题   1.语言问题   锡剧是无锡地方戏,所以用的是无锡方言,这是它的地方特色所在,但同样也是它的局限所在。无锡方言很难懂,我在常州生活了二十几年,按道理常州,无锡都是用的吴方言,应该能听懂并运用月生活,但是无锡方言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听不懂,一般演出中,唱词部分借助字幕都能听懂,但念白部分就只能靠猜测了,慢一点的时候倒能听懂,快的时候就够呛了。锡剧的音调很美,彬彬腔非常动听,但这种语言上的障碍决定锡剧只能在苏锡常一带流行,而走不向全国。能否用普通话演唱锡剧?或者用保留部分无锡方言特色的普通话?这方面黄梅戏和越剧有成功的例子,荧幕上的黄梅戏如《天仙配》《女附马》却比较好懂,因为它们只是普通话里夹杂了部分安庆方言。黄梅戏发展到以马兰、黄新德为代表的第二代、以韩再芬为代表的第三代,在一些影视作品如《龙女》《家春秋》《遥指杏花村》《画魂》等中基本上都用普通话演唱了。越剧在进军上海时,也增加了许多普通话成份。   2.彬彬腔的“阴影”   由王彬彬先生创造的“彬彬腔”几乎成了锡剧的代名词,这也正是锡剧的最大魅力所在。但王彬彬先生之后,并没有出现第二种风格完全不同的流派,小王彬彬也好,周东亮也好,他们只是完整地继承了王彬彬先生的衣钵,并没有明显的突破,所以说他们都是活在王彬彬先生巨大的“阴影”里,彬彬腔对他们来说,是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山。   3.锡剧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第二代   锡剧继王彬彬这一代之后,虽然也涌现出了小王彬彬、周东亮这样一批优秀的演员,他们的唱腔表演都可圈可点,但他们所做的依旧是“炒冷饭”,对于第一代只有继承没有创新,没有推出影响深远的新剧目,尤其是能影响都市年轻人的作品,从而从主流社会的视线中淡出,逐渐滑向农村,演出的剧目仍然是老剧目,观众仍是一些老头老太太为主。   4.从城市剧场退至农村广场   从农村广场撂地演出而发展起来的锡剧,从剧场退至广场,从城市退至农村似乎看来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有人把这种倒退称作回归而叫好!这个涉及锡剧历史发展的问题,究竟得失如何?是对是错?是好是坏?就现实而言,这个倒退或叫回归涉及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有着剧团与剧场分配关系问题、剧团与剧场管理体制是否合理问题等,但城市的锡剧观众在流失或者叫消失确实是个不争的事实。仅拿江苏省锡剧团为例,如果不是参加什么会演或者什么纪念演出,在南京这么个大都市几乎看不到他们的演出踪影。而听到的是到什么县的庙会,什么节场的演出,说白了就是到农村的广场演出。   城市的锡剧观众流失和老化是剧团演出从城市退至农村的一个根本原因。这当然和剧团演出形式陈旧老套、单调,演出技艺水准不高是密不可分的。与城市观众,特别是与年轻观众的审美情趣、欣赏习惯改变的矛盾有着直接关联。   5.从事锡剧发展事业的艺术团体面临举步维艰的处境   (1)剧团体制改革的困惑   中国的文艺团体素有“宣传队伍”与“文化经营企业”双重属性,剧团过去的体制为“事业单位”,工资、费用由财政支付,形同机关,旱涝保收。体制改革后,省文化厅成立了演艺集团,领导省属文艺团体,省锡等文艺团体一下子改成了“企业单位”。剧团从“事业单位”变为“企业单位”后剧团的演职人员在发展空间上受到很大的限制,于是很多艺术处于成熟时期的演员为了将来自己未来的“保险”与编制不变,要么提前退休,要么离团“争取”去戏校任教,艺术队伍离开了正常更替的轨道。   (2)剧团市场定位的问题   文艺团体各有其独特的运作规律,以工厂企业通过合并做大为集团公司的模式,来搞文艺母子集团公司,市场地位很不确切。集团与剧团名为企业,实际上、自负盈亏、自主开发、独立核算等作为企业的“诸要素”都不存在。剧团每年以完成演出场次指标为任务,从集团取得经费补贴。而集团的主要经费来源也不可能来自剧团的上缴,充其量都是些个“伪企业”。美国的“大都会”文化演出团体没有政府的演出指标,更没有替政府做宣传的义务,每年尚且可以从政府取得一定比例的经费,这个投入跟政府造高速公路一样,是国家、民族文化的延续和建设的必需。何必要违背文化事业的属性和规律也去赶“企业化”的时髦呢?几年过去了,集团自然做大容易,却没有事实能证明“企业剧团”从此可以做强。   (3)剧团人才的稀缺和剧目创新的难突破   早期锡剧小生演员的艺术生命大多短命,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几乎就是王彬彬的天下了,以至于出现了“十生九彬”的状况,锡剧小生流派在一片高亢明亮的彬彬腔中一点点地萎缩。这样一种一个流派一统天下的现象,显然不利于锡剧的发展。回过头来想一想,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的周东亮,于1989年(也即他20岁的时候)进入了江苏省锡剧团,在经历了近十五年的舞台实践之后,才在他即将进入不惑之年的前几年被称为“锡剧王子”,这无疑是有些讽刺意味的。何况,这样一个称谓还是在他担任了江苏省锡剧团团长之后才被冠以的,也就很容易让人怀疑,这两者之间,是否会存在着某些微妙的关联?   江苏省锡剧团多年以来传统戏跟着祖宗走,目前在演的几个当家戏都是“宗谱”所传,新编历史剧几乎接近空白。现代大戏也只有“沙家浜”可以演出,可惜连“原装”京剧样板的二度热潮都已过气,买票的人已经不太多了,何况是锡剧。新版“珍珠塔”大大地让江苏省锡剧团红了一把,但热潮总有消退的一天。要让今天的观众对一个戏百看不厌已经很难。   二、对策   1.从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重视和加强锡剧的传承和发展。拥有150年发展历史的锡剧艺术是源于民间又流向民间的“草根艺术”,具有非常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乡土气息,是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锡剧是无锡原生态文化精粹的集中体现,不仅是无锡的文化财富,也是江苏乃至全国的艺术珍宝。传承发展锡剧艺术是保护民族文化利益、延续无锡文脉的重要体现。我们一定要从文化遗产的角度来认识锡剧,用文物保护的办法来保护锡剧。要制定扶持政策,加大政府投入,优化锡剧的文化生态环境,做到艺有所展,术有所传。   2.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做好锡剧传承发展的规划。锡剧姓“锡”,是无锡艺术之名片,城市之特色。无锡作为锡剧的发源地,必须以“适时适地,舍我其谁”的精神,以锡剧保护第一区域第一责任人的姿态,谋划锡剧未来发展。为此我们已将锡剧的题材创作、人才培养、设施建设等规划分别纳入了《无锡市“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无锡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文明无锡,打造文化名城的决定》等一批重要文件。目前,位于市中心的锡剧演艺馆(博物馆)已经建成开放,成为锡剧保护与普及的重要基地。   3.从体制和机制改革着手,增强剧团活力。“政府扶持”并不意味着剧团可以依赖政府无所作为了,恰恰相反,有了政府支持,剧团更应内调机理,外抓机遇,增加动力,增强活力。从1998年起,我们在尊重艺术规律的前提下,把市场运作的理念、法则嫁接到艺术生产中来,在剧目生产上变单一政府拨款为社会多渠道投入,变无偿为有偿,使锡剧艺术生产的成果在市场中得到检验。我们成功进行了锡剧艺术投入机制“拨”改“投”,“拨”改“股”、“拨”改“融”的改革尝试,有力地推动了艺术生产和市场开拓,促进了锡剧艺术生产出人出戏出效益的良性循环发展。比如,无锡市锡剧团以排演锡剧经典剧目《珍珠塔》为项目载体,进行了由拨款改为股份制运作的尝试。该院与无锡广电集团、无锡日报社、东上海国际文化影视江苏公司等单位投资235万元组建了“无锡珍珠塔锡剧艺术有限责任公司”,对新版锡剧《珍珠塔》进行产业经营,形成了社会共同投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合体。新版《珍珠塔》演出90多场,票房收入高达358万元,当年实现了股东10%的投资回报,同时,该剧获得省“五个一工程”奖。又如,无锡市锡剧院创排大型锡剧音乐剧《青蛇》的时候,与无锡市歌舞团进行了跨剧种合作,引入无锡市珍珠塔锡剧艺术有限责任公司等多渠道融资,并借助演出经纪人和中介机构的力量开拓市场。该剧已演出110多场,观众10万多人次,演出收入达362万元,成为江苏省舞台艺术精品剧目。实践证明,改革是锡剧生存发展的必经之路。只有坚持改革,才能不断推动锡剧艺术生产,争取创作更多更好的精品佳作。   4.从可持续发展出发,加强锡剧人才的培养。锡剧编、导、演、音、舞、美人才青黄不接、门类不全、行当失衡是许多地方戏曲面临的共同课题。锡剧振兴人才是关键,必须多管齐下,着力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5.从培养观众培育市场入手,加强锡剧艺术的普及。某种意义上说,市场决定一切。锡剧既是艺术品,也是商品,必须进入市场才能体现价值,也才有生命力。锡剧必须适应市场、适应年轻的观众,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与事业的振兴。在这一方面,无锡锡剧团作了很好的探索,他们根据当代人的审美情趣,革新锡剧样式,将锡剧与歌舞、杂技、魔术等相嫁接,创演了锡剧音乐剧《青蛇》,受到青年观众的普遍欢迎;组织主要演员和戏迷见面会,开展“我为新版《珍珠塔》献一计”、“新版《珍珠塔》实话实说”和大学生座谈锡剧音乐剧《青蛇》等活动,扩大了锡剧的影响,加强了普及工作;通过网上订票、团体订票、电话订票、设点售票、上门送票,组织好营销,加强了锡剧市场的开拓;随着锡剧演艺馆的建成,无锡将有条件实现锡剧“天天演”,让更多的观众特别是青年观众更加方便地了解锡剧、欣赏锡剧,进而喜欢锡剧。锡剧的观众越多,市场越好,锡剧的传承也就越有希望。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政府锡剧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下锡剧事业的发展一定会有一次质的飞跃,一定会解决目前的问题,走上一个的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王安葵.中国当代戏曲史[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5:34-37.   [2]李树勋.小镇春秋-无锡严家桥史话[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4:   16-19.   [3]黄文锡.黄文锡剧作选[M].无锡:戏剧出版社,1997:52.   [4]李祺.锡剧史话[M].常州: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25.   [5]刘厚生.对新世纪戏曲的思考[J].上海戏剧,1993(1).   [6]孙红侠.民间戏曲[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56-57.   [7]周贻白.中国戏曲史长编[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69-71.   [8]戏曲之旅编辑委员会.戏曲之旅[ J ].香港:美利途企业有限公司,2008.   [9]刘文峰.戏曲的生存现状和应对措施:全国剧种剧团现状调查综述[ J ].中国戏剧,2006(3).   [10]冯光钰.继承•借鉴•革新•发展――20世纪中国戏曲音乐回眸[J].《戏曲艺术》,1999(1).   [11]阿甲.戏曲表演规律再探[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25-27.      本文来源:(项目来源:江苏省教育厅;项目类别: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项目编号:09SJD760019)

  摘要:锡剧又称常锡文戏、常锡剧等,到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是锡剧也和其他剧种一样在当代面临同样的境遇。找出其存在的发展问题,提出解决策略是当下应该首先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锡剧;起源;发展      锡剧又称常锡文戏、常锡剧等,它起源于江苏南部的常州,无锡一带,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与说唱音乐、民歌小调有很大的渊源,与黄梅戏、京剧以及杨、越、沪剧有着密切的关系。毋庸置疑,锡剧和其他剧种一样在当代面临同样的境遇。显然,充分认识锡剧的艺术价值,找出其存在发展问题,提出解决策略是当下应该首先思考的问题。   一、面临的问题   1.语言问题   锡剧是无锡地方戏,所以用的是无锡方言,这是它的地方特色所在,但同样也是它的局限所在。无锡方言很难懂,我在常州生活了二十几年,按道理常州,无锡都是用的吴方言,应该能听懂并运用月生活,但是无锡方言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听不懂,一般演出中,唱词部分借助字幕都能听懂,但念白部分就只能靠猜测了,慢一点的时候倒能听懂,快的时候就够呛了。锡剧的音调很美,彬彬腔非常动听,但这种语言上的障碍决定锡剧只能在苏锡常一带流行,而走不向全国。能否用普通话演唱锡剧?或者用保留部分无锡方言特色的普通话?这方面黄梅戏和越剧有成功的例子,荧幕上的黄梅戏如《天仙配》《女附马》却比较好懂,因为它们只是普通话里夹杂了部分安庆方言。黄梅戏发展到以马兰、黄新德为代表的第二代、以韩再芬为代表的第三代,在一些影视作品如《龙女》《家春秋》《遥指杏花村》《画魂》等中基本上都用普通话演唱了。越剧在进军上海时,也增加了许多普通话成份。   2.彬彬腔的“阴影”   由王彬彬先生创造的“彬彬腔”几乎成了锡剧的代名词,这也正是锡剧的最大魅力所在。但王彬彬先生之后,并没有出现第二种风格完全不同的流派,小王彬彬也好,周东亮也好,他们只是完整地继承了王彬彬先生的衣钵,并没有明显的突破,所以说他们都是活在王彬彬先生巨大的“阴影”里,彬彬腔对他们来说,是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山。   3.锡剧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第二代   锡剧继王彬彬这一代之后,虽然也涌现出了小王彬彬、周东亮这样一批优秀的演员,他们的唱腔表演都可圈可点,但他们所做的依旧是“炒冷饭”,对于第一代只有继承没有创新,没有推出影响深远的新剧目,尤其是能影响都市年轻人的作品,从而从主流社会的视线中淡出,逐渐滑向农村,演出的剧目仍然是老剧目,观众仍是一些老头老太太为主。   4.从城市剧场退至农村广场   从农村广场撂地演出而发展起来的锡剧,从剧场退至广场,从城市退至农村似乎看来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有人把这种倒退称作回归而叫好!这个涉及锡剧历史发展的问题,究竟得失如何?是对是错?是好是坏?就现实而言,这个倒退或叫回归涉及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有着剧团与剧场分配关系问题、剧团与剧场管理体制是否合理问题等,但城市的锡剧观众在流失或者叫消失确实是个不争的事实。仅拿江苏省锡剧团为例,如果不是参加什么会演或者什么纪念演出,在南京这么个大都市几乎看不到他们的演出踪影。而听到的是到什么县的庙会,什么节场的演出,说白了就是到农村的广场演出。   城市的锡剧观众流失和老化是剧团演出从城市退至农村的一个根本原因。这当然和剧团演出形式陈旧老套、单调,演出技艺水准不高是密不可分的。与城市观众,特别是与年轻观众的审美情趣、欣赏习惯改变的矛盾有着直接关联。   5.从事锡剧发展事业的艺术团体面临举步维艰的处境   (1)剧团体制改革的困惑   中国的文艺团体素有“宣传队伍”与“文化经营企业”双重属性,剧团过去的体制为“事业单位”,工资、费用由财政支付,形同机关,旱涝保收。体制改革后,省文化厅成立了演艺集团,领导省属文艺团体,省锡等文艺团体一下子改成了“企业单位”。剧团从“事业单位”变为“企业单位”后剧团的演职人员在发展空间上受到很大的限制,于是很多艺术处于成熟时期的演员为了将来自己未来的“保险”与编制不变,要么提前退休,要么离团“争取”去戏校任教,艺术队伍离开了正常更替的轨道。   (2)剧团市场定位的问题   文艺团体各有其独特的运作规律,以工厂企业通过合并做大为集团公司的模式,来搞文艺母子集团公司,市场地位很不确切。集团与剧团名为企业,实际上、自负盈亏、自主开发、独立核算等作为企业的“诸要素”都不存在。剧团每年以完成演出场次指标为任务,从集团取得经费补贴。而集团的主要经费来源也不可能来自剧团的上缴,充其量都是些个“伪企业”。美国的“大都会”文化演出团体没有政府的演出指标,更没有替政府做宣传的义务,每年尚且可以从政府取得一定比例的经费,这个投入跟政府造高速公路一样,是国家、民族文化的延续和建设的必需。何必要违背文化事业的属性和规律也去赶“企业化”的时髦呢?几年过去了,集团自然做大容易,却没有事实能证明“企业剧团”从此可以做强。   (3)剧团人才的稀缺和剧目创新的难突破   早期锡剧小生演员的艺术生命大多短命,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几乎就是王彬彬的天下了,以至于出现了“十生九彬”的状况,锡剧小生流派在一片高亢明亮的彬彬腔中一点点地萎缩。这样一种一个流派一统天下的现象,显然不利于锡剧的发展。回过头来想一想,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的周东亮,于1989年(也即他20岁的时候)进入了江苏省锡剧团,在经历了近十五年的舞台实践之后,才在他即将进入不惑之年的前几年被称为“锡剧王子”,这无疑是有些讽刺意味的。何况,这样一个称谓还是在他担任了江苏省锡剧团团长之后才被冠以的,也就很容易让人怀疑,这两者之间,是否会存在着某些微妙的关联?   江苏省锡剧团多年以来传统戏跟着祖宗走,目前在演的几个当家戏都是“宗谱”所传,新编历史剧几乎接近空白。现代大戏也只有“沙家浜”可以演出,可惜连“原装”京剧样板的二度热潮都已过气,买票的人已经不太多了,何况是锡剧。新版“珍珠塔”大大地让江苏省锡剧团红了一把,但热潮总有消退的一天。要让今天的观众对一个戏百看不厌已经很难。   二、对策   1.从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重视和加强锡剧的传承和发展。拥有150年发展历史的锡剧艺术是源于民间又流向民间的“草根艺术”,具有非常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乡土气息,是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锡剧是无锡原生态文化精粹的集中体现,不仅是无锡的文化财富,也是江苏乃至全国的艺术珍宝。传承发展锡剧艺术是保护民族文化利益、延续无锡文脉的重要体现。我们一定要从文化遗产的角度来认识锡剧,用文物保护的办法来保护锡剧。要制定扶持政策,加大政府投入,优化锡剧的文化生态环境,做到艺有所展,术有所传。   2.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做好锡剧传承发展的规划。锡剧姓“锡”,是无锡艺术之名片,城市之特色。无锡作为锡剧的发源地,必须以“适时适地,舍我其谁”的精神,以锡剧保护第一区域第一责任人的姿态,谋划锡剧未来发展。为此我们已将锡剧的题材创作、人才培养、设施建设等规划分别纳入了《无锡市“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无锡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文明无锡,打造文化名城的决定》等一批重要文件。目前,位于市中心的锡剧演艺馆(博物馆)已经建成开放,成为锡剧保护与普及的重要基地。   3.从体制和机制改革着手,增强剧团活力。“政府扶持”并不意味着剧团可以依赖政府无所作为了,恰恰相反,有了政府支持,剧团更应内调机理,外抓机遇,增加动力,增强活力。从1998年起,我们在尊重艺术规律的前提下,把市场运作的理念、法则嫁接到艺术生产中来,在剧目生产上变单一政府拨款为社会多渠道投入,变无偿为有偿,使锡剧艺术生产的成果在市场中得到检验。我们成功进行了锡剧艺术投入机制“拨”改“投”,“拨”改“股”、“拨”改“融”的改革尝试,有力地推动了艺术生产和市场开拓,促进了锡剧艺术生产出人出戏出效益的良性循环发展。比如,无锡市锡剧团以排演锡剧经典剧目《珍珠塔》为项目载体,进行了由拨款改为股份制运作的尝试。该院与无锡广电集团、无锡日报社、东上海国际文化影视江苏公司等单位投资235万元组建了“无锡珍珠塔锡剧艺术有限责任公司”,对新版锡剧《珍珠塔》进行产业经营,形成了社会共同投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合体。新版《珍珠塔》演出90多场,票房收入高达358万元,当年实现了股东10%的投资回报,同时,该剧获得省“五个一工程”奖。又如,无锡市锡剧院创排大型锡剧音乐剧《青蛇》的时候,与无锡市歌舞团进行了跨剧种合作,引入无锡市珍珠塔锡剧艺术有限责任公司等多渠道融资,并借助演出经纪人和中介机构的力量开拓市场。该剧已演出110多场,观众10万多人次,演出收入达362万元,成为江苏省舞台艺术精品剧目。实践证明,改革是锡剧生存发展的必经之路。只有坚持改革,才能不断推动锡剧艺术生产,争取创作更多更好的精品佳作。   4.从可持续发展出发,加强锡剧人才的培养。锡剧编、导、演、音、舞、美人才青黄不接、门类不全、行当失衡是许多地方戏曲面临的共同课题。锡剧振兴人才是关键,必须多管齐下,着力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5.从培养观众培育市场入手,加强锡剧艺术的普及。某种意义上说,市场决定一切。锡剧既是艺术品,也是商品,必须进入市场才能体现价值,也才有生命力。锡剧必须适应市场、适应年轻的观众,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与事业的振兴。在这一方面,无锡锡剧团作了很好的探索,他们根据当代人的审美情趣,革新锡剧样式,将锡剧与歌舞、杂技、魔术等相嫁接,创演了锡剧音乐剧《青蛇》,受到青年观众的普遍欢迎;组织主要演员和戏迷见面会,开展“我为新版《珍珠塔》献一计”、“新版《珍珠塔》实话实说”和大学生座谈锡剧音乐剧《青蛇》等活动,扩大了锡剧的影响,加强了普及工作;通过网上订票、团体订票、电话订票、设点售票、上门送票,组织好营销,加强了锡剧市场的开拓;随着锡剧演艺馆的建成,无锡将有条件实现锡剧“天天演”,让更多的观众特别是青年观众更加方便地了解锡剧、欣赏锡剧,进而喜欢锡剧。锡剧的观众越多,市场越好,锡剧的传承也就越有希望。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政府锡剧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下锡剧事业的发展一定会有一次质的飞跃,一定会解决目前的问题,走上一个的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王安葵.中国当代戏曲史[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5:34-37.   [2]李树勋.小镇春秋-无锡严家桥史话[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4:   16-19.   [3]黄文锡.黄文锡剧作选[M].无锡:戏剧出版社,1997:52.   [4]李祺.锡剧史话[M].常州: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25.   [5]刘厚生.对新世纪戏曲的思考[J].上海戏剧,1993(1).   [6]孙红侠.民间戏曲[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56-57.   [7]周贻白.中国戏曲史长编[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69-71.   [8]戏曲之旅编辑委员会.戏曲之旅[ J ].香港:美利途企业有限公司,2008.   [9]刘文峰.戏曲的生存现状和应对措施:全国剧种剧团现状调查综述[ J ].中国戏剧,2006(3).   [10]冯光钰.继承•借鉴•革新•发展――20世纪中国戏曲音乐回眸[J].《戏曲艺术》,1999(1).   [11]阿甲.戏曲表演规律再探[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25-27.      本文来源:(项目来源:江苏省教育厅;项目类别: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项目编号:09SJD760019)


相关文章

  • 大型春节文艺晚会主持词
  • (在<千禧龙娃>欢快喜悦的尾声与观众的掌声中,四位主持人流光溢彩,精神饱满,自两侧上) 女一: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男一:女士们,先生们, 女二:连云港和无锡的父老乡亲们, 男二: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 合:新世纪好! 男一:新的世纪,新的千年,万顷太湖与浩瀚黄海,共同托起了一轮新的太阳 ...

  • 大型晚会主持词
  • 在《千禧龙娃》欢快喜悦的尾声与观众的掌声中,四位主持人流光溢彩,精神饱满,自两侧上) 女一: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男一:女士们,先生们, 女二:连云港和无锡的父老乡亲们, 男二: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 合:新世纪好! 男一:新的世纪,新的千年,万顷太湖与浩瀚黄海,共同托起了一轮新的太阳! 女一:新的 ...

  • 春节文艺节目主持词
  • 在<千禧龙娃>欢快喜悦的尾声与观众的掌声中,四位主持人流光溢彩,精神饱满,自两侧上) 女一: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男一:女士们,先生们, 女二:连云港和无锡的父老乡亲们, 男二: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 合:新世纪好! 男一:新的世纪,新的千年,万顷太湖与浩瀚黄海,共同托起了一轮新的太阳! ...

  • 关于贫困大学生的调查报告
  • 一.高考之后的困扰 也许是长期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在广大中国家长的心里仍然存在着这样一种想法:"学而优则仕",学习好就是好学生就有能力,学习好就意味着将来会有一个好的前途--在城里人的脑子里这种想法尚且流行,更别说在知识,经济普遍不发达的农村,只有把学上好了才有出路,这种想法更 ...

  • 我爱地方戏主持词
  • 甲:各位领导、老师 乙: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好! 甲:在这金秋送爽,硕果累累的时节,乙:我们迎来了南洲燕山小学第一届、实验小学第十一届歌咏艺术节。 甲:有一种称呼亘古不变,那就是“祖国”, 乙:祖国!多么神圣的名字。 甲:祖国!我们敬爱的母亲。 乙: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 甲:我们的祖国有着悠久的 ...

  • 20XX年寒假实践报告范文
  • 摘要:假期开始,我便背着小包直奔老家,整个假期都在家中,没有出去工作.虽在家中我也没闲下脚步,走访外出务工的老同学吸取经验.大二的我们,面临毕业就业,事先做足准备不会手足无措. 关键字: 整个寒假我都在家中度过,寒假时间不短,但我没有出去做兼职.因为吸取了暑假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我决定先学习些东西.有 ...

  • 优秀共产党员申报材料之一 林佰龄
  • 情深换得大山绿——记丰都七跃山林场党支部书记、场长林佰龄  林佰龄,丰都七跃山林场党支部书记、场长,一位年近花甲的老人,放弃优越的工作环境,扎根深山20年,用青春和热血换得了满目青山。 “爸妈你们不要我了吗?”  1985年,林伯龄从新疆建设兵团转业回到地方,被安排到七跃山林场野猫钎煤矿任矿长。当时 ...

  • 实习报告会发言稿
  •   各位尊敬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我一直在想我今天应该说些什么,可能会对大家有帮助?学习这个话题太大了,其实我也不够资格站在这给师弟师妹们讲。本科四年过来,我有一些心得体会,希望和大家分享,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关于学业发展的规划   我看今天来了很多大一的同学们,我的第一个话题是 ...

  • 关于新成立的工程公司的工作汇报
  • 关于新成立的工程公司的工作汇报新成立的施工企业工程公司,(以下简称工程公司)由原自来水公司所属基层单位21家,其中法人单位9家,和原排水公司所属基层单位6家,其中法人单位4家共同组建.就当前工作及有关问题汇报如下:一. 落实集团重组工作工程公司自集团公司明确负责人后,立即投入紧张的重组工作中去.首先 ...

  • 教学管理工作会议学习体会
  • 11月29日下午,xx中心校召开全体校长会议.靳新廷主任组织我们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学习内容是全县中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会议上的领导讲话.教体局朱局长讲话中对当前教育面临的形势和主要任务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今后教学工作努力的方向.潘局长切合教学常规管理中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给我们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要求. 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