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少年犯罪心理的思考和研究

关于青少年犯罪心理的思考和研究

我的发现

最近看了一部名叫《篮球日记》的电影,电影讲述的是一个热爱篮球的少年因为染上吸毒恶习,而走上抢劫等犯罪道路的故事,后来从监狱释放后虽然改了恶习,可犯罪给他带来的恶果不难想象。原本优秀的他不但断送了自己的篮球生涯,自己的以后的人生也抹上不能磨灭的阴影。看完电影我思考了很多,青少年的犯罪近年来上升速度让人担忧,他们的犯罪心理也让我产生了很大兴趣。

众所周知,当前我国社会犯罪中,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100名罪犯中就有约10名是14——18岁的未成年人,这显然说明青少年犯罪已占相当大的比例,而且人数逐年上升,这不仅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还影响到国家的稳定和长治久安,更影响国家的未来。因此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当前一项主要任务,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要了解青少年犯罪的规律特点、犯罪原因及治理对策。

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应该从青少年犯罪心理入手,保证青少年心理健康,预防青少年犯罪,从根本上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

【关键词】 青少年犯罪 预防犯罪 心理健康

我查阅的资料

《青少年犯罪心理》 人民卫生出版社 张理义著

《心理健康枕边书》新世界出版社 牧之 编著

《影响他人的心理学》 郑小兰 编著

《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 人民出版社

《社会心理学》 南开大学出版社

《人格心理学》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陈会昌译

《心理学》 河北大学出版社 张彦云

《精神分析引论》 山西人民出版社 佛洛依德

《行为心理学》 学苑出版社 冯绍峰

《自我与自我》 上海译文出版社 佛洛依德

《佛洛依德人格论述》天中学刊 张书义

《社会心理学》 人民邮电出版社 戴维 迈尔斯

《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实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劳伦 斯莱特 《人性、人性心理学与人性化教育》 张海忠

《社会心理学》 侯玉波

《心理类型》 上海三联书店 荣格

《人格心理学》 北京作家出版社 郝根汉

《怪诞心理学》 天津教育出版社 理查德

《人性论》 北京出版社 休谟

我的解读与科学上的解释

引 言

青少年人数占我国人口的四分之一,他们是我国事业的希望,民

族的未来。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青少年犯罪出现长时间的高峰期,青少年违法犯罪已成为我国的严重社会问题,它不仅影响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而且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精神文明建设。青少年犯罪问题解决得如何,不仅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而且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对于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兴衰,都具有重要意义。 青少年是否能健康成长,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是否后继有人,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百年大计。青少年是否能健康成长,关键在教育。教育是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有的青少年之所以犯罪,是多方面的原因和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 相关概念的概述

(一)犯罪心理

"犯罪心理"(criminal mind)的含义在理论界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犯罪心理仅指支配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时的心理活动和有关的心理因素,即犯罪主体实施犯罪行为时,其认识、感情和意志的活动规律,以及其性格、气质、能力、需要、动机、价值观等有关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规律。广义的犯罪心理则是指与犯罪行为的发生、发展和完成有关的各种心理活动和心理因素的总称;广义的犯罪心理不仅包括狭义的犯罪心理,而且还包括犯罪主体实施犯罪行为前,预谋和准备犯罪过程的心理活动,以及犯罪以后逃避侦察、打击、处罚的心理活动;同时也包括犯罪人通过教育改造,悔过自新的心理活动过程

和行为规律。

(二)青少年犯罪

青少年犯罪在我国尚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法律概念,而是犯罪学研究中及现实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概念。青少年犯罪,泛指青少年这一特殊主体实施的犯罪,亦指主体由儿童向成年过渡这个特定阶段(一般指进入青春期至青春期结束),由于主客观原因而实施的各种犯罪的通称。我们可以将其定义为:已满14岁不满25周岁的人实施了危害社会、触犯法律、依法应受刑事惩罚的行为,叫做青少年犯罪。

二、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例的思考

(一)青少年犯罪案例

近年来新闻中不断爆出青少年犯罪的案例,盗窃、抢劫、强奸、杀人的各类犯罪都有。其中著名的马加爵杀室友案、“我爸是李刚"案、药家鑫案等等。药家鑫案是距今较近,影响较大的案件。案件过程大致是: 2010年10月20日23时许,被告人药家鑫驾驶红色雪佛兰小轿车从西安长安送完女朋友返回西安,当行驶至西北大学长安校区外西北角学府大道时,撞上前方同向骑电动车的张妙,后药家鑫下车查看,发现张妙倒地呻吟,因怕张妙看到其车牌号,以后找麻烦,便产生杀人灭口之恶念,遂转身从车内取出一把尖刀,上前对倒地的被害人张妙连捅数刀,致张妙当场死亡。杀人后,被告人药家鑫驾车逃离现场,当车行至郭杜十字时再次将两情侣撞伤,逃逸时被附近群众抓

获,后被公安机关释放。2010年10月23日,被告人药家鑫在其父母陪同下到公安机关投案。经法医鉴定:死者张妙系胸部锐器刺创致主动脉、上腔静脉破裂大出血而死亡。 只是一件极其恶劣的事件,药家鑫在撞伤张妙后不但没有选择报警,拨打120,反而恶魔般的拿出水果刀将受害者活活捅死,叫人难以置信。这样的案例很容易引发人们的思考 。

(二)、专家分析

有专家对15~20 岁的犯罪者进行了犯罪心理调查,了解到青少年犯罪心理是复杂多方面的。

一)、 青少年犯罪心理综述

1 . 父母离异家庭子女犯罪率是健全家庭的 4.2 倍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每年夫妻离异超过百万对。在父母离婚后, 1/3 的孩子在五年内感到压抑,缺少目标的抱负。父母离异子女常出现品行障碍问题。孩子的父母,由于缺乏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对这一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误认为这些出现品行障碍的孩子道德败坏,就放任自流,使这些孩子的心理与行为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环境,产生危害他人、危害社会的行为倾向,部分人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2 . 好胜心理的扭曲和演变 好胜心理是青少年普遍的心理特点,也是他们奋发上进的内在动力。如果在这一时期给予健康的思想教育,就能使其向正确方向发展。当前,在放像厅、电视节目中,放映武打片甚多,他们分辨能力差,抵制能力弱,受封建“行帮”思想的影响,甘为哥们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常常为哥们去打架斗殴、抢劫、

盗窃,甚至行凶杀人。他们视打架斗殴为“英雄”,视冒险亡命为“快乐”。将好胜心的满足,建立在暴力与他人的痛苦之上。这种好胜心的扭曲和演变,是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又一因素。

3 . 性心理的扭曲与强化 他们对性有一种好奇心、神秘感和“尝试欲”。在人性道德和法律的约束下,少数青少年的性心理产生了扭曲,偷偷看黄色小说、色情报刊、黄色录像,甚至想模仿尝试其中的黄色情节,寻求剌激。这种扭曲心理的不断强化,一旦条件适宜,少数青少年会失去控制能力,实施攻击性的“性发泄”,走向了性犯罪。 4 . 利已欲、消费早熟心理的恶性膨胀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孩子的家长,不对子女进行适当的教育,反而对子女过分娇惯、溺爱,使子女养成任性、自大、自私自利的不良性格。强烈追求个人吃喝玩乐往往会产生低收入高消费的矛盾,在心理上出现挫折感,为达到这种不正常心理的平衡,便走上偷、抢、骗的犯罪道路。

5 . 道德水准失调,守法心理结构不健全 少数青少年不学法、不知法,不懂法,不畏法;没有建立健全的守法的心理结构,失去了起码的道德水准。人们厌恶的事,他们却赞美;人们赞美的事,他们却反对。如的人在失恋后,竟向女友脸上泼硫酸,认为是开玩笑;有的人认为持刀劫钱是小事一桩。这种心理道德水准的失调,导致了行为上的犯罪。

(三)、对青少年犯罪原因的分析

一)内因。

违法犯罪年龄一般集中在14-25岁。此时正处于少年期或刚进入青年初期,这是一个人生理和心理发展急剧变化的时期,也是童年向成年过渡的时期。他们虽在生理上、心理上发育很快,但还未成熟,处在半幼稚半成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成熟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的矛盾。对于自我意识控制力不强的青少年,在纷繁的社会现象和大量社会信息面前,易受外界的诱因直接引起的欲望所驱使,强烈追求私欲,容易造成种种不计后果的违法犯罪行为。

1、错误的人生观

人生观是指人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和态度。犯罪青少年的认识水平极低,对许多人生问题愚昧无知、观念模糊,甚至到了颠倒是非的地步。犯罪青少年错误的人生观的核心有两大精神支柱--封建帮派式的江湖义气和追求感官刺激的享乐主义;三种错误观念--亡命称霸的英雄观,随心所欲的自由观和低级下流的乐趣关。[2]

2、淡薄的法律意识

法律意识包括法律知识、对法律的态度和守法的行为素养三个层次。它与道德意识相配合,调节人们的社会行为。违法犯罪的青少年的法律意识淡薄,少数人是因对法律的无知而犯罪,多数人则是因为存在着错误的法律观念,或者对法律采取蔑视的态度,缺乏守法的行为素养而犯罪。

3、情绪的易激动和外露性

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也容易促使犯罪青少年产生激情。当激情爆发

时,往往会不顾后果。打架斗殴时,由于他们爱虚荣、好逞强、想当英雄,就更容易激动,动刀动枪,疯狂至极,不把对方打败决不罢休。当他们激情过后冷静下来时,一般也会后悔;如果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也会感到恐惧。他们的情绪容易外露,高兴时手舞足蹈,得意忘形;不高兴时则会恼羞成怒。同时他们的情感极不稳定,表现为情绪变化多端,喜怒无常,愤怒时十分凶残粗暴,高兴时也容易动感情。如果教育者对他们缺乏感情,采取讽刺挖苦、粗暴的态度,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对立情绪,甚至与教育者顶嘴、打骂;如果教育者富有情感,往往会产生好的效果,甚至会使他们感动得流泪,表示决心悔改。但是这种情感常常出现反复,事过境迁,犯罪青少年会继续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给人以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感觉。

4、意识的二重性

犯罪青少年在实现社会化目标方面表现出意志的薄弱性,在实施反社会的活动中却表现出意志的顽强性。[3]犯罪青少年大多数来自于学习差、品德表现差的双差生和贪图享乐、好逸恶劳的顽劣少年,说明与其意志薄弱不无关系。犯罪青少年在矫治过程中,无论在学文化、学技术方面,或在生活、劳动方面,往往怕苦、怕累、怕困难,缺乏改正错误的勇气,这正是意志薄弱的表现。犯罪青少年的意志薄弱性,很容易在外界不良诱因的影响下,使意志活动偏离社会要求。与意志的薄弱性相反,却能千方百计地排除主客观困难和障碍,显示出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顽强意志。如为了私欲的满足,冒死去犯罪,或胆敢

以身试法;在审讯过程中,有的犯罪青少年坚守同盟拒绝供认,坚不吐实;在矫治过程中,有的犯罪青少年敢与管教人员对抗,或不顾人身安危实施逃脱。

5、冒险性

犯罪青少年在变态的英雄观支配下,在犯罪时表现出狂妄自大、盲目冒险的不良意志行为。例如有的犯罪青少年说:"我知道骗钱是犯罪的,但是要享福,就不能怕担风险。只有胆子大的人才吃得开。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为了弄更多的钱,即使冒点风险也是值得的。"犯偷窃罪行的青少年大多认为,干这一行是靠"三分技术七分胆";还认为要有"要想当小偷,就得不怕揍"的思想准备。有的犯罪青少年说:"我宁可为了抢钱冒险而死,决不会碌碌无为而生。"犯罪青少年在谈到自己违法犯罪前后的心理状态时,几乎都提到了冒险心理。他们说,犯罪前都感到不同程度的恐惧,但是为了吃喝玩乐,便会横下心,敢冒风险,认为只要考虑周到,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违法犯罪时,只想到快得手,豁出去了,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发现后,能摆脱就摆脱,摆脱不来了就听天由命。审讯时,或者先编瞎话,实在不行就说点真话,还显得态度较好,或是以不回答来回答一切,以不承认来对付一切。刚进少年管教所时,他们打算"牢内损失牢外补,出去后接着干"

6、易受暗示性

由于犯罪青少年分辨是非的能力很差,很容易接受别人的暗示而盲从。在球迷闹事、街头暴力等集群性违法犯罪活动中,很容易随波逐

流,稀里糊涂的跟着干坏事;在青少年犯罪帮伙中,很容易在头目和其他成员的语言、表情、动作的暗示下,进行从众性的犯罪活动;有的犯罪少年容易受人挑唆、怂恿,去实施犯罪行为。凡此种种都说明犯罪少年缺乏意志的自觉性而具有较强的易受暗示性。

(二)外因。

环境的不良影响和教育不力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外因。

1、 社会问题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影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不良社会因素很多。西方一些腐朽思想和没落的生活方式;影视上有不顾社会效果宣扬低级趣味的东西;各种渠道进来的淫秽、暴力的书刊;此外,社会违法犯罪团伙的诱骗、教唆、威胁、对缺乏分辨力的青少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诱惑力、侵蚀性.。另外一些足以造成青少年心里发生畸变的其他社会因素和家庭因素 比如学校教育对青少年的影响,互联网对青少年生活环境的影响等等。

2、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

目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建立的过程中,因而存在着不完善不健全之处。正是由于这些不完善,不健全,加之市场经济其本身不可避免的负效应,造成了很多的空隙和漏洞,使犯罪(包括青少年犯罪)的条件与可乘之机增多。例如市场经济的竞争性, 必然会造成一些企业亏损或破产,致使一些人下岗,失业,从而导致社会不安定因素的增加。当许多工人在品尝下岗,失业的痛苦的同时,青少年

们也正忍受着待业的煎熬。当青少年人的热情、意志在茫然的等待中被消磨时,"成人感"受挫易使他们产生悲观失望、自卑等不健康心理,同时感到被社会抛弃,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3、社会思想观念的变化及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深刻的社会变革时期,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一些人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发生裂变,对原有的以集体为本位的道德观、价值观产生怀疑和动摇,形成了以个人为本位的道德观、价值观和"金钱万能"、"有钱能使鬼推磨"的拜金主义思想。由此产生了诸如吸毒、赌博、贪污腐败等社会丑恶现象,其滋生蔓延所形成的社会不良风气很容易污染青少年脆弱的心理,使一些青少年放弃原有的崇高理想和信念,而变的精神颓废,唯利是图,甚至为实现自己所谓的"人生价值"而不惜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以非法手段捞取钱财。可见,当今社会一些青少年在价值观上的偏离,确实刺激着他们犯罪心理的形成与发展。

我的研究方向

如何抑制青少年犯罪。从根源上解决这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保证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

关于青少年犯罪心理的思考和研究

我的发现

最近看了一部名叫《篮球日记》的电影,电影讲述的是一个热爱篮球的少年因为染上吸毒恶习,而走上抢劫等犯罪道路的故事,后来从监狱释放后虽然改了恶习,可犯罪给他带来的恶果不难想象。原本优秀的他不但断送了自己的篮球生涯,自己的以后的人生也抹上不能磨灭的阴影。看完电影我思考了很多,青少年的犯罪近年来上升速度让人担忧,他们的犯罪心理也让我产生了很大兴趣。

众所周知,当前我国社会犯罪中,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100名罪犯中就有约10名是14——18岁的未成年人,这显然说明青少年犯罪已占相当大的比例,而且人数逐年上升,这不仅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还影响到国家的稳定和长治久安,更影响国家的未来。因此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当前一项主要任务,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要了解青少年犯罪的规律特点、犯罪原因及治理对策。

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应该从青少年犯罪心理入手,保证青少年心理健康,预防青少年犯罪,从根本上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

【关键词】 青少年犯罪 预防犯罪 心理健康

我查阅的资料

《青少年犯罪心理》 人民卫生出版社 张理义著

《心理健康枕边书》新世界出版社 牧之 编著

《影响他人的心理学》 郑小兰 编著

《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 人民出版社

《社会心理学》 南开大学出版社

《人格心理学》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陈会昌译

《心理学》 河北大学出版社 张彦云

《精神分析引论》 山西人民出版社 佛洛依德

《行为心理学》 学苑出版社 冯绍峰

《自我与自我》 上海译文出版社 佛洛依德

《佛洛依德人格论述》天中学刊 张书义

《社会心理学》 人民邮电出版社 戴维 迈尔斯

《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实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劳伦 斯莱特 《人性、人性心理学与人性化教育》 张海忠

《社会心理学》 侯玉波

《心理类型》 上海三联书店 荣格

《人格心理学》 北京作家出版社 郝根汉

《怪诞心理学》 天津教育出版社 理查德

《人性论》 北京出版社 休谟

我的解读与科学上的解释

引 言

青少年人数占我国人口的四分之一,他们是我国事业的希望,民

族的未来。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青少年犯罪出现长时间的高峰期,青少年违法犯罪已成为我国的严重社会问题,它不仅影响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而且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精神文明建设。青少年犯罪问题解决得如何,不仅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而且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对于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兴衰,都具有重要意义。 青少年是否能健康成长,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是否后继有人,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百年大计。青少年是否能健康成长,关键在教育。教育是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有的青少年之所以犯罪,是多方面的原因和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 相关概念的概述

(一)犯罪心理

"犯罪心理"(criminal mind)的含义在理论界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犯罪心理仅指支配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时的心理活动和有关的心理因素,即犯罪主体实施犯罪行为时,其认识、感情和意志的活动规律,以及其性格、气质、能力、需要、动机、价值观等有关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规律。广义的犯罪心理则是指与犯罪行为的发生、发展和完成有关的各种心理活动和心理因素的总称;广义的犯罪心理不仅包括狭义的犯罪心理,而且还包括犯罪主体实施犯罪行为前,预谋和准备犯罪过程的心理活动,以及犯罪以后逃避侦察、打击、处罚的心理活动;同时也包括犯罪人通过教育改造,悔过自新的心理活动过程

和行为规律。

(二)青少年犯罪

青少年犯罪在我国尚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法律概念,而是犯罪学研究中及现实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概念。青少年犯罪,泛指青少年这一特殊主体实施的犯罪,亦指主体由儿童向成年过渡这个特定阶段(一般指进入青春期至青春期结束),由于主客观原因而实施的各种犯罪的通称。我们可以将其定义为:已满14岁不满25周岁的人实施了危害社会、触犯法律、依法应受刑事惩罚的行为,叫做青少年犯罪。

二、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例的思考

(一)青少年犯罪案例

近年来新闻中不断爆出青少年犯罪的案例,盗窃、抢劫、强奸、杀人的各类犯罪都有。其中著名的马加爵杀室友案、“我爸是李刚"案、药家鑫案等等。药家鑫案是距今较近,影响较大的案件。案件过程大致是: 2010年10月20日23时许,被告人药家鑫驾驶红色雪佛兰小轿车从西安长安送完女朋友返回西安,当行驶至西北大学长安校区外西北角学府大道时,撞上前方同向骑电动车的张妙,后药家鑫下车查看,发现张妙倒地呻吟,因怕张妙看到其车牌号,以后找麻烦,便产生杀人灭口之恶念,遂转身从车内取出一把尖刀,上前对倒地的被害人张妙连捅数刀,致张妙当场死亡。杀人后,被告人药家鑫驾车逃离现场,当车行至郭杜十字时再次将两情侣撞伤,逃逸时被附近群众抓

获,后被公安机关释放。2010年10月23日,被告人药家鑫在其父母陪同下到公安机关投案。经法医鉴定:死者张妙系胸部锐器刺创致主动脉、上腔静脉破裂大出血而死亡。 只是一件极其恶劣的事件,药家鑫在撞伤张妙后不但没有选择报警,拨打120,反而恶魔般的拿出水果刀将受害者活活捅死,叫人难以置信。这样的案例很容易引发人们的思考 。

(二)、专家分析

有专家对15~20 岁的犯罪者进行了犯罪心理调查,了解到青少年犯罪心理是复杂多方面的。

一)、 青少年犯罪心理综述

1 . 父母离异家庭子女犯罪率是健全家庭的 4.2 倍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每年夫妻离异超过百万对。在父母离婚后, 1/3 的孩子在五年内感到压抑,缺少目标的抱负。父母离异子女常出现品行障碍问题。孩子的父母,由于缺乏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对这一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误认为这些出现品行障碍的孩子道德败坏,就放任自流,使这些孩子的心理与行为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环境,产生危害他人、危害社会的行为倾向,部分人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2 . 好胜心理的扭曲和演变 好胜心理是青少年普遍的心理特点,也是他们奋发上进的内在动力。如果在这一时期给予健康的思想教育,就能使其向正确方向发展。当前,在放像厅、电视节目中,放映武打片甚多,他们分辨能力差,抵制能力弱,受封建“行帮”思想的影响,甘为哥们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常常为哥们去打架斗殴、抢劫、

盗窃,甚至行凶杀人。他们视打架斗殴为“英雄”,视冒险亡命为“快乐”。将好胜心的满足,建立在暴力与他人的痛苦之上。这种好胜心的扭曲和演变,是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又一因素。

3 . 性心理的扭曲与强化 他们对性有一种好奇心、神秘感和“尝试欲”。在人性道德和法律的约束下,少数青少年的性心理产生了扭曲,偷偷看黄色小说、色情报刊、黄色录像,甚至想模仿尝试其中的黄色情节,寻求剌激。这种扭曲心理的不断强化,一旦条件适宜,少数青少年会失去控制能力,实施攻击性的“性发泄”,走向了性犯罪。 4 . 利已欲、消费早熟心理的恶性膨胀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孩子的家长,不对子女进行适当的教育,反而对子女过分娇惯、溺爱,使子女养成任性、自大、自私自利的不良性格。强烈追求个人吃喝玩乐往往会产生低收入高消费的矛盾,在心理上出现挫折感,为达到这种不正常心理的平衡,便走上偷、抢、骗的犯罪道路。

5 . 道德水准失调,守法心理结构不健全 少数青少年不学法、不知法,不懂法,不畏法;没有建立健全的守法的心理结构,失去了起码的道德水准。人们厌恶的事,他们却赞美;人们赞美的事,他们却反对。如的人在失恋后,竟向女友脸上泼硫酸,认为是开玩笑;有的人认为持刀劫钱是小事一桩。这种心理道德水准的失调,导致了行为上的犯罪。

(三)、对青少年犯罪原因的分析

一)内因。

违法犯罪年龄一般集中在14-25岁。此时正处于少年期或刚进入青年初期,这是一个人生理和心理发展急剧变化的时期,也是童年向成年过渡的时期。他们虽在生理上、心理上发育很快,但还未成熟,处在半幼稚半成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成熟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的矛盾。对于自我意识控制力不强的青少年,在纷繁的社会现象和大量社会信息面前,易受外界的诱因直接引起的欲望所驱使,强烈追求私欲,容易造成种种不计后果的违法犯罪行为。

1、错误的人生观

人生观是指人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和态度。犯罪青少年的认识水平极低,对许多人生问题愚昧无知、观念模糊,甚至到了颠倒是非的地步。犯罪青少年错误的人生观的核心有两大精神支柱--封建帮派式的江湖义气和追求感官刺激的享乐主义;三种错误观念--亡命称霸的英雄观,随心所欲的自由观和低级下流的乐趣关。[2]

2、淡薄的法律意识

法律意识包括法律知识、对法律的态度和守法的行为素养三个层次。它与道德意识相配合,调节人们的社会行为。违法犯罪的青少年的法律意识淡薄,少数人是因对法律的无知而犯罪,多数人则是因为存在着错误的法律观念,或者对法律采取蔑视的态度,缺乏守法的行为素养而犯罪。

3、情绪的易激动和外露性

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也容易促使犯罪青少年产生激情。当激情爆发

时,往往会不顾后果。打架斗殴时,由于他们爱虚荣、好逞强、想当英雄,就更容易激动,动刀动枪,疯狂至极,不把对方打败决不罢休。当他们激情过后冷静下来时,一般也会后悔;如果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也会感到恐惧。他们的情绪容易外露,高兴时手舞足蹈,得意忘形;不高兴时则会恼羞成怒。同时他们的情感极不稳定,表现为情绪变化多端,喜怒无常,愤怒时十分凶残粗暴,高兴时也容易动感情。如果教育者对他们缺乏感情,采取讽刺挖苦、粗暴的态度,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对立情绪,甚至与教育者顶嘴、打骂;如果教育者富有情感,往往会产生好的效果,甚至会使他们感动得流泪,表示决心悔改。但是这种情感常常出现反复,事过境迁,犯罪青少年会继续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给人以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感觉。

4、意识的二重性

犯罪青少年在实现社会化目标方面表现出意志的薄弱性,在实施反社会的活动中却表现出意志的顽强性。[3]犯罪青少年大多数来自于学习差、品德表现差的双差生和贪图享乐、好逸恶劳的顽劣少年,说明与其意志薄弱不无关系。犯罪青少年在矫治过程中,无论在学文化、学技术方面,或在生活、劳动方面,往往怕苦、怕累、怕困难,缺乏改正错误的勇气,这正是意志薄弱的表现。犯罪青少年的意志薄弱性,很容易在外界不良诱因的影响下,使意志活动偏离社会要求。与意志的薄弱性相反,却能千方百计地排除主客观困难和障碍,显示出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顽强意志。如为了私欲的满足,冒死去犯罪,或胆敢

以身试法;在审讯过程中,有的犯罪青少年坚守同盟拒绝供认,坚不吐实;在矫治过程中,有的犯罪青少年敢与管教人员对抗,或不顾人身安危实施逃脱。

5、冒险性

犯罪青少年在变态的英雄观支配下,在犯罪时表现出狂妄自大、盲目冒险的不良意志行为。例如有的犯罪青少年说:"我知道骗钱是犯罪的,但是要享福,就不能怕担风险。只有胆子大的人才吃得开。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为了弄更多的钱,即使冒点风险也是值得的。"犯偷窃罪行的青少年大多认为,干这一行是靠"三分技术七分胆";还认为要有"要想当小偷,就得不怕揍"的思想准备。有的犯罪青少年说:"我宁可为了抢钱冒险而死,决不会碌碌无为而生。"犯罪青少年在谈到自己违法犯罪前后的心理状态时,几乎都提到了冒险心理。他们说,犯罪前都感到不同程度的恐惧,但是为了吃喝玩乐,便会横下心,敢冒风险,认为只要考虑周到,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违法犯罪时,只想到快得手,豁出去了,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发现后,能摆脱就摆脱,摆脱不来了就听天由命。审讯时,或者先编瞎话,实在不行就说点真话,还显得态度较好,或是以不回答来回答一切,以不承认来对付一切。刚进少年管教所时,他们打算"牢内损失牢外补,出去后接着干"

6、易受暗示性

由于犯罪青少年分辨是非的能力很差,很容易接受别人的暗示而盲从。在球迷闹事、街头暴力等集群性违法犯罪活动中,很容易随波逐

流,稀里糊涂的跟着干坏事;在青少年犯罪帮伙中,很容易在头目和其他成员的语言、表情、动作的暗示下,进行从众性的犯罪活动;有的犯罪少年容易受人挑唆、怂恿,去实施犯罪行为。凡此种种都说明犯罪少年缺乏意志的自觉性而具有较强的易受暗示性。

(二)外因。

环境的不良影响和教育不力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外因。

1、 社会问题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影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不良社会因素很多。西方一些腐朽思想和没落的生活方式;影视上有不顾社会效果宣扬低级趣味的东西;各种渠道进来的淫秽、暴力的书刊;此外,社会违法犯罪团伙的诱骗、教唆、威胁、对缺乏分辨力的青少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诱惑力、侵蚀性.。另外一些足以造成青少年心里发生畸变的其他社会因素和家庭因素 比如学校教育对青少年的影响,互联网对青少年生活环境的影响等等。

2、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

目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建立的过程中,因而存在着不完善不健全之处。正是由于这些不完善,不健全,加之市场经济其本身不可避免的负效应,造成了很多的空隙和漏洞,使犯罪(包括青少年犯罪)的条件与可乘之机增多。例如市场经济的竞争性, 必然会造成一些企业亏损或破产,致使一些人下岗,失业,从而导致社会不安定因素的增加。当许多工人在品尝下岗,失业的痛苦的同时,青少年

们也正忍受着待业的煎熬。当青少年人的热情、意志在茫然的等待中被消磨时,"成人感"受挫易使他们产生悲观失望、自卑等不健康心理,同时感到被社会抛弃,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3、社会思想观念的变化及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深刻的社会变革时期,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一些人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发生裂变,对原有的以集体为本位的道德观、价值观产生怀疑和动摇,形成了以个人为本位的道德观、价值观和"金钱万能"、"有钱能使鬼推磨"的拜金主义思想。由此产生了诸如吸毒、赌博、贪污腐败等社会丑恶现象,其滋生蔓延所形成的社会不良风气很容易污染青少年脆弱的心理,使一些青少年放弃原有的崇高理想和信念,而变的精神颓废,唯利是图,甚至为实现自己所谓的"人生价值"而不惜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以非法手段捞取钱财。可见,当今社会一些青少年在价值观上的偏离,确实刺激着他们犯罪心理的形成与发展。

我的研究方向

如何抑制青少年犯罪。从根源上解决这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保证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


相关文章

  • 青少年暴力犯罪与暴力亚文化论文文献综述
  • 一.国外学者对青少年暴力犯罪与暴力亚文化的相关理论研究 国外学者关于青少年暴力犯罪与暴力亚文化的研究已有多年历史,而且成果颇丰.现阶段关于暴力亚文化对青少年暴力犯罪影响的相关研究大多是以各种普查性资料为依据,加以分析或辅以其他类型的研究试验,得出暴力亚文化对青少年暴力犯罪的社会影响效应.他们提出的暴

  • 学术沙龙主持词
  • 各位老师、名位领导,下午好, 今天是10月15日,学校新学期的第一次教师学术沙龙开始,出席沙龙的主要是我们邀请的各学科教师,我担任今天的主持人,记录人是刘江艳,此外,今天还有几位常州市教育督导团的几位领导对我们沙龙进行观摩,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各位领导的莅临表示欢迎! 今天我们沙龙讨论的主题是“ ...

  • 检察院综合治理经验材料
  • xx县检察院多年来坚持打造亮点.以点带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始终如一地把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总体格局,以此带动了整体工作全面上水平.1999年3月,该院被团中央.最高检联合命名为全国首批"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同年10月,我院被最高 ...

  • 法院青少年维权岗典型材料
  •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关心.爱护.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是法院义不容辞的责任.基层法院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在青少年维权链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担负着神圣的使命.近年来,因一些未成年人受社会不良影响,犯罪现象日趋严重,犯罪率逐年上升,犯罪呈现集团化,低龄化,残忍化,后果 ...

  •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制度
  • 1、贯彻落实国某某某综治委关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部署,将预青工作列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做到“年有计划、月有中心、周有重点”。 2、成立校长支书“挂帅”的预青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校长室——职能部门——班主任”三级联动、“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配合的防范工作机制;坚持例会制度,交流信息、研究对 ...

  • 法制进校园演讲稿
  • 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很高兴能和同学们在一起共同进行一次法制学习.其实,有些法律知识我应该向你们学习的,为什么呢?前不久,我陪同市领导到校调研的时候,观看了同学们自己编写的法制小故事,很真实,很深刻.其中有一位同学编写的一个 毛阿敏偷税漏税的故事,我深受启发,这不仅仅是一个故事, 而是你们的内心

  • 法制教育国旗下讲话稿
  • 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很高兴能和同学们在一起共同进行一次法制学习.其实,有些法律知识我应该向你们学习的,为什么呢?前不久,我陪同市领导到校调研的时候,观看了同学们自己编写的法制小故事,很真实,很深刻.其中有一位同学编写的一个 毛阿敏偷税漏税的故事,我深受启发,这不仅仅是一个故事, 而是你们的内心 ...

  • 20XX年共青团区委员会工作总结
  • 2009年上半年,我区共青团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区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围绕实施“二三六三”核心发展战略,紧抓建国60周年和五四运动90周年的契机,强化团队建设、提升服务能力,拓展工作领域、建立长效机制,不断推进共青团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团结 ...

  • 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工作自查报告
  • 我院少年刑事审判庭系有独立建制的业务庭室,1999年7月被命名为省优秀"青少年维权岗"以来,在市创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活动领导小组及院党组的正确领导下,继续贯彻执行"教育.感化.挽救"六字方针,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方式方 ...

  • 法制教育心得
  • 我们通过班会的时间,在教室里观看关于法制教育的影片,其实法律就在我们身边,守法和犯法就一步之遥. 法是什么,简单理解就是公平公正,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规定公民权利和义务,对社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 说道规范,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似乎就有些身不由己了,比如说早上上班赶公交车,对面正是你要乘的车子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