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有效课堂的三要素-内容.策略.模式

信息技术有效课堂的三要素—内容、策略、模式

常熟教研室 刘鸣家 215500

摘要:信息技术学科受学科地位的限制,导致上课课时严重不足,且常常被挤占,因此如何科学且智慧的经营课堂,发挥技术课堂的特色,是摆在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面前的大课题。对于教材合理的二次开发,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合理选择,教学模式的翻转构建可以帮助我们构建有效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

关键字:信息技术 有效 高效 教材开发 教学策略 翻转课堂

信息技术学科受学科地位的限制,导致上课课时严重不足,且常常被挤占,因此如何科学且智慧的经营课堂,发挥技术课堂的特色,是摆在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面前的大课题。而对于教材合理的二次开发,教学方法和策略的精心选择,课堂模式的翻转构建可以帮助我们构建有效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下面就从这三方面谈谈我对构建有效信息技术课堂的一些看法。

一、 教材和教学内容的二次开发是实现有效课堂的前提

1、以需带教、为用而学,融教学内容于实际应用中

例如:Word 教学中,可以融查找与替换于语文英语中句子改错中;融文本段落的剪切复制粘贴于语文、英语的排列句段练习中;融自选图形的绘制于数学几何图形绘制,物理力学分析和电路设计中;融排版知识技能于试卷编制、黑板报设计中。通过学科知识与技能操作的结合,将学生的思维导向深入,引导他们建立工具是为了使用,技术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存在的概念。

2、水滴石穿、铁杵成针,分教学内容于常规训练中

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中,有些内容可以化整为零,分散到日常的训练中。

网络搜索:搜索历史上的今天、当天的国内外新闻头条、今天有什么节日,由来是什么等。打字训练:英语的连词成句,语文的组词造句、成语接龙等。

将这些练习安排在课堂伊始或最后的零散时间,并将其日常化,化枯燥的练习为有趣的练习,变单一的练习为小组的交流和对抗,转集中的专题练习为日常的常规训练,可以提高学习兴趣,有助于很好的将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学习工具,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3、相互补充、取长补短,化教学内容于学科整合中

整合课是一种新的课堂教学形式,一般都是其他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而我们则可以将他们的教学内容整合进我们的教学中,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并充分调动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发挥自身的价值。

例如:PPT 教学中,将其他教师的教学设计引入课堂,协助学生进行内容结构分析,素材选取,并引导他们分组制作,整体拼合,最终形成完整的课件,并尝试推荐给学科教师使用。可以想见,当学科教师使用本班学生制作的PPT 课件进行授课时,学生会是怎样的反应。

信息技术的教学不能唯教材,不能教教材,要发挥教师的智慧,精心选取与组织教学内容,这样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需求。

二、 教学方法和策略的精心选择是实现有效课堂的基础

建构主义认为:只有当个体已有知识不能解决目前的问题时,真正的学习才会发生;情境理论认为:知识只有在与实践情景的联系中才有意义。因此,有了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后,还需我们善用方法,才能实现有效乃至高效的课堂。而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游戏法,支架式教学策略、案例教学策略、探究式教学策略等都是信息技术课堂常见的,也是大家经常使用的策略与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合理有效的使用这些教学方法和策略,可以引导教学有序的开展,确保学生高效的学习效率,实现重难点的有效突破。

1、合理运用方法和策略实现有效课堂

在目前初高中的信息技术教材中,每一章节前都有一个情境的创设,有效利用好这个情境的创设,并将其扩充发展,就能较好的实现课程的导入。

如在初中Excel 数据的记录和分类中,有一个超市的进货单。教师可以通过它来创设情境,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就能有效的说明:在不同的角色环境下,如超市不同部门的经理、销售人员、顾客都会提出不同的需求,需要数据有不同的呈现方式。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下,学生的思维活动是活跃的,开放的,学习兴趣是相对高涨的,而课堂教学的展开也是顺理成章的,一切都会变得那么和谐而有效。

又如在文件的剪切复制粘贴中,教师利用一个小小的优盘,创设了需要将教师机的一些数据文件、一个游戏带回家中的情境,那么硬盘到优盘,再从优盘到硬盘,复制粘贴的操作与功能在情境中展露无遗,整个教学过程流畅而自然,一切都水到渠成。

在程序语言的教学中,FOR 循环的理解是一个难点,冒泡算法的讲解也是一件繁琐的事情,此时合理利用游戏教学就可以有效的突破难点。

FOR 循环游戏:

S=0

FOR I=1 to 10 学生甲:负责判断I ,并将其传递给代表循环体的学生乙

S=S+I 学生乙:负责接收I ,并完成循环体语句的运算

Next I 学生丙:负责I 的递增并将其传回给学生甲进行判断

冒泡算法游戏:一队高矮不同的学生,可以5-6人,教师讲解比较顺序以及交换站位的规则,现场演示,参与的学生亲历比较、换位的过程,全班同学情绪高涨,紧盯游戏人员有无出错。

上述游戏在课堂中进行下来,FOR 循环的执行过程,冒泡的规则与执行流程已经不言而喻,教学的难点就此得到顺利的突破。

2、合理使用技术手段实现有效课堂

机房是我们教学的主要阵地,电子教室软件是我们课堂上亲密的助手。合理利用机房的网络环境,充分挖掘电子教室软件的功能可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联机讨论:可以构建一个个人数不等的小型讨论组,组织头脑风暴、成语接龙等活动非常适合,练习打字、活跃思维、师生交流、一举多得。

电子抢答:可以用来组织课堂竞赛,小组间竞赛等,是提高课堂参与度,活跃气氛的好助手。

分组教学:可以用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不同权限的分配,如观察功能、共享屏幕功能、传递文件功能、远程指导功能,实现小组内真正的分工合作,共享交流。

在线测试:可以用来当堂训练,及时反馈;也可以进行问卷调查,掌握学生动态。 灵活运用这些功能,可以帮助我们构建一个与众不同的课堂,一个充满技术含量的课堂,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能合理有效运用技术,才能更好的吸引学生,才能更好的展示信息技术课堂的魅力。

三、 教学模式的正确构建是实现有效课堂的保证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策略都安排设计好了,课堂是否就一定有效了呢?答案是否定的。我们还需要来看看课堂的组织和教学的模式。

(1)目前的课堂:探索学习,自主建构、合作学习。

用一段代码来表示我们现在的课堂:

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布置任务

For I=任务1 to 任务N Step 1

教师引导,学生探索

优秀学生演示

失败学生再次尝试

Next I

综合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

教师总结

这样的课堂中,我们运用了情境导入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他们通过自主学习、探索完成了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建构。 这样的课堂是否很完美? 这样的课堂有无改进的必要?

建构主义告诉我们:知识要让学生自主建构,这样才能终身不忘。可我们是否也曾自问,在信息技术课堂,学生需要建构的到底是什么呢?

在上面的课堂模式中,教师往往将技术工具的使用方法层层分解,引导学生在自主的探索中完成了对工具技能学习的建构。但将学生那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花费在探索工具的基本使用上,而非工具技能的灵活运用上,这样真的合理吗?是不是我们用了建构主义,用了情境教学和任务驱动学生的信息素养就会得到提高,?

(2)翻转的课堂:以解决问题为主线促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提高

比较1:社会上的软件培训班采用快节奏、案例式的教学,在很短的时间内教会人们软件的使用,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教学成果。我们的课堂比之是否有优势?

比较2:翻转课堂带来的思考。美国的萨尔曼·罕创立了视频教学网站罕学院,风靡全球,进而还导致了一种新的课堂模式----翻转课堂的出现。学生在家里观看视频,自学课程,课堂时间再通过活动,给予学生在具体环境应用所学知识的机会。

通过上述思考,我们在课堂上是否可以更多的提供给学生完整解决问题的机会,提供给他们选择工具的机会,给予他们选择判断的机会。

师:创设情境

师:提供各类工具的学习支架(说明书、操作流程)

For I=真实问题1 to 真实问题N Step 1

生:判断使用何种工具,讨论解决方案

生:通过学习支架了解工具的使用方法

生:尝试解决问题

Next I

师生:有效的评价反馈

师:总结提炼规律,将知识技能进一步提升

真实问题可采用职业模拟等方式,体现出不同岗位如何运用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真实问题尽量能涉及到各种信息加工工具或者软件功能,以此来开拓学生的思维。

在这种课堂模式下,我们将技能的初级学习和技能的运用进行了翻转,学生仍然在进行自主学习和建构,所不同的是他们建构不是工具技能的学习,而是工具技能如何灵活运用到不同的问题中去,如何能巧妙运用工具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并以此体现用信息技术工具解决问题的优越性。当然,这样的课堂模式对教师要求就更高了,情境的创设、问题的产生、工具的多角度使用等都需要耗费的相当的心力,再不是教师只要会操作就可以去教学的了。

例如:初中信息技术中的Excel 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职业模拟,如模拟学校教务员的工作,在工作表中进行学校代码匹配学校名称、或者学生各科成绩表合并等操作。

情境 所需技能、方案

数条记录 直接填入

数十条记录、数个学校 排序填充、筛选填充

数百、上千条记录,数十个学校 运用函数、查找比对,如vlookup 等

又如:李艺教授在《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建设三元本质说》中提到有这样的设计,将基本问题:如何将文章中的“机器人”替换为“智能机器人”?变式为:如何统计“机器人”的出现频次?如何突出显示正文中所有的“机器人”关键词?这种种问题变式也正是在拓宽学生对于工具技能的使用思路,为今后学生的自主创新开拓思维。

传承、模仿、突破、创新是技术教学的一般过程和规律,而对应于不同应用场合、不同问题的探索建构,通过解决问题这块“肥沃的土壤”,才能体现出技术本身的优势,正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参考文献:

《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建设三元本质说》 《课程·教材·教法》2011年02期 李艺

联系方式:刘鸣家

手机:[1**********]

邮编:215500

邮寄地址:常熟市教研室

信息技术有效课堂的三要素—内容、策略、模式

常熟教研室 刘鸣家 215500

摘要:信息技术学科受学科地位的限制,导致上课课时严重不足,且常常被挤占,因此如何科学且智慧的经营课堂,发挥技术课堂的特色,是摆在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面前的大课题。对于教材合理的二次开发,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合理选择,教学模式的翻转构建可以帮助我们构建有效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

关键字:信息技术 有效 高效 教材开发 教学策略 翻转课堂

信息技术学科受学科地位的限制,导致上课课时严重不足,且常常被挤占,因此如何科学且智慧的经营课堂,发挥技术课堂的特色,是摆在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面前的大课题。而对于教材合理的二次开发,教学方法和策略的精心选择,课堂模式的翻转构建可以帮助我们构建有效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下面就从这三方面谈谈我对构建有效信息技术课堂的一些看法。

一、 教材和教学内容的二次开发是实现有效课堂的前提

1、以需带教、为用而学,融教学内容于实际应用中

例如:Word 教学中,可以融查找与替换于语文英语中句子改错中;融文本段落的剪切复制粘贴于语文、英语的排列句段练习中;融自选图形的绘制于数学几何图形绘制,物理力学分析和电路设计中;融排版知识技能于试卷编制、黑板报设计中。通过学科知识与技能操作的结合,将学生的思维导向深入,引导他们建立工具是为了使用,技术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存在的概念。

2、水滴石穿、铁杵成针,分教学内容于常规训练中

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中,有些内容可以化整为零,分散到日常的训练中。

网络搜索:搜索历史上的今天、当天的国内外新闻头条、今天有什么节日,由来是什么等。打字训练:英语的连词成句,语文的组词造句、成语接龙等。

将这些练习安排在课堂伊始或最后的零散时间,并将其日常化,化枯燥的练习为有趣的练习,变单一的练习为小组的交流和对抗,转集中的专题练习为日常的常规训练,可以提高学习兴趣,有助于很好的将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学习工具,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3、相互补充、取长补短,化教学内容于学科整合中

整合课是一种新的课堂教学形式,一般都是其他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而我们则可以将他们的教学内容整合进我们的教学中,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并充分调动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发挥自身的价值。

例如:PPT 教学中,将其他教师的教学设计引入课堂,协助学生进行内容结构分析,素材选取,并引导他们分组制作,整体拼合,最终形成完整的课件,并尝试推荐给学科教师使用。可以想见,当学科教师使用本班学生制作的PPT 课件进行授课时,学生会是怎样的反应。

信息技术的教学不能唯教材,不能教教材,要发挥教师的智慧,精心选取与组织教学内容,这样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需求。

二、 教学方法和策略的精心选择是实现有效课堂的基础

建构主义认为:只有当个体已有知识不能解决目前的问题时,真正的学习才会发生;情境理论认为:知识只有在与实践情景的联系中才有意义。因此,有了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后,还需我们善用方法,才能实现有效乃至高效的课堂。而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游戏法,支架式教学策略、案例教学策略、探究式教学策略等都是信息技术课堂常见的,也是大家经常使用的策略与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合理有效的使用这些教学方法和策略,可以引导教学有序的开展,确保学生高效的学习效率,实现重难点的有效突破。

1、合理运用方法和策略实现有效课堂

在目前初高中的信息技术教材中,每一章节前都有一个情境的创设,有效利用好这个情境的创设,并将其扩充发展,就能较好的实现课程的导入。

如在初中Excel 数据的记录和分类中,有一个超市的进货单。教师可以通过它来创设情境,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就能有效的说明:在不同的角色环境下,如超市不同部门的经理、销售人员、顾客都会提出不同的需求,需要数据有不同的呈现方式。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下,学生的思维活动是活跃的,开放的,学习兴趣是相对高涨的,而课堂教学的展开也是顺理成章的,一切都会变得那么和谐而有效。

又如在文件的剪切复制粘贴中,教师利用一个小小的优盘,创设了需要将教师机的一些数据文件、一个游戏带回家中的情境,那么硬盘到优盘,再从优盘到硬盘,复制粘贴的操作与功能在情境中展露无遗,整个教学过程流畅而自然,一切都水到渠成。

在程序语言的教学中,FOR 循环的理解是一个难点,冒泡算法的讲解也是一件繁琐的事情,此时合理利用游戏教学就可以有效的突破难点。

FOR 循环游戏:

S=0

FOR I=1 to 10 学生甲:负责判断I ,并将其传递给代表循环体的学生乙

S=S+I 学生乙:负责接收I ,并完成循环体语句的运算

Next I 学生丙:负责I 的递增并将其传回给学生甲进行判断

冒泡算法游戏:一队高矮不同的学生,可以5-6人,教师讲解比较顺序以及交换站位的规则,现场演示,参与的学生亲历比较、换位的过程,全班同学情绪高涨,紧盯游戏人员有无出错。

上述游戏在课堂中进行下来,FOR 循环的执行过程,冒泡的规则与执行流程已经不言而喻,教学的难点就此得到顺利的突破。

2、合理使用技术手段实现有效课堂

机房是我们教学的主要阵地,电子教室软件是我们课堂上亲密的助手。合理利用机房的网络环境,充分挖掘电子教室软件的功能可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联机讨论:可以构建一个个人数不等的小型讨论组,组织头脑风暴、成语接龙等活动非常适合,练习打字、活跃思维、师生交流、一举多得。

电子抢答:可以用来组织课堂竞赛,小组间竞赛等,是提高课堂参与度,活跃气氛的好助手。

分组教学:可以用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不同权限的分配,如观察功能、共享屏幕功能、传递文件功能、远程指导功能,实现小组内真正的分工合作,共享交流。

在线测试:可以用来当堂训练,及时反馈;也可以进行问卷调查,掌握学生动态。 灵活运用这些功能,可以帮助我们构建一个与众不同的课堂,一个充满技术含量的课堂,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能合理有效运用技术,才能更好的吸引学生,才能更好的展示信息技术课堂的魅力。

三、 教学模式的正确构建是实现有效课堂的保证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策略都安排设计好了,课堂是否就一定有效了呢?答案是否定的。我们还需要来看看课堂的组织和教学的模式。

(1)目前的课堂:探索学习,自主建构、合作学习。

用一段代码来表示我们现在的课堂:

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布置任务

For I=任务1 to 任务N Step 1

教师引导,学生探索

优秀学生演示

失败学生再次尝试

Next I

综合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

教师总结

这样的课堂中,我们运用了情境导入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他们通过自主学习、探索完成了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建构。 这样的课堂是否很完美? 这样的课堂有无改进的必要?

建构主义告诉我们:知识要让学生自主建构,这样才能终身不忘。可我们是否也曾自问,在信息技术课堂,学生需要建构的到底是什么呢?

在上面的课堂模式中,教师往往将技术工具的使用方法层层分解,引导学生在自主的探索中完成了对工具技能学习的建构。但将学生那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花费在探索工具的基本使用上,而非工具技能的灵活运用上,这样真的合理吗?是不是我们用了建构主义,用了情境教学和任务驱动学生的信息素养就会得到提高,?

(2)翻转的课堂:以解决问题为主线促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提高

比较1:社会上的软件培训班采用快节奏、案例式的教学,在很短的时间内教会人们软件的使用,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教学成果。我们的课堂比之是否有优势?

比较2:翻转课堂带来的思考。美国的萨尔曼·罕创立了视频教学网站罕学院,风靡全球,进而还导致了一种新的课堂模式----翻转课堂的出现。学生在家里观看视频,自学课程,课堂时间再通过活动,给予学生在具体环境应用所学知识的机会。

通过上述思考,我们在课堂上是否可以更多的提供给学生完整解决问题的机会,提供给他们选择工具的机会,给予他们选择判断的机会。

师:创设情境

师:提供各类工具的学习支架(说明书、操作流程)

For I=真实问题1 to 真实问题N Step 1

生:判断使用何种工具,讨论解决方案

生:通过学习支架了解工具的使用方法

生:尝试解决问题

Next I

师生:有效的评价反馈

师:总结提炼规律,将知识技能进一步提升

真实问题可采用职业模拟等方式,体现出不同岗位如何运用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真实问题尽量能涉及到各种信息加工工具或者软件功能,以此来开拓学生的思维。

在这种课堂模式下,我们将技能的初级学习和技能的运用进行了翻转,学生仍然在进行自主学习和建构,所不同的是他们建构不是工具技能的学习,而是工具技能如何灵活运用到不同的问题中去,如何能巧妙运用工具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并以此体现用信息技术工具解决问题的优越性。当然,这样的课堂模式对教师要求就更高了,情境的创设、问题的产生、工具的多角度使用等都需要耗费的相当的心力,再不是教师只要会操作就可以去教学的了。

例如:初中信息技术中的Excel 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职业模拟,如模拟学校教务员的工作,在工作表中进行学校代码匹配学校名称、或者学生各科成绩表合并等操作。

情境 所需技能、方案

数条记录 直接填入

数十条记录、数个学校 排序填充、筛选填充

数百、上千条记录,数十个学校 运用函数、查找比对,如vlookup 等

又如:李艺教授在《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建设三元本质说》中提到有这样的设计,将基本问题:如何将文章中的“机器人”替换为“智能机器人”?变式为:如何统计“机器人”的出现频次?如何突出显示正文中所有的“机器人”关键词?这种种问题变式也正是在拓宽学生对于工具技能的使用思路,为今后学生的自主创新开拓思维。

传承、模仿、突破、创新是技术教学的一般过程和规律,而对应于不同应用场合、不同问题的探索建构,通过解决问题这块“肥沃的土壤”,才能体现出技术本身的优势,正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参考文献:

《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建设三元本质说》 《课程·教材·教法》2011年02期 李艺

联系方式:刘鸣家

手机:[1**********]

邮编:215500

邮寄地址:常熟市教研室


相关文章

  • 教育科研工作计划
  • 一、科研工作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教育局11年教育科研工作纲要为依据,以实施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树立“问题即课题、行动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教育科研理念,深化教学行动研究,“学、研、做”一体,创建优质高效课堂,全面提升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二、科研工 ...

  • 课题组自我鉴定小结
  • 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小学数学课堂活动结构的研究与探讨"结题报告 黄山市黄山区耿城中心学校课题组 (执笔:石 磊) 课题立项年份.序号:20xx年.JG08232 课题承担单位:黄山市黄山区耿城中心学校 课题负责人:石 磊(副校长.小学数学中学高级教师.市小学数学特约教研员 ...

  • 利用网络远程控制实习报告
  •   实习内容:利用网络远程控制   实习地点:学校3号机房   一、远程控制定义   所谓远程控制,是指管理人员在异地通过计算机网络异地拨号或双方都接入internet等手段,联通需被控制的计算机,将被控计算机的桌面环境显示到自己的计算机上,通过本地计算机对远方计算机进行配置、软件安装程序、修改等工 ...

  • 音乐备课组工作小结2篇
  • 本学期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现代化教育技术,为促进我校的精神文明建设而努力。以科研促教改,作了如下工作。 1、深入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音乐教材,是提高公民的音乐素质与艺术素质为目的的。逐渐把构成音乐整体的多种要素采取分解的办法来在完整的音乐背景下进行教学。 ...

  • 课题实验中期报告
  • 《多媒体技术在问题教学法中的应用研究》是我作为负责人的课题组xx年8月申报的玉林市a类课题。自开展本课题研究工作以来,我们课题组积极主动地开展专题研究和教改实验,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其意义 关于问题教学法的应用研究,在国内外曾有专家学者进行过探索研究,已取得较好的成效。 ...

  • 20XX年教学教研工作要点
  • 指导思想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及市委建设教育强市的《决定》为指导,以“以教代研,以研促教,教研同步”为宗旨,以校本教研、区域互动为平台,以校本教研、课题实验为抓手,以“强化队伍建设,夯实过程管理,细化学科研究,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牢牢把握“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学科团队的同伴 ...

  • 中学语文结题报告
  • 作者:薛海兵 江苏省第四期中小学教学研究立项课题 课题名称 基于网络环境的建构主义中学语文教学 课题单位 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 课题主持人 薛海兵 摘 要:基于目前的语文教学现状和语文教学环境,本课题将语文教学、网络环境和建构主义这三者结合起来思考,试图对基于网络环境的建构主义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 ...

  • "导学谐振,主动探索,主体发展"教学模式的理论框架及操作体系
  • “导学谐振,主动探索,主体发展” 教学模式的理论框架及操作体系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发达的未来中国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的基础教育必须从根本上转变以应试为特征的教学模式,探索素质教育的新模式,这是当前中国教育改革的主题。在这样一个指导思想下,**教研室从1999年9月开始进行了“导学谐振, ...

  • 中学教导处工作总结
  • 一年来在学校领导正确领导下,秉承学校办学理念和创办创新型学校,积极工作取得了一些可喜成绩 ,经过反思并对下学期工作给予正确导向和安排,现就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取得的成绩 在xx年吉林市初中英语奥赛中(初一组) 于淇、徐玮泽荣获二等奖 王涵菲、刘美晨、王博荣获三等奖 在xx年吉林市初中英语奥赛中 ...

  • 20XX年-20XX年学年度第二学期中小学教学工作计划
  • 2011-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宾县中小学教学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内涵均衡发展为目标,以提高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际教学能力为重点,以强化德育工作、加强教学规范、深入推进校长、教师培训为主线,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推进启发式教学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