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黄果树铸就成我民族旅游的绝对品牌(考察报告)

如何把黄果树铸就成我民族旅游的绝对品牌(考察报告)

朋友们好!我今天所作的报告题目叫《如何把黄果树铸就成我民族旅游的绝对品牌》,声明一点:报告中的文字所包含的个人感情,全部倾于我民族旅游事业发展的热心,目的是要让更多的人来关注、关心和珍爱我国最珍贵的自然文化遗产之一的黄果树风景名胜区。
欢迎大家提出宝贵意见,欢迎大家就黄果树景区的建设和发展问题提出更好的看法、方法和解决办法。
  同时,也希望能引起有关领导的足够重视。
  众所周知的黄果树瀑布,不仅是我民族的骄傲,也同时是祖国的一张名片。在生态平衡、历史文化、自然特色、民族风情以及经济发展等等方面,还有哪些细节需要完善?作为国家级重点保护对象的黄果树景区,应该给后人留下个什么样子?下面就与“民族、民族文化与传统文化、人文历史与生态平衡、经济基础与旅游建设相统一”等有关的问题阐述一下我的观点。
  一、黄果树印象
  当前的黄果树无疑是“白水一河声自横”。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黄果树匮乏或者说缺少人文的历史背景。这当然和开发的时间有关。但是有一点我们必须承认,那就是:在发掘和丰富自然遗产文化方面我们还做得不足,或者说当初是急切地把她宣传出去,而没有认真地、更科学地给她梳妆打扮一番的。黄果树的确是神奇的,也很世界,这是必然的。不可否认,前期宣传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但是作为旅游开发的必要性来讲,她更需要不断地注入天人合一的人文文化,提高景区的欣赏含金量和升华其独特的文化及思想境界。
  其次是民族的风味不够独特或者说不够浓郁。作为旅游发展问题的重要倾向,黄果树还应该有一个这样的定位,就是:世界的自然景观,民族的风情巨献。两者如能兼容得好,就能高速地发展起地区民族旅游事业来的。在我们所熟知的大瀑布旁边,民族的东西显然是看不见的,这对于经济发展没有好处,也不符合客人观光旅游的心里需求。无论由表还是及里,民族最深厚的东西客人看不见,就连我们自己也看不见。
  其三,实实在在的景观何以给人苍白无力的感觉?这其中还有一个隐藏着的因素,就是这个叫“产品”的东西。从旅游角度来讲,说黄果树是一个产品应该没有人会反对吧?那么,既然是产品,就必须要有符合市场需求的要素。质量、包装、宣传等等条件缺一不可。而我们现在所见到的黄果树旅游品牌,很大程度上带有政府大力扶持的宣传色彩,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产品。尚不满足产品本身的特点。
  其四,如何把提高旅游区人民的生活水平与黄果树地区的旅游创收有机地、协调地统一起来,是当前最艰难的问题。当然,这首先是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思维的历史局限性问题,但同时也是我们的管理者想得还不够多,或者说做得还不够高明。我想,既然我们已经把这个品牌宣传出去了,世界人民都知道了,连教科书上也收录了,就不必再花重金做宣传了。如果大量的重复地做宣传,不仅造成资金浪费,而且在某种意义上来讲还会有损这一珍奇景观的自然特征。当然不是说不做,但应该少做,至少要讲究策略。而我们应该做的,则是要尽一切可能和办法,把旅游区的人民生活问题与旅游开发统一起来,要达到多方受益的目标才算成功。
  二、建设中的黄果树名胜区设想和及其矛盾性问题
  已经启动的把大瀑布旁边的小镇迁移到陡坡塘瀑布边上去的工程,实质上是想更加完美地重塑大瀑布的标志性和自然性及原生态性品位和形象。当然,这是很具有战略思想的高度和地位的。但稍一不慎,就必然落入历史上改造景区失败的怪圈。因为这至少存在一下问题:
  首先是建筑的极不协调性破坏来访客人的参观动机。我调查了一下,陡坡塘瀑布边上正在建设的项目有现代化停车场、旅游公司办公大楼、税务办公大楼等等。我不是说这些项目一定不适合建在景区,而是决策者应该充分地考虑到怎样把它和景区协调起来。我们可以想像一下,在一个纯自然纯民族的景区突然出现一个现代化的小城会给客人一个什么样的感受。我还特别考察了旅游公司的办公大楼,可以说是非常现代化的,就其外观来看,不比贵阳的浙江商城差多少,区别仅仅就在于房顶的样式而已。从效果图上来看,极不和谐的墙砖装饰给人以奢华的感觉,线条是超级现代的,结构也是。我在想一个问题:能不能不要这样隆重的外表?能不能仿一下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石板房?再声明一下:我不是说不建设,但是起码应该充分地考虑一下环境因素和历史要素,在设计上再下点功夫。
  其次,虽然集中消费的想法很好,但随之而来的矛盾性问题同样突出和尖锐。大家都知道,黄果树景区的景点是很分散的,也就是说景点之间距离不小。因此,想集零为整怕是适得其反。我们能不能这样做,就是:以整为主,以零辅之或附之?这个问题不作深层次讨论,相信管理者有可行性方案来实施的。
  再次是血本巨大必然引来争议。黄果树瀑布这个品牌到现在为止,已经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贵州特有的民族品牌,前面说了,她已经成为了国家的名片。就因为她的特殊性质和含义包含了比茅台酒还要丰富和细腻的民族情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想整改黄果树风景区,必须同时照顾到全省乃至全国人民的民族感情问题和世界人民的审美倾向和需求。或许我们这样做比较合适:运用很策略的方式既做宣传又把这样的信息公布于众,集更多人的思想精华来做这件事情,也许要好些的。第一是充分采纳各方意见;第二是把这样的事情社会化,免去了日后不必要的争议。这是从地区行政策略上来考虑的。
  三、成就黄果树绝对品牌的几个重点
  首先是深挖民族特色的东西。包括地方小吃、蜡染、手工艺品和旅游食品、纪念品等等。这些东西是能够带动经济发展的要素,也是旅游事业中应该加以开发的元素,它牵涉到如何结合贵州旅游事业实际的基础性问题。那么,还应该做点什么呢?我看见那些餐馆张着大嘴巴等在那里,也看见那些宾馆瞪着大眼睛蹲在那里,心里不觉为当地民众喊可惜!与其把高价位的菜谱摆在那里,不如研发一些特色小吃什么的,来满足客人想吃地方特色食品的渴望。可是没有人这样做,都守着四季不变的农家饭,在等!很多人傻乎乎地等在店铺门口,脸上挂着憨厚老实的笑,心里却盘算着逮哪条“鱼”来下酒。真的很够痛心的,可惜了大好的市场机会啊!难道是真的没有吗?有,一定有!贵州的民间小吃数不胜数,小米渣啊、荞面汤啊、酸汤火锅啊、大杂烩啊……多得数不完。为什么不去开发呢?
  再说,完全可以引进具贵州特色的名小吃。比如王记牛肉粉,比如程肠旺面等等。引进的方法也是多样的,可以独资,可以合资、也可以加盟嘛,为什么不去尝试一下?政府也应该牵一个线嘛。况且来黄果树的人未必一定会去花溪,去吃牛肉粉,能在黄果树就近解决了满足胃口的问题,这不是很好的事情吗?也就上面的例子来讲,王记牛肉粉不开到黄果树,照样会开到凯里、开到镇远、开到马岭河甚至开到成都昆明去的!所以。这并不存在争夺地区旅游资源的问题。那么,还有什么好顾虑的呢?
  我们的民族工艺品非得要登大雅之堂才叫艺术品吗?才会有价位吗?在瀑布边上,在天星桥在神龙洞在大小瀑布边上找个适合的地方弄上个十家八家的行不行?刺绣、蜡染、手编制物无一不可都是可以上的啊!在这一点上,我们的管理层是有责任的,而且责任不小。怎样做更合适,我想这不用我们多言了吧?比如编个大簸箕是实用,但卖不了好价钱,那么我们编小一点,融进些特色的东西有纪念意义的东西,让客人得到纪念品而我们得到钱,不是很好的吗?可目前的情况就这样,问题多的是。
  其次,还原自然并从自然中获取经济利益。瀑布边上,我看见的是很多的耕地,就要爬到山顶上去了!这不是一个好现象,甚至可以说,对于生态平衡危机来讲,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退耕还林势在必行,可能连白水河上游的耕地都得退耕,何况就在瀑布周围呢?那么,就这样退耕了也是不行的,还要考虑到景区民众的生活和发展问题,必须安置好旅游区的居民。这就要求我们找一个更好的办法来加以解决。在种植对象的选择上要更科学和客观。其要求至少有两个:一是必须保持生态平衡,不至于让我们的后代所看见的瀑布是一滴眼泪;二是要满足现在的民众生活及发展需要。我在瀑布旁边和很多景点周围看见了人工种植的柏树,是些还很幼小的树苗。我们知道,柏树的生长周期很长生命力很旺盛,寿命也很长,但是,除了这个还能种点什么呢?种点李、梨、桃、杏、苹果什么的行不行?至少,作为穿插着种的方式可行不可行?的确,柏树能四季常青,但是自然人文的景观一定要四季常绿吗?就算是,穿插着种经济林也不见得不可以的啊?用生态的东西来保证居民生活,这是几全其美的事情啊!这一点可以参照贵阳的情人谷、百花湖等景区的,完全可以操作。
当然这又同时弹出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收获的季节性问题。诚然,经济林的季节性很强,对于习惯了有两次收成的贵州农民来讲的确很难接受。但这可以从手工业和服务业来加以补充的,再说还可以种些竹子、药材等不受季节限制的经济类林产物种。这些不都是出路吗?
  再次,民风的教化和文化再集中。这个问题很重要也很突出。从当地人口中得知,年青一代都汉化了,都世界了,而民族的东西都丢得差不多了,甚至连民族的语言也怕要面临灭绝了。曾经问过很多乡民,都说连布依族的“三月三”这样民族味道浓厚的节日,也没有过了,都忙着去搞经济去了。那么我们不难想像:几年后,当所有人都去登三轮车、去卖臭豆腐去了,黄果树还有多大的魅力?客人来了,在瀑布前长叹一声大喝一声:美啊、好啊、绝啊、安逸啊……然后是忙着和三轮车讨价还价,忙着和卖臭豆腐的讲折扣,或者干脆赞叹完毕,笃的一声驱车离开?所以,舍弃了民族的东西,黄果树就必然失去人文内涵,说白了就是水从高处落下来,将会一点趣味也没有的。这不符合越来越发展的审美要求和情趣倾向,也是不符合特有景观应该追求的旅游效果的要求的。
  如果说五台山道家味道十足、黄山云海味道十足、泰山历史文化味十足的话,那么黄果树应该是民族风情十足的拳头产品。可惜在目前我们做得还不够好,至少不够完美。多年后的今天,黄果早已不在枝头,这的确是很自然的事情(当然,这和生态保护因素有很大的关系)
但是,在我们都觉醒了、觉悟了的今天,我们能为后人留下些什么呢?是文化!它是被刻在红岩上的、是被刻进历史的、是有长久生命力并一代一代往下传的东西。所以,大力倡导和鼓励景区民族风情文化的深挖和发掘工作,是必要的,而且必须是持久的。
  什么叫文化的再集中?就是吸纳所有优秀文化来重塑我们的特色品牌的产品的方式。我们可以这样去想,黄鹤楼给人什么样的文化印象?同理的还有岳阳楼、腾王阁等等。那么我们可不可以不在瀑布边上修别墅建宾馆造餐馆?可不可以修个“望瀑亭”“赏瀑走廊”什么的?这些既适用又具观赏性的项目不上,非要上个什么可怜吧唧的餐馆等怪东西在那里,说摆设不是摆设,说经济又不经济的,是什么道理?难道说酒店宾馆一定要修在那里才好吗?客人夜里听见大瀑布大吼大叫的就会很爽的吗?我看不见得,谁白天晚上不睡觉都还有很好的心思去欣赏壮丽的瀑布风光?这不是适得其反吗?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把大瀑布边上的民居等建筑搬迁出去是很科学的,这符合客观要求和历史要求。回到正题上,还是讲文化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名楼名山名川,大多和历史名人有关系(点一下,这个问题不作深究)。这些风骚的弄客赋予了自然界的人文活力和文化力量,顺便说一下,目前吵得很凶的影视取景的事也是这个道理。但是,黄果树目前要靠名人墨宝和礼赞来深化来化装,显然现在是不现实的,但是我们可以创造机会,为后人留下点什么。比如说搞个诗歌论坛或者其他的什么文化工程项目,只要能把文人的眼球齐刷刷地吸引过来,就很不错,这比投放十个亿几十个亿的广告,要好得多,而且就目前来讲也是能派上用场的。还比如说,能不能在很大程度上向教育界倾斜?大家知道,社会上说话分量之重仅次于官员的就是专家、学者和资深媒体人士,能不能更多的为他们创造前来瞻仰的机会或者说优惠?也许有人要问了,聚集这些酸溜溜的家伙来做什么?当然不是让他们白来,来了也不会要他们白看,看了总要留下点什么、总要消费点什么的。比如签名吟诗作赋等等无一不可,这些即兴之言,发自内心的赞美,会很大程度地深化黄果树的文化内涵和起到良好的宣传作用的。用一些很特殊的方式来收藏和展示这些东西,无疑会使得黄果树品牌的含金量增值。文化再集中的方法有很多种,目的却只有也只能有一个,而且要符合黄果树的文化发展方向。

如何把黄果树铸就成我民族旅游的绝对品牌(考察报告)

朋友们好!我今天所作的报告题目叫《如何把黄果树铸就成我民族旅游的绝对品牌》,声明一点:报告中的文字所包含的个人感情,全部倾于我民族旅游事业发展的热心,目的是要让更多的人来关注、关心和珍爱我国最珍贵的自然文化遗产之一的黄果树风景名胜区。
欢迎大家提出宝贵意见,欢迎大家就黄果树景区的建设和发展问题提出更好的看法、方法和解决办法。
  同时,也希望能引起有关领导的足够重视。
  众所周知的黄果树瀑布,不仅是我民族的骄傲,也同时是祖国的一张名片。在生态平衡、历史文化、自然特色、民族风情以及经济发展等等方面,还有哪些细节需要完善?作为国家级重点保护对象的黄果树景区,应该给后人留下个什么样子?下面就与“民族、民族文化与传统文化、人文历史与生态平衡、经济基础与旅游建设相统一”等有关的问题阐述一下我的观点。
  一、黄果树印象
  当前的黄果树无疑是“白水一河声自横”。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黄果树匮乏或者说缺少人文的历史背景。这当然和开发的时间有关。但是有一点我们必须承认,那就是:在发掘和丰富自然遗产文化方面我们还做得不足,或者说当初是急切地把她宣传出去,而没有认真地、更科学地给她梳妆打扮一番的。黄果树的确是神奇的,也很世界,这是必然的。不可否认,前期宣传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但是作为旅游开发的必要性来讲,她更需要不断地注入天人合一的人文文化,提高景区的欣赏含金量和升华其独特的文化及思想境界。
  其次是民族的风味不够独特或者说不够浓郁。作为旅游发展问题的重要倾向,黄果树还应该有一个这样的定位,就是:世界的自然景观,民族的风情巨献。两者如能兼容得好,就能高速地发展起地区民族旅游事业来的。在我们所熟知的大瀑布旁边,民族的东西显然是看不见的,这对于经济发展没有好处,也不符合客人观光旅游的心里需求。无论由表还是及里,民族最深厚的东西客人看不见,就连我们自己也看不见。
  其三,实实在在的景观何以给人苍白无力的感觉?这其中还有一个隐藏着的因素,就是这个叫“产品”的东西。从旅游角度来讲,说黄果树是一个产品应该没有人会反对吧?那么,既然是产品,就必须要有符合市场需求的要素。质量、包装、宣传等等条件缺一不可。而我们现在所见到的黄果树旅游品牌,很大程度上带有政府大力扶持的宣传色彩,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产品。尚不满足产品本身的特点。
  其四,如何把提高旅游区人民的生活水平与黄果树地区的旅游创收有机地、协调地统一起来,是当前最艰难的问题。当然,这首先是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思维的历史局限性问题,但同时也是我们的管理者想得还不够多,或者说做得还不够高明。我想,既然我们已经把这个品牌宣传出去了,世界人民都知道了,连教科书上也收录了,就不必再花重金做宣传了。如果大量的重复地做宣传,不仅造成资金浪费,而且在某种意义上来讲还会有损这一珍奇景观的自然特征。当然不是说不做,但应该少做,至少要讲究策略。而我们应该做的,则是要尽一切可能和办法,把旅游区的人民生活问题与旅游开发统一起来,要达到多方受益的目标才算成功。
  二、建设中的黄果树名胜区设想和及其矛盾性问题
  已经启动的把大瀑布旁边的小镇迁移到陡坡塘瀑布边上去的工程,实质上是想更加完美地重塑大瀑布的标志性和自然性及原生态性品位和形象。当然,这是很具有战略思想的高度和地位的。但稍一不慎,就必然落入历史上改造景区失败的怪圈。因为这至少存在一下问题:
  首先是建筑的极不协调性破坏来访客人的参观动机。我调查了一下,陡坡塘瀑布边上正在建设的项目有现代化停车场、旅游公司办公大楼、税务办公大楼等等。我不是说这些项目一定不适合建在景区,而是决策者应该充分地考虑到怎样把它和景区协调起来。我们可以想像一下,在一个纯自然纯民族的景区突然出现一个现代化的小城会给客人一个什么样的感受。我还特别考察了旅游公司的办公大楼,可以说是非常现代化的,就其外观来看,不比贵阳的浙江商城差多少,区别仅仅就在于房顶的样式而已。从效果图上来看,极不和谐的墙砖装饰给人以奢华的感觉,线条是超级现代的,结构也是。我在想一个问题:能不能不要这样隆重的外表?能不能仿一下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石板房?再声明一下:我不是说不建设,但是起码应该充分地考虑一下环境因素和历史要素,在设计上再下点功夫。
  其次,虽然集中消费的想法很好,但随之而来的矛盾性问题同样突出和尖锐。大家都知道,黄果树景区的景点是很分散的,也就是说景点之间距离不小。因此,想集零为整怕是适得其反。我们能不能这样做,就是:以整为主,以零辅之或附之?这个问题不作深层次讨论,相信管理者有可行性方案来实施的。
  再次是血本巨大必然引来争议。黄果树瀑布这个品牌到现在为止,已经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贵州特有的民族品牌,前面说了,她已经成为了国家的名片。就因为她的特殊性质和含义包含了比茅台酒还要丰富和细腻的民族情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想整改黄果树风景区,必须同时照顾到全省乃至全国人民的民族感情问题和世界人民的审美倾向和需求。或许我们这样做比较合适:运用很策略的方式既做宣传又把这样的信息公布于众,集更多人的思想精华来做这件事情,也许要好些的。第一是充分采纳各方意见;第二是把这样的事情社会化,免去了日后不必要的争议。这是从地区行政策略上来考虑的。
  三、成就黄果树绝对品牌的几个重点
  首先是深挖民族特色的东西。包括地方小吃、蜡染、手工艺品和旅游食品、纪念品等等。这些东西是能够带动经济发展的要素,也是旅游事业中应该加以开发的元素,它牵涉到如何结合贵州旅游事业实际的基础性问题。那么,还应该做点什么呢?我看见那些餐馆张着大嘴巴等在那里,也看见那些宾馆瞪着大眼睛蹲在那里,心里不觉为当地民众喊可惜!与其把高价位的菜谱摆在那里,不如研发一些特色小吃什么的,来满足客人想吃地方特色食品的渴望。可是没有人这样做,都守着四季不变的农家饭,在等!很多人傻乎乎地等在店铺门口,脸上挂着憨厚老实的笑,心里却盘算着逮哪条“鱼”来下酒。真的很够痛心的,可惜了大好的市场机会啊!难道是真的没有吗?有,一定有!贵州的民间小吃数不胜数,小米渣啊、荞面汤啊、酸汤火锅啊、大杂烩啊……多得数不完。为什么不去开发呢?
  再说,完全可以引进具贵州特色的名小吃。比如王记牛肉粉,比如程肠旺面等等。引进的方法也是多样的,可以独资,可以合资、也可以加盟嘛,为什么不去尝试一下?政府也应该牵一个线嘛。况且来黄果树的人未必一定会去花溪,去吃牛肉粉,能在黄果树就近解决了满足胃口的问题,这不是很好的事情吗?也就上面的例子来讲,王记牛肉粉不开到黄果树,照样会开到凯里、开到镇远、开到马岭河甚至开到成都昆明去的!所以。这并不存在争夺地区旅游资源的问题。那么,还有什么好顾虑的呢?
  我们的民族工艺品非得要登大雅之堂才叫艺术品吗?才会有价位吗?在瀑布边上,在天星桥在神龙洞在大小瀑布边上找个适合的地方弄上个十家八家的行不行?刺绣、蜡染、手编制物无一不可都是可以上的啊!在这一点上,我们的管理层是有责任的,而且责任不小。怎样做更合适,我想这不用我们多言了吧?比如编个大簸箕是实用,但卖不了好价钱,那么我们编小一点,融进些特色的东西有纪念意义的东西,让客人得到纪念品而我们得到钱,不是很好的吗?可目前的情况就这样,问题多的是。
  其次,还原自然并从自然中获取经济利益。瀑布边上,我看见的是很多的耕地,就要爬到山顶上去了!这不是一个好现象,甚至可以说,对于生态平衡危机来讲,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退耕还林势在必行,可能连白水河上游的耕地都得退耕,何况就在瀑布周围呢?那么,就这样退耕了也是不行的,还要考虑到景区民众的生活和发展问题,必须安置好旅游区的居民。这就要求我们找一个更好的办法来加以解决。在种植对象的选择上要更科学和客观。其要求至少有两个:一是必须保持生态平衡,不至于让我们的后代所看见的瀑布是一滴眼泪;二是要满足现在的民众生活及发展需要。我在瀑布旁边和很多景点周围看见了人工种植的柏树,是些还很幼小的树苗。我们知道,柏树的生长周期很长生命力很旺盛,寿命也很长,但是,除了这个还能种点什么呢?种点李、梨、桃、杏、苹果什么的行不行?至少,作为穿插着种的方式可行不可行?的确,柏树能四季常青,但是自然人文的景观一定要四季常绿吗?就算是,穿插着种经济林也不见得不可以的啊?用生态的东西来保证居民生活,这是几全其美的事情啊!这一点可以参照贵阳的情人谷、百花湖等景区的,完全可以操作。
当然这又同时弹出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收获的季节性问题。诚然,经济林的季节性很强,对于习惯了有两次收成的贵州农民来讲的确很难接受。但这可以从手工业和服务业来加以补充的,再说还可以种些竹子、药材等不受季节限制的经济类林产物种。这些不都是出路吗?
  再次,民风的教化和文化再集中。这个问题很重要也很突出。从当地人口中得知,年青一代都汉化了,都世界了,而民族的东西都丢得差不多了,甚至连民族的语言也怕要面临灭绝了。曾经问过很多乡民,都说连布依族的“三月三”这样民族味道浓厚的节日,也没有过了,都忙着去搞经济去了。那么我们不难想像:几年后,当所有人都去登三轮车、去卖臭豆腐去了,黄果树还有多大的魅力?客人来了,在瀑布前长叹一声大喝一声:美啊、好啊、绝啊、安逸啊……然后是忙着和三轮车讨价还价,忙着和卖臭豆腐的讲折扣,或者干脆赞叹完毕,笃的一声驱车离开?所以,舍弃了民族的东西,黄果树就必然失去人文内涵,说白了就是水从高处落下来,将会一点趣味也没有的。这不符合越来越发展的审美要求和情趣倾向,也是不符合特有景观应该追求的旅游效果的要求的。
  如果说五台山道家味道十足、黄山云海味道十足、泰山历史文化味十足的话,那么黄果树应该是民族风情十足的拳头产品。可惜在目前我们做得还不够好,至少不够完美。多年后的今天,黄果早已不在枝头,这的确是很自然的事情(当然,这和生态保护因素有很大的关系)
但是,在我们都觉醒了、觉悟了的今天,我们能为后人留下些什么呢?是文化!它是被刻在红岩上的、是被刻进历史的、是有长久生命力并一代一代往下传的东西。所以,大力倡导和鼓励景区民族风情文化的深挖和发掘工作,是必要的,而且必须是持久的。
  什么叫文化的再集中?就是吸纳所有优秀文化来重塑我们的特色品牌的产品的方式。我们可以这样去想,黄鹤楼给人什么样的文化印象?同理的还有岳阳楼、腾王阁等等。那么我们可不可以不在瀑布边上修别墅建宾馆造餐馆?可不可以修个“望瀑亭”“赏瀑走廊”什么的?这些既适用又具观赏性的项目不上,非要上个什么可怜吧唧的餐馆等怪东西在那里,说摆设不是摆设,说经济又不经济的,是什么道理?难道说酒店宾馆一定要修在那里才好吗?客人夜里听见大瀑布大吼大叫的就会很爽的吗?我看不见得,谁白天晚上不睡觉都还有很好的心思去欣赏壮丽的瀑布风光?这不是适得其反吗?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把大瀑布边上的民居等建筑搬迁出去是很科学的,这符合客观要求和历史要求。回到正题上,还是讲文化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名楼名山名川,大多和历史名人有关系(点一下,这个问题不作深究)。这些风骚的弄客赋予了自然界的人文活力和文化力量,顺便说一下,目前吵得很凶的影视取景的事也是这个道理。但是,黄果树目前要靠名人墨宝和礼赞来深化来化装,显然现在是不现实的,但是我们可以创造机会,为后人留下点什么。比如说搞个诗歌论坛或者其他的什么文化工程项目,只要能把文人的眼球齐刷刷地吸引过来,就很不错,这比投放十个亿几十个亿的广告,要好得多,而且就目前来讲也是能派上用场的。还比如说,能不能在很大程度上向教育界倾斜?大家知道,社会上说话分量之重仅次于官员的就是专家、学者和资深媒体人士,能不能更多的为他们创造前来瞻仰的机会或者说优惠?也许有人要问了,聚集这些酸溜溜的家伙来做什么?当然不是让他们白来,来了也不会要他们白看,看了总要留下点什么、总要消费点什么的。比如签名吟诗作赋等等无一不可,这些即兴之言,发自内心的赞美,会很大程度地深化黄果树的文化内涵和起到良好的宣传作用的。用一些很特殊的方式来收藏和展示这些东西,无疑会使得黄果树品牌的含金量增值。文化再集中的方法有很多种,目的却只有也只能有一个,而且要符合黄果树的文化发展方向。


相关文章

  • 桂林.黄果树旅游考察调研
  • 桂林.黄果树两地旅游集团公司发展的 经验和启示 为学习兄弟城市发展旅游集团公司的先进经验,理清我市旅游集团公司发展思路,充分发挥旅游集团公司的龙头带动作用,促进我市旅游产业的更快更好发展,2005年元月2日至7日,市委副秘书长.市委政研室主任王国龙率市国资委副主任李来平.市旅游集团公司总经理熊伟.副 ...

  • 学习情况报告
  • 为认真贯彻全省旅游发展大会精神,推进我市文化与旅游深度结合,提升旅游产业素质,进一步增强我市旅游综合竞争力,市委.市政府组织旅游文化代表团于x月xx日至xx日赴云南进行了考察学习.现将考察学习情况汇报如下. 一.考察学习的基本情况 市委.市政府对这次赴云南考察活动高度重视,多次专题进行研究部署,市委 ...

  • 海南旅游业发展考察报告
  • 六枝特区政府督查室 牟素贞 黎族歌舞表演 鹿回头公园 黎族集体婚礼 2005年11月,特区组织部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副科级干部培训班,从政治思想.政策法规.经济建设.领导管理.开拓视野等方面组织理论授课,同时,为使参加培训的学员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科学发展观,围绕特区提出的"农业稳 ...

  • 安顺市概况
  • 贵州省中西部城市安顺,建于明代,地处滇黔要道,素有 "滇之喉.黔之腹"之称,且"商业之盛,甲于全省",自古为黔中商业重镇,1985年国务院批准为甲类开放城市.安顺历史悠久,文化发达,交通便利,商业繁荣,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安顺旅游服务中心.购物中心 ...

  • 旅游文化活动方案
  •   一、活动名称:**旅游文化系列活动   二、主办单位:**部门   三、活动时间:   四、目的意义:   x年的旅游主题是"中华文化游"。少数民族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是其中最为璀璨绚丽的亮点。贵州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旅游资源,蕴藏着异彩纷呈的人文文化,是少数民族地区民间节庆活 ...

  • 白水江环境生态组考察报告
  • 白水江环境生态组考察报告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陇南武都.文县,属于温带和亚热带的过渡带,山峦河谷交错,动物.植物种类多样.为了解这一地区独特的自然条件和人类利用资源的状况,考察期间,我们在白马河保护站和大熊猫驯养中心的工作人员带领下,走进山林和村寨,了解当地的生态环境问题,并获得了初步的印 ...

  • 实习调查报告原稿
  • 实习调查报告原稿 一.调查单位简况 丽江市外事办是市政府的一个重要部门.外事办由友城科.侨事科.外事科和综合科构成,外事办的主要职责有以下几个方面. 1:贯彻执行我国的对外方针政策.涉外法规.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外事工作的指示和决定:同有关部门研究执行有关外事政策的具体措施:检查有关部门和单位贯彻执 ...

  • "松下哲学"读后感
  • 杭萧钢构在单董事长为核心的英明决策和正确领导下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名不见经传的小作坊变成建筑钢结构行业妇孺皆知.耳熟能详的特大型专业型品牌型企业.这就是一种规律,万事万物不是一层不变的,总是在不断变化的,总是发展的,总是在前进的.杭萧钢构之所以变化非常快,发展速度超乎人们的想象,也符合松下幸之助的 ...

  • 旅游资源办20XX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 为了充分发挥**乡资源优势,发掘地方少数民族文化,xx年11月**乡人民政府成立了**乡旅游资源开发办。半年来,在各领导的关心指导下,旅游资源办着重从**自然资源的有利条件作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就现存在的利弊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做了大量的旅游开发前期工作。   根据调查**旅游优势主要表现在:   1、自 ...

  • 民族品牌恶梦:令人心痛的汇源品牌之殇
  • 近日国际知名公司可口可乐旗下公司将全资收购我国汇源的消息成为各大财经网站的头条,我从看到这条消息一直到晚上还久久不能平静,也莫名其妙地因为一个民族品牌被外资收购而失眠.我首先想到了的品牌中国产业联盟执行主席,中国企业家杂志社长社刘东华去年为<品牌中国1980-xx年>所作的序言<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