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低碳城市建设的建议

关于加快低碳城市建设的建议

日前,国家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在由国家发改委确定的首批五个低碳试点省和八个低碳试点市正式启动。这充分表明了中央对坚持科学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说明发展低碳城市必将成为未来引领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重要驱动。鉴于在我区“十二五”规划编制过程中,市委政研室、市发改局、市经济局、市商务局等相关处室领导明示,“宜按中央要求,不提‘低碳经济’”,且低碳城市建设与低碳经济试验区建设在要求、重点和路径等方面有着较大的一致性,今后区低碳办的主要职责和任务应调整为统筹协调推进低碳城市建设,低碳经济试验区建设任务相应调整为低碳城市建设任务。对于加快低碳城市建设,我们的具体建议如下。

一、进一步认清形势

低碳发展模式,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发展模式。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加剧,广泛开发使用低碳技术、大力建设低碳城市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和社会转型不可阻挡的新浪潮。

国际上的低碳行动于2007年4月首先在英国发起,至今发达国家在低碳发展意识、低碳技术研发等方面先行一步,总的来看,欧盟、日本处于发展的领先位置,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

近年来也逐步重视低碳绿色发展。目前,国际上发展低碳城市的主要做法包括国家层面的战略制定、建立低碳发展体系、加大科研计划投入、促进传统工业向生态工业转型等方面。

我国的低碳绿色发展起步较晚,2009年11月,国务院提出全国2020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后,各省市纷纷主动采取行动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不少地方提出发展低碳产业、建设低碳城市、倡导低碳生活。国家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也于2010年7月18日正式启动。由国家发改委确定首先在广东、辽宁、湖北、陕西、云南五省和天津、重庆、深圳、厦门、杭州、南昌、贵阳、保定八市开展试点工作。具体任务包括:编制低碳发展规划,制定支持低碳绿色发展的配套政策,加快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统计和管理体系,积极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因此,在新形势下,成都市乃至四川省加快低碳发展的任务就显得尤为紧迫。

近年来,我区按照市委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和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目标定位,坚持把“生态立区”摆在发展的首要位置,在低碳发展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具备建设低碳城市的良好基础,我区应紧抓发展机遇,力争率先在全市乃至全省的低碳城市建设方面取得突破。

二、进一步梳理薄弱环节

2009年6月我区成立了以低碳发展为目标的领导小组,以及包括政策保障组等在内的10个工作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

完善了相关制度,明确了工作职责和目标任务。今年以来,全面梳理了11个近期加快建设的低碳发展项目,建立了低碳发展专项基金。与四川大学等高校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为低碳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配套政策还不完善。目前低碳城市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可借鉴的东西少。虽然全区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意见和确定了试点项目,但截止目前,包括全市都还没有正式出台专门规划和相关意见。由于制定政策的权责限制,全区的配套政策也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引导和经济激励措施,导致实施意见可操作性不强,执行力减弱,工作推进成效不明显。

二是机制体制亟待健全。组织领导相对薄弱,目前区环保局班子尚未配齐,区低碳办副主任职位空缺,代理副主任为市上下派锻炼干部,任期将满,三名抽调工作人员身兼多项工作,统筹协调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考评体系还不健全,一些低碳小组对低碳工作重视力度不够、紧迫意识不强,缺乏创新思维,不积极思考对策和办法,不主动推进落实,导致个别工作形于文件、浮于表面。联动机制尚未形成,各工作组之间、组内的成员单位之间缺乏联动协作,工作沟通、信息传递不及时,工作缺乏整体推进合力。

三是宣传动员还不深入。低碳城市建设更多的是需要群众作为主体参与,但目前全区对群众低碳意识的宣传力度还不够大、

范围还不够广、形式还不够活,大多数群众特别是农村地区群众不太了解低碳绿色发展的本质、概念、内容及要求,全区上下尚没有形成发展低碳城市的共识,更谈不上积极主动参与、支持试验区建设。

三、进一步把握工作重点

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重点抓好低碳城市发展规划的编制和相关政策配套的完善,探索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统计和管理体系,努力构建以低碳为特征的现代产业体系,积极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全力打造以低污染、低排放、高效能为特征的低碳城市发展模式。

一是编制完善低碳城市发展规划。紧密结合我区的经济发展需求、基础条件和科技水平,围绕北部新城建设、功能区建设,尽快编制我区低碳城市建设五年行动计划(低碳城市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并将专项规划重要内容和发展指标纳入“十二五”总体规划。结合上级规划和本区实情,提出“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约束性指标和预期目标,明确我区建设低碳城市的重点。

二是加快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持续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三产方面,依托西部铁路物流中心、四川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和即将建设的成都第二机场,加快以物流业为重点的生产性服务业以及现代商贸业、房地产业、餐饮业、生态休闲旅游业等生活性服务业,努力打造陆空、

陆水联运的临港经济区,做大经济总量,逐渐减少我区经济对高碳模式的依赖度,相对降低整体碳耗指标。二产方面,紧抓我区打造国家级房屋产业基地、国家级节能环保基地的有利契机,加快节能、环保产业的推进力度。严格执行国家、省、市控制新建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的要求,严把项目准入关、环境影响评价关和清洁生产审核关,积极培育“生态工业园区”,扩大低碳技术的应用面,以低碳产品的示范效应促进低碳产业的集聚。继续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引导全区的工业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开发和生产低碳产品。一产方面,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探索建立以村为单位的生态农户合作社,引入科研院所和社会组织平台,加大对生态技术的指导和培训,广泛采用生态农业的优良技术。

三是积极推动技术改造创新。吸引国内外研究机构在我区建立实验室和创新中心,共同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应用推广和产业化,使青白江向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基地方向发展。积极响应国家新能源政策号召,大力发展风电产业,支持天马风电轴承生产线、安那际风电电控设备制造、科华精密长寿命特大型风力发电专用轴承生产线技改等新能源产业配套项目。

四是探索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统计和管理体系。区发改局、区经济局、区环保局、区统计局等相关部门牵头,成立专门工作小组,对行业排放指标进行综合梳理,探索建立适用于我区的一套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统计和管理体系。

五是持续加强生态区建设。以创建国家级生态区和龙泉山脉综合旅游功能区建设为契机,积极探索构建健康绿道体系,推动龙泉山脉植被恢复工程、“两区一廊”等生态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碳汇林业,提高森林覆盖率和绿化覆盖率,增强对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作用。

六是积极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由区委宣传部牵头,对低碳概念、低碳生活常识和消费方式等进行广泛宣传,大力倡导全区群众积极实践低碳生活。从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发掘节能减排的潜在空间,促进太阳能、LED等绿色技术和产品的应用,对购买节能节电消费品进行补贴。大力发展节能交通工具,推广节水、节地、节能、治污的绿色生态小区建设,对现有公共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引入绿色建筑标志和评价体系。引导公众参与植树造林,在扩大森林覆盖率的同时,创造碳汇,减少碳足迹,使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深入人心。

七是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资金方面,充分发挥好区低碳发展专项基金的引导作用,积极支持低碳技术公共服务平台、载体建设、研发补贴、低碳技术改造项目贴息和碳汇项目。对低碳项目和从事低碳技术研发应用的企业,由区低碳发展专项基金给予研发资金贷款贴息补助。政策方面,尽快建立低碳企业名录和低碳产品名录,给予财政贴息、财政担保、投资税收抵免等支持和优惠,优先供地、优先申报省市重点项目、优先推荐争取上级相关专项扶持资金,在土地价格、行政事业收费等方面给予优惠。

人才方面,多举措吸引相关高复合型人才参与我区低碳城市建设,利用与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建立的战略合作平台,进一步深化与省内科研院所的对接和联系,不定期邀请中科院院士、大学教授、低碳技术专家等进行专题讲座和传授成功经验,抓好低碳技术人才培养,全面建立我区相对稳定的低碳技术研发人才队伍。

八是进一步完善统筹协调机制。组织领导方面,配强配齐区环保局、区低碳办班子,使低碳城市建设统筹协调部门的领导班子坚强有力,轮岗交流和调整充实一批适应低碳发展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的干部到区环保局和区低碳办工作。联动机制方面,区委每两月或每季度召开一次低碳城市建设相关会议,健全每月召开一次的联席工作会议制度和每半月召开一次的例会制度,加大工作推进力度。考核评价方面,制定完善低碳城市考核评比体系,将低碳城市建设工作纳入区委、区政府专项目标管理,并建立逐级负责制度,定期督查,狠抓落实。

2010年8月25日

关于加快低碳城市建设的建议

日前,国家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在由国家发改委确定的首批五个低碳试点省和八个低碳试点市正式启动。这充分表明了中央对坚持科学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说明发展低碳城市必将成为未来引领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重要驱动。鉴于在我区“十二五”规划编制过程中,市委政研室、市发改局、市经济局、市商务局等相关处室领导明示,“宜按中央要求,不提‘低碳经济’”,且低碳城市建设与低碳经济试验区建设在要求、重点和路径等方面有着较大的一致性,今后区低碳办的主要职责和任务应调整为统筹协调推进低碳城市建设,低碳经济试验区建设任务相应调整为低碳城市建设任务。对于加快低碳城市建设,我们的具体建议如下。

一、进一步认清形势

低碳发展模式,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发展模式。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加剧,广泛开发使用低碳技术、大力建设低碳城市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和社会转型不可阻挡的新浪潮。

国际上的低碳行动于2007年4月首先在英国发起,至今发达国家在低碳发展意识、低碳技术研发等方面先行一步,总的来看,欧盟、日本处于发展的领先位置,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

近年来也逐步重视低碳绿色发展。目前,国际上发展低碳城市的主要做法包括国家层面的战略制定、建立低碳发展体系、加大科研计划投入、促进传统工业向生态工业转型等方面。

我国的低碳绿色发展起步较晚,2009年11月,国务院提出全国2020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后,各省市纷纷主动采取行动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不少地方提出发展低碳产业、建设低碳城市、倡导低碳生活。国家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也于2010年7月18日正式启动。由国家发改委确定首先在广东、辽宁、湖北、陕西、云南五省和天津、重庆、深圳、厦门、杭州、南昌、贵阳、保定八市开展试点工作。具体任务包括:编制低碳发展规划,制定支持低碳绿色发展的配套政策,加快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统计和管理体系,积极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因此,在新形势下,成都市乃至四川省加快低碳发展的任务就显得尤为紧迫。

近年来,我区按照市委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和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目标定位,坚持把“生态立区”摆在发展的首要位置,在低碳发展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具备建设低碳城市的良好基础,我区应紧抓发展机遇,力争率先在全市乃至全省的低碳城市建设方面取得突破。

二、进一步梳理薄弱环节

2009年6月我区成立了以低碳发展为目标的领导小组,以及包括政策保障组等在内的10个工作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

完善了相关制度,明确了工作职责和目标任务。今年以来,全面梳理了11个近期加快建设的低碳发展项目,建立了低碳发展专项基金。与四川大学等高校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为低碳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配套政策还不完善。目前低碳城市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可借鉴的东西少。虽然全区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意见和确定了试点项目,但截止目前,包括全市都还没有正式出台专门规划和相关意见。由于制定政策的权责限制,全区的配套政策也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引导和经济激励措施,导致实施意见可操作性不强,执行力减弱,工作推进成效不明显。

二是机制体制亟待健全。组织领导相对薄弱,目前区环保局班子尚未配齐,区低碳办副主任职位空缺,代理副主任为市上下派锻炼干部,任期将满,三名抽调工作人员身兼多项工作,统筹协调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考评体系还不健全,一些低碳小组对低碳工作重视力度不够、紧迫意识不强,缺乏创新思维,不积极思考对策和办法,不主动推进落实,导致个别工作形于文件、浮于表面。联动机制尚未形成,各工作组之间、组内的成员单位之间缺乏联动协作,工作沟通、信息传递不及时,工作缺乏整体推进合力。

三是宣传动员还不深入。低碳城市建设更多的是需要群众作为主体参与,但目前全区对群众低碳意识的宣传力度还不够大、

范围还不够广、形式还不够活,大多数群众特别是农村地区群众不太了解低碳绿色发展的本质、概念、内容及要求,全区上下尚没有形成发展低碳城市的共识,更谈不上积极主动参与、支持试验区建设。

三、进一步把握工作重点

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重点抓好低碳城市发展规划的编制和相关政策配套的完善,探索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统计和管理体系,努力构建以低碳为特征的现代产业体系,积极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全力打造以低污染、低排放、高效能为特征的低碳城市发展模式。

一是编制完善低碳城市发展规划。紧密结合我区的经济发展需求、基础条件和科技水平,围绕北部新城建设、功能区建设,尽快编制我区低碳城市建设五年行动计划(低碳城市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并将专项规划重要内容和发展指标纳入“十二五”总体规划。结合上级规划和本区实情,提出“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约束性指标和预期目标,明确我区建设低碳城市的重点。

二是加快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持续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三产方面,依托西部铁路物流中心、四川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和即将建设的成都第二机场,加快以物流业为重点的生产性服务业以及现代商贸业、房地产业、餐饮业、生态休闲旅游业等生活性服务业,努力打造陆空、

陆水联运的临港经济区,做大经济总量,逐渐减少我区经济对高碳模式的依赖度,相对降低整体碳耗指标。二产方面,紧抓我区打造国家级房屋产业基地、国家级节能环保基地的有利契机,加快节能、环保产业的推进力度。严格执行国家、省、市控制新建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的要求,严把项目准入关、环境影响评价关和清洁生产审核关,积极培育“生态工业园区”,扩大低碳技术的应用面,以低碳产品的示范效应促进低碳产业的集聚。继续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引导全区的工业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开发和生产低碳产品。一产方面,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探索建立以村为单位的生态农户合作社,引入科研院所和社会组织平台,加大对生态技术的指导和培训,广泛采用生态农业的优良技术。

三是积极推动技术改造创新。吸引国内外研究机构在我区建立实验室和创新中心,共同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应用推广和产业化,使青白江向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基地方向发展。积极响应国家新能源政策号召,大力发展风电产业,支持天马风电轴承生产线、安那际风电电控设备制造、科华精密长寿命特大型风力发电专用轴承生产线技改等新能源产业配套项目。

四是探索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统计和管理体系。区发改局、区经济局、区环保局、区统计局等相关部门牵头,成立专门工作小组,对行业排放指标进行综合梳理,探索建立适用于我区的一套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统计和管理体系。

五是持续加强生态区建设。以创建国家级生态区和龙泉山脉综合旅游功能区建设为契机,积极探索构建健康绿道体系,推动龙泉山脉植被恢复工程、“两区一廊”等生态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碳汇林业,提高森林覆盖率和绿化覆盖率,增强对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作用。

六是积极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由区委宣传部牵头,对低碳概念、低碳生活常识和消费方式等进行广泛宣传,大力倡导全区群众积极实践低碳生活。从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发掘节能减排的潜在空间,促进太阳能、LED等绿色技术和产品的应用,对购买节能节电消费品进行补贴。大力发展节能交通工具,推广节水、节地、节能、治污的绿色生态小区建设,对现有公共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引入绿色建筑标志和评价体系。引导公众参与植树造林,在扩大森林覆盖率的同时,创造碳汇,减少碳足迹,使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深入人心。

七是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资金方面,充分发挥好区低碳发展专项基金的引导作用,积极支持低碳技术公共服务平台、载体建设、研发补贴、低碳技术改造项目贴息和碳汇项目。对低碳项目和从事低碳技术研发应用的企业,由区低碳发展专项基金给予研发资金贷款贴息补助。政策方面,尽快建立低碳企业名录和低碳产品名录,给予财政贴息、财政担保、投资税收抵免等支持和优惠,优先供地、优先申报省市重点项目、优先推荐争取上级相关专项扶持资金,在土地价格、行政事业收费等方面给予优惠。

人才方面,多举措吸引相关高复合型人才参与我区低碳城市建设,利用与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建立的战略合作平台,进一步深化与省内科研院所的对接和联系,不定期邀请中科院院士、大学教授、低碳技术专家等进行专题讲座和传授成功经验,抓好低碳技术人才培养,全面建立我区相对稳定的低碳技术研发人才队伍。

八是进一步完善统筹协调机制。组织领导方面,配强配齐区环保局、区低碳办班子,使低碳城市建设统筹协调部门的领导班子坚强有力,轮岗交流和调整充实一批适应低碳发展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的干部到区环保局和区低碳办工作。联动机制方面,区委每两月或每季度召开一次低碳城市建设相关会议,健全每月召开一次的联席工作会议制度和每半月召开一次的例会制度,加大工作推进力度。考核评价方面,制定完善低碳城市考核评比体系,将低碳城市建设工作纳入区委、区政府专项目标管理,并建立逐级负责制度,定期督查,狠抓落实。

2010年8月25日


相关文章

  • 关于加快我市山区绿化的调查与建议
  • 山区绿化作为我市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发展循环经济,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充分体现我市后发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日,市政府办公室专门对我市的山区绿化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 山区绿化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围绕打造烟台市后花园.胶东半岛最大的 ...

  • 县委常委会专题民主生活会上的主持词
  • 在中共××县委常委会专题民主生活会上的主持词 县委书记 ×× (2005年4月28日) 同志们: 按照中纪委.中组部<关于开好2005年度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通知>要求.省委及市委的有关规定和县委常委会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安排,县委决定今天召开中共××县委常委会专题民主 ...

  • 关于对省委常委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 省第八次党代会以来,省委常委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快发展、富民强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促进了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和社会全 ...

  • 关于对市委班子的意见和建议
  • 市委: 接到<关于为市委常委征求意见的通知>后,我们市局党委高度重视,副市长.市局党委书记.局长xxx同志立即责成政治部负责,召开了相关人员座谈会,全面回顾了市委近年来的各项工作,一致认为:市委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 ...

  • 关于对全区环境质量状况的调查和建议
  • 关于对全区环境质量状况的 调查和建议 --可持续发展问题系列调研之六 环境保护与人类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障.近些年,我区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将环境保护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不断深化工业污染治理,提高污染防治水平,强化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建设,工业污染源 ...

  • 老促会老区调研报告
  • 河南省老促会自1993年成立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中心,积极服务大局,深入调查研究,当好参谋助手。充分发挥老领导、老干部、老专家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和智力优势,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在促与进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   河南省老促会秘书长黄振英、副秘书长赵顺庭在与记者座谈 ...

  • 依法监督城乡统筹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
  • 近年来,东营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紧紧围绕全市农业与农村工作中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统筹城乡发展为重点,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切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努力做到依法治农促发展,依法护农促增收,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一.深入调研,着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步伐 统筹城乡发展是树立 ...

  • 省旅游局分析检查阶段工作方案
  • 局机关各处(室),直属各单位: 按照中央和省委学习实践活动的部署,局学习实践活动转入分析检查阶段,根据省委关于分析检查阶段的要求,结合我省旅游工作实际,局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省旅游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分析检查阶段工作方案》,现将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省旅游局学习实践科学发 ...

  • 昌图县人大常委会20XX年工作年终总结
  • 2009年,县人大常委会在县委的领导和“一府两院”的积极配合下,在全体代表的支持、监督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认真贯彻执行《监督法》,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第一要务,以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

  • 关于农民收入现状及对策的调查报告
  • 加快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问题和中心任务 ,也是农业.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wto的加入,农民增收缓慢已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改善和农村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究竟农民收入现状如何,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症结何在?以及怎样应对入世带来的挑战和ss机遇?02年4月份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