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校长的演讲语文教案

2《陶校长的演讲》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会认4个,理解有关新词。

3、了解演讲的特点,明白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培养学生不断激励自己、鞭策自己成为习惯。

4、感受演讲稿的情真意切,乐于模仿迁移运用,体会“学做真人”,交流陶行知其人其事,激情。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难点:学演讲,学自励

问什么为什么问希望怎么办

教学难点:

1、真实性、鼓励性、礼仪性

2、陶行知为什么作这篇演讲,写读后感。

3、模仿合作写演讲稿,参加演讲赛。

教学准备:

1、录音带;配乐背景音乐《钢琴曲》

2、陶行知资料,“学做真人”演讲稿

3、话筒,录音机录制磁带,演讲稿四人合作一份。

第一教时

教学目的:介绍生平,了解演讲常识,初读知大意。

教学难点:音:稳韧

形:堡垒陶炼彼

义:堡垒、源泉、造福、坚忍不拔、彼岸、鞭策、长足

教学设计:

一、板题、交流资料、听范读

1、板书解疑,陶校长(交流资料)

原名文睿,安徽翕县人,近代教育家,晓庄学校,山海工学团,生活教育理论,教学经验,小先生制,育才学校,“公德”和“私德”

2、听演讲(录音范读)

小结:演讲就是在群众集会或重大会议上就某个主题说明道理、发表见解的说话方式。

二、了解演讲知识,引入课文

1、谈演讲的特点

(1) 真实性(贴近生活,讲真话)

(2) 鼓动性(激烈感情,感召力)

(3) 礼仪性(称呼、交流、有祝语)

2、文中陶校长怎样注意这三点的,自读(1)通问正音(2)划标题

三、检查初读理思路

1、出词正音

2、按四部分抽个读,点评后四人组分别读,并解疑。

3、交流分段知大意

(1)陶校长的演讲主要讲了什么?

(2)是分哪儿几个方面来谈这个问题的?

(3)填充概括段意

一(1)开门见山提出了()

二(2—5)分别要求学生从()、()、()、()四方面问问自己有没有(),()了多少,并讲了这样问的()。

三(6)总结全文,希望学生养成()的好习惯,争取在()取得()。

4、引读全文

5、质疑留疑

四、学字词

1、认生字、抢答:

比喻难以攻破的事物严格督促使进步

来源比喻向往的境界

给人带来幸福进展迅速

形容意志坚强,不可动摇

2、归类写

左右:演锻稳

3、比较组词

陶 炼 彼

葡 练 履

4、抄词

第二教时

教学目的:精读感悟,从收到放,朗读倾吐。

教学设计:

一、复习大意,板书:健康、学问、工作、道德

二、教学第一问

1、作者为什么要先问身体有没有进步?(默读圈画中的词句)

2、交流导读卡片:健康第一健康是生命之本健康堡垒

3、再读体会关联词的作用(填空比较,谈重要性)

因为„„有了„„才有„„,否则„„将

4、怎样才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抓住两个“离不开”,导读)

5、三读本段(引读)理清层次:先问什么?再问为什么这样问?最后提出什么希望?

三、教学第二问、第三问、第四问

1、默读圈画方法同上

2、交流讨论,学生为主

(1)问什么?

(2)为什么要这样问?(自己的学问有没有进步)

(3)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学问有进步?

3、点拨关键处

(1)公德——公共道德,观念

(2)私德——私人生活上所表现的道德品质

(3)真人——真诚不虚伪的人

四、以读比感悟,深化倾吐

1、各组派一代表读(同内容的挑战读,点评有层次)

2、男女生各派代表读,并谈谈陶校长为什么要作这篇演讲?体现了他怎样的感情?

3、填空总结

陶校长希望同学们从小树立(),筑起(),学习上认准(),刻苦钻研;工作上要培养(),认真负责地做好(),要学做()。这样就可以()。 他的演讲言真意切,使我们感受到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

4、激情齐读出这种关怀、爱护和演讲的语气。

5、倾吐练习

A、《陶校长的演讲》读后感

B、《我也要每天四问》

C、陶校长,您听我说„„

五、作业:填空(课后4)

6《变色龙》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新词,并能用“绘声绘色”、“名副其实”造句。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字,了解变色龙的特点,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新词,并能用“绘声绘色”、“名副其实”造句。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字,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

教学准备:1.变色龙的图片。

2.变色龙的资料。

一.复习导入

1、读读生词

2、课文第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二.细读课文

1、第二部分“我们”细细端详着变色龙。什么叫“端详”?给它找一个近义词。默读课文看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端详”变色龙的?

2、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外形特点、捕捉食物、会变色

3.小组学习:读读9自然段,把你最感兴趣的一方面读好。

①第9自然段,指名读,说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向大家介绍变色龙的外形的。

头、嘴、眼、身躯、背部、腹部、脚、尾巴

②变色龙的这写部分各有什么特点?请在相应的词语下面标上小圆点。 ③根据插图,按照从头到脚的顺序介绍变色龙。

4、感悟课文第十到十二自然段

①自渎课文,说说在这自然段中了解到变色龙哪些知识。

②理解部分词语:迟钝、窥探、绘声绘色、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刹那间等体会变色龙捕捉食物的速度快。

③练习朗读,注意重点词的朗读。

④使用“绘声绘色”造句。

5、变色龙真的会变色吗?齐读14自然段。

①朋加沙实验了几次?从哪些词语看出?

②找到表示颜色的词语(香蕉叶色、绿色、棕色、浅灰色)

③课文中用了哪些表示变的词语?(变成、变为、变为)

④仔细观察图,体会变色龙的颜色变化。

⑤看到这样的景象可以用一个词语形容,用“名副其实”造句。

6、学习了课文第二部分,对我们观察小动物有什么启发?

总结描写动物的方法:仔细观察,抓住其特点来写,注意按一定顺序来写。

7、老师送给大家一句格言:“观察,观察,再观察。——巴浦洛夫”

8、齐读课文第三部分

①放回变色龙,是为什么?又使你想到了什么?

②你还收集到哪些变色龙的资料,集体交流

③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像变色龙这样的小动物。

三.布置作业

1.搜集你喜欢的小动物的资料。

2.小练笔:仔细观察你喜欢的小动物,灵活运用送学到的观察、表达方法,写一篇关于小动物的作文。

板书设计:

发现 外形特点

端详 变色龙 捕捉食物

放回 变色

《昆虫记》是怎样的一部书?法布尔以毕生的时间与精力,详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为了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然后以其观察所得记入详细确切的笔记,最后编写成书。

在法国18、19世纪,热衷于把自己的科学研究成果写成文学式著作的生物学家,多到不可胜数,可是只有法布尔的《昆虫记》流传得最久最广,这绝非偶然。

法布尔的童年和少年时期家中生活困苦,温饱不能保障,好不容易上完了小学课程,中学课程几乎是他自学的。他当了多年小学教师,生活十分清苦。这时,他对观察昆虫生活,研究昆虫世界复杂微妙的喜怒哀乐现象,已有了很高的兴趣和锲而不舍的强烈意愿。年轻的法布尔可能把他自己看作昆虫——在复杂的大自然环境中,坚韧不拔地为个体与族类的生存而斗争,这就是昆虫的本性;而法布尔则为他的学术研究与文学工作的理想,至死不渝地进行奋斗。

法布尔的天性与一个渺小的昆虫有相同之处,由法布尔看来,昆虫求生存的艰苦曲折的斗争,以及它们在斗争中表现的一切令人想不到的敏慧反应,是昆虫本身生理结构形成的条件,是它们的本能与直觉的表现,而不是为了适应客观环境,逐步变形而成的结果。法布尔彻底反对达尔文的变形论与适应论,强调本能与直觉。法布尔被当时法国与国际学术界誉为“动物心理学的创导人”,因为《昆虫记》着重描写了昆虫这种渺小动物的“灵性”。

法布尔大半生默默无闻地过着勤奋刻苦的学者生活,他依靠小学教师和稍后中学教师的菲薄工资为生。他一生希望能得到大学教授的位置,改善生活,为他的昆虫学研究创造更有利的条件。但是他始终没能登上大学的讲坛,因为没有要人推荐。到晚年,法布尔用一生积蓄的一点钱在荒僻的乡间买了一块园地,在园中修建了一所简陋的住宅,并在园中及屋内布置昆虫笼子和实验室。从此他专心致志观察昆虫,研究昆虫,埋头苦干,不求名利。他已是60岁以上,从学校退休了,那段时间是他一生的黄金时期。他出版《昆虫记》最后几卷的时候,也是他实至名归,名声大振的时期。他不但在法国赢得为数众多的读者,即便在欧洲,在全世界,《昆虫记》作者的大名也为广大读者所熟悉。法国学术界和文学界推荐法布尔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可惜没有等到诺贝尔奖金委员会下决心授予法布尔诺贝尔奖,这位歌颂昆虫的大诗人已经瞑目长逝了。

8《成语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画龙点睛》。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总是”、“不是„„而是„„”造句

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完了《金蝉脱壳》这篇课文,知道课题“金蝉脱壳”就是一个成语。你还知道哪些成语,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

板书课题:8 成语故事

3、什么样的成语称为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也有少于四字的成语,如“敲门砖”“莫须有”“想当然”之类,多于四个字的如“桃李满天下”“真金不怕火炼”“心有余而力不足”“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之类,但这些在成语中都占绝对少数。)

二、初读课文

1、布置课内预习要求。

过渡: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哪三则成语故事了?请大家自己读课文。

(1)轻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生字。

(2)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3)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准备质疑。

2、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导生字、正音。

chuō sāi fèng lù bì yùn hǔ

戳 腮 俸 禄 壁 韵 唬

(2)指导词语,注意正确书写。

腾空 俸禄 自相矛盾 画龙点睛

戳穿 墙壁 滥竽充数 张口结舌

4、质疑不理解的词语,小组讨论。

文中的哪些词你不理解?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三、指导预习及写字。

1、再读课文,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2、指导书写习字册。

四、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抄写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每则故事的意思。

板书设计

成语故事

自相矛盾 滥竽充数 画龙点睛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

请同学上黑板板书三个成语。

二、精读《自相矛盾》。

1、“矛”和“盾”,你们能分得清吗?请同学看图指一指。“矛”(古文字图) 上象其锋,中象其身,下端有銎(斧子上安丙的孔),所以纳柲(古代兵器的柄)。 “盾””(古文字图) ,瞂也,所以扞身蔽目。“厂”象盾之侧是形,“十”象盾之握,“目”象盾之用。

2、(1)“矛”很“锐利”,锐利就是锋利的意思,矛“锐不可当”。

(2)“鲁迅的文笔很锐利”,这里的“锐利”是(目光、言论、文笔等)尖锐的意思。

(3)“盾”很“坚固”,坚固是牢固的意思,盾“坚不可摧”、“牢不可破”。

3、讨论:“夸口”的意思。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

“张口结舌”的意思。刚刚还“夸夸其谈”的楚国人,为何“张口结舌”说不出话的呢?

4、联系实际说说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

三、精读《滥竽充数》。

1、滥竽充数,“滥竽”的意思是吹不成调的竽。真是“竽”的错吗?

2、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

(1)南郭先生知道了齐宣王喜欢听许多人一起吹竽的消息,他想

(2) 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当他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俸禄,他想

(3)当他得知齐湣王喜欢听别人一个一个地吹,他又想

(4)看到不吹竽拿到同样俸禄的南郭先生,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5)看到了流浪街头的南郭先生,你又想对他说些什么?

(6)对于今天的那些“滥竽充数”“以次充好”的厂家,你会对他说

四、精读《画龙点睛》。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⑴张僧繇画的龙点睛前是什么样子的?(张牙舞爪,形象逼真,但缺少神韵——美中不足)

⑵“点睛”的结果怎样?“点睛”的作用?(腾空飞去——化腐朽为神奇、点石成金)

(3)“点睛”在现实中的运用(包装,好的产品加上好的包装,就是“画龙点睛”的作用;劣质产品加上好的包装,就是“滥竽充数”)

2、背诵课文

9《推敲》教学设计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理解《题李凝幽居》的大体意思。

练习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预设:

导入新课:

讲述《郭沫若改字》的故事。

20世纪40年代初,重庆公演郭沫若编写的话剧《屈原》,正好郭沫若本人也在那里看戏。台上扮演婵娟的演员张瑞芳念着痛斥宋玉的台词:“宋玉,你辜负了先生的教诲,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郭沫若听到这里时,总觉得这句台词缺了点味道。隔天,他就与张瑞芳交谈自己的感受,打算把那句台词改一改。这时,旁边扮演钓翁的张逸生插了一句嘴:“‘你是’不如改成‘你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就够味些了。”郭沫若品念着这句话,发觉果然生色不少,高兴地采纳了张逸生的意见,并尊称他为“一字之师”。为此,学识渊博的郭沫若还特意地写下一篇短文附在剧本后面。

引出话题“推敲”。

学习课文新词语:

出示下列词语:

推敲 和尚 醒悟 驴子 妥帖 车辆 闯祸 外貌

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抽学生朗读,教师相机纠正读音。

学生练习书空生字。

学生练习默写词语。

学生纠正刚才默写错误的词语。默写词语正确的学生尝试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师检查课文中的有关词语的意思:

醒悟:觉醒明白

妥帖:十分合适,恰当

皎洁:明亮洁白,多形容月光

莽撞:鲁莽。指言语、行动粗率而不审慎

斟酌:反复考虑以后决定取舍

簇拥:很多人紧紧围绕着或卫护着

避让:躲避;让开

宽恕:宽容饶恕

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学生各自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大体意思。

教师检查学生对于课文的大体意思的掌握情况。

教师总结:

课文主要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与韩愈一起斟酌诗句中用词语的故事,表现了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学习古诗,增加学习背景

出示古诗:

题李凝幽居

(唐)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注解:

幽居:指隐居处。

云根:古人认为云生在山石上,石为云根。

幽期:归隐所约的日期。

各自尝试说诗句的大体意思。

教师指名学生进行说说诗句的意思。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如何分段。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分段情况,教师总结:

课文分为三段:

一(1)写贾岛早年因家贫当了和尚。

二(2——7)写贾岛和韩愈一起推敲诗句。

三(8)写韩愈与贾岛一起思考,确定了用什么词语。

教学检测:

默写词语。

推敲 和尚 醒悟 驴子 妥帖 车辆 闯祸 外貌

12《伊索寓言》教学设计三

一、设计理念

“教材只是个例子”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并学会用“抓住寓意与故事之间联系”的方法学习伊索寓言,并且迁移运用这种方法,为《蚂蚁和屎壳郎》编写寓意,实现“为迁移而教”的目的,让学生初步掌握学寓言的方法,从而打开学寓言的一扇大门。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初步掌握“抓住寓意与故事之间联系”的方法学好三则寓言的寓意。

2、通过故事与寓意之间的比较回读、仔细品味,体味寓言中蕴含的寓意,尝试为《蚂蚁和屎壳郎》这则伊索寓言编写寓意。

三、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梳理归纳

1、屏幕阅读《伊索寓言》相关背景资料,汇报交流:得到了哪些信息?及时总结。

2、引入课题。

3、自由朗读,整体感体课文,要求:读准、读通三则寓言故事。

4、汇报读书后的感受,随机归纳梳理。

预计学生会汇报(1)故事内容简说;(2)对角色的评价;(3)对寓意的个性理解。

过渡语:读了这测寓言,大家已经基本了解了故事内容,但这还不够,学寓言,不仅要读懂内容,还要理解寓意。

(二)找准寓意,初步理解

1、快速默读寓言故事,把寓言中表明寓意的相关语句划出来。

2、交流汇总投影出示三句寓意:都在文末,点睛之笔(精练、概括)。

3、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寓意、提提问题。(提醒:抓关键词) 过渡:这些语句都表达了几则寓言的寓意,请同学们把这几句话放回文中,用心默读思考:寓意是怎么从故事中得出来的?试着找找故事与寓意的联系。

(三)抓住联系,深入体悟

1、默读第一则《狐狸和葡萄》,自主找故事与寓意之间的联系。

2、指名读故事,齐读寓意,反馈交流。

3、教师随机小结点拨。

4、小结方法:请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寓意是怎样与故事联系起来的?

5、齐读寓意,强化感知。

6、自主尝试,运用方法学《牧童与狼》、《蝉和狐狸》。

7、反馈交流,随机点拔,发现、梳理后两则寓言的故事和寓意的有机联系。

8、再次小结方法,读寓意。(寓意是紧密联系故事,从故事中精心提炼出来的,与故事密不可分、水乳交融)

9.教师出示从另一个角度提炼的《蝉和狐狸》的寓意:“一个居心不

良的人,不管用多少花言巧语来掩饰自己的阴谋,总有一天会被人识破的。”

请学生运用方法评议。

过渡:《伊索寓言》就是通过一个个形象生动的故事得出道理的,

在语言的最后用依据精练的话点名寓意。这是伊索寓言的特点。

(四)迁移方法,尝试概括寓意

1、为从《蚂蚁与屎壳郎》写寓意。

2、交流、评比优化

3、教师出示下水文,师生评议。

(五)作业

运用抓联系的方法,拓展读《伊索寓言》

敢于挑战,尝试个性化理解寓言故事

(此课参加宁波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观摩比赛,获一等奖。)

附件:

蚂蚁与屎壳郎

夏天,别的动物都悠闲地生活,只有蚂蚁在田里跑来跑去,搜集小麦和

大麦,给自己贮存冬季吃的食物。屎壳郎惊奇地问他为何这般勤劳。蚂蚁当时什么也没说。

冬天来了,大雨冲掉了牛粪,饥饿的屎壳郎,走到蚂蚁那里乞讨食物,

蚂蚁对他说:“喂,伙计,如果当时在我劳动时,你不是批评我,而是也去做工,现在就不会忍饥挨饿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这个故事说明,凡事要事先做好打算,做到有备无患。

B 这个故事说明,目光短浅,只贪图眼前享受,没有长远打算的人,

早晚要吃亏的。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含义。

4、 教育学生初步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高尔基和他10岁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以及“写信教子”两件事。

教学难点: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高尔基图片、自制文字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步骤:

一、 基础性诊断。

(一)看图揭示课文。

(出示高尔基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位老人吗?(板书:高尔基)对,他就是今天课文中的主人公之一,文中还有一个小主人公是谁?(补充完整课题)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教育儿子也很特别,课文讲述的就是发生在高尔基与他的儿子间的几件事。

(二)初读课文。

1、 学生自看拼音课文试读课文;标自然段序号;画出带生字的词语。

2、 检查生字读音。

3、 读一读。

妻子 探望 芳香 染

休养 欣赏 盛开

4、 师范读课文;学生体会后再读课文;齐读课文。

5、 指导写字。

(1) 提示“妻、瞧” 的笔顺。

(2) 描红后临写。

二、 诊断练习。

1、 填空。

Xiu xin fang cha yan

___养 ___赏 ___香 ___紫___ 红

2、 学生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高尔基父子间的哪几件事?分别用哪几个自然段来写的?

3、 交流。

4、 那么第一自然段交代了什么?哪个字突出了高尔基和儿子的关系?练习背诵这一段。

三、 发展性诊断。

1、 下面我们看“栽花赏花”这件事。来到岛上,儿子做了些什么?当时他才多大?(随机出示:高尔基的儿子只有10岁,还没有镢头那么高。来到爸爸身边以后,他顾不上休息,一直在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

2、 儿子为什么这么做?(随机板书:爱)哪些词特别能说明儿子对父亲的感情?

3、 有感情地读,体会;练习背诵。

4、 儿子如此爱自己的父亲,所以他跟妈妈回苏联的时候,望者满院自己亲手栽的花草,幸福地笑了,他仿佛看见„„(学生进行情境说话。)

5、 (出示花草图片)这就是儿子种出来的花,边看图边读第四段,看看有什么感受。

6、 交流;练读;背诵。

7、 高尔基欣赏儿子种的花时心情如何?轻声读第五段,找出重点词语体会高尔基对儿子的情感。

8、 练习背诵。

四、 借助课文6——9段,自主性学习诊断。

1、 指名读。

2、 说明标点符号的用法:两处半引号表示引用了信中的两个自然段,末一句中的单引号表示信中的引用部分。

3、 学生自读高尔基的三段信文,把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细读体会。

4、 交流,联系实际说说你对“‘给’,永远比拿愉快”的想法。

5、 练习背诵。

五、 共同小结并根据“有一年”、“春天对了”、“傍晚”、“不久”、“你回去了”、“那时候”等词语熟背课文。

板书设计:

21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赏 花 栽

写 信 收

17《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课文内容,感受瀑布形态声音的特点,感受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性情的陶冶;

3、理解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并由此理清文章脉络。

4、运用专题学习网站,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教学重点:

借助专题学习网站,引导学生自主研读课文重点段落——瀑布的壮美和谷底时的感受。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揣摩重点段落中的关键词语及短语,体会其表达效果,品味黄果树瀑布的壮美。

教学准备:

搜索相关资料,制作专题学习网站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迁移导入

1、师板书“瀑布”同学们看到这两个字,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或诗句呢?

2、为什么这么多的文人墨客都被瀑布折服呢?我想这其中总有缘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黄果树瀑布,去寻找答案吧。

(板书黄果树)

点击瀑布全景

二、初读感悟,领略壮观

1、看,这就是黄果树瀑布,你看了之后有什么感受呢?

2、作者看了有怎样的感受呢,请同学们点击“打开课本”,快速浏览课文。把写作者感受的句子多读几遍。并且想一想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3、在读的过程中如果碰到了一些不理解的地方,你也可以点击老师给你的“学习宝典”看对你的学习是不是有帮助(学生操作)

4、生自渎课文 师巡视 了解学情 点拨帮助

5、交流: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呢?

6、作者这样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感受着,这样的写作方法就叫“移步换景”

三、走近瀑布,感受壮美

读书要用心去读,用心去品,我们就能品出其中的韵味,现在我们就来比一比,默读课文,看看谁能听到黄果树瀑布的声音,看到黄果树瀑布壮观的景象。

(师边说边给“听”、“看”上加引号)

咦?谁知道老师为什么要在这两个字上加引号呢?

对!唯有善于联想的人,才会从一个个方块字中听出瀑布的豪情,看出瀑布的壮观。

(一)听瀑

1、生默读,标出自己“听”到的和“看”到的。(空行留空白给孩子做标记)

2、汇报

(1)、你“听”出什么来了?

师引导: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在不同的位置,所听到的效果也是不同的。 那作者又是在那些地方听瀑的呢?分别听到怎样的声音?

a 远处 b 近处 c谷底

(2)、让我们也一起去听听,感受一下(点击感受声音)

听了刚才的瀑布声,你对文中哪些词句感受更深了?

指导生朗读:“渐近渐响”、“涌了过来”„„

指导生用“好像„又像”说话。

(3)作者来到群山怀抱的谷地里,如此近距离地接触瀑布,又产生了怎样的感受呢?(理解难点乐池)

(4)[你看,这就是乐池(指导学生看图,了解乐池的形状),现在我们就是一名听众,我们一起走进乐声齐奏的乐池,置身其间,(点击感受乐池)]

(5)听了这交响乐团的演奏,我们不免心胸为之开阔,心情为之振奋,心中涌起无限豪迈,那作者来到谷底为什么也有这种感觉呢?[看地形图,读课文相关段落,理解文中说的“圆形的乐池”]

(6)[在这圆形的乐池中,作者听到的是——,感觉——(每个细胞„„)引读课文相关片段]这么磅礴的气势,这么雄浑的力量,你们想亲身感受一下吗,点击,听声音] 指导读好这一段话(就是人站在谷底的那几句)

(7)的确,在谷底欣赏瀑布,真让人激动,叫人陶醉,令人振奋。

同学们说得精彩,是不是也读得精彩呢!老师想先请几个小老师给大家一些建议。 老师这里准备了几段音乐,作为对你们的奖励,自己选择一段自己喜欢的段落配上合适的音乐读一读。

(点击音乐宫,选择音乐)

3、师小结,是啊!光听瀑布的声音,我们就感受到了瀑布的磅礴气势。看来(出示第一小节,齐读)

(二)看瀑

1、你还“看”出什么来了呢?

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因季节而变化,冬天水小时,他妩媚秀丽,轻轻下泻,到了夏天,水量大增,那撼天动地的磅礴气势,简直令人惊心动魄。(师述,并随境出示)读了这一段后,你觉得作者是什么季节来到黄果树瀑布的?为什么?(理解宽幅白练、泻下来、千万架织布机大合奏)

是呀!黄果树瀑布真是气势磅礴,撼天动地啊!

过渡:如果说:如宽幅白练般的瀑布给人以震撼,那“银雨撒金街”又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用心去读第4小节。做下批注,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

2、生自学

3、交流,读了这一小节,你有什么感受?

师评价:是呀,银雨撒金街真是远近闻名的一大奇观,他又让我们感受到了黄果树瀑布的诗意美,也从另一个侧面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黄果树瀑布的气势非同一般。

4、看瀑布又让我们感受到了黄果树瀑布真是气势磅礴,憾天动地呀,看来(出示第一小节,齐读)

四、离开瀑布,拓展感悟

1、不知不觉,已是日薄西山,作者不得不依依不舍地离开“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的黄果树瀑布。请大家默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想一想课文主要描写黄果树瀑布的“气势非凡,雄伟壮观”,为什么在文章的最后还要描写徐霞客的塑像?而且写他“仿佛在凝神谛听远处的瀑布声”呢?

2、你们查阅过徐霞客的资料吗?徐霞客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可以点击更多了解去寻找相关资料)

3、他在遥望瀑布时,仿佛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

(他仿佛听到“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他仿佛听到“如雷声轰鸣”般的哗哗声。

他仿佛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

4、这样一位伟大的侠客,他见过的美景千千万万,可是在黄果树瀑布前,他“凝神——谛听(生接读)”,他“完全——沉醉(生接读)”了。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样的方法就叫“衬托”。

6、让我们再次沉醉在这大自然的杰作之中吧!(点击更多了解 欣赏黄果树瀑布及有关资料)

7、面对此情此景,同学们一定是有许多话要说,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几道小点心,自由选择合适的点心,尽心品尝

A、完成句式:“黄果树瀑布真美 ,美就美在_____________。”用你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仔细地找一找,用你敏锐的心灵触角尽情地品一品。(点击阅读拓展)

B、为黄果树瀑布设计一条广告语。

C、你想对黄果树瀑布,或者后人说点什么,写一写。

D、续写诗歌,用诗一样的语言将你的感受说给大家听。

黄果树瀑布你那雄壮的身躯

让我感到我是多么的渺小啊!

你那美妙的歌声

让我陶醉之中

你那非凡的气势

让我胆战心惊

你那......

让我......

8、交流

9、师总结: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有许许多多风景名胜,同学们要是有机会一定要去看一看,还可以学着本文的作者,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一写。(用风景的图片配上音乐,师总结)

板书设计:

听 声响 大

黄果树瀑布 真是大自然的杰作

看 形态 宽

18《莫高窟》教学设计一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结合上下文理解课文练习3中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我们伟大的祖国历史悠久、山川锦绣,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在世界上可以说是首屈一指。

2、现在请同学们就你所知道的名胜古迹说一处,要求:一说清楚,二不重复。

3、刚才我们花了不到两分钟的时间,把自己熟悉的名胜古迹检阅了一番,已经巍巍乎壮哉!我们祖国无处没有名胜古迹,真是美不胜收。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莫高窟》也是一处名胜古迹。(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梳理脉络:

1、《中国名胜词典》上这样介绍莫高窟: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这段介绍一共有几句话,每句话都介绍了什么?

3、默读课文,把这段介绍里的每句话与课文中的有关段落对应起来。

4、指名朗读课文,纠正错误读音。

5、你觉得《中国名胜词典》上对莫高窟的介绍与课文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一个好?

(点评:引入《中国名胜词典》对莫高窟的介绍,并与课文作比较,让学生明白一个介绍得简要,一个介绍得具体。进一步懂得根据不同的文本要求写出不同的对莫高窟的介绍。)

三、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这一段与词典上的介绍有哪些不同?

3、为什么写莫高窟用“她”而不用“它”?

4、齐读第一段。

四、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词语:

断崖绝壁 威风凛凛 惟妙惟肖 啧啧称赞

精妙绝伦 宏伟瑰丽 漫天遨游 腐败无能

2、朗读词语。

3、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三、四自然段。

2、学做小导游,在做小导游中积累语言,感受祖国文化的灿烂辉煌。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 听写词语:

断崖绝壁 威风凛凛 惟妙惟肖 啧啧称赞

精妙绝伦 宏伟瑰丽 漫天遨游 腐败无能

2、 用上这些词语说说与莫高窟有关的内容。

(点评:听写关键词语并说说与莫高窟有关的内容,将基础知识的教学落到了实处。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记忆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运用能力。)

二、 讲读第二段:

1、 指名读第二段。

2、 你觉得这一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点面结合)

3、 读读写“面”上的句子。

4、 读读写“点”上的句子。

5、 展示莫高窟彩塑的图片。请用“有„„有„„还有„„”说说彩塑的神态。你发现书上的问题了吗?(“力士”后面不应该用句号,应该用省略号。)

6、 背诵第二段。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三、四自然段。

2、学做小导游,在做小导游中积累语言,感受祖国文化的灿烂辉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断崖绝壁 威风凛凛 惟妙惟肖 啧啧称赞

精妙绝伦 宏伟瑰丽 漫天遨游 腐败无能

2、用上这些词语说说与莫高窟有关的内容。

(点评:听写关键词语并说说与莫高窟有关的内容,将基础知识的教学落到了实处。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记忆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运用能力。)

二、讲读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

2、你觉得这一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点面结合)

3、读读写“面”上的句子。4、读读写“点”上的句子。

5、展示莫高窟彩塑的图片。请用“有„„有„„还有„„”说说彩塑的神态。你发现书上的问题了吗?(“力士”后面不应该用句号,应该用省略号。)

6、背诵第二段。

三、讲读第三段:

1、默读第三段。

2、这一段与第二段的写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3、第一句话起到了什么作用?

4、展示飞天的图片。请用“有的„„有的„„有的„„”说说飞天的样子。

5、背诵第三段。

(点评:老师始终不忘语言文字的训练。用“有的„„有的„„有的„„”说话,轻松地变换了形式让学生感到新鲜感,深化了对内容的理解,训练了说话

能力,一举数得。这就是语文课应有的“语文味”!)

四、 1、指名读第四段。

2、第二句话中的“曾”是什么意思?有了这个“曾”你体会到了什么?

3、补充资料:血色黄昏中,一支支驼队拉着一箱箱文物出发了,目的地不是我们国家的哪一个博物馆,而是异国他乡。凄艳的晚霞中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让我们静静地听一听历史的控诉:斯坦因(英国人)。连续盗宝七个晚上,盗走完整的经卷二十四箱近万卷,完好的绢画和丝织品等五箱近五百卷,雇了四十多头骆驼运走。一部分留在印度,成立西域博物馆,而精品则入藏伦敦的大英博物馆。伯希和(法国人)。1908年7月,将藏经洞中遗物全部翻检,选取精华,廉价骗购大量文献精品和佛画、丝织品,总数约一万余件,现藏法国。1911年10月,吉川小一郎(日本)等非法用低价换取了469卷手写本和精美彩塑两尊。1911年鄂登堡(俄国人)率团至莫高窟,盗走经卷一批。1923年华尔纳(美国人)到达莫高窟,此时的藏经洞已无文书可取,他用涂有粘着剂的胶布剥取了壁画26方,共计3.206万平方公分。4、读了这段资料,你想说什么?

5 背诵第四段。

(语感怎么形成?必须从细节入手,必须从一个字、一个词甚至一个标点符号入手,反复推敲斟酌,方能领略精髓,悟得真味。看似寻常的“曾”,极易被学生忽略,老师慧眼识珠把它“拎”出来,作为一个“点”让学生反复咀嚼品味,结果一词入口,百味皆生:学生“品”出了藏经洞的变化,“品”出了浓浓的语文味,也“品”出了淳厚的人文味。)

五、讲读第五段:

1、指名读第五段。

2、为什么说“莫高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3、朗读第五段。

六、学做小导游:

1、请你做导游,为游客介绍莫高窟。

2、准备导游词(灵活运用课文二、三、四自然段的语言)。 3、指名当导游。评介交流。

[资料链接]

1、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是我国著名的石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这里的第一个石窟相传是前秦建元二年(366),一个叫乐尊的和尚开凿的,历经隋唐以至元代,均有所修建。唐时有窟千余洞,经过长期的风蚀和流沙掩埋,现存石窟492洞,里面保存着彩塑3000多尊,壁画4.5万平方米,若把这些壁画排列起来,能有20多公里长,是世界艺术史上惊人的奇迹。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藏经洞:敦煌莫高窟的第17洞,洞里藏有从公元四世纪到十四世纪近十个朝代的文物图书六万多件。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这个幽闭达九百多年的洞被发现了,这一年正遇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敦煌发现藏经洞的消息传出后,德、法、英、俄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文化强盗相继来到中国。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法国人伯希等多次来敦煌盗走了大批的珍贵文物。由于中国学者的强烈呼吁,清政府不得不在1910年下令将藏经洞中残留的经卷运回北京。敦煌藏经洞的发现,是震惊中外学术界的大事,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此后对敦煌艺术的研究,在社会科学领域内形成了“敦煌学”专门学科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王晓洁

【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并学会扣住重点词语展开想象,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感悟。

3、能正确认识数据在课文中的作用。

4、通过文本的理解,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和认识数据使用的作用。

2、明白编年体史书《国榷》诞生的来之不易。

【教学难点】

体会谈迁面临厄运那打不垮的坚定信念,并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生活就会充满希望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20课《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找学生读课题,学生体会不同,重点强调词语不同。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速读课文,画出本节课的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思考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事情?

1. 检查预习

浙江 谈迁 博览群书 抄写 门锁 挣(zheng四声)脱 诞生

注意:挣(zheng四声)脱 挣(zheng一声)扎

学生齐读

我们来看课文中的这些词语

厄运 信念 编年史 逸闻 博览群书 家徒四壁 夜难安寝 一袭破衫 奋笔疾书 名垂青史

编年史:编年体史书。是一个整体对纪年的统一的体裁,是一种形象化的历史记录方式。

家徒四壁:徒,只有,仅有。家里只剩下四面墙壁。形容十分贫穷。

2.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事情?

先自由朗读课文,读准每个字,读通每句话,再任选一种方法概括主要内容。

主题分析法:通过分析理解课文题目的意思概括主要内容。

段意合并法:先概括出每段短意,再合并概括出主要内容。

要素串联法:弄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用词语串联起来就是主要内容。

概括:本文讲述了明末清初的史学家谈迁在逆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Nao)、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

3.生齐读课题后,思考,“信念”是什么意思?在课文中是谁的“信念”?谈迁的“信念”是什么?“厄运”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厄运”指什么?

三、精读课文,品读感悟

(一)先快速朗读课文1、2自然段,画出感受深切的语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谈体会。

思考:

1.小偷偷走的仅仅是几卷书稿而已,如何称得上是“厄运”呢?

2.面对厄运,谈迁是怎样做的?

(二)先默读第三自然段,画出印象深刻的语句,在旁边写下你的体会,然后小组内互相交流。

思考:1.谈迁是如何进行二次创作的?

2.新的《国榷》是什么样子的?

3.看到第二部比第一部更加翔实、精彩,此时的你想对谈迁说些什么?

四、总结升华,扩展运用

谈迁是可敬的,他没有被厄运打垮,因为他心中有着一个坚定的信

念。

古今中外,有许多人也像谈迁一样,出示: 海伦凯勒、张海迪、桑兰、,随着图片的出示,师简单介绍他们的事迹。

让我们再次深深地读这句朴素的话语,让他成为我们的座右铭,把他永远地记在心中。齐读最后一小节。

五、课后作业

把最后一小节抄写在自己的摘记本上,时刻提醒自己!

板书设计

书稿被偷 明史巨著

致命打击 名垂青史

22《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四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本课的写作方法,进一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中外有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二、教学重难点: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理解课文,领悟思想,以文化人。

三、教学准备:

1、水彩笔一套,空白书签若干。

2、搜集事例,用以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

四、附板书:滴水穿石的启示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不要三心二意半途而废

第二课时

一、课前积累:(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积累一些词语,长年累月,我们的词汇量就会越来越丰富。下面谁来读一下这些词语。)

(一)(二)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愚公移山日积月累虎头蛇尾,有始无终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半途而废,三心二意 ①指名读

②齐读

③自读并试着记住。

二、图片出示,激趣导入

1、图片展示的是安徽广德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启发谈话:我们先一起来欣赏一张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中的石块,然后说说它有什么特点。

2、书上又是怎样描写这块石头的呢?请同学们找出书中的有关句子。 (出示第1节第一句) 齐读。

3、这块石头正中有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这个小洞是怎样形成的呢?(出示第1节后半部分)齐读。

4、这些话告诉了我们“滴水穿石”的奇观是怎样形成的。那么,从这个奇观的形成过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5、(出示第2节)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做事目标专一、持之以恒,那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请同学们看第二句话“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谁来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齐读。过渡:“滴水穿石”这个自然现象的形成需要水滴目标专一、持之以恒,那么我们人类需要这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吗?

三、具体实例,论话启示

1、请大家听课文第3节的录音,思考:①这一自然段中写了哪3位名人?②交流: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

2、分小组学习,每组选一名人,讨论:他获得了哪些成就?获得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你对此有什么感想?在交流时,我们四人各有分工:一人读书上描写此名人的有关句子;一人答“成就”;一人答“秘诀”;一人说“感想”。交流:李时珍:写成了《本草纲目》立志学医,不懈努力爱迪生:1093项发明迷恋研究,孜孜不倦齐白石:绘画技艺炉火纯青 “不教一日闲过”,坚持不懈。

3、书上讲了这3位名人的故事,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名人故事呢?

4、同学们课前搜索的工作做得不错,通过这么多的事例,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出示:“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1)齐读。这是一句什么句?谁能用反问句的语气来读一读?齐读。谁能把它改说成陈述句?

(2)“滴水穿石”的精神指什么?(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滴穿”的意思可理解为什么?(攻克、克服) “顽石”的意思可理解为什么?

(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3)我们理解了三个词的意思,谁再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是靠着这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才攻克各种困难,最终取得成功的。)

(4)想一想:在你生活、学习中有类似“滴水穿石”的事例吗?同桌互讲后指名交流。(成语积累——“成语仓库”、体育运动、课前积累„„)接下来,请同学们对比一下下面的两段动画,然后用简单的话说说水滴、暴雨的特点。

四、水滴、暴雨,对比揭示

1、动画演示《水滴》、《一场暴雨》,谁来说说暴雨的特点?(速度快、力量大„„)谁再来说说水滴的特点?(速度慢、力量小„„)

2、水滴的速度慢、力量小,它能把石头滴穿;暴雨的速度快、力量大,它能把石头滴穿吗?为什么?讨论:因为他们没有专一的目标,也不能持之以恒。齐读第四小节。

五、突出启示,感悟升华

1、我们要想获得成功就应需要“滴水穿石”这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我们还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单击出示原句,第二次单击后出示板书要点)齐读。

2、“只要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那么,你的理想是什么呢?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从现在开始你该如何去做呢?先小组讨论再个别发言。

六、总结全文

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要实现自己的理想,需要“持之以恒、目标专一”的精神。那么,为了提醒和勉励自己,请同学们在空白的书签上写一句自勉的话,并用水彩笔加以美化。

七、创作书签,个别点评。(单击出示书搜集的书签及名人名言)

1、学生创作书签,教师指导巡视。

2、找出几个优秀的,进行点评。

2《陶校长的演讲》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会认4个,理解有关新词。

3、了解演讲的特点,明白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培养学生不断激励自己、鞭策自己成为习惯。

4、感受演讲稿的情真意切,乐于模仿迁移运用,体会“学做真人”,交流陶行知其人其事,激情。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难点:学演讲,学自励

问什么为什么问希望怎么办

教学难点:

1、真实性、鼓励性、礼仪性

2、陶行知为什么作这篇演讲,写读后感。

3、模仿合作写演讲稿,参加演讲赛。

教学准备:

1、录音带;配乐背景音乐《钢琴曲》

2、陶行知资料,“学做真人”演讲稿

3、话筒,录音机录制磁带,演讲稿四人合作一份。

第一教时

教学目的:介绍生平,了解演讲常识,初读知大意。

教学难点:音:稳韧

形:堡垒陶炼彼

义:堡垒、源泉、造福、坚忍不拔、彼岸、鞭策、长足

教学设计:

一、板题、交流资料、听范读

1、板书解疑,陶校长(交流资料)

原名文睿,安徽翕县人,近代教育家,晓庄学校,山海工学团,生活教育理论,教学经验,小先生制,育才学校,“公德”和“私德”

2、听演讲(录音范读)

小结:演讲就是在群众集会或重大会议上就某个主题说明道理、发表见解的说话方式。

二、了解演讲知识,引入课文

1、谈演讲的特点

(1) 真实性(贴近生活,讲真话)

(2) 鼓动性(激烈感情,感召力)

(3) 礼仪性(称呼、交流、有祝语)

2、文中陶校长怎样注意这三点的,自读(1)通问正音(2)划标题

三、检查初读理思路

1、出词正音

2、按四部分抽个读,点评后四人组分别读,并解疑。

3、交流分段知大意

(1)陶校长的演讲主要讲了什么?

(2)是分哪儿几个方面来谈这个问题的?

(3)填充概括段意

一(1)开门见山提出了()

二(2—5)分别要求学生从()、()、()、()四方面问问自己有没有(),()了多少,并讲了这样问的()。

三(6)总结全文,希望学生养成()的好习惯,争取在()取得()。

4、引读全文

5、质疑留疑

四、学字词

1、认生字、抢答:

比喻难以攻破的事物严格督促使进步

来源比喻向往的境界

给人带来幸福进展迅速

形容意志坚强,不可动摇

2、归类写

左右:演锻稳

3、比较组词

陶 炼 彼

葡 练 履

4、抄词

第二教时

教学目的:精读感悟,从收到放,朗读倾吐。

教学设计:

一、复习大意,板书:健康、学问、工作、道德

二、教学第一问

1、作者为什么要先问身体有没有进步?(默读圈画中的词句)

2、交流导读卡片:健康第一健康是生命之本健康堡垒

3、再读体会关联词的作用(填空比较,谈重要性)

因为„„有了„„才有„„,否则„„将

4、怎样才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抓住两个“离不开”,导读)

5、三读本段(引读)理清层次:先问什么?再问为什么这样问?最后提出什么希望?

三、教学第二问、第三问、第四问

1、默读圈画方法同上

2、交流讨论,学生为主

(1)问什么?

(2)为什么要这样问?(自己的学问有没有进步)

(3)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学问有进步?

3、点拨关键处

(1)公德——公共道德,观念

(2)私德——私人生活上所表现的道德品质

(3)真人——真诚不虚伪的人

四、以读比感悟,深化倾吐

1、各组派一代表读(同内容的挑战读,点评有层次)

2、男女生各派代表读,并谈谈陶校长为什么要作这篇演讲?体现了他怎样的感情?

3、填空总结

陶校长希望同学们从小树立(),筑起(),学习上认准(),刻苦钻研;工作上要培养(),认真负责地做好(),要学做()。这样就可以()。 他的演讲言真意切,使我们感受到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

4、激情齐读出这种关怀、爱护和演讲的语气。

5、倾吐练习

A、《陶校长的演讲》读后感

B、《我也要每天四问》

C、陶校长,您听我说„„

五、作业:填空(课后4)

6《变色龙》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新词,并能用“绘声绘色”、“名副其实”造句。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字,了解变色龙的特点,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新词,并能用“绘声绘色”、“名副其实”造句。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字,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

教学准备:1.变色龙的图片。

2.变色龙的资料。

一.复习导入

1、读读生词

2、课文第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二.细读课文

1、第二部分“我们”细细端详着变色龙。什么叫“端详”?给它找一个近义词。默读课文看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端详”变色龙的?

2、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外形特点、捕捉食物、会变色

3.小组学习:读读9自然段,把你最感兴趣的一方面读好。

①第9自然段,指名读,说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向大家介绍变色龙的外形的。

头、嘴、眼、身躯、背部、腹部、脚、尾巴

②变色龙的这写部分各有什么特点?请在相应的词语下面标上小圆点。 ③根据插图,按照从头到脚的顺序介绍变色龙。

4、感悟课文第十到十二自然段

①自渎课文,说说在这自然段中了解到变色龙哪些知识。

②理解部分词语:迟钝、窥探、绘声绘色、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刹那间等体会变色龙捕捉食物的速度快。

③练习朗读,注意重点词的朗读。

④使用“绘声绘色”造句。

5、变色龙真的会变色吗?齐读14自然段。

①朋加沙实验了几次?从哪些词语看出?

②找到表示颜色的词语(香蕉叶色、绿色、棕色、浅灰色)

③课文中用了哪些表示变的词语?(变成、变为、变为)

④仔细观察图,体会变色龙的颜色变化。

⑤看到这样的景象可以用一个词语形容,用“名副其实”造句。

6、学习了课文第二部分,对我们观察小动物有什么启发?

总结描写动物的方法:仔细观察,抓住其特点来写,注意按一定顺序来写。

7、老师送给大家一句格言:“观察,观察,再观察。——巴浦洛夫”

8、齐读课文第三部分

①放回变色龙,是为什么?又使你想到了什么?

②你还收集到哪些变色龙的资料,集体交流

③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像变色龙这样的小动物。

三.布置作业

1.搜集你喜欢的小动物的资料。

2.小练笔:仔细观察你喜欢的小动物,灵活运用送学到的观察、表达方法,写一篇关于小动物的作文。

板书设计:

发现 外形特点

端详 变色龙 捕捉食物

放回 变色

《昆虫记》是怎样的一部书?法布尔以毕生的时间与精力,详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为了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然后以其观察所得记入详细确切的笔记,最后编写成书。

在法国18、19世纪,热衷于把自己的科学研究成果写成文学式著作的生物学家,多到不可胜数,可是只有法布尔的《昆虫记》流传得最久最广,这绝非偶然。

法布尔的童年和少年时期家中生活困苦,温饱不能保障,好不容易上完了小学课程,中学课程几乎是他自学的。他当了多年小学教师,生活十分清苦。这时,他对观察昆虫生活,研究昆虫世界复杂微妙的喜怒哀乐现象,已有了很高的兴趣和锲而不舍的强烈意愿。年轻的法布尔可能把他自己看作昆虫——在复杂的大自然环境中,坚韧不拔地为个体与族类的生存而斗争,这就是昆虫的本性;而法布尔则为他的学术研究与文学工作的理想,至死不渝地进行奋斗。

法布尔的天性与一个渺小的昆虫有相同之处,由法布尔看来,昆虫求生存的艰苦曲折的斗争,以及它们在斗争中表现的一切令人想不到的敏慧反应,是昆虫本身生理结构形成的条件,是它们的本能与直觉的表现,而不是为了适应客观环境,逐步变形而成的结果。法布尔彻底反对达尔文的变形论与适应论,强调本能与直觉。法布尔被当时法国与国际学术界誉为“动物心理学的创导人”,因为《昆虫记》着重描写了昆虫这种渺小动物的“灵性”。

法布尔大半生默默无闻地过着勤奋刻苦的学者生活,他依靠小学教师和稍后中学教师的菲薄工资为生。他一生希望能得到大学教授的位置,改善生活,为他的昆虫学研究创造更有利的条件。但是他始终没能登上大学的讲坛,因为没有要人推荐。到晚年,法布尔用一生积蓄的一点钱在荒僻的乡间买了一块园地,在园中修建了一所简陋的住宅,并在园中及屋内布置昆虫笼子和实验室。从此他专心致志观察昆虫,研究昆虫,埋头苦干,不求名利。他已是60岁以上,从学校退休了,那段时间是他一生的黄金时期。他出版《昆虫记》最后几卷的时候,也是他实至名归,名声大振的时期。他不但在法国赢得为数众多的读者,即便在欧洲,在全世界,《昆虫记》作者的大名也为广大读者所熟悉。法国学术界和文学界推荐法布尔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可惜没有等到诺贝尔奖金委员会下决心授予法布尔诺贝尔奖,这位歌颂昆虫的大诗人已经瞑目长逝了。

8《成语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画龙点睛》。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总是”、“不是„„而是„„”造句

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完了《金蝉脱壳》这篇课文,知道课题“金蝉脱壳”就是一个成语。你还知道哪些成语,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

板书课题:8 成语故事

3、什么样的成语称为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也有少于四字的成语,如“敲门砖”“莫须有”“想当然”之类,多于四个字的如“桃李满天下”“真金不怕火炼”“心有余而力不足”“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之类,但这些在成语中都占绝对少数。)

二、初读课文

1、布置课内预习要求。

过渡: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哪三则成语故事了?请大家自己读课文。

(1)轻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生字。

(2)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3)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准备质疑。

2、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导生字、正音。

chuō sāi fèng lù bì yùn hǔ

戳 腮 俸 禄 壁 韵 唬

(2)指导词语,注意正确书写。

腾空 俸禄 自相矛盾 画龙点睛

戳穿 墙壁 滥竽充数 张口结舌

4、质疑不理解的词语,小组讨论。

文中的哪些词你不理解?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三、指导预习及写字。

1、再读课文,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2、指导书写习字册。

四、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抄写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每则故事的意思。

板书设计

成语故事

自相矛盾 滥竽充数 画龙点睛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

请同学上黑板板书三个成语。

二、精读《自相矛盾》。

1、“矛”和“盾”,你们能分得清吗?请同学看图指一指。“矛”(古文字图) 上象其锋,中象其身,下端有銎(斧子上安丙的孔),所以纳柲(古代兵器的柄)。 “盾””(古文字图) ,瞂也,所以扞身蔽目。“厂”象盾之侧是形,“十”象盾之握,“目”象盾之用。

2、(1)“矛”很“锐利”,锐利就是锋利的意思,矛“锐不可当”。

(2)“鲁迅的文笔很锐利”,这里的“锐利”是(目光、言论、文笔等)尖锐的意思。

(3)“盾”很“坚固”,坚固是牢固的意思,盾“坚不可摧”、“牢不可破”。

3、讨论:“夸口”的意思。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

“张口结舌”的意思。刚刚还“夸夸其谈”的楚国人,为何“张口结舌”说不出话的呢?

4、联系实际说说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

三、精读《滥竽充数》。

1、滥竽充数,“滥竽”的意思是吹不成调的竽。真是“竽”的错吗?

2、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

(1)南郭先生知道了齐宣王喜欢听许多人一起吹竽的消息,他想

(2) 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当他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俸禄,他想

(3)当他得知齐湣王喜欢听别人一个一个地吹,他又想

(4)看到不吹竽拿到同样俸禄的南郭先生,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5)看到了流浪街头的南郭先生,你又想对他说些什么?

(6)对于今天的那些“滥竽充数”“以次充好”的厂家,你会对他说

四、精读《画龙点睛》。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⑴张僧繇画的龙点睛前是什么样子的?(张牙舞爪,形象逼真,但缺少神韵——美中不足)

⑵“点睛”的结果怎样?“点睛”的作用?(腾空飞去——化腐朽为神奇、点石成金)

(3)“点睛”在现实中的运用(包装,好的产品加上好的包装,就是“画龙点睛”的作用;劣质产品加上好的包装,就是“滥竽充数”)

2、背诵课文

9《推敲》教学设计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理解《题李凝幽居》的大体意思。

练习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预设:

导入新课:

讲述《郭沫若改字》的故事。

20世纪40年代初,重庆公演郭沫若编写的话剧《屈原》,正好郭沫若本人也在那里看戏。台上扮演婵娟的演员张瑞芳念着痛斥宋玉的台词:“宋玉,你辜负了先生的教诲,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郭沫若听到这里时,总觉得这句台词缺了点味道。隔天,他就与张瑞芳交谈自己的感受,打算把那句台词改一改。这时,旁边扮演钓翁的张逸生插了一句嘴:“‘你是’不如改成‘你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就够味些了。”郭沫若品念着这句话,发觉果然生色不少,高兴地采纳了张逸生的意见,并尊称他为“一字之师”。为此,学识渊博的郭沫若还特意地写下一篇短文附在剧本后面。

引出话题“推敲”。

学习课文新词语:

出示下列词语:

推敲 和尚 醒悟 驴子 妥帖 车辆 闯祸 外貌

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抽学生朗读,教师相机纠正读音。

学生练习书空生字。

学生练习默写词语。

学生纠正刚才默写错误的词语。默写词语正确的学生尝试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师检查课文中的有关词语的意思:

醒悟:觉醒明白

妥帖:十分合适,恰当

皎洁:明亮洁白,多形容月光

莽撞:鲁莽。指言语、行动粗率而不审慎

斟酌:反复考虑以后决定取舍

簇拥:很多人紧紧围绕着或卫护着

避让:躲避;让开

宽恕:宽容饶恕

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学生各自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大体意思。

教师检查学生对于课文的大体意思的掌握情况。

教师总结:

课文主要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与韩愈一起斟酌诗句中用词语的故事,表现了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学习古诗,增加学习背景

出示古诗:

题李凝幽居

(唐)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注解:

幽居:指隐居处。

云根:古人认为云生在山石上,石为云根。

幽期:归隐所约的日期。

各自尝试说诗句的大体意思。

教师指名学生进行说说诗句的意思。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如何分段。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分段情况,教师总结:

课文分为三段:

一(1)写贾岛早年因家贫当了和尚。

二(2——7)写贾岛和韩愈一起推敲诗句。

三(8)写韩愈与贾岛一起思考,确定了用什么词语。

教学检测:

默写词语。

推敲 和尚 醒悟 驴子 妥帖 车辆 闯祸 外貌

12《伊索寓言》教学设计三

一、设计理念

“教材只是个例子”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并学会用“抓住寓意与故事之间联系”的方法学习伊索寓言,并且迁移运用这种方法,为《蚂蚁和屎壳郎》编写寓意,实现“为迁移而教”的目的,让学生初步掌握学寓言的方法,从而打开学寓言的一扇大门。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初步掌握“抓住寓意与故事之间联系”的方法学好三则寓言的寓意。

2、通过故事与寓意之间的比较回读、仔细品味,体味寓言中蕴含的寓意,尝试为《蚂蚁和屎壳郎》这则伊索寓言编写寓意。

三、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梳理归纳

1、屏幕阅读《伊索寓言》相关背景资料,汇报交流:得到了哪些信息?及时总结。

2、引入课题。

3、自由朗读,整体感体课文,要求:读准、读通三则寓言故事。

4、汇报读书后的感受,随机归纳梳理。

预计学生会汇报(1)故事内容简说;(2)对角色的评价;(3)对寓意的个性理解。

过渡语:读了这测寓言,大家已经基本了解了故事内容,但这还不够,学寓言,不仅要读懂内容,还要理解寓意。

(二)找准寓意,初步理解

1、快速默读寓言故事,把寓言中表明寓意的相关语句划出来。

2、交流汇总投影出示三句寓意:都在文末,点睛之笔(精练、概括)。

3、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寓意、提提问题。(提醒:抓关键词) 过渡:这些语句都表达了几则寓言的寓意,请同学们把这几句话放回文中,用心默读思考:寓意是怎么从故事中得出来的?试着找找故事与寓意的联系。

(三)抓住联系,深入体悟

1、默读第一则《狐狸和葡萄》,自主找故事与寓意之间的联系。

2、指名读故事,齐读寓意,反馈交流。

3、教师随机小结点拨。

4、小结方法:请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寓意是怎样与故事联系起来的?

5、齐读寓意,强化感知。

6、自主尝试,运用方法学《牧童与狼》、《蝉和狐狸》。

7、反馈交流,随机点拔,发现、梳理后两则寓言的故事和寓意的有机联系。

8、再次小结方法,读寓意。(寓意是紧密联系故事,从故事中精心提炼出来的,与故事密不可分、水乳交融)

9.教师出示从另一个角度提炼的《蝉和狐狸》的寓意:“一个居心不

良的人,不管用多少花言巧语来掩饰自己的阴谋,总有一天会被人识破的。”

请学生运用方法评议。

过渡:《伊索寓言》就是通过一个个形象生动的故事得出道理的,

在语言的最后用依据精练的话点名寓意。这是伊索寓言的特点。

(四)迁移方法,尝试概括寓意

1、为从《蚂蚁与屎壳郎》写寓意。

2、交流、评比优化

3、教师出示下水文,师生评议。

(五)作业

运用抓联系的方法,拓展读《伊索寓言》

敢于挑战,尝试个性化理解寓言故事

(此课参加宁波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观摩比赛,获一等奖。)

附件:

蚂蚁与屎壳郎

夏天,别的动物都悠闲地生活,只有蚂蚁在田里跑来跑去,搜集小麦和

大麦,给自己贮存冬季吃的食物。屎壳郎惊奇地问他为何这般勤劳。蚂蚁当时什么也没说。

冬天来了,大雨冲掉了牛粪,饥饿的屎壳郎,走到蚂蚁那里乞讨食物,

蚂蚁对他说:“喂,伙计,如果当时在我劳动时,你不是批评我,而是也去做工,现在就不会忍饥挨饿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这个故事说明,凡事要事先做好打算,做到有备无患。

B 这个故事说明,目光短浅,只贪图眼前享受,没有长远打算的人,

早晚要吃亏的。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含义。

4、 教育学生初步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高尔基和他10岁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以及“写信教子”两件事。

教学难点: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高尔基图片、自制文字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步骤:

一、 基础性诊断。

(一)看图揭示课文。

(出示高尔基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位老人吗?(板书:高尔基)对,他就是今天课文中的主人公之一,文中还有一个小主人公是谁?(补充完整课题)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教育儿子也很特别,课文讲述的就是发生在高尔基与他的儿子间的几件事。

(二)初读课文。

1、 学生自看拼音课文试读课文;标自然段序号;画出带生字的词语。

2、 检查生字读音。

3、 读一读。

妻子 探望 芳香 染

休养 欣赏 盛开

4、 师范读课文;学生体会后再读课文;齐读课文。

5、 指导写字。

(1) 提示“妻、瞧” 的笔顺。

(2) 描红后临写。

二、 诊断练习。

1、 填空。

Xiu xin fang cha yan

___养 ___赏 ___香 ___紫___ 红

2、 学生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高尔基父子间的哪几件事?分别用哪几个自然段来写的?

3、 交流。

4、 那么第一自然段交代了什么?哪个字突出了高尔基和儿子的关系?练习背诵这一段。

三、 发展性诊断。

1、 下面我们看“栽花赏花”这件事。来到岛上,儿子做了些什么?当时他才多大?(随机出示:高尔基的儿子只有10岁,还没有镢头那么高。来到爸爸身边以后,他顾不上休息,一直在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

2、 儿子为什么这么做?(随机板书:爱)哪些词特别能说明儿子对父亲的感情?

3、 有感情地读,体会;练习背诵。

4、 儿子如此爱自己的父亲,所以他跟妈妈回苏联的时候,望者满院自己亲手栽的花草,幸福地笑了,他仿佛看见„„(学生进行情境说话。)

5、 (出示花草图片)这就是儿子种出来的花,边看图边读第四段,看看有什么感受。

6、 交流;练读;背诵。

7、 高尔基欣赏儿子种的花时心情如何?轻声读第五段,找出重点词语体会高尔基对儿子的情感。

8、 练习背诵。

四、 借助课文6——9段,自主性学习诊断。

1、 指名读。

2、 说明标点符号的用法:两处半引号表示引用了信中的两个自然段,末一句中的单引号表示信中的引用部分。

3、 学生自读高尔基的三段信文,把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细读体会。

4、 交流,联系实际说说你对“‘给’,永远比拿愉快”的想法。

5、 练习背诵。

五、 共同小结并根据“有一年”、“春天对了”、“傍晚”、“不久”、“你回去了”、“那时候”等词语熟背课文。

板书设计:

21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赏 花 栽

写 信 收

17《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课文内容,感受瀑布形态声音的特点,感受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性情的陶冶;

3、理解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并由此理清文章脉络。

4、运用专题学习网站,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教学重点:

借助专题学习网站,引导学生自主研读课文重点段落——瀑布的壮美和谷底时的感受。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揣摩重点段落中的关键词语及短语,体会其表达效果,品味黄果树瀑布的壮美。

教学准备:

搜索相关资料,制作专题学习网站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迁移导入

1、师板书“瀑布”同学们看到这两个字,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或诗句呢?

2、为什么这么多的文人墨客都被瀑布折服呢?我想这其中总有缘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黄果树瀑布,去寻找答案吧。

(板书黄果树)

点击瀑布全景

二、初读感悟,领略壮观

1、看,这就是黄果树瀑布,你看了之后有什么感受呢?

2、作者看了有怎样的感受呢,请同学们点击“打开课本”,快速浏览课文。把写作者感受的句子多读几遍。并且想一想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3、在读的过程中如果碰到了一些不理解的地方,你也可以点击老师给你的“学习宝典”看对你的学习是不是有帮助(学生操作)

4、生自渎课文 师巡视 了解学情 点拨帮助

5、交流: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呢?

6、作者这样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感受着,这样的写作方法就叫“移步换景”

三、走近瀑布,感受壮美

读书要用心去读,用心去品,我们就能品出其中的韵味,现在我们就来比一比,默读课文,看看谁能听到黄果树瀑布的声音,看到黄果树瀑布壮观的景象。

(师边说边给“听”、“看”上加引号)

咦?谁知道老师为什么要在这两个字上加引号呢?

对!唯有善于联想的人,才会从一个个方块字中听出瀑布的豪情,看出瀑布的壮观。

(一)听瀑

1、生默读,标出自己“听”到的和“看”到的。(空行留空白给孩子做标记)

2、汇报

(1)、你“听”出什么来了?

师引导: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在不同的位置,所听到的效果也是不同的。 那作者又是在那些地方听瀑的呢?分别听到怎样的声音?

a 远处 b 近处 c谷底

(2)、让我们也一起去听听,感受一下(点击感受声音)

听了刚才的瀑布声,你对文中哪些词句感受更深了?

指导生朗读:“渐近渐响”、“涌了过来”„„

指导生用“好像„又像”说话。

(3)作者来到群山怀抱的谷地里,如此近距离地接触瀑布,又产生了怎样的感受呢?(理解难点乐池)

(4)[你看,这就是乐池(指导学生看图,了解乐池的形状),现在我们就是一名听众,我们一起走进乐声齐奏的乐池,置身其间,(点击感受乐池)]

(5)听了这交响乐团的演奏,我们不免心胸为之开阔,心情为之振奋,心中涌起无限豪迈,那作者来到谷底为什么也有这种感觉呢?[看地形图,读课文相关段落,理解文中说的“圆形的乐池”]

(6)[在这圆形的乐池中,作者听到的是——,感觉——(每个细胞„„)引读课文相关片段]这么磅礴的气势,这么雄浑的力量,你们想亲身感受一下吗,点击,听声音] 指导读好这一段话(就是人站在谷底的那几句)

(7)的确,在谷底欣赏瀑布,真让人激动,叫人陶醉,令人振奋。

同学们说得精彩,是不是也读得精彩呢!老师想先请几个小老师给大家一些建议。 老师这里准备了几段音乐,作为对你们的奖励,自己选择一段自己喜欢的段落配上合适的音乐读一读。

(点击音乐宫,选择音乐)

3、师小结,是啊!光听瀑布的声音,我们就感受到了瀑布的磅礴气势。看来(出示第一小节,齐读)

(二)看瀑

1、你还“看”出什么来了呢?

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因季节而变化,冬天水小时,他妩媚秀丽,轻轻下泻,到了夏天,水量大增,那撼天动地的磅礴气势,简直令人惊心动魄。(师述,并随境出示)读了这一段后,你觉得作者是什么季节来到黄果树瀑布的?为什么?(理解宽幅白练、泻下来、千万架织布机大合奏)

是呀!黄果树瀑布真是气势磅礴,撼天动地啊!

过渡:如果说:如宽幅白练般的瀑布给人以震撼,那“银雨撒金街”又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用心去读第4小节。做下批注,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

2、生自学

3、交流,读了这一小节,你有什么感受?

师评价:是呀,银雨撒金街真是远近闻名的一大奇观,他又让我们感受到了黄果树瀑布的诗意美,也从另一个侧面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黄果树瀑布的气势非同一般。

4、看瀑布又让我们感受到了黄果树瀑布真是气势磅礴,憾天动地呀,看来(出示第一小节,齐读)

四、离开瀑布,拓展感悟

1、不知不觉,已是日薄西山,作者不得不依依不舍地离开“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的黄果树瀑布。请大家默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想一想课文主要描写黄果树瀑布的“气势非凡,雄伟壮观”,为什么在文章的最后还要描写徐霞客的塑像?而且写他“仿佛在凝神谛听远处的瀑布声”呢?

2、你们查阅过徐霞客的资料吗?徐霞客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可以点击更多了解去寻找相关资料)

3、他在遥望瀑布时,仿佛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

(他仿佛听到“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他仿佛听到“如雷声轰鸣”般的哗哗声。

他仿佛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

4、这样一位伟大的侠客,他见过的美景千千万万,可是在黄果树瀑布前,他“凝神——谛听(生接读)”,他“完全——沉醉(生接读)”了。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样的方法就叫“衬托”。

6、让我们再次沉醉在这大自然的杰作之中吧!(点击更多了解 欣赏黄果树瀑布及有关资料)

7、面对此情此景,同学们一定是有许多话要说,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几道小点心,自由选择合适的点心,尽心品尝

A、完成句式:“黄果树瀑布真美 ,美就美在_____________。”用你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仔细地找一找,用你敏锐的心灵触角尽情地品一品。(点击阅读拓展)

B、为黄果树瀑布设计一条广告语。

C、你想对黄果树瀑布,或者后人说点什么,写一写。

D、续写诗歌,用诗一样的语言将你的感受说给大家听。

黄果树瀑布你那雄壮的身躯

让我感到我是多么的渺小啊!

你那美妙的歌声

让我陶醉之中

你那非凡的气势

让我胆战心惊

你那......

让我......

8、交流

9、师总结: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有许许多多风景名胜,同学们要是有机会一定要去看一看,还可以学着本文的作者,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一写。(用风景的图片配上音乐,师总结)

板书设计:

听 声响 大

黄果树瀑布 真是大自然的杰作

看 形态 宽

18《莫高窟》教学设计一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结合上下文理解课文练习3中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我们伟大的祖国历史悠久、山川锦绣,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在世界上可以说是首屈一指。

2、现在请同学们就你所知道的名胜古迹说一处,要求:一说清楚,二不重复。

3、刚才我们花了不到两分钟的时间,把自己熟悉的名胜古迹检阅了一番,已经巍巍乎壮哉!我们祖国无处没有名胜古迹,真是美不胜收。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莫高窟》也是一处名胜古迹。(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梳理脉络:

1、《中国名胜词典》上这样介绍莫高窟: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这段介绍一共有几句话,每句话都介绍了什么?

3、默读课文,把这段介绍里的每句话与课文中的有关段落对应起来。

4、指名朗读课文,纠正错误读音。

5、你觉得《中国名胜词典》上对莫高窟的介绍与课文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一个好?

(点评:引入《中国名胜词典》对莫高窟的介绍,并与课文作比较,让学生明白一个介绍得简要,一个介绍得具体。进一步懂得根据不同的文本要求写出不同的对莫高窟的介绍。)

三、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这一段与词典上的介绍有哪些不同?

3、为什么写莫高窟用“她”而不用“它”?

4、齐读第一段。

四、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词语:

断崖绝壁 威风凛凛 惟妙惟肖 啧啧称赞

精妙绝伦 宏伟瑰丽 漫天遨游 腐败无能

2、朗读词语。

3、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三、四自然段。

2、学做小导游,在做小导游中积累语言,感受祖国文化的灿烂辉煌。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 听写词语:

断崖绝壁 威风凛凛 惟妙惟肖 啧啧称赞

精妙绝伦 宏伟瑰丽 漫天遨游 腐败无能

2、 用上这些词语说说与莫高窟有关的内容。

(点评:听写关键词语并说说与莫高窟有关的内容,将基础知识的教学落到了实处。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记忆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运用能力。)

二、 讲读第二段:

1、 指名读第二段。

2、 你觉得这一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点面结合)

3、 读读写“面”上的句子。

4、 读读写“点”上的句子。

5、 展示莫高窟彩塑的图片。请用“有„„有„„还有„„”说说彩塑的神态。你发现书上的问题了吗?(“力士”后面不应该用句号,应该用省略号。)

6、 背诵第二段。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三、四自然段。

2、学做小导游,在做小导游中积累语言,感受祖国文化的灿烂辉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断崖绝壁 威风凛凛 惟妙惟肖 啧啧称赞

精妙绝伦 宏伟瑰丽 漫天遨游 腐败无能

2、用上这些词语说说与莫高窟有关的内容。

(点评:听写关键词语并说说与莫高窟有关的内容,将基础知识的教学落到了实处。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记忆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运用能力。)

二、讲读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

2、你觉得这一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点面结合)

3、读读写“面”上的句子。4、读读写“点”上的句子。

5、展示莫高窟彩塑的图片。请用“有„„有„„还有„„”说说彩塑的神态。你发现书上的问题了吗?(“力士”后面不应该用句号,应该用省略号。)

6、背诵第二段。

三、讲读第三段:

1、默读第三段。

2、这一段与第二段的写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3、第一句话起到了什么作用?

4、展示飞天的图片。请用“有的„„有的„„有的„„”说说飞天的样子。

5、背诵第三段。

(点评:老师始终不忘语言文字的训练。用“有的„„有的„„有的„„”说话,轻松地变换了形式让学生感到新鲜感,深化了对内容的理解,训练了说话

能力,一举数得。这就是语文课应有的“语文味”!)

四、 1、指名读第四段。

2、第二句话中的“曾”是什么意思?有了这个“曾”你体会到了什么?

3、补充资料:血色黄昏中,一支支驼队拉着一箱箱文物出发了,目的地不是我们国家的哪一个博物馆,而是异国他乡。凄艳的晚霞中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让我们静静地听一听历史的控诉:斯坦因(英国人)。连续盗宝七个晚上,盗走完整的经卷二十四箱近万卷,完好的绢画和丝织品等五箱近五百卷,雇了四十多头骆驼运走。一部分留在印度,成立西域博物馆,而精品则入藏伦敦的大英博物馆。伯希和(法国人)。1908年7月,将藏经洞中遗物全部翻检,选取精华,廉价骗购大量文献精品和佛画、丝织品,总数约一万余件,现藏法国。1911年10月,吉川小一郎(日本)等非法用低价换取了469卷手写本和精美彩塑两尊。1911年鄂登堡(俄国人)率团至莫高窟,盗走经卷一批。1923年华尔纳(美国人)到达莫高窟,此时的藏经洞已无文书可取,他用涂有粘着剂的胶布剥取了壁画26方,共计3.206万平方公分。4、读了这段资料,你想说什么?

5 背诵第四段。

(语感怎么形成?必须从细节入手,必须从一个字、一个词甚至一个标点符号入手,反复推敲斟酌,方能领略精髓,悟得真味。看似寻常的“曾”,极易被学生忽略,老师慧眼识珠把它“拎”出来,作为一个“点”让学生反复咀嚼品味,结果一词入口,百味皆生:学生“品”出了藏经洞的变化,“品”出了浓浓的语文味,也“品”出了淳厚的人文味。)

五、讲读第五段:

1、指名读第五段。

2、为什么说“莫高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3、朗读第五段。

六、学做小导游:

1、请你做导游,为游客介绍莫高窟。

2、准备导游词(灵活运用课文二、三、四自然段的语言)。 3、指名当导游。评介交流。

[资料链接]

1、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是我国著名的石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这里的第一个石窟相传是前秦建元二年(366),一个叫乐尊的和尚开凿的,历经隋唐以至元代,均有所修建。唐时有窟千余洞,经过长期的风蚀和流沙掩埋,现存石窟492洞,里面保存着彩塑3000多尊,壁画4.5万平方米,若把这些壁画排列起来,能有20多公里长,是世界艺术史上惊人的奇迹。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藏经洞:敦煌莫高窟的第17洞,洞里藏有从公元四世纪到十四世纪近十个朝代的文物图书六万多件。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这个幽闭达九百多年的洞被发现了,这一年正遇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敦煌发现藏经洞的消息传出后,德、法、英、俄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文化强盗相继来到中国。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法国人伯希等多次来敦煌盗走了大批的珍贵文物。由于中国学者的强烈呼吁,清政府不得不在1910年下令将藏经洞中残留的经卷运回北京。敦煌藏经洞的发现,是震惊中外学术界的大事,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此后对敦煌艺术的研究,在社会科学领域内形成了“敦煌学”专门学科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王晓洁

【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并学会扣住重点词语展开想象,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感悟。

3、能正确认识数据在课文中的作用。

4、通过文本的理解,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和认识数据使用的作用。

2、明白编年体史书《国榷》诞生的来之不易。

【教学难点】

体会谈迁面临厄运那打不垮的坚定信念,并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生活就会充满希望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20课《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找学生读课题,学生体会不同,重点强调词语不同。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速读课文,画出本节课的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思考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事情?

1. 检查预习

浙江 谈迁 博览群书 抄写 门锁 挣(zheng四声)脱 诞生

注意:挣(zheng四声)脱 挣(zheng一声)扎

学生齐读

我们来看课文中的这些词语

厄运 信念 编年史 逸闻 博览群书 家徒四壁 夜难安寝 一袭破衫 奋笔疾书 名垂青史

编年史:编年体史书。是一个整体对纪年的统一的体裁,是一种形象化的历史记录方式。

家徒四壁:徒,只有,仅有。家里只剩下四面墙壁。形容十分贫穷。

2.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事情?

先自由朗读课文,读准每个字,读通每句话,再任选一种方法概括主要内容。

主题分析法:通过分析理解课文题目的意思概括主要内容。

段意合并法:先概括出每段短意,再合并概括出主要内容。

要素串联法:弄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用词语串联起来就是主要内容。

概括:本文讲述了明末清初的史学家谈迁在逆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Nao)、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

3.生齐读课题后,思考,“信念”是什么意思?在课文中是谁的“信念”?谈迁的“信念”是什么?“厄运”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厄运”指什么?

三、精读课文,品读感悟

(一)先快速朗读课文1、2自然段,画出感受深切的语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谈体会。

思考:

1.小偷偷走的仅仅是几卷书稿而已,如何称得上是“厄运”呢?

2.面对厄运,谈迁是怎样做的?

(二)先默读第三自然段,画出印象深刻的语句,在旁边写下你的体会,然后小组内互相交流。

思考:1.谈迁是如何进行二次创作的?

2.新的《国榷》是什么样子的?

3.看到第二部比第一部更加翔实、精彩,此时的你想对谈迁说些什么?

四、总结升华,扩展运用

谈迁是可敬的,他没有被厄运打垮,因为他心中有着一个坚定的信

念。

古今中外,有许多人也像谈迁一样,出示: 海伦凯勒、张海迪、桑兰、,随着图片的出示,师简单介绍他们的事迹。

让我们再次深深地读这句朴素的话语,让他成为我们的座右铭,把他永远地记在心中。齐读最后一小节。

五、课后作业

把最后一小节抄写在自己的摘记本上,时刻提醒自己!

板书设计

书稿被偷 明史巨著

致命打击 名垂青史

22《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四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本课的写作方法,进一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中外有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二、教学重难点: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理解课文,领悟思想,以文化人。

三、教学准备:

1、水彩笔一套,空白书签若干。

2、搜集事例,用以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

四、附板书:滴水穿石的启示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不要三心二意半途而废

第二课时

一、课前积累:(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积累一些词语,长年累月,我们的词汇量就会越来越丰富。下面谁来读一下这些词语。)

(一)(二)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愚公移山日积月累虎头蛇尾,有始无终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半途而废,三心二意 ①指名读

②齐读

③自读并试着记住。

二、图片出示,激趣导入

1、图片展示的是安徽广德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启发谈话:我们先一起来欣赏一张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中的石块,然后说说它有什么特点。

2、书上又是怎样描写这块石头的呢?请同学们找出书中的有关句子。 (出示第1节第一句) 齐读。

3、这块石头正中有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这个小洞是怎样形成的呢?(出示第1节后半部分)齐读。

4、这些话告诉了我们“滴水穿石”的奇观是怎样形成的。那么,从这个奇观的形成过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5、(出示第2节)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做事目标专一、持之以恒,那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请同学们看第二句话“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谁来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齐读。过渡:“滴水穿石”这个自然现象的形成需要水滴目标专一、持之以恒,那么我们人类需要这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吗?

三、具体实例,论话启示

1、请大家听课文第3节的录音,思考:①这一自然段中写了哪3位名人?②交流: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

2、分小组学习,每组选一名人,讨论:他获得了哪些成就?获得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你对此有什么感想?在交流时,我们四人各有分工:一人读书上描写此名人的有关句子;一人答“成就”;一人答“秘诀”;一人说“感想”。交流:李时珍:写成了《本草纲目》立志学医,不懈努力爱迪生:1093项发明迷恋研究,孜孜不倦齐白石:绘画技艺炉火纯青 “不教一日闲过”,坚持不懈。

3、书上讲了这3位名人的故事,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名人故事呢?

4、同学们课前搜索的工作做得不错,通过这么多的事例,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出示:“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1)齐读。这是一句什么句?谁能用反问句的语气来读一读?齐读。谁能把它改说成陈述句?

(2)“滴水穿石”的精神指什么?(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滴穿”的意思可理解为什么?(攻克、克服) “顽石”的意思可理解为什么?

(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3)我们理解了三个词的意思,谁再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是靠着这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才攻克各种困难,最终取得成功的。)

(4)想一想:在你生活、学习中有类似“滴水穿石”的事例吗?同桌互讲后指名交流。(成语积累——“成语仓库”、体育运动、课前积累„„)接下来,请同学们对比一下下面的两段动画,然后用简单的话说说水滴、暴雨的特点。

四、水滴、暴雨,对比揭示

1、动画演示《水滴》、《一场暴雨》,谁来说说暴雨的特点?(速度快、力量大„„)谁再来说说水滴的特点?(速度慢、力量小„„)

2、水滴的速度慢、力量小,它能把石头滴穿;暴雨的速度快、力量大,它能把石头滴穿吗?为什么?讨论:因为他们没有专一的目标,也不能持之以恒。齐读第四小节。

五、突出启示,感悟升华

1、我们要想获得成功就应需要“滴水穿石”这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我们还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单击出示原句,第二次单击后出示板书要点)齐读。

2、“只要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那么,你的理想是什么呢?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从现在开始你该如何去做呢?先小组讨论再个别发言。

六、总结全文

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要实现自己的理想,需要“持之以恒、目标专一”的精神。那么,为了提醒和勉励自己,请同学们在空白的书签上写一句自勉的话,并用水彩笔加以美化。

七、创作书签,个别点评。(单击出示书搜集的书签及名人名言)

1、学生创作书签,教师指导巡视。

2、找出几个优秀的,进行点评。


相关文章

  • 小学副校长竞聘演讲稿
  •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 教育改革如春风拂面,不自觉中我已沐浴着春风,享受着幸福.首先感谢改革的浪潮和各位领导为我提供了这个极好的锻炼自己.展现自我的机会. 富兰克林有句名言:"推动你的事业,不要让你的事业来推动你."今天,我正是为推动我的事业而来.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走上 ...

  • 初中校长竞聘演讲稿
  •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大家好! 感谢区委组织部和教育局党委给我这次竞聘中学校长的机会. 我叫李敬东,今年38岁,是中共党员.1989年于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专科毕业.曾先后任十五中学语文教师.班主任.教研组长,十四中学办公室副主任.教导处主任.现任十四中学业务校长. 同在座的很多同志一样,当年考入 ...

  • 小学校长竞聘演讲稿范文
  •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叫***,来自莲南小学.非常荣幸参加今天的竞聘演讲,并期望能在教改的大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生在教育之家我出生在东江边上的一个小镇,父亲是一位深受学生爱戴.教龄长达35年的中学教师:母亲是一位受人尊敬.能干的妇女干部,后来也在学校工作.我的一位 ...

  • 语文教师读书演讲稿--给孩子一个可以仰望的身影
  • 转眼间,踏上教坛已经××年了,我也从一个稚气未脱的毛孩子成长为在教育教学中能够独挡一面的骨干教师,一路走来,与阅读同行,与思考为伴,进步着,收获着,快乐着!我庆幸能够在龙口市××小学这个浸润书香的沃土里躬身耕耘,我感谢新课改大浪淘沙般的历练让我的羽翼得以丰满. 永远记得刚参加工作时领导听我第一堂课的 ...

  • 小学副校长竞争上岗演讲稿
  •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叫××,来自××小学.非常荣幸参加今天的竞聘演讲,并期望能在教改的大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生在教育之家我出生在××边上的一个小镇,父亲是一位深受学生爱戴.教龄长达××年的中学教师:母亲是一位受人尊敬.能干的妇女干部,后来也在学校工作.我的一位姐 ...

  • 小学教导主任竞职演讲
  •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我首先感谢领导.同志们的信任和支持,给我这个机会参加竞职演讲.我叫林中坤,现年36岁,中共党员,1998年8月开始担任孟河中心小学教科室主任. 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世纪,在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时代,在竞争激烈.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今天,在人才济济的孟小,扪心自问,我能干什么?我 ...

  • 竞聘小学教导主任和教科室主任的演讲辞
  •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我首先感谢领导、同志们的信任和支持,给我这个机会参加竞职演讲。我叫林中坤,现年36岁,中共党员,1998年8月开始担任孟河中心小学教科室主任。 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世纪,在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时代,在竞争激烈、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今天,在人才济济的孟小,扪心自问,我能干什么 ...

  • 中学副校长竞聘演讲稿
  • 首先感谢上级领导给了我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 我,现年岁,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年月参加工作.曾任学校教导主任.小学校长,现任校务处主任. 从教26年以来,教过中学语文.英语,多担毕业班教学工作,96年,带的一个少年班,过一高(省级师范高中)正取线23人,连过中师中专线共40多人,到现在为止,还没有 ...

  • 团委书记竟聘竞选演讲稿
  • 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首先要感谢学校组织的领导岗位公平竟聘,我想这会给老师们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其次,特别感谢给予我勇气和支持的各位领导和老师,谢谢你们! 当我鼓足勇气走上团委副书记的竟骋席,我确定自己能够以一颗平常.诚恳的心态接受大家的选择,希望带给大家的是一个更加真诚. ...

  • 竞聘副教导演讲稿
  •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本着锻炼自己,服务师生的宗旨,竞聘副教导主任一职。   我参加副教导主任职位的竞聘,是因为我有以下优势:   一、我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从大学到工作,我一直注重教育教学的学习和探索。1997年7月,我毕业于宝鸡文理学院中文系汉语语言教育专业,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