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江西省 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2008版

摘要

目录(笔画目录在后)

一、根及根茎类

八角枫…………………1 八角莲…………………1 九节菖蒲………………1

海桐皮…………………5 紫荆皮…………………5

三、藤茎类

扁豆花…………………8 葛花……………………8

六、果实及种子类

了哥王…………………1 土黄连…………………1 山姜……………………1 山橿根…………………1 千斤拔…………………1 木板蓝根………………2 水半夏…………………2 水菖蒲…………………2 牛尾菜…………………2 毛冬青…………………2 四块瓦…………………2 白药子…………………2 丝瓜根…………………2 光慈菇…………………2 江西贝母………………3 红牛膝…………………3 苎麻根…………………3 两头尖…………………3 茄根……………………3 枫荷梨…………………3 金樱子根………………3 狗脊贯众………………3 参薯……………………3 茶芎……………………4 南丹参…………………4 穿破石…………………4 钻山风…………………4 排草……………………4 黄药子…………………4 蛇葡萄…………………4 猕猴桃根………………4 萱草根…………………4 樟树根…………………5 糯稻根…………………5

二、皮类

大风藤…………………5 丰城鸡血藤……………5 内风消…………………5 石南藤(南藤)………5 鸟不宿…………………5 安痛藤…………………6 红茴香…………………6 鬼箭羽…………………6 透骨草…………………6 薜荔……………………6

四、叶类

山蜡梅叶………………6 木大青叶………………6 木芙蓉叶………………6 石楠叶…………………6 旱柳叶…………………7 苦丁茶…………………7 枫香树叶………………7 茶叶……………………7 胡颓子叶………………7 柿叶……………………7 荷梗……………………7 橘叶……………………7

五、花类

木芙蓉花………………7 木槿花…………………8 玉米须…………………8 代代花…………………8 佛手花…………………8 茉莉花…………………8 栀子花…………………8

八厘麻…………………8 刀豆壳…………………8 大风子…………………9 山姜仁…………………9 天浆壳…………………9 无花果…………………9 化橘红…………………9 分心木…………………9 凤眼草…………………9 石彭子…………………9 白巨胜…………………9 白苏子…………………10 冬瓜子…………………10 肉桂子…………………10 芫荽子…………………10 芸苔子…………………10 苦楝子…………………10 南山楂…………………10 枳椇子…………………10 浮小麦…………………10 黄荆子…………………10 梧桐子…………………11 绿豆……………………11 葫芦……………………11 葱子……………………11 黑豆衣…………………11 樟榕子…………………11 醉仙桃…………………11 薜荔果…………………11 橘络……………………11

七、全草类

一枝蒿…………………12 小金钱草………………12 五指柑…………………12 牛筋草…………………12

毛谷精草………………12 凤尾草…………………12 石上柏…………………12 石见穿…………………12 龙葵……………………13 叶下珠…………………13 白马骨…………………13 白舌紫菀………………13 白花蛇舌草……………13 八、树脂类

龙血竭…………………17 松香……………………17 枫香脂…………………17 藤黄……………………17

九、菌藻地衣类

蛴螬……………………21 鼠妇虫…………………22 蝼蛄……………………22 燕窝……………………22 壁虎……………………22

十一、矿物类

无名异…………………22 白英……………………13 兰香草…………………13 吉祥草…………………13 地耳草…………………13 华佩兰…………………14 刘寄奴…………………14 寻骨风…………………14 异叶茴芹………………14 红旱莲…………………14 芫荽……………………14 苍耳草…………………14 杏香兔耳风……………14 陆英……………………14 鸡眼草…………………15 罗勒……………………15 败酱草…………………15 金毛耳草………………15 鬼针草…………………15 绞股蓝…………………15 铁扫帚…………………15 铁苋菜…………………15 海金沙藤………………16 黄鳝藤…………………16 萝藦……………………16 猪殃殃…………………16 鹿茸草…………………16 葎草……………………16 酢浆草…………………16 景天三七………………16 筋骨草…………………16 鼠曲草…………………17 满山香…………………17 蔊菜……………………17 藿香……………………17

木耳……………………18 石耳……………………18 白木耳…………………18 竹花……………………18 香蕈……………………18 猴菇菌…………………18 蝉花……………………18

十、动物类

干蟾皮…………………18 山羊血…………………18 山羊角…………………19 五灵脂…………………19 牛鞭……………………19 乌骨鸡…………………19 凤凰衣…………………19 白蚁……………………19 刺猬皮…………………19 鱼脑石…………………19 鱼螵……………………20 狗鞭……………………20 夜明砂…………………20 玳瑁……………………20 虻虫……………………20 蚕沙……………………20 鸭内金…………………20 海狗肾…………………20 浮海石…………………20 蛇胆……………………21 鹿筋……………………21 鹿鞭……………………21 望月砂…………………21 雄蚕蛾…………………21 紫贝齿…………………21 …………………21 云母石…………………22 水银……………………22 石燕……………………22 石蟹……………………23 龙齿……………………23 龙骨……………………23 白石英…………………23 玄精石…………………23 阳起石…………………23 阴起石…………………23 玛瑙……………………23 金精石…………………23 秋石……………………24 胆矾……………………24 浮石……………………24 密陀僧…………………24 绿矾……………………24 琥珀……………………24 鹅管石…………………24 寒水石…………………24 硼砂……………………25

十二、其他类

六神曲…………………25 方儿茶…………………25 龙脑冰片………………25 没食子…………………25 建曲……………………25 鲜竹沥…………………25 樟脑……………………25

笔画目录

小结

【来源】八角枫科植物八角枫的细根及须根,切段。

【性味归经】辛,微温;有小毒。归心、肝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散瘀止痛。用于风湿痹痛,四肢麻木,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3-9克;须根0.2-0.3克。 【注意】本品有毒,尤其须根,一般用量不超过3克,不可久服。孕妇、小儿、年老体弱者不宜服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八角莲 Top

【来源】小檗科植物八角莲或六角莲的根及根茎。切厚片。

【性味归经】苦、辛,平;有小毒。归肺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用于咽喉肿痛,毒蛇咬伤,痈痈疔疮,跌打损伤,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3-9克,外用研末适量调敷或浸酒涂敷。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九节菖蒲 Top

【来源】毛茛科植物阿尔泰银莲花的根茎。 【性味归经】辛,温。归心、胃经。

【功能主治】开窍化痰,醒脾安神。用于热病神昏,癫痫,耳鸣耳聋,胸闷腹胀,食欲不振;外治痈疽疮癣。 【用法用量】1.5-6克。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了哥王 Top

【来源】瑞香科植物了哥王的根或根皮。切片。

【性味归经】苦、辛,微温;有毒。归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消炎解毒,散瘀逐水。用于支气管炎,肺炎,腮腺炎,淋巴结炎,风湿痛,晚期血吸虫病腹水,疮疖痈疽。 【用法用量】9-21克,久煎后服用;外用鲜根捣烂敷患处。

皮肤过敏,需注意防护。 【贮藏】置干燥处。

土黄连 Top

【来源】毛茛科植物短萼黄连的根茎。切薄片。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胃肠湿热,脘腹痞满,呕吐,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口舌生疮,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用法用量】1.5-4.5克。外用适量。 【注意】脾胃虚寒者忌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山姜 Top

【来源】姜科植物山姜的根及根茎。切片。【性味归经】辛,温。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祛风,活血。用于脘腹冷痛,风湿筋骨疼痛,劳伤吐血,跌损淤滞,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5-10克。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山橿根 Top

【来源】樟科植物山橿的根。切厚片。 【性味归经】辛,温。归胃、肝、肺经。 【功能主治】止血,消肿,行气止痛。用于刀伤出血,胃痛,风疹瘙痒,疥癣。 【用法用量】3-6克。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千斤拔 Top

【来源】豆科植物蔓性千斤拔、大叶千斤拔的根。切厚片。

【性味归经】甘、辛,微温。归肝、脾经。【功能主治】祛风利湿,益气活血。用于风湿痹痛,气虚水肿,跌打损伤,痈肿喉蛾。

【用法用量】15-30克。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来源】马鞭草科植物大青的根。切片。 【性味归经】苦,寒。归胃、心经。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解毒。主治流行性感冒,感冒发热,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腮腺炎,血热发斑,麻疹肺炎,黄疸型肝炎,腹泻热痢,风湿热痹,头痛,咽喉肿痛,风火牙痛,睾丸炎。

【用法用量】10-15克。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霉。

水半夏 Top

【来源】天南星科植物鞭檐梨头尖的块茎。 【性味归经】辛,温;有毒。归肺、脾经。 【功能主治】燥湿,化痰。用于咳嗽痰多,支气管炎。

【用法用量】6-15克。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水菖蒲 Top

【来源】天南星科水菖蒲的根茎。切段。 【性味归经】苦、辛,温。归心、胃经。 【功能主治】化痰,开窍,健脾、利湿。用于癫痫,惊悸健忘,神志不清,脘腹痞胀,泄泻痢疾,肢体疼痛,痈肿疥疮。 【用法用量】3-6克。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牛尾菜 Top

【来源】百合科植物牛尾菜的根及根茎。切段。

【性味归经】甘、苦,平。归肺、肝经。 【功能主治】舒筋通络,补气活血。用于气虚浮肿,筋骨疼痛,咳血吐血。

【用法用量】9-15克。鲜品外用适量,捣敷患处。

【注意】孕妇慎用。 【贮藏】置干燥处。

毛冬青 Top

【来源】冬青科植物毛冬青的根。切片。 【性味归经】苦、涩,寒。归心、肺经。 【功能主治】凉血,活血,通脉,消炎解

化性心脏病,肺热咳嗽;外治烧烫伤。 【用法用量】60-120克。外用适量,煎成1:1煎剂,敷患处。 【贮藏】置干燥处。

四块瓦 Top

【来源】金粟兰科植物宽叶金粟兰、多穗金粟兰的根及根茎。切段。 【性味归经】辛,温;有小毒。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散瘀。用于风寒咳嗽,风湿麻木,疼痛,月经不调,跌打痨伤。

【用法用量】3-9克。 【贮藏】置干燥处。

白药子 Top

【来源】防已科植物头花千金藤的块根。切成小方块片。

【性味归经】苦、辛,寒。归脾、肺、肾经。

【功能主治】散瘀消肿,止痛。用于痈疽肿毒,腮腺炎,毒蛇咬伤,跌扑肿痛。 【用法用量】9-15克。酒泡治跌扑肿痛。外用适量,研末涂敷患处。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丝瓜根 Top

【来源】葫芦科植物丝瓜的根及近根1米长的藤茎。切段。

【性味归经】甘,平。归肝、脾经。

【功能主治】舒筋,活血,消肿。用于萎缩性鼻炎及性性支气管炎。 【用法用量】3-9克。

【贮藏】置干燥处,防霉。

光慈菇 Top

【来源】百合科植物老鸦瓣的鳞茎。用时打碎。

【性味归经】辛、甘,寒;有小毒。归肺经。

【功能主治】消肿散结,解毒。用于淋巴结结核,痈肿。

【用法用量】3-6克。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来源】百合科植物彭泽贝母的鳞茎。用时捣碎或研成细粉。

【性味归经】苦、甘,微寒。归肺、心经。 【功能主治】清热润肺,化痰止咳,开郁散结。用于热痰咳嗽,干燥少痰,胸闷,瘰疬,疮痈。

【用法用量】3-9克;研粉冲服,一次1-2克。

【注意】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红牛膝 Top

【来源】苋科植物柳叶牛膝的根及根茎。切斜薄片。

【性味归经】苦、酸,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咽通经。用于咽喉肿痛,风湿痛,闭经,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4.5-9克,鲜用30-60克;外用捣敷或研末吹喉。 【注意】孕妇慎用。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苎麻根 Top

【来源】荨麻科植物苎麻的根及根茎。 【性味归经】甘,寒。归心、肝、膀胱经。 【功能主治】止血,安胎。用于胎动不安,先兆流产,尿血;外治痈肿初起。

【用法用量】9-30克。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两头尖 Top

【来源】毛茛科植物多被银莲花的根茎。 【性味归经】辛,热;有毒。归脾经。 【功能主治】祛风湿,消痈肿。用于风寒湿痹,四肢拘挛,骨节疼痛,痈肿溃烂。 【用法用量】1.5-3克。外用适量。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茄根 Top

【来源】茄科植物茄的根及茎基。切厚片。 【性味归经】甘、辛,平。

【功能主治】祛风通络,活血止血。用于风湿痹痛,肠风下血,尿血。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枫荷梨 Top

【来源】五加科植物树参、变叶树参的根及茎。切片。

【性味归经】甘、辛,温。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消肿。用于风湿痹痛,偏瘫,头痛,月经不调,跌打损伤,疮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克,大剂量可用至45克,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注意】孕妇慎用。

【贮藏】置干燥秘,防蛀。

金樱子根 Top

【来源】蔷薇科植物金樱子的根。切厚片。【性味归经】酸、甘、涩,平。归肾、膀胱、大肠经。

【功能主治】固精涩肠。用于治滑精,遗尿,痢疾泄泻,崩漏带下,子宫脱垂,痔疾,烫伤。

【用法用量】15-60克。 【贮藏】置干燥处。

狗脊贯众 Top

【来源】乌毛蕨科植物狗脊蕨、胎生狗脊蕨的根茎及叶柄基部。切厚片。 【性味归经】甘,凉。

【功能主治】杀虫,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用于风热感冒,温热斑毒,吐血,衄血,便血,血崩,血痢带下,虫积腹痛。 【用法用量】4.5-9克。 【贮藏】置干燥处。

参薯 Top

【来源】薯蓣科植物参薯的块茎。切厚片。【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肺、肾经。 【功能主治】健脾,补肺,益精气,消肿,止痛。用于脾虚久泻,肺虚喘咳,水肿,小便不利,肾虚不固的遗精,尿频。

【用法用量】9-19克;入补阴药宜生用;健脾宜炒黄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入,防霉,防蛀。

茶芎 Top

【来源】伞形科植物茶芎的根茎。切片。 【性味归经】辛,温。归肝、心经。

【功能主治】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月经不调,痛经,闭经,产后瘀阴腹痛,胸胁刺痛,癥瘕腹痛,跌打损伤,头痛,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3-9克。

【注意】凡阴虚火旺、舌红口干者,以及妇女月经过多、出血性疾病均不宜使用。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南丹参 Top

【来源】唇形科植物南丹参的根及根茎。切厚片。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心、肝经。 【功能主治】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用于月经不调,经痛闭经,癥瘕积聚,胸腹刺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肝脾肿大。

【用法用量】9-15克。 【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 【贮藏】置干燥处。

穿破石 Top

【来源】桑科植物构棘、柘树(刺桑)的根。切斜(薄)片。

【性味归经】淡、微苦,凉。

【功能主治】祛风利湿,活血通经。用于风湿关节疼痛,黄疸,淋浊,闭经,劳伤咳血,跌打损伤,疔疮痈肿。 【用法用量】6-12克。 【注意】孕妇忌服。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钻山风 Top

【来源】番荔枝科植物瓜馥木的根及藤茎。切薄片或厚片。

【性味归经】微辛,温。归肝、胃经。 【功能主治】祛风镇痛,活血化瘀。用于坐骨神经痛,

【用法用量】15-30克。

【注意】心动过缓、心力衰竭及孕妇慎用。 【贮藏】置干燥处。

排草 Top

【来源】唇形植物排草香的带部分梗的根及根茎。切段。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经。

【功能主治】化湿解毒。用于水肿,胸腹胀闷,口臭。

【用法用量】3-6克。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黄药子 Top

【来源】薯蓣科植物黄独的块茎。切厚片或小块。

【性味归经】苦,平;有小毒。归肝、心经。

【功能主治】凉血,降火,消瘿,解毒。用于疮毒,喉痹,瘿气,蛇犬咬伤。

【用法用量】4.5-9克。外用适量,研末涂敷患处。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蛇葡萄 Top

【来源】葡萄科植物蛇葡萄的根及根茎。切段。

【性味归经】甘,平。归肺、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散瘀消肿。用于肺痈,肠痈,瘰疬,痈疮肿毒,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烫伤。

【用法用量】25-50克;外用适量。 【贮藏】置干燥处。

猕猴桃根 Top

【来源】猕猴桃科植物猕猴桃的根。切厚片。

【性味归经】苦、涩,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散结,祛风利湿。用于风湿关节痛,瘰疬,跌打损伤,痈疖;高血压病,胃癌。 【用法用量】15-60克。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萱草根 Top

【来源】百合科植物萱草、金针菜、小萱草的根及根茎。切段。

【性味归经】甘,凉;有小毒。归脾、肺、心经。

【功能主治】利尿消肿。用于浮肿,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3-6克。

【注意】多服损目,小便失禁。 【贮藏】置干燥处。

樟树根 Top

【来源】樟科植物樟的根或茎枝。劈成长条或块片。

【性味归经】辛,温。归肝、脾经。

【功能主治】祛风湿,利关节,行气活血。用于风湿痹痛,四肢关节酸痛,心腹胀痛,跌打损伤,脚气,疥癣。

【用法用量】10-20克;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患处。

【注意】孕妇忌用。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糯稻根 Top

【来源】禾本科植物糯稻的根及根茎。切段。

【性味归经】甘,平。归心、肝经。 【功能主治】止汗。用于自汗,盗汗。 【用法用量】30-60克。 【贮藏】置干燥处。

海桐皮 Top

【来源】豆科植物刺桐、乔木刺桐的树皮。切丝或块。

【性味归经】苦,平。归肝、脾经。

【功能主治】祛风湿,通络,止痛。用于腰膝肩臂疼痛;外治皮肤湿疹。 【用法用量】3-9克,外用适量。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紫荆皮 Top

【来源】木兰科植物长梗南五味子的根皮。切丝。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经。

【功能主治】行气,活血,止痛。用于气滞脘腹胀痛,胃痛,筋骨疼痛,月经痛,跌扑损伤,无名肿毒。

【用法用量】4.5-9克。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患处。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大风藤 Top

【来源】葡萄科植物爬山虎的茎及根。切厚片。

【性味归经】甘,温。归肝、脾经。

【功能主治】活血,祛风,止痛。用于产后血瘀,腹中有块,赤白带下,风湿筋骨疼痛,偏头痛。

【用法用量】9-15克。 【贮藏】置干燥处。

丰城鸡血藤 Top

【来源】豆科植物丰城崖豆藤的藤茎。切厚片。

【性味归经】甘,微温。

【功能主治】活血,补血,通络。用于肢体麻木,瘫痪,腰膝酸痛,月经不调,贫血。

【用法用量】9-15克。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内风消 Top

【来源】木兰科植物南五味子的藤茎。切厚片。

【性味归经】苦、辛,温。

【功能主治】消肿散瘀,活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痹痛,脘腹疼痛。 【用法用量】9-15克。 【贮藏】置干燥处。

石南藤(南藤) Top

【来源】胡椒科植物山蒟的藤茎。切段。 【性味归经】辛,温。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祛风湿,强腰膝,止痛。用于风湿痹痛,腰膝无力,手足麻痹,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6-15克。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鸟不宿 Top

【来源】五加科植物楤森木、刺楸的茎枝。切薄片或厚片。

【性味归经】微苦、微辛,温。归肝、胃、肾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止痛。用于风湿痹痛,筋骨疼痛,风毒流注,跌打损

伤。

【用法用量】9-15克。 【注意】孕妇慎用。 【贮藏】置干燥处。

安痛藤 Top

【来源】葡萄科植物毛叶白粉藤的藤茎。切片。

【性味归经】淡、微涩,平。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拔脓消肿,散瘀止痛。用于疮疡肿痛,骨折,跌打损伤,扭伤,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6-15克;或浸酒服。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红茴香 Top

【来源】木兰科植物莽草的茎枝。切厚片。 【性味归经】辛、苦,温;有毒。归肝经。 【功能主治】祛风通络,散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痈疽肿毒。 【用法用量】6-12克。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鬼箭羽 Top

【来源】卫矛科植物卫矛的具翅状物枝条或翅状附属物。

【性味归经】苦,寒。归肝经。

【功能主治】破血,通经,杀虫。用于经闭,产后瘀血腹痛,虫积腹痛。外用治痈肿疮痒;皮炎。

【用法用量】4.5-9克。外用适量。 【注意】孕妇禁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透骨草 Top

【来源】风仙花科植物凤仙花的茎。切段。 【性味归经】辛,温;有小毒。

【功能主治】祛风湿,活血止痛,解毒。用于风湿痛,跌打损伤,经闭,痈疽肿毒,虫蛇咬伤。

【用法用量】6-9克;外用适量。 【注意】孕妇忌服。 【贮藏】置干燥处。

薜荔 Top

【来源】桑科植物薜荔的带叶不育幼枝。 【性味归经】甘、涩,平。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祛风,利湿,活血,解毒。用于风湿痹痛,泻痢,小便淋沥,跌打损伤,痛肿疮疖。

【用法用量】9-15克;外用适量,鲜品捣汁涂或煎水熏洗。

【贮藏】置干燥通风处。

山蜡梅叶 Top

【来源】蜡梅科植物山蜡梅的叶。 【性味归经】微苦、辛,凉。

【功能主治】解表祛风,清热解毒。用于感冒,慢性气管炎,中暑。 【用法用量】5-15克。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木大青叶 Top

【来源】马鞭草科植物大青的叶。切丝。 【性味归经】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解毒。用于流行性感冒,腮腺炎,上呼吸道感染,丹毒,疔疮肿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9-15克。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木芙蓉叶 Top

【来源】锦葵科植物木芙蓉的叶。切丝或切碎,或研粉。

【性味归经】微辛,凉。归肺、肝经。 【功能主治】清肺凉血,散热解毒,消肿排脓。用于肺热咳嗽,瘰疬,肠痈;外治痈疖脓肿,脓耳,无名肿毒,烧、烫伤。 【用法用量】10-30克;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干品研末油调或熬膏。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无霉变。 石楠叶 Top

【来源】蔷薇科植物石楠的叶。切丝。 【性味归经】辛、苦,平;有小毒。

【功能主治】祛风,通络,益肾。用于风湿痹痛,腰背酸痛,足膝无力,偏头痛。 【用法用量】4. 5-9克。 【贮藏】置干燥处。

旱柳叶 Top

【来源】杨柳科植物旱柳的叶。

【性味归经】微苦,寒。归肝、胆、脾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清利湿热。用于风湿痹痛,盘筋拘挛,湿热黄疸,身目发黄,小便短赤等症。 【用法用量】6-15克。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苦丁茶 Top

【来源】冬青科植物枸骨、大叶冬青的嫩叶。

【性味归经】苦、甘,寒。归肝、肺、胃经。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清头目,除烦渴。用于头痛,齿痛,目赤口苦,鼻炎,中耳炎,痢疾等。

【用法用量】4.5-9克。 【贮藏】置干燥处,防潮。

枫香树叶 Top

【来源】金绪梅科植物枫香树的叶。

【性味归经】辛、苦,平。归脾、肾、肝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行气止痛,解毒。用于急性肠炎,痢疾,产后风,小儿脐风,痛肿发背。

【用法用量】15-30克。外用捣敷鲜品或煎水洗。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茶叶 Top

【来源】山茶科植物茶的嫩叶或嫩芽经加工制成的干燥品。

【性味归经】苦、甘,凉。归心、肺、胃经。

【功能主治】清头目,除烦渴,化痰,消食,利尿,解毒。用于头痛目昏,精疲心烦,口渴,食积痰滞,痢疾肠炎,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3-9克。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注意】失眠者忌服。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霉。

胡颓子叶 Top

【来源】胡颓子科植物胡颓子的叶。切丝。 【性味归经】酸,平。归肺经。

【功能主治】敛肺,平喘,止咳。用于咳嗽气喘,咯血。

【用法用量】9-15克。 【贮藏】置干燥处。

柿叶 Top

【来源】杮科植物杮的叶。切碎。

【性味归经】苦、酸、涩,寒。归肺经。 【功能主治】清肺止咳,凉血止血,活化化瘀,降血压。用于咳喘,肺气胀,各种内出血,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症,冠心病。 【用法用量】5-15克,重症加倍。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荷梗 Top

【来源】睡莲科植物莲的叶柄。切段。 【性味归经】苦,平。

【功能主治】清热解暑,通气行水。用于暑湿胸闷,泄泻,痢疾,带下。 【用法用量】3-9克;鲜用适量。 【贮藏】置干燥处。

橘叶 Top

【来源】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叶。切丝。

【性味归经】苦、辛,平。归肝经。

【功能主治】疏肝,行气,化痰,散结。用于胁痛,乳痈,肺痈,咳嗽,胸膈痞满,疝气。

【用法用量】3-9克。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霉。

木芙蓉花 Top

【来源】锦葵科植物木芙蓉的花。 【性味归经】微辛,凉。归肺、肝经。 【功能主治】清肺凉血,散热解毒,消肿排脓。用于肺热咳嗽,瘰疬,肠痈,白带;外治痈疖脓肿,脓耳,无名肿毒,烧、烫伤。

【用法用量】10-30克;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干品研末油调或熬膏敷。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来源】锦葵科植物木槿、白花重瓣木槿的花。

【性味归经】甘、淡,凉。归脾、肺经。 【功能主治】清湿热,凉血。用于痢疾,腹泻,痔疮出血,白带;外治疖肿。

【用法用量】3-9克。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压,防蛀。 玉米须 Top

【来源】禾本科植物玉蜀粟的花柱和柱头。 【性味归经】甘,平。归肾、胃、肝、胆经。

【功能主治】利水消肿,降血压。用于肾炎水肿,小便不利,湿热黄疸,高血压病。 【用法用量】15-30克。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代代花 Top

【来源】芸香科植物代代花的花蕾。

【性味归经】甘、微苦,平。归肝、胃经。 【功能主治】理气宽胸,开胃。用于脘腹胀闷,恶心,食欲不振。 【用法用量】1.5-2.5克。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密闭保存,防霉,防蛀。

佛手花 Top

【来源】芸香科植物佛手的花及花蕾。 【性味归经】辛、微苦,温。归肺、脾经。 【功能主治】理气,散瘀。用于肝胃气痛,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4.5-9克。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密闭,防潮,防变色,防虫蛀。

茉莉花 Top

【来源】木犀科茉莉的花蕾或初开的花。 【性味归经】辛、微甘,温。归脾、胃经。 【功能主治】理气开郁,和中避秽。用于胸腹痞闷,腹痛,泄泻。

【用法用量】1.5-3克;或泡茶。外用:煎水洗目或菜油调浸耳。 【贮藏】置石灰甏内。

【来源】茜草科植物栀子的花。 【性味归经】苦,寒。归肺经。

【功能主治】清肺止咳,凉血止血。用于肺热咳嗽,鼻衄。

【用法用量】9-12克。

扁豆花 Top

【来源】豆科植物扁豆的花。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胃、大肠经。【功能主治】消暑,化湿,和中。用于暑湿泄泻,痢疾,赤白带下。 【用法用量】4.5-9克。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 葛花 Top

【来源】豆科植物野葛、甘葛藤的花。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胃经。

【功能主治】解酒毒,清湿热。用于酒毒烦渴,湿热便血。 【用法用量】3-5克。 【贮藏】置干燥处。

八厘麻 Top

【来源】杜鹃花科植物羊踯躅的成熟果实。用时捣碎。

【性味归经】苦、辛,温;有毒。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镇痛。用于跌扑损伤,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1.5-4.5克。

【注意】本品使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孕妇慎用。

【贮藏】置干燥处。

刀豆壳 Top

【来源】豆科植物刀豆的成熟果实的果荚。切丝。

【性味归经】甘,平。

【功能主治】益肾,温中,除湿。用于腰痛,呃逆,久痢,痹痛。 【用法用量】9-15克。 【贮藏】置干燥处。

【来源】大风子科植物大风子的成熟种子。用时捣碎。

【性味归经】辛,热;有毒。归肝、脾、肾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攻毒杀虫。用于麻风,疥癣,梅毒,湿疹。制霜后,降低了毒性,可供内服。

【用法用量】大风子1.5-3克;大风子霜0.3-1克,入丸散用。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患处。

【注意】本品有毒,一般只作外用,且不得过量或久用。内服宜慎,阴虚血热者忌服。孕妇慎用。

【贮藏】阴凉干燥处,防蛀。

山姜仁 Top

【来源】姜科植物山姜的成熟种子。用时捣碎。

【性味归经】辛,温。归脾、胃、肾经。 【功能主治】行气止痛,温脾止泻,安胎。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泻泄,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3-6克。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天浆壳 Top

【来源】萝藦科植物萝藦的果壳。切丝。 【性味归经】甘,辛,温。

【功能主治】补虚助阳,清肺化痰。用于体质虚弱,阳痿,白带,咳嗽痰多,肺风痰喘,麻疹透发不畅,发热咳嗽。 【用法用量】9-12克。 【贮藏】置干燥处。

无花果 Top

【来源】桑科植物无花果成熟或近成熟内藏花和瘦果的花序托。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经。

【功能主治】健脾益胃,润肺止咳,解毒消肿。用于食欲不振,脘腹胀痛,痔疮便秘,咽喉肿痛,热痢,咳嗽多痰等症。 【用法用量】9-15克。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来源】芸香科植物化州柚、柚的未成熟或近成熟的干燥外层果皮。前者习称“毛橘红”,后者习称“光七爪”、“光五爪”。切丝或块。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肺、脾经。 【功能主治】散寒,燥湿,得气,消痰。用于风寒咳嗽,喉痒痰多,食积伤酒,呕恶痞闷。

【用法用量】3-6克。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分心木 Top

【来源】胡桃科植物胡桃果核的干燥木质隔膜。

【性味归经】苦、涩,平。归脾、肾经。 【功能主治】补肾涩精。用于肾虚遗精,滑精,遗尿,尿血,带下,泻痢。 【用法用量】10-15克。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凤眼草 Top

【来源】苦木科植物臭椿的成熟果实。 【性味归经】苦、涩,寒。归大肠经。 【功能主治】止血,止痢。用于痢疾,肠风便血,尿血,崩漏,白带。 【用法用量】3-9克。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石彭子 Top

【来源】桑科植物珍珠莲的花托。用时捣碎。

【性味归经】甘,平。

【功能主治】利水通淋,行气消胀。用于水肿而阴囊肿胀,小便涩痛之淋疾,疝气坠胀。

【用法用量】9-15克。 【贮藏】置干燥处。

白巨胜 Top

【来源】菊科植物莴苣的成熟果实。 【性味归经】微甘,温。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通乳,利尿,活血,益肝肾。用于乳汁不通,小便不利,伤损作痛,肾亏遗精,筋骨痿软。

【用法用量】5-10克,外用适量。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白苏子 Top

【来源】唇形科植物白苏的成熟果实。 【性味归经】辛,平。归肺、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下气定喘,消痰止咳。用于上气咳逆,风痰喘急,气滞便秘。 【用法用量】3-9克。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冬瓜子 Top

【来源】葫芦科植物冬瓜的成熟种子。 【性味归经】甘,微寒。归肺、肝、小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化痰,排脓利湿。用于痰热咳嗽,肺痈,肠痈,湿热带下。 【用法用量】9-30克。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肉桂子 Top

【来源】樟科植物肉桂的带宿萼的未成熟果实。用时打碎。

【性味归经】辛、甘,温。归脾、胃、肾、肺经。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止痛。用于胃腹冷痛,呕吐,肺寒咳喘。

【用法用量】3-6克,或研粉冲服。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芫荽子 Top

【来源】伞形科植物芫荽的成熟果实。用时打碎。

【性味归经】辛,平。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发表,透疹,开胃。用于感冒鼻塞,痘疹透发不畅,饮食乏味,齿痛。 【用法用量】5-10克。外用适量,煎汤含漱或熏洗。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芸苔子 Top

【来源】十字花科植物芸苔的成熟种子。 【性味归经】辛,温。归肝、大肠经。 【功能主治】行血破气,消肿散结。用于丹毒,乳痈,痔疮,产后腹痛。外敷丹毒

热肿。

【用法用量】4.5-9克;外用适量。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苦楝子 Top

【来源】楝科植物楝的成熟果实。用时捣碎。

【性味归经】苦,寒;有小毒。归肝、小肠、膀胱经。

【功能主治】疏肝,行气止痛,驱虫。用于胸胁、腹脘胀痛,疝痛,虫积腹痛。 【用法用量】4.5-9克。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南山楂 Top

【来源】蔷薇科植物野山楂的成熟果实,用时打碎。

【性味归经】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

【功能主治】行气散瘀,收敛止泻。用于泻痢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疝气疼痛;高脂血症。 【用法用量】9-12克。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枳椇子 Top

【来源】鼠李科植物??的成熟种子。 【性味归经】甘,平。归心、脾经。

【功能主治】止渴除烦,清湿热,解酒毒。用于酒精中毒,烦渴呕逆,二便不利等症。【用法用量】4.5-9克。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浮小麦 Top

【来源】禾本科植物小麦的轻浮瘪瘦果实。【性味归经】甘、咸,凉。归心经。

【功能主治】止汗,退虚热。用于自汗、盗汗,骨蒸劳热。

【用法用量】10-30克。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黄荆子 Top

【来源】马鞭草科植物牡荆、黄荆的成熟果实。

【性味归经】辛、微苦,温。归肺、胃经。

于咳嗽哮喘,中暑发痧,胃痛,疝气,妇女白带。

【用法用量】4.5-9克。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梧桐子 Top

【来源】梧桐科植物梧桐的成熟种子。用时捣碎。

【性味归经】甘,平。归心、肺、肾经。 【功能主治】顺气,和胃,健脾消滞。用于伤食,胃痛,疝气;外用治小儿口疮。 【用法用量】3-10克;外用煅存性。研粉撒患处。

【贮藏】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绿豆 Top

【来源】豆科植物绿豆的成熟种子。用时打碎。

【性味归经】甘,寒。归心、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暑利湿,利水消肿。用于热毒疮疡,麻疹丹毒,暑热烦渴,水肿。并可解附子、巴豆毒。 【用法用量】9-12克;大剂量50克。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葫芦 Top

【来源】葫芦科植物葫芦的成熟干燥果皮。切成小块。

【性味归经】甘,平。归肺、脾、肾经。 【功能主治】利水消肿。用于四肢、面目浮肿,腹水。

【用法用量】15-30克。水煎服。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葱子 Top

【来源】百合科植物葱的成熟种子。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肝、胃经。 【功能主治】补中益精,明目散风。用于肾虚,目眩,风寒感冒。

【用法用量】3-9克,用时捣碎。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黑豆衣 Top

【来源】豆科植物大豆黑色种子的种皮。

【功能主治】养血补肾。用于血虚头痛,眩晕,肾虚耳鸣,盗汗。 【用法用量】6-12克。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樟榕子 Top

【来源】樟科植物樟得粉实病后的变异果实。

【性味归经】辛,温。

【功能主治】散寒化滞,行气止痛。用于胃脘疼痛,吐泻腹痛;外治瘀血肿痛。 【用法用量】3-4.5克;外用适量。 【贮藏】置干燥处。

醉仙桃 Top

【来源】茄科植物曼陀罗、白曼陀罗、毛曼陀罗的果实。用时捣碎。

【性味归经】辛、苦,温;有毒。归肺、肝经。

【功能主治】平喘止咳,祛风止痛。用于咳嗽,惊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泻痢,脱肛。

【用法用量】0.15-0.3克;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浸酒涂擦。

【注意】青光眼患者忌用;高血压、心脏病以及孕妇慎用。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薜荔果 Top

【来源】桑科植物薜荔的成熟隐花果。纵切4片。

【性味归经】甘、涩,平。

【功能主治】舒筋活络,软坚散结,通乳,固精。用于肾虚腰痛,遗精,白带,乳汁不下。

【用法用量】9-12克。

【贮藏】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橘络 Top

【来源】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成熟果实的中果皮与内果皮之间的维管束群。按产地加工不同,分“顺筋”、“乱筋”、“铲筋”。

【性味归经】甘、苦,平。归肺、胃经。

胸胁痛,咯血。

【用法用量】3-9克。 【注意】虚寒者忌用。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 一枝蒿 Top

【来源】菊科植物一枝蒿的全草。 【性味归经】辛,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健胃消食,祛风凉血。用于感冒,过敏,食积,蛇伤,疮疖。

【用法用量】6-20克。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小金钱草 Top

【来源】伞形科植物白毛天胡荽、天胡荽的全草。切段。

【性味归经】淡,微寒。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排石利尿。用于湿热黄疸,肝胆结石,尿路结石,痈肿疔疮,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15-60克。鲜品加倍。 【贮藏】置干燥处。

五指柑 Top

【来源】马鞭草科植物牡荆、黄荆的地上部分。切段。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肺、脾、胃经。

【功能主治】祛风解表,消暑止泻,利湿,止痛。用于外感,暑湿在表,中暑发痧,腹痛,吐泻,脚气,足癣。 【用法用量】9-15克。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牛筋草 Top

【来源】禾本科植物牛筋草的全草。切段。 【性味归经】甘,平。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利湿,散瘀止血。用于伤暑发热,小儿急惊,风湿性关节炎,黄疸性肝炎,游行性乙型脑炎,小儿消化不良,肠炎,痢疾,尿道炎。 【用法用量】5-15克。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毛谷精草 Top

【来源】谷精草科植物毛谷精草的带花茎的头状花序。切段。

【性味归经】辛、甘,平。归肝、肺经。 【功能主治】疏散风热,明目退翳。用于风热目赤,肿痛羞明,眼生翳膜,风热头痛。

【用法用量】5-9克。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凤尾草 Top

【来源】风尾蕨科植物凤尾草的全草。切段。

【性味归经】微苦,凉。归肝、肾、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止血。用于黄疸,痢疾,白带,吐血,便血,崩漏,湿疹。外用治外伤出血,烧伤烫伤。

【用法用量】9-30克;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贮藏】置干燥处。

石上柏 Top

【来源】卷柏科植物深绿卷柏、江南卷柏的全草。切段。

【性味归经】苦,寒。归肝、胆、肺经。 【功能主治】抗癌,消炎,清热解毒。用于多种癌症,肺炎,急性扁桃体炎,眼结膜炎,乳腺炎。

【用法用量】9-15克。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石见穿 Top

【来源】唇形科植物华鼠尾草的地上部分。切段。

【性味归经】辛、苦,平。归肝、脾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用于脘胁胀痛,肝炎,跌扑损伤,痈肿。 【用法用量】9-15克。 【贮藏】置干燥处,防潮。

龙葵 Top

【来源】茄科植物龙葵的地上部分。切段。 【性味归经】苦、微甘,寒;有小毒。归心、肾、膀胱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用于急性肾炎,尿道炎,水肿,咽喉肿痛,牙痛,湿疹,痈肿疔疮。

【用法用量】9-30克。外用鲜品适量,捣烂外敷患处。

【贮藏】置干燥处。

叶下珠 Top

【来源】大戟科植物叶下珠全草。切段。 【性味归经】微苦、甘,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尿,明目,消积。用于肾炎水肿,尿路感染,结石,肠炎,痢疾,小儿疳积,眼结膜炎,黄疸型肝炎,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15-30克。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伤口周围。

【贮藏】置干燥通风处。

白马骨 Top

【来源】茜草科植物白马骨、六月雪的全草。切段。

【性味归经】淡、微辛,凉。

【功能主治】健脾利湿,疏肝活血。用于小疳积,急性及慢性肝炎,经闭,白带,风湿腰痛。

【用法用量】15-30克。 【贮藏】置干燥处。

白舌紫菀 Top

【来源】菊科植物白舌紫菀的全株。切段。 【性味归经】微苦,凉。归肺、心经。 【功能主治】祛风解表,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邪在卫分的发热,头痛,口渴,咳嗽,痰黄。

【用法用量】6-9克。 【贮藏】置干燥处。

白花蛇舌草 Top

【来源】茜草科植物白花蛇舌草的全草。切段。

【性味归经】苦、甘,寒。归心、肝、脾

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阑尾炎,气管炎,尿路感染,痈肿疔疮,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15-30克。 【注意】孕妇慎用。 【贮藏】置干燥处。

白英 Top

【来源】茄科植物白英的全草。切段。 【性味归经】微苦,平。归肝、胆经。 【功能主治】清湿热,解毒,消肿。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咳嗽;黄疸型肝炎,胆囊炎;外用痈肿,风湿性关节炎。

【用法用量】9-15克;鲜用15-30克。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兰香草 Top

【来源】马鞭草科植物兰香草的全草。切断。

【性味归经】辛,温。

【功能主治】疏风解表,祛痰止咳,散瘀止痛。用于上呼吸道感染,百日咳,支气管炎,风湿关节痛,胃肠炎,跌打肿痛,产后瘀血,腹痛,毒蛇咬伤,湿疹,皮肤瘙痒。

【用法用量】15-30克。外用适量。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吉祥草 Top

【来源】百合科植物吉祥草的全草。切段。【性味归经】甘,凉。

【功能主治】润肺止咳,理血,解毒,补肾按骨,祛风除湿。用于肺热咳嗽,吐血,衄血,便血,慢性肾盂肾炎,遗精,跌打损伤,骨折,风湿性关节炎。 【用法用量】6-9克。外用适量。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地耳草 Top

【来源】藤黄科植物地耳草的全草。切段。【性味归经】苦、辛,平。归肝、脾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散瘀消肿。用于急性、 慢性肝炎,疮疖痈肿。

【用法用量】9-15克。 【贮藏】置干燥处。

华佩兰 Top

【来源】菊科植物华佩兰的全草。切段。 【性味归经】微苦、辛,凉。归肺、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消肿,行瘀。用于感冒发热,咳嗽,咽痛,风湿痹痛,外伤肿痛。

【用法用量】9-15克;外用适量。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刘寄奴 Top

【来源】菊科植物奇蒿的地上部分。切段。 【性味归经】苦,温。归心、脾经。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通经止痛,解暑止泻。用于腹痛胀满,月经不调,暑热泄泻,跌打损伤,金疮出血,痈肿。 【用法用量】4.5-9克。 【贮藏】置干燥处。

寻骨风 Top

【来源】马兜铃科植物绵毛马兜铃的全草。切段。

【性味归经】辛、苦,平。归肝经。

【功能主治】祛风,活络,止痛。用于风湿痹痛,关节酸痛。 【用法用量】9-15克。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异叶茴芹 Top

【来源】伞形科植物异叶茴芹的全草。切段。

【性味归经】辛、甘,微温。归肺、脾、肝经。

【功能主治】散寒消积,健脾止泻,祛瘀消肿。用于风寒感冒,泄泻,小儿疳积,皮肤瘙痒。

【用法用量】9-15克。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煎水洗。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红旱莲 Top

【来源】藤黄科植物黄海棠的地上部分。切段。

【性味归经】微苦,寒。

【功能主治】平肝,止血,解毒消肿。用于肝火头痛,吐血,便血,跌扑损伤,疮疖痈肿。

【用法用量】15-30克;外用适量,煎汤洗患处。

【贮藏】置干燥处。

芫荽 Top

【来源】伞形科植物芫荽的全草。切段。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发表透疹,开胃消积。用于风寒所束疹出不透,食滞胃痛。

【用法用量】5-10克;外用适量,煎水熏洗。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苍耳草 Top

【来源】菊科植物苍耳的地上部分。切段。【性味归经】苦、辛、甘,温;有小毒。归肺、肝经。

【功能主治】祛风散热,解毒杀虫。用于头风,头晕,湿痹拘挛,目赤,目翳,风癞,疔肿,热毒疮疡,皮肤瘙痒。 【用法用量】9-15克。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杏香兔耳风 Top

【来源】菊科植物杏香兔耳风、铁灯兔耳风的全草。前者习称“矮脚兔耳风”,后者习称“高脚兔耳风”。切段。 【性味归经】苦,寒。归肺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止血。用于白带,宫颈炎,肺痈,乳腺炎,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15-30克。外用适量,捣敷患处。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陆英 Top

【来源】忍冬科植物陆英的全草。切段。 【性味归经】甘、酸,温。归肝经。

【功能主治】疏肝健脾,活血化瘀,利尿消肿。用于急性病毒性肝炎,肾炎水肿,跌打损伤,骨折。

【用法用量】15-30克;外用适量,煎水洗或鲜品捣烂敷患处。 【注意】孕妇禁服。 【贮藏】置干燥处。

鸡眼草 Top

【来源】豆科植物鸡眼草、短萼鸡眼草的全草。切段。

【性味归经】甘,平。归肝、脾、肺、肾经。

【功能主治】健脾利湿,解热止痢。用于小儿疳积,湿热黄疸,痢疾。 【用法用量】15-30克。 【贮藏】置干燥处。

罗勒 Top

【来源】唇形科植物毛罗勒的地上部分。切段。

【性味归经】辛,温。

【功能主治】消肿止痛,活血通经,解毒消暑,调中和胃。用于月经不调,痛经,胃痛腹胀,瘾疹瘙痒,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3-9克。外用适量,煎汤洗患处;或研末调敷患处。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败酱草 Top

【来源】败酱科植物黄花败酱、白花败酱的全草。切段。

【性味归经】辛、苦,凉。归肺、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瘀排脓。用于肠痈,肺痈吐脓,产后瘀血腹痛,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9-15克。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金毛耳草 Top

【来源】茜草科植物金毛耳草的全草。 【性味归经】微苦,平。

【功能主治】清热除湿,解毒消肿,活血舒筋。用于湿热黄疸,水肿,乳糜尿,痢疾,腹泻,跌打损伤,无名肿毒,乳腺炎。 【用法用量】50-160克;外用适量。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鬼针草 Top

【来源】菊科植物鬼针草的地上部分。切段。

【性味归经】苦,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用于疟疾,腹泻,痢疾,肠痈,咽喉肿痛,跌打损伤,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15-30克;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熏洗。

【贮藏】置干燥处。

绞股蓝 Top

【来源】葫芦科植物绞股蓝的全草。切段。【性味归经】苦、微甘,寒。归肺、脾、肾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咳祛痰,益气养阴,延缓衰老。用于胸膈痞闷,痰阻血瘀,心悸气短,眩晕头痛,健忘耳鸣,自汗乏力,高脂血症,单纯性肥胖,老年咳嗽,病毒性肝炎,慢性胃肠炎,慢性气管炎。

【用法用量】6-10克。 【贮藏】置干燥处。

铁扫帚 Top

【来源】豆科植物截叶铁扫帚的全草。切段。

【性味归经】甘、微苦,平。归肺、肝、肾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消食除积。用于小儿疳积,痢疾,白带,湿热黄疸,支气管炎;外用治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15-30克。外用适量。 【贮藏】置干燥处。

铁苋菜 Top

【来源】大戟科植物铁苋菜的地上部分。切段。

【性味归经】苦、涩,凉。归心、肺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收敛止血。用于肠炎,痢疾,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外治痈疖疮疡,皮炎湿疹。 【用法用量】10-30克。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贮藏】置干燥处。

海金沙藤 Top

【来源】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的地上部分。切段。

【性味归经】甘,寒。归膀胱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用于尿路感染,结石,水肿,痈肿疔毒,腮腺炎,口疮,白带。

【用法用量】15-30克;外用适量。 【贮藏】置干燥处。

黄鳝藤 Top

【来源】鼠李科植物多花勾儿茶的全株。切段。

【性味归经】微涩,温。归肝经。

【功能主治】祛风利湿,活血止痛。用于风湿痹痛,痛经,产后瘀滞腹痛;外治骨折,肿痛。

【用法用量】5-10克。 【贮藏】置干燥处。

萝藦 Top

【来源】萝藦科植物萝摩的全草。切段。 【性味归经】甘、辛,平。归肾、肝经。 【功能主治】补益精气,通乳,解毒。用于虚损劳伤,阳痿,带下,乳汁不通,丹毒,疮疖。

【用法用量】15-30克。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猪殃殃 Top

【来源】茜草科植物猪殃殃的全草。切段。 【性味归经】辛,微寒。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用于水肿,尿路感染,痢疾,跌打损伤,痈肿疔疮,虫蛇咬伤。

【用法用量】15-30克;鲜品30-90克。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贮藏】置干燥处。

鹿茸草 Top

【来源】玄参科植物沙氏鹿茸草的全草。切段。

【性味归经】微苦、涩,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用于外感咳嗽,咳血,小儿高热惊风,乳痈,

赤痢,便血,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15-30克。 【贮藏】置干燥阴凉处。

葎草 Top

【来源】桑科植物葎草的地上部分。切段。 【性味归经】甘、苦,寒。归肺、肾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健胃利尿。用于肺结核,尿路感染,结石,消化不良,腹泻;外治湿疹,疮疡痈肿,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15-30克。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酢浆草 Top

【来源】酢浆科植物酢浆草的全草。切段。 【性味归经】酸,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凉血散瘀,消肿解毒。用于泄泻,痢疾,黄疸,淋病,赤白带下,麻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疔疮,痈肿,疥癣,痔疮,脱肛,跌打损伤,烫火伤。

【用法用量】15-60克。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或煎水洗患处。

【贮藏】置干燥处,防潮。

景天三七 Top

【来源】景天科植物景天三七的全草。切段。

【性味归经】甘、微酸,平。归心、肝经。 【功能主治】散瘀,止血,安神。用于溃疡病,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血液病的中小量出血,外伤出血,烦躁不安。

【用法用量】15-30克;鲜品60-90克,煎汤或鲜品绞汁,内服。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筋骨草 Top

【来源】唇形科植物筋骨草的全草。切段。 【性味归经】苦,寒。归肾、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咳祛痰,养筋和血。用于咽喉肿痛,肺热咳嗽,衄血,咯血,便血,关节疼痛;外用于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15-30克,鲜品加倍;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贮藏】置干燥处。

鼠曲草 Top

【来源】菊科植物鼠曲草的全草。切段。 【性味归经】微甘,平。归肺经。

【功能主治】祛痰,止咳,平喘,祛风湿。用于咳嗽,痰喘,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9-30克。

【贮藏】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满山香 Top

【来源】报春花科植物细梗香草的全草。切段。

【性味归经】甘,平。

【功能主治】祛风,止咳,调经。用于感冒咳嗽,气管炎,哮喘,月经不调,神经衰弱。

【用法用量】6-15克。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蔊菜 Top

【来源】十字花科植物蔊菜的带根全草,切段。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肝经。

【功能主治】镇咳祛痰,清热解毒。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咽喉肿痛,感冒发热,疔疮痈肿。

【用法用量】15-30克;外用适量。 【贮藏】置干燥处。

藿香 Top

【来源】唇形科植物藿香的地上部分。 【性味归经】辛,微温。归脾、胃、肺经。 【功能主治】祛暑解表,化湿和胃。用于暑湿感冒,寒热头痛,胸闷,腹痛吐泻。鲜藿香主要用于解暑。 【用法用量】6-12克。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龙血竭 Top

【来源】百全科植物剑叶龙血树的含脂木材经取得到的树脂。用时打碎或粉碎成细粉。

【性味归经】甘、辛、咸,平。归肺、脾、肾经。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定痛止血,敛疮生肌。用于跌打损伤,瘀血作痛,妇女气血凝滞,外伤出血,脓疮久不收口。 【用法用量】3-6克;外用适量。 【注意】孕妇忌服。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松香 Top

【来源】松科植物马尾松及其同属若干种植物树干中取得的油树脂,经蒸馏除去挥发油后的遗留物。

【性味归经】苦、甘,温。归肝、脾、肺经。

【功能主治】燥湿祛风,生肌止痛,杀虫。用于风湿痹痛,痈疽,疥癣,湿疮,金疮出血。

【用法用量】5-10克;外用适量,入膏药或研末散敷患处。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火,防热。 枫香脂 Top

【来源】金缕梅科植物枫香树的树脂。用时捣碎。

【性味归经】辛、微苦,平。归肺、脾经。 【功能主治】活血止痛,解毒,生肌,凉血。用于跌扑损伤,痈疽肿痛,吐血,衄血,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1.5-3克,宜入丸散服。外用适量。

【贮藏】密闭,置阴凉处。

藤黄 Top

【来源】藤黄科植物藤黄的树干渗出的干燥树脂。打成小块或研成细粉。

【性味归经】酸、涩,寒;有大毒。归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消肿排脓,散瘀解毒,杀虫止血。用于痈疽肿毒,顽癣,创伤出血。 【用法用量】0.03-0.06克。内服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磨汁涂或熬膏敷。 【注意】生品有剧毒,不能内服,经豆腐或山羊血制后,方可内服。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木耳 Top

【来源】木耳科真菌木耳的子实体。 【性味归经】甘,平。归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益气强身,活血,止血,舒筋活络。用于崩中漏下,产后虚弱,抽筋麻木,腰腿疼痛。

【用法用量】15-50克;或研末服。 【注意】大使不实者忌。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石耳 Top

【来源】石耳科植物石耳的子实体。

【性味归经】甘,平。入肺、心、胃、肝经。

【功能主治】养血明目,清热利尿,止血,降血压。用于血虚,目眩,白浊,白带,小便不利,劳咳吐血,肠风下血,痔漏,脱肛;高血压。

【用法用量】3-9克。 【贮藏】置干燥处。

白木耳 Top

【来源】银耳科植物白木耳的子实体。 【性味归经】甘、淡,平。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滋阴润肺,养胃生精。用于虚劳咳嗽,痰中带血,阴虚低热,口干津少。

【用法用量】3-6克。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霉,防潮,防压,忌烘、晒,防僵化、变色。

竹花 Top

【来源】肉座菌科真菌竹黄,寄生于禾本科刺竹属、刚竹属植物枝梢上的子实体。 【性味归经】淡,温。

【功能主治】通经活络,散瘀止痛,止咳化痰。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胃气痛,气管炎,百日咳。

【用法用量】3-9克。水煎或浸酒服。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香蕈 Top

【来源】侧耳科植物香茹的子实体。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胃、肝经。 【功能主治】益气健脾,理气化痰,托痘

疹。用于脾胃虚弱,饮食不佳,脘腹胀满,肢软神疲,咳嗽,咯痰不爽等。 【用法用量】9-15克。

【贮藏】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猴菇菌 Top

【来源】齿菌科植物猴头菌的子实体。 【性味归经】苦、微甘,平。归脾、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补脾胃,助消化,消积块。用于脾胃虚弱,脘腹胀满,呕吐,心悸失眠,多梦,癥瘕痞块。 【用法用量】9-15克。

【注意】用量不宜过大,过量服易出现大便增多,但停药后即可缓解。

【贮藏】置干燥阴凉处,防霉,防蛀。 蝉花 Top

【来源】麦角菌科真菌大蝉草的分生孢子阶段即束梗孢科真菌蝉棒束孢菌寄生在蝉科昆虫山蝉幼虫的孢梗束、子座和幼虫尸体的干燥复合体。

【性味归经】咸、甘,寒。归肝、心经。 【功能主治】散风热,定惊镇痉。用于风热咳嗽,小儿夜啼,壮热惊悸,手足抽搐。 【用法用量】3-6克。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 干蟾皮 Top

【来源】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黑眶蟾蜍除去内脏的干燥全体。去头、爪。

【性味归经】辛,凉;有毒。归肝、脾、肺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用于小儿疳积,咽喉肿痛,肿瘤;外治痈肿疔疮。

【用法用量】1-3克。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患处。

【注意】孕妇禁用。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山羊血 Top

【来源】牛科动物青羊的干燥血块。敲碎成黄豆大小块。

【性味归经】咸,热。归心、肝经。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通络,解毒。用于跌打损伤,筋骨疼痛,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外疡痈肿。 【用法用量】1-3克。多研粉冲服或入丸散。 【贮藏】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山羊角 Top

【来源】牛科动物山羊、绵羊的角。切片。 【性味归经】咸,凉。归肝、肺经。

【功能主治】清热,镇惊,解毒。用于小儿惊痫,闷热头痛,烦躁失眠,肿毒。 【用法用量】15-25克。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五灵脂 Top

【来源】鼯鼠科动物复齿鼯鼠的干燥粪便。根据外形不同常分为“灵脂块”和“灵脂米”。

【性味归经】苦、甘,温。归肝、脾经。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止痛。用于胸痛,脘腹疼痛,痛经,经闭,产后血瘀疼痛,跌扑损伤,蛇虫咬伤。醋炒五灵脂增强活血止痛作用。

【用法用量】4.5-9克。

【注意】孕妇慎服。不宜与人参同用。 【贮藏】置干燥处;醋炒五灵脂,密闭,贮于阴凉干燥处。

牛鞭 Top

【来源】牛科动物牛的干燥阴茎。

【性味归经】甘、咸,温。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补益肾气,温肾壮阳,益精补髓。用于肾阳衰弱的阳痿精衰,畏寒肢冷,虚弱羸瘦,宫寒不孕。

【用法用量】内服适量或入丸、散剂。 【注意】阴虚火旺者、实火内盛者或疮疡患者忌用。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走油,防虫蛀。 乌骨鸡 Top

【来源】雉科动物乌骨鸡的全体。除去毛及内脏。

【性味归经】甘,平。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补肝益肾,养阴退热。用于虚劳骨蒸潮热,消渴,脾虚滑泻,遗精,

月经不调,带下,久痢。

【用法用量】煮食或供配制成药用。 【注意】有实邪者忌服。

【贮藏】置干燥处,防腐,防蛀。 凤凰衣 Top

【来源】雉科动物家鸡的蛋壳内的卵膜。 【性味归经】甘,平。归肺经。

【功能主治】润肺止咳。用于久咳,声音嘶哑。

【用法用量】1.5-2.5克。

【贮藏】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白蚁 Top

【来源】鼻白蚁科昆虫家白蚁、白蚁科昆虫黑翅土白蚁、黄翅大白蚁的干燥体。 【性味归经】甘、咸,温。归肝、脾、肾经。

【功能主治】补肝肾,益精血。用于老年体衰,肾气不足,精血衰少所致的腰酸、头晕、耳鸣,以及久病气血虚弱,消瘦乏力,面色萎黄等。 【用法用量】3-5克。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 刺猬皮 Top

【来源】刺猬科植物刺猬、短刺猬的干燥皮。切成小方块。

【性味归经】苦,平。归胃、大肠、肾经。【功能主治】降气定痛,凉血止血,固精缩尿。用于反胃呕吐,腹痛疝气,肠风痔漏,遗精,遗尿。 【用法用量】6-9克;外用适量,研末调敷。【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鱼脑石 Top

【来源】石首鱼科动物大黄鱼、小黄鱼头骨中的耳石。

【性味归经】咸,平。归膀胱经。

【功能主治】化石,通淋,消肿。用于石淋,小便不利,耳痛流脓,鼻渊,脑漏。 【用法用量】3-9克。外用适量,研细末散敷患处。

【贮藏】置干燥处。

【来源】石首科动物大黄鱼、小黄鱼、鲟科动物中华鲟、鳇鱼等的鱼鳔。切成小方块。

【性味归经】甘、咸,平。归肾经。

【功能主治】补肾益粗,滋养筋脉,止血,散瘀,消肿。用于肾虚滑精,产后风痉,破伤风,吐血,血崩,创伤出血,痔疮。 【用法用量】9-15克,多入丸散。外用适量,熬胶涂患处。

【贮藏】置干燥处,防潮,防蛀。 狗鞭 Top

【来源】犬科动物狗的阴茎和睾丸。 【性味归经】咸,温。归肾、脾经。

【功能主治】暖肾壮阳,益精补髓。用于肾阳衰弱,阳痿遗精,腰膝痿弱无力,女子带下。

【用法用量】3-9克。粉冲服或吞服。 【注意】阴虚阳盛者忌用。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走油,防蛀。 夜明砂 Top

【来源】蝙蝠科动物东方蝙蝠等多种蝙蝠的干燥粪便。

【性味归经】辛,寒。归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明目,消积活血。用于目生翳障,青盲雀目,疳积,瘰疬,疟疾。 【用法用量】3-9克,布包入煎。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玳瑁 Top

【来源】海龟科动物玳瑁的背甲。 【性味归经】甘,寒。归心、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镇惊。用于热病神昏,谵语,痉厥,小儿惊痫,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3-6克,多入丸散或细粉冲服。 【贮藏】置干燥处。

虻虫 Top

【来源】虻科动物黄绿原虻、华广原虻、指角原虻、三重原虻的雌性成虫的干燥体。 【性味归经】苦,凉;有毒。归肝经。 【功能主治】逐瘀,破积,通经。用于癥

【用法用量】1-1.5克。研末吞服,每次0.3克。

【注意】孕妇禁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蚕沙 Top

【来源】蚕蛾科昆虫家蚕的干燥粪便。 【性味归经】辛、甘,温。归肝、脾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定痛。用于风湿痹痛,关节不遂,皮肤不仁,腰腿冷痛,风疹瘙痒;头风头痛,烘弦风眼。 【用法用量】10-15克,包煎。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细末调敷患处。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鸭内金 Top

【来源】鸭科动物家鸭沙囊角质内壁。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胃、小肠、膀胱经。

【功能主治】健脾胃,消积食。用于食积胀满,呕吐泻痢,小儿疳积。炒鸭内金、醋鸭内金矫味矫臭,便于粉碎,增强健脾消食作用。

【用法用量】3-9克。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海狗肾 Top

【来源】海狗科动物海狗、海豹科动物海豹的雄性外生殖器。

【性味归经】咸,热。入肝、肾经。

【功能主治】暖肾壮阳,益精补髓。用于虚损劳伤,阳痿精衰,腰膝痿弱。 【用法用量】3-9克。多入丸、散用。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浮海石 Top

【来源】胞孔科动物脊突苔虫的干燥骨骼。 【性味归经】咸,寒。归肺、肾经。

【功能主治】清肺化痰,软坚散结。用于肺热咳嗽痰稠;淋巴结结核。煅浮海石用于燥痰及脾胃虚弱者。 【用法用量】9-15克。 【贮藏】置干燥处。

【来源】眼镜蛇科动物银环蛇、游蛇科动物三索锦蛇、灰鼠蛇、乌梢蛇,蝰蛇科动物尖吻蝮、蝮蛇及以上民属数种蛇的胆。 【性味归经】苦、微甘,凉。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祛风化痰,镇痉明目。用于痰迷心窍,风热发狂,咳嗽痰喘,眼暗不明,关节风湿痹痛,痔疮红肿,皮肤热毒。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0.6克,一日1次;外用适量,配麻油调擦患处。 【贮藏】密封,10℃以下保存。

鹿筋 Top

【来源】鹿科动物梅花鹿、马鹿的四肢干燥筋。切厚片或段。

【性味归经】咸,温。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补劳续绝,强筋健骨。用于肾虚足膝无力,腰痛,劳损绝伤,转筋。 【用法用量】30-60克,炖服或入丸、酒剂。 【注意】有湿热者慎用。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鹿鞭 Top

【来源】鹿科动物梅花鹿、马鹿的干燥阴茎入睾丸。切片。

【性味归经】甘、咸,温。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补肾阳,益精血。用于劳损,腰膝酸痛,肾虚耳鸣,阳痿,宫寒不孕。 【用法用量】15-30克,炖服,熬膏或入丸、散剂。

【注意】阴虚者慎用。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望月砂 Top

【来源】兔科动物蒙古兔、华南兔等野兔的干燥粪便。

【性味归经】辛,平。归肝、肺经。

【功能主治】去翳明目,解毒杀虫。用于目赤云翳,小儿疳积,痔瘘。

【用法用量】3-6克,或入丸散用。外用适量,烧灰调敷患处。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来源】蚕蛾科昆虫家蚕蛾的雄性全虫。去足翅、杂质。

【性味归经】咸,温。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补肝益肾,壮阳涩精。用于阳痿,遗精,白浊,尿血,创伤,溃疡及烫伤。

【用法用量】3-9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患处。

【贮藏】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紫贝齿 Top

【来源】宝贝科植物阿拉伯绶贝的贝壳。用时打碎。

【性味归经】咸,平。归脾、肝经。

【功能主治】明目,潜阳。用于目赤肿痛,角膜云翳,头胀眩晕。

【用法用量】9-15克,先煎。 【贮藏】置干燥处,防尘。

紫梢花 Top

【来源】淡水海绵科动物脆弱针骨淡水海绵的干燥群体。

【性味归经】甘,温。归肾、膀胱经。 【功能主治】益肾固精。用于肾虚遗精,小便不禁,尿有余沥,阴疮湿痒,白浊,带下。

【用法用量】1.5-3克;外用适量,煎汤温洗局部。

【贮藏】置干燥处。

蛴螬 Top

【来源】金龟子科昆虫白星花金龟或其近缘昆虫的干燥幼虫。

【性味归经】咸,微温;有小毒。归肝经。【功能主治】破血祛瘀,散结通乳,明目。用于胸胁瘀血疼痛;外治丹毒疮疡,痔漏,目翳。

【用法用量】3-6克,或遵医嘱;外用适量,研细末调敷或捣敷患处。 【注意】孕妇禁用。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来源】潮虫科动物平甲虫的干燥全体。 【性味归经】酸,凉。归肝经。

【功能主治】破血,通经,利尿。用于经闭,癥瘕,久疟,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3-6克。 【注意】孕妇忌服。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蝼蛄 Top

【来源】蝼蛄科动物蝼蛄、华北蝼蛄的干燥体。

【性味归经】咸,寒。归胃,膀胱经。 【功能主治】利水,消肿,解毒。用于小便不利,瘰疬,痈肿恶疮。

【用法用量】3-4.5克;外用适量,研末散或 鼻。

【注意】孕妇禁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燕窝 Top

【来源】雨燕科动物金丝燕及多种同属燕类的唾液与绒羽等混合终结所成的窝巢。 【性味归经】甘,平。入肺、脾、肾经。 【功能主治】养阴润燥,益气补中。用于虚损痨瘵,咳嗽痰喘,咯血,吐血,久痢,久疟,噎膈反胃。

【用法用量】4.5-9克。 【贮藏】置干燥处。

壁虎 Top

【来源】壁虎科动物无蹼壁虎、多疣壁虎及其他数种壁虎的干燥全体。除去头、足及鳞片,切成小块。

【性味归经】咸,寒;有小毒。归心、肝经。

【功能主治】祛风定惊,散结解毒。用于中风瘫痪,惊风,癫痫,破伤风,关节疼痛,瘰疬,恶疮。

【用法用量】1.5-3.0克;外用适量。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防潮。 无名异 Top

【来源】氧化物类矿物金红石族软锰矿石,主含二氧化锰。捣碎。

肾经。

【功能主治】祛瘀止痛,消肿生肌。用于跌打损伤,金疮痈肿。

【用法用量】3-5克;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患处。

【贮藏】置干燥处。

云母石 Top

【来源】硅酸盐类矿物云母族白云母,主含含水硅酸铝钾。砸成碎片。

【性味归经】甘,平。归肺、脾、膀胱经。 【功能主治】下气,补中,敛疮,止血。用于虚损气弱,眩晕;外治痈疽疮毒,金疮出血。

【用法用量】9-12克。外用适量,研末涂敷患处。

【贮藏】置干燥处,防尘。

水银 Top

【来源】液体金属汞,主要由辰砂矿炼出,少数取自自然汞。用时与硫黄共研成末。 【性味归经】辛,寒;有大毒。归心、肝、肾经。

【功能主治】攻毒杀虫。用于疥癣,梅毒,恶疮,痔瘘。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和它药研细末点、搽患处。

【注意】为大毒之品,不宜内服;外用也不可过量或久用。

【贮藏】置密闭容器内。

石燕 Top

【来源】古代腕足类石燕科动物中华弓石燕与戴维逊穹石燕及多种近缘动物的化石。捣碎。

【性味归经】咸,凉。归肾、膀胱经。 【功能主治】除湿热,利小便,退目翳。用于淋病,小便不利,湿热带下,尿血便秘,肠风痔漏,眼目障翳。

【用法用量】3-9克,先煎。外用适量,水飞点眼。

【贮藏】置干燥处。

【来源】古代节肢动物石蟹及其近缘动物的化石。捣碎。

【性味归经】咸,寒。归肾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去翳明目,催生。用于目赤、目翳,时行热病,湿热淋浊,赤白带下,肠风痔瘘等症。 【用法用量】5-15克。 【贮藏】置干燥处。

龙齿 Top

【来源】古代哺乳动物三趾马、犀类、鹿类、牛类、象类等的牙齿化石。打碎。 【性味归经】甘、涩,凉。归心、肝经。 【功能主治】安神镇惊。用于心悸易惊,心烦,失眠多梦。煅龙齿减低其寒性,增强镇惊安神之作用。

【用法用量】9-15克,先煎。 【贮藏】置干燥处,防潮。

龙骨 Top

【来源】古代哺乳动物三趾马、犀类、鹿类、牛类、象类等的骨髓化石或象类门齿的化石,前者习称“龙骨”,后者习称“五花龙骨”。打碎。

【性味归经】甘、涩,平。归心、肝、肾、大肠经。

【功能主治】安神,固涩;外用生肌敛疮。用于心悸易惊,失眠多梦,自汗,盗汗,白带,崩漏,外治溃疡久不收口,阴囊湿痒。煅龙骨增强收敛作用。

【用法用量】9-15克,先煎;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贮藏】置干燥处,防潮。

白石英 Top

【来源】氧化硅类矿物石英,主含二氧化硅。砸碎。

【性味归经】甘,微温。归肺、肾、心经。 【功能主治】温肺肾,安心神,利小便。用于肺寒咳喘,阳痿,消渴,心神不安,惊悸善忘,小便不利,黄疸,石水,风寒湿痹。煅白石英便于煎煮,解其毒性。 【用法用量】9-15克,须先煎。 【贮藏】置干燥处。

【来源】年久所结的小形片状石膏矿石,主含含水硫酸钙。用时打碎。

【性味归经】甘、咸,寒。归肾经。

【功能主治】清热,滋阴。用于阳盛阴虚,头痛,壮热,烦渴,目赤涩痛。

【用法用量】9-15克,先煎;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

【注意】脾胃虚寒及无热邪者忌用。 【贮藏】置干燥处。

阳起石 Top

【来源】硅酸盐类矿物角闪石族透闪石及其异种透闪石石棉,主含碱式硅酸镁钙。碾碎。

【性味归经】温,咸。归肾经。

【功能主治】温肾壮阳。用于阳痿,妇女子宫久冷,腰膝酸软。

【用法用量】4.5-9克,多入丸剂服。 【贮藏】置干燥处。

阴起石 Top

【来源】硅酸盐类矿物角闪石族阳超石岩,主含含水硅酸铁镁钙。 【性味归经】咸,微温。

【功能主治】温肾补阴。用于阳痿,遗精,早泄,子宫虚冷,不孕,腰膝酸软,带下白浊。

【用法用量】4.5-9克,多入丸散用。 【贮藏】置干燥处。

玛瑙 Top

【来源】三方晶系矿物石英的隐晶质变种之一,主含二氧化硅。

【性味归经】辛,寒。归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明目。用于眼生翳障。 【用法用量】多作外用,适量,水飞点眼。 【贮藏】置干燥容器内。

金精石 Top

【来源】硅酸盐类矿物蛭石族蛭石。主含含水铝酸铁镁。

【性味归经】咸,寒;有小毒。归心、肝、肾经。

【功能主治】镇惊安神,祛翳明目。用于

目疾翳障,心悸怔忡,夜不安眠。煅金精石主要用于小儿疳积,目生翳障,视物模糊。

【用法用量】3-6克。或用于丸散。 【贮藏】置干燥处。

秋石 Top

【来源】为食盐加工而成。捣碎。

【性味归经】咸,寒。归心、肺、肾经。 【功能主治】滋阴降火。用于虚劳骨蒸,咳嗽,淋浊;外用于口疮,咽痛。 【用法用量】5-10克;外用适量。 【贮藏】置干燥处,密闭保存。 胆矾 Top

【来源】三斜晶系胆矾的矿石,主含含水硫酸铜。砸成小块。

【性味归经】酸、辛,寒;有毒。归肝、明经。

【功能主治】涌吐风痰,收敛。用于风痰壅塞,喉痹,癫痫,牙疳,口疮,烂弦风眼,痔疮,肿毒。

【用法用量】0.3-0.6克;研末服。外用适量。

【贮藏】置干燥处,密闭保存,防风化。 浮石 Top

【来源】火山喷出的岩浆凝固形成的多孔状石块。主含二氧化硅。用时打碎。 【性味归经】咸,寒。归肺、肾经。

【功能主治】清肺化痰,软坚散结。用于肺热咳嗽痰稠;淋巴结结核。 【用法用量】9-15克。 【贮藏】置干燥处。

密陀僧 Top

【来源】方铅矿提炼银、铅时沉积的炉底,或将铅熔融后,用长铁棍在熔铅中旋转几次,部分熔铅粘附于铁棍上,然后取出浸入冷水中,如此反复多次,层层叠加,熔铅冷却而成。主含氧化铅。研成细粉。 【性味归经】咸、辛,平;有毒。归肝、脾经。

【功能主治】杀虫收敛,祛痰镇惊。用于痔疮、湿疹、溃疡,肿毒诸疮及刀伤等。

【用法用量】0.3-0.9克,研末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涂。 【注意】不宜与狼毒同用。 【贮藏】置干燥处。

绿矾 Top

【来源】硫酸盐类矿物胆矾的天然矿石或人工合成的含水硫酸铁。主含含水硫酸亚铁。打碎。

【性味归经】酸、涩,寒。归肝、脾经。 【功能主治】燥湿化痰,消积杀虫,止血补血,解毒敛疮。用于黄疸,肿胀,疳积久痢,肠风便血,血虚萎黄;外治湿疹,疥癣,痰涎阻塞咽喉,烂弦风眼。

【用法用量】0.09-0.3克。外用适量,研玻璃柜撒敷。

【贮藏】置干燥处,密闭。

琥珀 Top

【来源】古代松科植物的树脂埋藏地下经年久转化而成。研成细粉。

【性味归经】甘,平。归心、肝、小肠经。【功能主治】安神镇惊,活血利尿。用于心悸失眠,惊风抽搐,癫痫,小便不利,尿血,尿痛。 【用法用量】1-2克,研末吞服或入丸散服。【贮藏】置干燥处。

鹅管石 Top

【来源】肠腔动物、树珊瑚科动物栎珊瑚、笛珊瑚的石灰质骨髓。

【性味归经】甘,温。归肺、肾、肝经。 【功能主治】温肾,壮阳,通乳。用于肺痨咳喘,胸闷,阳痿,腰膝无力,乳汁不通。

【用法用量】9-15克。 【贮藏】置干燥处。

寒水石 Top

【来源】三方晶系方解石的矿石或单斜晶系红石膏的矿石。方解石主含碳酸钙。红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砸碎。

【性味归经】辛、咸,寒。归心、胃、肾经。

【功能主治】清热除火,除烦止渴。用于

壮热烦渴,口干舌燥,牙痛。煅寒水石缓其咸寒,增强收敛作用。 【用法用量】6-12,先煎。 【贮藏】置干燥处。

硼砂 Top

【来源】单斜晶系硼砂族矿物天然硼砂,经精制而成的结晶。主含含水硼酸钠。 【性味归经】甘、咸,凉。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解毒防腐,清热化痰。用于口舌糜腐,咽喉肿痛,目赤痛,鹅口疮,湿毒趾腐,肺热咳喘,痰多艰咯,久咳喉痛,声嘶音哑,癫痫等症。

【用法用量】1.5-3克。外用适量。 【注意】本品外用为主,内服应慎。

【贮藏】放甏内盖好,置干燥处,防尘。 六神曲 Top

【来源】麸皮和其他药物混合经发酵而成的加工品。

【性味归经】甘、辛,温。归脾、胃经。 【功能主治】消食和中。用于食积停滞,胸痞腹胀,呕吐泻痢。 【用法用量】9-15克。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方儿茶 Top

【来源】茜草科植物儿茶钩藤带叶嫩枝的干燥煎膏。用时打碎。

【性味归经】苦、涩,平。归心、肺经。 【功能主治】收湿生肌敛疮。用于溃疡不敛,湿疹,口疮,跌打伤痛,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1-3克,包煎,多入丸散服;外用适量。

【贮藏】置干燥处,防潮。

龙脑冰片 Top

【来源】龙脑香科植物龙脑香的树脂加工品。用时碾成粉。

【性味归经】辛、苦,微寒。归心、脾、肺经。

【功能主治】开窍醒神,止痛。用于热病神昏、惊厥,中风痰厥,气郁暴厥,中恶昏迷,目赤,口疮,咽喉肿痛,耳道流脓。 【用法用量】0.15-0.3克,入丸散用。外用

研粉点敷患处。 【注意】孕妇慎用。

【贮藏】密封,置凉处。

没食子 Top

【来源】壳斗科植物没食子树幼枝上的干燥虫瘿,由没食子蜂科昆虫没食子蜂寄生而成。

【性味归经】微苦、涩,温。入肝、肾、大肠经。

【功能主治】涩精,敛肠,止汗,止血。用于遗精滑精,盗汗,血痢日久,创伤出血,疮疡久不收口;外用止血,止牙痛,疮疡久不收口。

【用法用量】4.5-6克。外用适量,研末撒布或调敷患处。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建曲 Top

【来源】麸皮和其他药物混合经发酵而成的加工品。

【性味归经】辛、温,微苦。归脾、胃经。【功能主治】解表和中。用于寒热头痛,食滞阻中,呕吐胀满。 【用法用量】9-15克。

【贮藏】置干燥处,防潮,防蛀。 鲜竹沥 Top

【来源】禾本科植物粉绿竹、净竹及同属数种植物的鲜茎秆经加热后自然沥出的液体,者沸后,加适量防腐剂制得。

【性味归经】甘,寒。归心、肺、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化痰,镇惊利窍。用于肺热咳嗽痰多,壮热烦渴,气喘胸闷,中风痰迷,痰涎壅盛,小儿痰热惊风。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5-30ml,一日2次。或遵医嘱。

【贮藏】多临时制用,不宜久贮。 樟脑 Top

【来源】樟科植物樟的干枝、叶、根经提炼制成的结晶。

【性味归经】辛,热。归心、脾经。 【功能主治】通窍,止痛,杀虫,辟秽。用于霍乱,腹痛,神智昏迷,热病中暑,

疮疡疥癣,跌打损伤,风湿脚气。

【用法用量】0.3-0.6克。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

【贮藏】置密闭容器内。

小结

【有小毒】

八角枫,八角莲,四块瓦,光慈菇,黄药 子,萱草根,透骨草,石楠叶,苦楝子,龙葵,苍耳草,蛴螬,壁虎,无名异,金 精石

【有毒】

了哥王,水半夏,两头尖,红茴香,八厘 麻,大风子,醉仙桃,干蟾皮,虻虫,胆矾,密陀僧 【有大毒】 藤黄,水银

目录(笔画)

二画

一枝蒿…………………12

二画

八角枫…………………1 牛筋草…………………12 牛鞭……………………19 毛冬青…………………2 毛谷精草………………12 化橘红…………………9 白英……………………13 白药子…………………2 白蚁……………………19 冬瓜子…………………10 鸟不宿…………………5 八角莲…………………1 八厘麻…………………6 九节菖蒲………………1 刀豆壳…………………8 了哥王…………………1

三画

干蟾皮…………………18 土黄连…………………1 大风子…………………9 大风藤…………………5 山羊血…………………18 山羊角…………………19 山姜……………………1 山姜仁…………………9 山蜡梅叶………………6 山橿根…………………1 千斤拔…………………1 小金钱草………………12

四画

丰城鸡血藤……………5 云母石…………………22 天浆壳…………………9 无名异…………………22 无花果…………………9 木大青叶………………6 木耳……………………18 木芙蓉叶………………6 木芙蓉花………………7 木板蓝根………………2 木槿花…………………8 五灵脂…………………19 五指柑…………………12 内风消…………………5 牛尾菜…………………2

分心木…………………9 乌骨鸡…………………19 凤尾草…………………12 凤凰衣…………………19 凤眼草…………………9 六神曲…………………25 方儿茶…………………25 水半夏…………………2 水菖蒲…………………2 水银……………………22

五画

玉米须…………………8 石上柏…………………12 石见穿…………………12 石耳……………………18 石南藤(南藤)………5 石彭子…………………9 石楠叶…………………6 石燕……………………22 石蟹……………………23 龙血竭…………………17 龙齿……………………23 龙骨……………………23 龙脑冰片………………25 龙葵……………………13 叶下珠…………………13 四块瓦…………………2 代代花…………………8 白马骨…………………13 白木耳…………………18 白巨胜…………………9 白石英…………………23 白舌紫菀………………13 白花蛇舌草……………13 白苏子…………………10

玄精石…………………23 兰香草…………………13 丝瓜根…………………2

六画

吉祥草…………………13 地耳草…………………13 光慈菇…………………2 肉桂子…………………10 竹花……………………18 华佩兰…………………14 安痛藤…………………6 刘寄奴…………………14 江西贝母………………3 红牛膝…………………3 红旱莲…………………14 红茴香…………………6 寻骨风…………………14 异叶茴芹………………14 阳起石…………………23 阴起石…………………23

七画

玛瑙……………………23 芫荽……………………14 芫荽子…………………10 芸苔子…………………10 苍耳草…………………14 苎麻根…………………3 杏香兔耳风……………14 两头尖…………………3 旱柳叶…………………7 佛手花…………………8 没食子…………………25 陆英……………………14 鸡眼草…………………15

江西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摘要 江西益丰质管部白海涯

八画

茉莉花…………………8 茄根……………………3 松香……………………17 枫香树叶………………7 枫香脂…………………17 枫荷梨…………………3 苦丁茶…………………7 苦楝子…………………10 荷梗……………………7 鸭内金…………………20 钻山风…………………4 铁扫帚…………………15 铁苋菜…………………15 透骨草…………………6 海狗肾…………………20 海金沙藤………………16 海桐皮…………………5 蛴螬……………………21 黑豆衣…………………11 筋骨草…………………16 鹅管石…………………24 猴菇菌…………………18 寒水石…………………24

十三画

硼砂……………………25 刺猬皮…………………19 罗勒……………………15 败酱草…………………15 金毛耳草………………15 金樱子根………………3 金精石…………………23 鱼脑石…………………19 鱼螵……………………20 狗脊贯众………………3 狗鞭……………………20 夜明砂…………………20 参薯……………………3 建曲……………………25

九画

玳瑁……………………20 茶叶……………………7 茶芎……………………4 胡颓子叶………………7 南山楂…………………10 南丹参…………………4 枳椇子…………………10 栀子花…………………8 柿叶……………………7 秋石……………………24 胆矾……………………24 虻虫……………………20 香蕈……………………18 鬼针草…………………15 鬼箭羽…………………6 穿破石…………………4 扁豆花…………………8 绞股蓝…………………15

十画

蚕沙……………………20 浮小麦…………………10 浮石……………………24 浮海石…………………20

十一画

黄荆子…………………10 黄药子…………………4 黄鳝藤…………………16 萝藦……………………16 梧桐子…………………11 排草……………………4 蛇胆……………………21 蛇葡萄…………………4 猪殃殃…………………16 鹿茸草…………………16 鹿筋……………………21 鹿鞭……………………21 望月砂…………………21 猕猴桃根………………4 密陀僧…………………24 绿豆……………………11 绿矾……………………24

十二画

琥珀……………………24 葫芦……………………11 葛花……………………8 葎草……………………16 葱子……………………11 萱草根…………………4 酢浆草…………………16 雄蚕蛾…………………21 紫贝齿…………………21 紫荆皮…………………5 紫梢花…………………21 景天三七………………16

鼠妇虫…………………22 鼠曲草…………………17 满山香…………………17

十四画

蔊菜……………………17 蝉花……………………18 鲜竹沥…………………25

十五画及以上 樟树根…………………5 樟脑……………………25 樟榕子…………………11 蝼蛄……………………22 醉仙桃…………………11 壁虎……………………22 橘叶……………………7 橘络……………………11 燕窝……………………22 薜荔……………………6 薜荔果…………………11 藤黄……………………17 藿香……………………17 糯稻根…………………5

2

江西省 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2008版

摘要

目录(笔画目录在后)

一、根及根茎类

八角枫…………………1 八角莲…………………1 九节菖蒲………………1

海桐皮…………………5 紫荆皮…………………5

三、藤茎类

扁豆花…………………8 葛花……………………8

六、果实及种子类

了哥王…………………1 土黄连…………………1 山姜……………………1 山橿根…………………1 千斤拔…………………1 木板蓝根………………2 水半夏…………………2 水菖蒲…………………2 牛尾菜…………………2 毛冬青…………………2 四块瓦…………………2 白药子…………………2 丝瓜根…………………2 光慈菇…………………2 江西贝母………………3 红牛膝…………………3 苎麻根…………………3 两头尖…………………3 茄根……………………3 枫荷梨…………………3 金樱子根………………3 狗脊贯众………………3 参薯……………………3 茶芎……………………4 南丹参…………………4 穿破石…………………4 钻山风…………………4 排草……………………4 黄药子…………………4 蛇葡萄…………………4 猕猴桃根………………4 萱草根…………………4 樟树根…………………5 糯稻根…………………5

二、皮类

大风藤…………………5 丰城鸡血藤……………5 内风消…………………5 石南藤(南藤)………5 鸟不宿…………………5 安痛藤…………………6 红茴香…………………6 鬼箭羽…………………6 透骨草…………………6 薜荔……………………6

四、叶类

山蜡梅叶………………6 木大青叶………………6 木芙蓉叶………………6 石楠叶…………………6 旱柳叶…………………7 苦丁茶…………………7 枫香树叶………………7 茶叶……………………7 胡颓子叶………………7 柿叶……………………7 荷梗……………………7 橘叶……………………7

五、花类

木芙蓉花………………7 木槿花…………………8 玉米须…………………8 代代花…………………8 佛手花…………………8 茉莉花…………………8 栀子花…………………8

八厘麻…………………8 刀豆壳…………………8 大风子…………………9 山姜仁…………………9 天浆壳…………………9 无花果…………………9 化橘红…………………9 分心木…………………9 凤眼草…………………9 石彭子…………………9 白巨胜…………………9 白苏子…………………10 冬瓜子…………………10 肉桂子…………………10 芫荽子…………………10 芸苔子…………………10 苦楝子…………………10 南山楂…………………10 枳椇子…………………10 浮小麦…………………10 黄荆子…………………10 梧桐子…………………11 绿豆……………………11 葫芦……………………11 葱子……………………11 黑豆衣…………………11 樟榕子…………………11 醉仙桃…………………11 薜荔果…………………11 橘络……………………11

七、全草类

一枝蒿…………………12 小金钱草………………12 五指柑…………………12 牛筋草…………………12

毛谷精草………………12 凤尾草…………………12 石上柏…………………12 石见穿…………………12 龙葵……………………13 叶下珠…………………13 白马骨…………………13 白舌紫菀………………13 白花蛇舌草……………13 八、树脂类

龙血竭…………………17 松香……………………17 枫香脂…………………17 藤黄……………………17

九、菌藻地衣类

蛴螬……………………21 鼠妇虫…………………22 蝼蛄……………………22 燕窝……………………22 壁虎……………………22

十一、矿物类

无名异…………………22 白英……………………13 兰香草…………………13 吉祥草…………………13 地耳草…………………13 华佩兰…………………14 刘寄奴…………………14 寻骨风…………………14 异叶茴芹………………14 红旱莲…………………14 芫荽……………………14 苍耳草…………………14 杏香兔耳风……………14 陆英……………………14 鸡眼草…………………15 罗勒……………………15 败酱草…………………15 金毛耳草………………15 鬼针草…………………15 绞股蓝…………………15 铁扫帚…………………15 铁苋菜…………………15 海金沙藤………………16 黄鳝藤…………………16 萝藦……………………16 猪殃殃…………………16 鹿茸草…………………16 葎草……………………16 酢浆草…………………16 景天三七………………16 筋骨草…………………16 鼠曲草…………………17 满山香…………………17 蔊菜……………………17 藿香……………………17

木耳……………………18 石耳……………………18 白木耳…………………18 竹花……………………18 香蕈……………………18 猴菇菌…………………18 蝉花……………………18

十、动物类

干蟾皮…………………18 山羊血…………………18 山羊角…………………19 五灵脂…………………19 牛鞭……………………19 乌骨鸡…………………19 凤凰衣…………………19 白蚁……………………19 刺猬皮…………………19 鱼脑石…………………19 鱼螵……………………20 狗鞭……………………20 夜明砂…………………20 玳瑁……………………20 虻虫……………………20 蚕沙……………………20 鸭内金…………………20 海狗肾…………………20 浮海石…………………20 蛇胆……………………21 鹿筋……………………21 鹿鞭……………………21 望月砂…………………21 雄蚕蛾…………………21 紫贝齿…………………21 …………………21 云母石…………………22 水银……………………22 石燕……………………22 石蟹……………………23 龙齿……………………23 龙骨……………………23 白石英…………………23 玄精石…………………23 阳起石…………………23 阴起石…………………23 玛瑙……………………23 金精石…………………23 秋石……………………24 胆矾……………………24 浮石……………………24 密陀僧…………………24 绿矾……………………24 琥珀……………………24 鹅管石…………………24 寒水石…………………24 硼砂……………………25

十二、其他类

六神曲…………………25 方儿茶…………………25 龙脑冰片………………25 没食子…………………25 建曲……………………25 鲜竹沥…………………25 樟脑……………………25

笔画目录

小结

【来源】八角枫科植物八角枫的细根及须根,切段。

【性味归经】辛,微温;有小毒。归心、肝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散瘀止痛。用于风湿痹痛,四肢麻木,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3-9克;须根0.2-0.3克。 【注意】本品有毒,尤其须根,一般用量不超过3克,不可久服。孕妇、小儿、年老体弱者不宜服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八角莲 Top

【来源】小檗科植物八角莲或六角莲的根及根茎。切厚片。

【性味归经】苦、辛,平;有小毒。归肺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用于咽喉肿痛,毒蛇咬伤,痈痈疔疮,跌打损伤,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3-9克,外用研末适量调敷或浸酒涂敷。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九节菖蒲 Top

【来源】毛茛科植物阿尔泰银莲花的根茎。 【性味归经】辛,温。归心、胃经。

【功能主治】开窍化痰,醒脾安神。用于热病神昏,癫痫,耳鸣耳聋,胸闷腹胀,食欲不振;外治痈疽疮癣。 【用法用量】1.5-6克。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了哥王 Top

【来源】瑞香科植物了哥王的根或根皮。切片。

【性味归经】苦、辛,微温;有毒。归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消炎解毒,散瘀逐水。用于支气管炎,肺炎,腮腺炎,淋巴结炎,风湿痛,晚期血吸虫病腹水,疮疖痈疽。 【用法用量】9-21克,久煎后服用;外用鲜根捣烂敷患处。

皮肤过敏,需注意防护。 【贮藏】置干燥处。

土黄连 Top

【来源】毛茛科植物短萼黄连的根茎。切薄片。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胃肠湿热,脘腹痞满,呕吐,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口舌生疮,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用法用量】1.5-4.5克。外用适量。 【注意】脾胃虚寒者忌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山姜 Top

【来源】姜科植物山姜的根及根茎。切片。【性味归经】辛,温。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祛风,活血。用于脘腹冷痛,风湿筋骨疼痛,劳伤吐血,跌损淤滞,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5-10克。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山橿根 Top

【来源】樟科植物山橿的根。切厚片。 【性味归经】辛,温。归胃、肝、肺经。 【功能主治】止血,消肿,行气止痛。用于刀伤出血,胃痛,风疹瘙痒,疥癣。 【用法用量】3-6克。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千斤拔 Top

【来源】豆科植物蔓性千斤拔、大叶千斤拔的根。切厚片。

【性味归经】甘、辛,微温。归肝、脾经。【功能主治】祛风利湿,益气活血。用于风湿痹痛,气虚水肿,跌打损伤,痈肿喉蛾。

【用法用量】15-30克。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来源】马鞭草科植物大青的根。切片。 【性味归经】苦,寒。归胃、心经。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解毒。主治流行性感冒,感冒发热,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腮腺炎,血热发斑,麻疹肺炎,黄疸型肝炎,腹泻热痢,风湿热痹,头痛,咽喉肿痛,风火牙痛,睾丸炎。

【用法用量】10-15克。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霉。

水半夏 Top

【来源】天南星科植物鞭檐梨头尖的块茎。 【性味归经】辛,温;有毒。归肺、脾经。 【功能主治】燥湿,化痰。用于咳嗽痰多,支气管炎。

【用法用量】6-15克。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水菖蒲 Top

【来源】天南星科水菖蒲的根茎。切段。 【性味归经】苦、辛,温。归心、胃经。 【功能主治】化痰,开窍,健脾、利湿。用于癫痫,惊悸健忘,神志不清,脘腹痞胀,泄泻痢疾,肢体疼痛,痈肿疥疮。 【用法用量】3-6克。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牛尾菜 Top

【来源】百合科植物牛尾菜的根及根茎。切段。

【性味归经】甘、苦,平。归肺、肝经。 【功能主治】舒筋通络,补气活血。用于气虚浮肿,筋骨疼痛,咳血吐血。

【用法用量】9-15克。鲜品外用适量,捣敷患处。

【注意】孕妇慎用。 【贮藏】置干燥处。

毛冬青 Top

【来源】冬青科植物毛冬青的根。切片。 【性味归经】苦、涩,寒。归心、肺经。 【功能主治】凉血,活血,通脉,消炎解

化性心脏病,肺热咳嗽;外治烧烫伤。 【用法用量】60-120克。外用适量,煎成1:1煎剂,敷患处。 【贮藏】置干燥处。

四块瓦 Top

【来源】金粟兰科植物宽叶金粟兰、多穗金粟兰的根及根茎。切段。 【性味归经】辛,温;有小毒。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散瘀。用于风寒咳嗽,风湿麻木,疼痛,月经不调,跌打痨伤。

【用法用量】3-9克。 【贮藏】置干燥处。

白药子 Top

【来源】防已科植物头花千金藤的块根。切成小方块片。

【性味归经】苦、辛,寒。归脾、肺、肾经。

【功能主治】散瘀消肿,止痛。用于痈疽肿毒,腮腺炎,毒蛇咬伤,跌扑肿痛。 【用法用量】9-15克。酒泡治跌扑肿痛。外用适量,研末涂敷患处。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丝瓜根 Top

【来源】葫芦科植物丝瓜的根及近根1米长的藤茎。切段。

【性味归经】甘,平。归肝、脾经。

【功能主治】舒筋,活血,消肿。用于萎缩性鼻炎及性性支气管炎。 【用法用量】3-9克。

【贮藏】置干燥处,防霉。

光慈菇 Top

【来源】百合科植物老鸦瓣的鳞茎。用时打碎。

【性味归经】辛、甘,寒;有小毒。归肺经。

【功能主治】消肿散结,解毒。用于淋巴结结核,痈肿。

【用法用量】3-6克。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来源】百合科植物彭泽贝母的鳞茎。用时捣碎或研成细粉。

【性味归经】苦、甘,微寒。归肺、心经。 【功能主治】清热润肺,化痰止咳,开郁散结。用于热痰咳嗽,干燥少痰,胸闷,瘰疬,疮痈。

【用法用量】3-9克;研粉冲服,一次1-2克。

【注意】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红牛膝 Top

【来源】苋科植物柳叶牛膝的根及根茎。切斜薄片。

【性味归经】苦、酸,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咽通经。用于咽喉肿痛,风湿痛,闭经,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4.5-9克,鲜用30-60克;外用捣敷或研末吹喉。 【注意】孕妇慎用。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苎麻根 Top

【来源】荨麻科植物苎麻的根及根茎。 【性味归经】甘,寒。归心、肝、膀胱经。 【功能主治】止血,安胎。用于胎动不安,先兆流产,尿血;外治痈肿初起。

【用法用量】9-30克。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两头尖 Top

【来源】毛茛科植物多被银莲花的根茎。 【性味归经】辛,热;有毒。归脾经。 【功能主治】祛风湿,消痈肿。用于风寒湿痹,四肢拘挛,骨节疼痛,痈肿溃烂。 【用法用量】1.5-3克。外用适量。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茄根 Top

【来源】茄科植物茄的根及茎基。切厚片。 【性味归经】甘、辛,平。

【功能主治】祛风通络,活血止血。用于风湿痹痛,肠风下血,尿血。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枫荷梨 Top

【来源】五加科植物树参、变叶树参的根及茎。切片。

【性味归经】甘、辛,温。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消肿。用于风湿痹痛,偏瘫,头痛,月经不调,跌打损伤,疮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克,大剂量可用至45克,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注意】孕妇慎用。

【贮藏】置干燥秘,防蛀。

金樱子根 Top

【来源】蔷薇科植物金樱子的根。切厚片。【性味归经】酸、甘、涩,平。归肾、膀胱、大肠经。

【功能主治】固精涩肠。用于治滑精,遗尿,痢疾泄泻,崩漏带下,子宫脱垂,痔疾,烫伤。

【用法用量】15-60克。 【贮藏】置干燥处。

狗脊贯众 Top

【来源】乌毛蕨科植物狗脊蕨、胎生狗脊蕨的根茎及叶柄基部。切厚片。 【性味归经】甘,凉。

【功能主治】杀虫,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用于风热感冒,温热斑毒,吐血,衄血,便血,血崩,血痢带下,虫积腹痛。 【用法用量】4.5-9克。 【贮藏】置干燥处。

参薯 Top

【来源】薯蓣科植物参薯的块茎。切厚片。【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肺、肾经。 【功能主治】健脾,补肺,益精气,消肿,止痛。用于脾虚久泻,肺虚喘咳,水肿,小便不利,肾虚不固的遗精,尿频。

【用法用量】9-19克;入补阴药宜生用;健脾宜炒黄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入,防霉,防蛀。

茶芎 Top

【来源】伞形科植物茶芎的根茎。切片。 【性味归经】辛,温。归肝、心经。

【功能主治】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月经不调,痛经,闭经,产后瘀阴腹痛,胸胁刺痛,癥瘕腹痛,跌打损伤,头痛,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3-9克。

【注意】凡阴虚火旺、舌红口干者,以及妇女月经过多、出血性疾病均不宜使用。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南丹参 Top

【来源】唇形科植物南丹参的根及根茎。切厚片。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心、肝经。 【功能主治】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用于月经不调,经痛闭经,癥瘕积聚,胸腹刺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肝脾肿大。

【用法用量】9-15克。 【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 【贮藏】置干燥处。

穿破石 Top

【来源】桑科植物构棘、柘树(刺桑)的根。切斜(薄)片。

【性味归经】淡、微苦,凉。

【功能主治】祛风利湿,活血通经。用于风湿关节疼痛,黄疸,淋浊,闭经,劳伤咳血,跌打损伤,疔疮痈肿。 【用法用量】6-12克。 【注意】孕妇忌服。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钻山风 Top

【来源】番荔枝科植物瓜馥木的根及藤茎。切薄片或厚片。

【性味归经】微辛,温。归肝、胃经。 【功能主治】祛风镇痛,活血化瘀。用于坐骨神经痛,

【用法用量】15-30克。

【注意】心动过缓、心力衰竭及孕妇慎用。 【贮藏】置干燥处。

排草 Top

【来源】唇形植物排草香的带部分梗的根及根茎。切段。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经。

【功能主治】化湿解毒。用于水肿,胸腹胀闷,口臭。

【用法用量】3-6克。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黄药子 Top

【来源】薯蓣科植物黄独的块茎。切厚片或小块。

【性味归经】苦,平;有小毒。归肝、心经。

【功能主治】凉血,降火,消瘿,解毒。用于疮毒,喉痹,瘿气,蛇犬咬伤。

【用法用量】4.5-9克。外用适量,研末涂敷患处。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蛇葡萄 Top

【来源】葡萄科植物蛇葡萄的根及根茎。切段。

【性味归经】甘,平。归肺、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散瘀消肿。用于肺痈,肠痈,瘰疬,痈疮肿毒,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烫伤。

【用法用量】25-50克;外用适量。 【贮藏】置干燥处。

猕猴桃根 Top

【来源】猕猴桃科植物猕猴桃的根。切厚片。

【性味归经】苦、涩,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散结,祛风利湿。用于风湿关节痛,瘰疬,跌打损伤,痈疖;高血压病,胃癌。 【用法用量】15-60克。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萱草根 Top

【来源】百合科植物萱草、金针菜、小萱草的根及根茎。切段。

【性味归经】甘,凉;有小毒。归脾、肺、心经。

【功能主治】利尿消肿。用于浮肿,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3-6克。

【注意】多服损目,小便失禁。 【贮藏】置干燥处。

樟树根 Top

【来源】樟科植物樟的根或茎枝。劈成长条或块片。

【性味归经】辛,温。归肝、脾经。

【功能主治】祛风湿,利关节,行气活血。用于风湿痹痛,四肢关节酸痛,心腹胀痛,跌打损伤,脚气,疥癣。

【用法用量】10-20克;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患处。

【注意】孕妇忌用。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糯稻根 Top

【来源】禾本科植物糯稻的根及根茎。切段。

【性味归经】甘,平。归心、肝经。 【功能主治】止汗。用于自汗,盗汗。 【用法用量】30-60克。 【贮藏】置干燥处。

海桐皮 Top

【来源】豆科植物刺桐、乔木刺桐的树皮。切丝或块。

【性味归经】苦,平。归肝、脾经。

【功能主治】祛风湿,通络,止痛。用于腰膝肩臂疼痛;外治皮肤湿疹。 【用法用量】3-9克,外用适量。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紫荆皮 Top

【来源】木兰科植物长梗南五味子的根皮。切丝。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经。

【功能主治】行气,活血,止痛。用于气滞脘腹胀痛,胃痛,筋骨疼痛,月经痛,跌扑损伤,无名肿毒。

【用法用量】4.5-9克。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患处。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大风藤 Top

【来源】葡萄科植物爬山虎的茎及根。切厚片。

【性味归经】甘,温。归肝、脾经。

【功能主治】活血,祛风,止痛。用于产后血瘀,腹中有块,赤白带下,风湿筋骨疼痛,偏头痛。

【用法用量】9-15克。 【贮藏】置干燥处。

丰城鸡血藤 Top

【来源】豆科植物丰城崖豆藤的藤茎。切厚片。

【性味归经】甘,微温。

【功能主治】活血,补血,通络。用于肢体麻木,瘫痪,腰膝酸痛,月经不调,贫血。

【用法用量】9-15克。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内风消 Top

【来源】木兰科植物南五味子的藤茎。切厚片。

【性味归经】苦、辛,温。

【功能主治】消肿散瘀,活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痹痛,脘腹疼痛。 【用法用量】9-15克。 【贮藏】置干燥处。

石南藤(南藤) Top

【来源】胡椒科植物山蒟的藤茎。切段。 【性味归经】辛,温。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祛风湿,强腰膝,止痛。用于风湿痹痛,腰膝无力,手足麻痹,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6-15克。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鸟不宿 Top

【来源】五加科植物楤森木、刺楸的茎枝。切薄片或厚片。

【性味归经】微苦、微辛,温。归肝、胃、肾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止痛。用于风湿痹痛,筋骨疼痛,风毒流注,跌打损

伤。

【用法用量】9-15克。 【注意】孕妇慎用。 【贮藏】置干燥处。

安痛藤 Top

【来源】葡萄科植物毛叶白粉藤的藤茎。切片。

【性味归经】淡、微涩,平。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拔脓消肿,散瘀止痛。用于疮疡肿痛,骨折,跌打损伤,扭伤,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6-15克;或浸酒服。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红茴香 Top

【来源】木兰科植物莽草的茎枝。切厚片。 【性味归经】辛、苦,温;有毒。归肝经。 【功能主治】祛风通络,散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痈疽肿毒。 【用法用量】6-12克。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鬼箭羽 Top

【来源】卫矛科植物卫矛的具翅状物枝条或翅状附属物。

【性味归经】苦,寒。归肝经。

【功能主治】破血,通经,杀虫。用于经闭,产后瘀血腹痛,虫积腹痛。外用治痈肿疮痒;皮炎。

【用法用量】4.5-9克。外用适量。 【注意】孕妇禁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透骨草 Top

【来源】风仙花科植物凤仙花的茎。切段。 【性味归经】辛,温;有小毒。

【功能主治】祛风湿,活血止痛,解毒。用于风湿痛,跌打损伤,经闭,痈疽肿毒,虫蛇咬伤。

【用法用量】6-9克;外用适量。 【注意】孕妇忌服。 【贮藏】置干燥处。

薜荔 Top

【来源】桑科植物薜荔的带叶不育幼枝。 【性味归经】甘、涩,平。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祛风,利湿,活血,解毒。用于风湿痹痛,泻痢,小便淋沥,跌打损伤,痛肿疮疖。

【用法用量】9-15克;外用适量,鲜品捣汁涂或煎水熏洗。

【贮藏】置干燥通风处。

山蜡梅叶 Top

【来源】蜡梅科植物山蜡梅的叶。 【性味归经】微苦、辛,凉。

【功能主治】解表祛风,清热解毒。用于感冒,慢性气管炎,中暑。 【用法用量】5-15克。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木大青叶 Top

【来源】马鞭草科植物大青的叶。切丝。 【性味归经】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解毒。用于流行性感冒,腮腺炎,上呼吸道感染,丹毒,疔疮肿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9-15克。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木芙蓉叶 Top

【来源】锦葵科植物木芙蓉的叶。切丝或切碎,或研粉。

【性味归经】微辛,凉。归肺、肝经。 【功能主治】清肺凉血,散热解毒,消肿排脓。用于肺热咳嗽,瘰疬,肠痈;外治痈疖脓肿,脓耳,无名肿毒,烧、烫伤。 【用法用量】10-30克;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干品研末油调或熬膏。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无霉变。 石楠叶 Top

【来源】蔷薇科植物石楠的叶。切丝。 【性味归经】辛、苦,平;有小毒。

【功能主治】祛风,通络,益肾。用于风湿痹痛,腰背酸痛,足膝无力,偏头痛。 【用法用量】4. 5-9克。 【贮藏】置干燥处。

旱柳叶 Top

【来源】杨柳科植物旱柳的叶。

【性味归经】微苦,寒。归肝、胆、脾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清利湿热。用于风湿痹痛,盘筋拘挛,湿热黄疸,身目发黄,小便短赤等症。 【用法用量】6-15克。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苦丁茶 Top

【来源】冬青科植物枸骨、大叶冬青的嫩叶。

【性味归经】苦、甘,寒。归肝、肺、胃经。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清头目,除烦渴。用于头痛,齿痛,目赤口苦,鼻炎,中耳炎,痢疾等。

【用法用量】4.5-9克。 【贮藏】置干燥处,防潮。

枫香树叶 Top

【来源】金绪梅科植物枫香树的叶。

【性味归经】辛、苦,平。归脾、肾、肝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行气止痛,解毒。用于急性肠炎,痢疾,产后风,小儿脐风,痛肿发背。

【用法用量】15-30克。外用捣敷鲜品或煎水洗。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茶叶 Top

【来源】山茶科植物茶的嫩叶或嫩芽经加工制成的干燥品。

【性味归经】苦、甘,凉。归心、肺、胃经。

【功能主治】清头目,除烦渴,化痰,消食,利尿,解毒。用于头痛目昏,精疲心烦,口渴,食积痰滞,痢疾肠炎,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3-9克。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注意】失眠者忌服。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霉。

胡颓子叶 Top

【来源】胡颓子科植物胡颓子的叶。切丝。 【性味归经】酸,平。归肺经。

【功能主治】敛肺,平喘,止咳。用于咳嗽气喘,咯血。

【用法用量】9-15克。 【贮藏】置干燥处。

柿叶 Top

【来源】杮科植物杮的叶。切碎。

【性味归经】苦、酸、涩,寒。归肺经。 【功能主治】清肺止咳,凉血止血,活化化瘀,降血压。用于咳喘,肺气胀,各种内出血,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症,冠心病。 【用法用量】5-15克,重症加倍。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荷梗 Top

【来源】睡莲科植物莲的叶柄。切段。 【性味归经】苦,平。

【功能主治】清热解暑,通气行水。用于暑湿胸闷,泄泻,痢疾,带下。 【用法用量】3-9克;鲜用适量。 【贮藏】置干燥处。

橘叶 Top

【来源】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叶。切丝。

【性味归经】苦、辛,平。归肝经。

【功能主治】疏肝,行气,化痰,散结。用于胁痛,乳痈,肺痈,咳嗽,胸膈痞满,疝气。

【用法用量】3-9克。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霉。

木芙蓉花 Top

【来源】锦葵科植物木芙蓉的花。 【性味归经】微辛,凉。归肺、肝经。 【功能主治】清肺凉血,散热解毒,消肿排脓。用于肺热咳嗽,瘰疬,肠痈,白带;外治痈疖脓肿,脓耳,无名肿毒,烧、烫伤。

【用法用量】10-30克;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干品研末油调或熬膏敷。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来源】锦葵科植物木槿、白花重瓣木槿的花。

【性味归经】甘、淡,凉。归脾、肺经。 【功能主治】清湿热,凉血。用于痢疾,腹泻,痔疮出血,白带;外治疖肿。

【用法用量】3-9克。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压,防蛀。 玉米须 Top

【来源】禾本科植物玉蜀粟的花柱和柱头。 【性味归经】甘,平。归肾、胃、肝、胆经。

【功能主治】利水消肿,降血压。用于肾炎水肿,小便不利,湿热黄疸,高血压病。 【用法用量】15-30克。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代代花 Top

【来源】芸香科植物代代花的花蕾。

【性味归经】甘、微苦,平。归肝、胃经。 【功能主治】理气宽胸,开胃。用于脘腹胀闷,恶心,食欲不振。 【用法用量】1.5-2.5克。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密闭保存,防霉,防蛀。

佛手花 Top

【来源】芸香科植物佛手的花及花蕾。 【性味归经】辛、微苦,温。归肺、脾经。 【功能主治】理气,散瘀。用于肝胃气痛,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4.5-9克。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密闭,防潮,防变色,防虫蛀。

茉莉花 Top

【来源】木犀科茉莉的花蕾或初开的花。 【性味归经】辛、微甘,温。归脾、胃经。 【功能主治】理气开郁,和中避秽。用于胸腹痞闷,腹痛,泄泻。

【用法用量】1.5-3克;或泡茶。外用:煎水洗目或菜油调浸耳。 【贮藏】置石灰甏内。

【来源】茜草科植物栀子的花。 【性味归经】苦,寒。归肺经。

【功能主治】清肺止咳,凉血止血。用于肺热咳嗽,鼻衄。

【用法用量】9-12克。

扁豆花 Top

【来源】豆科植物扁豆的花。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胃、大肠经。【功能主治】消暑,化湿,和中。用于暑湿泄泻,痢疾,赤白带下。 【用法用量】4.5-9克。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 葛花 Top

【来源】豆科植物野葛、甘葛藤的花。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胃经。

【功能主治】解酒毒,清湿热。用于酒毒烦渴,湿热便血。 【用法用量】3-5克。 【贮藏】置干燥处。

八厘麻 Top

【来源】杜鹃花科植物羊踯躅的成熟果实。用时捣碎。

【性味归经】苦、辛,温;有毒。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镇痛。用于跌扑损伤,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1.5-4.5克。

【注意】本品使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孕妇慎用。

【贮藏】置干燥处。

刀豆壳 Top

【来源】豆科植物刀豆的成熟果实的果荚。切丝。

【性味归经】甘,平。

【功能主治】益肾,温中,除湿。用于腰痛,呃逆,久痢,痹痛。 【用法用量】9-15克。 【贮藏】置干燥处。

【来源】大风子科植物大风子的成熟种子。用时捣碎。

【性味归经】辛,热;有毒。归肝、脾、肾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攻毒杀虫。用于麻风,疥癣,梅毒,湿疹。制霜后,降低了毒性,可供内服。

【用法用量】大风子1.5-3克;大风子霜0.3-1克,入丸散用。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患处。

【注意】本品有毒,一般只作外用,且不得过量或久用。内服宜慎,阴虚血热者忌服。孕妇慎用。

【贮藏】阴凉干燥处,防蛀。

山姜仁 Top

【来源】姜科植物山姜的成熟种子。用时捣碎。

【性味归经】辛,温。归脾、胃、肾经。 【功能主治】行气止痛,温脾止泻,安胎。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泻泄,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3-6克。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天浆壳 Top

【来源】萝藦科植物萝藦的果壳。切丝。 【性味归经】甘,辛,温。

【功能主治】补虚助阳,清肺化痰。用于体质虚弱,阳痿,白带,咳嗽痰多,肺风痰喘,麻疹透发不畅,发热咳嗽。 【用法用量】9-12克。 【贮藏】置干燥处。

无花果 Top

【来源】桑科植物无花果成熟或近成熟内藏花和瘦果的花序托。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经。

【功能主治】健脾益胃,润肺止咳,解毒消肿。用于食欲不振,脘腹胀痛,痔疮便秘,咽喉肿痛,热痢,咳嗽多痰等症。 【用法用量】9-15克。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来源】芸香科植物化州柚、柚的未成熟或近成熟的干燥外层果皮。前者习称“毛橘红”,后者习称“光七爪”、“光五爪”。切丝或块。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肺、脾经。 【功能主治】散寒,燥湿,得气,消痰。用于风寒咳嗽,喉痒痰多,食积伤酒,呕恶痞闷。

【用法用量】3-6克。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分心木 Top

【来源】胡桃科植物胡桃果核的干燥木质隔膜。

【性味归经】苦、涩,平。归脾、肾经。 【功能主治】补肾涩精。用于肾虚遗精,滑精,遗尿,尿血,带下,泻痢。 【用法用量】10-15克。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凤眼草 Top

【来源】苦木科植物臭椿的成熟果实。 【性味归经】苦、涩,寒。归大肠经。 【功能主治】止血,止痢。用于痢疾,肠风便血,尿血,崩漏,白带。 【用法用量】3-9克。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石彭子 Top

【来源】桑科植物珍珠莲的花托。用时捣碎。

【性味归经】甘,平。

【功能主治】利水通淋,行气消胀。用于水肿而阴囊肿胀,小便涩痛之淋疾,疝气坠胀。

【用法用量】9-15克。 【贮藏】置干燥处。

白巨胜 Top

【来源】菊科植物莴苣的成熟果实。 【性味归经】微甘,温。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通乳,利尿,活血,益肝肾。用于乳汁不通,小便不利,伤损作痛,肾亏遗精,筋骨痿软。

【用法用量】5-10克,外用适量。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白苏子 Top

【来源】唇形科植物白苏的成熟果实。 【性味归经】辛,平。归肺、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下气定喘,消痰止咳。用于上气咳逆,风痰喘急,气滞便秘。 【用法用量】3-9克。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冬瓜子 Top

【来源】葫芦科植物冬瓜的成熟种子。 【性味归经】甘,微寒。归肺、肝、小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化痰,排脓利湿。用于痰热咳嗽,肺痈,肠痈,湿热带下。 【用法用量】9-30克。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肉桂子 Top

【来源】樟科植物肉桂的带宿萼的未成熟果实。用时打碎。

【性味归经】辛、甘,温。归脾、胃、肾、肺经。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止痛。用于胃腹冷痛,呕吐,肺寒咳喘。

【用法用量】3-6克,或研粉冲服。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芫荽子 Top

【来源】伞形科植物芫荽的成熟果实。用时打碎。

【性味归经】辛,平。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发表,透疹,开胃。用于感冒鼻塞,痘疹透发不畅,饮食乏味,齿痛。 【用法用量】5-10克。外用适量,煎汤含漱或熏洗。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芸苔子 Top

【来源】十字花科植物芸苔的成熟种子。 【性味归经】辛,温。归肝、大肠经。 【功能主治】行血破气,消肿散结。用于丹毒,乳痈,痔疮,产后腹痛。外敷丹毒

热肿。

【用法用量】4.5-9克;外用适量。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苦楝子 Top

【来源】楝科植物楝的成熟果实。用时捣碎。

【性味归经】苦,寒;有小毒。归肝、小肠、膀胱经。

【功能主治】疏肝,行气止痛,驱虫。用于胸胁、腹脘胀痛,疝痛,虫积腹痛。 【用法用量】4.5-9克。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南山楂 Top

【来源】蔷薇科植物野山楂的成熟果实,用时打碎。

【性味归经】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

【功能主治】行气散瘀,收敛止泻。用于泻痢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疝气疼痛;高脂血症。 【用法用量】9-12克。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枳椇子 Top

【来源】鼠李科植物??的成熟种子。 【性味归经】甘,平。归心、脾经。

【功能主治】止渴除烦,清湿热,解酒毒。用于酒精中毒,烦渴呕逆,二便不利等症。【用法用量】4.5-9克。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浮小麦 Top

【来源】禾本科植物小麦的轻浮瘪瘦果实。【性味归经】甘、咸,凉。归心经。

【功能主治】止汗,退虚热。用于自汗、盗汗,骨蒸劳热。

【用法用量】10-30克。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黄荆子 Top

【来源】马鞭草科植物牡荆、黄荆的成熟果实。

【性味归经】辛、微苦,温。归肺、胃经。

于咳嗽哮喘,中暑发痧,胃痛,疝气,妇女白带。

【用法用量】4.5-9克。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梧桐子 Top

【来源】梧桐科植物梧桐的成熟种子。用时捣碎。

【性味归经】甘,平。归心、肺、肾经。 【功能主治】顺气,和胃,健脾消滞。用于伤食,胃痛,疝气;外用治小儿口疮。 【用法用量】3-10克;外用煅存性。研粉撒患处。

【贮藏】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绿豆 Top

【来源】豆科植物绿豆的成熟种子。用时打碎。

【性味归经】甘,寒。归心、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暑利湿,利水消肿。用于热毒疮疡,麻疹丹毒,暑热烦渴,水肿。并可解附子、巴豆毒。 【用法用量】9-12克;大剂量50克。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葫芦 Top

【来源】葫芦科植物葫芦的成熟干燥果皮。切成小块。

【性味归经】甘,平。归肺、脾、肾经。 【功能主治】利水消肿。用于四肢、面目浮肿,腹水。

【用法用量】15-30克。水煎服。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葱子 Top

【来源】百合科植物葱的成熟种子。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肝、胃经。 【功能主治】补中益精,明目散风。用于肾虚,目眩,风寒感冒。

【用法用量】3-9克,用时捣碎。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黑豆衣 Top

【来源】豆科植物大豆黑色种子的种皮。

【功能主治】养血补肾。用于血虚头痛,眩晕,肾虚耳鸣,盗汗。 【用法用量】6-12克。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樟榕子 Top

【来源】樟科植物樟得粉实病后的变异果实。

【性味归经】辛,温。

【功能主治】散寒化滞,行气止痛。用于胃脘疼痛,吐泻腹痛;外治瘀血肿痛。 【用法用量】3-4.5克;外用适量。 【贮藏】置干燥处。

醉仙桃 Top

【来源】茄科植物曼陀罗、白曼陀罗、毛曼陀罗的果实。用时捣碎。

【性味归经】辛、苦,温;有毒。归肺、肝经。

【功能主治】平喘止咳,祛风止痛。用于咳嗽,惊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泻痢,脱肛。

【用法用量】0.15-0.3克;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浸酒涂擦。

【注意】青光眼患者忌用;高血压、心脏病以及孕妇慎用。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薜荔果 Top

【来源】桑科植物薜荔的成熟隐花果。纵切4片。

【性味归经】甘、涩,平。

【功能主治】舒筋活络,软坚散结,通乳,固精。用于肾虚腰痛,遗精,白带,乳汁不下。

【用法用量】9-12克。

【贮藏】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橘络 Top

【来源】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成熟果实的中果皮与内果皮之间的维管束群。按产地加工不同,分“顺筋”、“乱筋”、“铲筋”。

【性味归经】甘、苦,平。归肺、胃经。

胸胁痛,咯血。

【用法用量】3-9克。 【注意】虚寒者忌用。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 一枝蒿 Top

【来源】菊科植物一枝蒿的全草。 【性味归经】辛,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健胃消食,祛风凉血。用于感冒,过敏,食积,蛇伤,疮疖。

【用法用量】6-20克。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小金钱草 Top

【来源】伞形科植物白毛天胡荽、天胡荽的全草。切段。

【性味归经】淡,微寒。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排石利尿。用于湿热黄疸,肝胆结石,尿路结石,痈肿疔疮,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15-60克。鲜品加倍。 【贮藏】置干燥处。

五指柑 Top

【来源】马鞭草科植物牡荆、黄荆的地上部分。切段。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肺、脾、胃经。

【功能主治】祛风解表,消暑止泻,利湿,止痛。用于外感,暑湿在表,中暑发痧,腹痛,吐泻,脚气,足癣。 【用法用量】9-15克。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牛筋草 Top

【来源】禾本科植物牛筋草的全草。切段。 【性味归经】甘,平。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利湿,散瘀止血。用于伤暑发热,小儿急惊,风湿性关节炎,黄疸性肝炎,游行性乙型脑炎,小儿消化不良,肠炎,痢疾,尿道炎。 【用法用量】5-15克。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毛谷精草 Top

【来源】谷精草科植物毛谷精草的带花茎的头状花序。切段。

【性味归经】辛、甘,平。归肝、肺经。 【功能主治】疏散风热,明目退翳。用于风热目赤,肿痛羞明,眼生翳膜,风热头痛。

【用法用量】5-9克。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凤尾草 Top

【来源】风尾蕨科植物凤尾草的全草。切段。

【性味归经】微苦,凉。归肝、肾、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止血。用于黄疸,痢疾,白带,吐血,便血,崩漏,湿疹。外用治外伤出血,烧伤烫伤。

【用法用量】9-30克;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贮藏】置干燥处。

石上柏 Top

【来源】卷柏科植物深绿卷柏、江南卷柏的全草。切段。

【性味归经】苦,寒。归肝、胆、肺经。 【功能主治】抗癌,消炎,清热解毒。用于多种癌症,肺炎,急性扁桃体炎,眼结膜炎,乳腺炎。

【用法用量】9-15克。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石见穿 Top

【来源】唇形科植物华鼠尾草的地上部分。切段。

【性味归经】辛、苦,平。归肝、脾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用于脘胁胀痛,肝炎,跌扑损伤,痈肿。 【用法用量】9-15克。 【贮藏】置干燥处,防潮。

龙葵 Top

【来源】茄科植物龙葵的地上部分。切段。 【性味归经】苦、微甘,寒;有小毒。归心、肾、膀胱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用于急性肾炎,尿道炎,水肿,咽喉肿痛,牙痛,湿疹,痈肿疔疮。

【用法用量】9-30克。外用鲜品适量,捣烂外敷患处。

【贮藏】置干燥处。

叶下珠 Top

【来源】大戟科植物叶下珠全草。切段。 【性味归经】微苦、甘,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尿,明目,消积。用于肾炎水肿,尿路感染,结石,肠炎,痢疾,小儿疳积,眼结膜炎,黄疸型肝炎,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15-30克。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伤口周围。

【贮藏】置干燥通风处。

白马骨 Top

【来源】茜草科植物白马骨、六月雪的全草。切段。

【性味归经】淡、微辛,凉。

【功能主治】健脾利湿,疏肝活血。用于小疳积,急性及慢性肝炎,经闭,白带,风湿腰痛。

【用法用量】15-30克。 【贮藏】置干燥处。

白舌紫菀 Top

【来源】菊科植物白舌紫菀的全株。切段。 【性味归经】微苦,凉。归肺、心经。 【功能主治】祛风解表,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邪在卫分的发热,头痛,口渴,咳嗽,痰黄。

【用法用量】6-9克。 【贮藏】置干燥处。

白花蛇舌草 Top

【来源】茜草科植物白花蛇舌草的全草。切段。

【性味归经】苦、甘,寒。归心、肝、脾

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阑尾炎,气管炎,尿路感染,痈肿疔疮,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15-30克。 【注意】孕妇慎用。 【贮藏】置干燥处。

白英 Top

【来源】茄科植物白英的全草。切段。 【性味归经】微苦,平。归肝、胆经。 【功能主治】清湿热,解毒,消肿。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咳嗽;黄疸型肝炎,胆囊炎;外用痈肿,风湿性关节炎。

【用法用量】9-15克;鲜用15-30克。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兰香草 Top

【来源】马鞭草科植物兰香草的全草。切断。

【性味归经】辛,温。

【功能主治】疏风解表,祛痰止咳,散瘀止痛。用于上呼吸道感染,百日咳,支气管炎,风湿关节痛,胃肠炎,跌打肿痛,产后瘀血,腹痛,毒蛇咬伤,湿疹,皮肤瘙痒。

【用法用量】15-30克。外用适量。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吉祥草 Top

【来源】百合科植物吉祥草的全草。切段。【性味归经】甘,凉。

【功能主治】润肺止咳,理血,解毒,补肾按骨,祛风除湿。用于肺热咳嗽,吐血,衄血,便血,慢性肾盂肾炎,遗精,跌打损伤,骨折,风湿性关节炎。 【用法用量】6-9克。外用适量。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地耳草 Top

【来源】藤黄科植物地耳草的全草。切段。【性味归经】苦、辛,平。归肝、脾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散瘀消肿。用于急性、 慢性肝炎,疮疖痈肿。

【用法用量】9-15克。 【贮藏】置干燥处。

华佩兰 Top

【来源】菊科植物华佩兰的全草。切段。 【性味归经】微苦、辛,凉。归肺、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消肿,行瘀。用于感冒发热,咳嗽,咽痛,风湿痹痛,外伤肿痛。

【用法用量】9-15克;外用适量。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刘寄奴 Top

【来源】菊科植物奇蒿的地上部分。切段。 【性味归经】苦,温。归心、脾经。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通经止痛,解暑止泻。用于腹痛胀满,月经不调,暑热泄泻,跌打损伤,金疮出血,痈肿。 【用法用量】4.5-9克。 【贮藏】置干燥处。

寻骨风 Top

【来源】马兜铃科植物绵毛马兜铃的全草。切段。

【性味归经】辛、苦,平。归肝经。

【功能主治】祛风,活络,止痛。用于风湿痹痛,关节酸痛。 【用法用量】9-15克。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异叶茴芹 Top

【来源】伞形科植物异叶茴芹的全草。切段。

【性味归经】辛、甘,微温。归肺、脾、肝经。

【功能主治】散寒消积,健脾止泻,祛瘀消肿。用于风寒感冒,泄泻,小儿疳积,皮肤瘙痒。

【用法用量】9-15克。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煎水洗。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红旱莲 Top

【来源】藤黄科植物黄海棠的地上部分。切段。

【性味归经】微苦,寒。

【功能主治】平肝,止血,解毒消肿。用于肝火头痛,吐血,便血,跌扑损伤,疮疖痈肿。

【用法用量】15-30克;外用适量,煎汤洗患处。

【贮藏】置干燥处。

芫荽 Top

【来源】伞形科植物芫荽的全草。切段。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发表透疹,开胃消积。用于风寒所束疹出不透,食滞胃痛。

【用法用量】5-10克;外用适量,煎水熏洗。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苍耳草 Top

【来源】菊科植物苍耳的地上部分。切段。【性味归经】苦、辛、甘,温;有小毒。归肺、肝经。

【功能主治】祛风散热,解毒杀虫。用于头风,头晕,湿痹拘挛,目赤,目翳,风癞,疔肿,热毒疮疡,皮肤瘙痒。 【用法用量】9-15克。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杏香兔耳风 Top

【来源】菊科植物杏香兔耳风、铁灯兔耳风的全草。前者习称“矮脚兔耳风”,后者习称“高脚兔耳风”。切段。 【性味归经】苦,寒。归肺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止血。用于白带,宫颈炎,肺痈,乳腺炎,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15-30克。外用适量,捣敷患处。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陆英 Top

【来源】忍冬科植物陆英的全草。切段。 【性味归经】甘、酸,温。归肝经。

【功能主治】疏肝健脾,活血化瘀,利尿消肿。用于急性病毒性肝炎,肾炎水肿,跌打损伤,骨折。

【用法用量】15-30克;外用适量,煎水洗或鲜品捣烂敷患处。 【注意】孕妇禁服。 【贮藏】置干燥处。

鸡眼草 Top

【来源】豆科植物鸡眼草、短萼鸡眼草的全草。切段。

【性味归经】甘,平。归肝、脾、肺、肾经。

【功能主治】健脾利湿,解热止痢。用于小儿疳积,湿热黄疸,痢疾。 【用法用量】15-30克。 【贮藏】置干燥处。

罗勒 Top

【来源】唇形科植物毛罗勒的地上部分。切段。

【性味归经】辛,温。

【功能主治】消肿止痛,活血通经,解毒消暑,调中和胃。用于月经不调,痛经,胃痛腹胀,瘾疹瘙痒,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3-9克。外用适量,煎汤洗患处;或研末调敷患处。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败酱草 Top

【来源】败酱科植物黄花败酱、白花败酱的全草。切段。

【性味归经】辛、苦,凉。归肺、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瘀排脓。用于肠痈,肺痈吐脓,产后瘀血腹痛,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9-15克。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金毛耳草 Top

【来源】茜草科植物金毛耳草的全草。 【性味归经】微苦,平。

【功能主治】清热除湿,解毒消肿,活血舒筋。用于湿热黄疸,水肿,乳糜尿,痢疾,腹泻,跌打损伤,无名肿毒,乳腺炎。 【用法用量】50-160克;外用适量。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鬼针草 Top

【来源】菊科植物鬼针草的地上部分。切段。

【性味归经】苦,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用于疟疾,腹泻,痢疾,肠痈,咽喉肿痛,跌打损伤,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15-30克;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熏洗。

【贮藏】置干燥处。

绞股蓝 Top

【来源】葫芦科植物绞股蓝的全草。切段。【性味归经】苦、微甘,寒。归肺、脾、肾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咳祛痰,益气养阴,延缓衰老。用于胸膈痞闷,痰阻血瘀,心悸气短,眩晕头痛,健忘耳鸣,自汗乏力,高脂血症,单纯性肥胖,老年咳嗽,病毒性肝炎,慢性胃肠炎,慢性气管炎。

【用法用量】6-10克。 【贮藏】置干燥处。

铁扫帚 Top

【来源】豆科植物截叶铁扫帚的全草。切段。

【性味归经】甘、微苦,平。归肺、肝、肾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消食除积。用于小儿疳积,痢疾,白带,湿热黄疸,支气管炎;外用治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15-30克。外用适量。 【贮藏】置干燥处。

铁苋菜 Top

【来源】大戟科植物铁苋菜的地上部分。切段。

【性味归经】苦、涩,凉。归心、肺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收敛止血。用于肠炎,痢疾,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外治痈疖疮疡,皮炎湿疹。 【用法用量】10-30克。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贮藏】置干燥处。

海金沙藤 Top

【来源】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的地上部分。切段。

【性味归经】甘,寒。归膀胱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用于尿路感染,结石,水肿,痈肿疔毒,腮腺炎,口疮,白带。

【用法用量】15-30克;外用适量。 【贮藏】置干燥处。

黄鳝藤 Top

【来源】鼠李科植物多花勾儿茶的全株。切段。

【性味归经】微涩,温。归肝经。

【功能主治】祛风利湿,活血止痛。用于风湿痹痛,痛经,产后瘀滞腹痛;外治骨折,肿痛。

【用法用量】5-10克。 【贮藏】置干燥处。

萝藦 Top

【来源】萝藦科植物萝摩的全草。切段。 【性味归经】甘、辛,平。归肾、肝经。 【功能主治】补益精气,通乳,解毒。用于虚损劳伤,阳痿,带下,乳汁不通,丹毒,疮疖。

【用法用量】15-30克。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猪殃殃 Top

【来源】茜草科植物猪殃殃的全草。切段。 【性味归经】辛,微寒。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用于水肿,尿路感染,痢疾,跌打损伤,痈肿疔疮,虫蛇咬伤。

【用法用量】15-30克;鲜品30-90克。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贮藏】置干燥处。

鹿茸草 Top

【来源】玄参科植物沙氏鹿茸草的全草。切段。

【性味归经】微苦、涩,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用于外感咳嗽,咳血,小儿高热惊风,乳痈,

赤痢,便血,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15-30克。 【贮藏】置干燥阴凉处。

葎草 Top

【来源】桑科植物葎草的地上部分。切段。 【性味归经】甘、苦,寒。归肺、肾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健胃利尿。用于肺结核,尿路感染,结石,消化不良,腹泻;外治湿疹,疮疡痈肿,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15-30克。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酢浆草 Top

【来源】酢浆科植物酢浆草的全草。切段。 【性味归经】酸,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凉血散瘀,消肿解毒。用于泄泻,痢疾,黄疸,淋病,赤白带下,麻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疔疮,痈肿,疥癣,痔疮,脱肛,跌打损伤,烫火伤。

【用法用量】15-60克。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或煎水洗患处。

【贮藏】置干燥处,防潮。

景天三七 Top

【来源】景天科植物景天三七的全草。切段。

【性味归经】甘、微酸,平。归心、肝经。 【功能主治】散瘀,止血,安神。用于溃疡病,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血液病的中小量出血,外伤出血,烦躁不安。

【用法用量】15-30克;鲜品60-90克,煎汤或鲜品绞汁,内服。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筋骨草 Top

【来源】唇形科植物筋骨草的全草。切段。 【性味归经】苦,寒。归肾、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咳祛痰,养筋和血。用于咽喉肿痛,肺热咳嗽,衄血,咯血,便血,关节疼痛;外用于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15-30克,鲜品加倍;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贮藏】置干燥处。

鼠曲草 Top

【来源】菊科植物鼠曲草的全草。切段。 【性味归经】微甘,平。归肺经。

【功能主治】祛痰,止咳,平喘,祛风湿。用于咳嗽,痰喘,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9-30克。

【贮藏】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满山香 Top

【来源】报春花科植物细梗香草的全草。切段。

【性味归经】甘,平。

【功能主治】祛风,止咳,调经。用于感冒咳嗽,气管炎,哮喘,月经不调,神经衰弱。

【用法用量】6-15克。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蔊菜 Top

【来源】十字花科植物蔊菜的带根全草,切段。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肝经。

【功能主治】镇咳祛痰,清热解毒。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咽喉肿痛,感冒发热,疔疮痈肿。

【用法用量】15-30克;外用适量。 【贮藏】置干燥处。

藿香 Top

【来源】唇形科植物藿香的地上部分。 【性味归经】辛,微温。归脾、胃、肺经。 【功能主治】祛暑解表,化湿和胃。用于暑湿感冒,寒热头痛,胸闷,腹痛吐泻。鲜藿香主要用于解暑。 【用法用量】6-12克。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龙血竭 Top

【来源】百全科植物剑叶龙血树的含脂木材经取得到的树脂。用时打碎或粉碎成细粉。

【性味归经】甘、辛、咸,平。归肺、脾、肾经。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定痛止血,敛疮生肌。用于跌打损伤,瘀血作痛,妇女气血凝滞,外伤出血,脓疮久不收口。 【用法用量】3-6克;外用适量。 【注意】孕妇忌服。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松香 Top

【来源】松科植物马尾松及其同属若干种植物树干中取得的油树脂,经蒸馏除去挥发油后的遗留物。

【性味归经】苦、甘,温。归肝、脾、肺经。

【功能主治】燥湿祛风,生肌止痛,杀虫。用于风湿痹痛,痈疽,疥癣,湿疮,金疮出血。

【用法用量】5-10克;外用适量,入膏药或研末散敷患处。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火,防热。 枫香脂 Top

【来源】金缕梅科植物枫香树的树脂。用时捣碎。

【性味归经】辛、微苦,平。归肺、脾经。 【功能主治】活血止痛,解毒,生肌,凉血。用于跌扑损伤,痈疽肿痛,吐血,衄血,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1.5-3克,宜入丸散服。外用适量。

【贮藏】密闭,置阴凉处。

藤黄 Top

【来源】藤黄科植物藤黄的树干渗出的干燥树脂。打成小块或研成细粉。

【性味归经】酸、涩,寒;有大毒。归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消肿排脓,散瘀解毒,杀虫止血。用于痈疽肿毒,顽癣,创伤出血。 【用法用量】0.03-0.06克。内服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磨汁涂或熬膏敷。 【注意】生品有剧毒,不能内服,经豆腐或山羊血制后,方可内服。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木耳 Top

【来源】木耳科真菌木耳的子实体。 【性味归经】甘,平。归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益气强身,活血,止血,舒筋活络。用于崩中漏下,产后虚弱,抽筋麻木,腰腿疼痛。

【用法用量】15-50克;或研末服。 【注意】大使不实者忌。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石耳 Top

【来源】石耳科植物石耳的子实体。

【性味归经】甘,平。入肺、心、胃、肝经。

【功能主治】养血明目,清热利尿,止血,降血压。用于血虚,目眩,白浊,白带,小便不利,劳咳吐血,肠风下血,痔漏,脱肛;高血压。

【用法用量】3-9克。 【贮藏】置干燥处。

白木耳 Top

【来源】银耳科植物白木耳的子实体。 【性味归经】甘、淡,平。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滋阴润肺,养胃生精。用于虚劳咳嗽,痰中带血,阴虚低热,口干津少。

【用法用量】3-6克。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霉,防潮,防压,忌烘、晒,防僵化、变色。

竹花 Top

【来源】肉座菌科真菌竹黄,寄生于禾本科刺竹属、刚竹属植物枝梢上的子实体。 【性味归经】淡,温。

【功能主治】通经活络,散瘀止痛,止咳化痰。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胃气痛,气管炎,百日咳。

【用法用量】3-9克。水煎或浸酒服。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香蕈 Top

【来源】侧耳科植物香茹的子实体。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胃、肝经。 【功能主治】益气健脾,理气化痰,托痘

疹。用于脾胃虚弱,饮食不佳,脘腹胀满,肢软神疲,咳嗽,咯痰不爽等。 【用法用量】9-15克。

【贮藏】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猴菇菌 Top

【来源】齿菌科植物猴头菌的子实体。 【性味归经】苦、微甘,平。归脾、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补脾胃,助消化,消积块。用于脾胃虚弱,脘腹胀满,呕吐,心悸失眠,多梦,癥瘕痞块。 【用法用量】9-15克。

【注意】用量不宜过大,过量服易出现大便增多,但停药后即可缓解。

【贮藏】置干燥阴凉处,防霉,防蛀。 蝉花 Top

【来源】麦角菌科真菌大蝉草的分生孢子阶段即束梗孢科真菌蝉棒束孢菌寄生在蝉科昆虫山蝉幼虫的孢梗束、子座和幼虫尸体的干燥复合体。

【性味归经】咸、甘,寒。归肝、心经。 【功能主治】散风热,定惊镇痉。用于风热咳嗽,小儿夜啼,壮热惊悸,手足抽搐。 【用法用量】3-6克。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 干蟾皮 Top

【来源】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黑眶蟾蜍除去内脏的干燥全体。去头、爪。

【性味归经】辛,凉;有毒。归肝、脾、肺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用于小儿疳积,咽喉肿痛,肿瘤;外治痈肿疔疮。

【用法用量】1-3克。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患处。

【注意】孕妇禁用。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山羊血 Top

【来源】牛科动物青羊的干燥血块。敲碎成黄豆大小块。

【性味归经】咸,热。归心、肝经。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通络,解毒。用于跌打损伤,筋骨疼痛,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外疡痈肿。 【用法用量】1-3克。多研粉冲服或入丸散。 【贮藏】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山羊角 Top

【来源】牛科动物山羊、绵羊的角。切片。 【性味归经】咸,凉。归肝、肺经。

【功能主治】清热,镇惊,解毒。用于小儿惊痫,闷热头痛,烦躁失眠,肿毒。 【用法用量】15-25克。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五灵脂 Top

【来源】鼯鼠科动物复齿鼯鼠的干燥粪便。根据外形不同常分为“灵脂块”和“灵脂米”。

【性味归经】苦、甘,温。归肝、脾经。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止痛。用于胸痛,脘腹疼痛,痛经,经闭,产后血瘀疼痛,跌扑损伤,蛇虫咬伤。醋炒五灵脂增强活血止痛作用。

【用法用量】4.5-9克。

【注意】孕妇慎服。不宜与人参同用。 【贮藏】置干燥处;醋炒五灵脂,密闭,贮于阴凉干燥处。

牛鞭 Top

【来源】牛科动物牛的干燥阴茎。

【性味归经】甘、咸,温。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补益肾气,温肾壮阳,益精补髓。用于肾阳衰弱的阳痿精衰,畏寒肢冷,虚弱羸瘦,宫寒不孕。

【用法用量】内服适量或入丸、散剂。 【注意】阴虚火旺者、实火内盛者或疮疡患者忌用。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走油,防虫蛀。 乌骨鸡 Top

【来源】雉科动物乌骨鸡的全体。除去毛及内脏。

【性味归经】甘,平。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补肝益肾,养阴退热。用于虚劳骨蒸潮热,消渴,脾虚滑泻,遗精,

月经不调,带下,久痢。

【用法用量】煮食或供配制成药用。 【注意】有实邪者忌服。

【贮藏】置干燥处,防腐,防蛀。 凤凰衣 Top

【来源】雉科动物家鸡的蛋壳内的卵膜。 【性味归经】甘,平。归肺经。

【功能主治】润肺止咳。用于久咳,声音嘶哑。

【用法用量】1.5-2.5克。

【贮藏】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白蚁 Top

【来源】鼻白蚁科昆虫家白蚁、白蚁科昆虫黑翅土白蚁、黄翅大白蚁的干燥体。 【性味归经】甘、咸,温。归肝、脾、肾经。

【功能主治】补肝肾,益精血。用于老年体衰,肾气不足,精血衰少所致的腰酸、头晕、耳鸣,以及久病气血虚弱,消瘦乏力,面色萎黄等。 【用法用量】3-5克。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 刺猬皮 Top

【来源】刺猬科植物刺猬、短刺猬的干燥皮。切成小方块。

【性味归经】苦,平。归胃、大肠、肾经。【功能主治】降气定痛,凉血止血,固精缩尿。用于反胃呕吐,腹痛疝气,肠风痔漏,遗精,遗尿。 【用法用量】6-9克;外用适量,研末调敷。【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鱼脑石 Top

【来源】石首鱼科动物大黄鱼、小黄鱼头骨中的耳石。

【性味归经】咸,平。归膀胱经。

【功能主治】化石,通淋,消肿。用于石淋,小便不利,耳痛流脓,鼻渊,脑漏。 【用法用量】3-9克。外用适量,研细末散敷患处。

【贮藏】置干燥处。

【来源】石首科动物大黄鱼、小黄鱼、鲟科动物中华鲟、鳇鱼等的鱼鳔。切成小方块。

【性味归经】甘、咸,平。归肾经。

【功能主治】补肾益粗,滋养筋脉,止血,散瘀,消肿。用于肾虚滑精,产后风痉,破伤风,吐血,血崩,创伤出血,痔疮。 【用法用量】9-15克,多入丸散。外用适量,熬胶涂患处。

【贮藏】置干燥处,防潮,防蛀。 狗鞭 Top

【来源】犬科动物狗的阴茎和睾丸。 【性味归经】咸,温。归肾、脾经。

【功能主治】暖肾壮阳,益精补髓。用于肾阳衰弱,阳痿遗精,腰膝痿弱无力,女子带下。

【用法用量】3-9克。粉冲服或吞服。 【注意】阴虚阳盛者忌用。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走油,防蛀。 夜明砂 Top

【来源】蝙蝠科动物东方蝙蝠等多种蝙蝠的干燥粪便。

【性味归经】辛,寒。归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明目,消积活血。用于目生翳障,青盲雀目,疳积,瘰疬,疟疾。 【用法用量】3-9克,布包入煎。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玳瑁 Top

【来源】海龟科动物玳瑁的背甲。 【性味归经】甘,寒。归心、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镇惊。用于热病神昏,谵语,痉厥,小儿惊痫,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3-6克,多入丸散或细粉冲服。 【贮藏】置干燥处。

虻虫 Top

【来源】虻科动物黄绿原虻、华广原虻、指角原虻、三重原虻的雌性成虫的干燥体。 【性味归经】苦,凉;有毒。归肝经。 【功能主治】逐瘀,破积,通经。用于癥

【用法用量】1-1.5克。研末吞服,每次0.3克。

【注意】孕妇禁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蚕沙 Top

【来源】蚕蛾科昆虫家蚕的干燥粪便。 【性味归经】辛、甘,温。归肝、脾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定痛。用于风湿痹痛,关节不遂,皮肤不仁,腰腿冷痛,风疹瘙痒;头风头痛,烘弦风眼。 【用法用量】10-15克,包煎。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细末调敷患处。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鸭内金 Top

【来源】鸭科动物家鸭沙囊角质内壁。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胃、小肠、膀胱经。

【功能主治】健脾胃,消积食。用于食积胀满,呕吐泻痢,小儿疳积。炒鸭内金、醋鸭内金矫味矫臭,便于粉碎,增强健脾消食作用。

【用法用量】3-9克。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海狗肾 Top

【来源】海狗科动物海狗、海豹科动物海豹的雄性外生殖器。

【性味归经】咸,热。入肝、肾经。

【功能主治】暖肾壮阳,益精补髓。用于虚损劳伤,阳痿精衰,腰膝痿弱。 【用法用量】3-9克。多入丸、散用。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浮海石 Top

【来源】胞孔科动物脊突苔虫的干燥骨骼。 【性味归经】咸,寒。归肺、肾经。

【功能主治】清肺化痰,软坚散结。用于肺热咳嗽痰稠;淋巴结结核。煅浮海石用于燥痰及脾胃虚弱者。 【用法用量】9-15克。 【贮藏】置干燥处。

【来源】眼镜蛇科动物银环蛇、游蛇科动物三索锦蛇、灰鼠蛇、乌梢蛇,蝰蛇科动物尖吻蝮、蝮蛇及以上民属数种蛇的胆。 【性味归经】苦、微甘,凉。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祛风化痰,镇痉明目。用于痰迷心窍,风热发狂,咳嗽痰喘,眼暗不明,关节风湿痹痛,痔疮红肿,皮肤热毒。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0.6克,一日1次;外用适量,配麻油调擦患处。 【贮藏】密封,10℃以下保存。

鹿筋 Top

【来源】鹿科动物梅花鹿、马鹿的四肢干燥筋。切厚片或段。

【性味归经】咸,温。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补劳续绝,强筋健骨。用于肾虚足膝无力,腰痛,劳损绝伤,转筋。 【用法用量】30-60克,炖服或入丸、酒剂。 【注意】有湿热者慎用。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鹿鞭 Top

【来源】鹿科动物梅花鹿、马鹿的干燥阴茎入睾丸。切片。

【性味归经】甘、咸,温。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补肾阳,益精血。用于劳损,腰膝酸痛,肾虚耳鸣,阳痿,宫寒不孕。 【用法用量】15-30克,炖服,熬膏或入丸、散剂。

【注意】阴虚者慎用。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望月砂 Top

【来源】兔科动物蒙古兔、华南兔等野兔的干燥粪便。

【性味归经】辛,平。归肝、肺经。

【功能主治】去翳明目,解毒杀虫。用于目赤云翳,小儿疳积,痔瘘。

【用法用量】3-6克,或入丸散用。外用适量,烧灰调敷患处。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来源】蚕蛾科昆虫家蚕蛾的雄性全虫。去足翅、杂质。

【性味归经】咸,温。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补肝益肾,壮阳涩精。用于阳痿,遗精,白浊,尿血,创伤,溃疡及烫伤。

【用法用量】3-9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患处。

【贮藏】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紫贝齿 Top

【来源】宝贝科植物阿拉伯绶贝的贝壳。用时打碎。

【性味归经】咸,平。归脾、肝经。

【功能主治】明目,潜阳。用于目赤肿痛,角膜云翳,头胀眩晕。

【用法用量】9-15克,先煎。 【贮藏】置干燥处,防尘。

紫梢花 Top

【来源】淡水海绵科动物脆弱针骨淡水海绵的干燥群体。

【性味归经】甘,温。归肾、膀胱经。 【功能主治】益肾固精。用于肾虚遗精,小便不禁,尿有余沥,阴疮湿痒,白浊,带下。

【用法用量】1.5-3克;外用适量,煎汤温洗局部。

【贮藏】置干燥处。

蛴螬 Top

【来源】金龟子科昆虫白星花金龟或其近缘昆虫的干燥幼虫。

【性味归经】咸,微温;有小毒。归肝经。【功能主治】破血祛瘀,散结通乳,明目。用于胸胁瘀血疼痛;外治丹毒疮疡,痔漏,目翳。

【用法用量】3-6克,或遵医嘱;外用适量,研细末调敷或捣敷患处。 【注意】孕妇禁用。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来源】潮虫科动物平甲虫的干燥全体。 【性味归经】酸,凉。归肝经。

【功能主治】破血,通经,利尿。用于经闭,癥瘕,久疟,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3-6克。 【注意】孕妇忌服。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蝼蛄 Top

【来源】蝼蛄科动物蝼蛄、华北蝼蛄的干燥体。

【性味归经】咸,寒。归胃,膀胱经。 【功能主治】利水,消肿,解毒。用于小便不利,瘰疬,痈肿恶疮。

【用法用量】3-4.5克;外用适量,研末散或 鼻。

【注意】孕妇禁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燕窝 Top

【来源】雨燕科动物金丝燕及多种同属燕类的唾液与绒羽等混合终结所成的窝巢。 【性味归经】甘,平。入肺、脾、肾经。 【功能主治】养阴润燥,益气补中。用于虚损痨瘵,咳嗽痰喘,咯血,吐血,久痢,久疟,噎膈反胃。

【用法用量】4.5-9克。 【贮藏】置干燥处。

壁虎 Top

【来源】壁虎科动物无蹼壁虎、多疣壁虎及其他数种壁虎的干燥全体。除去头、足及鳞片,切成小块。

【性味归经】咸,寒;有小毒。归心、肝经。

【功能主治】祛风定惊,散结解毒。用于中风瘫痪,惊风,癫痫,破伤风,关节疼痛,瘰疬,恶疮。

【用法用量】1.5-3.0克;外用适量。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防潮。 无名异 Top

【来源】氧化物类矿物金红石族软锰矿石,主含二氧化锰。捣碎。

肾经。

【功能主治】祛瘀止痛,消肿生肌。用于跌打损伤,金疮痈肿。

【用法用量】3-5克;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患处。

【贮藏】置干燥处。

云母石 Top

【来源】硅酸盐类矿物云母族白云母,主含含水硅酸铝钾。砸成碎片。

【性味归经】甘,平。归肺、脾、膀胱经。 【功能主治】下气,补中,敛疮,止血。用于虚损气弱,眩晕;外治痈疽疮毒,金疮出血。

【用法用量】9-12克。外用适量,研末涂敷患处。

【贮藏】置干燥处,防尘。

水银 Top

【来源】液体金属汞,主要由辰砂矿炼出,少数取自自然汞。用时与硫黄共研成末。 【性味归经】辛,寒;有大毒。归心、肝、肾经。

【功能主治】攻毒杀虫。用于疥癣,梅毒,恶疮,痔瘘。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和它药研细末点、搽患处。

【注意】为大毒之品,不宜内服;外用也不可过量或久用。

【贮藏】置密闭容器内。

石燕 Top

【来源】古代腕足类石燕科动物中华弓石燕与戴维逊穹石燕及多种近缘动物的化石。捣碎。

【性味归经】咸,凉。归肾、膀胱经。 【功能主治】除湿热,利小便,退目翳。用于淋病,小便不利,湿热带下,尿血便秘,肠风痔漏,眼目障翳。

【用法用量】3-9克,先煎。外用适量,水飞点眼。

【贮藏】置干燥处。

【来源】古代节肢动物石蟹及其近缘动物的化石。捣碎。

【性味归经】咸,寒。归肾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去翳明目,催生。用于目赤、目翳,时行热病,湿热淋浊,赤白带下,肠风痔瘘等症。 【用法用量】5-15克。 【贮藏】置干燥处。

龙齿 Top

【来源】古代哺乳动物三趾马、犀类、鹿类、牛类、象类等的牙齿化石。打碎。 【性味归经】甘、涩,凉。归心、肝经。 【功能主治】安神镇惊。用于心悸易惊,心烦,失眠多梦。煅龙齿减低其寒性,增强镇惊安神之作用。

【用法用量】9-15克,先煎。 【贮藏】置干燥处,防潮。

龙骨 Top

【来源】古代哺乳动物三趾马、犀类、鹿类、牛类、象类等的骨髓化石或象类门齿的化石,前者习称“龙骨”,后者习称“五花龙骨”。打碎。

【性味归经】甘、涩,平。归心、肝、肾、大肠经。

【功能主治】安神,固涩;外用生肌敛疮。用于心悸易惊,失眠多梦,自汗,盗汗,白带,崩漏,外治溃疡久不收口,阴囊湿痒。煅龙骨增强收敛作用。

【用法用量】9-15克,先煎;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贮藏】置干燥处,防潮。

白石英 Top

【来源】氧化硅类矿物石英,主含二氧化硅。砸碎。

【性味归经】甘,微温。归肺、肾、心经。 【功能主治】温肺肾,安心神,利小便。用于肺寒咳喘,阳痿,消渴,心神不安,惊悸善忘,小便不利,黄疸,石水,风寒湿痹。煅白石英便于煎煮,解其毒性。 【用法用量】9-15克,须先煎。 【贮藏】置干燥处。

【来源】年久所结的小形片状石膏矿石,主含含水硫酸钙。用时打碎。

【性味归经】甘、咸,寒。归肾经。

【功能主治】清热,滋阴。用于阳盛阴虚,头痛,壮热,烦渴,目赤涩痛。

【用法用量】9-15克,先煎;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

【注意】脾胃虚寒及无热邪者忌用。 【贮藏】置干燥处。

阳起石 Top

【来源】硅酸盐类矿物角闪石族透闪石及其异种透闪石石棉,主含碱式硅酸镁钙。碾碎。

【性味归经】温,咸。归肾经。

【功能主治】温肾壮阳。用于阳痿,妇女子宫久冷,腰膝酸软。

【用法用量】4.5-9克,多入丸剂服。 【贮藏】置干燥处。

阴起石 Top

【来源】硅酸盐类矿物角闪石族阳超石岩,主含含水硅酸铁镁钙。 【性味归经】咸,微温。

【功能主治】温肾补阴。用于阳痿,遗精,早泄,子宫虚冷,不孕,腰膝酸软,带下白浊。

【用法用量】4.5-9克,多入丸散用。 【贮藏】置干燥处。

玛瑙 Top

【来源】三方晶系矿物石英的隐晶质变种之一,主含二氧化硅。

【性味归经】辛,寒。归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明目。用于眼生翳障。 【用法用量】多作外用,适量,水飞点眼。 【贮藏】置干燥容器内。

金精石 Top

【来源】硅酸盐类矿物蛭石族蛭石。主含含水铝酸铁镁。

【性味归经】咸,寒;有小毒。归心、肝、肾经。

【功能主治】镇惊安神,祛翳明目。用于

目疾翳障,心悸怔忡,夜不安眠。煅金精石主要用于小儿疳积,目生翳障,视物模糊。

【用法用量】3-6克。或用于丸散。 【贮藏】置干燥处。

秋石 Top

【来源】为食盐加工而成。捣碎。

【性味归经】咸,寒。归心、肺、肾经。 【功能主治】滋阴降火。用于虚劳骨蒸,咳嗽,淋浊;外用于口疮,咽痛。 【用法用量】5-10克;外用适量。 【贮藏】置干燥处,密闭保存。 胆矾 Top

【来源】三斜晶系胆矾的矿石,主含含水硫酸铜。砸成小块。

【性味归经】酸、辛,寒;有毒。归肝、明经。

【功能主治】涌吐风痰,收敛。用于风痰壅塞,喉痹,癫痫,牙疳,口疮,烂弦风眼,痔疮,肿毒。

【用法用量】0.3-0.6克;研末服。外用适量。

【贮藏】置干燥处,密闭保存,防风化。 浮石 Top

【来源】火山喷出的岩浆凝固形成的多孔状石块。主含二氧化硅。用时打碎。 【性味归经】咸,寒。归肺、肾经。

【功能主治】清肺化痰,软坚散结。用于肺热咳嗽痰稠;淋巴结结核。 【用法用量】9-15克。 【贮藏】置干燥处。

密陀僧 Top

【来源】方铅矿提炼银、铅时沉积的炉底,或将铅熔融后,用长铁棍在熔铅中旋转几次,部分熔铅粘附于铁棍上,然后取出浸入冷水中,如此反复多次,层层叠加,熔铅冷却而成。主含氧化铅。研成细粉。 【性味归经】咸、辛,平;有毒。归肝、脾经。

【功能主治】杀虫收敛,祛痰镇惊。用于痔疮、湿疹、溃疡,肿毒诸疮及刀伤等。

【用法用量】0.3-0.9克,研末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涂。 【注意】不宜与狼毒同用。 【贮藏】置干燥处。

绿矾 Top

【来源】硫酸盐类矿物胆矾的天然矿石或人工合成的含水硫酸铁。主含含水硫酸亚铁。打碎。

【性味归经】酸、涩,寒。归肝、脾经。 【功能主治】燥湿化痰,消积杀虫,止血补血,解毒敛疮。用于黄疸,肿胀,疳积久痢,肠风便血,血虚萎黄;外治湿疹,疥癣,痰涎阻塞咽喉,烂弦风眼。

【用法用量】0.09-0.3克。外用适量,研玻璃柜撒敷。

【贮藏】置干燥处,密闭。

琥珀 Top

【来源】古代松科植物的树脂埋藏地下经年久转化而成。研成细粉。

【性味归经】甘,平。归心、肝、小肠经。【功能主治】安神镇惊,活血利尿。用于心悸失眠,惊风抽搐,癫痫,小便不利,尿血,尿痛。 【用法用量】1-2克,研末吞服或入丸散服。【贮藏】置干燥处。

鹅管石 Top

【来源】肠腔动物、树珊瑚科动物栎珊瑚、笛珊瑚的石灰质骨髓。

【性味归经】甘,温。归肺、肾、肝经。 【功能主治】温肾,壮阳,通乳。用于肺痨咳喘,胸闷,阳痿,腰膝无力,乳汁不通。

【用法用量】9-15克。 【贮藏】置干燥处。

寒水石 Top

【来源】三方晶系方解石的矿石或单斜晶系红石膏的矿石。方解石主含碳酸钙。红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砸碎。

【性味归经】辛、咸,寒。归心、胃、肾经。

【功能主治】清热除火,除烦止渴。用于

壮热烦渴,口干舌燥,牙痛。煅寒水石缓其咸寒,增强收敛作用。 【用法用量】6-12,先煎。 【贮藏】置干燥处。

硼砂 Top

【来源】单斜晶系硼砂族矿物天然硼砂,经精制而成的结晶。主含含水硼酸钠。 【性味归经】甘、咸,凉。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解毒防腐,清热化痰。用于口舌糜腐,咽喉肿痛,目赤痛,鹅口疮,湿毒趾腐,肺热咳喘,痰多艰咯,久咳喉痛,声嘶音哑,癫痫等症。

【用法用量】1.5-3克。外用适量。 【注意】本品外用为主,内服应慎。

【贮藏】放甏内盖好,置干燥处,防尘。 六神曲 Top

【来源】麸皮和其他药物混合经发酵而成的加工品。

【性味归经】甘、辛,温。归脾、胃经。 【功能主治】消食和中。用于食积停滞,胸痞腹胀,呕吐泻痢。 【用法用量】9-15克。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方儿茶 Top

【来源】茜草科植物儿茶钩藤带叶嫩枝的干燥煎膏。用时打碎。

【性味归经】苦、涩,平。归心、肺经。 【功能主治】收湿生肌敛疮。用于溃疡不敛,湿疹,口疮,跌打伤痛,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1-3克,包煎,多入丸散服;外用适量。

【贮藏】置干燥处,防潮。

龙脑冰片 Top

【来源】龙脑香科植物龙脑香的树脂加工品。用时碾成粉。

【性味归经】辛、苦,微寒。归心、脾、肺经。

【功能主治】开窍醒神,止痛。用于热病神昏、惊厥,中风痰厥,气郁暴厥,中恶昏迷,目赤,口疮,咽喉肿痛,耳道流脓。 【用法用量】0.15-0.3克,入丸散用。外用

研粉点敷患处。 【注意】孕妇慎用。

【贮藏】密封,置凉处。

没食子 Top

【来源】壳斗科植物没食子树幼枝上的干燥虫瘿,由没食子蜂科昆虫没食子蜂寄生而成。

【性味归经】微苦、涩,温。入肝、肾、大肠经。

【功能主治】涩精,敛肠,止汗,止血。用于遗精滑精,盗汗,血痢日久,创伤出血,疮疡久不收口;外用止血,止牙痛,疮疡久不收口。

【用法用量】4.5-6克。外用适量,研末撒布或调敷患处。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建曲 Top

【来源】麸皮和其他药物混合经发酵而成的加工品。

【性味归经】辛、温,微苦。归脾、胃经。【功能主治】解表和中。用于寒热头痛,食滞阻中,呕吐胀满。 【用法用量】9-15克。

【贮藏】置干燥处,防潮,防蛀。 鲜竹沥 Top

【来源】禾本科植物粉绿竹、净竹及同属数种植物的鲜茎秆经加热后自然沥出的液体,者沸后,加适量防腐剂制得。

【性味归经】甘,寒。归心、肺、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化痰,镇惊利窍。用于肺热咳嗽痰多,壮热烦渴,气喘胸闷,中风痰迷,痰涎壅盛,小儿痰热惊风。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5-30ml,一日2次。或遵医嘱。

【贮藏】多临时制用,不宜久贮。 樟脑 Top

【来源】樟科植物樟的干枝、叶、根经提炼制成的结晶。

【性味归经】辛,热。归心、脾经。 【功能主治】通窍,止痛,杀虫,辟秽。用于霍乱,腹痛,神智昏迷,热病中暑,

疮疡疥癣,跌打损伤,风湿脚气。

【用法用量】0.3-0.6克。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

【贮藏】置密闭容器内。

小结

【有小毒】

八角枫,八角莲,四块瓦,光慈菇,黄药 子,萱草根,透骨草,石楠叶,苦楝子,龙葵,苍耳草,蛴螬,壁虎,无名异,金 精石

【有毒】

了哥王,水半夏,两头尖,红茴香,八厘 麻,大风子,醉仙桃,干蟾皮,虻虫,胆矾,密陀僧 【有大毒】 藤黄,水银

目录(笔画)

二画

一枝蒿…………………12

二画

八角枫…………………1 牛筋草…………………12 牛鞭……………………19 毛冬青…………………2 毛谷精草………………12 化橘红…………………9 白英……………………13 白药子…………………2 白蚁……………………19 冬瓜子…………………10 鸟不宿…………………5 八角莲…………………1 八厘麻…………………6 九节菖蒲………………1 刀豆壳…………………8 了哥王…………………1

三画

干蟾皮…………………18 土黄连…………………1 大风子…………………9 大风藤…………………5 山羊血…………………18 山羊角…………………19 山姜……………………1 山姜仁…………………9 山蜡梅叶………………6 山橿根…………………1 千斤拔…………………1 小金钱草………………12

四画

丰城鸡血藤……………5 云母石…………………22 天浆壳…………………9 无名异…………………22 无花果…………………9 木大青叶………………6 木耳……………………18 木芙蓉叶………………6 木芙蓉花………………7 木板蓝根………………2 木槿花…………………8 五灵脂…………………19 五指柑…………………12 内风消…………………5 牛尾菜…………………2

分心木…………………9 乌骨鸡…………………19 凤尾草…………………12 凤凰衣…………………19 凤眼草…………………9 六神曲…………………25 方儿茶…………………25 水半夏…………………2 水菖蒲…………………2 水银……………………22

五画

玉米须…………………8 石上柏…………………12 石见穿…………………12 石耳……………………18 石南藤(南藤)………5 石彭子…………………9 石楠叶…………………6 石燕……………………22 石蟹……………………23 龙血竭…………………17 龙齿……………………23 龙骨……………………23 龙脑冰片………………25 龙葵……………………13 叶下珠…………………13 四块瓦…………………2 代代花…………………8 白马骨…………………13 白木耳…………………18 白巨胜…………………9 白石英…………………23 白舌紫菀………………13 白花蛇舌草……………13 白苏子…………………10

玄精石…………………23 兰香草…………………13 丝瓜根…………………2

六画

吉祥草…………………13 地耳草…………………13 光慈菇…………………2 肉桂子…………………10 竹花……………………18 华佩兰…………………14 安痛藤…………………6 刘寄奴…………………14 江西贝母………………3 红牛膝…………………3 红旱莲…………………14 红茴香…………………6 寻骨风…………………14 异叶茴芹………………14 阳起石…………………23 阴起石…………………23

七画

玛瑙……………………23 芫荽……………………14 芫荽子…………………10 芸苔子…………………10 苍耳草…………………14 苎麻根…………………3 杏香兔耳风……………14 两头尖…………………3 旱柳叶…………………7 佛手花…………………8 没食子…………………25 陆英……………………14 鸡眼草…………………15

江西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摘要 江西益丰质管部白海涯

八画

茉莉花…………………8 茄根……………………3 松香……………………17 枫香树叶………………7 枫香脂…………………17 枫荷梨…………………3 苦丁茶…………………7 苦楝子…………………10 荷梗……………………7 鸭内金…………………20 钻山风…………………4 铁扫帚…………………15 铁苋菜…………………15 透骨草…………………6 海狗肾…………………20 海金沙藤………………16 海桐皮…………………5 蛴螬……………………21 黑豆衣…………………11 筋骨草…………………16 鹅管石…………………24 猴菇菌…………………18 寒水石…………………24

十三画

硼砂……………………25 刺猬皮…………………19 罗勒……………………15 败酱草…………………15 金毛耳草………………15 金樱子根………………3 金精石…………………23 鱼脑石…………………19 鱼螵……………………20 狗脊贯众………………3 狗鞭……………………20 夜明砂…………………20 参薯……………………3 建曲……………………25

九画

玳瑁……………………20 茶叶……………………7 茶芎……………………4 胡颓子叶………………7 南山楂…………………10 南丹参…………………4 枳椇子…………………10 栀子花…………………8 柿叶……………………7 秋石……………………24 胆矾……………………24 虻虫……………………20 香蕈……………………18 鬼针草…………………15 鬼箭羽…………………6 穿破石…………………4 扁豆花…………………8 绞股蓝…………………15

十画

蚕沙……………………20 浮小麦…………………10 浮石……………………24 浮海石…………………20

十一画

黄荆子…………………10 黄药子…………………4 黄鳝藤…………………16 萝藦……………………16 梧桐子…………………11 排草……………………4 蛇胆……………………21 蛇葡萄…………………4 猪殃殃…………………16 鹿茸草…………………16 鹿筋……………………21 鹿鞭……………………21 望月砂…………………21 猕猴桃根………………4 密陀僧…………………24 绿豆……………………11 绿矾……………………24

十二画

琥珀……………………24 葫芦……………………11 葛花……………………8 葎草……………………16 葱子……………………11 萱草根…………………4 酢浆草…………………16 雄蚕蛾…………………21 紫贝齿…………………21 紫荆皮…………………5 紫梢花…………………21 景天三七………………16

鼠妇虫…………………22 鼠曲草…………………17 满山香…………………17

十四画

蔊菜……………………17 蝉花……………………18 鲜竹沥…………………25

十五画及以上 樟树根…………………5 樟脑……………………25 樟榕子…………………11 蝼蛄……………………22 醉仙桃…………………11 壁虎……………………22 橘叶……………………7 橘络……………………11 燕窝……………………22 薜荔……………………6 薜荔果…………………11 藤黄……………………17 藿香……………………17 糯稻根…………………5

2


相关文章

  • 中药鉴定学试题
  • 课程代码:03040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 分,共28 分)1.我国出现最早的完整本草是( ). A.《神农本草经》 B.《新修本草》 C.《证类本草》 D.《本草纲目》 2.药材富含淀粉,折断时有粉尘散落,谓之( ...

  • 中药饮片无硫化整治方法
  • 为进一步消除中药饮片硫磺熏蒸带来的安全隐患,建立中药饮片监管的长效机制,保证我区广大民众使用中药饮片的安全有效,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整治,建立起科学有效的监督管理体系,使我区市场上常用中药材、中药饮片硫磺熏蒸现象得到根本遏制,中药材、中药饮片生产经营秩序明显好转。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 ...

  • 医院西药房实习小结3篇
  • 上班不迟到,不早退,工作认真,和睦与老师、同学相处。 现将整个实习情况作如下报告: 一、掌握了药品的分类与陈列 1、药品的分类 首先是药品与非药品分开,处方药与非处方分开,内服药品与外用药品分开,然后按剂型或用途进行分类,按剂型可分为:片剂、胶囊剂、针剂、散剂、水膏剂、易窜味的药品。按用途分为:抗生 ...

  • 药店个人工作总结
  • 本人自参加工作以来,在各药店领导和各位同仁的关怀帮助下,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工作相关经验的积累,知识不断拓宽,业务不断提高。工作多年来,我的政治和业务素质都有较大的提高。 在药店工作期间,认真学习《药品管理法》、《经营管理制度》、《产品质量法》、《商品质量养护》等相关法规,积极参加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开 ...

  • 药店上班工作心得体会
  • 本人自药房实习以来,在领导和同事的关怀下,通过自身的努力和经验的积累,知识不断拓宽,职业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在实习期间内,本人把专业课本《药事管理学》、《中医药学概论》等课本带在身边,理论联系实际,更好的作用于自己的工作中。把全心全意为人名服务牢记心中,以礼待人,热情服务,耐心解答问题,为患者提供一些 ...

  • 药房实习报告
  • 十个月的实习时间,对于刚踏入社会的我来说,不长,但也不算短。在这段期间内,我感觉自己成熟了许多,不再是个无知的少年了。特别是知识积累方面,比以前要丰富许多,更深刻体会到了实践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在这时人际交往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不再像以前那样胆怯、冲动,冷漠,也懂得人际关系对于工作的发展是特别重要 ...

  • 药剂科工作总结
  • xxxx年工作即将结束,这一年是我院不断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增进效益的一年,更是落实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药剂科在院班子重视主管院长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兄弟科室的大力支持下,以“二甲”达标为契机,全科同志团结协作,奋力拼搏,上下一心,积极备战我院“二甲”达标相关工作,并在“二 ...

  • 药剂科主任职责(中医院)
  • 中医院药剂科主任职责1.在院长领导下,制定药剂科各项工作计划,组织实施,经常督促检查,按期总结汇报。 2.拟定药材预算、采购计划,并组织实施。3.组织领导中西药材保管、加工炮制、制剂与调配工作,确保配发的药品质量合格。4.督促和检查毒、麻、限剧、贵重药品的使用、管理及中药材的鉴定工作,领导所属人员认 ...

  • 病区药房工作小结2篇
  • 本人自参加工作以来,在各药店领导和各位同仁的关怀帮助下,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工作相关经验的积累,知识不断拓宽,业务不断提高。工作多年来,我的政治和业务素质都有较大的提高。在药店工作期间,认真学习《药品管理法》、《经营管理制度》、《产品质量法》、《商品质量养护》等相关法规,积极参加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开办 ...

  • 中药鉴定学复习
  • 一、中药鉴定学的定义:研究和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订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二、中药鉴定学的研究方法和内容是:在继承祖国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系统地整理和研究中药的历史、来源、品种形态、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检查、含量测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