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孔子说的话

1.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

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5.温、良、恭、俭、让

6.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7.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9.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言必行,行必果

10.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出自吕氏春秋。

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

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

原文:

所信者目矣,目犹不可信,

所恃者心矣,而心犹不足恃。

吕氏春秋曰:孔子穷於陈、蔡之间,藜羹不糁,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来,爨之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其甑中而饭之。少选间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絜故溃颜回对曰:不可,乡者炱煤入甑中,弃食不祥,回攫而饭之。孔子笑曰:所信者目矣,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矣,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夫孔子所以知人难也。

孔子这段话,阐述了“道”、实行“道”的哪五个道理?

个人理解勉强答:1,道必须要不断的悟,真心的追求,2,有了些理解了未必能全了解,3,理解了未必能执行好,4。未必能始终坚守。5。在执行过程,度是很难的,很难权衡和平衡。

论语子罕第九原文

9·30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1);可与适道,未可与立(2);可与立,未可与权(3)。”

注释

(1)适道:适,往。这里是志于道,追求道的意思。

(2)立:坚持道而不变。

(3)权:秤锤。这里引申为权衡轻重。

译文

孔子说:“可以一起学习的人,未必都能学到道;能够学到道的人,未必能够坚守道;能够坚守道的人,未必能够随机应变

论语子罕第九原文

9·31 “唐棣(1)之华,偏其反而(2)。岂不尔思,室是远而(3)。”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注释

(1)唐棣:一种植物,属蔷薇科,落叶灌木。

(2)偏其反而:形容花摇动的样子。

(3)室是远而:只是住的地方太远了。

译文

古代有一首诗这样写道:“唐棣的花朵啊,翩翩地摇摆。我岂能不想念你吗?只是由于家住的地方太远了。”孔子说:“他还是没有真的想念,如果真的想念,有什么遥远呢?”

1.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

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5.温、良、恭、俭、让

6.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7.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9.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言必行,行必果

10.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出自吕氏春秋。

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

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

原文:

所信者目矣,目犹不可信,

所恃者心矣,而心犹不足恃。

吕氏春秋曰:孔子穷於陈、蔡之间,藜羹不糁,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来,爨之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其甑中而饭之。少选间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絜故溃颜回对曰:不可,乡者炱煤入甑中,弃食不祥,回攫而饭之。孔子笑曰:所信者目矣,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矣,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夫孔子所以知人难也。

孔子这段话,阐述了“道”、实行“道”的哪五个道理?

个人理解勉强答:1,道必须要不断的悟,真心的追求,2,有了些理解了未必能全了解,3,理解了未必能执行好,4。未必能始终坚守。5。在执行过程,度是很难的,很难权衡和平衡。

论语子罕第九原文

9·30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1);可与适道,未可与立(2);可与立,未可与权(3)。”

注释

(1)适道:适,往。这里是志于道,追求道的意思。

(2)立:坚持道而不变。

(3)权:秤锤。这里引申为权衡轻重。

译文

孔子说:“可以一起学习的人,未必都能学到道;能够学到道的人,未必能够坚守道;能够坚守道的人,未必能够随机应变

论语子罕第九原文

9·31 “唐棣(1)之华,偏其反而(2)。岂不尔思,室是远而(3)。”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注释

(1)唐棣:一种植物,属蔷薇科,落叶灌木。

(2)偏其反而:形容花摇动的样子。

(3)室是远而:只是住的地方太远了。

译文

古代有一首诗这样写道:“唐棣的花朵啊,翩翩地摇摆。我岂能不想念你吗?只是由于家住的地方太远了。”孔子说:“他还是没有真的想念,如果真的想念,有什么遥远呢?”


相关文章

  • 孔子道德名言语录
  • 敏于事而慎于言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又《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义相同。意为做事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朱熹注:“敏于事者,勉其所不足。慎于言者,不敢尽其所有余也。”(《论语集注》)又释:“事难行,故要敏;言易出,故要谨。 ...

  • 孔子和老子的名言
  • 72.有杀身以成仁.--摘孔子<论语> (能牺牲生命来成全仁德.) 7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摘孔子<论语> (一个工匠想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有锋利的工具.) 74.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摘孔子<论语> (一个人若没有长远的考虑,便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

  • 论语以语录体和
  • 作者简介:佟昌泉(1985-),女,辽宁抚顺人,就读于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摘 要:《论语》绝非孔子著作,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纂录孔子言行而成,是口头教学情境的活化石。孔子秉承了先秦以来思想对话的传统,在其教学、从事文艺批评的活动中,重视对话,通过对话营造精神 ...

  • 论语读后感之三十二
  • 论语读后感 <论语>是孔子死后,弟子们把他平日的言行记录收集起来,整理编成的.其中有孔子的言论,也有弟子们的自相问答,它是儒家思想所依据的经典.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他父亲孔纥,又名叔梁纥,曾做过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宰,本身属于贵族阶级下层的"士& ...

  • 孔子充满智慧的格言
  • 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包咸注:“讷,迟钝也。言欲迟而行欲疾。”朱熹引谢良佐注曰:“放言易,故欲讷;力行难,故欲敏。”《论语》中尚有许多同义之句:“慎言其余,则寡悔”(《为政》)、“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

  • 孔子语录节选论语
  • 1、孔子语录: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摘孔子《大学》 (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2、孔子语录: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摘孔子《大学》 (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 ...

  • 论语读后感之五十
  •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后人记述孔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写成于战国初期(公元前475年前后).<论语>记述了孔子的社会政治思想.哲学思想.伦理思想.教育思想等各方面,甚至记载了他的生活习惯和细节.<论语>成书时间大约在春秋.战国之际,最后的编定者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

  • 国学经典学习心得体会
  • 一、.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孔子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但是,孔子本人并没有提出这一名称,宋代朱熹在概括孔子的教学经验时,提出:"夫子教人,各因其材"。于是,才有了"因材施教"的名称。实施因材施教原则的关键在于对学生要有深刻、全面的了解,正确把握学生的特点。孔子十分留意观察、了解学生,对学生的个性、特长、 ...

  • 于丹论语心得
  • 中国人是讲究变化的.你看,盘古在天地之间"一日九变",像一个新生的婴儿,每天都在微妙地变化着.这种变化最终达到了一个境界,叫做"神于天,圣于地".这六个字其实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既有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协于现实世界上很多的规则与障碍:又有脚 ...

  • 孔子语录全篇翻译
  • 子曰:“巧言令色〔巧言令色〕花言巧语,外表美好。令,好。,鲜矣仁〔鲜矣仁〕很少是有仁德的。鲜,少。!”(《论语?学而》) 子曰:“士志于道〔志于道〕有志于追求真理。,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未足与议也〕不值得和他交谈。。”(《论语?里仁》)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