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研究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精品优质公开]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研究·第4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学习目标】

1、 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2、 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

3、 区分散文与诗歌形象美的不同

【学习重、难点】

1、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2、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

3、区分散文与诗歌形象美的不同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导入】

一、知人论世:

1、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文”,他学剑,钻研兵书。25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匪浅,从此确定了他的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绍兴二十三年(1153),他到临安应进士试,因“喜论恢复”,受到秦桧的忌恨,复试时竟被除名。直到秦桧死后几年,他才赐进士出身。因为陆游主张抗金,恢复中原,所以他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仕途不是很顺利。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今存诗9300余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还有一百三十首词和大量的散文。其中,诗的成就最为显著。前期多为爱国诗,诗风豪迈奔放。后期多为田园诗,诗风清丽平淡。他的诗最鲜明的特色是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词,多数是飘逸婉丽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慷慨激昂的作品,充满悲壮的爱国激情;而他的散文成就也很高,被前人推为南宋宗匠;所写的政论、史记、游记、序、跋等,大都语言洗炼,结构整饬。

陆游是爱国主义诗派的一个典型的代表。受家庭教育的影响,他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生当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近的时代,他怀抱“铁马横戈”“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生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无法施展抱负,公元1210年,85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吟着“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诗句,离开人世。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今存诗将近万首。他的诗风格宏丽,豪迈奔放,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慷慨激昂,悲壮雄奇,在当时和后代的文坛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陆游是爱国主义诗派的一个光辉代表。他的作品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获得了重要地位。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传世。

二、题解

(1 )小孤山:

位于安徽宿松县恢复镇境内,与江西省彭泽县城隔江相望。山高约一百米,四周一里,被誉为“长江绝岛”,素有“海门天柱”、“海家世一关”之称。相传大禹治水在当前石记功,秦始皇刻“中流砥柱”于石上。

由于山形像一位云髻高绾的美男,人们又将此山称为小姑山。小孤山山体特别,无处不景,无景不奇,“东看一支笔,西望太师椅,南观似悬钟,北看啸天龙”。千百年来,以其秀、奇、险、独而著称。主要名胜有:“龙耳洞”“先月楼”“弥陀阁”“天妃殿”“半边塔”“界潮祠”“打扮亭”“御诗碑”等。

关于小姑山和彭浪矶名称的由来,另有一种说法:民间传说中一位纯情俊俏的少女,她与彭郎相爱,但终难成亲眷,于是投江殉情,身后化作秀资超然的“小孤山”,又名“小姑山”。彭郎因悲于小姑之死,遂化成石矶,立于江边,即“澎浪矶”,亦名“彭郎矶”。

(2)大孤山:

在鄱阳湖上,其状如鞋,俗称鞋山。民间传说此名为玉女大姑在云中落下的绣鞋转变而成,因而又名大姑山。

【文本解读】

矶jī 燧suì 窦dîu 潦lǎo 巉chán 上干云霄gān 榭xiè

鹘hú 抟tuán 蠡 lǐ 葭jiā 赪chēng 湓pén 汲jí

【作者的游踪】

过烽火矶—过澎浪矶、小孤山—始见庐山及大孤山。

【第1段】

【问题1】

烽火矶的形象特点是什么?从文章中找出关键语句回答

烽火矶:高峻、怪奇

【问题2】

本段写景采用怎样的顺序? 由远及近

先写远视所见,只不过觉得烽火矶“突兀”罢了,除此之外别无佳处。

再写近观,近观之景则异彩纷呈。

【问题3】

这种远近对比的写法有何作用?

不仅使人的认识一步步真正认识到烽火矶的佳妙之处,而且能收到曲径通幽的艺术表达效果。

【问题1】

勾画本段景色描写的语句,说说本段作者给我们描绘了哪一水段之景?描写的重点对象是什么?

彭浪矶至沙夹一段所见。

小孤山和澎浪矶。

【问题2】

在作者笔下,小孤山具有什么样的形象特点?你能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为大家描绘小孤山的美景吗?

小孤山:峭拔秀丽

【问题3】

文章是怎样表现小孤山峭拔秀丽这一特点? 对比

金山、焦山、落星山

数十里之内的山 与小孤山对比(由远及近)

金山上的楼观亭榭

将金山、焦山、落星山这些天下名山与小孤山对比,突出小孤山峭拔秀丽这一特点; 又用它山与小孤山对比,突出小孤山的巉然孤起这一特点;

用山上有楼观亭榭的金山与小孤山庙宇的荒凉、残破对比,衬托了小孤山的小孤山庙宇的荒凉、残破,更是为了说明小孤山若是以“楼观亭榭”稍加装饰,则会“高出金山上矣”。

【问题4】澎浪矶又有什么特点?

虽无风,亦浪涌。

【问题5】

第2段引诗句“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有什么作用呢?

此处引用诗文典故,引发读者对景致美妙的联想,诗文与胜景相互映衬,更为引人入胜。同时也丰富了作品的内容。

【第3段】

【问题1】

该段写景是写哪一路段的景致?重点落在哪里?

彭蠡口到湓浦口的沿途所见。重点写大孤山的景色。

【问题2】

写大孤山突出了大孤山的什么形象特点?

大孤: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

【问题3】

作者是怎样表现大孤山这一特点?

先用西梁山类比,使人通过西梁山能想象到大孤山的形状。

然后与小孤山相对比,从而突出各自的特色。

(一)本文作为一篇游记,主要内容有哪些?其主旨是什么?

主要内容:①记过烽火矶的所见,突出山之“怪奇”。

②写过澎浪矶、小孤山所见之景,突出“峭拔秀丽”,且移步换景,由远及近。

③记八月二日所见之景,突出大孤山之奇:望之如浮水面,江水清浊分明。结尾处交代六日行程,显现日记体之特色。

主旨:本文通过描写所见的景物特色,表达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也流露出作者的爱国忠君之情。

(二)本文写了很多景点,作者是怎样将各个景点联系在一起的?

明确:由于景点太多,仅是孤立地写出特征,也可能会失之分散。作者注意了景点间的联系。

一是各处景物虽千姿百态,但又均有山与江水相互生发辉映的描写,构成整体背景,使景物在多样中见统一;

二是注意各景点地理位臵上的联系。文章屡次写江流和船行,即在分散的景点中贯以线索。至于写澎浪矶和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写大孤山时又与小孤山作比,更见出其间联系,从而由各景点共同组成一幅长江山水图。

在写景的过程中,作者善于改变观察角度和观察点来进行描绘,将一幅幅立体可感的画展现在读者面前。如写烽火矶时,有舟中的远望,有抛江过其一的近观,又有一石“杰然特起”的特定镜头。写小孤山亦有“自数十里望之”的远望,“愈近愈秀”的近观,“冬晴夏雨”不同季节的变化。特别是对小孤山的描写,观察角度和观察点的灵活多变,充分地展现了山水景物的千姿百态。

(三)作者是怎样融情入景,显露自己的心境。

1、写孤石。

明确:“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山有万状,石有万种,作者偏偏只写“不附山,杰然特起”之石呢?我们自然会想到受南宋朝廷主和派排挤、打击,仍不改恢复之志的诗人的孤傲情怀。

2、泊沙夹,游小孤山中庙宇,“徙倚久之而归”。

明确:“徙倚久之”,绝不仅仅只是想多看几眼风景,更是表达了面对半壁江山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绪。

3、写“俊鹘抟水禽”。

明确:这本是自然的一种生存现象,算不上是怪异景色,而作者却将其作为一景写入其中,并叹“甚可壮也”,我们不难发现,作者所感叹的不仅仅是“俊鹘抟水禽”吧?联系陆游的抱负理想及前半生的经历,我们可以联想到诗人此时多么希望南宋的将士个个像俊鹘,希望南宋对金的斗争像俊鹘抟水禽一样威武雄壮,动人心魄。

4、江水清浊分明,“合处如引绳,不要乱”。

明确:作者在文中写江水清浊,隐喻主战和主和两派的势不两立。

(四)本文与苏轼的著名题画诗《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均是咏小孤山大孤山的名作,试比较二者“创造形象”是怎样“诗文有别”的?

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

苏轼

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天长。

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

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释义】山色苍翠,烟水迷茫,大小二孤,矗立江水中央。崖高险绝,猿鸟不度,乔木破空。有客舟从何处而来?桨声流水间船歌抑扬。沙岸平整,轻风徐来,望客不见,唯浪涌船高,孤山低首,此起彼伏。两山如发髻高耸,正对江水之镜,二美梳弄新妆。舟中商贾,切莫轻狂,小姑前年,已嫁彭郎。

【对比】[清]吴乔:“意喻之米,文喻之炊而为饭,诗喻之酿而为酒。”诗歌展现的形象和具体事物间的距离比较大,多有跳跃和省略,能让我们想象飞得更高。散文交待具体,描写细致真实,给人具体逼真的感受,能让人身临其境

苏诗只简洁地写山色水阔、山势险峻、江水波涛汹涌,江阔山小。轻盈点染,凌空飘飏,给人一种空朦迷离的感觉,启发我们展开想像的翅膀。

陆文则脚踏实地,从不同角度、多个侧面,作了细致真实的描写,使我们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拓展阅读】

钗头凤〃陆游

红酥手,黄籘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钗头凤〃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乾,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沈园二首〃陆游

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其二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赏析】

这是陆游七十五岁时重游沈园(在今浙江绍兴)写下的悼亡诗。

他三十一岁时曾在沈园与被专制家长拆散的原妻唐琬偶尔相遇,作《钗头凤》题壁以记其苦思深恨,岂料这一面竟成永诀。晚年陆游多次到沈园悼亡,这两首是他的悼亡诗中最为深婉动人者。

诗的开头以斜阳和彩绘的管乐器画角,把人带进了一种悲哀的世界情调中。他到沈园去寻找曾经留有芳踪的旧池台,但是连池台都不可辨认,要唤起对芳踪的回忆或幻觉,也成了不可再得的奢望。桥是伤心的桥,只有看到桥下绿水,才多少感到这次来的时节也是春天。因为这桥下水,曾经照见像曹植《洛神赋》中“翩若惊鸿”的凌波仙子的倩影。可以说这番沈园游的潜意识,是寻找青春幻觉,寻找到的是美的瞬间性。

承接着第一首“惊鸿照影”的幻觉,第二首追问着鸿影今何在?

“香消玉殒”是古代比喻美女死亡的雅词,唐琬离开人世已经四十余年了,寻梦、或寻找幻觉之举已成了生者与死者的精神对话。在生死对话中,诗人产生天荒地老、人也苍老的感觉,就连那些曾经点缀满城春色的沈园杨柳,也苍老得不再逢春开花飞絮了。美人早已“玉骨久成泉下土”,未亡者这把老骨头,年过古稀,也即将化作会稽山(在今绍兴)的泥土,但是割不断的一线情思,使他神差鬼使地来到沈园寻找遗踪,泫然落泪。

梁启超读陆游那些悲壮激昂的爱国诗章时,曾称他为“亘古男儿一放翁”,岂料沈园诗篇又展示了这位亘古男儿也知儿女情长之趣,他甚至在被摧折的初婚情爱中、在有缺陷的人生遭遇中,年复一年地体验生命的青春,并且至老不渝。如果说《钗头凤》词在吟味稍纵即逝的相遇时,还未忘昔日山盟海誓,还有珍藏心头的锦书,隐约地发散着生命的热力的话,那么这里在体验惊鸿照影的虚无飘渺时,已感受到香消为土、柳老无绵的生命极限了。在生命限处,爱在申辩自己的永恒价值,这是《沈园二首》留给后人的思考。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研究·第4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学习目标】

1、 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2、 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

3、 区分散文与诗歌形象美的不同

【学习重、难点】

1、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2、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

3、区分散文与诗歌形象美的不同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导入】

一、知人论世:

1、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文”,他学剑,钻研兵书。25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匪浅,从此确定了他的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绍兴二十三年(1153),他到临安应进士试,因“喜论恢复”,受到秦桧的忌恨,复试时竟被除名。直到秦桧死后几年,他才赐进士出身。因为陆游主张抗金,恢复中原,所以他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仕途不是很顺利。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今存诗9300余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还有一百三十首词和大量的散文。其中,诗的成就最为显著。前期多为爱国诗,诗风豪迈奔放。后期多为田园诗,诗风清丽平淡。他的诗最鲜明的特色是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词,多数是飘逸婉丽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慷慨激昂的作品,充满悲壮的爱国激情;而他的散文成就也很高,被前人推为南宋宗匠;所写的政论、史记、游记、序、跋等,大都语言洗炼,结构整饬。

陆游是爱国主义诗派的一个典型的代表。受家庭教育的影响,他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生当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近的时代,他怀抱“铁马横戈”“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生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无法施展抱负,公元1210年,85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吟着“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诗句,离开人世。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今存诗将近万首。他的诗风格宏丽,豪迈奔放,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慷慨激昂,悲壮雄奇,在当时和后代的文坛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陆游是爱国主义诗派的一个光辉代表。他的作品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获得了重要地位。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传世。

二、题解

(1 )小孤山:

位于安徽宿松县恢复镇境内,与江西省彭泽县城隔江相望。山高约一百米,四周一里,被誉为“长江绝岛”,素有“海门天柱”、“海家世一关”之称。相传大禹治水在当前石记功,秦始皇刻“中流砥柱”于石上。

由于山形像一位云髻高绾的美男,人们又将此山称为小姑山。小孤山山体特别,无处不景,无景不奇,“东看一支笔,西望太师椅,南观似悬钟,北看啸天龙”。千百年来,以其秀、奇、险、独而著称。主要名胜有:“龙耳洞”“先月楼”“弥陀阁”“天妃殿”“半边塔”“界潮祠”“打扮亭”“御诗碑”等。

关于小姑山和彭浪矶名称的由来,另有一种说法:民间传说中一位纯情俊俏的少女,她与彭郎相爱,但终难成亲眷,于是投江殉情,身后化作秀资超然的“小孤山”,又名“小姑山”。彭郎因悲于小姑之死,遂化成石矶,立于江边,即“澎浪矶”,亦名“彭郎矶”。

(2)大孤山:

在鄱阳湖上,其状如鞋,俗称鞋山。民间传说此名为玉女大姑在云中落下的绣鞋转变而成,因而又名大姑山。

【文本解读】

矶jī 燧suì 窦dîu 潦lǎo 巉chán 上干云霄gān 榭xiè

鹘hú 抟tuán 蠡 lǐ 葭jiā 赪chēng 湓pén 汲jí

【作者的游踪】

过烽火矶—过澎浪矶、小孤山—始见庐山及大孤山。

【第1段】

【问题1】

烽火矶的形象特点是什么?从文章中找出关键语句回答

烽火矶:高峻、怪奇

【问题2】

本段写景采用怎样的顺序? 由远及近

先写远视所见,只不过觉得烽火矶“突兀”罢了,除此之外别无佳处。

再写近观,近观之景则异彩纷呈。

【问题3】

这种远近对比的写法有何作用?

不仅使人的认识一步步真正认识到烽火矶的佳妙之处,而且能收到曲径通幽的艺术表达效果。

【问题1】

勾画本段景色描写的语句,说说本段作者给我们描绘了哪一水段之景?描写的重点对象是什么?

彭浪矶至沙夹一段所见。

小孤山和澎浪矶。

【问题2】

在作者笔下,小孤山具有什么样的形象特点?你能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为大家描绘小孤山的美景吗?

小孤山:峭拔秀丽

【问题3】

文章是怎样表现小孤山峭拔秀丽这一特点? 对比

金山、焦山、落星山

数十里之内的山 与小孤山对比(由远及近)

金山上的楼观亭榭

将金山、焦山、落星山这些天下名山与小孤山对比,突出小孤山峭拔秀丽这一特点; 又用它山与小孤山对比,突出小孤山的巉然孤起这一特点;

用山上有楼观亭榭的金山与小孤山庙宇的荒凉、残破对比,衬托了小孤山的小孤山庙宇的荒凉、残破,更是为了说明小孤山若是以“楼观亭榭”稍加装饰,则会“高出金山上矣”。

【问题4】澎浪矶又有什么特点?

虽无风,亦浪涌。

【问题5】

第2段引诗句“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有什么作用呢?

此处引用诗文典故,引发读者对景致美妙的联想,诗文与胜景相互映衬,更为引人入胜。同时也丰富了作品的内容。

【第3段】

【问题1】

该段写景是写哪一路段的景致?重点落在哪里?

彭蠡口到湓浦口的沿途所见。重点写大孤山的景色。

【问题2】

写大孤山突出了大孤山的什么形象特点?

大孤: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

【问题3】

作者是怎样表现大孤山这一特点?

先用西梁山类比,使人通过西梁山能想象到大孤山的形状。

然后与小孤山相对比,从而突出各自的特色。

(一)本文作为一篇游记,主要内容有哪些?其主旨是什么?

主要内容:①记过烽火矶的所见,突出山之“怪奇”。

②写过澎浪矶、小孤山所见之景,突出“峭拔秀丽”,且移步换景,由远及近。

③记八月二日所见之景,突出大孤山之奇:望之如浮水面,江水清浊分明。结尾处交代六日行程,显现日记体之特色。

主旨:本文通过描写所见的景物特色,表达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也流露出作者的爱国忠君之情。

(二)本文写了很多景点,作者是怎样将各个景点联系在一起的?

明确:由于景点太多,仅是孤立地写出特征,也可能会失之分散。作者注意了景点间的联系。

一是各处景物虽千姿百态,但又均有山与江水相互生发辉映的描写,构成整体背景,使景物在多样中见统一;

二是注意各景点地理位臵上的联系。文章屡次写江流和船行,即在分散的景点中贯以线索。至于写澎浪矶和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写大孤山时又与小孤山作比,更见出其间联系,从而由各景点共同组成一幅长江山水图。

在写景的过程中,作者善于改变观察角度和观察点来进行描绘,将一幅幅立体可感的画展现在读者面前。如写烽火矶时,有舟中的远望,有抛江过其一的近观,又有一石“杰然特起”的特定镜头。写小孤山亦有“自数十里望之”的远望,“愈近愈秀”的近观,“冬晴夏雨”不同季节的变化。特别是对小孤山的描写,观察角度和观察点的灵活多变,充分地展现了山水景物的千姿百态。

(三)作者是怎样融情入景,显露自己的心境。

1、写孤石。

明确:“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山有万状,石有万种,作者偏偏只写“不附山,杰然特起”之石呢?我们自然会想到受南宋朝廷主和派排挤、打击,仍不改恢复之志的诗人的孤傲情怀。

2、泊沙夹,游小孤山中庙宇,“徙倚久之而归”。

明确:“徙倚久之”,绝不仅仅只是想多看几眼风景,更是表达了面对半壁江山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绪。

3、写“俊鹘抟水禽”。

明确:这本是自然的一种生存现象,算不上是怪异景色,而作者却将其作为一景写入其中,并叹“甚可壮也”,我们不难发现,作者所感叹的不仅仅是“俊鹘抟水禽”吧?联系陆游的抱负理想及前半生的经历,我们可以联想到诗人此时多么希望南宋的将士个个像俊鹘,希望南宋对金的斗争像俊鹘抟水禽一样威武雄壮,动人心魄。

4、江水清浊分明,“合处如引绳,不要乱”。

明确:作者在文中写江水清浊,隐喻主战和主和两派的势不两立。

(四)本文与苏轼的著名题画诗《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均是咏小孤山大孤山的名作,试比较二者“创造形象”是怎样“诗文有别”的?

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

苏轼

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天长。

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

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释义】山色苍翠,烟水迷茫,大小二孤,矗立江水中央。崖高险绝,猿鸟不度,乔木破空。有客舟从何处而来?桨声流水间船歌抑扬。沙岸平整,轻风徐来,望客不见,唯浪涌船高,孤山低首,此起彼伏。两山如发髻高耸,正对江水之镜,二美梳弄新妆。舟中商贾,切莫轻狂,小姑前年,已嫁彭郎。

【对比】[清]吴乔:“意喻之米,文喻之炊而为饭,诗喻之酿而为酒。”诗歌展现的形象和具体事物间的距离比较大,多有跳跃和省略,能让我们想象飞得更高。散文交待具体,描写细致真实,给人具体逼真的感受,能让人身临其境

苏诗只简洁地写山色水阔、山势险峻、江水波涛汹涌,江阔山小。轻盈点染,凌空飘飏,给人一种空朦迷离的感觉,启发我们展开想像的翅膀。

陆文则脚踏实地,从不同角度、多个侧面,作了细致真实的描写,使我们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拓展阅读】

钗头凤〃陆游

红酥手,黄籘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钗头凤〃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乾,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沈园二首〃陆游

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其二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赏析】

这是陆游七十五岁时重游沈园(在今浙江绍兴)写下的悼亡诗。

他三十一岁时曾在沈园与被专制家长拆散的原妻唐琬偶尔相遇,作《钗头凤》题壁以记其苦思深恨,岂料这一面竟成永诀。晚年陆游多次到沈园悼亡,这两首是他的悼亡诗中最为深婉动人者。

诗的开头以斜阳和彩绘的管乐器画角,把人带进了一种悲哀的世界情调中。他到沈园去寻找曾经留有芳踪的旧池台,但是连池台都不可辨认,要唤起对芳踪的回忆或幻觉,也成了不可再得的奢望。桥是伤心的桥,只有看到桥下绿水,才多少感到这次来的时节也是春天。因为这桥下水,曾经照见像曹植《洛神赋》中“翩若惊鸿”的凌波仙子的倩影。可以说这番沈园游的潜意识,是寻找青春幻觉,寻找到的是美的瞬间性。

承接着第一首“惊鸿照影”的幻觉,第二首追问着鸿影今何在?

“香消玉殒”是古代比喻美女死亡的雅词,唐琬离开人世已经四十余年了,寻梦、或寻找幻觉之举已成了生者与死者的精神对话。在生死对话中,诗人产生天荒地老、人也苍老的感觉,就连那些曾经点缀满城春色的沈园杨柳,也苍老得不再逢春开花飞絮了。美人早已“玉骨久成泉下土”,未亡者这把老骨头,年过古稀,也即将化作会稽山(在今绍兴)的泥土,但是割不断的一线情思,使他神差鬼使地来到沈园寻找遗踪,泫然落泪。

梁启超读陆游那些悲壮激昂的爱国诗章时,曾称他为“亘古男儿一放翁”,岂料沈园诗篇又展示了这位亘古男儿也知儿女情长之趣,他甚至在被摧折的初婚情爱中、在有缺陷的人生遭遇中,年复一年地体验生命的青春,并且至老不渝。如果说《钗头凤》词在吟味稍纵即逝的相遇时,还未忘昔日山盟海誓,还有珍藏心头的锦书,隐约地发散着生命的热力的话,那么这里在体验惊鸿照影的虚无飘渺时,已感受到香消为土、柳老无绵的生命极限了。在生命限处,爱在申辩自己的永恒价值,这是《沈园二首》留给后人的思考。


相关文章

  • 安庆市小孤山导游词
  • 小孤山之称,区别于鄱阳湖中大孤山.它屹立在宿松城东南六十公里的长江中,秀峰独立,形成于第四纪冰川时期."障百川于千里,纳群山于足下"."海门石柱"."长江绝独"."江上第一景"均为世人对小孤山之赞誉. 此山高八十六米,围 ...

  • 安庆小孤山景区导游词
  • 小孤山之称,区别于鄱阳湖中大孤山.它屹立在宿松城东南六十公里的长江中,秀峰独立,形成于第四纪冰川时期."障百川于千里,纳群山于足下"."海门石柱"."长江绝独"."江上第一景"均为世人对小孤山之赞誉. 此山高八十六米,围 ...

  • 20XX年中学实习总结
  • 高 映 东 xx年9月16日至10月31日,我在吉林省舒兰市第一中学实习,分配到高二语文组,我是带着些许新鲜感和骄傲感来到舒兰一中的,新鲜感在于,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实习,5月份的见习还是观摩,这次便是真刀实枪地上场操作了,所以未免有些激动。骄傲感在于,我抽签抽到了舒兰市最好的中学和吉林省数一数二的名 ...

  • 明朝诗人有哪些
  • 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因排第七,世称柳七,又曾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著有《乐章集》。 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溢号文正。名词《渔家傲》反映了边塞生活。贬为邓州知州时写了名文《岳阳楼记》,著有《范文 ...

  • 杭州西湖的导游词
  • 西湖作为著名的风景地,许多中外名人对这情有独钟。毛泽东一生中共40次来杭州,最长的一次整整住了7个月之久,他把杭州当作“第二个家”。毛泽东常常称赞西湖秀美,但他生前从未正式发表过描写西湖的诗词。中国伟人喜欢西湖,国际友人对西湖更是流连忘返。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两次来杭州,他赞叹地说:“北京是中国的首都, ...

  • 浙江杭州西湖孤山景区导游词
  • 各位游客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孤山景区游览.那我们首先先来介绍一下孤山的概况:孤山山高38米,为西湖群山中海拔最低的山,也是西湖中最大的一个岛屿.它东连白堤,南临外西湖,西接西冷桥,北濒里西湖.因为孤山在西湖碧波环绕中,风景优美,因此白居易曾有词有云:"蓬莱阁在水中央".孤山是 ...

  • 黑旺镇孤山学校校务公开自查报告
  • 黑旺镇孤山学校校务公开自查报告 一、收费 每学期初,对收费的具体项目,收费标准,召开班主任会议,布置收费的项目和收费标准,将每一项传达给学生,并通过学生向家长解释清楚。由班主任填写收费卡发给学生,让家长看后签字,盖章,取得家长认可。学校将教育收费公示栏挂在醒目的地方,实行收费公示,所收项目及标准由班 ...

  • 县新农村建设先进村新农村建设纪实
  • 春日的孤山村,一片生机盎然,到处充满着活力与激情。新建漂亮的党员活动室是该村最醒目的标志,一条条进村入组水泥路,一座座干净美丽的农家小院,养鸡、养猪大户,充分展现出这个村在发展的征程上又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在这片刚刚解冻的土地上,勤劳朴实的孤山人又开始了新一年的劳作,掀起了新一年新农村建设的热潮。 孤 ...

  • 20XX年下半年语文组工作计划
  • 一、 半学期工作重点 深入贯彻落实市县教育局以及学区关于全面实施教育十大项目工程的通知精神,认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xx版),围绕“有效教学”这个核心,突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两大重点。 1.加强对我校有效教学的研究与指导,推行我校语文学科教学常规。 认真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标 ...

  •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教学计划
  • 现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高中语文新课程由五个模块的必修课和五个系列的选修课构成。学生在前五个学段学完必修课之后,要在“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和“文化论著选读”这五个系列中选修四到五门课程。这五个系列,每个系列可以由不同的模块组成。教师和课程开发机构可以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