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重阳

采桑子·重阳

一、导入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自战国楚宋玉《九辩》以来,悲秋就成为中国古典诗赋的传统主题。历代的诗人、作家、一接触“秋”字,总是要发一通悲秋的感叹;在他们笔下,“悲”和“秋”永远难于分开。而前人以九九重阳为题材的诗章词作,则更借凄清、萧杀、衰飒的秋色状景托怨情、兴别恨,少有不著一“悲”字者。诸如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甫的“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杜牧的“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苏轼的“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悲”等等,或叙写羁旅他乡的孤寂清冷,或叙写羁旅他乡的孤寂清冷,或寄寓伤时忧国的凄怆痛楚,或倾吐落拓失意的抑郁苦闷,或抒发获罪被贬的万端感慨,皆“婉转附物,招怅切清”。

我们今天来看一看毛泽东的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二、说重阳

1.重阳节 :因为在我国古代,六为阴数,九是阳数,农历九月初九,两阳相重,故叫“重阳”,重阳节又是“老人节”。

2.重阳节习俗:

①登高:九月重阳,天高云淡,金风送爽,正是登高远眺的好季节,因此,登高便成了重阳节的重要习俗。登高的目的——登高望远,思念家乡和亲人;希望自己生活顺利,步步高升;锻炼身体。

[唐]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

【简析】:

这首诗是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在夔州时所作。萧瑟的秋天,在诗人的笔下被写得有声有色,而引发出来的感慨更是动人心弦。这不仅由于写了自然的秋,更由于诗人对人生之秋所描绘的强烈的感情色彩。颔联状景逼真,是后人传诵的名句。颈联两句,十四个字包含了多层含意,备述了人生的苦况,更令人寄予强烈的同情。

②吃重阳糕: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于无山可登,无高可攀,就防止米粉糕点,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借以示登高(糕)避灾之意。

③重阳节还有插茱萸辟邪的习俗。茱萸,茱萸,又名“越椒”或“艾子”,是一种常绿小乔木,是一种重要植物,气味辛烈,可以防止恶浊气味。人常插茱萸辟邪,祝福全家平安。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简析】:

诗中很朴实地抒写了对兄弟们的怀念。全诗主客相契,情景交融,“每逢佳节倍思亲”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写出了人们共通的感情。

④赏菊:喝菊花酒。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三、写作背景介绍

请一学生读注释⑥。

一九二九年六月二十二日在闽西龙岩召开了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会上毛泽东被朱德、陈毅等批评搞“家长制”,未被选为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随即离开部队,到上杭指导地方工作,差点死于疟疾。直到十一月二十六日,大病初愈的毛泽东才在上海中央(当时由周恩来主持)“九月来信”的支持下恢复职务。这首诗反映了病中的心情。

四、诵读,理解文意

1.请一学生朗读。评价。

2.集体朗读。朗读诗歌

3.让学生体会这首诗与刚才我们所谈到的诗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毛泽东的这首词却脱尽古人悲秋的窠臼,一扫衰颓萧瑟之气,把秋写得无比可爱,以壮阔绚丽的诗境、昂扬振奋的豪情,唤起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慨和高尚情操,独步诗坛。读了以后给人以很大的鼓舞。

五、分析鉴赏诗文

这首词描写重阳节的战地风光,里面有许多写景的成分。但是正像毛主席的其他诗词一样,写景只是手段,主要目的则在于透过写景来抒写心情。从全词来看,它是表现战争胜利后的喜悦和对革命前途的乐观的。

上阕词以极富哲理的警句“人生易老天难老”开篇,起势突兀,气势恢宏。这句是从李贺《金

铜仙人辞汉歌》“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魏宫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的“天若有情天亦老”转化而来的。

“天若有情天亦老”意思是人因有情人易老,天因无情天难老。人生本来就短暂,再加了世事蹉跎,难免生出无穷感慨。

为什么作者人产生“人生易老”的感觉呢?请大家联系时代背景作个说明。

在1929年领导革命,即在龙岩召开的红四军第七次党代表大会上,他的意见不被多数同志所接受,他未能当选为前委委员,离开了红四军的领导岗位,因而感到要把红四军领导到正确的革命路线上来,是非常紧迫的任务,要说服同志接受自己的正确意见,进行思想改造,才能开展革命。因而产生“人生易老”的感觉。

“人生易老”是将人格宇宙化,它不但是慨叹韶光易逝,人生短促,恰恰相反,而是说正由于人生易老,唯其易逝、短促,所以我们更当努力进取,建功立业,把美好的青春献给壮丽的革命事业,莫让年货付流水。让“小我”为“大我”多发些光和热,这样才会感到充实和宝贵,也才会理解“小我”是易老的,但同时又是不朽的。

“天难老”却是将宇宙人格化。寒来暑往,日出月落,春秋更序,宇宙间一切事物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生生不已光景常新。“天”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的总称,“难老”就是指发展变化、过程无穷无尽,但“难老”并非“不老 ”,因为“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抗拒的规律”〔毛泽东『矛盾论』〕。

“人生易老”只是与“天难老”对比着说,一有尽,一无穷;一短促,一长久;一变化快,一变化慢。异中有同,同中有异,既对立又统一。这并非“天行键,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一古老格言的简单趋附,而是立足于对宇宙、人生的清理并茂的认知和深刻理解的高度,揭示人生真谛和永恒真理,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辉,具有极强的审美启示力。“岁岁重阳”承首句而来,既是“天难老”的进一步引申,又言及时令,点题明旨,引起下文:“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今又重阳”是“岁岁重阳”的递进反复,年年都有重阳节,看似不变,其实也在变,各不相同:如今又逢佳节,此地别有一番风光。

总之,这句话的意义是丰富的,情绪是昂扬的,它提示 了永恒的真理,体现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作者把这一句话在全词的开头,给以突出的地位,使词一起就非常得势。这句话丝毫不含有消极、伤感的意味。

“岁岁重阳”以下进一步申说“难老”。岁岁年年都有重阳节,是过不完的,自然界不会因为人事变化而改变它的运行规律,年年的重阳节都会如期而至。每年的重阳节也各不相同,即如今年的重阳节,重阳是赏菊花的日子,看到上杭野外的菊花盛开,想到这里刚刚是充满硝烟的战场,诗人不禁感慨今年的重阳节不同于去年,又别有一段风光。可见“天”是“难老”的。

古有重阳登高望远、赏菊吟秋的风习。在历代诗文中,重阳节与菊花结下了不解之缘。而身逢乱世的诗人,往往借写菊花表达厌战、反战之情,即菊花是作为战争的对立面出现的。但

毛泽东笔下的“黄花”却是和人民革命战争的胜利联系在一起的。这“黄花”既非供隐士高人“吟逸韵”的东篱秋丛,亦非令悲客病夫“感衰怀”的庭院盆景,而是经过硝烟炮火的洗礼,依然在秋风寒霜中绽黄吐芳的满山遍野的野菊花,平凡质朴却生机蓬勃,具有现实与象征的双重性,带有赋而比的特点。词作者是怀着欣悦之情来品味重阳佳景的。黄花装点了战地的重阳,重阳的战地因此更显得美丽。

“战地黄花分外香”。战地是经过艰苦的军事斗争取得的,凡是经过斗争得来的东西,总使人感到更加可爱可贵,对它也更加珍惜。野菊本是平常的花,可是它却能在炮火连天中顽强地挺立着、开放着,绽黄吐香,把战地的重阳点缀得异样美丽。看见了它,就叫人对当前所取得的胜利感到加倍的喜悦。开在战地上的黄花是同胜利联系在一起的,胜利可喜,黄花因之也觉得可喜;黄花可喜,连它的香气也似乎远胜平时了。“分外香”写出赏菊人此时此地的感受。只有三个字,可是却把以上这些意思曲折地传出。诗人虽然已经离开了红四军的领导岗位,但是红四军的胜利仍然极大地鼓舞了他。感受到了“分外香”的“黄花”。

这一句有情有景,有色有香,熔诗情、画意、野趣、哲理于一炉,形成生机盎然的诗境,既歌颂了土地革命战争,又显示了作者诗人兼战士的豪迈旷放的情怀。尽管“人生易老”,但革命者的青春是和战斗、战场、解放全人类的崇高事业联系在一起的,他们并不叹老怀悲,蹉跎岁月,虚掷光阴,而是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为革命而战,一息尚存,奋斗不止下片起句“一年一度秋风劲”。紧承上段“岁岁重阳”“今又重阳”的意脉,写凭高远眺,将诗的意、境向更深更阔处开拓。岁岁有重阳,岁岁有秋风,秋去又秋来,今年又到重阳,秋风也依然劲厉。“一年一度秋风劲”,“秋风劲”除了写景之外,还有象征意味,大约是指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和革命力量的不断壮大而言,这个“劲”字,力度极强,写出秋风摧枯拉朽、驱陈除腐的凌厉威猛之势,笔力雄悍,极有刚健劲道之美。一个“劲”字就把这些象征意义暗示出来了,

此情豪迈异于东风骀荡、桃红柳绿、莺语燕歌、温柔旖旎的春日风光。但劲烈的西风、肃杀的秋气在作者心中引起的不是哀伤,而是振奋。诗人的感情、战士的气质决定了他的审美选择:“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重阳佳节,丛菊盛开,战地风光,十分鲜丽,因而使人有“不似春光”而又“胜似春光”的感觉。这是与上文关联处。江天寥廓,万里秋霜,壮阔而又清美,也使人有“不似春光”而又“胜似春光”的感觉。这也是与上文的关联处。“黄花”是近景,细小的景;“江天”是远景,是阔大的景。不管是远是近,是大是小,都能体现出“胜似春光”的特点,所以,它们是统一的。这样一写,也就无处不佳的秋色突出地表现出来了。

江天”句也是寓意。战争胜利之后,革命前途更觉光明,对革命必胜的信心也更坚定了。“寥廓江天万里霜”,正是前程远大、如花似锦的具体描写,形象是多么美!郭老解释“霜”字,以为“这并不是普通的霜雪之霜,而是秋色的代词,是‘霜叶红于二月花’的霜。但‘霜叶’不限于‘红’,还有黄叶。秋色也不限于霜叶,还有各种果实以及天高气爽的寥廓景象。”这是很精到的。霜是白的,但古典文学作品中却有丹霜、紫霜等字面,这就说明了古人用霜字有时不是指霜的本身,而是指经霜变红、紫等颜色的草树之类。所以“万里霜”不是白茫茫的一片,而是五彩斑斓,各种色调都有。“万里霜”就是“万里秋”,作者选用了霜字,不仅由于压韵的关系,也是由于霜字既响亮,又含义丰富。

天朗气清,江澄水碧;满山彩霞,遍野云锦,一望无际,铺向天边,这瑰丽的景色难道不“胜似春光”么?

这首词的诗情画意最为浓郁,特别是上下阕的结句,写得尤其出色。“战地”句表现了伟大革命家的高度乐观主义精神,“江天”句则不仅表现了作者海阔天空的气度,也表现了他含英咀华的修养。整首词写得鲜明爽朗、气度恢弘,有着鼓舞人心的巨大力量。总之,毛泽东的这首词却脱尽古人悲秋的窠臼,一扫衰颓萧瑟之气,以壮阔绚丽的诗境、昂扬振奋的豪情,唤起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慨和高尚情操,独步诗坛。

附: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949.04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注释】 钟山:莽莽南京中山门外紫金山,这里代表南京。风雨:指革命的暴风骤雨。苍黄:同仓皇。唐代杜甫《新婚别》“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本义是慌忙、匆忙之意,这里是突然的意思。

雄师:强有力的军队,指英勇的人民解放军。大江:长江。

踞:蹲的意思。盘:盘绕。虎踞龙盘:形容地形雄壮险要,特指南京。三国时诸葛亮曾与孙权论金陵形势时,说,“钟阜龙蟠,石城虎踞。《三国志》”这里是说,以虎踞盘的雄壮险要形势著称的南京回到人民手中之后,现在比过去更加雄伟壮丽。

天翻地覆:这里是形容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的意思。慨而慷:而是虚词,连接慨和慷,就是慷慨。曹操《短歌行》,“慨当以慷,忧思难忘。”这里是意气激昂的意思,指人民为之欢欣鼓舞。

宜:应该。剩勇:等于说余勇,富余的勇气。《左传·成公二年》说,春秋时齐晋之战,齐国大夫高固捉住了晋国的士兵,然后乘上晋国的兵车,拔下一棵桑树,系在车后,回到自己的营垒向军士们炫耀、示威说:“谁需要勇气的,来买我富余的勇气吧!”余勇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穷寇:穷途末路的敌人。源出于《孙子兵法·军争篇》有“围师必阙(网开一面之意),穷寇勿迫”。旧社会流行的“穷寇莫追”含有中途歇手,适可而止,不打到底,甚至怜悯敌人,不打落水狗的意思。

沽:买。沽名:就是有意做作来赚取好的名声,有意要人赞扬。 霸王:指西楚霸王项羽。鸿门宴上,他听了项伯的话,“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没有杀刘邦。后来刘邦项羽血

战连年,终于约定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 。双方士兵为和平连呼万岁。项羽守约退兵,刘邦却立即背信弃义地围攻项羽于垓下,他的部下更把楚霸王分尸为五。事迹见《史记·项羽本纪》。

天若有情天亦老:传说三国时魏主曹 想求长生不老之方,听说汉武帝建柏梁台,上立铜人,手捧承露盘,接三更北斗所降之水,名叫天浆,用美玉为屑,调和服用,可以返老还童。曹操 就派人到长安去拆铜人,移往洛阳,拆时只见铜人潸然泪下。唐代李贺根据这个故事写出了《金铜仙人辞汉歌》其中有“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之句。本来是说天如果有感情,见着因辞别汉宫而哭泣的铜人,也要为之悲伤衰老。这里意思是说,蒋介石统治了二十二年,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天要是有感情的话,也不能忍受这样的痛苦,而要感到衰老。全国人民盼望人民解放军从速进攻,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人间:人世间,也即人类社会。道:为中国古代哲学家的通用语,它的意义是道路或道理,可作法则或规律解说。正道:也就是正常的规律。人间正道:人类社会发展的正常规律。沧桑:沧海桑田的略语。葛洪《神仙传·麻姑》里,麻姑对王方平说,“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意思是说,东汉时,有个道士叫王方平,专会装神弄鬼。有一回他召来了一个十八九岁的女人,说是神仙麻姑。大家觉得很奇怪,问这个女人:“你多大年纪了?”女人装模作样地说:“我记不清了。只记得我曾经看到大海三次变成了桑田。方才我经过蓬莱仙岛,看见海水又浅了,差不多比从前浅了一半。”王方平马上在旁边把话接过去,说:“是呀,神仙早就预言,海底不久又要尘土飞扬了。”因此后来用“沧海桑田”或“沧桑”比喻世事发生巨大的变化。

人间正道是沧桑:意思是说,人类社会的正常规律是不断地变化,因此我们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把革命进行到底!

【题解】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当夜,解放军在东 起江苏江阴,西迄江西湖口的千里长江上,分三路强行渡江。二十三日晚,东路 陈毅的第三野战军占领南京。

采桑子·重阳

一、导入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自战国楚宋玉《九辩》以来,悲秋就成为中国古典诗赋的传统主题。历代的诗人、作家、一接触“秋”字,总是要发一通悲秋的感叹;在他们笔下,“悲”和“秋”永远难于分开。而前人以九九重阳为题材的诗章词作,则更借凄清、萧杀、衰飒的秋色状景托怨情、兴别恨,少有不著一“悲”字者。诸如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甫的“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杜牧的“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苏轼的“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悲”等等,或叙写羁旅他乡的孤寂清冷,或叙写羁旅他乡的孤寂清冷,或寄寓伤时忧国的凄怆痛楚,或倾吐落拓失意的抑郁苦闷,或抒发获罪被贬的万端感慨,皆“婉转附物,招怅切清”。

我们今天来看一看毛泽东的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二、说重阳

1.重阳节 :因为在我国古代,六为阴数,九是阳数,农历九月初九,两阳相重,故叫“重阳”,重阳节又是“老人节”。

2.重阳节习俗:

①登高:九月重阳,天高云淡,金风送爽,正是登高远眺的好季节,因此,登高便成了重阳节的重要习俗。登高的目的——登高望远,思念家乡和亲人;希望自己生活顺利,步步高升;锻炼身体。

[唐]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

【简析】:

这首诗是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在夔州时所作。萧瑟的秋天,在诗人的笔下被写得有声有色,而引发出来的感慨更是动人心弦。这不仅由于写了自然的秋,更由于诗人对人生之秋所描绘的强烈的感情色彩。颔联状景逼真,是后人传诵的名句。颈联两句,十四个字包含了多层含意,备述了人生的苦况,更令人寄予强烈的同情。

②吃重阳糕: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于无山可登,无高可攀,就防止米粉糕点,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借以示登高(糕)避灾之意。

③重阳节还有插茱萸辟邪的习俗。茱萸,茱萸,又名“越椒”或“艾子”,是一种常绿小乔木,是一种重要植物,气味辛烈,可以防止恶浊气味。人常插茱萸辟邪,祝福全家平安。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简析】:

诗中很朴实地抒写了对兄弟们的怀念。全诗主客相契,情景交融,“每逢佳节倍思亲”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写出了人们共通的感情。

④赏菊:喝菊花酒。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三、写作背景介绍

请一学生读注释⑥。

一九二九年六月二十二日在闽西龙岩召开了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会上毛泽东被朱德、陈毅等批评搞“家长制”,未被选为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随即离开部队,到上杭指导地方工作,差点死于疟疾。直到十一月二十六日,大病初愈的毛泽东才在上海中央(当时由周恩来主持)“九月来信”的支持下恢复职务。这首诗反映了病中的心情。

四、诵读,理解文意

1.请一学生朗读。评价。

2.集体朗读。朗读诗歌

3.让学生体会这首诗与刚才我们所谈到的诗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毛泽东的这首词却脱尽古人悲秋的窠臼,一扫衰颓萧瑟之气,把秋写得无比可爱,以壮阔绚丽的诗境、昂扬振奋的豪情,唤起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慨和高尚情操,独步诗坛。读了以后给人以很大的鼓舞。

五、分析鉴赏诗文

这首词描写重阳节的战地风光,里面有许多写景的成分。但是正像毛主席的其他诗词一样,写景只是手段,主要目的则在于透过写景来抒写心情。从全词来看,它是表现战争胜利后的喜悦和对革命前途的乐观的。

上阕词以极富哲理的警句“人生易老天难老”开篇,起势突兀,气势恢宏。这句是从李贺《金

铜仙人辞汉歌》“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魏宫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的“天若有情天亦老”转化而来的。

“天若有情天亦老”意思是人因有情人易老,天因无情天难老。人生本来就短暂,再加了世事蹉跎,难免生出无穷感慨。

为什么作者人产生“人生易老”的感觉呢?请大家联系时代背景作个说明。

在1929年领导革命,即在龙岩召开的红四军第七次党代表大会上,他的意见不被多数同志所接受,他未能当选为前委委员,离开了红四军的领导岗位,因而感到要把红四军领导到正确的革命路线上来,是非常紧迫的任务,要说服同志接受自己的正确意见,进行思想改造,才能开展革命。因而产生“人生易老”的感觉。

“人生易老”是将人格宇宙化,它不但是慨叹韶光易逝,人生短促,恰恰相反,而是说正由于人生易老,唯其易逝、短促,所以我们更当努力进取,建功立业,把美好的青春献给壮丽的革命事业,莫让年货付流水。让“小我”为“大我”多发些光和热,这样才会感到充实和宝贵,也才会理解“小我”是易老的,但同时又是不朽的。

“天难老”却是将宇宙人格化。寒来暑往,日出月落,春秋更序,宇宙间一切事物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生生不已光景常新。“天”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的总称,“难老”就是指发展变化、过程无穷无尽,但“难老”并非“不老 ”,因为“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抗拒的规律”〔毛泽东『矛盾论』〕。

“人生易老”只是与“天难老”对比着说,一有尽,一无穷;一短促,一长久;一变化快,一变化慢。异中有同,同中有异,既对立又统一。这并非“天行键,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一古老格言的简单趋附,而是立足于对宇宙、人生的清理并茂的认知和深刻理解的高度,揭示人生真谛和永恒真理,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辉,具有极强的审美启示力。“岁岁重阳”承首句而来,既是“天难老”的进一步引申,又言及时令,点题明旨,引起下文:“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今又重阳”是“岁岁重阳”的递进反复,年年都有重阳节,看似不变,其实也在变,各不相同:如今又逢佳节,此地别有一番风光。

总之,这句话的意义是丰富的,情绪是昂扬的,它提示 了永恒的真理,体现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作者把这一句话在全词的开头,给以突出的地位,使词一起就非常得势。这句话丝毫不含有消极、伤感的意味。

“岁岁重阳”以下进一步申说“难老”。岁岁年年都有重阳节,是过不完的,自然界不会因为人事变化而改变它的运行规律,年年的重阳节都会如期而至。每年的重阳节也各不相同,即如今年的重阳节,重阳是赏菊花的日子,看到上杭野外的菊花盛开,想到这里刚刚是充满硝烟的战场,诗人不禁感慨今年的重阳节不同于去年,又别有一段风光。可见“天”是“难老”的。

古有重阳登高望远、赏菊吟秋的风习。在历代诗文中,重阳节与菊花结下了不解之缘。而身逢乱世的诗人,往往借写菊花表达厌战、反战之情,即菊花是作为战争的对立面出现的。但

毛泽东笔下的“黄花”却是和人民革命战争的胜利联系在一起的。这“黄花”既非供隐士高人“吟逸韵”的东篱秋丛,亦非令悲客病夫“感衰怀”的庭院盆景,而是经过硝烟炮火的洗礼,依然在秋风寒霜中绽黄吐芳的满山遍野的野菊花,平凡质朴却生机蓬勃,具有现实与象征的双重性,带有赋而比的特点。词作者是怀着欣悦之情来品味重阳佳景的。黄花装点了战地的重阳,重阳的战地因此更显得美丽。

“战地黄花分外香”。战地是经过艰苦的军事斗争取得的,凡是经过斗争得来的东西,总使人感到更加可爱可贵,对它也更加珍惜。野菊本是平常的花,可是它却能在炮火连天中顽强地挺立着、开放着,绽黄吐香,把战地的重阳点缀得异样美丽。看见了它,就叫人对当前所取得的胜利感到加倍的喜悦。开在战地上的黄花是同胜利联系在一起的,胜利可喜,黄花因之也觉得可喜;黄花可喜,连它的香气也似乎远胜平时了。“分外香”写出赏菊人此时此地的感受。只有三个字,可是却把以上这些意思曲折地传出。诗人虽然已经离开了红四军的领导岗位,但是红四军的胜利仍然极大地鼓舞了他。感受到了“分外香”的“黄花”。

这一句有情有景,有色有香,熔诗情、画意、野趣、哲理于一炉,形成生机盎然的诗境,既歌颂了土地革命战争,又显示了作者诗人兼战士的豪迈旷放的情怀。尽管“人生易老”,但革命者的青春是和战斗、战场、解放全人类的崇高事业联系在一起的,他们并不叹老怀悲,蹉跎岁月,虚掷光阴,而是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为革命而战,一息尚存,奋斗不止下片起句“一年一度秋风劲”。紧承上段“岁岁重阳”“今又重阳”的意脉,写凭高远眺,将诗的意、境向更深更阔处开拓。岁岁有重阳,岁岁有秋风,秋去又秋来,今年又到重阳,秋风也依然劲厉。“一年一度秋风劲”,“秋风劲”除了写景之外,还有象征意味,大约是指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和革命力量的不断壮大而言,这个“劲”字,力度极强,写出秋风摧枯拉朽、驱陈除腐的凌厉威猛之势,笔力雄悍,极有刚健劲道之美。一个“劲”字就把这些象征意义暗示出来了,

此情豪迈异于东风骀荡、桃红柳绿、莺语燕歌、温柔旖旎的春日风光。但劲烈的西风、肃杀的秋气在作者心中引起的不是哀伤,而是振奋。诗人的感情、战士的气质决定了他的审美选择:“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重阳佳节,丛菊盛开,战地风光,十分鲜丽,因而使人有“不似春光”而又“胜似春光”的感觉。这是与上文关联处。江天寥廓,万里秋霜,壮阔而又清美,也使人有“不似春光”而又“胜似春光”的感觉。这也是与上文的关联处。“黄花”是近景,细小的景;“江天”是远景,是阔大的景。不管是远是近,是大是小,都能体现出“胜似春光”的特点,所以,它们是统一的。这样一写,也就无处不佳的秋色突出地表现出来了。

江天”句也是寓意。战争胜利之后,革命前途更觉光明,对革命必胜的信心也更坚定了。“寥廓江天万里霜”,正是前程远大、如花似锦的具体描写,形象是多么美!郭老解释“霜”字,以为“这并不是普通的霜雪之霜,而是秋色的代词,是‘霜叶红于二月花’的霜。但‘霜叶’不限于‘红’,还有黄叶。秋色也不限于霜叶,还有各种果实以及天高气爽的寥廓景象。”这是很精到的。霜是白的,但古典文学作品中却有丹霜、紫霜等字面,这就说明了古人用霜字有时不是指霜的本身,而是指经霜变红、紫等颜色的草树之类。所以“万里霜”不是白茫茫的一片,而是五彩斑斓,各种色调都有。“万里霜”就是“万里秋”,作者选用了霜字,不仅由于压韵的关系,也是由于霜字既响亮,又含义丰富。

天朗气清,江澄水碧;满山彩霞,遍野云锦,一望无际,铺向天边,这瑰丽的景色难道不“胜似春光”么?

这首词的诗情画意最为浓郁,特别是上下阕的结句,写得尤其出色。“战地”句表现了伟大革命家的高度乐观主义精神,“江天”句则不仅表现了作者海阔天空的气度,也表现了他含英咀华的修养。整首词写得鲜明爽朗、气度恢弘,有着鼓舞人心的巨大力量。总之,毛泽东的这首词却脱尽古人悲秋的窠臼,一扫衰颓萧瑟之气,以壮阔绚丽的诗境、昂扬振奋的豪情,唤起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慨和高尚情操,独步诗坛。

附: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949.04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注释】 钟山:莽莽南京中山门外紫金山,这里代表南京。风雨:指革命的暴风骤雨。苍黄:同仓皇。唐代杜甫《新婚别》“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本义是慌忙、匆忙之意,这里是突然的意思。

雄师:强有力的军队,指英勇的人民解放军。大江:长江。

踞:蹲的意思。盘:盘绕。虎踞龙盘:形容地形雄壮险要,特指南京。三国时诸葛亮曾与孙权论金陵形势时,说,“钟阜龙蟠,石城虎踞。《三国志》”这里是说,以虎踞盘的雄壮险要形势著称的南京回到人民手中之后,现在比过去更加雄伟壮丽。

天翻地覆:这里是形容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的意思。慨而慷:而是虚词,连接慨和慷,就是慷慨。曹操《短歌行》,“慨当以慷,忧思难忘。”这里是意气激昂的意思,指人民为之欢欣鼓舞。

宜:应该。剩勇:等于说余勇,富余的勇气。《左传·成公二年》说,春秋时齐晋之战,齐国大夫高固捉住了晋国的士兵,然后乘上晋国的兵车,拔下一棵桑树,系在车后,回到自己的营垒向军士们炫耀、示威说:“谁需要勇气的,来买我富余的勇气吧!”余勇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穷寇:穷途末路的敌人。源出于《孙子兵法·军争篇》有“围师必阙(网开一面之意),穷寇勿迫”。旧社会流行的“穷寇莫追”含有中途歇手,适可而止,不打到底,甚至怜悯敌人,不打落水狗的意思。

沽:买。沽名:就是有意做作来赚取好的名声,有意要人赞扬。 霸王:指西楚霸王项羽。鸿门宴上,他听了项伯的话,“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没有杀刘邦。后来刘邦项羽血

战连年,终于约定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 。双方士兵为和平连呼万岁。项羽守约退兵,刘邦却立即背信弃义地围攻项羽于垓下,他的部下更把楚霸王分尸为五。事迹见《史记·项羽本纪》。

天若有情天亦老:传说三国时魏主曹 想求长生不老之方,听说汉武帝建柏梁台,上立铜人,手捧承露盘,接三更北斗所降之水,名叫天浆,用美玉为屑,调和服用,可以返老还童。曹操 就派人到长安去拆铜人,移往洛阳,拆时只见铜人潸然泪下。唐代李贺根据这个故事写出了《金铜仙人辞汉歌》其中有“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之句。本来是说天如果有感情,见着因辞别汉宫而哭泣的铜人,也要为之悲伤衰老。这里意思是说,蒋介石统治了二十二年,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天要是有感情的话,也不能忍受这样的痛苦,而要感到衰老。全国人民盼望人民解放军从速进攻,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人间:人世间,也即人类社会。道:为中国古代哲学家的通用语,它的意义是道路或道理,可作法则或规律解说。正道:也就是正常的规律。人间正道:人类社会发展的正常规律。沧桑:沧海桑田的略语。葛洪《神仙传·麻姑》里,麻姑对王方平说,“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意思是说,东汉时,有个道士叫王方平,专会装神弄鬼。有一回他召来了一个十八九岁的女人,说是神仙麻姑。大家觉得很奇怪,问这个女人:“你多大年纪了?”女人装模作样地说:“我记不清了。只记得我曾经看到大海三次变成了桑田。方才我经过蓬莱仙岛,看见海水又浅了,差不多比从前浅了一半。”王方平马上在旁边把话接过去,说:“是呀,神仙早就预言,海底不久又要尘土飞扬了。”因此后来用“沧海桑田”或“沧桑”比喻世事发生巨大的变化。

人间正道是沧桑:意思是说,人类社会的正常规律是不断地变化,因此我们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把革命进行到底!

【题解】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当夜,解放军在东 起江苏江阴,西迄江西湖口的千里长江上,分三路强行渡江。二十三日晚,东路 陈毅的第三野战军占领南京。


相关文章

  • 九九重阳节主题班会
  • 活动目标: 1.了解重阳节的风俗及民族文化含义 2.学会感恩,学会珍惜,学会感激老人。 3.用自己的行动来表达对老人的情感,动手又动脑。 4.培养学生敬重老人,关心老人的良好品质,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 活动准备 1、关于重阳节的传说故事和有关图片。 2、事先让家长和孩子初步了解有关重阳节 ...

  • 重阳节联欢会主持词
  • 尊敬的各位来宾,亲爱的中老年朋友们:大家早上好! "金秋十月爽,九九话重阳.日月两重归,相映地久长.""霞披夕阳情无限,霜染秋枫叶正红".秋风送爽,果实飘香.金秋十月,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老人节--"九九"重阳节.人的一生总要经历少年.青 ...

  • 毛主席语录邮票
  • 这是毛主席诗词邮票 简介: 文7 毛主席诗词 中国志号: 文7 全套价格:15000元 创作者: (设计者)孙传哲 (雕刻者)孔绍惠,孙鸿年,高品璋 发行日期: 1967-10-1 详细描述: (1)影写版(2)-(14)影雕套印,(4)-(7)(10)-(12)(14)齿数:11.5,其余齿数:1 ...

  • 重阳节实践活动方案
  • [活动目标] 1、让儿童了解重阳节的风俗及民族文化含义;2、鼓励儿童自己动手,做礼物送给老人,提高动手能力;3、培养儿童敬重老人、关心老人的良好品质,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活动准备 (1)布置活动场地,营造尊敬老人的浓烈氛围。 (2)录音机、投影仪、录像机等音响设备。 (3)学生准备自备的 ...

  • "过传统节日,扬民族精神"活动方案
  • 一、活动目标 1、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 2、扬民族精神,为祖国的悠久历史文化而自豪。 二、活动内容 1、发动学生收集我国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 2、通过多种形式述说或表演传统节日中的来历、习俗,从而引导学生了解节日的习俗,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树立民族自豪感。 三、 ...

  • "我的大学"演讲稿
  • 起航·追梦 忆往昔风雨曲折 付出汗水 品味泪水 披星戴月铭心间 一年一度秋风劲 多少追求 多少梦想 起航追梦在今朝 一首<采桑子>送给所有从高考走出,迈入大学的朋友. 还没好好的感受,高中的紧张与忙碌:再回首时,黑色六月已离我们远去.带着一丝懵懂和梦想,我跨入了大学的校门.漫步在校园,感 ...

  • 校庆三十周年演讲稿
  • 校庆三十周年演讲稿 各位同学.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站在这个讲台上,作为一个你们心目中不怎么成功的师哥,看到你们一个个充满朝气与活力的笑脸,我感到十分的惶恐和不安,同时,也因为有你们的存在,我的内心总感觉到一种压力和一种鞭策我.激励我奋力前行的动力. 在开始我的正式演讲之前,首先,请同学们.老师 ...

  • 写一句赞美莲的话
  • 江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采莲曲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一剪梅北宋. 李 ...

  • 古文中好的句子
  • 白居易《长恨歌》: “天生丽质难自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温泉水滑洗凝脂”“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芙蓉如面柳如眉” 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一枝红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 ...

  • 描写莲花的现代诗
  • 荷花 涨满蓄水的清池的, 是荷花妩媚的身影。 有人往上撩的水珠, 是寂寞的交响曲。 嫣红的花帐中, 掩盖着一颗 幼稚而又多变的心, 虚伪而又复杂的心, 无助而又慌乱的心, 是碧色浅埋在莲蓬的莲心。 幼年时的一个人, 曾见过水珠的银, 见过阳光的金, 这颗心的奇。 而人却不知晓, 她后来也有如此的沉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