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心理学

认知:就是人们看待事物的方式,它包括一个人的思想观点、阐释事物的思维模式、

评价是非的标准、对人对事的基本信念等。

近因效应是:指当人们识记一系列事物时对末尾部分项目的记忆效果优于中间部分项目的现象

否认:不是把痛苦事件有目的地忘掉,而是把已发生的不愉快的事件加以否认,认为它根本没有发生过,以逃避心理上的刺激和痛苦,来获取心理上暂时的安慰。

情绪和情感是指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

。四

1、 答:一般而言,引起抑郁的原因通常有以下三种: 第一是心理和社会因素引起的,这

也是最容易引发抑郁情绪的因素。 第二是内源性的,与遗传有直接关系,有些人莫名

其妙地发病,有时候与季节有关,这种情况的治疗以吃药为主。 第三种是药源性的,

如同吃药过敏,一些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可能会导致某些人出现抑郁症状,此时应立即停

止服药。通常有以下三种: 第一是心理和社会因素引起的,这也是最容易引发抑郁情

绪的因素。 第二是内源性的,与遗传有直接关系,有些人莫名其妙地发病,有时候与

季节有关,这种情况的治疗以吃药为主。 第三种是药源性的,如同吃药过敏,一些治

疗高血压的药物可能会导致某些人出现抑郁症状,此时应立即停止服药。

2、 答:可将人际关系分为三大类:一、出于包容的需要形成的人际关系。二、出于控制的

需要形成的人际关系,三出于感情的需要形成的人际关系。

将一张纸一分为三,从左至右分别写上随想、认知失真、合理信念。当有了心理困惑或解不开的结时,按照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1)将你当时头脑中出现的随想通通写下来,想到什么写什么。

(2)对每一种随想进行分析,将其与认知失真表进行对照,找出你的认知失真。

(3)练习对失真的思想进行无情的反击,以更客观的思想取代失真的思想。五

1:[论述题]青少年自我体验的发展特点

答:青少年自我体验的发展特点 自我意识中的情感体验往往是通过学生的态度反应来进行研究的。青少年在心理上的成人感、闭锁性、自尊感对其自我体验的发展是最具有现实意义的。 1. 成人感 成人感是指青少年感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渴望参与成人角色,要求独立、得到尊重的体验和态度。从初中开始起,他们就产生强烈的自立愿望,开始疏远父母而乐于和同龄人交往,寻找志趣相投、谈得来的伙伴。 2. 自尊感 自尊感是社会评价与个人的自尊需要之间相互关系的反映。 青少年自尊感的体验容易走极端,当社会评价与个人的自尊相一致、自尊需要得到肯定与满足时,他们往往会沾沾自喜甚至会得意忘形;如果社会评级不能满足自尊需要或者产生矛盾时,他们就可能妄自菲薄、情绪一落千丈,甚至出现不负责人的自暴自弃。 3. 从闭锁性到自卑感 青少年期在心理发展上表现出明显的闭锁性,这是这个阶段自我体验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随着闭锁性的发展,青少年到了高中时期容易出现自卑感。所谓自卑感是一种轻视自己、不相信自己,对自己持否定态度的自我体验。一个人若被自卑感所笼罩,其精神活动就会遭到严重的束缚,会变得不肯面对现实,丧失独立向上、自强不起的精神。

课堂教学技术

二、

1教学提问的价值(和功能)有哪些?

A、管理课堂,集中学生注意

B、了解教学,了解学生相关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C、检测教学,测查学习效果

D、启发思维,激发学生思考

E、引导教学,推进学习进程

2教学评价与“说课”的基本关系是什么?

A、教学评价就是教学目标达成度(学生学习效果)及各教学因素科学合理性(教师教学操作行为的科学合理性)的评判及估量,(1分)

可分为教师教学评价和学生学习评价;(1分)

B、教师教学评价在实践中通常大略地采用“说课”的方式进行,可分“课前说课”和“课后说课”;(1分)

C、“课前说课”乃是对教学设计(或教学方案)的评价;(1分)

D、“课后说课”主要是对教学实施(上课)的评价;(1分)

3、与其他动物相比,人学习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A、学习内容以间接经验为主,(2分)

B、学习媒介以语言为主要工具,(2分)

C、具有主动性和接受性,(2分)

E、“课后说课”也必然涉及到对教学设计(或教学方案)的评价。(1分)

4、课堂活动管理的基本要领又哪些?

A、实践活动是促进知识向内在素质能力转化的重要途径,(1分)

B、活动目的要明确;为教学目标达成服务,(1分)

C、活动方式要阐明:学生确知活动操作规程,(1分)

D、活动参与度(行为调动度)要高,(1分)

E、活动投入度(情绪调动度)要高。(1分)

5、促使教学“深入浅出”的操作要领有哪些?

A、通过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提示或解释,促进学生借助已知理解未知

B、举例“切身”,用浅显的事例来解说艰深的理论知识

C、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达方式,清楚透彻地对知识内涵进行解析

D、可以恰当地运用浅显的“类比举例”,来解释和说明高深的理论知识

E、尽量运用学生熟悉的事实或现象,或联系学生已有知识或经验,来促进对新知识的理解

三、简述题

1.简述课堂教学主板书内容设计的基本要领有哪些?

A主板书呈现教学主要内容,置于显要位置;

B切合原意;

C 关键信息在;

D 逻辑清晰;

E 简明扼要。

2.教学巩固强化环节的合理操作要领有哪些?

A、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认知精加工,促进对知识的全面、准确(正确基础上的精确)、深刻理解,促进知识进入长时记忆系统;(2分)

B、运用变式举例或变式练习,避免机械重复;(2分)

C、根据"最佳训练组合”科学地组合训练,合理安排强化

四、1.答: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日益成为一个阻碍我国教育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的严重问题,并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大量的教辅作业和形形色色的考试,使得中小学生的个人主动学习兴趣减退,学习动力严重欠缺,同时课业负担过重还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造成诸多社会问题 。 对于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 ,我认为既有外因,又有内因。

(一)家长望子成龙的迫切愿望。

(二)教师压力的传导形成学生课业负担。

(三)学校教育制度的转型尚未完成。

(四)教育产业化的畸形发展加重了中小学课业负担。

(五)教育评价权与行政权尚未分离。

减轻中小学生负担对策:

(一)建立和完善教学中的心理疏导、心理培训制度。目前,中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面临着较大的心理压力,但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心理尚不成熟等原因,尚不懂得调整。因此,学校应当建立和完善教育疏导制度,开设心理辅导课程,有条件的学校应当设立心理疏导室,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调整心态、调节压力,使学生能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和学习。从家长的角度来看,家长应当及时关注孩子的心理动向,积极与孩子产生心理互动,消除孩子的心理负担,并且不应当"包办”孩子的一切事务,将符合孩子年龄的事项交给他们自己去处理和解决,适当锻炼孩子的应变处事能力,加强他们的心理素质。

(二)注重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减轻教师压力向学生的传导。在对于解决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压力这个问题上,我们通常只是从学生的角度来减轻负担,却忘了学生仍有部分心理压力来源于他们的老师。因此,我们需要完善对于教师的评价考核制度,不能仅仅通过学生的成绩或者学生的表现来确定教师的素质,可以从教师的各方面工作来考核该教师是否称职,学生的成绩固然是考核的一方面,却不能是唯一的。当然学校也要同时注重对于教师的人文关怀,做好对于教师的情绪疏导工作,这对于为中小学生减轻负担和心理压力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加强社会对大众教育观念的引导,让人们形成正确的教育观。

(四)依法治教,将法律责任落到实处。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背景的"痼疾”,它不会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而自动迅速消失。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教育方面的立法,从法律层面来保证中小学生负担的减轻,依法治教,切实保护中小学生不遭受过大的压力和课业负担。② 将学校及其负责人列入管理范围,加强对使中小学生承担较大课业负担的行为加以规制,并责任到人。只有真正地由法律加以了规制,责任才能落到实处,才能切实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压力。

(五)积极促进教育制度的转变,完善教育评价标准。我国教育制度仍然在不断向素质教育转变,但始终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因此,我们应当从多方面采取措施来完善我国的教育制度。首先,我们应当促进素质教育核心内容的完善,使得学校和社会对于学生的人文关怀、心理素养的培养、情绪调整等进入到教育过程中,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活;其次,社会应当引导学校、家长和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不能单纯地认为升学率是衡量一个学校好坏的唯一标准;高分数也不能成为衡量学生个人素质高低的唯一准绳。

中学生学习方法

1、 情绪智力是指顺利地从事情绪活动所必须的各种认知能力,如认知、产生、理解并调控

情绪的能力;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体验,是一种智力。情绪智力是一种社会智力,它包括人格结构中的两个基本成分:认知和情绪。

2、 瞬时记忆,又叫感觉记忆,这种记忆是指作用于人们的刺激停止后,刺激信息在感觉通

道内的短暂保留。信息的保存时间很短,一般在0.25—2秒之间。瞬时记忆的内容只有经过注意才能被意识到,进入短时记忆。

3、 知识结构化是指将每节课逐渐积累起来的知识加以归纳和整理,使之条理化、纲领化,

要做到纲举目张,不是像一盘散沙,要像红线串珠,使知识点在头脑中形成网络图。

4、 功能固着:要善于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遇到的问题,不能固守于自身而要更多去发现

和利用可以解决问题的工具。

5、 干扰抑制说:这一理论认为,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了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

一旦排除干扰,记忆就会恢复,而记忆的痕迹并未发生变化。

1、 学习能力的结构主要包括哪些成分?

一、知识力 二、解析力 三、生成力 四、迁移力 五、执行力 六、强化力

2、识记的主要规律有意向律、意义律、数量律、组块律

3、 简述影响遗忘的因素。1

答:影响遗忘的因素有1、材料的性质与数量2、材料的系列位置3、学习程度4、学习者的态度

4、请简述意志的品质

答:(1)自觉性 (2)果断性(3)自制性(4)坚韧性

5、请简述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答:(1)思维独特性(2)思维灵活性(3)思维的敏锐性(4)思维的突发性

(5)创造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结晶

四、

1、答:2、厌学产生的原因学生的厌学大多数都经历了:成绩不良—对学习没有信心—对学习不感兴趣—不愿学习—讨厌学习,这么一个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

导致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是主客观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具体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第一,社会文化因素

一是社会时尚的诱惑。社会生活是丰富多采的,各种各样的社会风尚,高尚的、健康的、低俗的、消极的,无时不在刺激着青少年学生的感官,诱惑着他们的心灵,大量事实证明,当社会时尚,尤其是低俗时尚成为一个学生的追求目标时,那么他对读书学习的兴趣必然就会日益淡薄。

二是社会思潮的影响。社会上普遍流行的某些轻视学习,轻视知识的思想观念,如“高文化低收入”、“一切向钱看”、等,对于正面临着前途选择的中学生来说,起到了极其消极的影响。这些思想观念一方面极大地挫伤了学生求学成习的积极性,一方面又成为厌学思想的精

神支柱,使厌学范围日益扩大。第二,家庭教养因素

一是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家庭生活不安定,父母及家人经常吵闹,都会使孩子长期自心理不安宁、烦躁、惊吓的状态下,大脑经常被吵闹声所侵扰而无心学习这样就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从而使厌学情绪逐步产生。二是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父母望子成龙,重分数,不重实际潜能的开发,经常就学习问题责骂或毒打孩子,会使孩子对学习产生畏惧心理和厌烦情绪。

第三,学校教育因素

一是培养目标的片面化。中学教育长期以来以升学教育为主,考试频繁,“填鸭式”地满堂灌教学,强迫学习,滥用惩罚,学生学习负担重、压力大,学习的难度与学生的能力不相吻合,教师对学生缺少关心和爱抚。二是学校生活的单一化。中学生正处于热情奔放、活泼向上的年龄阶段,他们个性鲜明,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敏感且容易接受,渴望更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然而,应试教育模式下的学校生活却显得极为沉闷和单调,教学内容繁重、枯燥陈旧,教学方法呆板、单一而缺少变化,学生在学校只是一味地上课、读书和练习,其他活动则受到很大限制。许多学生对单一的、五色调的学校生活感到厌倦,觉得在学校不能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幻想走出校门去领略外面世界的精彩,这也助长了学生中厌学情绪的发展。 三是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教师的为人方式、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文化知识水平以及学生对教师的印象,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第四,个体心理因素中学生个体心理素质欠佳,是产生厌学倾向的内在因素

针对中学生厌学的情况我提出以下几个有效的解决策略

对策之一:重视教育合力的形成

只有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了合力,我们的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和家长开放日,利用现代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观点,全面指导家庭教育。

2、指导家长“赏识孩子”。孩子在家庭生活中,从小就处在选择之中,几乎天天都有己的选择。

对策之二:重视家庭活动的开展。生动、活泼的活动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教师完全可以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活动。如春节期间开展“受欢迎的小客人,受称赞的小主人”实践活动;在妇女节、重阳节期间开展“妈妈好”、“祝福老人”等情感活动;在中秋节期间开展“我爱我家”的系列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家长以“情感”的桥梁,以“亲情”为纽带,适时对孩子进行教育,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对策三:重视和睦家庭的建立。父母应该非常精心地营造一个令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家庭人文环境。父母应该以自己的言传身教以及在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每一个生活细节,让孩子沐浴在一派和谐、文明、健康、宽松的家庭气氛中。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勇敢、进取的性格,培养孩子良好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孩子树立平等、契约、宽容、创新、共生的现代意识,让孩子懂得:要想成才,先要成人。

对策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早期的兴趣常常决定他一生的职业和成就;达尔文幼年时便对收集生物标本有兴趣。物理学家麦克斯韦6岁时便对星星为什么发光感兴趣,后来终于完成《电磁学通论》,成为电磁学之父。因此,学习兴趣能促进学习上的成功,而学习上的成功又会提高学习兴趣,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那么如何培养学习兴趣呢

2答:学习动机的多元化包括三层含义。首先,每个学生都存在多种学习动机,要重点激发那些最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自主学习意识的动机;其次,每个学生的学习动机存在差异。不

能用统一的学习动机标准和要求来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行为,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的成长道路以及对未来的不同追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行为。最后,每个学生在不同的时间、不同地点、不同情景下的学习动机也有可能不同。同一个学生身上,学习动机也可能发生起伏现象。要根据当时、当地选择最有力的学习动机来激发学生自己的学习行为。在多元化的条件下,培养自己的学习动机时,可以采用多种策略。常见策略包括意识化。第二是体验化,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与失败。第三是活动。学习动机并不等同于学习活动本身。第四是迁移。迁移要求把在不同时间和场合上的学习行为迁移到其他时间和场合上。第五是内化。多元化的学习动机在丰富性上起到了良好的动力作用。但是,要使学习动机的效力长久地保持下去,就要在可能的条件下,把学习动机内化为自己的发展和成长需要,这样才能确保学习能力的培养更加稳定和长效。

心理诊断学

一、

1、人格障碍又称变态人格、人格异常、病态人格,是指人格特征显著偏离正常,使患者形成了特有的行为模式,对环境适应不良,明显影响其社会和职业功能,或者患者自己感到精神痛苦。

2、转诊主要指咨询师根据自己的咨询状态、知识专长和精神病的相关知识,把不属于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来访者和咨询师不擅长的心理问题的来访者转介给适合的部门或擅长的咨询师。

4、心境障碍是一种以心境紊乱作为原发性决定因素或者成为其核心表现的病理心理状态,原称“情感性精神障碍”,现称“心境障碍”。

5、严重心理问题是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强烈、持续时间长久、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6、面质又叫质疑、对质、对峙、对抗、正视现实等,是指咨询师指出求助者身上存在的矛盾。

7移情通常理解为指求助者把对父母或对过去生活中某个重要人物的情感、态度和属性转移到了咨询师身上,并相应地对咨询师做出反应的过程。发生移情时,咨询师成了求助者某种情绪体验的替代对象。

8积极关注是对求助者的言语和行为的积极面予以关注,从而使求助者拥有正向价值观 二

1、 心理诊断的三水平和四成分理论的基本观点?

答:四成分和三水平理论认为在进行心理诊断时要考虑四种成分和三个水平。其中,四成分主要包括:(1)心理测量理论;(2)个体差异、情景与环境差异、以及人的发展的理论;(3)测验、工具与程序;(4)诊断过程。这些组成成分可以从不同的水平进行解释:(1)常识性水平(从普通人的观点出发,对心理诊断进行解释,经常看作是经验的行为,也可以看作是非科学的);(2)心理学的理论概念水平(由大量的心理学理论、构想和概念等组成的。这是科学的诊断水平,主要包括检验过程的假说以及心理学的各种研究方法,是科学心理学基础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3)行为的数学模型水平(经典和现代测验理论中就已经建立了不少的现象与行为的数学模型)。

2心理诊断主要任务

心理诊断主要包括五个任务:(1)收集并整理来访者的资料;(2)进行异常精神活动的排除诊断;(3)心理问题的分类诊断;(4)心理问题的病因诊断;(5)心理问题的鉴别诊断。

3、常用的控制谈话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首先是释义法。释义法主要指征得求诊者的同意后,把求诊者的话重复一下并做解释,解释完以后,立即顺便提出另一个问题。这样对谈话方向的控制显得自然、合理。

其次是中断法。中断法主要是指就是在谈话中暂时休止一下,当求诊者因情绪激动或思维障碍而喋喋不休时,不能够硬行迫使他停止谈话,这时,可以插入一些活动中断其谈话。 第三,情感反射法。所谓的情感反射法主要指诊断者有意识地激一下求诊者,使他把淡话转向某类问题。

第四,引导法。所谓的引导法就是由目前的话题引向另一话题。引导是由原来的话题经由一段中介而引出新话题。

4、试述一般心理诊断程序程序:

(一)判断是否患有精神病。若是,再进一步判断是什么精神病。如果判断是精神病,则已不属于心理咨询的范围,应及时转介专科医院治疗或由精神科医生来处理,切不可耽误治疗。

(二)若排除精神病,则考虑是否有可能是神经症。

(三)若不是神经症,则考虑是否是心理生理障碍。生理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神经性厌食症、神经性贪食症、神经性呕吐症、失眠症、嗜睡症、睡行症等等;

(四)若不是生理心理障碍,则考虑是否是人格障碍。

(五)若不是人格障碍。则要考虑是否是其他的心理疾病,则多是一般性的心理问题,包括社会适应不良、人际交往障碍、学习障碍、情绪困扰、意志缺陷、性格弱点以及各种现实的矛盾和茫然等等。它们是心理诊断中最常见的问题,特别是在学校和社区的心理咨询机构中。随着心理咨询的发展,这类求诊者的比例将大幅度上升。

(六)有的是由于躯体疾病引起的心理障碍,对此的关键是治疗躯体疾病,一旦疾病得到控制,心理障碍也就随之得到缓解、改变。

5、强迫性神经症的诊断要点有哪些?

答: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2、以强迫症为主要临床相;3、必须在连续两周中的大多数日子存在强迫症状或强迫动作,或两者并存,这些症状引起痛苦或妨碍活动;4、强迫症状必须被看作是患者自己的思维或冲动;5、必须至少有一种思想动作仍在被患者徒劳地加以抵制,即使患者不再对其他症状加以抵制;6、实施动作的想法本身应是令人不愉快的;7、想法、表象或冲动必须是令人不快地一再出现;8、排除其他精神障碍的继发性强迫症状,如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等。

6、 简述心理诊断的过程是什么

答:心理诊断的过程主要包括建立诊断同盟关系,资料的收集及整理分析,寻找心理问题的关键点,问题定性和定量,病因诊断,鉴别诊断等六个阶段。

7、在临床实践中,通常根据以下标准进行:

(一)心理冲突的性质标准

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是冲突的道德性;第二是冲突的现实性。

心理冲突的道德性主要是指心理冲突是否可以做道德评价,是否有明显的道德性质。

(二)心理正常和异常的常识性标准

关于常识性标准,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

来访者如果出现了一些离奇怪异的言行举止,则可以判断来访者的心理出现了异常。

2、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

正常的心理反应,其情绪体验必须与现实处境相一致。如果表现出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这也可帮助诊断为心理异常。

3、社会功能不完整。

主要表现为工作效率降低,人际交往发生变化。

4、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

(三)心理正常和异常的标准化区分

目前,标准化的区分有以下几类,医学标准、统计学标准、内省经验标准以及社会适应标准。

8、(一)尊重意味着完整表达

1、尊重意味着咨询师把来访者看做是有人权、价值、情感和独立人格的人。

2、 尊重意味着接纳来访者的优点和缺点。

3、尊重意味着咨询师接纳一个价值观和自已不同甚至差距很大的来访者,并与之平等交流。

(二)尊重意味着一视同仁

无论求助者相貌美丑,地位高低,经济贫富、脾气好坏、年龄大小、性别为何,咨询师都应一视同仁,予以尊重,不能厚此薄彼,轻视或奉承。

(三)尊重意味着以礼待人

对求助者要不嘲笑,不动怒,不贬抑、不惩罚。即使求助者的言语举止有些失礼,也应以礼相待。

(四)尊重意味着信任对方

信任是尊重的基础,缺乏信任就很难有尊重。咨询师应对来访者在咨询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行为与言语表示理解。

(五)尊重意味着保护隐私

对来访者讲述的秘密、隐私,咨询师应予以尊重、保护,不应随便外传。

(六)尊重应以真诚为基础

尊重并不意味着一味地迁就求助者,没有原则,没有是非。进行心理诊断时,咨询师可能遇到不同意来访者言行的情况,对此咨询师应该在收集信息资料的基础上,根据诊断关系的建立状况,表明自己的意见,否则就会违背真诚的要求

四、许燕这种症状是典型的考试焦虑症,诊断要点如下:

(1)主导症状为烦躁不安和担忧,且影响了社会功能

许燕的烦躁和担忧并不是提高学习效率或效果,相反阻碍了学习效率,影响了学习效果,实质上影响了社会功能。

(2)担忧的对象比较确定,并不发生漂浮现象

许燕“一想到考试我就心跳加速,觉得全身的血液都在沸腾,静不下心来。考场上,拿到试卷我头上便直冒冷汗,越想冷静便越心慌,甚至大脑出现一片空白。”在临近考试时都会出现焦虑症状。

(3)伴随植物性神经功能的反应

通常出现一些植物性神经功能的反应,以失眠,食欲下降,出汗等紧张症状的反应为主。“拿到试卷我头上便直冒冷汗,越想冷静便越心慌,甚至大脑出现一片空白。”

原因:

许燕把考试成绩看得太重,希望以考试成绩换取父母的笑容,考不好便觉得是自己的过错,愧疚不安。这给她造成过重的心理负担。同时又觉得周围“强手如林”,产生威胁感,而本人又非常看重分数,总想处于领先地位、害怕失败和落后,过分自尊、担心考不好被人看不起,从而导致了焦虑症状的出现。

咨询建议:

(1)认知调控。可以采用合理情绪疗法或认知行为治疗等改变来访者关于考试的错误认知或认知偏差,从而达到调节考试焦虑的目的。

(2)放松训练。采用简易或是标准化的方式让来访者学会放松,从而快速调节来访者的焦虑情绪,获得即时效果,调节来访者当下的情绪。

(3)系统脱敏训练。根据交互抑制原理,有效制订脱敏等级,结合放松训练,综合稳定有效地降低来访者对考试情景的焦虑和紧张和担心。

(4)生物反馈训练

运用生物反馈技术可以较好的让来访者调节自己的焦虑及水平,使之达到考试的最好状态。

应用心理学、心理学

认知:就是人们看待事物的方式,它包括一个人的思想观点、阐释事物的思维模式、

评价是非的标准、对人对事的基本信念等。

近因效应是:指当人们识记一系列事物时对末尾部分项目的记忆效果优于中间部分项目的现象

否认:不是把痛苦事件有目的地忘掉,而是把已发生的不愉快的事件加以否认,认为它根本没有发生过,以逃避心理上的刺激和痛苦,来获取心理上暂时的安慰。

情绪和情感是指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

。四

1、 答:一般而言,引起抑郁的原因通常有以下三种: 第一是心理和社会因素引起的,这

也是最容易引发抑郁情绪的因素。 第二是内源性的,与遗传有直接关系,有些人莫名

其妙地发病,有时候与季节有关,这种情况的治疗以吃药为主。 第三种是药源性的,

如同吃药过敏,一些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可能会导致某些人出现抑郁症状,此时应立即停

止服药。通常有以下三种: 第一是心理和社会因素引起的,这也是最容易引发抑郁情

绪的因素。 第二是内源性的,与遗传有直接关系,有些人莫名其妙地发病,有时候与

季节有关,这种情况的治疗以吃药为主。 第三种是药源性的,如同吃药过敏,一些治

疗高血压的药物可能会导致某些人出现抑郁症状,此时应立即停止服药。

2、 答:可将人际关系分为三大类:一、出于包容的需要形成的人际关系。二、出于控制的

需要形成的人际关系,三出于感情的需要形成的人际关系。

将一张纸一分为三,从左至右分别写上随想、认知失真、合理信念。当有了心理困惑或解不开的结时,按照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1)将你当时头脑中出现的随想通通写下来,想到什么写什么。

(2)对每一种随想进行分析,将其与认知失真表进行对照,找出你的认知失真。

(3)练习对失真的思想进行无情的反击,以更客观的思想取代失真的思想。五

1:[论述题]青少年自我体验的发展特点

答:青少年自我体验的发展特点 自我意识中的情感体验往往是通过学生的态度反应来进行研究的。青少年在心理上的成人感、闭锁性、自尊感对其自我体验的发展是最具有现实意义的。 1. 成人感 成人感是指青少年感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渴望参与成人角色,要求独立、得到尊重的体验和态度。从初中开始起,他们就产生强烈的自立愿望,开始疏远父母而乐于和同龄人交往,寻找志趣相投、谈得来的伙伴。 2. 自尊感 自尊感是社会评价与个人的自尊需要之间相互关系的反映。 青少年自尊感的体验容易走极端,当社会评价与个人的自尊相一致、自尊需要得到肯定与满足时,他们往往会沾沾自喜甚至会得意忘形;如果社会评级不能满足自尊需要或者产生矛盾时,他们就可能妄自菲薄、情绪一落千丈,甚至出现不负责人的自暴自弃。 3. 从闭锁性到自卑感 青少年期在心理发展上表现出明显的闭锁性,这是这个阶段自我体验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随着闭锁性的发展,青少年到了高中时期容易出现自卑感。所谓自卑感是一种轻视自己、不相信自己,对自己持否定态度的自我体验。一个人若被自卑感所笼罩,其精神活动就会遭到严重的束缚,会变得不肯面对现实,丧失独立向上、自强不起的精神。

课堂教学技术

二、

1教学提问的价值(和功能)有哪些?

A、管理课堂,集中学生注意

B、了解教学,了解学生相关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C、检测教学,测查学习效果

D、启发思维,激发学生思考

E、引导教学,推进学习进程

2教学评价与“说课”的基本关系是什么?

A、教学评价就是教学目标达成度(学生学习效果)及各教学因素科学合理性(教师教学操作行为的科学合理性)的评判及估量,(1分)

可分为教师教学评价和学生学习评价;(1分)

B、教师教学评价在实践中通常大略地采用“说课”的方式进行,可分“课前说课”和“课后说课”;(1分)

C、“课前说课”乃是对教学设计(或教学方案)的评价;(1分)

D、“课后说课”主要是对教学实施(上课)的评价;(1分)

3、与其他动物相比,人学习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A、学习内容以间接经验为主,(2分)

B、学习媒介以语言为主要工具,(2分)

C、具有主动性和接受性,(2分)

E、“课后说课”也必然涉及到对教学设计(或教学方案)的评价。(1分)

4、课堂活动管理的基本要领又哪些?

A、实践活动是促进知识向内在素质能力转化的重要途径,(1分)

B、活动目的要明确;为教学目标达成服务,(1分)

C、活动方式要阐明:学生确知活动操作规程,(1分)

D、活动参与度(行为调动度)要高,(1分)

E、活动投入度(情绪调动度)要高。(1分)

5、促使教学“深入浅出”的操作要领有哪些?

A、通过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提示或解释,促进学生借助已知理解未知

B、举例“切身”,用浅显的事例来解说艰深的理论知识

C、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达方式,清楚透彻地对知识内涵进行解析

D、可以恰当地运用浅显的“类比举例”,来解释和说明高深的理论知识

E、尽量运用学生熟悉的事实或现象,或联系学生已有知识或经验,来促进对新知识的理解

三、简述题

1.简述课堂教学主板书内容设计的基本要领有哪些?

A主板书呈现教学主要内容,置于显要位置;

B切合原意;

C 关键信息在;

D 逻辑清晰;

E 简明扼要。

2.教学巩固强化环节的合理操作要领有哪些?

A、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认知精加工,促进对知识的全面、准确(正确基础上的精确)、深刻理解,促进知识进入长时记忆系统;(2分)

B、运用变式举例或变式练习,避免机械重复;(2分)

C、根据"最佳训练组合”科学地组合训练,合理安排强化

四、1.答: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日益成为一个阻碍我国教育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的严重问题,并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大量的教辅作业和形形色色的考试,使得中小学生的个人主动学习兴趣减退,学习动力严重欠缺,同时课业负担过重还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造成诸多社会问题 。 对于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 ,我认为既有外因,又有内因。

(一)家长望子成龙的迫切愿望。

(二)教师压力的传导形成学生课业负担。

(三)学校教育制度的转型尚未完成。

(四)教育产业化的畸形发展加重了中小学课业负担。

(五)教育评价权与行政权尚未分离。

减轻中小学生负担对策:

(一)建立和完善教学中的心理疏导、心理培训制度。目前,中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面临着较大的心理压力,但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心理尚不成熟等原因,尚不懂得调整。因此,学校应当建立和完善教育疏导制度,开设心理辅导课程,有条件的学校应当设立心理疏导室,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调整心态、调节压力,使学生能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和学习。从家长的角度来看,家长应当及时关注孩子的心理动向,积极与孩子产生心理互动,消除孩子的心理负担,并且不应当"包办”孩子的一切事务,将符合孩子年龄的事项交给他们自己去处理和解决,适当锻炼孩子的应变处事能力,加强他们的心理素质。

(二)注重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减轻教师压力向学生的传导。在对于解决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压力这个问题上,我们通常只是从学生的角度来减轻负担,却忘了学生仍有部分心理压力来源于他们的老师。因此,我们需要完善对于教师的评价考核制度,不能仅仅通过学生的成绩或者学生的表现来确定教师的素质,可以从教师的各方面工作来考核该教师是否称职,学生的成绩固然是考核的一方面,却不能是唯一的。当然学校也要同时注重对于教师的人文关怀,做好对于教师的情绪疏导工作,这对于为中小学生减轻负担和心理压力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加强社会对大众教育观念的引导,让人们形成正确的教育观。

(四)依法治教,将法律责任落到实处。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背景的"痼疾”,它不会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而自动迅速消失。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教育方面的立法,从法律层面来保证中小学生负担的减轻,依法治教,切实保护中小学生不遭受过大的压力和课业负担。② 将学校及其负责人列入管理范围,加强对使中小学生承担较大课业负担的行为加以规制,并责任到人。只有真正地由法律加以了规制,责任才能落到实处,才能切实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压力。

(五)积极促进教育制度的转变,完善教育评价标准。我国教育制度仍然在不断向素质教育转变,但始终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因此,我们应当从多方面采取措施来完善我国的教育制度。首先,我们应当促进素质教育核心内容的完善,使得学校和社会对于学生的人文关怀、心理素养的培养、情绪调整等进入到教育过程中,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活;其次,社会应当引导学校、家长和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不能单纯地认为升学率是衡量一个学校好坏的唯一标准;高分数也不能成为衡量学生个人素质高低的唯一准绳。

中学生学习方法

1、 情绪智力是指顺利地从事情绪活动所必须的各种认知能力,如认知、产生、理解并调控

情绪的能力;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体验,是一种智力。情绪智力是一种社会智力,它包括人格结构中的两个基本成分:认知和情绪。

2、 瞬时记忆,又叫感觉记忆,这种记忆是指作用于人们的刺激停止后,刺激信息在感觉通

道内的短暂保留。信息的保存时间很短,一般在0.25—2秒之间。瞬时记忆的内容只有经过注意才能被意识到,进入短时记忆。

3、 知识结构化是指将每节课逐渐积累起来的知识加以归纳和整理,使之条理化、纲领化,

要做到纲举目张,不是像一盘散沙,要像红线串珠,使知识点在头脑中形成网络图。

4、 功能固着:要善于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遇到的问题,不能固守于自身而要更多去发现

和利用可以解决问题的工具。

5、 干扰抑制说:这一理论认为,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了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

一旦排除干扰,记忆就会恢复,而记忆的痕迹并未发生变化。

1、 学习能力的结构主要包括哪些成分?

一、知识力 二、解析力 三、生成力 四、迁移力 五、执行力 六、强化力

2、识记的主要规律有意向律、意义律、数量律、组块律

3、 简述影响遗忘的因素。1

答:影响遗忘的因素有1、材料的性质与数量2、材料的系列位置3、学习程度4、学习者的态度

4、请简述意志的品质

答:(1)自觉性 (2)果断性(3)自制性(4)坚韧性

5、请简述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答:(1)思维独特性(2)思维灵活性(3)思维的敏锐性(4)思维的突发性

(5)创造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结晶

四、

1、答:2、厌学产生的原因学生的厌学大多数都经历了:成绩不良—对学习没有信心—对学习不感兴趣—不愿学习—讨厌学习,这么一个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

导致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是主客观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具体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第一,社会文化因素

一是社会时尚的诱惑。社会生活是丰富多采的,各种各样的社会风尚,高尚的、健康的、低俗的、消极的,无时不在刺激着青少年学生的感官,诱惑着他们的心灵,大量事实证明,当社会时尚,尤其是低俗时尚成为一个学生的追求目标时,那么他对读书学习的兴趣必然就会日益淡薄。

二是社会思潮的影响。社会上普遍流行的某些轻视学习,轻视知识的思想观念,如“高文化低收入”、“一切向钱看”、等,对于正面临着前途选择的中学生来说,起到了极其消极的影响。这些思想观念一方面极大地挫伤了学生求学成习的积极性,一方面又成为厌学思想的精

神支柱,使厌学范围日益扩大。第二,家庭教养因素

一是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家庭生活不安定,父母及家人经常吵闹,都会使孩子长期自心理不安宁、烦躁、惊吓的状态下,大脑经常被吵闹声所侵扰而无心学习这样就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从而使厌学情绪逐步产生。二是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父母望子成龙,重分数,不重实际潜能的开发,经常就学习问题责骂或毒打孩子,会使孩子对学习产生畏惧心理和厌烦情绪。

第三,学校教育因素

一是培养目标的片面化。中学教育长期以来以升学教育为主,考试频繁,“填鸭式”地满堂灌教学,强迫学习,滥用惩罚,学生学习负担重、压力大,学习的难度与学生的能力不相吻合,教师对学生缺少关心和爱抚。二是学校生活的单一化。中学生正处于热情奔放、活泼向上的年龄阶段,他们个性鲜明,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敏感且容易接受,渴望更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然而,应试教育模式下的学校生活却显得极为沉闷和单调,教学内容繁重、枯燥陈旧,教学方法呆板、单一而缺少变化,学生在学校只是一味地上课、读书和练习,其他活动则受到很大限制。许多学生对单一的、五色调的学校生活感到厌倦,觉得在学校不能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幻想走出校门去领略外面世界的精彩,这也助长了学生中厌学情绪的发展。 三是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教师的为人方式、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文化知识水平以及学生对教师的印象,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第四,个体心理因素中学生个体心理素质欠佳,是产生厌学倾向的内在因素

针对中学生厌学的情况我提出以下几个有效的解决策略

对策之一:重视教育合力的形成

只有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了合力,我们的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和家长开放日,利用现代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观点,全面指导家庭教育。

2、指导家长“赏识孩子”。孩子在家庭生活中,从小就处在选择之中,几乎天天都有己的选择。

对策之二:重视家庭活动的开展。生动、活泼的活动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教师完全可以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活动。如春节期间开展“受欢迎的小客人,受称赞的小主人”实践活动;在妇女节、重阳节期间开展“妈妈好”、“祝福老人”等情感活动;在中秋节期间开展“我爱我家”的系列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家长以“情感”的桥梁,以“亲情”为纽带,适时对孩子进行教育,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对策三:重视和睦家庭的建立。父母应该非常精心地营造一个令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家庭人文环境。父母应该以自己的言传身教以及在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每一个生活细节,让孩子沐浴在一派和谐、文明、健康、宽松的家庭气氛中。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勇敢、进取的性格,培养孩子良好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孩子树立平等、契约、宽容、创新、共生的现代意识,让孩子懂得:要想成才,先要成人。

对策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早期的兴趣常常决定他一生的职业和成就;达尔文幼年时便对收集生物标本有兴趣。物理学家麦克斯韦6岁时便对星星为什么发光感兴趣,后来终于完成《电磁学通论》,成为电磁学之父。因此,学习兴趣能促进学习上的成功,而学习上的成功又会提高学习兴趣,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那么如何培养学习兴趣呢

2答:学习动机的多元化包括三层含义。首先,每个学生都存在多种学习动机,要重点激发那些最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自主学习意识的动机;其次,每个学生的学习动机存在差异。不

能用统一的学习动机标准和要求来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行为,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的成长道路以及对未来的不同追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行为。最后,每个学生在不同的时间、不同地点、不同情景下的学习动机也有可能不同。同一个学生身上,学习动机也可能发生起伏现象。要根据当时、当地选择最有力的学习动机来激发学生自己的学习行为。在多元化的条件下,培养自己的学习动机时,可以采用多种策略。常见策略包括意识化。第二是体验化,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与失败。第三是活动。学习动机并不等同于学习活动本身。第四是迁移。迁移要求把在不同时间和场合上的学习行为迁移到其他时间和场合上。第五是内化。多元化的学习动机在丰富性上起到了良好的动力作用。但是,要使学习动机的效力长久地保持下去,就要在可能的条件下,把学习动机内化为自己的发展和成长需要,这样才能确保学习能力的培养更加稳定和长效。

心理诊断学

一、

1、人格障碍又称变态人格、人格异常、病态人格,是指人格特征显著偏离正常,使患者形成了特有的行为模式,对环境适应不良,明显影响其社会和职业功能,或者患者自己感到精神痛苦。

2、转诊主要指咨询师根据自己的咨询状态、知识专长和精神病的相关知识,把不属于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来访者和咨询师不擅长的心理问题的来访者转介给适合的部门或擅长的咨询师。

4、心境障碍是一种以心境紊乱作为原发性决定因素或者成为其核心表现的病理心理状态,原称“情感性精神障碍”,现称“心境障碍”。

5、严重心理问题是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强烈、持续时间长久、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6、面质又叫质疑、对质、对峙、对抗、正视现实等,是指咨询师指出求助者身上存在的矛盾。

7移情通常理解为指求助者把对父母或对过去生活中某个重要人物的情感、态度和属性转移到了咨询师身上,并相应地对咨询师做出反应的过程。发生移情时,咨询师成了求助者某种情绪体验的替代对象。

8积极关注是对求助者的言语和行为的积极面予以关注,从而使求助者拥有正向价值观 二

1、 心理诊断的三水平和四成分理论的基本观点?

答:四成分和三水平理论认为在进行心理诊断时要考虑四种成分和三个水平。其中,四成分主要包括:(1)心理测量理论;(2)个体差异、情景与环境差异、以及人的发展的理论;(3)测验、工具与程序;(4)诊断过程。这些组成成分可以从不同的水平进行解释:(1)常识性水平(从普通人的观点出发,对心理诊断进行解释,经常看作是经验的行为,也可以看作是非科学的);(2)心理学的理论概念水平(由大量的心理学理论、构想和概念等组成的。这是科学的诊断水平,主要包括检验过程的假说以及心理学的各种研究方法,是科学心理学基础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3)行为的数学模型水平(经典和现代测验理论中就已经建立了不少的现象与行为的数学模型)。

2心理诊断主要任务

心理诊断主要包括五个任务:(1)收集并整理来访者的资料;(2)进行异常精神活动的排除诊断;(3)心理问题的分类诊断;(4)心理问题的病因诊断;(5)心理问题的鉴别诊断。

3、常用的控制谈话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首先是释义法。释义法主要指征得求诊者的同意后,把求诊者的话重复一下并做解释,解释完以后,立即顺便提出另一个问题。这样对谈话方向的控制显得自然、合理。

其次是中断法。中断法主要是指就是在谈话中暂时休止一下,当求诊者因情绪激动或思维障碍而喋喋不休时,不能够硬行迫使他停止谈话,这时,可以插入一些活动中断其谈话。 第三,情感反射法。所谓的情感反射法主要指诊断者有意识地激一下求诊者,使他把淡话转向某类问题。

第四,引导法。所谓的引导法就是由目前的话题引向另一话题。引导是由原来的话题经由一段中介而引出新话题。

4、试述一般心理诊断程序程序:

(一)判断是否患有精神病。若是,再进一步判断是什么精神病。如果判断是精神病,则已不属于心理咨询的范围,应及时转介专科医院治疗或由精神科医生来处理,切不可耽误治疗。

(二)若排除精神病,则考虑是否有可能是神经症。

(三)若不是神经症,则考虑是否是心理生理障碍。生理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神经性厌食症、神经性贪食症、神经性呕吐症、失眠症、嗜睡症、睡行症等等;

(四)若不是生理心理障碍,则考虑是否是人格障碍。

(五)若不是人格障碍。则要考虑是否是其他的心理疾病,则多是一般性的心理问题,包括社会适应不良、人际交往障碍、学习障碍、情绪困扰、意志缺陷、性格弱点以及各种现实的矛盾和茫然等等。它们是心理诊断中最常见的问题,特别是在学校和社区的心理咨询机构中。随着心理咨询的发展,这类求诊者的比例将大幅度上升。

(六)有的是由于躯体疾病引起的心理障碍,对此的关键是治疗躯体疾病,一旦疾病得到控制,心理障碍也就随之得到缓解、改变。

5、强迫性神经症的诊断要点有哪些?

答: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2、以强迫症为主要临床相;3、必须在连续两周中的大多数日子存在强迫症状或强迫动作,或两者并存,这些症状引起痛苦或妨碍活动;4、强迫症状必须被看作是患者自己的思维或冲动;5、必须至少有一种思想动作仍在被患者徒劳地加以抵制,即使患者不再对其他症状加以抵制;6、实施动作的想法本身应是令人不愉快的;7、想法、表象或冲动必须是令人不快地一再出现;8、排除其他精神障碍的继发性强迫症状,如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等。

6、 简述心理诊断的过程是什么

答:心理诊断的过程主要包括建立诊断同盟关系,资料的收集及整理分析,寻找心理问题的关键点,问题定性和定量,病因诊断,鉴别诊断等六个阶段。

7、在临床实践中,通常根据以下标准进行:

(一)心理冲突的性质标准

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是冲突的道德性;第二是冲突的现实性。

心理冲突的道德性主要是指心理冲突是否可以做道德评价,是否有明显的道德性质。

(二)心理正常和异常的常识性标准

关于常识性标准,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

来访者如果出现了一些离奇怪异的言行举止,则可以判断来访者的心理出现了异常。

2、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

正常的心理反应,其情绪体验必须与现实处境相一致。如果表现出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这也可帮助诊断为心理异常。

3、社会功能不完整。

主要表现为工作效率降低,人际交往发生变化。

4、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

(三)心理正常和异常的标准化区分

目前,标准化的区分有以下几类,医学标准、统计学标准、内省经验标准以及社会适应标准。

8、(一)尊重意味着完整表达

1、尊重意味着咨询师把来访者看做是有人权、价值、情感和独立人格的人。

2、 尊重意味着接纳来访者的优点和缺点。

3、尊重意味着咨询师接纳一个价值观和自已不同甚至差距很大的来访者,并与之平等交流。

(二)尊重意味着一视同仁

无论求助者相貌美丑,地位高低,经济贫富、脾气好坏、年龄大小、性别为何,咨询师都应一视同仁,予以尊重,不能厚此薄彼,轻视或奉承。

(三)尊重意味着以礼待人

对求助者要不嘲笑,不动怒,不贬抑、不惩罚。即使求助者的言语举止有些失礼,也应以礼相待。

(四)尊重意味着信任对方

信任是尊重的基础,缺乏信任就很难有尊重。咨询师应对来访者在咨询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行为与言语表示理解。

(五)尊重意味着保护隐私

对来访者讲述的秘密、隐私,咨询师应予以尊重、保护,不应随便外传。

(六)尊重应以真诚为基础

尊重并不意味着一味地迁就求助者,没有原则,没有是非。进行心理诊断时,咨询师可能遇到不同意来访者言行的情况,对此咨询师应该在收集信息资料的基础上,根据诊断关系的建立状况,表明自己的意见,否则就会违背真诚的要求

四、许燕这种症状是典型的考试焦虑症,诊断要点如下:

(1)主导症状为烦躁不安和担忧,且影响了社会功能

许燕的烦躁和担忧并不是提高学习效率或效果,相反阻碍了学习效率,影响了学习效果,实质上影响了社会功能。

(2)担忧的对象比较确定,并不发生漂浮现象

许燕“一想到考试我就心跳加速,觉得全身的血液都在沸腾,静不下心来。考场上,拿到试卷我头上便直冒冷汗,越想冷静便越心慌,甚至大脑出现一片空白。”在临近考试时都会出现焦虑症状。

(3)伴随植物性神经功能的反应

通常出现一些植物性神经功能的反应,以失眠,食欲下降,出汗等紧张症状的反应为主。“拿到试卷我头上便直冒冷汗,越想冷静便越心慌,甚至大脑出现一片空白。”

原因:

许燕把考试成绩看得太重,希望以考试成绩换取父母的笑容,考不好便觉得是自己的过错,愧疚不安。这给她造成过重的心理负担。同时又觉得周围“强手如林”,产生威胁感,而本人又非常看重分数,总想处于领先地位、害怕失败和落后,过分自尊、担心考不好被人看不起,从而导致了焦虑症状的出现。

咨询建议:

(1)认知调控。可以采用合理情绪疗法或认知行为治疗等改变来访者关于考试的错误认知或认知偏差,从而达到调节考试焦虑的目的。

(2)放松训练。采用简易或是标准化的方式让来访者学会放松,从而快速调节来访者的焦虑情绪,获得即时效果,调节来访者当下的情绪。

(3)系统脱敏训练。根据交互抑制原理,有效制订脱敏等级,结合放松训练,综合稳定有效地降低来访者对考试情景的焦虑和紧张和担心。

(4)生物反馈训练

运用生物反馈技术可以较好的让来访者调节自己的焦虑及水平,使之达到考试的最好状态。


相关文章

  • 夜大专科自我鉴定
  • 高中起点专科 应用电子技术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扎实的基本技能,使学生受到严格的实验训练,熟悉典型电子表设备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使学生能从事电子设备及系统装配、调试、操作、维修等工程技术工作及技术管理工作。 主要课程:计算机基储高等数学、C语言 ...

  • 应用心理学实习报告
  • 实习要告一段落了,总结一下自己的所学所得。一家之言,仅供各位参考. 我觉得通过这些日子的实习,学到了很多的东西,明白了很多的道理。这些是我在学校怎么都不会学到的。 (一)我人生的方向将会改变。在去这家公司实习之前,我就已经在上海**实习过了,实习了一个月。再在三才的这段日子里,我真的觉得现在做心理咨 ...

  • 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打算
  • 一、学制与招生对象 学 制:三年 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和地区经济发展要求的具有现代意识和创新精神,具有较高的道德文化修养,熟悉贸易法律、法规、工 ...

  • 新生心理调适主题讲座策划书
  • 一.活动背景 今年刚刚经过"黑色七月"洗礼的高中生,在众人羡叹中走进了大学这座象牙塔.尽管,这里是知识的圣殿,却非梦想的乐园.这里,机会与挑战并存, 这里成功与失败同在 :这里他们拥有很多,同时,他们也缺乏很多--从中学进入大学绝不是从一个门槛跨入另一个门槛那样简单,而是攀上了一 ...

  • 20XX年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计划
  • 一、学制与招生对象 学 制:三年 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和地区经济发展要求的具有现代意识和创新精神,具有较高的道德文化修养,熟悉贸易法律、法规、工 ...

  • 数学教师寄语
  • 一)有明确的目标 (二)勤也就是不怕苦 (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是节省学习时间和提高学习效率的最为基本的方法.下面请允许我为大家介绍几种良好的学习习惯.1.认真预习的习惯很多同学只重视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完成作业,而忽视课前预习,有的同学根本没有预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因为没有 ...

  • 管理学学习心得体会
  • 自从人们开始组成群体来实现个人无法完成的目标以来,管理工作就成为协调个体努力必不可少的因素了。由于人类社会越来越依赖集体的努力以及越来越多的、有组织的群体规模的扩大,管理人员的任务也就愈发重要了。作为当代大学生,我认为管理学同样与我们息息相关,管理是一切组织的根本,管理工作适用于各种大小规模的组织, ...

  • 大学生学习管理学知识心得体会
  • 自从人们开始组成群体来实现个人无法完成的目标以来,管理工作就成为协调个体努力必不可少的因素了.由于人类社会越来越依赖集体的努力以及越来越多的.有组织的群体规模的扩大,管理人员的任务也就愈发重要了.作为当代大学生,我认为管理学同样与我们息息相关,管理是一切组织的根本,管理工作适用于各种大小规模的组织, ...

  • 管理学演讲稿
  • 各位同学,大家好! 今天我讲的课题是:管理学的魅力。 管理学有什么魅力?为什么要探讨管理学的魅力呢?这可是个新鲜的课题。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习这样,工作也这样。 一个学管理、干管理、研究管理的人,如果不能领略管理学的魅力,甚至把管理学看成是枯燥乏味的东西,那他对管理的学习和研究就缺乏基本 ...

  • 毕业生评语
  • 该生思想进步,学习认真,友爱同学,待人真诚.性格开朗,适应能力强,知识面广,有团队精神.在担任班团干部期间,工作认真负责,有较强的组织.协调活动能力,善于沟通,在学生会公共关系部对外工作上表现突出,动手能力较强,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和社会实践,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 该生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学习刻苦认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