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北洋军阀的统治 教案

第10课 北洋军阀的统治

宋应贵

知识重点:袁世凯复辟帝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反袁斗争

知识难点:袁世凯得以实现专制独裁统治以及其迅速垮台的原因 ◆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1,标志:1912年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2,历程:

(1)从“兴衰”角度看

形成阶段:1895年小站练兵到1912年袁世凯窃国。 发展阶段:

1912年袁世凯窃国起到1916年毙命。 衰落阶段:1916年袁毙命到1926年7月北伐开始前。 覆灭阶段:1926年7月开始北伐到1928年东北易帜。 (2

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年4月至1916年6月。 皖系统治时期:1916年6月至1920年7月。 直系统治时期:1920年7月至1924年10月。 奉系统治时期:1924年10月至1928年12月。

3,性质:封建军阀统治(封建的买办的武装政治集团;代表大地主、大买办(大资产阶级)利益;对内镇压革命,对外投靠帝国主义) ◆袁世凯时期(1912年——1916年):卖国、独裁 一,袁世凯专权

1, 政治上:破坏约法,控制内阁

思考: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有那些?目的何在? 2, 军事上:加强北洋军,削弱革命军

思考:面对北洋政府的裁军命令,南方革命党人采取怎样的态度?说明什么? 二,袁世凯称帝 1,过程:

思考:袁世凯是如何一步一步破坏民主共和,复辟帝制的?

宣统退位

A 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山辞职

破坏责任内阁制

B 就任正式大总统

镇压二次革命

解散国民党、国会

C 担任终身大总统 废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 修改总统选举法任期无限制 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D 复辟帝制 出卖国权 接受二十一条

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

⒉ 袁世凯复辟帝制得以实现的原因: ⑴个人自身的因素;

⑵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支持(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政府对内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对外代表帝国主义的利益。)

⑶资产阶级革命派反袁斗争软弱无力, ⑷尊孔复古的逆流

◆段祺瑞为首皖系军阀统治时期(1916——1920) 一,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1

那些影响?

二,短命的张勋复辟: 1,府院之争

(1)含义:是以黎元洪为首的总统府集团与段祺瑞为首的国务院集团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

(2)焦点——要不要参战,由谁主持参战

(3)实质——美日在中国的争夺,美日矛盾的体现。 (4)后果——“府院之争”给张勋复辟提供了可乘之机。 2,张勋复辟的活动

思考:段祺瑞对待张勋复辟的态度是怎样的?两次复辟帝制的失败说明什么? 三,段祺瑞专制:

◆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一,反对袁世凯的斗争 1,制定临时约法(1912)

2,改组同盟会,组建国民党(1913)

⑴宋教仁为什么要改组同盟会,组建国民党?

⑵阅读书中国民党宣言的部分引文,分析国民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其宗旨与同盟会的纲

领相比较,有何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3, 发动二次革命(1913年)

(1)原因:根本原因是袁世凯的独裁与卖国;直接原因是宋案

思考:袁世凯为何派人刺杀宋教仁?它的发生使得反袁斗争发生怎样的变化?

回答——目的是阻止国民党组阁,扑灭革命势力。宋案的发生,使得革命党人逐渐认识袁世凯的反动面目,反袁由合法的议会斗争转为武装斗争。

(2)性质: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对袁世凯建立专制独裁、保卫民主共和制的一次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

主观:国民党力量涣散 (3

客观:北洋军力量比较强大 (4)影响:是辛亥革命的最后一战。它的失败,标志着辛亥革命无可挽回的最后的失败了。从此南方的政权被袁世凯所控制。 4,护国运动(1915)

(1)原因:袁世凯的卖国和复辟帝制

革命派:孙中山——成立“中华革命党”, 重建革命的领导核心二次

发表讨袁宣言

(2

蔡锷在云南组织护国军 (3)结果:取得了反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胜利,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地位。资产阶级共和制形式得以恢复起来。但全国已形成军阀割据混战局面。 二,反对张勋复辟的斗争——讨逆运动(1917) (1)革命派:孙中山发表《讨逆宣言》 (2)人民群众:

(3)皖系军阀:组织讨逆军,张勋战败,段祺瑞以再造共和功臣自居,重新担任国务总理。 (思考段祺瑞的目的与革命派有何不同之处?)

三,反对段祺瑞专制的斗争——护法运动(1917——1918) 1, 起因: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与国会

2, 目的:孙中山为了维护民主共和制,倡导护法;西南军阀利用孙的威望,抵抗段的武

力统一政策,保存和发展实力,附和护法。

3, 经过:时间——1917年 领导机构——护法军政府 主要人物——孙中山(大元

帅)

4, 结局:西南军阀与直系军阀相勾结,排挤孙。其后孙中山辞职,离开广州,护法运动

宣告失败。 5,失败的原因:

(1)主要原因——缺少群众基础;没掌握军队(会党-新军-军阀);西南军阀与直系军阀勾结排挤孙中山 (2)根本原因:

护法运动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软弱的中国民族资产阶

级不能领导中国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取得胜利。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必须依靠新的革命力量,寻找新的革命道路

比较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1)相同点:革命党为维护民主共和而发动,都采取了武装斗争的形式。(2)不同点:a .领导者不同:二次革命是黄兴、李烈钧领导的,护国运动是蔡锷、李烈钧领导的,护法运动是孙中山直接领导的。b. 斗争对象不同: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是反对袁世凯,护法运动是反对段祺瑞。C .斗争结果不同:二次革命被袁世凯镇压,护国运动取得胜利,护法运动因西南军阀破坏而失败。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政治斗争的焦点是什么?围绕这一焦点展开那些斗争?斗争的实质怎样?结局说明什么?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知识重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及特点 知识难点:无产阶级的壮大 知识结构:

思考:我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何时?其原因是什么?在那些时期又不同程度得到发展?原因各是什么?

一,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历史背景 ⑴国内因素:

①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的支持; ②北洋政府的鼓励;

③“实业救国”热潮的推动; ④群众性抵制日货运动

⑵国际因素:一战使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轻工业品打入世界市场,刺激民族工业的发展。 二、发展概况

1、 时间:1912——1919

2、 发展最快的行业:纺织业和面粉业,其他工业也有不同程度发展。 3、 两大社会思潮:民主共和和实业救国

4、 代表性的实业家:张謇、周学熙、荣宗敬、荣德生

思考:民族经济发展的特点有那些?这些特点决定民族资产阶级具有怎样的特性? 三,发展的特点

行业分布上:主要集中于轻工业,工业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独立的工业体系 与外国资本比较:规模狭小,经营分散,技术设备落后,力量十分薄弱,受到外国资本的控制

与封建经济比较:自然经济仍然占绝对优势,严重束缚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时间短暂(1912——1919),一战结束,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卷土重来,民族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宣告结束。

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影响

无产阶级队伍日益壮大起来,为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发展,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

课堂小结:民族经济发展的几个阶段 回忆知识:中国工人阶级的发展历程

例 概述1840年到1919年近代工业在中国产生和发展的基本线索,具体分析民族工业出现“黄金时代”的原因。

分析:该题是1996年上海高考题。本题以“近代工业”为切口,考查考生再现历史线索和分析概括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区分“近代工业”和“民族工业”两个概念,以明确答题范围。近代工业包含使用机器生产的外资企业、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答案:基本线索:①1840年后,英法等国在沿海通商口岸设立船坞、工厂;②1861年起,洋务派(或官僚)兴办“自强”(或军事)工业,进而兴办“求富”(或民用)工业;从1870年开始,有广东、上海等沿海地区出现了以轻工业为主的民族工业;③1895年(或《马关条约》签订后),大量外资在中国兴办工业、民族工业有一定发展,但处境艰难;④1914-1918年(或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黄金时代”。

民族工业出现“黄金时代”的原因:

①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的支持;②北洋政府的鼓励;③“实业救国”热潮的推动;④群众性抵制日货运动;⑤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列强减少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增加对中国产品的需求;⑥上述因素刺激了中国商业资本和民间资本迅速向工业资本转移。

问题思考:影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利、不利因素有哪些?

提示:影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利因素:①外来技术的引进。如洋务运动。②外来经济侵略的客观影响。③政府开放的政策,如清末甲午战争后的政策,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措施。④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如一战的影响。⑤重大政治变革的推动,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推动。⑥新式学校的创办,教育制度的改革所起的作用。

阻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不利因素:①政治腐败、专制统治,不利于近代工业的发展。②外来侵略的加深,特别是主权的进一步丧失,外来经济侵略的进一步加深,严重地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③封建经济的阻碍,影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第10课 北洋军阀的统治

宋应贵

知识重点:袁世凯复辟帝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反袁斗争

知识难点:袁世凯得以实现专制独裁统治以及其迅速垮台的原因 ◆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1,标志:1912年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2,历程:

(1)从“兴衰”角度看

形成阶段:1895年小站练兵到1912年袁世凯窃国。 发展阶段:

1912年袁世凯窃国起到1916年毙命。 衰落阶段:1916年袁毙命到1926年7月北伐开始前。 覆灭阶段:1926年7月开始北伐到1928年东北易帜。 (2

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年4月至1916年6月。 皖系统治时期:1916年6月至1920年7月。 直系统治时期:1920年7月至1924年10月。 奉系统治时期:1924年10月至1928年12月。

3,性质:封建军阀统治(封建的买办的武装政治集团;代表大地主、大买办(大资产阶级)利益;对内镇压革命,对外投靠帝国主义) ◆袁世凯时期(1912年——1916年):卖国、独裁 一,袁世凯专权

1, 政治上:破坏约法,控制内阁

思考: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有那些?目的何在? 2, 军事上:加强北洋军,削弱革命军

思考:面对北洋政府的裁军命令,南方革命党人采取怎样的态度?说明什么? 二,袁世凯称帝 1,过程:

思考:袁世凯是如何一步一步破坏民主共和,复辟帝制的?

宣统退位

A 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山辞职

破坏责任内阁制

B 就任正式大总统

镇压二次革命

解散国民党、国会

C 担任终身大总统 废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 修改总统选举法任期无限制 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D 复辟帝制 出卖国权 接受二十一条

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

⒉ 袁世凯复辟帝制得以实现的原因: ⑴个人自身的因素;

⑵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支持(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政府对内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对外代表帝国主义的利益。)

⑶资产阶级革命派反袁斗争软弱无力, ⑷尊孔复古的逆流

◆段祺瑞为首皖系军阀统治时期(1916——1920) 一,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1

那些影响?

二,短命的张勋复辟: 1,府院之争

(1)含义:是以黎元洪为首的总统府集团与段祺瑞为首的国务院集团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

(2)焦点——要不要参战,由谁主持参战

(3)实质——美日在中国的争夺,美日矛盾的体现。 (4)后果——“府院之争”给张勋复辟提供了可乘之机。 2,张勋复辟的活动

思考:段祺瑞对待张勋复辟的态度是怎样的?两次复辟帝制的失败说明什么? 三,段祺瑞专制:

◆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一,反对袁世凯的斗争 1,制定临时约法(1912)

2,改组同盟会,组建国民党(1913)

⑴宋教仁为什么要改组同盟会,组建国民党?

⑵阅读书中国民党宣言的部分引文,分析国民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其宗旨与同盟会的纲

领相比较,有何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3, 发动二次革命(1913年)

(1)原因:根本原因是袁世凯的独裁与卖国;直接原因是宋案

思考:袁世凯为何派人刺杀宋教仁?它的发生使得反袁斗争发生怎样的变化?

回答——目的是阻止国民党组阁,扑灭革命势力。宋案的发生,使得革命党人逐渐认识袁世凯的反动面目,反袁由合法的议会斗争转为武装斗争。

(2)性质: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对袁世凯建立专制独裁、保卫民主共和制的一次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

主观:国民党力量涣散 (3

客观:北洋军力量比较强大 (4)影响:是辛亥革命的最后一战。它的失败,标志着辛亥革命无可挽回的最后的失败了。从此南方的政权被袁世凯所控制。 4,护国运动(1915)

(1)原因:袁世凯的卖国和复辟帝制

革命派:孙中山——成立“中华革命党”, 重建革命的领导核心二次

发表讨袁宣言

(2

蔡锷在云南组织护国军 (3)结果:取得了反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胜利,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地位。资产阶级共和制形式得以恢复起来。但全国已形成军阀割据混战局面。 二,反对张勋复辟的斗争——讨逆运动(1917) (1)革命派:孙中山发表《讨逆宣言》 (2)人民群众:

(3)皖系军阀:组织讨逆军,张勋战败,段祺瑞以再造共和功臣自居,重新担任国务总理。 (思考段祺瑞的目的与革命派有何不同之处?)

三,反对段祺瑞专制的斗争——护法运动(1917——1918) 1, 起因: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与国会

2, 目的:孙中山为了维护民主共和制,倡导护法;西南军阀利用孙的威望,抵抗段的武

力统一政策,保存和发展实力,附和护法。

3, 经过:时间——1917年 领导机构——护法军政府 主要人物——孙中山(大元

帅)

4, 结局:西南军阀与直系军阀相勾结,排挤孙。其后孙中山辞职,离开广州,护法运动

宣告失败。 5,失败的原因:

(1)主要原因——缺少群众基础;没掌握军队(会党-新军-军阀);西南军阀与直系军阀勾结排挤孙中山 (2)根本原因:

护法运动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软弱的中国民族资产阶

级不能领导中国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取得胜利。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必须依靠新的革命力量,寻找新的革命道路

比较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1)相同点:革命党为维护民主共和而发动,都采取了武装斗争的形式。(2)不同点:a .领导者不同:二次革命是黄兴、李烈钧领导的,护国运动是蔡锷、李烈钧领导的,护法运动是孙中山直接领导的。b. 斗争对象不同: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是反对袁世凯,护法运动是反对段祺瑞。C .斗争结果不同:二次革命被袁世凯镇压,护国运动取得胜利,护法运动因西南军阀破坏而失败。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政治斗争的焦点是什么?围绕这一焦点展开那些斗争?斗争的实质怎样?结局说明什么?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知识重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及特点 知识难点:无产阶级的壮大 知识结构:

思考:我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何时?其原因是什么?在那些时期又不同程度得到发展?原因各是什么?

一,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历史背景 ⑴国内因素:

①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的支持; ②北洋政府的鼓励;

③“实业救国”热潮的推动; ④群众性抵制日货运动

⑵国际因素:一战使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轻工业品打入世界市场,刺激民族工业的发展。 二、发展概况

1、 时间:1912——1919

2、 发展最快的行业:纺织业和面粉业,其他工业也有不同程度发展。 3、 两大社会思潮:民主共和和实业救国

4、 代表性的实业家:张謇、周学熙、荣宗敬、荣德生

思考:民族经济发展的特点有那些?这些特点决定民族资产阶级具有怎样的特性? 三,发展的特点

行业分布上:主要集中于轻工业,工业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独立的工业体系 与外国资本比较:规模狭小,经营分散,技术设备落后,力量十分薄弱,受到外国资本的控制

与封建经济比较:自然经济仍然占绝对优势,严重束缚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时间短暂(1912——1919),一战结束,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卷土重来,民族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宣告结束。

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影响

无产阶级队伍日益壮大起来,为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发展,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

课堂小结:民族经济发展的几个阶段 回忆知识:中国工人阶级的发展历程

例 概述1840年到1919年近代工业在中国产生和发展的基本线索,具体分析民族工业出现“黄金时代”的原因。

分析:该题是1996年上海高考题。本题以“近代工业”为切口,考查考生再现历史线索和分析概括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区分“近代工业”和“民族工业”两个概念,以明确答题范围。近代工业包含使用机器生产的外资企业、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答案:基本线索:①1840年后,英法等国在沿海通商口岸设立船坞、工厂;②1861年起,洋务派(或官僚)兴办“自强”(或军事)工业,进而兴办“求富”(或民用)工业;从1870年开始,有广东、上海等沿海地区出现了以轻工业为主的民族工业;③1895年(或《马关条约》签订后),大量外资在中国兴办工业、民族工业有一定发展,但处境艰难;④1914-1918年(或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黄金时代”。

民族工业出现“黄金时代”的原因:

①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的支持;②北洋政府的鼓励;③“实业救国”热潮的推动;④群众性抵制日货运动;⑤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列强减少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增加对中国产品的需求;⑥上述因素刺激了中国商业资本和民间资本迅速向工业资本转移。

问题思考:影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利、不利因素有哪些?

提示:影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利因素:①外来技术的引进。如洋务运动。②外来经济侵略的客观影响。③政府开放的政策,如清末甲午战争后的政策,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措施。④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如一战的影响。⑤重大政治变革的推动,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推动。⑥新式学校的创办,教育制度的改革所起的作用。

阻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不利因素:①政治腐败、专制统治,不利于近代工业的发展。②外来侵略的加深,特别是主权的进一步丧失,外来经济侵略的进一步加深,严重地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③封建经济的阻碍,影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相关文章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辛亥革命 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活动(成立政党、宣传与辩论、组织武装起义等) 2、三民-主义学说的内容 3、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 4、北洋军阀的统治及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注意比较资产阶级革命与资产阶级改良的区别,理解革命是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 ...

  • 共产党员程砚秋墓碑碑文
  • 注:程砚秋的灵柩安葬在北京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墓碑上镌刻着由马少波同志撰稿的碑文,全文如下: 程砚秋同志,满族,北京人,生于一九零四年.六岁时学习京剧.昆曲.曾受业于名师王瑶卿之门.十七岁即成班演出.他在歌唱和表演方面刻苦钻研,勇于革新,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中国的戏剧艺术上获得了卓越的成就.三十 ...

  • 茅盾读后感
  • <子夜>标志着茅盾的创作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成熟阶段,是我国现代文学一部杰出的革命现实主义的长篇.它从一九三一年十月写起,至一九三二年十二月完稿.在动笔以前,还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准备和构思的过程. 茅盾对于三十年代初期的中国社会有比较深刻的研究和了解.在他的朋友中有做实际工作的革命者,有自由 ...

  • 关于忠诚与背叛的读后感
  • 观看<忠诚与背叛>的过程中,我的内心一直是不平静的.这部影片反映是一个甄别英雄和小人的年代,更是一个改写历史与文明的年代:这部影片所讲述的故事,既影响了中华民族的近代发展历程,也蕴含着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思考的基本伦理问题.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政府的封建统治,但胜利果实却被封建军阀窃取.为 ...

  • 党的宗旨学习心得
  • 党的历史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所从事的是变革世界的伟大事业,更是为人民大众的解放和幸福而努力奋斗的伟大事业.这就要求每个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都应为实现党的根本宗旨--为人民服务--而奋斗.周恩来同志曾经说过"立党为公还是立党为私?这是无产阶级政党和资产阶级政党的分水岭,是真共产党员和假共产党员 ...

  • 民不聊生的意思
  • [释义] 聊:依靠。老百姓无法生活下去。 [语出] 《史记·张耳陈余列传》:“财匮力尽;民不聊生。” [正音] 聊;不能读作“qīnɡ”。 [辨形] 聊;不能写作“迎”。 [近义] 民穷财尽 [反义] 丰衣足食 [用法] 含贬义。一般作谓语、定语、补语。 [结构] 主谓式。 [辨析] ~和“生灵涂炭 ...

  • 大学生建党90周年演讲稿
  •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 我叫--- ,来自10级财政学专业,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永远跟党走.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大喜的日子,因为这年迎来了中国共产党90华诞.90年风雨艰程,一路走来,成绩斐然,让人瞩目.我们英雄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领导的核心,是领导 中国人民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 ...

  • 一条重要的历史经验
  • 在我们党八十多年的辉煌历程中,召开过许多影响深远.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党的代表大会和其他重要会议.回顾党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通过党的代表大会等重要会议,总结经验,分析形势,明确任务,正确回答党所面临的.广大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使全党同志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奋发有为 ...

  •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 1、华盛顿会议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英、日等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由美国建议召开的国际会议。又称太平洋会议。1921年11月12日~1922年2月6日在华盛顿举行。有美、英、法、意、日、比、荷、葡和中国北洋政府的代表团参加。华盛顿会议实质上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其目 ...

  • 共产党员都要为实现党的宗旨而奋斗
  • 共产党员都要为实现党的宗旨而奋斗 自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开展以来,我们先后聆听了局领导的党课教育和市委党校领导的专题讲座,学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关论述,重温了《党章》和《为人民服务》等著作。通过学习教育,我对党的先进性认识从先前的离散性变为现在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由先前的较为肤浅变为现在的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