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__人教新课标版

第二十六章 二次函数

1、二次函数定义:

一般地,如果y =ax +bx +c (a , b , c 是常数,a ≠0) ,那么y 叫做x 的二次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易错点:

c 可以为零.二次函数的定义 二次函数和一元二次方程类似,二次项系数a ≠0,而b ,

2

域是全体实数.

2、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结构特征:

⑴ 等号左边是函数,右边是关于自变量x 的二次式,x 的最高次数是2. b ,c 是常数,a 是二次项系数,b 是一次项系数,c 是常数项. ⑵ a ,

3、二次函数各种形式之间的变换

22

二次函数y =ax +bx +c 用配方法可化成:y =a (x -h )+k 的形式,其中

b 4ac -b 2

h =-,k =.

2a 4a

二次函数由特殊到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①y =ax ;②y =a (x -h )+k ;③y =ax +bx +c

2

2

2

二次函数解析式的表示方法

一般式:y =ax 2+bx +c (a ,b ,c 为常数,a ≠0); 顶点式:y =a (x -h ) 2+k (a ,h ,k 为常数,a ≠0);

4、二次函数y =ax 2+bx +c 图象的画法

五点绘图法:利用配方法将二次函数y =ax 2+bx +c 化为顶点式y =a (x -h ) 2+k ,确定其开口方向、对称轴及顶点坐标,然后在对称轴两侧,左右对称地描点画图. 一般我们c )、以及(0,c )关于对称轴对称的点(2h ,c )、选取的五点为:顶点、与y 轴的交点(0,

0),(x 2,0)(若与x 轴没有交点,则取两组关于对称轴对称的点). 与x 轴的交点(x 1,

★重难点:画草图时应抓住以下几点: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与x 轴的交点,与y 轴的交点.

二次函数y =ax 的性质

2

二次函数y =a (x -h )+k 的性质

2

y =ax +bx +c 的三要素: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 5、抛物线

a 的符号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当a >0时,开口向上;当a

a 相等,抛物线的开口大小、形状相同.

对称轴:平行于y 轴(或重合)的直线记作x =-

b

. 特别地,y 轴记作直线x =0. 2a

b 4ac -b 2

(-)顶点坐标:

2a 4a

6、求抛物线的顶点、对称轴的方法

b 4ac -b 2b ⎫4ac -b 2⎛

(-)公式法:y =ax +bx +c =a x +,∴顶点是,⎪+

2a 4a 2a 4a ⎝⎭

b

对称轴是直线x =-.

2a

2

配方法:运用配方的方法,将抛物线的解析式化为y =a (x -h )+k 的形式,得到顶

2

2

点为(h , k ) ,对称轴是直线x =h .

运用抛物线的对称性:由于抛物线是以对称轴为轴的轴对称图形,所以对称轴的连线的垂直平分线是抛物线的对称轴,对称轴与抛物线的交点是顶点.

用配方法求得的顶点,再用公式法或对称性进行验证,才能做到万无一失. 7、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一般式:y =ax +bx +c . 已知图像上三点或三对x 、y 的值,通常选择一般式. 顶点式:y =a (x -h )+k . 已知图像的顶点或对称轴,通常选择顶点式.

2

2

交点式:已知图像与x 轴的交点坐标x 1、x 2,通常选用交点式:y =a (x -x 1)(x -x 2). 8、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

y 轴与抛物线y =ax 2+bx +c 得交点为(0, c ).

与y 轴平行的直线x =h 与抛物线y =ax +bx +c 有且只有一个交点(h , ah +bh +c ).

2

2

9、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

2

二次函数y =ax +bx +c 的图像与x 轴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x 1、x 2,是对应一元二

次方程ax +bx +c =0的两个实数根. 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情况可以由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判定:

①有两个交点⇔∆>0⇔抛物线与x 轴相交;

②有一个交点(顶点在x 轴上)⇔∆=0⇔抛物线与x 轴相切;

2

③没有交点⇔∆

10、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的交点

2

一次函数y =kx +n (k ≠0)的图像l 与二次函数y =ax +bx +c (a ≠0)的图像G 的交

⎧y =kx +n

点,由方程组 ⎨的解的数目来确定:①方程组有两组不同的解时⇔l 与G 2

⎩y =ax +bx +c

有两个交点; ②方程组只有一组解时⇔l 与G 只有一个交点;③方程组无解时⇔l 与G 没有交点.

11、抛物线与x 轴两交点之间的距离

2

若抛物线y =ax +bx +c 与x 轴两交点为A (x 1,0),B (x 2,0),由于x 1、x 2是方程

ax 2+bx +c =0的两个根,故

b c

x 1+x 2=-, x 1⋅x 2=

a a

AB =x 1-x 2=

x 1-x 22

=

x 1-x 22

4c b 2-4ac ∆b ⎫

-4x 1x 2= -⎪-==

a a a ⎝a ⎭

2

12、二次函数图象的平移

平移步骤:

k ); ⑴ 将抛物线解析式转化成顶点式y =a (x -h )+k ,确定其顶点坐标(h ,

k )处,具体平移方法如下:

⑵ 保持抛物线y =ax 2的形状不变,将其顶点平移到(h ,

2

向右(h >0)【或左(h 平移|k|个单位

【或左(h

★重难点:平移规律

在原有函数的基础上“h 值正右移,负左移;k 值正上移,负下移”. 概括成八个字“左加右减,上加下减”.

1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

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研中,求使材料最省、时间最少、效率最高等问题,有些可归结为求二次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先用配方法或公式法将一元二次函数变形,然后求最值。

★中考常考题型:

1、用二次函数求最值、销售的最大利润、图形的最大面积问题。

2、给出一条直线的解析式与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求交点、判断有几个交点情况、判断交点的取值范围。

第二十七章 相似

27.1 图形的相似

1、相似的定义

如果两个图形形状相同, 但大小不一定相等, 那么这两个图形相似。 (相似的符号:∽)

2、相似的判定

如果两个多边形满足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那么这两个多边形相似。

3、相似比

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边的比叫相似比。相似比为1时,相似的两个图形全等。 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 相似多边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 相似多边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27.2 相似三角形

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重难点)

(1).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2)三边对应成比例

(3) 两边对应成比例, 且夹角相等 (4)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

★常考题型:

利用三角形的相似测量塔高、河宽

2、相似三角形判定的常用模型

A 字型、8字型、三等角模型

3、相似的性质

1. 相似三角形的一切对应线段(对应高、对应中线、对应角平分线、外接圆半径、内切圆半径等)的比等于相似比。 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4. 多边形的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周长比等于相似比。

27.3 位似

1、定义:如果两个图形不仅是相似图形,而且每组对应点的连线交于一点,对应边

互相平行,那么这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这个点叫做位似中心,这时的相似比又称为位似比。

2、位似的相关性质

(1)位似图形的对应点和位似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它们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

等于相似比。

(2)位似多边形的对应边平行或共线。 (3)位似可以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4)位似图形的中心可以在任意的一点,不过位似图形也会随着位似中心的位变而位变。

(5)根据一个位似中心可以作两个关于已知图形一定位似比的位似图形, 这两个图形分布在位似中心的两侧, 并且关于位似中心对称。

★易错点

1、位似是一种具有位置关系的相似,所以两个图形是位似图形,必定是相似图形,而相似图形不一定是位似图形; 2、两个位似图形的位似中心只有一个;

3、两个位似图形可能位于位似中心的两侧,也可能位于位似中心的一侧; 4、位似比就是相似比.利用位似图形的定义可判断两个图形是否位似;

5、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它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位似。

第二十八章 锐角三角函数

28.1锐角三角函数

1、定义:锐角角A 的正弦(sin ), 余弦(cos )和正切(tan ), 都叫做角A 的锐角

三角函数。

正弦(sin )等于对边比斜边 余弦(cos )等于邻边比斜边

正切(tan )等于对边比邻边

2、互余角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

sin (90°-α)=cosα, cos(90°-α)=sinα,

3、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关系

平方关系: sin(α)+cos(α)=1

2

2

4、特殊角三角函数值

28.2 解直

角三角形

1、勾股定理(只适用于直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即:在Rt △ABC 中,若∠C =90°,则a +b =c ;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一条边的平方等于另外两条边的平方和,则这个 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即:在△ABC 中,若a +b =c ,则∠C =90°。

2

2

2

2

2

2

3、解直角三角形(Rt △ABC, ∠C =90°)

⑴三边之间的关系:a +b =c .

⑵两锐角之间的关系:∠A +∠B =90°.. ⑶边角之间的关系:sinA =

2

2

2

∠A 的对边a ∠A 的邻边b

=. =, cosA =

斜边c 斜边c

tanA =

∠A 的对边a

=.

∠A 的邻边b

利用这些关系,知道其中的2个元素(至少有一个是边),就可以求出其余的3个未知元素。

⑷解直角三角形中常见类型:

①已知一边一锐角. ②已知两边.

③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中考常考题型

解直角三角形的实际应用,如求旗杆的高度、塔的高度、求斜坡的长度,利用仰角、俯角求楼高等

第二十九章 投影与视图

29.1 投影

1、投影相关的定义:

(1)一般地,用光线照射物体,在某个平面(地面、墙壁等)上得到的影子叫做物体的投影,照射光线叫做投影线,投影所在的平面叫做投影面。

(2)有时光线是一组互相平行的射线,例如太阳光的一束光中的光线。由平行光线形成的投影是平行投影

(3)由同一点(点光源发出的光线,如灯泡)形成的投影叫做中心投影 (4)投影线垂直于投影面产生的投影叫做正投影。 (5)投影线平行于投影面产生的投影叫做平行投影。 物体正投影的形状、大小与它相对于投影面的位置有关。 2、平行投影

(1)等高的物体垂直地面放置时,在太阳光下,它们的影子一样长

(2)等长的物体平行地面放置时,它们在太阳光下的影子一样长,且影长等于物体本身的长度

(3)一天之中,影子的方向变化为:正西——正北——正东 一天之中,影子的长度变化为:长——短——长

29.2 三视图

1、三视图是观测者从三个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空间几何体而画出的图形。

从物体的前面向后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主视图——能反映物体的前面形状 从物体的上面向下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俯视图——能反映物体的上面形状

从物体的左面向右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左视图——能反映物体的左面形状特点 2、同一个物体三视图之间的关系:

主视、俯视 长对正 主视、左视 高平齐 左视、俯视 宽相等

3、一个物体三视图画法:

根据各形体的投影规律,逐个画出形体的三视图。画形体的顺序:一般先实(实形体)后空(挖去的形体);先大(大形体)后小(小形体);先画轮廓,后画细节。 注意:画每个形体时,要三个视图联系起来画,并从反映形体特征的视图画起,再按投影规律画出其他两个视图。对称图形、半圆和大于半圆的圆弧要画出对称中心线,回转体一定要画出轴线。对称中心线和轴线用细点划线画出。

第二十六章 二次函数

1、二次函数定义:

一般地,如果y =ax +bx +c (a , b , c 是常数,a ≠0) ,那么y 叫做x 的二次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易错点:

c 可以为零.二次函数的定义 二次函数和一元二次方程类似,二次项系数a ≠0,而b ,

2

域是全体实数.

2、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结构特征:

⑴ 等号左边是函数,右边是关于自变量x 的二次式,x 的最高次数是2. b ,c 是常数,a 是二次项系数,b 是一次项系数,c 是常数项. ⑵ a ,

3、二次函数各种形式之间的变换

22

二次函数y =ax +bx +c 用配方法可化成:y =a (x -h )+k 的形式,其中

b 4ac -b 2

h =-,k =.

2a 4a

二次函数由特殊到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①y =ax ;②y =a (x -h )+k ;③y =ax +bx +c

2

2

2

二次函数解析式的表示方法

一般式:y =ax 2+bx +c (a ,b ,c 为常数,a ≠0); 顶点式:y =a (x -h ) 2+k (a ,h ,k 为常数,a ≠0);

4、二次函数y =ax 2+bx +c 图象的画法

五点绘图法:利用配方法将二次函数y =ax 2+bx +c 化为顶点式y =a (x -h ) 2+k ,确定其开口方向、对称轴及顶点坐标,然后在对称轴两侧,左右对称地描点画图. 一般我们c )、以及(0,c )关于对称轴对称的点(2h ,c )、选取的五点为:顶点、与y 轴的交点(0,

0),(x 2,0)(若与x 轴没有交点,则取两组关于对称轴对称的点). 与x 轴的交点(x 1,

★重难点:画草图时应抓住以下几点: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与x 轴的交点,与y 轴的交点.

二次函数y =ax 的性质

2

二次函数y =a (x -h )+k 的性质

2

y =ax +bx +c 的三要素: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 5、抛物线

a 的符号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当a >0时,开口向上;当a

a 相等,抛物线的开口大小、形状相同.

对称轴:平行于y 轴(或重合)的直线记作x =-

b

. 特别地,y 轴记作直线x =0. 2a

b 4ac -b 2

(-)顶点坐标:

2a 4a

6、求抛物线的顶点、对称轴的方法

b 4ac -b 2b ⎫4ac -b 2⎛

(-)公式法:y =ax +bx +c =a x +,∴顶点是,⎪+

2a 4a 2a 4a ⎝⎭

b

对称轴是直线x =-.

2a

2

配方法:运用配方的方法,将抛物线的解析式化为y =a (x -h )+k 的形式,得到顶

2

2

点为(h , k ) ,对称轴是直线x =h .

运用抛物线的对称性:由于抛物线是以对称轴为轴的轴对称图形,所以对称轴的连线的垂直平分线是抛物线的对称轴,对称轴与抛物线的交点是顶点.

用配方法求得的顶点,再用公式法或对称性进行验证,才能做到万无一失. 7、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一般式:y =ax +bx +c . 已知图像上三点或三对x 、y 的值,通常选择一般式. 顶点式:y =a (x -h )+k . 已知图像的顶点或对称轴,通常选择顶点式.

2

2

交点式:已知图像与x 轴的交点坐标x 1、x 2,通常选用交点式:y =a (x -x 1)(x -x 2). 8、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

y 轴与抛物线y =ax 2+bx +c 得交点为(0, c ).

与y 轴平行的直线x =h 与抛物线y =ax +bx +c 有且只有一个交点(h , ah +bh +c ).

2

2

9、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

2

二次函数y =ax +bx +c 的图像与x 轴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x 1、x 2,是对应一元二

次方程ax +bx +c =0的两个实数根. 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情况可以由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判定:

①有两个交点⇔∆>0⇔抛物线与x 轴相交;

②有一个交点(顶点在x 轴上)⇔∆=0⇔抛物线与x 轴相切;

2

③没有交点⇔∆

10、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的交点

2

一次函数y =kx +n (k ≠0)的图像l 与二次函数y =ax +bx +c (a ≠0)的图像G 的交

⎧y =kx +n

点,由方程组 ⎨的解的数目来确定:①方程组有两组不同的解时⇔l 与G 2

⎩y =ax +bx +c

有两个交点; ②方程组只有一组解时⇔l 与G 只有一个交点;③方程组无解时⇔l 与G 没有交点.

11、抛物线与x 轴两交点之间的距离

2

若抛物线y =ax +bx +c 与x 轴两交点为A (x 1,0),B (x 2,0),由于x 1、x 2是方程

ax 2+bx +c =0的两个根,故

b c

x 1+x 2=-, x 1⋅x 2=

a a

AB =x 1-x 2=

x 1-x 22

=

x 1-x 22

4c b 2-4ac ∆b ⎫

-4x 1x 2= -⎪-==

a a a ⎝a ⎭

2

12、二次函数图象的平移

平移步骤:

k ); ⑴ 将抛物线解析式转化成顶点式y =a (x -h )+k ,确定其顶点坐标(h ,

k )处,具体平移方法如下:

⑵ 保持抛物线y =ax 2的形状不变,将其顶点平移到(h ,

2

向右(h >0)【或左(h 平移|k|个单位

【或左(h

★重难点:平移规律

在原有函数的基础上“h 值正右移,负左移;k 值正上移,负下移”. 概括成八个字“左加右减,上加下减”.

1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

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研中,求使材料最省、时间最少、效率最高等问题,有些可归结为求二次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先用配方法或公式法将一元二次函数变形,然后求最值。

★中考常考题型:

1、用二次函数求最值、销售的最大利润、图形的最大面积问题。

2、给出一条直线的解析式与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求交点、判断有几个交点情况、判断交点的取值范围。

第二十七章 相似

27.1 图形的相似

1、相似的定义

如果两个图形形状相同, 但大小不一定相等, 那么这两个图形相似。 (相似的符号:∽)

2、相似的判定

如果两个多边形满足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那么这两个多边形相似。

3、相似比

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边的比叫相似比。相似比为1时,相似的两个图形全等。 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 相似多边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 相似多边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27.2 相似三角形

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重难点)

(1).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2)三边对应成比例

(3) 两边对应成比例, 且夹角相等 (4)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

★常考题型:

利用三角形的相似测量塔高、河宽

2、相似三角形判定的常用模型

A 字型、8字型、三等角模型

3、相似的性质

1. 相似三角形的一切对应线段(对应高、对应中线、对应角平分线、外接圆半径、内切圆半径等)的比等于相似比。 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4. 多边形的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周长比等于相似比。

27.3 位似

1、定义:如果两个图形不仅是相似图形,而且每组对应点的连线交于一点,对应边

互相平行,那么这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这个点叫做位似中心,这时的相似比又称为位似比。

2、位似的相关性质

(1)位似图形的对应点和位似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它们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

等于相似比。

(2)位似多边形的对应边平行或共线。 (3)位似可以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4)位似图形的中心可以在任意的一点,不过位似图形也会随着位似中心的位变而位变。

(5)根据一个位似中心可以作两个关于已知图形一定位似比的位似图形, 这两个图形分布在位似中心的两侧, 并且关于位似中心对称。

★易错点

1、位似是一种具有位置关系的相似,所以两个图形是位似图形,必定是相似图形,而相似图形不一定是位似图形; 2、两个位似图形的位似中心只有一个;

3、两个位似图形可能位于位似中心的两侧,也可能位于位似中心的一侧; 4、位似比就是相似比.利用位似图形的定义可判断两个图形是否位似;

5、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它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位似。

第二十八章 锐角三角函数

28.1锐角三角函数

1、定义:锐角角A 的正弦(sin ), 余弦(cos )和正切(tan ), 都叫做角A 的锐角

三角函数。

正弦(sin )等于对边比斜边 余弦(cos )等于邻边比斜边

正切(tan )等于对边比邻边

2、互余角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

sin (90°-α)=cosα, cos(90°-α)=sinα,

3、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关系

平方关系: sin(α)+cos(α)=1

2

2

4、特殊角三角函数值

28.2 解直

角三角形

1、勾股定理(只适用于直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即:在Rt △ABC 中,若∠C =90°,则a +b =c ;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一条边的平方等于另外两条边的平方和,则这个 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即:在△ABC 中,若a +b =c ,则∠C =90°。

2

2

2

2

2

2

3、解直角三角形(Rt △ABC, ∠C =90°)

⑴三边之间的关系:a +b =c .

⑵两锐角之间的关系:∠A +∠B =90°.. ⑶边角之间的关系:sinA =

2

2

2

∠A 的对边a ∠A 的邻边b

=. =, cosA =

斜边c 斜边c

tanA =

∠A 的对边a

=.

∠A 的邻边b

利用这些关系,知道其中的2个元素(至少有一个是边),就可以求出其余的3个未知元素。

⑷解直角三角形中常见类型:

①已知一边一锐角. ②已知两边.

③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中考常考题型

解直角三角形的实际应用,如求旗杆的高度、塔的高度、求斜坡的长度,利用仰角、俯角求楼高等

第二十九章 投影与视图

29.1 投影

1、投影相关的定义:

(1)一般地,用光线照射物体,在某个平面(地面、墙壁等)上得到的影子叫做物体的投影,照射光线叫做投影线,投影所在的平面叫做投影面。

(2)有时光线是一组互相平行的射线,例如太阳光的一束光中的光线。由平行光线形成的投影是平行投影

(3)由同一点(点光源发出的光线,如灯泡)形成的投影叫做中心投影 (4)投影线垂直于投影面产生的投影叫做正投影。 (5)投影线平行于投影面产生的投影叫做平行投影。 物体正投影的形状、大小与它相对于投影面的位置有关。 2、平行投影

(1)等高的物体垂直地面放置时,在太阳光下,它们的影子一样长

(2)等长的物体平行地面放置时,它们在太阳光下的影子一样长,且影长等于物体本身的长度

(3)一天之中,影子的方向变化为:正西——正北——正东 一天之中,影子的长度变化为:长——短——长

29.2 三视图

1、三视图是观测者从三个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空间几何体而画出的图形。

从物体的前面向后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主视图——能反映物体的前面形状 从物体的上面向下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俯视图——能反映物体的上面形状

从物体的左面向右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左视图——能反映物体的左面形状特点 2、同一个物体三视图之间的关系:

主视、俯视 长对正 主视、左视 高平齐 左视、俯视 宽相等

3、一个物体三视图画法:

根据各形体的投影规律,逐个画出形体的三视图。画形体的顺序:一般先实(实形体)后空(挖去的形体);先大(大形体)后小(小形体);先画轮廓,后画细节。 注意:画每个形体时,要三个视图联系起来画,并从反映形体特征的视图画起,再按投影规律画出其他两个视图。对称图形、半圆和大于半圆的圆弧要画出对称中心线,回转体一定要画出轴线。对称中心线和轴线用细点划线画出。


相关文章

  • 人教版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
  • 一、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本期共有学生40人,超龄生有8人,不足龄生有10人,其中在入学初4岁的学生有3人,年龄相差大,接受能力也就不一样,学习成绩也就有很大的差异。通过平时成绩检测,成绩满分人数总在3人左右徘徊,90分以上人数在15人左右,及格率在85%左右,成绩总在30分以下的有2人。由于本班学生 ...

  •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 一.学生现状分析: 本班有学生31人.大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有着纯真,善良的本性.上课时都能积极思考,能够主动.创造性的进行学习.个别学生能力较差,计算和应用题都存在困难.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本班的整体成绩. 二.本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圆柱与圆锥、比例和整理和复习是本册教材重点教学内容。 2、教学目标 ①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②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 ...

  •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复习计划
  •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再过三个星期,一个学期就即将结束了,回顾本学期教与学的历程,总体还算满意。现在已经完成了本学期新课教学任务,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还是令人满意的,这从八次的质量检测中便可略知一二,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近段时间因为学生排练六一节目,学习状态不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模 ...

  • 人教课标版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 在新学期开始之际,我认真地对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进行了分析,制定了本学期语文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一、 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课文28篇,其中精读、略读课文各14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32篇。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分别是:第一组“走进西部”,第二组“永远的童年”,第三组“语言的艺 ...

  •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之教学分析
  • 小学语文三(下)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设8个专题。依次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爱护周围环境;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可贵的亲情、友情;神奇的科技世界;国际理解和友好;神话故事、传说。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每个语文园地由五个栏目组成。其中有四个固 ...

  •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  本学期我担任五年级( l )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时间飞逝,转眼间一学期即将结束,现就这学期的教学工作情况总结整理。一学期以来,我根据不同班级的数学学习情况,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习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目标。经过我和孩子们的共同努力,两个班的数学成绩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我的做法如下:   一、以课堂为核 ...

  •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 指导思想: 本期数学教学仍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注重有创新、开放精神的主动学习,同时,努力培养学生严谨、塌实的优良习惯,从而达到二年级应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 学生情况分析: 本年级学生48人,家长有一定辅导能力的约占50%,其余学生全靠课堂教学进行数学学习。上期考试结果,及格率 ...

  • 七年级地理下册(人教版)教学计划
  •  一、学情分析   从期末检测成绩看,总体上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初步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及学习地理的方法,对地理的学习有了一定的经验,对世界概况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也有一少部分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不够重视,没有掌握应掌握的知识,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 ...

  • 人教课标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
  • 一、指导思想严格遵循党的教育方针,爱岗敬业,正确传授学生知识,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培养其成为新时期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认真培养其数感,提高其计算能力,培养其空间观念,并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 人,其中男生 人,女生 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