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建筑工程

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广东建设工程总公司

2014年4月

一、土建部分 1. 土方工程 1.1. 挖方边坡塌方 1.1.1. 原因分析

(1)开挖顺序不合理; (2)地表水、地下水作用;

(3)基坑周边堆载过多或有振动荷载等。 1.1.2. 施工措施

(1)制定合理的开挖顺序。 图- 局部塌方 (2)合理设置排水,降水措施。

(3)基坑周边严禁大量堆土和存放建筑材料,减轻震动影响。 1.1.3 监理控制措施

(1)加强现场巡视检查,施工开挖顺序及降水措施是否按方案执行。

(2)对深基坑开挖要加强旁站监理,禁止在基坑周边大量堆土和存放建筑材料,减轻震动影响。

1.2. 填方边坡塌陷或滑塌 1.2.1. 原因分析 (1)边坡坡度过陡。 (2)边坡基底未清理干净。 (3)边坡未夯实。 (4)未做好排水措施。 1.2.2. 施工措施

(1)设置合理的边坡坡度。 (2)填方前边坡基底要清理干净。 (3)控制好边坡的回填质量。 (4)做好边坡的排水措施。 1.2.3 监理控制措施

(1)加强对边坡施工的旁站监理,对边坡回填施工工序及施工质量进行监督。 (2)做好边坡排水措施隐蔽工程验收工作,确保边坡排水措施设置合理到位。 1.3. 边坡安全隐患 1.3.1. 原因分析

(1)挖方形成高边坡,但未对边坡进行安全监测。

(2)高边坡施工前未通知监测单位,施工基本结束后才要求监测单位进场进行安全监测。 (3)高边坡完全开挖结束后才分级进行支护 。 1.3.2. 施工措施

(1)重视高边坡的安全监测。 (2)重视信息化施工。

(3)高边坡要分级支护,分级施工。 1.3.3 监理控制措施

(1)高边坡应要求监测单位及时进场进行安全监测。

(2)加强对高边坡的巡视检查,发现有边坡变形情况应通知相关单位及时处理。 1.4. 基坑(槽)填土局部或大片出现沉陷 1.4.1. 原因分析

(1)基坑(槽)中的积水、淤泥杂物未清除就回填;或基础两侧用松土回填,未经分居夯实;或槽边松土落入基坑(槽),夯填前未认真进行处理,回填后土受到水的浸泡产生沉陷; (2)基槽宽度较窄,采用手夯回填夯实,未达到要求的密实度;

(3)回填土料中夹有大量干土块,受水浸泡产生沉陷;或采用含水量大的粘性土、淤泥质土、碎块草皮作土料,回填质量不合要求;

(4)回填土采用水泡法沉实,含水量大,密实度达不到要求。 1.4.2. 施工措施

(1)基坑(槽)回填前,应将槽中积水排净,淤泥、松土、杂物清理干净,如有地下水或地表滞水,应有排水措施。

(2)回填土采取严格分层回填、夯实。每层虚铺土厚度不得大于300mm。土料和含水量应符合规定。回填土密实度要按规定抽样检查,使符合要求。

(3)填土土料中不得含有大于50mm直径的土块,不应有较多的干土块,急需进行下道工序时,宜用2:8或3:7灰土回填夯实。 (4)严禁用水沉法回填土方。

回填土不均匀沉降实物图

1.4.3 监理控制措施

(1)对基坑验槽应通知设计人员到场共同验收。

(2)机械回填不到的边角位置应采用打夯机分层打夯。 2. 混凝土结构工程 2.1. 混凝土结构裂缝 2.1.1. 设计措施

(1)当楼板埋设线管较密或线管交叉时,其板厚不应小于120mm。 2.1.2. 施工措施

严格控制楼板的厚度和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要求如下: (1)垫卡及垫块:禁止使用碎石做梁、板、基础等钢筋保护层的垫块。梁、板、柱、墙、基础的钢筋保护层宜优先选用

塑料垫卡;当采用砂浆垫块时,强度应不低于M15,面积不小于40mm×40mm。梁柱垫块应垫于主筋下箍筋处,厚度为纵筋保护层厚度减去箍筋直径;基础垫块厚度同基础保护层。垫块上

应按图一预留18#绑扎固定铁丝 。 图— 砂浆垫块

(2)板负筋的支撑,应有专项施工方案。无论采用支架或马櫈,应能确保楼板的厚度和楼板钢筋的有效高度。

图— 钢筋支架示意图 图— 马櫈示意图

(3)暗敷管线施工应采用增高型的灯头盒和过线盒,保证接线孔下缘至盒的开口面的距离,不小于板底筋直径与规范规定的板筋保护层厚度两者之和。

图— 增高型灯头盒和过线盒实物图

(4) 现浇板板底钢筋绑扎完后方可进行管线预埋,结束后方可进行上层钢筋绑扎。现浇板中的线管必须放在上下钢筋之间,线管的直径应小于1/3楼板厚度。若埋管处上面无钢筋,要沿管长方向增设Φ8@200、宽度不小于450mm钢筋网带。 2.1.3 监理控制措施

(1)加强钢筋隐蔽工程检查验收,对钢筋的规格、间距及保护层设置进行严格检查验收。 (2)检查避免预埋管线的集中设置造成结构开裂情况

(3)加强混凝土浇筑时的旁站监理,避免对钢筋踩踏或混凝土厚度不足造成结构开裂。 2.2. 混凝土结构尺寸偏差 2.2.1. 原因分析

(1)支撑及围檩间距过大,刚度差; (2)模板加固不牢固; (3)模板支撑在回填土上。 2.2.2. 施工措施

(1)模板方案要经过计算及审批; (2)模板工程严格按施工方案施工; (3)模板支撑的回填土应夯实。

模板支撑不牢

2.2.3 监理控制措施

(1)加强模板分项工程检查验收,对构件模板截面尺寸及模板支撑系统进行严格检查。 2.3. 混凝土蜂窝、麻面、孔洞 、露筋 2.3.1. 原因分析

(1)混凝土配合比不良、和易性差。

(2)模板表面粗糙、清理不净、模板接缝不严。 (3)振捣不密实 ;浇注过程中钢筋位移。 (4)钢筋过密、砼浇筑不畅通 。 2.3.2. 施工措施

(1)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

(2)模板清理干净,浇筑前湿润模板,模板缝隙拼接严密。 (3)浇筑砼时,分段分层浇筑,不漏振;避免钢筋移位。 (4)钢筋密集的地方,选用合适的工具,确保振捣效果。

图— 混凝土蜂窝、麻面、孔洞 、露筋

2.3.3 监理控制措施

(1)浇砼前对模板拼缝进行检查,减少因拼缝过大漏浆原因造成蜂窝、麻面、空洞、露筋。

(2)检查钢筋保护层的设置情况

(3)检查混凝土的塌落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4)加强浇砼过程旁站,避免混凝土构件漏振或过振情况。

2.4. 混凝土缺棱掉角 原因分析 2.4.1.

(1)砼强度不够。

(2)砼浇筑前木模板未湿润或湿润不够,砼养护不好。 (3)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

(4)拆模时外力作用或重物撞击,棱角被碰掉。 2.4.2. 施工措施

(1)控制拆模时间。

(2)木模板在浇筑砼前应充分湿润,砼浇筑后应认真养护。 (3)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时,砼应具有足够的强度。 (4)拆模时不能用力过猛过急,注意保护棱角。 2.4.3 监理控制措施

(1)严格现场模板拆除报验制度,避免过早拆模造成混凝土缺棱掉角。 2.5. 混凝土表面裂纹 2.5.1. 原因分析

(1)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没有及时清理浮浆。 (2)砼浇筑后,表面没有及时养护。 (3)使用收缩率较大的水泥,骨料不合格。 2.5.2. 施工措施

(1)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清理浮浆。

(2)砼浇筑后,应及时进行养护。 (3)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砂石。 2.5.3 监理控制措施

(1)监控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收光时间,督促及时清理表面浮浆及压光处理。 (2)督促施工单位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2.6. 预埋件偏差超标 2.6.1. 原因分析

(1)预埋件变形。 (2)预埋件固定不牢。 2.6.2. 施工措施

(1)预埋件必须逐根逐块检查,变形的进行矫正。 (2)用合适的固定方式。 2.6.3 监理控制措施

(1)检查预埋件的变形情况,变形超出范围应禁止使用。 (2)复核检查预埋件的平面位置及高程。 (3)检查预埋件的固定措施是否到位。

2.7. 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锚固长度、接头位置、接头数量、接头面积百分率、

箍筋弯钩形式 、弯钩长度、保护层厚度等不满足规范要求 2.7.1. 原因分析

(1)未严格按要求施工;

(2)分布筋、箍筋等布置不合理,施工中措施不完善。 2.7.2. 施工措施

(1) 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施工质量、提高施工工艺水平。

图— 2.7.3 监理控制措施

(1)加强对钢筋原材的品牌、规格、型号进行检查,并见证取样送检。 (2)加强的钢筋加工、钢筋安装工序进行检查。

(3)严格钢筋隐蔽验收程序,坚决做到上道工序不合格,绝不允许下道工序施工。 3. 砌体工程 3.1. 非承重墙体裂缝 3.1.1. 设计措施

(1) 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小于砌块强度等级。 (2) 构造柱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构造柱的定位应在相应结构平面图中表示。

2)当填充墙水平长度超过5m或墙端部没有混凝土柱时,应在墙中间及墙端部设置构造柱。

3)无门窗的外墙、女儿墙及支承在悬臂梁和悬臂板上的墙体,应设置间距不大于3m的构造柱。

4)宽度大于2m的洞口两侧应设置构造柱。 5)构造柱的截面不小于墙宽×200mm,纵向钢筋不小于4ф10,箍筋不小于ф6@200mm。

6)当填充墙与构造柱、承重墙或结构柱相连时,应设不小于2ф6@500mm(或相近的砌体整皮数距离)拉结筋拉结。拉结钢筋锚入柱、墙内应不小于200mm,伸入填充墙内不应小于1000mm。后置拉结筋必须锚固可靠,

锚固长度应不小于100mm。 图— 拉结筋安装大样图 (3) 墙高超过4m时,应每隔2m(或窗上下、门上)设置通长混凝土腰梁。腰梁纵筋应与相连结构柱(构造柱)的预留钢筋连接。

(4)窗台标高处应设置钢筋混凝土压顶。压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小于C2O,截面厚度不小于120mm,两端伸入墙体的长度不小于 (5)当门窗洞口上至梁底距离小于200mm时,门窗过梁应与结构梁整浇。施工图纸应有具体大样图。240mm。

(6)预留的外墙窗洞四周无混凝土过梁、压顶、构造柱时,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框加强。

腰梁大样图

图— 钢筋砼框大样图 图— 剖面图 3.1.2. 施工措施

2.1.2 施工措施

(1) 砌体应灰缝饱满密实、组砌方法正确、接槎规范、拉结筋敷设符合要求。 (2 )砌筑时,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和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产品龄期不得少于28d。材料进场时,监理单位应检查其质量证明文件,作好材料进场签证和台帐,不够产品龄期的砌体材料进场后应留置足够时间,严禁不够产品龄期的砌体材料用于墙体施工。

(3)砌体材料施工前,应按有关规定提前淋水湿润,有成熟施工工艺的干法施工除外。 (4) 砌筑砂浆应采用中、粗砂,严禁使用细砂和混合粉。砌筑砂浆应随拌随用,严禁在砌筑现场加水二次拌制。

(5)非承重砌体应分次砌筑,每次砌筑高度不应超过1.5m,待前次砌筑砂浆终凝后,再继续砌筑。日砌筑高度不宜大于2.8m。非承重砌体砌至梁、板底时,应预留一定空隙约200mm,间隔至少7d后再补砌顶紧。监理单位应做好墙体施工检查台账,明确每层墙体开始砌筑时间、完成时间、补砌顶紧时间及开始抹灰时间,确保砌体施工停置时间满足本措施要求。

(6)构造柱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顶砖砌筑示意图 顶砖实物图

1)施工单位应制定构造柱专项施工方案,确保构造柱钢筋埋置位置正确、混凝土浇捣密实。

构造柱模板安装示意图 构造柱安装示意图

2)构造柱的柱顶、柱脚应在主体结构中预埋不小于4ф10的钢筋,接驳长度不小于500mm。 3

)构造柱钢筋绑扎完成后,应先砌墙,在留出马牙槎后,再浇捣混凝土。每个马牙槎的

高度不超过300mm(或相近的砌体整皮数距离)。

图— 马牙槎示意图 图— 马牙槎大样实物图

(7) 严禁在墙体上交叉埋设线管或开凿水平槽,竖向槽须在砂浆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用机械开凿。

(8) 砌体结构砌筑完成后不得少于20d后才能进行抹灰施工。

(9) 用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或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墙体时,墙底部应砌多孔砖或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或现浇混凝土坎台,其高度不小于200mm。 4.1.3 监理控制措施

(1)加强对砌体施工工序的巡视检查,对组砌方式、砂浆强度及砂浆饱满度进行检查。 (2)加强对拉结筋及构造柱的设置情况进行检查。

(3)墙体完成后应进行墙体的平整度及垂直度进行检查,超出偏差范围应要求拆除返工。 3.2. 墙体拉结筋留设不规范 3.2.1. 原因分析

(1)砼柱、梁、墙未按规定预埋拉结筋。 (2)砌墙时未将拉接筋调直或未放入灰缝中。 3.2.2. 施工措施

(1)砼结构中按规定要求合理留置墙体拉结筋。 (2)加强隐蔽验收。

图— 未按规

定设马牙槎、墙体拉结筋安装不规范

4.2.3 监理控制措施

(1)加强对砌体工程拉结钢筋及构造柱的设置形式进行检查验收。 3.3. 墙体裂缝 3.3.1. 原因分析

(1)地基沉降不均匀。 (2)温度变化引起;

(3)受载过大或局部压强过大; (4)施工质量差等。 3.3.2. 施工措施

(1)严格控制地基处理质量; (2)选择科学的砌筑方法及方式;

(3)对于宽度较小的窗间墙,应避免留脚手眼等; (4)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图— 450应力裂缝

4.3.3 监理控制措施

(1)严格控制地基处理质量。

(2)严格控制每日砌筑高度,严禁一步到位直接到顶。检查组砌方式是否符合规范要求,严禁通缝现象发生。

(3)严格检查构造柱、圈梁、门窗过梁等的设置是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4. 楼地面工程

4.1. 厨房、卫生间楼地面渗漏 4.1.1. 设计措施

(1)厨房、卫生间和有防水要求的楼地面应设置柔性防水隔离层。

(2) 厨房、卫生间和有防水要求的楼板等周边除门洞外,应向上设一道高度不小于200mm

的混凝土防水反坎,与楼板一同浇筑,相应结构平面图应明示。厨房、卫生间楼地面完成标

高应比室内其它房间楼地面完成标高低20~30mm。

(3) 卫生间和有防水要求的房间,防水层沿墙上翻高度不应小于1800mm。 (4) 沉箱式卫生间应做二次排水和二次防水设计,沉箱底排水应单独设置。

图— 沉箱式卫生间二次排水示意图

(5) 管道穿越墙壁和楼板,有防水要求时应设置金属防水套管。 4.1.2. 施工措施

(1) 上、下管道预留洞口座标位置应正确,洞口形状为上大下小。

(2) 现浇楼板预留洞口填塞前,应将洞清洗干净,毛化处理,涂刷加胶水泥浆作粘结层。洞口填塞分二次浇筑,先用掺入抗裂防渗剂的微膨胀细石混凝土浇筑至板厚2/3处,待混凝土凝固后进行4h蓄水试验,无渗漏后,用掺入抗裂防渗剂的水泥砂浆填塞。管道安装后,应在管周进行24h蓄水试验,无渗漏后再做防水层。应在洞口处做一园台,高度为40-50mm。 (3) 防水层施工前,应先将楼板四周清理干净,阴角处刷成小圆弧,防水层的泛水高度不得小于300mm。

(4) 地面找平层朝地漏方向排水坡度为1~1.5%,地漏口比相邻地面低5mm。 (5) 有防水要求的地面施工完毕后,应进行24h蓄水试验,蓄水高度为20~30mm,无渗漏为合格。

(6) 卫生间墙面应用防水砂浆分二次刮糙。 5.1.3 监理控制措施

(1)加强对防水基层处理、防水材料,防水施工工序的检查。 (2)严格蓄水试验的见证检查工作。 4.2. 水泥楼地面起砂、空鼓、裂缝 4.2.1. 设计措施

(1)面层为水泥砂浆时,应采用1:2水泥砂浆。 (2)细石混凝土面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 4.2.2. 施工措施

(1)宜采用早强型的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

(2)选用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3%。 图— 水泥砂浆地面实物图 (3)面层为细石混凝土时,细石粒径不大于15mm,且不大于面层厚度的2/3,石子含泥量应不大于1%。

(4)浇筑面层混凝土或铺设水泥砂浆前,基层应清理干净并湿润,消除积水。基层处于面干内潮时,应均匀涂刷水泥素浆,随刷随铺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面层。

(5)严格控制水灰比,用于面层的水泥砂浆稠度应不大于35mm,用于铺设地面的混凝土坍落度应不大于30mm。

(6)水泥砂浆面层要涂抹均匀,随抹随用短杆刮平。混凝土面层浇筑时,应采用平板振捣或辊子滚压,保证面层强度和密实。 (7)掌握和控制压光时间,压光次数不少于2遍,分遍压实。

(8)地面面层施工完24h内应进行养护,并加强对成品的保护,连续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d。

5.2.3 监理控制措施

(1)检查基层处理情况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2)检查水泥砂浆配合比情况是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3)检查水泥地面的养护工作是否到位。 4.3. 首层地面沉陷 4.3.1. 设计措施

(1)应根据不同的土质确定回填土的分层压实系数。

(2)软弱基土厚度不大时,宜采用换填土。当软弱土层较厚时,应进行地基处理。当地基处理有困难时,可按钢筋混凝土地面进行设计。 4.3.2. 施工措施

(1)回填土前,应清除基底的垃圾、树根等杂物,抽出坑穴积水、淤泥,如遇自然软弱地基时,应按设计和规范要求处理。

(2)回填土内不得含有有机物及腐殖土。

(3)回填土应分层夯实,分层厚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4)回填土应按规范要求分层取样做密实度试验,压实系数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

无要求时,压实系数不应小于0.9。 5.3.3 监理控制措施

(1)严格监控首层地面回填施工质量。

5. 屋面工程

5.1. 屋面防水层渗漏 水泥压光地面裂缝实物 5.1.1. 设计措施

(1)施工图中,屋面平面应有明确排水系统设计。系统设计要求绘出排水分区、分水脊线、排水坡交线、排水途径等,力求通畅,水落口负荷均匀。 (2)采用多道设防时,宜采用不同防水材料,卷涂结合。

(3)对女儿墙、高低跨、上人孔、变形缝和出屋面管道等节点应有防渗构造详图。变形缝宜优先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盖板的做法,其强度等级不低于C30。伸出屋面井道周边应同屋面结构一起整浇一道钢筋混凝土反坎,高度不低于防水面层以上300mm,相应结构平面图应出具大样图。

(4)屋面应进行保温设计,屋面保温层不得采用限制使用或禁止使用的材料。对于体积吸水率大于2%的保温材料,不得设计为倒置式屋面。

(5) 刚性防水层应采用细石防水混凝土,其强度等级不低于C30,厚度不应小于40mm,钢筋网片ф4@150×150mm。刚性防水层应设分格缝,分格缝间距不应大于3m×3m,缝宽不应大于25mm,且不小于12mm。分格缝嵌填高弹性耐候胶。 5.1.2. 施工措施 (1)天沟、檐沟

1)天沟、檐沟应增设附加层,采用沥青防水卷材时,应增设一层卷材;采用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或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时,宜采用防水涂膜增强层。

2)天沟、檐沟与屋面交接处的附加层宜空铺,空铺宽度不小于200mm,天沟、檐沟卷材收头处应密封固定。

(2)女儿墙泛水、压顶防水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女儿墙为砖墙时卷材收头可直接铺压在女儿墙的混凝土压顶下,如女儿墙较高时,可在砖墙上留凹槽,卷材收头应压入槽内并用压条钉压固定后,嵌填密封材料封闭,凹槽距屋面找平层的高度不应小于400mm。

2)女儿墙为混凝土墙时,卷材的收头采用镀锌钢板压条或不锈钢压条钉压固定,钉距不大于900mm

,并用密封材料封闭严密。泛水宜采取隔热防晒措施,在泛水卷材面砌砖后抹

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保护,或涂刷浅色涂料,或粘贴铝箔保护层。 (3)水落口的防水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水落口埋设标高应正确,应考虑水落口设防时增加的附加层和柔性密封层的厚度及排水坡度加大的尺寸。

2)水落口周围500mm范围内坡度不应小于5%,并应先用防水涂料或密封涂料涂封,其厚度为2-5mm,水落口杯与基层接触处应留宽20mm、深20mm的凹槽,再嵌填密封材料。

图— 屋面水落口大样图

(4)变形缝的防水构造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变形缝泛水高度不应小于300mm。 2)防水层应铺贴到变形缝两侧砌体的上部。

3)变形缝内应填充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上部填放衬垫材料,并用卷材封盖。 4)变形缝顶部应加扣混凝土或金属盖板,优先采用现浇砼盖板的做法,混凝土盖板的接缝应用密封材料嵌填。

图— 屋面水落口及泛水实物图

图— 屋面渗漏实物图 6.1.3 监理控制措施

(1)检查屋面防水基层处理是否到位。

(2)检查屋面排水坡度、落水管设置、屋面泛水等细部做法是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3)检查防水层的施工工序是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5.2. 雨水管安装不顺直 5.2.1. 原因分析

(1) 雨水口安装时未考虑雨棚、门窗等对雨水管的影响。 5.2.2. 施工措施

(1)留置雨水口时要根据立面图考虑门窗等对雨水管的影响。 雨水管道安装不竖直实样 6.3.3 监理控制措施

(1)监督检查雨水管的安装是否满足外窗或飘板等的影响,合理避让使之美观合理。 6. 装饰装修工程

6.1. 墙体抹灰空鼓、开裂、渗漏 6.1.1. 设计措施

(1)下列部位抹灰时应挂金属网或耐碱玻璃纤维网格布聚合物砂浆加强带(宽度≥300mm)进行处理,加强网带与各基体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50mm。 1)不同材料基体结合处(内墙梁、柱与墙体结合处)。 2)暗埋管线的孔槽处。

3)当抹灰总厚度大于或等于35mm时。 4)外墙(满挂金属网)。 5)顶层墙体。

(2)抹灰中的打底砂浆,其强度等级应不小于砌块强度等级。 (3)防水层宜用聚合物水泥砂浆。

(4)应加强防水细部设计中间抹灰层加防水剂等各种处理措施。

图— 不同材料基体结合处挂网

6.1.2. 施工措施

(1)外墙洞眼应按规范留置,在清理浮渣(浮灰)后采用半砖、细石混凝土堵砌,表面采用1:3防水砂浆粉实,小圆孔宜采用微膨胀水泥砂浆二次填塞密实。孔洞填塞应由专人负责,并及时办理专项隐蔽验收手续。

(2)金属网宽度不小于300mm,厚度不小于1mm,网眼尺寸不大于20mm×20mm,不小于10mm×10mm。其它基体的深度不小于30mm,固定件的间距不大于300mm。金属网施工完毕后,应进行隐蔽验收,隐蔽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3)每一遍抹灰前,应对前一遍抹灰的质量检查处理。空鼓应重粉,只裂不空应用水泥素浆封闭。两层间的施工间距时间不应小于2d。 7.1.3 监理控制措施

(1)检查墙体不同基层材质部位的挂网情况是否满足要求。 (2)检查墙体线槽、孔洞位置的填堵质量是否满足要求。 (3)抹灰前是否有润湿墙体,砂浆强度、和易性是否满足要求。 6.2. 外墙面砖空鼓、脱落 6.2.1. 原因分析 (1)基层处理不好。 (2)面砖在使用前未浸泡。

(3)面砖粘贴砂浆不饱满,面砖勾缝不严。 6.2.2. 施工措施

(1)抹灰前,清扫基层表面并润湿。

(2)面砖在使用前,隔夜用水浸泡,晾干后 (外干内 湿)才能使用。 (3)粘贴面砖砂浆要饱满,认真作好勾缝。 7.2.3 监理控制措施

(1)检查基层处理是否到位。 (2)检查粘贴水泥是否失效。 (3)检查外墙砖的勾缝是否饱满。 6.3. 外墙面砖分格缝不匀,阳角处留设半砖 6.3.1. 原因分析

(1)施工前没有进行排砖分格和绘制大样图。 (2)面砖规格尺寸偏差较大,施工中没有选砖。 6.3.2. 施工措施

(1)施工前应先弹线排砖,再进行铺贴。

(2)面砖使用前,应先进行剔选。 图— 外墙面砖分缝不均匀 7.3.3 监理控制措施

(1)对外墙贴砖前的分线情况进行检查,是否满足选砖规格。 6.4. 墙面污染 6.4.1. 原因分析 (1)成品保护不好。

(2)施工操作中没有及时清除砂浆,造成污染。 6.4.2. 施工措施 (1)加强成品保护。

图— 墙面污染

7.4.3 监理控制措施

(1)督促施工单位做好成品保护工作。

(2)督促施工单位及时清理施工过程中残留的砂浆等污染物。 6.5. 门窗变形、渗漏、脱落 6.5.1. 设计措施

(1)推拉窗扇应设限位装置。

(2)外窗下框应有泄水结构, 如无时应做如下处理:

1)推拉窗:导轨在靠两边框处铣8mm宽的泄水口;

2)平开窗:在靠框中挺位置 每个扇洞铣一个8mm宽的泄水口。

3)塑钢门窗型材必须使用与其相匹配的衬钢,衬钢厚度应满足规范要求,并作防腐处理。

4)外墙窗洞宽不小于1500mm且四周无混凝土过梁、压顶、构造柱时,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框加强。

图— 窗台渗水实物 6.5.2. 施工措施

(1)门窗框制作尺寸应按洞口的尺寸制作,确保安装后窗框和面层间的空隙尺寸为8~15mm。门窗框安装固定前应对预留墙洞尺寸进行复核,用防水砂浆刮糙处理,然后实施外框固定。固定后的外框与墙体应根据饰面材料确定间隙。

(2)铝合金门窗框安装前,应撕去水泥砂浆接触处的包装纸并涂刷聚氨酯清漆等保护剂。门窗框与墙体安装缝隙宜用防水砂浆或聚合物水泥砂浆嵌填饱满,必要时也可采用注浆工艺,不得使用混合砂浆嵌缝。

(3)门窗安装应采用镀锌铁片连接固定,镀锌铁片厚度不小于1.5mm。每条窗边框与墙体的连接固定点不得少于2处,间距不得大于500mm,边框端部的第一固定点距端部不得大于200mm。

(4)铝合金窗外周边应留宽5mm深8mm槽,用防水胶嵌缝。 7.5.3 监理控制措施

(1)加强对门窗安装过程进行巡视检查,对门窗安装的固定方式,门窗安装尺寸及门窗规格型号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进行检查核对。

(2)检查门窗相关技术参数是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外窗泄水孔设置位置是否合理等。 6.6. 栏杆高度不够、间距过大、连接固定不牢 6.6.1. 设计措施

(1)栏杆高度和立杆间距必须符合《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

的规定。即多层住宅及以

下的临空栏杆高度不低于1.05m,中高层住宅及以上的临空栏杆高度不低于1.1m,楼梯楼段栏杆和落地窗、低窗台防护栏杆的高度不低于0.9m,楼梯水平段栏杆长度大于0.5m时,其高度不低于1.05m。栏杆垂直杆件的净距不应大于0.11m,采用非垂直杆件时,必须采取防止儿童攀滑的措施。(注:以上高度指施工完成后的净高度,从可踏面开始算起。)

(2)栏杆设计除应明确式样、高宽尺寸、材料品种外,还应有制作连接和安装固定的构造详图以及明确杆件的规格型号及壁厚等。

(3)栏板或栏杆距楼面或屋面0.1m高度范围内不应留空。

6.6.2. 施工措施

(1)栏杆安装高度应考虑地面装饰的要求,保证最终完成装饰后栏杆净高度能满足规范的要求。

图— 栏杆净高度示意图 图— 平台未设安全挡板

(2) 金属栏杆制作和安装的焊缝应进行外观质量检验,其焊缝应饱满可靠,严禁点焊。

(3)铸铁等栏杆必须进行防腐处理,除锈后应涂刷(喷涂)二度防锈漆和二度及以上的面漆。

(4)预制埋件或后置埋件的规格型号、制作和安装方式除应满足设计要求外,尚应符合以下要求:

1)主要受力杆件的预埋钢板厚度不应小于4mm,宽度不应小于80mm,锚筋直径不少于6mm。每块预埋件不宜小于4根钢筋,埋入混凝土的锚筋长度不少于100mm,锚筋端部为180°弯钩。当预埋件安在砌体上时,应制作成边长不少于100mm混凝土预制块,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小于C20。将埋件浇筑在混凝土预制块上,随墙体一起砌筑,不得留洞后塞。

2)主要受力杆件的后置埋件钢板厚度不小于4mm,宽度不宜小于60mm。立杆埋件不应少于两颗螺栓,并前后布置,其两颗螺栓的连线应垂直相邻立柱间的连线,膨胀螺栓的直径不宜小于10mm。后置埋件必须安装在混凝土结构或构件上,已装饰部位应先清除装饰装修材料后才能安装后置埋件。

7.6.3 监理控制措施

(1)加强施工过程的巡查检查,对楼梯扶手的尺寸、规格、材质是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7.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

7.1. 管道渗漏

7.1.1. 设计措施

(1)伸缩节设置位置应符合《建筑排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道安装》(96S406)的要求;

(2) 管道穿过墙壁和楼板,有防水要求时应设置金属套管。安装在楼板内的套管,其顶部应高出装饰地面20mm;安装在卫生间及厨房内的套管,其顶部应高出装饰地面50mm,底部应与楼板底部相平;安装在墙壁内的套管其两端与饰面相平。

图— 穿墙或楼板防水套管大样图 图— 穿墙套管实物图

7.1.2. 施工措施

(1)暗埋管道在找平层或管槽内的管材,中途不得有连接配件。暗敷管道位置应有临时标识。

(2)必须按《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的要求在各管道系统隐蔽的前后分别进行水压试验,并做好记录。

(3)主体施工时,按图纸要求密切配合土建施工预埋套管(或预留孔洞)。各类管道预留洞口及预留套管必须根据图纸要求的规格、位置正确预埋。各种套管应根据设计要求及相应标准图集加工制作,定位安装。套管埋设应满足以下要求:

1)地下室、卫生间和厨房等有防水要求的套管应在土建主体施工时进行配合预埋。套管应固定牢固,在浇筑混凝土时要有专人看护;安装管道时,对于刚性防水套管,套管与管道的环形间隙中间部位填嵌油麻,两端用水泥填塞捻打密实;

2

)安装在墙内的套管,应在墙体砌筑时或浇筑混凝土前进行预埋;过墙套管宜垂直墙面

水平设置。套管与管道之间的填料应采用阻燃密实材料;

3)除卫生间和地下室外,后置的穿楼板的套管应在地面粉刷或铺设饰面之前埋设。穿楼板套管的固定可在套管两端处焊两根圆钢,搁置在地面上,然后用砂浆封堵洞隙。若洞隙较大,板底应加托板,托板用铁丝吊在套管两侧的圆钢上,然后浇筑细石混凝土封堵。封堵前须用水冲洗,楼板堵洞宜采用二次灌堵,且抹面平整,完成后浇水养护并用水试验,确保套管与楼板之间封堵密实,不渗不漏。套管与管道之间应采用阻燃密实材料和防水油膏填实。

(4) 塑料排水管必须按设计要求及位置装设伸缩节。如设计无要求时,伸缩节间距不得大于4m。

(5)镀锌钢管应采用螺纹、丝扣法兰或卡套式(沟槽式)连接,一般不得采用焊接;若镀锌钢管局部确需焊接(包括焊接法兰),应进行二次热浸镀锌处理。

(6)沉箱式卫生间二次排水在隐蔽前应做通水试验,并做好检查记录。

8.1.3 监理控制措施

(1)加强对穿墙套管的设置进行检查。

(2)对给排水管道的试压进行认真见证,发现渗漏情况应及时要求施工单位整改,并跟踪整改结果。

7.2. 卫生、安全或使用功能不满足要求

7.2.1. 设计措施

(1)室内生活给水管道禁止使用镀锌钢管。

(2)卫生间应采用生活污水与生活废水分流的排水

系统。

(3)厨房排水立管和卫生间污水立管应分别设置。

(4)阳台排水系统应单独设置。空调冷凝水排水、

阳台雨水立管底部应间接排水。 图— 穿墙未套管

7.2.2. 施工措施

(1)预留孔洞和管道穿楼板孔洞应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

8.2.3 监理控制措施

(1)对给排水管道施工进行专项验收,核对现场施工是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8. 主变、高抗、电容器、断路器等主设备基础、保护帽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8.1.1. 设计措施

(1)主变、电容(抗)器基础应进行沉降验算。

(2

)主变、电容(抗)器油池壁应设置沉降缝,设备基础与油池壁、电缆沟间应柔性连

接。

(3) GIS 基础大于40m 时应设置后浇带。

(4)外露基础阳角宜倒圆,倒角半径20~30mm。

(5)基础埋件应采用热浸镀锌处理,不得采用普通铁件。

8.1.2. 施工措施

(1)当需要采用减水剂来提高混凝土性时,应采用减水率高、分散性能好、对混凝土收缩影响较小的外加剂,其减水率不应低于8%。

(2)预拌混凝土进场时按规范检查入模塌落度,塌落度值按施工规范采用。

(3)外露部分应采用清水混凝土工艺,表面不得进行二次粉刷或贴面砖。

(4)基础施工应一次连续浇筑完成,禁止留设垂直施工缝,未经设计认可,不得留设水平施工缝。

(5)运输过程中,应控制混凝土不离析、不分层、组成成分不发生变化,并能保证施工所必须的稠度。

(6)设备预埋螺栓宜与基础整体浇筑,如采取二次浇筑应采用高强度等级微膨胀混凝土振捣密实。

(7)基础混凝土浇筑时,应派专人进行跟踪测量,保证预埋铁件与混凝土面平整,埋件中间应开孔并二次振捣,防止空鼓。埋件应采用热浸镀锌处理,不得采用普通铁件。

(8)构支架吊装完毕后,杯口及管内二次灌浆应浇筑密实并保证管内混凝土浇筑高度。

(9)保护帽混凝土浇筑前,应对保护帽顶面以上钢构支架500mm 范围内进行保护。

9.2.2 监理控制措施

(1)严格设备基础过程施工管控工作,核查地基处理情况,施工分缝设置及预埋件等是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2)督促施工单位做好成品保护工作。

9. 电缆沟及盖板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9.1.1. 设计措施

(1)电缆沟可选用混凝土现浇电缆沟或砖砌电缆沟。

(2)电缆沟混凝土强度不小于C25,伸缩缝间距9~15m,缝宽15~25mm, 内填沥青麻丝和柏油刨花板或其他柔性填充材料,表面宜采用中性硅酮耐侯密封胶。

(3)电缆沟内应设排水槽,排水槽截面直径或宽度(深度)80~100mm,并与站区排水主网连接管道。

(4)电缆沟压顶混凝土外侧宜倒角,倒角半径20~30mm。

(5)电缆支架宜采用不锈钢内膨胀螺栓固定(按要求进行拉拔试验)。

(6)沟壁在电缆沟转角处、交叉处应设置钢筋混凝土过梁。

(7)混凝土盖板应设置镀锌角钢边框。

(8)砖砌电缆沟沟壁应设计有固定支架的混凝土腰梁或预制混凝土块。

(9)电缆沟过路段宜采用埋管或现浇砼沟。

9.1.2. 施工措施

(1)混凝土电缆沟宜采用清水混凝土工艺,砖砌电缆沟应采用清水混凝土压顶。

(2)电缆沟施工前应精确计算电缆沟长度与盖板合模,并保证室内外电缆槽位置上为整块盖板。

(3)沟壁两侧应同时浇筑,防止沟壁模板发生偏移。对沟壁倒角处混凝土应二次振捣,防止倒角处出现气泡。

(4)伸缩缝与电缆沟垂直,应全断开、缝宽一致,上下贯通、缝中不得连浆、填缝要求饱满,填缝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表面密封处理应美观。

(5)电缆沟回填土前,应进行伸缩缝嵌缝处理,并经检验合格。砖砌电缆沟回填土时,应采取防治沟壁变形的措施。

(6)与电缆沟过路段、建筑物连接处应设变形缝。

(7)盖板不得有裂缝及变形现象,与电缆沟采用柔性连接(固定橡胶条或预埋橡胶钉),保证盖板平整、稳定。电缆沟端头处不得有探头(局部悬空)盖板。

(8)镀锌扁铁焊接应保证不变形,扁铁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 倍扁铁宽度,三面围焊,焊接质量应符合施工规范要求。

10.1.3 监理控制措施

(1)加强对电缆沟基础地基处理情况检查,核对电缆沟的截面尺寸、结构形式是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2)加强对电缆沟砌体及压顶的施工工序过程检查,对电缆沟的分缝设置,排水设置,预埋件的安装等进行检查验收。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要求落实整改。

(3)加强对电缆沟盖板预制情况进行检查,对存在问题及时提出整改要求落实整改,对不合格盖板应坚决弃用。

10. 道路及散水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0.1.1. 设计措施

(1)道路可根据变电站所在地区设计为城市型和郊区型两种形式。

(2)站内道路根据使用功能可分为主变运输道路、站内检修运行道路和消防道路。应考

虑施工时路面硬化的需要,尽量与永久性道路相结合,原则上以不提高标准来做到永临结合。

(3)基层的宽度应比混凝土面层每侧至少宽出300mm。

(4)道路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不宜大于C35,内掺抗裂纤维,厚度不小于180mm。散水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内掺抗裂纤维,厚度不小于150mm。

(5)道路应设双向横坡,坡度1%~2%。

(6)缩缝间距不大于4m,宽度5~6mm,锯切槽口深度应为混凝土面层厚度的1/3;胀缝留设间距以30~50m 为宜。在道路与建构筑物衔接处,道路交叉处、路面厚度变化处、幅宽及坡度变化处,必须做胀缝,缝宽20mm,道路混凝土应全断开。

(7)混凝土面层下有箱形构造物或圆形管状构造物横向穿越时,在构造物顶宽两侧各加1~4m 的混凝土面层内布设双层钢筋网(建议:网片应点焊,钢筋直径为12mm,纵向钢筋间距100mm,横向钢筋间距200mm,上下层钢筋网各距面层顶面和底面1/4~1/3 厚度处)。如作为构造物顶板则应经计算确定板厚及配筋。配筋混凝土与其他混凝土之间应设置胀缝。

(8)道路混凝土一次铺筑宽度大于4.5m 时,应设置纵向缩缝。纵向缩缝采用假缝形式,锯切的槽口深度应为路面或散水厚度的1/3。

(9)散水与建筑物、电缆沟之间必须设置沉降缝,阴阳角处、长度方向间隔3~4m 处应设置沉降缝。

(10)缩缝宜采用中性硅酮耐候密封胶灌缝。胀缝下部用胀缝板填充,上部40mm 高密封宜为中性硅酮耐候密封胶。

10.1.2. 施工措施

(1)土料须采用就地挖出的含有机质小于5%的粘性土或塑性指数大于4 的粉土,不得使用表面耕植土、淤泥、冻土或夹有冻块的土;土料应过筛,粒径不得大于15mm。

(2)对基槽(坑)应先验槽,清除松土,不得有表层耕植土,并打两遍底夯,要求平整干净。

(3)路基回填应分段分层进行夯实,每层回填厚度由夯实或碾压机具种类决定并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根据设计要求的压实系数由试验确定夯打或碾压遍数,每层施工结束后检查地基的压实系数,经见证取样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4)基层施工时,应将基层材料集中搅拌,并采用摊铺机进行摊铺,待基层整平压实后,严格进行养生,防止基层出现干缩或温缩裂缝;为减少路基土的压实变形,增加路基强度和稳定性,必须认真进行压实,特别要加强路堤边部碾压,使路堤横向的密度尽可能均匀。

(5)混凝土道路路面采用专用机械一次浇筑完成。

(6)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认真编制混凝土浇筑方案,尽量避开当日高温时段施工。科

学合理地确定浇筑顺序和施工缝的留置。

(7)道路遇过路电缆沟处,电缆沟两侧应设变形缝。

(8)郊区型道路、散水棱角宜作倒圆角处理。

(9)收面时不得任意在路面上走动,面层应一次成活,采用原浆收面,禁止加浆或撒干水泥收面。

(10)与电气安装紧密结合,合理安排道路浇筑时间,路面混凝土养护要派专人负责,并在终凝后及时开始养护,养护期为14d,路面养护期间严禁行人、车辆在上面走动,直至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方可通行,通行速度不得大于5km/h,防止车辆刹车破坏或污染道路面层。

(11)胀缝应与路面中心线垂直,缝壁上下垂直,缝宽一致,上下贯通,缝中不得连浆。当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25%~30%时可进行缩缝切割,填缝前,采用压力水或压缩空气彻底清除接缝中砂石及其他污染物,确保缝壁及内部清洁、干燥。两侧粘贴美纹纸,防止污染面层。灌注高度,夏天宜与板面齐平,冬天宜低于板面1~2mm;填缝要求饱满、均匀、连续贯通。

(12)道路坡度正确,防止积水。

11.1.3 监理控制措施

(1)监控道路及散水地基处理质量。

(2)严格落实道路及散水的坡度及沉降缝的设置情况是否满足设计及规范的要求。

11. 站区围墙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原因分析

11.1.1. 设计措施

(1)围墙采用双面清水墙砌筑,预制清水混凝土压顶,或采用普通砖墙,水泥砂浆抹面。

(2)围墙应根据当地地质条件设置变形缝,间距10~20m,当采取其他可靠措施时,可在规定范围内适当放宽。变形缝宽度宜为20~30mm。

(3)砌筑砂浆采用混合砂浆,强度等级≥M7.5。

(4)清水墙根部3 皮砖范围及外露基础部分应采用1:2防水砂浆粉刷。

11.1.2. 施工措施

(1)清水墙砖块应棱角整齐,无变形、裂纹,颜色均匀,规格尺寸误差≤2mm。

(2)砌筑砂浆的拌制、使用及强度应符合相关规范及设计的要求。

(3)围墙基础、挡土墙采用毛石砌筑时,外露部分应进行工艺化处理,并防止污染面层。

(4)砖块上下皮应错缝搭砌,搭接长度一般为砌块长度的1/2,不得小于砌块长度的1/3。不得留直槎,斜槎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墙体高度2/3。砌体灰缝应厚度一致,砂浆饱满。

(5)墙体不得有三分砖,七分砖要用锯切割。

(6)清水墙勾缝前一天应将墙面浇水洇透,宜勾成凹圆弧形,凹缝深度为4~5mm,保证勾缝横平竖直、深浅一致、搭接平整并压实抹光,不得有丢缝、开裂和粘结不牢等现象。清水墙根部3 皮砖范围及外露基础部分应采用1:2 防水砂浆粉刷。

(7)围墙变形缝宜留在墙垛处,毛石基础与墙体变形缝宽窄一致,上下贯通,不得出现错位现象。

(8)毛石基础与墙体变形缝处理应到位,整体美观。

(9)墙体抹灰砂浆用砂含泥量应低于3%。

(10)墙面抹灰前基层表面的尘土、污垢、油渍等应清除干净,洒水湿润。

(11)墙面抹灰砂浆抹平、压实,砂浆中宜掺加适量的聚合物来提高砂浆的拒水、防渗、防漏性能。

(12)抹灰基层不应少于两遍,每遍厚度宜为6~8mm,面层宜为7~10mm,但不超过10mm。

(13)各抹灰层接缝应错开,避免位于不同基体交接处,抹灰层与基层以及各抹灰层之间必须粘结牢固。

(14)砂浆抹灰层在凝结前应防止快干、水冲、撞击、振动和受冻,在凝结后应采取措施防止玷污和损坏。水泥砂浆抹灰层应在湿润条件下养护。

12.1.3 监理控制措施

(1)严格执行围墙基础验收制度。

(2)严格围墙施工工序质量要求,加强施工过程工序检查。

(3)认真核对围墙沉降缝的设置是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12. 构支架工程

12.1. 镀锌不均匀,色差明显

12.1.1. 原因分析

(1)制造厂工艺不稳定;

(2)进场验收不严格。

12.1.2. 施工措施 图— 表面色差实物图

(1)严把材料进场验收关,如不合格与物流中心、厂家联系处理。

13.1.3 监理控制措施

(1)严把材料进场验收关,如不合格与物流中心、厂家联系处理。

12.2. 设备支架构件、预埋螺栓等锈蚀

12.2.1. 原因分析

(1)未使用热镀锌构件;

(2)安装过程不当造成擦伤,未及时防锈处理。

12.2.2. 施工措施

(1)使用热镀锌构件或按设计要求进行防腐处理。

(2)加强安装过程质量检查。 图— 生锈未进行防腐处理实物图 13.2.3 监理控制措施

(1)严格使用材质把关,加强安装过程质量检查。

二、变电站电气部分

13. 防火封堵

13.1. 预留孔洞、盘柜底部等处防火封堵不严密、工

艺不美观

13.1.1. 原因分析

(1) 未严格遵守南方电网《工程施工工艺控制规

范》和相关验收、运行规范。 图— 防火封堵工艺差实物图

13.1.2. 施工措施

(1)预留孔洞盖板应齐全、稳固(采用防滑螺纹钢板覆盖孔洞,点焊固定)。

(2)防火封堵应严密无疏漏。

14.1.3 监理控制措施

(1)严格按照南方电网《工程施工工艺控制规范》和相关验收、运行规范进行检查验收。

14. 直流系统安装

14.1. 蓄电池出线未有相色标识、两组蓄电池未隔离

14.1.1. 原因分析

(1) 不熟悉相关验收、运行规范的要求

14.1.2. 施工措施 图— 畜电池组未标相色

(1)直流母线及蓄电池出线电缆应相色标识,正极红色负极蓝色。

(2)一个蓄电池室的两组蓄电池应设置可靠的防火间隔或布置在各自独立的蓄电池室 。 15.1.3 监理控制措施

(1)严格按照南方电网《工程施工工艺控制规范》和

相关验收、运行规范进行检查验收。

15. 配电装置安装

15.1. 变压器、电抗器等油箱、法兰面等连接处渗油

15.1.1. 原因分析

(1)各部件密封处理不当。

(2)抽真空整体密封试验不细致。

15.1.2. 施工措施 法兰连接处漏油

(1)法兰密封面、密封槽均应清理干净。

(2)采用尺寸配合合适的耐油密封垫圈。

(3)对角线方向拧紧法兰螺栓,力矩扳手检查。

16.1.2 监理控制措施

(1)严格工序过程检查,做好事中及时候质量控制。

15.2. 设备相色标识不规范

15.2.1. 原因分析

(1)施工人员未严格遵守南网安健环标准和相关运行规

范。

15.2.2. 施工措施 图— 未标相色或不规范

(1)主变中性点设备非接地端为天蓝色,接地端为黑色或保持原有镀锌表面。

(2)避雷器底座与计数器之间油黑色或保持原有镀锌表面,计数器接地如果有专用接地导体须油黄绿相间。

(3)地刀机构传动连杆油黑色。

16.2.3 监理控制措施

(1)严格按照南方电网《工程施工工艺控制规范》和相关验收、运行规范进行检查验收。

15.3. 软导线压接试件取样比例不满足要求

15.3.1. 原因分析

(1)施工人员不熟悉母线施工及验收规范。

(2)监理人员见证不到位。

图— 压接不符合要求

15.3.2. 施工措施

(1)严格按规范比例取样。 (2)监理人员现场见证并记录。 16.3.3 监理监控措施

(1)严格按规范比例进行见证取样。 (2)做好旁站见证质量检查工作。

16.4引下线、跳线及设备连接线弧度不一致、松股等,工艺不美观

16.4.1原因分析

(1)导线切断、压接未按规范施工。

(2)绝缘子金具串、档距、导线长度测量及计算有误。 (3)架设后未进行驰度调整。

16.4.2施工措施 图— 引下线弧度不一致

(1)导线压接人员持证上岗、试件送检。

(2)架空线下线采用统一计算公式导线长度。

(3)同档距内三相软母线驰度应一致,弧垂符合设计要求;同档距内组合导线驰度一致。

16.4.3 监理控制措施

(1)严格按照南方电网《工程施工工艺控制规范》和相关验收、运行规范进行检查验收。

16.5金属构件、设备底座等螺孔采用电焊、气焊扩孔 16.5.1 原因分析

(1)土建预埋螺栓位置偏差。

(2)设计图纸与实际到货尺寸不一致。

(3)野蛮施工。 螺栓位置偏差 16.5.2 施工措施

(1)螺孔与螺栓对应位置偏差较大时,及时与设计、厂家等相关部门联系确定处理方案。 16.5.3 监理控制措施

(1)加强过程质量控制管理,发现螺孔与螺栓对应位置偏差较大时,及时与设计、厂家等相关部门联系确定处理方案。

16.6.1 原因分析

(1)技术交底不到位。 (2)忽视细节。 16.6.2 施工措施

(1)按照规范要求施工。 图— 栅栏门无软铜线连接 (2)高压配电间隔和静止补偿装置的栅栏门铰链处应用软铜线连接,保证良好接地。 16.6.3 监理控制措施

(1)严格按照南方电网《工程施工工艺控制规范》和相关验收、运行规范进行检查验收。

16.7 设备底座接地不规范(GIS) 16.7.1原因分析

(1)未按照厂家要求及《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施工。

GIS底座接地不规范

16.7.2施工措施

(1)GIS外壳应按制造厂规定接地。

(2)通过底座专用接地端子与主地网可靠连接。 16.7.3 监理控制措施

(1)严格按照南方电网《工程施工工艺控制规范》和相关验收、运行规范进行检查验收。 16.8法兰片间无跨接线(GIS) 16.8.1原因分析

(1)设备制造厂家未配备跨接线。

(2)未按厂家要求及《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施工。

图— 法兰间无跨接线

(1)GIS订货技术协议书明确跨接线要求。 (2)法兰间应采用跨接线连接并保证良好的电气通道。 16.8.3 监理控制措施

(1)严格按照南方电网《工程施工工艺控制规范》和相关验收、运行规范进行检查验收。

16.9 栅栏未采取隔离措施、电抗器基础或支柱绝缘子接地线形成闭合磁路 16.9.1原因分析

(1)施土建施工人员不清楚基础预埋件接地要求。 (2)封闭金属栅栏未采取隔离措施。

16.9.2 施工措施

(1)按照规范对土建施工人员进行施工前交底。

(2)封闭金属栅栏采取隔离措施。 电抗器安装图 16.9.3 监理控制措施

(1)严格按照南方电网《工程施工工艺控制规范》和相关验收、运行规范进行检查验收。

16. 全站电缆施工

16.1. 电力电缆与控制电缆、信号电缆、通信电缆未分

层敷设 16.1.1.

原因分析

(1)电缆沟、电缆桥架配置不足。 (2)未做好电缆敷设的合理规划。 (3)敷设次序不正确。

不同电缆未分层 16.1.2.

施工措施

(1)设计图纸配置合理电缆通道。

(2)做好敷设路径规划(可采用电缆敷设软件)。

(3)按电压等级由高至低的电力电缆、强电至弱电的控制和信号电缆、通讯电缆由上而”的顺序排列 。 17.1.3 监理控制措施

17. 接地装置

17.1. 接地体埋深、焊接搭接长度不足;防腐处理不规范 17.1.1.

原因分析

(1)施工人员不熟悉接地规范,或为减少工作量不按照规范施工。

(2)隐蔽验收不严格。 17.1.2.

施工措施 焊接不规范

(1)接地体埋设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不应小于0.6m(强条)。 (2)接地体焊接搭接长度必须满足规范要求。 (3)加强中间验收、隐蔽验收环节控制。 18.1.3 监理控制措施

(1)加强施工过程检查控制,督促施工单位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

(2)严格隐蔽工程验收制度。

17.2. 一个接地线中串联几个需要接地的电气装置 17.2.1.

原因分析

(1)施工、监理人员不熟悉接地规范要求。 (2)隐蔽验收不严格。

图— 接地违反强条

17.2.2.

施工措施

(1)每个电气装置应以单独的接地线与接地干线相连,严禁在一个接地线中串接几个需要接地的电气装置(强条)。

(2)加强中间验收、隐蔽验收环节控制。 18.2.3 监理控制措施

(1)加强施工过程检查控制,督促施工单位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 (2)严格隐蔽工程验收制度。

17.3. 构架爬梯、防火墙爬梯、电缆沟支架未可靠接地; 重要

设备和设备构架未双接地 17.3.1.

原因分析

(1)接地规范理解不清。

17.3.2. 施工措施

(1)电气装置接地应强调“可靠”,以保证电气通路导通性良好。 (2)加强中间验收、隐蔽验收环节控制。 18.3.3 监理控制措施

(1)加强施工过程检查控制,督促施工单位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 (2)严格隐蔽工程验收制度。

18. 设备标识

18.1. 一次设备双编号牌、二次设备名称标识不齐全、不规

范 18.1.1.

原因分析

(1)设备、线路调度编号下达时间较迟。 (2)未按设计图纸标注名称、编号,或有遗漏。

图— 未进行标识

18.1.2.

施工措施

(1)根据施工进度,提早联系下达调度编号。

(2)屏柜、端子箱、二次电缆、二次设备、端子排等必须进行名称、编号标识,挂牌规范、美观,标识必须正确、齐全、清晰。 19.1.3 监理控制措施

(1)严格按照南方电网《工程施工工艺控制规范》和相关验收、运行规范进行检查验收。 19. 试验调试

19.1. 一次设备试验报告漏项;二次调试报告不齐全 19.1.1.

原因分析

(1)试验单位、试验人员资质不满足要求;

(2)一些特殊试验项目易漏做:涉及计量的CT和PT角差、比差试验、电能表校验、直流系统试验、绝缘油试验、压力释放阀校验、瓦斯继电器校验、地网导通、SF6密度计校验、SF6设备的检漏及微水试验。 19.1.2.

施工措施

(1)一次设备试验应严格按照交接试验规程进行,各设备试验项目应齐全。 (2)二次设备、回路及远动系统调试均应提供调试报告。

20.1.3 监理控制措施

(1)严格认真审查试验单位、试验人员的资质报审。

(2)落实监理人员现场见证试验工作,跟踪试验报告的真实性及完整性。 19.2. 试验电源不规范或容量不够 20.2.1原因分析

(1) 现场条件受限;

(2)施工组织设计或临时电源施工方案中未充分考虑电气试

验设备所需电源 。 20.2.2 施工措施

(1) 提前就现场情况考虑试验电源的布置。 试验调试 (2) 加强方案审批,综合考虑临时施工电源容量。 (3)监理人员见证,并严格把关。 20.2.3 监理控制措施

(1)加强对试验方案的审查工作。

(2)检查现场与方案存在问题,并提出整改要求。 三、消防部分

20. 防火门材料、安装不规范 20.1.1.

原因分析

(1) 选用的材质不符合设计要求。 (2) 安装不规范。 20.1.2.

防治措施

(1)核对图纸,选用合格材料,特别是门板质量、厚度,严格把关;运输、进场时保留保护膜。

(2)安装前检查防火门外观应平整、光洁,顔色一致,无污渍,焊点均匀,牢固。 (3)安装时注意留缝均匀,左右、上框间隙不大于3mm,下框不大于9mm。

(4)门框要用铁件与墙件连接,间隙浇灌水泥沙浆封堵,以免空鼓;防火门门框与门扇,门扇与门扇的缝隙处应嵌装防火密封件。

(5)防火门上方应设置闭门器,合页不得使用双向弹簧。

图— 门扇有污渍,门板手生锈 21.1.3 监理控制措施

(1)严把防火门材料进场报验关 21. 管道穿墙不规范、易渗水 21.1.1.

原因分析

(1)核对图纸,选用合格材料,特别是门板质量、厚度,严格把关;运输、进场时保留保护膜。

(2)安装前检查防火门外观应平整、光洁,顔色一致,无污渍,焊点均匀,牢固。

(3)安装时注意留缝均匀,左右、上框间隙不大于

3mm,下框不大于9mm。 图— 消防水管穿墙未套管

(4)门框要用铁件与墙件连接,间隙浇灌水泥沙浆封堵,以免空鼓;防火门门框与门扇,门扇与门扇的缝隙处应嵌装防火密封件。

(5)防火门上方应设置闭门器,合页不得使用双向弹簧。 21.1.2.

防治措施

(1)管道穿建筑物外墙时应在土建施时预埋套管,套管内采用沥青麻柔性材料进行封堵,以免管道开裂渗漏。

(2)特别注意细部构造的工艺,外加不锈钢保护罩,封口罩与管道及池壁、建筑物外墙等接触部分用密封胶封堵。 22.1.3 监理控制措施

(1)加强对施工过程巡查力度,对施工工序存在问题应及时提出整改要求落实整改。 22. 管道法兰连接不规范 22.1.1.

原因分析

(1)法兰尺寸偏差大,垫片、螺栓不合格。

(1)检查好法兰及配件尺寸,观感质量。 (2)对接面保持平衡,螺栓螺纹端向上,

外露2-3扣,垫片受力均匀。

23.1.3 监理控制措施

(1)检查法兰及配件的尺寸,及其观感质量。

(2)检查法兰安装质量,发现偏差及时要求调整。 螺丝方向不一致,螺纹未朝上,

焊接工艺差

23. 管道油漆剥落、顔色不均匀 23.1.1.

原因分析

(1)油漆质量差、不合格;

(2)管道表面没清理干净,油漆工艺不规范。 23.1.2.

防治措施

(1)选用质量好的油漆。

(2)油漆前检查管道表面是否干净,均匀、多遍油漆。 油漆剥落 24.1.3 监理监控措施

(1)严格按照南方电网《工程施工工艺控制规范》和相关验收、运行规范进行检查验收。 24. 管道焊接工艺不美观 24.1.1.

原因分析

(1) 漏焊 。 (2) 焊渣未清。 24.1.2.

防治措施

(1) 注意根据管材、壁厚、焊接方式加工焊接坡口,坡口形式应考虑焊接质量,减少填充金属与焊接变性。

(2)焊接前清除接口浮锈、污洉和油脂。

(3)焊接时要注意焊缝饱满,无气泡,焊后清理焊渣,表面圆滑。

图— 管口焊接工艺不够美观,漏焊

25.1.3 监理控制措施

(1)加强焊接施工过程检查,对施工工序存在问题及时提出整改要求落实整改。

(1)沿墙横管设置托架,立管设置立式支架,吊管设置吊架,沿地面横管设置弹性托架。 (2)支架应牢固定在墙、柱上,与管道水平方向,间距按设计规范要求。

(3)当管道的公称直径等于或大于50mm时,每段配水干管或配水管设置防晃支架不应少于1个,且防晃支架的间距应小于15m;当管道改变方向时,要增设防晃支架。

图— 管网、横管托架安装不规范

26.1.2 监理控制措施

(1)检查消防支架的安装是否满足设计及规范的要求。

(2)加强施工过程巡查力度,及时提出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施工质量问题并要求整改。 26. 室外灭火栓、箱安装不规范 26.1.1.

防治措施

(1)按设计要求采购室外消防栓,栓与干管底部需砌砖墩,栓口离地面高度为450mm,埋入土中的法兰接口做防腐处理。

(2)室外灭火箱距离灭火栓1-2米,采用不锈钢制作,

C25清水砼基础,高出地面150mm。 图— 栓口应朝外,安装在开门侧 (3)箱式消火栓的栓口应朝外,并不应安装在门轴侧。 27.1.2 监理监控措施

(1)加强施工现场巡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要求。 27. 消防给水泵安装不规范 27.1.1.

防治措施

(1)水泵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

(2) 检查水泵基础尺寸,表面是否平正,预留地脚螺栓是否与水泵螺丝孔对位。

28.1.2 监理监控措施

(1)检查核对消防水泵设备进场报验单。

(2)对消防水泵的安装施工质量进行专项检查验收。 28. 消防应急照明安装不规范 28.1.1.

防治措施 水泵无接地,法兰间无软铜线跨接

(1)建筑物内各室、楼梯与走廊两端应设置应急照明,高度一致,不低于2m,安装平直美观。

(2) 各疏散通道与安全出口设发光指示标志, 离地高度300mm。 29.1.2 监理监控措施

(1)对消防应急照明安装质量进行专项验收。 29. 消防报警控制设备安装不规范 29.1.1.

防治措施 离地面过高,无发光

(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线路应采用穿金属管布线,金属管连接处用黄绿线连接,分线处设置分线盒。

(2)不同电压等级、电流类别不应布在同一管内,电源线正极为红色,负极为蓝色或黑色。

(3)各类报警控制器应安装牢固,底边距地高度为1.5米,不应靠近门轴。

图— 离地高度不足,太贴门边 图— 接管无黄绿线连接 30.1.2 监理控制措施

(1)对消防报警控制设备进行专项验收。

建筑工程

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广东建设工程总公司

2014年4月

一、土建部分 1. 土方工程 1.1. 挖方边坡塌方 1.1.1. 原因分析

(1)开挖顺序不合理; (2)地表水、地下水作用;

(3)基坑周边堆载过多或有振动荷载等。 1.1.2. 施工措施

(1)制定合理的开挖顺序。 图- 局部塌方 (2)合理设置排水,降水措施。

(3)基坑周边严禁大量堆土和存放建筑材料,减轻震动影响。 1.1.3 监理控制措施

(1)加强现场巡视检查,施工开挖顺序及降水措施是否按方案执行。

(2)对深基坑开挖要加强旁站监理,禁止在基坑周边大量堆土和存放建筑材料,减轻震动影响。

1.2. 填方边坡塌陷或滑塌 1.2.1. 原因分析 (1)边坡坡度过陡。 (2)边坡基底未清理干净。 (3)边坡未夯实。 (4)未做好排水措施。 1.2.2. 施工措施

(1)设置合理的边坡坡度。 (2)填方前边坡基底要清理干净。 (3)控制好边坡的回填质量。 (4)做好边坡的排水措施。 1.2.3 监理控制措施

(1)加强对边坡施工的旁站监理,对边坡回填施工工序及施工质量进行监督。 (2)做好边坡排水措施隐蔽工程验收工作,确保边坡排水措施设置合理到位。 1.3. 边坡安全隐患 1.3.1. 原因分析

(1)挖方形成高边坡,但未对边坡进行安全监测。

(2)高边坡施工前未通知监测单位,施工基本结束后才要求监测单位进场进行安全监测。 (3)高边坡完全开挖结束后才分级进行支护 。 1.3.2. 施工措施

(1)重视高边坡的安全监测。 (2)重视信息化施工。

(3)高边坡要分级支护,分级施工。 1.3.3 监理控制措施

(1)高边坡应要求监测单位及时进场进行安全监测。

(2)加强对高边坡的巡视检查,发现有边坡变形情况应通知相关单位及时处理。 1.4. 基坑(槽)填土局部或大片出现沉陷 1.4.1. 原因分析

(1)基坑(槽)中的积水、淤泥杂物未清除就回填;或基础两侧用松土回填,未经分居夯实;或槽边松土落入基坑(槽),夯填前未认真进行处理,回填后土受到水的浸泡产生沉陷; (2)基槽宽度较窄,采用手夯回填夯实,未达到要求的密实度;

(3)回填土料中夹有大量干土块,受水浸泡产生沉陷;或采用含水量大的粘性土、淤泥质土、碎块草皮作土料,回填质量不合要求;

(4)回填土采用水泡法沉实,含水量大,密实度达不到要求。 1.4.2. 施工措施

(1)基坑(槽)回填前,应将槽中积水排净,淤泥、松土、杂物清理干净,如有地下水或地表滞水,应有排水措施。

(2)回填土采取严格分层回填、夯实。每层虚铺土厚度不得大于300mm。土料和含水量应符合规定。回填土密实度要按规定抽样检查,使符合要求。

(3)填土土料中不得含有大于50mm直径的土块,不应有较多的干土块,急需进行下道工序时,宜用2:8或3:7灰土回填夯实。 (4)严禁用水沉法回填土方。

回填土不均匀沉降实物图

1.4.3 监理控制措施

(1)对基坑验槽应通知设计人员到场共同验收。

(2)机械回填不到的边角位置应采用打夯机分层打夯。 2. 混凝土结构工程 2.1. 混凝土结构裂缝 2.1.1. 设计措施

(1)当楼板埋设线管较密或线管交叉时,其板厚不应小于120mm。 2.1.2. 施工措施

严格控制楼板的厚度和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要求如下: (1)垫卡及垫块:禁止使用碎石做梁、板、基础等钢筋保护层的垫块。梁、板、柱、墙、基础的钢筋保护层宜优先选用

塑料垫卡;当采用砂浆垫块时,强度应不低于M15,面积不小于40mm×40mm。梁柱垫块应垫于主筋下箍筋处,厚度为纵筋保护层厚度减去箍筋直径;基础垫块厚度同基础保护层。垫块上

应按图一预留18#绑扎固定铁丝 。 图— 砂浆垫块

(2)板负筋的支撑,应有专项施工方案。无论采用支架或马櫈,应能确保楼板的厚度和楼板钢筋的有效高度。

图— 钢筋支架示意图 图— 马櫈示意图

(3)暗敷管线施工应采用增高型的灯头盒和过线盒,保证接线孔下缘至盒的开口面的距离,不小于板底筋直径与规范规定的板筋保护层厚度两者之和。

图— 增高型灯头盒和过线盒实物图

(4) 现浇板板底钢筋绑扎完后方可进行管线预埋,结束后方可进行上层钢筋绑扎。现浇板中的线管必须放在上下钢筋之间,线管的直径应小于1/3楼板厚度。若埋管处上面无钢筋,要沿管长方向增设Φ8@200、宽度不小于450mm钢筋网带。 2.1.3 监理控制措施

(1)加强钢筋隐蔽工程检查验收,对钢筋的规格、间距及保护层设置进行严格检查验收。 (2)检查避免预埋管线的集中设置造成结构开裂情况

(3)加强混凝土浇筑时的旁站监理,避免对钢筋踩踏或混凝土厚度不足造成结构开裂。 2.2. 混凝土结构尺寸偏差 2.2.1. 原因分析

(1)支撑及围檩间距过大,刚度差; (2)模板加固不牢固; (3)模板支撑在回填土上。 2.2.2. 施工措施

(1)模板方案要经过计算及审批; (2)模板工程严格按施工方案施工; (3)模板支撑的回填土应夯实。

模板支撑不牢

2.2.3 监理控制措施

(1)加强模板分项工程检查验收,对构件模板截面尺寸及模板支撑系统进行严格检查。 2.3. 混凝土蜂窝、麻面、孔洞 、露筋 2.3.1. 原因分析

(1)混凝土配合比不良、和易性差。

(2)模板表面粗糙、清理不净、模板接缝不严。 (3)振捣不密实 ;浇注过程中钢筋位移。 (4)钢筋过密、砼浇筑不畅通 。 2.3.2. 施工措施

(1)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

(2)模板清理干净,浇筑前湿润模板,模板缝隙拼接严密。 (3)浇筑砼时,分段分层浇筑,不漏振;避免钢筋移位。 (4)钢筋密集的地方,选用合适的工具,确保振捣效果。

图— 混凝土蜂窝、麻面、孔洞 、露筋

2.3.3 监理控制措施

(1)浇砼前对模板拼缝进行检查,减少因拼缝过大漏浆原因造成蜂窝、麻面、空洞、露筋。

(2)检查钢筋保护层的设置情况

(3)检查混凝土的塌落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4)加强浇砼过程旁站,避免混凝土构件漏振或过振情况。

2.4. 混凝土缺棱掉角 原因分析 2.4.1.

(1)砼强度不够。

(2)砼浇筑前木模板未湿润或湿润不够,砼养护不好。 (3)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

(4)拆模时外力作用或重物撞击,棱角被碰掉。 2.4.2. 施工措施

(1)控制拆模时间。

(2)木模板在浇筑砼前应充分湿润,砼浇筑后应认真养护。 (3)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时,砼应具有足够的强度。 (4)拆模时不能用力过猛过急,注意保护棱角。 2.4.3 监理控制措施

(1)严格现场模板拆除报验制度,避免过早拆模造成混凝土缺棱掉角。 2.5. 混凝土表面裂纹 2.5.1. 原因分析

(1)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没有及时清理浮浆。 (2)砼浇筑后,表面没有及时养护。 (3)使用收缩率较大的水泥,骨料不合格。 2.5.2. 施工措施

(1)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清理浮浆。

(2)砼浇筑后,应及时进行养护。 (3)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砂石。 2.5.3 监理控制措施

(1)监控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收光时间,督促及时清理表面浮浆及压光处理。 (2)督促施工单位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2.6. 预埋件偏差超标 2.6.1. 原因分析

(1)预埋件变形。 (2)预埋件固定不牢。 2.6.2. 施工措施

(1)预埋件必须逐根逐块检查,变形的进行矫正。 (2)用合适的固定方式。 2.6.3 监理控制措施

(1)检查预埋件的变形情况,变形超出范围应禁止使用。 (2)复核检查预埋件的平面位置及高程。 (3)检查预埋件的固定措施是否到位。

2.7. 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锚固长度、接头位置、接头数量、接头面积百分率、

箍筋弯钩形式 、弯钩长度、保护层厚度等不满足规范要求 2.7.1. 原因分析

(1)未严格按要求施工;

(2)分布筋、箍筋等布置不合理,施工中措施不完善。 2.7.2. 施工措施

(1) 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施工质量、提高施工工艺水平。

图— 2.7.3 监理控制措施

(1)加强对钢筋原材的品牌、规格、型号进行检查,并见证取样送检。 (2)加强的钢筋加工、钢筋安装工序进行检查。

(3)严格钢筋隐蔽验收程序,坚决做到上道工序不合格,绝不允许下道工序施工。 3. 砌体工程 3.1. 非承重墙体裂缝 3.1.1. 设计措施

(1) 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小于砌块强度等级。 (2) 构造柱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构造柱的定位应在相应结构平面图中表示。

2)当填充墙水平长度超过5m或墙端部没有混凝土柱时,应在墙中间及墙端部设置构造柱。

3)无门窗的外墙、女儿墙及支承在悬臂梁和悬臂板上的墙体,应设置间距不大于3m的构造柱。

4)宽度大于2m的洞口两侧应设置构造柱。 5)构造柱的截面不小于墙宽×200mm,纵向钢筋不小于4ф10,箍筋不小于ф6@200mm。

6)当填充墙与构造柱、承重墙或结构柱相连时,应设不小于2ф6@500mm(或相近的砌体整皮数距离)拉结筋拉结。拉结钢筋锚入柱、墙内应不小于200mm,伸入填充墙内不应小于1000mm。后置拉结筋必须锚固可靠,

锚固长度应不小于100mm。 图— 拉结筋安装大样图 (3) 墙高超过4m时,应每隔2m(或窗上下、门上)设置通长混凝土腰梁。腰梁纵筋应与相连结构柱(构造柱)的预留钢筋连接。

(4)窗台标高处应设置钢筋混凝土压顶。压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小于C2O,截面厚度不小于120mm,两端伸入墙体的长度不小于 (5)当门窗洞口上至梁底距离小于200mm时,门窗过梁应与结构梁整浇。施工图纸应有具体大样图。240mm。

(6)预留的外墙窗洞四周无混凝土过梁、压顶、构造柱时,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框加强。

腰梁大样图

图— 钢筋砼框大样图 图— 剖面图 3.1.2. 施工措施

2.1.2 施工措施

(1) 砌体应灰缝饱满密实、组砌方法正确、接槎规范、拉结筋敷设符合要求。 (2 )砌筑时,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和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产品龄期不得少于28d。材料进场时,监理单位应检查其质量证明文件,作好材料进场签证和台帐,不够产品龄期的砌体材料进场后应留置足够时间,严禁不够产品龄期的砌体材料用于墙体施工。

(3)砌体材料施工前,应按有关规定提前淋水湿润,有成熟施工工艺的干法施工除外。 (4) 砌筑砂浆应采用中、粗砂,严禁使用细砂和混合粉。砌筑砂浆应随拌随用,严禁在砌筑现场加水二次拌制。

(5)非承重砌体应分次砌筑,每次砌筑高度不应超过1.5m,待前次砌筑砂浆终凝后,再继续砌筑。日砌筑高度不宜大于2.8m。非承重砌体砌至梁、板底时,应预留一定空隙约200mm,间隔至少7d后再补砌顶紧。监理单位应做好墙体施工检查台账,明确每层墙体开始砌筑时间、完成时间、补砌顶紧时间及开始抹灰时间,确保砌体施工停置时间满足本措施要求。

(6)构造柱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顶砖砌筑示意图 顶砖实物图

1)施工单位应制定构造柱专项施工方案,确保构造柱钢筋埋置位置正确、混凝土浇捣密实。

构造柱模板安装示意图 构造柱安装示意图

2)构造柱的柱顶、柱脚应在主体结构中预埋不小于4ф10的钢筋,接驳长度不小于500mm。 3

)构造柱钢筋绑扎完成后,应先砌墙,在留出马牙槎后,再浇捣混凝土。每个马牙槎的

高度不超过300mm(或相近的砌体整皮数距离)。

图— 马牙槎示意图 图— 马牙槎大样实物图

(7) 严禁在墙体上交叉埋设线管或开凿水平槽,竖向槽须在砂浆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用机械开凿。

(8) 砌体结构砌筑完成后不得少于20d后才能进行抹灰施工。

(9) 用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或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墙体时,墙底部应砌多孔砖或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或现浇混凝土坎台,其高度不小于200mm。 4.1.3 监理控制措施

(1)加强对砌体施工工序的巡视检查,对组砌方式、砂浆强度及砂浆饱满度进行检查。 (2)加强对拉结筋及构造柱的设置情况进行检查。

(3)墙体完成后应进行墙体的平整度及垂直度进行检查,超出偏差范围应要求拆除返工。 3.2. 墙体拉结筋留设不规范 3.2.1. 原因分析

(1)砼柱、梁、墙未按规定预埋拉结筋。 (2)砌墙时未将拉接筋调直或未放入灰缝中。 3.2.2. 施工措施

(1)砼结构中按规定要求合理留置墙体拉结筋。 (2)加强隐蔽验收。

图— 未按规

定设马牙槎、墙体拉结筋安装不规范

4.2.3 监理控制措施

(1)加强对砌体工程拉结钢筋及构造柱的设置形式进行检查验收。 3.3. 墙体裂缝 3.3.1. 原因分析

(1)地基沉降不均匀。 (2)温度变化引起;

(3)受载过大或局部压强过大; (4)施工质量差等。 3.3.2. 施工措施

(1)严格控制地基处理质量; (2)选择科学的砌筑方法及方式;

(3)对于宽度较小的窗间墙,应避免留脚手眼等; (4)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图— 450应力裂缝

4.3.3 监理控制措施

(1)严格控制地基处理质量。

(2)严格控制每日砌筑高度,严禁一步到位直接到顶。检查组砌方式是否符合规范要求,严禁通缝现象发生。

(3)严格检查构造柱、圈梁、门窗过梁等的设置是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4. 楼地面工程

4.1. 厨房、卫生间楼地面渗漏 4.1.1. 设计措施

(1)厨房、卫生间和有防水要求的楼地面应设置柔性防水隔离层。

(2) 厨房、卫生间和有防水要求的楼板等周边除门洞外,应向上设一道高度不小于200mm

的混凝土防水反坎,与楼板一同浇筑,相应结构平面图应明示。厨房、卫生间楼地面完成标

高应比室内其它房间楼地面完成标高低20~30mm。

(3) 卫生间和有防水要求的房间,防水层沿墙上翻高度不应小于1800mm。 (4) 沉箱式卫生间应做二次排水和二次防水设计,沉箱底排水应单独设置。

图— 沉箱式卫生间二次排水示意图

(5) 管道穿越墙壁和楼板,有防水要求时应设置金属防水套管。 4.1.2. 施工措施

(1) 上、下管道预留洞口座标位置应正确,洞口形状为上大下小。

(2) 现浇楼板预留洞口填塞前,应将洞清洗干净,毛化处理,涂刷加胶水泥浆作粘结层。洞口填塞分二次浇筑,先用掺入抗裂防渗剂的微膨胀细石混凝土浇筑至板厚2/3处,待混凝土凝固后进行4h蓄水试验,无渗漏后,用掺入抗裂防渗剂的水泥砂浆填塞。管道安装后,应在管周进行24h蓄水试验,无渗漏后再做防水层。应在洞口处做一园台,高度为40-50mm。 (3) 防水层施工前,应先将楼板四周清理干净,阴角处刷成小圆弧,防水层的泛水高度不得小于300mm。

(4) 地面找平层朝地漏方向排水坡度为1~1.5%,地漏口比相邻地面低5mm。 (5) 有防水要求的地面施工完毕后,应进行24h蓄水试验,蓄水高度为20~30mm,无渗漏为合格。

(6) 卫生间墙面应用防水砂浆分二次刮糙。 5.1.3 监理控制措施

(1)加强对防水基层处理、防水材料,防水施工工序的检查。 (2)严格蓄水试验的见证检查工作。 4.2. 水泥楼地面起砂、空鼓、裂缝 4.2.1. 设计措施

(1)面层为水泥砂浆时,应采用1:2水泥砂浆。 (2)细石混凝土面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 4.2.2. 施工措施

(1)宜采用早强型的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

(2)选用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3%。 图— 水泥砂浆地面实物图 (3)面层为细石混凝土时,细石粒径不大于15mm,且不大于面层厚度的2/3,石子含泥量应不大于1%。

(4)浇筑面层混凝土或铺设水泥砂浆前,基层应清理干净并湿润,消除积水。基层处于面干内潮时,应均匀涂刷水泥素浆,随刷随铺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面层。

(5)严格控制水灰比,用于面层的水泥砂浆稠度应不大于35mm,用于铺设地面的混凝土坍落度应不大于30mm。

(6)水泥砂浆面层要涂抹均匀,随抹随用短杆刮平。混凝土面层浇筑时,应采用平板振捣或辊子滚压,保证面层强度和密实。 (7)掌握和控制压光时间,压光次数不少于2遍,分遍压实。

(8)地面面层施工完24h内应进行养护,并加强对成品的保护,连续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d。

5.2.3 监理控制措施

(1)检查基层处理情况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2)检查水泥砂浆配合比情况是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3)检查水泥地面的养护工作是否到位。 4.3. 首层地面沉陷 4.3.1. 设计措施

(1)应根据不同的土质确定回填土的分层压实系数。

(2)软弱基土厚度不大时,宜采用换填土。当软弱土层较厚时,应进行地基处理。当地基处理有困难时,可按钢筋混凝土地面进行设计。 4.3.2. 施工措施

(1)回填土前,应清除基底的垃圾、树根等杂物,抽出坑穴积水、淤泥,如遇自然软弱地基时,应按设计和规范要求处理。

(2)回填土内不得含有有机物及腐殖土。

(3)回填土应分层夯实,分层厚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4)回填土应按规范要求分层取样做密实度试验,压实系数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

无要求时,压实系数不应小于0.9。 5.3.3 监理控制措施

(1)严格监控首层地面回填施工质量。

5. 屋面工程

5.1. 屋面防水层渗漏 水泥压光地面裂缝实物 5.1.1. 设计措施

(1)施工图中,屋面平面应有明确排水系统设计。系统设计要求绘出排水分区、分水脊线、排水坡交线、排水途径等,力求通畅,水落口负荷均匀。 (2)采用多道设防时,宜采用不同防水材料,卷涂结合。

(3)对女儿墙、高低跨、上人孔、变形缝和出屋面管道等节点应有防渗构造详图。变形缝宜优先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盖板的做法,其强度等级不低于C30。伸出屋面井道周边应同屋面结构一起整浇一道钢筋混凝土反坎,高度不低于防水面层以上300mm,相应结构平面图应出具大样图。

(4)屋面应进行保温设计,屋面保温层不得采用限制使用或禁止使用的材料。对于体积吸水率大于2%的保温材料,不得设计为倒置式屋面。

(5) 刚性防水层应采用细石防水混凝土,其强度等级不低于C30,厚度不应小于40mm,钢筋网片ф4@150×150mm。刚性防水层应设分格缝,分格缝间距不应大于3m×3m,缝宽不应大于25mm,且不小于12mm。分格缝嵌填高弹性耐候胶。 5.1.2. 施工措施 (1)天沟、檐沟

1)天沟、檐沟应增设附加层,采用沥青防水卷材时,应增设一层卷材;采用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或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时,宜采用防水涂膜增强层。

2)天沟、檐沟与屋面交接处的附加层宜空铺,空铺宽度不小于200mm,天沟、檐沟卷材收头处应密封固定。

(2)女儿墙泛水、压顶防水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女儿墙为砖墙时卷材收头可直接铺压在女儿墙的混凝土压顶下,如女儿墙较高时,可在砖墙上留凹槽,卷材收头应压入槽内并用压条钉压固定后,嵌填密封材料封闭,凹槽距屋面找平层的高度不应小于400mm。

2)女儿墙为混凝土墙时,卷材的收头采用镀锌钢板压条或不锈钢压条钉压固定,钉距不大于900mm

,并用密封材料封闭严密。泛水宜采取隔热防晒措施,在泛水卷材面砌砖后抹

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保护,或涂刷浅色涂料,或粘贴铝箔保护层。 (3)水落口的防水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水落口埋设标高应正确,应考虑水落口设防时增加的附加层和柔性密封层的厚度及排水坡度加大的尺寸。

2)水落口周围500mm范围内坡度不应小于5%,并应先用防水涂料或密封涂料涂封,其厚度为2-5mm,水落口杯与基层接触处应留宽20mm、深20mm的凹槽,再嵌填密封材料。

图— 屋面水落口大样图

(4)变形缝的防水构造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变形缝泛水高度不应小于300mm。 2)防水层应铺贴到变形缝两侧砌体的上部。

3)变形缝内应填充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上部填放衬垫材料,并用卷材封盖。 4)变形缝顶部应加扣混凝土或金属盖板,优先采用现浇砼盖板的做法,混凝土盖板的接缝应用密封材料嵌填。

图— 屋面水落口及泛水实物图

图— 屋面渗漏实物图 6.1.3 监理控制措施

(1)检查屋面防水基层处理是否到位。

(2)检查屋面排水坡度、落水管设置、屋面泛水等细部做法是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3)检查防水层的施工工序是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5.2. 雨水管安装不顺直 5.2.1. 原因分析

(1) 雨水口安装时未考虑雨棚、门窗等对雨水管的影响。 5.2.2. 施工措施

(1)留置雨水口时要根据立面图考虑门窗等对雨水管的影响。 雨水管道安装不竖直实样 6.3.3 监理控制措施

(1)监督检查雨水管的安装是否满足外窗或飘板等的影响,合理避让使之美观合理。 6. 装饰装修工程

6.1. 墙体抹灰空鼓、开裂、渗漏 6.1.1. 设计措施

(1)下列部位抹灰时应挂金属网或耐碱玻璃纤维网格布聚合物砂浆加强带(宽度≥300mm)进行处理,加强网带与各基体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50mm。 1)不同材料基体结合处(内墙梁、柱与墙体结合处)。 2)暗埋管线的孔槽处。

3)当抹灰总厚度大于或等于35mm时。 4)外墙(满挂金属网)。 5)顶层墙体。

(2)抹灰中的打底砂浆,其强度等级应不小于砌块强度等级。 (3)防水层宜用聚合物水泥砂浆。

(4)应加强防水细部设计中间抹灰层加防水剂等各种处理措施。

图— 不同材料基体结合处挂网

6.1.2. 施工措施

(1)外墙洞眼应按规范留置,在清理浮渣(浮灰)后采用半砖、细石混凝土堵砌,表面采用1:3防水砂浆粉实,小圆孔宜采用微膨胀水泥砂浆二次填塞密实。孔洞填塞应由专人负责,并及时办理专项隐蔽验收手续。

(2)金属网宽度不小于300mm,厚度不小于1mm,网眼尺寸不大于20mm×20mm,不小于10mm×10mm。其它基体的深度不小于30mm,固定件的间距不大于300mm。金属网施工完毕后,应进行隐蔽验收,隐蔽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3)每一遍抹灰前,应对前一遍抹灰的质量检查处理。空鼓应重粉,只裂不空应用水泥素浆封闭。两层间的施工间距时间不应小于2d。 7.1.3 监理控制措施

(1)检查墙体不同基层材质部位的挂网情况是否满足要求。 (2)检查墙体线槽、孔洞位置的填堵质量是否满足要求。 (3)抹灰前是否有润湿墙体,砂浆强度、和易性是否满足要求。 6.2. 外墙面砖空鼓、脱落 6.2.1. 原因分析 (1)基层处理不好。 (2)面砖在使用前未浸泡。

(3)面砖粘贴砂浆不饱满,面砖勾缝不严。 6.2.2. 施工措施

(1)抹灰前,清扫基层表面并润湿。

(2)面砖在使用前,隔夜用水浸泡,晾干后 (外干内 湿)才能使用。 (3)粘贴面砖砂浆要饱满,认真作好勾缝。 7.2.3 监理控制措施

(1)检查基层处理是否到位。 (2)检查粘贴水泥是否失效。 (3)检查外墙砖的勾缝是否饱满。 6.3. 外墙面砖分格缝不匀,阳角处留设半砖 6.3.1. 原因分析

(1)施工前没有进行排砖分格和绘制大样图。 (2)面砖规格尺寸偏差较大,施工中没有选砖。 6.3.2. 施工措施

(1)施工前应先弹线排砖,再进行铺贴。

(2)面砖使用前,应先进行剔选。 图— 外墙面砖分缝不均匀 7.3.3 监理控制措施

(1)对外墙贴砖前的分线情况进行检查,是否满足选砖规格。 6.4. 墙面污染 6.4.1. 原因分析 (1)成品保护不好。

(2)施工操作中没有及时清除砂浆,造成污染。 6.4.2. 施工措施 (1)加强成品保护。

图— 墙面污染

7.4.3 监理控制措施

(1)督促施工单位做好成品保护工作。

(2)督促施工单位及时清理施工过程中残留的砂浆等污染物。 6.5. 门窗变形、渗漏、脱落 6.5.1. 设计措施

(1)推拉窗扇应设限位装置。

(2)外窗下框应有泄水结构, 如无时应做如下处理:

1)推拉窗:导轨在靠两边框处铣8mm宽的泄水口;

2)平开窗:在靠框中挺位置 每个扇洞铣一个8mm宽的泄水口。

3)塑钢门窗型材必须使用与其相匹配的衬钢,衬钢厚度应满足规范要求,并作防腐处理。

4)外墙窗洞宽不小于1500mm且四周无混凝土过梁、压顶、构造柱时,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框加强。

图— 窗台渗水实物 6.5.2. 施工措施

(1)门窗框制作尺寸应按洞口的尺寸制作,确保安装后窗框和面层间的空隙尺寸为8~15mm。门窗框安装固定前应对预留墙洞尺寸进行复核,用防水砂浆刮糙处理,然后实施外框固定。固定后的外框与墙体应根据饰面材料确定间隙。

(2)铝合金门窗框安装前,应撕去水泥砂浆接触处的包装纸并涂刷聚氨酯清漆等保护剂。门窗框与墙体安装缝隙宜用防水砂浆或聚合物水泥砂浆嵌填饱满,必要时也可采用注浆工艺,不得使用混合砂浆嵌缝。

(3)门窗安装应采用镀锌铁片连接固定,镀锌铁片厚度不小于1.5mm。每条窗边框与墙体的连接固定点不得少于2处,间距不得大于500mm,边框端部的第一固定点距端部不得大于200mm。

(4)铝合金窗外周边应留宽5mm深8mm槽,用防水胶嵌缝。 7.5.3 监理控制措施

(1)加强对门窗安装过程进行巡视检查,对门窗安装的固定方式,门窗安装尺寸及门窗规格型号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进行检查核对。

(2)检查门窗相关技术参数是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外窗泄水孔设置位置是否合理等。 6.6. 栏杆高度不够、间距过大、连接固定不牢 6.6.1. 设计措施

(1)栏杆高度和立杆间距必须符合《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

的规定。即多层住宅及以

下的临空栏杆高度不低于1.05m,中高层住宅及以上的临空栏杆高度不低于1.1m,楼梯楼段栏杆和落地窗、低窗台防护栏杆的高度不低于0.9m,楼梯水平段栏杆长度大于0.5m时,其高度不低于1.05m。栏杆垂直杆件的净距不应大于0.11m,采用非垂直杆件时,必须采取防止儿童攀滑的措施。(注:以上高度指施工完成后的净高度,从可踏面开始算起。)

(2)栏杆设计除应明确式样、高宽尺寸、材料品种外,还应有制作连接和安装固定的构造详图以及明确杆件的规格型号及壁厚等。

(3)栏板或栏杆距楼面或屋面0.1m高度范围内不应留空。

6.6.2. 施工措施

(1)栏杆安装高度应考虑地面装饰的要求,保证最终完成装饰后栏杆净高度能满足规范的要求。

图— 栏杆净高度示意图 图— 平台未设安全挡板

(2) 金属栏杆制作和安装的焊缝应进行外观质量检验,其焊缝应饱满可靠,严禁点焊。

(3)铸铁等栏杆必须进行防腐处理,除锈后应涂刷(喷涂)二度防锈漆和二度及以上的面漆。

(4)预制埋件或后置埋件的规格型号、制作和安装方式除应满足设计要求外,尚应符合以下要求:

1)主要受力杆件的预埋钢板厚度不应小于4mm,宽度不应小于80mm,锚筋直径不少于6mm。每块预埋件不宜小于4根钢筋,埋入混凝土的锚筋长度不少于100mm,锚筋端部为180°弯钩。当预埋件安在砌体上时,应制作成边长不少于100mm混凝土预制块,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小于C20。将埋件浇筑在混凝土预制块上,随墙体一起砌筑,不得留洞后塞。

2)主要受力杆件的后置埋件钢板厚度不小于4mm,宽度不宜小于60mm。立杆埋件不应少于两颗螺栓,并前后布置,其两颗螺栓的连线应垂直相邻立柱间的连线,膨胀螺栓的直径不宜小于10mm。后置埋件必须安装在混凝土结构或构件上,已装饰部位应先清除装饰装修材料后才能安装后置埋件。

7.6.3 监理控制措施

(1)加强施工过程的巡查检查,对楼梯扶手的尺寸、规格、材质是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7.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

7.1. 管道渗漏

7.1.1. 设计措施

(1)伸缩节设置位置应符合《建筑排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道安装》(96S406)的要求;

(2) 管道穿过墙壁和楼板,有防水要求时应设置金属套管。安装在楼板内的套管,其顶部应高出装饰地面20mm;安装在卫生间及厨房内的套管,其顶部应高出装饰地面50mm,底部应与楼板底部相平;安装在墙壁内的套管其两端与饰面相平。

图— 穿墙或楼板防水套管大样图 图— 穿墙套管实物图

7.1.2. 施工措施

(1)暗埋管道在找平层或管槽内的管材,中途不得有连接配件。暗敷管道位置应有临时标识。

(2)必须按《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的要求在各管道系统隐蔽的前后分别进行水压试验,并做好记录。

(3)主体施工时,按图纸要求密切配合土建施工预埋套管(或预留孔洞)。各类管道预留洞口及预留套管必须根据图纸要求的规格、位置正确预埋。各种套管应根据设计要求及相应标准图集加工制作,定位安装。套管埋设应满足以下要求:

1)地下室、卫生间和厨房等有防水要求的套管应在土建主体施工时进行配合预埋。套管应固定牢固,在浇筑混凝土时要有专人看护;安装管道时,对于刚性防水套管,套管与管道的环形间隙中间部位填嵌油麻,两端用水泥填塞捻打密实;

2

)安装在墙内的套管,应在墙体砌筑时或浇筑混凝土前进行预埋;过墙套管宜垂直墙面

水平设置。套管与管道之间的填料应采用阻燃密实材料;

3)除卫生间和地下室外,后置的穿楼板的套管应在地面粉刷或铺设饰面之前埋设。穿楼板套管的固定可在套管两端处焊两根圆钢,搁置在地面上,然后用砂浆封堵洞隙。若洞隙较大,板底应加托板,托板用铁丝吊在套管两侧的圆钢上,然后浇筑细石混凝土封堵。封堵前须用水冲洗,楼板堵洞宜采用二次灌堵,且抹面平整,完成后浇水养护并用水试验,确保套管与楼板之间封堵密实,不渗不漏。套管与管道之间应采用阻燃密实材料和防水油膏填实。

(4) 塑料排水管必须按设计要求及位置装设伸缩节。如设计无要求时,伸缩节间距不得大于4m。

(5)镀锌钢管应采用螺纹、丝扣法兰或卡套式(沟槽式)连接,一般不得采用焊接;若镀锌钢管局部确需焊接(包括焊接法兰),应进行二次热浸镀锌处理。

(6)沉箱式卫生间二次排水在隐蔽前应做通水试验,并做好检查记录。

8.1.3 监理控制措施

(1)加强对穿墙套管的设置进行检查。

(2)对给排水管道的试压进行认真见证,发现渗漏情况应及时要求施工单位整改,并跟踪整改结果。

7.2. 卫生、安全或使用功能不满足要求

7.2.1. 设计措施

(1)室内生活给水管道禁止使用镀锌钢管。

(2)卫生间应采用生活污水与生活废水分流的排水

系统。

(3)厨房排水立管和卫生间污水立管应分别设置。

(4)阳台排水系统应单独设置。空调冷凝水排水、

阳台雨水立管底部应间接排水。 图— 穿墙未套管

7.2.2. 施工措施

(1)预留孔洞和管道穿楼板孔洞应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

8.2.3 监理控制措施

(1)对给排水管道施工进行专项验收,核对现场施工是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8. 主变、高抗、电容器、断路器等主设备基础、保护帽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8.1.1. 设计措施

(1)主变、电容(抗)器基础应进行沉降验算。

(2

)主变、电容(抗)器油池壁应设置沉降缝,设备基础与油池壁、电缆沟间应柔性连

接。

(3) GIS 基础大于40m 时应设置后浇带。

(4)外露基础阳角宜倒圆,倒角半径20~30mm。

(5)基础埋件应采用热浸镀锌处理,不得采用普通铁件。

8.1.2. 施工措施

(1)当需要采用减水剂来提高混凝土性时,应采用减水率高、分散性能好、对混凝土收缩影响较小的外加剂,其减水率不应低于8%。

(2)预拌混凝土进场时按规范检查入模塌落度,塌落度值按施工规范采用。

(3)外露部分应采用清水混凝土工艺,表面不得进行二次粉刷或贴面砖。

(4)基础施工应一次连续浇筑完成,禁止留设垂直施工缝,未经设计认可,不得留设水平施工缝。

(5)运输过程中,应控制混凝土不离析、不分层、组成成分不发生变化,并能保证施工所必须的稠度。

(6)设备预埋螺栓宜与基础整体浇筑,如采取二次浇筑应采用高强度等级微膨胀混凝土振捣密实。

(7)基础混凝土浇筑时,应派专人进行跟踪测量,保证预埋铁件与混凝土面平整,埋件中间应开孔并二次振捣,防止空鼓。埋件应采用热浸镀锌处理,不得采用普通铁件。

(8)构支架吊装完毕后,杯口及管内二次灌浆应浇筑密实并保证管内混凝土浇筑高度。

(9)保护帽混凝土浇筑前,应对保护帽顶面以上钢构支架500mm 范围内进行保护。

9.2.2 监理控制措施

(1)严格设备基础过程施工管控工作,核查地基处理情况,施工分缝设置及预埋件等是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2)督促施工单位做好成品保护工作。

9. 电缆沟及盖板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9.1.1. 设计措施

(1)电缆沟可选用混凝土现浇电缆沟或砖砌电缆沟。

(2)电缆沟混凝土强度不小于C25,伸缩缝间距9~15m,缝宽15~25mm, 内填沥青麻丝和柏油刨花板或其他柔性填充材料,表面宜采用中性硅酮耐侯密封胶。

(3)电缆沟内应设排水槽,排水槽截面直径或宽度(深度)80~100mm,并与站区排水主网连接管道。

(4)电缆沟压顶混凝土外侧宜倒角,倒角半径20~30mm。

(5)电缆支架宜采用不锈钢内膨胀螺栓固定(按要求进行拉拔试验)。

(6)沟壁在电缆沟转角处、交叉处应设置钢筋混凝土过梁。

(7)混凝土盖板应设置镀锌角钢边框。

(8)砖砌电缆沟沟壁应设计有固定支架的混凝土腰梁或预制混凝土块。

(9)电缆沟过路段宜采用埋管或现浇砼沟。

9.1.2. 施工措施

(1)混凝土电缆沟宜采用清水混凝土工艺,砖砌电缆沟应采用清水混凝土压顶。

(2)电缆沟施工前应精确计算电缆沟长度与盖板合模,并保证室内外电缆槽位置上为整块盖板。

(3)沟壁两侧应同时浇筑,防止沟壁模板发生偏移。对沟壁倒角处混凝土应二次振捣,防止倒角处出现气泡。

(4)伸缩缝与电缆沟垂直,应全断开、缝宽一致,上下贯通、缝中不得连浆、填缝要求饱满,填缝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表面密封处理应美观。

(5)电缆沟回填土前,应进行伸缩缝嵌缝处理,并经检验合格。砖砌电缆沟回填土时,应采取防治沟壁变形的措施。

(6)与电缆沟过路段、建筑物连接处应设变形缝。

(7)盖板不得有裂缝及变形现象,与电缆沟采用柔性连接(固定橡胶条或预埋橡胶钉),保证盖板平整、稳定。电缆沟端头处不得有探头(局部悬空)盖板。

(8)镀锌扁铁焊接应保证不变形,扁铁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 倍扁铁宽度,三面围焊,焊接质量应符合施工规范要求。

10.1.3 监理控制措施

(1)加强对电缆沟基础地基处理情况检查,核对电缆沟的截面尺寸、结构形式是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2)加强对电缆沟砌体及压顶的施工工序过程检查,对电缆沟的分缝设置,排水设置,预埋件的安装等进行检查验收。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要求落实整改。

(3)加强对电缆沟盖板预制情况进行检查,对存在问题及时提出整改要求落实整改,对不合格盖板应坚决弃用。

10. 道路及散水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0.1.1. 设计措施

(1)道路可根据变电站所在地区设计为城市型和郊区型两种形式。

(2)站内道路根据使用功能可分为主变运输道路、站内检修运行道路和消防道路。应考

虑施工时路面硬化的需要,尽量与永久性道路相结合,原则上以不提高标准来做到永临结合。

(3)基层的宽度应比混凝土面层每侧至少宽出300mm。

(4)道路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不宜大于C35,内掺抗裂纤维,厚度不小于180mm。散水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内掺抗裂纤维,厚度不小于150mm。

(5)道路应设双向横坡,坡度1%~2%。

(6)缩缝间距不大于4m,宽度5~6mm,锯切槽口深度应为混凝土面层厚度的1/3;胀缝留设间距以30~50m 为宜。在道路与建构筑物衔接处,道路交叉处、路面厚度变化处、幅宽及坡度变化处,必须做胀缝,缝宽20mm,道路混凝土应全断开。

(7)混凝土面层下有箱形构造物或圆形管状构造物横向穿越时,在构造物顶宽两侧各加1~4m 的混凝土面层内布设双层钢筋网(建议:网片应点焊,钢筋直径为12mm,纵向钢筋间距100mm,横向钢筋间距200mm,上下层钢筋网各距面层顶面和底面1/4~1/3 厚度处)。如作为构造物顶板则应经计算确定板厚及配筋。配筋混凝土与其他混凝土之间应设置胀缝。

(8)道路混凝土一次铺筑宽度大于4.5m 时,应设置纵向缩缝。纵向缩缝采用假缝形式,锯切的槽口深度应为路面或散水厚度的1/3。

(9)散水与建筑物、电缆沟之间必须设置沉降缝,阴阳角处、长度方向间隔3~4m 处应设置沉降缝。

(10)缩缝宜采用中性硅酮耐候密封胶灌缝。胀缝下部用胀缝板填充,上部40mm 高密封宜为中性硅酮耐候密封胶。

10.1.2. 施工措施

(1)土料须采用就地挖出的含有机质小于5%的粘性土或塑性指数大于4 的粉土,不得使用表面耕植土、淤泥、冻土或夹有冻块的土;土料应过筛,粒径不得大于15mm。

(2)对基槽(坑)应先验槽,清除松土,不得有表层耕植土,并打两遍底夯,要求平整干净。

(3)路基回填应分段分层进行夯实,每层回填厚度由夯实或碾压机具种类决定并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根据设计要求的压实系数由试验确定夯打或碾压遍数,每层施工结束后检查地基的压实系数,经见证取样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4)基层施工时,应将基层材料集中搅拌,并采用摊铺机进行摊铺,待基层整平压实后,严格进行养生,防止基层出现干缩或温缩裂缝;为减少路基土的压实变形,增加路基强度和稳定性,必须认真进行压实,特别要加强路堤边部碾压,使路堤横向的密度尽可能均匀。

(5)混凝土道路路面采用专用机械一次浇筑完成。

(6)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认真编制混凝土浇筑方案,尽量避开当日高温时段施工。科

学合理地确定浇筑顺序和施工缝的留置。

(7)道路遇过路电缆沟处,电缆沟两侧应设变形缝。

(8)郊区型道路、散水棱角宜作倒圆角处理。

(9)收面时不得任意在路面上走动,面层应一次成活,采用原浆收面,禁止加浆或撒干水泥收面。

(10)与电气安装紧密结合,合理安排道路浇筑时间,路面混凝土养护要派专人负责,并在终凝后及时开始养护,养护期为14d,路面养护期间严禁行人、车辆在上面走动,直至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方可通行,通行速度不得大于5km/h,防止车辆刹车破坏或污染道路面层。

(11)胀缝应与路面中心线垂直,缝壁上下垂直,缝宽一致,上下贯通,缝中不得连浆。当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25%~30%时可进行缩缝切割,填缝前,采用压力水或压缩空气彻底清除接缝中砂石及其他污染物,确保缝壁及内部清洁、干燥。两侧粘贴美纹纸,防止污染面层。灌注高度,夏天宜与板面齐平,冬天宜低于板面1~2mm;填缝要求饱满、均匀、连续贯通。

(12)道路坡度正确,防止积水。

11.1.3 监理控制措施

(1)监控道路及散水地基处理质量。

(2)严格落实道路及散水的坡度及沉降缝的设置情况是否满足设计及规范的要求。

11. 站区围墙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原因分析

11.1.1. 设计措施

(1)围墙采用双面清水墙砌筑,预制清水混凝土压顶,或采用普通砖墙,水泥砂浆抹面。

(2)围墙应根据当地地质条件设置变形缝,间距10~20m,当采取其他可靠措施时,可在规定范围内适当放宽。变形缝宽度宜为20~30mm。

(3)砌筑砂浆采用混合砂浆,强度等级≥M7.5。

(4)清水墙根部3 皮砖范围及外露基础部分应采用1:2防水砂浆粉刷。

11.1.2. 施工措施

(1)清水墙砖块应棱角整齐,无变形、裂纹,颜色均匀,规格尺寸误差≤2mm。

(2)砌筑砂浆的拌制、使用及强度应符合相关规范及设计的要求。

(3)围墙基础、挡土墙采用毛石砌筑时,外露部分应进行工艺化处理,并防止污染面层。

(4)砖块上下皮应错缝搭砌,搭接长度一般为砌块长度的1/2,不得小于砌块长度的1/3。不得留直槎,斜槎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墙体高度2/3。砌体灰缝应厚度一致,砂浆饱满。

(5)墙体不得有三分砖,七分砖要用锯切割。

(6)清水墙勾缝前一天应将墙面浇水洇透,宜勾成凹圆弧形,凹缝深度为4~5mm,保证勾缝横平竖直、深浅一致、搭接平整并压实抹光,不得有丢缝、开裂和粘结不牢等现象。清水墙根部3 皮砖范围及外露基础部分应采用1:2 防水砂浆粉刷。

(7)围墙变形缝宜留在墙垛处,毛石基础与墙体变形缝宽窄一致,上下贯通,不得出现错位现象。

(8)毛石基础与墙体变形缝处理应到位,整体美观。

(9)墙体抹灰砂浆用砂含泥量应低于3%。

(10)墙面抹灰前基层表面的尘土、污垢、油渍等应清除干净,洒水湿润。

(11)墙面抹灰砂浆抹平、压实,砂浆中宜掺加适量的聚合物来提高砂浆的拒水、防渗、防漏性能。

(12)抹灰基层不应少于两遍,每遍厚度宜为6~8mm,面层宜为7~10mm,但不超过10mm。

(13)各抹灰层接缝应错开,避免位于不同基体交接处,抹灰层与基层以及各抹灰层之间必须粘结牢固。

(14)砂浆抹灰层在凝结前应防止快干、水冲、撞击、振动和受冻,在凝结后应采取措施防止玷污和损坏。水泥砂浆抹灰层应在湿润条件下养护。

12.1.3 监理控制措施

(1)严格执行围墙基础验收制度。

(2)严格围墙施工工序质量要求,加强施工过程工序检查。

(3)认真核对围墙沉降缝的设置是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12. 构支架工程

12.1. 镀锌不均匀,色差明显

12.1.1. 原因分析

(1)制造厂工艺不稳定;

(2)进场验收不严格。

12.1.2. 施工措施 图— 表面色差实物图

(1)严把材料进场验收关,如不合格与物流中心、厂家联系处理。

13.1.3 监理控制措施

(1)严把材料进场验收关,如不合格与物流中心、厂家联系处理。

12.2. 设备支架构件、预埋螺栓等锈蚀

12.2.1. 原因分析

(1)未使用热镀锌构件;

(2)安装过程不当造成擦伤,未及时防锈处理。

12.2.2. 施工措施

(1)使用热镀锌构件或按设计要求进行防腐处理。

(2)加强安装过程质量检查。 图— 生锈未进行防腐处理实物图 13.2.3 监理控制措施

(1)严格使用材质把关,加强安装过程质量检查。

二、变电站电气部分

13. 防火封堵

13.1. 预留孔洞、盘柜底部等处防火封堵不严密、工

艺不美观

13.1.1. 原因分析

(1) 未严格遵守南方电网《工程施工工艺控制规

范》和相关验收、运行规范。 图— 防火封堵工艺差实物图

13.1.2. 施工措施

(1)预留孔洞盖板应齐全、稳固(采用防滑螺纹钢板覆盖孔洞,点焊固定)。

(2)防火封堵应严密无疏漏。

14.1.3 监理控制措施

(1)严格按照南方电网《工程施工工艺控制规范》和相关验收、运行规范进行检查验收。

14. 直流系统安装

14.1. 蓄电池出线未有相色标识、两组蓄电池未隔离

14.1.1. 原因分析

(1) 不熟悉相关验收、运行规范的要求

14.1.2. 施工措施 图— 畜电池组未标相色

(1)直流母线及蓄电池出线电缆应相色标识,正极红色负极蓝色。

(2)一个蓄电池室的两组蓄电池应设置可靠的防火间隔或布置在各自独立的蓄电池室 。 15.1.3 监理控制措施

(1)严格按照南方电网《工程施工工艺控制规范》和

相关验收、运行规范进行检查验收。

15. 配电装置安装

15.1. 变压器、电抗器等油箱、法兰面等连接处渗油

15.1.1. 原因分析

(1)各部件密封处理不当。

(2)抽真空整体密封试验不细致。

15.1.2. 施工措施 法兰连接处漏油

(1)法兰密封面、密封槽均应清理干净。

(2)采用尺寸配合合适的耐油密封垫圈。

(3)对角线方向拧紧法兰螺栓,力矩扳手检查。

16.1.2 监理控制措施

(1)严格工序过程检查,做好事中及时候质量控制。

15.2. 设备相色标识不规范

15.2.1. 原因分析

(1)施工人员未严格遵守南网安健环标准和相关运行规

范。

15.2.2. 施工措施 图— 未标相色或不规范

(1)主变中性点设备非接地端为天蓝色,接地端为黑色或保持原有镀锌表面。

(2)避雷器底座与计数器之间油黑色或保持原有镀锌表面,计数器接地如果有专用接地导体须油黄绿相间。

(3)地刀机构传动连杆油黑色。

16.2.3 监理控制措施

(1)严格按照南方电网《工程施工工艺控制规范》和相关验收、运行规范进行检查验收。

15.3. 软导线压接试件取样比例不满足要求

15.3.1. 原因分析

(1)施工人员不熟悉母线施工及验收规范。

(2)监理人员见证不到位。

图— 压接不符合要求

15.3.2. 施工措施

(1)严格按规范比例取样。 (2)监理人员现场见证并记录。 16.3.3 监理监控措施

(1)严格按规范比例进行见证取样。 (2)做好旁站见证质量检查工作。

16.4引下线、跳线及设备连接线弧度不一致、松股等,工艺不美观

16.4.1原因分析

(1)导线切断、压接未按规范施工。

(2)绝缘子金具串、档距、导线长度测量及计算有误。 (3)架设后未进行驰度调整。

16.4.2施工措施 图— 引下线弧度不一致

(1)导线压接人员持证上岗、试件送检。

(2)架空线下线采用统一计算公式导线长度。

(3)同档距内三相软母线驰度应一致,弧垂符合设计要求;同档距内组合导线驰度一致。

16.4.3 监理控制措施

(1)严格按照南方电网《工程施工工艺控制规范》和相关验收、运行规范进行检查验收。

16.5金属构件、设备底座等螺孔采用电焊、气焊扩孔 16.5.1 原因分析

(1)土建预埋螺栓位置偏差。

(2)设计图纸与实际到货尺寸不一致。

(3)野蛮施工。 螺栓位置偏差 16.5.2 施工措施

(1)螺孔与螺栓对应位置偏差较大时,及时与设计、厂家等相关部门联系确定处理方案。 16.5.3 监理控制措施

(1)加强过程质量控制管理,发现螺孔与螺栓对应位置偏差较大时,及时与设计、厂家等相关部门联系确定处理方案。

16.6.1 原因分析

(1)技术交底不到位。 (2)忽视细节。 16.6.2 施工措施

(1)按照规范要求施工。 图— 栅栏门无软铜线连接 (2)高压配电间隔和静止补偿装置的栅栏门铰链处应用软铜线连接,保证良好接地。 16.6.3 监理控制措施

(1)严格按照南方电网《工程施工工艺控制规范》和相关验收、运行规范进行检查验收。

16.7 设备底座接地不规范(GIS) 16.7.1原因分析

(1)未按照厂家要求及《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施工。

GIS底座接地不规范

16.7.2施工措施

(1)GIS外壳应按制造厂规定接地。

(2)通过底座专用接地端子与主地网可靠连接。 16.7.3 监理控制措施

(1)严格按照南方电网《工程施工工艺控制规范》和相关验收、运行规范进行检查验收。 16.8法兰片间无跨接线(GIS) 16.8.1原因分析

(1)设备制造厂家未配备跨接线。

(2)未按厂家要求及《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施工。

图— 法兰间无跨接线

(1)GIS订货技术协议书明确跨接线要求。 (2)法兰间应采用跨接线连接并保证良好的电气通道。 16.8.3 监理控制措施

(1)严格按照南方电网《工程施工工艺控制规范》和相关验收、运行规范进行检查验收。

16.9 栅栏未采取隔离措施、电抗器基础或支柱绝缘子接地线形成闭合磁路 16.9.1原因分析

(1)施土建施工人员不清楚基础预埋件接地要求。 (2)封闭金属栅栏未采取隔离措施。

16.9.2 施工措施

(1)按照规范对土建施工人员进行施工前交底。

(2)封闭金属栅栏采取隔离措施。 电抗器安装图 16.9.3 监理控制措施

(1)严格按照南方电网《工程施工工艺控制规范》和相关验收、运行规范进行检查验收。

16. 全站电缆施工

16.1. 电力电缆与控制电缆、信号电缆、通信电缆未分

层敷设 16.1.1.

原因分析

(1)电缆沟、电缆桥架配置不足。 (2)未做好电缆敷设的合理规划。 (3)敷设次序不正确。

不同电缆未分层 16.1.2.

施工措施

(1)设计图纸配置合理电缆通道。

(2)做好敷设路径规划(可采用电缆敷设软件)。

(3)按电压等级由高至低的电力电缆、强电至弱电的控制和信号电缆、通讯电缆由上而”的顺序排列 。 17.1.3 监理控制措施

17. 接地装置

17.1. 接地体埋深、焊接搭接长度不足;防腐处理不规范 17.1.1.

原因分析

(1)施工人员不熟悉接地规范,或为减少工作量不按照规范施工。

(2)隐蔽验收不严格。 17.1.2.

施工措施 焊接不规范

(1)接地体埋设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不应小于0.6m(强条)。 (2)接地体焊接搭接长度必须满足规范要求。 (3)加强中间验收、隐蔽验收环节控制。 18.1.3 监理控制措施

(1)加强施工过程检查控制,督促施工单位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

(2)严格隐蔽工程验收制度。

17.2. 一个接地线中串联几个需要接地的电气装置 17.2.1.

原因分析

(1)施工、监理人员不熟悉接地规范要求。 (2)隐蔽验收不严格。

图— 接地违反强条

17.2.2.

施工措施

(1)每个电气装置应以单独的接地线与接地干线相连,严禁在一个接地线中串接几个需要接地的电气装置(强条)。

(2)加强中间验收、隐蔽验收环节控制。 18.2.3 监理控制措施

(1)加强施工过程检查控制,督促施工单位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 (2)严格隐蔽工程验收制度。

17.3. 构架爬梯、防火墙爬梯、电缆沟支架未可靠接地; 重要

设备和设备构架未双接地 17.3.1.

原因分析

(1)接地规范理解不清。

17.3.2. 施工措施

(1)电气装置接地应强调“可靠”,以保证电气通路导通性良好。 (2)加强中间验收、隐蔽验收环节控制。 18.3.3 监理控制措施

(1)加强施工过程检查控制,督促施工单位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 (2)严格隐蔽工程验收制度。

18. 设备标识

18.1. 一次设备双编号牌、二次设备名称标识不齐全、不规

范 18.1.1.

原因分析

(1)设备、线路调度编号下达时间较迟。 (2)未按设计图纸标注名称、编号,或有遗漏。

图— 未进行标识

18.1.2.

施工措施

(1)根据施工进度,提早联系下达调度编号。

(2)屏柜、端子箱、二次电缆、二次设备、端子排等必须进行名称、编号标识,挂牌规范、美观,标识必须正确、齐全、清晰。 19.1.3 监理控制措施

(1)严格按照南方电网《工程施工工艺控制规范》和相关验收、运行规范进行检查验收。 19. 试验调试

19.1. 一次设备试验报告漏项;二次调试报告不齐全 19.1.1.

原因分析

(1)试验单位、试验人员资质不满足要求;

(2)一些特殊试验项目易漏做:涉及计量的CT和PT角差、比差试验、电能表校验、直流系统试验、绝缘油试验、压力释放阀校验、瓦斯继电器校验、地网导通、SF6密度计校验、SF6设备的检漏及微水试验。 19.1.2.

施工措施

(1)一次设备试验应严格按照交接试验规程进行,各设备试验项目应齐全。 (2)二次设备、回路及远动系统调试均应提供调试报告。

20.1.3 监理控制措施

(1)严格认真审查试验单位、试验人员的资质报审。

(2)落实监理人员现场见证试验工作,跟踪试验报告的真实性及完整性。 19.2. 试验电源不规范或容量不够 20.2.1原因分析

(1) 现场条件受限;

(2)施工组织设计或临时电源施工方案中未充分考虑电气试

验设备所需电源 。 20.2.2 施工措施

(1) 提前就现场情况考虑试验电源的布置。 试验调试 (2) 加强方案审批,综合考虑临时施工电源容量。 (3)监理人员见证,并严格把关。 20.2.3 监理控制措施

(1)加强对试验方案的审查工作。

(2)检查现场与方案存在问题,并提出整改要求。 三、消防部分

20. 防火门材料、安装不规范 20.1.1.

原因分析

(1) 选用的材质不符合设计要求。 (2) 安装不规范。 20.1.2.

防治措施

(1)核对图纸,选用合格材料,特别是门板质量、厚度,严格把关;运输、进场时保留保护膜。

(2)安装前检查防火门外观应平整、光洁,顔色一致,无污渍,焊点均匀,牢固。 (3)安装时注意留缝均匀,左右、上框间隙不大于3mm,下框不大于9mm。

(4)门框要用铁件与墙件连接,间隙浇灌水泥沙浆封堵,以免空鼓;防火门门框与门扇,门扇与门扇的缝隙处应嵌装防火密封件。

(5)防火门上方应设置闭门器,合页不得使用双向弹簧。

图— 门扇有污渍,门板手生锈 21.1.3 监理控制措施

(1)严把防火门材料进场报验关 21. 管道穿墙不规范、易渗水 21.1.1.

原因分析

(1)核对图纸,选用合格材料,特别是门板质量、厚度,严格把关;运输、进场时保留保护膜。

(2)安装前检查防火门外观应平整、光洁,顔色一致,无污渍,焊点均匀,牢固。

(3)安装时注意留缝均匀,左右、上框间隙不大于

3mm,下框不大于9mm。 图— 消防水管穿墙未套管

(4)门框要用铁件与墙件连接,间隙浇灌水泥沙浆封堵,以免空鼓;防火门门框与门扇,门扇与门扇的缝隙处应嵌装防火密封件。

(5)防火门上方应设置闭门器,合页不得使用双向弹簧。 21.1.2.

防治措施

(1)管道穿建筑物外墙时应在土建施时预埋套管,套管内采用沥青麻柔性材料进行封堵,以免管道开裂渗漏。

(2)特别注意细部构造的工艺,外加不锈钢保护罩,封口罩与管道及池壁、建筑物外墙等接触部分用密封胶封堵。 22.1.3 监理控制措施

(1)加强对施工过程巡查力度,对施工工序存在问题应及时提出整改要求落实整改。 22. 管道法兰连接不规范 22.1.1.

原因分析

(1)法兰尺寸偏差大,垫片、螺栓不合格。

(1)检查好法兰及配件尺寸,观感质量。 (2)对接面保持平衡,螺栓螺纹端向上,

外露2-3扣,垫片受力均匀。

23.1.3 监理控制措施

(1)检查法兰及配件的尺寸,及其观感质量。

(2)检查法兰安装质量,发现偏差及时要求调整。 螺丝方向不一致,螺纹未朝上,

焊接工艺差

23. 管道油漆剥落、顔色不均匀 23.1.1.

原因分析

(1)油漆质量差、不合格;

(2)管道表面没清理干净,油漆工艺不规范。 23.1.2.

防治措施

(1)选用质量好的油漆。

(2)油漆前检查管道表面是否干净,均匀、多遍油漆。 油漆剥落 24.1.3 监理监控措施

(1)严格按照南方电网《工程施工工艺控制规范》和相关验收、运行规范进行检查验收。 24. 管道焊接工艺不美观 24.1.1.

原因分析

(1) 漏焊 。 (2) 焊渣未清。 24.1.2.

防治措施

(1) 注意根据管材、壁厚、焊接方式加工焊接坡口,坡口形式应考虑焊接质量,减少填充金属与焊接变性。

(2)焊接前清除接口浮锈、污洉和油脂。

(3)焊接时要注意焊缝饱满,无气泡,焊后清理焊渣,表面圆滑。

图— 管口焊接工艺不够美观,漏焊

25.1.3 监理控制措施

(1)加强焊接施工过程检查,对施工工序存在问题及时提出整改要求落实整改。

(1)沿墙横管设置托架,立管设置立式支架,吊管设置吊架,沿地面横管设置弹性托架。 (2)支架应牢固定在墙、柱上,与管道水平方向,间距按设计规范要求。

(3)当管道的公称直径等于或大于50mm时,每段配水干管或配水管设置防晃支架不应少于1个,且防晃支架的间距应小于15m;当管道改变方向时,要增设防晃支架。

图— 管网、横管托架安装不规范

26.1.2 监理控制措施

(1)检查消防支架的安装是否满足设计及规范的要求。

(2)加强施工过程巡查力度,及时提出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施工质量问题并要求整改。 26. 室外灭火栓、箱安装不规范 26.1.1.

防治措施

(1)按设计要求采购室外消防栓,栓与干管底部需砌砖墩,栓口离地面高度为450mm,埋入土中的法兰接口做防腐处理。

(2)室外灭火箱距离灭火栓1-2米,采用不锈钢制作,

C25清水砼基础,高出地面150mm。 图— 栓口应朝外,安装在开门侧 (3)箱式消火栓的栓口应朝外,并不应安装在门轴侧。 27.1.2 监理监控措施

(1)加强施工现场巡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要求。 27. 消防给水泵安装不规范 27.1.1.

防治措施

(1)水泵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

(2) 检查水泵基础尺寸,表面是否平正,预留地脚螺栓是否与水泵螺丝孔对位。

28.1.2 监理监控措施

(1)检查核对消防水泵设备进场报验单。

(2)对消防水泵的安装施工质量进行专项检查验收。 28. 消防应急照明安装不规范 28.1.1.

防治措施 水泵无接地,法兰间无软铜线跨接

(1)建筑物内各室、楼梯与走廊两端应设置应急照明,高度一致,不低于2m,安装平直美观。

(2) 各疏散通道与安全出口设发光指示标志, 离地高度300mm。 29.1.2 监理监控措施

(1)对消防应急照明安装质量进行专项验收。 29. 消防报警控制设备安装不规范 29.1.1.

防治措施 离地面过高,无发光

(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线路应采用穿金属管布线,金属管连接处用黄绿线连接,分线处设置分线盒。

(2)不同电压等级、电流类别不应布在同一管内,电源线正极为红色,负极为蓝色或黑色。

(3)各类报警控制器应安装牢固,底边距地高度为1.5米,不应靠近门轴。

图— 离地高度不足,太贴门边 图— 接管无黄绿线连接 30.1.2 监理控制措施

(1)对消防报警控制设备进行专项验收。


相关文章

  • 市建筑业管理处20XX年工作情况汇报
  • xx年,xx市建筑业管理处紧紧围绕市建设局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求真务实,狠抓落实,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下面我处将今年工作完成情况和廉政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单位职责和工作内容: 1.负责办理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手续.对责任主体和有关机构机构履行质量.安全责任的行为 ...

  • 20XX年市建筑业管理处述职述廉报告
  • xx年,xx市建筑业管理处紧紧围绕市建设局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求真务实,狠抓落实,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下面我处将今年工作完成情况和廉政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单位职责和工作内容: 1.负责办理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手续.对责任主体和有关机构机构履行质量.安全责任的行为 ...

  • 20XX年市建筑业管理处述职述廉报告
  • xx年,**市建筑业管理处紧紧围绕市建设局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求真务实,狠抓落实,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下面我处将今年工作完成情况和廉政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单位职责和工作内容: 1.负责办理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手续.对责任主体和有关机构机构履行质量.安全责任的行为 ...

  • 20XX年度述职述廉报告优秀范文
  • 时光忽忽,又值岁末年初.检讨一年之作为,诚惶诚恐.窃惧因己之懈怠,而贻误我市建设工程质量之监督工作:因己之过,内损团结,外失和谐.故三省吾身,经年之思品行俭,得失之间,诚然如下. 思 吾既投身民盟,拥护中国共产党之领导即已决然.更有"十七大"的召开,如春风化雨,党的纲领鲜明,路线 ...

  • 建筑企业工程部个人年终工作总结
  • 我于xx年3月18日通过招聘到××集团公司沈阳办事处工程部上班。从学校到工程施工单位,虽然我的工作岗位和角色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且对工程管理、广联达预算软件首次接触,但在领导的关心和同事的帮助下,凭着自己的专业基础和工作经验,加上刻苦钻研和学习,很快适应了工作环境,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工作情况简要 ...

  • 工程部月工作总结
  • 1.加强设施设备的安检、维护和保养工作,确保设施设备安全运行;   2.规范管理机制,完善管理制度,以提高维修和保养工作效率和质量,减少租户投诉;   3.加强主力店设备监管力度;   5.加强节能降耗的管理工作,从管理上求效益;   为达到上述工作目标工程部做了如下工作:   1.制定全年的保养工 ...

  • 建筑工程质量半年总结
  • 建筑工程质量半年总结 xx年市建设局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根据建设局职能职责,高度重视建设领域质量工作,以“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目标,积极抓好建筑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区基础设施建设等工程质量的管理,特别是“5.12”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工程的质量管理,并取得了优异成绩。 一、开展质量兴市的主要 ...

  • 房地产开发公司年度工作总结
  • xx年是公司董事会向全体员工发出二次创业号召的第二年.众所周知,在过去的一年里,国家进一步采取了遏制房地产业出现泡沫经济的宏观调控措施,导致国内房地产业销售额大幅下降.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房价相继跌落.我省我市房地产经济虽无泡沫,但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上述全国性大环境.大气候的冲击.普遍出现销售不旺

  • 建设局质监站技术室主任述职报告
  • 各位领导: 你们好! 现在向大家汇报本人任职期间的有关情况.本人于xx年10月任现职(质监站技术室主任)以来,工作一直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努力将组织所交工作做好,现对过去工作汇报如下: 注重质量监督的重点环节控制 (一)做好桩基.混凝土结构实体等检测方案把关工作. 本人负责对站内监督项目的桩基.混凝 ...

  • 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20XX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 **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xx年上半年以省厅对质量监督考核为契机、以“质量年”活动为抓手,不断加强监督站自身建设,进一步改革完善监督管理模式,加强巡查力度,实行“差别化管理”,加强对建筑节能、村镇建设、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的质量控制工作,稳定推进住宅工程竣工分户验收工作,积极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切实提高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