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流动党员致富带动创业先进事迹

**,男,1962年4月出生,初中文化,xx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镇合村村人。1992年外出务工,xx年创办上海静塘建设材料有限公司,从事运输批发业务。xx年被村党总支引导参与“双向带动”工作,先后带领、介绍本村及周边群众50多人在上海就业。2011年金融危机后,他毅然将发展眼光投向家乡返乡创业。在**县城投资70余万元创办云龙大酒店,带动家乡25人就业,以返乡创业回报家乡。当被问起回乡创业的感想时,汪元龙腼腆地笑了:“能为家乡做点事是我最大的荣幸了。”
(一)上世纪九十年代,跟周围的年轻人一样,初中毕业后不久的**也加入了外出打工的行列,大都市的繁华给年轻气盛的**带来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他怀揣梦想和激情,一心要给自己闯出一番事业来,而现实的无奈使他不得不当起了建筑小工,每天起早贪黑,10多个小时的工作强度,可每月500多元的工资只能维持基本的生活,面对梦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膀大腰圆的**,有些无从适应,渐渐有了退却的念头,住在低矮的工棚里,面对习习的江风和五彩斑斓的城市霓虹灯,**苦苦思索着,难道就这样回家?岂不让村里人笑话?由于常年与山为伍,形成了山里人特有的坚韧、朴实、勤劳等良好的禀性,正是因为这些优良品质使他能够直面人生坎坷。面对创业的挫折,他不屈不挠,又重新振作起来。但他此时已有了新的打算,他暗暗告诫自己不能只为打工而打工,不能放弃自己的梦想。从此王元龙边打工边学习边思考,主动去搜集一些有用的信息,切身的打工经历带给他丰富的阅历、广阔的见识,是他日后创业宝贵的财富,更被他视为“人生中第一桶金”。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1995年,他发现处在大建设中的上海对建材的需求量大,建材的销路非常好,汪元龙抓住这一机遇,说干就干,于1995年开始尝试从家乡向上海贩运水泥,并尝到甜头,为他今后的创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精明的他在做稳水泥贩运业务的同时,将业务发展到批发水泥钢材。面对初步的成功,汪元龙并没有自足,更没有沾沾自喜,随着生意不断做大,他不断地寻求新的商机。1998年,他在朋友的帮助下,与其兄弟汪元昌、汪根水合伙租赁了码头,从事运输、批发业务,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 xx年汪元龙创办了上海静塘建设材料有限公司,经过商海大潮的洗礼,**也从一个打工者变成了一名创业有成的企业主。
(二)致富不忘家乡人。自从xx年被家乡村党总支引导参与“双向带动”工作以来,汪元龙把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当作自己的责任。几年来,他先后带领、介绍本村及周边群众50多人在上海务工、就业,成功帮助他们摆脱了贫困,赢得了家乡人民的交口赞誉。
同村村民曹益清,原本也有个幸福的家庭,可因家境贫寒,生活多年的妻子不愿再和他一起过苦日子,离他而去了。面对年幼的女儿,曹益清只有默默流泪。汪元龙得知此事后,主动找到他,聘请他到自己的公司上班。现在曹益清不仅摆脱了贫困,还在上海有了自己的居所。在汪元龙的资助下,曹益清的女儿大学毕业了,也找到了理想的工作。说起汪元龙,曹益清总是说:“没有汪总,就没有我今天的好日子!”
同村村民俞友才,由于家里人口多,土地又少,经济条件非常差。兄弟三人,眼看着都到了成家的年龄却因家里穷而找不到对象。后经人介绍,俞友才来到上海找汪元龙,汪元龙了解他家情况后,二话没说便在自己公司给他安排了工作,后来俞友才的两个弟弟也先后来到汪元龙的公司务工。经过几年的打拼,兄弟三人不仅成当地的有房有车的富裕户,还成长为公司的中坚力量。每当谈起这些,俞家三兄弟都满含深情地说:“要不是汪总的帮助,我们还在为娶媳妇发愁呢!”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想到自己创业时得到社会和他人的相助,那么自己就应该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他积极关注家乡公益事业,关心家乡发展。为帮助家乡改善交通条件,xx年他捐资一万余元,为合村村建楼村民组修通了道路,方便了该组村民出行和小孩上学;为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他还先后多次出资请地方剧团演出;为支持家乡建设,**利用自身的优势,积极向家乡提供招商信息和发展项目,多次带江浙客商来家乡考察投资环境;为帮助家乡学子改善学习环境,xx年**向合村小学捐赠了数千元,用于改善教学环境。合村小学也为此举行了隆重的捐赠仪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学校的师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德育课。

2011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大地震,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当他看到有许多在校的学生被埋压在废墟中时,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于第一时间向灾区人民捐款4000元,并响应党组织号召积极交纳“特殊党费”。
(三)
在外打拼多年的汪元龙始终有个家乡情结,总想回到家乡创事兴业,为家乡的发展做些贡献,但因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如成行。2011年受金融大气候影响,他在上海、武汉经营的建材业务受阻,便毅然将发展眼光投向家乡,想回乡创业。镇、村党组织得知情况后,根据他在**县城利民路有门面房的实际情况,积极为**同志服务,在发展上出谋划策,提供卫生许可证的领发、电话网络手续的申请办理等方面的服务,镇领导多次与他联系,鼓励他返乡创业,坚定他回乡发展的信心。在镇、村党组织鼓励帮助下,经过两个多月的紧锣密鼓的筹办,2011年1月1日总投资70余万元的云龙大酒店正式营业。酒店占地面积750平方米,带动家乡25人就业,其中有返乡农民工6人。如今**的大酒店逐渐步入了良性的运营轨道,生意越来越红火。 (四)一个人要保持思想上不退步,就要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与时俱进地开展工作,就需要学习、学习、再学习。面对不断发展的形势,**坚持用马列主义理论和科学发展观武装自己,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虽然常年奔波在外,但他始终坚持与党组织联系,积极投身到党组织活动中来。在每年的主题教育期间,他都主动联系家乡党组织,带动身边的流动党员学习,努力在学习实践中增强党性提高素质,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此外,他还积极协助镇村党组织做好家乡流动党员的管理,成为一面流动的红旗。
创业艰辛磨练意志,奉献爱心彰显品质。面对今后的人生,返乡流动党员**表示,**的水土养育了我,我将继续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为**经济腾飞注入活力,为回报社会、回报家乡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男,1962年4月出生,初中文化,xx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镇合村村人。1992年外出务工,xx年创办上海静塘建设材料有限公司,从事运输批发业务。xx年被村党总支引导参与“双向带动”工作,先后带领、介绍本村及周边群众50多人在上海就业。2011年金融危机后,他毅然将发展眼光投向家乡返乡创业。在**县城投资70余万元创办云龙大酒店,带动家乡25人就业,以返乡创业回报家乡。当被问起回乡创业的感想时,汪元龙腼腆地笑了:“能为家乡做点事是我最大的荣幸了。”
(一)上世纪九十年代,跟周围的年轻人一样,初中毕业后不久的**也加入了外出打工的行列,大都市的繁华给年轻气盛的**带来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他怀揣梦想和激情,一心要给自己闯出一番事业来,而现实的无奈使他不得不当起了建筑小工,每天起早贪黑,10多个小时的工作强度,可每月500多元的工资只能维持基本的生活,面对梦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膀大腰圆的**,有些无从适应,渐渐有了退却的念头,住在低矮的工棚里,面对习习的江风和五彩斑斓的城市霓虹灯,**苦苦思索着,难道就这样回家?岂不让村里人笑话?由于常年与山为伍,形成了山里人特有的坚韧、朴实、勤劳等良好的禀性,正是因为这些优良品质使他能够直面人生坎坷。面对创业的挫折,他不屈不挠,又重新振作起来。但他此时已有了新的打算,他暗暗告诫自己不能只为打工而打工,不能放弃自己的梦想。从此王元龙边打工边学习边思考,主动去搜集一些有用的信息,切身的打工经历带给他丰富的阅历、广阔的见识,是他日后创业宝贵的财富,更被他视为“人生中第一桶金”。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1995年,他发现处在大建设中的上海对建材的需求量大,建材的销路非常好,汪元龙抓住这一机遇,说干就干,于1995年开始尝试从家乡向上海贩运水泥,并尝到甜头,为他今后的创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精明的他在做稳水泥贩运业务的同时,将业务发展到批发水泥钢材。面对初步的成功,汪元龙并没有自足,更没有沾沾自喜,随着生意不断做大,他不断地寻求新的商机。1998年,他在朋友的帮助下,与其兄弟汪元昌、汪根水合伙租赁了码头,从事运输、批发业务,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 xx年汪元龙创办了上海静塘建设材料有限公司,经过商海大潮的洗礼,**也从一个打工者变成了一名创业有成的企业主。
(二)致富不忘家乡人。自从xx年被家乡村党总支引导参与“双向带动”工作以来,汪元龙把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当作自己的责任。几年来,他先后带领、介绍本村及周边群众50多人在上海务工、就业,成功帮助他们摆脱了贫困,赢得了家乡人民的交口赞誉。
同村村民曹益清,原本也有个幸福的家庭,可因家境贫寒,生活多年的妻子不愿再和他一起过苦日子,离他而去了。面对年幼的女儿,曹益清只有默默流泪。汪元龙得知此事后,主动找到他,聘请他到自己的公司上班。现在曹益清不仅摆脱了贫困,还在上海有了自己的居所。在汪元龙的资助下,曹益清的女儿大学毕业了,也找到了理想的工作。说起汪元龙,曹益清总是说:“没有汪总,就没有我今天的好日子!”
同村村民俞友才,由于家里人口多,土地又少,经济条件非常差。兄弟三人,眼看着都到了成家的年龄却因家里穷而找不到对象。后经人介绍,俞友才来到上海找汪元龙,汪元龙了解他家情况后,二话没说便在自己公司给他安排了工作,后来俞友才的两个弟弟也先后来到汪元龙的公司务工。经过几年的打拼,兄弟三人不仅成当地的有房有车的富裕户,还成长为公司的中坚力量。每当谈起这些,俞家三兄弟都满含深情地说:“要不是汪总的帮助,我们还在为娶媳妇发愁呢!”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想到自己创业时得到社会和他人的相助,那么自己就应该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他积极关注家乡公益事业,关心家乡发展。为帮助家乡改善交通条件,xx年他捐资一万余元,为合村村建楼村民组修通了道路,方便了该组村民出行和小孩上学;为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他还先后多次出资请地方剧团演出;为支持家乡建设,**利用自身的优势,积极向家乡提供招商信息和发展项目,多次带江浙客商来家乡考察投资环境;为帮助家乡学子改善学习环境,xx年**向合村小学捐赠了数千元,用于改善教学环境。合村小学也为此举行了隆重的捐赠仪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学校的师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德育课。

2011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大地震,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当他看到有许多在校的学生被埋压在废墟中时,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于第一时间向灾区人民捐款4000元,并响应党组织号召积极交纳“特殊党费”。
(三)
在外打拼多年的汪元龙始终有个家乡情结,总想回到家乡创事兴业,为家乡的发展做些贡献,但因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如成行。2011年受金融大气候影响,他在上海、武汉经营的建材业务受阻,便毅然将发展眼光投向家乡,想回乡创业。镇、村党组织得知情况后,根据他在**县城利民路有门面房的实际情况,积极为**同志服务,在发展上出谋划策,提供卫生许可证的领发、电话网络手续的申请办理等方面的服务,镇领导多次与他联系,鼓励他返乡创业,坚定他回乡发展的信心。在镇、村党组织鼓励帮助下,经过两个多月的紧锣密鼓的筹办,2011年1月1日总投资70余万元的云龙大酒店正式营业。酒店占地面积750平方米,带动家乡25人就业,其中有返乡农民工6人。如今**的大酒店逐渐步入了良性的运营轨道,生意越来越红火。 (四)一个人要保持思想上不退步,就要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与时俱进地开展工作,就需要学习、学习、再学习。面对不断发展的形势,**坚持用马列主义理论和科学发展观武装自己,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虽然常年奔波在外,但他始终坚持与党组织联系,积极投身到党组织活动中来。在每年的主题教育期间,他都主动联系家乡党组织,带动身边的流动党员学习,努力在学习实践中增强党性提高素质,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此外,他还积极协助镇村党组织做好家乡流动党员的管理,成为一面流动的红旗。
创业艰辛磨练意志,奉献爱心彰显品质。面对今后的人生,返乡流动党员**表示,**的水土养育了我,我将继续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为**经济腾飞注入活力,为回报社会、回报家乡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关文章

  • 流动党支书致富带乡邻先进事迹
  • xx年3月10日,安徽省在京先进务工(创业)人员表彰会在北京举行.会上,一个来自阜阳市**区的农民党员的先进事迹格外引人关注,他,就是北京高雅鑫装饰有限公司总经理.**区驻北京流动党支部书记.**区驻北京市朝阳区农民工维权联络站负责人高金礼,一个依靠自己不懈努力在北京打拼创业,并带领本村及当地群众共 ...

  • 乡镇流动党员管理调研报告
  • 一、基本情况 由于xxx乡大面积实施退耕还林,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全乡7个行政村在外打工的党员共有22人,其中:荒田村有1人,xxx村有4人,坝子村有1人,社勒村有4人,下麻翁村有3人,过瓦村有9人。外出务工党员中,男党员有21人,女党员有1人,35岁以下有7人,35岁以上45岁以下有9人, ...

  • 开展"两帮一带"活动落实情况汇报
  • 为有效应对当前金融危机,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保持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有市委市政府组织的在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中开展的以"党组织帮助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党员干部帮助扶持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党员干部带头创业"为主要内容的" ...

  • 返乡党员创业先进事迹材料
  • 旭日东升,霞光璀璨,秀木繁茂,青山苍翠,在西乡县××乡黄泥池村委会旁,伴随着拉饲料、拉生猪、拉猪粪车辆的进进出出和肉猪、仔猪觅食相互撕咬的嘈杂声,这个生猪养殖场又迎来了新的一天。整个养猪场占地3亩,建筑面积xx平方米,各类猪栏舍圈30间,养有肉猪150多头,场内设施完备,管理科学,这便是返乡党员×× ...

  • 县党员管理服务工作总结范文
  • 中共##市委组织部: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省、市委组织部的具体安排部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根据#组电明[20**]100号内部明传要求,我县把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纳入重要日程,狠抓落实。现将有关情况总 ...

  • 乡镇创先争优活动典型材料
  • 根据县委总体要求,**乡在认真组织开展"谋大局.想百姓.作表率.促发展"."城乡党组织共建"(县委组织部联系大塘村.县人事局联系**村.县煤征办联系楚江村.县编办联系新儒峰村.县直属工委联系西溪村.县自来水公司联系忠良村)."千名干部下基层" ...

  • 流动党支书服务就业先进事迹材料
  • 陈庆林,男,**省**市**区支河乡人,1972年生人,1990年参军入伍,1991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中共**市**区驻杭州市流动党员支部委员会书记. 近年来,**区驻杭州市流动党支部在书记陈庆林的带领下,积极探索并建立"双重管理"."双向联系".& ...

  • 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调研报告
  • 近年来,由于大面积实施退耕还林、农村公益事业、基础设施等建设,占用了农民群众的大部分土地,农村涌现出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为合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非农劳动力的比重,促进农民分工分业,增加农民现金收入的重要途径,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又一个新的增长点。近日,笔者对xx特区xx乡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情况进 ...

  • 村留守儿童工作计划
  • 20xx年长河村工作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市、区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在镇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和帮助下,以发展村级经济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扎实推进长河村的全面发展。现将今年的工作计划制定如下。 一、村党组织建设 (一)抓好村“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