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似飞鸿踏雪泥_从_城堡_后17章看K的行动在对话中的消弭

第37卷第2期010年3月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ichuan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Vol.37,No.2March,2010

应似飞鸿踏雪泥

———从《城堡》后17章看K的行动在对话中的消弭

张 计 连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2)

  摘要:评论界对《城堡》的批评多局限于前3章,对后17章却望而止步。这是因为后17章里充满了互相矛盾、互相拆台、互相消解的对话,充满了以逻辑理性来攻击、瓦解逻辑理性的对话。这种“众声喧哗”,充满复调性的文本给读者设置了重重障碍。在话语的汪洋大海里追寻K留下的印记,读者可以寻觅到K试图通过女性或信使通往城堡的一次次行动,从而完成对卡夫卡式的“失败英雄”K之重构,在《城堡》后,K行动的力量为语言的力量所消弭。虽然K迹。

关键词:卡夫卡《城堡》;;对话;行动;女性;中图分类号:I5161074  2(2010)0220082205

  ,未完成的长篇小

说《城堡》一。《城堡》是卡夫卡建构的一座迷宫,以其内涵的丰富性和释义的多重性成为20世纪的“斯芬克斯之谜”。一直以来,评论界对《城堡》的批评大多只针对小说的前3章,叶庭芳主编的多达700多页的《论卡夫卡》一书中,关于后17章的研究就只有美国学者库楚斯的《卡夫卡的〈诉讼〉和〈城堡〉中叙述的方法和时间演变》这篇文章对其时间和叙事有所论及。以“关键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81—2010年涉及《城堡》主题的论文有281篇(其中核心期刊75篇),这些文章多以孤独、梦幻、迷宫、荒诞、悖论、追寻、权力、女性形象、现代性以及后现代性等为切入点,对卡夫卡《城堡》的创作风格、创作主题、叙事技巧、人物塑造、文化背景和意义阐释等方面进行了或深或浅的论说,而对以对话为主的小说语言风貌不够重视。然而阅读《城堡》尤其是后17章,理清行动和对话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对读者来说是至关重

收稿日期:2009212204

要的,因为《城堡》后17章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对话性和复调性。大量的对话和文本间的潜对话消解了K作为绝对主体的地位,人物互为主体,K丧失了优先性和优越性《城堡》,的“卡夫卡特征”表现越来越明显。从小说的第4章开始,现代小说叙事者淡出的特征已然显现,这就标志着卡夫卡在小说中已经开始回避主观声音、价值立场和道德判断;由此,释义研究、主题情节人物已经不适用于《城堡》的后17章。卡夫卡营造的这种对话性和复调性,建构了文本“众声喧哗”的效果,给读者的阅读和理解设置了重重障碍。

《城堡》第4章,K和老板娘的对话消解了前3章中K的所有行动的意义。K通过勾引侍女弗丽达实现了窥视克拉姆的目的,但老板娘说K根本就无法看到克拉姆,而且实际上他也没有真正看到克拉姆,这就瓦解了K的窥视之意义。弗丽达在其与K的对话中转述了老板娘与她的谈话,说明K是出于利用而不是出于爱而接近她的,后来K对弗丽达

),女,湖南浏阳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博士生,主要研究西方文学和西方文论。作者简介:张计连(1979—

82

张计连 应似飞鸿踏雪泥———从《城堡》后17章看K的行动在对话中的消弭

的冷落是因为她没有了利用价值,这样也就瓦解了

爱情神话,消弭了K的爱的意义。从K与奥尔珈的谈话中,可以看出弗丽达是个名声不太好的人,她的告密和流言加剧了奥尔珈一家人的不幸,佩琵的谈话也从侧面怀疑了弗丽达对K的爱情,这样就弱化了小说一开始展现的酒吧侍女弗丽达身上所笼罩的吸引着K的“光环”。阅读后17章,读者会发觉《城堡》是不关乎爱情的。本文回避关于《城堡》的诸家释疑和解释,取对话和行动两个小说基本要素作为入口来解读其后17章,看卡夫卡是如何嗅到和推动20世纪的语言学转向。

夫卡长于刻画“失败之英雄”,在他笔下的人物不再是浪漫主义作家笔下有着崇高理想或非凡个人品德的杰出人物,也不再是现实主义作家笔下的各行各业的精英式人物,而是一些面对重重困扰无力突围的K们。

不知前世今生的K突兀地来到通往城堡的村庄,面对着外形令人失望但权势十分强大的城堡展开了他西西弗斯式的进攻。K的进攻对城堡来说是一种威胁,这是一种向权威、向既定的秩序挑战的行动。在城堡无形力量的强大作用下,村里的每一个人都与K作对,意想不到地成为K前进的绊脚石。村民、村长、教师、老板娘、佛丽达、K的两个助手都在消解他的斗志、瓦解他的意志、妨碍他的行动,最后把他折磨得奄奄一息。城堡的力量是杀人不见血的,城堡的惩罚是无形的,沉默是其惯用的形式,沉默的力量是极其可怕的人,,实际上,一种。阿玛莉娅一家就,到了万劫不复的。阿玛莉娅的故事衬托出K的处境,表明K刚一进村村里就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因此K只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我意识到等待着我的只不过是失望,一个接一个的失望,我连失望的最后一点残渣也得全部吞下

[2]139

去。”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没有了希望,身处无边无际的黑暗之中,K就是处在这种绝望之中还为飘渺的希望而奋斗的人。克尔凯郭尔说“绝望是

[3]10

一种致死的疾病”,K已经开始患上这种疾病,因为K在屡次的失败中隐隐看到自己奋斗的结果。

亚里士多德认为情节是对行动的摩仿《城堡》,

的后17章几乎没有任何小说情节,所以无法透过情节探讨K的行动。亚里士多德进一步指出“,在诗里,情节既然是对行动的摩仿,就必须模仿一个单一

[1]79

而完整的行动”。在没有情节的《城堡》后17章里自然很难找到一个单一而完整的行动,只能在话语的海洋里偶尔采摘到几朵K的行动浪花。在小说的前3章,已经凸显了K想进入城堡的意图,面对可望而不可即的城堡,态度坚决,是,K愈是努力,上说KK断言,

[2]111

留下深深的脚印,但不会有更多的结果”。事实证明老板娘的话不是说重了,而是说轻了,她高估了K的力量而低估了城堡方面的力量。自始至终K

的奋斗过程如西西弗斯那样艰辛,结局却似飞鸿踏雪泥———K的行动于城堡无所不在的力量所消弭。

一 行动湮没在对话中———力量的消解《城堡》中的人物对K的称谓是“土地测量员”和“外乡人”,村里人和城堡官员高兴时就称之为“土地测量员”,不高兴时就轻蔑地叫一声“外乡人”。他的前一身份是不可靠的,处于尴尬境地的K的真实身份只能是“外乡人”。K一个人背井离乡,千里迢迢地来到城堡管辖下的村庄,想要与城堡建立联系,并不为城堡所接纳,也不为村里的人所认同。他处在敌意包围中,处在一种令人喘不过气来的诡异氛围中。但是K不甘心自己“局外人”的处境,苦苦地挣扎,不懈地斗争,就像一只绝望的野兽,一次次撞向山崖,又一次次被撞落在地上,直到耗尽精力,力竭而亡。《城堡》于绝望之处展开K的进攻之旅,因为卡夫卡深谙绝望之于希望之后是更深的绝望。卡

卡夫卡对这种情感的真实细腻的描绘反衬了小说人物处境的神秘性和荒诞性,小说通过这种荒诞性展示了一个陌生的世界,而这个陌生的世界又是读者所熟悉的世界,因为它隐喻了现代人对自己生存世界的陌生感,隐喻了现代人在自己的家园中流放的真实处境。城堡是无人企及,也是无法被人认知的。K的努力终究是一种徒劳,但他就像西西佛斯,永远推着一块巨石上山,永远斗争,永无止息。加缪说

[4]161

“应该认为,西西弗斯是幸福的”,那么K呢?在《城堡》中,K的追求由于某种价值判断的缺失,从而使其行动和意义产生了分离,并在分离中走向对抗,从对抗走向消解。行动之于K只是一种本能和

83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欲望,无所不在的劝说和喋喋不休的话语使得K在进攻中失去了对存在思考的精神提升,幸福之于K是遥不可及的。

《城堡》后17章中的人物———村长、老板娘、弗丽达、奥尔加等都是一些长于言辞的人,他们对K形成了一种包围的态势。读者可以在大量的对话中清楚地看到K一次次的行动,但是这些行动在对话中显得那么无能为力,因为在语言强大的力量面前,所有的行动都是微不足道的。滔滔不绝、大放厥词、能言善辩、强词夺理、误解丛生、谬误不断、互相攻击《城堡》,中的人物仿佛除了说话别无所长。抛开《城堡》的前三章不看,这部小说除了对话一无所有,然而小说的一切意义便都由此产生。因此,尽管K找村长谈话、抗拒老板娘、离开桥头饭店、接受校役一职、设法折磨和打发两个助手、试图通过汉斯与从城堡来的女人建立联系、让信使巴纳巴斯带来城堡的消息、通过奥尔珈的故事来了解城堡的力量、在风雪中苦等拦截克拉姆、拒绝接受城堡秘书的审查,但是,所有这些行动在人物的“众声喧哗”力量。卡夫卡的K,行动、二 ———行动遭遇阻碍K的周围围绕着几个重要的女性———弗丽达、老板娘、奥尔加和阿玛利娅。K想把这些女人作为通向城堡的路径,但是她们并没有使之达到目的,相反她们充分发挥女性的专长,用她们的巧舌如簧和喋喋不休有意无意地阻碍了K的通道。但丁通过贝阿特丽齐引导人们走一条理性、哲学与信仰的道路,克服迷惘的世俗欲望,踏上天国的永恒之旅,沐浴神圣的不朽之光;歌德以永恒的女性引导我们超越感官之爱和艺术之美,去恶向善、领悟理想的人生“:要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与自由,然后才能够作自由与生活的享受。”《神曲》和《浮士德》均以圣洁的女性作为精神指引,引导人们走上一条充满真、善、美的道路。古希腊神话中的女神、基督教的圣母赋予了西方文化孕育出的作家以丰富的想像和神赋的灵感,在他们笔下理想的女性是自然、是天性、是生命,头上笼罩着圣洁的光环。然而《城堡》,中的女性不再是圣洁美丽的天使,而是天使堕落到人间成了充满欲望的凡人。这些女人身上没有了神圣之光,无法照亮K的行程。在《城堡》的后17章里,通过84

对话进一步展开了K的行动与他周围的女性的关

系。在K的周围围绕着的弗丽达、老板娘、城堡来的女人、村长夫人、奥尔珈、阿玛莉娅,可以说都是K通向城堡的一个个希望、一条条途径,然而这些希望、这些途径在后17章里被一一地否定了,由此K的路似乎越走越窄。

作为克拉姆情妇的弗丽达是K的首选目标,但由于他们关系的公开失去了部分效用,这是有违K的初衷的。但K仍然抱有希望,他决定与弗丽达结婚,并以此作为与城堡官员克拉姆谈判的条件,开始了他进入城堡的又一次计划。K只是把弗丽达当作一件抵押品,对方只有用高昂的代价才能赎回去,同克拉姆商讨赎回这件抵押品的价钱是K追求的目标,K是不会因为爱弗丽达而跟她结婚的。但是,K想通过弗丽达与城堡建立联系途径的如意算盘被K自己的漫不经心、17,可K。“过错”,奥尔珈一家人被城堡遗弃,,他们一直想恢复与城堡的联系,并且在做一些无望的补救。奥尔珈一家的遭遇主要是阿玛莉娅造成的一个悖谬。阿玛莉娅拒绝了城堡官员的亵渎的、强迫的要求,在城堡没有任何行动和令人难堪的沉默中成为了全村人遗弃的对象,从丰衣足食到贫困潦倒。全家人为了一个不存在的过错和不存在的惩罚而奔走,不惜一切来证明不存在的过错之存在,为了赎并不存在的“罪”,奥尔珈一家人陷入了悲惨的境地。在这里有几个悖谬:首先是赎罪就是求证不存在的罪行,这是行动的悖谬;其次是阿玛莉娅拒绝了城堡官员的无礼要求,而她的姐姐却要以忍受城堡无数奴仆的蹂躏来乞求获得拯救,这是因果的悖谬;再次就是他们要恢复的是一种城堡方面没有使其失去的联系,这是奋斗目标的悖谬。由于奥尔珈一家人的处境,巴纳巴斯信使的职位是值得怀疑的,他带来的城堡的联系也是不可信的。因此这也是一条无路之路,K注定无法继续从这里走下去。卡夫卡的《城堡》与他的其他长篇小说一样没有结局,因此对城堡来的女人那条路没有交代其结果。在某种程度上说,没有结局便是最好的结局,在绝望中还残存着一丝希望。

19世纪末20世纪初,非理性主义思潮冲击着

张计连 应似飞鸿踏雪泥———从《城堡》后17章看K的行动在对话中的消弭

理性主义,许多哲学家、艺术家又走回精神世界,探

索人类的出路,举起了非理性主义的旗帜。卡夫卡也受到叔本华、尼采、柏格森等为代表的西方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影响,尤其是受到克尔凯郭尔以及存在主义思潮的影响。非理性对理性的冲击在卡夫卡的作品里很普遍《城堡》,是其中的代表。桥头饭店的老板娘在村里是个见多识广的人,她曾经是克拉姆的情妇,与城堡有联系,她是理性的化身。《城堡》后17章中对老板娘的描写很有分量,她想通过自己清醒的理智来影响K。但是一腔热血的K不顾她的一再劝阻和告诫,一意孤行。K以自己的非理性来抗拒老板娘的理性,把老板娘看成是一个强大的敌人,他拒绝屈从老板娘希望他接受的备忘录,拒绝接受城堡秘书的审查,独自在白雪飘飞中等了一个下午,试图拦截克拉姆。K的非理性对抗老板娘的理性带来的后果是,K再次丧失了与城堡取得联系的机会。

同时,理性和非理性的对峙不仅存在于不同的人之间,而且可以体现在同一个人身上。例如,K,他所向往的世界,他已经是一无所有无法被剥夺,进入城堡、得到城堡的认可和庇护是他所希望达到的目标。K渴望成为社会一个有活动力的成员,然后循规蹈矩,按照惯例与别人合作,因此他追求一种永久的职业———土地测量员,也打算与弗丽达结婚建立家庭。但是K心里明白,他在村里一而再再而三的受骗上当,遭到来自城堡方面的排斥和打击。就连一项微不足道的、最起码的要求也得不到满足,一个尘世的职业使他得以诚实无欺地生活下去也离他那么遥远。然而他还是继续战斗下去,结果却离目标越来越远。

“城堡”难以企及,外面的人只能在城堡之外徘徊、彷徨,直至死亡,犹如法门前的那位乡下人,K在这里走上了无路之路。“K步骤分明的计划,其实只是乱闯,精心设计的条条道路其实只是彷徨。在K地追求过程之中,[6]90

所有载体,,这是。在那些具有现代性的,的绝望最为彻底。普鲁斯特试图以

占上风,,追忆逝去的光阴”去缅怀曾经的岁月,品味生命之

“,,他蕴含,捕捉生命之意义;乔伊斯让布鲁姆领回精神上小心谨慎,,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的儿子、史蒂芬找到精神上的父亲;艾略特则试图以

[5]

能的机会,在这场无休无止的斗争中苦苦挣扎”。一种“克制、同情、给予”的宗教精神来解救人类精神但到了关键时候,他的理性又让位于非理性。他不的荒原;而卡夫卡笔下的K则由于行动意义的缺听老板娘的劝诫,拒绝了城堡秘书的审查,在与城堡秘书谈话的至关重要的时刻竟然睡着了。因此,理性给K带来无穷的斗志,但行动的意义却为他的非理性所消弭。K所有的行动都毫无结果,因为“他使用的理性和非理性的手段都未能深入这座迷

[6]357宫”。卡夫卡在其随笔第26则中说“目标确有,

[7]5

一个,道路却无一条;我们谓之路者,乃踌躇也”,这可以看作《城堡》的一个注脚。女性指引力量的丧失、非理性对理性的胜利,进一步中断了K通往城堡的道路、消解了K所有行动之意义。

失,至死都无法进入城堡。《追忆似水年华》和《尤利

西斯》中人物的意识流动依然保留了主体的意志,而《城堡》中的对话则彻底消解了K作为主体的优势地位。

K找村长谈话这一行动的结果是证实其城堡土地测量员身份的可疑,村长那含混不清的话语和城堡信件的模棱两可让K无所适从,让读者疑惑不解。抗拒老板娘和离开桥头饭店表明K丧失了理智和正确判断的能力,他太意气用事了。接受校役一职则限制了他行动,也使得他和弗丽达之间的关系恶化;设法折磨并以此来打发两个助手的行动则表明了K的气急败坏和无能为力。试图通过汉斯与从城堡来的女人建立联系只是无望的等待;让信使巴纳巴斯带来的城堡消息只是重重误会之后的一些误解;通过奥尔珈的故事所了解到的城堡的力量只会让K陷入更深的绝望。在风雪中苦等拦截克拉姆的行为过于是莽撞;拒绝接受城堡秘书的审查

85

三 行动之后的启示———怎么干都是错的卡夫卡在随笔中写道“,真正的道路在一根绳索上,它不是紧绷在高处,而是贴近地面。与其说它是

[7]3

供人行走,毋宁说是用来绊人的”。卡夫卡的笔下自我与世界是相互对立,其关系是相当紧张的。他认为,如果一个人不是在受到世界的迫害或者被世界夺走,那么他就是在追逐世界。K正是在追逐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是为不明智的做法。在《城堡》的后17章中,K的种种行动不是给自己带来更深的困扰,就是阻碍了自己进一步通往城堡的道路,行动的目的和意图与行动结果之间充满了矛盾和紧张。

由此可见,卡夫卡在《城堡》中不是要突出小说的重要因素———小说人物的行动,而是凸显小说的语言———对话和话语,卡夫卡早在20世纪初就嗅到了语言转向和语言革命的先声。在这后17章里,卡夫卡采用的手段除了对话外还是对话,互相矛盾的对话,互相拆台、互相消解的对话,以逻辑理性来攻参考文献:

[1]亚里士多德.诗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2]弗朗茨・卡夫卡.城堡[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

击、瓦解逻辑理性的对话。在卡夫卡这里可以说对

话成了表现20世纪人们孤独、冷漠、忧伤、徘徊、敌意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最好见证。人们一方面懒于说话,惰于交流,另一方面又寻找机会大放厥词,滔滔不绝地辩论。因此语言消解了行动,在某种程度上说是语言的力量消弭了行动的力量,K的进攻注定不可挽回的遭到失败。“怎么干都是错

[8]24的”,K企图与村子和《城堡》建立联系的所有这些徒劳无益的尝试为克尔凯郭尔的这句话作了一个再好不过的旁注。

[3]克尔凯郭尔.致死的疾病[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7.9.(2006.12重印)[4]加缪.西西弗的神话[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5]曾艳兵,赵山奎.对抗与消解———卡夫卡《城堡》解读[J].外国文学(),(3).

[6]威廉・埃姆里希・弗兰茨・卡夫卡的图像世界[C]//叶庭芳.:[7]弗兰茨・卡夫卡.卡夫卡全集:第五卷随笔、谈话录[[8]赫伯特・克拉夫特.卡夫卡小说论[].:OnAction2dissolingintheDialoguesof

theLatter17ChaptersofTheCastle

ZHANGJi2lian

(SchoolofLiberalArts,RenminUniversityofChina,Beijing100872,China)

Abstract:AlmostallthecriticsofKafka’sTheCastleconfinetheircriticismtothefirstthreechapters,andfewofthemoffercriticalanalysestothelatter17chapters,becausethelatter17chaptersarefilledwithdialoguesthataremutuallycontradictory,conflictinganddeconstructiveandusethelogicalreasontoattackanddisintegratelogic.The“heteroglossia”andpolyphonytextsetsupmanybarriersforthereaders.TolookforthetracesKleftintheseaofutterance,thereaderscanfindhisrepeatedactionsleadingtothecastlethroughthefemalecharactersandthemalemessenger.Thus,thereaderscanreconstructKafka’s“HeroofFailure”.However,inthe17chapters,thepowerofactionisdissolvedbytheforceoflanguage.AlthoughKdesperate2lyexpresseshisDaseinthroughanever2endingfight,heonlyleavesaslighttracethatishardtobenoticedjustasawildgoosefliesoveralandcoveredbyheavysnow.

Keywords:FranzKafka;TheCastle;dialogue;action;women;dissolution

[责任编辑:张思武]

86

第37卷第2期010年3月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ichuan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Vol.37,No.2March,2010

应似飞鸿踏雪泥

———从《城堡》后17章看K的行动在对话中的消弭

张 计 连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2)

  摘要:评论界对《城堡》的批评多局限于前3章,对后17章却望而止步。这是因为后17章里充满了互相矛盾、互相拆台、互相消解的对话,充满了以逻辑理性来攻击、瓦解逻辑理性的对话。这种“众声喧哗”,充满复调性的文本给读者设置了重重障碍。在话语的汪洋大海里追寻K留下的印记,读者可以寻觅到K试图通过女性或信使通往城堡的一次次行动,从而完成对卡夫卡式的“失败英雄”K之重构,在《城堡》后,K行动的力量为语言的力量所消弭。虽然K迹。

关键词:卡夫卡《城堡》;;对话;行动;女性;中图分类号:I5161074  2(2010)0220082205

  ,未完成的长篇小

说《城堡》一。《城堡》是卡夫卡建构的一座迷宫,以其内涵的丰富性和释义的多重性成为20世纪的“斯芬克斯之谜”。一直以来,评论界对《城堡》的批评大多只针对小说的前3章,叶庭芳主编的多达700多页的《论卡夫卡》一书中,关于后17章的研究就只有美国学者库楚斯的《卡夫卡的〈诉讼〉和〈城堡〉中叙述的方法和时间演变》这篇文章对其时间和叙事有所论及。以“关键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81—2010年涉及《城堡》主题的论文有281篇(其中核心期刊75篇),这些文章多以孤独、梦幻、迷宫、荒诞、悖论、追寻、权力、女性形象、现代性以及后现代性等为切入点,对卡夫卡《城堡》的创作风格、创作主题、叙事技巧、人物塑造、文化背景和意义阐释等方面进行了或深或浅的论说,而对以对话为主的小说语言风貌不够重视。然而阅读《城堡》尤其是后17章,理清行动和对话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对读者来说是至关重

收稿日期:2009212204

要的,因为《城堡》后17章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对话性和复调性。大量的对话和文本间的潜对话消解了K作为绝对主体的地位,人物互为主体,K丧失了优先性和优越性《城堡》,的“卡夫卡特征”表现越来越明显。从小说的第4章开始,现代小说叙事者淡出的特征已然显现,这就标志着卡夫卡在小说中已经开始回避主观声音、价值立场和道德判断;由此,释义研究、主题情节人物已经不适用于《城堡》的后17章。卡夫卡营造的这种对话性和复调性,建构了文本“众声喧哗”的效果,给读者的阅读和理解设置了重重障碍。

《城堡》第4章,K和老板娘的对话消解了前3章中K的所有行动的意义。K通过勾引侍女弗丽达实现了窥视克拉姆的目的,但老板娘说K根本就无法看到克拉姆,而且实际上他也没有真正看到克拉姆,这就瓦解了K的窥视之意义。弗丽达在其与K的对话中转述了老板娘与她的谈话,说明K是出于利用而不是出于爱而接近她的,后来K对弗丽达

),女,湖南浏阳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博士生,主要研究西方文学和西方文论。作者简介:张计连(1979—

82

张计连 应似飞鸿踏雪泥———从《城堡》后17章看K的行动在对话中的消弭

的冷落是因为她没有了利用价值,这样也就瓦解了

爱情神话,消弭了K的爱的意义。从K与奥尔珈的谈话中,可以看出弗丽达是个名声不太好的人,她的告密和流言加剧了奥尔珈一家人的不幸,佩琵的谈话也从侧面怀疑了弗丽达对K的爱情,这样就弱化了小说一开始展现的酒吧侍女弗丽达身上所笼罩的吸引着K的“光环”。阅读后17章,读者会发觉《城堡》是不关乎爱情的。本文回避关于《城堡》的诸家释疑和解释,取对话和行动两个小说基本要素作为入口来解读其后17章,看卡夫卡是如何嗅到和推动20世纪的语言学转向。

夫卡长于刻画“失败之英雄”,在他笔下的人物不再是浪漫主义作家笔下有着崇高理想或非凡个人品德的杰出人物,也不再是现实主义作家笔下的各行各业的精英式人物,而是一些面对重重困扰无力突围的K们。

不知前世今生的K突兀地来到通往城堡的村庄,面对着外形令人失望但权势十分强大的城堡展开了他西西弗斯式的进攻。K的进攻对城堡来说是一种威胁,这是一种向权威、向既定的秩序挑战的行动。在城堡无形力量的强大作用下,村里的每一个人都与K作对,意想不到地成为K前进的绊脚石。村民、村长、教师、老板娘、佛丽达、K的两个助手都在消解他的斗志、瓦解他的意志、妨碍他的行动,最后把他折磨得奄奄一息。城堡的力量是杀人不见血的,城堡的惩罚是无形的,沉默是其惯用的形式,沉默的力量是极其可怕的人,,实际上,一种。阿玛莉娅一家就,到了万劫不复的。阿玛莉娅的故事衬托出K的处境,表明K刚一进村村里就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因此K只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我意识到等待着我的只不过是失望,一个接一个的失望,我连失望的最后一点残渣也得全部吞下

[2]139

去。”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没有了希望,身处无边无际的黑暗之中,K就是处在这种绝望之中还为飘渺的希望而奋斗的人。克尔凯郭尔说“绝望是

[3]10

一种致死的疾病”,K已经开始患上这种疾病,因为K在屡次的失败中隐隐看到自己奋斗的结果。

亚里士多德认为情节是对行动的摩仿《城堡》,

的后17章几乎没有任何小说情节,所以无法透过情节探讨K的行动。亚里士多德进一步指出“,在诗里,情节既然是对行动的摩仿,就必须模仿一个单一

[1]79

而完整的行动”。在没有情节的《城堡》后17章里自然很难找到一个单一而完整的行动,只能在话语的海洋里偶尔采摘到几朵K的行动浪花。在小说的前3章,已经凸显了K想进入城堡的意图,面对可望而不可即的城堡,态度坚决,是,K愈是努力,上说KK断言,

[2]111

留下深深的脚印,但不会有更多的结果”。事实证明老板娘的话不是说重了,而是说轻了,她高估了K的力量而低估了城堡方面的力量。自始至终K

的奋斗过程如西西弗斯那样艰辛,结局却似飞鸿踏雪泥———K的行动于城堡无所不在的力量所消弭。

一 行动湮没在对话中———力量的消解《城堡》中的人物对K的称谓是“土地测量员”和“外乡人”,村里人和城堡官员高兴时就称之为“土地测量员”,不高兴时就轻蔑地叫一声“外乡人”。他的前一身份是不可靠的,处于尴尬境地的K的真实身份只能是“外乡人”。K一个人背井离乡,千里迢迢地来到城堡管辖下的村庄,想要与城堡建立联系,并不为城堡所接纳,也不为村里的人所认同。他处在敌意包围中,处在一种令人喘不过气来的诡异氛围中。但是K不甘心自己“局外人”的处境,苦苦地挣扎,不懈地斗争,就像一只绝望的野兽,一次次撞向山崖,又一次次被撞落在地上,直到耗尽精力,力竭而亡。《城堡》于绝望之处展开K的进攻之旅,因为卡夫卡深谙绝望之于希望之后是更深的绝望。卡

卡夫卡对这种情感的真实细腻的描绘反衬了小说人物处境的神秘性和荒诞性,小说通过这种荒诞性展示了一个陌生的世界,而这个陌生的世界又是读者所熟悉的世界,因为它隐喻了现代人对自己生存世界的陌生感,隐喻了现代人在自己的家园中流放的真实处境。城堡是无人企及,也是无法被人认知的。K的努力终究是一种徒劳,但他就像西西佛斯,永远推着一块巨石上山,永远斗争,永无止息。加缪说

[4]161

“应该认为,西西弗斯是幸福的”,那么K呢?在《城堡》中,K的追求由于某种价值判断的缺失,从而使其行动和意义产生了分离,并在分离中走向对抗,从对抗走向消解。行动之于K只是一种本能和

83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欲望,无所不在的劝说和喋喋不休的话语使得K在进攻中失去了对存在思考的精神提升,幸福之于K是遥不可及的。

《城堡》后17章中的人物———村长、老板娘、弗丽达、奥尔加等都是一些长于言辞的人,他们对K形成了一种包围的态势。读者可以在大量的对话中清楚地看到K一次次的行动,但是这些行动在对话中显得那么无能为力,因为在语言强大的力量面前,所有的行动都是微不足道的。滔滔不绝、大放厥词、能言善辩、强词夺理、误解丛生、谬误不断、互相攻击《城堡》,中的人物仿佛除了说话别无所长。抛开《城堡》的前三章不看,这部小说除了对话一无所有,然而小说的一切意义便都由此产生。因此,尽管K找村长谈话、抗拒老板娘、离开桥头饭店、接受校役一职、设法折磨和打发两个助手、试图通过汉斯与从城堡来的女人建立联系、让信使巴纳巴斯带来城堡的消息、通过奥尔珈的故事来了解城堡的力量、在风雪中苦等拦截克拉姆、拒绝接受城堡秘书的审查,但是,所有这些行动在人物的“众声喧哗”力量。卡夫卡的K,行动、二 ———行动遭遇阻碍K的周围围绕着几个重要的女性———弗丽达、老板娘、奥尔加和阿玛利娅。K想把这些女人作为通向城堡的路径,但是她们并没有使之达到目的,相反她们充分发挥女性的专长,用她们的巧舌如簧和喋喋不休有意无意地阻碍了K的通道。但丁通过贝阿特丽齐引导人们走一条理性、哲学与信仰的道路,克服迷惘的世俗欲望,踏上天国的永恒之旅,沐浴神圣的不朽之光;歌德以永恒的女性引导我们超越感官之爱和艺术之美,去恶向善、领悟理想的人生“:要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与自由,然后才能够作自由与生活的享受。”《神曲》和《浮士德》均以圣洁的女性作为精神指引,引导人们走上一条充满真、善、美的道路。古希腊神话中的女神、基督教的圣母赋予了西方文化孕育出的作家以丰富的想像和神赋的灵感,在他们笔下理想的女性是自然、是天性、是生命,头上笼罩着圣洁的光环。然而《城堡》,中的女性不再是圣洁美丽的天使,而是天使堕落到人间成了充满欲望的凡人。这些女人身上没有了神圣之光,无法照亮K的行程。在《城堡》的后17章里,通过84

对话进一步展开了K的行动与他周围的女性的关

系。在K的周围围绕着的弗丽达、老板娘、城堡来的女人、村长夫人、奥尔珈、阿玛莉娅,可以说都是K通向城堡的一个个希望、一条条途径,然而这些希望、这些途径在后17章里被一一地否定了,由此K的路似乎越走越窄。

作为克拉姆情妇的弗丽达是K的首选目标,但由于他们关系的公开失去了部分效用,这是有违K的初衷的。但K仍然抱有希望,他决定与弗丽达结婚,并以此作为与城堡官员克拉姆谈判的条件,开始了他进入城堡的又一次计划。K只是把弗丽达当作一件抵押品,对方只有用高昂的代价才能赎回去,同克拉姆商讨赎回这件抵押品的价钱是K追求的目标,K是不会因为爱弗丽达而跟她结婚的。但是,K想通过弗丽达与城堡建立联系途径的如意算盘被K自己的漫不经心、17,可K。“过错”,奥尔珈一家人被城堡遗弃,,他们一直想恢复与城堡的联系,并且在做一些无望的补救。奥尔珈一家的遭遇主要是阿玛莉娅造成的一个悖谬。阿玛莉娅拒绝了城堡官员的亵渎的、强迫的要求,在城堡没有任何行动和令人难堪的沉默中成为了全村人遗弃的对象,从丰衣足食到贫困潦倒。全家人为了一个不存在的过错和不存在的惩罚而奔走,不惜一切来证明不存在的过错之存在,为了赎并不存在的“罪”,奥尔珈一家人陷入了悲惨的境地。在这里有几个悖谬:首先是赎罪就是求证不存在的罪行,这是行动的悖谬;其次是阿玛莉娅拒绝了城堡官员的无礼要求,而她的姐姐却要以忍受城堡无数奴仆的蹂躏来乞求获得拯救,这是因果的悖谬;再次就是他们要恢复的是一种城堡方面没有使其失去的联系,这是奋斗目标的悖谬。由于奥尔珈一家人的处境,巴纳巴斯信使的职位是值得怀疑的,他带来的城堡的联系也是不可信的。因此这也是一条无路之路,K注定无法继续从这里走下去。卡夫卡的《城堡》与他的其他长篇小说一样没有结局,因此对城堡来的女人那条路没有交代其结果。在某种程度上说,没有结局便是最好的结局,在绝望中还残存着一丝希望。

19世纪末20世纪初,非理性主义思潮冲击着

张计连 应似飞鸿踏雪泥———从《城堡》后17章看K的行动在对话中的消弭

理性主义,许多哲学家、艺术家又走回精神世界,探

索人类的出路,举起了非理性主义的旗帜。卡夫卡也受到叔本华、尼采、柏格森等为代表的西方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影响,尤其是受到克尔凯郭尔以及存在主义思潮的影响。非理性对理性的冲击在卡夫卡的作品里很普遍《城堡》,是其中的代表。桥头饭店的老板娘在村里是个见多识广的人,她曾经是克拉姆的情妇,与城堡有联系,她是理性的化身。《城堡》后17章中对老板娘的描写很有分量,她想通过自己清醒的理智来影响K。但是一腔热血的K不顾她的一再劝阻和告诫,一意孤行。K以自己的非理性来抗拒老板娘的理性,把老板娘看成是一个强大的敌人,他拒绝屈从老板娘希望他接受的备忘录,拒绝接受城堡秘书的审查,独自在白雪飘飞中等了一个下午,试图拦截克拉姆。K的非理性对抗老板娘的理性带来的后果是,K再次丧失了与城堡取得联系的机会。

同时,理性和非理性的对峙不仅存在于不同的人之间,而且可以体现在同一个人身上。例如,K,他所向往的世界,他已经是一无所有无法被剥夺,进入城堡、得到城堡的认可和庇护是他所希望达到的目标。K渴望成为社会一个有活动力的成员,然后循规蹈矩,按照惯例与别人合作,因此他追求一种永久的职业———土地测量员,也打算与弗丽达结婚建立家庭。但是K心里明白,他在村里一而再再而三的受骗上当,遭到来自城堡方面的排斥和打击。就连一项微不足道的、最起码的要求也得不到满足,一个尘世的职业使他得以诚实无欺地生活下去也离他那么遥远。然而他还是继续战斗下去,结果却离目标越来越远。

“城堡”难以企及,外面的人只能在城堡之外徘徊、彷徨,直至死亡,犹如法门前的那位乡下人,K在这里走上了无路之路。“K步骤分明的计划,其实只是乱闯,精心设计的条条道路其实只是彷徨。在K地追求过程之中,[6]90

所有载体,,这是。在那些具有现代性的,的绝望最为彻底。普鲁斯特试图以

占上风,,追忆逝去的光阴”去缅怀曾经的岁月,品味生命之

“,,他蕴含,捕捉生命之意义;乔伊斯让布鲁姆领回精神上小心谨慎,,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的儿子、史蒂芬找到精神上的父亲;艾略特则试图以

[5]

能的机会,在这场无休无止的斗争中苦苦挣扎”。一种“克制、同情、给予”的宗教精神来解救人类精神但到了关键时候,他的理性又让位于非理性。他不的荒原;而卡夫卡笔下的K则由于行动意义的缺听老板娘的劝诫,拒绝了城堡秘书的审查,在与城堡秘书谈话的至关重要的时刻竟然睡着了。因此,理性给K带来无穷的斗志,但行动的意义却为他的非理性所消弭。K所有的行动都毫无结果,因为“他使用的理性和非理性的手段都未能深入这座迷

[6]357宫”。卡夫卡在其随笔第26则中说“目标确有,

[7]5

一个,道路却无一条;我们谓之路者,乃踌躇也”,这可以看作《城堡》的一个注脚。女性指引力量的丧失、非理性对理性的胜利,进一步中断了K通往城堡的道路、消解了K所有行动之意义。

失,至死都无法进入城堡。《追忆似水年华》和《尤利

西斯》中人物的意识流动依然保留了主体的意志,而《城堡》中的对话则彻底消解了K作为主体的优势地位。

K找村长谈话这一行动的结果是证实其城堡土地测量员身份的可疑,村长那含混不清的话语和城堡信件的模棱两可让K无所适从,让读者疑惑不解。抗拒老板娘和离开桥头饭店表明K丧失了理智和正确判断的能力,他太意气用事了。接受校役一职则限制了他行动,也使得他和弗丽达之间的关系恶化;设法折磨并以此来打发两个助手的行动则表明了K的气急败坏和无能为力。试图通过汉斯与从城堡来的女人建立联系只是无望的等待;让信使巴纳巴斯带来的城堡消息只是重重误会之后的一些误解;通过奥尔珈的故事所了解到的城堡的力量只会让K陷入更深的绝望。在风雪中苦等拦截克拉姆的行为过于是莽撞;拒绝接受城堡秘书的审查

85

三 行动之后的启示———怎么干都是错的卡夫卡在随笔中写道“,真正的道路在一根绳索上,它不是紧绷在高处,而是贴近地面。与其说它是

[7]3

供人行走,毋宁说是用来绊人的”。卡夫卡的笔下自我与世界是相互对立,其关系是相当紧张的。他认为,如果一个人不是在受到世界的迫害或者被世界夺走,那么他就是在追逐世界。K正是在追逐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是为不明智的做法。在《城堡》的后17章中,K的种种行动不是给自己带来更深的困扰,就是阻碍了自己进一步通往城堡的道路,行动的目的和意图与行动结果之间充满了矛盾和紧张。

由此可见,卡夫卡在《城堡》中不是要突出小说的重要因素———小说人物的行动,而是凸显小说的语言———对话和话语,卡夫卡早在20世纪初就嗅到了语言转向和语言革命的先声。在这后17章里,卡夫卡采用的手段除了对话外还是对话,互相矛盾的对话,互相拆台、互相消解的对话,以逻辑理性来攻参考文献:

[1]亚里士多德.诗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2]弗朗茨・卡夫卡.城堡[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

击、瓦解逻辑理性的对话。在卡夫卡这里可以说对

话成了表现20世纪人们孤独、冷漠、忧伤、徘徊、敌意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最好见证。人们一方面懒于说话,惰于交流,另一方面又寻找机会大放厥词,滔滔不绝地辩论。因此语言消解了行动,在某种程度上说是语言的力量消弭了行动的力量,K的进攻注定不可挽回的遭到失败。“怎么干都是错

[8]24的”,K企图与村子和《城堡》建立联系的所有这些徒劳无益的尝试为克尔凯郭尔的这句话作了一个再好不过的旁注。

[3]克尔凯郭尔.致死的疾病[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7.9.(2006.12重印)[4]加缪.西西弗的神话[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5]曾艳兵,赵山奎.对抗与消解———卡夫卡《城堡》解读[J].外国文学(),(3).

[6]威廉・埃姆里希・弗兰茨・卡夫卡的图像世界[C]//叶庭芳.:[7]弗兰茨・卡夫卡.卡夫卡全集:第五卷随笔、谈话录[[8]赫伯特・克拉夫特.卡夫卡小说论[].:OnAction2dissolingintheDialoguesof

theLatter17ChaptersofTheCastle

ZHANGJi2lian

(SchoolofLiberalArts,RenminUniversityofChina,Beijing100872,China)

Abstract:AlmostallthecriticsofKafka’sTheCastleconfinetheircriticismtothefirstthreechapters,andfewofthemoffercriticalanalysestothelatter17chapters,becausethelatter17chaptersarefilledwithdialoguesthataremutuallycontradictory,conflictinganddeconstructiveandusethelogicalreasontoattackanddisintegratelogic.The“heteroglossia”andpolyphonytextsetsupmanybarriersforthereaders.TolookforthetracesKleftintheseaofutterance,thereaderscanfindhisrepeatedactionsleadingtothecastlethroughthefemalecharactersandthemalemessenger.Thus,thereaderscanreconstructKafka’s“HeroofFailure”.However,inthe17chapters,thepowerofactionisdissolvedbytheforceoflanguage.AlthoughKdesperate2lyexpresseshisDaseinthroughanever2endingfight,heonlyleavesaslighttracethatishardtobenoticedjustasawildgoosefliesoveralandcoveredbyheavysnow.

Keywords:FranzKafka;TheCastle;dialogue;action;women;dissolution

[责任编辑:张思武]

86


相关文章

  • 励志感言2篇
  • 1.人生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现场直播. 2.其实,生活就是一种幸福,是生活教会了我感受幸福. 3.在温暖中复得是上天的考验还是命运中不经意的安排 4.人类的智慧是伟大的!它可以让人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也可以上人在希望中设置绝望.环顾四周,多少匆忙的行人,眉间带着一丝希望掺杂着绝望在奔走. 5.一枚贝壳要 ...

  • 沧月经典伤感语录
  • 《血薇》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指间砂》 黄泉。紫陌。碧落。红尘。 原来每一种,都是幻灭。 《荒原雪》 听雪江湖,成就一些人的梦,却同时破坏另一些人的梦——然而,却让所有人的心变成了荒原。 ...

  • 励志人生感言
  • 1.人生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现场直播. 2.其实,生活就是一种幸福,是生活教会了我感受幸福. 3.在温暖中复得是上天的考验还是命运中不经意的安排 4.人类的智慧是伟大的!它可以让人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也可以上人在希望中设置绝望.环顾四周,多少匆忙的行人,眉间带着一丝希望掺杂着绝望在奔走. 5.一枚贝壳要 ...

  • 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先进事迹
  • 詹少莲,女,东莞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于3月调入到东莞市残联系统工作。几年来,她立足本职岗位,急残疾人之所急,深入基层,深入残疾群众,和残疾人广交朋友,为残疾人的事奔走、扶助,千方百计帮助残疾人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受到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连续几年她被评为市残联系统“先进工作者”,残疾人朋 ...

  •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学习心得
  • 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保留在每一个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 ...

  • 卡夫卡读后感
  • 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故事,简单到用一句话就可以整得来概括.一个外乡来的土地测量员竭力想取得认可,实施工作,却一直被阻挠,荒废着时间和精力,一切的努力都化为徒劳.故事来来回回就讲述着他是怎样想尽一切办法和手段想与城堡取得联系,却又一次又一次以失败告终,村子里的人是多么麻木又无聊,畏惧和崇拜着城堡里的一 ...

  • 介绍新人主持词
  • 话外音)轻音乐响起 亲爱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好!在婚礼的钟声即将敲响之际,请您接受我们最真诚的问候!请你抓紧时间入席就座,为了保持婚礼的有序进行,请您不要在现场来回走动,不要大声喧哗,婚礼现场有很多电源,冷焰火,婚礼道具,带孩子的朋友请您看管好自己小孩,注意现场的秩序和孩子的安全,请您配合主持 ...

  • 关于雪的精彩句子
  • 1.未若柳絮因风起 咏 雪 一个寒冷的雪天,太傅谢安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谢安高兴地问:“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把盐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2.踏雪寻梅梅 ...

  • 医院安全生产工作计划
  • 20xx年,我院将在市局和市安委会的率领下,以“三个代表”主要思惟和以酬报本、周全协调可持续的科学成长不美观为指导,以构建协调社会的方针为总抓手,周全实施《平安出产法》,坚持“平安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连系向市局递交的《20xx年平安出产方针打点责任保证书》的工作要求,健全和完美我院长效平安打点机 ...

  • 幸福的城堡
  • 幸福是葱浓的紫藤蔷薇,慢慢延伸,直至长满整座城堡.王子随着藤蔓向上爬,云彩酝酿着熟睡的呼吸.公主和宫墙都在等待,等待天籁起舞的一刻.幸福同王子一起靠近天空,掠过嘹望塔金边镌致的百叶窗.一个吻苏醒了一片奇迹的花海,阳光招来精灵记下这个传说,于是便有了<睡美人>. 从前从前喜欢撕纸,喜欢橡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