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教案

《西厢记》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元杂剧的特点与成就。

(2)了解《西厢记》故事的渊源和发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疏理剧情的基础上,重点赏读若干支曲词,通过诵读、比较,让学生掌握有关知识,进行文学鉴赏的训练。

3.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

认识王实甫《西厢记》反封建礼教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爱情观。

【教学重点】把握剧情,赏析红娘的艺术形象。

【教学难点】赏析剧情发展中的突变,品味其艺术效果。

【教学时数】2课时

【课前预习】

一、 了解元杂剧的一般知识。

元杂剧指元代盛行的北曲杂剧。其剧本,从结构上说,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个完整的故事。而《西厢记》则大大突破了,一共五本二十一折,是元杂剧中规模最大的。元杂剧每一折用一套曲子,这些曲子都属于同一宫调,在第一支曲子上标出宫调的名字。元杂剧在每本四折外,一般还加有“楔子”,用在最前面,作为剧情的开端,用在折与析之间,用以衔接剧情,相当于过场戏。元杂剧剧本,从内容上说,主要由曲词、宾白,科范三部分组成。曲词是剧中人物的唱词,有严格的格律,是元杂剧的主体。宾白是剧中人物的说白。元杂剧以唱为主,说白是宾,所以称为宾白。宾白包括独白、对白、带白、插白、旁白、分白等样式。独白,是一个人独自说白;对白,是二人或二人以上的对话;带白,是唱曲的过程中偶尔插入的几句说白;插白,是主唱的角色在唱曲时,另一角色插入的几句说白;旁白,是剧中人物对话时,要表明自己的心事,而又不能让对方知道所采用的方式。现代戏曲也称之为“打背弓”。分白,是二人各自道白,而所说的内容又是彼此有关系的。故事情节主要靠宾白交代出来。科范,是元杂剧剧本中关于动作、表情、效果等的舞台指示。

二、了解《西厢记》故事的渊源和发展。

这个故事,最早出自中唐诗人元稹所作的传奇《莺莺传》,是一种文言短篇小说。在这篇传奇中,张生是个骗取了莺莺的爱情,却又另娶高门的轻薄书生,莺莺则是个饮恨吞声的悲剧形象。但作者却回护张生,借张生之口说莺莺是“尤物”,“妖孽”,而张生“始乱之,终弃之”的卑污行为却被美化为“善补过。”这种“女人祸水”的观点,反映了《莺莺传》思想内容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缺陷,暴露了封建士大夫的传统偏见。

宋代以崔、张故事为题材的作品,有《调笑转踏》和《商调蝶恋花》。这些作品,内容都未超出《莺莺传》的范围,但观点却有变化。没有重弹“女人祸水”和“善补过”的滥调,明确表示了对莺莺的同情和对张生的不满。

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是一种有说有唱而以唱为主的文艺样式。产生于金代章宗时期。《董西厢》是在《莺莺传》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但它不是一般的改编,而是名副其实的再创作。作者基于“从今至古,自是佳人,合配才子”的思想,改变了张生的形象和莺莺的悲剧命运。崔、张共同反抗封建礼教,双双出奔,并获得了美满团圆的结局。

元朝统一中国后,南北各自流行的唱本和剧本自然地、迅速地汇拢起来,出现了一个戏曲大会师的空前盛况。元代著名戏剧家王实甫在继承和吸收了前人的成就的基础上,创作出杂剧杰作《西厢记》。

王实甫的《西厢记》,不仅在形式上由叙事体的讲唱文学变成了代言体的杂剧,而且在思想深度方面,也作了进一步的开掘。热情歌颂了崔、张反抗封建礼教的叛逆行为,赞美了他们“不恋豪杰,不羡骄奢,自愿的生则同衾、死则同穴”的爱情追求,并第一次响亮地提出了“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的婚姻理想。在艺术上也达到了新的高度。

三、了解《西厢记》的剧情梗概。

《西厢记》一共五本。第一本“张君瑞闹道场”:写崔、张爱情的开始。第二本“崔莺莺夜听琴”:写崔、张爱情逐渐成熟。第三本“张君瑞害相思”:写莺莺、张生,红娘内部的矛盾冲突,进一步展示了他们的性格。第四本“张君瑞梦莺莺”:写崔、张和红娘和老夫人的第二次正面冲突,是全剧的高潮。莺莺终于冲开了心灵深处的封建礼教的堤坝,迈出了与张生结合的决定性一步。第五本“张君瑞庆团圆”:写矛盾的最终解决。

本文节选的是《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

请借助P138注释①了解本文节选前的剧情梗概。

四、朗读课文,疏通字词句。

请借助词典和注释读通课文,标记难懂的字词句,初步把握剧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疏通字词句:

学生提出在字词句理解上的疑问,师生共同解决。

二、把握剧情:

1. 请学生概述课文主要内容。教师适时补充。

本文节选剧情梗概:莺莺终于克服了身心解放的要求与封建精神束缚之间的矛盾,大胆地与张生私下里结成夫妻。这些使老夫人十分震怒,便把红娘叫来拷问(即有名的“拷红”片断) 。红娘说出真情,并抓住老夫人理亏的要害,她非但不领罪,反而条分缕析地指责老夫人背义忘恩,处置不当。老夫人无可奈何,只得承认既成事实。但老夫人并不就此善罢甘休,找出一个借口,“俺三辈不招白衣女婿”,所以又强令张生立即进京赶考,并声称“得官呵,来见我;驳落呵,休来见我”。崔、张的爱情又面临着新的威胁。

2. 假如没有红娘,剧情会怎样发展?

请学生发挥想象,假设剧情,然后比较。

三、赏析红娘的艺术形象:

1. 请用词语概括你第一印象中的红娘。

2. 文中老夫人发现张崔恋情端倪,责问红娘,红娘是如何化危机为机会的?

(1)在文中找到老夫人与红娘的对话片段,朗读。

(2)圈画出红娘的曲词,朗读。

(3)赏析红娘的曲词:

第一步:不承认——“红娘不知罪”、“不曾去,谁见来?”

第二步:直陈事实——“张生哥哥病久,„„问候”/ 借张生之口,捅夫人之过/由“教小姐权时落后”引出新的悬念和冲突

第三步:挑明情况——“他两个经今月馀则是一处宿”/“女大不中留”

第四步:追究责任——第一,老夫人言而无信;第二,老夫人处置不当“乃夫人之过也”

第五步:分析后果——“一来辱没相国家谱,二来张生日后名重天下„„治家不严之罪。官司若推其详,亦知老夫人背义而忘恩”

第六步:出谋划策——“莫若恕其小过,成就大事”

3. 请用几个词来形容红娘的形象。

参考:料敌在先、沉着干练、机智勇敢。

第二课时

一、口语实战

假如你是红娘,如何判定错误不在别人,而在老夫人自己?

二、赏析剧情中的“突变”

1. 了解 “突变”:

突变,指剧情的急剧转折,引起人物命运、情绪和人物关系的突然变化,以激起观众的情感波澜。突

变往往造成戏剧中精彩动人的场面,使剧情转入一个新的情境。

2. 请再次朗读课文,找出其中剧情的突变,体会其艺术效果:

(1)当老夫人以“这端事,都是你个贱人!”来指责红娘的时候,身为封建社会中的底层人物的红娘,本应战战兢兢,任受惩罚,而文中的红娘却以“非是张生、小姐、红娘之罪,乃夫人之过也”进行反驳,接着从“信者,人之根本”出发,层层剖析,滴水不漏,终于化险为夷,让老夫人不得不当场心服口服地承认:“这小贱人也道得是”,从而幸免于难。——此处“突变”成就精彩的“拷红”片断。

(2)当老夫人在红娘的“反拷”之下同意将女莺莺“与了这厮罢”的时候,大家为红娘的机智聪慧赞叹之余更为有情人终成眷属而皆大欢喜,接下来应该是崔张圆满结合之剧情。然而,老夫人又以“俺三辈儿不招白衣女婿”为由,要求张生进京赶考,且要求“得官呵,来见我;驳落呵,休来见我”,使得崔、张的爱情又面临着新的威胁。——此处“突变”激起读者极大的阅读兴趣,更迎来全剧的高潮部分,即第三折《长亭送别》,这一折是塑造莺莺形象的重场戏之一。

三、鉴赏崔张爱情

《西厢记》是一部传统的才子佳人戏,结合张生和莺莺的故事,谈谈你对这种爱情模式的看法。 参考:作为相国小姐的莺莺和书剑飘零的书生相爱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以门第、财产和权势为条件的择偶标准的违忤。莺莺和张生始终追求真挚的感情。他们最初是彼此对才貌的倾心,经过联吟、寺警、听琴、赖婚、逼试等一系列事件,他们的感情内容也随之更加丰富,这里占主导的正是一种真挚的心灵上的相契合的感情。其次,莺莺和张生实际上已把爱情置于功名利禄之上。张生为莺莺而“滞留蒲东”,不去赶考;为了爱情,他几次险些丢了性命,直至被迫进京应试,得中之后,他也还是“梦魂儿不离了蒲东路”。莺莺在长亭送别时叮嘱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她并不看重功名,认为“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即使张生高中的消息传来,她也不以为喜而反添症候。

四、作业:

1. 完成《学本》习题。

2. 课余请阅读《西厢记》全剧。

《西厢记》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元杂剧的特点与成就。

(2)了解《西厢记》故事的渊源和发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疏理剧情的基础上,重点赏读若干支曲词,通过诵读、比较,让学生掌握有关知识,进行文学鉴赏的训练。

3.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

认识王实甫《西厢记》反封建礼教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爱情观。

【教学重点】把握剧情,赏析红娘的艺术形象。

【教学难点】赏析剧情发展中的突变,品味其艺术效果。

【教学时数】2课时

【课前预习】

一、 了解元杂剧的一般知识。

元杂剧指元代盛行的北曲杂剧。其剧本,从结构上说,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个完整的故事。而《西厢记》则大大突破了,一共五本二十一折,是元杂剧中规模最大的。元杂剧每一折用一套曲子,这些曲子都属于同一宫调,在第一支曲子上标出宫调的名字。元杂剧在每本四折外,一般还加有“楔子”,用在最前面,作为剧情的开端,用在折与析之间,用以衔接剧情,相当于过场戏。元杂剧剧本,从内容上说,主要由曲词、宾白,科范三部分组成。曲词是剧中人物的唱词,有严格的格律,是元杂剧的主体。宾白是剧中人物的说白。元杂剧以唱为主,说白是宾,所以称为宾白。宾白包括独白、对白、带白、插白、旁白、分白等样式。独白,是一个人独自说白;对白,是二人或二人以上的对话;带白,是唱曲的过程中偶尔插入的几句说白;插白,是主唱的角色在唱曲时,另一角色插入的几句说白;旁白,是剧中人物对话时,要表明自己的心事,而又不能让对方知道所采用的方式。现代戏曲也称之为“打背弓”。分白,是二人各自道白,而所说的内容又是彼此有关系的。故事情节主要靠宾白交代出来。科范,是元杂剧剧本中关于动作、表情、效果等的舞台指示。

二、了解《西厢记》故事的渊源和发展。

这个故事,最早出自中唐诗人元稹所作的传奇《莺莺传》,是一种文言短篇小说。在这篇传奇中,张生是个骗取了莺莺的爱情,却又另娶高门的轻薄书生,莺莺则是个饮恨吞声的悲剧形象。但作者却回护张生,借张生之口说莺莺是“尤物”,“妖孽”,而张生“始乱之,终弃之”的卑污行为却被美化为“善补过。”这种“女人祸水”的观点,反映了《莺莺传》思想内容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缺陷,暴露了封建士大夫的传统偏见。

宋代以崔、张故事为题材的作品,有《调笑转踏》和《商调蝶恋花》。这些作品,内容都未超出《莺莺传》的范围,但观点却有变化。没有重弹“女人祸水”和“善补过”的滥调,明确表示了对莺莺的同情和对张生的不满。

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是一种有说有唱而以唱为主的文艺样式。产生于金代章宗时期。《董西厢》是在《莺莺传》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但它不是一般的改编,而是名副其实的再创作。作者基于“从今至古,自是佳人,合配才子”的思想,改变了张生的形象和莺莺的悲剧命运。崔、张共同反抗封建礼教,双双出奔,并获得了美满团圆的结局。

元朝统一中国后,南北各自流行的唱本和剧本自然地、迅速地汇拢起来,出现了一个戏曲大会师的空前盛况。元代著名戏剧家王实甫在继承和吸收了前人的成就的基础上,创作出杂剧杰作《西厢记》。

王实甫的《西厢记》,不仅在形式上由叙事体的讲唱文学变成了代言体的杂剧,而且在思想深度方面,也作了进一步的开掘。热情歌颂了崔、张反抗封建礼教的叛逆行为,赞美了他们“不恋豪杰,不羡骄奢,自愿的生则同衾、死则同穴”的爱情追求,并第一次响亮地提出了“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的婚姻理想。在艺术上也达到了新的高度。

三、了解《西厢记》的剧情梗概。

《西厢记》一共五本。第一本“张君瑞闹道场”:写崔、张爱情的开始。第二本“崔莺莺夜听琴”:写崔、张爱情逐渐成熟。第三本“张君瑞害相思”:写莺莺、张生,红娘内部的矛盾冲突,进一步展示了他们的性格。第四本“张君瑞梦莺莺”:写崔、张和红娘和老夫人的第二次正面冲突,是全剧的高潮。莺莺终于冲开了心灵深处的封建礼教的堤坝,迈出了与张生结合的决定性一步。第五本“张君瑞庆团圆”:写矛盾的最终解决。

本文节选的是《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

请借助P138注释①了解本文节选前的剧情梗概。

四、朗读课文,疏通字词句。

请借助词典和注释读通课文,标记难懂的字词句,初步把握剧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疏通字词句:

学生提出在字词句理解上的疑问,师生共同解决。

二、把握剧情:

1. 请学生概述课文主要内容。教师适时补充。

本文节选剧情梗概:莺莺终于克服了身心解放的要求与封建精神束缚之间的矛盾,大胆地与张生私下里结成夫妻。这些使老夫人十分震怒,便把红娘叫来拷问(即有名的“拷红”片断) 。红娘说出真情,并抓住老夫人理亏的要害,她非但不领罪,反而条分缕析地指责老夫人背义忘恩,处置不当。老夫人无可奈何,只得承认既成事实。但老夫人并不就此善罢甘休,找出一个借口,“俺三辈不招白衣女婿”,所以又强令张生立即进京赶考,并声称“得官呵,来见我;驳落呵,休来见我”。崔、张的爱情又面临着新的威胁。

2. 假如没有红娘,剧情会怎样发展?

请学生发挥想象,假设剧情,然后比较。

三、赏析红娘的艺术形象:

1. 请用词语概括你第一印象中的红娘。

2. 文中老夫人发现张崔恋情端倪,责问红娘,红娘是如何化危机为机会的?

(1)在文中找到老夫人与红娘的对话片段,朗读。

(2)圈画出红娘的曲词,朗读。

(3)赏析红娘的曲词:

第一步:不承认——“红娘不知罪”、“不曾去,谁见来?”

第二步:直陈事实——“张生哥哥病久,„„问候”/ 借张生之口,捅夫人之过/由“教小姐权时落后”引出新的悬念和冲突

第三步:挑明情况——“他两个经今月馀则是一处宿”/“女大不中留”

第四步:追究责任——第一,老夫人言而无信;第二,老夫人处置不当“乃夫人之过也”

第五步:分析后果——“一来辱没相国家谱,二来张生日后名重天下„„治家不严之罪。官司若推其详,亦知老夫人背义而忘恩”

第六步:出谋划策——“莫若恕其小过,成就大事”

3. 请用几个词来形容红娘的形象。

参考:料敌在先、沉着干练、机智勇敢。

第二课时

一、口语实战

假如你是红娘,如何判定错误不在别人,而在老夫人自己?

二、赏析剧情中的“突变”

1. 了解 “突变”:

突变,指剧情的急剧转折,引起人物命运、情绪和人物关系的突然变化,以激起观众的情感波澜。突

变往往造成戏剧中精彩动人的场面,使剧情转入一个新的情境。

2. 请再次朗读课文,找出其中剧情的突变,体会其艺术效果:

(1)当老夫人以“这端事,都是你个贱人!”来指责红娘的时候,身为封建社会中的底层人物的红娘,本应战战兢兢,任受惩罚,而文中的红娘却以“非是张生、小姐、红娘之罪,乃夫人之过也”进行反驳,接着从“信者,人之根本”出发,层层剖析,滴水不漏,终于化险为夷,让老夫人不得不当场心服口服地承认:“这小贱人也道得是”,从而幸免于难。——此处“突变”成就精彩的“拷红”片断。

(2)当老夫人在红娘的“反拷”之下同意将女莺莺“与了这厮罢”的时候,大家为红娘的机智聪慧赞叹之余更为有情人终成眷属而皆大欢喜,接下来应该是崔张圆满结合之剧情。然而,老夫人又以“俺三辈儿不招白衣女婿”为由,要求张生进京赶考,且要求“得官呵,来见我;驳落呵,休来见我”,使得崔、张的爱情又面临着新的威胁。——此处“突变”激起读者极大的阅读兴趣,更迎来全剧的高潮部分,即第三折《长亭送别》,这一折是塑造莺莺形象的重场戏之一。

三、鉴赏崔张爱情

《西厢记》是一部传统的才子佳人戏,结合张生和莺莺的故事,谈谈你对这种爱情模式的看法。 参考:作为相国小姐的莺莺和书剑飘零的书生相爱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以门第、财产和权势为条件的择偶标准的违忤。莺莺和张生始终追求真挚的感情。他们最初是彼此对才貌的倾心,经过联吟、寺警、听琴、赖婚、逼试等一系列事件,他们的感情内容也随之更加丰富,这里占主导的正是一种真挚的心灵上的相契合的感情。其次,莺莺和张生实际上已把爱情置于功名利禄之上。张生为莺莺而“滞留蒲东”,不去赶考;为了爱情,他几次险些丢了性命,直至被迫进京应试,得中之后,他也还是“梦魂儿不离了蒲东路”。莺莺在长亭送别时叮嘱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她并不看重功名,认为“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即使张生高中的消息传来,她也不以为喜而反添症候。

四、作业:

1. 完成《学本》习题。

2. 课余请阅读《西厢记》全剧。


相关文章

  • 普救寺导游词
  • 普救寺,位于山西省西南永济市蒲州古城东3公里的峨嵋塬头上. 这里塬高29米~31米,南.北.西三面临壑,惟东北向依塬平展.原有范围,东西宽200米,南北长350米,总面积约7万平方米: 这里地势高敞,视野宽阔,寺院坐北朝南,居高临下,依塬而建.这是一座千年古刹,我国古典戏剧名著<西厢记> ...

  • 读书笔记
  • 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是我国古代的爱情戏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戏曲作品之一,第四本第三折的一首<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都是离人泪."颠倒了多少风流文人!一句"愿天下的有情人都成就了眷属",道 ...

  • 红楼梦的读书笔记
  • 我觉得<红楼梦>的思想有几个重要方面,一个贾宝玉所代表的是什么样的思想,从小说故事来讲,贾宝玉年龄也不大,说的话疯疯癫癫,有时是你听得明白的,有时弄不明白,究竟什么意思呢?譬如说他自己一辈子什么也不想干,就想跟姐姐妹妹在一起,混这一辈子,自由自在,死了以后化做一阵青烟散了就完了,看起来好 ...

  • 讲座开场致辞
  • 各位老师.同学们: 晚上好! 真没想到人到中年的我,还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吸引了你们这么一大群风华正茂的青年人.人贵有自知之明,不是我有什么吸引力,而是猜谜有吸引力,"迷"倒一大片啊!(掌声) 我的猜谜启蒙者,是我家的邻居杜大爷.在我五六岁的时候,他就常出谜语让我猜.开始出的谜语都 ...

  • 情何以堪的意思
  • 情何以堪(qíng hé yǐ kān), 堪: 承受。 何以: 宾语前置,即“以何”。 意思: 感情又怎么能承受这种打击呢? 在不同的语境解释略有不同。词目出自《世说新语》 原文为“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也有作“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出自元代王实甫的戏剧 ...

  •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个人总结
  • 12月份的来临,预示着2009年又将划上句号了. 回忆一年来所做的工作,具体如下: 一.平日上班,加强基本功唱念做打的训练.我在老前辈赵文林老师的督促帮助下坚持练声练唱,在磨练艺术的态度上做到脚踏实地. 二.我今年在学习传承剧目的基础上,注重加工提高剧目艺术的质量. <岳母刺字>< ...

  • 最新红楼梦读后感范文3篇
  • 最新红楼梦读后感范文(1): <红楼梦>这本书相信大家都读过,即使没有读全,也读过其中的片段.这是一部无法形容的书,传奇伟大都不能衬托出这本书的真正的内涵!我将将把这本书读完,我就感觉这是一本我一辈子都无法吃透的书了,自从"红学"形成后,多少代人也没有吃透<红楼 ...

  • 红楼梦读书心得
  • (一) 红楼梦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首,一共刻画了327个人物形象,从封建高层到社会底层,无不包含涉及,并且一个个人物在曹雪芹的笔下显得栩栩如生,真实形象,让人觉得活灵活现,喜爱不已.并且关系错综复杂,情节量庞大,读起来令人反复咀嚼.而这样的一部精华佳作不是一蹴而就,其中蕴藏这作家曹雪芹的多少社会功底. ...

  • 心情不好的话诗词
  • 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先秦 屈原<九歌•少司命>)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先秦 宋玉<九辩>)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元 王实甫<西厢记>) 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 赵嘏<长 ...

  • 情人过年祝福的话
  •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宋)李清照 ◇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宋)辛弃疾 ◇ 你是天上的一片云,偶而投在我的波心…… ――徐志摩 ◇ 你那一瞥,像一股晶莹的泉水流注我的心头,它比诗还深远,比画还优美,恰如我生命的一个新世纪的早晨。 ――刘白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