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不良品德的表现.成因及教育策略

学生不良品德的表现、成因及教育策略

一、背景分析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成为人格完善、身心健康、发展全面的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它是一种艰巨的、庞大的、成人的教育。总而言之,就是学校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良好品德和教养的人。而有良好品德和教养在很大程度上就表现为学生有良好的习惯——求真、求善、求美的思想和习惯,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思维习惯等;良好品德和教养还体现在学生的思想行为特征呈现为好人、善人、高尚之人的倾向。良好品德和教养是在学校、家庭生活和社会交往中点点滴滴地积淀而形成的,这除了通过学生自身的德性内化获得之外,还离不开教师(可以成为老师的人)的指引与点化。教师教育的时机在学校生活中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教育,不仅仅是思想品德课或班会课等所承担的职责,它的价值和意义弥散、蕴藏、溶解在学生在学校生活的每一个时刻、每一个空间中,而它在形式上可能表现为琐碎、平常、世俗。教育应是一种平等的对话。教师这个角色有着丰富的含义,他们应当是小学生明天美好生活的指引者和建设者,应当是小学生今天幸福生活的缔造者和保护者。教师不是保姆,也不是警察。学生不喜欢教训者、监督者,学生需要的是“朋友”、“先生”。学生不欢迎的是以上对下,以强欺弱式的谈话,更讨厌向家长告状,他们欢迎的是通情达理、开诚布公的交流、沟通。

二、问题的提出

案例:2007年秋季,刘豪(化名)是广东某小学六年级(3)班的一名学生,他是从北方转学来读二年级的。当时,刘豪不姓刘,刘是跟现在的养父姓,他是养母在北方的亲戚。养父是当地政府颇有影响的一位副县长。刘豪天生能说会道,并且善于观颜察色,总能轻易说出讨人喜欢的话语,在这样一个领导的家庭环境里,自然博得众人的欢喜和引来一片片赞誉声,领导欢心,刘豪高兴。但是,刘豪可能天生不喜欢读书,在学校上课总是精神不集中,无精打采,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经常不按时交作业,有时甚至不交作业;然而对老师他却表现得十分有礼貌,且嘴巴很甜,学校劳动或帮老师做事则非常勤奋与出色。为此,学校老师经常找刘豪谈话,了解思想及学习情况,也经常向他的养父汇报他在学校的真实表现,争取家庭的力量共同教育、培养好他。他的养父由于工作忙,应酬多,而疏于对刘豪的监管或者管教的方法不够妥当,刘豪渐渐变得无心上学,上课搞小动作或沉默寡言,心胸狭窄,开始说谎,违反学校纪律留下了他的影子。由于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刘豪在小学三年级时被初中的学生恐吓、勒索,他不敢声张,害怕被打,只好偷偷地偷养父的钱来交差。后来,刘豪的这种行为被养父发现了,被严厉批评教育和严加看管一段时间后,他改变了偷的形式,把养父的名烟、名酒及值钱的东西偷去贱卖,用所得的钱来满足初中学生的邪欲,自己从中也有吃、有喝、有玩。到了六年级,刘豪不能从养父家里偷到值钱的财物,就和初中无心上学的学生混在一起,主动向小学同学强收 “保护费”或“入会费”,自然整天胡思乱想、无心上学,找借口,说谎话,逃避、推卸责任,甚至逃学;有钱的时侯就风花雪月或通宵泡在网吧,甚至不回家。家人知道这样的情况后,批评、教育,甚至惩罚;学校老师也苦口婆心地教导,就连派出所干警的问话、帮教也无济于事。到了这般地步,家人也无可奈何。就这样,六年级第一学期,刘豪逃学了三次,连期末水平检测都逃避参加,目的是语文、数学、英语的成绩太差,不愿意面对。其中,中段水平检测,刘豪在检测前恐吓安排一位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同学,与他在试卷上相互调换写名字,结果刘豪的名字没有出现,却有两张试卷是那位同学的名字。其实,刘豪的语文、数学、英语成绩为:5分、10分、8分。

扪心自问:我和刘豪各年级的班主任及科任教师花在刘豪身上的心血并不少,耐心地谈话、细致地教育、深刻地说理、精心地辅导、无微不至地关怀、无数次地家访,正面教育与反面

教育的配合,表扬、鼓励与批评、处罚的渗透都不见明显效果。可以说,我们用在刘豪身上的教育方法对他不起作用,花在刘豪身上的心血没有收到回报。熟悉刘豪的人都认为,只要他教育、培养得法,会非常适应现在的社会,将来会有一番作为;相反,教育、培养不得法,他的“聪明才智”和能说会道也将会葬送他的一生。正所谓“不是人头,就是鬼脚”。像刘豪这样的学生,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少见,应当引起各地学校的重视和社会的关注。我也冥思苦想:回顾哪些地方存在问题?为什么教育方法失效?重点症结在哪里?今后该任何做?为此,我最近特意针对小学生不良品德的表现这个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设计了以下10道题目:

1、学校要求学生不进网吧、游戏机房,我能自觉抵制诱惑,自觉做到,一次不进。

2、不管有没有人监督,我都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

3、我的好朋友做了坏事,被我看见了,老师发现后问是谁干的,我会大胆如实去告诉老师。

4、买东西时,营业员多找了我1元钱,我会立刻去还给她。

5、接受了班里的一个任务,虽然有困难,但是我总能想方设法完成任务。

6、每一次考试时我都能认真、诚实地独立完成,不搞小动作,从不作弊。

7、当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我能如实向家长汇报成绩,不逃避,不隐瞒。

8、当我没有按时完成作业时,能主动向老师承认错误,并及时补正。

9、每当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我能想办法解决,决不抄同学的答案。

10、考卷发下来了,我发现老师把我做错的题目批改成对了,如果说了就没有“优”了,但我还是会主动告诉老师。

对100名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进行测试,有98﹪的学生都承认曾经有过这样或那样的不良品德表现的经历,10个项目全部做到的只有2人。由此可见,小学生不良品德表现十分严重,如果再不加以遏制,长期任由其发展下去,将会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不可估量的严重危害,甚至影响国家的建设和发展。

与测试学生交谈,有的说:在说谎或违反纪律时,自己的心跳加快,心情紧张,不知如何是好;有的说:当时自己的汗水直流,情绪焦虑,心想万一被别人发现后怎么办?很想承认错误,可是没有勇气说,又害怕被家长发现后责骂、挨打,简直像犯罪一样;有的说:说了谎话或违反纪律后,我整天精神恍惚,做什么事情思想都不能集中,听课的效率很低。这些说谎或违反纪律的时侯必然伴随着冲突、不安、恐惧和焦虑等消极情绪,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极为有害。如果第一次说谎或违反纪律没有制止,有些小学生说谎或违反纪律成癖的话,还会导致小学生形成畸形的病态人格,对别人不讲信用就会失去别人的信任,违反纪律就是不满现状、改变现状、挑战现实,又会反过来促使心理进一步畸化。

三、小学生不良品德的表现

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教育系统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肩负着义不容辞的重大历史责任。目前,小学生不良品德主要表现在:

1、违反纪律、自私贪利、心胸狭窄,以我为中心,缺少感恩思想;

2、小团体主义、讲哥们义气,缺乏集体观念和行为,要面子、慕虚荣;

3、学生之间稍有矛盾,不是粗话连篇就是拳脚相加,看到其他同学发生争执,恨不得能快点打起来,可以一睹为快;

4、凡事无所谓,缺少上进心、自信心,明哲保身行为严重或不考虑事情的后果就为之。

5、说谎话,精神不集中,多动,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逃避、推卸责任等。

四、当前小学生不良品德的成因

随着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社会各种矛盾的不断凸显,给学校的德育教育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尤其心理素质不稳定和判断能力差的小学生更是首当其冲,成为小学生不良品德形成的主要原因。

1、教育体制的弊端。目前,教育体制上的某些缺失给学校的德育教育带来了某些难以适从的感觉。纵观我国教育体制的走向无不受国内政治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当前学校沉甸甸的安全教育和仍有一定市场的应试教育无不左右着大部分教师的教育思维和教育手段,成为教师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桎梏,因而给小学生情感缺失、性格暴燥、心理脆弱、心理冷漠、价值观扭曲和行为过激等不良品德的形成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2、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媒体的负面影响给小学生不良品德的形成开了绿灯。诸如电视、电影、光盘等过多暴力、豪赌、鬼怪、宿命等不良镜头、画面、言语的频频出现;家庭、街头麻将馆的兴起;街边研讨“六合彩”的窃窃私语;某些音像店挂着赤裸裸画面的海报;播着绯绯之音的宣传车在街上游荡,在热闹的人群中穿梭。当这些不良镜头、画面、言语作用于小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给判断能力差、心理素质不稳定的小学生将是极大的刺激、极度的诱惑,促使他们去仿效、去追逐、去盲从。因而某些不良品德在某些小学生中也就由此而产生。

3、学校、家庭教育的问题。学校、家庭教育的某些错位,促使了小学生某些不良品德的形成。当今的小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庭中他们是公认的小皇帝。而中国几千年封建残余的影响,许多家长对子女表现得过分溺爱,给小学生幼小的心灵留下了许多不良的阴影。在学校,某些教师沉湎于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小学生高尚人格的熏陶和良好品德的塑造,更使某些小学生把家庭教育中不良的阴影“发扬光大”,从而形成了某些小学生唯我独尊、我行我素等不良品德的行为,给学校德育教育增加了许多的难度。

综上所述,小学生不良品德的形成源于教育体制、社会环境和学校、家庭的教育,皆为后天因素。由此可见,小学生本是一张洁白无瑕的纸,应是可塑之才。如果后天的教育得法、培养得当,他们定能成为品德高尚、行为规范的合格公民。因此,作为学校、社会、家庭应该客观、公正、冷静地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去考虑,以人为本,帮助小学生纠正认知的错误,分清是非,明确方向,着重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

五、小学生不良品德的教育策略和思考

小学生不良品德的改变需要经历一个转化的过程。我国现有的教育心理学中,将这一阶段划分为醒悟、转变与自新三个阶段。醒悟阶段是指当事学生在教育者的真诚关怀和教育下开始认识到自己错误的危害性,从而产生改过的意向。转变阶段是指学生有了改过的意识后,在行为上发生可喜的变化。自新阶段是指学生的认识态度和行为发生了质的变化,以全新的态度对待生活。要矫正小学生不良品德行为,必须整合全社会力量,目标一致,多方共同努力,把德育工作做实、做好、做出新局面。

我认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应就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加强师德建设等问题继续开展教育思想大探论,使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真正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的观念。同时,针对当前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学校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真实情况;分析、研究单亲家庭子女,离异家庭子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留守学生,贫困家庭子女以及后进学生等的教育问题,重点研究对后进学生和六年级毕业班学生不良品德及行为的帮教工作,让这些孩子也能享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和其他孩子一样享受公平教育、健康成长。

(二)、发挥德育评价的导向和激励功能。

应树立“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教育理念,调整、修订学校办学评估内容,提高对德育的评价权重,设立“底线分”,实行“一票否决”,坚持全面评价学生的发展。学校应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待学生,不用成人的标准衡量未成年学生。顽皮却天真烂漫、活泼可爱是我们小学生的共性。而我们教师有时会不经意地将小学生辨别是非、控制行为的能力理想化、成人化,用成人的标尺去要求他们,衡量他们。结果期望值越高,失望程度越深。人为地造

成小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小学生觉得教师越来越陌生,师生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大。

(三)、抓紧抓实日常行为规范教育。

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新颁布的《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继续开展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活动和开展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活动,狠抓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具体内容和实施步骤及方法有:

1、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内容

①举止文明的习惯

举止是指一个人在活动中的姿态。它包括站立、行走、就坐、手势和表情等。文明的举止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财富。

细化目标:1、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少先队员行队礼。2、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3、自觉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十字礼貌用语。4、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5、向别人请教,态度要诚恳。6、不打架,不骂人,公共场所不喧哗。7、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歧视身体有残疾的同学。8、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9、集合做到“快、静、齐”,观看比赛文明喝采。 ②诚实守信的习惯

对一个人来说,“诚实守信”既是一种道德品质和道德信念,也是每个公民的道德责任,更是一种崇高的“人格力量”。

细化目标:1、诚实守信,说了就要努力去做。2、答应的事确实难完成的,应向对方说明原由,用诚挚的态度向对方表示歉意。3、借了别人的东西要按期归还,说话要算话。 ③尊重他人的习惯

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与受人尊重一样, 尊重他人是我们的需要。

细化目标:1、耐心听他人说话,不随便打断他人说话。2、用心听对方说话,不要一边听一边考虑自己的事。3、听到别人的批评时,不要激动,平静地听他把话说完。4、不打扰别人的学习、休息、工作和生活,一旦妨碍了他人要及时道歉。5、未经允许,别人的东西不乱动,更不能拿走。

④守时惜时的习惯

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从小懂得“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率”,从小养成守时惜时的良好习惯。

细化目标:1、晚上按时睡觉,早上按时起床。2、放学后按时回家,不在马路上溜达玩耍。

3、回家后,马上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当天的事情当天完成。4、做事有计划,不盲目、不拖沓。

⑤懂得感恩的习惯

学会感恩是人性的体现, 懂得感恩是责任的要求。懂得感恩已成为时代的呼唤,只有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付出,才会懂得回报。

细化目标:1、听从父母、老师的教诲,不顶撞父母、老师。2、体会父母、长辈的艰辛,主动给老人洗脚、捶背、夹菜等。3、主动替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4、孝敬父母,以优异的成绩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5、要尊重环卫工人、交通警察等的劳动。

⑥勤俭节约的习惯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目前培养小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刻不容缓。

细化目标:1、爱惜学习用品,不在课本上乱写乱划,不随便撕扯作业本。2、不随便向家长要钱,不乱花钱买零食、玩具等。3、珍惜粮食,不挑食,不浪费饭菜。4、节约用电、用水、用气,做到人走灯灭,水龙头用后随时关紧开关。5、对自己、他人、集体的财物要爱护,轻开关门窗,轻拿轻放物品。不在桌子上、凳子上乱写乱划乱贴。

⑦遵守秩序的习惯

规则和秩序是社会公共生活中的基本准则。没有秩序任何集体活动都无法开展。

细化目标:1、每天佩戴校牌和红领巾。2、上下楼梯,轻声慢步靠右走。3、上学、放学有秩序进出校门,红灯停,绿灯行,走斑马线,不乱穿马路,不在马路上追逐打闹。过路口,注意避让车辆。4、购物、上车时自觉排队,集会时按指定位置就座。在公共场合遵守纪律,不大声喧哗。5、爱护学校、公园花草树木和公共设施,不乱踩绿草,不随手折花枝,不乱涂乱划。

⑧勤于动手的习惯

自己动手可以提高学生自理、自立能力。

细化目标: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整理书包、收拾房间叠被褥,自己洗衣物。2、利人利已,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

⑨锻炼身体的习惯

健康的身体,是学习、工作、成才的基础。锻炼身体不但能让身体结实健康, 还能磨炼人的意志。

细化目标:1、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课内外文娱、体育、科技活动,做好“两操”。2、学习运动常识,做好自我保护。3、在运动中要听从指导教师的安排,在活动中不做带有危险性的动作,不参加危险性较大的活动。

⑩讲究卫生的习惯

讲究卫生是每一个人应有的生活习惯。在现代社会中,小学生养成讲究清洁卫生的好习惯特别重要。它是一个人文明的表现,既体现了良好的个人面貌,又包含了对他人的尊重。 细化目标:1、勤洗澡、洗头,勤剪指甲,勤换衣服,睡前刷牙、洗脸,指甲内无污垢,身体无异味。2、饭前便后洗手。3、定期整理和清洗书包。4、爱护环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见到废纸等垃圾物要主动捡起放到果皮箱里。5、不在墙壁上乱写、乱画、乱贴、乱挂。6、不在小摊上买零食,不吃变质食物,不喝生水。

2、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施步骤

①召开全体教职员工会议。由校长作报告,提高教职员工的认识,统一思想。

②召开学生动员会。学习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内容。

③发放“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让家长了解学生养成教育的内容,在认识上与教师保持一致,并与学校做好配合与监督,以取得教育学生的最佳效果。

3、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

①讲道理:学校讲,班主任讲,让学生明白从小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明白养成良好习惯是自己成人、成才的关键。

②反复训练:习惯的培养是不能单靠说教的,要靠严格的训练:训练过程中突出重要的四个字:严格、重复,要反反复复,没完没了地进行训练。

③自我约束:结合星级评比活动,利用小学生自评和互评,讨论和在养成某个良好习惯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自己的想法及克服困难的心情和养成良好习惯的措施。

④教育活动:活动是载体,是动力。学校和班级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在不同时间段开展多渠道、多种形式的活动。

⑤抓好“三个常规”(一日常规、纪律常规、卫生常规)一天一检查,“四个规范”(语言、行为、仪表、环境)一起抓,“三股力量”(班主任、思品老师、各科任教师)共同目标,“三条渠道”(学校、家庭、社会)相沟通。

⑥班级小干部自我管理:每班各选出“礼仪标兵”2名,“守纪标兵” 4名,对班级同学进行提醒和督促。

⑦高年级值周班管理:每周一个班值周,对全校班级的“礼仪标兵”、“ 守纪标兵”进行检查管理,同时负责学校楼梯口秩序、卫生、排队的组织、检查工作。

4、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保障措施

①主管德育的副校长根据每月重点,制定和布置具体方案。

②主管德育的副校长不定期组织单项检查,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或在宣传栏公布。

③主管德育的副校长每学期检查相关材料,召开学生座谈会,考核班级落实情况,结果纳入“文明班”考核。

④每学期评选校级“礼仪标兵”、“ 守纪标兵”和“良好习惯伴我成长”先进个人,在宣传栏展示表彰。

5、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应注意的问题

①高度重视,常抓不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不是靠某个人就能办好的,它需要学校上上下下共同努力,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齐抓共管。它也不是在一朝一夕中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因此,学校要高度重视习惯养成教育工作,要建立长效考评机制,促进工作长期开展。老师们要认识到,养成教育不是校长、主管德育的副校长、少先队或某个老师的事,应是全校师生共同的事情。同时,老师们要明确抓学生成绩,抓教学质量,必须从抓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入手,树立“行为规范教育我有一份”的观念,改变 “只管所教学生,不管其他学生”的错误做法,形成“人人关心养成教育,人人抓养成教育”的氛围。学校要将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作为重要内容及时进行情况通报,并通过各种比赛活动,进一步调动教师、学生的积极性。

②目标一致,步调统一。习惯养成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要注意横向和纵向之间的联系,各方面要求协调一致,班级的要求与学校的要求一致;任课教师的要求与班主任的要求一致;低年级与高年级的要求一致;家庭的要求与学校的要求一致。否则的话,学生就会无所适从。 ③行为引导,反复训练。任何一种良好习惯的形成与巩固都要经过一个相当复杂的发展过程,小学生自制力和持久性差。因此,教师在向小学生讲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同时,还应狠抓行为的训练过程,可以根据训练内容进行专项训练,做到整改一条,巩固一条;再训练一条,再巩固更多。通过反复抓,抓反复,真正实现小学生错误认识向正确认识的转化,再由正确认识向正确行为、良好习惯的转化。

④师生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小学生的行为是从模仿开始的,教师和家长要以身作则,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时时处处为学生做表率。作为教师都要反省自己,看自己有哪些好习惯值得保持?看自己有哪些坏习惯需要矫正?

⑤注重体验,激励带动。养成教育贵在主动发展。学校与老师要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各种丰富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道德、选择行为、进行自我批评与合作竞争,从而自觉遵守规范。与此同时,组织开展“学、比、评、查、奖”活动,树立典型,激励全体学生赶超先进。

⑥家校配合,形成合力。“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学校要采用召开家长会,建立家校联系手册,百名教师访千家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指导和督促家长从自身做起,配合学校共同抓好对孩子的教育,形成家校合力、齐抓共管的局面。

⑦教育方法与态度。教育者教育小学生,不要总是以训人的口气说“你给我听着”“你给我站着”,要缓冲气氛,创设理想情境。教育者如能换一种口气说:“我正在听,你慢慢说。”这样,达到的效果可能会好得多。教师耐心地聆听,可以减弱学生的紧张情绪与压力。不管面对一个多么愤怒或冲动的小学生在自由地表达他们受压抑的情绪后,心理压力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减轻,而且通过教师的认真倾听,小学生觉得自己已经获得老师的重视和理解,于是精神上得到支持和鼓励。这样一来,师生之间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就会建立起来。在这种情况下,任何问题的解决都有了良好的开始。教育,是一种韧性的活动,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即是他接受无数次教育积淀的结果。行为的反复,思想的徘徊,正体现了小学生的可塑性。“一口吃成一个大胖子”,只是我们的一相情愿而已。惟有凭着教师的执着、坚韧、恒心、

毅力,凭着教师的满腔热忱、一颗爱心,经过无数次的教育,无数次的感化,“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才能使浪子回头,冰雪消融。

(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紧密结合。

应尽快建立起学校、家庭和社区教育相衔接、相沟通的思想品德教育机制,努力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调动社会各阶层参与学校德育工作的积极性,发挥德育资源的优势整合,形成育人合力,有效提高德育教育效果。学校要主动与社区、家庭联系,教师要走进社区、街道,担任兼职课外辅导员,经常家访,争取一切教育力量,共同教育学生,指导好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的工作,通过家长会、家校联系、亲子活动、告家长书等形式对家庭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进行指导,及时向家长通报学校各方面的情况,宣传当前教育新形势、新理念、新方法,积极详细解释学校的新措施、新做法;加强警校共建,净化校园周边环境,维护校园治安秩序,创造一片净土让小学生健康、茁壮成长。

(五)、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

无德便无以为师。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体力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必须有高素质的教师,教师的师德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和教育质量的提高。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学校应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深化政治理论的学习,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各项政策法规,开展“爱岗敬业、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等主题的教育活动,使全体教师主动适应德育新形势,真正成为德育管理者,实现德育“全员管理、全面管理、全程管理”,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学校要引导广大教师树立“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崇高目标,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师德教育、监督和考评制度,制定师德教育管理细则,推出面向社会、全体学生和家长的师德监督约束措施,将师德考评结果与教师的聘用、职评待遇、评优评先直接挂钩;另外,学校应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鼓励班主任主动学习有关优秀班主任工作的理论,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先进的经验和探索班主任工作新路子。学校要组织班主任专题会议等方式,传播先进的管理理念,反思工作中的得与失,使班主任常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其次,班主任要认真上好每一节班会和中队活动课,让班会和中队活动课发挥出应有的育人功能;班主任还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把每一节班会和中队活动课让给学生,使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各种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使班级的凝聚力、向心力不断加强,有利于良好班风、学风和校风的形成。然后,班主任要结合各种节日、纪念日开展活动。因为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中蕴藏着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教师节可以举行“以最好的表现,向老师献礼”教育活动,“五一”劳动节可以布置学生多收看一些战争时期的故事片,中秋节可以进行传统美德和感恩思想教育等。让学生做到“六知”、“四会”。 “六知”:知队名、队旗、队歌、红领巾、队礼、队的作风;“四会”:会系红领巾、会行队礼、会唱队歌、会呼号。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的热情,激发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的信念。最后,学校要加大检查力度,尤其是班级常规工作的检查力度,建立文明班级、优秀班主任评比制度,定期评选表彰一批优秀班主任、优秀德育教师、德育先进工作者和德育先进集体,进一步提高班主任和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树立德育楷模,学有榜样,追有目标。

(六)、充分利用校内外德育资源。

应破除“关门办学”的思想,充分利用校内外德育资源,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公益劳动、军事训练等社会实践,开展国情乡情教育,培养小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赤诚情怀,培育奋发有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学校要重视小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和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积极争取上级的支持,力争建有一所小学生校外活动场所或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为小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场所。

(七)、加强学校网络建设与网络道德教育的管理。

应将网络这把“双刃剑”纳入学校德育管理视野之中,主动研究小学生与网络相关的行为和

心理,以“疏”代“堵”,以“用”代“防”。学校继续向小学生开放校内网络设施,利用校园网提供和不断更新的健康向上的内容,为小学生利用网络接受教育、收集信息、自主学习创设良好条件。

(八)、完善德育工作体制,建立有力的组织保障系统。

应根据新形势、新要求,及时调整、充实原有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主要负责人主抓德育的责任制以及考评和奖励机制;进一步加强德育师资队伍建设,开展德育师资培训,不断提高班主任、科任教师、团队干部,校外辅导员等德育工作者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和德育工作能力。学校应当充分发挥少先队在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认真组织好入队等与小学生成长密切相关的活动。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克服小学生不良品德形成的最有效途径,我们要认真总结以前的经验和做法,根据新时期的要求和学校实际,进一步发展完善教育方案,创出自己的特色,努力做到“教孩子六年,想孩子六十年”,为小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小学生出现不良行为是难以避免的。如果社会、学校、家庭为小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措施,就可以尽量减少或尽快矫正小学生的不良品德行为。老师和家长应该时时刻刻关注小学生的言行,培养优秀品质,锤炼意志,务必使小学生有良好的品德和教养,学有所长,为国家的振兴作出努力。

学生不良品德的表现、成因及教育策略

一、背景分析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成为人格完善、身心健康、发展全面的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它是一种艰巨的、庞大的、成人的教育。总而言之,就是学校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良好品德和教养的人。而有良好品德和教养在很大程度上就表现为学生有良好的习惯——求真、求善、求美的思想和习惯,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思维习惯等;良好品德和教养还体现在学生的思想行为特征呈现为好人、善人、高尚之人的倾向。良好品德和教养是在学校、家庭生活和社会交往中点点滴滴地积淀而形成的,这除了通过学生自身的德性内化获得之外,还离不开教师(可以成为老师的人)的指引与点化。教师教育的时机在学校生活中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教育,不仅仅是思想品德课或班会课等所承担的职责,它的价值和意义弥散、蕴藏、溶解在学生在学校生活的每一个时刻、每一个空间中,而它在形式上可能表现为琐碎、平常、世俗。教育应是一种平等的对话。教师这个角色有着丰富的含义,他们应当是小学生明天美好生活的指引者和建设者,应当是小学生今天幸福生活的缔造者和保护者。教师不是保姆,也不是警察。学生不喜欢教训者、监督者,学生需要的是“朋友”、“先生”。学生不欢迎的是以上对下,以强欺弱式的谈话,更讨厌向家长告状,他们欢迎的是通情达理、开诚布公的交流、沟通。

二、问题的提出

案例:2007年秋季,刘豪(化名)是广东某小学六年级(3)班的一名学生,他是从北方转学来读二年级的。当时,刘豪不姓刘,刘是跟现在的养父姓,他是养母在北方的亲戚。养父是当地政府颇有影响的一位副县长。刘豪天生能说会道,并且善于观颜察色,总能轻易说出讨人喜欢的话语,在这样一个领导的家庭环境里,自然博得众人的欢喜和引来一片片赞誉声,领导欢心,刘豪高兴。但是,刘豪可能天生不喜欢读书,在学校上课总是精神不集中,无精打采,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经常不按时交作业,有时甚至不交作业;然而对老师他却表现得十分有礼貌,且嘴巴很甜,学校劳动或帮老师做事则非常勤奋与出色。为此,学校老师经常找刘豪谈话,了解思想及学习情况,也经常向他的养父汇报他在学校的真实表现,争取家庭的力量共同教育、培养好他。他的养父由于工作忙,应酬多,而疏于对刘豪的监管或者管教的方法不够妥当,刘豪渐渐变得无心上学,上课搞小动作或沉默寡言,心胸狭窄,开始说谎,违反学校纪律留下了他的影子。由于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刘豪在小学三年级时被初中的学生恐吓、勒索,他不敢声张,害怕被打,只好偷偷地偷养父的钱来交差。后来,刘豪的这种行为被养父发现了,被严厉批评教育和严加看管一段时间后,他改变了偷的形式,把养父的名烟、名酒及值钱的东西偷去贱卖,用所得的钱来满足初中学生的邪欲,自己从中也有吃、有喝、有玩。到了六年级,刘豪不能从养父家里偷到值钱的财物,就和初中无心上学的学生混在一起,主动向小学同学强收 “保护费”或“入会费”,自然整天胡思乱想、无心上学,找借口,说谎话,逃避、推卸责任,甚至逃学;有钱的时侯就风花雪月或通宵泡在网吧,甚至不回家。家人知道这样的情况后,批评、教育,甚至惩罚;学校老师也苦口婆心地教导,就连派出所干警的问话、帮教也无济于事。到了这般地步,家人也无可奈何。就这样,六年级第一学期,刘豪逃学了三次,连期末水平检测都逃避参加,目的是语文、数学、英语的成绩太差,不愿意面对。其中,中段水平检测,刘豪在检测前恐吓安排一位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同学,与他在试卷上相互调换写名字,结果刘豪的名字没有出现,却有两张试卷是那位同学的名字。其实,刘豪的语文、数学、英语成绩为:5分、10分、8分。

扪心自问:我和刘豪各年级的班主任及科任教师花在刘豪身上的心血并不少,耐心地谈话、细致地教育、深刻地说理、精心地辅导、无微不至地关怀、无数次地家访,正面教育与反面

教育的配合,表扬、鼓励与批评、处罚的渗透都不见明显效果。可以说,我们用在刘豪身上的教育方法对他不起作用,花在刘豪身上的心血没有收到回报。熟悉刘豪的人都认为,只要他教育、培养得法,会非常适应现在的社会,将来会有一番作为;相反,教育、培养不得法,他的“聪明才智”和能说会道也将会葬送他的一生。正所谓“不是人头,就是鬼脚”。像刘豪这样的学生,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少见,应当引起各地学校的重视和社会的关注。我也冥思苦想:回顾哪些地方存在问题?为什么教育方法失效?重点症结在哪里?今后该任何做?为此,我最近特意针对小学生不良品德的表现这个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设计了以下10道题目:

1、学校要求学生不进网吧、游戏机房,我能自觉抵制诱惑,自觉做到,一次不进。

2、不管有没有人监督,我都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

3、我的好朋友做了坏事,被我看见了,老师发现后问是谁干的,我会大胆如实去告诉老师。

4、买东西时,营业员多找了我1元钱,我会立刻去还给她。

5、接受了班里的一个任务,虽然有困难,但是我总能想方设法完成任务。

6、每一次考试时我都能认真、诚实地独立完成,不搞小动作,从不作弊。

7、当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我能如实向家长汇报成绩,不逃避,不隐瞒。

8、当我没有按时完成作业时,能主动向老师承认错误,并及时补正。

9、每当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我能想办法解决,决不抄同学的答案。

10、考卷发下来了,我发现老师把我做错的题目批改成对了,如果说了就没有“优”了,但我还是会主动告诉老师。

对100名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进行测试,有98﹪的学生都承认曾经有过这样或那样的不良品德表现的经历,10个项目全部做到的只有2人。由此可见,小学生不良品德表现十分严重,如果再不加以遏制,长期任由其发展下去,将会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不可估量的严重危害,甚至影响国家的建设和发展。

与测试学生交谈,有的说:在说谎或违反纪律时,自己的心跳加快,心情紧张,不知如何是好;有的说:当时自己的汗水直流,情绪焦虑,心想万一被别人发现后怎么办?很想承认错误,可是没有勇气说,又害怕被家长发现后责骂、挨打,简直像犯罪一样;有的说:说了谎话或违反纪律后,我整天精神恍惚,做什么事情思想都不能集中,听课的效率很低。这些说谎或违反纪律的时侯必然伴随着冲突、不安、恐惧和焦虑等消极情绪,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极为有害。如果第一次说谎或违反纪律没有制止,有些小学生说谎或违反纪律成癖的话,还会导致小学生形成畸形的病态人格,对别人不讲信用就会失去别人的信任,违反纪律就是不满现状、改变现状、挑战现实,又会反过来促使心理进一步畸化。

三、小学生不良品德的表现

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教育系统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肩负着义不容辞的重大历史责任。目前,小学生不良品德主要表现在:

1、违反纪律、自私贪利、心胸狭窄,以我为中心,缺少感恩思想;

2、小团体主义、讲哥们义气,缺乏集体观念和行为,要面子、慕虚荣;

3、学生之间稍有矛盾,不是粗话连篇就是拳脚相加,看到其他同学发生争执,恨不得能快点打起来,可以一睹为快;

4、凡事无所谓,缺少上进心、自信心,明哲保身行为严重或不考虑事情的后果就为之。

5、说谎话,精神不集中,多动,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逃避、推卸责任等。

四、当前小学生不良品德的成因

随着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社会各种矛盾的不断凸显,给学校的德育教育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尤其心理素质不稳定和判断能力差的小学生更是首当其冲,成为小学生不良品德形成的主要原因。

1、教育体制的弊端。目前,教育体制上的某些缺失给学校的德育教育带来了某些难以适从的感觉。纵观我国教育体制的走向无不受国内政治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当前学校沉甸甸的安全教育和仍有一定市场的应试教育无不左右着大部分教师的教育思维和教育手段,成为教师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桎梏,因而给小学生情感缺失、性格暴燥、心理脆弱、心理冷漠、价值观扭曲和行为过激等不良品德的形成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2、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媒体的负面影响给小学生不良品德的形成开了绿灯。诸如电视、电影、光盘等过多暴力、豪赌、鬼怪、宿命等不良镜头、画面、言语的频频出现;家庭、街头麻将馆的兴起;街边研讨“六合彩”的窃窃私语;某些音像店挂着赤裸裸画面的海报;播着绯绯之音的宣传车在街上游荡,在热闹的人群中穿梭。当这些不良镜头、画面、言语作用于小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给判断能力差、心理素质不稳定的小学生将是极大的刺激、极度的诱惑,促使他们去仿效、去追逐、去盲从。因而某些不良品德在某些小学生中也就由此而产生。

3、学校、家庭教育的问题。学校、家庭教育的某些错位,促使了小学生某些不良品德的形成。当今的小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庭中他们是公认的小皇帝。而中国几千年封建残余的影响,许多家长对子女表现得过分溺爱,给小学生幼小的心灵留下了许多不良的阴影。在学校,某些教师沉湎于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小学生高尚人格的熏陶和良好品德的塑造,更使某些小学生把家庭教育中不良的阴影“发扬光大”,从而形成了某些小学生唯我独尊、我行我素等不良品德的行为,给学校德育教育增加了许多的难度。

综上所述,小学生不良品德的形成源于教育体制、社会环境和学校、家庭的教育,皆为后天因素。由此可见,小学生本是一张洁白无瑕的纸,应是可塑之才。如果后天的教育得法、培养得当,他们定能成为品德高尚、行为规范的合格公民。因此,作为学校、社会、家庭应该客观、公正、冷静地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去考虑,以人为本,帮助小学生纠正认知的错误,分清是非,明确方向,着重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

五、小学生不良品德的教育策略和思考

小学生不良品德的改变需要经历一个转化的过程。我国现有的教育心理学中,将这一阶段划分为醒悟、转变与自新三个阶段。醒悟阶段是指当事学生在教育者的真诚关怀和教育下开始认识到自己错误的危害性,从而产生改过的意向。转变阶段是指学生有了改过的意识后,在行为上发生可喜的变化。自新阶段是指学生的认识态度和行为发生了质的变化,以全新的态度对待生活。要矫正小学生不良品德行为,必须整合全社会力量,目标一致,多方共同努力,把德育工作做实、做好、做出新局面。

我认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应就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加强师德建设等问题继续开展教育思想大探论,使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真正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的观念。同时,针对当前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学校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真实情况;分析、研究单亲家庭子女,离异家庭子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留守学生,贫困家庭子女以及后进学生等的教育问题,重点研究对后进学生和六年级毕业班学生不良品德及行为的帮教工作,让这些孩子也能享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和其他孩子一样享受公平教育、健康成长。

(二)、发挥德育评价的导向和激励功能。

应树立“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教育理念,调整、修订学校办学评估内容,提高对德育的评价权重,设立“底线分”,实行“一票否决”,坚持全面评价学生的发展。学校应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待学生,不用成人的标准衡量未成年学生。顽皮却天真烂漫、活泼可爱是我们小学生的共性。而我们教师有时会不经意地将小学生辨别是非、控制行为的能力理想化、成人化,用成人的标尺去要求他们,衡量他们。结果期望值越高,失望程度越深。人为地造

成小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小学生觉得教师越来越陌生,师生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大。

(三)、抓紧抓实日常行为规范教育。

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新颁布的《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继续开展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活动和开展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活动,狠抓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具体内容和实施步骤及方法有:

1、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内容

①举止文明的习惯

举止是指一个人在活动中的姿态。它包括站立、行走、就坐、手势和表情等。文明的举止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财富。

细化目标:1、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少先队员行队礼。2、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3、自觉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十字礼貌用语。4、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5、向别人请教,态度要诚恳。6、不打架,不骂人,公共场所不喧哗。7、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歧视身体有残疾的同学。8、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9、集合做到“快、静、齐”,观看比赛文明喝采。 ②诚实守信的习惯

对一个人来说,“诚实守信”既是一种道德品质和道德信念,也是每个公民的道德责任,更是一种崇高的“人格力量”。

细化目标:1、诚实守信,说了就要努力去做。2、答应的事确实难完成的,应向对方说明原由,用诚挚的态度向对方表示歉意。3、借了别人的东西要按期归还,说话要算话。 ③尊重他人的习惯

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与受人尊重一样, 尊重他人是我们的需要。

细化目标:1、耐心听他人说话,不随便打断他人说话。2、用心听对方说话,不要一边听一边考虑自己的事。3、听到别人的批评时,不要激动,平静地听他把话说完。4、不打扰别人的学习、休息、工作和生活,一旦妨碍了他人要及时道歉。5、未经允许,别人的东西不乱动,更不能拿走。

④守时惜时的习惯

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从小懂得“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率”,从小养成守时惜时的良好习惯。

细化目标:1、晚上按时睡觉,早上按时起床。2、放学后按时回家,不在马路上溜达玩耍。

3、回家后,马上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当天的事情当天完成。4、做事有计划,不盲目、不拖沓。

⑤懂得感恩的习惯

学会感恩是人性的体现, 懂得感恩是责任的要求。懂得感恩已成为时代的呼唤,只有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付出,才会懂得回报。

细化目标:1、听从父母、老师的教诲,不顶撞父母、老师。2、体会父母、长辈的艰辛,主动给老人洗脚、捶背、夹菜等。3、主动替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4、孝敬父母,以优异的成绩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5、要尊重环卫工人、交通警察等的劳动。

⑥勤俭节约的习惯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目前培养小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刻不容缓。

细化目标:1、爱惜学习用品,不在课本上乱写乱划,不随便撕扯作业本。2、不随便向家长要钱,不乱花钱买零食、玩具等。3、珍惜粮食,不挑食,不浪费饭菜。4、节约用电、用水、用气,做到人走灯灭,水龙头用后随时关紧开关。5、对自己、他人、集体的财物要爱护,轻开关门窗,轻拿轻放物品。不在桌子上、凳子上乱写乱划乱贴。

⑦遵守秩序的习惯

规则和秩序是社会公共生活中的基本准则。没有秩序任何集体活动都无法开展。

细化目标:1、每天佩戴校牌和红领巾。2、上下楼梯,轻声慢步靠右走。3、上学、放学有秩序进出校门,红灯停,绿灯行,走斑马线,不乱穿马路,不在马路上追逐打闹。过路口,注意避让车辆。4、购物、上车时自觉排队,集会时按指定位置就座。在公共场合遵守纪律,不大声喧哗。5、爱护学校、公园花草树木和公共设施,不乱踩绿草,不随手折花枝,不乱涂乱划。

⑧勤于动手的习惯

自己动手可以提高学生自理、自立能力。

细化目标: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整理书包、收拾房间叠被褥,自己洗衣物。2、利人利已,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

⑨锻炼身体的习惯

健康的身体,是学习、工作、成才的基础。锻炼身体不但能让身体结实健康, 还能磨炼人的意志。

细化目标:1、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课内外文娱、体育、科技活动,做好“两操”。2、学习运动常识,做好自我保护。3、在运动中要听从指导教师的安排,在活动中不做带有危险性的动作,不参加危险性较大的活动。

⑩讲究卫生的习惯

讲究卫生是每一个人应有的生活习惯。在现代社会中,小学生养成讲究清洁卫生的好习惯特别重要。它是一个人文明的表现,既体现了良好的个人面貌,又包含了对他人的尊重。 细化目标:1、勤洗澡、洗头,勤剪指甲,勤换衣服,睡前刷牙、洗脸,指甲内无污垢,身体无异味。2、饭前便后洗手。3、定期整理和清洗书包。4、爱护环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见到废纸等垃圾物要主动捡起放到果皮箱里。5、不在墙壁上乱写、乱画、乱贴、乱挂。6、不在小摊上买零食,不吃变质食物,不喝生水。

2、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施步骤

①召开全体教职员工会议。由校长作报告,提高教职员工的认识,统一思想。

②召开学生动员会。学习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内容。

③发放“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让家长了解学生养成教育的内容,在认识上与教师保持一致,并与学校做好配合与监督,以取得教育学生的最佳效果。

3、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

①讲道理:学校讲,班主任讲,让学生明白从小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明白养成良好习惯是自己成人、成才的关键。

②反复训练:习惯的培养是不能单靠说教的,要靠严格的训练:训练过程中突出重要的四个字:严格、重复,要反反复复,没完没了地进行训练。

③自我约束:结合星级评比活动,利用小学生自评和互评,讨论和在养成某个良好习惯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自己的想法及克服困难的心情和养成良好习惯的措施。

④教育活动:活动是载体,是动力。学校和班级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在不同时间段开展多渠道、多种形式的活动。

⑤抓好“三个常规”(一日常规、纪律常规、卫生常规)一天一检查,“四个规范”(语言、行为、仪表、环境)一起抓,“三股力量”(班主任、思品老师、各科任教师)共同目标,“三条渠道”(学校、家庭、社会)相沟通。

⑥班级小干部自我管理:每班各选出“礼仪标兵”2名,“守纪标兵” 4名,对班级同学进行提醒和督促。

⑦高年级值周班管理:每周一个班值周,对全校班级的“礼仪标兵”、“ 守纪标兵”进行检查管理,同时负责学校楼梯口秩序、卫生、排队的组织、检查工作。

4、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保障措施

①主管德育的副校长根据每月重点,制定和布置具体方案。

②主管德育的副校长不定期组织单项检查,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或在宣传栏公布。

③主管德育的副校长每学期检查相关材料,召开学生座谈会,考核班级落实情况,结果纳入“文明班”考核。

④每学期评选校级“礼仪标兵”、“ 守纪标兵”和“良好习惯伴我成长”先进个人,在宣传栏展示表彰。

5、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应注意的问题

①高度重视,常抓不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不是靠某个人就能办好的,它需要学校上上下下共同努力,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齐抓共管。它也不是在一朝一夕中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因此,学校要高度重视习惯养成教育工作,要建立长效考评机制,促进工作长期开展。老师们要认识到,养成教育不是校长、主管德育的副校长、少先队或某个老师的事,应是全校师生共同的事情。同时,老师们要明确抓学生成绩,抓教学质量,必须从抓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入手,树立“行为规范教育我有一份”的观念,改变 “只管所教学生,不管其他学生”的错误做法,形成“人人关心养成教育,人人抓养成教育”的氛围。学校要将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作为重要内容及时进行情况通报,并通过各种比赛活动,进一步调动教师、学生的积极性。

②目标一致,步调统一。习惯养成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要注意横向和纵向之间的联系,各方面要求协调一致,班级的要求与学校的要求一致;任课教师的要求与班主任的要求一致;低年级与高年级的要求一致;家庭的要求与学校的要求一致。否则的话,学生就会无所适从。 ③行为引导,反复训练。任何一种良好习惯的形成与巩固都要经过一个相当复杂的发展过程,小学生自制力和持久性差。因此,教师在向小学生讲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同时,还应狠抓行为的训练过程,可以根据训练内容进行专项训练,做到整改一条,巩固一条;再训练一条,再巩固更多。通过反复抓,抓反复,真正实现小学生错误认识向正确认识的转化,再由正确认识向正确行为、良好习惯的转化。

④师生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小学生的行为是从模仿开始的,教师和家长要以身作则,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时时处处为学生做表率。作为教师都要反省自己,看自己有哪些好习惯值得保持?看自己有哪些坏习惯需要矫正?

⑤注重体验,激励带动。养成教育贵在主动发展。学校与老师要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各种丰富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道德、选择行为、进行自我批评与合作竞争,从而自觉遵守规范。与此同时,组织开展“学、比、评、查、奖”活动,树立典型,激励全体学生赶超先进。

⑥家校配合,形成合力。“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学校要采用召开家长会,建立家校联系手册,百名教师访千家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指导和督促家长从自身做起,配合学校共同抓好对孩子的教育,形成家校合力、齐抓共管的局面。

⑦教育方法与态度。教育者教育小学生,不要总是以训人的口气说“你给我听着”“你给我站着”,要缓冲气氛,创设理想情境。教育者如能换一种口气说:“我正在听,你慢慢说。”这样,达到的效果可能会好得多。教师耐心地聆听,可以减弱学生的紧张情绪与压力。不管面对一个多么愤怒或冲动的小学生在自由地表达他们受压抑的情绪后,心理压力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减轻,而且通过教师的认真倾听,小学生觉得自己已经获得老师的重视和理解,于是精神上得到支持和鼓励。这样一来,师生之间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就会建立起来。在这种情况下,任何问题的解决都有了良好的开始。教育,是一种韧性的活动,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即是他接受无数次教育积淀的结果。行为的反复,思想的徘徊,正体现了小学生的可塑性。“一口吃成一个大胖子”,只是我们的一相情愿而已。惟有凭着教师的执着、坚韧、恒心、

毅力,凭着教师的满腔热忱、一颗爱心,经过无数次的教育,无数次的感化,“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才能使浪子回头,冰雪消融。

(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紧密结合。

应尽快建立起学校、家庭和社区教育相衔接、相沟通的思想品德教育机制,努力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调动社会各阶层参与学校德育工作的积极性,发挥德育资源的优势整合,形成育人合力,有效提高德育教育效果。学校要主动与社区、家庭联系,教师要走进社区、街道,担任兼职课外辅导员,经常家访,争取一切教育力量,共同教育学生,指导好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的工作,通过家长会、家校联系、亲子活动、告家长书等形式对家庭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进行指导,及时向家长通报学校各方面的情况,宣传当前教育新形势、新理念、新方法,积极详细解释学校的新措施、新做法;加强警校共建,净化校园周边环境,维护校园治安秩序,创造一片净土让小学生健康、茁壮成长。

(五)、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

无德便无以为师。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体力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必须有高素质的教师,教师的师德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和教育质量的提高。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学校应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深化政治理论的学习,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各项政策法规,开展“爱岗敬业、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等主题的教育活动,使全体教师主动适应德育新形势,真正成为德育管理者,实现德育“全员管理、全面管理、全程管理”,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学校要引导广大教师树立“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崇高目标,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师德教育、监督和考评制度,制定师德教育管理细则,推出面向社会、全体学生和家长的师德监督约束措施,将师德考评结果与教师的聘用、职评待遇、评优评先直接挂钩;另外,学校应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鼓励班主任主动学习有关优秀班主任工作的理论,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先进的经验和探索班主任工作新路子。学校要组织班主任专题会议等方式,传播先进的管理理念,反思工作中的得与失,使班主任常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其次,班主任要认真上好每一节班会和中队活动课,让班会和中队活动课发挥出应有的育人功能;班主任还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把每一节班会和中队活动课让给学生,使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各种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使班级的凝聚力、向心力不断加强,有利于良好班风、学风和校风的形成。然后,班主任要结合各种节日、纪念日开展活动。因为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中蕴藏着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教师节可以举行“以最好的表现,向老师献礼”教育活动,“五一”劳动节可以布置学生多收看一些战争时期的故事片,中秋节可以进行传统美德和感恩思想教育等。让学生做到“六知”、“四会”。 “六知”:知队名、队旗、队歌、红领巾、队礼、队的作风;“四会”:会系红领巾、会行队礼、会唱队歌、会呼号。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的热情,激发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的信念。最后,学校要加大检查力度,尤其是班级常规工作的检查力度,建立文明班级、优秀班主任评比制度,定期评选表彰一批优秀班主任、优秀德育教师、德育先进工作者和德育先进集体,进一步提高班主任和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树立德育楷模,学有榜样,追有目标。

(六)、充分利用校内外德育资源。

应破除“关门办学”的思想,充分利用校内外德育资源,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公益劳动、军事训练等社会实践,开展国情乡情教育,培养小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赤诚情怀,培育奋发有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学校要重视小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和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积极争取上级的支持,力争建有一所小学生校外活动场所或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为小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场所。

(七)、加强学校网络建设与网络道德教育的管理。

应将网络这把“双刃剑”纳入学校德育管理视野之中,主动研究小学生与网络相关的行为和

心理,以“疏”代“堵”,以“用”代“防”。学校继续向小学生开放校内网络设施,利用校园网提供和不断更新的健康向上的内容,为小学生利用网络接受教育、收集信息、自主学习创设良好条件。

(八)、完善德育工作体制,建立有力的组织保障系统。

应根据新形势、新要求,及时调整、充实原有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主要负责人主抓德育的责任制以及考评和奖励机制;进一步加强德育师资队伍建设,开展德育师资培训,不断提高班主任、科任教师、团队干部,校外辅导员等德育工作者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和德育工作能力。学校应当充分发挥少先队在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认真组织好入队等与小学生成长密切相关的活动。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克服小学生不良品德形成的最有效途径,我们要认真总结以前的经验和做法,根据新时期的要求和学校实际,进一步发展完善教育方案,创出自己的特色,努力做到“教孩子六年,想孩子六十年”,为小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小学生出现不良行为是难以避免的。如果社会、学校、家庭为小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措施,就可以尽量减少或尽快矫正小学生的不良品德行为。老师和家长应该时时刻刻关注小学生的言行,培养优秀品质,锤炼意志,务必使小学生有良好的品德和教养,学有所长,为国家的振兴作出努力。


相关文章

  • 教育实习调查报告及论文参考题目
  • 一,中学生调查研究 1,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与研究 2,中学生学业任务承受能力调查 3,中学生学习态度调查 4,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及对应措施 5,中学生劳动技能培养 6,中学生早恋及社会原因分析 7,中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研究 8,中学生学习动机分析 9,中学生学习负担的调查及减轻负担的对策 10,中学 ...

  • 初一班主任期末工作总结800字
  •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初一(10)班班主任,为了形成良好的班集体,我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不断提出新的奋斗目标,寻找鼓舞学生前进的力量 班集体就是在一个接一个的目标的实现中逐步发展的.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不断奋进的动力,它能激发起学生的共同感情,激励和指导全班学生朝着共同的方向前进.不断有 ...

  • 五年级数学学困生辅导计划
  • 从上学期数学期末测试的成绩显示,我班学困生的成绩不是很理想,学习成绩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与其他同学相比,这部分学困生显得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不良,暂时记忆力弱,长时记忆持久性差,数学基础知识打得不扎实,加之家长不够重视其学习,有的学生还会撒谎欺骗老师和家长等各种主客观因素造成其总是落后于整个班 ...

  • 结题报告
  • 京口实小 崔恒娟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这两门德育课程是建立在儿童生活基础上的综合课程。它根据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从学生品德形成、社会认识的需要出发,以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为主线,将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品德教育、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历史和地理教育、 ...

  • 对青少年犯罪情况的调研报告
  • 县委: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党和政府历来十分关心和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成长.近年来,由于各种消极因素和不良环境的影响,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日渐突出,我县2002年青少年违法犯罪立案13人,2003年立案7人,2004年第一季度就达到18人(其中6人为在校学 ...

  • 对我县青少年犯罪情况的调研报告
  • 对我县青少年犯罪情况的调研报告 县委: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人.党和政府历来十分关心和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成长.近年来,由于各种消极因素和不良环境的影响,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日渐突出,我县xx年青少年违法犯罪立案13人,-年立案7人,-年第一季度就达到18人(其 ...

  • 学困生错题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 一、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一)、课题背景1:我们学校地处天河区最北面,在白云区、萝岗区交界处,是一所典型城乡结合部学校,每次学生数学的测验及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而且很大部分的题目失分都是在计算部分,如何提高“数与代数”这一部分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本课题立足于学生在一至六年级“数与代数 ...

  • 心理健康学习心得
  • 通过网上培训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真实感受颇深!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可能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因此,我们教师在引导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更应该责无旁贷地担当起孩子的"心理健康医生".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我认为,教师是学校心 ...

  •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 最近参加了xxx市中小学教师健康教育培训,受益匪浅, 感受颇多.先听了刘老师的<师德修养>杨老师的发展心理学,周老师的社会心理学.她们都通过不同案例结合理论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过去自己一些百思不解的案例变得眉目疏朗了许多 . 通过学习,我懂得了教师首先要具备健康的心理.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 ...

  • 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报告
  • 班级:xx级社会工作班 姓名: 日期:xx年9月1日 摘要 了解或学习过社会工作专业的人都会知道:在中国,社会工作发展并不均衡。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老师第一堂课就给我们讲了社会工作专业在我国发展的历史与过程。在我国,社会工作真正发展的时间并不长,甚至经过了很长时间的被“沉寂”。三年的社会工作专业学习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