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亚龙谈安·兰德思想:利他主义是错的,有自我意识才会有自由

【编者按】凤凰大学问和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合办的安·兰德思想峰会于5.11和13分别在杭州、北京举行。美国安·兰德研究所执行主席柏亚龙(Yaron Brook)在会上发表了精彩的主题演讲,凤凰网大学问公众号(ifengdxw)精编发布讲话内容。

安·兰德,20世纪最尖锐、最多产的女思想家和作家之一,著有《源泉》《自私的德性》等,以主张自由市场、冷酷的理性、放任资本主义、反中央集权、反宗教、反慈善而著称。《经济学人》认为她书籍的影响力在美国仅次于圣经。

··  提示:全文 3471 字,阅读时间约 5 分钟

01

经济学和伦理学的不同

先提出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需要伦理,它到底是什么东西?经济学家在很多层面都觉得要排除伦理,觉得大家是理性人,都在追求效益最大化,不会关心是对还是错的问题。比如,你不能偷、不能骗,只要遵守了这些最基本的规则,进行市场活动时并不关心你的行为到底是好还是坏,是道德还是非道德,经济学从这个角度来看是价值中立的。

但是,伦理学不会去接受这个行为就是这样的,就是好的,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积极的、什么是消极的,我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伦理是价值观的行为准则,它引导你在生活各个方面的行为。

02

原则让我们的生活变得简单

安·兰德认为,一个人最重要的关系是跟自己的关系,你应该过什么样的生活,怎么去规划自己的世界。为什么选择原则,为什么需要道德?因为生活是非常复杂的,我们每天都会碰到很多事情,受到很多诱惑,接触到很多人和想法,如果每次都去思考如何做、如何反应、是否应该说好、是否要去道谢的话,说实话,这太难了。

所以,我们需要有一些原则来简化我们的过程。原则就是我们认为正确事情的浓缩。比如我们决定说谎是坏的,诚实是一个好原则,我们就做出这样一个决策——我要诚实,这样,每次我跟别人说话的时候不用思考我是否要去说谎。

所以,原则就是一个捷径,让我们的生活变得简单。我们有一些经济学原理,你每次在做经济学分析时候,不用去重新证明供求定理,因为经济学假定它是对的。我们的生活也需要原则,需要指引,一系列的生活原则就类似于供求定理。

那么,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标准去界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这些价值观是什么?安·兰德这样界定“价值观”:我们试图去获得的东西,我们需要的一些东西。

03

人类的首要价值是去过好的生活、去思考

人类应该追求什么样的价值?安·兰德认为,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决定希望实现什么样的目标,比如说为了国家的利益,为了无产阶级的利益,为了国王的利益或者是上帝的福祉。

我们总是被告知道德就是要去追求我们自己本身外部的某一个实体的利益和福祉,这才是有价值、有伦理的。所有哲学家自古以来告诉我们的真理——道德一定是无私的,把我们的自我排除出去,一定要为了别人的福祉去行为,我们把它叫利他主义。

“利他主义”是哲学家孔德十九世纪提出的词汇,它意味着人生的目标是为他人服务,是牺牲。经济学家很难理解这些概念,因为经济学是以某件事对我自己有利为基础的。

历史上每一个威权或者专制政府都使用这样的词汇去控制别人,说你本人是不重要的,应该为无产阶级牺牲、为国家利益牺牲。安·兰德会说,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我的生活不重要?为什么要为别人的利益工作?安·兰德觉得这些伦理学很荒谬。

在她看来,我们应该去努力追求根本性的价值。安·兰德说,对所有人而言,最核心的基本选择,是在“存在”和“不存在”之间的选择,生存还是死亡?如果你选择死亡,选择不存在,那就没有什么伦理学可说了,因为你不存在了,也就没有什么价值了。

但是,如果你选择生存(99.9%的人都会选择继续生存),就会有这样的问题:为了能生存下去,人类要做什么?应该做什么?跟随自己情绪是否能获得更有价值的人生?是否应该听取别人的命令?是永远为自己思考还是偶尔为自己思考?这一系列和道德相关的问题。

如果希望继续生存,作为人,我应该做什么?在安·兰德看来,人类首要的价值,我们都要去做的事情,就是要过好生活,要去思考。

04

理性、目标和自尊是人类应追求的三大普世价值

安·兰德并不是要脱离现实。德国哲学(像海德格尔、叔本华的理性)可以说是过滤了现实、扭曲了现实,这个并不是安·兰德的思想。安·兰德的思想是:理性来源于现实,因此我们能够发现科学,把科学变成技巧,技巧变成生意,生意变成创业,这样我们就能够通过理性理解现实、看到现实。

我们看现实的角度可能不一样,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工具去了解和理解,弄明白现在发生什么,比如说供求规律,然后把这些规律抽象出来,用公式或者图表的方式去呈现,再进行检验。所以,安·兰德对于科学的观点,或者理性的观点,不同于很多的现代思想,她认为科学始于对现实的观察,而不是起始于理论。

在安·兰德看来,你想过好人生,就应当从伦理和道德上来讲,要用你的思想、你的大脑。但光给理性赋予价值是不够的,你还要有人生的目标,必须让人生过得有意义,你需要有什么事给自己动力,你需要受到一些事的吸引。

生活必须要有目的,对于多数人来说,这个目的就是他们的职业生涯,这是我们生活当中满足感最强的事。安·兰德认为,我们的事业并不是一天上8小时班,而是要有一个目标,也就是思考你的未来,用你的理性去引导自己实现目标,把自己的人生责任充分担负起来,认真过好自己的生活。多数人不这么做,他们就是得过且过,并不会进行太多思考。

安·兰德强调一种自我的意识,内心的拷问,你要去真正思考你的人生,设定人生的目标,这就是一个好的人生的真谛之所在。

因此,对于安·兰德来说,目的和理性都是重要的价值。此外,第三个价值是自尊,它是一种对你自己的感觉,你值得活在世间,你能够做这个事情,你能够成功地过你的一生。这个世界是有利于你的、支持你的,这样你在世界上能够过一个好的生活,这就是一个所谓的自尊。

那从哪能获得自尊呢?安·兰德认为,别人对你的想法完全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怎么想你自己,你自己对你自己的评价。她提出一种新的道德理想,比如我们要有雄心壮志去实现自己的目标,挑战自己,获得成功,觉得我能够做好,这是安·兰德所谈的自尊。

在安·兰德看来,所有人都应该去追求的普世价值就是这三个:理性、目标和自尊。这样的人是不可能会去忍受专制主义的,是不愿意听别人命令的。自由取决于这样的人,这样的人没有不自由的。

05

自由即为听从自身理性的指引,强制与暴力是理性之敌

如果没有自尊、目标和理性指引的话,我们是不可能获得自由的。思考有关自由的第一个例子。为了自由原则而战的那些伟大的美国人,比如杰克逊、华盛顿,他们是有自信的,不想去听一个国王告诉自己该怎么做,不想向国王下跪,不希望某个官僚告诉自己应该过什么样的生活。这样一种思维方式、这样一种道德、这样一种自尊,推动了美国的建国国父们,冒着生命风险为自由而战,而不是匍匐在权威之前。

安·兰德有一次说,她支持资本主义和自由市场,因为她支持这样一种自利的道德,每个人应该过自己快乐的人生。她看到理性的效率,认为只有个体才有理性,集体是没有理性的,所以我们要一起奋斗,去获得自由,不管各自的理念是什么。反之,如果有利他主义原则,如果你的目标是为了群体而牺牲,那么我们只会有专制,全民主义,不会有自由。

我不想听别人的指示,我希望自己的理性告诉我应该怎么过,选择自己灿烂的生活,这就是自由的定义。同时,我也认可别人有这样的自由、这样的权利。

对于安·兰德而言,人类理性的敌人就是强制和暴力。阻止伽利略研究的教皇,认为“日新说”的理论是异端学说,把伽利略关起来,不让科学家去思考,不让他们运用理性,不让他们循真理的道路。

暴力是不可接受的,仅仅为了这个目标我们才组建政府,政府唯一的职责就是能够从社会中将暴力提取出来,从而消除个人之间使用暴力的互相对抗,所以政府是一个必要的公共物品。但它应当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为我们提供保护,比如警察、军队、司法机关,让我们能够去解决纠纷,使公民之间不会互相杀戮,保护私人产权,这是自由的核心意志。

任何地方都会有强制。二十世纪早期,一位希腊的建筑师想建一栋像蘑菇的建筑,美国政府官员说你不能建这样的建筑。这位建筑师是天才,他跟政府说,我们做一个交易,我给它增加足够多的抗力,先做一个柱子,如果倒了,就不建了,把很多沙袋不断往上放,不会倒的话我就要建。最后,这个柱子不管加多少沙袋都没有塌,政府终于妥协了,允许他建这样一种建筑。

为什么政府要去干预这位天才的建筑师?我们只要能跟其他人自愿互动,愿意承受交易和行为带来的后果,这跟他人无关,并不该由国家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

所以,安·兰德对于自由的辩护,是基于这样一个伦理基石,如果没有这样的伦理基础,自由的理念将不会持久。在她看来,美国受到了欧洲哲学家的影响,他们不断倡导牺牲,倡导利他主义,以及为了集体而牺牲个人利益,这样一些理念出现后,美国就开始缓慢衰退了。

我们今天可以看到这样的恶果:经济增长缓慢,政府对经济体不断干预,美国的民族主义、国家主义上升,集体比个人更重要……安·兰德想完成美国的革命,想为美国的政治架构提供伦理基础。

责任编辑:王德民(个人微信号:okdemin)

实习生:陈怡(微信号:Tdpkureamery)

【编者按】凤凰大学问和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合办的安·兰德思想峰会于5.11和13分别在杭州、北京举行。美国安·兰德研究所执行主席柏亚龙(Yaron Brook)在会上发表了精彩的主题演讲,凤凰网大学问公众号(ifengdxw)精编发布讲话内容。

安·兰德,20世纪最尖锐、最多产的女思想家和作家之一,著有《源泉》《自私的德性》等,以主张自由市场、冷酷的理性、放任资本主义、反中央集权、反宗教、反慈善而著称。《经济学人》认为她书籍的影响力在美国仅次于圣经。

··  提示:全文 3471 字,阅读时间约 5 分钟

01

经济学和伦理学的不同

先提出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需要伦理,它到底是什么东西?经济学家在很多层面都觉得要排除伦理,觉得大家是理性人,都在追求效益最大化,不会关心是对还是错的问题。比如,你不能偷、不能骗,只要遵守了这些最基本的规则,进行市场活动时并不关心你的行为到底是好还是坏,是道德还是非道德,经济学从这个角度来看是价值中立的。

但是,伦理学不会去接受这个行为就是这样的,就是好的,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积极的、什么是消极的,我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伦理是价值观的行为准则,它引导你在生活各个方面的行为。

02

原则让我们的生活变得简单

安·兰德认为,一个人最重要的关系是跟自己的关系,你应该过什么样的生活,怎么去规划自己的世界。为什么选择原则,为什么需要道德?因为生活是非常复杂的,我们每天都会碰到很多事情,受到很多诱惑,接触到很多人和想法,如果每次都去思考如何做、如何反应、是否应该说好、是否要去道谢的话,说实话,这太难了。

所以,我们需要有一些原则来简化我们的过程。原则就是我们认为正确事情的浓缩。比如我们决定说谎是坏的,诚实是一个好原则,我们就做出这样一个决策——我要诚实,这样,每次我跟别人说话的时候不用思考我是否要去说谎。

所以,原则就是一个捷径,让我们的生活变得简单。我们有一些经济学原理,你每次在做经济学分析时候,不用去重新证明供求定理,因为经济学假定它是对的。我们的生活也需要原则,需要指引,一系列的生活原则就类似于供求定理。

那么,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标准去界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这些价值观是什么?安·兰德这样界定“价值观”:我们试图去获得的东西,我们需要的一些东西。

03

人类的首要价值是去过好的生活、去思考

人类应该追求什么样的价值?安·兰德认为,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决定希望实现什么样的目标,比如说为了国家的利益,为了无产阶级的利益,为了国王的利益或者是上帝的福祉。

我们总是被告知道德就是要去追求我们自己本身外部的某一个实体的利益和福祉,这才是有价值、有伦理的。所有哲学家自古以来告诉我们的真理——道德一定是无私的,把我们的自我排除出去,一定要为了别人的福祉去行为,我们把它叫利他主义。

“利他主义”是哲学家孔德十九世纪提出的词汇,它意味着人生的目标是为他人服务,是牺牲。经济学家很难理解这些概念,因为经济学是以某件事对我自己有利为基础的。

历史上每一个威权或者专制政府都使用这样的词汇去控制别人,说你本人是不重要的,应该为无产阶级牺牲、为国家利益牺牲。安·兰德会说,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我的生活不重要?为什么要为别人的利益工作?安·兰德觉得这些伦理学很荒谬。

在她看来,我们应该去努力追求根本性的价值。安·兰德说,对所有人而言,最核心的基本选择,是在“存在”和“不存在”之间的选择,生存还是死亡?如果你选择死亡,选择不存在,那就没有什么伦理学可说了,因为你不存在了,也就没有什么价值了。

但是,如果你选择生存(99.9%的人都会选择继续生存),就会有这样的问题:为了能生存下去,人类要做什么?应该做什么?跟随自己情绪是否能获得更有价值的人生?是否应该听取别人的命令?是永远为自己思考还是偶尔为自己思考?这一系列和道德相关的问题。

如果希望继续生存,作为人,我应该做什么?在安·兰德看来,人类首要的价值,我们都要去做的事情,就是要过好生活,要去思考。

04

理性、目标和自尊是人类应追求的三大普世价值

安·兰德并不是要脱离现实。德国哲学(像海德格尔、叔本华的理性)可以说是过滤了现实、扭曲了现实,这个并不是安·兰德的思想。安·兰德的思想是:理性来源于现实,因此我们能够发现科学,把科学变成技巧,技巧变成生意,生意变成创业,这样我们就能够通过理性理解现实、看到现实。

我们看现实的角度可能不一样,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工具去了解和理解,弄明白现在发生什么,比如说供求规律,然后把这些规律抽象出来,用公式或者图表的方式去呈现,再进行检验。所以,安·兰德对于科学的观点,或者理性的观点,不同于很多的现代思想,她认为科学始于对现实的观察,而不是起始于理论。

在安·兰德看来,你想过好人生,就应当从伦理和道德上来讲,要用你的思想、你的大脑。但光给理性赋予价值是不够的,你还要有人生的目标,必须让人生过得有意义,你需要有什么事给自己动力,你需要受到一些事的吸引。

生活必须要有目的,对于多数人来说,这个目的就是他们的职业生涯,这是我们生活当中满足感最强的事。安·兰德认为,我们的事业并不是一天上8小时班,而是要有一个目标,也就是思考你的未来,用你的理性去引导自己实现目标,把自己的人生责任充分担负起来,认真过好自己的生活。多数人不这么做,他们就是得过且过,并不会进行太多思考。

安·兰德强调一种自我的意识,内心的拷问,你要去真正思考你的人生,设定人生的目标,这就是一个好的人生的真谛之所在。

因此,对于安·兰德来说,目的和理性都是重要的价值。此外,第三个价值是自尊,它是一种对你自己的感觉,你值得活在世间,你能够做这个事情,你能够成功地过你的一生。这个世界是有利于你的、支持你的,这样你在世界上能够过一个好的生活,这就是一个所谓的自尊。

那从哪能获得自尊呢?安·兰德认为,别人对你的想法完全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怎么想你自己,你自己对你自己的评价。她提出一种新的道德理想,比如我们要有雄心壮志去实现自己的目标,挑战自己,获得成功,觉得我能够做好,这是安·兰德所谈的自尊。

在安·兰德看来,所有人都应该去追求的普世价值就是这三个:理性、目标和自尊。这样的人是不可能会去忍受专制主义的,是不愿意听别人命令的。自由取决于这样的人,这样的人没有不自由的。

05

自由即为听从自身理性的指引,强制与暴力是理性之敌

如果没有自尊、目标和理性指引的话,我们是不可能获得自由的。思考有关自由的第一个例子。为了自由原则而战的那些伟大的美国人,比如杰克逊、华盛顿,他们是有自信的,不想去听一个国王告诉自己该怎么做,不想向国王下跪,不希望某个官僚告诉自己应该过什么样的生活。这样一种思维方式、这样一种道德、这样一种自尊,推动了美国的建国国父们,冒着生命风险为自由而战,而不是匍匐在权威之前。

安·兰德有一次说,她支持资本主义和自由市场,因为她支持这样一种自利的道德,每个人应该过自己快乐的人生。她看到理性的效率,认为只有个体才有理性,集体是没有理性的,所以我们要一起奋斗,去获得自由,不管各自的理念是什么。反之,如果有利他主义原则,如果你的目标是为了群体而牺牲,那么我们只会有专制,全民主义,不会有自由。

我不想听别人的指示,我希望自己的理性告诉我应该怎么过,选择自己灿烂的生活,这就是自由的定义。同时,我也认可别人有这样的自由、这样的权利。

对于安·兰德而言,人类理性的敌人就是强制和暴力。阻止伽利略研究的教皇,认为“日新说”的理论是异端学说,把伽利略关起来,不让科学家去思考,不让他们运用理性,不让他们循真理的道路。

暴力是不可接受的,仅仅为了这个目标我们才组建政府,政府唯一的职责就是能够从社会中将暴力提取出来,从而消除个人之间使用暴力的互相对抗,所以政府是一个必要的公共物品。但它应当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为我们提供保护,比如警察、军队、司法机关,让我们能够去解决纠纷,使公民之间不会互相杀戮,保护私人产权,这是自由的核心意志。

任何地方都会有强制。二十世纪早期,一位希腊的建筑师想建一栋像蘑菇的建筑,美国政府官员说你不能建这样的建筑。这位建筑师是天才,他跟政府说,我们做一个交易,我给它增加足够多的抗力,先做一个柱子,如果倒了,就不建了,把很多沙袋不断往上放,不会倒的话我就要建。最后,这个柱子不管加多少沙袋都没有塌,政府终于妥协了,允许他建这样一种建筑。

为什么政府要去干预这位天才的建筑师?我们只要能跟其他人自愿互动,愿意承受交易和行为带来的后果,这跟他人无关,并不该由国家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

所以,安·兰德对于自由的辩护,是基于这样一个伦理基石,如果没有这样的伦理基础,自由的理念将不会持久。在她看来,美国受到了欧洲哲学家的影响,他们不断倡导牺牲,倡导利他主义,以及为了集体而牺牲个人利益,这样一些理念出现后,美国就开始缓慢衰退了。

我们今天可以看到这样的恶果:经济增长缓慢,政府对经济体不断干预,美国的民族主义、国家主义上升,集体比个人更重要……安·兰德想完成美国的革命,想为美国的政治架构提供伦理基础。

责任编辑:王德民(个人微信号:okdemin)

实习生:陈怡(微信号:Tdpkureamery)


相关文章

  • 欧美高等学校道德教育史考察报告
  • 欧美高等学校道德教育史考察报告 一 在12世纪前,整个西方还没有现代意义的高等学校,但是,从事高等教育的学者与机构早在古希腊就有了,如苏格拉底.伊索克拉底(isocrates)及其创办于公元前392年的教授雄辩术的学校,柏拉图及其阿卡的米学园(academy)等培养哲学家.统治者的哲学学校:同时,也 ...

  • 滋润孩子成长的营养剂-论教师人格的魅力
  • 滋润孩子成长的营养剂 --------论教师人格的魅力 教育担负着点化和润泽生命的任务,教师则是时代教育的旗手.叶圣陶曾经指出:"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为人师表首先必须有高尚的人格作保证.教师,作为神圣而光荣的职业,肩负着培养祖国未来的重任,理应以自己的高尚人格去塑造自己的学生 ...

  • 学党章学理论心得体会
  • 爱的党组织: 前一阵,10心理学研支部组织了“学党章,学理论”的支部活动,这次的活动不论是在前期小组策划准备上还是在活动中其他同学的发言,都让我受益匪浅。 我们组做的是《从谢亚龙的落水论党员先进性建设》我们主要就是从谢亚龙事件反映出现在党员先进性的建设的重要性,然后是党员先进性应如何建设,最后是对我 ...

  • 关于民族团结的格言
  • 民族团结的名言警句 外国人不需要中国人,中国人也不需要外国人,在这一点上,我任何时候都是和义和团站在起的。义和团是爱国者。他们爱自己的国家胜过爱别的民族的国家。我祝愿他们成功。义和团主张把我们赶出他们的国家。我也是义和团。因为我也主张把他们赶出我们国家。 -------马克吐温 一个民族正经历著动荡 ...

  • 海南旅游心得体会
  • 这次和老公到海南旅游,总的来说还算不错,有心得与各位旅友共分享,愿您有机会到海南时也玩得开心。 整个行程都是我们自己安排的,感觉还不错,可以少了跟随旅游团购物的繁琐,景点自己安排,时间自己掌握。其实到海南就是看海的,所以大家直接到三亚最好了,无论是西岛也好、蜈支洲岛也好、或是亚龙湾、天涯海角的景点都 ...

  • 三亚旅游心得体会
  • 我在三亚做了几年的导游,现写一个关于三亚旅游的心得体会,奉献给朋友们: 1 10月份到第二年的2月份是三亚旅游的旺季,最好不要在这个时间来三亚,因为什么都贵,人也多! 建议3、4月份去三亚旅游度假,游客不会太多,因为春节的高峰期刚刚过去。天气亦不会太热,特别在清晨和晚上非常凉爽宜人! 2 三亚的景点 ...

  • 读书笔记:舆论与新闻
  •   谁是我们的监督对象 --读《第四种权力--从舆论监督到新 闻法治》   大众传媒是否应该成为“群众喉舌”曾一度引起争论,自朱总理 1998年10月视察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并为之题词后,似乎 鲜有议论了,但并非说这已不成为一个问题。   最近,由北京青年记者昝爱宗等推出的新著、民族出版社11月 ...

  • 学习郭明义事迹心得体会:做人与做事
  • 近来,郭明义在神州大地刮起了一阵阵旋风,在人们的头脑中掀起了一波又一波心灵风暴,让人一遍又一遍思考着一个古老而又现代.熟悉而又陌生的话题:做人与做事. 有些话题历久弥新,不是因为不知道正确答案,而是因为真正坚持.践行正确答案的人太少.以致于这些人显得弥足珍贵,而这弥足珍贵的人身上所显露出来的种种美德 ...

  • 大学生职业规划演讲稿
  • 职业塑造人生,人生需要规划,创造一片天空,让我自由飞翔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工商管理系的选手田金玉.在这里我将与大家分享我的职业规划.首先明确一下我的职业目标职业经理人. 下面是我的第一步自我分析:在性格方面我是一个坚强独立.责任心强具有完美主义倾向的人.在与人交往中我还是一 ...

  • 读书汇报活动方案
  • 活动目的: 1.通过阅读<三国演义>,了解三国故事,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通过评析人物,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思辩能力,并学会全面认识人物. 3.学会归类积累语言材料,丰富语言. 活动准备: 1.阅读<三国演义>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