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对陈独秀早期民主思想的影响

  “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他创造了党,有功劳。” (毛泽东)陈独秀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他的思想尤其是他的民主思想对当时中国思想界产生过十分重要的影响。陈独秀早期民主思想着重于对民主价值的宣扬和追求,批判与之相冲突的专制制度与文化,属于以自由、人权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民主。1919年“五四”前后,陈独秀接触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始以阶级的眼光来透视民主,用无产阶级民主观取代资产阶级民主观,并全面接受马克思主义。

  一、历史背景

  陈独秀民主思想的转变是新文化运动不断深入发展的结果,同时与当时的国内政局和国际形势变动也密切相关。1919年的“巴黎和会”极大的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尤其是当时中国知识界和政治精英们对西方民主理论的狂热崇拜之情和建立西方民主社会的向往之意受到了极大的打击。而以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为代表,一股对工业文明价值的自我怀疑和批判思潮也在此时自西向东传入中国。中国的知识界和政治精英们陷入了儒家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双重危机之中。广大中国知识分子再一次积极探寻一种新的、具有现代性又超越西方现行政治模式、又真正具有世界民主普世价值的政治理论。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被广泛地介绍到中国。陈独秀以先知先觉者的觉悟意识到:马克思主义不仅是对西方文化的批判和超越,而且有一个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各种问题的共产主义思想,具有重视行动改造的实践性特点,非常适合中国救亡的需要。1919年5月26日第23号《每周评论》,陈独秀提出“强力拥护公理”和“平民征服政府”口号,表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陈独秀早期民主思想中萌发。

  二、具体影响

  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和俄国“十月革命”影响的深入,陈独秀逐渐从崇尚法国文明转到初步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先驱者之一。1920年9月陈独秀发表《谈政治》一文,以阶级观透视民主,标志着他和资产阶级民主的决裂,也开启了他的民主思想转变,并探索无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历程。

  (一)对民主认识的转变

  陈独秀逐步认识到民主具有阶级性,开始由宣传18世纪西方资产阶级民主转变为提倡20世纪无产阶级民主。虽然陈独秀在1916年前后,仍然十分推崇西方民主,特别是十八世纪法国民主,他说:“欧罗巴之文明,欧罗巴各国人民皆有贡献,而其先发动者,率为法兰西人。” ①又说:“美利坚力战八年而独立,法兰西流血数十载而成共和,此皆吾民之师资。” ②不言而喻,法式民主、美式民主是陈独秀早期民主思想的核心内容。可是,到1919年,他逐步认识到资产阶级民主的不足之处,他指出欧美式的“君主国民主国,都不能够将人民的信仰、集会、言论出版三大自由完全保住,不过做了一般政客先生们争夺政权的武器。” ③他揭示了资产阶级民主的实质,“只能够代表资产阶级意愿”,根本不能代表劳动人民的利益。由此,他主张抛弃反民主的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我们相信世界上的军国主义(指帝国主义)和金力主义(指资本主义),已经造了无穷罪恶,现在是应该抛弃的了。” ④陈独秀还具体分析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报纸和所谓“表示民意最具体的方法”——投票选举,认为这些“都是操纵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表面上是共和政治,实际上是金力政治,所以共和底(的)自由幸福多数人是没有分的。主张实际的多数幸福,只有社会主义的政治。” ⑤此后,陈独秀开始以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和阶级斗争的观点看待现实政治,并发表大量文章来揭示资产阶级民主的弊端和不足。

  (二)对民主与专政认识的转变

  从民主的内涵上,陈独秀开始由宣传一般的、抽象的民主转而肯定民主不能离开专政而存在。陈独秀历来十分注重宣传以个性解放、人人自由平等为核心思想的资产阶级民主观,到了1920年9月,他认识到若政权掌握在资产阶级手里,就必将没有无产阶级的自由和民主,就不可能出现真正的民主国家。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对无产阶级专政思想作了表述:“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因此,陈独秀把无产阶级专政看作实行无产阶级民主的保证,指出不经过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就不可能摆脱资产阶级统治而争得民主。他说:“若不经过阶级战争,若不经过劳动阶级占有权利阶级底(的)时代,德谟克拉西必然永远是资产阶级底专用物,也就是资产阶级永远把持政权抵制劳动阶级底武器。” ⑥同时,他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时,指出:不能给人民的敌人以民主自由。民主自由只能给人民而不能给人民的敌人的思想,表明陈独秀民主思想在马克思主义道路上又前进了一步,成为“五四”民主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三)对民主与自由认识的转变

  陈独秀从以个人自由为中心的民主观,转而承认主观自由活动不能离开客观规律而存在,并受其约束。陈独秀在1916年前后,为了挣脱封建思想对国人的束缚,积极提倡以个人为中心的个性解放,而到了1920年后,在马克思主义影响下,他逐渐否定了以个人为中心的自由观、民主观,主张正视现实,强调尊重客观规律。他说:“我以为在社会底(的)进化上,物质的自然趋向底势力很大,留心改造社会底人万万不可漠视这种客观的趋向,万万不能妄想拿主观的理想来自由改造” ⑦陈独秀同时也对当时无政府主义者所宣传的“绝对自由”展开了批判,他说“我们应该觉悟,除非个人逃出社会以外,决没有绝对的自由,决不能实现无政府主义。” ⑧

  (四)对民主与法制认识的转变

  陈独秀由对民主与法制的片面理解,转变为树立民主与法制相统一的观点。“五四”前期,陈独秀一贯强调个人的作用,强调个人的独立,他的个人独立主义表现出漠视法律的倾向。到了1920年后,他意识到这种民主思想的片面性,认为法律不仅保证个人的自由不受侵犯,同时也保证他人的自由不受侵犯。他说:“法律的大作用只是保护社会公共的安宁利益及制裁侵犯他人法律上的自由” ⑨在他看来,民主的要求必然表现为法制的要求,真正的民主自由必须以健全的法律作为前提。陈独秀的这些思想观点,表明社会主义民主思想已经植入他早期民主思想,并生根发芽。

  (五)对教育对象主体认识的转变

  陈独秀在宣传教育的主体上,由主要的视角投向青年一代,转而扩大到工人群众。1915年9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指出“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并率先对青年们提出了六点期望。 “先有新青年,才有新国家”的观点一目了然,表明陈独秀对青年一代的重视和把青年作为宣传教育主体的思考。1920年3月,陈独秀决定将5月1日出版的《新青年》第七卷第六号编辑成《劳动节纪念号》,在其中《劳动者底觉悟》一文中开篇指明:“世界上是些什么人最有用最贵重呢?必有一班糊涂人说皇帝最有用最贵重,或是说做官的读书的最有用最贵重。我以为他们说错了,我以为只有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贵重。”陈独秀还进一步指出,世界劳动者的觉悟分为两步:“第一步觉悟后所要求的,是劳动者对于国家资本家,要求待遇改良(象减少时间,增加工价,改良卫生,保险教育等事),第二步要求,并没有别的奢望,不过是要求做工的劳动者管理政治、军事、产业,居于治人的地位;要求那不做工的劳心者居于治于人的地位”。 ⑩在这里,陈独秀已经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创造世界的观点,分析工人的状况和地位,并向他们指明“觉悟”的步骤和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这反映了此时的陈独秀,已经注意并着重发挥工人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不可替代作用,认为工人群众是实现他民主思想的主要依靠对象。

  陈独秀早期民主思想逐渐远离资产阶级民主,不断向无产阶级民主转变是当时国际国内情势使然,是其自身思想逻辑的合理发展,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必然。

  注释:

  ①《陈独秀文章选编》(上册),三联书店1984年版(下同),第79页。

  ②《陈独秀文章选编》(上册),第94页。

  ③《陈独秀文章选编》(上册),第422页。

  ④《陈独秀文章选编》(上册),第427页。

  ⑤《陈独秀文章选编》(中册),第31-32页。

  ⑥《陈独秀文章选编》(中册),第9页。

  ⑦《陈独秀文章选编》(中册),第44页。

  ⑧《新青年》第9卷,第4号。

  ⑨《新青年》第9卷,第4号。

  ⑩《陈独秀文章选编》(上册),第520-521页。

  作者简介:

  林宝敏,男,1967年2月出生,汉族,福建尤溪人,研究生学历,中共福建南平市委党校教师,主要从事党史党建理论研究。

  “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他创造了党,有功劳。” (毛泽东)陈独秀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他的思想尤其是他的民主思想对当时中国思想界产生过十分重要的影响。陈独秀早期民主思想着重于对民主价值的宣扬和追求,批判与之相冲突的专制制度与文化,属于以自由、人权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民主。1919年“五四”前后,陈独秀接触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始以阶级的眼光来透视民主,用无产阶级民主观取代资产阶级民主观,并全面接受马克思主义。

  一、历史背景

  陈独秀民主思想的转变是新文化运动不断深入发展的结果,同时与当时的国内政局和国际形势变动也密切相关。1919年的“巴黎和会”极大的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尤其是当时中国知识界和政治精英们对西方民主理论的狂热崇拜之情和建立西方民主社会的向往之意受到了极大的打击。而以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为代表,一股对工业文明价值的自我怀疑和批判思潮也在此时自西向东传入中国。中国的知识界和政治精英们陷入了儒家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双重危机之中。广大中国知识分子再一次积极探寻一种新的、具有现代性又超越西方现行政治模式、又真正具有世界民主普世价值的政治理论。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被广泛地介绍到中国。陈独秀以先知先觉者的觉悟意识到:马克思主义不仅是对西方文化的批判和超越,而且有一个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各种问题的共产主义思想,具有重视行动改造的实践性特点,非常适合中国救亡的需要。1919年5月26日第23号《每周评论》,陈独秀提出“强力拥护公理”和“平民征服政府”口号,表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陈独秀早期民主思想中萌发。

  二、具体影响

  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和俄国“十月革命”影响的深入,陈独秀逐渐从崇尚法国文明转到初步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先驱者之一。1920年9月陈独秀发表《谈政治》一文,以阶级观透视民主,标志着他和资产阶级民主的决裂,也开启了他的民主思想转变,并探索无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历程。

  (一)对民主认识的转变

  陈独秀逐步认识到民主具有阶级性,开始由宣传18世纪西方资产阶级民主转变为提倡20世纪无产阶级民主。虽然陈独秀在1916年前后,仍然十分推崇西方民主,特别是十八世纪法国民主,他说:“欧罗巴之文明,欧罗巴各国人民皆有贡献,而其先发动者,率为法兰西人。” ①又说:“美利坚力战八年而独立,法兰西流血数十载而成共和,此皆吾民之师资。” ②不言而喻,法式民主、美式民主是陈独秀早期民主思想的核心内容。可是,到1919年,他逐步认识到资产阶级民主的不足之处,他指出欧美式的“君主国民主国,都不能够将人民的信仰、集会、言论出版三大自由完全保住,不过做了一般政客先生们争夺政权的武器。” ③他揭示了资产阶级民主的实质,“只能够代表资产阶级意愿”,根本不能代表劳动人民的利益。由此,他主张抛弃反民主的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我们相信世界上的军国主义(指帝国主义)和金力主义(指资本主义),已经造了无穷罪恶,现在是应该抛弃的了。” ④陈独秀还具体分析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报纸和所谓“表示民意最具体的方法”——投票选举,认为这些“都是操纵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表面上是共和政治,实际上是金力政治,所以共和底(的)自由幸福多数人是没有分的。主张实际的多数幸福,只有社会主义的政治。” ⑤此后,陈独秀开始以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和阶级斗争的观点看待现实政治,并发表大量文章来揭示资产阶级民主的弊端和不足。

  (二)对民主与专政认识的转变

  从民主的内涵上,陈独秀开始由宣传一般的、抽象的民主转而肯定民主不能离开专政而存在。陈独秀历来十分注重宣传以个性解放、人人自由平等为核心思想的资产阶级民主观,到了1920年9月,他认识到若政权掌握在资产阶级手里,就必将没有无产阶级的自由和民主,就不可能出现真正的民主国家。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对无产阶级专政思想作了表述:“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因此,陈独秀把无产阶级专政看作实行无产阶级民主的保证,指出不经过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就不可能摆脱资产阶级统治而争得民主。他说:“若不经过阶级战争,若不经过劳动阶级占有权利阶级底(的)时代,德谟克拉西必然永远是资产阶级底专用物,也就是资产阶级永远把持政权抵制劳动阶级底武器。” ⑥同时,他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时,指出:不能给人民的敌人以民主自由。民主自由只能给人民而不能给人民的敌人的思想,表明陈独秀民主思想在马克思主义道路上又前进了一步,成为“五四”民主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三)对民主与自由认识的转变

  陈独秀从以个人自由为中心的民主观,转而承认主观自由活动不能离开客观规律而存在,并受其约束。陈独秀在1916年前后,为了挣脱封建思想对国人的束缚,积极提倡以个人为中心的个性解放,而到了1920年后,在马克思主义影响下,他逐渐否定了以个人为中心的自由观、民主观,主张正视现实,强调尊重客观规律。他说:“我以为在社会底(的)进化上,物质的自然趋向底势力很大,留心改造社会底人万万不可漠视这种客观的趋向,万万不能妄想拿主观的理想来自由改造” ⑦陈独秀同时也对当时无政府主义者所宣传的“绝对自由”展开了批判,他说“我们应该觉悟,除非个人逃出社会以外,决没有绝对的自由,决不能实现无政府主义。” ⑧

  (四)对民主与法制认识的转变

  陈独秀由对民主与法制的片面理解,转变为树立民主与法制相统一的观点。“五四”前期,陈独秀一贯强调个人的作用,强调个人的独立,他的个人独立主义表现出漠视法律的倾向。到了1920年后,他意识到这种民主思想的片面性,认为法律不仅保证个人的自由不受侵犯,同时也保证他人的自由不受侵犯。他说:“法律的大作用只是保护社会公共的安宁利益及制裁侵犯他人法律上的自由” ⑨在他看来,民主的要求必然表现为法制的要求,真正的民主自由必须以健全的法律作为前提。陈独秀的这些思想观点,表明社会主义民主思想已经植入他早期民主思想,并生根发芽。

  (五)对教育对象主体认识的转变

  陈独秀在宣传教育的主体上,由主要的视角投向青年一代,转而扩大到工人群众。1915年9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指出“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并率先对青年们提出了六点期望。 “先有新青年,才有新国家”的观点一目了然,表明陈独秀对青年一代的重视和把青年作为宣传教育主体的思考。1920年3月,陈独秀决定将5月1日出版的《新青年》第七卷第六号编辑成《劳动节纪念号》,在其中《劳动者底觉悟》一文中开篇指明:“世界上是些什么人最有用最贵重呢?必有一班糊涂人说皇帝最有用最贵重,或是说做官的读书的最有用最贵重。我以为他们说错了,我以为只有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贵重。”陈独秀还进一步指出,世界劳动者的觉悟分为两步:“第一步觉悟后所要求的,是劳动者对于国家资本家,要求待遇改良(象减少时间,增加工价,改良卫生,保险教育等事),第二步要求,并没有别的奢望,不过是要求做工的劳动者管理政治、军事、产业,居于治人的地位;要求那不做工的劳心者居于治于人的地位”。 ⑩在这里,陈独秀已经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创造世界的观点,分析工人的状况和地位,并向他们指明“觉悟”的步骤和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这反映了此时的陈独秀,已经注意并着重发挥工人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不可替代作用,认为工人群众是实现他民主思想的主要依靠对象。

  陈独秀早期民主思想逐渐远离资产阶级民主,不断向无产阶级民主转变是当时国际国内情势使然,是其自身思想逻辑的合理发展,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必然。

  注释:

  ①《陈独秀文章选编》(上册),三联书店1984年版(下同),第79页。

  ②《陈独秀文章选编》(上册),第94页。

  ③《陈独秀文章选编》(上册),第422页。

  ④《陈独秀文章选编》(上册),第427页。

  ⑤《陈独秀文章选编》(中册),第31-32页。

  ⑥《陈独秀文章选编》(中册),第9页。

  ⑦《陈独秀文章选编》(中册),第44页。

  ⑧《新青年》第9卷,第4号。

  ⑨《新青年》第9卷,第4号。

  ⑩《陈独秀文章选编》(上册),第520-521页。

  作者简介:

  林宝敏,男,1967年2月出生,汉族,福建尤溪人,研究生学历,中共福建南平市委党校教师,主要从事党史党建理论研究。


相关文章

  • 振奋的口号
  • 师夷长技以制夷 鸦片战争失败后,以魏源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强调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反击外来侵略,这句话成为近代中国探索国家出路的先声. 31:习兵战不如习商战 19世纪60年代起,早期维新派郑观应等人提出,在硝烟弥漫的战场外,还有另外一种战争,即"商战",中国的工商业者自此以&qu ...

  • 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北大讲话心得
  • xx年5月3日,在北京大学建校110周年之际,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胡锦涛同志来到北京大学,视察学校的发展建设,看望.慰问北大师生,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北京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取得的成绩,为北京大学的进一步发展指 ...

  • 浙江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导游词
  • 各们游客: 大家好!欢迎您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参观.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已经来到南湖渡口.高大的石坊上两个墨绿色的大家:"南湖"已告诉我们,眼前烟波浩渺的水面就是闻名中外的南湖了,南湖是浙江的三大名湖之一,因位于嘉兴城南而得名.古代也称马场湖,东南湖等等,其 ...

  • 中国现代诗歌发展
  • 现代诗歌 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中国现代诗歌的主体新诗,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见“五四”文学革命)。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内容,以打破旧诗词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的新体诗。 新诗的倡导与初期创作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晚清,其形式已 ...

  • 5月4日青年节演讲稿
  •   风风雨雨的九十年过去了,悲观失望者仍然有理由悲观,因为和九十年前相比,历史在诸多方面惊人的相似,相似得甚至让人怀疑:中国的历史早在九十年前就已经终结了,不再前进也不再进步。九十年前,在众多知识分子的千呼万唤下,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理性)姗姗来迟;九十年后,两位九十高龄的老先生仍然不得不犹 ...

  • 主题团日活动总结
  • 今年是中国共青团建团八十五周年暨五四运动八十八周年,为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为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我支部在上级团总支的指导下,开展了关于纪念建党八十五周年五四运动八十八周年主题团日活动。在此次主题团日活动中,我支部在团支书的带领下,在委员会中开展了多次策划会,为成功举办活动作了充分的准备。此 ...

  •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 1、华盛顿会议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英、日等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由美国建议召开的国际会议。又称太平洋会议。1921年11月12日~1922年2月6日在华盛顿举行。有美、英、法、意、日、比、荷、葡和中国北洋政府的代表团参加。华盛顿会议实质上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其目 ...

  • 高中生教师节演讲稿
  • 老师也许是我们生命中除亲人外相处时间最长的人,可很多时候他们所留下的只是一束渴望的目光,一个鼓励的微笑,或者是课堂上一句亲切的话语,或者是台灯下批改作业的一个身影.这些都让我们更多地感受了老师的平凡,而正是老师的这种平凡造就了我们的未来. 改革开放后北京市延庆县第一个考入清华大学的高才生许铁成,自从 ...

  • 五四青年节优秀演讲稿
  • 朋友,让我们回到本世纪初叶:长夜漫漫赤县天,终于,从大学校园中,扬起一面面照耀旧中国的大旗--<新青年>,科学,民主,共产主义小组--不过几十年功夫,天翻地覆,有了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改革开放的千年巨变.教师朋友们,即将步入新世纪的今天,同样,在大学校园中,我们的人生将会飘扬怎样的旌旗! 大 ...

  • 学生干部党课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 敬爱的党组织: 本学期中期,我有幸参加了江西科技师范学院专科部.职业技术学院第十九期学生干部培训.我非常珍惜党组织给予我的这次学习机会,于是每一堂课,我都认真学习.我深深地感受到其对我的影响之大,使我对党组织有了更深刻地了解,使我更加热爱我们的中国共产党,坚定了我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决心,坚定了我为共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