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六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测试题(含答案)

8、生物学家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发

现了 微生物 。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错的说明理由,每小题1分,共20分)

1、放大镜具有放大、汇聚光线的作用,没有成像的作用。„„„„„„„ (×)

1

.

理由:因为凸透镜对光线有汇聚的作用,但只有当观测的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时,才会看到正立放大的像。

2、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四肢三部分,头部有1对触角,胸部有4对足。(×) 理由: 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3、蚜虫喜欢吃草蛉,所以蚜虫是草蛉的天敌。„„„„„„„„„„„„„(×) 理由: 草蛉和它的幼虫都是蚜虫的天敌。

4、微生物对人类只有危害,没有一点好处。„„„„„„„„„„„„„„(×)

理由:微生物对人类不都是有害的。有些微生物能为我们提供食物或帮助我们生产食物。我们周围的垃圾和污水的处理也要靠微生物,如果没有微生物,地球就将成为垃圾的世界。

5、透明的物体不一定是晶体。„„„„„„„„„„„„„„„„„„„„(√) 理由:玻璃就是透明的,但是它是非晶体. 。

6、我们周围的物质都会发生变化,而且变化的速度都是一样的。„„„„„(×)

7、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产生折射而弯曲。„„„„„„„„„„„„(√) 理由: 8、163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 理由:163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 9、凸透镜的凸度越小,它的焦距就越小。„„„„„„„„„„„„„„„„(×) 理由:凸透镜的凸度越小,它的焦距就越大。

10、硫酸铜与铁钉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物质是铁锈。„„„„„„„„„„„(×) 理由: 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三、选择题(选择最佳答案序号填入括号,每题1.5分, 共15分)

1、(B )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A 、电子显微镜的应用 B、细胞学说的建立 C、放大镜的发现 D、微生物的发现 2、下列现象,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

A 、滴水成冰 B、米饭变馊 C、蜡烛燃烧 D、铜钱变绿 3、科学家(D )设计并制造出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A 、牛顿 B、格罗斯泰斯特 C、袁隆平 D、培根 4、科学家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他们的(B )。

A 、防敌的角 B、鼻子 C、嘴巴 D、胡须 5、人们根据昆虫的(C ),发明了蝇眼照相机。

A 、单眼 B、头部 C、复眼 D、腹部 6、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B )。 A 、相同 B、相反 C、无关 D、无法确定 7、下列物质中不是晶体的一组是(C )。

A 、食盐、砂糖 B、玻璃、珍珠 C、雪花、冰雹 D、宝石、铁丝 8、根据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下列食物中含有淀粉最多的是(D )。 A 、苹果 B、猪肉C 、萝卜D 、马铃薯

2

.

9、下列关于物质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C )。A 、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B 、有些物质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 C、烟花爆炸后消失于天际,说明物质会消失 D、物质变化实际上是物质在转换 10、人的最高视力只能看清楚(A )大小的微小物体。 A 、15 B、111

50 C、5 毫米 D、50

毫米

四、实验操作题。(共13分)

以铁生锈是一种 化学 变化。

2、填图题(每空1分,共5分)

五、联系生活实际,用学过的科学知识简答。 (共24分)

1、说说制作供显微镜观察用的生物标本的步骤。(3分)

答:制作生物标本的步骤包括: 1 采集标本。 2 培养。 3 制片。 2、说说学校建筑用的水泥是如何生产出来的?(5分)

答:建筑用的水泥,它的生产过程包含了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先将石灰石、黏土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均匀,再经高温煅烧、研细,最后变成了水泥。 3、生产实践中,一般采用什么方法防止、减缓铁制品生锈的速度?(5分)

答:1制成合金;2铁制品表面涂防护层;(3)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

3

.

4、显微镜的发明,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做个简易的显微镜,说清楚制 作过程,还可以用示意图表示。(5分)

答:1、找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调整它们之间的距离来观察物体,知道看得 清楚为止。2、上下移动调整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直到找到物体最清楚的图像,用纸筒 和胶带把两个透镜固定下来,一个简易的显微镜就做好了。

5、物质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有什么不同?举例说明(至少分别举三种)。(6分)

答:主要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削铅笔, 水沸腾, 玻璃打碎。

化学变化:鞭炮爆炸, 蜡烛燃烧, 铁生锈。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而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水结冰,水蒸发,樟脑丸

变小。化学变化: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铁遇水生锈,石灰石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等。)

【答案仅供参考】

4

.

8、生物学家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发

现了 微生物 。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错的说明理由,每小题1分,共20分)

1、放大镜具有放大、汇聚光线的作用,没有成像的作用。„„„„„„„ (×)

1

.

理由:因为凸透镜对光线有汇聚的作用,但只有当观测的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时,才会看到正立放大的像。

2、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四肢三部分,头部有1对触角,胸部有4对足。(×) 理由: 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3、蚜虫喜欢吃草蛉,所以蚜虫是草蛉的天敌。„„„„„„„„„„„„„(×) 理由: 草蛉和它的幼虫都是蚜虫的天敌。

4、微生物对人类只有危害,没有一点好处。„„„„„„„„„„„„„„(×)

理由:微生物对人类不都是有害的。有些微生物能为我们提供食物或帮助我们生产食物。我们周围的垃圾和污水的处理也要靠微生物,如果没有微生物,地球就将成为垃圾的世界。

5、透明的物体不一定是晶体。„„„„„„„„„„„„„„„„„„„„(√) 理由:玻璃就是透明的,但是它是非晶体. 。

6、我们周围的物质都会发生变化,而且变化的速度都是一样的。„„„„„(×)

7、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产生折射而弯曲。„„„„„„„„„„„„(√) 理由: 8、163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 理由:163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 9、凸透镜的凸度越小,它的焦距就越小。„„„„„„„„„„„„„„„„(×) 理由:凸透镜的凸度越小,它的焦距就越大。

10、硫酸铜与铁钉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物质是铁锈。„„„„„„„„„„„(×) 理由: 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三、选择题(选择最佳答案序号填入括号,每题1.5分, 共15分)

1、(B )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A 、电子显微镜的应用 B、细胞学说的建立 C、放大镜的发现 D、微生物的发现 2、下列现象,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

A 、滴水成冰 B、米饭变馊 C、蜡烛燃烧 D、铜钱变绿 3、科学家(D )设计并制造出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A 、牛顿 B、格罗斯泰斯特 C、袁隆平 D、培根 4、科学家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他们的(B )。

A 、防敌的角 B、鼻子 C、嘴巴 D、胡须 5、人们根据昆虫的(C ),发明了蝇眼照相机。

A 、单眼 B、头部 C、复眼 D、腹部 6、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B )。 A 、相同 B、相反 C、无关 D、无法确定 7、下列物质中不是晶体的一组是(C )。

A 、食盐、砂糖 B、玻璃、珍珠 C、雪花、冰雹 D、宝石、铁丝 8、根据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下列食物中含有淀粉最多的是(D )。 A 、苹果 B、猪肉C 、萝卜D 、马铃薯

2

.

9、下列关于物质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C )。A 、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B 、有些物质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 C、烟花爆炸后消失于天际,说明物质会消失 D、物质变化实际上是物质在转换 10、人的最高视力只能看清楚(A )大小的微小物体。 A 、15 B、111

50 C、5 毫米 D、50

毫米

四、实验操作题。(共13分)

以铁生锈是一种 化学 变化。

2、填图题(每空1分,共5分)

五、联系生活实际,用学过的科学知识简答。 (共24分)

1、说说制作供显微镜观察用的生物标本的步骤。(3分)

答:制作生物标本的步骤包括: 1 采集标本。 2 培养。 3 制片。 2、说说学校建筑用的水泥是如何生产出来的?(5分)

答:建筑用的水泥,它的生产过程包含了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先将石灰石、黏土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均匀,再经高温煅烧、研细,最后变成了水泥。 3、生产实践中,一般采用什么方法防止、减缓铁制品生锈的速度?(5分)

答:1制成合金;2铁制品表面涂防护层;(3)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

3

.

4、显微镜的发明,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做个简易的显微镜,说清楚制 作过程,还可以用示意图表示。(5分)

答:1、找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调整它们之间的距离来观察物体,知道看得 清楚为止。2、上下移动调整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直到找到物体最清楚的图像,用纸筒 和胶带把两个透镜固定下来,一个简易的显微镜就做好了。

5、物质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有什么不同?举例说明(至少分别举三种)。(6分)

答:主要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削铅笔, 水沸腾, 玻璃打碎。

化学变化:鞭炮爆炸, 蜡烛燃烧, 铁生锈。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而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水结冰,水蒸发,樟脑丸

变小。化学变化: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铁遇水生锈,石灰石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等。)

【答案仅供参考】

4

.


相关文章

  • 烟草职业技能鉴定试卷
  • 中级焊工职业技能鉴定——理论考试试卷 一、 填空题:(每空1.5分,共30分) 1. 焊接检验方法主要分为(破坏性)检验和(非破坏性检验)两大类。 2. 焊接接头的基本形式可分对接接头、(角接接头)、(T型接头)、(搭接接头) 3. 非破坏性检验方法的种类有(射线检验)、(超声波检验)、(磁粉检验) ...

  •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四(3)班和四(4)班。四(3)班现有43人,男女生比较平均,课堂纪律相对来说比较好。有十几个学生上课非常积极,每一个都会抢着回答,有个别学生还能说出与众不同的想法。思维能还是比较不错的。当然也有几个比较调皮的,特别陈越同学不仅上课不认真听,而且很会捣乱,时不时地会突然 ...

  •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 一、 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从探究对象上看,突出了认识系统和平衡,从过程与方法上看,注重拓展与应用,从探究水平看,以指导性探究为主,逐步向自主性探究过渡。本册共由六个单元组成:《我长大了》、《遗传与变异》、《进化》、《共同的家园》、《神奇的能量》、《拓展与应用》。 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是依据《科学(3~ ...

  • 20XX年-20XX年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 一、制定的依据:1、学科及教材分析语文学科要高屋建瓴,立足于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双重功能和当前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双重性,一方面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 ...

  • 构建和谐快乐的高效课堂教学工作总结
  •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英语教学要做到“减负增效、减量增质”,必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和谐快乐高效的英语课堂已成为英语教学研究与实践的重要课题。 xx年年中考结束后,我校英语教研组在总结过去三年教学得失的基础上,学习和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通过广泛的调研、论证,提出了“构建和谐快 ...

  • 20XX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 一.教材简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四个现代文单元分别以人生.散文诗.人与自然和民俗风情为专题内容,其中以记叙类文章为主,第三单元与传统说明文单元相比,在语文与科学的链接上有突破性的进展,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两个 ...

  • 20XX年-20XX年学年第一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 今学年,我和田飞飞老师担任初四语文教学工作。本学期伊始,应积极吸取往年毕业班语文教学的经验和教训,根据新的情况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所教9、1班和9、2班,总体来说班级人数较以往增加不少,相应的差生面扩大不少。相应来说,9、1班优生面较大,书写水平高于9、2班;而9、1班差生 ...

  •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 班级分析: 八年级下学期是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学期,学生们在前三个学期系统地学习了语文各方面的常识,本学期侧重点在于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侧重于阅读能力的培训,为初三做好准备。 一、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是以人生为主题组织单元,且均出自大家名家之手。《藤野先生》记录了鲁迅在日本留学的一段人生思想转变 ...

  • 七年级地理下册(人教版)教学计划
  •  一、学情分析   从期末检测成绩看,总体上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初步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及学习地理的方法,对地理的学习有了一定的经验,对世界概况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也有一少部分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不够重视,没有掌握应掌握的知识,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 ...

  • 20XX年-20XX年学年度下学期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 二.教材分析 在数与代数方面,教材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单元.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反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