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力学解题方法

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由于力学知识具有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特点.因此,力学综合题对同学们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通常作为压轴题出现在中考题中,题型主要是计算题,辅以少量的填空题、选择题,常用的解题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 概念辨析法

概念辨析法就是以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作为标准来衡量、辨析试题所给条件的作用和相互联系、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

二、假设法

假设法就是对物理现象、物理条件、物理过程或物理结果事先作出假设,一般假设为理想状态或特殊情况,然后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等知识,作出推理、分析、演算直至得出结论

三、等效法

等效法就是当我们所研究的物理现象、规律,其某一方面跟另一简单的物理现象、规律效果相同时,用简单的物理模型代替复杂的模型,并保证物理意义、物理规律、作用效果不变的方法

四、整体法

所谓整体法,就是指思考物理问题时,不拘于问题的局部特征,而是着眼于问题的整体结构,通过对问题全面认真考察,从客观上理解和认识问题的本质,挖掘和发现整体结构中问题的关键点,抓住问题的内在规律,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的思维方法.

五、比例法

在应用定律、公式来解决实际物理问题时,常会遇见某些物理量保持不变(或相等) ,因而只需要研究其中两个物理量之间关系的问题.这时常依据物理定律、公式,利用物理现象中保持不变(或相等) 的量,将其他已知量与未知量建立比例关系,这种利用数学的比例式来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称之为比例法.

六、综合法

综合法是一种逆向思维方法,就是从要求的结论或结果人手,分析所求结论或结果所需的条件.题意是否给出,若条件不足,则应先求解条件的不足部分,如此推导,直到与题意所给条件完全联系起来构成一个解题的整体过程.

除上述几种常用的方法外还有探索法、估算法、排除法等,这里不再一一述.在解答力学综合题时,到底采用哪种方法,要根据具体问题而定,有时要把几种方法有机结合起来、

【例1】(江西省) 一个1O N的物体,在水平拉力 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3 S内移动了15札物体与 地面摩擦阻力是2 N,求:(1)拉力功率;(2)上述条件 下,物体匀速运动了10 s,拉力做的功.

分析:功等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力的方向上物 体移动距离的乘积,w=FS.功率是反映做功快慢的 物理量,定义为单位时间(1 s)内物体所做的功.当物 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方向始终保持不变, 且物体此时应受平衡力的作用,因此水平拉力大小等 于物体所受到的摩擦阻力,则拉力大小可知.最后利 用相关公式去求得结果.

启示:概念辨析法突出了对物理概念的正确理

解、各概念及概念间的联系,在解题时要注意各个物 理概念的因果关系,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运用该 方法解题时应做到:(1)认真读题,仔细审题,明确各 条件所涉及的物理概念.(2)将已知、所求的相关概念 联系起来分析物理过程,正确求解结果.

【例2】(长沙市) 质量相等的两个实心小球A

和B ,已知它们的密度之比P^:P 日一1:2,现将A 、B 放入盛有足够多水的容器中,当A 、B 两球静止时,水 对A 、B 两球的浮力之比为8:5,则p^=

kg /rn3,P 日=kg / . ——

分析:判断A 、B 两球在水中静止时的浮沉情况

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不妨把两求可能出现的浮沉情况 者进行假设,进行计算并与题目所给的条件进行比 较,再作出正确的判断.

启示:判断静止在液体中物体的浮沉情况是解决 浮力问题的关键,对这类问题通常可假设物体是浮或 沉,把问题简化,根据有关知识分析推理,就容易得出 正确的结论.

【例3】(山西省) 实心正方体木块(不吸水) 漂

浮在水面上,此时浸入水中的体积为600 c (g取 N /kg) 求:(1)木块受到的浮力;(2)木块上放置一个 重4 N的铁块,静止后木块上表面刚好与水面相平, 木块的密度是多大?(3)木块上放置铁块后与未放铁 块相比,木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增大多少?

分析:这道题的第(1)问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直接

求出.第(2)问中,木块的重力可由第(1)问浮力的大

小及漂浮条件得到,再由m 一导可求出质量,所以, 求木块密度的关键是要求出木块的体积.比较简单的 方法是注意解题条件的等效变换,即放置在木块上铁 块的重力G 姨大小恰好等于木块增加的浮力的大小

△F}≠,因而可求出增加的△ }就是木块原来露出水 面的体积,最后得到木块的总体积,木块的密度.第

(3)问中,同样的道理,木块底部增加的压力△F 就是 △F 浮,再由压强公式p : ,就可求出增大的压强了 启示:这是一道压强与浮力的综合题,按常规解 法很繁琐.若利用解题务件的等效变换,解题方法就 显得简捷多了.可见,寻找等效变换关系是利用等效 法解题的关键.

【例41 (辽宁省) 一实心塑料块漂浮在水面上

时,排开水的体积是300 cm3,塑料块的质量是多大? 当在塑料块上放置一个重2 N的砝码后,塑料块刚好 没入水中,问此时塑料块受到的浮力是多大? 塑料块 的密度是多大?(g取10 N/kg)

分析:对于两个物体(或两个以上) 的连接体在液

体中的浮沉的问题求解的方法较多,将这些物体视为 整体进行分析和研究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启示:此题用常规解法,就比较繁琐,且容易出

错.用整体法解则简捷明了,从解答该题的过程中可 发现用整体法解题的基本思路是分析条件、揭示关 系、分散问题、整体处理、查找依据、准确表达

【例5:1 (重庆市) 甲、乙两个长方体,由不同材 料制成,其中底面积分别为s 甲:40 cm2、s 一30 cm 2

,高度之比^甲:^ 一3:2,密度之比 。 一3

:1.若把甲放在水平桌面上,乙放在甲上,水平桌面 受到的压强为7000 Pa,把乙取下放在水平桌面上静 止不动时,桌面对乙的支持力为多少?

分析:这是道力学综合题,主要考查密度与压强

知识的综合,此外还涉及到力的平衡、质量与重力关 系等知识.解题的突破口可以从密度的概念出发,找 出它们之间的知识链:密度一质量一重力一压力一压 强.找出这些关系,利用比例式就可求解.

启示:(1)用比例法解题首先选定采用的物理规

律,其次要确定物理现象过程中保持不变的物理量, 最后建立比例关系求解.(2)用比例法解题具有突出 的优点:其一是可省略中间计算过程,节约时间,减少 错误.其二是不一定要统一单位.但在综合性试题的 分析中要善于挖掘隐藏在试题中的不变量.

【例6】(江苏省) 用右图所示滑轮

组提升水中的物体A 若物体的质量为

140 kg,体积为60 dm3,滑轮组机械效率

为8O .求:(1)物体A 在水中被匀速提

升时,拉力F 是多大?(2)如果动滑轮

挂钩用钢丝绳与物体相连,而滑轮组所

拉绳索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350 N,当

物体露出水面体积多大时,拉绳会断?

(g取10 N/kg ,滑轮组机械效率不变)

分析:此题涉及机械效率、滑轮组的力作用关系、 浮力及力平衡原理等多个知识点.由相关知识可知, 要求解拉力就应先求有用功和总功,其中要求有用功 又必须先求出浮力.由滑轮组的使用规律,可得绳自 由端移动距离是重物升高距离的4倍.由此求解拉力 的顺序为:F 捍一FA 一 一w 总一F .

要求物体露出水面的体积大小,也就要求物体所

受浮力的减小值,所以应根据后一次情况中的力平衡 条件,先求出后一次情况中物体所受浮力.解题顺序 是 一FA 一F 浮 一△F 浮一 .具体求解时应按绳 索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去计算.

启示:运用综合法分析的思路与解题过程恰好是 完全相反的,其解题的一般思路是:从结论开始,逆向 推理,运用公式,层层剖析,直达已知.这种方法解题 的最大优点是克服由于过程不明确,各物理量之间没 有直接关系带来的思维障碍.

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由于力学知识具有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特点.因此,力学综合题对同学们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通常作为压轴题出现在中考题中,题型主要是计算题,辅以少量的填空题、选择题,常用的解题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 概念辨析法

概念辨析法就是以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作为标准来衡量、辨析试题所给条件的作用和相互联系、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

二、假设法

假设法就是对物理现象、物理条件、物理过程或物理结果事先作出假设,一般假设为理想状态或特殊情况,然后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等知识,作出推理、分析、演算直至得出结论

三、等效法

等效法就是当我们所研究的物理现象、规律,其某一方面跟另一简单的物理现象、规律效果相同时,用简单的物理模型代替复杂的模型,并保证物理意义、物理规律、作用效果不变的方法

四、整体法

所谓整体法,就是指思考物理问题时,不拘于问题的局部特征,而是着眼于问题的整体结构,通过对问题全面认真考察,从客观上理解和认识问题的本质,挖掘和发现整体结构中问题的关键点,抓住问题的内在规律,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的思维方法.

五、比例法

在应用定律、公式来解决实际物理问题时,常会遇见某些物理量保持不变(或相等) ,因而只需要研究其中两个物理量之间关系的问题.这时常依据物理定律、公式,利用物理现象中保持不变(或相等) 的量,将其他已知量与未知量建立比例关系,这种利用数学的比例式来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称之为比例法.

六、综合法

综合法是一种逆向思维方法,就是从要求的结论或结果人手,分析所求结论或结果所需的条件.题意是否给出,若条件不足,则应先求解条件的不足部分,如此推导,直到与题意所给条件完全联系起来构成一个解题的整体过程.

除上述几种常用的方法外还有探索法、估算法、排除法等,这里不再一一述.在解答力学综合题时,到底采用哪种方法,要根据具体问题而定,有时要把几种方法有机结合起来、

【例1】(江西省) 一个1O N的物体,在水平拉力 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3 S内移动了15札物体与 地面摩擦阻力是2 N,求:(1)拉力功率;(2)上述条件 下,物体匀速运动了10 s,拉力做的功.

分析:功等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力的方向上物 体移动距离的乘积,w=FS.功率是反映做功快慢的 物理量,定义为单位时间(1 s)内物体所做的功.当物 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方向始终保持不变, 且物体此时应受平衡力的作用,因此水平拉力大小等 于物体所受到的摩擦阻力,则拉力大小可知.最后利 用相关公式去求得结果.

启示:概念辨析法突出了对物理概念的正确理

解、各概念及概念间的联系,在解题时要注意各个物 理概念的因果关系,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运用该 方法解题时应做到:(1)认真读题,仔细审题,明确各 条件所涉及的物理概念.(2)将已知、所求的相关概念 联系起来分析物理过程,正确求解结果.

【例2】(长沙市) 质量相等的两个实心小球A

和B ,已知它们的密度之比P^:P 日一1:2,现将A 、B 放入盛有足够多水的容器中,当A 、B 两球静止时,水 对A 、B 两球的浮力之比为8:5,则p^=

kg /rn3,P 日=kg / . ——

分析:判断A 、B 两球在水中静止时的浮沉情况

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不妨把两求可能出现的浮沉情况 者进行假设,进行计算并与题目所给的条件进行比 较,再作出正确的判断.

启示:判断静止在液体中物体的浮沉情况是解决 浮力问题的关键,对这类问题通常可假设物体是浮或 沉,把问题简化,根据有关知识分析推理,就容易得出 正确的结论.

【例3】(山西省) 实心正方体木块(不吸水) 漂

浮在水面上,此时浸入水中的体积为600 c (g取 N /kg) 求:(1)木块受到的浮力;(2)木块上放置一个 重4 N的铁块,静止后木块上表面刚好与水面相平, 木块的密度是多大?(3)木块上放置铁块后与未放铁 块相比,木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增大多少?

分析:这道题的第(1)问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直接

求出.第(2)问中,木块的重力可由第(1)问浮力的大

小及漂浮条件得到,再由m 一导可求出质量,所以, 求木块密度的关键是要求出木块的体积.比较简单的 方法是注意解题条件的等效变换,即放置在木块上铁 块的重力G 姨大小恰好等于木块增加的浮力的大小

△F}≠,因而可求出增加的△ }就是木块原来露出水 面的体积,最后得到木块的总体积,木块的密度.第

(3)问中,同样的道理,木块底部增加的压力△F 就是 △F 浮,再由压强公式p : ,就可求出增大的压强了 启示:这是一道压强与浮力的综合题,按常规解 法很繁琐.若利用解题务件的等效变换,解题方法就 显得简捷多了.可见,寻找等效变换关系是利用等效 法解题的关键.

【例41 (辽宁省) 一实心塑料块漂浮在水面上

时,排开水的体积是300 cm3,塑料块的质量是多大? 当在塑料块上放置一个重2 N的砝码后,塑料块刚好 没入水中,问此时塑料块受到的浮力是多大? 塑料块 的密度是多大?(g取10 N/kg)

分析:对于两个物体(或两个以上) 的连接体在液

体中的浮沉的问题求解的方法较多,将这些物体视为 整体进行分析和研究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启示:此题用常规解法,就比较繁琐,且容易出

错.用整体法解则简捷明了,从解答该题的过程中可 发现用整体法解题的基本思路是分析条件、揭示关 系、分散问题、整体处理、查找依据、准确表达

【例5:1 (重庆市) 甲、乙两个长方体,由不同材 料制成,其中底面积分别为s 甲:40 cm2、s 一30 cm 2

,高度之比^甲:^ 一3:2,密度之比 。 一3

:1.若把甲放在水平桌面上,乙放在甲上,水平桌面 受到的压强为7000 Pa,把乙取下放在水平桌面上静 止不动时,桌面对乙的支持力为多少?

分析:这是道力学综合题,主要考查密度与压强

知识的综合,此外还涉及到力的平衡、质量与重力关 系等知识.解题的突破口可以从密度的概念出发,找 出它们之间的知识链:密度一质量一重力一压力一压 强.找出这些关系,利用比例式就可求解.

启示:(1)用比例法解题首先选定采用的物理规

律,其次要确定物理现象过程中保持不变的物理量, 最后建立比例关系求解.(2)用比例法解题具有突出 的优点:其一是可省略中间计算过程,节约时间,减少 错误.其二是不一定要统一单位.但在综合性试题的 分析中要善于挖掘隐藏在试题中的不变量.

【例6】(江苏省) 用右图所示滑轮

组提升水中的物体A 若物体的质量为

140 kg,体积为60 dm3,滑轮组机械效率

为8O .求:(1)物体A 在水中被匀速提

升时,拉力F 是多大?(2)如果动滑轮

挂钩用钢丝绳与物体相连,而滑轮组所

拉绳索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350 N,当

物体露出水面体积多大时,拉绳会断?

(g取10 N/kg ,滑轮组机械效率不变)

分析:此题涉及机械效率、滑轮组的力作用关系、 浮力及力平衡原理等多个知识点.由相关知识可知, 要求解拉力就应先求有用功和总功,其中要求有用功 又必须先求出浮力.由滑轮组的使用规律,可得绳自 由端移动距离是重物升高距离的4倍.由此求解拉力 的顺序为:F 捍一FA 一 一w 总一F .

要求物体露出水面的体积大小,也就要求物体所

受浮力的减小值,所以应根据后一次情况中的力平衡 条件,先求出后一次情况中物体所受浮力.解题顺序 是 一FA 一F 浮 一△F 浮一 .具体求解时应按绳 索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去计算.

启示:运用综合法分析的思路与解题过程恰好是 完全相反的,其解题的一般思路是:从结论开始,逆向 推理,运用公式,层层剖析,直达已知.这种方法解题 的最大优点是克服由于过程不明确,各物理量之间没 有直接关系带来的思维障碍.


相关文章

  • 高三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 转眼间,短暂的一学期时光又即将过去。本学期我执教高三1班物理课和高三4个班的物理综合课,本人按照教学计划,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试卷、讲评试卷,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已经如期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为了以后能在工作中扬长避短,取得更好的成绩,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组织好课堂教学,努力 ...

  • 两个月的物理教学实习报告
  • 8周的教育实习,使我对中学物理的教学和班级管理有了更深一层次的认识.教育实习不仅锻炼了我们实习生在讲台上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能力与口才,也使我们能够站在教师的角度发现,分析存在于现阶段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我所在的实习学校是秦皇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中学,主讲初二物理(力学压强,浮力部分)和初三物 ...

  • 20XX年高三物理总复习安排
  • 高三物理总复习的指导思想就是通过物理总复习,把握物理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熟练把握物理规律、公式及应用,总结解题方法与技巧,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把物理总复习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以章、节为单元进行单元复习练习,时间上约从高三上学期到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前,即头 ...

  • 中考物理研讨学习心得体会
  • xx年3月9日--10日,我有幸参加了山西省xx年中考备考复习研讨会.研讨的内容包括:聆听了省教科院曹主任对xx年中 考所做的简要预测与分析:评析了我省xx年中考物理试题及考生答卷情况:研讨毕业班总复习的范围.重点.难点:又听取 了阎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介绍的复习教学经验等,虽是短短的不足两天的时 ...

  • 高三物理教学总结
  • 本学期我执教6班物理课和五个班的物理综合课,一个学期转瞬即逝,为了以后能在工作中扬长避短,取得更好的成绩,现将本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组织好课堂教学,努力完成教学进度. 二,加强高考研讨,实现备考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本学期,物理备课组的教研活动时间较灵活.备课组成员将在教材处理,教学内容的选 ...

  • 初中物理学习心得体会
  • 在数理化三科中,物理在解题逻辑上对思维的要求更深一层,或者说,物理更需要对知识点的感悟,因为它重视分析,这一点在力学上表现得尤其明显。力学不管是在初中物理还是高中物理中占的比例都很大,并且题型一般归于难点和重点,然而解决该难点的金钥匙就是对物体受力的正确分析,这一能力不仅与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分析意识有 ...

  • 20XX年高一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 紧张忙碌的高一上学期结束了。回首半年来的物理教学工作,可以说有欣慰,更有许多无奈。这是第二次带高一,虽说对教材内容比较熟悉,并且也有了一点教学经验,但是有些知识总感觉在进行课堂设计时不是很顺手,有些内容在讲解时感觉不是很好。如何教学高一物理,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回顾一下这学期的教学,我把我的教学 ...

  • 20XX年-20XX年学年度高三毕业班物理教学计划
  •  首先非常感谢学校对我的信任,让我这个尚无经验的年轻人担任毕业班的教学工作,深感压力很大的同时我也意志坚定,相信只要足够努力肯定也会取得好的成绩。假期时我向资深教师进行请教,和以前的同学进行探讨,听取多方意见,根据自己以前学习过程中的感受,结合我校自身学生的情况制定了如下的教学计划。   一、 复习 ...

  • 高三复习动员大会讲话
  • 新一届高三学生开学将进行第一轮复习,那么在紧张的学习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近日,在今年高考中取得高分的一些高分学子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理科生不能忽视 英语和语文学习 语文和英语文理科学生都要学,然而在学习中,有些理科生往往轻视这两个学科的学习.但这两个学科在高考中每科占150分,又特别重要.有些理科生

  • 20XX年中考复习计划
  • 通过对2012年中考试题的仔细分析,从中获益很多。更主要的是它为我们今后的备考指明了方向。 一、科学制定计划 稳步扎实复习。 第一阶段:梳理教材,构建知识结构,过基础知识点关。 按物理学科特点分板块复习“双基”,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帮助学生复习所有学过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以及基本技能,按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