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科学第三单元教案

教学设计活页 课题

1. 地球表面的地形

课型

执教者

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地形包括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峡谷、平原等。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 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过程与方法:观察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如高原、平原、谷地、山脉、 河流、海洋等的地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地球表面地形研究的兴趣,能自觉关注和收集相关的信息。 教学重点:知道典型地形地貌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难点:从地形图中发现整个地球地表地形地貌的分布和特点,知道并描述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个性设计 教学后记 (体现教、学法设计及 (书写教学过程感受, 教学内容调整) 提出调整意见)

集体智慧(以知识体系为主) 一、引入

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地 1.教师用课件展示自己到外地旅游的照片,学生回答,教师适当纠正并补充 方吗?从照片上,你可 介绍地形特点。 以感受到那里的地形 吗?你能说说它的地形 2.你去过什么地方呢?能不能拿出照片来介绍一下呢?你可以说说那里的地 特点吗? 名,有什么特点,地形是怎样的。 二、我们看到过的地形 1. 学生初步交流展示。

1

2. 出示照片,向大家介绍该地方,注意说清楚地形地貌的类型,能简单描 述其特点。 补充介绍。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补充介绍,结合学生照 片上的地形,出示相关图片和课件,介绍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平原: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 高原:面积很大,地形开阔,周围以明显的陡坡为界; 山地: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 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 3.了解家乡的地形 3. 交流,统计地形。 4. 学生自己带来的照片在组内交流,说出地形地貌的类型,简单描述其特 点,整理并做好地形统计记录,完成上面表格。 5.汇报、小结。 三、观察地形图 1. 引入。 2. 刚才我们交流了各自的照片,几张照片可以反映出我们整个家乡的以及 我们的家乡是什么地形 呢?它有什么特点呢? 教师出示家乡地形 的照片或课件,学生回 答后补充介绍,并填表 板书。 地名地形 特点

2

整个国家的地形吗?我想光凭我们的照片是很难了解清楚的。整个地球 表面的地形又是怎样的呢?所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件礼物。请 看!(教师出示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家乡地形图)希望在它们的 帮助下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师板书课题:地球表面的地形)。 3. 初步观察地形图。 地形图,是

普通地 这三张地形图虽然范围不一样,可是它们却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你发现 图的一种,是按一定比 例尺表示地貌、地物平 了吗?你知道上面不同的颜色所代表的意思吗?学生观察并回答。 面位置和高程的一种正 教师补充介绍地形图的相关知识。 射投影图。它用符号和 颜色来表示地球表面的 4. 组观察地形图 地形地貌,一般在图上 从地形图上我们可以知道哪些信息呢?请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世界地 都有比例尺和图例。如 深浅不同的棕色和褐色 形图和中国地形图,交流并注意记录从地形图中获得的信息。 分 别 表 示 海 拔 2000 5.汇报、小结。 米—5000 米以上的高原 和山地。白色表示终年 四、拓展延伸 积雪的山峰,往往都在 1. 关于地球的表面,我们还知道些什么呢?交流、讨论。 6000 米以上。深浅不同 2. 小结并提出:地球表面的地形会不会发生变化呢?是什么力量在作用它 的蓝色表示各种深度的 海洋…… 发生变化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研 五、课后活动 收集有关地形地貌发生变化,特别是火山和地震引起的地形地貌变化的资料,最

3

好是文字加图片。

教学设计活页

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

课题 课型 新 授 执教者 时间

知识与技能: 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 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 地球内部的运动 会引起地壳的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 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 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 过程与方法: 阅读资料,了解火山和地震是怎样改变地形地貌的。 做板块运动的模拟实验,想象和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着的,地表的地形地貌是不断变化着的。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难点 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它们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 教学难点: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板块运动,板块运动影响和改变着地表的地形地貌。

教学准备: 分组器材: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资料、毛巾、橡皮泥、泡沫塑料块、彩色笔等。

教学目标

4

教师演示:火山和地震对地形地貌影响的图片或课件、反映地壳板块运动的图片或课件。

个性设计 教学后记 集体智慧(以知识体系为主) (体现教、学法设计及 (书写教学过程感受, 教学内容调整) 提出调整意见) 师生共同交流收集 一、引入 来的关于火山和地震的 地球表面的地形会不会发生变化呢?是什么力量在作用它发生变化呢?天 资料。教师着重引导学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好好研究一下吧! 生阅读分析书本上的三 二、了解火

山和地震 个相关事例。 1.知道火山和地震吗?能把知道的和大家交流交流吗? 许多科学家认为, 2.师生共同交流收集来的关于火山和地震的资料。教师着重引导学生阅读分 组成地球外壳的岩石圈 析书本上的三个相关事例。 3. 通过刚才的交流和学习,大家都已经知道了火山和地震会使地球表面的 原来是一个整体,后来 地球内部运动的力量使 地形地貌发生变化,那么是什么原因引起了火山和地震呢? 它分裂成几块,形成了 三、探究地球内部的运动 现在的大陆板块。就像 1. 教师介绍。 漂浮在煮沸的热粥上的 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我们知道,地球内部可以分为 柚皮块,这些大陆板块 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可是你知道吗?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 相互碰撞、分离、平移, 温度就越来越高,压力也越来越大。地球的深部物质就像一锅煮热的 从而导致地表的巨大变 粥,在不断的运动,驱动地球的表层运动,造成地球表层的变化。 化。如形成山脉、高原、 2. 学生阅读资料。 裂谷和海沟等。还会引 许多科学家认为,组成地球外壳的岩石圈原来是一个整体,后来地 发火山爆发、地震、海 球内部运动的力量使它分裂成几块,形成了现在的大陆板块。就像漂浮 啸等。 在煮沸的热粥上的柚皮块,这些大陆板块相互碰撞、分离、平移,从而

5

导致地表的巨大变化。如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还会引发火 山爆发、地震、海啸等。 3. 教师课件演示地表分裂形成六大板块,以及六大板块间的相互碰 撞、分离、平移等运动方式。 4. .指导学生做板块运动的模拟实验。 实验一:几块不同颜色的毛巾折叠在一起表示不同的地层,用手从 毛巾的两端向中间挤压。模拟板块的挤压会形成褶皱。 实验二:几块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叠在一起表示不同的地层,用手从两端往外拉, 橡皮泥断裂。模拟岩层断裂和错位。 实验三:一块长方形泡沫塑料块,侧面染出不同的层次表示地层,在上面画 出一条河,然后从中间斜着切开。模拟两块岩层的上下错动、水平错动等不同的 错位方式。 5. 小结。 四、总结延伸 1.地球上海陆的形成和分布、陆地上大规模的山系、高原和平原的地貌格局, 都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地壳运动的结果。 2.地壳内部的运动能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有的犹如火山、地震一样 猛烈而迅速,也有的如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般缓慢而令人难以察觉。 3.地球内部的运动能引起地形地貌发生改变,但还有另外一种缓慢的,在短 期内难以察觉的力,也在影响着地形地貌的变化。那就是流水、风、冰川、海浪 等自然力

的作用。它们是怎样影响着地球表面的呢?我们将在以后的学习中进行 探究。 五、课后活动 注意继续收集并和同学交流火山和地震的事例和相关资料。

6

教学设计活页 课题 3.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课型 新 授 执教者 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会发生风化现象。 过程与方法: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会发生风化现象。 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这种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岩石变化的特点,尝试推测岩石变化的原因。 做冷热变化、流水、植物等对岩石影响的模拟实验来验证推测。 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想象并初步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 教学重点:通过模拟实验,验证冷热变化、流水、植物等对岩石的影响。

教学难点: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想象并初步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

教学重点、难点

集体智慧(以知识体系为主) 一、引入

个性设计 教学后记 (体现教、学法设计及 (书写教学过程感受, 教学内容调整) 提出调整意见)

在野外,山上的岩石都 1. 岩石都很坚硬,除非我们用锤子敲,否则它们不会轻易破碎、断裂。可 布满了裂缝,山脚下往 是在野外,山上的岩石都布满了裂缝,山脚下往往堆着不少的碎石和沙, 往 堆 着 不 少 的 碎 石 和 沙,河道和海滩上的岩 河道和海滩上的岩石都是圆圆的很光滑。我们看到过这样的情景吗?能 石都是圆圆的很光滑。 我们看到过这样的情景 解释这是怎么回事吗? 吗?能解释这是怎么回 2. 学生猜测引起岩石模样发生变化的原因。 事吗?

7

二、探索岩石变化的原因 根据学生的猜测来选择实验。 1. 冷和热的作用。 ⑴ 猜测用酒精灯加热岩石,然后放入冷水中(模仿自然界一年四季温度 的变化对岩石的作用),岩石会发生什么变化。 ⑵ 学生分小组实验活动:冷热对岩石的影响。 ⑶ 有什么现象产生? ⑷说一说从实验中知道了什么。 ⑴ 猜测将几块岩石放 入有水的塑料瓶中剧烈 ⑴ 猜测将几块岩石放入有水的塑料瓶中剧烈晃动,岩石会有什么变化。 晃动,岩石会有什么变 化。 ⑵ 学生分小组实验活动:水的冲刷对岩石的影响。 ⑵ 学生分小组实验活 ⑶ 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动:水的冲刷对岩石的 影响。 ⑷ 说一说从实验中知道了什么。 ⑶ 观察有什么现象发 3. 植物的作用。 生。 ⑷ 说一说从实验中知 ⑴ 演示实验:向杯内倒入石膏糊,撒上几粒豌豆,再倒入一些石膏糊, 道了什么。 将结成块的石膏糊放入盛水的盘子。 2. 流水的作用。 ⑵ 出示豌豆发芽后的石

膏(提早准备的)。

8

⑶ 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⑷ 说一说从实验中知道了什么。 4. 小结,延伸。 ⑴ 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⑵ 现在我们能够解释山上的岩石为什么布满了裂缝,山脚下为什么堆满 了碎石了吗? ⑶ 我们能描述岩石风化的过程吗? ⑷ 推测一下这些碎石再继续变化,会成什么样呢? 出示海南第一山和 云南的路南石林的有关 1. 岩石的风化改变了地球的地形地貌,形成了许多美丽的景观,让我们 图片和资料,师生共同 欣赏分析成因。 一起来欣赏大自然的杰作吧。 三、风化作用改变了地形地貌 2. 出示海南第一山和云南的路南石林的有关图片和资料,师生共同欣赏 分析成因。 四、课外拓展活动 我们的家乡有没有特殊的地质景观呢?形成原因是什么呢?请课后好好去 搜索调查一下

9

教学设计活页

课题

4.

土壤中有什么

课型

执教者

时间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知识与技能: 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颗粒 。 (小 石子、沙、黏土) 、动物、植物的残留物,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 水流动时能携带土壤微粒跟着一起运动, 当水流静止下来时,携带的物质也会沉积下来。一般来说,重的颗粒先沉积,轻的颗粒后沉积。生物的生存离 不开土壤,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 用沉积的方法把土壤成分按颗粒的大小分成几层。 综合各种方法获得的信息,获得对土壤成分的正确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 教学难点: 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 分组器材:为学生准备新鲜湿润的土壤及干燥的土壤、小铲子、塑料盒、报纸、放大镜、去掉上部 的透明饮料瓶、镊子、小棍、水、牙签等。教师演示:有关图片和课件。 个性设计 教学后记 集体智慧(以知识体系为主) (体现教、学法设计及 (书写教学过程感受, 教学内容调整) 提出调整意见)

一、引入 1.整块的岩石风化成碎石,碎石继续变化就会变成越来越小的颗粒,这些颗 整 块 的 岩 石 风 化 成 碎 石,碎石继续变化就会

10

粒又是怎样变成土壤的呢? 2.学生猜测土壤是怎样形成的。 二、寻找土壤的成分 土壤中有哪些成分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寻找一下吧! 1. 观察新鲜湿润的土壤。(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

变成越来越

小的颗粒, 这些颗粒又是怎样变成 土壤的呢?

根据颗粒大小可以把土 壤的微粒分类,最大的 把土倒在纸上进行观察。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进行观察?我们观察到了 土壤颗粒是沙砾(小石 什么? 小组观察后交流,并做好记录。 全班交流、汇报、小结 子),其次是沙,接着 是比沙还要小的沙粉, 2..观察干燥的土壤。(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 最小的土壤微粒是黏 把干燥的土壤捻碎,用牙签把土壤颗粒分开,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土 土。这些统称为岩石的 微粒。沙砾(小石子) 壤的颗粒大小一样吗?我们能描述它们的大小吗? 直径大于 2 毫米、黏土 的微粒很小,甚至用肉 小组观察后交流,并做好记录。 全班交流、汇报、小结。 眼都没有办法看清楚。 资料阅读:根据颗粒大小可以把土壤的微粒分类,最大的土壤颗粒是沙 砾(小石子),其次是沙,接着是比沙还要小的沙粉,最小的土壤微粒是黏 土。这些统称为岩石的微粒。沙砾(小石子)直径大于 2 毫米、黏土的微粒 很小,甚至用肉眼都没有办法看清楚。 有人说:土壤是地球上 图片或课件出示:放大后的沙砾、沙、沙粉和黏土颗粒。 最有价值的资源。我们 怎么解释这一观点?说

11

2. 观察土壤的沉积实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 3. 把一些土倒入水中,我们发现了什么? 搅拌水中的土壤,然后静置一段时间,我们又看到了什么现象? 土壤的沉积物分成了哪几层?试着解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顺序?再做一 次验证自己的想法。 小组观察后交流,并做好记录。 全班交流、汇报、小结。 4. 延伸、小结。 土壤里还有我们没有发现的物质吗?(腐殖质、盐分) 现在我们能解释土壤是怎样形成的了吗? 三、土壤和生命 1. 讨论。 有人说: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我们怎么解释这一观点? 说说自己的理由,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2. 出示图片和文字资料,教师讲解,学生阅读学习。

说自己的理由,和同学 交流自己的看法。

12

3. 说说土壤和人类的关系。 四、课外拓展活动

4.小结。

阅读高士其的诗歌《我们的土壤妈妈》。

教学设计活页

课题

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课型

执教者

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 过程与方法: 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 侵蚀使地表的地形地貌发生改变。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关注自然界的侵蚀现象。 教学重点:认识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 教学难点:设计模拟实验,探究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

分组器材:湿润

、混有少量沙石的土、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报纸、塑料薄膜、小铲子、降雨器(饮料瓶,瓶盖上 扎孔)、水。 教师演示:雨水侵蚀土地的图片或录象、介绍实验操作的课件。

集体智慧(以知识体系为主)

个性设计 教学后记 (体现教、学法设计及 (书写教学过程感受, 教学内容调整) 提出调整意见)

13

一、引入

下雨时,雨水降落到土 1. 下雨是一种经常发生的天气现象。下雨时,雨水降落到土地上。雨水会 地上。雨水会不会对土 地产生影响?土地会发 不会对土地产生影响?土地会发生什么变化?雨水会发生什么变化? 生什么变化?雨水会发 2. 学生讨论交流。 生什么变化? 3.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这些问题。

二、雨如何影响土地 1.我们先来看两幅图。(出示雨水侵蚀土地的图片)你能说说你看到的景 象吗? 你平时看到过类似的景象吗 2.你认为出现这样的景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模拟实验:下雨。 3.学生观察实验装置,明白实验器材所代表的含义。 实验前仔细观察斜坡上 的土地的形态;实验时 学生分组实验。要求:实验前仔细观察斜坡上的土地的形态;实验时注 注意观察“降雨”过程中 意观察“降雨”过程中的土地,以及“雨水”和“径流”的情况,并做记录;实验后 的土地,以及“雨水”和 “径流”的情况,并做记 描述实验中的现象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录;实验后描述实验中 的现象并根据实验结果 小组交流、汇报。 进行分析。\ 4.教师课件出示介绍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学生观看学习。

14

4. 小结、拓展。 雨水会不会影响土地? 教师出示图片,学生观察并思考:斜坡上的

这许多小细沟是怎样来的,这许多小细沟中汇集的水流又会怎样改变地形。 三、影响侵蚀的因素 1. 如果我们刚才实验中的土地不是斜坡而是平地,如果斜坡上长满树 木,如果降雨量很大,结果又会怎样呢?为什么? 2. 学生回答。 3. 接下去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影响侵蚀的因素”吧。我们能设计实验进行 研究吗? 4. 5. 学生小组选择一个研究的问题,进行实验设计前的讨论交流。 学生小组尝试撰写实验方案,教师提示这是对比实验,方案中要注 意明确不同条件和相同条件,实验器材的选用和实验装置的设计。 四、课外拓展活动 还有什么影响侵蚀的因素呢?希望你们课后能继续观察与研究。

15

教学设计活页

课题

6.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

课型

执教者

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坡度的大小、有无植被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会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 侵蚀在不断地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也会使土地流

失,影响我们的生产生活。 保护森林、退耕还林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 过程与方法:在交流的过程中,反思和修改实验方案中不合理的地方。 按照已定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用实验结果推测自然界的情况,并运用所学知识思考洪水灾害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关注有关洪水带来的灾害,及人们采取什么措施预防 等相关信息。 教学重点:交流实验设计方案和按计划进行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实验方案的进一步完善,使之更科学、合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

分组器材:湿润、混有少量沙石的土、有植物生长的土、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报纸、塑料薄膜、小铲

子、降雨器(饮料瓶,瓶盖上分别扎大孔、小孔)、水、接水容器。教师演示:有关水土流失、黄土高原、黄河水的图片或录 象。

集体智慧(以知识体系为主) 一、引入

个性设计 教学后记 (体现教、学法设计及 (书写教学过程感受, 教学内容调整) 提出调整意见)

16

上节课,我们各小组已经制定了雨水对土壤的侵蚀程度和什么因素有关的研 究计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交流一下吧。看看,我们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 二、交流、讨论实验方案 1. 小组交流展示实验方案。 2. 全班讨论,评价、修改或完善实验方案。 3. 思考:在实验中我们还要注意什么问题? 4. 小结。 三、探索侵蚀的实验 1. 实验前的准备:明确实验方案和注意事项,教师特别要提醒注意实验中 的公平性、操作的规范性;准备实验装置。 2. 学生小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3. 要求用容器接住“径流”,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中的现象。 4. 小组交流:实验中我们看到了什么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5. 全班交流汇报。 6. 小结:土地被侵蚀的程度和哪些因素有关呢? 四、拓展延伸 1.刚才我们进行了探索侵蚀的实验,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在自然界中什么地方 的土地最容易发生侵蚀呢?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出示“黄河水”、“水土流失”等相关图片和录象。 2.土地在被侵蚀的过程中地形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出示“黄土高原”等相关图片和录象。 3.思考:侵蚀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灾害? 4. 学生交流讨论。 五、课后作业 事物都有双面性,侵蚀在给我们带来灾害的同时,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交流 一下吧。看看,我们的 设计是否科学、合理

小组交流展示实验方 案。 2.全班讨论

,评价、 修改或完善实验方案。 3.思考:在实验中我 们还要注意什么问题?

土地最容易发生侵蚀 呢? 学生讨论交流,教 师出示“黄河水”、“水土 流失”等相关图片和录 象。 2.土地在被侵蚀的过程 中地形会发生什么样的

17

请同学们课后去思考一下,并找找有关资料。

变化呢? 学生讨论交流,教 师出示“黄土高原”等相 关图片和录象

教学设计活页 课题

7. 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课型

执教者

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河流也是流水侵蚀土地而形成的。 河流会侵蚀河床和两岸,并带走泥土,在水流比较缓慢的地 方,这些泥土又会沉积下来。 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 过程与方法: 做河流实验,探究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推测河流什么地方流速快,什么地方流速慢,什么地方 将会有侵蚀,什么地方将会有沉积。

18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地表的地形地貌是不断变化着的。 培养对土壤的感情,认识保护耕地不被破坏的重 要性。风化、侵蚀、沉积等作用对人类有利有弊。 教学重点:做河流实验,探究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难点:观察河流实验中的现象,用文字和不同的符号记录和表示河流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 己的解释。 个性设计 教学后记 集体智慧(以知识体系为主) (体现教、学法设计及 (书写教学过程感受, 教学内容调整) 提出调整意见) :在向“河流”注水 一、引入 时,一定要检查出水口 1. 我们国家有哪些大的河流?家乡有哪些河流?这些河流和我们的生活生 是否正对“河道”,试一 试,流出的水是不是正 产有什么关系?你知道长江和黄河的形成原因吗? 好流入“河道”中。确保无 2.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后讲解:河流一般是由冰雪融化形成的小溪,或是 误后,才能正式向“河道” 山涧溪流汇集而成的。当流水漫过地表时,会形成细小的水流和沟壑, 注水。注水一开始,要 保持杯子中的水始终是 这些细小的水流会逐渐形成溪流并汇成河流,而沟壑在流水不断侵蚀的 满的。在实验盒的出水 口,一定要用较大的容 过程中会逐渐发展成大的切沟和冲沟并形成河床。 器接住流下来的水。为 3. .河流的形成也是流水对土地的侵蚀结果。那么河流对土地又会有什么影 了让效果明显,观察得 更清楚,可以让实验观 响呢? 学生讨论交流。 察的时间长一些,也就 4. 4.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是说在一瓶水流完后, 再接着倒一瓶水。 二、探索河流对土地的影响

19

1.河流会侵蚀两岸的土地吗? 2.如果河流从崎岖不平的山地流

到地势平缓的地方,河水携带的泥沙会怎样 呢? 回忆沉积实验,观看关于“大石头—鹅卵石—细沙”的图片。 3.学生实验。 准备实验装置:注意空出盒的 1/3 不要装土。 观察无河水流过的“河道”,在记录纸上画出河道的形状,并把它的宽度、深 度标记在图上。 推测:当河流形成时,什么地方流速大,什么地方流速小,什么地方会发生 侵蚀,什么地方会发生沉积? 在河道上记下自己的推测,用虚线标出。 学生动手实验。注意:在向“河流”注水时,一定要检查出水口是否正对“河道”, 试一试,流出的水是不是正好流入“河道”中。确保无误后,才能正式向“河道”注 水。注水一开始,要保持杯子中的水始终是满的。在实验盒的出水口,一定要用 较大的容器接住流下来的水。为了让效果明显,观察得更清楚,可以让实验观察 的时间长一些,也就是说在一瓶水流完后,再接着倒一瓶水。 观察河水流动速度的变化,注意河水的什么地方被侵蚀了?什么地方会有土

20

沉积下来? 4.小组交流、讨论。 5. 全班交流、汇报。 6. 小结。 三、侵蚀和沉积形成的地形地貌 1.思考 为什么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 学生讨论回答。

2.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有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 教师出示相关图片或课件 。 。 四、课外拓展活动 除了流水,还有什么自然的力量能引起土地的侵蚀和沉积?请课后阅读单元 资料库,了解其他自然力如风、冰川、海浪等对土地的侵蚀和沉积作用。

教学设计活页

课题

8. 减少对土壤的侵蚀

课型

执教者

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各种自然力量在重塑地表形态的过程中,也会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人类自身的活动也在改变着 地表的形态,我们要尽量减少土地遭受侵蚀。

21

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实验,检验自己的家园能否经住暴雨的侵袭。 对实验结果进行反思,并寻求改进的方 法。认同人类活动要尊重自然规律,减少因自身活动带来负面影响的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各种力量在重塑和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时,也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正面或负 面的影响。 认识到土地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关注人类为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土地不被破 坏而采取的各种措施。 教学重点:通过模拟实验,检验自己的家园能否经住暴雨的侵袭。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难点:对实验结果进行反思,并寻求改进的方法。

教学准备: 分组器材:长方形塑料水槽(或大盘子)、土、报纸、塑料薄膜、小铲子、降雨器、水、接水容器、 建造房屋的材料等。 教师演示:防治水土流失

的图片、录象或课件。 个性设计 教学后记 集体智慧(以知识体系为主) (体现教、学法设计及 (书写教学过程感受, 教学内容调整) 提出调整意见) 侵蚀使某些地方的 一、引入 土壤流失,改变了地形 1. 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等都会侵蚀土地。侵蚀使某些地方的土壤 地貌,同时对人类的生 流失,改变了地形地貌,同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产生活也产生了极大的 影响。为了保护自己的 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人们想办法尽可能地减少侵蚀。出示预防水土流 家园,人们想办法尽可 能地减少侵蚀。 失的图片、录象或课件。 2. 今天我们就运用我们在这个单元所学的知识,在一个大水槽里建造一个 有山地有平原的地形,然后选择地形中的一个地方建造房屋。如果暴雨 即将来临,我们的家园能经得住风雨的袭击而不被破坏吗?我们就以小

22

组为单位来比一比吧。 二、设计和建造我们的家园 如果重新设计建造 自己的家园,我们会对 论并画出设计图。 地形做哪些改进?我们 2. 全班交流展示设计图,并描述为什么这样建造地形,解释为什么这样选 仍将房子建造在最初选 择的地方吗?为什么? 择家园的位置,以及选择建造地形及房屋所需要的材料的理由。 我们将房子建造在哪 里? 3. 评价、小结。 1. 我们建造什么样的地形,用什么材料?选择什么位置建筑房屋?小组讨 4. 预测暴雨过后,我们的家园会怎样? 三、暴雨对我们的家园有什么影响 1. 思考:在比赛实验中,每组的什么条件应该保持相同,为什么? 2. 学生进行比赛实验:用喷水器装水模拟暴雨降临,观察自己的家园能否 经得住暴雨的袭击。 3. 交流讨论并评价比赛实验结果。 4. 如果重新设计如果重新设计建造自己的家园,我们会对地形做哪些改 进?我们仍将房子建造在最初选择的地方吗?为什么?我们将房子建造 在哪里? 5. 建造自己的家园,我们会对地形做哪些改进?我们仍将房子建造在最初 交流讨论并评价比赛实 验结果。

23

选择的地方吗?为什么?我们将房子建造在哪里? 四、总结、拓展延伸 1. 我们已经知道了哪些力量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 2. 地球的各种力量包括人类自身在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时,会对我们造成哪 些灾害? 3. 调查一下,人们采取了哪些措施来防止这些灾害的发生,以及尽量减少灾 害造成的危害。

24

教学设计活页 课题

1. 地球表面的地形

课型

执教者

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地形包括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峡谷、平原等。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 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过程与方法:观察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如高原、平原、谷地、山脉、 河流、海洋等的地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地球表面地形研究的兴趣,能自觉关注和收集相关的信息。 教学重点:知道典型地形地貌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难点:从地形图中发现整个地球地表地形地貌的分布和特点,知道并描述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个性设计 教学后记 (体现教、学法设计及 (书写教学过程感受, 教学内容调整) 提出调整意见)

集体智慧(以知识体系为主) 一、引入

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地 1.教师用课件展示自己到外地旅游的照片,学生回答,教师适当纠正并补充 方吗?从照片上,你可 介绍地形特点。 以感受到那里的地形 吗?你能说说它的地形 2.你去过什么地方呢?能不能拿出照片来介绍一下呢?你可以说说那里的地 特点吗? 名,有什么特点,地形是怎样的。 二、我们看到过的地形 1. 学生初步交流展示。

1

2. 出示照片,向大家介绍该地方,注意说清楚地形地貌的类型,能简单描 述其特点。 补充介绍。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补充介绍,结合学生照 片上的地形,出示相关图片和课件,介绍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平原: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 高原:面积很大,地形开阔,周围以明显的陡坡为界; 山地: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 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 3.了解家乡的地形 3. 交流,统计地形。 4. 学生自己带来的照片在组内交流,说出地形地貌的类型,简单描述其特 点,整理并做好地形统计记录,完成上面表格。 5.汇报、小结。 三、观察地形图 1. 引入。 2. 刚才我们交流了各自的照片,几张照片可以反映出我们整个家乡的以及 我们的家乡是什么地形 呢?它有什么特点呢? 教师出示家乡地形 的照片或课件,学生回 答后补充介绍,并填表 板书。 地名地形 特点

2

整个国家的地形吗?我想光凭我们的照片是很难了解清楚的。整个地球 表面的地形又是怎样的呢?所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件礼物。请 看!(教师出示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家乡地形图)希望在它们的 帮助下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师板书课题:地球表面的地形)。 3. 初步观察地形图。 地形图,是

普通地 这三张地形图虽然范围不一样,可是它们却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你发现 图的一种,是按一定比 例尺表示地貌、地物平 了吗?你知道上面不同的颜色所代表的意思吗?学生观察并回答。 面位置和高程的一种正 教师补充介绍地形图的相关知识。 射投影图。它用符号和 颜色来表示地球表面的 4. 组观察地形图 地形地貌,一般在图上 从地形图上我们可以知道哪些信息呢?请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世界地 都有比例尺和图例。如 深浅不同的棕色和褐色 形图和中国地形图,交流并注意记录从地形图中获得的信息。 分 别 表 示 海 拔 2000 5.汇报、小结。 米—5000 米以上的高原 和山地。白色表示终年 四、拓展延伸 积雪的山峰,往往都在 1. 关于地球的表面,我们还知道些什么呢?交流、讨论。 6000 米以上。深浅不同 2. 小结并提出:地球表面的地形会不会发生变化呢?是什么力量在作用它 的蓝色表示各种深度的 海洋…… 发生变化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研 五、课后活动 收集有关地形地貌发生变化,特别是火山和地震引起的地形地貌变化的资料,最

3

好是文字加图片。

教学设计活页

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

课题 课型 新 授 执教者 时间

知识与技能: 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 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 地球内部的运动 会引起地壳的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 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 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 过程与方法: 阅读资料,了解火山和地震是怎样改变地形地貌的。 做板块运动的模拟实验,想象和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着的,地表的地形地貌是不断变化着的。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难点 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它们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 教学难点: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板块运动,板块运动影响和改变着地表的地形地貌。

教学准备: 分组器材: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资料、毛巾、橡皮泥、泡沫塑料块、彩色笔等。

教学目标

4

教师演示:火山和地震对地形地貌影响的图片或课件、反映地壳板块运动的图片或课件。

个性设计 教学后记 集体智慧(以知识体系为主) (体现教、学法设计及 (书写教学过程感受, 教学内容调整) 提出调整意见) 师生共同交流收集 一、引入 来的关于火山和地震的 地球表面的地形会不会发生变化呢?是什么力量在作用它发生变化呢?天 资料。教师着重引导学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好好研究一下吧! 生阅读分析书本上的三 二、了解火

山和地震 个相关事例。 1.知道火山和地震吗?能把知道的和大家交流交流吗? 许多科学家认为, 2.师生共同交流收集来的关于火山和地震的资料。教师着重引导学生阅读分 组成地球外壳的岩石圈 析书本上的三个相关事例。 3. 通过刚才的交流和学习,大家都已经知道了火山和地震会使地球表面的 原来是一个整体,后来 地球内部运动的力量使 地形地貌发生变化,那么是什么原因引起了火山和地震呢? 它分裂成几块,形成了 三、探究地球内部的运动 现在的大陆板块。就像 1. 教师介绍。 漂浮在煮沸的热粥上的 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我们知道,地球内部可以分为 柚皮块,这些大陆板块 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可是你知道吗?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 相互碰撞、分离、平移, 温度就越来越高,压力也越来越大。地球的深部物质就像一锅煮热的 从而导致地表的巨大变 粥,在不断的运动,驱动地球的表层运动,造成地球表层的变化。 化。如形成山脉、高原、 2. 学生阅读资料。 裂谷和海沟等。还会引 许多科学家认为,组成地球外壳的岩石圈原来是一个整体,后来地 发火山爆发、地震、海 球内部运动的力量使它分裂成几块,形成了现在的大陆板块。就像漂浮 啸等。 在煮沸的热粥上的柚皮块,这些大陆板块相互碰撞、分离、平移,从而

5

导致地表的巨大变化。如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还会引发火 山爆发、地震、海啸等。 3. 教师课件演示地表分裂形成六大板块,以及六大板块间的相互碰 撞、分离、平移等运动方式。 4. .指导学生做板块运动的模拟实验。 实验一:几块不同颜色的毛巾折叠在一起表示不同的地层,用手从 毛巾的两端向中间挤压。模拟板块的挤压会形成褶皱。 实验二:几块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叠在一起表示不同的地层,用手从两端往外拉, 橡皮泥断裂。模拟岩层断裂和错位。 实验三:一块长方形泡沫塑料块,侧面染出不同的层次表示地层,在上面画 出一条河,然后从中间斜着切开。模拟两块岩层的上下错动、水平错动等不同的 错位方式。 5. 小结。 四、总结延伸 1.地球上海陆的形成和分布、陆地上大规模的山系、高原和平原的地貌格局, 都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地壳运动的结果。 2.地壳内部的运动能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有的犹如火山、地震一样 猛烈而迅速,也有的如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般缓慢而令人难以察觉。 3.地球内部的运动能引起地形地貌发生改变,但还有另外一种缓慢的,在短 期内难以察觉的力,也在影响着地形地貌的变化。那就是流水、风、冰川、海浪 等自然力

的作用。它们是怎样影响着地球表面的呢?我们将在以后的学习中进行 探究。 五、课后活动 注意继续收集并和同学交流火山和地震的事例和相关资料。

6

教学设计活页 课题 3.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课型 新 授 执教者 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会发生风化现象。 过程与方法: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会发生风化现象。 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这种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岩石变化的特点,尝试推测岩石变化的原因。 做冷热变化、流水、植物等对岩石影响的模拟实验来验证推测。 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想象并初步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 教学重点:通过模拟实验,验证冷热变化、流水、植物等对岩石的影响。

教学难点: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想象并初步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

教学重点、难点

集体智慧(以知识体系为主) 一、引入

个性设计 教学后记 (体现教、学法设计及 (书写教学过程感受, 教学内容调整) 提出调整意见)

在野外,山上的岩石都 1. 岩石都很坚硬,除非我们用锤子敲,否则它们不会轻易破碎、断裂。可 布满了裂缝,山脚下往 是在野外,山上的岩石都布满了裂缝,山脚下往往堆着不少的碎石和沙, 往 堆 着 不 少 的 碎 石 和 沙,河道和海滩上的岩 河道和海滩上的岩石都是圆圆的很光滑。我们看到过这样的情景吗?能 石都是圆圆的很光滑。 我们看到过这样的情景 解释这是怎么回事吗? 吗?能解释这是怎么回 2. 学生猜测引起岩石模样发生变化的原因。 事吗?

7

二、探索岩石变化的原因 根据学生的猜测来选择实验。 1. 冷和热的作用。 ⑴ 猜测用酒精灯加热岩石,然后放入冷水中(模仿自然界一年四季温度 的变化对岩石的作用),岩石会发生什么变化。 ⑵ 学生分小组实验活动:冷热对岩石的影响。 ⑶ 有什么现象产生? ⑷说一说从实验中知道了什么。 ⑴ 猜测将几块岩石放 入有水的塑料瓶中剧烈 ⑴ 猜测将几块岩石放入有水的塑料瓶中剧烈晃动,岩石会有什么变化。 晃动,岩石会有什么变 化。 ⑵ 学生分小组实验活动:水的冲刷对岩石的影响。 ⑵ 学生分小组实验活 ⑶ 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动:水的冲刷对岩石的 影响。 ⑷ 说一说从实验中知道了什么。 ⑶ 观察有什么现象发 3. 植物的作用。 生。 ⑷ 说一说从实验中知 ⑴ 演示实验:向杯内倒入石膏糊,撒上几粒豌豆,再倒入一些石膏糊, 道了什么。 将结成块的石膏糊放入盛水的盘子。 2. 流水的作用。 ⑵ 出示豌豆发芽后的石

膏(提早准备的)。

8

⑶ 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⑷ 说一说从实验中知道了什么。 4. 小结,延伸。 ⑴ 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⑵ 现在我们能够解释山上的岩石为什么布满了裂缝,山脚下为什么堆满 了碎石了吗? ⑶ 我们能描述岩石风化的过程吗? ⑷ 推测一下这些碎石再继续变化,会成什么样呢? 出示海南第一山和 云南的路南石林的有关 1. 岩石的风化改变了地球的地形地貌,形成了许多美丽的景观,让我们 图片和资料,师生共同 欣赏分析成因。 一起来欣赏大自然的杰作吧。 三、风化作用改变了地形地貌 2. 出示海南第一山和云南的路南石林的有关图片和资料,师生共同欣赏 分析成因。 四、课外拓展活动 我们的家乡有没有特殊的地质景观呢?形成原因是什么呢?请课后好好去 搜索调查一下

9

教学设计活页

课题

4.

土壤中有什么

课型

执教者

时间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知识与技能: 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颗粒 。 (小 石子、沙、黏土) 、动物、植物的残留物,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 水流动时能携带土壤微粒跟着一起运动, 当水流静止下来时,携带的物质也会沉积下来。一般来说,重的颗粒先沉积,轻的颗粒后沉积。生物的生存离 不开土壤,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 用沉积的方法把土壤成分按颗粒的大小分成几层。 综合各种方法获得的信息,获得对土壤成分的正确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 教学难点: 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 分组器材:为学生准备新鲜湿润的土壤及干燥的土壤、小铲子、塑料盒、报纸、放大镜、去掉上部 的透明饮料瓶、镊子、小棍、水、牙签等。教师演示:有关图片和课件。 个性设计 教学后记 集体智慧(以知识体系为主) (体现教、学法设计及 (书写教学过程感受, 教学内容调整) 提出调整意见)

一、引入 1.整块的岩石风化成碎石,碎石继续变化就会变成越来越小的颗粒,这些颗 整 块 的 岩 石 风 化 成 碎 石,碎石继续变化就会

10

粒又是怎样变成土壤的呢? 2.学生猜测土壤是怎样形成的。 二、寻找土壤的成分 土壤中有哪些成分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寻找一下吧! 1. 观察新鲜湿润的土壤。(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

变成越来越

小的颗粒, 这些颗粒又是怎样变成 土壤的呢?

根据颗粒大小可以把土 壤的微粒分类,最大的 把土倒在纸上进行观察。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进行观察?我们观察到了 土壤颗粒是沙砾(小石 什么? 小组观察后交流,并做好记录。 全班交流、汇报、小结 子),其次是沙,接着 是比沙还要小的沙粉, 2..观察干燥的土壤。(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 最小的土壤微粒是黏 把干燥的土壤捻碎,用牙签把土壤颗粒分开,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土 土。这些统称为岩石的 微粒。沙砾(小石子) 壤的颗粒大小一样吗?我们能描述它们的大小吗? 直径大于 2 毫米、黏土 的微粒很小,甚至用肉 小组观察后交流,并做好记录。 全班交流、汇报、小结。 眼都没有办法看清楚。 资料阅读:根据颗粒大小可以把土壤的微粒分类,最大的土壤颗粒是沙 砾(小石子),其次是沙,接着是比沙还要小的沙粉,最小的土壤微粒是黏 土。这些统称为岩石的微粒。沙砾(小石子)直径大于 2 毫米、黏土的微粒 很小,甚至用肉眼都没有办法看清楚。 有人说:土壤是地球上 图片或课件出示:放大后的沙砾、沙、沙粉和黏土颗粒。 最有价值的资源。我们 怎么解释这一观点?说

11

2. 观察土壤的沉积实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 3. 把一些土倒入水中,我们发现了什么? 搅拌水中的土壤,然后静置一段时间,我们又看到了什么现象? 土壤的沉积物分成了哪几层?试着解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顺序?再做一 次验证自己的想法。 小组观察后交流,并做好记录。 全班交流、汇报、小结。 4. 延伸、小结。 土壤里还有我们没有发现的物质吗?(腐殖质、盐分) 现在我们能解释土壤是怎样形成的了吗? 三、土壤和生命 1. 讨论。 有人说: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我们怎么解释这一观点? 说说自己的理由,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2. 出示图片和文字资料,教师讲解,学生阅读学习。

说自己的理由,和同学 交流自己的看法。

12

3. 说说土壤和人类的关系。 四、课外拓展活动

4.小结。

阅读高士其的诗歌《我们的土壤妈妈》。

教学设计活页

课题

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课型

执教者

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 过程与方法: 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 侵蚀使地表的地形地貌发生改变。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关注自然界的侵蚀现象。 教学重点:认识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 教学难点:设计模拟实验,探究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

分组器材:湿润

、混有少量沙石的土、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报纸、塑料薄膜、小铲子、降雨器(饮料瓶,瓶盖上 扎孔)、水。 教师演示:雨水侵蚀土地的图片或录象、介绍实验操作的课件。

集体智慧(以知识体系为主)

个性设计 教学后记 (体现教、学法设计及 (书写教学过程感受, 教学内容调整) 提出调整意见)

13

一、引入

下雨时,雨水降落到土 1. 下雨是一种经常发生的天气现象。下雨时,雨水降落到土地上。雨水会 地上。雨水会不会对土 地产生影响?土地会发 不会对土地产生影响?土地会发生什么变化?雨水会发生什么变化? 生什么变化?雨水会发 2. 学生讨论交流。 生什么变化? 3.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这些问题。

二、雨如何影响土地 1.我们先来看两幅图。(出示雨水侵蚀土地的图片)你能说说你看到的景 象吗? 你平时看到过类似的景象吗 2.你认为出现这样的景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模拟实验:下雨。 3.学生观察实验装置,明白实验器材所代表的含义。 实验前仔细观察斜坡上 的土地的形态;实验时 学生分组实验。要求:实验前仔细观察斜坡上的土地的形态;实验时注 注意观察“降雨”过程中 意观察“降雨”过程中的土地,以及“雨水”和“径流”的情况,并做记录;实验后 的土地,以及“雨水”和 “径流”的情况,并做记 描述实验中的现象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录;实验后描述实验中 的现象并根据实验结果 小组交流、汇报。 进行分析。\ 4.教师课件出示介绍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学生观看学习。

14

4. 小结、拓展。 雨水会不会影响土地? 教师出示图片,学生观察并思考:斜坡上的

这许多小细沟是怎样来的,这许多小细沟中汇集的水流又会怎样改变地形。 三、影响侵蚀的因素 1. 如果我们刚才实验中的土地不是斜坡而是平地,如果斜坡上长满树 木,如果降雨量很大,结果又会怎样呢?为什么? 2. 学生回答。 3. 接下去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影响侵蚀的因素”吧。我们能设计实验进行 研究吗? 4. 5. 学生小组选择一个研究的问题,进行实验设计前的讨论交流。 学生小组尝试撰写实验方案,教师提示这是对比实验,方案中要注 意明确不同条件和相同条件,实验器材的选用和实验装置的设计。 四、课外拓展活动 还有什么影响侵蚀的因素呢?希望你们课后能继续观察与研究。

15

教学设计活页

课题

6.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

课型

执教者

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坡度的大小、有无植被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会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 侵蚀在不断地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也会使土地流

失,影响我们的生产生活。 保护森林、退耕还林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 过程与方法:在交流的过程中,反思和修改实验方案中不合理的地方。 按照已定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用实验结果推测自然界的情况,并运用所学知识思考洪水灾害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关注有关洪水带来的灾害,及人们采取什么措施预防 等相关信息。 教学重点:交流实验设计方案和按计划进行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实验方案的进一步完善,使之更科学、合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

分组器材:湿润、混有少量沙石的土、有植物生长的土、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报纸、塑料薄膜、小铲

子、降雨器(饮料瓶,瓶盖上分别扎大孔、小孔)、水、接水容器。教师演示:有关水土流失、黄土高原、黄河水的图片或录 象。

集体智慧(以知识体系为主) 一、引入

个性设计 教学后记 (体现教、学法设计及 (书写教学过程感受, 教学内容调整) 提出调整意见)

16

上节课,我们各小组已经制定了雨水对土壤的侵蚀程度和什么因素有关的研 究计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交流一下吧。看看,我们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 二、交流、讨论实验方案 1. 小组交流展示实验方案。 2. 全班讨论,评价、修改或完善实验方案。 3. 思考:在实验中我们还要注意什么问题? 4. 小结。 三、探索侵蚀的实验 1. 实验前的准备:明确实验方案和注意事项,教师特别要提醒注意实验中 的公平性、操作的规范性;准备实验装置。 2. 学生小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3. 要求用容器接住“径流”,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中的现象。 4. 小组交流:实验中我们看到了什么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5. 全班交流汇报。 6. 小结:土地被侵蚀的程度和哪些因素有关呢? 四、拓展延伸 1.刚才我们进行了探索侵蚀的实验,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在自然界中什么地方 的土地最容易发生侵蚀呢?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出示“黄河水”、“水土流失”等相关图片和录象。 2.土地在被侵蚀的过程中地形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出示“黄土高原”等相关图片和录象。 3.思考:侵蚀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灾害? 4. 学生交流讨论。 五、课后作业 事物都有双面性,侵蚀在给我们带来灾害的同时,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交流 一下吧。看看,我们的 设计是否科学、合理

小组交流展示实验方 案。 2.全班讨论

,评价、 修改或完善实验方案。 3.思考:在实验中我 们还要注意什么问题?

土地最容易发生侵蚀 呢? 学生讨论交流,教 师出示“黄河水”、“水土 流失”等相关图片和录 象。 2.土地在被侵蚀的过程 中地形会发生什么样的

17

请同学们课后去思考一下,并找找有关资料。

变化呢? 学生讨论交流,教 师出示“黄土高原”等相 关图片和录象

教学设计活页 课题

7. 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课型

执教者

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河流也是流水侵蚀土地而形成的。 河流会侵蚀河床和两岸,并带走泥土,在水流比较缓慢的地 方,这些泥土又会沉积下来。 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 过程与方法: 做河流实验,探究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推测河流什么地方流速快,什么地方流速慢,什么地方 将会有侵蚀,什么地方将会有沉积。

18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地表的地形地貌是不断变化着的。 培养对土壤的感情,认识保护耕地不被破坏的重 要性。风化、侵蚀、沉积等作用对人类有利有弊。 教学重点:做河流实验,探究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难点:观察河流实验中的现象,用文字和不同的符号记录和表示河流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 己的解释。 个性设计 教学后记 集体智慧(以知识体系为主) (体现教、学法设计及 (书写教学过程感受, 教学内容调整) 提出调整意见) :在向“河流”注水 一、引入 时,一定要检查出水口 1. 我们国家有哪些大的河流?家乡有哪些河流?这些河流和我们的生活生 是否正对“河道”,试一 试,流出的水是不是正 产有什么关系?你知道长江和黄河的形成原因吗? 好流入“河道”中。确保无 2.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后讲解:河流一般是由冰雪融化形成的小溪,或是 误后,才能正式向“河道” 山涧溪流汇集而成的。当流水漫过地表时,会形成细小的水流和沟壑, 注水。注水一开始,要 保持杯子中的水始终是 这些细小的水流会逐渐形成溪流并汇成河流,而沟壑在流水不断侵蚀的 满的。在实验盒的出水 口,一定要用较大的容 过程中会逐渐发展成大的切沟和冲沟并形成河床。 器接住流下来的水。为 3. .河流的形成也是流水对土地的侵蚀结果。那么河流对土地又会有什么影 了让效果明显,观察得 更清楚,可以让实验观 响呢? 学生讨论交流。 察的时间长一些,也就 4. 4.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是说在一瓶水流完后, 再接着倒一瓶水。 二、探索河流对土地的影响

19

1.河流会侵蚀两岸的土地吗? 2.如果河流从崎岖不平的山地流

到地势平缓的地方,河水携带的泥沙会怎样 呢? 回忆沉积实验,观看关于“大石头—鹅卵石—细沙”的图片。 3.学生实验。 准备实验装置:注意空出盒的 1/3 不要装土。 观察无河水流过的“河道”,在记录纸上画出河道的形状,并把它的宽度、深 度标记在图上。 推测:当河流形成时,什么地方流速大,什么地方流速小,什么地方会发生 侵蚀,什么地方会发生沉积? 在河道上记下自己的推测,用虚线标出。 学生动手实验。注意:在向“河流”注水时,一定要检查出水口是否正对“河道”, 试一试,流出的水是不是正好流入“河道”中。确保无误后,才能正式向“河道”注 水。注水一开始,要保持杯子中的水始终是满的。在实验盒的出水口,一定要用 较大的容器接住流下来的水。为了让效果明显,观察得更清楚,可以让实验观察 的时间长一些,也就是说在一瓶水流完后,再接着倒一瓶水。 观察河水流动速度的变化,注意河水的什么地方被侵蚀了?什么地方会有土

20

沉积下来? 4.小组交流、讨论。 5. 全班交流、汇报。 6. 小结。 三、侵蚀和沉积形成的地形地貌 1.思考 为什么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 学生讨论回答。

2.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有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 教师出示相关图片或课件 。 。 四、课外拓展活动 除了流水,还有什么自然的力量能引起土地的侵蚀和沉积?请课后阅读单元 资料库,了解其他自然力如风、冰川、海浪等对土地的侵蚀和沉积作用。

教学设计活页

课题

8. 减少对土壤的侵蚀

课型

执教者

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各种自然力量在重塑地表形态的过程中,也会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人类自身的活动也在改变着 地表的形态,我们要尽量减少土地遭受侵蚀。

21

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实验,检验自己的家园能否经住暴雨的侵袭。 对实验结果进行反思,并寻求改进的方 法。认同人类活动要尊重自然规律,减少因自身活动带来负面影响的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各种力量在重塑和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时,也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正面或负 面的影响。 认识到土地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关注人类为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土地不被破 坏而采取的各种措施。 教学重点:通过模拟实验,检验自己的家园能否经住暴雨的侵袭。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难点:对实验结果进行反思,并寻求改进的方法。

教学准备: 分组器材:长方形塑料水槽(或大盘子)、土、报纸、塑料薄膜、小铲子、降雨器、水、接水容器、 建造房屋的材料等。 教师演示:防治水土流失

的图片、录象或课件。 个性设计 教学后记 集体智慧(以知识体系为主) (体现教、学法设计及 (书写教学过程感受, 教学内容调整) 提出调整意见) 侵蚀使某些地方的 一、引入 土壤流失,改变了地形 1. 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等都会侵蚀土地。侵蚀使某些地方的土壤 地貌,同时对人类的生 流失,改变了地形地貌,同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产生活也产生了极大的 影响。为了保护自己的 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人们想办法尽可能地减少侵蚀。出示预防水土流 家园,人们想办法尽可 能地减少侵蚀。 失的图片、录象或课件。 2. 今天我们就运用我们在这个单元所学的知识,在一个大水槽里建造一个 有山地有平原的地形,然后选择地形中的一个地方建造房屋。如果暴雨 即将来临,我们的家园能经得住风雨的袭击而不被破坏吗?我们就以小

22

组为单位来比一比吧。 二、设计和建造我们的家园 如果重新设计建造 自己的家园,我们会对 论并画出设计图。 地形做哪些改进?我们 2. 全班交流展示设计图,并描述为什么这样建造地形,解释为什么这样选 仍将房子建造在最初选 择的地方吗?为什么? 择家园的位置,以及选择建造地形及房屋所需要的材料的理由。 我们将房子建造在哪 里? 3. 评价、小结。 1. 我们建造什么样的地形,用什么材料?选择什么位置建筑房屋?小组讨 4. 预测暴雨过后,我们的家园会怎样? 三、暴雨对我们的家园有什么影响 1. 思考:在比赛实验中,每组的什么条件应该保持相同,为什么? 2. 学生进行比赛实验:用喷水器装水模拟暴雨降临,观察自己的家园能否 经得住暴雨的袭击。 3. 交流讨论并评价比赛实验结果。 4. 如果重新设计如果重新设计建造自己的家园,我们会对地形做哪些改 进?我们仍将房子建造在最初选择的地方吗?为什么?我们将房子建造 在哪里? 5. 建造自己的家园,我们会对地形做哪些改进?我们仍将房子建造在最初 交流讨论并评价比赛实 验结果。

23

选择的地方吗?为什么?我们将房子建造在哪里? 四、总结、拓展延伸 1. 我们已经知道了哪些力量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 2. 地球的各种力量包括人类自身在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时,会对我们造成哪 些灾害? 3. 调查一下,人们采取了哪些措施来防止这些灾害的发生,以及尽量减少灾 害造成的危害。

24


相关文章

  • 镇实施方案
  • 教学常规,是教学大纲精神和科学教学法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建立正常教学秩序.确保完成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效率的必备条件,而教学常规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中最基本.最经常的工作,是教学管理的核心,是落实素质教育质量的主要途径.为促进我镇教学工作.大力提高教学质量,特别制订本方案. 一.备课 1.认真学习大纲.教 ...

  • 小学教研组长工作计划
  • 一、指导思想 我们中年级(三、四年级)语文教研组在认真学习和领会我校教研室在本学期下达的关于教学工作的精神之后,同时结合我们中段语文教学实际,现将本学期教研工作的开展、实施方案设计如下: 具体实施方案: 根据学校《教研工作计划》,以《新课程标准》的年段要求为基础,本学年将着重以抓好学生的阅读习惯,以 ...

  • 小学20XX年-20XX年学年度上学期教务处工作计划
  •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国家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继续以高效课堂为工作主线,并注意整合教学,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大面积地提高教育质量.特提出以下工作计划: ...

  • 小学教案检查小结
  • 为体现开学初教导处下发的"**小学教案编写的要求",全面促进学校的教学工作规范化,10月11日,我们教导处对全体教师的教案进行了检查.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优点 1.总体检查情况良好,绝大多数老师能根据所任学科教材及所在班级实际书写教案,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际.每个课时教案突 ...

  • 中小学教学常规实施方案
  • 中小学教学常规 教学是教师遵照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培养各种能力的双边活动;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校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三个面向”,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教学有一定的规律,教学工作应当符合而不能违反教学规律。 ...

  • 学年度第二学期工作计划
  • 指导思想 以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针,以改革创新总揽全局,以办人民满意,师生幸福,成就个性化名师,造就个性化学生,铸就特色化名校为办学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校,文化立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的办学方向,以落实“和谐教育”为核心,探索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新模式。 工作目标 1、认真抓好学校的教科研工 ...

  • 20XX年-20XX年学年度上学期小学语文教学单元整体改革实验计划
  • 根据市教研室工作计划安排,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单元整体改革课题组实验工作实际,制定2011—2011学年度上学期小学语文教学单元整体改革实验计划。 一、重视学习 1、尽量搜集、提供有关实验工作材料,供课题组成员学习,为实验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2、结合实验工作实际,安排好形式多样、有实效的集体学习、讨论活 ...

  • 备课制度
  • 备课制度 备课是落实“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根据课堂效率,实现由“教会”、“学会”到会学的转化,在向40分钟要质量的前提和基础下,“预则立,不预则废”。 备课的程序:依据《课程标准》个人初步备课,集体备课,然后个人具体进行个性化补充完成教学案。 备课的内容与要求。认真钻研《课程标 ...

  • 20XX年-20XX年度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工作计划,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和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转变教师观念,促教学方式的变革,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强化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针对学校实际,抓好工作重点,秉承学校教育教学特色,全面提升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确保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全县领先。 ...

  • 20XX年-20XX年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教研工作计划
  •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总揽,以常规工作求深入,以重点工作求突破,特色工作求实效为指导,全面加强学校管理推动学校内涵发展。 工作思路 以迎接省督导评估和省教学评估工作为中心,以抓好学校常规管理和学校内涵发展为重点,全力推进我校的素质教育。 教学工作 一、抓实教学常规管理工作,使教学常规科学化、规范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