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知识点总结

力学知识点总结

一.力知识归纳

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

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⑸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具体的画法是: (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2)延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大小, 10.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 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11. 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 牛顿/千克,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千克);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12.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3.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14.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 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15.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 有关系。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16.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些。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 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5)让物体之间脱离接触(如磁悬浮列车)。

二、 力和运动知识归纳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3.物体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叫做二力平衡。

4.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5. 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三、 压强和浮力知识归纳

(一)压强知识点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压强公式:P=F/S ,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1帕=1牛/米2,压力F单位是:牛;受力面积S单位是:米2

4.增大压强方法 :(1)S不变,F↑;(2)F不变,S↓ (3) 同时把F↑,S↓。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5.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

6.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7.液体压强计算公式:,(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g=9.8牛/千克;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

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米。)

8.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9.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10.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11.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12.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

13.标准大气压: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3×105帕=10.34米水柱。 14.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15. 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二)浮力知识点

1.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 2.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 方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

(1)F浮 G ,上浮 (3)F浮 = G , 悬浮或漂浮 方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

(1) F浮 G , 上浮 (3) F浮 = G,悬浮。(不会漂浮) 3.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4.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 5.阿基米德原理公式: 6.计算浮力方法有:

(1)称量法:F浮= G — F ,(G是物体受到重力,F 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 (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

(4)平衡法:F浮=G物 (适合漂浮、悬浮) 7.浮力利用

(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 (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四、 简单机械和功知识归纳

(一)简单机械

1.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 棒就叫杠杆。 2.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1)。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3.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1L1=F2L2 或写成 。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4.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 (3)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 5.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 质是个等臂杠杆)

6.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7.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二)功

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 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 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功=力×距离) 3. 功的公式:W=Fs;单位:W→焦;F→牛顿;s→米。(1焦=1牛•米).

4.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5.斜面:FL=Gh 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螺丝、盘山公路也是斜面) 6.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计算公式:P有/W=η 7.功率(P):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计算公式:。单位:P→瓦特;W→焦;t→秒。(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

热学知识点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2.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3.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一.分子运动论初步知识

1.分子运动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4.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 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内能也称热能) 5.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内能就越大。 6.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7.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8.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9.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10.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11.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 12.比热(c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 13.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就相同。

14.比热的单位是:焦耳/(千克•℃),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15.水的比热是:C=4.2×103焦耳/(千克•℃),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耳。 16.热量的计算:

① Q吸 =cm(t-t0)=cm△t升 (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 是物体比热,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t0 是初始温度;t 是后来的温度。 ② Q放 =cm(t0-t)=cm△t降

二.内能的利用 热机

1.热值(q ):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燃烧值。单位是:焦耳/千克。 2.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放 =qm;(Q放 是热量,单位是:焦耳;q是热值,单位是:焦/千克;m 是质量,单位是:千克。

3.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它们一个工作循环由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

4.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热机的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5.能量转化:做功冲程是内能转化成机械能;压缩冲程是机械能转化成内能。

6.在热机的各种损失中,废气带走的能量最多,设法利用废气的能量,是提高燃料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三.物态变化

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3.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4.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5.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晶体熔化曲线图) (非晶体熔化曲线图)

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

6.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7.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8.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9.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空气流动快慢。

10.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11.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光学知识归纳

一.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2.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3.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 4.光速: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 3×108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C,玻璃中为2/3C 5.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6.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7、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归纳为:“三线一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理解:①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叙述时要“反”字当头

②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 ③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

8、两种反射现象:①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

②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9、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10、平面镜对光的作用:①成像 ②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①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②像和物的大小③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

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

12、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13、平面镜的应用:(1)水中的倒影 (2)平面镜成像 (3)潜望镜 二.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理解: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既发生折射,同时也发生反射 2、光的折射规律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抽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理解:折射规律分三点:(1)三线一面 (2)两线分居(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4、透镜及分类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镜厚度远比其球面半径小的多。 分类: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 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5、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如图 6、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如图)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如图) 7、凸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口决一:“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运像变小”

口决二:三物距、三界限,成像随着物距变;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远。

口决三:凸透镜,本领大,照相、幻灯和放大;二倍焦外倒实小,二倍焦内倒实大;若是物放焦点内,像物同侧虚像大;一条规律记在心,物近像远像变大。 u是物距 v是像距 f是焦距

还有公式 1/u+1/v=1/f

对于薄凹透镜:

当物体为实物时,成正立、缩小的虚像,像和物在透镜的同侧;

当物体为虚物,凹透镜到虚物的距离为一倍焦距(指绝对值)以内时,成正立、放大的实像,像与物在透镜的同侧;

当物体为虚物,凹透镜到虚物的距离为一倍焦距(指绝对值)时,成像于无穷远;

当物体为虚物,凹透镜到虚物的距离为一倍焦距以外两倍焦距以内(均指绝对值)时,成倒立、放大的虚像,像与物在透镜的异侧;

当物体为虚物,凹透镜到虚物的距离为两倍焦距(指绝对值)时,成与物体同样大小的虚像,像与物在透镜的异侧;

当物体为虚物,凹透镜到虚物的距离为两倍焦距以外(指绝对值)时,成倒立、缩小的虚像,像与物在透镜的异侧。

如果是厚的弯月形凹透镜,情况会更复杂。当厚度足够大时相当于伽利略望远镜,厚度更大时还会相当于正透镜。

电学知识点归纳

一、电路

1.电路组成: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等组成。 2.电路图:用统一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 3.电路的几种状态:

(1)串联电路: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组成的电路叫串联电路。

特点:电流只有一条通道,通过第一个元件的电流一定大小不变地通过第二个元件,只要电路中有一处断开,整个电路都断开。

(2)并联电路:把元件并列地连接在电路两点间组成的电路叫并联电路。 特点:电流有两条或多条通道,各元件可独立工作。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开关只控制本支路上用电器。

二、电流、电压、电阻

1.电流:单位时间内(1s)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叫电流,用符号I表示,单位是安培(A)计算公式: (测电流大小的仪表是电流表、电路图符号: )

电流表的使用:①根据情况选择量程合适的电流表,而后观察它的量程,单位及最小分度值;②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③“+”“-”接线柱接法要正确。即让电流从“+”接线柱流入电流表,从“-”接线柱流出电流表;④被测电流不能超过 量程、选择量程时用试触法;⑤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 直接接到两源两极上;

2.电压:是使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不同的电源提供的电压不同。如一节干电池电压为1.5V,一节蓄电池电压为2V。 (1)电压的单位:伏特(V),常用单位有千伏(kv),毫伏(mv),微伏(uv)

(2)电压表: 测量电路两端电压的仪表叫电压表,符号是 ,常用的 有2个量程:0~3V和0~15V,三个接线柱。

电压表的使用:①电压表要并联在待测电路中;②“+”“-”接线柱接法要正确,即让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流出电压表;③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量程。选择量程用试触法;④电压表可以直接接到电源两极间。这样是测电源电压。

3.电阻:用来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用符号R表示。

(1)电阻大小:由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而与电路两端电压和电流开关它常受温度的影响。 (2)变阻器:

通过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的方法来改变电阻的符号是可分为滑动变阻器、电阻箱两种,滑动变阻器虽不能直接读出连入电路的阻值大小,但却能逐渐改变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大小。电阻箱能表示出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值,但不能连续地改变电阻大小。

三、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1、通过实验得出: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个规律叫欧姆定律,表达式为:

2、欧姆定律得出:测出导体两端电压、导体中的电流,可计算电阻大小,这种实验方法叫“伏安法测电阻”。

四、电功、电功率:

1、电功: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用符号W表示,单位是焦耳(J)。

(1)电功的大小:电流通过导体所做的功等于这段电路两端电压、电路中电流和通电时间三者的乘积。

表达式为W=UIt。

(2)电功的测量:①用电能表可直接测出;②根据W=UIt,可选用 、 和秒表间接测出。 2.电功率(P):电流在1秒钟内所做的功叫做电功率,它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表达式:

(1)电功率的单位:瓦特(w),常用单位:千瓦(kw)、兆瓦(Mw);

(2)电功率的测量: ①根据 ,可选用电能表和秒表测量。 ②根据P=UI,可选用电压表及电流表进行测量。

五、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实际功率

1、额定电压: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也就是用电器上标着的电压值。 2、额定功率: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就是用电器上标着的功率值。 3、实际功率:用电器在各种电压下工作时,实际消耗的功率都叫实际功率。

六、焦耳定律:

1.内容: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写成公式:Q=I2Rt

2. 电热器:利用电来加热的设备。是利用电流热效应来工作的。

3.主要组成部件:发热体、发热体是由电阻率大熔点高的合金丝绕在绝缘体上制成的。 4.电功与电热的关系:

七.电学公式推导

1.推出 Q=It 2.得出 U=IR

3.W=UIt 结合欧姆定律及电流的定义式得出 4.得出 W=Pt

5.P=UI 结合欧姆定律可得出 P=I2R 6.Q=I2Rt

力学知识点总结

一.力知识归纳

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

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⑸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具体的画法是: (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2)延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大小, 10.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 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11. 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 牛顿/千克,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千克);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12.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3.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14.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 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15.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 有关系。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16.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些。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 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5)让物体之间脱离接触(如磁悬浮列车)。

二、 力和运动知识归纳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3.物体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叫做二力平衡。

4.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5. 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三、 压强和浮力知识归纳

(一)压强知识点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压强公式:P=F/S ,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1帕=1牛/米2,压力F单位是:牛;受力面积S单位是:米2

4.增大压强方法 :(1)S不变,F↑;(2)F不变,S↓ (3) 同时把F↑,S↓。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5.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

6.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7.液体压强计算公式:,(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g=9.8牛/千克;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

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米。)

8.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9.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10.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11.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12.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

13.标准大气压: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3×105帕=10.34米水柱。 14.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15. 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二)浮力知识点

1.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 2.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 方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

(1)F浮 G ,上浮 (3)F浮 = G , 悬浮或漂浮 方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

(1) F浮 G , 上浮 (3) F浮 = G,悬浮。(不会漂浮) 3.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4.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 5.阿基米德原理公式: 6.计算浮力方法有:

(1)称量法:F浮= G — F ,(G是物体受到重力,F 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 (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

(4)平衡法:F浮=G物 (适合漂浮、悬浮) 7.浮力利用

(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 (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四、 简单机械和功知识归纳

(一)简单机械

1.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 棒就叫杠杆。 2.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1)。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3.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1L1=F2L2 或写成 。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4.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 (3)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 5.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 质是个等臂杠杆)

6.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7.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二)功

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 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 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功=力×距离) 3. 功的公式:W=Fs;单位:W→焦;F→牛顿;s→米。(1焦=1牛•米).

4.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5.斜面:FL=Gh 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螺丝、盘山公路也是斜面) 6.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计算公式:P有/W=η 7.功率(P):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计算公式:。单位:P→瓦特;W→焦;t→秒。(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

热学知识点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2.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3.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一.分子运动论初步知识

1.分子运动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4.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 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内能也称热能) 5.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内能就越大。 6.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7.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8.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9.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10.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11.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 12.比热(c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 13.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就相同。

14.比热的单位是:焦耳/(千克•℃),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15.水的比热是:C=4.2×103焦耳/(千克•℃),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耳。 16.热量的计算:

① Q吸 =cm(t-t0)=cm△t升 (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 是物体比热,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t0 是初始温度;t 是后来的温度。 ② Q放 =cm(t0-t)=cm△t降

二.内能的利用 热机

1.热值(q ):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燃烧值。单位是:焦耳/千克。 2.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放 =qm;(Q放 是热量,单位是:焦耳;q是热值,单位是:焦/千克;m 是质量,单位是:千克。

3.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它们一个工作循环由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

4.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热机的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5.能量转化:做功冲程是内能转化成机械能;压缩冲程是机械能转化成内能。

6.在热机的各种损失中,废气带走的能量最多,设法利用废气的能量,是提高燃料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三.物态变化

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3.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4.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5.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晶体熔化曲线图) (非晶体熔化曲线图)

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

6.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7.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8.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9.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空气流动快慢。

10.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11.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光学知识归纳

一.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2.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3.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 4.光速: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 3×108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C,玻璃中为2/3C 5.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6.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7、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归纳为:“三线一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理解:①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叙述时要“反”字当头

②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 ③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

8、两种反射现象:①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

②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9、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10、平面镜对光的作用:①成像 ②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①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②像和物的大小③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

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

12、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13、平面镜的应用:(1)水中的倒影 (2)平面镜成像 (3)潜望镜 二.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理解: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既发生折射,同时也发生反射 2、光的折射规律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抽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理解:折射规律分三点:(1)三线一面 (2)两线分居(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4、透镜及分类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镜厚度远比其球面半径小的多。 分类: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 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5、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如图 6、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如图)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如图) 7、凸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口决一:“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运像变小”

口决二:三物距、三界限,成像随着物距变;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远。

口决三:凸透镜,本领大,照相、幻灯和放大;二倍焦外倒实小,二倍焦内倒实大;若是物放焦点内,像物同侧虚像大;一条规律记在心,物近像远像变大。 u是物距 v是像距 f是焦距

还有公式 1/u+1/v=1/f

对于薄凹透镜:

当物体为实物时,成正立、缩小的虚像,像和物在透镜的同侧;

当物体为虚物,凹透镜到虚物的距离为一倍焦距(指绝对值)以内时,成正立、放大的实像,像与物在透镜的同侧;

当物体为虚物,凹透镜到虚物的距离为一倍焦距(指绝对值)时,成像于无穷远;

当物体为虚物,凹透镜到虚物的距离为一倍焦距以外两倍焦距以内(均指绝对值)时,成倒立、放大的虚像,像与物在透镜的异侧;

当物体为虚物,凹透镜到虚物的距离为两倍焦距(指绝对值)时,成与物体同样大小的虚像,像与物在透镜的异侧;

当物体为虚物,凹透镜到虚物的距离为两倍焦距以外(指绝对值)时,成倒立、缩小的虚像,像与物在透镜的异侧。

如果是厚的弯月形凹透镜,情况会更复杂。当厚度足够大时相当于伽利略望远镜,厚度更大时还会相当于正透镜。

电学知识点归纳

一、电路

1.电路组成: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等组成。 2.电路图:用统一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 3.电路的几种状态:

(1)串联电路: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组成的电路叫串联电路。

特点:电流只有一条通道,通过第一个元件的电流一定大小不变地通过第二个元件,只要电路中有一处断开,整个电路都断开。

(2)并联电路:把元件并列地连接在电路两点间组成的电路叫并联电路。 特点:电流有两条或多条通道,各元件可独立工作。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开关只控制本支路上用电器。

二、电流、电压、电阻

1.电流:单位时间内(1s)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叫电流,用符号I表示,单位是安培(A)计算公式: (测电流大小的仪表是电流表、电路图符号: )

电流表的使用:①根据情况选择量程合适的电流表,而后观察它的量程,单位及最小分度值;②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③“+”“-”接线柱接法要正确。即让电流从“+”接线柱流入电流表,从“-”接线柱流出电流表;④被测电流不能超过 量程、选择量程时用试触法;⑤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 直接接到两源两极上;

2.电压:是使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不同的电源提供的电压不同。如一节干电池电压为1.5V,一节蓄电池电压为2V。 (1)电压的单位:伏特(V),常用单位有千伏(kv),毫伏(mv),微伏(uv)

(2)电压表: 测量电路两端电压的仪表叫电压表,符号是 ,常用的 有2个量程:0~3V和0~15V,三个接线柱。

电压表的使用:①电压表要并联在待测电路中;②“+”“-”接线柱接法要正确,即让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流出电压表;③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量程。选择量程用试触法;④电压表可以直接接到电源两极间。这样是测电源电压。

3.电阻:用来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用符号R表示。

(1)电阻大小:由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而与电路两端电压和电流开关它常受温度的影响。 (2)变阻器:

通过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的方法来改变电阻的符号是可分为滑动变阻器、电阻箱两种,滑动变阻器虽不能直接读出连入电路的阻值大小,但却能逐渐改变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大小。电阻箱能表示出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值,但不能连续地改变电阻大小。

三、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1、通过实验得出: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个规律叫欧姆定律,表达式为:

2、欧姆定律得出:测出导体两端电压、导体中的电流,可计算电阻大小,这种实验方法叫“伏安法测电阻”。

四、电功、电功率:

1、电功: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用符号W表示,单位是焦耳(J)。

(1)电功的大小:电流通过导体所做的功等于这段电路两端电压、电路中电流和通电时间三者的乘积。

表达式为W=UIt。

(2)电功的测量:①用电能表可直接测出;②根据W=UIt,可选用 、 和秒表间接测出。 2.电功率(P):电流在1秒钟内所做的功叫做电功率,它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表达式:

(1)电功率的单位:瓦特(w),常用单位:千瓦(kw)、兆瓦(Mw);

(2)电功率的测量: ①根据 ,可选用电能表和秒表测量。 ②根据P=UI,可选用电压表及电流表进行测量。

五、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实际功率

1、额定电压: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也就是用电器上标着的电压值。 2、额定功率: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就是用电器上标着的功率值。 3、实际功率:用电器在各种电压下工作时,实际消耗的功率都叫实际功率。

六、焦耳定律:

1.内容: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写成公式:Q=I2Rt

2. 电热器:利用电来加热的设备。是利用电流热效应来工作的。

3.主要组成部件:发热体、发热体是由电阻率大熔点高的合金丝绕在绝缘体上制成的。 4.电功与电热的关系:

七.电学公式推导

1.推出 Q=It 2.得出 U=IR

3.W=UIt 结合欧姆定律及电流的定义式得出 4.得出 W=Pt

5.P=UI 结合欧姆定律可得出 P=I2R 6.Q=I2Rt


相关文章

  • 高三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 转眼间,短暂的一学期时光又即将过去。本学期我执教高三1班物理课和高三4个班的物理综合课,本人按照教学计划,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试卷、讲评试卷,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已经如期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为了以后能在工作中扬长避短,取得更好的成绩,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组织好课堂教学,努力 ...

  • 高三物理教学总结
  • 本学期我执教6班物理课和五个班的物理综合课,一个学期转瞬即逝,为了以后能在工作中扬长避短,取得更好的成绩,现将本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组织好课堂教学,努力完成教学进度. 二,加强高考研讨,实现备考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本学期,物理备课组的教研活动时间较灵活.备课组成员将在教材处理,教学内容的选 ...

  • 水力学实验心得体会
  • 学习《水力学》心得 选择了土木工程就是选择了学习力学,因为力学是我们土木人的看家之本。其中除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三大主体力学之外,我们本期学习的水力学也是不可小觑的一门看家本领。很荣幸我们本学期能和我们很喜欢的韩老师一起度过水力学的学习。 通过本学期的水力学习,我收获颇多,略说如下: 先从 ...

  • 工程力学认识实习报告
  • 1 实习方向:工程力学认识实习 2 实习目的: 让我们从实践中对这门自己即将从事的专业获得一个感性认识,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今后书本与实践的结合打下基础。实习中,将所学知识和实习内容互相验证,并对一些实际问题加以分析和讨论,使学生对建筑工程专业的基本知识有一个良好的感性认识,了解专业 ...

  • 工程力学认识实习报告范文
  • 1实习方向:工程力学认识实习 2实习目的: 让我们从实践中对这门自己即将从事的专业获得一个感性认识,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今后书本与实践的结合打下基础。实习中,将所学知识和实习内容互相验证,并对一些实际问题加以分析和讨论,使学生对建筑工程专业的基本知识有一个良好的感性认识,了解专业概况 ...

  • 大学生学期生活工作总结
  •   时间飞逝,转眼一个紧张而又充实的学期又要过去,耳边仿佛还是学期初始尚未散去的爆竹声。近半年,对我而言面对的是一种崭新的工作方式和学习状态,可以比较自主地规划课题进度和方案。这对独立的科研能力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同时对我也是一种挑战。现对本学期总结如下:   一、科研绝不简单,不懂不能装懂   新学 ...

  • 建筑行业自我鉴定
  • 大学三年中,我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发展,可以说,经过大学三年的学习,我已经具备了适应社会工作的能力。 在学习上:我刻苦努力,孜孜不倦,争取着大学那美好的时光去学习。大学三年,不光使我学到了许多知识,也使我懂得了学习的方法。到目前为止,我已能对photoshop、flash等软件能够熟练应用。 在思想 ...

  • 建筑施工自我鉴定
  • 大学三年中,我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发展,可以说,经过大学三年的学习,我已经具备了适应社会工作的能力。 在学习上:我刻苦努力,孜孜不倦,争取着大学那美好的时光去学习。大学三年,不光使我学到了许多知识,也使我懂得了学习的方法。到目前为止,我已能对photoshop、flash等软件能够熟练应用。 在思想 ...

  • 20XX年-20XX年高三第一学期物理教学总结
  • 由于水平有限,高三教学经验一直非常缺乏,教学成绩与兄弟班级相比总是进步较慢.还是多看优点少看缺点吧,毕竟这样看自己还是人,才能进步一点.评价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在教学上应该还算是比较用心的,比较突出的是教案.教学反思.一学期转眼已过,有必要对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以便指导今后的教学. 一.教学 ...

  • 工程力学生产实习报告
  •   xx年8月16日,我们工程力学专业学生的生产实习开始了,实习分几个部分:观看相关视频(桥梁、隧道等)、分组讨论、参观中铁十局德大线施工和参观中铁十局制梁厂。生产实习是我们力学专业学习的重要环节,是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实际相结合的一个很好的机会,对强化和加深我们所学的知识,了解土木工程施工方法、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