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胧诗人:梁小斌

  中央电视台2005年新年新诗会上,梁小斌被评为年度推荐诗人。推荐语中这么写道:“诗人梁小斌,一个磨难时代的诗歌童话,他坚韧而坚强地持续写作,在生活的边缘依然把诗歌完全融入了生命的状态。新时期文学启蒙时这位诗人坚实、清澈、透明而深邃的诗句,在中国所有城市的旷野呼啸而过,他朴素而寓意深切的诗歌依然影响着现在的人们。”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朦胧诗人”梁小斌。      作家档案      梁小斌,1954年生,朦胧诗代表诗人。他先后曾从事过车间操作、绿化、电台编辑、杂志编辑、计划生育宣传、广告策划等多种职业。1972年开始诗歌创作,作品《中国,我的钥匙丢了》《雪白的墙》被列为新时期朦胧诗代表诗作。诗作《我热爱秋天的风光》被选入高中教材。著有诗集《少女军鼓队》,思想随笔集《独自成俑》。      作品选读   《梁小斌思想随笔》八题(选三)      梁小斌      从某处逃脱   语言,改变物体的位置。   人,从来就是从纹丝不动的姿态变为运动的姿态。被扭曲了姿态,一种我们所熟知的姿态。   信仰,等待筐里的面包。因为我相信了他的话,因此得有相应的回报。   因为信仰,我们离开了温暖的地方,朝向陌生地带,我们所有的所谓有目的行为,都是接受任务般地加以完成。如同儿童学习科学知识一样,1+1=2,对于孩子有何作用,完全是陌生化的感受。教导是温和的,但是教导中的内容,却是冷冰冰的,这就说明,任何教育的内容必须是修饰成为温暖柔和的面貌而出现。但你长大了,温柔的面容从生硬的教育内容上移开,你难道单是以3个小白兔来代表数学概念吗?我体会到贫困人的心态。他在有空调的房子里心里不得安定。于是,他回到了闷热、需要摇扇子的房子里。或者坐在外面乘凉,他心中毫无动荡。   哪怕是富有的人,他在舒适的地方居住,毫无不稳定感。但是富有的人,仍然有类似于贫困人的那种感受。只是,他们所忧郁的目标不同。   所有人在退一步中,显得无限安详。因而,当我们获得某种幸福感或者稳定感时,我们自己知道,我们曾经是从哪里来。而且,在那个地方曾经感到无限的困苦。我们有时隐瞒了我们某处很不成功这一弱点。如同很熟练的工作是从很不适应的工作中逃逸出来的道理一样。人,确实隐瞒了自己。因而任何一种幸福感和稳定感都是从某处逃脱的结果。   越是舒适,越是物质化的闪烁,越是有此时的欢悦,我们都体会到此光芒即将消失,有那么一种不会消失,你无须去奋斗,无须扭曲姿态,即可获得的心灵平静。      搬石头   路边有一块石头,你不去搬动它,它永远会在那里,我没有产生去搬动它的打算。这时,你接到了命令,立即把石头搬走,我执意不肯搬。那块石头就与我僵持着。   我们就是这样认识石头的。石头在草丛中悄然地屹立着,我体会,石头会发现你迟迟不愿伸出手去碰它。接到搬石头的命令后,那块石头会逐渐向你走来,石头会生长得越来越茁壮,上面布满青苔在诉说,你根本没有碰过它一次,石头进入你的梦乡,成为那句应验的俗话:我的心头像压了一块石头。石头并不永恒地保持原样,在有限的时间内,石头变为形象思维里最为狰狞的怪物将你整个身躯压碎。   时间一到,石头仍在原处会被猛然发现,有人说:“你怎么还没有动。”单纯的石头能引出人声,无异于石头本身在说话。   精神麻木与心灵净化是紧密的两兄弟。   我们的头脑里毫无牵挂,干净如洗,没有任何事你认为马上去做。但你实际上不是蹲在那里,你仍在做事,所谓栖息在事务之中,做着那桩事,而没有想着这事,如同我在呼吸却没有想到呼吸,文学与佛学的区别,禅人的确不是想任何心思,没有什么逼迫的状态需要他进入,但禅人的头脑里有一个不朽的图像,他偎依在图像下。   我们想到的那块石头肯定不朽的石头,做为知识层面上的,信息意义上的石头而存在着。石头向我们走来,时光中的焦虑,不在于是否流逝这个具体的内容,而是时光的确是一种知识,我们知道我们是可以衰老的,衰老是猛然降临的。   文学中的人物是如何表现心灵毫无折皱的呢?      抓活的   为抓松鼠,家里已是一片狼藉,儿子正撅着屁股,不时往那个家伙的栖息地里扔花生米和苹果片,儿子心好,生怕它受委屈。我喝令儿子给我闪开,我腾出一本书,挨着墙角拧着脖子,将手臂伸了过去,手指似乎是碰到了毛茸茸的尾巴,这该死的尾巴,轻轻一弹,我又摸不着了。儿子见我脖颈上青筋蹦跳,忙说:“我来抓。”我说:“难道你的手比我的更长吗?我早已说过,家里不能养这些上跳下窜的鬼玩意儿。”说罢,我已愤怒至极,开始拼命推大衣橱,心想:我抓不住你,我挤死你还不容易。   儿子似乎看透了他的父亲是一个行动懒惰的人,别看他在推大衣橱,正言道:“你就想图省事,我把你喊回来,就是要抓活的。”他这么一说,我停止了推大衣橱,环顾已被儿子和松鼠折腾得乱七八糟的房间,儿子的脚仍在地上的书上踩来踩去,这一切都是为了抓活的。   困难和容易,往往就在一闪念之间,我看电视报道:有个警官对逃到电线杆上的犯罪嫌疑人说:快下来,我们有枪,想打死你还不容易。我们不想这么做,要想抓一个活的坏蛋可就费事了。警官们得在地上铺好防护网,生怕他坚持不住,从上面掉下来。另外警官还得好言相劝,说他犯的罪并不重,何必跟自己过不去,然后再派几个人屏住气息,接近他,“杆上君子”一吼,警官还得后退,就像只能轻轻地去碰松鼠的尾巴一样。我又听说,有几只猴子从动物园里逃到外面的树上呆着,就是不下来,同样也是为了“抓活的”,饲养员费尽了“苦口婆心”式的艰辛,出于执行法律责任感也好,出于对动物的爱心也好,我们的心里一经有了一个自觉的约定,行为不能越这个“雷池”,就格外感到一点也不省事省心,甚至困难重重,但是,松鼠老是躲着不出来,坏人老是不从电线杆上下来,这的确惹人生气,连我都要萌动杀机,两者取其难,弃其易。人在感到很为难时,要坚持下去。   这不是我造谣,好像是苏州市的居民小区的树上有个马蜂窝在扰民,谁也不愿对马蜂抱以“抓活的”的友善态度,于是一顿高压水枪猛射,没死的马蜂落地后,立即就被立马赶到的脚步踏死,据说,这场战役几分钟内就胜利结束。      【思考板】   诗人梁小斌是一个思想者,他习惯于在黑暗的厨房中吸烟静思。“思想总与黑暗有关”,香烟在黑暗里的火光,就是思想者思想的火花――黑暗,缔造了文字,文字又反过来照彻黑暗。这些思想就像“一只蛋壳里生命的躁动”,而他的一则则类似公案的随笔则是为了让他明白“置身于这个蛋壳中的道理”。搬石头、抓松鼠……这一件件不被人注意的琐碎小事,都成了他思想的载体。仔细阅读本文,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思想。      大街,像自由的抒情诗一样流畅      梁小斌   雨后的大街,笔直地伸向远方,   从此岸到彼岸世界,   这中间车辆像流水一般哗哗流淌。      这时,我看见一个戴着太阳帽的孩子,   来到岗亭前,   和警察亲切地谈话。   而一支全是由小朋友组成的队伍,   正和谐、宁静地站在大街的一旁。   我知道他们是在谈论――   这支可爱的队伍,   通过大街的方法。      我沉思的目光,注视远方,   我很激动,   他们一定还谈论了别的,   谈到了中国大街的前程,   而且还谈到了诗和国家。      我看见了:人民的警察――   这人类大街的指挥者,   从岗亭里探出身子,   温和地倾听   孩子的哲学思想,   一个晒了很多太阳的中国孩子,   或许能指出未来中国的方向。      宽阔的大街像自由的抒情诗一样流畅,   绿灯在前方闪烁着激荡我心灵的波光,   一个孩子正在和警察和谐地谈话。      【阅读导引】   梁小斌作为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他的诗作并不像多数人印象里的朦胧诗那样意象模糊、诗意朦胧。一个孩子在雨后大街上“和警察亲切地谈话”的简单画面引发了诗人无限的联想:“一个晒了很多太阳的中国孩子,或许能指出未来中国的方向”,主题鲜明,格调昂扬,给人一种强烈的感染力。“大街,像自由的抒情诗一样流畅”流淌着诗人的思想。      超 级 链 接   梁小斌思想片羽      明天你们将用这把镰刀第一次去收割麦子,明年我们再来看你们的时候,我希望能看到这些镰刀的把子能被你们的汗水擦得黝黑,你们双手上的硬茧,将使镰刀把闪闪发光。镰刀如果不用,如果只是用绸子包好,它永远都会是新的,那只能说明你们没有很好地弯下腰去收割,没有去流汗。崭新的镰刀,说明你们的思想在生锈。你们不用担心,镰刀会越来越薄,最后锋利的钢快断了,不能再磨了,把镰刀使用得一点不剩,就像吃下去一样,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因为,我为你们的生活准备了足够的镰刀,一个人的一生至少应当消灭十把镰刀以上。   ――梁小斌《专制时代的劳动美学》

  中央电视台2005年新年新诗会上,梁小斌被评为年度推荐诗人。推荐语中这么写道:“诗人梁小斌,一个磨难时代的诗歌童话,他坚韧而坚强地持续写作,在生活的边缘依然把诗歌完全融入了生命的状态。新时期文学启蒙时这位诗人坚实、清澈、透明而深邃的诗句,在中国所有城市的旷野呼啸而过,他朴素而寓意深切的诗歌依然影响着现在的人们。”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朦胧诗人”梁小斌。      作家档案      梁小斌,1954年生,朦胧诗代表诗人。他先后曾从事过车间操作、绿化、电台编辑、杂志编辑、计划生育宣传、广告策划等多种职业。1972年开始诗歌创作,作品《中国,我的钥匙丢了》《雪白的墙》被列为新时期朦胧诗代表诗作。诗作《我热爱秋天的风光》被选入高中教材。著有诗集《少女军鼓队》,思想随笔集《独自成俑》。      作品选读   《梁小斌思想随笔》八题(选三)      梁小斌      从某处逃脱   语言,改变物体的位置。   人,从来就是从纹丝不动的姿态变为运动的姿态。被扭曲了姿态,一种我们所熟知的姿态。   信仰,等待筐里的面包。因为我相信了他的话,因此得有相应的回报。   因为信仰,我们离开了温暖的地方,朝向陌生地带,我们所有的所谓有目的行为,都是接受任务般地加以完成。如同儿童学习科学知识一样,1+1=2,对于孩子有何作用,完全是陌生化的感受。教导是温和的,但是教导中的内容,却是冷冰冰的,这就说明,任何教育的内容必须是修饰成为温暖柔和的面貌而出现。但你长大了,温柔的面容从生硬的教育内容上移开,你难道单是以3个小白兔来代表数学概念吗?我体会到贫困人的心态。他在有空调的房子里心里不得安定。于是,他回到了闷热、需要摇扇子的房子里。或者坐在外面乘凉,他心中毫无动荡。   哪怕是富有的人,他在舒适的地方居住,毫无不稳定感。但是富有的人,仍然有类似于贫困人的那种感受。只是,他们所忧郁的目标不同。   所有人在退一步中,显得无限安详。因而,当我们获得某种幸福感或者稳定感时,我们自己知道,我们曾经是从哪里来。而且,在那个地方曾经感到无限的困苦。我们有时隐瞒了我们某处很不成功这一弱点。如同很熟练的工作是从很不适应的工作中逃逸出来的道理一样。人,确实隐瞒了自己。因而任何一种幸福感和稳定感都是从某处逃脱的结果。   越是舒适,越是物质化的闪烁,越是有此时的欢悦,我们都体会到此光芒即将消失,有那么一种不会消失,你无须去奋斗,无须扭曲姿态,即可获得的心灵平静。      搬石头   路边有一块石头,你不去搬动它,它永远会在那里,我没有产生去搬动它的打算。这时,你接到了命令,立即把石头搬走,我执意不肯搬。那块石头就与我僵持着。   我们就是这样认识石头的。石头在草丛中悄然地屹立着,我体会,石头会发现你迟迟不愿伸出手去碰它。接到搬石头的命令后,那块石头会逐渐向你走来,石头会生长得越来越茁壮,上面布满青苔在诉说,你根本没有碰过它一次,石头进入你的梦乡,成为那句应验的俗话:我的心头像压了一块石头。石头并不永恒地保持原样,在有限的时间内,石头变为形象思维里最为狰狞的怪物将你整个身躯压碎。   时间一到,石头仍在原处会被猛然发现,有人说:“你怎么还没有动。”单纯的石头能引出人声,无异于石头本身在说话。   精神麻木与心灵净化是紧密的两兄弟。   我们的头脑里毫无牵挂,干净如洗,没有任何事你认为马上去做。但你实际上不是蹲在那里,你仍在做事,所谓栖息在事务之中,做着那桩事,而没有想着这事,如同我在呼吸却没有想到呼吸,文学与佛学的区别,禅人的确不是想任何心思,没有什么逼迫的状态需要他进入,但禅人的头脑里有一个不朽的图像,他偎依在图像下。   我们想到的那块石头肯定不朽的石头,做为知识层面上的,信息意义上的石头而存在着。石头向我们走来,时光中的焦虑,不在于是否流逝这个具体的内容,而是时光的确是一种知识,我们知道我们是可以衰老的,衰老是猛然降临的。   文学中的人物是如何表现心灵毫无折皱的呢?      抓活的   为抓松鼠,家里已是一片狼藉,儿子正撅着屁股,不时往那个家伙的栖息地里扔花生米和苹果片,儿子心好,生怕它受委屈。我喝令儿子给我闪开,我腾出一本书,挨着墙角拧着脖子,将手臂伸了过去,手指似乎是碰到了毛茸茸的尾巴,这该死的尾巴,轻轻一弹,我又摸不着了。儿子见我脖颈上青筋蹦跳,忙说:“我来抓。”我说:“难道你的手比我的更长吗?我早已说过,家里不能养这些上跳下窜的鬼玩意儿。”说罢,我已愤怒至极,开始拼命推大衣橱,心想:我抓不住你,我挤死你还不容易。   儿子似乎看透了他的父亲是一个行动懒惰的人,别看他在推大衣橱,正言道:“你就想图省事,我把你喊回来,就是要抓活的。”他这么一说,我停止了推大衣橱,环顾已被儿子和松鼠折腾得乱七八糟的房间,儿子的脚仍在地上的书上踩来踩去,这一切都是为了抓活的。   困难和容易,往往就在一闪念之间,我看电视报道:有个警官对逃到电线杆上的犯罪嫌疑人说:快下来,我们有枪,想打死你还不容易。我们不想这么做,要想抓一个活的坏蛋可就费事了。警官们得在地上铺好防护网,生怕他坚持不住,从上面掉下来。另外警官还得好言相劝,说他犯的罪并不重,何必跟自己过不去,然后再派几个人屏住气息,接近他,“杆上君子”一吼,警官还得后退,就像只能轻轻地去碰松鼠的尾巴一样。我又听说,有几只猴子从动物园里逃到外面的树上呆着,就是不下来,同样也是为了“抓活的”,饲养员费尽了“苦口婆心”式的艰辛,出于执行法律责任感也好,出于对动物的爱心也好,我们的心里一经有了一个自觉的约定,行为不能越这个“雷池”,就格外感到一点也不省事省心,甚至困难重重,但是,松鼠老是躲着不出来,坏人老是不从电线杆上下来,这的确惹人生气,连我都要萌动杀机,两者取其难,弃其易。人在感到很为难时,要坚持下去。   这不是我造谣,好像是苏州市的居民小区的树上有个马蜂窝在扰民,谁也不愿对马蜂抱以“抓活的”的友善态度,于是一顿高压水枪猛射,没死的马蜂落地后,立即就被立马赶到的脚步踏死,据说,这场战役几分钟内就胜利结束。      【思考板】   诗人梁小斌是一个思想者,他习惯于在黑暗的厨房中吸烟静思。“思想总与黑暗有关”,香烟在黑暗里的火光,就是思想者思想的火花――黑暗,缔造了文字,文字又反过来照彻黑暗。这些思想就像“一只蛋壳里生命的躁动”,而他的一则则类似公案的随笔则是为了让他明白“置身于这个蛋壳中的道理”。搬石头、抓松鼠……这一件件不被人注意的琐碎小事,都成了他思想的载体。仔细阅读本文,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思想。      大街,像自由的抒情诗一样流畅      梁小斌   雨后的大街,笔直地伸向远方,   从此岸到彼岸世界,   这中间车辆像流水一般哗哗流淌。      这时,我看见一个戴着太阳帽的孩子,   来到岗亭前,   和警察亲切地谈话。   而一支全是由小朋友组成的队伍,   正和谐、宁静地站在大街的一旁。   我知道他们是在谈论――   这支可爱的队伍,   通过大街的方法。      我沉思的目光,注视远方,   我很激动,   他们一定还谈论了别的,   谈到了中国大街的前程,   而且还谈到了诗和国家。      我看见了:人民的警察――   这人类大街的指挥者,   从岗亭里探出身子,   温和地倾听   孩子的哲学思想,   一个晒了很多太阳的中国孩子,   或许能指出未来中国的方向。      宽阔的大街像自由的抒情诗一样流畅,   绿灯在前方闪烁着激荡我心灵的波光,   一个孩子正在和警察和谐地谈话。      【阅读导引】   梁小斌作为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他的诗作并不像多数人印象里的朦胧诗那样意象模糊、诗意朦胧。一个孩子在雨后大街上“和警察亲切地谈话”的简单画面引发了诗人无限的联想:“一个晒了很多太阳的中国孩子,或许能指出未来中国的方向”,主题鲜明,格调昂扬,给人一种强烈的感染力。“大街,像自由的抒情诗一样流畅”流淌着诗人的思想。      超 级 链 接   梁小斌思想片羽      明天你们将用这把镰刀第一次去收割麦子,明年我们再来看你们的时候,我希望能看到这些镰刀的把子能被你们的汗水擦得黝黑,你们双手上的硬茧,将使镰刀把闪闪发光。镰刀如果不用,如果只是用绸子包好,它永远都会是新的,那只能说明你们没有很好地弯下腰去收割,没有去流汗。崭新的镰刀,说明你们的思想在生锈。你们不用担心,镰刀会越来越薄,最后锋利的钢快断了,不能再磨了,把镰刀使用得一点不剩,就像吃下去一样,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因为,我为你们的生活准备了足够的镰刀,一个人的一生至少应当消灭十把镰刀以上。   ――梁小斌《专制时代的劳动美学》


相关文章

  • 现代诗人有哪些
  • 席慕容(1943- ),出版的诗集有《七里香》(1981)、《无怨的青春》(1982)、《时光九篇》(1987)等。 席慕容,蒙古族女诗人。原籍内蒙古查哈尔盟明安旗。蒙古名字全称穆伦席连勃,意为浩荡大江河。是蒙古族王族之后,外婆是王族公主。在父亲的军旅生活中,席慕容出生于四川。十三岁起在日记中写诗, ...

  • 中国现代诗人有哪些
  • 20世纪20年代: 徐志摩 闻一多 李金发 穆木天 冯至 20世纪30年代: 林徽因 戴望舒 李广田 艾青 卞之琳 何其芳 南星 辛笛覃子豪 纪弦 20世纪40年代: 王佐良 陈敬容 杜运燮 穆旦 罗寄一 郑敏 唐祈 袁可嘉牛汉 屠岸 20世纪50年代: 周梦蝶 羊令野 方思 余光中 洛夫 罗门 蓉 ...

  • 中国现代诗歌史
  • 中国现代歌诗是以歌性为主要特征的诗歌文体样式,它包括两部分内容:继承古代歌诗的衣钵、可以配乐演唱的现代诗歌和部分具有诗歌元素的现代歌词和歌剧剧词;不能配乐演唱,但具有民间歌谣的歌性元素,具有一定的颂唱韵律,便于吟诵和朗诵的歌谣体现代诗歌。正确认知和理解现代歌诗的概念,对于恰当处理现当代诗歌的"诗性" ...

  • 十佳诗人获奖感言
  • 冯干劲: 尊敬的明杰老师,尊敬的文朋诗友:没有想到我能获得十佳,没有想到我会认识这么多的朋友,是《中国文学》给我在这个夏日带来惊喜,是《中国文学》的文朋诗友,让我享受了这美味的文学大餐。感谢《中国文学》,感谢明杰老师,更要感谢所有支持我的那些文朋诗友,是您们的支持,让我获得了十佳的荣誉称号。 木棉古 ...

  • 小学师生书画比赛方案
  • 为活跃我校的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师生的审美素质,学校决定于六·一前夕举行书法、绘画比赛,具体事项如下: 一、学生书画比赛 比赛时间:十五周星期一下午二、三节书法、绘画同时进行 比赛地点:各班课室 比赛要求: 1、具体内容另行通知。 2、书法:学前班、一、二、三年级硬笔字(自备300字原稿纸),四、五、 ...

  • 新年新诗会主持词
  • 朱军:新年的脚步悄悄来临,此时此刻让我们与诗歌相会! 董卿:与诗歌相约,我们来到清华大学--这诗的家园. 朱:今夜,这里就是诗的家园. 董:今夜,这里就是我们的家园. 朱:今年,我们新诗会的主题就是--<我们的家园>. 董:在我们的家园里,有四时美景,有百花纷芳. 朱:在我们的家园里,有 ...

  • 20XX年-20XX年学年度教师工作经验总结
  • 时间稍纵即逝,弹指间又将送走一届的毕业生。蓦然回首,一年来的点点滴滴,如在昨日,令人不胜感叹。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育也同样与时俱进,于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热闹非凡。学生难管是事实,工作难做是事实,钞票难存也是事实……种种事实,使我不得不痛下决心,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化整为零,勇于 ...

  •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范文
  • 可以说,在苏格拉底之前,人类的意识是由酒神的迷狂主导的,可以看到赫拉克利特在虔诚之中呐喊世界是一团不灭的火焰,可以听到荷马在疯狂之中演唱神与英雄们强大的力量:而到了苏格拉底,人类就开始冷静思考了,思考着人类自身的秩序,而把那种酒神迷狂的火焰被冷静的理智浇灭了,这就是为什么苏格拉底的弟子柏拉图要把荷马 ...

  • 中国现代诗歌发展
  • 现代诗歌 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中国现代诗歌的主体新诗,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见“五四”文学革命)。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内容,以打破旧诗词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的新体诗。 新诗的倡导与初期创作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晚清,其形式已 ...

  • 新叙事理论诗歌
  • 1、文化背景 概括地说,“新叙事主义诗歌”这一在新的历史时段所萌发和形成的诗歌现象,主要是源于以下文化背景及语境的浸润和催生,即:一个现象、一次争鸣、一个事件、几个相近命题,和诗与诗歌语言的“泛化”潮涌。 首先,“一个现象”,是指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众文化及网络诗歌的勃兴。其次,“一次争鸣”,是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