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教案第一章

理二 教

旗城学校

物 案

第 一章

机 械 运 动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的编写思路是:不拘泥于学科知识的逻辑线索,充分考虑初中生的思维特点,关注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过程。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机械运动的描述和探究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它包括参照物、运动的相对性、速度、平均速度等基本概念和知识,以及长度、时间、速度的测量等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

机械运动现象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有关速度的计算学生在小学也已经接触过,学习这些内容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逐步展开,引导学生由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 教学目标:

1.能用事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2.能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3.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4.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能举例说明生命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5.通过实验探究,掌握测速度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刻度尺的使用,特殊的测量方法 2.速度的定义和物理意义

3.速度公式的运用,物理计算题的解题格式、解题方法 4.参照物的定义和选择

5.机械运动的描述和探究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难点:

1 运动的相对性、速度的测量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 2 刻度尺的使用,特殊的测量方法

3 速度公式的运用,物理计算题的解题格式、解题方法 4 参照物的定义和选择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措施: 加强实验 演示实验全部完成

分组实验:1、长度、时间的测量 2、平均速度的测量 课时安排:

本章共分四节,建议6课时。

第一节 长度、时间的测量 1课时 第二节 运动的描述 1课时 第三节 运动的快慢 1课时 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 1课时 复习检测 1课时 讲评总结 1课时

第一节 长度、时间的测量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教学重点

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 停表 教学难点

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

教学用具 : 示教刻度尺、学生自备透明三角尺。 手表 停表 教学过程: 复习:(1)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直接测量速度的工具?(2)过渡:如何测长度和时间呢? 一、测量的必要性

请一位同学到讲台上,提出问题:你能告诉我他的体温、身高、质量吗?估计一下谈谈你的结论,要想得到准确地数值应该怎么做?引入长度的测量 二、长度的测量

1、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

让学生说出所知道的长度测量工具如刻度尺等,然后教师出示一些常用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 让学生观察。 2、长度的单位

(1) 复习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单位间进率。了解长度单位还有微米、纳米等。 (2) 阅读课文第36页“小资料”:了解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及了解“米”的准确定义。 (3) 认识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

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 、纳米(nm)

3-1-2

1km=1000m=10m; 1dm=0.1m=10m; 1cm=0.01m=10m;

-3-6-9

1mm=0.001m=10m 1μm=0.000001m=10m; 1nm=0.000000001m=10m 3、进行估测身边物体的长度,教师出题。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测量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量程、零刻线、最小分度值;测量时: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5、学生分组实验。测量物理课本宽度、测量硬币的直径、硬币的周长、测细铜丝的直径。 二、时间的测量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例举测量时间的工具。 1、单位:秒 (s ) 小时 (h ) 分 (min ) 2、测量工具:停表(秒表)、机械表、电子表、石英钟 古代:日晷、沙漏 3、介绍停表的使用方法;关键是停表的分度值。 4、体会生活现象所用的时间: 三、误差

1、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异

2、误差与错误的区别:由于测量工具不可能制作得绝对准确,测量环境和测量者的不同等因素对结果都有影响,误差是不可避免的。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错误是不该发生的,是可以避免的。

第二节 运动的描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机械运动和参照物的概念 2. 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 能根据所选参照物判断物体运动情况 教学重点

能根据所选参照物判断物体运动情况 教学难点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一)精心导入 让学生阅读课本序言,让他们有个印象:运动同样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学好运动的科学,能够深入了解体育,还能深入了解自然。

(二)展示预习 问题归纳 学生汇报预习结果,各组汇报预习过程中的问题。 (三)自主合作 探究汇报 教学过程: 1、机械运动

讨论课本图12.1—1所示的运动以及相类似的运动。让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有关运动的现象。 针对学生的讨论,提出如下问题:

①你从座位走到黑板前,这一过程中,你的什么发生了变化? ②有一辆汽车停在路边和在路上行使有什么不同? ③说天上飞的飞机是运动的,你根据什么?

引导学生从讨论和回答中得出,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改变,并得出定义并板书 2、提出问题:

①图中的那些物体是否在做机械运动? ②我们周围的树木,房屋以及教室里的桌椅是运动的吗? 讨论得出:整个银河系、喜马拉雅山、猎豹都在做机械运动,而树木、房屋以及桌椅也都跟地球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它们也在做机械运动。可见,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3、参照物

生活中有这样的经历:自己做的车并未行驶,有车从旁经过,会感觉自己前行或后退。使学生回忆类似的场景,然后提问:“为什么乘客会产生这样的错觉?”组织学生讨论,初步明确乘客判断运动和静止所选的标准不同以后,会产生不同的判断。

学生活动:把课本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把尺子,推动课本使课本沿桌面运动。让学生讨论回答: ① 选取课本作标准,尺子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② 选择课本作标准,尺子和课桌是运动还是静止? ③ 选择尺子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 得出参照物的概念: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 做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我们通常选择地面上不动的物体)

4、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一起描述图12.1—3卡车的运动情况:选取地面做参照物,卡车是运动的;选取收割机做参照物,卡车是静止的。从而得出:

在讨论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要看以哪个物体做标准,选择的标准不同,它的运动情况就可能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描述图12.1—4的各种情形物体的运动状况。

5、总结提高 有机整合 ①什么是机械运动? ②什么是参照物?为什么要选参照物?

第三节 运动的快慢

【教学目标】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教学重点】

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教学难点】 建立速度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实际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人们关心的问题。问题: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二、速度

1、 比较物体快慢的两种方法。

在游泳比赛中,观众和裁判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的方法是不同的。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

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 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

2、在物理学中物体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可用公式:v=s/t表示。 介绍公式中符号的意义和单位:

s----路程---米(m) t---时间----秒(s) v---- 速度----米每秒(m/s或m.s ) 4、速度计算

(1) 学生阅读课文第23页例题,理解题意,根据速度公式计算运动员和摩托车速度。 (2) 学生阅读课文第24页例题,分析题意:北京到上海的铁路线长度和火车运营速度求火车从北京到上海运行时间,可以用公式v=s/t求解,将公式v=s/t变形得到t=s/v,将数据代入求解。

三、匀速直线运动

1、 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第25页的内容: (1) (2) (3)

物体怎样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怎样的运动叫做变速运动? 怎样粗略地描述物体的变速运动?

-1

2、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小结:

变速运动可以用v=s/t来计算,s 是物体通过的某一段路程,t 是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求出的v 就是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3、 计算生活中的平均速度 (1) 学生尝试说明列车时刻表。

根据列车时刻表查询从襄樊到丹江的行程、运行时间。计算列车从襄樊到丹江运行的平均速度。

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

教学目标

观察做变速运动的物体的运动特征,理解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 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教学重点:

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教学难点:

建立速度的概念; 仪器和器材

停表,钢棒2根(直径8毫米,长80厘米一100厘米,或用细木棒代替),高、低支架各1个,钢球(直径19毫米左右),垫块,红粉笔,刻度尺。 教学过程:

1. 安装实验器材。将两根钢棒的两端分别插入高、低支架的两孔中,然后将支架平放在实验桌上,

当钢球放在高端两棒之间时,钢球会沿两棒滚下,如图所示。

2.调节小球滚动的快慢。用垫块调整支架的高度,,并在该拍时钢球经过的位置用粉笔做一个记号。 3.观察小球运动情况。可看到小球沿两棒越滚越快,可发现在相同的时间内,后半段的路程较长,说明小球在做变速直线运动。

4.测量变速直线运动的时间和路程。将时间间隔定为1秒,用刻度尺测量小球路程,连同两段路程相应的时间,填入表。 5.时间间隔仍为1秒,记下小球经过的位置。用刻度尺测量小球路程,连同两段路程相应的时间,填入表中。 注意事项

1.实验中每次要从同一位置让小球自由滚下。

2.若无现成仪器,可以自制,也可用斜面小车代替。用书本将斜面木板一端支起,改变书本的厚度可改变斜面的倾角,即改变小车运动的快慢。

3.若用电子秒表或机械秒表安排两人一组做实验,效果会更好。

第一章 《机械运动》复习课教案

一、复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过程与方法:

会正确使用刻度尺、能准确选择参照物、会运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善于利用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的创新精神,激发他们勇于探索科学实践的进取精神.

二、复习重点:参照物选择、速度计算、刻度尺使用 三、复习难点:速度计算

四、授课方法:小组交流、师生互评、教师讲解 五、课前准备、课堂使用:《机械运动》复习课学案 六、课型:复习课 七、课时:1课时 授课过程:

一、教师询问,通过课前预习学案的学习,你认为本节课重点应掌握哪些知识?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必要的强调引起重视,使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做到有的放矢,目标明确。

二、以小组合作形式交流“课前预习学案”知识网络,教师引导学生对交流情况进行点评及补充,尽可能做到百分百释疑。

三、运用“课前预习学案”所掌握的知识完成“课内探究学案”。教师巡视及时予以个别指导。小组交流,教师讲解共性问题(教师及时进行评价)。 四、课后布置:完成“课后延伸学案”习题。

理二 教

旗城学校

物 案

第 一章

机 械 运 动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的编写思路是:不拘泥于学科知识的逻辑线索,充分考虑初中生的思维特点,关注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过程。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机械运动的描述和探究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它包括参照物、运动的相对性、速度、平均速度等基本概念和知识,以及长度、时间、速度的测量等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

机械运动现象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有关速度的计算学生在小学也已经接触过,学习这些内容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逐步展开,引导学生由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 教学目标:

1.能用事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2.能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3.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4.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能举例说明生命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5.通过实验探究,掌握测速度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刻度尺的使用,特殊的测量方法 2.速度的定义和物理意义

3.速度公式的运用,物理计算题的解题格式、解题方法 4.参照物的定义和选择

5.机械运动的描述和探究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难点:

1 运动的相对性、速度的测量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 2 刻度尺的使用,特殊的测量方法

3 速度公式的运用,物理计算题的解题格式、解题方法 4 参照物的定义和选择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措施: 加强实验 演示实验全部完成

分组实验:1、长度、时间的测量 2、平均速度的测量 课时安排:

本章共分四节,建议6课时。

第一节 长度、时间的测量 1课时 第二节 运动的描述 1课时 第三节 运动的快慢 1课时 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 1课时 复习检测 1课时 讲评总结 1课时

第一节 长度、时间的测量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教学重点

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 停表 教学难点

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

教学用具 : 示教刻度尺、学生自备透明三角尺。 手表 停表 教学过程: 复习:(1)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直接测量速度的工具?(2)过渡:如何测长度和时间呢? 一、测量的必要性

请一位同学到讲台上,提出问题:你能告诉我他的体温、身高、质量吗?估计一下谈谈你的结论,要想得到准确地数值应该怎么做?引入长度的测量 二、长度的测量

1、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

让学生说出所知道的长度测量工具如刻度尺等,然后教师出示一些常用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 让学生观察。 2、长度的单位

(1) 复习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单位间进率。了解长度单位还有微米、纳米等。 (2) 阅读课文第36页“小资料”:了解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及了解“米”的准确定义。 (3) 认识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

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 、纳米(nm)

3-1-2

1km=1000m=10m; 1dm=0.1m=10m; 1cm=0.01m=10m;

-3-6-9

1mm=0.001m=10m 1μm=0.000001m=10m; 1nm=0.000000001m=10m 3、进行估测身边物体的长度,教师出题。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测量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量程、零刻线、最小分度值;测量时: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5、学生分组实验。测量物理课本宽度、测量硬币的直径、硬币的周长、测细铜丝的直径。 二、时间的测量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例举测量时间的工具。 1、单位:秒 (s ) 小时 (h ) 分 (min ) 2、测量工具:停表(秒表)、机械表、电子表、石英钟 古代:日晷、沙漏 3、介绍停表的使用方法;关键是停表的分度值。 4、体会生活现象所用的时间: 三、误差

1、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异

2、误差与错误的区别:由于测量工具不可能制作得绝对准确,测量环境和测量者的不同等因素对结果都有影响,误差是不可避免的。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错误是不该发生的,是可以避免的。

第二节 运动的描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机械运动和参照物的概念 2. 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 能根据所选参照物判断物体运动情况 教学重点

能根据所选参照物判断物体运动情况 教学难点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一)精心导入 让学生阅读课本序言,让他们有个印象:运动同样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学好运动的科学,能够深入了解体育,还能深入了解自然。

(二)展示预习 问题归纳 学生汇报预习结果,各组汇报预习过程中的问题。 (三)自主合作 探究汇报 教学过程: 1、机械运动

讨论课本图12.1—1所示的运动以及相类似的运动。让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有关运动的现象。 针对学生的讨论,提出如下问题:

①你从座位走到黑板前,这一过程中,你的什么发生了变化? ②有一辆汽车停在路边和在路上行使有什么不同? ③说天上飞的飞机是运动的,你根据什么?

引导学生从讨论和回答中得出,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改变,并得出定义并板书 2、提出问题:

①图中的那些物体是否在做机械运动? ②我们周围的树木,房屋以及教室里的桌椅是运动的吗? 讨论得出:整个银河系、喜马拉雅山、猎豹都在做机械运动,而树木、房屋以及桌椅也都跟地球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它们也在做机械运动。可见,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3、参照物

生活中有这样的经历:自己做的车并未行驶,有车从旁经过,会感觉自己前行或后退。使学生回忆类似的场景,然后提问:“为什么乘客会产生这样的错觉?”组织学生讨论,初步明确乘客判断运动和静止所选的标准不同以后,会产生不同的判断。

学生活动:把课本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把尺子,推动课本使课本沿桌面运动。让学生讨论回答: ① 选取课本作标准,尺子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② 选择课本作标准,尺子和课桌是运动还是静止? ③ 选择尺子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 得出参照物的概念: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 做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我们通常选择地面上不动的物体)

4、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一起描述图12.1—3卡车的运动情况:选取地面做参照物,卡车是运动的;选取收割机做参照物,卡车是静止的。从而得出:

在讨论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要看以哪个物体做标准,选择的标准不同,它的运动情况就可能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描述图12.1—4的各种情形物体的运动状况。

5、总结提高 有机整合 ①什么是机械运动? ②什么是参照物?为什么要选参照物?

第三节 运动的快慢

【教学目标】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教学重点】

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教学难点】 建立速度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实际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人们关心的问题。问题: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二、速度

1、 比较物体快慢的两种方法。

在游泳比赛中,观众和裁判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的方法是不同的。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

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 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

2、在物理学中物体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可用公式:v=s/t表示。 介绍公式中符号的意义和单位:

s----路程---米(m) t---时间----秒(s) v---- 速度----米每秒(m/s或m.s ) 4、速度计算

(1) 学生阅读课文第23页例题,理解题意,根据速度公式计算运动员和摩托车速度。 (2) 学生阅读课文第24页例题,分析题意:北京到上海的铁路线长度和火车运营速度求火车从北京到上海运行时间,可以用公式v=s/t求解,将公式v=s/t变形得到t=s/v,将数据代入求解。

三、匀速直线运动

1、 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第25页的内容: (1) (2) (3)

物体怎样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怎样的运动叫做变速运动? 怎样粗略地描述物体的变速运动?

-1

2、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小结:

变速运动可以用v=s/t来计算,s 是物体通过的某一段路程,t 是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求出的v 就是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3、 计算生活中的平均速度 (1) 学生尝试说明列车时刻表。

根据列车时刻表查询从襄樊到丹江的行程、运行时间。计算列车从襄樊到丹江运行的平均速度。

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

教学目标

观察做变速运动的物体的运动特征,理解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 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教学重点:

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教学难点:

建立速度的概念; 仪器和器材

停表,钢棒2根(直径8毫米,长80厘米一100厘米,或用细木棒代替),高、低支架各1个,钢球(直径19毫米左右),垫块,红粉笔,刻度尺。 教学过程:

1. 安装实验器材。将两根钢棒的两端分别插入高、低支架的两孔中,然后将支架平放在实验桌上,

当钢球放在高端两棒之间时,钢球会沿两棒滚下,如图所示。

2.调节小球滚动的快慢。用垫块调整支架的高度,,并在该拍时钢球经过的位置用粉笔做一个记号。 3.观察小球运动情况。可看到小球沿两棒越滚越快,可发现在相同的时间内,后半段的路程较长,说明小球在做变速直线运动。

4.测量变速直线运动的时间和路程。将时间间隔定为1秒,用刻度尺测量小球路程,连同两段路程相应的时间,填入表。 5.时间间隔仍为1秒,记下小球经过的位置。用刻度尺测量小球路程,连同两段路程相应的时间,填入表中。 注意事项

1.实验中每次要从同一位置让小球自由滚下。

2.若无现成仪器,可以自制,也可用斜面小车代替。用书本将斜面木板一端支起,改变书本的厚度可改变斜面的倾角,即改变小车运动的快慢。

3.若用电子秒表或机械秒表安排两人一组做实验,效果会更好。

第一章 《机械运动》复习课教案

一、复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过程与方法:

会正确使用刻度尺、能准确选择参照物、会运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善于利用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的创新精神,激发他们勇于探索科学实践的进取精神.

二、复习重点:参照物选择、速度计算、刻度尺使用 三、复习难点:速度计算

四、授课方法:小组交流、师生互评、教师讲解 五、课前准备、课堂使用:《机械运动》复习课学案 六、课型:复习课 七、课时:1课时 授课过程:

一、教师询问,通过课前预习学案的学习,你认为本节课重点应掌握哪些知识?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必要的强调引起重视,使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做到有的放矢,目标明确。

二、以小组合作形式交流“课前预习学案”知识网络,教师引导学生对交流情况进行点评及补充,尽可能做到百分百释疑。

三、运用“课前预习学案”所掌握的知识完成“课内探究学案”。教师巡视及时予以个别指导。小组交流,教师讲解共性问题(教师及时进行评价)。 四、课后布置:完成“课后延伸学案”习题。


相关文章

  • 教师年度工作总结范文
  • 一、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一方面,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xxxx”重要思想,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政治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认真学习新课改理论,努力提高业务能力,参加自学考试,努力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通过学习,转变了以前的工作观、学生观,使我对新课改理念有了一个全面的、深入的理解,为本人 ...

  • 竞聘中学高级教师述职演讲稿
  • 竞聘中学高级教师述职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同仁: 你们好!首先请允许我向多年来给与我工作支持和帮助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感谢各位领导,同志们给了我这次竞聘的机会. 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的"评聘合一"改革试点工作,为我们教职工搭建了一个充分展示自己.参与竞争的 ...

  • 中学20XX年-20XX年教务处工作总结
  • 备课组能提前一周备好下一周的课,每周五离校前将教案、练习打印稿上交教务处。 (三)公开课的开设与评议。按每人每学期二节公开课安排计划,教师能准时开出公开课,公开课教案打印成稿,教研组长及时组织评课,填写评课意见,上交教务处备案,也使教师的思维在此碰撞,激发出火花;使教师的教学理念在此得到沉淀和升华。 ...

  • 物理教研组工作小结
  • 一学期来,在开发区及学校各位领导和老师的热心支持和帮助下,我在认真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积极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等方面做了一定的努力.下面我把这一学期的工作做简要的汇报总结。 一、师德表现    平时积极参加全校教职工大会,认真学习学校下达的上级文件,关心国内外大事,注重政治理论的学习.配合组里搞好教 ...

  • 20XX年年终工作小结总结(物理教研组)
  •     一、师德表现      平时积极参加全校教职工大会,认真学习学校下达的上级文件,关心国内外大事,注重政治理论的学习.配合组里搞好教研活动。每周按时参加升旗仪式,从不缺勤。服从安排,人际关系融洽。      二、教育教学情况      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 ...

  • 初中教导处工作总结
  • 繁忙与琐碎中,在激情与期待中,在努力与探索中,结束了xx-xx学年下学期工作.本学期教导处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面对任务重.要求高.压力大的困难,坚持以转变观念.注重实效为指导思想,认真贯彻以质量为生命线,在规范中求发展的发展策略,积极推进教学管理与课程改革,努力实现教学目标, ...

  • 20XX年-20XX年学年物理教研组工作小结
  •      一学期来,在开发区及学校各位领导和老师的热心支持和帮助下,我在认真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积极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等方面做了一定的努力.下面我把这一学期的工作做简要的汇报总结。     一、师德表现      平时积极参加全校教职工大会,认真学习学校下达的上级文件,关心国内外大事,注重政治理论 ...

  • 初二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 一、教学目标 初二物理第一学期主要任务有五单元的内容,分别介绍声音、光、物态变化、电路四个方面的内容。教材改革以后,目标重在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物理与社会怎息息相关,要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除了知识的传授,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本学期初二物理的教 ...

  • 初二物理教学计划
  • 泰兴市七圩镇初级中学教学计划 初二年级物理学科 备课组长印安宏 2003年9月4日 一、 学生基本情况:(含知识基础、技能发展水平、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教材内容分析(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要求、思想教育因素、重点、难点分析综合实践内容、师生互动情况。) 物理是初二年级起始学科,学生在日常生产、生 ...

  • 初二第一学期小结
  • 一个学期以来,初二物理备课组工作进展得很顺利,全体成员发扬集体主义精神,互相帮助,目的明确,圆满地完成了学部交给的教学任务,物理教学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1、强化目标管理 为贯彻落实学校提出的目标明确化,思路清晰化,效益最大化的工作原则,初二物理备课组发挥集体的智慧,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制定了学期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