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无处不在012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教学目标 1了解短文两篇所说明的研究成果。

2.短文的行文顺序及说明方法、语言特色。

3、学会从不同角度对所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进行思考。

教学重点:了解两篇短文所说明的事理,说明的顺序、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恐龙无处不在

一、导入

在距今约2.3亿年前——6500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了一种奇异的爬行动物。它们与现代的蜥蜴有许多相似之处,如身体表面覆盖着有鳞片的皮肤。它们的后代是由卵孵化出来的等等。在这漫长的1.65亿年间,它们成为了整个地球的主宰。它们经历了气候较为温暖的三迭纪,食物丰富的侏罗纪,充满了生存恐惧的白垩纪,它们作为过去的生物,人们给了它们一个名字——恐龙。

6500万年前,白垩纪的一个早晨,草食性恐龙正在吃着美味的早餐,“轰”的一声巨响, 一场天翻地覆的大爆炸发生了,从此恐龙便慢慢地减少,直至最后灭绝。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呢?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阿西莫夫笔下的科普世界去寻求答案吧。

二、整体感知

(一)教师检查预习情况,多媒体显示:

选四名同学回答,

明确:(1)遗骸hái 褶皱zhě 劫难nàn 追溯sù

(2)遗骸:遗骨(遗留的残骨)。

褶皱: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的弯曲。

劫难:灾难、灾祸。

致密:细致精密。

追溯: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天衣无缝:比喻事物没有一点破绽。

(3)阿西莫夫,出生在苏联斯摩棱斯克附近的彼得罗维奇小镇。他自小喜欢读科幻小说,15岁时写就过一篇科幻小说,同年考入哥伦比亚大学。18岁那年,即1938年,发表了第一篇科幻小说《偷乘飞船的人》。二次大战后,阿西莫夫在哥伦比亚大学从事研究工作,1949年获博士学位。1955年阿西莫夫升任波士顿大学副教授。1958年阿西莫夫辞去了波士顿大学的教职,成了职业作家。他发表的科幻小说和科普作品至今已有300多部,是公认的当今美国科幻小说家的泰斗。

(二)从课文注解得知,这两篇短文在原书中编排在一起,同在《地球科学新疆域》章节里,请问这两篇短文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学生谈自己阅读的初步印象。

明确: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两文都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这一观点,两文都运用科学发现相互佐证来进行科学研究。

(三)学生自读课文,研讨以下问题:

1.“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由何而知?

2.“大陆漂移”使恐龙遍布世界的说法由何而来?

3.你怎么看待科学家们的推断?

讨论明确:

1.1986年在南极发现鸟臀目恐龙。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因而“恐龙确

实遍布于世界各地”之说成立。

2.科学家并不满足于南极发现恐龙化石最直接的结论,即“恐龙无处不在”。他们就此产

生了更多的疑问,如“恐龙何以在南极生存?”“恐龙是如何越过大洋进到另一个陆地上

去的呢?”深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是大陆漂移把恐龙带到了南极”。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及目标完成过程

1、学生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说明的层次顺序及说明方法。

讨论明确:

全文共15个自然段,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用一个科学观点——“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引出说明内容。

第二部分(第2~14自然段):阐述说明内容——由恐龙化石在南极的发现说明“恐龙无处不在”,再由“恐龙无处不在”这一发现推究原因。

第三部分(15自然段):以“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总结说明内容,结束全文。

本文在说明“大陆漂移”:是恐龙无处不在的原因这一主体内容时,诠释了“板块构造”理论,还用一个生动的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将“板块构造”形象化地说明出来,板块聚散的科学原理也就通俗易懂了。

主体说明部分。列数字是一个重要说明方法,如“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 “大约在2亿年前,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

“印度向北移动,并且大约在5000万年前与亚洲相碰撞,形成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脉。”

“到6500万年以前,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所有的恐龙都灭绝了。” “大约经历了1亿年, (南极)气候逐渐变冷,植物慢慢越来越稀少,动物种类和数量也大量减少。”

“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十分之九的冰在南极。那里的冰有数英里厚,覆盖着丰富的化石。”

——运用大量的数据进行说明,给人以科学依据充分的印象,有很大的说服力。

此外,文章的第二、三部分相对于第一部分,又是在举例说明,说明“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这一科学论断。

2、课文说明的对象涉及哪两个学科?从中我们可以明白一个什么道理? 生物学(恐龙)——地质学(板块理论)

确如文章开头所说:“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里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四、深入剖析:

(1)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

◆“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通过看地图证明南美与非洲的相离,更使人信服,补充说明了大陆漂移学说的一个最显而易见的证据。

(2)课文中多处使用了设问句。这样既将中心内容一步步推出,又使读者感到非常亲切,如面对面交流。

◆“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引出恐龙如何到另一个大陆的问题。 ◆“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引出板块构造理论。

(3)采用多种说明方法进行说明,引人入胜。

◆举例子,说明具体真切易懂。

为了说明不仅南极大陆有恐龙化石这一说法,列举“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列举“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的事实,说明南极不止只有恐龙化石,还有别的。

◆作比较,鲜明具体地说明,使读者一目了然。

将南极的恐龙的命运与其他大陆的恐龙进行比较。“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得多,因为板块把它们向南携带到了极地。”

◆打比方,使得语言既生动又明白如话。

“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一句,形象地说明了南极洲寒冷的程度和南极洲在地球中的重要地位。

◆列数字,给人以科学依据充分的印象,准确而具体,令人信服。

“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大约在2亿年前,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

五、总结、扩展

科学家能从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中产生联想,经过怀疑、推测、研究、论证之后有新的发现。同学们要从中受到启发,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以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为学生提供一篇短文《世界各大洲都有恐龙的足迹吗》,进行比较阅读,使大家加深对《恐龙无处不有》所说明内容的理解,进而从两篇写法各异说明内容却一样的文章中,去找寻自己的发现。

五、作业

借阅有关资料,或参观自然博物馆,或看有关科幻影片,了解一下恐龙的世界。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教学目标 1了解短文两篇所说明的研究成果。

2.短文的行文顺序及说明方法、语言特色。

3、学会从不同角度对所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进行思考。

教学重点:了解两篇短文所说明的事理,说明的顺序、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恐龙无处不在

一、导入

在距今约2.3亿年前——6500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了一种奇异的爬行动物。它们与现代的蜥蜴有许多相似之处,如身体表面覆盖着有鳞片的皮肤。它们的后代是由卵孵化出来的等等。在这漫长的1.65亿年间,它们成为了整个地球的主宰。它们经历了气候较为温暖的三迭纪,食物丰富的侏罗纪,充满了生存恐惧的白垩纪,它们作为过去的生物,人们给了它们一个名字——恐龙。

6500万年前,白垩纪的一个早晨,草食性恐龙正在吃着美味的早餐,“轰”的一声巨响, 一场天翻地覆的大爆炸发生了,从此恐龙便慢慢地减少,直至最后灭绝。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呢?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阿西莫夫笔下的科普世界去寻求答案吧。

二、整体感知

(一)教师检查预习情况,多媒体显示:

选四名同学回答,

明确:(1)遗骸hái 褶皱zhě 劫难nàn 追溯sù

(2)遗骸:遗骨(遗留的残骨)。

褶皱: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的弯曲。

劫难:灾难、灾祸。

致密:细致精密。

追溯: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天衣无缝:比喻事物没有一点破绽。

(3)阿西莫夫,出生在苏联斯摩棱斯克附近的彼得罗维奇小镇。他自小喜欢读科幻小说,15岁时写就过一篇科幻小说,同年考入哥伦比亚大学。18岁那年,即1938年,发表了第一篇科幻小说《偷乘飞船的人》。二次大战后,阿西莫夫在哥伦比亚大学从事研究工作,1949年获博士学位。1955年阿西莫夫升任波士顿大学副教授。1958年阿西莫夫辞去了波士顿大学的教职,成了职业作家。他发表的科幻小说和科普作品至今已有300多部,是公认的当今美国科幻小说家的泰斗。

(二)从课文注解得知,这两篇短文在原书中编排在一起,同在《地球科学新疆域》章节里,请问这两篇短文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学生谈自己阅读的初步印象。

明确: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两文都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这一观点,两文都运用科学发现相互佐证来进行科学研究。

(三)学生自读课文,研讨以下问题:

1.“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由何而知?

2.“大陆漂移”使恐龙遍布世界的说法由何而来?

3.你怎么看待科学家们的推断?

讨论明确:

1.1986年在南极发现鸟臀目恐龙。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因而“恐龙确

实遍布于世界各地”之说成立。

2.科学家并不满足于南极发现恐龙化石最直接的结论,即“恐龙无处不在”。他们就此产

生了更多的疑问,如“恐龙何以在南极生存?”“恐龙是如何越过大洋进到另一个陆地上

去的呢?”深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是大陆漂移把恐龙带到了南极”。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及目标完成过程

1、学生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说明的层次顺序及说明方法。

讨论明确:

全文共15个自然段,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用一个科学观点——“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引出说明内容。

第二部分(第2~14自然段):阐述说明内容——由恐龙化石在南极的发现说明“恐龙无处不在”,再由“恐龙无处不在”这一发现推究原因。

第三部分(15自然段):以“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总结说明内容,结束全文。

本文在说明“大陆漂移”:是恐龙无处不在的原因这一主体内容时,诠释了“板块构造”理论,还用一个生动的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将“板块构造”形象化地说明出来,板块聚散的科学原理也就通俗易懂了。

主体说明部分。列数字是一个重要说明方法,如“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 “大约在2亿年前,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

“印度向北移动,并且大约在5000万年前与亚洲相碰撞,形成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脉。”

“到6500万年以前,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所有的恐龙都灭绝了。” “大约经历了1亿年, (南极)气候逐渐变冷,植物慢慢越来越稀少,动物种类和数量也大量减少。”

“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十分之九的冰在南极。那里的冰有数英里厚,覆盖着丰富的化石。”

——运用大量的数据进行说明,给人以科学依据充分的印象,有很大的说服力。

此外,文章的第二、三部分相对于第一部分,又是在举例说明,说明“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这一科学论断。

2、课文说明的对象涉及哪两个学科?从中我们可以明白一个什么道理? 生物学(恐龙)——地质学(板块理论)

确如文章开头所说:“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里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四、深入剖析:

(1)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

◆“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通过看地图证明南美与非洲的相离,更使人信服,补充说明了大陆漂移学说的一个最显而易见的证据。

(2)课文中多处使用了设问句。这样既将中心内容一步步推出,又使读者感到非常亲切,如面对面交流。

◆“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引出恐龙如何到另一个大陆的问题。 ◆“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引出板块构造理论。

(3)采用多种说明方法进行说明,引人入胜。

◆举例子,说明具体真切易懂。

为了说明不仅南极大陆有恐龙化石这一说法,列举“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列举“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的事实,说明南极不止只有恐龙化石,还有别的。

◆作比较,鲜明具体地说明,使读者一目了然。

将南极的恐龙的命运与其他大陆的恐龙进行比较。“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得多,因为板块把它们向南携带到了极地。”

◆打比方,使得语言既生动又明白如话。

“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一句,形象地说明了南极洲寒冷的程度和南极洲在地球中的重要地位。

◆列数字,给人以科学依据充分的印象,准确而具体,令人信服。

“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大约在2亿年前,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

五、总结、扩展

科学家能从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中产生联想,经过怀疑、推测、研究、论证之后有新的发现。同学们要从中受到启发,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以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为学生提供一篇短文《世界各大洲都有恐龙的足迹吗》,进行比较阅读,使大家加深对《恐龙无处不有》所说明内容的理解,进而从两篇写法各异说明内容却一样的文章中,去找寻自己的发现。

五、作业

借阅有关资料,或参观自然博物馆,或看有关科幻影片,了解一下恐龙的世界。


相关文章

  • 旅游实践心得总结
  • 常州旅游业:前景无限好 近年来,常州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备受瞩目,江苏工业学院暑期实践小分队就“探索常州旅游的发展”的课题进行了暑期实践。 早上我们来到了素有“东方侏罗纪公园”之称的常州恐龙园。恐龙园作为常州最近两年旅游业迅猛发展的典型,理所当然的成为了我们活动的主要调查地点。借此机会,我们实践小分队 ...

  • 学习要有恒心的格言
  • 001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002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003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004 日子象念珠一样,一天接着一天滑过,串成周,串成月 005 年华一去不复返,事业放弃在难成 006 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我们的后面 007 时间是脑力劳动者的资本 00 ...

  • 个人整改方案012(村主任)
  • 从6月9号起,我村进入"抓好整改,巩固提高"阶段,结合本人在"党性分析,民主评议"阶段存在的需整改的问题,制订个人整改方案如下. 一.需整改的问题 1.在学习上还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学习的内容和方式较为简单,学习的质量和效果还不高. 2.理想信念.宗旨观念方面 ...

  • 祭奠亲人的话语
  • 清明,伤感的日子。一晃,父亲已离开我们四年多了,都说时间是治疗心灵创伤的最好良药,可我亲身体会到这剂良药药效实在太慢了,直到现在每每提到父亲我还是气塞咽喉,泪流满面。 有人说梦见过世的人不好,醒来后一定要念叨以求下次不再梦见,但我从不信这个,偶然在梦中见到父亲,我是多么渴望梦永远不醒,醒来后我久久的 ...

  • 走玩赤水--中国侏罗纪公园导游词
  • 朋友们,现在,我们就要进入中国侏罗纪公园了. 我想问:在坐的看了美国好莱坞科幻大片<侏罗纪公园>的请举手.看的人还真不少哇.(或看的人不多)请问谁能简单地解释"侏罗纪"是啥子意思? 其实,这是地质.历史学者们为研究地球进化史所创造的一些专业术语.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地球 ...

  • 经典搞笑损人的话
  • 1 恐龙说:“遇到色-狼,不慌不忙;遇到禽兽,慢慢享受……” 2 找不到恐龙,就用蜥蜴顶 3 关羽五绺长髯,风度翩翩,手提青龙偃月刀,江湖人送绰号——刀郎。 4 男人与女人,终究也只是欲望的动物吧!真的可以因为爱而结合吗?对不起,我也不知道。。 5 路边的野花不要,踩。 6 吃饭与ml是第一生产力。 ...

  • 抓紧时间做事的格言
  • 鱼放三天发臭,客住三天讨嫌。 (美国总统 富兰克林. B.) I am a slow walker , but I never walk backwards .(Abraham Lincoln , American president) 我走得很慢,但是我从来不会后退。 (美国总统 林肯. A.) ...

  • 有关生命安全的格言
  • 生命,那是自然付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 ——诺贝尔 生命不等于是呼吸,生命是活动。 ——卢梭 生命是一条艰险的峡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通过。 ——米歇潘 生命如同寓言,其价值不在与长短,而在与内容。 ——塞涅卡 生命在闪光中现出绚烂,在平凡中现出真实。 ——伯克 谁能以深刻的内容充实每个瞬间,谁就是在无 ...

  • 常州中华恐龙园
  • 中华恐龙园坐落在常州新区现代旅游休闲区.园区一期投资3亿人民币,占地500亩.经过两年多的建设.中华恐龙园目前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个具特色.相互衬托的四大块旅游休闲功能区,凭借出众的创意设计.领先的技术手段.新颖的艺术效果营造了中国规模较大的主体乐园. 中华恐龙园的主体建筑,外观充分运用现代仿生建筑语 ...

  • 情侣之间好听的话语
  • 202.找不到恐龙,就用蜥蜴顶. 203.关羽五绺长髯,风度翩翩,手提青龙偃月刀,江湖人送绰号--刀郎. 204.男人与女人,终究也只是欲望的动物吧!真的可以因为爱而结合吗?对不起-.我也不知道- 205.路边的野花不要,踩. 206.吃饭与ml是第一生产力. 207.月经不仅仅是女人的痛苦,也是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