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八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资料

八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 基本知识

第五单元 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

一、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其它知识点:1、水螅通常生活在水流缓慢、水草繁茂的清洁淡水中。2、水螅的外胚层有刺细胞,刺细胞是腔肠动物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在触角处尤其多。

其它知识点:1、软体动物有十万种以上,是动物界的第二大类群。

2、河蚌的外套膜受到沙粒等异物的刺激,会分泌珍珠质形成珍珠。

3、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超过100万种,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

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三对足两对翅。蝗虫用气管呼吸,气门是气体进出的门户。

4、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柱的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

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5、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柱的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四、鱼类

1、鱼类所以能生活在水中的特点:一是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在水中呼吸。

2、结构特点:

外形:体形梭形减小阻力;体色上深下浅有利于觅食避敌;体表有黏液减小阻力

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水 口 鳃盖后缘

用鳃呼吸 鳃是鲜红的是因为鳃丝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鳃丝既多又密,大大增加了与水接触的面积

用鳍游泳:维持身体平衡:背鳍一个,臀鳍一个,腹鳍一对,胸鳍一对;

尾鳍一个:控制身体运动的方向,尾部的摆动提供前进的动力

3、鱼的体型: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分,呈流线型,体表有鳞片和黏液。

4、鱼的运动:鱼靠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和各种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5、鱼的呼吸:鱼用鳃呼吸,水从口进入,从鳃盖后缘流出,经过鳃,完成气体交换。

6、鱼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7、我国的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8、常见的海洋鱼有:带鱼、鲨鱼、大黄鱼、小黄鱼等。

9、鱼与人类的关系:养殖业和捕捞业,可以食用,要合理利用和保护。

 海马是鱼不是马,娃娃鱼是两栖动物,章、墨、鱿鱼都为软,美人鱼学名儒艮是哺乳动物。

五、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其它知识点:青蛙的形态: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四肢,皮肤裸露。眼睛后面有鼓膜,能感知声

波。头部前端,有鼻孔,是呼吸的通道。青蛙的前肢短小,支撑身体;后肢发达,趾间有蹼,适于跳跃和游泳。

蜥蜴的形态: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颈可以使头灵活地转动。蜥蜴的

四肢短小,贴地爬行。蜥蜴用肺呼吸。

大鲵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扬子鳄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动物的“活化石”。

六、鸟

1、会飞的动物早在几亿年前就已经出现了,先是无脊椎动物中的昆虫,后来是脊椎动物中的鸟以及哺乳动物中的蝙蝠。

2、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除了鸵鸟、企鹅等少数鸟不会飞外绝大多数鸟善飞,飞行使鸟类扩大了活动范围,有利于觅食和繁育后代。

3、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①体形流线型,减少飞行阻力②前肢变成翼,生有大型羽毛,体表被羽③胸肌发达,占体重五分之一④骨薄而坚固,有高大的龙骨突、长骨中空。⑤食量大、消化能力强,摄取有机物多,直肠短,不储存粪便⑥鸟能进行双重呼吸,有发达的气囊与肺相通,气囊能储存气体,但不能进行气体交换,气体交换的场所仍然是肺

4、鸟类:鸡、鸭、鹅、鸵鸟、企鹅等

5、鸟类与人类的关系:捕食农林害虫,人类食物中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等。

七、哺乳动物

1、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是非洲象,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是鲸。

2、哺乳动物的体表被毛,具有很好的保温作用。

3、哺乳动物的生殖:胎生、哺乳使后代得到很好的照顾和良好的营养。

4、哺乳动物的牙齿具有分化,食草动物的牙齿分为门齿和臼齿,食肉动物的牙齿分为门齿(切断食物)、臼齿(磨碎食物)和犬齿(犬齿发达,撕裂食物)。

5、哺乳动物具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能灵敏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及时做出相应的反应。

6、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分为门齿、犬齿和臼齿。

7、与家兔草食性相适应的特点:①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②盲肠发达,③消化管长。

8、恒温动物:体温不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只有鸟类和哺乳类)

哺乳动物:除个别种类外,都体表被毛、胎生、(哺乳。 鲸鱼、蝙蝠、海豚)

9、对于陆地生活的动物来说,足够的食物、水分、隐蔽地是基本环境条件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骨骼

1、运动系统

关节:支点

肌肉(又叫:骨骼肌)动力

①骨骼肌收缩牵动骨绕关节运动。

②一块骨、一块骨骼肌、一个关节都属于器官。

关节头

关节面 覆盖关节软骨,有利于减少摩擦。

2、关节

关节囊

关节腔

关节特点:牢固、灵活

肌腱:位于两端

3 肌腹:位于中间。

①骨骼肌两端的肌腱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

②骨骼肌特性:受刺激而收缩

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直臂提一桶水时,肱二头肌、肱三头肌都收缩

双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肱三头肌都舒张

5、运动并不仅靠运动系统,它还需要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6、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所以完成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独立完成,而是由多组肌肉共同完成的。

7、动物行为: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行为可分为:

①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

如:蜘蛛结网、蜜蜂采蜜、公鸡打鸣、鸟类迁徙、蚂蚁筑巢、鱼类洄游

②学习行为:也叫后天性行为,是在遗传因素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

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如大山雀喝奶、蚯蚓走迷宫

8、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会某种行为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

9、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有观察法和实验法以及这两种方法的结合。

10、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是营群体生活的,如蚂蚁、蜜蜂、白蚁、猴、狒狒、象、鹿、鸡、羊。

11、社会行为的特征:①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②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③有的形成等级。意义:有利于群体内的交流、有利于群体觅食、御敌和繁殖后代。

雌蚁:专职的“产卵机器”,也叫蚁后

雄蚁:与雌蚁交配

12 工蚁:筑巢、喂养雌蚁、雄蚁和兵蚁

兵蚁:蚁穴的保卫

13、通讯的含义:一个动物群体中的某个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收信息的个体产生相应的反应,这种现象叫做通讯。

14、动物的信息交流:动作(蜜蜂)、声音(猴、鸟)、气味(蚂蚁)

15、蝶蛾类昆虫的雌虫,体表的腺体能分泌吸引雄虫的物质-----性外激素。

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作引诱剂,可以诱杀农业害虫。

第三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在维持生态平衡中有重要作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

2、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3、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4、为什么说动物能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动物体内的有机物通过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无机盐可以被植物利用制造有机物。

5、动物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动物帮助植物传播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

6、仿生的含义:科学家模仿动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这就是仿生。常用的仿生技术有:长颈鹿与宇航服,萤火虫与冷光灯,蝙蝠与雷达,乌龟与薄壳建筑,小鸟与飞机,鱼与潜水艇等

7、生物反应器的含义:科学家利用生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要的某些物质,这就是生物反应器。目前最理想的生物反应器是乳房生物反应器。

8、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常用的有:以虫治虫,以菌治虫和以鸟治虫。

第四章 细菌和真菌

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1.菌落的含义: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2.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①配制培养基②高温灭菌③冷却④接种⑤恒温培养

3.细菌菌落的特点:菌落比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

4.真菌菌落的特点:菌落比较大,霉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有时还能呈现红、褐、绿、黑、黄等不同的颜色。

5.细菌和真菌生存所需要的基本环境条件: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有些需要氧气,有些不需要氧气。

6.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细菌和真菌几乎无处不在,但在不同的环境中,它们的分布不同。在土壤中、水里、空气中乃至我们身体上都可以找到细菌和真菌,甚至在寒冷的极地、很热的温泉中也有它们的踪迹。

第二节:细菌

1.第一个观察到细菌的人是列文·虎克,第一个发现细菌的人是巴斯德。巴斯德的三个成就:①"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利用鹅颈瓶实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②发现了乳酸菌和酵母菌③提出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

2.细菌的形态:根据细菌的外形不同,可以把细菌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种。细菌很小,大约1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只有一颗小米粒大,单细胞。

3.植物细胞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和线粒体(简记为:壁、膜、质、核、液、叶、线) 4.动物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简记为:膜、质、核、线) 5.细菌细胞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区域,有的还有鞭毛和荚膜,属于原核生物。

6.细胞的营养方式:由于细菌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所以,它的营养方式为异养。

7.细菌的生殖方式为分裂生殖

n8.细菌分裂的计算公式:N=m·2(m表示原有的细菌个数,n表示分裂的次数)

9.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能度过不良的环境。

第三节:真菌

1. 常见的真菌:大型真菌有蘑菇,多细胞真菌有霉菌,单细胞真菌有酵母菌。

2. 真菌的结构: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3. 真菌的营养方式:由于真菌中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所以,它的

营养方式为异养(包括腐生和寄生)。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4. 真菌的生殖方式为:孢子生殖。

5. 多细胞真菌的菌体由许多细胞连接起来的菌丝构成。菌丝可分营养菌丝和直立菌丝两种。

6. 青霉的孢子呈扫帚状而曲霉的菌丝呈放射状。

7. 细菌与真菌的异同点:相同点:都没有叶绿体,营养方式都是异养

不同点: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真菌有;细菌都是单细胞,而真菌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细菌是分裂生殖,真菌是孢子生殖.

第四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①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②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③与动植物共生

2.细菌真菌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制造有机物。如果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就会堆积如山,动植物就会丧失生存的空间。

3.细菌和真菌的营养方式有三种:寄生、共生和腐生

4.寄生:细菌或真菌寄生在人或动植物的身体上,使其患病,它本身获利。一方得利一方受害。

5.共生:与其他生物共同生活,互惠互利。

6.腐生:从死亡的生物遗体上通过分解有机物而获得营养。

7.链球菌可以使人患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等多种疾病;一些真菌寄生在人的体表或体内,引起人患手癣、足癣等多种疾病;棉花枯萎病、水稻瘟病、小麦叶锈病、玉米瘤黑粉病等植

物疾病,都是由真菌引起的。

8.地衣是真菌与藻类植物共同生在一起而形成的。

9.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含氮物质,而植物则为根瘤菌提供营养物质。

第五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 曲霉:淀粉转化成葡萄糖,制作腐乳、豆酱、奶酪、酿酒

真菌 酵母菌:有氧:葡萄糖→二氧化碳+水+能量(多) 面包、馒头、 无氧:葡萄糖→二氧化碳+酒精+能量(少) 酿酒

乳酸菌:无氧环境下把有机物转化成乳酸,做酸奶、泡菜

细菌

醋酸菌:把有机物转化成醋酸,制醋

1.食品腐败的原因:细菌和真菌在食品中生长和繁殖

2.食品保存的原理:把食品内的细菌或真菌杀死或者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3.食品保存的方法:"巴氏"消毒法(依据高温灭菌原理,牛奶);罐藏法(依据高温消毒和防止于细菌和真菌接触的原理);冷冻法、 冷藏法(依据低温可以抑菌的原理);真空包装法(依据破坏需氧菌类生存环境的原理);晒制与烟熏法、腌制法、脱水法、渗透保存法(依据除去水分防止细菌和真菌生长的原理);使用防腐剂;使用射线等

4.有些细菌可以产生杀死或抑制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称为抗生素。

5.科学家把控制合成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内,对大肠杆菌进行培养,使之产生治疗糖尿病的物质——胰岛素。

6.甲烷是一种清洁的能源,可以作为燃料用于做饭、照明、取暖等。

7.有些细菌或真菌还能净化城市污水。

第五章:病毒

1.19世纪末,伊万若夫斯基在研究烟草花叶病的病因时发现了滤过性病毒

2.19世纪末,口蹄疫病的研究证明了滤过性病毒的存在。

3.20世纪初,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了烟草花叶病毒。病毒形体极微小,要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

4.病毒根据寄主可以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三类。

5.动物病毒:寄生在人或动物的活细胞内的病毒。如流感病毒

6.植物病毒:寄生在植物细胞内的病毒。如烟草花叶病病毒

7.细菌病毒: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又叫噬菌体。如大肠杆菌噬菌体。

8.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组成。

9.病毒的生活方式:营寄生生活,利用活细胞的物质制造新的病毒,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当环境适宜时,又开始生长和繁殖。

10.病毒与人类的关系:一方面会使人患病,另一方面也可以在生物防治、基因工程、制作疫苗等方面来加以利用。

11、疾病防治:①抗生素是真菌产生的可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如青霉菌产生的青霉素,可治疗多种细菌性疾病,如肺炎、脑膜炎、淋病。

②把控制合成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内,使之大量生产胰岛素

12、环境保护: 污水中的有机物(有机酸、氨基酸)可作为细菌的食物。无氧时一些杆菌、甲烷菌可将引发污染的有机物发酵分解,产生甲烷等,而有氧时另外一些细菌也可将这些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这样都使污水得到净化。

第六单元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第一章: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第一节: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1.植物分类的依据:根据植物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绿色开花植物的分类主要根据根、茎、叶、花和果实、种子来分,其它植物的分类主要根据它们的根、茎和叶。 .......

2.动物的分类依据:外部形态结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等。

3.微生物的分类依据: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第二节:从中到界

1.为了科学地将生物进行分类,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的分类单位。

2.生物的分类从大到小的等级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3.“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最近。

4.生物分类的意义:为了弄清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5.同种生物的共同特征最多,包括的种类最少;同界生物的共同特征最少,包括的种类最多。

6.给植物挂牌的时一般要写植物的名称、国际名称、属于哪个科、分布和用途等。

7.林奈提出的双名法——每个物种的科学名称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属名,第二部分是种加词,有时后面还有命名者的姓名。

第二章: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生物种类多样性的实质上基因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栖息环境的多样性就构成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3.我国的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其中苔藓类、蕨类和种子植物仅次于巴西和哥伦比亚,居世界第三位。

4.我国的裸子植物最丰富,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

5.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第三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1.自然保护区的含义:为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人们把含有保护对象中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这就是自然保护区。

2.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3.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为了保护完整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

4.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斑头雁、棕头鸥及其生存环境而建立的。

第二部分:需要识记的图形

1胸鳍 2腹鳍 3臀 鳍 4尾鳍 5背鳍 6鳃盖

曲霉 青霉

八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 基本知识

第五单元 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

一、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其它知识点:1、水螅通常生活在水流缓慢、水草繁茂的清洁淡水中。2、水螅的外胚层有刺细胞,刺细胞是腔肠动物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在触角处尤其多。

其它知识点:1、软体动物有十万种以上,是动物界的第二大类群。

2、河蚌的外套膜受到沙粒等异物的刺激,会分泌珍珠质形成珍珠。

3、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超过100万种,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

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三对足两对翅。蝗虫用气管呼吸,气门是气体进出的门户。

4、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柱的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

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5、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柱的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四、鱼类

1、鱼类所以能生活在水中的特点:一是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在水中呼吸。

2、结构特点:

外形:体形梭形减小阻力;体色上深下浅有利于觅食避敌;体表有黏液减小阻力

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水 口 鳃盖后缘

用鳃呼吸 鳃是鲜红的是因为鳃丝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鳃丝既多又密,大大增加了与水接触的面积

用鳍游泳:维持身体平衡:背鳍一个,臀鳍一个,腹鳍一对,胸鳍一对;

尾鳍一个:控制身体运动的方向,尾部的摆动提供前进的动力

3、鱼的体型: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分,呈流线型,体表有鳞片和黏液。

4、鱼的运动:鱼靠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和各种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5、鱼的呼吸:鱼用鳃呼吸,水从口进入,从鳃盖后缘流出,经过鳃,完成气体交换。

6、鱼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7、我国的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8、常见的海洋鱼有:带鱼、鲨鱼、大黄鱼、小黄鱼等。

9、鱼与人类的关系:养殖业和捕捞业,可以食用,要合理利用和保护。

 海马是鱼不是马,娃娃鱼是两栖动物,章、墨、鱿鱼都为软,美人鱼学名儒艮是哺乳动物。

五、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其它知识点:青蛙的形态: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四肢,皮肤裸露。眼睛后面有鼓膜,能感知声

波。头部前端,有鼻孔,是呼吸的通道。青蛙的前肢短小,支撑身体;后肢发达,趾间有蹼,适于跳跃和游泳。

蜥蜴的形态: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颈可以使头灵活地转动。蜥蜴的

四肢短小,贴地爬行。蜥蜴用肺呼吸。

大鲵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扬子鳄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动物的“活化石”。

六、鸟

1、会飞的动物早在几亿年前就已经出现了,先是无脊椎动物中的昆虫,后来是脊椎动物中的鸟以及哺乳动物中的蝙蝠。

2、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除了鸵鸟、企鹅等少数鸟不会飞外绝大多数鸟善飞,飞行使鸟类扩大了活动范围,有利于觅食和繁育后代。

3、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①体形流线型,减少飞行阻力②前肢变成翼,生有大型羽毛,体表被羽③胸肌发达,占体重五分之一④骨薄而坚固,有高大的龙骨突、长骨中空。⑤食量大、消化能力强,摄取有机物多,直肠短,不储存粪便⑥鸟能进行双重呼吸,有发达的气囊与肺相通,气囊能储存气体,但不能进行气体交换,气体交换的场所仍然是肺

4、鸟类:鸡、鸭、鹅、鸵鸟、企鹅等

5、鸟类与人类的关系:捕食农林害虫,人类食物中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等。

七、哺乳动物

1、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是非洲象,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是鲸。

2、哺乳动物的体表被毛,具有很好的保温作用。

3、哺乳动物的生殖:胎生、哺乳使后代得到很好的照顾和良好的营养。

4、哺乳动物的牙齿具有分化,食草动物的牙齿分为门齿和臼齿,食肉动物的牙齿分为门齿(切断食物)、臼齿(磨碎食物)和犬齿(犬齿发达,撕裂食物)。

5、哺乳动物具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能灵敏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及时做出相应的反应。

6、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分为门齿、犬齿和臼齿。

7、与家兔草食性相适应的特点:①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②盲肠发达,③消化管长。

8、恒温动物:体温不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只有鸟类和哺乳类)

哺乳动物:除个别种类外,都体表被毛、胎生、(哺乳。 鲸鱼、蝙蝠、海豚)

9、对于陆地生活的动物来说,足够的食物、水分、隐蔽地是基本环境条件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骨骼

1、运动系统

关节:支点

肌肉(又叫:骨骼肌)动力

①骨骼肌收缩牵动骨绕关节运动。

②一块骨、一块骨骼肌、一个关节都属于器官。

关节头

关节面 覆盖关节软骨,有利于减少摩擦。

2、关节

关节囊

关节腔

关节特点:牢固、灵活

肌腱:位于两端

3 肌腹:位于中间。

①骨骼肌两端的肌腱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

②骨骼肌特性:受刺激而收缩

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直臂提一桶水时,肱二头肌、肱三头肌都收缩

双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肱三头肌都舒张

5、运动并不仅靠运动系统,它还需要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6、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所以完成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独立完成,而是由多组肌肉共同完成的。

7、动物行为: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行为可分为:

①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

如:蜘蛛结网、蜜蜂采蜜、公鸡打鸣、鸟类迁徙、蚂蚁筑巢、鱼类洄游

②学习行为:也叫后天性行为,是在遗传因素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

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如大山雀喝奶、蚯蚓走迷宫

8、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会某种行为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

9、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有观察法和实验法以及这两种方法的结合。

10、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是营群体生活的,如蚂蚁、蜜蜂、白蚁、猴、狒狒、象、鹿、鸡、羊。

11、社会行为的特征:①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②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③有的形成等级。意义:有利于群体内的交流、有利于群体觅食、御敌和繁殖后代。

雌蚁:专职的“产卵机器”,也叫蚁后

雄蚁:与雌蚁交配

12 工蚁:筑巢、喂养雌蚁、雄蚁和兵蚁

兵蚁:蚁穴的保卫

13、通讯的含义:一个动物群体中的某个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收信息的个体产生相应的反应,这种现象叫做通讯。

14、动物的信息交流:动作(蜜蜂)、声音(猴、鸟)、气味(蚂蚁)

15、蝶蛾类昆虫的雌虫,体表的腺体能分泌吸引雄虫的物质-----性外激素。

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作引诱剂,可以诱杀农业害虫。

第三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在维持生态平衡中有重要作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

2、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3、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4、为什么说动物能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动物体内的有机物通过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无机盐可以被植物利用制造有机物。

5、动物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动物帮助植物传播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

6、仿生的含义:科学家模仿动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这就是仿生。常用的仿生技术有:长颈鹿与宇航服,萤火虫与冷光灯,蝙蝠与雷达,乌龟与薄壳建筑,小鸟与飞机,鱼与潜水艇等

7、生物反应器的含义:科学家利用生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要的某些物质,这就是生物反应器。目前最理想的生物反应器是乳房生物反应器。

8、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常用的有:以虫治虫,以菌治虫和以鸟治虫。

第四章 细菌和真菌

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1.菌落的含义: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2.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①配制培养基②高温灭菌③冷却④接种⑤恒温培养

3.细菌菌落的特点:菌落比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

4.真菌菌落的特点:菌落比较大,霉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有时还能呈现红、褐、绿、黑、黄等不同的颜色。

5.细菌和真菌生存所需要的基本环境条件: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有些需要氧气,有些不需要氧气。

6.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细菌和真菌几乎无处不在,但在不同的环境中,它们的分布不同。在土壤中、水里、空气中乃至我们身体上都可以找到细菌和真菌,甚至在寒冷的极地、很热的温泉中也有它们的踪迹。

第二节:细菌

1.第一个观察到细菌的人是列文·虎克,第一个发现细菌的人是巴斯德。巴斯德的三个成就:①"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利用鹅颈瓶实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②发现了乳酸菌和酵母菌③提出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

2.细菌的形态:根据细菌的外形不同,可以把细菌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种。细菌很小,大约1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只有一颗小米粒大,单细胞。

3.植物细胞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和线粒体(简记为:壁、膜、质、核、液、叶、线) 4.动物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简记为:膜、质、核、线) 5.细菌细胞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区域,有的还有鞭毛和荚膜,属于原核生物。

6.细胞的营养方式:由于细菌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所以,它的营养方式为异养。

7.细菌的生殖方式为分裂生殖

n8.细菌分裂的计算公式:N=m·2(m表示原有的细菌个数,n表示分裂的次数)

9.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能度过不良的环境。

第三节:真菌

1. 常见的真菌:大型真菌有蘑菇,多细胞真菌有霉菌,单细胞真菌有酵母菌。

2. 真菌的结构: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3. 真菌的营养方式:由于真菌中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所以,它的

营养方式为异养(包括腐生和寄生)。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4. 真菌的生殖方式为:孢子生殖。

5. 多细胞真菌的菌体由许多细胞连接起来的菌丝构成。菌丝可分营养菌丝和直立菌丝两种。

6. 青霉的孢子呈扫帚状而曲霉的菌丝呈放射状。

7. 细菌与真菌的异同点:相同点:都没有叶绿体,营养方式都是异养

不同点: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真菌有;细菌都是单细胞,而真菌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细菌是分裂生殖,真菌是孢子生殖.

第四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①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②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③与动植物共生

2.细菌真菌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制造有机物。如果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就会堆积如山,动植物就会丧失生存的空间。

3.细菌和真菌的营养方式有三种:寄生、共生和腐生

4.寄生:细菌或真菌寄生在人或动植物的身体上,使其患病,它本身获利。一方得利一方受害。

5.共生:与其他生物共同生活,互惠互利。

6.腐生:从死亡的生物遗体上通过分解有机物而获得营养。

7.链球菌可以使人患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等多种疾病;一些真菌寄生在人的体表或体内,引起人患手癣、足癣等多种疾病;棉花枯萎病、水稻瘟病、小麦叶锈病、玉米瘤黑粉病等植

物疾病,都是由真菌引起的。

8.地衣是真菌与藻类植物共同生在一起而形成的。

9.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含氮物质,而植物则为根瘤菌提供营养物质。

第五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 曲霉:淀粉转化成葡萄糖,制作腐乳、豆酱、奶酪、酿酒

真菌 酵母菌:有氧:葡萄糖→二氧化碳+水+能量(多) 面包、馒头、 无氧:葡萄糖→二氧化碳+酒精+能量(少) 酿酒

乳酸菌:无氧环境下把有机物转化成乳酸,做酸奶、泡菜

细菌

醋酸菌:把有机物转化成醋酸,制醋

1.食品腐败的原因:细菌和真菌在食品中生长和繁殖

2.食品保存的原理:把食品内的细菌或真菌杀死或者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3.食品保存的方法:"巴氏"消毒法(依据高温灭菌原理,牛奶);罐藏法(依据高温消毒和防止于细菌和真菌接触的原理);冷冻法、 冷藏法(依据低温可以抑菌的原理);真空包装法(依据破坏需氧菌类生存环境的原理);晒制与烟熏法、腌制法、脱水法、渗透保存法(依据除去水分防止细菌和真菌生长的原理);使用防腐剂;使用射线等

4.有些细菌可以产生杀死或抑制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称为抗生素。

5.科学家把控制合成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内,对大肠杆菌进行培养,使之产生治疗糖尿病的物质——胰岛素。

6.甲烷是一种清洁的能源,可以作为燃料用于做饭、照明、取暖等。

7.有些细菌或真菌还能净化城市污水。

第五章:病毒

1.19世纪末,伊万若夫斯基在研究烟草花叶病的病因时发现了滤过性病毒

2.19世纪末,口蹄疫病的研究证明了滤过性病毒的存在。

3.20世纪初,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了烟草花叶病毒。病毒形体极微小,要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

4.病毒根据寄主可以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三类。

5.动物病毒:寄生在人或动物的活细胞内的病毒。如流感病毒

6.植物病毒:寄生在植物细胞内的病毒。如烟草花叶病病毒

7.细菌病毒: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又叫噬菌体。如大肠杆菌噬菌体。

8.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组成。

9.病毒的生活方式:营寄生生活,利用活细胞的物质制造新的病毒,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当环境适宜时,又开始生长和繁殖。

10.病毒与人类的关系:一方面会使人患病,另一方面也可以在生物防治、基因工程、制作疫苗等方面来加以利用。

11、疾病防治:①抗生素是真菌产生的可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如青霉菌产生的青霉素,可治疗多种细菌性疾病,如肺炎、脑膜炎、淋病。

②把控制合成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内,使之大量生产胰岛素

12、环境保护: 污水中的有机物(有机酸、氨基酸)可作为细菌的食物。无氧时一些杆菌、甲烷菌可将引发污染的有机物发酵分解,产生甲烷等,而有氧时另外一些细菌也可将这些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这样都使污水得到净化。

第六单元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第一章: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第一节: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1.植物分类的依据:根据植物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绿色开花植物的分类主要根据根、茎、叶、花和果实、种子来分,其它植物的分类主要根据它们的根、茎和叶。 .......

2.动物的分类依据:外部形态结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等。

3.微生物的分类依据: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第二节:从中到界

1.为了科学地将生物进行分类,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的分类单位。

2.生物的分类从大到小的等级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3.“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最近。

4.生物分类的意义:为了弄清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5.同种生物的共同特征最多,包括的种类最少;同界生物的共同特征最少,包括的种类最多。

6.给植物挂牌的时一般要写植物的名称、国际名称、属于哪个科、分布和用途等。

7.林奈提出的双名法——每个物种的科学名称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属名,第二部分是种加词,有时后面还有命名者的姓名。

第二章: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生物种类多样性的实质上基因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栖息环境的多样性就构成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3.我国的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其中苔藓类、蕨类和种子植物仅次于巴西和哥伦比亚,居世界第三位。

4.我国的裸子植物最丰富,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

5.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第三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1.自然保护区的含义:为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人们把含有保护对象中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这就是自然保护区。

2.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3.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为了保护完整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

4.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斑头雁、棕头鸥及其生存环境而建立的。

第二部分:需要识记的图形

1胸鳍 2腹鳍 3臀 鳍 4尾鳍 5背鳍 6鳃盖

曲霉 青霉


相关文章

  • 20XX年下半年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季 翔 翔 一、学情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不足之处:上学期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 ...

  • 20XX年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 一、基本情况分析 六年级共有教学班4个,学生260多人。我教四个教学班。他们通过近六年的学习,对自然事物有了一些了解,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也有了一定的实验能力,推理能力,概括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32课,分四个单元。 1、工具和机械的知识,包括1---8课,使 ...

  •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接任六年级科学教学,同学们通过三年的科学学习,科学探究已经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部分学生学会了收集资料、整理分析和进行实验记录的科学探究方法,学生小组合作交流也有了基础。 据上学期科学老师介绍:学生非常喜欢科学实验,四个班级由 ...

  • 一年级组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计划
  • 一、指导思想 一年级上期是学生小学学习的入门阶段,是基础的基础。我们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把学习语文的工具拼音及识字抓扎实。期末复习要在这三个方面重点进行插漏补缺和汉字与拼音综合运用的复习。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成功感,愉快地迎接期末检验。 二、重难点内容 1、能正确分辨23个声母, ...

  •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全面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为宗旨。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本人担任六年级c209和c210两班的科学教学工作。总的来说,两个班的学生都很喜欢上科学课 ...

  •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 全班共有学生25人,其中男生13人,女生12人.大多数同学纪律较好,个别同学需特殊关注:郭家君脾气暴躁,与人沟通不利,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今天家访,与家长进行沟通,赢得家长的支持与认同:贾晓旭性格怪癖,需特别关注:贾远洋家庭特殊,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贾冬雪生病,身上佩戴仪器,需特别关注.成绩 ...

  •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班共有45名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写字能力和阅读能力。但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还欠培养,书写马虎,特别是部分学生的习作能力有待提高。而四年级要完成由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通过学习,要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中年段的教学目标,为高年级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

  • 第一学期数学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   本学期,我担任初中数学教研组长、初四一班班主任、初四级部的数学教学工作以及初中教务助理,工作头绪多,任务繁重,但我本着早下手、工作往前赶的原则,各项工作早做计划,整个学期的工作基本上有条不紊的展开。   一)作为初中数学教研组组长,担负着整个初中数学教学教研发展方向的重任,因此在学期初就制定了本 ...

  • 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 一、情况分析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材由三种类型的八个单元组成。重点培养学生“模型与解释”的能力,把这一能力作为本册教材要培养的一级目标,同时兼顾对学生进行其他探究能力、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力求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全面、综合的提升。二、教学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 ...

  • 八年级人教版生物教学计划
  •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每项工作都需要有计划的进行,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为顺利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并取得良好的成绩,我根据八年级生物学科的特点,特制订计划如下: 一、 指导思想 在认真学习和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基础上,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中生物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