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灭菌法综述

辐射灭菌法综述

一.定义:

是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放射的γ射线杀灭微生物和芽孢的方法。辐射灭菌剂量一般为25000Gy(1Gy=1J/kg)。该法已被《英国药典》和《日本药局方》以及《中国药典》收载。本法适合于热敏物料和制剂的灭菌,常用于微生素、抗生素、激素、生物制品、中药材和中药方剂、医疗器械、药用包装材料以及高分子材料的灭菌。其特点是不升高产品温度,穿透力强,灭菌效率高等。

目前辐照中使用的γ射线,是由钴-60或铯-137辐射源所放出的射线,主要是钴-60。

二 机理:

射线和电子射线在本质上与紫外线、红外线、无线电波和可见光等性质相同,都有是电磁波。只不过射线波长更短,通常又称之为微微波,故它们的能量更大,其量子能量比紫外线量子大几百倍,当微生物受到辐照后,产生直接和间接两种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直接作用学说认为,细胞核尤其是DNA被直接击中,导致死亡;间接作用学说认为,细胞内含有大量的水分,水吸收辐射能之后,发生辐射化学反应,产生的H+、OH- 等活性粒子和生命物质(蛋白质、酶)发生作用,使细胞生活所必需的结构或物质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细胞死亡。

三 常用剂量:

美国药典规定高剂量有效灭菌为2.5 kGy,中剂量为1 kGy,低剂量为0.2~0.4 kGy。我国卫生部的标准规定辐照中药最高耐受剂量为:散剂、片剂3 kGy,丸剂5 kGy,中药原料粉6 kGy。苏德模等人对中成药辐照灭菌的研究结果表明:散剂经2 kGy辐射,细菌数降低在90%以上。蜜丸经辐射后细菌数降低:2 kGy为78%~85%,4 kGy为85%~93%,5 kGy为87%~96%,6 kGy为89%~97%。

若按照GMP,所用药材使用前按规定进行拣选、整理、洗涤等前处理加工,生产过程控制在不同洁净级别的厂房内,就能把微生物的含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如果微生物含量超标,再辅以适宜的灭菌方法,是能保证药品卫生质量的。比如含原生药粉的丸剂,国家规定的微生物限度为不超过3万个/g,若前处理后微生物含量为20万个,用6 kGy辐照的辐照剂量,把微生物降低89%~97%(即为0.6万~2.2万个),就能符合标准。

从张同成等人在《医疗产品辐照灭菌剂量设定的研究》中进行的实验可知“按照ISO11737标准,检测了7类医疗产品的初始污染菌,范围从10CFU/件—97271CFU/件,并以ISO11737标准方法I完成了辐照灭菌剂量的设定,验证剂量范围在5.1-17.6kGy。取样品100件,按验证剂量辐照,以无菌检查法评估,阳性样品数均未超过2件,满足实验标准要求。”。

从徐文等人在《硅凝胶辐照灭菌后遗传毒性及适应性试验》中进行的实验可知“细菌树平均范围在13—512CFU/件,真菌数平均范围在3—76CFU/件的硅凝胶产品,经过23.1kGy剂

量辐照后,抽检100件均达到无菌。”

一次性医疗用品γ射线辐射灭菌标准 【GB 16352—1996】中要求“当不了解用品上自然微生物群落的数量和抗辐射性,并确认该用品是按照医疗用品生产管理规范的规定生产的,初始染菌较低时,应使用25kGy作为最小灭菌剂量(可提供10-6灭菌保证水平)。” 从以上实验和要求可知,在不了解物品初始菌数量时,应按照《中国药典》附录中辐射灭菌法中常用辐射灭菌剂量25kGy作为灭菌剂量,而且这个灭菌剂量是可以达到无菌要求的。

四.安全性

辐照是是由钴-60或铯-137辐射源所放出的射线,主要是钴-60。其γ射线与可见、

红外、紫外光一样,均是电磁波,只是电磁波的“源”不同,并非放射形物质,也不会在被辐照物上产生放射性残留。

FAO/WHO/IAEA联合专家委员会分别在1964年、1969年、1976年和1980年召开

会议,评估辐照食品的毒理学和其他问题,认为食用辐照食品不会产生任何毒理学问题。1980年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组织的辐照食品卫生安全联合专家委员会宣布: “在10KGY剂量下辐照的任何食品,不会引起任何毒理学危害,并根据该项研究中大量卫生安全实验证明,辐照食品是安全的、可供食用的、不会引起营养和微生物方面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一个独立专家组,于1992年评估了1980年以来有关辐照食品安全性的材料和数据,进一步确认食用辐照食品的安全性。FAO/WHO/IAEA联合专家组1997年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会议上,专家组得出“从毒理学的角度考虑,高于10kGy的辐照剂量将不会导致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食品成分的变化”。

五.有效性

γ射线的波长短,穿透力极强,在一定剂量条件下能杀死各种细菌微生物(包括病毒)。能够到达被处理物品的每个部位,被处理物品可以预先包装好,成为一种不能穿透细菌的包装,这样经辐射消毒后,有效避免了物品在最终消费者使用之前的二次污染。

六.经济性和宽适用性

不会引起被辐照物的温度明显升高,是一种冷消毒法,可在常温下灭菌。特别适合于一些热敏材料如塑料制品、尼龙、化纤制品、生物制品等。 对热敏药物常常是最佳的灭菌方法,辐照灭菌工艺可以连续操作,因此可实现大规模商业化生产。

七.目前应用范围

广泛用于宠物用品杀菌、辐照药品、高分子材料辐照交联、农产品保鲜及食品安全、日用品及化妆品灭菌、医疗用品消毒灭菌。

八.常用灭菌方式比较

辐射灭菌法综述

一.定义:

是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放射的γ射线杀灭微生物和芽孢的方法。辐射灭菌剂量一般为25000Gy(1Gy=1J/kg)。该法已被《英国药典》和《日本药局方》以及《中国药典》收载。本法适合于热敏物料和制剂的灭菌,常用于微生素、抗生素、激素、生物制品、中药材和中药方剂、医疗器械、药用包装材料以及高分子材料的灭菌。其特点是不升高产品温度,穿透力强,灭菌效率高等。

目前辐照中使用的γ射线,是由钴-60或铯-137辐射源所放出的射线,主要是钴-60。

二 机理:

射线和电子射线在本质上与紫外线、红外线、无线电波和可见光等性质相同,都有是电磁波。只不过射线波长更短,通常又称之为微微波,故它们的能量更大,其量子能量比紫外线量子大几百倍,当微生物受到辐照后,产生直接和间接两种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直接作用学说认为,细胞核尤其是DNA被直接击中,导致死亡;间接作用学说认为,细胞内含有大量的水分,水吸收辐射能之后,发生辐射化学反应,产生的H+、OH- 等活性粒子和生命物质(蛋白质、酶)发生作用,使细胞生活所必需的结构或物质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细胞死亡。

三 常用剂量:

美国药典规定高剂量有效灭菌为2.5 kGy,中剂量为1 kGy,低剂量为0.2~0.4 kGy。我国卫生部的标准规定辐照中药最高耐受剂量为:散剂、片剂3 kGy,丸剂5 kGy,中药原料粉6 kGy。苏德模等人对中成药辐照灭菌的研究结果表明:散剂经2 kGy辐射,细菌数降低在90%以上。蜜丸经辐射后细菌数降低:2 kGy为78%~85%,4 kGy为85%~93%,5 kGy为87%~96%,6 kGy为89%~97%。

若按照GMP,所用药材使用前按规定进行拣选、整理、洗涤等前处理加工,生产过程控制在不同洁净级别的厂房内,就能把微生物的含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如果微生物含量超标,再辅以适宜的灭菌方法,是能保证药品卫生质量的。比如含原生药粉的丸剂,国家规定的微生物限度为不超过3万个/g,若前处理后微生物含量为20万个,用6 kGy辐照的辐照剂量,把微生物降低89%~97%(即为0.6万~2.2万个),就能符合标准。

从张同成等人在《医疗产品辐照灭菌剂量设定的研究》中进行的实验可知“按照ISO11737标准,检测了7类医疗产品的初始污染菌,范围从10CFU/件—97271CFU/件,并以ISO11737标准方法I完成了辐照灭菌剂量的设定,验证剂量范围在5.1-17.6kGy。取样品100件,按验证剂量辐照,以无菌检查法评估,阳性样品数均未超过2件,满足实验标准要求。”。

从徐文等人在《硅凝胶辐照灭菌后遗传毒性及适应性试验》中进行的实验可知“细菌树平均范围在13—512CFU/件,真菌数平均范围在3—76CFU/件的硅凝胶产品,经过23.1kGy剂

量辐照后,抽检100件均达到无菌。”

一次性医疗用品γ射线辐射灭菌标准 【GB 16352—1996】中要求“当不了解用品上自然微生物群落的数量和抗辐射性,并确认该用品是按照医疗用品生产管理规范的规定生产的,初始染菌较低时,应使用25kGy作为最小灭菌剂量(可提供10-6灭菌保证水平)。” 从以上实验和要求可知,在不了解物品初始菌数量时,应按照《中国药典》附录中辐射灭菌法中常用辐射灭菌剂量25kGy作为灭菌剂量,而且这个灭菌剂量是可以达到无菌要求的。

四.安全性

辐照是是由钴-60或铯-137辐射源所放出的射线,主要是钴-60。其γ射线与可见、

红外、紫外光一样,均是电磁波,只是电磁波的“源”不同,并非放射形物质,也不会在被辐照物上产生放射性残留。

FAO/WHO/IAEA联合专家委员会分别在1964年、1969年、1976年和1980年召开

会议,评估辐照食品的毒理学和其他问题,认为食用辐照食品不会产生任何毒理学问题。1980年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组织的辐照食品卫生安全联合专家委员会宣布: “在10KGY剂量下辐照的任何食品,不会引起任何毒理学危害,并根据该项研究中大量卫生安全实验证明,辐照食品是安全的、可供食用的、不会引起营养和微生物方面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一个独立专家组,于1992年评估了1980年以来有关辐照食品安全性的材料和数据,进一步确认食用辐照食品的安全性。FAO/WHO/IAEA联合专家组1997年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会议上,专家组得出“从毒理学的角度考虑,高于10kGy的辐照剂量将不会导致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食品成分的变化”。

五.有效性

γ射线的波长短,穿透力极强,在一定剂量条件下能杀死各种细菌微生物(包括病毒)。能够到达被处理物品的每个部位,被处理物品可以预先包装好,成为一种不能穿透细菌的包装,这样经辐射消毒后,有效避免了物品在最终消费者使用之前的二次污染。

六.经济性和宽适用性

不会引起被辐照物的温度明显升高,是一种冷消毒法,可在常温下灭菌。特别适合于一些热敏材料如塑料制品、尼龙、化纤制品、生物制品等。 对热敏药物常常是最佳的灭菌方法,辐照灭菌工艺可以连续操作,因此可实现大规模商业化生产。

七.目前应用范围

广泛用于宠物用品杀菌、辐照药品、高分子材料辐照交联、农产品保鲜及食品安全、日用品及化妆品灭菌、医疗用品消毒灭菌。

八.常用灭菌方式比较


相关文章

  • 医院院内感染管理制度
  •   医院内感染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为使医院病人、工作人员和社会人群不受环境有害因素的伤害,提高医疗效果,保护人民群众健康,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特作规定如下:   (一)感染管理的组织机构   1、医院内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内感染管理委员会是以降低医院内感染的发生为目标的行政管理和业务监督机构 ...

  • 20XX年-20XX年学年度第二学期科研工作计划
  • 一、指导思想 以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三十五中学校本研修计划》,以提升教师专业化素质和教学质量为目标,实现自主发展教育。依托校本研修,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以教师培训为重点,坚持常态科研,关注学生,读懂学生,研究学生,发展学生。 二、工作目标 1、深入开展《“研究型教师”校本培养策略实践 ...

  • 我县大户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
  • 8月9日至8月12日,根据市办的通知精神,我办综调室和农业.畜牧.水产等有关单位的同志一道,深入到全县各乡镇,采取"随机抽样,座谈走访,问卷调查"的办法,重点调查了10户农村经济大户的发展情况.现将调查情况综述如下: 一.大户经济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把发展大户经济作为农村经济 ...

  •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
  • 特种设备操作工职责 1、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遵守劳动纪律,不擅离职守。 2、上班不做与岗位无关的事,精心操作,对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应予抵制。 3、认真做好容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保持容器处于完好状态。 4、认真执行操作规程和岗位操作规程。严密监视设备各参数的变化,保持最佳运行状态,并做好各项记录 ...

  • 供应室自我鉴定
  • -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临床工作的总后勤''它负责临床一线的各种器械、敷料等卫生材料的消毒供应工作。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病人的安危和医护质量,更有甚者会影响医院的声誉。所以,我院无论在硬件,还是在软件方面都采取了有效的管理措施,以杜绝医院感染的发生。 1 健全的领导管理体制 我院消毒供应室由分管护理的副院 ...

  • 手术室医生进修学习总结
  • 一、先进术的技术配合 在解放军总医院为期7个月的进修学习期间,在总医院广大医生护士的关怀帮助下,顺利完成了各组的轮转工作。通过学习已能够独立完成骨科的四肢内固定、颈椎前后入路内固定、胸腰椎内固定、经皮低温等离子消融髓核汽化术的手术配合;普外科的门腔分流、直肠癌根治、全胃切除、腹膜后肿瘤;胸外科的食道 ...

  • 供应室的实习鉴定
  • 根据实习鉴定表上的要求,把自己在每个科室的表现以及辅导老师的评价及意见都可以附上,尽量体现自己很谦虚、好问的优良行为,总结在这里我学到了什么,得与失要分明。 比如供应室,可以写供应室是医院的一个比较重要科室,(用自己对这个科室的理解介绍一下这个地方,这里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人?)…………,比如:在这个科 ...

  • 实习护士个人鉴定
  • 20xx年上半年,在卫生局及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年初制定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完成了工作计划,现将半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完善组织机构及相关制度 我院按相关文件精神和省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求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科,健全了院科两级管理制度及三级感染监控网.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 医院感染科工作总结
  • 医院感染科工作总结上半年,在卫生局及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年初制定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完成了工作计划,现将半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完善组织机构及相关制度 我院按相关文件精神和省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求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科,健全了院科两级管理制度及三级感染监控网。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 ...

  • 综述写作要义
  • 综述是指对特定问题在一定时期内作综合叙述的一种文体。综述从内容和范围上分类,常见的有会议综述、科技综述、社会问题综述、学术研究综述、问题研讨综述、大型活动综述等。综述的特点就在于“综”和“述”上,“综”即纵横汇集、全面系统、广而有序地概括反映所述对象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以及不同方面或个例的研究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