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度曲线及应用

溶解度曲线及应用

1.20℃时,在三个各盛有100g 水的容器中分别加入甲、乙、丙三种纯净物(不含结晶水,不与水反应)各10g ,充分溶解后,情况如下表所示 ,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所得溶液可能都是饱和溶液

B. 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乙 > 丙 > 甲

C. 升高温度,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会改变 D.20℃时,甲的溶解度最小

2. 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温度升高可使接近饱和的氯化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B.10°C 时,

65.5g 氯化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5g 氯化钾,充分溶解后将温度升高到40°C ,得到70g 氯化钾饱和溶液

C.50g 水中加入20g 氯化钾充分溶解,形成氯化钾饱和溶液 D.40°C 时,氯化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3. 碳酸钠从溶液里结晶析出时,晶体里总是结合着一定数目的水分子(结晶水),随着温度变化可分别得到Na 2CO 3·10H 2O 、Na 2CO 3·7H 2O 和Na 2CO 3·H 2O 三种晶体。分析碳酸钠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得到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随温度升高,碳酸钠的溶解度逐渐增大

B. 碳酸钠从溶液结晶析出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C. 碳酸钠溶液在高温条件下结晶,析出的晶体是Na 2CO 3·H 2O

D. 碳酸钠溶液在低温条件下结晶,析出的晶体主要是Na 2CO 3·7H 2O 4.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不含结晶水),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 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 ℃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溶液 (填“甲”或“乙”);图2中乙溶液一定是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2)图3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M”或“N”);图2中乙溶液降温至 30℃析出晶体 (填“会”或“不会”)。

(3)5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5. 如图是X、Y、Z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根据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要配制相同浓度的Y、Z饱和溶液,需要把温度控制在 ℃ 。

(2)t 1℃ 时,将X、Y、Z的饱和溶液都升温到t 3℃ ,溶液仍然饱和的是 的溶液。 (3)t 3℃ 时,将X、Y、Z的饱和溶液都降温到t 1℃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

(1)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是 (填“A ”或“B ”)。 (2)60°C 时,100g 水中加入90g 硝酸钾,充分溶解,所得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当60°C 的该溶液降温到10°C ,析出晶体的质量为 g 。

7. 亚硝酸钠(NaNO 2)有毒、有咸味,外形与食盐相似。人若误食会引起中毒。 NaNO2、NaCl 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设计的鉴别NaNO 2、NaCl 固体的方案如下:20℃时,取6.0gNaNO 2和6.0gNaCl 分别放入两只小烧杯中,各加入10mL 水(水的密度为1g/mL),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观察现象。你认为此方案是否可行? (填“可行”或“不可行”)。

(2)除去NaNO 2固体中混有的少量NaCl ,实验步骤:加水溶解,蒸发浓缩, ,然后过滤、洗涤、干燥。

(3)20℃时,将182.2gNaNO 2饱和溶液蒸发掉50g 水,再降温到20℃,可析出晶体的质量为 。

(4)分别将60℃时等质量的NaNO 2、NaCl 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填“NaNO 2”或“NaCl ”)。

8. 溶解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①下表是KNO 3、NaCl 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100g水)。

Ⅰ. 上表中的两种物质在40℃ 时, 的溶解度较大;请用相应的数据列式表示该温度时KNO 3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 (不要求计算)。

Ⅱ.请写出一种将KNO 3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 。 Ⅲ.20℃时,将20gNaCl 放入50g 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 Ⅳ.从NaCl 溶液中得到NaCl 晶体的方法是 。 ②用硫酸铜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完成下列填空(用编号表示)。

所得三个溶液中: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溶液中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是 。

答案

1. C 2.B 3.C

4. (1)甲 不饱和 (2)N 不会 (3)44.4% 5. (1)t 2 (2)Z (3)X ˂Z ˂Y 6. (1)A (2)不饱和 69.1

7. (1)可行 (2)降温结晶 (3)41.1g (4)NaNO 2 8. ①KNO 3

63.9g

⨯100% 加入硝酸钾(或恒温蒸发溶剂,降低温度等)

63.9g +100g

68 蒸发结晶 ②A B>C>A(或A ˂C ˂B)

溶解度曲线及应用

1.20℃时,在三个各盛有100g 水的容器中分别加入甲、乙、丙三种纯净物(不含结晶水,不与水反应)各10g ,充分溶解后,情况如下表所示 ,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所得溶液可能都是饱和溶液

B. 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乙 > 丙 > 甲

C. 升高温度,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会改变 D.20℃时,甲的溶解度最小

2. 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温度升高可使接近饱和的氯化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B.10°C 时,

65.5g 氯化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5g 氯化钾,充分溶解后将温度升高到40°C ,得到70g 氯化钾饱和溶液

C.50g 水中加入20g 氯化钾充分溶解,形成氯化钾饱和溶液 D.40°C 时,氯化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3. 碳酸钠从溶液里结晶析出时,晶体里总是结合着一定数目的水分子(结晶水),随着温度变化可分别得到Na 2CO 3·10H 2O 、Na 2CO 3·7H 2O 和Na 2CO 3·H 2O 三种晶体。分析碳酸钠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得到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随温度升高,碳酸钠的溶解度逐渐增大

B. 碳酸钠从溶液结晶析出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C. 碳酸钠溶液在高温条件下结晶,析出的晶体是Na 2CO 3·H 2O

D. 碳酸钠溶液在低温条件下结晶,析出的晶体主要是Na 2CO 3·7H 2O 4.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不含结晶水),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 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 ℃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溶液 (填“甲”或“乙”);图2中乙溶液一定是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2)图3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M”或“N”);图2中乙溶液降温至 30℃析出晶体 (填“会”或“不会”)。

(3)5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5. 如图是X、Y、Z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根据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要配制相同浓度的Y、Z饱和溶液,需要把温度控制在 ℃ 。

(2)t 1℃ 时,将X、Y、Z的饱和溶液都升温到t 3℃ ,溶液仍然饱和的是 的溶液。 (3)t 3℃ 时,将X、Y、Z的饱和溶液都降温到t 1℃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

(1)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是 (填“A ”或“B ”)。 (2)60°C 时,100g 水中加入90g 硝酸钾,充分溶解,所得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当60°C 的该溶液降温到10°C ,析出晶体的质量为 g 。

7. 亚硝酸钠(NaNO 2)有毒、有咸味,外形与食盐相似。人若误食会引起中毒。 NaNO2、NaCl 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设计的鉴别NaNO 2、NaCl 固体的方案如下:20℃时,取6.0gNaNO 2和6.0gNaCl 分别放入两只小烧杯中,各加入10mL 水(水的密度为1g/mL),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观察现象。你认为此方案是否可行? (填“可行”或“不可行”)。

(2)除去NaNO 2固体中混有的少量NaCl ,实验步骤:加水溶解,蒸发浓缩, ,然后过滤、洗涤、干燥。

(3)20℃时,将182.2gNaNO 2饱和溶液蒸发掉50g 水,再降温到20℃,可析出晶体的质量为 。

(4)分别将60℃时等质量的NaNO 2、NaCl 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填“NaNO 2”或“NaCl ”)。

8. 溶解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①下表是KNO 3、NaCl 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100g水)。

Ⅰ. 上表中的两种物质在40℃ 时, 的溶解度较大;请用相应的数据列式表示该温度时KNO 3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 (不要求计算)。

Ⅱ.请写出一种将KNO 3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 。 Ⅲ.20℃时,将20gNaCl 放入50g 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 Ⅳ.从NaCl 溶液中得到NaCl 晶体的方法是 。 ②用硫酸铜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完成下列填空(用编号表示)。

所得三个溶液中: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溶液中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是 。

答案

1. C 2.B 3.C

4. (1)甲 不饱和 (2)N 不会 (3)44.4% 5. (1)t 2 (2)Z (3)X ˂Z ˂Y 6. (1)A (2)不饱和 69.1

7. (1)可行 (2)降温结晶 (3)41.1g (4)NaNO 2 8. ①KNO 3

63.9g

⨯100% 加入硝酸钾(或恒温蒸发溶剂,降低温度等)

63.9g +100g

68 蒸发结晶 ②A B>C>A(或A ˂C ˂B)


相关文章

  • 数学试卷质量分析--教学工作总结
  • 一、试卷评阅的总体情况 本学期文科类数学期末考试仍按现用全国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公共课《应用数学基础》教学,和省校下发的统一教学要求和复习指导可依据进行命题。经过阅卷后的质量分析,全省各教学点汇总,卷面及格率达到了54%,平均分54.1分,较前学期有很大的提高,答卷还出现了不少高分的学生,这与各教学点 ...

  • 公共管理硕士生的开题报告范文
  • 一.论文名称.课题来源.选题依据 论文名称: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课题来源:单位自拟课题或省政府下达的研究课题 选题依据: 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是企业技术创新决策的前提和依据.通过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可以使企业对未来的技术发展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有正确的把握,从而为企业的技 ...

  • 六年级数学上册学期计划
  • 一、教学内容:   1、在数与代数   第2单元:分数乘法   第3单元:分数除法   第5单元:百分数   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基本技能,应该让学生切实掌握。 ...

  • 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模型及其应用研究开题报告
  • 一.课题来源.选题依据 课题来源:单位自拟课题或省政府下达的研究课题 选题依据: 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是企业技术创新决策的前提和依据.通过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 可以使企业对未来的技术发展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有正确的把握, 从而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以减少技术创新决策过程中的主观性和盲目性. ...

  • 20XX年中考化学知识总结
  • 一、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⑴金刚石、石墨:c⑵水银、汞:hg (3)生石灰、氧化钙:cao(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 (5)盐酸、氢氯酸:hcl(6)亚硫酸:h2so3 (7)氢硫酸:h2s (8)熟石灰、消石灰:ca(oh)2 (9)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 (10)纯碱:na2co ...

  • 宏观经济学心得体会
  • 这一阶段的宏观经济学课程结束了,在本课的学习中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获得了一种把经济学理论和实际经济问题相结合的思维,逐步尝试把平时看到的新闻中的经济问题与所学过的理论结合起来。 一,理论基础仍是重点 当然宏观经济理论的学习仍然是基础,凯恩斯的理论仍然是学习的重点。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的时期产生了一些凯 ...

  • 暑假化学学习计划
  • 一、根据计划表做好复习和预习。 第一周 复习:化学符号 1、复习常见的元素符号;复习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2、根据化合价能书写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3、会表示课本提及的化学方程式。 第二周 预习:九年级第一单元第一节生活中的酸和碱 1、酸碱指示剂在不同的酸碱环境中的颜色变化。 2、酸和碱的定义,溶液呈酸 ...

  • "长尾"理论颠覆"二八法则"
  • 在今天这个不存在物质匮乏的某地场,很多新型的互联网公司将注意力从消费者需求曲线的“头部”移到了“尾部”。“长尾”现象所揭示的是,这些非热点也能赚到大钱。 美国最大的书店巴恩斯和诺贝尔(barnes & noble)拥有130000种类的图书商品,基本上涵盖了所有主要的图书品类。然而,世界最大 ...

  • 省编教材培训心得1+1教材培训心得
  • 暑假期间,我参加了山东省中职文化课省编教材培训.通过学习,反思前面教学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对重新学习研究新课程标准,重新认识把握新教材有积极意义.与过去的教材相比,新教材在结构安排,知识顺序处理.编写风格.教材设计等方面有其自己的特色. 1.开篇新奇,语言生动.教材可读性强 新教材每章的开篇由名人名言 ...

  • 高三生物第二轮复习方案
  • 二轮复习承上启下,是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促进灵活运用的关键时期,是促进学生素质、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故有“二轮看水平”之说.  “二轮看水平”,具体地说,一是要看对《考试大纲》、《高考试题》理解是否深透,研究是否深入,把握是否到位,明确“考什么”、“怎么考”.二是看练习是否体现阶段性、层次性和渐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