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交通拥堵及其对人们造成的心理危害

  《前沿》                                 2009年第12期

论交通拥堵及其对人们造成的心理危害

樊晓珂

3

(海南政法职业学院 海口 571100)

[摘 要]城市交通拥堵这一大城市普遍存在的现象,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已经

成为阻碍城市快速健康发展的一大顽疾。拥堵会给人们造成难以想象的心理危害。道路交通需要一个合理的发展程度,这既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又受资金、资源和环境的制约,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社会在发展的时候,要考虑到拥堵的这些心理危害,尽量创造条件,和心理空间。

[关键词]交通 拥堵 心理危害

[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识码]A []——0141—03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的问题之一。堵,这并没有固定的客观标准。其中交通拥堵给人们造成的心理危害不容忽视。

一、交通拥堵的概念及拥堵的衡量

拥堵是由人们居住与购物、工作、上学、娱乐等地点的分离引起的,是交通供给与出行需求之间不平衡的产物。其特性、发生地点和严重程度是由人们工作、购物和居住地点的变换以及他们在这些地点之间如何出行来决定。对出行者来说,交通拥堵主要是对时间和车速的感觉,即车辆在道路或交叉口上排队或者缓慢移动。

交通拥堵是指交通需求(即一定时间内想要通过某条道路的车辆数)超过该条道路的交通容量(即一定时间内该道路所能通过的最大车辆数)时,超过部分的车辆滞留在道路上的交通现象。拥堵最直观地反映就是出行时间超出了出行者可接受的范围,或者是出行者不能接受的延误增长。因此出行时间及其相关指标被广泛应用于交通拥堵

一般情况下,城市道路上的交通拥堵会在以下情况发生时产生:第一,道路上存在着道路通行能力低于交通需求的瓶颈,使得道路系统不能满足人们高效率的出行要求;第二,有限的道路资源使得道路上的小汽车、货车、公交车、自行车以及行人等不同交通方式之间产生冲突;第三,交通控制使用不恰当,无法准确灵敏地指挥交通。这些问题同时发生时会产生或加重拥堵。

出行者可接受的出行时间、速度和延误反映的拥堵是随着城市大小、在市区的位置和时间段而变化的。根据城市规模、拥堵地点、拥堵时段和拥堵人群的不同,对拥堵的接受程度也不同。实际上拥堵总是存在的,只是有的拥堵可以接受,而有的拥堵则不可接受,人们所要解决的拥堵问题主要是针对不可接受的拥堵。因此可以将拥堵分为可接受拥堵和不可接受拥堵。可接受拥堵(acceptable congestion)是当出行时间或延误超过自由流状态下正常发

生的时间或延误时形成的拥堵;不可接受拥堵(unaccepta2ble congestion)是当出行时间或延误超过了共同接受标准

3基金课题:2009年海南省社科联课题: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研究。

[作者简介]樊晓珂(1961-),山西沁源人,海南政法职业学院公共安全系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安交通管理。

・141・

(agreed-upon norm)时的拥堵。

元;日本东京的专业运输成本1985年和1980年相比,年度成本增加842亿日元,也是主要由于交通阻塞加剧、货车每日行驶距离缩短、成本上升造成的,日本东京每年因交通拥堵造成交通参与者的时间损失相当于123000亿日元;欧洲每年因交通拥堵造成的经济损失约5000亿欧元。2002年我国因交通拥堵造成的经济损失约1700亿元人民

这个统一标准随着交通设施类型、出行方式、地理位置和出行时段的不同而不同。根据产生的交通拥堵是否具有周期性,可将其分为周期性拥堵和非周期性拥堵。周期性的拥堵是一般在同一地点和同一时间重复出现的拥堵。非周期性拥堵是由某种偶然事件造成的,比如交通事故或关闭一条道路所引起的交通拥堵。又根据产生交通拥堵的不同原因,把交通拥堵分为常发性交通拥堵(recurrent congestion)和偶发性交通拥堵(non-recurrent conges2tion)。由于交通流量突然增大,超出道路设施正常的容量

币,相当于我国当年GDP的117%。

(二)拥堵的城市交通造成土地、石油资源的大量消耗

据联合国统计,交通运输部门已经成为最大的石化燃料消耗部门。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的增加,刺激了人们对交通设施的需求,并相应地引起交通运输业对土地、交通工具的占用和一次性能源消耗的增加。但是,我国资源存储有很多不足: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资源消耗速度快,强度高,利用率低,后备不足,供求矛盾突出;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衡,质量差别大,劣质资源比例高;更严重的是能源结构不合理,,20%左右,

所引起的交通拥堵称为常发性交通拥堵。常发性拥堵相对稳定、有规律且可以预测,这种拥堵最容易发生在出行高峰时间,属于周期性拥堵。它多是由于道路设计交通容量不足或交通需求增长过快等造成,具有较显著的客观性特征。而偶发性交通拥堵是由一些特殊事件引起的道路容量的减少或是吸引过多的流量而引起的拥堵。最常见的道路上突发事件有:大型活动、交通事故、道路维修、恶劣天气影响等,偶发性拥堵是没有规律和不可预测的,且可能持续时间较长。

二、交通拥堵的危害

(一)城市交通拥堵极大地降低了社会效率

,离多元化的的影响。尤其是交通的发展,对土地和能源的依赖程度很高,这一矛盾将制约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为了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城市交通体系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而我国大城市高密度的土地利用模式,决定了在城市道路设施建设中道路空间资源的有限性。

(三)城市道路交通成为我国城市的主要污染源

城市交通拥堵对社会生活的影响首先就是出行时间和费用,即出行成本的消耗增加。其次,由于出行成本的增大,可能会抑制除了上下班等基本出行之外的非必要型的出行,从而导致城市人口生活质量的下降。交通拥堵使交通延误增大,车辆行驶速度降低,运输效率下降,带来了时间损失和燃料费用的增加;交通拥堵会令人烦躁不安、情绪低落,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效率和身心健康;交通拥堵造成交通事故频发,而交通事故的发生又使交通阻塞加剧,形成恶性循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从而大大地降低了社会效率。

据文献资料报道,曼谷仅因交通拥堵导致的运输效率下降就使其损失1/3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在欧美国家,许多大城市因交通拥堵每年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十亿美元,由交通拥堵引发的交通事故及环境污染等间接经济损失更是难以估算。美国德州运输研究所研究美国39个主要城市,估算每年因交通阻塞而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41020亿美元、12个最大城市每年的损失均超过10亿美

交通拥堵不仅给公路使用者造成时间和燃料浪费,由于拥堵带来的停车和启动更进一步恶化了空气并产生其他形式的污染。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们追求出行舒适性、快捷性的要求,将促进私人小汽车拥有量的进一步提升。而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道路交通量不可避免的相应增加,这将导致交通拥堵的进一步恶化。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制约城市交通、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瓶颈。拥堵所造成的经济、安全和环境等方面的重大损失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三、交通拥堵对人们造成的心理危害

拥堵和密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密度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的人数,而拥堵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主观感觉。如果你喜欢在安静的房间内看书,另外几个人的出现可能就会使你感到太挤了;相反,一场舞会即使同一个房间里挤着50

・142・

人,你也不会感到拥堵。但是,不可否认,密度是导致拥堵感产生的重要因素。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高楼大厦的日益增多,生活在钢筋水泥丛林中的现代人普遍感到拥堵和压抑。

据研究,一个人即使在稠密的人群中,至少也需要016平方米以上的空间。超过这样的密度,人的私人空间由于互相拥堵而受到破坏,人就会亢奋、烦躁。就连动物也是这样。有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个可以舒适地容纳48只老鼠的笼子里,让这些老鼠自然地繁殖到80只。笼子里虽然有足够的食物,但是老鼠生活的地方却是拥堵不堪了。结果发现,老鼠的退缩行为和攻击行为都大大增加,幼鼠和母鼠的死亡率也明显上升了。美国一位学者把人所需要的一定空间领域称为“人体缓冲区”,如果经常有人人侵自己的这一区域,人就会紧张、焦虑、烦躁,情绪失调,甚至失去自制,产生攻击行为和暴力事件。

为什么拥堵会带来心理压力?心理学家巴伦等人提出了“失控假设”,认为拥堵使人对事件失去控制,当人们失去这种控制时,就会感到有压力。一般来说,持续的心理压力会带来焦虑、紧张、不安、沮丧、烦躁等消极的情绪体验,同时还会带来种种身体上的不适,视,疾病是由于不能正确应付环境的压力造成的。卡普兰和斯坦在《适应心理学》中指出:心理压力的来源包括生活环境的变化,包括家庭、工作与环境状况之间的关系,以及所从事工作的性质。能够造成心理压力的情境,除了挫折和冲突之外,还包括被剥夺之感,拥堵和压迫感等。从中我们不难看出,现代社会的加速变化,不可避免地增加了种种压力的来源,拥堵是其中重要的来源之一。

拥堵还会影响人的学习能力,人们在拥堵状态下的学习能力会降低。同时,拥堵会带来不安全感,因此会抑制人的亲社会行为。感到拥堵的人往往回避他人,帮助他人的行为会减少。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证明,住在不拥堵的低层建筑中的学生比住在拥堵的高层建筑中的学生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更乐于助人。

四、反思

(一)社会在发展的时候,要考虑到拥堵的这些心理危害,尽量创造条件,给人们一个相对自由的身体空间和心理空间。例如,在城市,兴建一些大型广场或花园,不仅使城市外观漂亮,而且能缓解人们的拥堵之感,有利于心

理健康。

(二)解决我国城市交通拥堵问题,重点在科学决策和规划方面,要加强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的协调进行,保证各级交通决策部门和管理部门相互配合,消除部门分割造成的失误;而解决交通拥堵的难点在于先进技术的研究和实施,目前我国城市交通的理论大多以国外研究成果为主,而且定性研究较多,定量研究和模拟模型的建立还处于起步阶段,对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也还不太成熟,加上经济上的原因,使得先进技术的实施应用受到限制。

(三)从我国现实情况来看,要缓解城市交通拥堵,还是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但不是单从形式上开辟一两条公交专用道就能够解决的,公交优先涉及城市规划、路网设计、信号技术以及各种交通方式的合理安排和衔接等多个层次的内容,要切实实施公交优先,必须综合考虑、整体规划。

(四)交通现代化的目标是实现畅达、安全、舒适、清洁的交通系统,,这既,,,而包括规划、工程、管理交通发展战略起着决定性作用。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使城市的居民在公平共享有限的道路交通设施时,能够普遍从中受益,使城市能以较少的投入得到较大的利益,这才是我国现代化城市交通应该努力的方向。完善城市道路的交通管理设施合理化,对于提高通行能力、减少交通事故,改善交通出行者的守法环境,树立崭新的现代化城市形象,均具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

[1]陆化普1城市交通现代化管理[M]1北京:人

民交通出版社,20021

[2]谈晓洁1基于知识的交通拥堵疏导决策方法及系

统研究[D]1东南大学,20051

[3]艾伦阿姆斯特朗・赖特1城市交通运输[M]1

石京1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71

[4]Cervero Robert1公交都市[M]1宇恒可持续交

通研究中心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1

[5]徐东云1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模式理论的新进展[J]1综合运输,2007,(5)1

(责任编辑:高欢欢)

・143・

  《前沿》                                 2009年第12期

论交通拥堵及其对人们造成的心理危害

樊晓珂

3

(海南政法职业学院 海口 571100)

[摘 要]城市交通拥堵这一大城市普遍存在的现象,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已经

成为阻碍城市快速健康发展的一大顽疾。拥堵会给人们造成难以想象的心理危害。道路交通需要一个合理的发展程度,这既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又受资金、资源和环境的制约,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社会在发展的时候,要考虑到拥堵的这些心理危害,尽量创造条件,和心理空间。

[关键词]交通 拥堵 心理危害

[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识码]A []——0141—03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的问题之一。堵,这并没有固定的客观标准。其中交通拥堵给人们造成的心理危害不容忽视。

一、交通拥堵的概念及拥堵的衡量

拥堵是由人们居住与购物、工作、上学、娱乐等地点的分离引起的,是交通供给与出行需求之间不平衡的产物。其特性、发生地点和严重程度是由人们工作、购物和居住地点的变换以及他们在这些地点之间如何出行来决定。对出行者来说,交通拥堵主要是对时间和车速的感觉,即车辆在道路或交叉口上排队或者缓慢移动。

交通拥堵是指交通需求(即一定时间内想要通过某条道路的车辆数)超过该条道路的交通容量(即一定时间内该道路所能通过的最大车辆数)时,超过部分的车辆滞留在道路上的交通现象。拥堵最直观地反映就是出行时间超出了出行者可接受的范围,或者是出行者不能接受的延误增长。因此出行时间及其相关指标被广泛应用于交通拥堵

一般情况下,城市道路上的交通拥堵会在以下情况发生时产生:第一,道路上存在着道路通行能力低于交通需求的瓶颈,使得道路系统不能满足人们高效率的出行要求;第二,有限的道路资源使得道路上的小汽车、货车、公交车、自行车以及行人等不同交通方式之间产生冲突;第三,交通控制使用不恰当,无法准确灵敏地指挥交通。这些问题同时发生时会产生或加重拥堵。

出行者可接受的出行时间、速度和延误反映的拥堵是随着城市大小、在市区的位置和时间段而变化的。根据城市规模、拥堵地点、拥堵时段和拥堵人群的不同,对拥堵的接受程度也不同。实际上拥堵总是存在的,只是有的拥堵可以接受,而有的拥堵则不可接受,人们所要解决的拥堵问题主要是针对不可接受的拥堵。因此可以将拥堵分为可接受拥堵和不可接受拥堵。可接受拥堵(acceptable congestion)是当出行时间或延误超过自由流状态下正常发

生的时间或延误时形成的拥堵;不可接受拥堵(unaccepta2ble congestion)是当出行时间或延误超过了共同接受标准

3基金课题:2009年海南省社科联课题: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研究。

[作者简介]樊晓珂(1961-),山西沁源人,海南政法职业学院公共安全系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安交通管理。

・141・

(agreed-upon norm)时的拥堵。

元;日本东京的专业运输成本1985年和1980年相比,年度成本增加842亿日元,也是主要由于交通阻塞加剧、货车每日行驶距离缩短、成本上升造成的,日本东京每年因交通拥堵造成交通参与者的时间损失相当于123000亿日元;欧洲每年因交通拥堵造成的经济损失约5000亿欧元。2002年我国因交通拥堵造成的经济损失约1700亿元人民

这个统一标准随着交通设施类型、出行方式、地理位置和出行时段的不同而不同。根据产生的交通拥堵是否具有周期性,可将其分为周期性拥堵和非周期性拥堵。周期性的拥堵是一般在同一地点和同一时间重复出现的拥堵。非周期性拥堵是由某种偶然事件造成的,比如交通事故或关闭一条道路所引起的交通拥堵。又根据产生交通拥堵的不同原因,把交通拥堵分为常发性交通拥堵(recurrent congestion)和偶发性交通拥堵(non-recurrent conges2tion)。由于交通流量突然增大,超出道路设施正常的容量

币,相当于我国当年GDP的117%。

(二)拥堵的城市交通造成土地、石油资源的大量消耗

据联合国统计,交通运输部门已经成为最大的石化燃料消耗部门。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的增加,刺激了人们对交通设施的需求,并相应地引起交通运输业对土地、交通工具的占用和一次性能源消耗的增加。但是,我国资源存储有很多不足: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资源消耗速度快,强度高,利用率低,后备不足,供求矛盾突出;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衡,质量差别大,劣质资源比例高;更严重的是能源结构不合理,,20%左右,

所引起的交通拥堵称为常发性交通拥堵。常发性拥堵相对稳定、有规律且可以预测,这种拥堵最容易发生在出行高峰时间,属于周期性拥堵。它多是由于道路设计交通容量不足或交通需求增长过快等造成,具有较显著的客观性特征。而偶发性交通拥堵是由一些特殊事件引起的道路容量的减少或是吸引过多的流量而引起的拥堵。最常见的道路上突发事件有:大型活动、交通事故、道路维修、恶劣天气影响等,偶发性拥堵是没有规律和不可预测的,且可能持续时间较长。

二、交通拥堵的危害

(一)城市交通拥堵极大地降低了社会效率

,离多元化的的影响。尤其是交通的发展,对土地和能源的依赖程度很高,这一矛盾将制约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为了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城市交通体系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而我国大城市高密度的土地利用模式,决定了在城市道路设施建设中道路空间资源的有限性。

(三)城市道路交通成为我国城市的主要污染源

城市交通拥堵对社会生活的影响首先就是出行时间和费用,即出行成本的消耗增加。其次,由于出行成本的增大,可能会抑制除了上下班等基本出行之外的非必要型的出行,从而导致城市人口生活质量的下降。交通拥堵使交通延误增大,车辆行驶速度降低,运输效率下降,带来了时间损失和燃料费用的增加;交通拥堵会令人烦躁不安、情绪低落,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效率和身心健康;交通拥堵造成交通事故频发,而交通事故的发生又使交通阻塞加剧,形成恶性循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从而大大地降低了社会效率。

据文献资料报道,曼谷仅因交通拥堵导致的运输效率下降就使其损失1/3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在欧美国家,许多大城市因交通拥堵每年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十亿美元,由交通拥堵引发的交通事故及环境污染等间接经济损失更是难以估算。美国德州运输研究所研究美国39个主要城市,估算每年因交通阻塞而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41020亿美元、12个最大城市每年的损失均超过10亿美

交通拥堵不仅给公路使用者造成时间和燃料浪费,由于拥堵带来的停车和启动更进一步恶化了空气并产生其他形式的污染。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们追求出行舒适性、快捷性的要求,将促进私人小汽车拥有量的进一步提升。而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道路交通量不可避免的相应增加,这将导致交通拥堵的进一步恶化。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制约城市交通、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瓶颈。拥堵所造成的经济、安全和环境等方面的重大损失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三、交通拥堵对人们造成的心理危害

拥堵和密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密度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的人数,而拥堵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主观感觉。如果你喜欢在安静的房间内看书,另外几个人的出现可能就会使你感到太挤了;相反,一场舞会即使同一个房间里挤着50

・142・

人,你也不会感到拥堵。但是,不可否认,密度是导致拥堵感产生的重要因素。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高楼大厦的日益增多,生活在钢筋水泥丛林中的现代人普遍感到拥堵和压抑。

据研究,一个人即使在稠密的人群中,至少也需要016平方米以上的空间。超过这样的密度,人的私人空间由于互相拥堵而受到破坏,人就会亢奋、烦躁。就连动物也是这样。有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个可以舒适地容纳48只老鼠的笼子里,让这些老鼠自然地繁殖到80只。笼子里虽然有足够的食物,但是老鼠生活的地方却是拥堵不堪了。结果发现,老鼠的退缩行为和攻击行为都大大增加,幼鼠和母鼠的死亡率也明显上升了。美国一位学者把人所需要的一定空间领域称为“人体缓冲区”,如果经常有人人侵自己的这一区域,人就会紧张、焦虑、烦躁,情绪失调,甚至失去自制,产生攻击行为和暴力事件。

为什么拥堵会带来心理压力?心理学家巴伦等人提出了“失控假设”,认为拥堵使人对事件失去控制,当人们失去这种控制时,就会感到有压力。一般来说,持续的心理压力会带来焦虑、紧张、不安、沮丧、烦躁等消极的情绪体验,同时还会带来种种身体上的不适,视,疾病是由于不能正确应付环境的压力造成的。卡普兰和斯坦在《适应心理学》中指出:心理压力的来源包括生活环境的变化,包括家庭、工作与环境状况之间的关系,以及所从事工作的性质。能够造成心理压力的情境,除了挫折和冲突之外,还包括被剥夺之感,拥堵和压迫感等。从中我们不难看出,现代社会的加速变化,不可避免地增加了种种压力的来源,拥堵是其中重要的来源之一。

拥堵还会影响人的学习能力,人们在拥堵状态下的学习能力会降低。同时,拥堵会带来不安全感,因此会抑制人的亲社会行为。感到拥堵的人往往回避他人,帮助他人的行为会减少。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证明,住在不拥堵的低层建筑中的学生比住在拥堵的高层建筑中的学生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更乐于助人。

四、反思

(一)社会在发展的时候,要考虑到拥堵的这些心理危害,尽量创造条件,给人们一个相对自由的身体空间和心理空间。例如,在城市,兴建一些大型广场或花园,不仅使城市外观漂亮,而且能缓解人们的拥堵之感,有利于心

理健康。

(二)解决我国城市交通拥堵问题,重点在科学决策和规划方面,要加强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的协调进行,保证各级交通决策部门和管理部门相互配合,消除部门分割造成的失误;而解决交通拥堵的难点在于先进技术的研究和实施,目前我国城市交通的理论大多以国外研究成果为主,而且定性研究较多,定量研究和模拟模型的建立还处于起步阶段,对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也还不太成熟,加上经济上的原因,使得先进技术的实施应用受到限制。

(三)从我国现实情况来看,要缓解城市交通拥堵,还是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但不是单从形式上开辟一两条公交专用道就能够解决的,公交优先涉及城市规划、路网设计、信号技术以及各种交通方式的合理安排和衔接等多个层次的内容,要切实实施公交优先,必须综合考虑、整体规划。

(四)交通现代化的目标是实现畅达、安全、舒适、清洁的交通系统,,这既,,,而包括规划、工程、管理交通发展战略起着决定性作用。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使城市的居民在公平共享有限的道路交通设施时,能够普遍从中受益,使城市能以较少的投入得到较大的利益,这才是我国现代化城市交通应该努力的方向。完善城市道路的交通管理设施合理化,对于提高通行能力、减少交通事故,改善交通出行者的守法环境,树立崭新的现代化城市形象,均具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

[1]陆化普1城市交通现代化管理[M]1北京:人

民交通出版社,20021

[2]谈晓洁1基于知识的交通拥堵疏导决策方法及系

统研究[D]1东南大学,20051

[3]艾伦阿姆斯特朗・赖特1城市交通运输[M]1

石京1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71

[4]Cervero Robert1公交都市[M]1宇恒可持续交

通研究中心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1

[5]徐东云1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模式理论的新进展[J]1综合运输,2007,(5)1

(责任编辑:高欢欢)

・143・


相关文章

  • 20XX年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 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今儿在我两个多小时的努力下,社会实践总结终于完成了,还差读书笔记了,这两天得抓紧了,春节以后还得复习补考,估计怎么着也得挂两科。苦啊...... 其实我什么都没实践,就扯了扯....具体内容如下: 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关于北京市政公交票价改革效率的分析 各个大城市发 ...

  • 混合交通现象调研思考
  • 08交通行业展览会市场研究报告中国交通软件交流基地大型城市活动综合交通专题 xxrtie轨道交通产业榜评选 混合交通是一种客观现象, 所谓混合交通在不同国家和不同时代其含意是不同的。在经济发达国家,公路上行驶的基本是汽车,混合交通是特指车速较高的小型汽车与车速较低的大型汽车所组成的交通,即行驶车辆之 ...

  • 青年志愿服务团队社会实践总结
  • 蓬勃志愿者协会 青年志愿服务团队社会实践总结 ——交通安全知识与急救常识宣讲 此次“交通安全安全知识与急救常识宣讲”暑期社会实践,是东北林业大学交通学院蓬勃志愿者协会以一个学生志愿者团体的形式申报的青年志愿服务团队奔赴新胜村、服装城、哈平路等地进行交通安全知识与急救常识宣讲小分队。协会本着“奉献、友 ...

  • 对上海.苏.杭三地交警参观学习考察报告
  • 6月9日 至14日,我们xx交警支队一行十余人在副支队长xx的带领下赴上海.苏州.杭州等地学习和考察了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学习他们的先进工作经验,指导xx交警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开展.考察学习过程中,我们先后到了上海静安公安分局交警支队.苏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金阊大队.杭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等地,对各地的执 ...

  • 学习十七大精神: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 胡锦涛总书记所作的十七大报告中不回避我们前进中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把"思想道德建设有待加强"作为"我们的工作与人民的期待还有不小差距"的"突出"问题之一.这是非常务实的.正视这个问题,采取多种措施加以解决,才能够切实弘扬社会良好风尚,推进社 ...

  • 交通安全调查报告
  •   调查小组:文华中学初二(3)班熊倩灵小组   小组成员:熊倩灵、梁海萍、王昶彤、梁蕴钘、杨泽邦、廖苑庭、陈崇涛、黄浩轩、冯彤彤、练欣。   调查目的:1、了解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2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対有关部门提出建议。   小组分工:   摄影;熊倩灵、陈崇涛、黄浩轩;   写作:梁蕴钘、梁海 ...

  • 校园周边停车问题的调查报告
  • 活动步骤一:查找公共政策问题 3月27日,我们班正式开始开展小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我们认真做好课前准备,搜集了大量的报纸杂志,经过老师的讲解,大家在了解明白了什么是公共政策问题后,开始查找资料,记录有价值的公共政策问题,每个小组派出同学代表,交流自己小组的公共政策问题,并说明研究问题的原因和现实意义. ...

  • 环境研究性学习报告
  • 随着现代都市的发展,出现了一种新的污染--光污染,它已成为现在都市的环境公害,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而这种光污染是由反光.反热的建筑材料造成的,如一些大厦的玻璃幕墙.在下午约2-4时折射的太阳光正好对着公路,司机们的视线受到干扰,存在安全隐患.在深圳也存在此种问题,特别是繁华地段的高层反光反热的玻璃幕 ...

  • 松山二中政教处秋季安全工作自查报告
  • 松山二中政教处秋季安全工作自查报告 松山二中政教处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全面客观地分析学校面临的安全形势,有针对性地进行常规管理,主要抓学生的活动安全,共有“十个针对”。 一、学校人多车多。48个教学班,3400余名学生,近200名教职工,校园面积小,活动空间相对狭窄,存在着拥挤及其它安 ...

  • 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实施方案
  • 为了促进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推动我市城市交通领域节能减排工作,倡导绿色交通出行理念,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做好xx年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有关工作的通知》(建城〔xx〕73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活动目的与意义 节能减排是国务院确定的重大战略决策,开展城市无车日活动是推进城市交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