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上涨的原因

房价上涨的原因

为何经济危机了,房地产业依然出乎意料的“反弹”,北京姜仁地产机构针对市场情况,结合众家之长,总结出来9个原因,希望业内和同行不要忽视。

原因之一,鼓励的政策创造了房价上行的宏观环境。自去年开始,国家出台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系列鼓励住房消费、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措施。随着国家和各地出台的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逐步落实,成交量增长较快,表明居民住房消费信心已经明显增强,房地产开发投资信心也在逐步恢复。

原因之二,供应链条暂断,需求出现短暂集中释放。积压了近两年的刚性需求爆发,带来了市场交易量的快速上涨。自去年房地产市场调整时期投资低迷,新开工项目大量减少,造成了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市场供应量相对不足。在两种因素作用下,部分城市的局部区域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导致价格快速上涨。

原因之三,投资投机者的再次“粉墨登场”,让市场观望者没有了主意。除了刚性需求大量入市,在对未来通胀预期的心理影响下,投资性需求甚至投机性需求大量进入热点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推高了房价。

原因之四,银行宽松信贷是幕后推手。对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相对宽松,尤其是一些城市对二套房按揭贷款人为降低准入门槛,有力支持了投资投机型需求大量入市。今年上半年,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达2829亿元,同比增长63.1%。前一段时期,不少项目的销售人员都向购房者私下承诺,可以与银行合作,以低于30%的首付、优惠利率购买二套房甚至三套房。 原因之五,地王地价的热度攀升,让购房者看到了不会下跌的“房价基石”。楼市的热度开始传导至土地市场,宽松的资金、乐观的预期使房地产开发商再次大胆出手拿地,热点城市的热点区域近期不断刷新“地王”纪录,“地王”的频频出现,让购房者看到了短时内不会下跌的房市态势。

原因之六,房地产策划营销交易市场监管的缺失。随着市场热度不断上升,一些城市出现了较为普遍的开发商捂盘惜售、哄抬房价等现象。这些现象没有受到监督监管,扰乱了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引起普通购房者的恐慌,让许多购房者加入盲目追涨的行列。 原因之七,“一刀切”的政策不再适应市场。从全国看,房价变化呈现出较大地区性差异。6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有34个城市新建商品住房价格同比上涨,63个城市月环比上涨。未来一段时期,不同城市的市场走势将进一步分化。房地产市场的地区差异越来越明显,东部地区率先复苏反弹,但中西部大部分地区房地产市场依然低迷。这种情况下,尽管一些热点城市出现过热苗头,但目前并不宜马上出台全国性的、“一刀切”的抑制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措施。在楼市回暖尚不稳固的情况下,热点城市、热点区域房价快速上涨和市场上出现的非理性行为,已经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将重点加强对这些城市房地产市场新情况和新问题的分析和指导,督促其加强供需双向调节,增加土地

供应、引导开发企业加快投资建设,严格执行个人购房贷款政策,合理调节住房需求,着力稳定房价。

现实中,房地产的价格并不是成本的反映,任何一个项目都不仅仅是在土地价值之上加上建安成本。但是,反过来,土地和建安成本的增加则几乎必然会引发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在价格传导机制中,来自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往往要迟滞3-6个月,但事实上,只要原材料一涨价,房地产价格几乎应声而起,这并不是来自原材料的成本上升,而是来自开发商的

土地是最好的理由。

土地是房地产赖以存在的基础,也是不可替代的稀缺资源。房屋还有个折旧的因素,而土地只能是越来越稀缺,土地价值的上升是毫无疑问的。

招拍挂之后,由于竞价的作用,至少从现场观众的角度,我们看到的是地价的节节攀升,“天价”、“地王”的频繁出现。仅仅从表象上看,这一“价高者得”的结果就是土地价格上升。从制度设计的角度看,这一增加的成本应该通过开发商的内部挖潜消化吸收。但是,目前房地产的重要方式是预期利润不变,直接加上所有成本就成为楼价。至于提升管理水平,大部分开发商还没有那个高度、那个能力。

因此,这一增加的成本在卖方市场的供求形势下,必然被消费者一方全部吸纳,而且是成倍放大后体现在房价上被消费者吸纳。

“有理由要涨,没有理由涨、制造理由也要涨。”这就是目前的市场逻辑。土地是无辜的,却被捆绑着成了房价飙升的“帮凶”。这是土地的不幸,也是土地主人的悲哀。 原因之八,银监会对于信贷监管存在“放任”的态度。对于此情况,银监会将认真督促商业银行严格贷前审查和按揭贷款发放标准,严格落实借款合同面签制度,认真核实借款人首付款真实情况,坚决打击“假按揭、假首付、假房价”等行为。对二套房贷款业务中的各种违规问题,一经发现,将及时予以严肃处理。国土资源部也正密切关注土地市场的变化情况,尤其对“地王”进行严格的检查和监管。

原因之九,对于房产消费者法律保护存在法律保护依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已启动《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修订工作。此次修订的侧重点将放在市场监管上,明确界定住宅消费者、房地产开发商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注重对住宅消费者的保护。

房地产的问题集中到一点就是房价太高。那么国内房价为什么会高?是市场供不应求吗?是市场“刚性需求”吗?

其实,在一个发达的市场中,某种商品的价格高低从来就不是问题。但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情况则不是这样。一是住房作为现代文明社会民众生活权利的一部分要予以保障;二

是住房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开发商利用全民所拥有的资源对它进行垄断性定价,试图以合法方式让社会财富以快速向少数人聚集。这样,高房价也就是成了大问题了。

一季度的个人住房消费不及2004年四分之一。从央行的数据来看,也没有看到大量居民储蓄存款减少转移到房地产投资上来。但北京市房协蔡金水的研究表明,从1998年至2004年,北京商品住宅的竣工总面积达到11475万平方米,同期销售面积则为8776万平方米,有2700万平方米剩余。同时,2004年北京商品房开复工面积9931万平方米,商品住宅施工面积达到6759万平方米,相当于近5年年均销售面积的4倍多。还有,从1992年以来,北京新建的住宅已达到2.4亿平方米,人均超过25平方米。如果以正在施工中和已批住宅用地也算入,以北京1800万人口计算,人均建筑面积达37平方米,超过不少发达国家人均住房水平。目前北京开发商手上有14410公顷左右的建设用地可用于房地产开发。如果以2000-2004年年均供地1051公顷计算,这些土地可满足开发商10年开发要求。而这些土地建成商品房后人均(按1800万人口计算)达50多平方米。

既然如此,北京的房价为什么还会上涨得这样快呢?问题就在于房地产开发商、地方政府、炒房者一起在炒作房价。

首先,目前国内的高房价是政府政策的误导结果。因为在政府看来,房地产的宏观调控就等于稳定房价,就是让房价不往下跌。这就是向房地产市场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既有的房地产市场形势、市场秩序与规则,既有的房地产市场利益关系、运作方式等等,都得维持。但是,在任何一个市场经济中,政府能够做的只是通过调控市场供求关系,让市场价格达到其均衡水平。

也正是在这种观念或政策下,国内的房地产市场尽管经历了两年来的宏观调控却没有效果。不仅房地产的投资在飞速增长、房价快速上涨,民众与房地产商的对立情绪越来越严重。当然,房地产开发商可以莺歌燕舞,地方政府可以业绩高照,银行利润可以在短期内上升到历史最好的水平,但是国内绝大多数民众离房地产市场则越来越远。这个市场不仅社会公平性荡然无存,而且也是一个低效率的市场,其经济风险也就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其次,房价的高位运行必然会导致整个国内经济产业结构逆选择,各城市竞争力严重削弱。目前,一些高科技企业、制造业企业甚至出口企业也纷纷进入房地产业。这势必影响到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而且,房价的高企必然影响所在城市的竞争力。因为,房价高企不仅增加的企业的营运成本,也增加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成本。新的企业不敢进入,原有的企业也纷纷退出。新的劳动力人口无法源源不断流入城市。那些潜力较高、竞争力较强的劳动力人口也会流出该城市。

再次,房价高企也必然强化地方政府进一步所谓的经营城市。近几年来,中国打造城市竞争力一直陷入在一个误区中,即中国的不少官员一谈到城市竞争力就是如何来经营城市。其实,对一个城市来说,政府职责是什么?无非是通过政府权力来保护企业与民众的产权,来保护合约的有效履行,来保证民众的财富不受到侵犯与掠夺,并以此来为企业创造好的经营环境,为城市居民提供生活便利的条件。

而政府要经营城市,就得通过权力的方式来与企业、民众争夺资源。如果这种权力监管不严,就会演变成对企业、民众财富的掠夺。这不仅恶化了整个企业经营的环境,也恶化城市居民的生存条件。

近几年来,国内许多城市看上去是经营得有声有色,GDP迅速增长、建筑堆积林立、财政收入迅速膨胀、规模也快速扩张,但是这些成绩多以是以国有土地为政策背景,借助对农民、城市居民利益的掠夺而建立起来的。这导致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社会财富严重的分配不公,不少城市与村镇的社会矛盾也由此而不断地激化。

再就是高房价严重威胁着中国的金融体系安全。目前,国内银行界普遍认为房地产的贷款是一种优质资产,特别是个人住房消费信贷。但这种看法是建立以下几个前提条件上的:一是房地产市场的价格只升不跌;二是银行的利率水平永远保持在现在基础上;三是中国的经济繁荣不会出现周期性变化。但实际上这三个前提都是有条件的、不确定的,也是会变化的。

还有一种看法认为,目前国内房地产信贷所占银行总信贷的比重仅17%,与一些发达国家的30%相比还差得远。从欧美的国家的经验来看,如果不超过30%比重就会构成对金融体系的威胁。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一则国内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与美国以资本市场为主导的金融体系是不一样的。美国的房地产市场的资金既可以来自银行,也可以来自资本市场。特别是美国的房地产信贷市场十分发达,因此,美国银行在房地产市场发展中所占的比重十分有限。但中国的金融体系完全是以银行为主导,国内房地产的资金也基本上来自银行。有研究表明,国内房地产市场的投资80%以上来自银行,只不过进入的方式十分多样。

最后,房价高企不仅加剧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扩大了民众之间财富差距。随着沿海一些地方的房价快速上涨,全国的信贷资金与财富迅速地向这些地区集中。尽管中央政府一直要平衡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比如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但是实际上这几年沿海地区,特别是那些高房价的地区与城市,经济发展却越来越快。而这种经济快速增长是以牺牲内陆省份利益为代价的。

对于个人来说,除了房地产开发商成为最大既得利益者外,还有那些掌握着相关权力与靠近这些权力的人也从中受益。当然,银行的信贷人员也是这次房价上涨重要得益者,但与房地产开发商或政府的有权者比起来,可能是九牛一毛。

受到伤害最大的是广大农民和城市广大的中低收人者。在这次“造城”运动中,尽管有些农民土地出让得到一定的补偿,但是这种补偿与政府土地出让所获得的收益也是九牛一毛。更为严重的是,房价飚升不仅阻碍了广大农民进入城市,也阻碍了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对于城市广大的中低收入者来说,房价飚升不仅使得他们远离房地产市场,其城市生存权也可能面临着各种剥夺,而且增加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压力。试想,如果城市居民只能穷一生甚至几代人的财富来支撑一套高价房子,那么他们的生存压力有多大?大家都知道,如果绝大多数城市居民都靠住房保障体系来解决,那只能是一种乌托邦。

至于政府出台什么政策来调控国内的高房价,我想其实十分简单。一是打击对房地产市场严重炒作,对内可以出台房地产交易所得税、住房空置税、房地产持有税;对外要坚决打击外资进入国内房地产市场炒作;二是央行不断地调升利息,迅速提供炒作房地产者的成本,同时,也可以推行购买一套住房者利率优惠,两套以上住房者利率随行就市的政策;三是取消住房预售制度,特别是严格银行纪律,对于那些胆敢违规的银行信贷者要严惩不怠。消费者一旦感觉政府对国内房地产调控有决心了,自然会理性消费。在这种情况下,国内房价岂能不迅速回落?问题是政府下不下这样的决心,下决心后能不能履行其承诺!

稀缺的物质成为追求货币的标的

在计划经济中,房地产是由国家统一规划,统一配给房屋,没有房价上涨如此之快。虽然我们不赞成全面发展计划经济,但是,在市场经济飞快的发展过程中,还是需要计划的调整。我们看到煤炭、石油等稀缺产品在国家宏观调整下,上涨的空间和时间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并且在适当的时候也可以下调价格。

我国只有960万平方公里,去掉保住人命的农业用地,商业、居住用地很少,一线城市的中心地带面积更是少之又少。土地的稀缺百姓知道,房地产商知道,国家更知道。有人认为房地产不像石油和煤炭那样稀缺,70年一个轮回。人一生也就有一个70年,房屋70年居住的政策和人类短暂的生命来比稀缺的胜过物质。

国家如果把房地产业收回,统一分配,能够彻底改变房价问题,更关键的是能够改变民生,只有安居才能乐业。纵然有违背市场经济规律一面,但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是沿着市场经济为主,计划经济为辅的路线。

资金源源不断的流入房地产

金融危机下,以投资为主拉动经济体现在市场货币供应量过大,形成社会上热钱过多。在通胀预期的情况下投资只能买入资源性和投机性的产品——住房。楼市的火热和上涨如此之快,这一轮货币投资准入中银行是有责任的。

房地产商在炒房,开发公司在炒房,个人在炒房,全部在银行资金的支持下进行的。如果所有资金都是为了人们的居住,是不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所以控制银行资金流入房地产是迫在眉睫。一位温州人几乎把全村的身份证都借来进行贷款买房,一座大楼让他买去一半,为什么要贷给他们,拿着老百姓辛苦的存款,反过来挣老百姓的钱。就如同拿着自己的左手打右手。

现在的任务已经不是遏制房贷,而是要严查银行放贷,不是切断炒房的资金链,而是要堵住源头。在银行内部深挖不良放贷人的责任,大力度的追究幕后交易。另外,不要首付百分之四十还是几十,要求全额付款,并停止二套房放贷。只有这样才能根本解决高房价问题,彻底解决民生问题。

中国的房价上涨绝对不同与世界任何地方,这与中国现行的政治经济体制密切相关。因此分析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不得不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看看怎么个原因。

首先,惯常所说的土地稀缺、城市化、传统置业观念造成房价上涨的说法,根本不值一提。因为这些所谓的原因根本就不叫原因。随便说说。土地稀缺,这个词是全世界绝无仅有的,中国首创的。不久之前,你很少听说人口密度数倍中国的日本、欧洲有土地稀缺这个词。为什么?因为土地不可能稀缺。很难想象,日本的城市化程度高过中国不?韩国呢?汉城集中了全国一半的人口。你看看韩国是不是老百姓买不起房,房价收入比比中国高?伦敦的情况也一样。但是你考察一下东京、汉城、伦敦的房价就知道,不必说什么相对房价,就是绝对房价也会吓你一跳,和北京不相上下,而居住品质比你好万倍。就北京现在的土地量,看看四环周边的荒地就知道了,5000万人住的下没有问题。但是可能到5000万人吗?没到5000万,北京的生态就破产了。你去东四环、五环看看那些矗立在荒地中的孤楼,这是房子还是坟地?城市化就更别提了。回顾一下发达国家城市化的过程就一清二楚,看看人家房地产是不是也像中国现在这样。传统置业观念,错上加错。谁不知道拥有自己的房子好,西方人都傻吗?他们只是觉得没必要。房子只是住所,当社会公平和福利得到保障时,何必非要倾囊买房呢?何不享受生活呢?归根结底,中国人的置业观念是由于对社会极度不信任所致。很难想象当比尔盖茨挣了1000万美元的时候,应该不干微软了,应该去华盛顿买上10套房子就万事大吉了,哈哈。

为什么说这么多惯常的观点是错的,因为只有理解这些是错的,才能探究那些真正的原因。

既然上述原因都是错的,那么究竟什么原因促房价上涨?下面的分析会让你感到豁然开朗。

房价上涨

造成房价上涨原因:

第一、灰色资金分两块,一是腐败资金,而是准腐败资金。腐败资金很好理解,这部分资金很大,大到你完全想象不到。网上的一个消息,一个内蒙县的教育局长可以在北京买三套房,你能想象吧。现在的官员如果拿了钱,有什么比在异地买房更安全的呢?现在你明白了为什么东四环很多新楼盘入住四年了,为什么入住率还不到三分之一。并且,这些房子就在那里房子不出租,不看护。因为这些资金没有成本意识,造成商品房闲置,并且使得房地产呈现快销售,慢供给的状态。准腐败资金是指煤矿主、铁矿主、基建、靠政府项目发家的,这些人为什么买房?他们为什么不踏踏实实做实业振兴民族工业呢?哈哈。他们自己很清楚这些钱来的太容易了,还是买房子换成实际的物件更踏实。还有,除了买房子灰色资金另一个途径就是外逃,于是出现了大量的官员子女移民海外挥霍无度,这是这个社会的怪胎,绝无仅有。

还有,他们除了持有房产,亲属还经营房产,财政收入还靠地产,因此当房地产不景气的时候,他们先想到的就是权力干预市场,何忧房价不涨?

这样一解释,是不是很容易理解?

第二、分配不公平、贫富差距大中国的市场经济很特殊,该市场的不市场,比如能源、通讯、金融等垄断行业,不该市场的全都市场了,比如医疗、教育。这样的结果是什么?贫富急剧分化。中国的农民为什么收入那么低,按说一个市场经济,应该不会出现这么大的落差,因为市场可以自我调节,除非你认为中国的农民都是劣等人,估计你不敢这么说。具体原因就不说了,大家都清楚。

就说贫富差距太大为什么造成房价上涨吧。一群所谓有钱人,比如金融行业的、比如垄断国企的、少数买办外企的(确实大部分外企待遇跟国企比差太多)他们是相对比较有钱,他们似乎能负担的了房价的。因此他们购买房子是建立的不公平分配的基础上的。北京人均收入3000一月,券商的3万一月,券商他额外给社会福利贡献了什么?仅仅因为你有经纪业务的牌照嘛。要饭的,给他个牌照,他干的比你好。因此,这些人的高收入都是社会福利的减少,是社会畸形的表现之一。他们买房子也是因为没有安全感,他们很清楚自己的美滋滋的生活,未必可持续。

券商的人表现的最明显,研究员特别喜欢研究房市,特别喜欢看多房市和股市,用的数据和论据精挑细选,很有意思。为什么?因为他们有一种牛市情节,他们很怀念牛市带给他们的短时财富奇迹,他们不由自主的就会憧憬牛市的时间哪怕多那么一点点。

第三、地域歧视这一点很重要,特别对一线城市而言。北京得天独厚的条件不是自然条件,因此在北京买房别指望生活水准提高。但是北京有别人没有的,比如高考分数比别人低200分,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密度极大,还有更重要的,权力资源更集中,满足了畸形的虚荣心。为什么大家挤破脑袋来北京,留北京,当然是冲着利益来的。所以很容易理解,房价高的愿意。户口放开,一切推到重来。

第四、群体性的利益争夺中国的社会竞争之残酷难以想象,我说的竞争是你死我活,不折手段的竞争,太恐怖了。举个例子,你有能耐,孩子可以加分上大学,挤掉另一个优秀学

生,毁掉他的一生连眼睛都不眨。你有门路,录用你公务员,管他千军万马你追我赶。我们太缺乏公平竞争的制度保障了,因此我们培养了这个社会的狼性。特别是利益群体,他们攫取利益的时候是如此的开心和得意,回头还要讥讽和嘲笑那些弱势群体,“你们他妈的穷鬼,吃不到葡萄嫌酸”。

我们大量的权力单位盖经济适用房,绝对低价格,绝对公共资源,绝对的集体腐败。有什么办法呢?这部分人天生有的那种自私和得志使得他们丧失了基本的人格。比如,他们已经习惯性的撒谎,说什么,没有完全公平的社会,这是发展的必然过程,就是想证明他们得到的都是应该的。其实,他们内心很矛盾很可怜,他们本身是官僚制度的受害者,不能正常发挥才能,一方面不得不就范,因为他们为了生存不得不屈服于既得利益。他们往往掌管权力,他们自然会作为有房人,维护财产安全了。

第五、百姓毫无话语权汉城的房价稍微高了一点点,总理下台了,唉。韩国人真是弱智啊,他们难道不知道房地产拉动经济增长吗?他们怎么一点没有大局观?他们难道不知道土地稀缺吗?

千万不要忘了,老百姓永远是大多数,他们决定一切。房价不降,归根结底是因为老百姓没有话语权。老百姓说了算,一切顺理成章。

经济学一定是很简单,就像林毅夫说的,经济学就是对社会现象的直接观察。你观察了吗?

近几年来,我国的房价一直呈现着持续上涨、居高不下的态势,已成为政府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和人民十分关注的问题。为此,2003年以来国务院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建设部等部委也开展了对房地产市场的专项治理,以期房屋市场价格的稳定。但是几年过去了,住房价格仍然不断攀高,不仅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的房价涨势强劲,而且在中小城市和欠发达地区的房价也大幅上涨,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例如北京的回龙观地区,2001年,普通商品房每平米的价格约在2800元左右,2004年的价格每平米

约为3600元左右,现在则每

平米为9000元以上。据统计,

今年5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同比上涨6.4%,其中北京、深圳、温州、广西北海等城市的房价涨幅已超过1 0%以上。

显然,目前我国的房屋价格已背离了商品的价值规律,超出了绝大多数人的购买能力,是不正常的。究其原因,既有房地产供给结构的不合理、市场需求增加、土地资源

稀缺等内在原因,也有市场上大量游资与投机者对房地产价格的炒作、开发商哄抬房价等外在原因,情况是复杂的,造成房屋价格飞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有以下5个方面。

供需矛盾造成房价上涨

过去,我国是一个住房困难的大国,人均居住面积较低,居住状况不尽人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繁荣、房地产业的兴起,人均住房面积大幅提升,使我国告别了城镇住房短缺的时代,同时也大大刺激了人们对住房的需求。一是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的增长,激发了城镇居民对住房的新需求。从近些年的房地产市场可以看出,许多居民改善住房的需求在不断增长,小居换大居,旧房换新房,许多居民在积极地改善自己的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据调查,约有相当多的居民、特别是一些年轻的居民有购房打算,他们称,如果有可能的话,是准备购买住房的。此外,城市改造拆迁,涌现出大量无房居民,所有这些都对新住房提出了需求。二是流动人口的增长对住宅产生巨大需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量流动人口的出现对城镇住房的租赁、购买提出了巨大需求,以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为例,各自城市的外来流动人口多达 300万到400余万,如此大量的流动人口,不但成为了这些城市房屋租赁市场的消费主体,也壮大了新房购买者的队伍。据笔者了解,这些人中的一些稍有成就者,在所在城市购买住房者是屡见不鲜的。三是城市新增人口对住房的需求。四是对一些大城市及发达地区的沿海城市来说,房屋的购买者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其它地区,甚至来自国外。

从住房的供给情况看,近年来,房地产投资虽然仍在增长,但增速有所回落。住房供给相对较少,人们对住房的需求日益增长,使得供求关系失衡,必然会形成供需矛盾,使住房的价格因需求而上涨。

地价上涨推动房价上涨

由于我国人多地少,土地稀缺及其不可再生性,使得土地的买卖竞争愈来愈激烈,导致土地价格不断攀升。从近几年的土地、房屋市场价格来看,土地出让价格的增长幅度大于房屋价格增长的幅度。在现实中我们往往可以看到,当一块土地要出售时,往往会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土地购买者参与竞拍。有的地块在经过一番激烈的竞拍之后,有时竟能拍出一个天价来,而这些地价款必然要摊入房屋的价格中。此外,近年来,建筑材料的增长也增加了房屋的成本。

炒买炒卖造成房价攀升

据笔者了解,炒买炒卖房产的现象在许多城市都是存在的,把购置房产作为一种投资的消费者也在逐渐增加。这些人购房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居住,而是为了投资、倒卖。他们认为,买卖房屋比炒股风险小,更稳定,更合算,为此,他们有的利用自己手中雄厚的资金,有的向他人大量借贷,有的则通过银行贷款购买房屋。他们购房后,要么出租,要么一手进、一手出,要么寻找机会以更高的价格卖出,从中获取较大利益。他们与开发商、代理商互动,向房地产市场发出错误信息,干扰房地产市场的正常秩序,造成或助长房屋价格的攀升。

开发商捂盘惜售抬高房价

从近几年房地产市场的情况看,囤积土地、房屋、捂盘惜售已成为部分房地产开发商最常用的抬高房价赚取更高利润的手段。这些开发商为获取更大利润,想方设法囤积土地、空置房屋、捂盘惜售或捂盘不售,制造房屋越来越紧缺的假象,并借机抬高房屋价格。有的房地产开发商则在楼房开盘时,花钱顾人排队购房,造成虚假的“抢购”声势,使一 些购房者产生错觉,加入“抢购”行列,随之开发商便抬高房屋价格。还有的房地产开发商与代理商相勾结,随意抬高售房价格。如北京西五环某一房地产开发小区,2006年4月,该小区楼房开盘时每平方米为6300 元;同年底每平方米上升为8000元;2007年5月每平方米上升为9600元。从中可以看出,这种价格的飞涨全是人为哄抬起来的,是极不正常的。

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不足

应该看到,住房是一种不同于其他社会商品的、具有社会保障功能的特殊商品,它既是商品,又应更多地体现其社会的特殊保障功能。因此,各国政府在开发住房这一商品时,是十分重视其社会保障功能的。在我国,住房的保障功能主要体现在对低收入家庭的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制度上,而从我国这些年的房地产开发来看,显然,对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开发比例太低,抓得也不紧,没有把优先开发经济适用房、廉租房、限价房作为房地产开发的重点。以北京来说,该市于2006年初公布了在三年内要建2000万平方米的各种类型的保障性住房,但时至今日,除西三旗限价房和宋庄地块有动静外,其他项目都无动静,照这样下去,恐怕低收入家庭要想得到一套经济适用房或廉租房是很困难的。在这种 情况下,相当一部分低收入家庭在近期看不到解决保障性住房的希望,便无奈地选择借钱购房,本人身边就有两个这样的例子。无疑,这部分人加入购房者行列,客观上进一步加大了供求矛盾。

住房问题是关系到民生的重要问题,也是关系到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问题,对此,党中央、国务院历来是很重视的。相信,随着国家对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大,解决低收入家庭保障性住房等一系列新政策的出台,加上央行升息、提高准备金率、控制信贷投放节奏等措施的采取,我国的房价会逐渐稳定的。程子韬

现实中,房地产的价格并不是成本的反映,任何一个项目都不仅仅是在土地价值之上加上建安成本。但是,反过来,土地和建安成本的增加则几乎必然会引发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在价格传导机制中,来自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往往要迟滞3~6个月,但事实上,只要原材料一涨价,房地产价格几乎应声而起,这并不是来自原材料的成本上升,而是来自开发商的涨价冲动和对房地产价格的长远预期。涨价只是需要一个理由。 土地是最好的理由。

土地是

房地产赖以存在的基础,也是不可替代的稀缺资源。房屋还有个折旧的因素,而土地只能是越来越稀缺,土地价值的上升是毫无疑问的。日前,有官员指出,国土资源部在清查北京市2002~2005年的住房建设供地情况时发现,目前北京市已供土地中,尚未形成实际住房供应的土地面积还有4000公顷、规划建设面积8000万平方米,占已出让住宅用地面积总量的53%。53%的土地审批了没开发,就意味着北京一半以上的土地被囤积在了开发商手中。开发商为什么拿了地却不开发?在目前仍算宽松的贷款条件下,缺乏资金的恐怕不多,只所以放着,无非是看好地价升值、

房价上涨的趋势。晚一天上市,就可能卖个更好的价钱。

在房价长期看涨的驱使下,囤积土地、捂盘惜售是争取卖到更高价钱的重要手段。开发商之所以敢这么干,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土地价值的上升趋势。所谓“地荒”实际是被人为放大的土地稀缺,经过人为渲染便成了房价上涨的助推器。

更直接的理由来自拿地成本的增加。招拍挂之后,由于竞价的作用,至少从现场观众的角度,我们看到的是地价的节节攀升,“天价”、“地王”的频繁出现。仅仅从表象上看,这一“价高者得”的结果就是土地价格上升,其热闹的场景就已经足以制造地价上升、以后还要继续上升的舆论氛围。经过媒体炒作,制造“时不我待”的紧张情绪。从实际上看,虽然有人说“供地的成本变化不大”,但竞争形势下的价格上升几乎是必然的,多多少少必然有所增加。

从制度设计的角度看,这一增加的成本应该通过开发商的内部挖潜消化吸收。但是,目前房地产的重要方式是预期利润不变,直接加上所有成本。至于提升管理水平,大部分开发商还没有那个高度、那个能力。

因此,这一增加的成本在卖方市场的供求形势下,必然被消费者一方全部吸纳,而且是成倍放大后体现在房价上被消费者吸纳。这就像基础货币的增加,会通过货币乘数,成倍放大货币的实际供应量一样。而且“地价占房价的比例平均在25%~30%左右”,这一比例并不低,其放大后的结果足以让房价以数十倍于地价涨幅的幅度上升。

相比协议出让,市场化的招拍挂方式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这是一个必须坚持的市场化的土地供应方向。围绕招拍挂出现的问题仍然要用市场化、制度化的方式解决。土地成本的上升之所以成为涨价的理由,乃是供求关系和制度不健全的市场环境下的结果。

在卖方市场的前提下,在地段区位的不可替代性之下,在消费需求相比供应更缺乏弹性的情况下,开发商并不会主动去消化增加的成本。

“有理由要涨,没有理由涨,制造理由也要涨。”这就是目前的市场逻辑。土地是无辜的,却被捆绑着成了房价飙升的“帮凶”。这是土地的不幸,也是土地主人的悲哀。(王子鹏)

房价上涨的原因

为何经济危机了,房地产业依然出乎意料的“反弹”,北京姜仁地产机构针对市场情况,结合众家之长,总结出来9个原因,希望业内和同行不要忽视。

原因之一,鼓励的政策创造了房价上行的宏观环境。自去年开始,国家出台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系列鼓励住房消费、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措施。随着国家和各地出台的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逐步落实,成交量增长较快,表明居民住房消费信心已经明显增强,房地产开发投资信心也在逐步恢复。

原因之二,供应链条暂断,需求出现短暂集中释放。积压了近两年的刚性需求爆发,带来了市场交易量的快速上涨。自去年房地产市场调整时期投资低迷,新开工项目大量减少,造成了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市场供应量相对不足。在两种因素作用下,部分城市的局部区域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导致价格快速上涨。

原因之三,投资投机者的再次“粉墨登场”,让市场观望者没有了主意。除了刚性需求大量入市,在对未来通胀预期的心理影响下,投资性需求甚至投机性需求大量进入热点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推高了房价。

原因之四,银行宽松信贷是幕后推手。对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相对宽松,尤其是一些城市对二套房按揭贷款人为降低准入门槛,有力支持了投资投机型需求大量入市。今年上半年,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达2829亿元,同比增长63.1%。前一段时期,不少项目的销售人员都向购房者私下承诺,可以与银行合作,以低于30%的首付、优惠利率购买二套房甚至三套房。 原因之五,地王地价的热度攀升,让购房者看到了不会下跌的“房价基石”。楼市的热度开始传导至土地市场,宽松的资金、乐观的预期使房地产开发商再次大胆出手拿地,热点城市的热点区域近期不断刷新“地王”纪录,“地王”的频频出现,让购房者看到了短时内不会下跌的房市态势。

原因之六,房地产策划营销交易市场监管的缺失。随着市场热度不断上升,一些城市出现了较为普遍的开发商捂盘惜售、哄抬房价等现象。这些现象没有受到监督监管,扰乱了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引起普通购房者的恐慌,让许多购房者加入盲目追涨的行列。 原因之七,“一刀切”的政策不再适应市场。从全国看,房价变化呈现出较大地区性差异。6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有34个城市新建商品住房价格同比上涨,63个城市月环比上涨。未来一段时期,不同城市的市场走势将进一步分化。房地产市场的地区差异越来越明显,东部地区率先复苏反弹,但中西部大部分地区房地产市场依然低迷。这种情况下,尽管一些热点城市出现过热苗头,但目前并不宜马上出台全国性的、“一刀切”的抑制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措施。在楼市回暖尚不稳固的情况下,热点城市、热点区域房价快速上涨和市场上出现的非理性行为,已经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将重点加强对这些城市房地产市场新情况和新问题的分析和指导,督促其加强供需双向调节,增加土地

供应、引导开发企业加快投资建设,严格执行个人购房贷款政策,合理调节住房需求,着力稳定房价。

现实中,房地产的价格并不是成本的反映,任何一个项目都不仅仅是在土地价值之上加上建安成本。但是,反过来,土地和建安成本的增加则几乎必然会引发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在价格传导机制中,来自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往往要迟滞3-6个月,但事实上,只要原材料一涨价,房地产价格几乎应声而起,这并不是来自原材料的成本上升,而是来自开发商的

土地是最好的理由。

土地是房地产赖以存在的基础,也是不可替代的稀缺资源。房屋还有个折旧的因素,而土地只能是越来越稀缺,土地价值的上升是毫无疑问的。

招拍挂之后,由于竞价的作用,至少从现场观众的角度,我们看到的是地价的节节攀升,“天价”、“地王”的频繁出现。仅仅从表象上看,这一“价高者得”的结果就是土地价格上升。从制度设计的角度看,这一增加的成本应该通过开发商的内部挖潜消化吸收。但是,目前房地产的重要方式是预期利润不变,直接加上所有成本就成为楼价。至于提升管理水平,大部分开发商还没有那个高度、那个能力。

因此,这一增加的成本在卖方市场的供求形势下,必然被消费者一方全部吸纳,而且是成倍放大后体现在房价上被消费者吸纳。

“有理由要涨,没有理由涨、制造理由也要涨。”这就是目前的市场逻辑。土地是无辜的,却被捆绑着成了房价飙升的“帮凶”。这是土地的不幸,也是土地主人的悲哀。 原因之八,银监会对于信贷监管存在“放任”的态度。对于此情况,银监会将认真督促商业银行严格贷前审查和按揭贷款发放标准,严格落实借款合同面签制度,认真核实借款人首付款真实情况,坚决打击“假按揭、假首付、假房价”等行为。对二套房贷款业务中的各种违规问题,一经发现,将及时予以严肃处理。国土资源部也正密切关注土地市场的变化情况,尤其对“地王”进行严格的检查和监管。

原因之九,对于房产消费者法律保护存在法律保护依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已启动《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修订工作。此次修订的侧重点将放在市场监管上,明确界定住宅消费者、房地产开发商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注重对住宅消费者的保护。

房地产的问题集中到一点就是房价太高。那么国内房价为什么会高?是市场供不应求吗?是市场“刚性需求”吗?

其实,在一个发达的市场中,某种商品的价格高低从来就不是问题。但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情况则不是这样。一是住房作为现代文明社会民众生活权利的一部分要予以保障;二

是住房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开发商利用全民所拥有的资源对它进行垄断性定价,试图以合法方式让社会财富以快速向少数人聚集。这样,高房价也就是成了大问题了。

一季度的个人住房消费不及2004年四分之一。从央行的数据来看,也没有看到大量居民储蓄存款减少转移到房地产投资上来。但北京市房协蔡金水的研究表明,从1998年至2004年,北京商品住宅的竣工总面积达到11475万平方米,同期销售面积则为8776万平方米,有2700万平方米剩余。同时,2004年北京商品房开复工面积9931万平方米,商品住宅施工面积达到6759万平方米,相当于近5年年均销售面积的4倍多。还有,从1992年以来,北京新建的住宅已达到2.4亿平方米,人均超过25平方米。如果以正在施工中和已批住宅用地也算入,以北京1800万人口计算,人均建筑面积达37平方米,超过不少发达国家人均住房水平。目前北京开发商手上有14410公顷左右的建设用地可用于房地产开发。如果以2000-2004年年均供地1051公顷计算,这些土地可满足开发商10年开发要求。而这些土地建成商品房后人均(按1800万人口计算)达50多平方米。

既然如此,北京的房价为什么还会上涨得这样快呢?问题就在于房地产开发商、地方政府、炒房者一起在炒作房价。

首先,目前国内的高房价是政府政策的误导结果。因为在政府看来,房地产的宏观调控就等于稳定房价,就是让房价不往下跌。这就是向房地产市场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既有的房地产市场形势、市场秩序与规则,既有的房地产市场利益关系、运作方式等等,都得维持。但是,在任何一个市场经济中,政府能够做的只是通过调控市场供求关系,让市场价格达到其均衡水平。

也正是在这种观念或政策下,国内的房地产市场尽管经历了两年来的宏观调控却没有效果。不仅房地产的投资在飞速增长、房价快速上涨,民众与房地产商的对立情绪越来越严重。当然,房地产开发商可以莺歌燕舞,地方政府可以业绩高照,银行利润可以在短期内上升到历史最好的水平,但是国内绝大多数民众离房地产市场则越来越远。这个市场不仅社会公平性荡然无存,而且也是一个低效率的市场,其经济风险也就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其次,房价的高位运行必然会导致整个国内经济产业结构逆选择,各城市竞争力严重削弱。目前,一些高科技企业、制造业企业甚至出口企业也纷纷进入房地产业。这势必影响到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而且,房价的高企必然影响所在城市的竞争力。因为,房价高企不仅增加的企业的营运成本,也增加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成本。新的企业不敢进入,原有的企业也纷纷退出。新的劳动力人口无法源源不断流入城市。那些潜力较高、竞争力较强的劳动力人口也会流出该城市。

再次,房价高企也必然强化地方政府进一步所谓的经营城市。近几年来,中国打造城市竞争力一直陷入在一个误区中,即中国的不少官员一谈到城市竞争力就是如何来经营城市。其实,对一个城市来说,政府职责是什么?无非是通过政府权力来保护企业与民众的产权,来保护合约的有效履行,来保证民众的财富不受到侵犯与掠夺,并以此来为企业创造好的经营环境,为城市居民提供生活便利的条件。

而政府要经营城市,就得通过权力的方式来与企业、民众争夺资源。如果这种权力监管不严,就会演变成对企业、民众财富的掠夺。这不仅恶化了整个企业经营的环境,也恶化城市居民的生存条件。

近几年来,国内许多城市看上去是经营得有声有色,GDP迅速增长、建筑堆积林立、财政收入迅速膨胀、规模也快速扩张,但是这些成绩多以是以国有土地为政策背景,借助对农民、城市居民利益的掠夺而建立起来的。这导致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社会财富严重的分配不公,不少城市与村镇的社会矛盾也由此而不断地激化。

再就是高房价严重威胁着中国的金融体系安全。目前,国内银行界普遍认为房地产的贷款是一种优质资产,特别是个人住房消费信贷。但这种看法是建立以下几个前提条件上的:一是房地产市场的价格只升不跌;二是银行的利率水平永远保持在现在基础上;三是中国的经济繁荣不会出现周期性变化。但实际上这三个前提都是有条件的、不确定的,也是会变化的。

还有一种看法认为,目前国内房地产信贷所占银行总信贷的比重仅17%,与一些发达国家的30%相比还差得远。从欧美的国家的经验来看,如果不超过30%比重就会构成对金融体系的威胁。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一则国内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与美国以资本市场为主导的金融体系是不一样的。美国的房地产市场的资金既可以来自银行,也可以来自资本市场。特别是美国的房地产信贷市场十分发达,因此,美国银行在房地产市场发展中所占的比重十分有限。但中国的金融体系完全是以银行为主导,国内房地产的资金也基本上来自银行。有研究表明,国内房地产市场的投资80%以上来自银行,只不过进入的方式十分多样。

最后,房价高企不仅加剧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扩大了民众之间财富差距。随着沿海一些地方的房价快速上涨,全国的信贷资金与财富迅速地向这些地区集中。尽管中央政府一直要平衡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比如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但是实际上这几年沿海地区,特别是那些高房价的地区与城市,经济发展却越来越快。而这种经济快速增长是以牺牲内陆省份利益为代价的。

对于个人来说,除了房地产开发商成为最大既得利益者外,还有那些掌握着相关权力与靠近这些权力的人也从中受益。当然,银行的信贷人员也是这次房价上涨重要得益者,但与房地产开发商或政府的有权者比起来,可能是九牛一毛。

受到伤害最大的是广大农民和城市广大的中低收人者。在这次“造城”运动中,尽管有些农民土地出让得到一定的补偿,但是这种补偿与政府土地出让所获得的收益也是九牛一毛。更为严重的是,房价飚升不仅阻碍了广大农民进入城市,也阻碍了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对于城市广大的中低收入者来说,房价飚升不仅使得他们远离房地产市场,其城市生存权也可能面临着各种剥夺,而且增加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压力。试想,如果城市居民只能穷一生甚至几代人的财富来支撑一套高价房子,那么他们的生存压力有多大?大家都知道,如果绝大多数城市居民都靠住房保障体系来解决,那只能是一种乌托邦。

至于政府出台什么政策来调控国内的高房价,我想其实十分简单。一是打击对房地产市场严重炒作,对内可以出台房地产交易所得税、住房空置税、房地产持有税;对外要坚决打击外资进入国内房地产市场炒作;二是央行不断地调升利息,迅速提供炒作房地产者的成本,同时,也可以推行购买一套住房者利率优惠,两套以上住房者利率随行就市的政策;三是取消住房预售制度,特别是严格银行纪律,对于那些胆敢违规的银行信贷者要严惩不怠。消费者一旦感觉政府对国内房地产调控有决心了,自然会理性消费。在这种情况下,国内房价岂能不迅速回落?问题是政府下不下这样的决心,下决心后能不能履行其承诺!

稀缺的物质成为追求货币的标的

在计划经济中,房地产是由国家统一规划,统一配给房屋,没有房价上涨如此之快。虽然我们不赞成全面发展计划经济,但是,在市场经济飞快的发展过程中,还是需要计划的调整。我们看到煤炭、石油等稀缺产品在国家宏观调整下,上涨的空间和时间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并且在适当的时候也可以下调价格。

我国只有960万平方公里,去掉保住人命的农业用地,商业、居住用地很少,一线城市的中心地带面积更是少之又少。土地的稀缺百姓知道,房地产商知道,国家更知道。有人认为房地产不像石油和煤炭那样稀缺,70年一个轮回。人一生也就有一个70年,房屋70年居住的政策和人类短暂的生命来比稀缺的胜过物质。

国家如果把房地产业收回,统一分配,能够彻底改变房价问题,更关键的是能够改变民生,只有安居才能乐业。纵然有违背市场经济规律一面,但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是沿着市场经济为主,计划经济为辅的路线。

资金源源不断的流入房地产

金融危机下,以投资为主拉动经济体现在市场货币供应量过大,形成社会上热钱过多。在通胀预期的情况下投资只能买入资源性和投机性的产品——住房。楼市的火热和上涨如此之快,这一轮货币投资准入中银行是有责任的。

房地产商在炒房,开发公司在炒房,个人在炒房,全部在银行资金的支持下进行的。如果所有资金都是为了人们的居住,是不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所以控制银行资金流入房地产是迫在眉睫。一位温州人几乎把全村的身份证都借来进行贷款买房,一座大楼让他买去一半,为什么要贷给他们,拿着老百姓辛苦的存款,反过来挣老百姓的钱。就如同拿着自己的左手打右手。

现在的任务已经不是遏制房贷,而是要严查银行放贷,不是切断炒房的资金链,而是要堵住源头。在银行内部深挖不良放贷人的责任,大力度的追究幕后交易。另外,不要首付百分之四十还是几十,要求全额付款,并停止二套房放贷。只有这样才能根本解决高房价问题,彻底解决民生问题。

中国的房价上涨绝对不同与世界任何地方,这与中国现行的政治经济体制密切相关。因此分析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不得不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看看怎么个原因。

首先,惯常所说的土地稀缺、城市化、传统置业观念造成房价上涨的说法,根本不值一提。因为这些所谓的原因根本就不叫原因。随便说说。土地稀缺,这个词是全世界绝无仅有的,中国首创的。不久之前,你很少听说人口密度数倍中国的日本、欧洲有土地稀缺这个词。为什么?因为土地不可能稀缺。很难想象,日本的城市化程度高过中国不?韩国呢?汉城集中了全国一半的人口。你看看韩国是不是老百姓买不起房,房价收入比比中国高?伦敦的情况也一样。但是你考察一下东京、汉城、伦敦的房价就知道,不必说什么相对房价,就是绝对房价也会吓你一跳,和北京不相上下,而居住品质比你好万倍。就北京现在的土地量,看看四环周边的荒地就知道了,5000万人住的下没有问题。但是可能到5000万人吗?没到5000万,北京的生态就破产了。你去东四环、五环看看那些矗立在荒地中的孤楼,这是房子还是坟地?城市化就更别提了。回顾一下发达国家城市化的过程就一清二楚,看看人家房地产是不是也像中国现在这样。传统置业观念,错上加错。谁不知道拥有自己的房子好,西方人都傻吗?他们只是觉得没必要。房子只是住所,当社会公平和福利得到保障时,何必非要倾囊买房呢?何不享受生活呢?归根结底,中国人的置业观念是由于对社会极度不信任所致。很难想象当比尔盖茨挣了1000万美元的时候,应该不干微软了,应该去华盛顿买上10套房子就万事大吉了,哈哈。

为什么说这么多惯常的观点是错的,因为只有理解这些是错的,才能探究那些真正的原因。

既然上述原因都是错的,那么究竟什么原因促房价上涨?下面的分析会让你感到豁然开朗。

房价上涨

造成房价上涨原因:

第一、灰色资金分两块,一是腐败资金,而是准腐败资金。腐败资金很好理解,这部分资金很大,大到你完全想象不到。网上的一个消息,一个内蒙县的教育局长可以在北京买三套房,你能想象吧。现在的官员如果拿了钱,有什么比在异地买房更安全的呢?现在你明白了为什么东四环很多新楼盘入住四年了,为什么入住率还不到三分之一。并且,这些房子就在那里房子不出租,不看护。因为这些资金没有成本意识,造成商品房闲置,并且使得房地产呈现快销售,慢供给的状态。准腐败资金是指煤矿主、铁矿主、基建、靠政府项目发家的,这些人为什么买房?他们为什么不踏踏实实做实业振兴民族工业呢?哈哈。他们自己很清楚这些钱来的太容易了,还是买房子换成实际的物件更踏实。还有,除了买房子灰色资金另一个途径就是外逃,于是出现了大量的官员子女移民海外挥霍无度,这是这个社会的怪胎,绝无仅有。

还有,他们除了持有房产,亲属还经营房产,财政收入还靠地产,因此当房地产不景气的时候,他们先想到的就是权力干预市场,何忧房价不涨?

这样一解释,是不是很容易理解?

第二、分配不公平、贫富差距大中国的市场经济很特殊,该市场的不市场,比如能源、通讯、金融等垄断行业,不该市场的全都市场了,比如医疗、教育。这样的结果是什么?贫富急剧分化。中国的农民为什么收入那么低,按说一个市场经济,应该不会出现这么大的落差,因为市场可以自我调节,除非你认为中国的农民都是劣等人,估计你不敢这么说。具体原因就不说了,大家都清楚。

就说贫富差距太大为什么造成房价上涨吧。一群所谓有钱人,比如金融行业的、比如垄断国企的、少数买办外企的(确实大部分外企待遇跟国企比差太多)他们是相对比较有钱,他们似乎能负担的了房价的。因此他们购买房子是建立的不公平分配的基础上的。北京人均收入3000一月,券商的3万一月,券商他额外给社会福利贡献了什么?仅仅因为你有经纪业务的牌照嘛。要饭的,给他个牌照,他干的比你好。因此,这些人的高收入都是社会福利的减少,是社会畸形的表现之一。他们买房子也是因为没有安全感,他们很清楚自己的美滋滋的生活,未必可持续。

券商的人表现的最明显,研究员特别喜欢研究房市,特别喜欢看多房市和股市,用的数据和论据精挑细选,很有意思。为什么?因为他们有一种牛市情节,他们很怀念牛市带给他们的短时财富奇迹,他们不由自主的就会憧憬牛市的时间哪怕多那么一点点。

第三、地域歧视这一点很重要,特别对一线城市而言。北京得天独厚的条件不是自然条件,因此在北京买房别指望生活水准提高。但是北京有别人没有的,比如高考分数比别人低200分,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密度极大,还有更重要的,权力资源更集中,满足了畸形的虚荣心。为什么大家挤破脑袋来北京,留北京,当然是冲着利益来的。所以很容易理解,房价高的愿意。户口放开,一切推到重来。

第四、群体性的利益争夺中国的社会竞争之残酷难以想象,我说的竞争是你死我活,不折手段的竞争,太恐怖了。举个例子,你有能耐,孩子可以加分上大学,挤掉另一个优秀学

生,毁掉他的一生连眼睛都不眨。你有门路,录用你公务员,管他千军万马你追我赶。我们太缺乏公平竞争的制度保障了,因此我们培养了这个社会的狼性。特别是利益群体,他们攫取利益的时候是如此的开心和得意,回头还要讥讽和嘲笑那些弱势群体,“你们他妈的穷鬼,吃不到葡萄嫌酸”。

我们大量的权力单位盖经济适用房,绝对低价格,绝对公共资源,绝对的集体腐败。有什么办法呢?这部分人天生有的那种自私和得志使得他们丧失了基本的人格。比如,他们已经习惯性的撒谎,说什么,没有完全公平的社会,这是发展的必然过程,就是想证明他们得到的都是应该的。其实,他们内心很矛盾很可怜,他们本身是官僚制度的受害者,不能正常发挥才能,一方面不得不就范,因为他们为了生存不得不屈服于既得利益。他们往往掌管权力,他们自然会作为有房人,维护财产安全了。

第五、百姓毫无话语权汉城的房价稍微高了一点点,总理下台了,唉。韩国人真是弱智啊,他们难道不知道房地产拉动经济增长吗?他们怎么一点没有大局观?他们难道不知道土地稀缺吗?

千万不要忘了,老百姓永远是大多数,他们决定一切。房价不降,归根结底是因为老百姓没有话语权。老百姓说了算,一切顺理成章。

经济学一定是很简单,就像林毅夫说的,经济学就是对社会现象的直接观察。你观察了吗?

近几年来,我国的房价一直呈现着持续上涨、居高不下的态势,已成为政府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和人民十分关注的问题。为此,2003年以来国务院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建设部等部委也开展了对房地产市场的专项治理,以期房屋市场价格的稳定。但是几年过去了,住房价格仍然不断攀高,不仅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的房价涨势强劲,而且在中小城市和欠发达地区的房价也大幅上涨,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例如北京的回龙观地区,2001年,普通商品房每平米的价格约在2800元左右,2004年的价格每平米

约为3600元左右,现在则每

平米为9000元以上。据统计,

今年5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同比上涨6.4%,其中北京、深圳、温州、广西北海等城市的房价涨幅已超过1 0%以上。

显然,目前我国的房屋价格已背离了商品的价值规律,超出了绝大多数人的购买能力,是不正常的。究其原因,既有房地产供给结构的不合理、市场需求增加、土地资源

稀缺等内在原因,也有市场上大量游资与投机者对房地产价格的炒作、开发商哄抬房价等外在原因,情况是复杂的,造成房屋价格飞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有以下5个方面。

供需矛盾造成房价上涨

过去,我国是一个住房困难的大国,人均居住面积较低,居住状况不尽人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繁荣、房地产业的兴起,人均住房面积大幅提升,使我国告别了城镇住房短缺的时代,同时也大大刺激了人们对住房的需求。一是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的增长,激发了城镇居民对住房的新需求。从近些年的房地产市场可以看出,许多居民改善住房的需求在不断增长,小居换大居,旧房换新房,许多居民在积极地改善自己的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据调查,约有相当多的居民、特别是一些年轻的居民有购房打算,他们称,如果有可能的话,是准备购买住房的。此外,城市改造拆迁,涌现出大量无房居民,所有这些都对新住房提出了需求。二是流动人口的增长对住宅产生巨大需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量流动人口的出现对城镇住房的租赁、购买提出了巨大需求,以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为例,各自城市的外来流动人口多达 300万到400余万,如此大量的流动人口,不但成为了这些城市房屋租赁市场的消费主体,也壮大了新房购买者的队伍。据笔者了解,这些人中的一些稍有成就者,在所在城市购买住房者是屡见不鲜的。三是城市新增人口对住房的需求。四是对一些大城市及发达地区的沿海城市来说,房屋的购买者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其它地区,甚至来自国外。

从住房的供给情况看,近年来,房地产投资虽然仍在增长,但增速有所回落。住房供给相对较少,人们对住房的需求日益增长,使得供求关系失衡,必然会形成供需矛盾,使住房的价格因需求而上涨。

地价上涨推动房价上涨

由于我国人多地少,土地稀缺及其不可再生性,使得土地的买卖竞争愈来愈激烈,导致土地价格不断攀升。从近几年的土地、房屋市场价格来看,土地出让价格的增长幅度大于房屋价格增长的幅度。在现实中我们往往可以看到,当一块土地要出售时,往往会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土地购买者参与竞拍。有的地块在经过一番激烈的竞拍之后,有时竟能拍出一个天价来,而这些地价款必然要摊入房屋的价格中。此外,近年来,建筑材料的增长也增加了房屋的成本。

炒买炒卖造成房价攀升

据笔者了解,炒买炒卖房产的现象在许多城市都是存在的,把购置房产作为一种投资的消费者也在逐渐增加。这些人购房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居住,而是为了投资、倒卖。他们认为,买卖房屋比炒股风险小,更稳定,更合算,为此,他们有的利用自己手中雄厚的资金,有的向他人大量借贷,有的则通过银行贷款购买房屋。他们购房后,要么出租,要么一手进、一手出,要么寻找机会以更高的价格卖出,从中获取较大利益。他们与开发商、代理商互动,向房地产市场发出错误信息,干扰房地产市场的正常秩序,造成或助长房屋价格的攀升。

开发商捂盘惜售抬高房价

从近几年房地产市场的情况看,囤积土地、房屋、捂盘惜售已成为部分房地产开发商最常用的抬高房价赚取更高利润的手段。这些开发商为获取更大利润,想方设法囤积土地、空置房屋、捂盘惜售或捂盘不售,制造房屋越来越紧缺的假象,并借机抬高房屋价格。有的房地产开发商则在楼房开盘时,花钱顾人排队购房,造成虚假的“抢购”声势,使一 些购房者产生错觉,加入“抢购”行列,随之开发商便抬高房屋价格。还有的房地产开发商与代理商相勾结,随意抬高售房价格。如北京西五环某一房地产开发小区,2006年4月,该小区楼房开盘时每平方米为6300 元;同年底每平方米上升为8000元;2007年5月每平方米上升为9600元。从中可以看出,这种价格的飞涨全是人为哄抬起来的,是极不正常的。

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不足

应该看到,住房是一种不同于其他社会商品的、具有社会保障功能的特殊商品,它既是商品,又应更多地体现其社会的特殊保障功能。因此,各国政府在开发住房这一商品时,是十分重视其社会保障功能的。在我国,住房的保障功能主要体现在对低收入家庭的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制度上,而从我国这些年的房地产开发来看,显然,对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开发比例太低,抓得也不紧,没有把优先开发经济适用房、廉租房、限价房作为房地产开发的重点。以北京来说,该市于2006年初公布了在三年内要建2000万平方米的各种类型的保障性住房,但时至今日,除西三旗限价房和宋庄地块有动静外,其他项目都无动静,照这样下去,恐怕低收入家庭要想得到一套经济适用房或廉租房是很困难的。在这种 情况下,相当一部分低收入家庭在近期看不到解决保障性住房的希望,便无奈地选择借钱购房,本人身边就有两个这样的例子。无疑,这部分人加入购房者行列,客观上进一步加大了供求矛盾。

住房问题是关系到民生的重要问题,也是关系到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问题,对此,党中央、国务院历来是很重视的。相信,随着国家对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大,解决低收入家庭保障性住房等一系列新政策的出台,加上央行升息、提高准备金率、控制信贷投放节奏等措施的采取,我国的房价会逐渐稳定的。程子韬

现实中,房地产的价格并不是成本的反映,任何一个项目都不仅仅是在土地价值之上加上建安成本。但是,反过来,土地和建安成本的增加则几乎必然会引发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在价格传导机制中,来自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往往要迟滞3~6个月,但事实上,只要原材料一涨价,房地产价格几乎应声而起,这并不是来自原材料的成本上升,而是来自开发商的涨价冲动和对房地产价格的长远预期。涨价只是需要一个理由。 土地是最好的理由。

土地是

房地产赖以存在的基础,也是不可替代的稀缺资源。房屋还有个折旧的因素,而土地只能是越来越稀缺,土地价值的上升是毫无疑问的。日前,有官员指出,国土资源部在清查北京市2002~2005年的住房建设供地情况时发现,目前北京市已供土地中,尚未形成实际住房供应的土地面积还有4000公顷、规划建设面积8000万平方米,占已出让住宅用地面积总量的53%。53%的土地审批了没开发,就意味着北京一半以上的土地被囤积在了开发商手中。开发商为什么拿了地却不开发?在目前仍算宽松的贷款条件下,缺乏资金的恐怕不多,只所以放着,无非是看好地价升值、

房价上涨的趋势。晚一天上市,就可能卖个更好的价钱。

在房价长期看涨的驱使下,囤积土地、捂盘惜售是争取卖到更高价钱的重要手段。开发商之所以敢这么干,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土地价值的上升趋势。所谓“地荒”实际是被人为放大的土地稀缺,经过人为渲染便成了房价上涨的助推器。

更直接的理由来自拿地成本的增加。招拍挂之后,由于竞价的作用,至少从现场观众的角度,我们看到的是地价的节节攀升,“天价”、“地王”的频繁出现。仅仅从表象上看,这一“价高者得”的结果就是土地价格上升,其热闹的场景就已经足以制造地价上升、以后还要继续上升的舆论氛围。经过媒体炒作,制造“时不我待”的紧张情绪。从实际上看,虽然有人说“供地的成本变化不大”,但竞争形势下的价格上升几乎是必然的,多多少少必然有所增加。

从制度设计的角度看,这一增加的成本应该通过开发商的内部挖潜消化吸收。但是,目前房地产的重要方式是预期利润不变,直接加上所有成本。至于提升管理水平,大部分开发商还没有那个高度、那个能力。

因此,这一增加的成本在卖方市场的供求形势下,必然被消费者一方全部吸纳,而且是成倍放大后体现在房价上被消费者吸纳。这就像基础货币的增加,会通过货币乘数,成倍放大货币的实际供应量一样。而且“地价占房价的比例平均在25%~30%左右”,这一比例并不低,其放大后的结果足以让房价以数十倍于地价涨幅的幅度上升。

相比协议出让,市场化的招拍挂方式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这是一个必须坚持的市场化的土地供应方向。围绕招拍挂出现的问题仍然要用市场化、制度化的方式解决。土地成本的上升之所以成为涨价的理由,乃是供求关系和制度不健全的市场环境下的结果。

在卖方市场的前提下,在地段区位的不可替代性之下,在消费需求相比供应更缺乏弹性的情况下,开发商并不会主动去消化增加的成本。

“有理由要涨,没有理由涨,制造理由也要涨。”这就是目前的市场逻辑。土地是无辜的,却被捆绑着成了房价飙升的“帮凶”。这是土地的不幸,也是土地主人的悲哀。(王子鹏)


相关文章

  • 20XX年商品房调查报告
  • xx年年以来楼市经历了一轮大起大落,商品房销售峰点分别在xx年的9、10月份以及09年3月份至今,而低谷则主要在09年下半年。一方面,2009由于股市触底致使整个宏观经济环境低迷;另一方面,国内为抑制房价不理性上涨,政府出台宏观经济政策对房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然而09年底政府做出相应政策刺激过度下行 ...

  • 楼市调控新方案
  • “最严格调控”是否取得效果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如此评价:“调控取得一定效果。” 2012年的调控几乎动用了各种可用的政策工具,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面对复杂的房地产市场,调控目标是否实现?在2012年12月底举行的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如此评价:“调控取得一定 ...

  • 房地产市场调研报告范文
  • "两港一城"建设热潮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促进了我区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目前房地产业在我区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房地产业直接税收占到总税收的15%左右,相关税收占到总税收的30%:如果加上契税收入,则占到36%.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房地产业对税收的支柱作用会 ...

  • 20XX年上半年房地产行业展望
  • xx年上半年,针对中国房地产市场出中央推出了“严厉调控政策”,以期稳定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之后中国各地方陆续出台了相应的地方实施细则。对于xx年的上半年来讲,如果用一句话总结,可以说是“乱花渐欲迷人眼”,而对于xx年下半年市场形式也可以用一句话预测“顺势而为,静观其变”。 一、xx年上半年中国房地 ...

  • 就业服务及社会保障满意度调研报告
  •   这是我们对未来生活的憧憬或疑虑,也是我们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解释。   2011年,"民生"成为中国网络的第一关键词。岁末年初,我们预言了这个关键词在2011年最好的可能和最坏的可能。   2011年,住房、医疗、教育、就业,以及又一次被中央一号文件关注的农民工群体,这些最受关注的重点民生领域,有 ...

  • 办理购房纳税证明
  • 办理购房纳税证明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在其所在地、注册地、生产经营所在地等有关当地税务机关开具的证明企业、团体或个人已缴纳税金的一种制式文书,有别于完税证。但单从词义上理解也可包括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向当地国家税务局或地方税务局缴纳税收后取得的完税证 ◎在本市(含市辖十区和从化、增城市)已拥有1套住房的 ...

  • 房地产市场20XX年工作总结
  • 在商品社会,价格跟供需关系有着很大的关系,当供需角色发生变化的时候,自然就会影响价格。很多人说现在的房子供应量减少了,价格才高。只能说有一部分的道理,但并不是完全由供应量决定了现在的房价。根本上,我们国家的房价是政策房价,就是说,现在的价格完全是政府创造和调控的,开发商就是个赚钱的机器,他们的目的就 ...

  • 学习两会精神活动总结
  • 时间: 地点: 主持人: 会议记录: 参与人:汽机系学生第二党支部大一,大二,大三,以及大四部分党员 活动目的:使汽机系学生第二党支部成员深入学习”两会”内容与精神 活动内容:学习”两会”内容与精神,并各成员发表各自心得 活动步骤: 1.主持人向大家介绍了”两会”的时间,主要内容 2.主持人分点介绍 ...

  • 会议心得体会范文
  • 作为最近五年最牵动人心的民生话题,房价问题已成众矢之的.在群众,往往是干着急没办法;在中央政府,则既要顾及民生,又要顾及增长;在有些地方政府,则是今朝有酒今朝醉;在开发企业,则是乐得水涨船高,国企无责任,民企无义务.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强力持续的政策意志,没有足够明朗清晰的政策宣示,仅靠" ...

  • "两会与我同行"活动总结
  • 2010年全国两会已圆满闭幕,政改、房价、三农、就业、反腐倡廉、医改、教育和科技等多个方面成为重点话题,其中不乏与我们有着密切关系的内容,而房价则成为2010年最热门的词语。 近几年来房地产市场发展迅猛,圈地不建、捂盘惜售、哄抬房价等违法现象更使部分城市房价上涨势头过快,去年12月、今年1月房价上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