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实习报告撰写提纲

杭州地区地质实习报告

姓 名:

学 号:

年 级:

班 级:

指导老师:

实习日期:

年 月 日

目 录

第1章 概 述…………………………………………………………1

第2章 地层岩性……………………………………………………2

2.1 概述…………………………………………………………………… 2

2.2 地层岩性描述………………………………………………………… 2

第3章 地质构造……………………………………………………4

3.1 概述…………………………………………………………………… 4

3.2 节理与断层…………………………………………………………… 4

3.3 褶曲…………………………………………………………………… 5

第4章 地质作用……………………………………………………6

4.1 西湖成因……………………………………………………………… 6

4.2 第四纪冰川…………………………………………………………… 6

4.3 岩溶的成因…………………………………………………………… 7

第5章 其 它…………………………………………………………8

5.1 罗盘使用方法………………………………………………………… 8

5.2 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关系分析……………………………………… 8

5.3 地质作用成因探讨…………………………………………………… 9

5.3 滑坡…………………………………………………………………… 9

第6章 结束语………………………………………………………10

第1章 概 述

随着期末考试的结束,我们迎来了期待已久的杭州地质实习,亲身经历的实践活动往往会让我们收获的比单单学习书本更多。此次野外实习我们的时间是 。1、2班带队老师 ;3、4班带队老师 、5、6班带队老师 。全体 进行了分组,我被分到三班一组,成员有 18号9点30我们乘坐高铁踏上了我们的杭州之旅。下午整顿完毕之后,由于天气过于炎热,我们把集合时间延迟到了下午4点,第一个集合地点就是浙江大学毛主席像。之后我们爬上了老和山,在老和山上使用罗盘进行了裂隙的测量,记录了裂隙的走向,绘制玫瑰图。

19号带队老师的时间地点岔开,我们3、4班是定在8:30在水乐洞集合。参观完水乐洞之后,老师在沿途给我们介绍了马刀树、滑坡、以及砌护,我们经过龙井村,走完了九溪十八涧,来到了钱塘江的岸边。这天的实习目的是:清晰识别黄龙组灰岩,岩溶作用和泉、溪流的地质作用、河流地质作用以及钱江潮的成因等等。

20号是野外实习的最后一天,天公作美,在闷热的天气下下起了小雨,给我们爬山增加了几丝凉意,让这条曲折的山路爬的不是很苦闷。我们的路线是,8:00在宝石山下四弄集合,经过一线天,爬山宝石山最高处老师介绍了宝石山的来历: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铁。丘状风化:冬夏、昼夜温差。休息片刻后,我们经过黄龙洞,前往葛岭,到了初阳台:鞍部、断层。在紫云洞里测量了走向、倾向、倾角。紫云洞:三个方向都很发育,其中一个方向在重力作用下掉落。这天的实习目的是:岩层产状的测量、断层的野外识别、火成岩、紫云洞的成因、宝石山的成因、球状风化、一线天、西湖成因等等。

两点退了宾馆房间之后,我们整理整理包裹、整理整理心情,准备回上海了。

第2章 地层岩性

2.1 概 述

老和山的地层也是西湖组五通组,其岩性也是石英砂砾岩,此处的砂岩含有极少的长石,石英含量更高。九溪十八涧则主要是由石灰岩构成。组成宝石山的岩石是熔结凝灰岩,这类岩石是由火山灰、熔岩混合后流动,最后冷凝而形成的。棋盘山的地层主要是西湖组五通组(D 3x ),岩性是石英砂砾岩。龙井附近的地层

主要是石炭系黄龙洞组(C 2h ),石炭系船山组(C 3c ),岩性是石灰岩。九溪十八

涧的地层为栖霞组(P 1q ),下二叠统丁家山组(P1d ),其岩性为细砂岩,并不是石灰岩。栖霞岭共有五洞,以紫云洞为最奇,紫云洞主要是火山岩(喷出岩为主)形成,洞体平直简单,岩石棱角锐利,该洞处的岩层受附近构造断裂的影响,发育三组节理 其中南东向节理扩张,节理特别发育。因为它的岩石为侏罗系上统的火上凝灰岩(也称为溶结凝灰岩),为岩性上最坚硬的非可溶性岩石,地下水的溶蚀对它们不起作用。因此这类岩石中不可能发育成规模巨大的溶洞。

2.2 地层岩性描述

现自老而新:1、D3x 属于泥盆系(D ):主要为白色薄层-中厚层中粗粒石英砂岩,石英砂砾岩及含砾石英砂岩,顶部尚夹有少量含云母石英细砂岩、绢云母泥质粉砂岩,以含乳白色脉石英砾石为其特点。2、C2h :区内黄龙组岩性稳定,以灰白色厚层-块状层结晶灰岩为主,底部为白云岩或砂质白云岩,下部含白色燧石条带及团块;中上部具缝合线构造。化石丰富,有纺锤蜓、小纺锤蜓、假史塔夫蜓、犬齿珊瑚等。3、C3c :为灰、灰黑色中-厚层含燧石团块生物碎屑灰岩及含燧石灰岩。4、J3h :是中生代侏罗纪黄尖组,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喷出岩,杏仁状结构。5、Q :即为第四系,分为中更新统之江组、上更新组、全新统。 杭州市山地和丘陵第四系分布广泛,地层齐全。该地层主要由 岩石碎屑、矿物颗粒等沉积物构成,且沉积物松散、软弱、多孔。空隙中充满着水和气体。

第3章 地质构造

3.1 概 述

我们野外实习地点在杭州的西南部。杭州西南地区的构造位置处于西湖复向斜西南部位。西湖复向斜位于杭州西郊,向斜的各个褶皱构造形态,其两翼共同特征是,背斜的西北翼稍微平缓,南东翼较陡,向斜反之。西湖复向斜由一系列单体褶皱组成,这些褶皱靠近西湖的一组发育较为完全。远离西湖的另一组褶皱不完全。此外,杭州西南地区断裂众多、相互交错。断层的节理发育,易风化。水易富集,泉水较多,在山区找水就可以沿着断层找。水点和断层方向基本一致。泉水串珠状排列是判断断层的依据。断层交界处岩石的种类会有变化,如棋盘山和天马山断层处的岩石就有变化,由破碎到不破碎。断层是由于挤压、褶曲产生塑性变形形成的,长江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断层。

3.2 节理与断层

霞岭断层走向NEl5°--25°,倾角∠55°--70°,均为逆断层。自岳坟起沿栖霞岭北上,至葛岭,我们可以判断此处存在一条断层通过即为栖霞岭断层。 棋盘山和天马山两盘的岩性不同,因为岩石受力后产生节理,接着在作用两盘断裂形成断层。棋盘山背斜翼部岩层越来越新,依次为D3X 、C2H 、C3C 。 断层性质:断层面舒缓波状,断层规模大,破碎带较宽,断层造成了地层的缺失、重复、直立或倒转,破坏了褶皱两翼地层的完整性,位于背斜向斜交接处。断裂带中岩石均硅化破碎,形成构造角砾岩,角砾形态复杂,大小不匀,见构造透镜体。

老和山节理发育情况调查。实验数据:

绘制裂隙走向玫瑰图:

3.3 褶曲

在杭州市区,有三个褶皱区:西湖复向斜、石龙山褶皱区和半山——皋亭山褶皱区。西湖复向斜,即杭州复向斜在杭州市区倾伏部分,它是杭州市褶皱区的主体,组成西湖复向斜翼部最老地层是上寒武统的超峰群,核部的最新地层是下二叠统的丁家山组,出露在西湖畔的刘庄附近) 。西湖复向斜的形态,顺西南方向收敛,枢纽仰起,向北东方向展开、枢纽倾伏,枢纽总的方向为北东50°,倾伏角15°。复向斜倾没部分为下白垩统火山碎屑岩所不整合复盖,又为一隐伏的北北西向的大断裂所横切。龙井——翁家山——南高峰——三台山——丁家山一带为西湖复向斜核部,地形坡度与复向斜倾伏角相适应。

第4章 地质作用

4.1 西湖成因

西湖的可能成因有两个:一种是认为西湖是由海湾逐渐演变而生的一个泻湖,即“泻湖说”。另一种是认为西湖是由于“火山喷发说”。 “泻湖说”认为西湖原先与钱塘江相连,后来逐渐与钱塘江分离,自成一湖,因此西湖古时又名“泻湖”,意为由钱塘江“泻入”的湖。“火山说”的一句是在西湖边的宝石山上,存在着一条古代遗留下来的火山通道,经多年科学检测,整个火山通道向南延向西湖。据有关专家称,约在1.3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在西湖一带出现了强烈的火山喷发,由于岩浆外流而使地壳内部空虚,最后火山口陷落成为洼地,这洼地就成了以后西湖的基础。

在我看来,最有可能的是泻湖说。西湖的群山约形成于二亿三千万年前,当时,原来沉积在湖盆似的浅海里的沉积岩层遭受挤压,发生褶皱、断裂,形成波状起伏的褶皱构造,最后抬升露出海面。由于杭州南临钱塘江,北面不远就是长江,泥沙来源丰富,而且强劲的钱江潮把长江入海的泥沙也带到这里来堆积,因此西湖海湾湾口迅速封闭,与大海隔绝而发展成泻湖。此后西湖承受山泉活水的冲刷,再经历过历代大规模的人工疏浚治理,才能成为风光秀丽的浅水风景湖泊。所以我认为泻湖说比较有可能。

4.2 第四纪冰川

从19世纪以来,就不断有德国、美国、法国、瑞典等国的地质学家到中国来勘探矿产,考察地质。但是,他们都没有在中国发现过冰川现象。因此,在地质学界,“中国不存在第四纪冰川”已经成为一个定论。后来李四光大胆地提出了中国存在第四纪冰川的看法。并且李四光认为杭州存在第四纪冰川,他曾经到个棋盘山,并在这里发现了羊背石,虽然羊背石是冰川作用的明显特征,但是羊背石会在河流作用下边的光滑。因此羊背石不能完全证明这里出现过冰川作用。但后来在岩石中发现了孢子花粉,从而确定岩石的地质年代,然后就可以确定是否经历过第四纪冰川作用。但直到现在没有找到任何寒冷型的孢子植物。另一种观点认为杭州海拔较低,第四纪时的气温、雪线及冰川积累区面积比率等指标都不具备发育冰川的条件。

我认为,杭州发生过冰川的可能性很大。其原因有:1、杭州纬度比福建低,平均气温也比福建低;2、U 型谷和陡峭的山峰也往往是冰川作用留下的产物,杭州地区既有U 型谷,也有陡峭的山峰。

4.3 岩溶的成因

岩溶的形成是由于水对岩石的溶蚀结果。因而其形成条件是必须有可溶于水而且是透水的岩石;同时,水在其中是流动的、有侵蚀力的。这就是说,造成岩溶的物质基础有两个方面:岩体和水质。而水在岩体中是流动的。

第5章 其 它

5.1 罗盘使用方法

岩层或构造面产状的测量:地质体的任何平面在空间的产状可用走向、倾向和倾角确定之。测量岩层走向时,可选一有代表性的岩层层面,将罗盘长边贴于层面上(一般为上层面),使罗盘水平,此

时磁针两端指向刻划数值即为走向方位

角。测量倾向时,可将罗盘盖(带反光镜

者)贴于岩层层面上,长照准合页指向倾

向方向,使罗盘水平读磁北针指向的数值

为倾向方位角。倾向只有一个方位,切不

可错读磁针,否则将使倾向方位角差

180°。测量倾角时,将罗盘长边平行真倾

斜线(即倾角最大方向)置于层面上,转

动罗盘底盘的外旋柄,使测斜器上水准气泡居中,读倾斜刻度盘上的数值即为倾角度数。

5.2 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关系分析

工程地质条件是指工程建筑物所在地区地质环境各项因素的综合。在进行工程建设之前,必须实地考察、勘探。主要从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地质作用等方

面入手。同时我们还要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不同考虑不同的地质要求。比如:修建小区和核电站需要考虑的侧重点不同,同时在安全评估时的要求也不一样。在建筑选址的过程中应尽量不要靠近山,会有滑坡、泥石流等地质作用的影响,而且低洼容易断层,建筑物应该避开。有时为了经济效益,选址不能达到百分之百的要求是,就需要进行安全,只有通过安全评估后才能动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地质构造是工程地质工作研究的基本对象,包括褶皱、断层、节理构造的分布和特征、地质构造,特别是形成时代新、规模大的优势断裂,对地震等灾害具有控制作用,因而对建筑物的安全稳定、沉降变形等具有重要意义。

工程地质条件是客观存在的地质因素,只有其中的稳定因素或工程建设产生的不稳定因素对工程建设运行构成或可能构成有害影响时才成为工程地质问题。

5.3 地质作用成因探讨

流水的侵蚀作用的方式主要有两种:溶蚀作用和河流的机械侵蚀。溶蚀作用在可溶性岩石分布的地区内比较显著,它能溶解岩石中的一些可溶性矿物,其结果使岩石结构逐渐松散,加速了机械侵蚀作用。河流的机械侵蚀是河谷地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对工程地质来说,由于流水的机械侵蚀作用,可使河床移动和河谷变形,也可使河岸冲刷破坏,这就严重地威胁河谷两岸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安全。河谷的类型包括构造谷和侵蚀谷。构造谷受地质构造控制,侵蚀谷是由于河流冲刷而成。侵蚀谷的形成包括三个阶段:(1)峡谷型:下切作用(2) 河漫滩型:侵蚀、堆积(3)成型河谷:漫滩变化,形成了阶地。接地时被抬高了的河漫滩。凹岸被冲刷,凸岸被堆积,乃造成洪河床浅滩。以后浅滩不断扩大和固定,形成洪水期才能淹没的滩地,是为河漫滩 。

5.4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

滑坡的防治要贯彻“及早发现,预防为主;查明情况,综合治理;力求根治,不留后患”的原则结合边坡失稳的因素和滑坡形成的内外部条件,治理滑坡可以从以下两个大的方面着手:1、消除和减轻水的危害。2、改善边坡岩土力学强度。

第6章 结束语

常言道:人行千里路,胜读十年书。这次实践活动的价值毋庸置疑。短短三天的野外实习结束了,我们收获的比书本上教会我们的知识还要多。

烈日当空照,我们不得不怀着烦躁的心情按点出发按点到达,更令人烦躁的是爬山。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天的老和山,汗如雨下的我们不得不跟上队伍爬上山顶。到了山顶之后,老师还是精神振奋的给我们交代着今天的任务,突然看到几个老人还有青年人也爬到了山顶,有一种惭愧油然而生。休息片刻后,我们投入到了裂隙的测量任务中,天气还是那么闷热,但是心情却不再沉重。因为我懂得了,其实学习很简单,不能把它当作是一种被迫,而是一种享受。我想,那些老人可能已经爬过无数次的老和山,但是每次肯定都有不一样的收获。 基本适应了实习的生活之后,在实习的第二天,感觉轻松很多,少一些抱怨,多一份享受,也许我们在收获知识的同时还能收获快乐!

这是一次实习不是旅行,这是必须明确的事情。所以,我们的收获必定要比旅游收获的更多,不然实习就失去了它的意义。但是事实上,由于同学太多,队伍过于松散,老师的讲解我们不能清晰的听到,我想这是不足的地方。还有就是我们要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在完成老师的任务之后能有适当的思考和问题的提出,这样能帮助我们做更好的了解。

短短3天就过去了,可能有些同学还刚刚进入状态,实践的环节对于学习来说是相当重要的,但是3天的实践对10周的课堂学习来说,比例实在太小了。另一方面,我觉得行程中很多时间浪费在公交上,如果学校能组织车辆统一送到目的地,既节省了时间又保证了学生的安全。

杭州之行圆满结束,亲身经历的收获刻骨铭心。

10

杭州地区地质实习报告

姓 名:

学 号:

年 级:

班 级:

指导老师:

实习日期:

年 月 日

目 录

第1章 概 述…………………………………………………………1

第2章 地层岩性……………………………………………………2

2.1 概述…………………………………………………………………… 2

2.2 地层岩性描述………………………………………………………… 2

第3章 地质构造……………………………………………………4

3.1 概述…………………………………………………………………… 4

3.2 节理与断层…………………………………………………………… 4

3.3 褶曲…………………………………………………………………… 5

第4章 地质作用……………………………………………………6

4.1 西湖成因……………………………………………………………… 6

4.2 第四纪冰川…………………………………………………………… 6

4.3 岩溶的成因…………………………………………………………… 7

第5章 其 它…………………………………………………………8

5.1 罗盘使用方法………………………………………………………… 8

5.2 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关系分析……………………………………… 8

5.3 地质作用成因探讨…………………………………………………… 9

5.3 滑坡…………………………………………………………………… 9

第6章 结束语………………………………………………………10

第1章 概 述

随着期末考试的结束,我们迎来了期待已久的杭州地质实习,亲身经历的实践活动往往会让我们收获的比单单学习书本更多。此次野外实习我们的时间是 。1、2班带队老师 ;3、4班带队老师 、5、6班带队老师 。全体 进行了分组,我被分到三班一组,成员有 18号9点30我们乘坐高铁踏上了我们的杭州之旅。下午整顿完毕之后,由于天气过于炎热,我们把集合时间延迟到了下午4点,第一个集合地点就是浙江大学毛主席像。之后我们爬上了老和山,在老和山上使用罗盘进行了裂隙的测量,记录了裂隙的走向,绘制玫瑰图。

19号带队老师的时间地点岔开,我们3、4班是定在8:30在水乐洞集合。参观完水乐洞之后,老师在沿途给我们介绍了马刀树、滑坡、以及砌护,我们经过龙井村,走完了九溪十八涧,来到了钱塘江的岸边。这天的实习目的是:清晰识别黄龙组灰岩,岩溶作用和泉、溪流的地质作用、河流地质作用以及钱江潮的成因等等。

20号是野外实习的最后一天,天公作美,在闷热的天气下下起了小雨,给我们爬山增加了几丝凉意,让这条曲折的山路爬的不是很苦闷。我们的路线是,8:00在宝石山下四弄集合,经过一线天,爬山宝石山最高处老师介绍了宝石山的来历: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铁。丘状风化:冬夏、昼夜温差。休息片刻后,我们经过黄龙洞,前往葛岭,到了初阳台:鞍部、断层。在紫云洞里测量了走向、倾向、倾角。紫云洞:三个方向都很发育,其中一个方向在重力作用下掉落。这天的实习目的是:岩层产状的测量、断层的野外识别、火成岩、紫云洞的成因、宝石山的成因、球状风化、一线天、西湖成因等等。

两点退了宾馆房间之后,我们整理整理包裹、整理整理心情,准备回上海了。

第2章 地层岩性

2.1 概 述

老和山的地层也是西湖组五通组,其岩性也是石英砂砾岩,此处的砂岩含有极少的长石,石英含量更高。九溪十八涧则主要是由石灰岩构成。组成宝石山的岩石是熔结凝灰岩,这类岩石是由火山灰、熔岩混合后流动,最后冷凝而形成的。棋盘山的地层主要是西湖组五通组(D 3x ),岩性是石英砂砾岩。龙井附近的地层

主要是石炭系黄龙洞组(C 2h ),石炭系船山组(C 3c ),岩性是石灰岩。九溪十八

涧的地层为栖霞组(P 1q ),下二叠统丁家山组(P1d ),其岩性为细砂岩,并不是石灰岩。栖霞岭共有五洞,以紫云洞为最奇,紫云洞主要是火山岩(喷出岩为主)形成,洞体平直简单,岩石棱角锐利,该洞处的岩层受附近构造断裂的影响,发育三组节理 其中南东向节理扩张,节理特别发育。因为它的岩石为侏罗系上统的火上凝灰岩(也称为溶结凝灰岩),为岩性上最坚硬的非可溶性岩石,地下水的溶蚀对它们不起作用。因此这类岩石中不可能发育成规模巨大的溶洞。

2.2 地层岩性描述

现自老而新:1、D3x 属于泥盆系(D ):主要为白色薄层-中厚层中粗粒石英砂岩,石英砂砾岩及含砾石英砂岩,顶部尚夹有少量含云母石英细砂岩、绢云母泥质粉砂岩,以含乳白色脉石英砾石为其特点。2、C2h :区内黄龙组岩性稳定,以灰白色厚层-块状层结晶灰岩为主,底部为白云岩或砂质白云岩,下部含白色燧石条带及团块;中上部具缝合线构造。化石丰富,有纺锤蜓、小纺锤蜓、假史塔夫蜓、犬齿珊瑚等。3、C3c :为灰、灰黑色中-厚层含燧石团块生物碎屑灰岩及含燧石灰岩。4、J3h :是中生代侏罗纪黄尖组,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喷出岩,杏仁状结构。5、Q :即为第四系,分为中更新统之江组、上更新组、全新统。 杭州市山地和丘陵第四系分布广泛,地层齐全。该地层主要由 岩石碎屑、矿物颗粒等沉积物构成,且沉积物松散、软弱、多孔。空隙中充满着水和气体。

第3章 地质构造

3.1 概 述

我们野外实习地点在杭州的西南部。杭州西南地区的构造位置处于西湖复向斜西南部位。西湖复向斜位于杭州西郊,向斜的各个褶皱构造形态,其两翼共同特征是,背斜的西北翼稍微平缓,南东翼较陡,向斜反之。西湖复向斜由一系列单体褶皱组成,这些褶皱靠近西湖的一组发育较为完全。远离西湖的另一组褶皱不完全。此外,杭州西南地区断裂众多、相互交错。断层的节理发育,易风化。水易富集,泉水较多,在山区找水就可以沿着断层找。水点和断层方向基本一致。泉水串珠状排列是判断断层的依据。断层交界处岩石的种类会有变化,如棋盘山和天马山断层处的岩石就有变化,由破碎到不破碎。断层是由于挤压、褶曲产生塑性变形形成的,长江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断层。

3.2 节理与断层

霞岭断层走向NEl5°--25°,倾角∠55°--70°,均为逆断层。自岳坟起沿栖霞岭北上,至葛岭,我们可以判断此处存在一条断层通过即为栖霞岭断层。 棋盘山和天马山两盘的岩性不同,因为岩石受力后产生节理,接着在作用两盘断裂形成断层。棋盘山背斜翼部岩层越来越新,依次为D3X 、C2H 、C3C 。 断层性质:断层面舒缓波状,断层规模大,破碎带较宽,断层造成了地层的缺失、重复、直立或倒转,破坏了褶皱两翼地层的完整性,位于背斜向斜交接处。断裂带中岩石均硅化破碎,形成构造角砾岩,角砾形态复杂,大小不匀,见构造透镜体。

老和山节理发育情况调查。实验数据:

绘制裂隙走向玫瑰图:

3.3 褶曲

在杭州市区,有三个褶皱区:西湖复向斜、石龙山褶皱区和半山——皋亭山褶皱区。西湖复向斜,即杭州复向斜在杭州市区倾伏部分,它是杭州市褶皱区的主体,组成西湖复向斜翼部最老地层是上寒武统的超峰群,核部的最新地层是下二叠统的丁家山组,出露在西湖畔的刘庄附近) 。西湖复向斜的形态,顺西南方向收敛,枢纽仰起,向北东方向展开、枢纽倾伏,枢纽总的方向为北东50°,倾伏角15°。复向斜倾没部分为下白垩统火山碎屑岩所不整合复盖,又为一隐伏的北北西向的大断裂所横切。龙井——翁家山——南高峰——三台山——丁家山一带为西湖复向斜核部,地形坡度与复向斜倾伏角相适应。

第4章 地质作用

4.1 西湖成因

西湖的可能成因有两个:一种是认为西湖是由海湾逐渐演变而生的一个泻湖,即“泻湖说”。另一种是认为西湖是由于“火山喷发说”。 “泻湖说”认为西湖原先与钱塘江相连,后来逐渐与钱塘江分离,自成一湖,因此西湖古时又名“泻湖”,意为由钱塘江“泻入”的湖。“火山说”的一句是在西湖边的宝石山上,存在着一条古代遗留下来的火山通道,经多年科学检测,整个火山通道向南延向西湖。据有关专家称,约在1.3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在西湖一带出现了强烈的火山喷发,由于岩浆外流而使地壳内部空虚,最后火山口陷落成为洼地,这洼地就成了以后西湖的基础。

在我看来,最有可能的是泻湖说。西湖的群山约形成于二亿三千万年前,当时,原来沉积在湖盆似的浅海里的沉积岩层遭受挤压,发生褶皱、断裂,形成波状起伏的褶皱构造,最后抬升露出海面。由于杭州南临钱塘江,北面不远就是长江,泥沙来源丰富,而且强劲的钱江潮把长江入海的泥沙也带到这里来堆积,因此西湖海湾湾口迅速封闭,与大海隔绝而发展成泻湖。此后西湖承受山泉活水的冲刷,再经历过历代大规模的人工疏浚治理,才能成为风光秀丽的浅水风景湖泊。所以我认为泻湖说比较有可能。

4.2 第四纪冰川

从19世纪以来,就不断有德国、美国、法国、瑞典等国的地质学家到中国来勘探矿产,考察地质。但是,他们都没有在中国发现过冰川现象。因此,在地质学界,“中国不存在第四纪冰川”已经成为一个定论。后来李四光大胆地提出了中国存在第四纪冰川的看法。并且李四光认为杭州存在第四纪冰川,他曾经到个棋盘山,并在这里发现了羊背石,虽然羊背石是冰川作用的明显特征,但是羊背石会在河流作用下边的光滑。因此羊背石不能完全证明这里出现过冰川作用。但后来在岩石中发现了孢子花粉,从而确定岩石的地质年代,然后就可以确定是否经历过第四纪冰川作用。但直到现在没有找到任何寒冷型的孢子植物。另一种观点认为杭州海拔较低,第四纪时的气温、雪线及冰川积累区面积比率等指标都不具备发育冰川的条件。

我认为,杭州发生过冰川的可能性很大。其原因有:1、杭州纬度比福建低,平均气温也比福建低;2、U 型谷和陡峭的山峰也往往是冰川作用留下的产物,杭州地区既有U 型谷,也有陡峭的山峰。

4.3 岩溶的成因

岩溶的形成是由于水对岩石的溶蚀结果。因而其形成条件是必须有可溶于水而且是透水的岩石;同时,水在其中是流动的、有侵蚀力的。这就是说,造成岩溶的物质基础有两个方面:岩体和水质。而水在岩体中是流动的。

第5章 其 它

5.1 罗盘使用方法

岩层或构造面产状的测量:地质体的任何平面在空间的产状可用走向、倾向和倾角确定之。测量岩层走向时,可选一有代表性的岩层层面,将罗盘长边贴于层面上(一般为上层面),使罗盘水平,此

时磁针两端指向刻划数值即为走向方位

角。测量倾向时,可将罗盘盖(带反光镜

者)贴于岩层层面上,长照准合页指向倾

向方向,使罗盘水平读磁北针指向的数值

为倾向方位角。倾向只有一个方位,切不

可错读磁针,否则将使倾向方位角差

180°。测量倾角时,将罗盘长边平行真倾

斜线(即倾角最大方向)置于层面上,转

动罗盘底盘的外旋柄,使测斜器上水准气泡居中,读倾斜刻度盘上的数值即为倾角度数。

5.2 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关系分析

工程地质条件是指工程建筑物所在地区地质环境各项因素的综合。在进行工程建设之前,必须实地考察、勘探。主要从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地质作用等方

面入手。同时我们还要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不同考虑不同的地质要求。比如:修建小区和核电站需要考虑的侧重点不同,同时在安全评估时的要求也不一样。在建筑选址的过程中应尽量不要靠近山,会有滑坡、泥石流等地质作用的影响,而且低洼容易断层,建筑物应该避开。有时为了经济效益,选址不能达到百分之百的要求是,就需要进行安全,只有通过安全评估后才能动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地质构造是工程地质工作研究的基本对象,包括褶皱、断层、节理构造的分布和特征、地质构造,特别是形成时代新、规模大的优势断裂,对地震等灾害具有控制作用,因而对建筑物的安全稳定、沉降变形等具有重要意义。

工程地质条件是客观存在的地质因素,只有其中的稳定因素或工程建设产生的不稳定因素对工程建设运行构成或可能构成有害影响时才成为工程地质问题。

5.3 地质作用成因探讨

流水的侵蚀作用的方式主要有两种:溶蚀作用和河流的机械侵蚀。溶蚀作用在可溶性岩石分布的地区内比较显著,它能溶解岩石中的一些可溶性矿物,其结果使岩石结构逐渐松散,加速了机械侵蚀作用。河流的机械侵蚀是河谷地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对工程地质来说,由于流水的机械侵蚀作用,可使河床移动和河谷变形,也可使河岸冲刷破坏,这就严重地威胁河谷两岸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安全。河谷的类型包括构造谷和侵蚀谷。构造谷受地质构造控制,侵蚀谷是由于河流冲刷而成。侵蚀谷的形成包括三个阶段:(1)峡谷型:下切作用(2) 河漫滩型:侵蚀、堆积(3)成型河谷:漫滩变化,形成了阶地。接地时被抬高了的河漫滩。凹岸被冲刷,凸岸被堆积,乃造成洪河床浅滩。以后浅滩不断扩大和固定,形成洪水期才能淹没的滩地,是为河漫滩 。

5.4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

滑坡的防治要贯彻“及早发现,预防为主;查明情况,综合治理;力求根治,不留后患”的原则结合边坡失稳的因素和滑坡形成的内外部条件,治理滑坡可以从以下两个大的方面着手:1、消除和减轻水的危害。2、改善边坡岩土力学强度。

第6章 结束语

常言道:人行千里路,胜读十年书。这次实践活动的价值毋庸置疑。短短三天的野外实习结束了,我们收获的比书本上教会我们的知识还要多。

烈日当空照,我们不得不怀着烦躁的心情按点出发按点到达,更令人烦躁的是爬山。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天的老和山,汗如雨下的我们不得不跟上队伍爬上山顶。到了山顶之后,老师还是精神振奋的给我们交代着今天的任务,突然看到几个老人还有青年人也爬到了山顶,有一种惭愧油然而生。休息片刻后,我们投入到了裂隙的测量任务中,天气还是那么闷热,但是心情却不再沉重。因为我懂得了,其实学习很简单,不能把它当作是一种被迫,而是一种享受。我想,那些老人可能已经爬过无数次的老和山,但是每次肯定都有不一样的收获。 基本适应了实习的生活之后,在实习的第二天,感觉轻松很多,少一些抱怨,多一份享受,也许我们在收获知识的同时还能收获快乐!

这是一次实习不是旅行,这是必须明确的事情。所以,我们的收获必定要比旅游收获的更多,不然实习就失去了它的意义。但是事实上,由于同学太多,队伍过于松散,老师的讲解我们不能清晰的听到,我想这是不足的地方。还有就是我们要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在完成老师的任务之后能有适当的思考和问题的提出,这样能帮助我们做更好的了解。

短短3天就过去了,可能有些同学还刚刚进入状态,实践的环节对于学习来说是相当重要的,但是3天的实践对10周的课堂学习来说,比例实在太小了。另一方面,我觉得行程中很多时间浪费在公交上,如果学校能组织车辆统一送到目的地,既节省了时间又保证了学生的安全。

杭州之行圆满结束,亲身经历的收获刻骨铭心。

10


相关文章

  • 学术论文写作的谋篇构思
  • (一)谋篇构思的思路与要求 1.构思要围绕主题展开 若要使论文写得条理清晰、脉络分明,必须要使全文有一条贯穿线,这就是论文的主题。主题是一篇学术论文的精髓,它是体现作者的学术观点学术见解的。论文影响读者主要就是靠其主题来实现的。因此,下笔写论文前,谋篇构思就要围绕主题,构思要为主题服务。正如法国的画 ...

  • 教术论文写做的谋篇构思
  •   事实上,不少科学工作者都有这样的感受:某种思想在你的头脑中奔涌,感觉已经酝酿成熟,满怀激情地拿起了笔想写起来,但是一旦动笔,思想却在笔头上凝固起来了,写不出或写不下去。或者,在一项科研任务行将结束时,脑子里装着许多材料,观点已经形成且有价值,想写,但就是无从下手。凡此种种,并非由于“懒”,而是由 ...

  • 国土资源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总结
  • 按照中央、省委、市委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统一部署和具体安排,在市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的领导和市委指导检查组的指导帮助下,我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于3月20日启动,历时5个多月时间,现已顺利完成了学习实践活动各项任务,取得了明显成效,达到了预期目的。现将我局深入学 ...

  • 撰写机关公文的功夫在文外
  • 厚积薄发,主要功夫在文外。作为一个称职的秘书,特别是作为一个文字秘书,一定要使自己成为一个通才、全才。没有别的路可供选择,只有把功天放在文外,走厚积薄发这条路。具体讲,就是从两个方面去充实自己:一是理性的充实;二是实践的充实。理性的充实就是读书、学习,广积知识,只有这样才能逐渐使自己成为一个通才、全 ...

  •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写作规范
  • 8-102:06:11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社会的重要过程。它既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又是对学生素质与综合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为培养我们的科学精神,保证社会实践报告的质量,避免与社会实践总结混淆,特为广大同胞撰写社会实践报告提供tips如 ...

  • 暑期社会实践怎么写
  • 一份完整的实践报告应由以下部分组成: 1报告题目 报告题目应该用简短、明确的文字写成,通过标题把实践活动的内容、特点概括出来。题目字数要适当,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如果有些细节必须放进标题,为避免冗长,可以设副标题,把细节放在副标题里。 2.学院及作者名称 学院名称和作者姓名应在题目下方注明,学院名 ...

  • 寒假实践报告的格式
  • 社会实践报告格式与写作方法详解 内容导读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社会的重要过程。它既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又是对学生素质与综合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 一、社会实践报告撰写的内容与要求 一份完整的社会实践报告应由以下部分组成: 1.报告题目 ...

  • 大学生实践证明
  •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社会的重要过程。它既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又是对学生素质与综合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为培养我们的科学精神,保证社会实践报告的质量,避免与社会实践总结混淆,特为广大同胞撰写社会实践报告提供tips如下,仅供参考: 一.实践报告 ...

  •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格式
  •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社会的重要过程。它既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又是对学生素质与综合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为培养我们的科学精神,保证社会实践报告的质量,避免与社会实践总结混淆,特为广大同胞撰写社会实践报告提供tips如下,仅供参考:   一. ...

  • 职称申报业务总结撰写提纲模式
  • 一.本人基本情况: 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参加工作年月,文化程度,最高学历( 毕业院校. 专业),资历及个人简历(从高中填起,注明起止年月),参加本 专业工作时间,参加相近 专业年限,全国职称外语. 专业知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统考成绩,现任 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定或考试通过时间及聘任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