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休克患者术中术后矫正低体温的重要性及护理措施

  [摘要] 目的 改变创伤性休克合并低体温带来的不良后果,提高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的几率。 方法 选择创伤性休克患者9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手术中及手术后2 h对患者进行综合低体温干预,对照组患者未进行综合低体温护理,其余抢救措施相同,分别记录肛温、凝血指标、休克指数,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 观察组肛温回升到34~36℃, 凝血指标及休克指数均好于对照组。 结论 及时矫正低体温,从而改善低体温给机体带来的不良影响,能有效地改善休克症状。  [关键词] 创伤性休克;低体温;术中及术后护理措施;凝血指标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9(b)—0154—02  创伤性休克患者由于失血、失液、严重创伤及快速输血输液等原因,导致低体温,全身低温不仅是休克发展的结果,还能加重休克。为了改变创伤性休克合并低体温带来的不良因素,必须采取一系列升温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6月~2010年6月创伤性休克患者90例,男62例,女28例。其中,交通事故伤40例,锐器刺伤26例,爆炸伤6例,机器伤18例。受伤部位涉及脑、胸、腹及四肢等部位。患者均表现为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烦躁不安、面部表情冷淡等临床表现,术前测肛温均低于34℃,休克情况以休克指数S为标准,用脉搏(P)除以收缩压(SBP),得出休克指数S,即S = P(/min)/SBP(KPa), 据统计,当S = 0.5时血容量正常或接近正常;当S = 1时丢失液量约占总血容量的20%~30%(约1 000~1 500 mL);当S > 1~2时丢失量约占总血容量的30%~50%(即1 500~2 500 mL)[1]。以上病例术前休克指数S均>0.5。  1.2 护理方法  把以上病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休克程度、肛温、以及凝血功能进行综合评估,观察组在手术过程中及术后2 h积极抗休克的同时进行综合性低体温护理,分析体温变化对血压、凝血功能及休克的影响。连续监测并记录肛温的变化,与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术前、术中、术后2 h的肛温及休克指数和凝血指标的变化。  观察组50例,患者术中及术后24 h在积极抗休克治疗的同时,采用了综合低体温护理,具体措施为:(1)调节室温,将室温控制在24~26℃,湿度50%~60%,室温的变化直接影响体温。(2)尽量减少肢体暴露,裸露的皮肤用棉垫包裹,可以覆盖的皮肤尽量加盖敷料。(3)对输入的液体和血液制品进行加温,最好使用电热恒温水箱升温至36℃,有资料证实,在短时间内输入大量低温液体对机体相当不利,休克的患者在术中需要不断调整输液速度,扩充血容量,输入温度较低的库存血及液体直接影响体温、血压回升。(4)在吸入氧气时,吸入加热40~45℃的湿热氧气,改善组织氧合和灌注,纠正酸中毒。(5)清创及术冲洗体腔及伤口的生理盐水均使用电热水温箱加热至32~36℃以减少热量流失。(6)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手术用品,配合手术医生进行抢救,尽量缩短手术时间。(7)手术结束前做好患者回监护室准备,护送过程中加盖棉被注意保暖,回监护病房后做好术后的保暖措施,对需要输注的液体提前进行升温,提前准备好床单元,寒战的患者可加盖棉被,在休克状态下不要使用热水袋在体表加温,因体表加温可使皮肤血管扩张,增加体表血管床容量,影响机体代偿性调节作用,使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减少,不利于抗休克治疗。  对照组40例,手术过程除未进行综合低体温护理外,其余抢救护理措施及手术过程与对照组相同。同样记录其术前、术中及手术后2 h的体温,休克指数及凝血指标。  2 结果  凝血四项中,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在休克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均延长,但观察组随着体温的回复各项凝血指标均回复到正常范围:APTT术前(38.0±0.4) s、术后(30.0±0.4) s,PT术前(15.0±0.5) s、术后(10.0±0.5) s,TT术前(16.0±0.5) s、术后(14.0±0.5) s;对照组PT、APTT、TT随着体温下降时间延长,APTT术前(38.0±0.4) s、术后(39.0±0.4) s,PT术前(15.0±0.5) s、术后(18.0±0.5) s,TT术前(16.0±0.5) s、术后(17.0±0.5) s。观察组切口渗出减轻,寒战、烦躁症状减轻,休克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见表1。  3 讨论  经过两组的对照分析,对照组中采取低体温护理的患者休克指数降低,清醒时间、寒战的发生等情况明显好于未保温的患者,有效地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术后伤口渗血明显减少,因此,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术中及术后采取低体温护理,具有积极的意义。近几年来,创伤失血性休克后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备受关注。  创伤失血性休克发生时,机体的凝血功能发生了紊乱,早期处于高凝状态,而随着体温的降低,机体的凝血功能受到抑制,凝血四项时间时间延长,相关凝血因子减少,最终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这是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术后24 h死亡的主要原因。有人把这种消耗性凝血病与低体温、代谢性酸中毒合称为“死亡三角”。  另外,低体温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也不利于休克的矫正,低体温可以引起血管进行性收缩,掩盖血容量不足,当体温升高时,血管扩张,导致低血压;低体温引起的寒战,使机体耗氧量增加,心脏负担加重,容易诱发心力衰竭。因此,及早发现并纠正创伤性休克伴低体温患者术前的低体温对稳定术中循环功能有益。与此同时,患者的免疫功能也得到恢复,且随着体温的复升,尿量、引流量增多,有利于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及器官组织功能的恢复。在体温复升的同时,机体的凝血机制得到改善,切口敷料渗血渗液相继停止,有利于切口的愈合[2—3]。  所以,在创伤性休克救治过程中,连续监测体温变化,及时发现低体温,关注低体温带给机体凝血功能的影响,及时发现凝血功能紊乱,并采取相关措施,把重点放在防止内皮细胞损伤上,以及防止致命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出现,从而从根本上防止致命性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出现,这是休克抢救成功的必要条件[4]。因此,矫正低体温是矫正休克成功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是患者生存的关键因素[5—6]。近年来,低体温在围术期的重要意义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也做了许多努力,从而大大提高了抢救休克成功的概率,对术后康复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小颖,吴新民. 围术期低体温[J]. 中华麻醉杂志,2003,23(9):712—714.  [2] 尹冬玲,吴晓华. 创伤性休克的手术室抢救护理配合[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5(2):14—15.  [3] 李文涛,何晓明,修英菊. 急性失血性休克病人纠正低体温的措施探讨[J]. 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5):8—9.  [4] 赵龙,刘卓,王金岩. 低体温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凝血因子的影响[J]. 中华实用医学研究杂志,2010,18(4):89.  [5] 李小兰. 全身麻醉中低体温原因的分析及护理[J]. 包头医学院学报,2010,9(6):75.  [6] 伏晓桂. 围手术期低体温原因及护理[J]. 航空航天医药,2010,25(11):44.

  [摘要] 目的 改变创伤性休克合并低体温带来的不良后果,提高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的几率。 方法 选择创伤性休克患者9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手术中及手术后2 h对患者进行综合低体温干预,对照组患者未进行综合低体温护理,其余抢救措施相同,分别记录肛温、凝血指标、休克指数,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 观察组肛温回升到34~36℃, 凝血指标及休克指数均好于对照组。 结论 及时矫正低体温,从而改善低体温给机体带来的不良影响,能有效地改善休克症状。  [关键词] 创伤性休克;低体温;术中及术后护理措施;凝血指标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9(b)—0154—02  创伤性休克患者由于失血、失液、严重创伤及快速输血输液等原因,导致低体温,全身低温不仅是休克发展的结果,还能加重休克。为了改变创伤性休克合并低体温带来的不良因素,必须采取一系列升温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6月~2010年6月创伤性休克患者90例,男62例,女28例。其中,交通事故伤40例,锐器刺伤26例,爆炸伤6例,机器伤18例。受伤部位涉及脑、胸、腹及四肢等部位。患者均表现为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烦躁不安、面部表情冷淡等临床表现,术前测肛温均低于34℃,休克情况以休克指数S为标准,用脉搏(P)除以收缩压(SBP),得出休克指数S,即S = P(/min)/SBP(KPa), 据统计,当S = 0.5时血容量正常或接近正常;当S = 1时丢失液量约占总血容量的20%~30%(约1 000~1 500 mL);当S > 1~2时丢失量约占总血容量的30%~50%(即1 500~2 500 mL)[1]。以上病例术前休克指数S均>0.5。  1.2 护理方法  把以上病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休克程度、肛温、以及凝血功能进行综合评估,观察组在手术过程中及术后2 h积极抗休克的同时进行综合性低体温护理,分析体温变化对血压、凝血功能及休克的影响。连续监测并记录肛温的变化,与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术前、术中、术后2 h的肛温及休克指数和凝血指标的变化。  观察组50例,患者术中及术后24 h在积极抗休克治疗的同时,采用了综合低体温护理,具体措施为:(1)调节室温,将室温控制在24~26℃,湿度50%~60%,室温的变化直接影响体温。(2)尽量减少肢体暴露,裸露的皮肤用棉垫包裹,可以覆盖的皮肤尽量加盖敷料。(3)对输入的液体和血液制品进行加温,最好使用电热恒温水箱升温至36℃,有资料证实,在短时间内输入大量低温液体对机体相当不利,休克的患者在术中需要不断调整输液速度,扩充血容量,输入温度较低的库存血及液体直接影响体温、血压回升。(4)在吸入氧气时,吸入加热40~45℃的湿热氧气,改善组织氧合和灌注,纠正酸中毒。(5)清创及术冲洗体腔及伤口的生理盐水均使用电热水温箱加热至32~36℃以减少热量流失。(6)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手术用品,配合手术医生进行抢救,尽量缩短手术时间。(7)手术结束前做好患者回监护室准备,护送过程中加盖棉被注意保暖,回监护病房后做好术后的保暖措施,对需要输注的液体提前进行升温,提前准备好床单元,寒战的患者可加盖棉被,在休克状态下不要使用热水袋在体表加温,因体表加温可使皮肤血管扩张,增加体表血管床容量,影响机体代偿性调节作用,使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减少,不利于抗休克治疗。  对照组40例,手术过程除未进行综合低体温护理外,其余抢救护理措施及手术过程与对照组相同。同样记录其术前、术中及手术后2 h的体温,休克指数及凝血指标。  2 结果  凝血四项中,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在休克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均延长,但观察组随着体温的回复各项凝血指标均回复到正常范围:APTT术前(38.0±0.4) s、术后(30.0±0.4) s,PT术前(15.0±0.5) s、术后(10.0±0.5) s,TT术前(16.0±0.5) s、术后(14.0±0.5) s;对照组PT、APTT、TT随着体温下降时间延长,APTT术前(38.0±0.4) s、术后(39.0±0.4) s,PT术前(15.0±0.5) s、术后(18.0±0.5) s,TT术前(16.0±0.5) s、术后(17.0±0.5) s。观察组切口渗出减轻,寒战、烦躁症状减轻,休克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见表1。  3 讨论  经过两组的对照分析,对照组中采取低体温护理的患者休克指数降低,清醒时间、寒战的发生等情况明显好于未保温的患者,有效地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术后伤口渗血明显减少,因此,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术中及术后采取低体温护理,具有积极的意义。近几年来,创伤失血性休克后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备受关注。  创伤失血性休克发生时,机体的凝血功能发生了紊乱,早期处于高凝状态,而随着体温的降低,机体的凝血功能受到抑制,凝血四项时间时间延长,相关凝血因子减少,最终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这是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术后24 h死亡的主要原因。有人把这种消耗性凝血病与低体温、代谢性酸中毒合称为“死亡三角”。  另外,低体温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也不利于休克的矫正,低体温可以引起血管进行性收缩,掩盖血容量不足,当体温升高时,血管扩张,导致低血压;低体温引起的寒战,使机体耗氧量增加,心脏负担加重,容易诱发心力衰竭。因此,及早发现并纠正创伤性休克伴低体温患者术前的低体温对稳定术中循环功能有益。与此同时,患者的免疫功能也得到恢复,且随着体温的复升,尿量、引流量增多,有利于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及器官组织功能的恢复。在体温复升的同时,机体的凝血机制得到改善,切口敷料渗血渗液相继停止,有利于切口的愈合[2—3]。  所以,在创伤性休克救治过程中,连续监测体温变化,及时发现低体温,关注低体温带给机体凝血功能的影响,及时发现凝血功能紊乱,并采取相关措施,把重点放在防止内皮细胞损伤上,以及防止致命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出现,从而从根本上防止致命性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出现,这是休克抢救成功的必要条件[4]。因此,矫正低体温是矫正休克成功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是患者生存的关键因素[5—6]。近年来,低体温在围术期的重要意义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也做了许多努力,从而大大提高了抢救休克成功的概率,对术后康复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小颖,吴新民. 围术期低体温[J]. 中华麻醉杂志,2003,23(9):712—714.  [2] 尹冬玲,吴晓华. 创伤性休克的手术室抢救护理配合[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5(2):14—15.  [3] 李文涛,何晓明,修英菊. 急性失血性休克病人纠正低体温的措施探讨[J]. 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5):8—9.  [4] 赵龙,刘卓,王金岩. 低体温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凝血因子的影响[J]. 中华实用医学研究杂志,2010,18(4):89.  [5] 李小兰. 全身麻醉中低体温原因的分析及护理[J]. 包头医学院学报,2010,9(6):75.  [6] 伏晓桂. 围手术期低体温原因及护理[J]. 航空航天医药,2010,25(11):44.


相关文章

  • 手术室年终总结
  • 手术室是一支默默无闻、乐于奉献的集体。正是这种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才能有今天这样好的成绩。随着科室发展,我们忙碌而又充实的走过了一年。在这一年里我们发扬“吃苦、敬业、协作”的精神,时刻不忘病人的需求。在科领导及各级医生的配合和支持下,针对年初的目标。手术室全体医护人员,团结一致,共同奋进,较好地完成 ...

  • 手术室工作总结
  • 手术室是一支默默无闻、乐于奉献的集体。正是这种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才能有今天这样好的成绩。随着科室发展,我们忙碌而又充实的走过了一年。在这一年里我们发扬“吃苦、敬业、协作”的精神,时刻不忘病人的需求。在科领导及各级医生的配合和支持下,针对年初的目标。手术室全体医护人员,团结一致,共同奋进,较好地完成 ...

  • 医院手术室年终工作总结
  • 手术室是一支默默无闻、乐于奉献的集体。正是这种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才能有今天这样好的成绩。随着科室发展,我们忙碌而又充实的走过了一年。在这一年里我们发扬“吃苦、敬业、协作”的精神,时刻不忘病人的需求。在科领导及各级医生的配合和支持下,针对年初的目标。手术室全体医护人员,团结一致,共同奋进,较好地完成 ...

  • 医院手术室部门工作总结
  • 手术室是一支默默无闻、乐于奉献的集体。正是这种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才能有今天这样好的成绩。随着科室发展,我们忙碌而又充实的走过了一年。在这一年里我们发扬“吃苦、敬业、协作”的精神,时刻不忘病人的需求。在科领导及各级医生的配合和支持下,针对年初的目标。手术室全体医护人员,团结一致,共同奋进,较好地完成 ...

  • 医疗过错鉴定意见书
  • 备注:医疗案件的核心是医疗过错鉴定,为了保证鉴定的公正性,我排除了深圳地区的所有司法鉴定机构,因中山大学法医鉴定中心属于南山医院委托的尸检鉴定单位,我怕有利益冲突,也排除作为本案的鉴定单位。 鉴定的医学答辩我选择了针对性答辩,只讲重点,不讲过程,也不解释,我认为对医学专家来讲,你只要讲出关键点即可, ...

  • 职工工伤劳动能力鉴定
  • 前 言 本标准的全部内容为推荐性的。 本标准参考了世界卫生组织有关“损害、功能障碍与残疾”的国际分类,以及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残疾分级原则和基准。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375号令)制定本标准。本标准代替GB/T 16180 —1996《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 本标 ...

  • 妇科护理工作计划
  • 卵巢肿瘤是妇科常见的肿瘤之一,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25岁或生育年龄妇女见多.卵巢肿瘤有囊性与实质性.良性与恶性之分.囊性多属良性,实质性多属恶性.卵巢恶性肿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三大恶性肿瘤之一.由于恶性肿瘤迄今无早期诊断方法,晚期治疗效果又不佳,死亡率居女性生殖器恶性肿瘤的首位,故卵巢恶性肿瘤已成 ...

  • 实习鉴定怎么写
  • 转眼,一个月的外科实习生涯已告一段落。虽然这段实习有点苦有点累,还是挺让人开心的。查房、换药、写病程录、跟手术、写出院小结,每天的生活在这样重复的忙碌中度过。在普外科,早上七点半就查房,之后换药,。当然,在外科最苦的是跟手术,往往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学习开化验单,写病历,换药、拆线、上手术,等,基本 ...

  • 放射科药物过敏应急预案
  •   一、【过敏反应应急预案】   (一)护理人员给患者应用药物前应询问患者是否有该药物过敏史,按要求做过敏试验,凡有过敏史者禁忌做该药物的过敏试验。   (二)正确实施药物过敏试验,过敏试验药液的配制、皮内注入剂量及试验结果判断都应按要求正确操作,过敏试验阳性者禁用。   (三)该药试验结果阳性患者 ...

  • 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规范
  • 护理核心服务理念:严谨,优雅,微笑! 五心:护理精心,治疗细心,解释耐心,接待热心,征求意见虚心. 八声:病人来时有迎声,见面有称呼声,操作前有解释声,操作中有问候声,操作失误有道歉声,操作完毕有致谢声,节日来到有祝贺声,病人出院有送行声. 九做到:1晨进病房道早安 2起身迎候待客人 3治疗之前道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