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非此即彼"的主观性

哲思君

我们是否必须要有一个指导原则来规范我们的生活?这是可能的,比如人可以拒绝过一种反思的、有原则的生活,但是这样的人在克尔凯廓尔看来是一种非常可怜的人类样品。我们都在面临一种“非此即彼”的选择,但是这种选择不属于伦理层面的,即善和恶之间的选择,而是“要么善和恶,要么排斥它们的选择”。

近现代的科学和哲学的发展过分强调了客观的认识论的理性,即“是什么”的问题,而克尔凯廓尔彻底抛弃了这种客观的理性而达到一种非理性,即“真理的主观性”。这种主观性的真理不是出于逻辑而是心理层面。它引领我们发现生活的意义,告诉我们该如何去生活,而不是冷冰冰、赤裸裸地告诉我“真理是什么”,这样的“真理”如果我不居于其中对我又有什么益处呢?

他呼吁,我们是活生生的个体、孤独但充满关切的个体,并试图在自己的时间相对性的生活里追寻一种绝对的指导。

作者 / 苏姗·李·安德森

摘自 / 《最伟大的思想家》系列《克尔凯廓尔》

克尔凯廓尔反对什么

对于自己所生活的时代,克尔凯廓尔一方面认为这个时代是有罪的, 因为它使信仰上帝变得更加容易、从而使宗教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又认为这个时代缺乏激情。太多的反思、太多的对抽象思想的强调,这是非常危险的,而且可能导致意志的瘫痪: “做,还是不做——你可能为两者后悔不已。”克尔凯廓尔认为,尽管我们缺乏事情做得正确的保障,我们还是必须行动、必须做出选择。没有唯一正确的行动方法,只有对你来说唯一适合的方法,而且只有你自己才能对此做出判断。决定如何生活不是一个理智性的选择,它需要充满激情地投入某事当中,而且,得失攸关的正是人作为一个位格人 ( person ) 的身份。

克尔凯廓尔还批判了同时代人随波逐流的倾向,即把人们整齐划一地束缚在一起,阻止个体的自我承担风险。“公众” 正在逐步赢得对 “个体” 的战斗,迎合人类最低共同特点的新闻媒体正是引起这场战争的主要工具。克尔凯廓尔认为,成为 “公众” 的一部分是一种抽象,它的问题在于 “属于公众的每一个人都没有做出真正的委身”。公众虽然拥有不少力量,但它什么也不是。人必须敢于成为个体的人,只有这样做,人才可能过上有意义的生活。

真理即主观性

对于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来说,“真理即主观性”这个宣称听起来颇为奇怪,甚至充满悖论。克尔凯廓尔对此的回应可能是,这是因为我们被科学 “民主化了”。科学旨在揭示关于世界的客观事实,这些事实超越了个人的情感和意见。在克尔凯廓尔看来,问题在于: 它的价值是有限的。不管科学多么成功,它绝不会告诉我们应该如何生活——可是,科学自从文艺复兴以来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

从笛卡尔 ( Descartes) 肇始的近现代哲学史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科学生活现的影响。哲学的中心问题从笛卡尔到康德都是认识论上的。我们如何能够确信有一个外在的世界(一个“在此之外” 的世界,它存在着,我们的感知并不能把握它) ,以及如何能够宣称有一个外在的世界,而且恰恰和那个世界一样?其中的关注焦点在于外在的世界和我们对这个外在世界的感知。

康德把关注的焦点从外在的世界转向了在其中感知和行动的主体。这就是哲学上所谓的 “哥白尼革命”。然而,康德事实上更感兴趣的是类的 ( generic ) 主体,而不是克尔凯廓尔哲学关注的个体性的主体。康德走出了迈向彻底主观性的第一步,克尔凯廓尔则做出了最后的飞跃。

克尔凯廓尔认为,这种对所信的什么的强调是错误的,因为人不可能对这种所信的什么有哲学家所希望我们有的那种确定性,更为重要的是因为这种什么无论如何都不可能为人的生活提供理由。只有特殊的个体性的主体才能提供这样的理由。因此,克尔凯廓尔把关注的焦点从所信的什么转到了主体和所信的什么之间的关系: 按照克尔凯廓尔自己的说法,即如何信的。克尔皑廓尔并没有问所信的是不是真理,而是让我们问主体是否与所信的有合适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否 “在真理之中”?个体是否充满激情地委身于对它的信靠?这相当于从客观真理到主观真理的转向。

我们拥有自由可以选择我们相信的是什么、选择如何为自己的生活辩护,这不仅令人振奋,而且与此同时让人承担了一种令人敬畏和恐惧的责任。很多人都会试图逃避做出决定和选择信仰所带来的责任。我们已经知道,这是任何时代的人都具有的一种倾向。他们试图为自己的决定找到一个客观性的基础,而且在他们考虑越来越多论证的同时不断推迟自己决定的做出。

非此即彼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发现自己处于要对不同行动做出选择的境地。今天下午,我要批改试卷、清扫房间,或者阅读刚从图书馆借来的书。我感到了决定的分量,不同的想法把我牵扯向不同的方向。

克尔凯廓尔把上述这种 “为眼下做出的选择” 和 “绝对性的选择”、“关于一生方向的选择” 对立起来。我们不同于其它那些仅仅只是它们自身所是的存在物,我们有自由可以愿意成为什么就成为什么。我们可以选择我们自己的价值现,包括如何把意义赋予我们的生活。

这是极其令人振奋的,不过同时也是让人恐惧的。我们成为什么,我们对此负有责任;而且,正如我们已经知道的,在克尔凯廓尔看来,决定的做出并没有什么客观的标准 (真理即主观性) 。个体必须选择他或她自己的道路,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被塑造成位格人。

那些真正理解我们处境的人可能能够非常好地经验到恐惧(dread),这是一种应该与害怕(fear) 区别开来的情绪:害怕是对在人自身意识能力之外的、危险的可能性的一种畏缩和退却,恐惧则是由内在于人自身行动能力的巨大可能性而产生在人内心当中的。人们试图逃避这种恐惧的感觉,试图避免做出关于他们如何为自己生活辩护的关键决定。他们试图仅仅一刻接一刻的活着,所做的决定仅仅是简单的、一天接一天的,并且试图避免对任何事物做出长期的委身。

我们如何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否合适?正如我们已经知道的,没有什么客观的确定性。相反地,“在做出选择时、这更多的是人做出选择时的能量、热心和痛苦方面的问题。而不是选择合适与否的问题。对于选择来说,尽管没有什么客观的确定性,但却会有主观的确定性。我们会感觉到我们更适合于某种选项。理想地说,我们会感觉到似乎有某条道路选择了我们,这条道路相当适合我们。

哲思君

我们是否必须要有一个指导原则来规范我们的生活?这是可能的,比如人可以拒绝过一种反思的、有原则的生活,但是这样的人在克尔凯廓尔看来是一种非常可怜的人类样品。我们都在面临一种“非此即彼”的选择,但是这种选择不属于伦理层面的,即善和恶之间的选择,而是“要么善和恶,要么排斥它们的选择”。

近现代的科学和哲学的发展过分强调了客观的认识论的理性,即“是什么”的问题,而克尔凯廓尔彻底抛弃了这种客观的理性而达到一种非理性,即“真理的主观性”。这种主观性的真理不是出于逻辑而是心理层面。它引领我们发现生活的意义,告诉我们该如何去生活,而不是冷冰冰、赤裸裸地告诉我“真理是什么”,这样的“真理”如果我不居于其中对我又有什么益处呢?

他呼吁,我们是活生生的个体、孤独但充满关切的个体,并试图在自己的时间相对性的生活里追寻一种绝对的指导。

作者 / 苏姗·李·安德森

摘自 / 《最伟大的思想家》系列《克尔凯廓尔》

克尔凯廓尔反对什么

对于自己所生活的时代,克尔凯廓尔一方面认为这个时代是有罪的, 因为它使信仰上帝变得更加容易、从而使宗教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又认为这个时代缺乏激情。太多的反思、太多的对抽象思想的强调,这是非常危险的,而且可能导致意志的瘫痪: “做,还是不做——你可能为两者后悔不已。”克尔凯廓尔认为,尽管我们缺乏事情做得正确的保障,我们还是必须行动、必须做出选择。没有唯一正确的行动方法,只有对你来说唯一适合的方法,而且只有你自己才能对此做出判断。决定如何生活不是一个理智性的选择,它需要充满激情地投入某事当中,而且,得失攸关的正是人作为一个位格人 ( person ) 的身份。

克尔凯廓尔还批判了同时代人随波逐流的倾向,即把人们整齐划一地束缚在一起,阻止个体的自我承担风险。“公众” 正在逐步赢得对 “个体” 的战斗,迎合人类最低共同特点的新闻媒体正是引起这场战争的主要工具。克尔凯廓尔认为,成为 “公众” 的一部分是一种抽象,它的问题在于 “属于公众的每一个人都没有做出真正的委身”。公众虽然拥有不少力量,但它什么也不是。人必须敢于成为个体的人,只有这样做,人才可能过上有意义的生活。

真理即主观性

对于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来说,“真理即主观性”这个宣称听起来颇为奇怪,甚至充满悖论。克尔凯廓尔对此的回应可能是,这是因为我们被科学 “民主化了”。科学旨在揭示关于世界的客观事实,这些事实超越了个人的情感和意见。在克尔凯廓尔看来,问题在于: 它的价值是有限的。不管科学多么成功,它绝不会告诉我们应该如何生活——可是,科学自从文艺复兴以来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

从笛卡尔 ( Descartes) 肇始的近现代哲学史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科学生活现的影响。哲学的中心问题从笛卡尔到康德都是认识论上的。我们如何能够确信有一个外在的世界(一个“在此之外” 的世界,它存在着,我们的感知并不能把握它) ,以及如何能够宣称有一个外在的世界,而且恰恰和那个世界一样?其中的关注焦点在于外在的世界和我们对这个外在世界的感知。

康德把关注的焦点从外在的世界转向了在其中感知和行动的主体。这就是哲学上所谓的 “哥白尼革命”。然而,康德事实上更感兴趣的是类的 ( generic ) 主体,而不是克尔凯廓尔哲学关注的个体性的主体。康德走出了迈向彻底主观性的第一步,克尔凯廓尔则做出了最后的飞跃。

克尔凯廓尔认为,这种对所信的什么的强调是错误的,因为人不可能对这种所信的什么有哲学家所希望我们有的那种确定性,更为重要的是因为这种什么无论如何都不可能为人的生活提供理由。只有特殊的个体性的主体才能提供这样的理由。因此,克尔凯廓尔把关注的焦点从所信的什么转到了主体和所信的什么之间的关系: 按照克尔凯廓尔自己的说法,即如何信的。克尔皑廓尔并没有问所信的是不是真理,而是让我们问主体是否与所信的有合适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否 “在真理之中”?个体是否充满激情地委身于对它的信靠?这相当于从客观真理到主观真理的转向。

我们拥有自由可以选择我们相信的是什么、选择如何为自己的生活辩护,这不仅令人振奋,而且与此同时让人承担了一种令人敬畏和恐惧的责任。很多人都会试图逃避做出决定和选择信仰所带来的责任。我们已经知道,这是任何时代的人都具有的一种倾向。他们试图为自己的决定找到一个客观性的基础,而且在他们考虑越来越多论证的同时不断推迟自己决定的做出。

非此即彼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发现自己处于要对不同行动做出选择的境地。今天下午,我要批改试卷、清扫房间,或者阅读刚从图书馆借来的书。我感到了决定的分量,不同的想法把我牵扯向不同的方向。

克尔凯廓尔把上述这种 “为眼下做出的选择” 和 “绝对性的选择”、“关于一生方向的选择” 对立起来。我们不同于其它那些仅仅只是它们自身所是的存在物,我们有自由可以愿意成为什么就成为什么。我们可以选择我们自己的价值现,包括如何把意义赋予我们的生活。

这是极其令人振奋的,不过同时也是让人恐惧的。我们成为什么,我们对此负有责任;而且,正如我们已经知道的,在克尔凯廓尔看来,决定的做出并没有什么客观的标准 (真理即主观性) 。个体必须选择他或她自己的道路,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被塑造成位格人。

那些真正理解我们处境的人可能能够非常好地经验到恐惧(dread),这是一种应该与害怕(fear) 区别开来的情绪:害怕是对在人自身意识能力之外的、危险的可能性的一种畏缩和退却,恐惧则是由内在于人自身行动能力的巨大可能性而产生在人内心当中的。人们试图逃避这种恐惧的感觉,试图避免做出关于他们如何为自己生活辩护的关键决定。他们试图仅仅一刻接一刻的活着,所做的决定仅仅是简单的、一天接一天的,并且试图避免对任何事物做出长期的委身。

我们如何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否合适?正如我们已经知道的,没有什么客观的确定性。相反地,“在做出选择时、这更多的是人做出选择时的能量、热心和痛苦方面的问题。而不是选择合适与否的问题。对于选择来说,尽管没有什么客观的确定性,但却会有主观的确定性。我们会感觉到我们更适合于某种选项。理想地说,我们会感觉到似乎有某条道路选择了我们,这条道路相当适合我们。


相关文章

  • 黔驴技穷的意思
  • 汉语文字黔驴技穷,实际成语省略了两个字,本应为"入黔之驴技穷". 汉语拼音qián lǘ jì qióng 英文翻译1. at one's wit's end 2.All trick have been exhausted. 3.The Guizhou donkey has exhausted it ...

  • 小学品德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开题报告
  •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全球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给人类带来充实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的负面影响,经济的发展并不必然意味着精神世界的丰富,也不能避免价值观的失落。因此,各国的课程改革都十分关注教育的道德文化层面,强调儿童品德的培养,道德教育作为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倍受重视,从而促使品 ...

  • 关于大学生思想状况的调查报告
  • “少年强则国强”,当代青少年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今后一段时期社会意识形态的形成,关系到民族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形成,关系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 为了能够走进当代大学生的内心世界,清晰的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如实的反映当代大学生的内心世界,我们小组利用五一假期期间 ...

  • 中国90年代的激进主义.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
  •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中国90年代激进主义、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的文化分析,认为:中国现代激进主义、保守主义以及自由主义,伴随着中国近百年的现代化进程而不断发展转型,并呈现为互相对峙甚至互相循环的尖锐形态。到了本世纪末,这一问题不仅与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话语权力密切相关,而且与启蒙理想、新儒学、现代性、 ...

  • 季羡林谈人生经典语录
  • 1、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2、根据我个人的观察,对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来说,人生一无意义,二无价值。 3、时间是亳不留情的,它真使人在自己制造的镜子里照见自己的真-相! 4、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属,还是朋友 ...

  • 担保有限公司扩大资本金的策划书
  • 一. 前言 我喜欢策划事业,也就对我感兴趣的事有一点了解.近几天来,我通过各种途径已经了解了中财集团的一些情况,先由化学建材工业起家,逐渐发展壮大,已经在向金融领域渗透,包括了化学建材工业的浙江中财管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中财型材有限公司和天津中财塑胶有限公司三家重点化学建材生产企业;金融领域的上 ...

  • 秘书写作意化的关键
  • 所谓写作意化是写作主体在心理操作下,将内化的感知之物化为意象之物或某种观念,并在意识和潜意识系统中或分析归纳、辩识明理,或想象联想、孕育形象,或立意塑体、勾画轮廓,最后逐步形成“意态文”的过程。古人称之为“耽思”。它是写作的酝酿阶段。换句话说,写作意化,就是将内化物在运思的熔炉里进行重新组合的意态化 ...

  • 五观学习心得体会
  • 首先,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其客观性和普遍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断的。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是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的,这是一些事物存在的客观本质。而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其次,对 ...

  • 新年说"俏"
  • "俏也不争春",是毛泽东诗词的名句.俏不争春枉自俏,是不是反其意而用之?不是.俏不争春是一种境界,甘为人梯的高尚境界:俏要争春也是一种境界,独领风骚的进取境界."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赞美了两种境界:"丛中笑",报春不争春,高尚:&q ...

  • 学习实践论的心得体会
  • 学习实践论的心得体会 <实践论>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我认为,不懂得哲学的人,是无法深刻理解事物的:没有哲学思维功底做铺垫,也是无法进行事物抽象思维的,因此,认真学习哲学十分必要.直到今天,我仍经常读<矛盾论>.<实践论>这些哲学著作.一九三七年毛泽东之所以以&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