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_礼仪之邦_文化初探.kdh

南方论刊·2008年第12期

文化长廊

中国“礼仪之邦”文化初探

林 颖

(福建宁德师范专科学校 福建宁德 352100)

【摘要】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其传统礼仪文化在古代就已初步形成,如:交际礼仪意识、古代交际礼仪规则、古代交际礼仪培养等这些都对中国礼仪形成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

【关键词】交际礼仪意识;古代交际礼仪规则;古代交际礼仪培养;礼仪之邦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其传统礼仪文化在古代社会就已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和发展,如:礼仪意识、礼仪规则以及礼仪教育等等,这些现象都对后世的礼仪影响不可磨灭,并得到发扬光大。

崇老聃的无为之术,主张一切要顺其自然,王弼认为礼是由俗衍生出来的。

对于礼的起源的认识,人们往往是根据自己对礼的认识和看法推导出来的,因此,古人对礼的起源的认识是思辩有余而考证不足。

1.2 礼的内涵

中国古代的礼包括范围非常广泛,因此人们对它的涵义有各种各样的解释,归纳出以下四种:

1.2.1 礼是一种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制度在内的典章制度或礼乐制度。由于礼是一种制度,礼就成了“国之基”、“政之本”、“君之大柄”,礼同法就近于同义,因此进一步衍生出了礼制、礼法等概念。

1.2.2 礼是一种道德规范,历代统治阶级及其思想家,为巩固、维护社会的等级秩序,都赋礼以重要的伦理内容。

1.2.3 礼是人们交际生活中的礼节和重要仪式。礼最初表现为以习俗为基础的行为规则,那时形式和内容是浑然一体的。后来人们把礼分为礼之仪与礼之质。礼之仪指的主要就是礼节和仪式。对于这些形式,儒家是非常重视的。

1.2.4 礼是物质与精神文化的总合。“礼仪之邦”的中国,对于礼所包含的丰富内容古人早有认识,把中国传统文化归结为礼文化是符合中国古代认识发展规律的。

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传统道德积淀,如礼貌、恭敬、谦逊、礼让、因此,“礼是一种道德规范”是众多人所推崇和认可的一种观点。人们以这些众多的道德规范约束着人们的行为,故而产生了“礼仪之邦”的中华民族。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与儒家的礼学思想相适应,在交际生活的方方面面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称呼礼仪。

称呼礼仪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敬(尊)称。敬称用于称呼对方及其亲属,常用的有“君”、“公”、“子”、“长者”、“先生”等,像孔子、孟子、庄子等都属敬称。还有一些专用的尊称,如“陛下”、“殿下”、“阁下”、“麾下”等,称人的字、号也属尊称,但只能用于特指的个人。 谦称是用在别人面前对自己及其家属的自谦之词。 在中国古代,平辈之间只有相当熟悉的才可以相互称名,否则直呼其名是不礼貌的表现。

2.2 相见礼仪

中国古代很重视相见礼仪,《礼记·王制》中说:“司德修六礼以节民性”,这“六礼”中就包括了相见之礼。

古时人们相见时遵循一条很重要的礼仪准则:“无辞不相接,无礼不相见。”《朱子仪礼经传通解》中说得很清楚:“士相见之礼必依于介绍,以言其不苟合者;必依于挚,以言其道可亲也;苟而合,惟小人无耻者能之。”也就是说那人们相见必要有人介绍,初次见面时要送上一份礼物,这不仅是对对方的尊重也是使自己求见的行为符合礼仪的要求。同时还需要注意对不同身份地位的人要用不同的礼,这是马虎不得的。

2.3 致敬礼仪

跪拜是中国古代社会最普遍的一种致敬礼仪。这是因为跪拜不仅是一种形式,它还能形象地表现出古代社会尊卑贵贱的等级制。

2.4 行止礼仪在实际生活中,行止礼仪主要是通过一个人的坐、立、(下转87页)

1.交际礼仪意识

1.1 礼的起源

1.1.1 礼起源于治乱。这种思想的代表是荀子。他认为人性本恶,如果按照人性的发展,就会争夺悖乱不止,因而需要靠礼仪教化,改造人的本性,由恶变善。

1.1.2 礼起源于满足人类的生活欲望和需求。汉代刘安编写的《淮南子》,它认为:礼是为了满足人类“好色之性”的需要而产生的;民有“好色之性”就有了“大婚之礼”;民有“饮食之性”,就有了“大飨之谊”,祭祀祖先的仪式是满足人类“饮食之性”,的需要而产生的;民有“悲哀之性”,就有了“哀经哭踊之节”,哀丧的礼仪是满足人类“悲哀之性”而产生的。

1.1.3 礼起源于人的情感心理。这一思想首先是由孔子提出的。在孔子看来,礼仪这些外在的形式是源于人的情感心理的。它来源于人性,是建立在情感的心理基础上的。孟子把孔子的这一思想作了充分的发挥,提出了“四心”,“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只要是人,就有人性,也就有礼仪,因此礼仪是不学而能,不虑而知的,“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1.1.4 礼起源于习俗。比较系统论述的是魏晋时期的王弼。王弼竭力推

2.古代交际礼仪规则

2.1 称呼礼仪

南方论刊·2008年第12期

文化长廊

中国“礼仪之邦”文化初探

林 颖

(福建宁德师范专科学校 福建宁德 352100)

【摘要】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其传统礼仪文化在古代就已初步形成,如:交际礼仪意识、古代交际礼仪规则、古代交际礼仪培养等这些都对中国礼仪形成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

【关键词】交际礼仪意识;古代交际礼仪规则;古代交际礼仪培养;礼仪之邦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其传统礼仪文化在古代社会就已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和发展,如:礼仪意识、礼仪规则以及礼仪教育等等,这些现象都对后世的礼仪影响不可磨灭,并得到发扬光大。

崇老聃的无为之术,主张一切要顺其自然,王弼认为礼是由俗衍生出来的。

对于礼的起源的认识,人们往往是根据自己对礼的认识和看法推导出来的,因此,古人对礼的起源的认识是思辩有余而考证不足。

1.2 礼的内涵

中国古代的礼包括范围非常广泛,因此人们对它的涵义有各种各样的解释,归纳出以下四种:

1.2.1 礼是一种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制度在内的典章制度或礼乐制度。由于礼是一种制度,礼就成了“国之基”、“政之本”、“君之大柄”,礼同法就近于同义,因此进一步衍生出了礼制、礼法等概念。

1.2.2 礼是一种道德规范,历代统治阶级及其思想家,为巩固、维护社会的等级秩序,都赋礼以重要的伦理内容。

1.2.3 礼是人们交际生活中的礼节和重要仪式。礼最初表现为以习俗为基础的行为规则,那时形式和内容是浑然一体的。后来人们把礼分为礼之仪与礼之质。礼之仪指的主要就是礼节和仪式。对于这些形式,儒家是非常重视的。

1.2.4 礼是物质与精神文化的总合。“礼仪之邦”的中国,对于礼所包含的丰富内容古人早有认识,把中国传统文化归结为礼文化是符合中国古代认识发展规律的。

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传统道德积淀,如礼貌、恭敬、谦逊、礼让、因此,“礼是一种道德规范”是众多人所推崇和认可的一种观点。人们以这些众多的道德规范约束着人们的行为,故而产生了“礼仪之邦”的中华民族。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与儒家的礼学思想相适应,在交际生活的方方面面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称呼礼仪。

称呼礼仪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敬(尊)称。敬称用于称呼对方及其亲属,常用的有“君”、“公”、“子”、“长者”、“先生”等,像孔子、孟子、庄子等都属敬称。还有一些专用的尊称,如“陛下”、“殿下”、“阁下”、“麾下”等,称人的字、号也属尊称,但只能用于特指的个人。 谦称是用在别人面前对自己及其家属的自谦之词。 在中国古代,平辈之间只有相当熟悉的才可以相互称名,否则直呼其名是不礼貌的表现。

2.2 相见礼仪

中国古代很重视相见礼仪,《礼记·王制》中说:“司德修六礼以节民性”,这“六礼”中就包括了相见之礼。

古时人们相见时遵循一条很重要的礼仪准则:“无辞不相接,无礼不相见。”《朱子仪礼经传通解》中说得很清楚:“士相见之礼必依于介绍,以言其不苟合者;必依于挚,以言其道可亲也;苟而合,惟小人无耻者能之。”也就是说那人们相见必要有人介绍,初次见面时要送上一份礼物,这不仅是对对方的尊重也是使自己求见的行为符合礼仪的要求。同时还需要注意对不同身份地位的人要用不同的礼,这是马虎不得的。

2.3 致敬礼仪

跪拜是中国古代社会最普遍的一种致敬礼仪。这是因为跪拜不仅是一种形式,它还能形象地表现出古代社会尊卑贵贱的等级制。

2.4 行止礼仪在实际生活中,行止礼仪主要是通过一个人的坐、立、(下转87页)

1.交际礼仪意识

1.1 礼的起源

1.1.1 礼起源于治乱。这种思想的代表是荀子。他认为人性本恶,如果按照人性的发展,就会争夺悖乱不止,因而需要靠礼仪教化,改造人的本性,由恶变善。

1.1.2 礼起源于满足人类的生活欲望和需求。汉代刘安编写的《淮南子》,它认为:礼是为了满足人类“好色之性”的需要而产生的;民有“好色之性”就有了“大婚之礼”;民有“饮食之性”,就有了“大飨之谊”,祭祀祖先的仪式是满足人类“饮食之性”,的需要而产生的;民有“悲哀之性”,就有了“哀经哭踊之节”,哀丧的礼仪是满足人类“悲哀之性”而产生的。

1.1.3 礼起源于人的情感心理。这一思想首先是由孔子提出的。在孔子看来,礼仪这些外在的形式是源于人的情感心理的。它来源于人性,是建立在情感的心理基础上的。孟子把孔子的这一思想作了充分的发挥,提出了“四心”,“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只要是人,就有人性,也就有礼仪,因此礼仪是不学而能,不虑而知的,“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1.1.4 礼起源于习俗。比较系统论述的是魏晋时期的王弼。王弼竭力推

2.古代交际礼仪规则

2.1 称呼礼仪


相关文章

  • 诚信演讲稿--大学生诚信教育初探
  •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相成",要"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在经济全球化以及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 ...

  • 写论文,常用工具简介
  • [阅读制作]visual chm-制作chm文件的工具[阅读制作]ssreader 3.8简体中文增强版 3.8[阅读制作]ssreader 3.8简体中文标准版 3.8[制图软件]数学公式编辑器mathtype v5.2[综合工具]noteexpress文献管理系统 v1.0.5[综合工具]电子新 ...

  •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 1 浅谈网络时代的市场营销 2 民营(或 家族)企业成长的实质和原因分析 3 对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改进的思考 4 我国现阶段企业绩效考评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5 浅析当前国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6 网络营销及其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 7 浅议商业银行管理创新 8 浅析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 9 探讨深化国企改革 ...

  • 竞争时代电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初探
  • 竞争时代电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深入发展,电信产业作为信息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数次重组,已初步形成了当前的竞争格局.中国电信是中国电信产业的奠基者,它为我国当代信息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在历次电信产业的重组改革中,中国电信员工无不 ...

  • "对联文化初探"研究性学习活动教学方案
  •   教学流程一、带给大家一副很喜庆的对联,请同学们大声读出来!(有的同学读错了,应该是“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下面给大家一份关于对联方面的调查问卷,希望你能认真回答。   “对联文化研究”调查问卷   (请在“□”中打“√”)   1、你对对联感兴趣吗?   □很感兴趣□一般□不喜欢 ...

  • 女工岗位成才途径初探
  •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女工在企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就我们xxxx工厂而言,女工占职工总数的47.34%一线生产岗位女工占83%以上.如何充分发挥好女工的作用,使更多的女工脱颖而出,成为企业的优秀人才,促进企业的两个文明建设,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有关政策的学习和宣传.党和 ...

  • 新时期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初探
  • 新时期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初探 中国共产党的党风,关系人心向背,它是我们革命胜利和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党风集中体现在领导干部的作风上。新时期,我们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要开创我们地税事业改革、发展、稳定的新局面,关键是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抓好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当前领导干部的主流是好的,但也确实存 ...

  • 新时期社区党员先进性教育初探
  •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原来由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承担的许多社会服务.社会管理和社会保障功能,逐渐转移到街道.社区.各种社会组织在街道社区落户,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待(失)业人员.外地务工人员大量进入社区,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为社会人,社区党的建设,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街道党建工作越 ...

  • 音乐论文-体育舞蹈在我国高校开设的必要性
  •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体育舞蹈在我国高校开设的必要性学生姓名: 系 别:音 乐 系专 业:音 乐 学指导教师: 一、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随着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体育舞蹈作为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在社会上已广泛流传.由于其独特的社交功能和健身效果,已经越来越 ...

  • 国有医院成本核算管理与控制初探
  • 论 文 提 要 随着我国医疗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的全面推行,药品价格的改革,区域卫生规划的实施,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的建立,"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办法的出台,以及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等要求医院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服务水平、效益水平,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求创新已势在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