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阅读

2011高考语文专题:科普文章阅读

一、科普文的含义

科普就是科学技术普及的简称。人类的科学和技术活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二是科学技术的传播与人才培养。因此科普是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普文就是把人类研究开发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以及融化于其中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通过多种方法,多种途径传播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使之为公众所理解,用以开发智力、提高素质、培养人才、发展生产力,并使公众有能力参与科技政策的决策活动,促进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如:《昆虫记》。

二、科普文的类别

(一)科学小品

1、概念:科学小品是一种以科学为题材的小品文。它用文学笔法来写,寓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使读者在文学欣赏中获得科学知识。

  科学小品一般短小精悍、通俗易懂、语言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读这类文章能活跃思维、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很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2. 科学小品文的主要特点

  (1) 内容的科学性

  科学小品的科学性非常重要,内容必须合乎科学,引用的资料必须可靠,数据必须准确。写科学小品的目的就是为了向人们普及科学知识,如果介绍的知识不合乎科学,不仅达不到写作目的,还会造成很坏的影响。比如,有科学小品提出“盆花不宜在室内过夜”,理由是植物在夜间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在室内过夜,有害人的健康。事实上,每300平方米叶面呼出的二氧化碳才相当于一个人的呼出量。可见,几盆花放在室内过夜,不会影响人的健康。

  (2) 文笔的生动性。

  文笔的生动性是科学小品区别一般说明文的主要标志。

  怎样才能使科学小品文的文笔生动呢?

  一是要善于记叙和描写。比如《死海不死》中关于一段神话故事就用了记叙的写法,而《奇峰异洞话桂林》就有许多精彩的描写。

  二是要善于穿插趣闻。比如《死海不死》中插入一段神话故事,把人在死海中不下沉的情形叙述得形象生动,从侧面说明死海水的浮力大的科学道理。又如在《人类的语言》一文中插入在上小学时大师兄作文中两句话的情景,都使得文笔轻松活泼。

  三是要善于运用修辞。仔细阅读二、七两个单元的说明文,有意识地把文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找出来,品味其语言特征。因为有些科学知识不太好懂,善于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可以使科学原理通俗易懂,便于介绍、普及科学知识。

  (3) 内容的通俗性

  科学小品文不是为专业科研服务的,它以普及科学知识为己任,所以它必

须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解释、介绍、表现科学内容。比如《人类的语言》、《话茶》、《天石》等文,都具有内容通俗易懂的特点。

  3. 科学小品的形式。

  随着科学小品内容的广泛性,从肉眼看不见的基本粒子、原子,到巨大的地球、太阳;无论是工业、农业方面,还是物理、化学、天文、地质、生物等方面,都可以找到科学小品的题材。所以小品的表现形式必然是多种多样,灵活自如。但归纳起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 描述式

  描,指描写;述,指叙述。这类小品文想象丰富、语言优美、既有形象的描写,又有生动的叙述;具有文艺性散文的风格,都以介绍科学知识为目的。比如《奇峰异洞话桂林》就是最典型的例证之一。这种描述式便于说古到今,旁征博引、趣味盎然,吸引读者。

  (2) 自述式

  自述式就是把所要介绍的科学知识,用第一人称的拟人化的手法,赋于人的思想、感情、语言、动作,让被说明的事物站出来作自我介绍。比如《灰尘的自述》、《我是电》等题目就是自述式的。

  (3)故事式

  将要介绍的科学知识,编成生动有趣的故事,使人们在读故事或听故事时获得科学知识,这种表达形式称故事式。它和自述式不同的是,用第三人称;相同的是,大多采用拟人化的手法。采用这种形式,既要使故事情节能引人入胜,又要注意其合理性。

  既然是故事,就应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就是将所述的事物人格化,还要有情节;在表达方式上,一般兼有叙述和描写,语言形象、生动。当然不能强调了故事而忽视了科学知识,喧宾夺主就失去了写作的意义。

  (3)谈话式

  谈话式也称对话式,就是以问答、对话的方式进行说明。这种方式给人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容易和读者沟通,产生共鸣。同时,这种写法文字更易精练。

  谈话式一般分为三种:一问一答式、甲乙对话式、文中对话式。前两种比较常见,也容易把握,后一种是把人物对话组织到具体故事当中去,故事情节的发展主要是由对话内容的变化而推进,对话是文章的主体。

总之,无论采用哪种形式,要依据内容而定,要突出以说明为主线,集叙述、描写、抒情甚至议论为一体,看似散文,实为说明,用文学笔法的感染作用,达到说明的目的,可读性更强。

(二)介绍性说明文

介绍性说明文是根据某种特定的需要,介绍某种事物或说明某种事物特点的一种说明文体。它主要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向别人介绍清楚事物“是怎么样”的,对被介绍对象起解释、阐述的作用。

在传统高考中,

纯科技类说明文,如《颅脑与肠脑》;社会科学类说明文,如《铜奔马》;自然科学类说明文,如《沙尘暴》,这些都属于介绍文。传统高考中一般把它们放在第一卷,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侧重考查学生对概念、语句、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以推断的形式考查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新高考把它放在第二卷实用阅读部分,以主观题形式呈现。

1.介绍性说明文的特点

(1)知识性

介绍性说明文以知识的传导作为文章写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读者认识介绍对象是它的责任和义务,这样,知识性便成了介绍文的内涵。介绍文的知识性内涵,建立在写作态度的“客观”“如实”之上。作为文章,介绍文不可能没有见解,不可能不包含着作者的倾向。不过,这种“倾向”是历史的、客观的定论在作者头脑中的反映,不能带有作者的偏见。

(2)直接中介性

介绍性说明文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中介。作者通过介绍文,把知识传授给读者。这种中介,不是通过暗示,不是通过旁敲侧击,不是通过画龙点睛,而是直截了当地把作者想让读者知道的知识展示出来。

2.介绍性说明文基本结构

(1)总分式

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2)递进式

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主体部分详写说明对象,结尾部分总结说明对象。

3.说明顺序

(1)空间顺序

按照事物在空间位置关系依次说明。说明相对静止的事物,诸如园林、建筑物、工艺品等,多用这种顺序。

(2)时间顺序

按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写,事物的发展变化常用这种顺序。

(3)逻辑顺序

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来解说。具体表现在:从现象到本质(或从本质到现象);从原因到结果(或从结果到原因);从特点到用途(或从用途到特点);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从概括到具体(或从具体到概括);)从主要到次要(或从次要到主要)等。

4.说明方法

(1)下定义

用简洁、准确、周密的语言揭示出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本质属性。

(2)分类别

把被说明事物按一定标准分成若干类进行说明。

(3)列数字,

援引有关数据以解说一定事物性状。

(4)举例子

列举事实材料来说明事物。,

(5)作比较

把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类或异类事物作比较,通过同点和异点的分析,达到说明事物本质的目的。

(6)作比喻

运用比喻的方法,形象地说明事物的性质特征。

(7)设图表

用图画、表格对被说明事物作较直观明晰的说明。

三、科普文阅读要求

在考场短暂的时间

内,要做到迅速地阅读说明文,准确解答问题,考生就一定要在考前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训练。

  (一)分清类别读懂文本。

  拿到说明文要立即分清说明文的类别,注意各自的特点。介绍性的说明文在于让人开阔眼界,增广见闻;记叙性的说明文在于科学地、精确地记录研究对象的变化;文艺性的说明文寓科学性、知识性于趣味性、娱乐性之中;阐释性说明文旨在阐述事理、事因、物因,使人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科技说明文主要是研究自然科学科学及技术方面的文章,其内容主要是介绍科技新成果、新技术、新工艺、新见解等。

  (二)考试中应该三读文本。文本就是我们要阅读的文章本身。要做好阅读题,就必须把文本真正读懂,这是答题的必要前提。

  一读,快速浏览了解大意。因考场上时间宝贵,不可能像平时那样慢慢地读,快速浏览的目的是把握文本的主要意思。要明确说明的对象,正确把握文章的思路,知道文章的结构是先总后分,还是先分后总,还是“总一分一总”,是按时间顺,还是空间顺序,还是逻辑顺序,进而准确地把握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注意,说明实体事物一般以空间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一般以时间为序,阐明事理一般按逻辑顺序,对某事物做单一的说明则根据具体情况来安排,有的说明文综合几种说明顺序。

  二读,根据题目细读重点句段。细读不再是全文泛读,而是有针对性地读,这样集中读,不仅速度快而且实用性强。题目问什么或者要求什么,就读什么,重点阅读相关内容。注意那些起限定作用的词语及那些表示各种不同的判断的副词,以更好地体会说明文的语言。如《中国石拱桥》一文,是桥梁专家茅以升的说明文。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作者先用“大约”、“可能”表示估计,再用“有记载的”限定范围,然后用“最”强调程度,极有分寸地说明了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的特点。阅读这篇文章,只有用心揣摩,才能体会出这篇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三读,这是对前两次阅读的深化。就是根据全文的意思和题目的要求深入品读,考虑答题思路,确定答案。

  1.审清题意把握要求

许多同学轻视了审清题目这一关,从而出现了不该出现的错误。如因漏读或错读题目而失分,这是一种过失性的失分,只要细心读题,完全可以避免。有的学生忽略题目中的修饰语而失分,还有的是因为没有真正把握题目的要求,答非所问而失分。仔细审题可以帮助考生提高得分率

,尤其是一些难度较大或开放性较强的题目更需要认真审题。有些所谓难题,只要仔细阅读,捕捉到题目所给的信息,就能发现其内在含义,进而攻下难关。捕捉到的“信息”只是一个“毛坯子”,需要根据题意作比较后进行精加工。

2.准确表述灵活回答

  前两点如能做好,就已胜利在望,但如果在表述上略有不慎就可能前功尽弃。表述要准确,就是将前面通过阅读确定的答案以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要求做到准确、简洁、灵活。准确是答题最重要的要求,语言再漂亮,不准确也绝不会得分。在准确的前提下,还需要简洁。答题的语言不在多少,而在于是否准确和简洁。所谓灵活,就是在答题时不能死板地套用平时的练习或检测,考试中有许多题目会让考生有似曾相识之感,即使这个题目与平时做过的某道题差不多,也要细致分析,灵活回答。

  3.掌握方法避免失误

  考查的知识点不同,阅读解答方法也不同。解题方法不是绝对的,但要绝对避免容易给解题造成错误的方法。为了节约时间,可以先看题,然后在文中寻找与题意有关的语句。

2011高考语文专题:科普文章阅读

一、科普文的含义

科普就是科学技术普及的简称。人类的科学和技术活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二是科学技术的传播与人才培养。因此科普是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普文就是把人类研究开发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以及融化于其中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通过多种方法,多种途径传播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使之为公众所理解,用以开发智力、提高素质、培养人才、发展生产力,并使公众有能力参与科技政策的决策活动,促进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如:《昆虫记》。

二、科普文的类别

(一)科学小品

1、概念:科学小品是一种以科学为题材的小品文。它用文学笔法来写,寓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使读者在文学欣赏中获得科学知识。

  科学小品一般短小精悍、通俗易懂、语言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读这类文章能活跃思维、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很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2. 科学小品文的主要特点

  (1) 内容的科学性

  科学小品的科学性非常重要,内容必须合乎科学,引用的资料必须可靠,数据必须准确。写科学小品的目的就是为了向人们普及科学知识,如果介绍的知识不合乎科学,不仅达不到写作目的,还会造成很坏的影响。比如,有科学小品提出“盆花不宜在室内过夜”,理由是植物在夜间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在室内过夜,有害人的健康。事实上,每300平方米叶面呼出的二氧化碳才相当于一个人的呼出量。可见,几盆花放在室内过夜,不会影响人的健康。

  (2) 文笔的生动性。

  文笔的生动性是科学小品区别一般说明文的主要标志。

  怎样才能使科学小品文的文笔生动呢?

  一是要善于记叙和描写。比如《死海不死》中关于一段神话故事就用了记叙的写法,而《奇峰异洞话桂林》就有许多精彩的描写。

  二是要善于穿插趣闻。比如《死海不死》中插入一段神话故事,把人在死海中不下沉的情形叙述得形象生动,从侧面说明死海水的浮力大的科学道理。又如在《人类的语言》一文中插入在上小学时大师兄作文中两句话的情景,都使得文笔轻松活泼。

  三是要善于运用修辞。仔细阅读二、七两个单元的说明文,有意识地把文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找出来,品味其语言特征。因为有些科学知识不太好懂,善于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可以使科学原理通俗易懂,便于介绍、普及科学知识。

  (3) 内容的通俗性

  科学小品文不是为专业科研服务的,它以普及科学知识为己任,所以它必

须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解释、介绍、表现科学内容。比如《人类的语言》、《话茶》、《天石》等文,都具有内容通俗易懂的特点。

  3. 科学小品的形式。

  随着科学小品内容的广泛性,从肉眼看不见的基本粒子、原子,到巨大的地球、太阳;无论是工业、农业方面,还是物理、化学、天文、地质、生物等方面,都可以找到科学小品的题材。所以小品的表现形式必然是多种多样,灵活自如。但归纳起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 描述式

  描,指描写;述,指叙述。这类小品文想象丰富、语言优美、既有形象的描写,又有生动的叙述;具有文艺性散文的风格,都以介绍科学知识为目的。比如《奇峰异洞话桂林》就是最典型的例证之一。这种描述式便于说古到今,旁征博引、趣味盎然,吸引读者。

  (2) 自述式

  自述式就是把所要介绍的科学知识,用第一人称的拟人化的手法,赋于人的思想、感情、语言、动作,让被说明的事物站出来作自我介绍。比如《灰尘的自述》、《我是电》等题目就是自述式的。

  (3)故事式

  将要介绍的科学知识,编成生动有趣的故事,使人们在读故事或听故事时获得科学知识,这种表达形式称故事式。它和自述式不同的是,用第三人称;相同的是,大多采用拟人化的手法。采用这种形式,既要使故事情节能引人入胜,又要注意其合理性。

  既然是故事,就应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就是将所述的事物人格化,还要有情节;在表达方式上,一般兼有叙述和描写,语言形象、生动。当然不能强调了故事而忽视了科学知识,喧宾夺主就失去了写作的意义。

  (3)谈话式

  谈话式也称对话式,就是以问答、对话的方式进行说明。这种方式给人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容易和读者沟通,产生共鸣。同时,这种写法文字更易精练。

  谈话式一般分为三种:一问一答式、甲乙对话式、文中对话式。前两种比较常见,也容易把握,后一种是把人物对话组织到具体故事当中去,故事情节的发展主要是由对话内容的变化而推进,对话是文章的主体。

总之,无论采用哪种形式,要依据内容而定,要突出以说明为主线,集叙述、描写、抒情甚至议论为一体,看似散文,实为说明,用文学笔法的感染作用,达到说明的目的,可读性更强。

(二)介绍性说明文

介绍性说明文是根据某种特定的需要,介绍某种事物或说明某种事物特点的一种说明文体。它主要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向别人介绍清楚事物“是怎么样”的,对被介绍对象起解释、阐述的作用。

在传统高考中,

纯科技类说明文,如《颅脑与肠脑》;社会科学类说明文,如《铜奔马》;自然科学类说明文,如《沙尘暴》,这些都属于介绍文。传统高考中一般把它们放在第一卷,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侧重考查学生对概念、语句、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以推断的形式考查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新高考把它放在第二卷实用阅读部分,以主观题形式呈现。

1.介绍性说明文的特点

(1)知识性

介绍性说明文以知识的传导作为文章写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读者认识介绍对象是它的责任和义务,这样,知识性便成了介绍文的内涵。介绍文的知识性内涵,建立在写作态度的“客观”“如实”之上。作为文章,介绍文不可能没有见解,不可能不包含着作者的倾向。不过,这种“倾向”是历史的、客观的定论在作者头脑中的反映,不能带有作者的偏见。

(2)直接中介性

介绍性说明文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中介。作者通过介绍文,把知识传授给读者。这种中介,不是通过暗示,不是通过旁敲侧击,不是通过画龙点睛,而是直截了当地把作者想让读者知道的知识展示出来。

2.介绍性说明文基本结构

(1)总分式

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2)递进式

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主体部分详写说明对象,结尾部分总结说明对象。

3.说明顺序

(1)空间顺序

按照事物在空间位置关系依次说明。说明相对静止的事物,诸如园林、建筑物、工艺品等,多用这种顺序。

(2)时间顺序

按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写,事物的发展变化常用这种顺序。

(3)逻辑顺序

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来解说。具体表现在:从现象到本质(或从本质到现象);从原因到结果(或从结果到原因);从特点到用途(或从用途到特点);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从概括到具体(或从具体到概括);)从主要到次要(或从次要到主要)等。

4.说明方法

(1)下定义

用简洁、准确、周密的语言揭示出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本质属性。

(2)分类别

把被说明事物按一定标准分成若干类进行说明。

(3)列数字,

援引有关数据以解说一定事物性状。

(4)举例子

列举事实材料来说明事物。,

(5)作比较

把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类或异类事物作比较,通过同点和异点的分析,达到说明事物本质的目的。

(6)作比喻

运用比喻的方法,形象地说明事物的性质特征。

(7)设图表

用图画、表格对被说明事物作较直观明晰的说明。

三、科普文阅读要求

在考场短暂的时间

内,要做到迅速地阅读说明文,准确解答问题,考生就一定要在考前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训练。

  (一)分清类别读懂文本。

  拿到说明文要立即分清说明文的类别,注意各自的特点。介绍性的说明文在于让人开阔眼界,增广见闻;记叙性的说明文在于科学地、精确地记录研究对象的变化;文艺性的说明文寓科学性、知识性于趣味性、娱乐性之中;阐释性说明文旨在阐述事理、事因、物因,使人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科技说明文主要是研究自然科学科学及技术方面的文章,其内容主要是介绍科技新成果、新技术、新工艺、新见解等。

  (二)考试中应该三读文本。文本就是我们要阅读的文章本身。要做好阅读题,就必须把文本真正读懂,这是答题的必要前提。

  一读,快速浏览了解大意。因考场上时间宝贵,不可能像平时那样慢慢地读,快速浏览的目的是把握文本的主要意思。要明确说明的对象,正确把握文章的思路,知道文章的结构是先总后分,还是先分后总,还是“总一分一总”,是按时间顺,还是空间顺序,还是逻辑顺序,进而准确地把握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注意,说明实体事物一般以空间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一般以时间为序,阐明事理一般按逻辑顺序,对某事物做单一的说明则根据具体情况来安排,有的说明文综合几种说明顺序。

  二读,根据题目细读重点句段。细读不再是全文泛读,而是有针对性地读,这样集中读,不仅速度快而且实用性强。题目问什么或者要求什么,就读什么,重点阅读相关内容。注意那些起限定作用的词语及那些表示各种不同的判断的副词,以更好地体会说明文的语言。如《中国石拱桥》一文,是桥梁专家茅以升的说明文。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作者先用“大约”、“可能”表示估计,再用“有记载的”限定范围,然后用“最”强调程度,极有分寸地说明了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的特点。阅读这篇文章,只有用心揣摩,才能体会出这篇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三读,这是对前两次阅读的深化。就是根据全文的意思和题目的要求深入品读,考虑答题思路,确定答案。

  1.审清题意把握要求

许多同学轻视了审清题目这一关,从而出现了不该出现的错误。如因漏读或错读题目而失分,这是一种过失性的失分,只要细心读题,完全可以避免。有的学生忽略题目中的修饰语而失分,还有的是因为没有真正把握题目的要求,答非所问而失分。仔细审题可以帮助考生提高得分率

,尤其是一些难度较大或开放性较强的题目更需要认真审题。有些所谓难题,只要仔细阅读,捕捉到题目所给的信息,就能发现其内在含义,进而攻下难关。捕捉到的“信息”只是一个“毛坯子”,需要根据题意作比较后进行精加工。

2.准确表述灵活回答

  前两点如能做好,就已胜利在望,但如果在表述上略有不慎就可能前功尽弃。表述要准确,就是将前面通过阅读确定的答案以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要求做到准确、简洁、灵活。准确是答题最重要的要求,语言再漂亮,不准确也绝不会得分。在准确的前提下,还需要简洁。答题的语言不在多少,而在于是否准确和简洁。所谓灵活,就是在答题时不能死板地套用平时的练习或检测,考试中有许多题目会让考生有似曾相识之感,即使这个题目与平时做过的某道题差不多,也要细致分析,灵活回答。

  3.掌握方法避免失误

  考查的知识点不同,阅读解答方法也不同。解题方法不是绝对的,但要绝对避免容易给解题造成错误的方法。为了节约时间,可以先看题,然后在文中寻找与题意有关的语句。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学计划
  • 全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是以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为序编排。教材编写时,把《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指导纲要》规定的六年制第六学年的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个训练点。这些训练点根据儿童身心发展水平和语文知识、能力的内在联系,循序渐进地安排在第十一、第十二两册教材中。本册教材有阅读训练、习作训练和听说训练三条 ...

  • 科普文章读书笔记1000字
  • 看了<昆虫记>后,这本书使我十分着迷, 原来昆虫世界有这么多的奥秘,我知道了:凌晨,蝉是怎样脱壳;屎壳螂是如何滚粪球的;蚂蚁是怎样去吃蚜虫的分泌物.还弄清了:"螟蛉之子"是错误的,蜂抓青虫不是当成自己的儿子养,而是为自己的后代安排食物. 第一次读<昆虫记> ...

  • 小学第十二册语文教学计划
  • 2003学年度 第一学期 班级情况简析:  班级人数 60人 上学期合格率 100% 上学期优秀率  本学期合格率指标 100% 本学期优秀率指标  上 期 差 生 率 本 期 转 化 率 本班大部分学生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识字2277个。能辨别常见的同音字和形近字,能认读学过的 ...

  • 小学语文第12册教学计划
  • 2003学年度第2学期 学 科 教 学 计 划 科 目 语文 年 级 六 教 师 刘丽雅 诸暨市暨阳街道浣纱小学 2004年 2 月 2003 学年度第 2 学期小学 语文 第 12 册教学计划 2004年 2 月 一、班 级 学 生 情 况 分 析 六(实2)班学生总体上说比较爱学,对一些基础的知 ...

  • 第七册语文教学计划
  • 2001学年度第一学期 《语文》第七册教学计划 王蓉芳 班级情况简析:  班级人数 61 上学期合格率 100% 上学期优秀率 91%  本学期合格率指标 100% 本学期优秀率指标  上 期 差 生 率 本 期 转 化 率 经过三学年的学习,本班学生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掌握常用汉 ...

  • 第一学期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 新的一学年又开始了,为使本班的语文教学工作能更加有效地完成,我在假期里借阅了第七册语文书和<教师教学用书>,现结合教材特点和教学要求及本班学生实际情况,特拟定了如下计划: 一.基本情况 本班原有学生46人,其中男生23人,女生23人,本期无增减.根据上学年市抽考的情况来看,全班参考46人 ...

  • 20XX年下学期高二语文教学计划
  •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为参考,整体把握课程内容,从语文课程作为基础学科的特征出发,紧紧抓住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通过必修5及选修模块(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的学习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扎实、稳步地推进高中语文新课程的实施。为高三 ...

  • 高三暑期计划
  •  近50天的假期将给同学们带来很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好这段时间是每位即将步入高三毕业班的学子必须思考和践行的问题。假期“未雨绸缪”,高三才能“大显身手”。下面我就语文学科假期复习谈几点个人的想法,供参考。   多理多思,夯实基础。“多理”即多整理,多梳理。利用十天左右的时间归类整理 ...

  • 中学科技活动周工作总结
  • 根据教育局、科技局的要求,我校以提高青少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主线,以宣传科技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为主旋律,以“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为主要内容,认真开展了各项科技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校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一、加强领导,深入宣传 成立了以廖昌军校长为组长,教导处任组员的科技活动周领 ...

  • 小学校园科技节工作方案
  • 一、指导思想 为迎接第二十四届苏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面推动我校科技教育的蓬勃发展;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充分挖掘学生内在潜力,展示学生特长,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科技辅导员队伍的科学素质和技能,我校特举办xx年度校园科技节系列活动。 二、活动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