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葬花赏析

黛玉葬花赏析

《红楼梦》目前流传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曹雪芹的原作,后40回是高鹗的续作。小说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写出了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由盛而衰的历史,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揭示了封建制度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小说以其丰富的内容,曲折的情节,深刻的思想认识,精湛的艺术手法成为中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本回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宝钗戏蝶,第二部分写黛玉葬花。 钗、黛是《红楼梦》中相对的两个形象,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性格,俞平伯评其为“双峰对峙”。宝钗是封建淑女的典范,深崇“女子无才便是德”,克已复礼。小说中宝钗在前往潇湘馆途中,见宝玉进去后,那一段心理活动的描写,充分显示了她处理问题谨慎,考虑问题精细周密的性格。尤其是在戏蝶时,无意听到了小丫头的“私情话”,巧使“金蝉脱壳”,对颦儿有意无意的嫁祸,更是自然而深刻地显示了她精明、城府的一面。但宝钗毕竟是花季少女,见了“迎风翩跹”的“一双玉色蝴蝶”,十分有趣,忍不住想“扑了来玩耍”,少女那种天真活泼的情趣,在一定条件下情不自禁地表现出来。这段扑蝶的描写使宝钗的性格显得更为丰满,生动、形象地塑造了一个性格色调十分丰富的宝钗形象。

紧接其后,作者安排了黛玉葬花一幕,这种安排对表现人物的性格来说,确实起到了相互衬托的作用。相对于宝钗的有涵养、随俗的性格特点,黛玉是天然的,是性灵的,是一已的。所谓“黛玉情情”,林黛

玉本身就是诗,就是情。《葬花吟》是表现黛玉性格特征的重要作品。她热烈而执着地追求自己的幸福和爱情,但在那个社会,爱情就意味着对整个社会秩序的背叛,“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就是她对长期迫害她的冷酷无情现实的控诉。她多么希望能挣脱封建枷锁的禁锢,希望能摆脱自己不幸的命运,“愿奴肋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可是“天尽头,何处有香丘”。对未来,她充满迷惘与彷徨,但她没有屈服,“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正是她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的具体表现。同时,《葬花吟》也反映了黛玉多愁善感的个性,全诗充满了落花飘零,人去楼空的生命的悲哀,既有感时惜春的叹惋,又有对自己青春年少、红颜薄命的哀悼,以及对世事无常的迷惘与困惑。所以《葬花吟》既是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征的重要作品。这首诗在抒情上淋漓尽致,在艺术上也是十分成功的,脂砚斋甲戌本有批语说:“余读《葬花吟》至再,至三四,其凄楚感慨,令人身世两忘,举笔再四,不能下批。”(武雪慧)

黛玉葬花赏析

《红楼梦》目前流传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曹雪芹的原作,后40回是高鹗的续作。小说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写出了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由盛而衰的历史,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揭示了封建制度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小说以其丰富的内容,曲折的情节,深刻的思想认识,精湛的艺术手法成为中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本回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宝钗戏蝶,第二部分写黛玉葬花。 钗、黛是《红楼梦》中相对的两个形象,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性格,俞平伯评其为“双峰对峙”。宝钗是封建淑女的典范,深崇“女子无才便是德”,克已复礼。小说中宝钗在前往潇湘馆途中,见宝玉进去后,那一段心理活动的描写,充分显示了她处理问题谨慎,考虑问题精细周密的性格。尤其是在戏蝶时,无意听到了小丫头的“私情话”,巧使“金蝉脱壳”,对颦儿有意无意的嫁祸,更是自然而深刻地显示了她精明、城府的一面。但宝钗毕竟是花季少女,见了“迎风翩跹”的“一双玉色蝴蝶”,十分有趣,忍不住想“扑了来玩耍”,少女那种天真活泼的情趣,在一定条件下情不自禁地表现出来。这段扑蝶的描写使宝钗的性格显得更为丰满,生动、形象地塑造了一个性格色调十分丰富的宝钗形象。

紧接其后,作者安排了黛玉葬花一幕,这种安排对表现人物的性格来说,确实起到了相互衬托的作用。相对于宝钗的有涵养、随俗的性格特点,黛玉是天然的,是性灵的,是一已的。所谓“黛玉情情”,林黛

玉本身就是诗,就是情。《葬花吟》是表现黛玉性格特征的重要作品。她热烈而执着地追求自己的幸福和爱情,但在那个社会,爱情就意味着对整个社会秩序的背叛,“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就是她对长期迫害她的冷酷无情现实的控诉。她多么希望能挣脱封建枷锁的禁锢,希望能摆脱自己不幸的命运,“愿奴肋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可是“天尽头,何处有香丘”。对未来,她充满迷惘与彷徨,但她没有屈服,“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正是她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的具体表现。同时,《葬花吟》也反映了黛玉多愁善感的个性,全诗充满了落花飘零,人去楼空的生命的悲哀,既有感时惜春的叹惋,又有对自己青春年少、红颜薄命的哀悼,以及对世事无常的迷惘与困惑。所以《葬花吟》既是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征的重要作品。这首诗在抒情上淋漓尽致,在艺术上也是十分成功的,脂砚斋甲戌本有批语说:“余读《葬花吟》至再,至三四,其凄楚感慨,令人身世两忘,举笔再四,不能下批。”(武雪慧)


相关文章

  • 红楼梦读后感之黛玉的尊严
  • 即将枯萎的绛珠草,无意得到了神瑛侍者的慈悲灌溉,修炼成仙.两位因灌愁海水,结下一段生死缘分.高山晶莹的绛珠仙子,不能受人之恩惠而不报,听说神瑛思凡下界,于是要用一生的泪水交换,换取他的回头是岸,以报答灌溉之恩.当年看到这里,深深被绛珠仙子的高尚宏愿和无私行为所感动.后来方知,绛珠黛玉,名别体殊,实乃 ...

  • 读红楼梦有感600字
  •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这黛玉低吟着的悲凉试句一直被古往今来的独孤人士吟唱至今,这句诗出自曹雪芹的手笔,似乎也暗示着<<红楼梦>>这部小说的悲凉结局和它之中蕴涵着的封建社会独有的苍凉和无奈. 记得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读<<红楼梦了> ...

  • 红楼梦读后感500字
  • (一) 文/霍亿 前十回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为中心,贯穿全书的全线.它以贾.林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主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同封建制度.封建礼教之间的矛盾为线索,以贾.林最后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彻底背叛和爱情的悲剧结局而告终.这条线索从第三.四两回,林黛玉和薛宝钗接踵来到贾府,与宝玉的 ...

  • 红楼梦简介
  • (一) <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章回体长篇小说,成书于1784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其原名有<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前80回曹雪芹著,后40回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本 ...

  • 读中有感
  • 一直推崇<红楼梦>,尤其其中的葬花词,因此"葬花词"三个字在懵懂时就耳熟了.妈文学修养较低,为了解答我的疑惑达到她所认为教育的目的,总会说,黛玉小气.爱哭,葬花就是她这种性格的体现,所以身体不好,早死,以此告诫我要豁达,把林黛玉作为了负面教材.各种原因的综合,一直没有 ...

  • 论中的紫鹃
  • 大家好,我今天要讲的是<红楼梦>中的一个小人物--紫鹃. 说到紫鹃,可能大家对她并不熟悉,这是因为在<红楼梦>中,紫鹃只是个小人物.但我很欣赏这个人物,这并不是因为这个人物长得漂亮,<红楼梦>美女如云,紫鹃并不怎么突出.如果她容貌特别突出的话,相信贾府的一众色狼尤 ...

  • 红楼梦的读后感
  • 读罢红楼,心里酸酸的.不知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荣宁二府的家破人亡?红粉丽人的香消玉殒?还是投机分子的欺世盗名?好像每种都有一点.但总是觉得那不是全部.从一个男人的角度分析,我豁然开朗,这是嫉妒.我在隐隐之中对宝玉产生了醋意.说来也真是惭愧,但是有几个男性看到一个纨绔子弟的周围无缘无故的缠绕着数不胜数的 ...

  • 红楼梦读后感600字
  • 红楼梦之反弹琵琶晴雯篇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惹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曹雪芹先生对晴雯的态度可以由这首词看出来,曹雪芹先生认为她是霁月在天,她的人品很是难得,光明磊落,她会寿夭是因为周围环境的黑暗,可见曹雪芹对她的基本态度还是肯定的 ...

  • 中王熙凤的演讲艺术
  • 精彩导读:但有时候,假话比真话更让人爱听.由外孙女到孙女,其潜台词是想告诉贾母:黛玉就像是她自己调教出来的孙女一样.此话如扑面之清风,贾母怎不受用?对于寄人篱下的黛玉来说,置身于人地两疏的贾府听到别人的夸奖,并且说自己是贾府的最高统治者贾母的嫡亲孙女-- 演讲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值得推敲的艺术,尤其是 ...

  • 红楼梦读后感5
  • 中国有四大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红楼梦>,部部皆是精彩绝伦,而作为一个女孩子,前三部对我而言没有多大兴趣,它们涉及到了军事.政治.神话,所以最吸引我的非<红楼梦>莫属了. <红楼梦>带着忧伤.凄凉的气氛,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