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中近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影视中近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1、 你看过哪些关于鸦片战争的影视作品?印象最深的是

哪一部?为什么?

我看了《鸦片战争》这部电影使我对这位一百多年前的这位禁毒英雄――林则徐,产生了无比的敬佩之情。他不为个人利益,不畏强权,不顾个人生死,坚决的打击毒品,他的精神令我激动不已。这部电影里,我记忆最深的是林则徐把洋人的鸦片当众烧毁后倒入了大海里。我为林则徐感到骄傲,为祖国有这样的清官感到自豪。

林则徐的所作所为惊动天地,泣鬼神!他真是一位无私无畏的民族英雄。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他把祸福荣辱都抛之脑后,挺身而出,披荆斩棘,力挽狂澜!林则徐的伟大壮举,消灭了英帝国主义的威风,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日子,是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日子,面对当时最强大的英帝国义,是什么力量使林则徐有这样的胆量和气魄呢?是民族的责任感和自我牺牲的精神。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新时期,国家和人民同样需要林则徐这样的好官,具有民族责任感和自我牺牲精神,我们的国家肯定会繁荣昌盛,蒸蒸日上!

2、 影片《鸦片战争》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虎门炮台的总兵关天培在开战前,拔下自己的牙齿,让侍从带回祖坟,取出全部家产,用以激励全军战守。无奈夜郎自大、腐败不堪的大清国的武器装备太落后了,大炮根本打不到英国的舰船。只过了十个小时,有金锁铜关的虎门炮台失守,全军覆没,满身是血的关天培面对蜂拥的英军,他微微一笑,用火炭点燃了炸药。我想,写到这里看的人会和我一样,在脑海里充满他视死如归,大义凛然,舍身忘死一类字眼的同时,在心中产生“落后就挨打”的感想。确实“落后就挨打”这是沉痛的历史教训。这“落后”是军事实力的落后,英国人的巨型战舰横冲直撞,炮火铺天盖地,手握着还是冷兵器的清军将士尽管英勇无比;但始终改变不了处处被挨打的局面。是啊,作为武将的典型关天培,拔齿入家,不可不谓以死投国,尽散家资,不可不谓义无反顾,笑对死神;不可不谓威武不屈。然而,精神代替不了物质,据有关史资料记载,150年前的那场鸦片战争,清军官兵无不“马革裹尸”。英雄血洒沙场,有姓有名的如定海总兵葛云飞,寿春总兵王锡朋,处州总兵郑国鸿等等,无名无姓的难以数计。可在英军的坚船利炮下,中国仍不免落个失败的结果。历史是绵绵无尽的长城。中国百余年的近代史,充满着屈辱,在早已结束了弱国无外交地,香港,澳门回归的今天,千万别忘了“落后就挨打”。

3、 影片《鸦片战争》反映了战争前后,中国人的世界观以

及自我认识发生了哪些变化?

:鸦片战争前后

世界观:传统华夏夷狄观初步变化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所谓华夏夷狄之分,内中国而外夷狄,以为除中国之外无文明教化可言。鸦片战争前后,一部分有识之士在开眼看世界的过程中,不仅看到了西方坚船利炮的长技,而且初步改变了传统的华夏夷狄观,开始在相当程度上承认西方文明。首先,他们认识到西方人也讲求图书文字,

甚至有着优于中国的天文、地理、数学知识。关于西方事物,魏源的认识最深刻,他不但承认西方有优于中国的长技,如蒸汽机、轮船等,而且主张“师夷长技”。关于教化,姚莹把中国的孔子、老庄,印度的释迦牟尼,阿拉伯的穆哈默德和欧洲的耶稣等量齐观,认为教虽不同,但忠信好善的标准是一致的。关于政治制度,他们以羡慕的口吻介绍了欧美的资产阶级民主法治制度,认为这种制度“众可可之,众否否之”,颇类中国上古传说中的理想社会,是天下古今未有之事。

无论少数有识之士当时对西方社会的认识是否科学,承认中国之外也有讲求文明教化之邦,这本

身就是中国思想界的巨大进步;而能够在此基础上看到别人的长处,发现自己的不足,更是近代中国社会取得进步所必须的重要思想动因。

自我意识:自我封闭意识开始动摇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自我封闭的传统观念渗透于许多领域,自古就有所谓“六合之外,圣人存而

不论”的说法,并把“不勤远略”、“侈谈异域”看作明君贤臣的标志,导致对外部世界的茫昧无知。鸦片战争前,某些预感到外来侵略的威胁,有缘目睹西方国家状况的知识分子,开始注意和提倡探求海外事物。江苏人萧令裕曾在两广总督阮元幕府办事,他在了解了中英交往历史和英国情况后,对英国有了较为正确的认识,驳斥了认为英人“登岸则技穷”的说法,指出英人心思灵巧,所造船炮尤其精利。

鸦片战争后,外来侵略的威胁,城下之盟的耻辱,大量介绍外国情况著作的影响和刺激,促使中国社会形成了开眼看世界,介绍海外知识的风气。知识界自我封闭的传统观念开始发生变化,但这种变化仅仅局限于一小部分有识之士的狭小范围内,整个统治阶级,特别是最高统治集团,仍然固守着自我封闭的传统,对外来事物深闭固拒。这是在鸦片战争后近20年间,中国走向世界的步伐基本停留在了解世界阶段的症结所在。

1、 影片《圆明园》影片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在抢劫圆明园的时候,随军的神职人员在圆明园被焚毁前居然大言不惭地说:“都拿走吧,再过半小时,所有的东西都将被烧掉。这是拯救,而不是抢劫。”这是令中国人所愤怒的,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可以做到这么的自圆其说。

2、 请简要介绍及评价来华外国人的作用

可以了解和学习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进而了解和学习不同国家的不同风土人情以及风俗习惯。

1、 请举出慈禧相关影片中给你印象最深的片断,并说明为

什么?

2、 根据你掌握的材料,试评价慈禧统治下的近代中国 正面评价:

慈禧皇太后是帝制时代中国少数长期当政的女性,政治手腕堪称聪明干练,尤其擅长操弄亲贵朝臣之间的权力平衡,以维系清廷的绝对权威。

慈禧皇太后当权时期,清廷的中央集权以及中国主权面临来自内部及外国的种种威胁,她从捍卫清帝国权威及其本身权力的立场出发,所作之举措收效虽不尽成功,但放在历史脉络下做持平之论,多数允称合理。为因应自鸦片战争以来,来自欧美列强的挑战,以及镇压太平天国等民间反抗势力,慈禧皇太后重用李鸿章、张之洞等能臣,在地方上开办洋务运动,是中国发展近代化工业的开始。在洋务自强运动成果的支持下,清廷得以弭平内部反抗势力,在帝国体制下维系中国相对稳定的局面,并且建设近代化陆海军军备,造就“同治中兴”的气象。

在庚子年一场大祸之后,慈禧皇太后意识到时局已不容她坚持帝制传统,所谓的“祖宗成法”,乃容许清廷推展多种新政措施。庚子后新政牵涉多端,其中荧荧大者包括:官制改定、代科举以新式教育,甚至立宪准备。社会改革方面,显著者有:废除满汉不通婚禁令,禁止妇女缠足等。

总结慈禧执政48年中,对于政务掌握相当严格,即使在病中亦然。在她统治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一直勉力维系并且牢牢掌控着中央集权帝国的局面,中国因得免于陷入割据乱局。

此外慈禧太后家人除袭“承恩公”一虚爵外,并无家人能干涉朝政。相对当时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歪风,慈禧于这方面尚算公私分明。

负面评价:

个人人格方面,从宫廷斗争中夺得政权,慈禧太后素有残忍和狡诈之名。1861年咸丰皇帝驾崩于热河避暑山庄后,甫成为皇太后的叶赫纳拉氏,联合恭亲王奕䜣等皇室近支,发动政变从以皇室远支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为首,实际以能臣肃顺为核心的顾命八大臣集团手中夺得政权,并将其中三位(载垣、端华、肃顺)处死。后为建立及维系其独裁权力,慈禧皇太后对于政敌之整肃绝少留情,即使对亲生儿子同治皇帝,以及继位皇帝光绪皇帝的操控及管制,亦极为高压严峻。

从中国国家主权的角度出发,许多人对慈禧皇太后当政的结果做出负面评价。包括1885年在对法战争中赢得镇南关大捷,并成功阻止法军登陆台湾的优势局面下,却以主动求和、签订令清帝国丧失安南宗主权的中法天津条约来结束战争。此外,令中国丧失重大利权的1895

1901年辛丑和约等之缔结,年中日马关条约、肇因于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战败,以及1900

年庚子拳乱之大祸。慈禧皇太后的执政及决策,于此二事件之发生,均有不可推卸之责任。

在“同治中兴”的太平表象下,慈禧皇太后的铺张浪费,以及对于国际时局缺乏认识,允称导致甲午战争战败的原因之一。其中最显著的事例为花费巨资扩建颐和园用以庆祝自己的六秩大寿,给包含海军军费在内的国家财政带来无建设性的负担。甚至在战败签约、割地赔款之后,1895年又大兴土木,重新修建自己的陵墓,整个工程长达13年之久,直到她死前才完工;重修的慈禧陵虽成为清代最豪华独特的皇家陵寝,然而耗资巨大,放在清季国事日非的历史脉络下加以检视,更突显出慈禧皇太后重视个人虚荣以及清廷威仪,甚于国家兴衰的贵族心态。

许多批评者谓,慈禧皇太后对于李鸿章等汉臣的重用,以及对于洋务运动的接受,均乃出于维系清廷统治的现实需要,而非出于真心支持。因其本身的保守心态及揽权私欲,慈禧皇太后表面上虽让光绪皇帝于1894年起亲政,并容许皇帝及一班主张维新的臣僚在1898年实施变法,实际上对于政局的掌控及干涉却从未放松。终于,帝后两党之间的矛盾冲突在一场帝党方面仓皇筹划的流产政变中爆发;皇太后大权在握,在守旧派亲贵朝臣以及近畿军权的支持下,顺势从皇帝手中收回政权,实际上等于后党政变成功。于是,史称百日维新的一系列政治改革实验,尚未及实施,即嘎然中止;嗣后朝政愈趋保守,对于当时中国的近代化革新造成强大的阻力。

受到戊戌政变的影响,慈禧皇太后排斥维新改革,并宠信端王载漪、刚毅等守旧亲贵,甚至考虑撤换光绪皇帝;载漪之子溥俊因而被立为大阿哥,实同储君,然因忌惮光绪皇帝为欧美日列强一致支持,不敢骤废。载漪为求其子早日登基,乃利用皇太后对“洋人”的嫉忌之心,极力离间帝后。顺此,朝中形势乃逐渐演变为非理性仇视“洋人”的守旧亲贵,结合保守的清流派,对抗主张务实的朝臣之局。在端王等当权亲贵的纵容,甚至暗助之下,以仇外起家的“义和拳”乃得以大举进入直隶、进迫京畿,形成一股“逼宫”的形势。慈禧皇太后虽未必相信拳民“神力护体”之说,亦未必不能洞悉端王夺权的阴谋,但出于本身对于外人反感的心理,且认为“民气可用”,亦未尝严令镇压拳民,终于酿成拳民残杀“教民”、攻击外人、杀死德日外交人员等事故,引起八国联军干涉之祸。慈禧皇太后又误信各国欲迫其退位的假情报,负气残杀主张透过外交途径解决危机的大臣,并率尔对多国宣战,至此大势乃全无转圜余地。联军入京,祸及华北多省,帝后西狩,终以缔结辛丑和约解决;和约规定惩办祸首、谢罪赔款、使馆区驻军、军备限制等,并造成日俄军队长驻满洲的局面,中国的主权以及清帝国的威望均蒙受重大损失。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慈禧皇太后诸般考量均以个人权位为重,结果严重损害国家利权以及无辜人民生计,堪称其主政期间最大的过失。

3、 辛酉政变发生的远因和近因

远因——奕詝、奕 争夺皇位 近因——老六、西太后与八大臣争权

最主要的原因是咸丰皇帝过于懦弱,在其活着的时候就已经让慈禧掌握权力,而直接的原因就是英法联军的进攻导致咸丰出逃而客死避暑山庄,从而在客观空间上给慈禧和奕 发动政变创造了条件。它对清政府最大的影响就是从此而清廷将近半个世纪都在这个女人的掌控之下,虽然在官吏的任用和惩治腐败方

面做出了一部分贡献,但却是直接导致中国近半个世纪与西方列强差距越拉越大的罪魁(虽然有洋务运动却既不彻底,而且半路夭折,这对一个国家来说危害更大)。

1、 试描述巴黎和会的背景

(目的:战胜国为处理战争遗留问题,瓜分战利品,建立国际新秩序。主题:如何处理德国,如何平衡战胜国大国之间的利益)第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冲破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使世界分裂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既对立又共处的社会体系。 第二,1918年11月,德国为首的同盟国战败投降,成为战胜国宰割的对象。战败国和战胜国之间的矛盾由此产生并发展。 第三,战胜的协约国之间,实力对比发生了新的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垮了四大帝国,严重削弱了英法等国力量;美国大发战争横财,经济实力急剧膨胀,妄图支配世界。

2、 试描述中国参加巴黎和会的背景

1.政治上,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加深,军阀之间长期混战,社会动荡不安。同时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共产党诞生。2.经纪上,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有了一定的发展。3.思想文化上,陈独秀、胡适等人发起“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两杆大旗,深刻地解放了人民的思想。

3、 试举例说明:从晚清到民国,外交官资质出现了哪些变

化?民国职业外交官有哪些困惑?

首先,要有超强的语言学习能力,外语是每一名外交官必须要掌握的,现代外交官至少应该要精通英语和法语,同时还应该尽可能的多学习其他语言,以及这些国家、民族的各种风俗习惯。 其次,要有过硬的政治觉悟和思想素质以及清白的家世,可以说我国目前对于外交人员的选拔还是在政审中从严考察,毕竟是关系到国家利益、安全和荣誉的事业。 再次,要有较高的学识。目前外交部招考的公务人员中已经很少会有本科生了,多数是各学科的硕士、博士。不但应该有高学历更要学识广博,一名出色的外交官在任何时候不能够对面前发生的状况毫无理性反映,这就需要学识宽广了。 最后,外交官必不可少的是口才与人际交际能力。学识渊博而无法准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那将是可悲的事情。所以一名外交官需要超过律师的口才、要即使无理也要说得有理;同时一名优秀的外交官往往会给人一种亲和力,具有让人特别是敌人放松对他警惕的能力

4、 举例说明民国时期民意外交发展的状况。民众参与影响

外交的方式有哪些? 一、民国时期持续不断的国民外交运动强化了民众“以国民为主体”的外交观念,体现了民众对外交民主化、进而对政治民主化的要求。民国南京政府时期,虽然民众的外交运动一度受到政府的压制,但这并没有妨碍民众对外交的热情。济南惨案再次点燃了人们的反日情绪,1928年5月,上海各界成立的反对日军暴行委员会(通常称为反日会),呼吁并领导了对日经济绝交;九一八事变后,这一运动发展更加迅猛,民众激烈的呼吁和参与促使

国民政府最终放弃了对日妥协,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不仅如此,抗战时期成立的国民外交协会还积极以民间外交的形式奔走呼吁,为抗战胜利作出了贡献。这些事实让人们认识到,一个国家外交成败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尤以民众运动为最要”

[4](P385),因此“欲得胜利之外交,欲表示实力的雄厚,尤非以国民为外交之主体不可,‘国民外交’即生于此”。 二、民国持续不断的国民外交运动扩大了国民对外交的影响力,也影响了民国外交政策的走向。 例如在巴黎和会期间,除了北京政府的正式代表外,梁启超、叶恭绰、蒋作宾、汪兆铭等人纷纷赴欧考察,“表面上以私人资格赴欧,而从旁协助中国代表团”[12](P258)。另外,国际税法平等会、基督教传道联会及山东省也派代表赴会,正如当事人叶景莘坦言:“拒签凡尔赛和约,„„是全国人民„„爱国思想和力量联合起来所造成的结果。” 三、国民外交运动的蓬勃发展也迫使民国时期的外交制度向民主化方向推进。 民初北京政府时期,这种政策的调整主要表现在一些临时性象征民意的机构的设置和一些临时措施的采取。华盛顿会议之前,民众纷纷组织团体,表达外交诉求,为此商、教两界选出了余日章、蒋梦麟作为“民众代表”,列席代表团出席会议。这在民国外交史上还是头一次,也更加鼓舞了民众参与外交的信心。 另外,北洋政府还几次设立临时性的外交委员会:1918年12月,总统徐世昌因筹议巴黎和会事项而首次设立,以汪大燮为会长;1923年,总统黎元洪再次成立,以黄郛为委员长;1925年7月,临时执政段祺瑞又一次成立。受聘担任委员的都是政客、社会贤达及外交、法律、经济方面的专家,他们本身对于政府的外交决策只能起到咨询和顾问的作用。以1925年的《外交委员会条例》而言,该机构的设置是“因关于外交

5、 影片《我的1919》给你哪印象?

本片描述本世纪初中国外交才子顾维钧作为中国政府全权代表参加1919年巴黎和会的种种经历和他的挚友肖克俭,为抗争列强,为讨回正义,在凡尔赛宫广场自焚的感人肺腑的事件。 1911年中国推翻封建王朝满清帝国。 1919年中国爆发了倡导科学、民主的“五·四”运动——这是中国接触了西洋文化所孕育的一段文化历程,它标志着中国现代史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五·四”运动的直接影响下,中国参加巴黎和会的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我的一九一九》以1919年“巴黎和会”为背景,通过中国外交使团拒签“凡尔赛和约”的历史事件,生动展示出80年前中国外交风云,讴歌了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的民族精神和蓬勃高涨的爱国激情,同时也揭示了“弱国无外交”这样一条真理。影片着重表 现和描写了本世纪初中国外交才子顾维钧(陈道明饰),作为中国政府全权代表在“巴黎和会”上维护国家尊严、保卫中华民族权益、拒签“凡尔赛和约”的光辉伟绩和华裔留法爱国知识分子肖克俭(何政军饰)为抗争列强、讨回正义,在凡尔赛广场自焚的感人肺腑的历史故事,真实地再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社会和国际关系。影片表现了 一个“弱国”(当时的中国),在列强的国际社会中讨回正义,讨回平等是何等艰难。但是,中国终于挺起胸脯,第一次面对列强说:不!从此开始了中国本世纪新的篇章。

1、 影片《南京》给你哪些印象?

今天看了那部美国拍的纪录片《南京》,虽然对那段历史已经有了不少了解,高中的时候还曾经翻阅了不少资料,在学校也发起过抵制日货的宣传。但再一次看到那些真实的照片,录象还是不断地令我的鼻子一镇镇酸楚,愤怒,屈辱,和那股作为国人的自尊心混杂在泪水中浸湿了领口!闭上眼睛,那一幅幅令人窒息的画面仍旧缓缓地划过脑际! 我已然不是愤青,破口大骂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被嘲笑,但反观现实,目前中国-那个短短几十年前遭

受屈辱的国家,有多少人真正关心过,反思过这段惨痛的历史呢!我们指责日本的教科书上没有南京大屠杀,我想起了我们高中的历史课本对这段历史不也就是寥寥几句描述嘛!而且在高考的压力和对分数的重视下,有几个历史老师会详细地想学生讲述它呢!我还记得那时早早的盼着上历史课,讲到侵华战争时眼巴巴地期盼着老师着重讲那段历史,等到的只是失望。 作为80后,我没有经历过那段历史,但我起码认识,记住了他们。我无法接受身边的同学们对这段历史的无知,高三的时候我曾在上学路上跟同学岳大头说过,可能我从学习上说不是个好学生,但劳资绝对是个爱国的人!而现在的大部分年轻人能够如数家珍地随口说出某明星的生日,爱好等等,可以为那愚昧大众的超级N声狂发短信,却道不出南京大屠杀发生在哪天,有多少同胞惨遭屠杀!SORRY 忍不住骂一句 CAO !仇恨可以忘记,但是忘记历史却是一种背叛! 同学们都去看一看吧!为了那段不能忘却的历史,为了重新审视那个拒绝承认历史的日本,为了唤醒那些始终昏沉的中国人!

2、 谈谈你对“口述史”的认识

口述史亦称口碑史学。口述史在国际上是一门专门学科,即以搜集和使用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的一种方法,或由此形成的一种历史研究方法学科分支。广义地说,它始现于远古时期历史文献大量出现之前,人们通过口头转述将历史流传下来,如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中国藏族的《格萨尔王传》等即是,后由于文献的日益丰富和后代史学家重视文献而衰落。狭义地说,口述史出现于 20 世纪40 年代的美国,当时建立了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史研究室和森林史协会,是最早的两个口述史研究中心。国内也有不少学者因研究需要做部分口述史收集工作,但很少有学者和机构专门做口述史收集、整理工作,许多历史亲历者因为年龄过高离开人世。

口述史没有统一的命题;它以多数的观点讲述,口述史料包含的内容要远远多过文献,口述材料包括了受访者自己的主观性说明。口述材料并不是客观的,是人为的、可变的和不完整的。口头的陈说决不会重复两次。

一、 外交官与近代中国

1、 外交与外交家

英国外交官萨道义认为:外交是运用智力和机智处理各独立

国家的政府之间的官方关系

事实上,外交不仅仅是一种政治活动,还包括经济、文化等

各种活动。

2、 晚清至民国的外交官

晚清的外交官,外语(通事),外国国情,国际形势,琦善

民国外交官,资质有所改变,京师同文馆,留洋,语言

3、 职业外交官的困惑

(1) 任用留学生

知识、外语; 才能; 划分地盘; 留日,留欧美; 不可逾

越;

亲近之感; 留日者亲日; 留欧美者亲欧美; 素质提高

的代价?

(2) 外交官的职业精神

(3) 外交职业本身的价值

常理:外交职业的价值在于通过协调国际关系,维护

并增进本国的民族利益。

半殖民地中国; 增进不了

4、 新的领导阶级和指导思想的出现

“五四运动”为转折点; 工人阶级; 认为西方所谓“公理”的虚伪本质,从效法欧美转向寻求新的救国之道。

5、 中国人民参与对外斗争的事例

反对占领山东; 反对二十一条; 巴黎和会

6、 斗争的方式

宣传群众大会、游行示威,到处演讲,唤醒同胞; 发表通电声明人民的对外主张,要求政府遵照人民意见; 组织罢课、罢市、工人罢工

成立各种组织,如外交联合会、学生联合会,办学生军、商团、民团,当时全国性的群众组织(如学生会、商会、工会等)纷纷建立

群众大会公订国耻日

3、 抵制仇货(如日、英货),采取毁烧仇货、不许卖、不许买仇货等活动,这是最重要的反帝斗争手段

影视中近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1、 你看过哪些关于鸦片战争的影视作品?印象最深的是

哪一部?为什么?

我看了《鸦片战争》这部电影使我对这位一百多年前的这位禁毒英雄――林则徐,产生了无比的敬佩之情。他不为个人利益,不畏强权,不顾个人生死,坚决的打击毒品,他的精神令我激动不已。这部电影里,我记忆最深的是林则徐把洋人的鸦片当众烧毁后倒入了大海里。我为林则徐感到骄傲,为祖国有这样的清官感到自豪。

林则徐的所作所为惊动天地,泣鬼神!他真是一位无私无畏的民族英雄。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他把祸福荣辱都抛之脑后,挺身而出,披荆斩棘,力挽狂澜!林则徐的伟大壮举,消灭了英帝国主义的威风,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日子,是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日子,面对当时最强大的英帝国义,是什么力量使林则徐有这样的胆量和气魄呢?是民族的责任感和自我牺牲的精神。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新时期,国家和人民同样需要林则徐这样的好官,具有民族责任感和自我牺牲精神,我们的国家肯定会繁荣昌盛,蒸蒸日上!

2、 影片《鸦片战争》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虎门炮台的总兵关天培在开战前,拔下自己的牙齿,让侍从带回祖坟,取出全部家产,用以激励全军战守。无奈夜郎自大、腐败不堪的大清国的武器装备太落后了,大炮根本打不到英国的舰船。只过了十个小时,有金锁铜关的虎门炮台失守,全军覆没,满身是血的关天培面对蜂拥的英军,他微微一笑,用火炭点燃了炸药。我想,写到这里看的人会和我一样,在脑海里充满他视死如归,大义凛然,舍身忘死一类字眼的同时,在心中产生“落后就挨打”的感想。确实“落后就挨打”这是沉痛的历史教训。这“落后”是军事实力的落后,英国人的巨型战舰横冲直撞,炮火铺天盖地,手握着还是冷兵器的清军将士尽管英勇无比;但始终改变不了处处被挨打的局面。是啊,作为武将的典型关天培,拔齿入家,不可不谓以死投国,尽散家资,不可不谓义无反顾,笑对死神;不可不谓威武不屈。然而,精神代替不了物质,据有关史资料记载,150年前的那场鸦片战争,清军官兵无不“马革裹尸”。英雄血洒沙场,有姓有名的如定海总兵葛云飞,寿春总兵王锡朋,处州总兵郑国鸿等等,无名无姓的难以数计。可在英军的坚船利炮下,中国仍不免落个失败的结果。历史是绵绵无尽的长城。中国百余年的近代史,充满着屈辱,在早已结束了弱国无外交地,香港,澳门回归的今天,千万别忘了“落后就挨打”。

3、 影片《鸦片战争》反映了战争前后,中国人的世界观以

及自我认识发生了哪些变化?

:鸦片战争前后

世界观:传统华夏夷狄观初步变化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所谓华夏夷狄之分,内中国而外夷狄,以为除中国之外无文明教化可言。鸦片战争前后,一部分有识之士在开眼看世界的过程中,不仅看到了西方坚船利炮的长技,而且初步改变了传统的华夏夷狄观,开始在相当程度上承认西方文明。首先,他们认识到西方人也讲求图书文字,

甚至有着优于中国的天文、地理、数学知识。关于西方事物,魏源的认识最深刻,他不但承认西方有优于中国的长技,如蒸汽机、轮船等,而且主张“师夷长技”。关于教化,姚莹把中国的孔子、老庄,印度的释迦牟尼,阿拉伯的穆哈默德和欧洲的耶稣等量齐观,认为教虽不同,但忠信好善的标准是一致的。关于政治制度,他们以羡慕的口吻介绍了欧美的资产阶级民主法治制度,认为这种制度“众可可之,众否否之”,颇类中国上古传说中的理想社会,是天下古今未有之事。

无论少数有识之士当时对西方社会的认识是否科学,承认中国之外也有讲求文明教化之邦,这本

身就是中国思想界的巨大进步;而能够在此基础上看到别人的长处,发现自己的不足,更是近代中国社会取得进步所必须的重要思想动因。

自我意识:自我封闭意识开始动摇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自我封闭的传统观念渗透于许多领域,自古就有所谓“六合之外,圣人存而

不论”的说法,并把“不勤远略”、“侈谈异域”看作明君贤臣的标志,导致对外部世界的茫昧无知。鸦片战争前,某些预感到外来侵略的威胁,有缘目睹西方国家状况的知识分子,开始注意和提倡探求海外事物。江苏人萧令裕曾在两广总督阮元幕府办事,他在了解了中英交往历史和英国情况后,对英国有了较为正确的认识,驳斥了认为英人“登岸则技穷”的说法,指出英人心思灵巧,所造船炮尤其精利。

鸦片战争后,外来侵略的威胁,城下之盟的耻辱,大量介绍外国情况著作的影响和刺激,促使中国社会形成了开眼看世界,介绍海外知识的风气。知识界自我封闭的传统观念开始发生变化,但这种变化仅仅局限于一小部分有识之士的狭小范围内,整个统治阶级,特别是最高统治集团,仍然固守着自我封闭的传统,对外来事物深闭固拒。这是在鸦片战争后近20年间,中国走向世界的步伐基本停留在了解世界阶段的症结所在。

1、 影片《圆明园》影片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在抢劫圆明园的时候,随军的神职人员在圆明园被焚毁前居然大言不惭地说:“都拿走吧,再过半小时,所有的东西都将被烧掉。这是拯救,而不是抢劫。”这是令中国人所愤怒的,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可以做到这么的自圆其说。

2、 请简要介绍及评价来华外国人的作用

可以了解和学习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进而了解和学习不同国家的不同风土人情以及风俗习惯。

1、 请举出慈禧相关影片中给你印象最深的片断,并说明为

什么?

2、 根据你掌握的材料,试评价慈禧统治下的近代中国 正面评价:

慈禧皇太后是帝制时代中国少数长期当政的女性,政治手腕堪称聪明干练,尤其擅长操弄亲贵朝臣之间的权力平衡,以维系清廷的绝对权威。

慈禧皇太后当权时期,清廷的中央集权以及中国主权面临来自内部及外国的种种威胁,她从捍卫清帝国权威及其本身权力的立场出发,所作之举措收效虽不尽成功,但放在历史脉络下做持平之论,多数允称合理。为因应自鸦片战争以来,来自欧美列强的挑战,以及镇压太平天国等民间反抗势力,慈禧皇太后重用李鸿章、张之洞等能臣,在地方上开办洋务运动,是中国发展近代化工业的开始。在洋务自强运动成果的支持下,清廷得以弭平内部反抗势力,在帝国体制下维系中国相对稳定的局面,并且建设近代化陆海军军备,造就“同治中兴”的气象。

在庚子年一场大祸之后,慈禧皇太后意识到时局已不容她坚持帝制传统,所谓的“祖宗成法”,乃容许清廷推展多种新政措施。庚子后新政牵涉多端,其中荧荧大者包括:官制改定、代科举以新式教育,甚至立宪准备。社会改革方面,显著者有:废除满汉不通婚禁令,禁止妇女缠足等。

总结慈禧执政48年中,对于政务掌握相当严格,即使在病中亦然。在她统治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一直勉力维系并且牢牢掌控着中央集权帝国的局面,中国因得免于陷入割据乱局。

此外慈禧太后家人除袭“承恩公”一虚爵外,并无家人能干涉朝政。相对当时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歪风,慈禧于这方面尚算公私分明。

负面评价:

个人人格方面,从宫廷斗争中夺得政权,慈禧太后素有残忍和狡诈之名。1861年咸丰皇帝驾崩于热河避暑山庄后,甫成为皇太后的叶赫纳拉氏,联合恭亲王奕䜣等皇室近支,发动政变从以皇室远支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为首,实际以能臣肃顺为核心的顾命八大臣集团手中夺得政权,并将其中三位(载垣、端华、肃顺)处死。后为建立及维系其独裁权力,慈禧皇太后对于政敌之整肃绝少留情,即使对亲生儿子同治皇帝,以及继位皇帝光绪皇帝的操控及管制,亦极为高压严峻。

从中国国家主权的角度出发,许多人对慈禧皇太后当政的结果做出负面评价。包括1885年在对法战争中赢得镇南关大捷,并成功阻止法军登陆台湾的优势局面下,却以主动求和、签订令清帝国丧失安南宗主权的中法天津条约来结束战争。此外,令中国丧失重大利权的1895

1901年辛丑和约等之缔结,年中日马关条约、肇因于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战败,以及1900

年庚子拳乱之大祸。慈禧皇太后的执政及决策,于此二事件之发生,均有不可推卸之责任。

在“同治中兴”的太平表象下,慈禧皇太后的铺张浪费,以及对于国际时局缺乏认识,允称导致甲午战争战败的原因之一。其中最显著的事例为花费巨资扩建颐和园用以庆祝自己的六秩大寿,给包含海军军费在内的国家财政带来无建设性的负担。甚至在战败签约、割地赔款之后,1895年又大兴土木,重新修建自己的陵墓,整个工程长达13年之久,直到她死前才完工;重修的慈禧陵虽成为清代最豪华独特的皇家陵寝,然而耗资巨大,放在清季国事日非的历史脉络下加以检视,更突显出慈禧皇太后重视个人虚荣以及清廷威仪,甚于国家兴衰的贵族心态。

许多批评者谓,慈禧皇太后对于李鸿章等汉臣的重用,以及对于洋务运动的接受,均乃出于维系清廷统治的现实需要,而非出于真心支持。因其本身的保守心态及揽权私欲,慈禧皇太后表面上虽让光绪皇帝于1894年起亲政,并容许皇帝及一班主张维新的臣僚在1898年实施变法,实际上对于政局的掌控及干涉却从未放松。终于,帝后两党之间的矛盾冲突在一场帝党方面仓皇筹划的流产政变中爆发;皇太后大权在握,在守旧派亲贵朝臣以及近畿军权的支持下,顺势从皇帝手中收回政权,实际上等于后党政变成功。于是,史称百日维新的一系列政治改革实验,尚未及实施,即嘎然中止;嗣后朝政愈趋保守,对于当时中国的近代化革新造成强大的阻力。

受到戊戌政变的影响,慈禧皇太后排斥维新改革,并宠信端王载漪、刚毅等守旧亲贵,甚至考虑撤换光绪皇帝;载漪之子溥俊因而被立为大阿哥,实同储君,然因忌惮光绪皇帝为欧美日列强一致支持,不敢骤废。载漪为求其子早日登基,乃利用皇太后对“洋人”的嫉忌之心,极力离间帝后。顺此,朝中形势乃逐渐演变为非理性仇视“洋人”的守旧亲贵,结合保守的清流派,对抗主张务实的朝臣之局。在端王等当权亲贵的纵容,甚至暗助之下,以仇外起家的“义和拳”乃得以大举进入直隶、进迫京畿,形成一股“逼宫”的形势。慈禧皇太后虽未必相信拳民“神力护体”之说,亦未必不能洞悉端王夺权的阴谋,但出于本身对于外人反感的心理,且认为“民气可用”,亦未尝严令镇压拳民,终于酿成拳民残杀“教民”、攻击外人、杀死德日外交人员等事故,引起八国联军干涉之祸。慈禧皇太后又误信各国欲迫其退位的假情报,负气残杀主张透过外交途径解决危机的大臣,并率尔对多国宣战,至此大势乃全无转圜余地。联军入京,祸及华北多省,帝后西狩,终以缔结辛丑和约解决;和约规定惩办祸首、谢罪赔款、使馆区驻军、军备限制等,并造成日俄军队长驻满洲的局面,中国的主权以及清帝国的威望均蒙受重大损失。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慈禧皇太后诸般考量均以个人权位为重,结果严重损害国家利权以及无辜人民生计,堪称其主政期间最大的过失。

3、 辛酉政变发生的远因和近因

远因——奕詝、奕 争夺皇位 近因——老六、西太后与八大臣争权

最主要的原因是咸丰皇帝过于懦弱,在其活着的时候就已经让慈禧掌握权力,而直接的原因就是英法联军的进攻导致咸丰出逃而客死避暑山庄,从而在客观空间上给慈禧和奕 发动政变创造了条件。它对清政府最大的影响就是从此而清廷将近半个世纪都在这个女人的掌控之下,虽然在官吏的任用和惩治腐败方

面做出了一部分贡献,但却是直接导致中国近半个世纪与西方列强差距越拉越大的罪魁(虽然有洋务运动却既不彻底,而且半路夭折,这对一个国家来说危害更大)。

1、 试描述巴黎和会的背景

(目的:战胜国为处理战争遗留问题,瓜分战利品,建立国际新秩序。主题:如何处理德国,如何平衡战胜国大国之间的利益)第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冲破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使世界分裂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既对立又共处的社会体系。 第二,1918年11月,德国为首的同盟国战败投降,成为战胜国宰割的对象。战败国和战胜国之间的矛盾由此产生并发展。 第三,战胜的协约国之间,实力对比发生了新的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垮了四大帝国,严重削弱了英法等国力量;美国大发战争横财,经济实力急剧膨胀,妄图支配世界。

2、 试描述中国参加巴黎和会的背景

1.政治上,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加深,军阀之间长期混战,社会动荡不安。同时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共产党诞生。2.经纪上,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有了一定的发展。3.思想文化上,陈独秀、胡适等人发起“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两杆大旗,深刻地解放了人民的思想。

3、 试举例说明:从晚清到民国,外交官资质出现了哪些变

化?民国职业外交官有哪些困惑?

首先,要有超强的语言学习能力,外语是每一名外交官必须要掌握的,现代外交官至少应该要精通英语和法语,同时还应该尽可能的多学习其他语言,以及这些国家、民族的各种风俗习惯。 其次,要有过硬的政治觉悟和思想素质以及清白的家世,可以说我国目前对于外交人员的选拔还是在政审中从严考察,毕竟是关系到国家利益、安全和荣誉的事业。 再次,要有较高的学识。目前外交部招考的公务人员中已经很少会有本科生了,多数是各学科的硕士、博士。不但应该有高学历更要学识广博,一名出色的外交官在任何时候不能够对面前发生的状况毫无理性反映,这就需要学识宽广了。 最后,外交官必不可少的是口才与人际交际能力。学识渊博而无法准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那将是可悲的事情。所以一名外交官需要超过律师的口才、要即使无理也要说得有理;同时一名优秀的外交官往往会给人一种亲和力,具有让人特别是敌人放松对他警惕的能力

4、 举例说明民国时期民意外交发展的状况。民众参与影响

外交的方式有哪些? 一、民国时期持续不断的国民外交运动强化了民众“以国民为主体”的外交观念,体现了民众对外交民主化、进而对政治民主化的要求。民国南京政府时期,虽然民众的外交运动一度受到政府的压制,但这并没有妨碍民众对外交的热情。济南惨案再次点燃了人们的反日情绪,1928年5月,上海各界成立的反对日军暴行委员会(通常称为反日会),呼吁并领导了对日经济绝交;九一八事变后,这一运动发展更加迅猛,民众激烈的呼吁和参与促使

国民政府最终放弃了对日妥协,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不仅如此,抗战时期成立的国民外交协会还积极以民间外交的形式奔走呼吁,为抗战胜利作出了贡献。这些事实让人们认识到,一个国家外交成败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尤以民众运动为最要”

[4](P385),因此“欲得胜利之外交,欲表示实力的雄厚,尤非以国民为外交之主体不可,‘国民外交’即生于此”。 二、民国持续不断的国民外交运动扩大了国民对外交的影响力,也影响了民国外交政策的走向。 例如在巴黎和会期间,除了北京政府的正式代表外,梁启超、叶恭绰、蒋作宾、汪兆铭等人纷纷赴欧考察,“表面上以私人资格赴欧,而从旁协助中国代表团”[12](P258)。另外,国际税法平等会、基督教传道联会及山东省也派代表赴会,正如当事人叶景莘坦言:“拒签凡尔赛和约,„„是全国人民„„爱国思想和力量联合起来所造成的结果。” 三、国民外交运动的蓬勃发展也迫使民国时期的外交制度向民主化方向推进。 民初北京政府时期,这种政策的调整主要表现在一些临时性象征民意的机构的设置和一些临时措施的采取。华盛顿会议之前,民众纷纷组织团体,表达外交诉求,为此商、教两界选出了余日章、蒋梦麟作为“民众代表”,列席代表团出席会议。这在民国外交史上还是头一次,也更加鼓舞了民众参与外交的信心。 另外,北洋政府还几次设立临时性的外交委员会:1918年12月,总统徐世昌因筹议巴黎和会事项而首次设立,以汪大燮为会长;1923年,总统黎元洪再次成立,以黄郛为委员长;1925年7月,临时执政段祺瑞又一次成立。受聘担任委员的都是政客、社会贤达及外交、法律、经济方面的专家,他们本身对于政府的外交决策只能起到咨询和顾问的作用。以1925年的《外交委员会条例》而言,该机构的设置是“因关于外交

5、 影片《我的1919》给你哪印象?

本片描述本世纪初中国外交才子顾维钧作为中国政府全权代表参加1919年巴黎和会的种种经历和他的挚友肖克俭,为抗争列强,为讨回正义,在凡尔赛宫广场自焚的感人肺腑的事件。 1911年中国推翻封建王朝满清帝国。 1919年中国爆发了倡导科学、民主的“五·四”运动——这是中国接触了西洋文化所孕育的一段文化历程,它标志着中国现代史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五·四”运动的直接影响下,中国参加巴黎和会的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我的一九一九》以1919年“巴黎和会”为背景,通过中国外交使团拒签“凡尔赛和约”的历史事件,生动展示出80年前中国外交风云,讴歌了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的民族精神和蓬勃高涨的爱国激情,同时也揭示了“弱国无外交”这样一条真理。影片着重表 现和描写了本世纪初中国外交才子顾维钧(陈道明饰),作为中国政府全权代表在“巴黎和会”上维护国家尊严、保卫中华民族权益、拒签“凡尔赛和约”的光辉伟绩和华裔留法爱国知识分子肖克俭(何政军饰)为抗争列强、讨回正义,在凡尔赛广场自焚的感人肺腑的历史故事,真实地再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社会和国际关系。影片表现了 一个“弱国”(当时的中国),在列强的国际社会中讨回正义,讨回平等是何等艰难。但是,中国终于挺起胸脯,第一次面对列强说:不!从此开始了中国本世纪新的篇章。

1、 影片《南京》给你哪些印象?

今天看了那部美国拍的纪录片《南京》,虽然对那段历史已经有了不少了解,高中的时候还曾经翻阅了不少资料,在学校也发起过抵制日货的宣传。但再一次看到那些真实的照片,录象还是不断地令我的鼻子一镇镇酸楚,愤怒,屈辱,和那股作为国人的自尊心混杂在泪水中浸湿了领口!闭上眼睛,那一幅幅令人窒息的画面仍旧缓缓地划过脑际! 我已然不是愤青,破口大骂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被嘲笑,但反观现实,目前中国-那个短短几十年前遭

受屈辱的国家,有多少人真正关心过,反思过这段惨痛的历史呢!我们指责日本的教科书上没有南京大屠杀,我想起了我们高中的历史课本对这段历史不也就是寥寥几句描述嘛!而且在高考的压力和对分数的重视下,有几个历史老师会详细地想学生讲述它呢!我还记得那时早早的盼着上历史课,讲到侵华战争时眼巴巴地期盼着老师着重讲那段历史,等到的只是失望。 作为80后,我没有经历过那段历史,但我起码认识,记住了他们。我无法接受身边的同学们对这段历史的无知,高三的时候我曾在上学路上跟同学岳大头说过,可能我从学习上说不是个好学生,但劳资绝对是个爱国的人!而现在的大部分年轻人能够如数家珍地随口说出某明星的生日,爱好等等,可以为那愚昧大众的超级N声狂发短信,却道不出南京大屠杀发生在哪天,有多少同胞惨遭屠杀!SORRY 忍不住骂一句 CAO !仇恨可以忘记,但是忘记历史却是一种背叛! 同学们都去看一看吧!为了那段不能忘却的历史,为了重新审视那个拒绝承认历史的日本,为了唤醒那些始终昏沉的中国人!

2、 谈谈你对“口述史”的认识

口述史亦称口碑史学。口述史在国际上是一门专门学科,即以搜集和使用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的一种方法,或由此形成的一种历史研究方法学科分支。广义地说,它始现于远古时期历史文献大量出现之前,人们通过口头转述将历史流传下来,如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中国藏族的《格萨尔王传》等即是,后由于文献的日益丰富和后代史学家重视文献而衰落。狭义地说,口述史出现于 20 世纪40 年代的美国,当时建立了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史研究室和森林史协会,是最早的两个口述史研究中心。国内也有不少学者因研究需要做部分口述史收集工作,但很少有学者和机构专门做口述史收集、整理工作,许多历史亲历者因为年龄过高离开人世。

口述史没有统一的命题;它以多数的观点讲述,口述史料包含的内容要远远多过文献,口述材料包括了受访者自己的主观性说明。口述材料并不是客观的,是人为的、可变的和不完整的。口头的陈说决不会重复两次。

一、 外交官与近代中国

1、 外交与外交家

英国外交官萨道义认为:外交是运用智力和机智处理各独立

国家的政府之间的官方关系

事实上,外交不仅仅是一种政治活动,还包括经济、文化等

各种活动。

2、 晚清至民国的外交官

晚清的外交官,外语(通事),外国国情,国际形势,琦善

民国外交官,资质有所改变,京师同文馆,留洋,语言

3、 职业外交官的困惑

(1) 任用留学生

知识、外语; 才能; 划分地盘; 留日,留欧美; 不可逾

越;

亲近之感; 留日者亲日; 留欧美者亲欧美; 素质提高

的代价?

(2) 外交官的职业精神

(3) 外交职业本身的价值

常理:外交职业的价值在于通过协调国际关系,维护

并增进本国的民族利益。

半殖民地中国; 增进不了

4、 新的领导阶级和指导思想的出现

“五四运动”为转折点; 工人阶级; 认为西方所谓“公理”的虚伪本质,从效法欧美转向寻求新的救国之道。

5、 中国人民参与对外斗争的事例

反对占领山东; 反对二十一条; 巴黎和会

6、 斗争的方式

宣传群众大会、游行示威,到处演讲,唤醒同胞; 发表通电声明人民的对外主张,要求政府遵照人民意见; 组织罢课、罢市、工人罢工

成立各种组织,如外交联合会、学生联合会,办学生军、商团、民团,当时全国性的群众组织(如学生会、商会、工会等)纷纷建立

群众大会公订国耻日

3、 抵制仇货(如日、英货),采取毁烧仇货、不许卖、不许买仇货等活动,这是最重要的反帝斗争手段


相关文章

  • 大连旅游胜地导游词
  • ——中国大连----浪漫之都 大连位于中国辽东半岛最南端,东濒黄海,西临渤海,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温度10℃。大连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化城市,去年6月5日联合国授予大连为中国唯一、亚洲第二个“世界环境500佳”城市,江-泽-民称大连为“东方明珠”,何光玮局长为大连旅游定位为“浪漫 ...

  •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学习心得
  • 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保留在每一个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 ...

  • "近代中国"读书征文活动方案
  •   为了加强对2011年世界读书日“近代中国”读书征文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特制订以下工作方案:   一、活动宗旨   为了响应“4·23世界读书日”,推广阅读文化,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同时增进深港两地市民特别是青少年间的阅读文化交流,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深圳图书馆、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和香港公共图 ...

  • 东京审判读后感
  • 东京审判读后感 共有范文三篇 范文一: <东京审判>--国人必看.为什么?冲着它的名字,想着它的内容,就足以让我.让很多国人涌现出一种莫名的愤恨和爱国的冲动.就在前半个小时,我还在电影院里默默的体会着这部电影.现在,在刚回到家的第一时间,我没有做任何事,只是打开电脑,开始记录我的感受和思 ...

  • 从历史思考人文教育比赛演讲稿
  • 我们看看古代的中国,也就是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之后的,当然就是近代中国了.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把古代中国叫做文明古国,还有礼仪之邦,有的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当然,国外的学者也是这样评价古代的中国的.为什么呢?因为古代的中国一切都是由封建伦理思想控制的.既然就讲伦理关系,当然就得有规矩了.规矩多了, ...

  • 同里导游词
  •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同里游览. 大家看到的牌楼是仿明建筑,它是同里古镇众多明清建筑的代表,"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由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先生题写. 走过三元桥,我们就进人了具有一千多年建镇史的同里古镇区.根据清嘉庆年间的<同里志>记载,同里" ...

  • 学习近代史的心得体会
  • 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说:“当过去不再昭示未来,心灵便在黑暗中行走。”本学期通过学习《中国近代史》,才知道自己是多么的无知和浅薄,才知道历史的发展史多么的曲折和不易。 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多姿多才的绚烂文化,周边国家的景仰朝拜,让我们中国人在谦和的外表下有着一颗深深自傲的心。我们是多么的聪明和强大啊!从羊 ...

  • 侨乡华人嘉年华活动策划方案
  • 前言:自xx年以来,我市已经连续多年成功举办嘉年华活动,可以说,过去几届举办得很好,很有特色。本次侨乡嘉年华活动,应该在吸取以往几届成功举办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既有新意,又不落俗套。中国(江门)侨乡华人嘉年华活动组委会提出明确的要求,“要体现江门五邑侨乡文化特色,展现江门建设新面貌,符合海外华侨华人的 ...

  • 哈尔滨建筑艺术导游词
  • 也许你曾游历过江南,那烟雨迷蒙中的青瓦粉墙.小巧流水,透出温婉与柔媚的气息:也许你曾游览过千年古都,那朗朗晴空下的雕梁画栋.黄瓦飞檐,显示出堂皇与威严.而哈尔滨展现在你面前的却是另一种风格和魅力. 哈尔滨早已因一曲<太阳岛上>而蜚声中外,澄净如练的松花江与明珠般闪耀的太阳岛已成为哈尔滨优 ...

  • 黑龙江哈尔滨建筑艺术导游词
  • 也许你曾游历过江南,那烟雨迷蒙中的青瓦粉墙.小巧流水,透出温婉与柔媚的气息:也许你曾游览过千年古都,那朗朗晴空下的雕梁画栋.黄瓦飞檐,显示出堂皇与威严.而哈尔滨展现在你面前的却是另一种风格和魅力. 哈尔滨早已因一曲<太阳岛上>而蜚声中外,澄净如练的松花江与明珠般闪耀的太阳岛已成为哈尔滨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