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论语经典语录

1、《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

2、 "神于天,圣于地"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既有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协于现实世界上很多规则与障碍;又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能够在这个大地上进行他行为的拓展。

3 、读《论语》我们会发现,孔夫子教育学生时很少疾言厉色,他通常是用和缓的,因循诱导的,跟人商榷的口气。这是孔夫子教学的态度,也是儒家的一种态度。我们见到一些老师声色俱厉,经常指责他的学生不该如何如何。那是这个老师没有到境界,真正好的老师会像孔夫子这样,平和地跟学生商量着把这种天地人三才共荣共生的关系讲透。

4、真正的和-谐:它决不仅仅是一个小区邻里之间的和-谐,也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还一定包括大地上万物和-谐而快乐地共同成长;人对自然万物,有一种敬畏,有一种顺应,有一种默契。

5、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把每一个人不同的声音和-谐融入到在的集体的声音当中。真正的和-谐就是在坚持不同的声音,不同观点的前提下,对于他人的一种宽容,一种融入。

6、一个人的视力本有两种功能:一个是向外去,无限宽广地拓展世界;另一个是向内来,无限深刻地去发现内心。

7、我们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

8、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

9、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宁。

10、物质意义上的幸福生活它仅仅是个指标,而真正从内心感到安定和对于政权的认可,则来自于信仰。

11、更高的境界是,一个人不仅安于贫贱,不仅不谄媚求人,而且他的内心有一种清亮的欢乐。这种欢乐,不会被贫困的生活所剥夺,他也不会因为富贵而骄奢,他依然是内心快乐富足,彬彬有礼的君子。

12、越是竞争激烈,越是需要调整心态,并且调整与他人的关系。

13、“吮字是讲你不要强人所难,不要给别人造成伤害。言外之意是假如他人给你造成了伤害,你也应该尽量宽容。但是,真正做到宽容谈何容易。有很多时候,一个事情本来已经过去了,而我们还是老在那儿想,这么可恶的事,我怎么能原谅它呢?然后就在不断的自我咀嚼中,一次一次再受伤害。

14、所以什么叫“仁者不忧”呢?就是让你的胸怀无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就小了。

15、不仅遇事要拿得起放得下,还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所谓“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给予比获取更能使我们心中充满幸福感。

16、最快乐的方法是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7、你宽容一点,其实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

18、关爱别人就是仁慈;了解别人就是智慧。

19、在这个世界上,什么人最重要?什么事最重要?什么时间做事最重要?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就是眼下你需要帮助的人,最重要的事就是马上去做,最重要的时间就是当下,一点不能拖延。

20、我们每一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用平和的态度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

21、既然死生、富贵这些事情都是天命所归,个人无法决定,也无法左右,那就要学会承认并且顺应。保持一颗诚敬的心,使自己的言行减少过失,对待他人充分尊重,谦恭有礼。

22、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下来。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第二个态度是,要尽可能地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

23、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

24、长期困扰于人生遗憾不能自拔,对一个人的生命质量是有所损害的。

25、既然生活中的遗憾不能避免,那么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这种缺憾就非常重要了。心态不同,也许带来完全不同的生活质量。

26、一个人的自信来自于他内心的淡定与坦然。

27、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内心的强大可以化解生命中的很多遗憾。

28、要做到内心的强大,一个前提是要看轻身外之物的得与失。

29、做一个勇敢的人,用生命的力量去化解那遗憾。

30、没有道德约束的勇敢,是世界上最大的灾害。勇敢有时是一种理性制约下的力量。一个有德有仁的人,才能做到真正的勇敢。

31、内心有一种在理性制约下的自信与镇定,这是因为他有着宽广的胸怀和高远的志向。

32、当一个不幸降临了,最好的办法是让它过去,这样你才有更多的时间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你才会活的更有效率,更有好心情。

33、这样一种从容不迫的气度,这样一种谦抑的态度,其实正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

34、其实就像我们面前有半瓶子酒,悲观主义者说:这么好的酒,怎么就剩半瓶了?乐观主义者说:这么好的酒还有半瓶呢!

35、在今天这么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保持良好的心态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重要。

36、技巧不是最得要的,而技巧之外的东西则需要我们用心灵去感悟。

37、如果你的心灵很敞亮,很仁厚,你有一种坦率和勇敢,那么你有可能收获到许多意想不到的东西。

38、你想要做一个别人愿意和你交流也可以和你交流,最关键是的你要有一个敞亮的心怀。

39、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提倡的是一种人生的效率和人格的尊言。

40、用你的公正,用你的率直,用你的耿介,用你的磊落,也就是说,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坦然面对这一切。要把有限的情感,有限的才华,留在最应该使用的地方。

41、如果你有事没事总是跟在国君(领导)旁边,虽然表示亲近,但离自己招致羞辱就不远了;你有事没事总是跟在朋友旁边,虽然看起来亲密,但离你们俩疏远也就不远了。

42、看到朋友做的不对的事情,你要真心地劝告,善意地引导,如果他实在不听就算了,别再说了,不要自取其辱。

43、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越成功。

44、距离和独立是一种对人格的尊重,这种尊重即使在最亲近的人中间,也应该保有。无论父子母女之间,还是多年夫妻之间,一旦没有了这种距离、这种尊重,越过了这个尺度,到了《论语》中说的“数”这个阶段,彼此已经不独立了,就产生了隐患,离疏远甚至崩溃就不远了。

45、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彼此之间留一点分寸,有一点余地。花未全开,月未圆。这是人间最好的境界,花一旦全开,马上就要凋谢了,月一旦全圆,马上就要缺损了。而未全开未全圆,仍使你的心有所期待,有所憧憬。

46、无论是对朋友,还是对朋友,都应该把握一个分寸,适度为最好。

47、在其位,要谋其政,先把自己那个岗位做好,先不要操心别人的事。

48、如何谋其政,首先是做事的原则,要讲究道义,其次是做事的方式,要少言多行;慎言,就是说话要小心,不要说自己做不到的事。

49、“多闻阙疑”就是要先带着耳朵去多听,有疑问的地方要先放一放;“慎言其余”就是自己觉得有把握的地方,说话时也要小心;“多见阙殆”就是要多看,有疑问的地方也先放一放。

50、多思、多想、多听、多看、谨言、慎行这么做的好处就是让自己的少一点后悔。我们在做一件事这前要先想后果,我们做事要先往远处想想,谨慎再谨慎,以求避免对他人的伤害,减少自己之后的悔恨。说话要用脑子,做事要考虑后果,这是为人处事很重要的一点。

51、“修己以敬”好好修炼自己,保持严肃恭敬的态度,“修己以安人”在修炼好自己的前提下,再想法让别人安乐。“修身”是对国家、对社会负责任的第一前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一种信仰,一种情怀,一种社会担当,但是前提是朴素的,是始自脚下的。修身养性、做好自我,就是起点。

1、《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

2、 "神于天,圣于地"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既有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协于现实世界上很多规则与障碍;又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能够在这个大地上进行他行为的拓展。

3 、读《论语》我们会发现,孔夫子教育学生时很少疾言厉色,他通常是用和缓的,因循诱导的,跟人商榷的口气。这是孔夫子教学的态度,也是儒家的一种态度。我们见到一些老师声色俱厉,经常指责他的学生不该如何如何。那是这个老师没有到境界,真正好的老师会像孔夫子这样,平和地跟学生商量着把这种天地人三才共荣共生的关系讲透。

4、真正的和-谐:它决不仅仅是一个小区邻里之间的和-谐,也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还一定包括大地上万物和-谐而快乐地共同成长;人对自然万物,有一种敬畏,有一种顺应,有一种默契。

5、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把每一个人不同的声音和-谐融入到在的集体的声音当中。真正的和-谐就是在坚持不同的声音,不同观点的前提下,对于他人的一种宽容,一种融入。

6、一个人的视力本有两种功能:一个是向外去,无限宽广地拓展世界;另一个是向内来,无限深刻地去发现内心。

7、我们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

8、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

9、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宁。

10、物质意义上的幸福生活它仅仅是个指标,而真正从内心感到安定和对于政权的认可,则来自于信仰。

11、更高的境界是,一个人不仅安于贫贱,不仅不谄媚求人,而且他的内心有一种清亮的欢乐。这种欢乐,不会被贫困的生活所剥夺,他也不会因为富贵而骄奢,他依然是内心快乐富足,彬彬有礼的君子。

12、越是竞争激烈,越是需要调整心态,并且调整与他人的关系。

13、“吮字是讲你不要强人所难,不要给别人造成伤害。言外之意是假如他人给你造成了伤害,你也应该尽量宽容。但是,真正做到宽容谈何容易。有很多时候,一个事情本来已经过去了,而我们还是老在那儿想,这么可恶的事,我怎么能原谅它呢?然后就在不断的自我咀嚼中,一次一次再受伤害。

14、所以什么叫“仁者不忧”呢?就是让你的胸怀无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就小了。

15、不仅遇事要拿得起放得下,还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所谓“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给予比获取更能使我们心中充满幸福感。

16、最快乐的方法是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7、你宽容一点,其实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

18、关爱别人就是仁慈;了解别人就是智慧。

19、在这个世界上,什么人最重要?什么事最重要?什么时间做事最重要?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就是眼下你需要帮助的人,最重要的事就是马上去做,最重要的时间就是当下,一点不能拖延。

20、我们每一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用平和的态度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

21、既然死生、富贵这些事情都是天命所归,个人无法决定,也无法左右,那就要学会承认并且顺应。保持一颗诚敬的心,使自己的言行减少过失,对待他人充分尊重,谦恭有礼。

22、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下来。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第二个态度是,要尽可能地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

23、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

24、长期困扰于人生遗憾不能自拔,对一个人的生命质量是有所损害的。

25、既然生活中的遗憾不能避免,那么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这种缺憾就非常重要了。心态不同,也许带来完全不同的生活质量。

26、一个人的自信来自于他内心的淡定与坦然。

27、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内心的强大可以化解生命中的很多遗憾。

28、要做到内心的强大,一个前提是要看轻身外之物的得与失。

29、做一个勇敢的人,用生命的力量去化解那遗憾。

30、没有道德约束的勇敢,是世界上最大的灾害。勇敢有时是一种理性制约下的力量。一个有德有仁的人,才能做到真正的勇敢。

31、内心有一种在理性制约下的自信与镇定,这是因为他有着宽广的胸怀和高远的志向。

32、当一个不幸降临了,最好的办法是让它过去,这样你才有更多的时间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你才会活的更有效率,更有好心情。

33、这样一种从容不迫的气度,这样一种谦抑的态度,其实正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

34、其实就像我们面前有半瓶子酒,悲观主义者说:这么好的酒,怎么就剩半瓶了?乐观主义者说:这么好的酒还有半瓶呢!

35、在今天这么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保持良好的心态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重要。

36、技巧不是最得要的,而技巧之外的东西则需要我们用心灵去感悟。

37、如果你的心灵很敞亮,很仁厚,你有一种坦率和勇敢,那么你有可能收获到许多意想不到的东西。

38、你想要做一个别人愿意和你交流也可以和你交流,最关键是的你要有一个敞亮的心怀。

39、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提倡的是一种人生的效率和人格的尊言。

40、用你的公正,用你的率直,用你的耿介,用你的磊落,也就是说,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坦然面对这一切。要把有限的情感,有限的才华,留在最应该使用的地方。

41、如果你有事没事总是跟在国君(领导)旁边,虽然表示亲近,但离自己招致羞辱就不远了;你有事没事总是跟在朋友旁边,虽然看起来亲密,但离你们俩疏远也就不远了。

42、看到朋友做的不对的事情,你要真心地劝告,善意地引导,如果他实在不听就算了,别再说了,不要自取其辱。

43、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越成功。

44、距离和独立是一种对人格的尊重,这种尊重即使在最亲近的人中间,也应该保有。无论父子母女之间,还是多年夫妻之间,一旦没有了这种距离、这种尊重,越过了这个尺度,到了《论语》中说的“数”这个阶段,彼此已经不独立了,就产生了隐患,离疏远甚至崩溃就不远了。

45、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彼此之间留一点分寸,有一点余地。花未全开,月未圆。这是人间最好的境界,花一旦全开,马上就要凋谢了,月一旦全圆,马上就要缺损了。而未全开未全圆,仍使你的心有所期待,有所憧憬。

46、无论是对朋友,还是对朋友,都应该把握一个分寸,适度为最好。

47、在其位,要谋其政,先把自己那个岗位做好,先不要操心别人的事。

48、如何谋其政,首先是做事的原则,要讲究道义,其次是做事的方式,要少言多行;慎言,就是说话要小心,不要说自己做不到的事。

49、“多闻阙疑”就是要先带着耳朵去多听,有疑问的地方要先放一放;“慎言其余”就是自己觉得有把握的地方,说话时也要小心;“多见阙殆”就是要多看,有疑问的地方也先放一放。

50、多思、多想、多听、多看、谨言、慎行这么做的好处就是让自己的少一点后悔。我们在做一件事这前要先想后果,我们做事要先往远处想想,谨慎再谨慎,以求避免对他人的伤害,减少自己之后的悔恨。说话要用脑子,做事要考虑后果,这是为人处事很重要的一点。

51、“修己以敬”好好修炼自己,保持严肃恭敬的态度,“修己以安人”在修炼好自己的前提下,再想法让别人安乐。“修身”是对国家、对社会负责任的第一前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一种信仰,一种情怀,一种社会担当,但是前提是朴素的,是始自脚下的。修身养性、做好自我,就是起点。


相关文章

  • 经典文言文语录
  • 小弟: 大哥近日十分忙碌,前些日子添色过度, 学习脱节,正拼命科学分呢。大学里的人都特 别做,中文系为甚。大哥本想复印他人笔记, 不料每人之想法与大哥不议而同也!偌大班级, 无人记录,只好由大家硬着头皮向教授借之。 不知小弟生活如何?大学里轻松无比,本大 学中文系里一男对十女,政男士非常畅销,如 今 ...

  • 论语以语录体和
  • 作者简介:佟昌泉(1985-),女,辽宁抚顺人,就读于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摘 要:《论语》绝非孔子著作,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纂录孔子言行而成,是口头教学情境的活化石。孔子秉承了先秦以来思想对话的传统,在其教学、从事文艺批评的活动中,重视对话,通过对话营造精神 ...

  • 语录体著作有哪些
  • 从人类历史发展的历程看出,越是在最早的教育著作中,教育家和思想家们越是喜欢用朴实生动、简洁易懂的对话语录体来阐述他们的教育思想、呈现着他们的研究成果、表达着他们对教育的理解。这种用平实、生动对话的体裁写成的作品,是教育历史上的瑰宝,是永远洋溢着生命活力的著作。 而且实际上,正如很多人都赞同的,越是学 ...

  • 摩登语录不朽地经典
  • 有本可以通,而因了各种关系,不敢通,或不愿通的。(不通两种) 其实也并非作者的不通,大抵倒是恐怕"不准通",因而先就"不敢通"了的缘故。头等聪明人不谈这些,就成了"为艺术的艺术"家。(不通两种) 现在是盗亦摩登,娼亦摩登,所以赌咒亦摩登,变成宣誓了。(赌咒) 行"中庸"的人民,其实是颇不免于偏激的。 ...

  • 论语读后感之四十八
  • 女儿的读后感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部分弟子言论的语录,孔子死后由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辑录而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他创立了儒家教派,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教育家. <论语>内容广泛,记载了关于哲学.艺术.伦理.文学.政治.教育等几个方面的言论,是儒家学派最 ...

  • 于丹经典语录100句
  • -好的学习是导致行为改变的学习。 --三十而立,就是建立心灵的自信。是一种心灵的标准。清明内省,自信坚定。“立”指你的一生所为,拿什么样的标准。 --物质的东西越少,人就越容易迷惑。 --四十不惑,内心不惶惑。 --知天命就是内心有一种定力去抵抗外界的诱-惑。 --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耳顺就是悲 ...

  •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
  •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说:“学了做人处事的道理,并在适当的时候印证练习,不也觉得高兴吗?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相聚,不也感到快乐吗?别人不理解你,而你并不生气,不也是君子的风度吗?”短短的几句话,包含了做人、做事、交友、处世的道理。 ...

  • 论语读后感之五十
  •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后人记述孔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写成于战国初期(公元前475年前后).<论语>记述了孔子的社会政治思想.哲学思想.伦理思想.教育思想等各方面,甚至记载了他的生活习惯和细节.<论语>成书时间大约在春秋.战国之际,最后的编定者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

  • 语录体的特点是
  • 语录体(1):从人类历史发展的历程看出,越是在最早的教育著作中,教育家和思想家们越是喜欢用朴实生动、简洁易懂的对话语录体来阐述他们的教育思想、呈现着他们的研究成果、表达着他们对教育的理解。这种用平实、生动对话的体裁写成的作品,是教育历史上的瑰宝,是永远洋溢着生命活力的著作。而且实际上,正如很多人都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