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规范化管理

什么是规范化管理

企业规范化管理,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末,还是一个多少有些生僻的概念,现在它也已开始成为一个最时髦的概念了。可惜人们更多的是把它等同于制度化管理,或叫标准化管理。尽管规范化管理最终也要落到制度层面上,通过规章制度来实施,但制度化管理仍远不等于规范化管理。制度仅仅是一种形式,任何一种形式的管理都可以以制度的形式予以界定和贯彻。所以,人们所说的制度化管理仅仅是强调要把企业老板或上司主管的稳定意志——不是心血来潮的冲动,以制度的形式予以界定。它仅仅是相对于由情感主导的上司老板的随意性管理行为而言的,是与能人强权管理相对立的一种管理,强调的是事事有章可循的“法制”化管理。

规范化管理则是与泰罗的科学管理相对立的,强调的是在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人的价值,而不是把人当作一个机器上的螺丝钉和齿轮,是在对人的本质特性准确把握的基础上,通过确立一套价值观念体系来引导下属员工的意志行为选择。

规范化管理的完整定义:

①以达到“八零”境界为目标;

②以满足“十化”行为要求为基本标;

③通过健全完善一套公开透明、上下认同的游戏规则;

④为管理的实施构造一个抓手,以保证“4E”控制标准的实现;

⑤在达成“八化”措施上不断努力;

⑥以协调企业发展的利益关联主体相互之间的关系;

⑦诱导他们为企业发展贡献自己资源的意志行为。

规范化管理的目标

企业规范化管理所寻求的效果标准:

“八零”境界——决策制定零失误、产品质量零次品、产品客户零遗憾、经营管理零库存、资源管理零浪费、组织结构零中间层、商务合作伙伴零抱怨、竞争对手零指责。

规范化管理的4E 控制标准

企业的每一个岗位、每一个活动、 每一份资产、每一个时刻,都处于受控之中。 企业管理规范化的行为标准

决策程序化、考核定量化、组织系统化、权责明晰化、奖惩有据化、目标计划化、业务流程化、措施具体化、行为标准化、控制过程化。

规范化管理的措施要求

•系统化

•常态化

•流程化

•标准化

•专业化

•数据化

•表单化

•信息化

规范化管理实施的关键点

规范化管理实施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点:效率、效益

规范化管理的特征

制度化管理、标准化管理都不等于规范化管理,规范化管理必须具备四个特征—— ●系统思考:贯彻整体统一、普遍联系、发展变化、相互制衡、和谐有序、中正有矩六大观念。

●员工参与:让每一个员工都参与到游戏规则的制定过程中来,以保证其理解、认同和支持。

●体系完整:有完整的思想理论,对企业管理的方法和技术进行整合和协调。

●制度健全:有能构成企业组织运行游戏规则,健全组织成员行为激励诱导机制的管理制度。

规范化管理理论体系

规范化管理理论体系示意图:

企业规范化管理的体系结构与成事定理的对应关系

在一个企业组织中,要保证企业管理获得充分好的效率和效益,使企业的每一个岗位角色都把工作圆满地做好,也就必须对应于每一个员工在圆满地做好工作的六个方面的条件上付诸努力,并堵住和避免三个推论所分析界定的可能造成的管理漏洞和失误。这也就是在企业内部全面实施规范化管理。

1. 对应于使被管理者做好工作的三个个人条件——意志动因条件、能力素质条件和热情耐心条件,就是岗位角色管理的规范化。即通过意志管理使岗位角色形成做好工作的意志意愿,通过能力管理保证每一个岗位角色都具备与其岗位工作职责相适应的能力素质,通过情感管理和情绪管理,使岗位角色在不断强化外在激励的同时,强化内在激励,以不断提升岗位角色的信心和责任感,形成其做好工作的稳定意志意愿和热情耐心。

2. 对应于圆满地做好工作的标准条件和资源条件,是组织架构设计管理的规范化。这也就是通过明确地确定每一个岗位角色所要承担工作的内容、质量要求,以及所能支配的资源,使之按照既定要求和标准,对所授予获得支配、使用权的资源的配置方式进行选择,行使决策权力,并承担相应决策的责任。

3. 对应于圆满地做好工作的方法程序条件,是业务流程管理的规范化。即至少要通过工作流程管理,事先确定每一个岗位角色所要完成的工作的具体承担方法和程序,使之只需要考虑如何进一步改进创新,提高效率和效益的问题,不必在方法程序上摸着石头过河,作不必要的探索。

4. 对应于零碎的管理体系,是企业文化建设管理的规范化。即通过自主进行企业文化模式的选择和设计、构建,为企业创造一个强势企业文化,以推动和促进企业稳定发展。

5. 对应于单向的管理沟通,是决策制定管理的规范化。即通过企业决策制定过程的程序化,保障企业员工广泛参与的权力,以使每一个岗位角色的尊严、价值、地位和个性都得到充分的尊重,强调企业内部管理规章制度的内容都必须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广泛讨论达成共识基础上,以共同约定的形式形成。

6. 对应于粗放的管理方式,是企业整体规范化管理。即全面导入企业规范化管理,对企业的五个构成部分——目标体系、组织架构、岗位角色、业务流程和企业文化——分别全面实施规范化管理,为企业组织的每一项工作的高质量完成提供保障,构建出具有自我免疫、自动修复机能的企业组织运行机制。

规范化管理与标准化管理的区别

标准化管理更多地是强调把为达成组织目标的行为过程以具体的标准加以界定,并用所界定的行为过程标准来约束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双方的行为,其内涵接近制度化管理。规范化管理除了强调要贯彻体现一套完整的价值观念体系,使所制定的目标和行为标准不再是孤立的只零破碎的制度规范之外,重点强调的是,对管理行为和标准进行统一必须建立在科学的人性理论基础上,要求在一个完整的体系上,来实施被管理者具有一定价值选择自由的管理。它不是简单地对企业组织运行的活动和过程制定具体的行为标准。

企业规范化管理的四个重要特征

1. 企业规范化管理强调必须有一套系统的价值观念体系,对企业管理的活动进行整合企业是一个有机整体,对企业进行管理的行为方式、方法,也就不能是只零破碎的。企业是由人构成的,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源也是人,而主导人的意志行为的却直接是他的价值观念。所以企业规范化管理必须有一套企业内部一致认同的价值观念体系作为指导思想来协调企业组织运行和管理的行为,使企业方方面面的管理方法和技术,融合为一个整体,并彼此协调照应。这是企业规范化管理的首要特征。百衲衣式地把其它企业的管理方式、方法东搬一点,西凑一点,是不能获得理想的企业管理效果的。一套系统的在企业内部广泛认同的价值观念体系,是构成企业组织自我免疫、自动修复机能的基础。企业组织有了这样一套价值观念体系为企业组织的运行提供指导思想,任何有违于企业发展正道的行为和作法,才能被及时纠正,

避免不利于企业

带来灾难性后果之后再“肃反”纠正。 持续稳定发展的行为和作法,给企业的发展

2. 企业规范化管理必须吸收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精华

管理就是对人的意志行为进行诱导,以服务于管理者的意志目标。中国有延续5000年的文明史,在这漫长的社会发展历史中,积累和发展了丰富的人际关系协调处理的思想理论。中国文化中协调人际关系的思想理论,相对于利益关联主体多样化的企业管理,相比欧美的机械主义的管理理论,就显得从容而有效得多。

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从20世纪90年代中叶出版至今是盛誉不衰,被称作“90年代企业管理的圣经”。可人们怎么也不会想到,他的这一经典论著的思想理论却与中国古代文化有关,是直接从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理论中吸取了营养。彼得圣洁本人也不隐讳这一点。他明确表示过,他这一书的思想理论直接是由台湾文化学教授南怀瑾先生的著述媒介,从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理论中得到了启发。甚至他出行东方世界时,总要挤出时间去拜访拜访南怀瑾教授。

这可能是一件让那些挂“洋头”的经理人和商学院的中国教授们感到难堪的事。他们所效法的居然是来自于被他们视作破烂丢在厢房无人问津的东西。中国历史连续 5000多年没有中断,这不仅仅是因为地缘关系,而且直接与在中国古代就形成了一套有效地协调多方

面利益关系的文化直接相关。因此,如果我们想构建企业自我免疫、自动修复的机能,也就必须从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吸取丰富的营养。

3. 企业规范化管理强调要协调企业发

展的所有利益关联主体的关系,而不单是服务于投资人的赚钱赢利目的

当代企业不再仅仅是资本增值的机器,而是服务于企业发展的多种利益主体的一种公共组织。强调协调企业发展的所有利益关联主体的关系,也就是必须和必要的。要实现企业的稳定发展,作为企业也就必须赚钱。并且到任何时候,企业也是赚钱赢利的工具。只不过这所赚的钱不能为投资人所独占。如果企业投资人和经营人置企业其它利益关联主体的利益于不顾,甚至掠夺侵犯他们的利益,企业的发展就不免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其利益受到掠夺侵犯的人,还会全力为企业的发展作贡献?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这个道理近100年前就有人意识到了。拥有连续百年辉煌发展史的世界医药巨头美国强生公司的创始人罗伯特·约翰逊,1908年就明确把服务顾客和关心员工放在股东报酬之前。1943年,小罗伯特·约翰逊在他为公司制定的经营方针——《我们的信念》中更是明确地把客户、员工、管理人员、社区的利益放在了股东利益之上,而股东利益仅仅居于第五位。现代企业的管理就更应该如此。企业发展在当代社会不再是仅仅依赖于资本这一单一要素,甚至在高科技行业的企业中,它连一个主要的要素也算不上。在企业发展中起作用的任何一个因素的被忽视,都会影响企业本身的发展。

协调企业发展的所有利益关联主体的关系,却直接是构建企业自我免疫、自动修复机能的途径。像美国人一样,想用枪杆子打出安定、打出和平,也只能是缘木求鱼。不仅如此,而且还会陷入相反的危机之中,越打越不安定,越打越不和平。

4. 企业规范化管理强调必须完整地承认被管理者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人的价值、尊严、地位和个性

这也就是必须消除过去关于人的本质特性假定的片面性,整合经济人、动物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文化人、复杂人多种片面性假设,认定人的主体性,以主体人原理为理论基础。主体人原理,也就是管理学的第一原理——“人性定理”。这一定理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一句话:“任何一个健康的人的任何一个行为,都是服务于他自己的目的的。”人性定理强调:

1). 人是具有自我意识的存在物,明白自己是不同于他人、它物,并且独立于他人、它物之外存在;

2). 人的所有行为都是自我选择的结果,没有哪种由自己完成的行为,是他人强加的;

3). 人的任何一个行为,都是谋求自我肯定,服务于他自己的目的;

4). 人在任何时候都只是根据自己所寻求的目的和目标来关注世界、关注他人,与自己所寻求的目的、目标不相关的人和物都是视而不见的;

5). 强调人不仅仅寻求自我肉体保全的“有”的欲望的满足,而且重视自我价值实现的“能”的欲望和自我立法的“善”的欲望的满足,并且“能”和“善”两种欲望是无限的;

6). 人如果没有外在的约束,被肌肤之利和短期利益所迷惑而放弃和忽视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走向自我异化是不可避免的。

企业规范化管理的本质要求

企业规范化管理,也需要制度化,也需要标准化,但它的重点在于为企业构建一个具有自我免疫、自动修复的机能。也就是说,使企业组织形成一种内在的自我免疫功能,能自动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能抵御外部力量的侵害。并且当企业组织在发展过程中遭遇外部创伤后,能自动地修复愈合,使企业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或者说,它是要赋予企业组织一种生命力量,让企业像一个生命有机体一样,无论内部原因,还是外部原因,致使企业组织发生创伤和病变后,具有自动愈合、自动产生抗体抵御病源,恢复健康的机能。现实中绝大部分走上不归之路的企业,之所以会因为很小一点挫折,就导致企业组织分裂解体,其原因就在于它没有这种自我免疫和自动修复的机能。

什么是艺术管理

艺术管理专业是一门理论和应用性结合很强的交叉学科,该专业以艺术学为基础,以管理学为依托,与艺术鉴赏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心理学、统计学、会计学等诸门学科相结合,将艺术策划、艺术传播、艺术营销等新型运用门类作为主要教学研究内容;以案例调研、专业实习和媒体技术运用作为特色教学手段,是一个跨学科的新型专业。

艺术管理对中国的高等教育来说是一个较新的学科领域,近年来,随着中国艺术市场的升温,该专业的毕业生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艺术理论加实践经验成为这一专业人才供不应求的原因。由于国内教育部门还没有艺术管理这一明确的学科代码,很多高校都是以文化产业管理等笼统的名称招生,造成这一领域较为模糊的发展环境。

艺术管理学什么

许多人认为,艺术创作的独立性很强,很难理解艺术为什么还需要管理这一概念。几年过去,艺术管理专业在中国高校发展成了一门时髦专业,不仅艺术院校纷纷设置此系,各大综合类院校也开设了这一专业,只不过,它的叫法五花八门。

记者获悉,在国外,“艺术管理”的概念清晰,甚至专业细分到时尚管理、体育管理、娱乐管理各个方向。但在我国的叫法并不统一,比如综合院校中就有文化创意产业管理、艺术传播、文化传播、文化艺术管理等各类称呼。在国内,教育部学科代码里有文化创意产业管理专业但没有艺术管理专业代码。文化产业不外乎电影、音乐、美术、设计等几大艺术门类,所以余丁主任认为,文化产业管理不如叫“艺术管理”更为合适。

近日,第一本探讨中美两国视觉艺术管理的专著——《向艺术致敬:中美视觉艺术管理》,已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艺术管理系主任简·杰弗里(JoanJeffri)教授和中国中央美术

学院艺术管理系主任余丁教授合作撰写。余丁主任表示,这种课程名字设置的不统一,恰恰反映了在我国当前的教育界,对“艺术管理”认识的模糊。

艺术管理适合什么人学

余丁教授结合多年的教学和实践经验告诉记者,艺术管理的关键是,管理者如何把一个很好的艺术品给观众。“它不是一般管理问题,管理者首先需要对艺术品创作、生产传播有一个基本判断力。这种判断力是像MBA 教育无法培养出来到的。”余丁教授与简·杰弗里教授讨论后取得共识,认为艺术管理与工商管理最大的不同在于管理里面的非营利部分。“MBA教给学生一定要计算成本和利润,但谁能说清艺术管理的成本呢? 艺术品、艺术家的创作等等这些艺术管理环节中的关键部分是无法计算价值的,所以,管理最重要是对艺术价值的判断——在这个前提下管理难度很高。”

在当前中国刚刚兴起的视觉艺术管理领域存在两类人:一类人对艺术有感觉但不会管理,凭感性做事; 还有一类人懂管理,但不知道什么是好艺术。“这两种人在一起会发生冲突,而真正合格的艺术管理者应该找到两者间很好的结合点。”针对这种现状,余丁总结艺术管理的重点是如何掌控艺术家、作品和观众的关系。对于艺术管理人才培养方向而言,要重点培养管理者对艺术的认识、和谐三者关系。

什么是管理艺术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 点击数: 1163 日期:

2009-7-10

管理艺术是指管理活动中的一种高超的手段和方法,它是在长

期的管理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建立在一定的素养、才能、知识 、经验基础上的有创造性的管理技巧。

管理艺术的特点

管理艺术的特点,在于它的弹性,它受管理者、被管理者、 管理环境三个因素制约,具体特点:

① 灵活性(随机性)处理随机事件的应变能力和技巧。

② 多样性

③ 实践性

④ 技巧性

⑤ 创造性

⑥ 经验性

管理者应掌握的管理艺术

迪克•卡克森说:“管理技巧是所有技巧中最大的一种技巧。”

现代管理者应重点掌握三个方面的艺术。即对人、对事、对时间的管理艺术。

(1)对人的管理艺术

作为一个管理者,对人的管理艺术,关键是对下级, 主要在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同级重要争取得到他们对你工作的配合和默契; 对上级主要是取得他们的领导 和支持。怎么处理好这“一线三点”的关系呢?

① 对下级要用人之长

② 对同级互相尊重

③ 对上级严于律已

④ 在企业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2)对事的管理艺术(理事艺术)

① 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学会“弹钢琴”)

② 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③ 抓住中心,突出重点(抓住主要矛盾)

④ 层次分明,秩序井然(抓住两头带中间)

⑤ 注意分寸,掌握火候

(3)对时间的管理艺术

管理者对时间的运用的艺术在于如何分割、集中、巧于应付。

管理是一门学问,因为管理是有规律可循的,管理者所要做的就是要按管理的规律进行管理。管理科学中的所有构成部分都是规律的总结,比如:营销管理中的“4P”,财务管理中的“现金流”,生产管理中的“作业流程”,供应链管理中的“成本、品质、交货”,战略管理中的“高差异、低成本、专门化”等等都是管理的规律,管理学就是探讨这些规律的。在管理的规律中,我认为有这样几个是非常重要的:第一,管理只对绩效负责;第二,在管理体系中人与人并不平等;第三,管理不谈对错,只是面对事实,解决问题 什么是信息流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 点击数: 1194 日期:2009-7-7

信息流就是信息流量,它不仅指很多信息量的集合同时更重要

的是这些信息的传递;即信息的流动。信息流通畅指信息能够快速地或在规定的时间内传递到应该接受到信息的各个地方; 没有任何阻塞。

信息流是在空间和时间上向同一方向运动中的一组信息,它有共同的信息源和信息接收者,即是由一个分支机构(信息源)向另一个分支机构(地址)传递的全部信息的集合。各个信息流组成了企业的信息网,称之为企业的神经系统。信息流畅与否,决定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是否能正常运行。

物流、商流与信息流的关系

一个完整的商务活动包含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其中资金流是在所有权更迭的交易过程中发生的,可以认为从属于商流;信息流则分别从属于商流和物流,属于物流的部分称为物流信息。所以流通实际上是由商流和物流组成的。商流、物流、信息流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信息流是先行,商流是主体,物流是后勤。在流通过程中,以信息流为媒介,通过商流实现商品的价值,通过物流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

商流是对象物所有权转移的活动。在商流中的物资也称为商品,商流活动一般称为贸易或交易。商品通过交易活动由供给方转让给需求方,这种转让是按价值规律进行的。商流的研究内容是商品交换的全过程,具体包括市场需求预测,计划分配与供应,货源组织、订货、采购调拨、销售等。其中既包括贸易决策,也包括具体业务及财物的处理。

商流和物流都是流通的组成部分,二者结合才能有效地实现商品由供方向需方的转移过程。一般在商流发生之后,即所有权的转移达成交易之后,货物必然要根据新货主的需要进行转移,这就导致相应的物流活动出现。必须强调指出:只有在有物流需求的情况下,才能有发生商流的契机,也就是说有购物需求的情况下才能发生交易行为。因此,物流是产生商流的物质基础,在交易实施的步骤上商流是物流的先导。二者相辅相成,密切配合,缺一不可。只有在流通的局部环节,在特殊情况下,商流和物流可能独立发生,一般而言,从全局来看商流和物流总是相伴发生的。

物流服务于商流,商流引导物流。

发展物流,激发商流。

完善物流,加快商流。

信息流是企业发展的脉络

评价企业成功与否,一个简易的办法是看其物流、工作流和信息流“三流”的情况,其中,信息流的质量、速度和覆盖范围,尤其可以“映照”企业的生产、管理和决策等各方面的“成色”。企业的“生命活动”最终都将以信息流的“高级形式”展现„„

评价企业成功与否,一个简易的办法是看其物流、工作流和信息流“三流”的情况,其中,信息流的质量、速度和覆盖范围,尤其可以“映照”企业的生产、管理和决策等各方面的“成色”。因为物流、工作流在企业的“生命活动”中无不最终以信息流的“高级形

式”展现,就象生物体的所有活动都是基于神经系统传递的生物电信号一样。因此,深入认识“信息流”,将掀开企业发展的新视角。

如同流动的资金带来价值一样,当信息不受限制的从一个地点流动到另一地点,帮助企业实时获取信息,并促使企业创造出真正的经济效益时,才具有最高的价值和意义。其关键, 是打造闭环的信息流。不仅要打破企业内部各种信息孤岛,实现数据的收集整合、加工分析、信息的传递应用,以及信息数据的再加工、应用的反复“循环”,还要将企业内部的信息流与企业外部上下游用户的需求信息结合起来,形成“内外融合”的闭环的“大信息流”。这样认识信息流,可以帮助用户“打开眼界”,审视IT 建设中局部与整体统一规划和发展的问题,即通过集成实现不同层面的信息流同时,也要为建立企业间高效的信息流打好基础。

此外,建立全面的信息流也是实现业界提出的“按需应用IT 资源”理想的基础。信息流具有速度、质量等特征,反映着企业的IT 基础水平。信息流速度慢,企业无法及时获取所需信息。而系统数据不完整或得到不一致数据,又将严重影响信息流的质量,进而影响业务系统的成败。只有高质量的信息数据不受任何限制平稳地流向所需位置,才能最终实现按需应用的理想。这对企业各层系统的无缝集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建立丰富的实施信息流的技术方案体系,包括数据层集成、应用层集成、垂直业务处理层集成、发布层集成以及通

用建模和开发工具的应用。“信息流”是企业发展的基本脉络。

就企业而言,信息本身是对某笔业务的反映(该业务可能涉及到物资、资金、人力等资源的变化)。例如仓库A 收到100件红色中号夹克衫,那么在公司存货记录表上需要有一条记录(信息)来反映该笔收货。而信息流是指信息在企业内部的不同部门、个人之间或者是信息在企业与企业外(客户、供应商、股东、政府等)之间的流动,信息流是对企业业务流程的反映。所谓信息流重组就是对信息流的重新设计,从而使得信息流真实、准确、及时地反映企业的业务流程。

因此,信息流和业务流程之间的关系可以理解为:业务流程是信息流的载体,信息流是对业务流程的反映。如果企业对信息流进行重组,则可能达到信息流真实、准确、及时地反映业务流程的目的,但是不能达到优化业务流程以及改进关键绩效领域的目的。相反,如果企业从业务流程重组开始,那么企业则可以达到优化业务流程(包括优化信息流)的目的。

综上述,业务流程重组和信息流重组不完全是指同一件事情。业务流程重组可以带来信息流重组,而信息流重组不一定能带来业务流程的重组。

什么是战略信息管理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点击数: 305 日期:

2008-11-10

从理论来源的角度考察,战略信息管理可以视作战略管理与信

息管理的交集,是一种跨领域的管理活动;

从战略规划的角度考察,战略信息管理可以视之为信息战略的展开过程,是企业信息功能战略的制订、实施、监控、调整及其与企业业务战略的整合过程;

从领域分析的角度考察,战略信息管理可以视之为一个跨越所有企业活动领域的相对独立的功能领域,是围绕信息、信息技术、信息人员、信息设备及其它相关资源实施规划、预算、组织、指挥、控制、协调和培训等活动的多功能领域。

美国Ernst & Young公司信息技术和战略中心的研究员James V. McGee和Laurence Prusak 在《Managing Information Strategically》一书中提出了一种战略信息管理理论。

McGee 和Prusak 的战略信息管理理论侧重探讨了以下问题:

(1)信息与战略设计。该部分首先从信息的角度分析了作为整体的公司战略,指出信息技术的优势易于模仿所以不能持久,只有持续地改进信息管理才能与竞争对手拉开距离;其次,论述了信息怎样促进传统战略的设计以及怎样为新的战略创造机会;再次,探索了电子商务领域中的竞争与合作问题。

(2)战略实施:信息过程、基础结构和政治学。该部分着重探讨了组织内部的信息管理怎样影响战略实施的问题,内容包括信息管理的过程、信息基础结构以及信息政治学模型。

(3)联接设计与实施:测量、反馈和学习。该部分着重论述了信息在连接设计与实施方面的中心作用,内容包括信息与管理过程、信息与组织学习等。

荷兰信息管理学家Poel 在《Theory and Practice of Information Strategies》一书中提出了另一种战略信息管理理论。Poel 认为,信息战略从属于企业战略管理和企业信息管理两个领域,并且是连结这两个领域的纽带

在企业信息功能领域,战略信息管理是沿着两个方向成长的:沿着技术方向,经由数据处理——管理信息系统——战略信息系统——IT 战略管理,而最终实现了与业务战略的整合,形成了战略信息管理;沿着信息资源方向,经由文献管理(包括档案管理、记录管理和图书馆管理)——科技情报管理——竞争情报分析——战略规划,而最终依托战略信息系统,开创了战略信息管理的新领域。当企业信息功能领域的两大主流沿着不同的方向到达战略信息管理的高度时,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已自成一体,需要做的只是通过信息体制使这种自成一体的新的“信息功能体”制度化和组织化,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功能的作用。 战略信息管理本身是一个时空统一的研究领域和理论体系,是由相互关联的信息技术管理、信息资源管理和电子商务管理三部分组成的。从历时的角度来看,这三部分是依次发展起来的,一般是先引进和发展信息技术,然后将重点转向信息资源建设,最后

然而然形成电子商务功能,这个过程也就是企业的信息化进程;从共

时的角度来看,这三部分自下而上构成了一个公司的信息结构,表征着企业的信息管理理念并体现企业在信息管理方面投入的积淀。

信息技术管理是战略信息管理的基础,其核心任务是设计和建立与一个公司的业务相调配的体系结构,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企业运行和管理方面的作用,重塑企业的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

信息资源管理是战略信息管理的核心,其主要任务是挖掘、收集、组织、分析、传播支持企业决策的信息资源,提高决策的质量和成功率,增加产品或服务的信息含量,促进企业的创新活动,加速企业的变革和转型;

网络商务管理是战略信息管理的延伸,是企业传统业务的信息化,其主要任务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信息资源能力,实现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或服务,创造企业在网络时代的竞争优势。

战略信息管理也是围绕信息战略而展开的过程,是由信息战略制定、信息战略实施、信息战略控制三个环节组成的。

在制定信息战略时,首先要理顺信息战略与企业业务战略和总体战略的关系,全面、深入地分析企业信息功能的外部和内部环境及其变化趋势,确定影响信息战略制定和实施的关键性因素,并有针对性地制定、评价和选择企业信息战略。

在实施信息战略时,首先要确立和培育适应时代发展的信息价值观和信息文化,建立适应企业战略发展所需的信息组织和信息队伍,不断调整和完善资源配置的方式,强化信息功能与其它业务功能和管理功能的协调与协同,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资源在降低风险、提高效率、改进效果、促进创新等方面的作用,切实支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和企业的战略转型。

在进行战略控制时,首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动态追踪企业信息战略的实施过程,联系企业信息战略目标和实施情况进行实时分析,并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和修正战略,以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什么是规范化管理

企业规范化管理,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末,还是一个多少有些生僻的概念,现在它也已开始成为一个最时髦的概念了。可惜人们更多的是把它等同于制度化管理,或叫标准化管理。尽管规范化管理最终也要落到制度层面上,通过规章制度来实施,但制度化管理仍远不等于规范化管理。制度仅仅是一种形式,任何一种形式的管理都可以以制度的形式予以界定和贯彻。所以,人们所说的制度化管理仅仅是强调要把企业老板或上司主管的稳定意志——不是心血来潮的冲动,以制度的形式予以界定。它仅仅是相对于由情感主导的上司老板的随意性管理行为而言的,是与能人强权管理相对立的一种管理,强调的是事事有章可循的“法制”化管理。

规范化管理则是与泰罗的科学管理相对立的,强调的是在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人的价值,而不是把人当作一个机器上的螺丝钉和齿轮,是在对人的本质特性准确把握的基础上,通过确立一套价值观念体系来引导下属员工的意志行为选择。

规范化管理的完整定义:

①以达到“八零”境界为目标;

②以满足“十化”行为要求为基本标;

③通过健全完善一套公开透明、上下认同的游戏规则;

④为管理的实施构造一个抓手,以保证“4E”控制标准的实现;

⑤在达成“八化”措施上不断努力;

⑥以协调企业发展的利益关联主体相互之间的关系;

⑦诱导他们为企业发展贡献自己资源的意志行为。

规范化管理的目标

企业规范化管理所寻求的效果标准:

“八零”境界——决策制定零失误、产品质量零次品、产品客户零遗憾、经营管理零库存、资源管理零浪费、组织结构零中间层、商务合作伙伴零抱怨、竞争对手零指责。

规范化管理的4E 控制标准

企业的每一个岗位、每一个活动、 每一份资产、每一个时刻,都处于受控之中。 企业管理规范化的行为标准

决策程序化、考核定量化、组织系统化、权责明晰化、奖惩有据化、目标计划化、业务流程化、措施具体化、行为标准化、控制过程化。

规范化管理的措施要求

•系统化

•常态化

•流程化

•标准化

•专业化

•数据化

•表单化

•信息化

规范化管理实施的关键点

规范化管理实施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点:效率、效益

规范化管理的特征

制度化管理、标准化管理都不等于规范化管理,规范化管理必须具备四个特征—— ●系统思考:贯彻整体统一、普遍联系、发展变化、相互制衡、和谐有序、中正有矩六大观念。

●员工参与:让每一个员工都参与到游戏规则的制定过程中来,以保证其理解、认同和支持。

●体系完整:有完整的思想理论,对企业管理的方法和技术进行整合和协调。

●制度健全:有能构成企业组织运行游戏规则,健全组织成员行为激励诱导机制的管理制度。

规范化管理理论体系

规范化管理理论体系示意图:

企业规范化管理的体系结构与成事定理的对应关系

在一个企业组织中,要保证企业管理获得充分好的效率和效益,使企业的每一个岗位角色都把工作圆满地做好,也就必须对应于每一个员工在圆满地做好工作的六个方面的条件上付诸努力,并堵住和避免三个推论所分析界定的可能造成的管理漏洞和失误。这也就是在企业内部全面实施规范化管理。

1. 对应于使被管理者做好工作的三个个人条件——意志动因条件、能力素质条件和热情耐心条件,就是岗位角色管理的规范化。即通过意志管理使岗位角色形成做好工作的意志意愿,通过能力管理保证每一个岗位角色都具备与其岗位工作职责相适应的能力素质,通过情感管理和情绪管理,使岗位角色在不断强化外在激励的同时,强化内在激励,以不断提升岗位角色的信心和责任感,形成其做好工作的稳定意志意愿和热情耐心。

2. 对应于圆满地做好工作的标准条件和资源条件,是组织架构设计管理的规范化。这也就是通过明确地确定每一个岗位角色所要承担工作的内容、质量要求,以及所能支配的资源,使之按照既定要求和标准,对所授予获得支配、使用权的资源的配置方式进行选择,行使决策权力,并承担相应决策的责任。

3. 对应于圆满地做好工作的方法程序条件,是业务流程管理的规范化。即至少要通过工作流程管理,事先确定每一个岗位角色所要完成的工作的具体承担方法和程序,使之只需要考虑如何进一步改进创新,提高效率和效益的问题,不必在方法程序上摸着石头过河,作不必要的探索。

4. 对应于零碎的管理体系,是企业文化建设管理的规范化。即通过自主进行企业文化模式的选择和设计、构建,为企业创造一个强势企业文化,以推动和促进企业稳定发展。

5. 对应于单向的管理沟通,是决策制定管理的规范化。即通过企业决策制定过程的程序化,保障企业员工广泛参与的权力,以使每一个岗位角色的尊严、价值、地位和个性都得到充分的尊重,强调企业内部管理规章制度的内容都必须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广泛讨论达成共识基础上,以共同约定的形式形成。

6. 对应于粗放的管理方式,是企业整体规范化管理。即全面导入企业规范化管理,对企业的五个构成部分——目标体系、组织架构、岗位角色、业务流程和企业文化——分别全面实施规范化管理,为企业组织的每一项工作的高质量完成提供保障,构建出具有自我免疫、自动修复机能的企业组织运行机制。

规范化管理与标准化管理的区别

标准化管理更多地是强调把为达成组织目标的行为过程以具体的标准加以界定,并用所界定的行为过程标准来约束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双方的行为,其内涵接近制度化管理。规范化管理除了强调要贯彻体现一套完整的价值观念体系,使所制定的目标和行为标准不再是孤立的只零破碎的制度规范之外,重点强调的是,对管理行为和标准进行统一必须建立在科学的人性理论基础上,要求在一个完整的体系上,来实施被管理者具有一定价值选择自由的管理。它不是简单地对企业组织运行的活动和过程制定具体的行为标准。

企业规范化管理的四个重要特征

1. 企业规范化管理强调必须有一套系统的价值观念体系,对企业管理的活动进行整合企业是一个有机整体,对企业进行管理的行为方式、方法,也就不能是只零破碎的。企业是由人构成的,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源也是人,而主导人的意志行为的却直接是他的价值观念。所以企业规范化管理必须有一套企业内部一致认同的价值观念体系作为指导思想来协调企业组织运行和管理的行为,使企业方方面面的管理方法和技术,融合为一个整体,并彼此协调照应。这是企业规范化管理的首要特征。百衲衣式地把其它企业的管理方式、方法东搬一点,西凑一点,是不能获得理想的企业管理效果的。一套系统的在企业内部广泛认同的价值观念体系,是构成企业组织自我免疫、自动修复机能的基础。企业组织有了这样一套价值观念体系为企业组织的运行提供指导思想,任何有违于企业发展正道的行为和作法,才能被及时纠正,

避免不利于企业

带来灾难性后果之后再“肃反”纠正。 持续稳定发展的行为和作法,给企业的发展

2. 企业规范化管理必须吸收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精华

管理就是对人的意志行为进行诱导,以服务于管理者的意志目标。中国有延续5000年的文明史,在这漫长的社会发展历史中,积累和发展了丰富的人际关系协调处理的思想理论。中国文化中协调人际关系的思想理论,相对于利益关联主体多样化的企业管理,相比欧美的机械主义的管理理论,就显得从容而有效得多。

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从20世纪90年代中叶出版至今是盛誉不衰,被称作“90年代企业管理的圣经”。可人们怎么也不会想到,他的这一经典论著的思想理论却与中国古代文化有关,是直接从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理论中吸取了营养。彼得圣洁本人也不隐讳这一点。他明确表示过,他这一书的思想理论直接是由台湾文化学教授南怀瑾先生的著述媒介,从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理论中得到了启发。甚至他出行东方世界时,总要挤出时间去拜访拜访南怀瑾教授。

这可能是一件让那些挂“洋头”的经理人和商学院的中国教授们感到难堪的事。他们所效法的居然是来自于被他们视作破烂丢在厢房无人问津的东西。中国历史连续 5000多年没有中断,这不仅仅是因为地缘关系,而且直接与在中国古代就形成了一套有效地协调多方

面利益关系的文化直接相关。因此,如果我们想构建企业自我免疫、自动修复的机能,也就必须从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吸取丰富的营养。

3. 企业规范化管理强调要协调企业发

展的所有利益关联主体的关系,而不单是服务于投资人的赚钱赢利目的

当代企业不再仅仅是资本增值的机器,而是服务于企业发展的多种利益主体的一种公共组织。强调协调企业发展的所有利益关联主体的关系,也就是必须和必要的。要实现企业的稳定发展,作为企业也就必须赚钱。并且到任何时候,企业也是赚钱赢利的工具。只不过这所赚的钱不能为投资人所独占。如果企业投资人和经营人置企业其它利益关联主体的利益于不顾,甚至掠夺侵犯他们的利益,企业的发展就不免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其利益受到掠夺侵犯的人,还会全力为企业的发展作贡献?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这个道理近100年前就有人意识到了。拥有连续百年辉煌发展史的世界医药巨头美国强生公司的创始人罗伯特·约翰逊,1908年就明确把服务顾客和关心员工放在股东报酬之前。1943年,小罗伯特·约翰逊在他为公司制定的经营方针——《我们的信念》中更是明确地把客户、员工、管理人员、社区的利益放在了股东利益之上,而股东利益仅仅居于第五位。现代企业的管理就更应该如此。企业发展在当代社会不再是仅仅依赖于资本这一单一要素,甚至在高科技行业的企业中,它连一个主要的要素也算不上。在企业发展中起作用的任何一个因素的被忽视,都会影响企业本身的发展。

协调企业发展的所有利益关联主体的关系,却直接是构建企业自我免疫、自动修复机能的途径。像美国人一样,想用枪杆子打出安定、打出和平,也只能是缘木求鱼。不仅如此,而且还会陷入相反的危机之中,越打越不安定,越打越不和平。

4. 企业规范化管理强调必须完整地承认被管理者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人的价值、尊严、地位和个性

这也就是必须消除过去关于人的本质特性假定的片面性,整合经济人、动物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文化人、复杂人多种片面性假设,认定人的主体性,以主体人原理为理论基础。主体人原理,也就是管理学的第一原理——“人性定理”。这一定理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一句话:“任何一个健康的人的任何一个行为,都是服务于他自己的目的的。”人性定理强调:

1). 人是具有自我意识的存在物,明白自己是不同于他人、它物,并且独立于他人、它物之外存在;

2). 人的所有行为都是自我选择的结果,没有哪种由自己完成的行为,是他人强加的;

3). 人的任何一个行为,都是谋求自我肯定,服务于他自己的目的;

4). 人在任何时候都只是根据自己所寻求的目的和目标来关注世界、关注他人,与自己所寻求的目的、目标不相关的人和物都是视而不见的;

5). 强调人不仅仅寻求自我肉体保全的“有”的欲望的满足,而且重视自我价值实现的“能”的欲望和自我立法的“善”的欲望的满足,并且“能”和“善”两种欲望是无限的;

6). 人如果没有外在的约束,被肌肤之利和短期利益所迷惑而放弃和忽视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走向自我异化是不可避免的。

企业规范化管理的本质要求

企业规范化管理,也需要制度化,也需要标准化,但它的重点在于为企业构建一个具有自我免疫、自动修复的机能。也就是说,使企业组织形成一种内在的自我免疫功能,能自动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能抵御外部力量的侵害。并且当企业组织在发展过程中遭遇外部创伤后,能自动地修复愈合,使企业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或者说,它是要赋予企业组织一种生命力量,让企业像一个生命有机体一样,无论内部原因,还是外部原因,致使企业组织发生创伤和病变后,具有自动愈合、自动产生抗体抵御病源,恢复健康的机能。现实中绝大部分走上不归之路的企业,之所以会因为很小一点挫折,就导致企业组织分裂解体,其原因就在于它没有这种自我免疫和自动修复的机能。

什么是艺术管理

艺术管理专业是一门理论和应用性结合很强的交叉学科,该专业以艺术学为基础,以管理学为依托,与艺术鉴赏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心理学、统计学、会计学等诸门学科相结合,将艺术策划、艺术传播、艺术营销等新型运用门类作为主要教学研究内容;以案例调研、专业实习和媒体技术运用作为特色教学手段,是一个跨学科的新型专业。

艺术管理对中国的高等教育来说是一个较新的学科领域,近年来,随着中国艺术市场的升温,该专业的毕业生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艺术理论加实践经验成为这一专业人才供不应求的原因。由于国内教育部门还没有艺术管理这一明确的学科代码,很多高校都是以文化产业管理等笼统的名称招生,造成这一领域较为模糊的发展环境。

艺术管理学什么

许多人认为,艺术创作的独立性很强,很难理解艺术为什么还需要管理这一概念。几年过去,艺术管理专业在中国高校发展成了一门时髦专业,不仅艺术院校纷纷设置此系,各大综合类院校也开设了这一专业,只不过,它的叫法五花八门。

记者获悉,在国外,“艺术管理”的概念清晰,甚至专业细分到时尚管理、体育管理、娱乐管理各个方向。但在我国的叫法并不统一,比如综合院校中就有文化创意产业管理、艺术传播、文化传播、文化艺术管理等各类称呼。在国内,教育部学科代码里有文化创意产业管理专业但没有艺术管理专业代码。文化产业不外乎电影、音乐、美术、设计等几大艺术门类,所以余丁主任认为,文化产业管理不如叫“艺术管理”更为合适。

近日,第一本探讨中美两国视觉艺术管理的专著——《向艺术致敬:中美视觉艺术管理》,已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艺术管理系主任简·杰弗里(JoanJeffri)教授和中国中央美术

学院艺术管理系主任余丁教授合作撰写。余丁主任表示,这种课程名字设置的不统一,恰恰反映了在我国当前的教育界,对“艺术管理”认识的模糊。

艺术管理适合什么人学

余丁教授结合多年的教学和实践经验告诉记者,艺术管理的关键是,管理者如何把一个很好的艺术品给观众。“它不是一般管理问题,管理者首先需要对艺术品创作、生产传播有一个基本判断力。这种判断力是像MBA 教育无法培养出来到的。”余丁教授与简·杰弗里教授讨论后取得共识,认为艺术管理与工商管理最大的不同在于管理里面的非营利部分。“MBA教给学生一定要计算成本和利润,但谁能说清艺术管理的成本呢? 艺术品、艺术家的创作等等这些艺术管理环节中的关键部分是无法计算价值的,所以,管理最重要是对艺术价值的判断——在这个前提下管理难度很高。”

在当前中国刚刚兴起的视觉艺术管理领域存在两类人:一类人对艺术有感觉但不会管理,凭感性做事; 还有一类人懂管理,但不知道什么是好艺术。“这两种人在一起会发生冲突,而真正合格的艺术管理者应该找到两者间很好的结合点。”针对这种现状,余丁总结艺术管理的重点是如何掌控艺术家、作品和观众的关系。对于艺术管理人才培养方向而言,要重点培养管理者对艺术的认识、和谐三者关系。

什么是管理艺术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 点击数: 1163 日期:

2009-7-10

管理艺术是指管理活动中的一种高超的手段和方法,它是在长

期的管理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建立在一定的素养、才能、知识 、经验基础上的有创造性的管理技巧。

管理艺术的特点

管理艺术的特点,在于它的弹性,它受管理者、被管理者、 管理环境三个因素制约,具体特点:

① 灵活性(随机性)处理随机事件的应变能力和技巧。

② 多样性

③ 实践性

④ 技巧性

⑤ 创造性

⑥ 经验性

管理者应掌握的管理艺术

迪克•卡克森说:“管理技巧是所有技巧中最大的一种技巧。”

现代管理者应重点掌握三个方面的艺术。即对人、对事、对时间的管理艺术。

(1)对人的管理艺术

作为一个管理者,对人的管理艺术,关键是对下级, 主要在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同级重要争取得到他们对你工作的配合和默契; 对上级主要是取得他们的领导 和支持。怎么处理好这“一线三点”的关系呢?

① 对下级要用人之长

② 对同级互相尊重

③ 对上级严于律已

④ 在企业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2)对事的管理艺术(理事艺术)

① 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学会“弹钢琴”)

② 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③ 抓住中心,突出重点(抓住主要矛盾)

④ 层次分明,秩序井然(抓住两头带中间)

⑤ 注意分寸,掌握火候

(3)对时间的管理艺术

管理者对时间的运用的艺术在于如何分割、集中、巧于应付。

管理是一门学问,因为管理是有规律可循的,管理者所要做的就是要按管理的规律进行管理。管理科学中的所有构成部分都是规律的总结,比如:营销管理中的“4P”,财务管理中的“现金流”,生产管理中的“作业流程”,供应链管理中的“成本、品质、交货”,战略管理中的“高差异、低成本、专门化”等等都是管理的规律,管理学就是探讨这些规律的。在管理的规律中,我认为有这样几个是非常重要的:第一,管理只对绩效负责;第二,在管理体系中人与人并不平等;第三,管理不谈对错,只是面对事实,解决问题 什么是信息流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 点击数: 1194 日期:2009-7-7

信息流就是信息流量,它不仅指很多信息量的集合同时更重要

的是这些信息的传递;即信息的流动。信息流通畅指信息能够快速地或在规定的时间内传递到应该接受到信息的各个地方; 没有任何阻塞。

信息流是在空间和时间上向同一方向运动中的一组信息,它有共同的信息源和信息接收者,即是由一个分支机构(信息源)向另一个分支机构(地址)传递的全部信息的集合。各个信息流组成了企业的信息网,称之为企业的神经系统。信息流畅与否,决定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是否能正常运行。

物流、商流与信息流的关系

一个完整的商务活动包含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其中资金流是在所有权更迭的交易过程中发生的,可以认为从属于商流;信息流则分别从属于商流和物流,属于物流的部分称为物流信息。所以流通实际上是由商流和物流组成的。商流、物流、信息流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信息流是先行,商流是主体,物流是后勤。在流通过程中,以信息流为媒介,通过商流实现商品的价值,通过物流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

商流是对象物所有权转移的活动。在商流中的物资也称为商品,商流活动一般称为贸易或交易。商品通过交易活动由供给方转让给需求方,这种转让是按价值规律进行的。商流的研究内容是商品交换的全过程,具体包括市场需求预测,计划分配与供应,货源组织、订货、采购调拨、销售等。其中既包括贸易决策,也包括具体业务及财物的处理。

商流和物流都是流通的组成部分,二者结合才能有效地实现商品由供方向需方的转移过程。一般在商流发生之后,即所有权的转移达成交易之后,货物必然要根据新货主的需要进行转移,这就导致相应的物流活动出现。必须强调指出:只有在有物流需求的情况下,才能有发生商流的契机,也就是说有购物需求的情况下才能发生交易行为。因此,物流是产生商流的物质基础,在交易实施的步骤上商流是物流的先导。二者相辅相成,密切配合,缺一不可。只有在流通的局部环节,在特殊情况下,商流和物流可能独立发生,一般而言,从全局来看商流和物流总是相伴发生的。

物流服务于商流,商流引导物流。

发展物流,激发商流。

完善物流,加快商流。

信息流是企业发展的脉络

评价企业成功与否,一个简易的办法是看其物流、工作流和信息流“三流”的情况,其中,信息流的质量、速度和覆盖范围,尤其可以“映照”企业的生产、管理和决策等各方面的“成色”。企业的“生命活动”最终都将以信息流的“高级形式”展现„„

评价企业成功与否,一个简易的办法是看其物流、工作流和信息流“三流”的情况,其中,信息流的质量、速度和覆盖范围,尤其可以“映照”企业的生产、管理和决策等各方面的“成色”。因为物流、工作流在企业的“生命活动”中无不最终以信息流的“高级形

式”展现,就象生物体的所有活动都是基于神经系统传递的生物电信号一样。因此,深入认识“信息流”,将掀开企业发展的新视角。

如同流动的资金带来价值一样,当信息不受限制的从一个地点流动到另一地点,帮助企业实时获取信息,并促使企业创造出真正的经济效益时,才具有最高的价值和意义。其关键, 是打造闭环的信息流。不仅要打破企业内部各种信息孤岛,实现数据的收集整合、加工分析、信息的传递应用,以及信息数据的再加工、应用的反复“循环”,还要将企业内部的信息流与企业外部上下游用户的需求信息结合起来,形成“内外融合”的闭环的“大信息流”。这样认识信息流,可以帮助用户“打开眼界”,审视IT 建设中局部与整体统一规划和发展的问题,即通过集成实现不同层面的信息流同时,也要为建立企业间高效的信息流打好基础。

此外,建立全面的信息流也是实现业界提出的“按需应用IT 资源”理想的基础。信息流具有速度、质量等特征,反映着企业的IT 基础水平。信息流速度慢,企业无法及时获取所需信息。而系统数据不完整或得到不一致数据,又将严重影响信息流的质量,进而影响业务系统的成败。只有高质量的信息数据不受任何限制平稳地流向所需位置,才能最终实现按需应用的理想。这对企业各层系统的无缝集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建立丰富的实施信息流的技术方案体系,包括数据层集成、应用层集成、垂直业务处理层集成、发布层集成以及通

用建模和开发工具的应用。“信息流”是企业发展的基本脉络。

就企业而言,信息本身是对某笔业务的反映(该业务可能涉及到物资、资金、人力等资源的变化)。例如仓库A 收到100件红色中号夹克衫,那么在公司存货记录表上需要有一条记录(信息)来反映该笔收货。而信息流是指信息在企业内部的不同部门、个人之间或者是信息在企业与企业外(客户、供应商、股东、政府等)之间的流动,信息流是对企业业务流程的反映。所谓信息流重组就是对信息流的重新设计,从而使得信息流真实、准确、及时地反映企业的业务流程。

因此,信息流和业务流程之间的关系可以理解为:业务流程是信息流的载体,信息流是对业务流程的反映。如果企业对信息流进行重组,则可能达到信息流真实、准确、及时地反映业务流程的目的,但是不能达到优化业务流程以及改进关键绩效领域的目的。相反,如果企业从业务流程重组开始,那么企业则可以达到优化业务流程(包括优化信息流)的目的。

综上述,业务流程重组和信息流重组不完全是指同一件事情。业务流程重组可以带来信息流重组,而信息流重组不一定能带来业务流程的重组。

什么是战略信息管理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点击数: 305 日期:

2008-11-10

从理论来源的角度考察,战略信息管理可以视作战略管理与信

息管理的交集,是一种跨领域的管理活动;

从战略规划的角度考察,战略信息管理可以视之为信息战略的展开过程,是企业信息功能战略的制订、实施、监控、调整及其与企业业务战略的整合过程;

从领域分析的角度考察,战略信息管理可以视之为一个跨越所有企业活动领域的相对独立的功能领域,是围绕信息、信息技术、信息人员、信息设备及其它相关资源实施规划、预算、组织、指挥、控制、协调和培训等活动的多功能领域。

美国Ernst & Young公司信息技术和战略中心的研究员James V. McGee和Laurence Prusak 在《Managing Information Strategically》一书中提出了一种战略信息管理理论。

McGee 和Prusak 的战略信息管理理论侧重探讨了以下问题:

(1)信息与战略设计。该部分首先从信息的角度分析了作为整体的公司战略,指出信息技术的优势易于模仿所以不能持久,只有持续地改进信息管理才能与竞争对手拉开距离;其次,论述了信息怎样促进传统战略的设计以及怎样为新的战略创造机会;再次,探索了电子商务领域中的竞争与合作问题。

(2)战略实施:信息过程、基础结构和政治学。该部分着重探讨了组织内部的信息管理怎样影响战略实施的问题,内容包括信息管理的过程、信息基础结构以及信息政治学模型。

(3)联接设计与实施:测量、反馈和学习。该部分着重论述了信息在连接设计与实施方面的中心作用,内容包括信息与管理过程、信息与组织学习等。

荷兰信息管理学家Poel 在《Theory and Practice of Information Strategies》一书中提出了另一种战略信息管理理论。Poel 认为,信息战略从属于企业战略管理和企业信息管理两个领域,并且是连结这两个领域的纽带

在企业信息功能领域,战略信息管理是沿着两个方向成长的:沿着技术方向,经由数据处理——管理信息系统——战略信息系统——IT 战略管理,而最终实现了与业务战略的整合,形成了战略信息管理;沿着信息资源方向,经由文献管理(包括档案管理、记录管理和图书馆管理)——科技情报管理——竞争情报分析——战略规划,而最终依托战略信息系统,开创了战略信息管理的新领域。当企业信息功能领域的两大主流沿着不同的方向到达战略信息管理的高度时,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已自成一体,需要做的只是通过信息体制使这种自成一体的新的“信息功能体”制度化和组织化,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功能的作用。 战略信息管理本身是一个时空统一的研究领域和理论体系,是由相互关联的信息技术管理、信息资源管理和电子商务管理三部分组成的。从历时的角度来看,这三部分是依次发展起来的,一般是先引进和发展信息技术,然后将重点转向信息资源建设,最后

然而然形成电子商务功能,这个过程也就是企业的信息化进程;从共

时的角度来看,这三部分自下而上构成了一个公司的信息结构,表征着企业的信息管理理念并体现企业在信息管理方面投入的积淀。

信息技术管理是战略信息管理的基础,其核心任务是设计和建立与一个公司的业务相调配的体系结构,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企业运行和管理方面的作用,重塑企业的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

信息资源管理是战略信息管理的核心,其主要任务是挖掘、收集、组织、分析、传播支持企业决策的信息资源,提高决策的质量和成功率,增加产品或服务的信息含量,促进企业的创新活动,加速企业的变革和转型;

网络商务管理是战略信息管理的延伸,是企业传统业务的信息化,其主要任务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信息资源能力,实现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或服务,创造企业在网络时代的竞争优势。

战略信息管理也是围绕信息战略而展开的过程,是由信息战略制定、信息战略实施、信息战略控制三个环节组成的。

在制定信息战略时,首先要理顺信息战略与企业业务战略和总体战略的关系,全面、深入地分析企业信息功能的外部和内部环境及其变化趋势,确定影响信息战略制定和实施的关键性因素,并有针对性地制定、评价和选择企业信息战略。

在实施信息战略时,首先要确立和培育适应时代发展的信息价值观和信息文化,建立适应企业战略发展所需的信息组织和信息队伍,不断调整和完善资源配置的方式,强化信息功能与其它业务功能和管理功能的协调与协同,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资源在降低风险、提高效率、改进效果、促进创新等方面的作用,切实支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和企业的战略转型。

在进行战略控制时,首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动态追踪企业信息战略的实施过程,联系企业信息战略目标和实施情况进行实时分析,并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和修正战略,以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章

  • 公司规范化管理实施大纲
  • 第一条 规范化管理概念 我们所称的规范化管理,是指根据本公司的章程的业务发展需要,合理地制定公司的组织规程和基本制度以及各类管理事务的作业流程(包括各类报表.图表.公司的ci规范等等),以形成统一.规范和相对稳定的管理体系,通过对该体系的实施和不断完善,达成公司管理动作的井然有序.协调高效之目的. ...

  • 学习"明示承诺制度"心得体会
  • "严格规范.富有效率.充满活力"是中国烟草的总体要求,严格规范是关键,三者相辅相成,通过近期的集中与分散学习,可以看出"明示承诺制度"就是把规范制度化,就能更有利于企业对员工的有效管理. 从国家局2011年12字方针的提出,到戴局长在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规范是企业 ...

  • 医院后勤工作计划
  • 20xx年是我院三级专科医院评审的关键年。全国公安厅局长会议精神和省、市监管主管关于“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功”的工作要求,医院个五年发展规划和医院20xx年工作思路,制定医院新一年计划如下: 一、思想 以和“”思想为;以十六届五中全会、全国公安厅局长会议和各级公安监管工作会议精神为;以科学发展观医院 ...

  • 规范化的班级管理制度
  • 一.班级班务管理制度 班级管理的目标是实现班级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本着充分锻炼同学们的组织能力的目的,本学期班级管理主要分为:班务管理,学务管理,团支部管理(特色月活动)三个层面. (一) .班务管理: 作为一名年轻班主任,我在班级管理中,严格要求学生,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本着以对学生将来发展 ...

  • 规范化管理年心得体会
  • 为加强石黄管理处规范化管理,我处牢牢围绕“同一规范,高效运转,优良服务”目标,以完善制度,优化流程,同一标准为重点,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衡水管理所以高度的紧急感和责任感,全面加强基础工作,扎实推动规范化管理,实现石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手段的不断创新和整合优化,构建一个以人为本,以信息化为依托的 ...

  • 供电所规范化管理总结
  • 近年来,供电公司以创建规范化供电营业所为突破口,以创省一流供电企业为载体,不断强化服务手段和标准化作业工作,在实现了供电服务“零投诉”。我司11个供电所全部通过省公司规范化验收,10个营业窗口被省公司授予“示范窗口”,客户服务中心荣获国家电网公司“示范窗口”光荣称号。通过几年来的摸索和实践,我们在供 ...

  • 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试点工作总结
  • 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试点工作总结 xx年年度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试点工作总结 村级财务问题历来是农村工作中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财务管理工作中稍微混乱或者失误,就有可能引发农民群众上访,严重影响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因此,为进一步规范村级财务管理,逐步提高村级财务管理水平,根据市局《关于做好xx年年农村经 ...

  • 国税分局ISO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报告
  • 二分局推行iso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报告分局为适应形势和税收改革发展的新要求,按照上级局统一领导,在今年10月份成功导入iso9001:2000新版质量管理体系.为此第二分局专门成立了推行工作领导小组,做到一把手全面负责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工作,归口管理,专人负责,并把推行工作列入分局的主要议事日程 ...

  • 20XX年医院后勤工作计划
  • 2013年医院后勤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的xx届五中全会、全国公安厅局长会议和各级公安监管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医院各项工作,以深入贯彻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二十公”会议精神、《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以“ ...

  • 基层工商所规范化建设工作总结
  • 为加强工商所规范化建设,今年,我局按照“四化五统一”的要求,坚持“力量整合是前提、硬件建设是基础、人员素质是关键、监管创新是根本、职能到位是目标”的工商所规范化建设的总体思路。按照工商行政管理队伍建设“监管职能到位、监管方式科学、队伍素质优良、作风纪律严明、行政保障有力”的要求,在充分调查、研究、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