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傈僳族刀杆节

傈僳族刀杆节,傈僳语叫"阿堂得",意思是"爬刀节",它是居住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县境内的傈僳族以及彝族的传统节日,节期是每年正月十五日。

  傈僳族刀杆节

刀杆节这天,几名健壮男子先表演"蹈火"仪式。他们赤裸双脚,跳到烧红的火炭堆里,蹦跳翻滚,表演各种绝技。第二天,他们把磨快的36把长刀,

  刀口向上分别用藤条横绑在两根20多米高的木杆上,成一刀梯。表演者空手赤足,从快刀刃口攀上顶端,并在杆顶表演各种高难动作。如今,这顶惊险的传统祭奠仪式,已演变为傈僳族好汉表演绝技的体育活动。

每年三月十三日,是傈僳族传统的刀杆节。

节日前夕,熊熊烈火映红天际,声声芒锣在山谷回荡。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向火堆,参加刀杆节的开幕式──“跳火海”。在阵阵鞭炮和锣鼓声中

  ,参加“跳火海”的人们脱去鞋补救,光着脚板跳进火堆。他们毫不畏惧地在火堆里跳来跳去,并将烧红的铁链在手上传来传去,表现出英勇无畏的精神。

  傈僳族刀杆节

第二天中午举行上“刀杆”活动。这天,竖着两根四丈来长的栗树杆子,杆子绑着一把把刀刃向上的锋利长刀,每把相距一尺左右,每十把中又用两把长刀交叉起来,这便是“刀杆”。在鞭炮和锣鼓声中,

那些“跳火海”的人们,仍然赤着脚上“刀杆”。他们双手抓着刀梯,脚板蹬在锋利的刀刃上,一步一步往上爬。上到杆顶后,燃放鞭炮,表演动作,并把杆顶插着的小红旗抛向四方。最后,上“刀杆”的人齐聚杆顶,以示胜利。

  据说,明代兵部尚书王骥,为了保护边民,率领部下作战异常英勇,“刀山敢上,火海敢下。”傈僳族人民非常敬佩这种精神。为了纪念王骥和他的将士,便立下了这个“刀杆”节。

刀杆节,相传是纪念一位对傈僳族重恩的古代汉族英雄。傈僳族人民把这位英雄献身的忌日定为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并用上刀山、下火海等象征仪式,表达愿赴汤蹈火相报的感情。

  刀杆节这天,几名健壮男子先表演“蹈火”仪式。他们赤裸双脚,跳到烧红的火炭堆里,蹦跳翻滚,表演各种绝技。第二天,他们把磨快的36把长刀,

  刀口向上分别用藤条横邦在两根20多米高的木十上,成一刀梯。表演者空手赤足,从快刀刃口攀上顶端,并在杆顶表演各种高难动作。如今,这顶惊险的传统祭奠仪式,已演变为傈僳族好汉表演绝技的体育活动。

  傈僳族刀杆节

"刀杆节",是云南边陲轮马山一带僳僳族人民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时间是农历二月初八。刀杆节的来由有这样一个传说:明朝时候,朝廷派兵部尚书王骥来边疆安边设卡。

  工尚书到职后,体察边民的疾苦,积极帮助僳僳族人民发展生产,使他们的日子越过越好,受到僳僳族人民的爱戴。后来,王尚书遭奸臣的诬告,被调回朝廷。在二月初八的洗尘宴上,

  王尚书被奸臣用毒酒害死。当这个不幸的消息传到僳僳山寨时,气得人们磨拳擦掌,为了给王尚书报仇。僳僳族人民决定将五尚书遇害的二月初八定为操练武功的日子。

  每年这天,练武者苦练本领,传授先进功法。于是代代相传,形成刀杆节。节日这大,儿十里内外的僳僳族群众,穿着节日的盛装,从四方八面汇集到羊肠河畔的刀杆场。

  在夜暮降临大地时,刀杆场上的里里外外燃起许多火堆。忽然,广场中央燃起的四个大火堆的熊熊烈火腾空而起,照射春满场的人群。接着鋩锣当当响,刀杆场上的人们互相拉起手来,围着明亮的火堆,

  跳起轻快的三弦舞。当场上四堆烈火燃得只剩下红红的火炭时,活动的主持者宣布"跳火海"开始。这时,五个赤着双脚的骠勇汉子立即闯入场上的火海,在里面不停地弹跳,急促的脚步踩起无数的火花四处飞溅,好似飞逝的流星。

  傈僳族刀杆节

接着,闯火者以闪电般的速度,个个手棒通红的火炭,分别在脸上和身上擦洗,然后又让火球在他们手中飞炔地翻滚、搓揉。围观的群众时而欢快,时而紧张,

  时而赞叹,时而惊讶…迸进发出阵阵喝彩声。经过一阵紧张激烈的表演雌堆火炭被踩成碎粒,火焰已奄奄一息时,"跳火海"活动方告结束。第二天,刀杆场上竖起两根二十余米高的红花树杆,树间交叉着三十六把刀刃朝上的长刀。晌午时刻,欢乐的人群再次挤满广场。

  随着主持者一声令下,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昨晚"跳火海"的五名雾大头戴蓝布帽,身装大、红袍,赤脚冲至刀杆树下,各自斟满一杯壮胆酒一饮而尽。随即纵身跳上刀杆,双手紧抓上层的刀面,

  赤脚斜踩于下层锋利的刀刃上,运用平时练就的气功本领撑着脚掌,手脚交替,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当勇士们登上高高的杆顶时,场上簇拥的观众,个个瞠目结舌,并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

傈僳语称"阿堂得"。在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盛行于云南、福贡等地区。届时,男女老少身穿民族盛装,聚集在刀杆广场。广场上竖立着两根20多米长的粗木杆,

  把36或72把锋利长刀,刀口朝上绑在木杆上,形成一字形梯状,凡有三或六的地方,两刀交叉成X字形,刀杆顶端挂着小红旗和鞭炮。爬刀杆者多为青壮年,他们身穿红布衣服,头缠红布,赤足。

  傈僳族刀杆节

爬杆在燃烧着的熊熊烈火和回荡四方的铓锣声中开始,小伙子们在人们的欢呼声中赤足跳进火堆,在火堆中跳来跳去,称为下"火海"、打"火滚"。他们还将烧红的铁链在手上传来传去,称为"拉火链";双手将火焰捧往脸上压,称为"洗火脸"。

  歌舞完毕,事先训练过的小伙子赤脚跃上刀杆,踩着利刀,双手攀扶刀口,一级一级向上爬去,爬至顶端点燃鞭炮,将小旗子抛向欢呼的人群后又一级级下到地上。

  人们纷纷上前敬献美酒。青年们对歌谈情,开展社交活动。相传此节始于明代,兵部尚书王骥带兵到云南傈僳族居住地区收复外族侵占的土地,组织傈僳族同胞练武自卫。

  后王骥遭到请便陷,于二月初八被害。傈僳族同胞为发扬勇敢顽强的抗敌精神,以象征上刀山下火海的爬刀杆活动来鼓舞勇敢精神,随之形成固定节日。

  现代这一活动已成为傈僳族的传统体育活动。 "上刀山,下火海"是刀杆节中主要的习俗表演活动,它再现了山地民族翻山越岭的生活经历及攀藤负葛的艰苦卓绝精神,同时也是一种民间传统习俗活动。

刀杆节,相传是纪念一位对傈僳族重恩的古代汉族英雄:明代兵部尚书王骥受朝廷派遣,率兵马到云南边陲傈僳族居住地区部署军民联防,

  平息叛逆,收复被侵占的土地,在当地百姓的配合下,赶走了入侵的敌人。为了使边境民富兵强,他带领傈僳青年习武练勇。后来皇帝听信谗言,毒死王骥。

  傈僳族人民把这位英雄献身的忌日定为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刀杆节,并用上刀山、下火海等象征仪式,表达愿赴汤蹈火相报的感情。

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穿上节日的盛装,成群结队地来到"刀杆节"会场,观看"上刀山,下火海"活动。"上刀山,下火海"包括点花、点刀、

  耍刀、迎花、设坛、祭刀杆、竖杆、祭龙、上刀、折刀、下火海等步骤,其间有一套严格的仪式。上刀山和下火海是仪式中最为惊心动魄的环节。

  傈僳族刀杆节

1、下火海

刀杆节前夕,熊熊烈火映红天际,声声芒锣在山谷回荡。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向火堆,参加刀杆节的开幕式──"跳火海"。在阵阵鞭炮和锣鼓声中,首先七八名"香通"(上刀杆表演者)为众人表演"跳火舞"。

  他们上身裸露,光着脚,模仿各种禽兽动作,在一堆一堆烧红的木炭上,来回跳动,还不时抓炭火在身上揩抹,圆浑的火球在手中翻滚、搓揉。他们毫不畏惧地在火堆里跳来跳去,

  并将烧红的铁链在手上传来传去,表现出英勇无畏的精神。经过火的洗礼,意味着在新的一年里消除各种灾难。

2、上刀山

次日上午举行"上刀杆"的活动。会场中央,矗立着二根约20米长的粗大栗树杆,木杆上绑有36把锋利的长刀,每把刀相距尺许,刀刃全部朝上,银光闪闪,形成一架高得让人生畏的刀梯。就在人们敬畏担忧之时,上刀杆必不可少的祭祀开始了,

  几个穿着红衣裳,头戴红包头,光着脚的勇士,健步来到刀杆下,跪在一幅古代武将画像前,然后双手举杯过头,口中念念有词,接着将酒一饮而尽。

在鞭炮和锣鼓声中,他们纵身跃起,轻盈敏捷地爬上刀杆,赤脚蹬在锋利的刀刃上,双手抓着刀梯,一步一步往上爬。他们上到杆顶后,依次进行开天门、挂红、撒谷等表演。

  最先爬上顶端的人,还要作高难度倒立动作,燃放鞭炮。几千名观众仰首观望,不时爆发出阵阵喝彩声。最后,"上刀杆"的人齐聚杆顶,以示胜利,又把一面面小红旗掷向四方八面,

  祝愿傈僳儿女大吉大利。然后,他们又从容地脚踩锋利的刀刃,一台台次第而下,待他们平安站立在草坪上时,一个个神情自若,皮肉无一损伤。

刀杆节是傈僳族人民自然崇拜的产物,更是傈僳族人民爱国主义精神和不畏艰险的民族精神的体现。现在节日中,

  原始信仰的内容已被展现健康新颖的唱词和丰富的手上舞蹈动作的"跳嘎"所取代,具有了更广泛的群众性。这一古老而又奇特的刀杆节,已被有关部门正式定为傈僳族的传统体育活动。

傈僳族刀杆节,傈僳语叫"阿堂得",意思是"爬刀节",它是居住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县境内的傈僳族以及彝族的传统节日,节期是每年正月十五日。

  傈僳族刀杆节

刀杆节这天,几名健壮男子先表演"蹈火"仪式。他们赤裸双脚,跳到烧红的火炭堆里,蹦跳翻滚,表演各种绝技。第二天,他们把磨快的36把长刀,

  刀口向上分别用藤条横绑在两根20多米高的木杆上,成一刀梯。表演者空手赤足,从快刀刃口攀上顶端,并在杆顶表演各种高难动作。如今,这顶惊险的传统祭奠仪式,已演变为傈僳族好汉表演绝技的体育活动。

每年三月十三日,是傈僳族传统的刀杆节。

节日前夕,熊熊烈火映红天际,声声芒锣在山谷回荡。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向火堆,参加刀杆节的开幕式──“跳火海”。在阵阵鞭炮和锣鼓声中

  ,参加“跳火海”的人们脱去鞋补救,光着脚板跳进火堆。他们毫不畏惧地在火堆里跳来跳去,并将烧红的铁链在手上传来传去,表现出英勇无畏的精神。

  傈僳族刀杆节

第二天中午举行上“刀杆”活动。这天,竖着两根四丈来长的栗树杆子,杆子绑着一把把刀刃向上的锋利长刀,每把相距一尺左右,每十把中又用两把长刀交叉起来,这便是“刀杆”。在鞭炮和锣鼓声中,

那些“跳火海”的人们,仍然赤着脚上“刀杆”。他们双手抓着刀梯,脚板蹬在锋利的刀刃上,一步一步往上爬。上到杆顶后,燃放鞭炮,表演动作,并把杆顶插着的小红旗抛向四方。最后,上“刀杆”的人齐聚杆顶,以示胜利。

  据说,明代兵部尚书王骥,为了保护边民,率领部下作战异常英勇,“刀山敢上,火海敢下。”傈僳族人民非常敬佩这种精神。为了纪念王骥和他的将士,便立下了这个“刀杆”节。

刀杆节,相传是纪念一位对傈僳族重恩的古代汉族英雄。傈僳族人民把这位英雄献身的忌日定为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并用上刀山、下火海等象征仪式,表达愿赴汤蹈火相报的感情。

  刀杆节这天,几名健壮男子先表演“蹈火”仪式。他们赤裸双脚,跳到烧红的火炭堆里,蹦跳翻滚,表演各种绝技。第二天,他们把磨快的36把长刀,

  刀口向上分别用藤条横邦在两根20多米高的木十上,成一刀梯。表演者空手赤足,从快刀刃口攀上顶端,并在杆顶表演各种高难动作。如今,这顶惊险的传统祭奠仪式,已演变为傈僳族好汉表演绝技的体育活动。

  傈僳族刀杆节

"刀杆节",是云南边陲轮马山一带僳僳族人民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时间是农历二月初八。刀杆节的来由有这样一个传说:明朝时候,朝廷派兵部尚书王骥来边疆安边设卡。

  工尚书到职后,体察边民的疾苦,积极帮助僳僳族人民发展生产,使他们的日子越过越好,受到僳僳族人民的爱戴。后来,王尚书遭奸臣的诬告,被调回朝廷。在二月初八的洗尘宴上,

  王尚书被奸臣用毒酒害死。当这个不幸的消息传到僳僳山寨时,气得人们磨拳擦掌,为了给王尚书报仇。僳僳族人民决定将五尚书遇害的二月初八定为操练武功的日子。

  每年这天,练武者苦练本领,传授先进功法。于是代代相传,形成刀杆节。节日这大,儿十里内外的僳僳族群众,穿着节日的盛装,从四方八面汇集到羊肠河畔的刀杆场。

  在夜暮降临大地时,刀杆场上的里里外外燃起许多火堆。忽然,广场中央燃起的四个大火堆的熊熊烈火腾空而起,照射春满场的人群。接着鋩锣当当响,刀杆场上的人们互相拉起手来,围着明亮的火堆,

  跳起轻快的三弦舞。当场上四堆烈火燃得只剩下红红的火炭时,活动的主持者宣布"跳火海"开始。这时,五个赤着双脚的骠勇汉子立即闯入场上的火海,在里面不停地弹跳,急促的脚步踩起无数的火花四处飞溅,好似飞逝的流星。

  傈僳族刀杆节

接着,闯火者以闪电般的速度,个个手棒通红的火炭,分别在脸上和身上擦洗,然后又让火球在他们手中飞炔地翻滚、搓揉。围观的群众时而欢快,时而紧张,

  时而赞叹,时而惊讶…迸进发出阵阵喝彩声。经过一阵紧张激烈的表演雌堆火炭被踩成碎粒,火焰已奄奄一息时,"跳火海"活动方告结束。第二天,刀杆场上竖起两根二十余米高的红花树杆,树间交叉着三十六把刀刃朝上的长刀。晌午时刻,欢乐的人群再次挤满广场。

  随着主持者一声令下,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昨晚"跳火海"的五名雾大头戴蓝布帽,身装大、红袍,赤脚冲至刀杆树下,各自斟满一杯壮胆酒一饮而尽。随即纵身跳上刀杆,双手紧抓上层的刀面,

  赤脚斜踩于下层锋利的刀刃上,运用平时练就的气功本领撑着脚掌,手脚交替,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当勇士们登上高高的杆顶时,场上簇拥的观众,个个瞠目结舌,并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

傈僳语称"阿堂得"。在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盛行于云南、福贡等地区。届时,男女老少身穿民族盛装,聚集在刀杆广场。广场上竖立着两根20多米长的粗木杆,

  把36或72把锋利长刀,刀口朝上绑在木杆上,形成一字形梯状,凡有三或六的地方,两刀交叉成X字形,刀杆顶端挂着小红旗和鞭炮。爬刀杆者多为青壮年,他们身穿红布衣服,头缠红布,赤足。

  傈僳族刀杆节

爬杆在燃烧着的熊熊烈火和回荡四方的铓锣声中开始,小伙子们在人们的欢呼声中赤足跳进火堆,在火堆中跳来跳去,称为下"火海"、打"火滚"。他们还将烧红的铁链在手上传来传去,称为"拉火链";双手将火焰捧往脸上压,称为"洗火脸"。

  歌舞完毕,事先训练过的小伙子赤脚跃上刀杆,踩着利刀,双手攀扶刀口,一级一级向上爬去,爬至顶端点燃鞭炮,将小旗子抛向欢呼的人群后又一级级下到地上。

  人们纷纷上前敬献美酒。青年们对歌谈情,开展社交活动。相传此节始于明代,兵部尚书王骥带兵到云南傈僳族居住地区收复外族侵占的土地,组织傈僳族同胞练武自卫。

  后王骥遭到请便陷,于二月初八被害。傈僳族同胞为发扬勇敢顽强的抗敌精神,以象征上刀山下火海的爬刀杆活动来鼓舞勇敢精神,随之形成固定节日。

  现代这一活动已成为傈僳族的传统体育活动。 "上刀山,下火海"是刀杆节中主要的习俗表演活动,它再现了山地民族翻山越岭的生活经历及攀藤负葛的艰苦卓绝精神,同时也是一种民间传统习俗活动。

刀杆节,相传是纪念一位对傈僳族重恩的古代汉族英雄:明代兵部尚书王骥受朝廷派遣,率兵马到云南边陲傈僳族居住地区部署军民联防,

  平息叛逆,收复被侵占的土地,在当地百姓的配合下,赶走了入侵的敌人。为了使边境民富兵强,他带领傈僳青年习武练勇。后来皇帝听信谗言,毒死王骥。

  傈僳族人民把这位英雄献身的忌日定为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刀杆节,并用上刀山、下火海等象征仪式,表达愿赴汤蹈火相报的感情。

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穿上节日的盛装,成群结队地来到"刀杆节"会场,观看"上刀山,下火海"活动。"上刀山,下火海"包括点花、点刀、

  耍刀、迎花、设坛、祭刀杆、竖杆、祭龙、上刀、折刀、下火海等步骤,其间有一套严格的仪式。上刀山和下火海是仪式中最为惊心动魄的环节。

  傈僳族刀杆节

1、下火海

刀杆节前夕,熊熊烈火映红天际,声声芒锣在山谷回荡。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向火堆,参加刀杆节的开幕式──"跳火海"。在阵阵鞭炮和锣鼓声中,首先七八名"香通"(上刀杆表演者)为众人表演"跳火舞"。

  他们上身裸露,光着脚,模仿各种禽兽动作,在一堆一堆烧红的木炭上,来回跳动,还不时抓炭火在身上揩抹,圆浑的火球在手中翻滚、搓揉。他们毫不畏惧地在火堆里跳来跳去,

  并将烧红的铁链在手上传来传去,表现出英勇无畏的精神。经过火的洗礼,意味着在新的一年里消除各种灾难。

2、上刀山

次日上午举行"上刀杆"的活动。会场中央,矗立着二根约20米长的粗大栗树杆,木杆上绑有36把锋利的长刀,每把刀相距尺许,刀刃全部朝上,银光闪闪,形成一架高得让人生畏的刀梯。就在人们敬畏担忧之时,上刀杆必不可少的祭祀开始了,

  几个穿着红衣裳,头戴红包头,光着脚的勇士,健步来到刀杆下,跪在一幅古代武将画像前,然后双手举杯过头,口中念念有词,接着将酒一饮而尽。

在鞭炮和锣鼓声中,他们纵身跃起,轻盈敏捷地爬上刀杆,赤脚蹬在锋利的刀刃上,双手抓着刀梯,一步一步往上爬。他们上到杆顶后,依次进行开天门、挂红、撒谷等表演。

  最先爬上顶端的人,还要作高难度倒立动作,燃放鞭炮。几千名观众仰首观望,不时爆发出阵阵喝彩声。最后,"上刀杆"的人齐聚杆顶,以示胜利,又把一面面小红旗掷向四方八面,

  祝愿傈僳儿女大吉大利。然后,他们又从容地脚踩锋利的刀刃,一台台次第而下,待他们平安站立在草坪上时,一个个神情自若,皮肉无一损伤。

刀杆节是傈僳族人民自然崇拜的产物,更是傈僳族人民爱国主义精神和不畏艰险的民族精神的体现。现在节日中,

  原始信仰的内容已被展现健康新颖的唱词和丰富的手上舞蹈动作的"跳嘎"所取代,具有了更广泛的群众性。这一古老而又奇特的刀杆节,已被有关部门正式定为傈僳族的传统体育活动。


相关文章

  • 野三坡民族园度假村导游词
  • 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非常欢迎大家来到野三坡民族园度假村游览.我是民族园区内的导游员xxx,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做导游服务,希望我的导游能给大家带来一份好的心情,并预祝大家玩得开心,愉快. 首先,我把野三坡给大家做个简要介绍: 野三坡地处河北省涞水县境内,总面积600平方公里,距北京中心仅120余公 ...

  • 搬迁庆典仪式主持词
  • . 舞蹈:<民族团结一家亲> 万:**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县,生活 - 着汉族.彝族.苗族.傣族.回族.白族.傈僳族.布朗族八个世居民族,各民族历来团结和睦,亲如一家. 杨:千年的古茶山是我们共同生息的地方,昌盛安宁的田园是我们共同拥有的家园,在这块神奇美丽的土地上,各民族的兄弟姐妹,正携手 ...

  • 县文艺演出节目主持词
  •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湾甸乡的父老乡亲们,大家下午好! "小湾水电站昌宁县一期移民搬迁安置庆典文艺演出"现在开始! 一. 舞蹈:<民族团结一家亲> 万:昌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县,生活着汉族.彝族.苗族.傣族.回族.白族.傈僳族.布朗族八个世居民族,各民族历来团结和睦 ...

  • 副县长挂职锻炼工作总结
  • 挂职锻炼工作总结 xxx同志挂职锻炼任xx州xx县副县长期间,协助县长先后分管科技、广电、县志办、教育、地震、卫生、文化、旅游、计划生育和体育工作,联系食品药品监督局和县科协,两年来,在县委和县长的领导下,在人大和政协的监督下,一方面虚心向周围的同志尤其是县委班子和政府班子的同志们学习,开展广泛的调 ...

  • 学习考察心得体会
  • 20xx年6月7日,单位领导给我创造一个学习机会,参加了黑龙江省档案局举办的全省档案专业知识培训班。在系统学习了公文与档案管理、档案保护技术、档案法律法规、电子档案管理等知识后,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学习外地先进管理经验,提高综合素质能力,省档案局组织学员赴云南进行了学习、考察。通过20天的学习考察,不 ...

  • 云南丽江导游首次沿途导游
  • 各位来宾朋友: 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我所在旅行社,衷心的欢迎诸位来到丽江观光旅游.我姓和,和气的和,大家叫我小和就可以了:驾车的司机姓木,树木的木.在云南,凡是姓和.姓木的,绝大部分是丽江纳西族.今天,我非常高兴能为各位导游,我将尽我所能把丽江最美好的景观介绍给各位. 作为东道主,现在我想用丽江纳西 ...

  • 云南丽江首次沿途导游导游词
  • 各位来宾朋友: 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我所在旅行社,衷心的欢迎诸位来到丽江观光旅游.我姓和,和气的和,大家叫我小和就可以了:驾车的司机姓木,树木的木.在云南,凡是姓和.姓木的,绝大部分是丽江纳西族.今天,我非常高兴能为各位导游,我将尽我所能把丽江最美好的景观介绍给各位. 作为东道主,现在我想用丽江纳西 ...

  • 大学二年级旅游实训报告
  •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过得可真快,一瞬间我的大学二年级就快结束了,第一次到学校时的场景还清晰的印在我的脑海里,而如今我们即将就要跨入社会,开始我们为期一年的实习生活。 为了让我们实习的时候更顺利些,能学到更多的东西,学校在学期结束前给我们安排了一个月的见习,在次,我非常感激学校能给我们这样一个锻炼的好 ...

  • 实习调查报告原稿
  • 实习调查报告原稿 一.调查单位简况 丽江市外事办是市政府的一个重要部门.外事办由友城科.侨事科.外事科和综合科构成,外事办的主要职责有以下几个方面. 1:贯彻执行我国的对外方针政策.涉外法规.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外事工作的指示和决定:同有关部门研究执行有关外事政策的具体措施:检查有关部门和单位贯彻执 ...

  • 云南怒江导游词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地处我国云南省西北部的青藏高原南延部分横断山脉纵谷地带,西与缅甸毗邻,北接西藏,东南和省内的迪庆.丽江.大理.保山相连:国境线长达449.67公里.总面积 14703平方公里,总人口45.88万人. 怒江两岸的山岭多在3000米以上,山高谷深,水流声如怒吼,故名怒江.两岸有许多飞瀑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