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水稻产量的因素与分蘖期的管理

影响水稻产量的因素与分蘖期的管理

水稻产量是由单位面积穗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三个因素所构成,这三个因素分别在不同生育时期形成,相辅相成决定着水稻的高低。

水稻产量是由单位面积穗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三个因素所构成,这三个因素分别在不同生育时期形成。单位面积穗数是由主茎数、单株分蘖数、分蘖成穗率三者组成的。主茎数取决于插秧的密度及移栽成活率,其基础是在秧田期,所以育好秧,育壮秧,才能确保插秧返青快、分蘖早、成穗多。决定单位面积穗数的关键时期是在分蘖期。在壮秧、合理密植的基础上,每亩穗数多少,便取决于单株分蘖数的成穗率。一般分蘖越早,成穗的可能性越大;后期出生的分蘖,不容易成穗。所以积极促进前期分蘖,适当控制后期分蘖,是水稻分蘖期栽培的基本要求。

水稻分蘖期的影响因素和管理要点

水稻分蘖实质上是水稻茎秆的分枝,分蘖多发生在基部节间极短的分蘖节上,主茎上的分枝称一级分蘖,一级分蘖上的分枝称二级分蘖,依此类推。水稻分蘖的发生是有规律的。正常情况从第一完成叶的叶腋伸出分蘖。但是,特殊情况下也有分蘖不规律现象,如健壮秧苗有时分蘖从不完全叶长出,细弱秧苗出现蘖位高、分蘖晚或不分蘖等情况。

一、影响分蘖的因素

1.分蘖发生与秧苗营养状况有关:秧田期由于播种较密,养分、 光照不足,基部节上的分蘖芽大都处于休眠状态。拔节以后生长中心转移,上部节上的分蘖芽也都潜伏而不萌发,所以一般只有中位节上的分蘖节可以发育。秧苗营养充足,生长粗壮,移栽质量保证,低位蘖多,成穗率高。

2.分蘖发生与温度有关:分蘖生长最适温度为30~32℃,低于20℃或高于37℃对分蘖生长不利,16℃以下分蘖停止生长发育。

3.分蘖发生与光照有关:在自然光照下,水稻返青后3天开始分蘖;自然光照为50%时,返青后13天开始分蘖;当光强降至自然光照强度的5%时,分蘖不发生,主茎也会死亡。

4.分蘖发生与水分有关:分蘖发生时需要充足的水分。在缺水或水分不足情况下,植株生理功能减退,分蘖养分供应不足,常会干枯致死,这就是“黄秧搁一搁,到老不发作”的原因。

5、水稻分蘖还与品种特性有关,不同品种分蘖力有差别。

二、分蘖期管理

本田分蘖的发生,经历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的过程。当全田有10%的苗出现分蘖时,称

为分蘖始期;分蘖增加最快时,称为分蘖盛期;全田分蘖数达到最多时,称为最高分蘖期;到全田总茎数和最后穗数相等时,称为有效分蘖终止期;以后称为无效分蘖期。

水稻分蘖期主要是长根、长叶、长分蘖营养体,是营养生长主要时期和决定穗数的关键时期。该时期的管理主要是促分蘖早生快发,增加有效穗,控制无效蘖。

1.早施、适施分蘖肥:在返青至分蘖期间施用的分蘖肥,一是要早,一般要求在插后3~7天完成,以促进早分蘖,并提高成穗率;二是要适量,肥力水平较高的田一般亩施硫酸铵

7.5~10公斤或尿素4~5公斤加上“火苗”柯杈分蘖肥或“猛发兜”,瘦田亩施硫酸铵10~12.5公斤或尿素5~6公斤加上“火苗”柯杈分蘖肥或“猛发兜”。如果在分蘖肥施后7天仍有缺肥现象,可补施1次接力肥,一般亩施硫酸铵5公斤左右,最好施用复合肥5公斤。早、晚稻施用分蘖肥的技术不相同。早稻或中稻生育前期气温较低,分蘖较慢,应抓紧时间早追和轻施分蘖肥(尿素或硫酸铵)加上“火苗”柯杈分蘖肥或“猛发兜”。水稻分蘖期的施肥措施是否合理,是决定水稻后期是否倒伏的关键。水稻进入分蘖期后,生长速度加快,如果分蘖肥偏迟,用量又偏多,致使大量无效蘖增加、叶片披露、因通风透光差,使得茎叶柔软。水稻植株基部节间的长短和粗细直接影响着品种的抗倒能力,而分蘖期正是水稻植株基部节间伸长时期。在分蘖盛期氮肥过多,植株基部节间过长,茎秆壁变薄,植株高度增加,降低了抗倒力,抽穗以后遇雨又刮大风,往往易造成倒伏。故分蘖期要注意早施、适施分蘖肥加上“火苗”柯杈分蘖肥或“猛发兜”,增加水稻迅速分蘖和抗倒伏的能力。

2.浅水勤灌、适当晒田:水稻在分蘖期间,特别是有效分蘖期间,一般灌水3厘米左右,能提高地温水温,促进土壤养分分解,分蘖节处的光照和氧气充足,促进分蘖的发生和生长。盐碱地要活水灌溉,防止水质变劣,危害稻苗。当有效分蘖期结束以后,要晒田结扎或灌深水抑制分蘖发生,控制生长,减少无效蘖,晒田结拜对减少病害和防止倒伏有明显作用。

3.防除杂草和防治病虫害:分蘖期除草应用除草剂(移栽田抛秧田某些除草剂可以与尿素拌匀与“火苗”柯杈分蘖肥或“猛发兜”一起撒施),不仅可以消灭稻田杂草,又可减轻大量繁重劳动。分蘖期还要防治病虫害,病害主要有稻瘟病、恶苗病、褐斑病、白叶枯病等,虫害主要有二化螟、稻蓟马、稻纵卷叶螟等,应及时检查,及时防治。

影响水稻产量的因素与分蘖期的管理

水稻产量是由单位面积穗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三个因素所构成,这三个因素分别在不同生育时期形成,相辅相成决定着水稻的高低。

水稻产量是由单位面积穗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三个因素所构成,这三个因素分别在不同生育时期形成。单位面积穗数是由主茎数、单株分蘖数、分蘖成穗率三者组成的。主茎数取决于插秧的密度及移栽成活率,其基础是在秧田期,所以育好秧,育壮秧,才能确保插秧返青快、分蘖早、成穗多。决定单位面积穗数的关键时期是在分蘖期。在壮秧、合理密植的基础上,每亩穗数多少,便取决于单株分蘖数的成穗率。一般分蘖越早,成穗的可能性越大;后期出生的分蘖,不容易成穗。所以积极促进前期分蘖,适当控制后期分蘖,是水稻分蘖期栽培的基本要求。

水稻分蘖期的影响因素和管理要点

水稻分蘖实质上是水稻茎秆的分枝,分蘖多发生在基部节间极短的分蘖节上,主茎上的分枝称一级分蘖,一级分蘖上的分枝称二级分蘖,依此类推。水稻分蘖的发生是有规律的。正常情况从第一完成叶的叶腋伸出分蘖。但是,特殊情况下也有分蘖不规律现象,如健壮秧苗有时分蘖从不完全叶长出,细弱秧苗出现蘖位高、分蘖晚或不分蘖等情况。

一、影响分蘖的因素

1.分蘖发生与秧苗营养状况有关:秧田期由于播种较密,养分、 光照不足,基部节上的分蘖芽大都处于休眠状态。拔节以后生长中心转移,上部节上的分蘖芽也都潜伏而不萌发,所以一般只有中位节上的分蘖节可以发育。秧苗营养充足,生长粗壮,移栽质量保证,低位蘖多,成穗率高。

2.分蘖发生与温度有关:分蘖生长最适温度为30~32℃,低于20℃或高于37℃对分蘖生长不利,16℃以下分蘖停止生长发育。

3.分蘖发生与光照有关:在自然光照下,水稻返青后3天开始分蘖;自然光照为50%时,返青后13天开始分蘖;当光强降至自然光照强度的5%时,分蘖不发生,主茎也会死亡。

4.分蘖发生与水分有关:分蘖发生时需要充足的水分。在缺水或水分不足情况下,植株生理功能减退,分蘖养分供应不足,常会干枯致死,这就是“黄秧搁一搁,到老不发作”的原因。

5、水稻分蘖还与品种特性有关,不同品种分蘖力有差别。

二、分蘖期管理

本田分蘖的发生,经历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的过程。当全田有10%的苗出现分蘖时,称

为分蘖始期;分蘖增加最快时,称为分蘖盛期;全田分蘖数达到最多时,称为最高分蘖期;到全田总茎数和最后穗数相等时,称为有效分蘖终止期;以后称为无效分蘖期。

水稻分蘖期主要是长根、长叶、长分蘖营养体,是营养生长主要时期和决定穗数的关键时期。该时期的管理主要是促分蘖早生快发,增加有效穗,控制无效蘖。

1.早施、适施分蘖肥:在返青至分蘖期间施用的分蘖肥,一是要早,一般要求在插后3~7天完成,以促进早分蘖,并提高成穗率;二是要适量,肥力水平较高的田一般亩施硫酸铵

7.5~10公斤或尿素4~5公斤加上“火苗”柯杈分蘖肥或“猛发兜”,瘦田亩施硫酸铵10~12.5公斤或尿素5~6公斤加上“火苗”柯杈分蘖肥或“猛发兜”。如果在分蘖肥施后7天仍有缺肥现象,可补施1次接力肥,一般亩施硫酸铵5公斤左右,最好施用复合肥5公斤。早、晚稻施用分蘖肥的技术不相同。早稻或中稻生育前期气温较低,分蘖较慢,应抓紧时间早追和轻施分蘖肥(尿素或硫酸铵)加上“火苗”柯杈分蘖肥或“猛发兜”。水稻分蘖期的施肥措施是否合理,是决定水稻后期是否倒伏的关键。水稻进入分蘖期后,生长速度加快,如果分蘖肥偏迟,用量又偏多,致使大量无效蘖增加、叶片披露、因通风透光差,使得茎叶柔软。水稻植株基部节间的长短和粗细直接影响着品种的抗倒能力,而分蘖期正是水稻植株基部节间伸长时期。在分蘖盛期氮肥过多,植株基部节间过长,茎秆壁变薄,植株高度增加,降低了抗倒力,抽穗以后遇雨又刮大风,往往易造成倒伏。故分蘖期要注意早施、适施分蘖肥加上“火苗”柯杈分蘖肥或“猛发兜”,增加水稻迅速分蘖和抗倒伏的能力。

2.浅水勤灌、适当晒田:水稻在分蘖期间,特别是有效分蘖期间,一般灌水3厘米左右,能提高地温水温,促进土壤养分分解,分蘖节处的光照和氧气充足,促进分蘖的发生和生长。盐碱地要活水灌溉,防止水质变劣,危害稻苗。当有效分蘖期结束以后,要晒田结扎或灌深水抑制分蘖发生,控制生长,减少无效蘖,晒田结拜对减少病害和防止倒伏有明显作用。

3.防除杂草和防治病虫害:分蘖期除草应用除草剂(移栽田抛秧田某些除草剂可以与尿素拌匀与“火苗”柯杈分蘖肥或“猛发兜”一起撒施),不仅可以消灭稻田杂草,又可减轻大量繁重劳动。分蘖期还要防治病虫害,病害主要有稻瘟病、恶苗病、褐斑病、白叶枯病等,虫害主要有二化螟、稻蓟马、稻纵卷叶螟等,应及时检查,及时防治。


相关文章

  • 20XX年镇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示范推广项目总结
  • 2009年镇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示范推广项目总结 ###镇拥有耕面积7.8万亩,粮食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3.1-3.2万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为2.7-2.9万亩。近年来,由于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加大了稳定粮食生产的措施,促使我镇水稻种植面积呈逐年上升趋势。2009年全镇粮食种植总面积为47490.3亩,其中 ...

  • 罗文超:开展水稻机插秧技术示范推广工作体会
  • 罗文超:开展水稻机插秧技术示范推广工作体会 水稻是我市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多的主要粮食作物,目前我市水稻种植靠人工栽插,手段落后,作业艰苦,效率低下,农民群众对水稻生产机械化的要求日益迫切. 水稻机插秧技术就是与农艺配套,利用插秧机械把水稻秧苗移栽到大田的技术,其核心技术是能满足农艺栽培要求的插秧 ...

  • 20XX年农技推广工作总结
  • 二oo七年是继续深入贯彻执行党的惠民政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一年。在县委、政府和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镇人民继续发扬艰苦创业、勤劳致富的优良传统,继续发扬连续作战、敢与天斗的革命精神,战胜了严重的水稻病虫灾害和历史罕见的旱 ...

  • 广东省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
  • 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结合全国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害防治项目,今年我省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紧紧围绕水稻安全生产,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积极开展技术宣传、培训农民,改进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害分布和发生为害规律等,通过建立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区,进一步推动了先进适用技 ...

  • 农作物爱灾情况调查报告
  • 自去年12月入冬以来,××市降水异常偏少,干旱突出,相继出现了特大冬旱、春旱和夏旱。我市大春作物受旱灾影响严重。面对严重的自然灾害,我们农业科研单位和每一个农业科学工作者积极寻求补救措施,帮助农民抗灾自救。经过深入调查和研究论证,我们认为,发挥我市种子资源和技术优势,抢雨补种秋大豆不失为一项上好的抗 ...

  • 农技站上半年工作总结
  • 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农业局的安排部署下,农技站紧紧围绕全县农业中心工作,全面贯彻中央惠农政策,扎实抓好农业实用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取得一定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深入贯彻,确保中央惠农政策落到实处认真学习、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全面落实“特色农业立县”战略,积极推进现代农 ...

  • 小麦生产技术总结
  • 今年我市的小麦生产,在冬春遭受多年不遇的严重干旱、中期病虫害偏重发生、收获期又阴雨较多的不利形势下,通过全市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上下一心,克难攻坚,打赢了抗旱保苗、阻击病虫害、“龙口夺粮”三大战役,取得了较好的收成,虽说与去年相比增产幅度不大,但在大灾之年能获得如此产量已属不易,成效中凝聚了全市广大 ...

  • 20XX年广西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
  • 2005年广西捷报频传,中国——东盟博览会在首府南宁首次成功开展,中国——东盟投资与贸易峰会胜利召开,2005年第6届南宁国际民歌节以歌搭台,经济唱戏,“两会一节”为广西赢来了无限商机,工、农、商均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广西大旱之年粮食生产仍能取得较好成绩,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充分发挥防灾救灾的保驾护航 ...

  • 粮食生产一抗三保策划方案
  • 去年10月下旬以来,我市遭遇了多年罕见的秋冬连旱,尽管今年2月份全市降下两场小雪,但由于降雪量小,分布不均,无法改变全市麦田受旱态势,全市旱情仍在持续发展。全市11.8万亩小麦,有8.5万亩受旱,其中严重受旱面积达6万亩。当前,正值小麦返青、春耕生产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做好当前抗旱、保春管、保春播、 ...

  • 大学生农业生产实习报告
  • 1. 实习过程。 5月13日往寿光蔬菜展览会,参观蔬菜新品种和先进的种植治理技术。 5月16日往的城阳上马的蔬菜基地,参观有机蔬菜大棚,并才会了很多病虫害的标本。 5月17日在校园主楼后的花园、农学与植保试验田和园艺试验田中采集病虫害的标本。 5月18日到5月25日在病理实验室整理采集的病虫害标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