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之路观后感

昨晚,央视一套推出的六集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落下帷幕。“震撼”、“激动”、“落泪”,这是很多网友在形容他们对《复兴之路》观后感时用的词语。“有着广袤土地、众多人口和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疑是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我们制作这样一部片子,就是想让广大观众看到中国在160多年的复兴之路上一路行来的种种变迁,从变迁中感受和触摸幸福。”昨天,央视经济频道副总监、《复兴之路》总编导、总撰稿任学安接受了记者专访,讲述《复兴之路》创作始末。
“9+1”工程——从《大国崛起》到《复兴之路》
很多人把《复兴之路》看作是《大国崛起》的姊妹篇,任学安对此说法颇为认可:“无论是在叙述的理性、客观性,全球视角,还是构建大的历史框架‘大历史’的结构方式,寻找基本历史脉络,用历史细节说话这些方面,两片都有相似之处。追求制作精良度、包括采用现代最新的制作手段,也都是从《大国崛起》延续下来的。此外,梳理的方式,观察国家发展的视角也是同一个,所以这两部片子看起来很像,说是姊妹篇也比较恰当。”
拍《复兴之路》的想法缘自《大国崛起》的制作后期。“当时我们就有一个想法:把中国历史也做一个梳理,这样感觉就比较完整了。而且做《大国崛起》大家在看国外9个发达国家时也有一个中国心态。我们说这是个‘9+1’工程。”任学安讲述了创作《复兴之路》的初衷。第一范文网,原创范文乐园
“《大国崛起》一收尾,我们就着手做《复兴之路》了。制作过程中,我们想到,如果它能赶在xx大之前播出,也挺好的。”任学安说,这部片子正常制作周期应该在两年左右,但剧组只花了10个月就完成了片子的制作。于是,反复地熬夜就成了令他记忆最为深刻的事情。
这部时间紧任务重的片子一经播出便广受好评。央视国际网站甚至以此为契机,倾力打造了大型时事论坛——《复兴论坛》,8日开坛以来每天的浏览人数逐日上升。
“以影像叙述历史更具冲击力”
《复兴之路》按照历史线索,逐集表现中国如何在国家危亡之际开始了民族觉醒,如何在民族救亡的探索之中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如何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实现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突破,如何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科学发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历史片最难的是历史素材的取舍,拍中国的近现代史就更难,难在毕竟观众的陌生感要差一些。国内有多少人会对西班牙史、葡萄牙史、荷兰史,甚至美国史有多少了解?除非是专业人士和学者。因此,拍《大国崛起》时我们不用考虑这个问题。但对我们中国自己的历史,可以说每个中国人从小时候都接受过基本的教育。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表达出最基本的新鲜感,就成为最困扰我们的追求。”任学安在介绍剧组面临的最大困难时说。
任何一个创作都希望呈现一种新鲜的面孔,这样传播效果、到达效果才会更好。否则传播就没有意义了。如何给观众新鲜感?任学安和剧组成员们从电视梳理与文字梳理的不同之处入手,开始探索。
“电视是时间艺术、时间作品,没有太多空间功夫去铺陈。电视是用画面叙事,让观众通过影像来了解。文字叙述的历史追求必须思想深远,有哲学高度,电视节目有时候可能甚至不需要说话,一个画面加一段音乐就足够了。”任学安介绍了《复兴之路》带来的影像冲击力:“在第一、二集中的开头,观众能看到当时的中国人用脚踩水车的画面,如果认真看,你就会发现那些人都是光着屁股的,那是真正的衣不蔽体。再往后看,看到第四、五,尤其第六集,画面转为恢弘绚丽,那种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如果观众能完整地看完这六集,基本能清晰看到中国由弱到强,由主权沦丧到开始独立,由人民受奴役受欺侮到翻身做主并且开始享受小康生活的变化。”

任学安说,即便说《复兴之路》目前所呈现的历史事实本身仍是比较基本的,但放在电视上跟放在书上是不一样的,经过电视综合艺术手法表达,它产生了更强更新的冲击力。
尽管制作时间短,但《复兴之路》剧组还是尽可能地收集珍贵资料来表达历史。比如片中展示的最后一个皇帝溥仪的辞位诏书、孙中山成立亚洲第一个共和国的民国公约等都是从中国历史第一、第二档案馆找到的原件。还有苏中建交时的俄文版文件的原件影像,则是第一次公开的外交部“镇部之宝”。第一范文网,原创范文乐园
为了使这部政论片经得起考验,剧组采访了140多位境内外专家,其中境外专家30余位。
“《复兴之路》不承担对历史进行新解说”
与《大国崛起》突出对事件的讲述有所不同,《复兴之路》不仅关注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发展的轨迹与最后的影响,还将大量笔墨放在历史人物的命运之上,如林则徐、魏源、康有为、孙中山……一个个在中国历史上振聋发聩的名字,他们的命运在片中均有展现。
“写历史绕不开两个东西,一个是人,一个是事。在历史的关键点上,总能找到一些具体推动、承载历史的人,他们是历史的参与者。通过他们的故事,现在的观众感受和触摸起历史来可能会更鲜活一些,更真实一些。”任学安说,《复兴之路》一片中出现的人物,应该说都跟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是历史的参与者,有些还是历史的创造和推动者,写历史不能忘记他们。
对于某报关于《复兴之路》“对很多此前不甚明晰的史实及争议人物也有新析”的报道,任学安说:“这是一个虚假报道,第一他没有采访过剧组,第二我们认为这只是他自己的解读,他的解读跟我们没有任何沟通。”他表示剧组对这种不负责任的报道非常气愤,要求对方消除影响。
“《复兴之路》这部片子不承担对历史进行新解说。历史不是生产产品,历史的基本事实在那里摆着。我们只是希望观众通过我们的电视化梳理,能够看到为什么我们今天过上幸福生活,取得了这么巨大的成绩,我们民族复兴走上新的起点,这一路是如何走来的。我们想建立一个历史感,让广大观众明白中国由积贫积弱到现在逐步走上繁荣富裕,才刚刚开始品尝小康生活的滋味,这一切来之不易。跟十几年前、五十年前、一百年前比,一代代中国人的日子越来越好,每个中国人的自信心、精神风貌有了极大变化。国家、民族复兴的基础在一步步夯实。”
媒体是传播有用知识的主阵地
回忆《复兴之路》创作的点点滴滴,任学安说,由于是《大国崛起》的原班人马,大家对创作的基本方式、基本判断均已达成共识,因此剧组人员最需要克服的是很多最基本的问题,比如说照顾父母妻儿和自己身体上的问题。记者在任学安的临时办公室看到了一个电子血压计,据说剧组中因为忙碌而血压升高的同事还有好几位。第一范文网,原创范文乐园
为了《复兴之路》顺利播出,剧中每个成员都在夜以继日地工作,每天吃住在剧组,不仅春节、“五一”、“十一”几个黄金周都在加班,平常工作多少小时也根本都没有概念,每个人都面临脑力和体力的极大考验。女导演黄蔚负责的是境外国家的拍摄,从联络到出访,都担纲完成,这对于一个孩子还不到两岁的年轻的母亲来说,无疑意味着要克服重重困难。执行总编导周艳也是最辛苦的人之一。“在制作《大国崛起》时,周艳已经被戏称具备了外国史专业博士生研究的资格,如今,如果有学校愿意授予她中国近现代史博士学位,我认为她也是当之无愧的。”任学安半开玩笑地说。说到此,任学安非常感谢他的团队中的每一个同事以及他们的家人。
“每一个创作都是一座山,只有翻过这座山才能叫成功。但在爬山的过程中,必须付出超常的努力。”《复兴之路》制作者严谨的态度和由衷的责任已经受到广大观众的充分肯定,任学安说,对中国这样一个地域广袤、人口众多的国家来讲,媒体是传播有用知识的主阵地,这也是中国媒体的首要社会责任,失去了这个阵地,那将是一场灾难。

昨晚,央视一套推出的六集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落下帷幕。“震撼”、“激动”、“落泪”,这是很多网友在形容他们对《复兴之路》观后感时用的词语。“有着广袤土地、众多人口和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疑是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我们制作这样一部片子,就是想让广大观众看到中国在160多年的复兴之路上一路行来的种种变迁,从变迁中感受和触摸幸福。”昨天,央视经济频道副总监、《复兴之路》总编导、总撰稿任学安接受了记者专访,讲述《复兴之路》创作始末。
“9+1”工程——从《大国崛起》到《复兴之路》
很多人把《复兴之路》看作是《大国崛起》的姊妹篇,任学安对此说法颇为认可:“无论是在叙述的理性、客观性,全球视角,还是构建大的历史框架‘大历史’的结构方式,寻找基本历史脉络,用历史细节说话这些方面,两片都有相似之处。追求制作精良度、包括采用现代最新的制作手段,也都是从《大国崛起》延续下来的。此外,梳理的方式,观察国家发展的视角也是同一个,所以这两部片子看起来很像,说是姊妹篇也比较恰当。”
拍《复兴之路》的想法缘自《大国崛起》的制作后期。“当时我们就有一个想法:把中国历史也做一个梳理,这样感觉就比较完整了。而且做《大国崛起》大家在看国外9个发达国家时也有一个中国心态。我们说这是个‘9+1’工程。”任学安讲述了创作《复兴之路》的初衷。第一范文网,原创范文乐园
“《大国崛起》一收尾,我们就着手做《复兴之路》了。制作过程中,我们想到,如果它能赶在xx大之前播出,也挺好的。”任学安说,这部片子正常制作周期应该在两年左右,但剧组只花了10个月就完成了片子的制作。于是,反复地熬夜就成了令他记忆最为深刻的事情。
这部时间紧任务重的片子一经播出便广受好评。央视国际网站甚至以此为契机,倾力打造了大型时事论坛——《复兴论坛》,8日开坛以来每天的浏览人数逐日上升。
“以影像叙述历史更具冲击力”
《复兴之路》按照历史线索,逐集表现中国如何在国家危亡之际开始了民族觉醒,如何在民族救亡的探索之中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如何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实现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突破,如何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科学发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历史片最难的是历史素材的取舍,拍中国的近现代史就更难,难在毕竟观众的陌生感要差一些。国内有多少人会对西班牙史、葡萄牙史、荷兰史,甚至美国史有多少了解?除非是专业人士和学者。因此,拍《大国崛起》时我们不用考虑这个问题。但对我们中国自己的历史,可以说每个中国人从小时候都接受过基本的教育。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表达出最基本的新鲜感,就成为最困扰我们的追求。”任学安在介绍剧组面临的最大困难时说。
任何一个创作都希望呈现一种新鲜的面孔,这样传播效果、到达效果才会更好。否则传播就没有意义了。如何给观众新鲜感?任学安和剧组成员们从电视梳理与文字梳理的不同之处入手,开始探索。
“电视是时间艺术、时间作品,没有太多空间功夫去铺陈。电视是用画面叙事,让观众通过影像来了解。文字叙述的历史追求必须思想深远,有哲学高度,电视节目有时候可能甚至不需要说话,一个画面加一段音乐就足够了。”任学安介绍了《复兴之路》带来的影像冲击力:“在第一、二集中的开头,观众能看到当时的中国人用脚踩水车的画面,如果认真看,你就会发现那些人都是光着屁股的,那是真正的衣不蔽体。再往后看,看到第四、五,尤其第六集,画面转为恢弘绚丽,那种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如果观众能完整地看完这六集,基本能清晰看到中国由弱到强,由主权沦丧到开始独立,由人民受奴役受欺侮到翻身做主并且开始享受小康生活的变化。”

任学安说,即便说《复兴之路》目前所呈现的历史事实本身仍是比较基本的,但放在电视上跟放在书上是不一样的,经过电视综合艺术手法表达,它产生了更强更新的冲击力。
尽管制作时间短,但《复兴之路》剧组还是尽可能地收集珍贵资料来表达历史。比如片中展示的最后一个皇帝溥仪的辞位诏书、孙中山成立亚洲第一个共和国的民国公约等都是从中国历史第一、第二档案馆找到的原件。还有苏中建交时的俄文版文件的原件影像,则是第一次公开的外交部“镇部之宝”。第一范文网,原创范文乐园
为了使这部政论片经得起考验,剧组采访了140多位境内外专家,其中境外专家30余位。
“《复兴之路》不承担对历史进行新解说”
与《大国崛起》突出对事件的讲述有所不同,《复兴之路》不仅关注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发展的轨迹与最后的影响,还将大量笔墨放在历史人物的命运之上,如林则徐、魏源、康有为、孙中山……一个个在中国历史上振聋发聩的名字,他们的命运在片中均有展现。
“写历史绕不开两个东西,一个是人,一个是事。在历史的关键点上,总能找到一些具体推动、承载历史的人,他们是历史的参与者。通过他们的故事,现在的观众感受和触摸起历史来可能会更鲜活一些,更真实一些。”任学安说,《复兴之路》一片中出现的人物,应该说都跟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是历史的参与者,有些还是历史的创造和推动者,写历史不能忘记他们。
对于某报关于《复兴之路》“对很多此前不甚明晰的史实及争议人物也有新析”的报道,任学安说:“这是一个虚假报道,第一他没有采访过剧组,第二我们认为这只是他自己的解读,他的解读跟我们没有任何沟通。”他表示剧组对这种不负责任的报道非常气愤,要求对方消除影响。
“《复兴之路》这部片子不承担对历史进行新解说。历史不是生产产品,历史的基本事实在那里摆着。我们只是希望观众通过我们的电视化梳理,能够看到为什么我们今天过上幸福生活,取得了这么巨大的成绩,我们民族复兴走上新的起点,这一路是如何走来的。我们想建立一个历史感,让广大观众明白中国由积贫积弱到现在逐步走上繁荣富裕,才刚刚开始品尝小康生活的滋味,这一切来之不易。跟十几年前、五十年前、一百年前比,一代代中国人的日子越来越好,每个中国人的自信心、精神风貌有了极大变化。国家、民族复兴的基础在一步步夯实。”
媒体是传播有用知识的主阵地
回忆《复兴之路》创作的点点滴滴,任学安说,由于是《大国崛起》的原班人马,大家对创作的基本方式、基本判断均已达成共识,因此剧组人员最需要克服的是很多最基本的问题,比如说照顾父母妻儿和自己身体上的问题。记者在任学安的临时办公室看到了一个电子血压计,据说剧组中因为忙碌而血压升高的同事还有好几位。第一范文网,原创范文乐园
为了《复兴之路》顺利播出,剧中每个成员都在夜以继日地工作,每天吃住在剧组,不仅春节、“五一”、“十一”几个黄金周都在加班,平常工作多少小时也根本都没有概念,每个人都面临脑力和体力的极大考验。女导演黄蔚负责的是境外国家的拍摄,从联络到出访,都担纲完成,这对于一个孩子还不到两岁的年轻的母亲来说,无疑意味着要克服重重困难。执行总编导周艳也是最辛苦的人之一。“在制作《大国崛起》时,周艳已经被戏称具备了外国史专业博士生研究的资格,如今,如果有学校愿意授予她中国近现代史博士学位,我认为她也是当之无愧的。”任学安半开玩笑地说。说到此,任学安非常感谢他的团队中的每一个同事以及他们的家人。
“每一个创作都是一座山,只有翻过这座山才能叫成功。但在爬山的过程中,必须付出超常的努力。”《复兴之路》制作者严谨的态度和由衷的责任已经受到广大观众的充分肯定,任学安说,对中国这样一个地域广袤、人口众多的国家来讲,媒体是传播有用知识的主阵地,这也是中国媒体的首要社会责任,失去了这个阵地,那将是一场灾难。


相关文章

  • 复兴之路观后感:全球视野看中华强国之路
  • 继去年引起强烈社会反响的电视政论片<大国崛起>后,由原班人马打造的另一部全面.系统梳理中国近现代史的大型政论片<复兴之路>在国庆期间与观众见面,虽然悄然开播,但同样引起观众的普遍关注,唤起了观众更多的关于民族复兴的思考和探讨. 叙事宏大 解读深刻 6集政论片<复兴之路& ...

  • 复兴之路观后感:在复兴之路上感受变迁触摸幸福
  • 昨晚,央视一套推出的六集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落下帷幕."震撼"."激动"."落泪",这是很多网友在形容他们对<复兴之路>观后感时用的词语."有着广袤土地.众多人口和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疑是 ...

  • 复兴之路的观后感
  • 复兴之路,顾名思义,就是从衰落到再次兴盛的过程中所探索走过的道路.而国人,或辛酸或愤苦或彷惶或坚定地在这条充满坎坷的路上已走了一百六十多年.每一步都流着苦涩的泪水:每一脚都能踩出浓艳的鲜血. 这段时期,不仅是中国的近代史.血泪史和屈辱史,更是我们付出了太多代价之后换来的沉痛的教育史:它为我们指明了前 ...

  • 观后感:自古前进路上多荆棘
  • 为了迎接党的17的胜利召开,cctv最近在播出纪录片<复兴之路>,片中详细解读了1840年以后至今中国人民的战斗与建设历史. 在第3.4集详细说到了66年到76年的文+革十年这段历史,我兴奋的看到,在这一次对这一段历史的表述中,采取了直面的态度,在片中解说词里谈到:文+革是错误的,是浩劫 ...

  • 时光里的欧洲读后感
  • 提要 梵蒂冈:最小的国家,世界最大的教堂,世界艺术的巅峰 佛罗伦萨的群星-- 达·芬奇--让师傅改行的徒弟//米开朗基罗:老板,我做雕塑你出钱不要说话,说了也白说//竞聘: 成功者履职做出经典,失败者改行创造奇迹 佛罗伦萨·美第奇家族-- 富人借钱给国王 未见"均平富"//这个政 ...

  •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 用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看过了国情备忘录这部纪念片,可谓受益匪浅,感慨万分. 看过了国情备忘录这部纪录片,我仿佛亲历了祖国的成长与发展,我感受到了我们生机勃勃的发展中所饱含的艰辛和无奈,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让我们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踏着坚实的步伐,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求实进取. ...

  • 人文之光照亮复兴之路
  • "两会"上,引起代表.委员关注的,有一个"三号文件":1月5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正式颁发,成为指导新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有的代表说,注重社会科学发展,加强人文精神教育,对于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实现伟 ...

  • 社区暑假活动方案
  • 一、指导思想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唱响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以党在我心中为主旋律,以“回顾党史、继承传统、展望未来”为主题,讴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程,颂扬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将在本社区范围内开展“祝建党90周年”海报设计大赛活动。 二、组织机构 组 长:谈侃 副 组 长:张文嘉 ...

  • 中华魂民族情读后感作文范文
  • 今天,我读了<中华魂>这本书,读后使我受益匪浅. 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孕育了五千年的辉煌,五千年的历史,留下了璀璨的传统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仁人志士层出不穷,中华美德熠熠生辉,民族精神世代传承. 掀开摞摞发黄的历史,在白骨累累的中国近代史上我们看到一个个举着明晃晃钢刀的刽子手,一只只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