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微量白蛋白发生的临床意义

中国医疗前沿  2009年4月  第四卷  第8期

· 影像与检验·

77

厚,且范围广。而肺癌的胸膜凹陷征均见于主病灶的胸壁侧,典型的胸膜凹陷征是弧形凹入的喇叭形,顶端有一线条状阴影引向肿瘤,它的产生是肿块所引起的反应性纤维化,本文见3例.不典型的胸膜凹陷征两侧边缘凹凸不平而不呈规则的弧形,受牵拉部分的胸膜有索状粘连,本文5例。

2.6  支气管充气征  8例可见,其中5例支气管充气较多,略有扩张,管壁规则。肺癌则在CT上见病灶内有多个形态不规则的无一定走向的大小不等的小透光区,对肺孤立性肿块的性质判断很有价值。2.7  其它  9例病灶肺门侧,可见血管充血现象,3例病灶非胸膜侧淡片影,4例其它肺野伴有炎性病灶。3 讨论

形态为球形的肺部炎性病灶称为球形肺炎,病理机制目前不很清楚,可能是由于肺炎经肺泡孔向周围扩散或大叶性,节段性肺炎发展受阻或处于向心性吸收过程所致。当其呈球形时,与肺癌往往鉴别困难,特别是中年以上病人,无论是临床医师,还是放射科医师都不易排除肺癌,故两者鉴别很重要。

对总结本组病例,综合有关资料,我们认为,球形肺炎在CT上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与肺癌鉴别:①球形肺炎形态上虽大体呈球型,但多数为方型或三角形,其中贴近胸膜的方型病灶有特征性;肺癌形态呈较不规则的球形,不见或少见方形。②球形肺

炎边缘毛糙,可见长毛刺和锯齿状改变,且模糊,有时可见“晕征”,反映了病变急性渗出改变。而肺癌毛刺细短,边缘多不模糊,不见“晕征”。③球形肺炎增强后,病灶中央可见规则,界面清晰的无强化区,反映了炎性坏死的特点,此征少见于肺癌,具有特征性。肺癌多见明显强化。④球形肺炎与胸膜接触面广,但胸膜外仍可见透亮线,如果附近胸膜增厚广泛,亦提示为炎症。⑤支气管炎气征,在球形肺炎中支气管影较多,管腔略有扩张,管壁规则,而肺癌支气管影较少,管腔一般不扩张,管壁不规则。⑥球形肺炎在病灶非胸膜面可见小淡片状影,其它肺叶可同时伴有小斑片影响。肺癌多无卫星灶,少数仅在胸膜侧有小片影。⑦球形肺炎抗炎治疗后吸收缩小,肺癌抗炎治疗无效;伴阻塞性肺炎时,经抗炎治疗炎症吸收后,肿瘤特重显示更清晰。

CT上发现,这些有一定特征的球形肺炎征象再结合临床资料,首先应考虑此病。即使临床资料不支持,也应积极抗炎治疗2周后复查。复查时间要充分,这样既可保证球形肺炎得以尽可能的完全吸收,也可及时发现不典型肺癌。参考资料

[1] 肖湘生,等.胸膜凹陷征的X线表现和诊断价值[J].临床放射学,1987:4:169.[2] 杨小明,等.空泡征小结节的病理基础及其诊断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1986:6:283.

尿微量白蛋白发生的临床意义

金荣

(黑龙江省鹤岗矿业集团总医院职业病防治所  鹤岗154105)

【中图分类号】 R44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5552(2009)08-0077-01

微量白蛋白尿(MAU )是指尿中白蛋白含量超出健康人参考范围,但不能用常规的方法检测出这种微量的变化。为了使这一检测指标标准化,国际上采用白蛋白分泌率表示尿中白蛋白的排出量。健康人 MAU 在 < 20 mg-30 mg/24h (或 < 20 m g-30 m g /min )的范围内; MAU 在 20-300 mg /24h 时称为MAU ; MAU > 300mg/24h 时称为大量白蛋白尿。 MAU 排出增加是疾病早期的改变,对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临床意义。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方法  挪威Nycocard ReaderⅡ型金标仪,Nycocard金标法尿微量白蛋白定量检测试剂盒。方法:(1)标本稀释,加入50μl尿液或质控品于装有稀释液R1的试管中,充分混匀;(2)加样,加入50μl稀释好的标本或质控品于反应孔中,等待标本渗入膜下;(3)加入胶体金缀合物,在反应孔中加入50μl胶体金缀合物,等待其完全渗入;(4)加入洗涤液50μl;(5)5min以内用Nycocard ReaderⅡ进行读数。

1.2  对象资料  对照组:健康人50例(男30例,女20例),平均年龄50岁(21~65岁),均除高血压、糖尿病及其  他和肾脏有关的病史。高血压组:60例(男40例,女20例),平均年龄46岁(31~75岁),血压范围160~190/95~120mmHg,病程2~30年,临床诊断Ⅰ期21例,Ⅱ期39例,其中Ⅱ期患者以眼底动脉硬化或心脏改变为诊断依据,尿常规 分析 蛋白定性均为阴性。肾病组:43例(男19例,女24例),平均年龄41.3岁(21~52

岁)。心血管疾病组:39例(男23例,女16例),平均年龄59.3岁(49~71岁)。

1.3  标本  对照组、患者组均留取新鲜晨尿测定,以微量白蛋白(mg/L)报告。2 结果

正常情况下,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率为5~20mg/L,在20mg/L以内视为正常,尿微量白蛋白浓度为20~200mg/L为增高,尿中血红蛋白浓度大于0.5mg/L时,因血尿中的红细胞引起的人血清白蛋白增加将发生假阳性性质的结果升高。

对照组,健康人50例其均在<20mg/L范围内。

高血压组,Ⅰ期21例,其范围20~49mg/L,均值31mg/L,Ⅱ期39例,尿量白蛋白范围21~63mg/L,均值56mg/L,上述结果中,Ⅰ期高血压中8例超过正常值,Ⅱ期高血压中15例超过正常值,说明这些患者已有轻度肾损害。

糖尿病组,40例糖尿病患者按病程分组,2~10年27例,尿微量白蛋白21~52mg/L,平均39.5mg/L,大于正常值13例,11年以上13例,尿微量白蛋白29~68mg/L,平均45.2mg/L,大于正常值8例。

肾病组,43例肾脏疾病患者按疾病性质分组,急性肾炎19例,尿微量白蛋白25~48mg/L,平均37mg/L,其中11例超过正常,慢性肾炎24例,尿微量白蛋白26~81mg/L,均值63mg/L,其中超过正常15例。

心血管疾病组,39例心血管疾病按病程分组,1~5年内19

78

· 影像与检验·

China Healthcare Frontiers,Apr 2009,Vol.4 No.8

例,尿微量白蛋白22~58mg/L,平均39mg/L,其中11例超过正常,5~10年内20例,尿微量白蛋白24~65mg/L,平均48.5mg/L,其中超过正常12例。3 讨论

3.1  尿微量白蛋白与高血压  大量的临床研究与观察表明,尿微量白蛋白是高血压肾脏损害的指标,在以前的研究中发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明显增高,主要与收缩压相关,是中风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认为尿微量白蛋白异常患者必须强化高血压治疗,其血压最好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3.2  尿微量白蛋白与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是随着病程延长,尿微量白蛋白明显升高,一般患糖尿病5~10年后可逐渐发生微血管、神经等病变,出现不同程度肾脏损害,病程越长,肾脏病越重。因此,早期测定可充分了解其病情程度,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3.3  尿微量白蛋白与肾病   蛋白尿是肾病的重要临床症状,微量白蛋白的控制对于判断疾病程度及预后有更大的临床参考价

值,尿微量白蛋白分子中分子蛋白,正常情况下不被肾小球滤过,当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时,尿微量白蛋白即升高,是反映早期肾小球损害的敏感指标,特别在慢性肾功能损伤疾病,如糖尿病肾病、高血压、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中,检测更具有临床意义。3.4  尿微量白蛋白与心血管疾病  通过研究糖尿病患者,发现尿微量白蛋白阳性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高。发病时间较早,且病变程度较严重,另据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死亡率与尿微量白蛋白增高相关,临床上对阳性者,应给予足够重视,加强对原发病的治疗。

综上所述, MAU 是检测血管损伤的重要指标,是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肾病血管损伤的指标,对判断疾病发生、发展、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过去的研究中临床上重视糖尿病患者 MAU 的变化,但是近年的研究发现 MAU 对分析血管相关疾病的进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大大扩大 MAU 检查的应用范围,已经作为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常规检查项目。通过这一检查可以发现潜在病变,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有用的信息及实验室指标。

12例小脑梗死核磁共振诊断

王莉  王艳萍

(哈尔滨市骨伤科医院  哈尔滨161441)

【中图分类号】 R44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5552(2009)08-0078-01

小脑梗死因发病急,临床表现复杂,缺乏特异的症状和体征,又容易被继发的脑干损害症状所掩盖,临床容易发生误诊。CT检查于骨边缘处可出现条纹状伪影,严重影响后颅凹的检查质量和对病变的诊断。核磁共振(MRI)无上述缺点,对后颅窝结构显示十分清晰。又由于MRI显示脑梗死早于CT,所以MRI在小脑梗死诊断中有重要价值。现将12例经脑CT、部分经MRI核查确诊的小脑梗死病例进行临床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2005年住院病人共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48 ̄72岁,平均61.3岁。有高血压病史7例,脑血栓形成病史2例,糖尿病史2例,冠心病史6例。

1.2  临床表现  活动时起病2例,睡眠不足后发病10例,均眩晕起病,有旋转感伴恶心、呕吐及步态不稳。其中枕部疼痛5例,呈持续性头痛,有早期视乳头水肿1例,水平性眼震5例,旋转性眼震1例,耳鸣1例。一侧指鼻不稳4例,一侧肌力弱2例,发病时均无意识障碍。12例中有2例为晨起后突然发病,眩晕、频繁呕吐及步态不稳,被耳科以眩晕症、梅尼埃病收入院。1例发病54h、1例72h后突然出现意识丧失、双侧瞳孔缩小、四肢强直性发作等脑干受损征象。

1.3  临床分型  有人按临床表现、转归将小脑梗死归纳为三型。1.3.1  良性型  仅有小脑症侯,如步态不稳、眼震等,预后良好。

1.3.2  假肿瘤型  早期以小脑症侯为主,数天内出现高颅压征。1.3.3  昏迷型  病后短期内昏迷,多伴脑干受累或梗阻性脑积水。从本资料看,上述分型基本包括了临床经过。早期CT表现似与上述分型有一定关系:CT显示小梗死灶者多为良性型;CT表现小梗死灶,四脑室受压伴脑积水者为假肿瘤型;CT显示合并

脑干梗死或梗死灶周围水肿压迫桥脑、延髓背部者为昏迷型。因此,如将CT显示与临床症侯结合分型,在病后早期即可对病情进展、转归有所估计,对指导早期治疗更为有益。2 结果

临床症状出现及MRI扫描时间,可将小脑梗死分成以下5个时期。①急性期(0~6h);②急性期(6~24h);③亚急性期(2~7d);④稳定期(8~14d);⑤慢性期(>15d)。颅脑CT及MRI5CT证实5例,另7例颅脑CT未能确诊,行颅脑MRI检查做出诊断。共查出小脑梗死灶11个,在一侧小脑半球10个,小脑蚓部1个。其中5例合并大脑半球梗死病灶6个。2例重症小脑梗死,CT早期未发现梗死灶,但呈现中脑水管扩张,第三脑室、侧脑室扩大,第四脑室受压等征象,说明脑干受压引起阻塞性脑积水。1例在发病5天后CT示小脑半球多发性梗死灶,另1例MRI示小脑半球及大脑梗死灶。3 讨论

本组资料表明,小脑梗死男性高于女性,考虑与男性更易患慢性颈椎劳损、增生及急性损伤而累及椎动脉系统有关。其次心源性因素在小脑梗死中也有发生,其原因尚不清楚。小脑梗死发病率很难确定,因为依据临床确诊极为困难,CT检查受后颅凹骨性结构干扰对较小病灶难以发现以及受发病时间的影响,本组1例发病6 h后行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拟高血压脑病治疗,尔后患者逐渐出现意识障碍以至昏迷,72 h后再行头颅CT发现小脑大面积梗死,四脑室受压移位,这才确诊为小脑梗死。故复查CT有时很有必要,特别是伴发意识障碍其他原因尚无法解释时。近年来,随着CT质量的提高和核磁共振(MRI)的临床应用,会发现更多的小脑梗死特别是小灶病例。

中国医疗前沿  2009年4月  第四卷  第8期

· 影像与检验·

77

厚,且范围广。而肺癌的胸膜凹陷征均见于主病灶的胸壁侧,典型的胸膜凹陷征是弧形凹入的喇叭形,顶端有一线条状阴影引向肿瘤,它的产生是肿块所引起的反应性纤维化,本文见3例.不典型的胸膜凹陷征两侧边缘凹凸不平而不呈规则的弧形,受牵拉部分的胸膜有索状粘连,本文5例。

2.6  支气管充气征  8例可见,其中5例支气管充气较多,略有扩张,管壁规则。肺癌则在CT上见病灶内有多个形态不规则的无一定走向的大小不等的小透光区,对肺孤立性肿块的性质判断很有价值。2.7  其它  9例病灶肺门侧,可见血管充血现象,3例病灶非胸膜侧淡片影,4例其它肺野伴有炎性病灶。3 讨论

形态为球形的肺部炎性病灶称为球形肺炎,病理机制目前不很清楚,可能是由于肺炎经肺泡孔向周围扩散或大叶性,节段性肺炎发展受阻或处于向心性吸收过程所致。当其呈球形时,与肺癌往往鉴别困难,特别是中年以上病人,无论是临床医师,还是放射科医师都不易排除肺癌,故两者鉴别很重要。

对总结本组病例,综合有关资料,我们认为,球形肺炎在CT上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与肺癌鉴别:①球形肺炎形态上虽大体呈球型,但多数为方型或三角形,其中贴近胸膜的方型病灶有特征性;肺癌形态呈较不规则的球形,不见或少见方形。②球形肺

炎边缘毛糙,可见长毛刺和锯齿状改变,且模糊,有时可见“晕征”,反映了病变急性渗出改变。而肺癌毛刺细短,边缘多不模糊,不见“晕征”。③球形肺炎增强后,病灶中央可见规则,界面清晰的无强化区,反映了炎性坏死的特点,此征少见于肺癌,具有特征性。肺癌多见明显强化。④球形肺炎与胸膜接触面广,但胸膜外仍可见透亮线,如果附近胸膜增厚广泛,亦提示为炎症。⑤支气管炎气征,在球形肺炎中支气管影较多,管腔略有扩张,管壁规则,而肺癌支气管影较少,管腔一般不扩张,管壁不规则。⑥球形肺炎在病灶非胸膜面可见小淡片状影,其它肺叶可同时伴有小斑片影响。肺癌多无卫星灶,少数仅在胸膜侧有小片影。⑦球形肺炎抗炎治疗后吸收缩小,肺癌抗炎治疗无效;伴阻塞性肺炎时,经抗炎治疗炎症吸收后,肿瘤特重显示更清晰。

CT上发现,这些有一定特征的球形肺炎征象再结合临床资料,首先应考虑此病。即使临床资料不支持,也应积极抗炎治疗2周后复查。复查时间要充分,这样既可保证球形肺炎得以尽可能的完全吸收,也可及时发现不典型肺癌。参考资料

[1] 肖湘生,等.胸膜凹陷征的X线表现和诊断价值[J].临床放射学,1987:4:169.[2] 杨小明,等.空泡征小结节的病理基础及其诊断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1986:6:283.

尿微量白蛋白发生的临床意义

金荣

(黑龙江省鹤岗矿业集团总医院职业病防治所  鹤岗154105)

【中图分类号】 R44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5552(2009)08-0077-01

微量白蛋白尿(MAU )是指尿中白蛋白含量超出健康人参考范围,但不能用常规的方法检测出这种微量的变化。为了使这一检测指标标准化,国际上采用白蛋白分泌率表示尿中白蛋白的排出量。健康人 MAU 在 < 20 mg-30 mg/24h (或 < 20 m g-30 m g /min )的范围内; MAU 在 20-300 mg /24h 时称为MAU ; MAU > 300mg/24h 时称为大量白蛋白尿。 MAU 排出增加是疾病早期的改变,对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临床意义。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方法  挪威Nycocard ReaderⅡ型金标仪,Nycocard金标法尿微量白蛋白定量检测试剂盒。方法:(1)标本稀释,加入50μl尿液或质控品于装有稀释液R1的试管中,充分混匀;(2)加样,加入50μl稀释好的标本或质控品于反应孔中,等待标本渗入膜下;(3)加入胶体金缀合物,在反应孔中加入50μl胶体金缀合物,等待其完全渗入;(4)加入洗涤液50μl;(5)5min以内用Nycocard ReaderⅡ进行读数。

1.2  对象资料  对照组:健康人50例(男30例,女20例),平均年龄50岁(21~65岁),均除高血压、糖尿病及其  他和肾脏有关的病史。高血压组:60例(男40例,女20例),平均年龄46岁(31~75岁),血压范围160~190/95~120mmHg,病程2~30年,临床诊断Ⅰ期21例,Ⅱ期39例,其中Ⅱ期患者以眼底动脉硬化或心脏改变为诊断依据,尿常规 分析 蛋白定性均为阴性。肾病组:43例(男19例,女24例),平均年龄41.3岁(21~52

岁)。心血管疾病组:39例(男23例,女16例),平均年龄59.3岁(49~71岁)。

1.3  标本  对照组、患者组均留取新鲜晨尿测定,以微量白蛋白(mg/L)报告。2 结果

正常情况下,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率为5~20mg/L,在20mg/L以内视为正常,尿微量白蛋白浓度为20~200mg/L为增高,尿中血红蛋白浓度大于0.5mg/L时,因血尿中的红细胞引起的人血清白蛋白增加将发生假阳性性质的结果升高。

对照组,健康人50例其均在<20mg/L范围内。

高血压组,Ⅰ期21例,其范围20~49mg/L,均值31mg/L,Ⅱ期39例,尿量白蛋白范围21~63mg/L,均值56mg/L,上述结果中,Ⅰ期高血压中8例超过正常值,Ⅱ期高血压中15例超过正常值,说明这些患者已有轻度肾损害。

糖尿病组,40例糖尿病患者按病程分组,2~10年27例,尿微量白蛋白21~52mg/L,平均39.5mg/L,大于正常值13例,11年以上13例,尿微量白蛋白29~68mg/L,平均45.2mg/L,大于正常值8例。

肾病组,43例肾脏疾病患者按疾病性质分组,急性肾炎19例,尿微量白蛋白25~48mg/L,平均37mg/L,其中11例超过正常,慢性肾炎24例,尿微量白蛋白26~81mg/L,均值63mg/L,其中超过正常15例。

心血管疾病组,39例心血管疾病按病程分组,1~5年内19

78

· 影像与检验·

China Healthcare Frontiers,Apr 2009,Vol.4 No.8

例,尿微量白蛋白22~58mg/L,平均39mg/L,其中11例超过正常,5~10年内20例,尿微量白蛋白24~65mg/L,平均48.5mg/L,其中超过正常12例。3 讨论

3.1  尿微量白蛋白与高血压  大量的临床研究与观察表明,尿微量白蛋白是高血压肾脏损害的指标,在以前的研究中发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明显增高,主要与收缩压相关,是中风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认为尿微量白蛋白异常患者必须强化高血压治疗,其血压最好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3.2  尿微量白蛋白与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是随着病程延长,尿微量白蛋白明显升高,一般患糖尿病5~10年后可逐渐发生微血管、神经等病变,出现不同程度肾脏损害,病程越长,肾脏病越重。因此,早期测定可充分了解其病情程度,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3.3  尿微量白蛋白与肾病   蛋白尿是肾病的重要临床症状,微量白蛋白的控制对于判断疾病程度及预后有更大的临床参考价

值,尿微量白蛋白分子中分子蛋白,正常情况下不被肾小球滤过,当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时,尿微量白蛋白即升高,是反映早期肾小球损害的敏感指标,特别在慢性肾功能损伤疾病,如糖尿病肾病、高血压、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中,检测更具有临床意义。3.4  尿微量白蛋白与心血管疾病  通过研究糖尿病患者,发现尿微量白蛋白阳性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高。发病时间较早,且病变程度较严重,另据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死亡率与尿微量白蛋白增高相关,临床上对阳性者,应给予足够重视,加强对原发病的治疗。

综上所述, MAU 是检测血管损伤的重要指标,是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肾病血管损伤的指标,对判断疾病发生、发展、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过去的研究中临床上重视糖尿病患者 MAU 的变化,但是近年的研究发现 MAU 对分析血管相关疾病的进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大大扩大 MAU 检查的应用范围,已经作为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常规检查项目。通过这一检查可以发现潜在病变,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有用的信息及实验室指标。

12例小脑梗死核磁共振诊断

王莉  王艳萍

(哈尔滨市骨伤科医院  哈尔滨161441)

【中图分类号】 R44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5552(2009)08-0078-01

小脑梗死因发病急,临床表现复杂,缺乏特异的症状和体征,又容易被继发的脑干损害症状所掩盖,临床容易发生误诊。CT检查于骨边缘处可出现条纹状伪影,严重影响后颅凹的检查质量和对病变的诊断。核磁共振(MRI)无上述缺点,对后颅窝结构显示十分清晰。又由于MRI显示脑梗死早于CT,所以MRI在小脑梗死诊断中有重要价值。现将12例经脑CT、部分经MRI核查确诊的小脑梗死病例进行临床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2005年住院病人共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48 ̄72岁,平均61.3岁。有高血压病史7例,脑血栓形成病史2例,糖尿病史2例,冠心病史6例。

1.2  临床表现  活动时起病2例,睡眠不足后发病10例,均眩晕起病,有旋转感伴恶心、呕吐及步态不稳。其中枕部疼痛5例,呈持续性头痛,有早期视乳头水肿1例,水平性眼震5例,旋转性眼震1例,耳鸣1例。一侧指鼻不稳4例,一侧肌力弱2例,发病时均无意识障碍。12例中有2例为晨起后突然发病,眩晕、频繁呕吐及步态不稳,被耳科以眩晕症、梅尼埃病收入院。1例发病54h、1例72h后突然出现意识丧失、双侧瞳孔缩小、四肢强直性发作等脑干受损征象。

1.3  临床分型  有人按临床表现、转归将小脑梗死归纳为三型。1.3.1  良性型  仅有小脑症侯,如步态不稳、眼震等,预后良好。

1.3.2  假肿瘤型  早期以小脑症侯为主,数天内出现高颅压征。1.3.3  昏迷型  病后短期内昏迷,多伴脑干受累或梗阻性脑积水。从本资料看,上述分型基本包括了临床经过。早期CT表现似与上述分型有一定关系:CT显示小梗死灶者多为良性型;CT表现小梗死灶,四脑室受压伴脑积水者为假肿瘤型;CT显示合并

脑干梗死或梗死灶周围水肿压迫桥脑、延髓背部者为昏迷型。因此,如将CT显示与临床症侯结合分型,在病后早期即可对病情进展、转归有所估计,对指导早期治疗更为有益。2 结果

临床症状出现及MRI扫描时间,可将小脑梗死分成以下5个时期。①急性期(0~6h);②急性期(6~24h);③亚急性期(2~7d);④稳定期(8~14d);⑤慢性期(>15d)。颅脑CT及MRI5CT证实5例,另7例颅脑CT未能确诊,行颅脑MRI检查做出诊断。共查出小脑梗死灶11个,在一侧小脑半球10个,小脑蚓部1个。其中5例合并大脑半球梗死病灶6个。2例重症小脑梗死,CT早期未发现梗死灶,但呈现中脑水管扩张,第三脑室、侧脑室扩大,第四脑室受压等征象,说明脑干受压引起阻塞性脑积水。1例在发病5天后CT示小脑半球多发性梗死灶,另1例MRI示小脑半球及大脑梗死灶。3 讨论

本组资料表明,小脑梗死男性高于女性,考虑与男性更易患慢性颈椎劳损、增生及急性损伤而累及椎动脉系统有关。其次心源性因素在小脑梗死中也有发生,其原因尚不清楚。小脑梗死发病率很难确定,因为依据临床确诊极为困难,CT检查受后颅凹骨性结构干扰对较小病灶难以发现以及受发病时间的影响,本组1例发病6 h后行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拟高血压脑病治疗,尔后患者逐渐出现意识障碍以至昏迷,72 h后再行头颅CT发现小脑大面积梗死,四脑室受压移位,这才确诊为小脑梗死。故复查CT有时很有必要,特别是伴发意识障碍其他原因尚无法解释时。近年来,随着CT质量的提高和核磁共振(MRI)的临床应用,会发现更多的小脑梗死特别是小灶病例。


相关文章

  • 糖尿病管理方式推行项目执行方案
  • 为提高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糖尿病防治能力,有效控制糖尿病及并发症发生,维护居民健康,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选定辽宁、黑龙江、上海、浙江、重庆5个省(市)开展糖尿病管理模式推广项目。为指导各省开展项目工作,特制定本方案,供各地在实际工作中参考,请各地结合当地特点,创建适宜本地区的糖尿病管理模式,为全国糖 ...

  • 营养与健康心得体会
  • 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一句话:“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做任何事情都有个前提,就是要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因此,学会营养与健康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翻开词典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定义,“营养”是指食物所含的养分,生物从外界摄取养料滋补身体以维持其生命。营养学家对营养所作的解释是:食物中的营养素和其他物 ...

  • 临床医学生实习鉴定
  • 临床医学生实习自我鉴定 这次,在学校的组织安排下我来到**人民医院外科为期一个月的实习。充实而紧张的实习转眼间就结束了,这次经历可谓收获颇丰,使自己对医学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下面就是对实习的个人鉴定。 在进入icu前带教师向我讲解icu内管理制度和消毒制度,并介绍icu环境,使我对监护室有所了解,工 ...

  • 中国健康调查报告
  • 时尚饮食和真正科学的饮食观没有什么联系.它是误导性的医学科学和大众媒体结合的产物. 如果你只是对两周减肥食谱感兴趣的话,那么这本书不适合你.我希望你用智慧,而不用能力按照食谱做.我想给你提供一种更深刻.更有益的方法审视健康.我给你提供的处方是很简单的,也是很容易执行的,它给你带来的好处比任何药物或手 ...

  • 米勒的实验证明了
  • (1)现在远离太阳、历史上可能变化较小的巨行星(如木星和土星),它们的大气都是没有游离氧(O2)的还原性大气,其主要成分是氢(H2)、氦(He)、甲烷(CH4)和氨(NH3);由此推测原始地球的大气,大概也是这样的还原性大气。(2) 据测定,现在能作用于地球大气层的能源,主要是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雷 ...

  • icu护士实习自我鉴定
  • 实习是每个医学生必要不可缺少的学习阶段,作为一个在临床经验上十分欠缺的初学者,除了自己的带教老师外,病房其他的医师、护士和患者本人都是值得请教的老师。因此,我保持谦虚、认真的学习态度,积极参加病房所有的学习、医疗、讨论等活动,从最基本的查体、病程记录做起,逐步磨砺自己。 在进入icu前带教师向我讲解 ...

  • 医学生实习心得
  • 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好这些知识,如果不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来进行学习,单靠刻苦,显然是不行的,在前面的章节,曾经谈到过有关搞好实习的经验,本章将进一步和同学们谈谈有关搞好实习的方法,相信这些方法同样能够为同学们搞好实习起到一些启迪作用. 一.很抓基本技能的训练 作一名医生首先需要掌握一些必备的基本技能, ...

  • 医学生实习小结2篇
  • xxxx年是忙碌的一年,同样也是充实、成熟的一年,对我们02级同学而言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因为就在这一年里,我们完成了临床学科的实习,并向自己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如果说一年前的我还只是个懵懵懂懂的医学生,埋头于书本知识,对临床应用却知之甚少,那么经过这一年的临床实习,真切得感受到自己的变化。 具 ...

  • 功能性食品实习调查报告
  • 认识实习调查报告 一 实习调查 (一)所提问题 1. 您了解功能性食品么? 2. 您知道功能性食品有哪些种类么? 3. 您知道哪些品牌的功能性食品? 4. 您使用过哪些功能性食品? 5. 您信赖哪些功能性食品? 6. 您从哪些途径了解功能性食品? 7. 您知道如何鉴别功能性食品么? 8. 您觉得功能 ...

  •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   为了我院临床用血安全,根据有关规定和市中心血站的要求,特制定本管理制度。一、输血的日常管理设在检验科。二、检验科要指定专人负责血液的收领、发放工作,要认真核查血袋包装,核查内容如下:(一)血站的名称及其许可证;(二)献血者的姓名(或条形码)、血型;(三)血液品种;(四)采血日期及时间;(五)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