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的线索

记叙文中的线索

写好记叙文,抓住线索是关键。线索是贯穿在整篇文章中的情节脉络,以及作者表现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它串联起文章中的全部人、事、景、物,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因此,线索确定得恰当,会使文章内容多而不乱,全篇浑然一体。反之,文章必然杂乱无章。可见,在记叙文中确立线索是多么重要。

一、线索的主要类别

1. 以人物为线索。有的记叙文,按人物动作行为的变化、思想性格的发展、人生历程的见闻来组织材料,把人物作为文章的线索。

2. 以事件为线索。情节通常包括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几部分,有些文章事件本身便是线索。

3. 以实物为线索。有些文章往往是以一个具体的实物贯穿全文,将各种人或事都集中到它的周围,以此来展开故事情节。

4.以时间为线索。有的文章是以时间的推移来组织材料的,时间就成为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如《伟大的悲剧》是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记叙了斯科特和他的队员悲壮的失败以及覆灭。《伟大的悲剧》的线索的语言标志是:1912年1月16日这一天→1月18日→2月17日夜里1点钟→3月2日→一天中午→3月21日→3月29日。

5.以地点为线索。有的文章是以地点的转换来安排层次的,地点就是叙事的线索。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此文章题目“从„„到„„”就可以看出文章所写之人、所叙之事是以地点的转移来组织材料的。像这样以由一个地点到另外一个地点的转移为线索来写出人物的见闻和感受的文章很多,文中人物活动的空间很大,地点的转换很具体而且明显,至少变换的地点有两个或两个以上。

如《登上地球之巅》中登山运动员的行踪是:在8500米以上的冰雪世界里→第二台阶处→在“死亡地带”的高度上→8830米左右的地方→峰顶。

像这样的是通过时空的推移来组织材料的,由于地点的转变是靠任务活动来实现的,所以,往往这类文章的线索又叫“以人物活动为线索”或“任务行踪为线索”。

6.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线索。有些散文没有中心事件和具体的故事情节,是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发展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这一类文章的线索就是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选择线索的标准

1.与主题密切相关。写文章是为了表达中心,因此文章的线索要能为中心服务,有利于中心的表达。

2.与材料密切相关。材料可以是天南海北,古今中外,如何把这些材料联系起来组成有机整体,就需要线索把它们收拢约束,连缀成文。

需要注意的是,写作时应把握好线索的藏与露的程度,要做到既不藏得太深,又不露得太明,根据需要布置好线索的明灭变化,以求达到时隐时现,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三、例文引路

梦,遗落在童年的操场

心灵深处,始终保留着对那个操场的留恋。那是爸爸妈妈任教的小学的操场,那个操场上的一草一木,在记忆的底片上永远挥之不去。

三四岁时的我,喜欢在操场上的草丛里寻找快乐。飒飒的秋风吹拂着草丛,蚱蜢在草丛里唱着嘹亮的歌儿,欢快地彼此应和着,在青草的掩盖下并未发觉我已盯上它!我悄悄地挪动着步子,慢慢地靠近它。此刻,它一定是觉察到了危险的逼近,嘹亮的歌儿停止了,小小的身躯掩藏在了过膝的草丛里,两只眼睛警觉地打量着周围的情况。它在我的双手扑来之时狡黠地躲开,张开双翅飞起来,落在了几米外,歌儿唱得更悠扬。

稍稍长大后的我,喜欢在操场边的合欢树下停留。我每天站在树下,仰起头,盯着那棵几米高的合欢树,盼望着,盼望着,好希望风拂过的时候能够带来一朵像小伞似的合欢花。不是因为胆小怕跳起来会摔跤,而是那时个头矮小的我无论怎样跳都抓不到那最矮的树枝。或许再过一年,两年,我就能摘到它了,毕竟我已能嗅到那淡淡的芬芳了呢。

现在,路旁种满了合欢树,微风拂过,给外出乘凉的人们带来了丝丝缕缕的馨香。我伸出手,很轻巧地在某个枝头摘下一朵合欢花,望着它仿佛看到了童年操场边的那朵。那属于我童年的合欢树上一定又开满了合欢花吧?不知那满树的合欢花是否仍像当初那样艳丽。那朵合欢花仍傲立在枝头等待着那个小女孩的归来,还是已化为泥土滋养着树木,抑或被另一位带着梦的小女孩摘走了呢? 童年的梦渐渐地褪色了,我也不再是那个只愿做一只长了翅膀的小精灵的傻傻的小女孩了。成熟代替了幼稚,但心灵的城堡却难以忘却。遗失的美好时时归来,在心田里化作满园馨香。

【名师点评】小作者以“操场”为线索,用富有诗意的语言回忆了自己美好的童年,表达了对童真童趣难以忘却的怀念。文章开篇用“心灵深处,始终保留着对那个操场的留恋”简洁入题 ,接下来围绕“在操场上的草丛里寻找快乐”和“在操场边的合欢树下停留”再现了记忆深处的童年往事,结尾用“遗失的美好时时归来”与篇首照应,再次深化了主题。生动的细节描写,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操场上那个追赶着蝴蝶的小女孩,又仿佛回到了自己天真烂漫的金色童年。

粽子里的乡愁

琦 君 异乡客地,愈是没有年节的气氛,愈是怀念旧时代的年节情景。

端阳是个大节,也是母亲大忙特忙、大显身手的好时光。想起她那灵活的双手,裹着四角玲珑的粽子,就好像马上闻到那股粽子香了。

母亲包的粽子,种类很多,最多的是红豆粽、白米粽和灰汤粽。一家人享受以外,还要布施乞丐。母亲总是为乞丐大量地准备一批,美其名曰“富贵粽”。 我最喜欢吃的是灰汤粽。那是用早稻草烧成灰,铺在白布上,拿开水一冲,滴下的热汤呈深褐色,内含大量的碱。把包好的白米粽浸泡在灰汤中一段时间(大约一夜吧),提出来煮熟,就是浅咖啡色带碱味的灰汤粽。那股子特别的清香,是其他粽子所不及的,我一口气可以吃两个。因为灰汤粽不但不碍胃,反而有帮助消化之功,过节时若吃得过饱,母亲就用灰汤粽焙成灰,叫我用开水送服,胃就舒服了。完全是自然食物的自然疗法。母亲常说我是从灰汤粽里长大的。 端午节那天,乞丐一早就来讨粽子,真个是门庭若市。我帮着长工阿荣提着富贵粽,一个个地分,忙得不亦乐乎。乞丐常高声地喊:“太太,高升点(意谓多给点)。明里去了暗里来,积福积德,保佑你大富大贵啊!”母亲总是从厨房里出来,连声说:“大家有福,大家有福。”

乞丐去后我问母亲:“他们讨饭吃,有什么福呢?”母亲正色道:“不要这

样讲。谁能保证一生一世享福?时时刻刻要存好心,要惜福。他们做乞丐的,并不是一个个都是好吃懒做的,有的是一时做错了事,败了家业。你看那些孩子,跟着爹娘日晒夜露地讨饭,他们做错了什么,有什么罪过呢?”

母亲的话,在我的心头重重地敲了一下。

有一回,一个女孩悄声对我说:“再给我一个粽子吧。我阿婆有病走不动,我带回去给她吃。”我连忙给她一个大大的灰汤粽。她又说:“灰汤粽是咬食的(帮助消化),我们没有什么肉吃呀!”我听了很难过,就去厨房里拿一个肉粽给她,她没有等我,已经走得很远了。我追上去把粽子给她。我说:“你有阿婆,我没有阿婆了。”她看了我半晌说:“我也没有阿婆,是我后娘叫我这样说的。”我吃惊地问:“你后娘?”她说:“是啊!她常常打我,用手指甲掐我,你看我手上脚上都有紫印。”

听了她的话,我眼泪马上流出来了,我再也不嫌她脏,拉着她的手说:“你不要讨饭了,我求妈妈收留你,你帮我们做事,我们一同玩,我教你认字。”她静静地看着我,摇摇头说:“我没这个福分。”

她甩开我的手,很快地跑了。

我回来呆呆地想了好久,告诉母亲。母亲也呆呆地想了好久,叹口气说:“我也不知道要怎样做才周全,世上苦命的人太多了。”

日月飞逝,那个讨粽子的小女孩,她一脸悲苦的神情,她一双吃惊的眼睛,和她坚决地快跑而逝的背影,时常浮现在我心头,她小小年纪,是真的认命,还是更喜欢过乞讨的流浪生活。如果她仍在人间的话,也已是年逾七旬的老妪了。人世茫茫,她究竟活得怎样,活在哪里呢?

每年的端午节来临之际,我很少吃粽子,更无从吃到清香的灰汤粽。母亲细致的手艺,和琐琐屑屑的事,都只能在不尽的怀念中追寻了。

(选自大众文艺出版社《中国文化名人书系 谈故乡》一书)

【赏析】

故乡端午的风俗,母亲包的各种粽子,“我”最爱吃的灰汤粽,还有用灰汤粽治消化不良的民间疗法,给乞丐布施“富贵粽”的场景,苦命的乞讨小姑娘,“我”的同情,母亲的叹息,以及铭记在心的教诲,无可追忆的怅惘,点点滴滴的回忆,是如此有条不紊又感人至深。作者是怎样在这短短的篇幅中传达出这样多的内容呢?千头万绪一脉牵,作者巧妙地运用了线索——家乡的粽子。对往事的回忆在包粽子、吃粽子、送粽子这条线索中逐一展开,同时,粽子也寄托了作者真挚浑厚的情怀:对家乡、对童年的怀念,对慈爱的母亲绵绵不尽的爱,以及对世态人生的感慨,既温馨悲悯又苍凉肃静。这种不蔓不枝的裁剪得益于文章严密的结构,得益于线索的巧妙安排。

【写作训练】

运用一件物品作为线索是记叙文常见的方法,请你也试试写一篇用具体的物品作为线索的记叙文。题目自拟,600字左右。

【思路点拨】

人们的工作劳动对象和工作劳动的结果常常离不开物品,比如巧手的母亲做的可口的饭菜,俭朴的父亲总是骑着那辆旧自行车。生活中人们也常常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具体的事物中,比如珍藏回忆的一张照片,老师窗前默默吐香的米兰等。这样的物品就可以作为我们写作时的线索。作为线索的物品要在文中反复出现,可以在故事情节中出现,也可以成为人物的一个特定标志,伴随着人物的出现而出现。如《粽子里的乡愁》以“包粽子——吃粽子——送粽子”为线索,粽

子贯穿故事的整个情节。而在电影《佐罗》里总有一个黑色的面具伴随着佐罗每一次英雄行为出现,这个面具增添了英雄的传奇色彩,成了佐罗的标志。

记叙文中的线索

写好记叙文,抓住线索是关键。线索是贯穿在整篇文章中的情节脉络,以及作者表现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它串联起文章中的全部人、事、景、物,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因此,线索确定得恰当,会使文章内容多而不乱,全篇浑然一体。反之,文章必然杂乱无章。可见,在记叙文中确立线索是多么重要。

一、线索的主要类别

1. 以人物为线索。有的记叙文,按人物动作行为的变化、思想性格的发展、人生历程的见闻来组织材料,把人物作为文章的线索。

2. 以事件为线索。情节通常包括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几部分,有些文章事件本身便是线索。

3. 以实物为线索。有些文章往往是以一个具体的实物贯穿全文,将各种人或事都集中到它的周围,以此来展开故事情节。

4.以时间为线索。有的文章是以时间的推移来组织材料的,时间就成为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如《伟大的悲剧》是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记叙了斯科特和他的队员悲壮的失败以及覆灭。《伟大的悲剧》的线索的语言标志是:1912年1月16日这一天→1月18日→2月17日夜里1点钟→3月2日→一天中午→3月21日→3月29日。

5.以地点为线索。有的文章是以地点的转换来安排层次的,地点就是叙事的线索。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此文章题目“从„„到„„”就可以看出文章所写之人、所叙之事是以地点的转移来组织材料的。像这样以由一个地点到另外一个地点的转移为线索来写出人物的见闻和感受的文章很多,文中人物活动的空间很大,地点的转换很具体而且明显,至少变换的地点有两个或两个以上。

如《登上地球之巅》中登山运动员的行踪是:在8500米以上的冰雪世界里→第二台阶处→在“死亡地带”的高度上→8830米左右的地方→峰顶。

像这样的是通过时空的推移来组织材料的,由于地点的转变是靠任务活动来实现的,所以,往往这类文章的线索又叫“以人物活动为线索”或“任务行踪为线索”。

6.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线索。有些散文没有中心事件和具体的故事情节,是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发展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这一类文章的线索就是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选择线索的标准

1.与主题密切相关。写文章是为了表达中心,因此文章的线索要能为中心服务,有利于中心的表达。

2.与材料密切相关。材料可以是天南海北,古今中外,如何把这些材料联系起来组成有机整体,就需要线索把它们收拢约束,连缀成文。

需要注意的是,写作时应把握好线索的藏与露的程度,要做到既不藏得太深,又不露得太明,根据需要布置好线索的明灭变化,以求达到时隐时现,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三、例文引路

梦,遗落在童年的操场

心灵深处,始终保留着对那个操场的留恋。那是爸爸妈妈任教的小学的操场,那个操场上的一草一木,在记忆的底片上永远挥之不去。

三四岁时的我,喜欢在操场上的草丛里寻找快乐。飒飒的秋风吹拂着草丛,蚱蜢在草丛里唱着嘹亮的歌儿,欢快地彼此应和着,在青草的掩盖下并未发觉我已盯上它!我悄悄地挪动着步子,慢慢地靠近它。此刻,它一定是觉察到了危险的逼近,嘹亮的歌儿停止了,小小的身躯掩藏在了过膝的草丛里,两只眼睛警觉地打量着周围的情况。它在我的双手扑来之时狡黠地躲开,张开双翅飞起来,落在了几米外,歌儿唱得更悠扬。

稍稍长大后的我,喜欢在操场边的合欢树下停留。我每天站在树下,仰起头,盯着那棵几米高的合欢树,盼望着,盼望着,好希望风拂过的时候能够带来一朵像小伞似的合欢花。不是因为胆小怕跳起来会摔跤,而是那时个头矮小的我无论怎样跳都抓不到那最矮的树枝。或许再过一年,两年,我就能摘到它了,毕竟我已能嗅到那淡淡的芬芳了呢。

现在,路旁种满了合欢树,微风拂过,给外出乘凉的人们带来了丝丝缕缕的馨香。我伸出手,很轻巧地在某个枝头摘下一朵合欢花,望着它仿佛看到了童年操场边的那朵。那属于我童年的合欢树上一定又开满了合欢花吧?不知那满树的合欢花是否仍像当初那样艳丽。那朵合欢花仍傲立在枝头等待着那个小女孩的归来,还是已化为泥土滋养着树木,抑或被另一位带着梦的小女孩摘走了呢? 童年的梦渐渐地褪色了,我也不再是那个只愿做一只长了翅膀的小精灵的傻傻的小女孩了。成熟代替了幼稚,但心灵的城堡却难以忘却。遗失的美好时时归来,在心田里化作满园馨香。

【名师点评】小作者以“操场”为线索,用富有诗意的语言回忆了自己美好的童年,表达了对童真童趣难以忘却的怀念。文章开篇用“心灵深处,始终保留着对那个操场的留恋”简洁入题 ,接下来围绕“在操场上的草丛里寻找快乐”和“在操场边的合欢树下停留”再现了记忆深处的童年往事,结尾用“遗失的美好时时归来”与篇首照应,再次深化了主题。生动的细节描写,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操场上那个追赶着蝴蝶的小女孩,又仿佛回到了自己天真烂漫的金色童年。

粽子里的乡愁

琦 君 异乡客地,愈是没有年节的气氛,愈是怀念旧时代的年节情景。

端阳是个大节,也是母亲大忙特忙、大显身手的好时光。想起她那灵活的双手,裹着四角玲珑的粽子,就好像马上闻到那股粽子香了。

母亲包的粽子,种类很多,最多的是红豆粽、白米粽和灰汤粽。一家人享受以外,还要布施乞丐。母亲总是为乞丐大量地准备一批,美其名曰“富贵粽”。 我最喜欢吃的是灰汤粽。那是用早稻草烧成灰,铺在白布上,拿开水一冲,滴下的热汤呈深褐色,内含大量的碱。把包好的白米粽浸泡在灰汤中一段时间(大约一夜吧),提出来煮熟,就是浅咖啡色带碱味的灰汤粽。那股子特别的清香,是其他粽子所不及的,我一口气可以吃两个。因为灰汤粽不但不碍胃,反而有帮助消化之功,过节时若吃得过饱,母亲就用灰汤粽焙成灰,叫我用开水送服,胃就舒服了。完全是自然食物的自然疗法。母亲常说我是从灰汤粽里长大的。 端午节那天,乞丐一早就来讨粽子,真个是门庭若市。我帮着长工阿荣提着富贵粽,一个个地分,忙得不亦乐乎。乞丐常高声地喊:“太太,高升点(意谓多给点)。明里去了暗里来,积福积德,保佑你大富大贵啊!”母亲总是从厨房里出来,连声说:“大家有福,大家有福。”

乞丐去后我问母亲:“他们讨饭吃,有什么福呢?”母亲正色道:“不要这

样讲。谁能保证一生一世享福?时时刻刻要存好心,要惜福。他们做乞丐的,并不是一个个都是好吃懒做的,有的是一时做错了事,败了家业。你看那些孩子,跟着爹娘日晒夜露地讨饭,他们做错了什么,有什么罪过呢?”

母亲的话,在我的心头重重地敲了一下。

有一回,一个女孩悄声对我说:“再给我一个粽子吧。我阿婆有病走不动,我带回去给她吃。”我连忙给她一个大大的灰汤粽。她又说:“灰汤粽是咬食的(帮助消化),我们没有什么肉吃呀!”我听了很难过,就去厨房里拿一个肉粽给她,她没有等我,已经走得很远了。我追上去把粽子给她。我说:“你有阿婆,我没有阿婆了。”她看了我半晌说:“我也没有阿婆,是我后娘叫我这样说的。”我吃惊地问:“你后娘?”她说:“是啊!她常常打我,用手指甲掐我,你看我手上脚上都有紫印。”

听了她的话,我眼泪马上流出来了,我再也不嫌她脏,拉着她的手说:“你不要讨饭了,我求妈妈收留你,你帮我们做事,我们一同玩,我教你认字。”她静静地看着我,摇摇头说:“我没这个福分。”

她甩开我的手,很快地跑了。

我回来呆呆地想了好久,告诉母亲。母亲也呆呆地想了好久,叹口气说:“我也不知道要怎样做才周全,世上苦命的人太多了。”

日月飞逝,那个讨粽子的小女孩,她一脸悲苦的神情,她一双吃惊的眼睛,和她坚决地快跑而逝的背影,时常浮现在我心头,她小小年纪,是真的认命,还是更喜欢过乞讨的流浪生活。如果她仍在人间的话,也已是年逾七旬的老妪了。人世茫茫,她究竟活得怎样,活在哪里呢?

每年的端午节来临之际,我很少吃粽子,更无从吃到清香的灰汤粽。母亲细致的手艺,和琐琐屑屑的事,都只能在不尽的怀念中追寻了。

(选自大众文艺出版社《中国文化名人书系 谈故乡》一书)

【赏析】

故乡端午的风俗,母亲包的各种粽子,“我”最爱吃的灰汤粽,还有用灰汤粽治消化不良的民间疗法,给乞丐布施“富贵粽”的场景,苦命的乞讨小姑娘,“我”的同情,母亲的叹息,以及铭记在心的教诲,无可追忆的怅惘,点点滴滴的回忆,是如此有条不紊又感人至深。作者是怎样在这短短的篇幅中传达出这样多的内容呢?千头万绪一脉牵,作者巧妙地运用了线索——家乡的粽子。对往事的回忆在包粽子、吃粽子、送粽子这条线索中逐一展开,同时,粽子也寄托了作者真挚浑厚的情怀:对家乡、对童年的怀念,对慈爱的母亲绵绵不尽的爱,以及对世态人生的感慨,既温馨悲悯又苍凉肃静。这种不蔓不枝的裁剪得益于文章严密的结构,得益于线索的巧妙安排。

【写作训练】

运用一件物品作为线索是记叙文常见的方法,请你也试试写一篇用具体的物品作为线索的记叙文。题目自拟,600字左右。

【思路点拨】

人们的工作劳动对象和工作劳动的结果常常离不开物品,比如巧手的母亲做的可口的饭菜,俭朴的父亲总是骑着那辆旧自行车。生活中人们也常常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具体的事物中,比如珍藏回忆的一张照片,老师窗前默默吐香的米兰等。这样的物品就可以作为我们写作时的线索。作为线索的物品要在文中反复出现,可以在故事情节中出现,也可以成为人物的一个特定标志,伴随着人物的出现而出现。如《粽子里的乡愁》以“包粽子——吃粽子——送粽子”为线索,粽

子贯穿故事的整个情节。而在电影《佐罗》里总有一个黑色的面具伴随着佐罗每一次英雄行为出现,这个面具增添了英雄的传奇色彩,成了佐罗的标志。


相关文章

  • 20XX年-20XX年度第二学期初中阶段汉语作文教学计划
  • 一、指导思想: 根据《汉语课程标准》的要求: 1、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写作素材。 2、熟悉常用的几种文体的写作方法,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根据表达的中心,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能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 ...

  • 记叙文写作技巧
  • ●那么,怎样记叙好一件简单的事呢? 1.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要把事情的经过.因果写明白.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 然而,交代这六个方面内容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掌握.时间. ...

  • 读书笔记的格式
  • (一)提纲的含义   提纲,是一种概括地叙述纲目、要点的公文。它不把全文的所有内容写出来,只把那些主要内容,提纲挈领式地写出来。   提纲使用于汇报工作、传达会议精神和讲话发言。因为有些情况、材料很繁杂,又很具体,而且本人对它也特别熟悉,这些具体材料都装在脑海里,用不着一一写出来,只需把纲目列出,就 ...

  • 初中记叙文写作技巧
  • 一、一线串珠 “一线串珠”就是围绕一个中心,多角度、多方面地展开记叙。这“一线”从文章的内蕴来说就是“中心”,从外在表现来说,它要借助实物、人物、事件、时间、地点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等,这就是线索。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连起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各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的、和谐的有机体。如果说丰富 ...

  •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共7个单元30课,其中精读课文16课,略读课文(标*号)14课。其中包括5个现代文单元,每单元4课。第一单元记事,第二单元写人,第三单元写景,第四单元小说,第五单元童话与科幻。从文体上看,这五个单元都可归入记叙性文体一类。两个文言诗文单元,每单元5课,大多数课文也都可以归为 ...

  • 中考记叙文写作技巧
  •  一、记叙文的特点   1. 叙述的人称   英语的记叙文一般是以第一或第三人称的角度来叙述的。用第一称表示的是由叙述者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经历。它的优点在于能把故事的情节通过“我”来传达给读者,使人读后感到真实可信,如身临其境。如:   the other day, i was driving a ...

  • 三国演义读后感3000字
  • 品评历史演义,感受三国风云--<三国演义>读后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提起这首词,人们都会想到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全名是<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明代文学家罗贯中编著而成的.由题目可知,这部小说是 ...

  • 第十册语文教学计划
  • 2002学年度 第二学期 班级情况简析: 班级人数 62 上学期合格率 上学期优秀率 本学期合格率指标 100% 本学期优秀率指标 上 期 差 生 率 本 期 转 化 率 本班大部分学生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识字2018个.能辨别常见的同音字和形近字,能认读学过的多音字.学会用数笔

  • 20XX年中考寒假复习计划
  • 每年中考现代文阅读理解题是考生感觉良好但实际得分却往往不尽如人意的部分。因此,我们整理了以下六种方法,供同学参考: 第一,要注重课本上的知识点的梳理与总结。 很多同学认为中考现代文阅读采用的材料都来自于课外,所以只要大量做一些课外的练习。这是不足取的。教材中的文章都是一个个很好的例子,一般都经过专家 ...

  • 小学语文第十册教学计划
  • 全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是以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为序编排.教材编写时,把<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指导纲要>规定的六年制第五学年的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个训练点.这些训练点根据儿童身心发展水平和语文知识.能力的内在联系,循序渐进地安排在第九.第十两册教材中.本册教材有阅读训练.习作训练和听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