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性别遗传教学设计

《人的性别遗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2、解释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3、能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生男生女问题。

(二)能力目标

通过本节的学习,打开通向探索人体奥秘的大门,培养他们收集分析资料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相关社会、自然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能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生男生女问题。

2、能运用所学知识影响周围人们的旧观念,对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起一定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

1、能够说明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2、解释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

解释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式、谈话式、举例法。

五、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准备两种不同颜色的玻璃珠子(数量根据班级小组数而定),及装玻璃珠子盒不透明(每组两个),有关人的性别遗传的投影片。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策略:复习巩固-创设情景----观察思考---分析讨论---解决疑难----得出结论

八、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基因与相对性状之间的关系,为什么要禁止近亲结婚?首先咱们一起复习有关的重点内容。请看投影片。 展示Ppt课件:

1.请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之间的关系。

2.请说出控制豌豆颜色红色与白色这一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3.试着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

教师:请学生回答

答案:1.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之分;基因有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之

分;显性基因控制着显性性状;成对的隐性基因控制着隐性性状。

2.亲本与母本体内的控制红色或白色的基因各一对;比如为AA与aa。则其通过分离、形成受精卵时,又重新组成,其表现性状全为红色,其基因型为Aa型。

3.人类的遗传病多种多样,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由致病基因引起的。如果一个家族中曾经有过某种遗传病,或是携带有致病性的基因,其后裔携带该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就大。如果有血缘关系的后裔之间再婚配生育,这种遗传病出现的机会就会增加,将会对家庭、社会造成很大的危害。(注:对几位同学的回答作出合理的、客观性地评价,针对某些重点性知识点未完整的给予补充,语言组织需要强调的应强调。)

4、创设情景:欣赏:郭达、杨蕾、高兰村、邹小茜的小品《产房门前》,让我们看到了人们重男轻女的思想较为普遍。在我们周围生活中,可能会见到类似的事。只要听说谁家添了小宝宝,人们不禁要问是男孩还是女孩?可见新生儿的性别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过去受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不少人为生男孩,到处烧香拜佛、求医问药;有的妇女因为生了女孩而备受责难。那么,生男生女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与遗传有关吗?带着这两个问题,来看我们今天的新内容--人的性别遗传。请大家先将书上37页的教材阅读一遍。思考下面的"观察与思考题"。(注:教师打开男女成对染色体排序图的投影片,同时板书。)

Ppt课件:清晰的男、女成对染色体排序图。

板书:第四节 人的性别遗传

一、男女染色体的差别

1、组织辨认人的性染色体质疑:男女的性染色体一样吗?

2、性染色体的发现史

3、X染色体与Y染色体在形态上的差异。

(注:学生阅读完毕,给予一定的讨论时间。)

教师:对于生男生女问题的研究,人们最先将注意力集中到成对男性和女性染色体的观察上。咱们先请一位同学简单叙述一下性染色体的发现史,大家在听的同时,注意观察投影片上成对男女染色体排序图。

学生:1902年,美国细胞学家麦克郎在男性体细胞中发现了一对染色体的形态与别的染色体不一样,并把它称为性染色体。在1905年,美国细胞学家威尔逊和斯特蒂文特进一步给它们命名为X染色体和Y染色体;而女性同一对染色体是一样的,都是X染色体。

教师:2003年6月人类Y染色体基因测试由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生物医学研究所大卫·佩奇教授完成,它包含约78个编码蛋白质的基因。Y染色体内部存在有许多基因控制着睾丸发育,其中的基因丢失会导致不育症。

请同学们继续回答思考题。

学生1:每幅图最后一对染色体是性染色体。(注:教师示意其他同学回答以下问题。)

学生2:前一幅是男性的,后一幅是女性的。

教师:请说出你的依据。

学生2:因为男性性染色体与其他成对染色体不相同,它一大一小;而女性性染色体大小相同。

学生3:男性那一对性染色体中,较大的一条是X染色体,较小的一条是Y染色体。

学生4:我认为较小的一条是X染色体,另一条是Y染色体。

教师:我想这两位同学的看法可能代表班里一部分同学的看法,那么,哪一种看法才是正确的呢?再请一位同学给出正确的结论。

学生1:由于男女性染色体中都有X染色体,从图上比较知道,较大的性染色体在形态和大小上相似,应该是所说的X染色体,另一条较小的染色体是Y染色体。

学生2:由于精子与卵细胞中都各含1条性染色体,其中可能形成两种精子,女性只有1种卵细胞。

教师:请解释为什么?

学生:由于体细胞进行分裂时,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所以,男成对性染色体分离出两种不同大小的染色体,而女成对染色体仅形成一种染色体。

教师:结合男、女成对染色体排序图与刚才几位同学的回答,大家自己总结一下这一小节的内容。

学生:男女体内均有23对染色体,又各有一对性染色体,但男性染色体一大一小,大的为X染色体,小的为Y染色体;而女性染色体是一样的,都称为X染色体。其他的22对染色体均分别相同,称为常染色体。

(注:教师对学生的总结适当给予补充,并对此进行赞赏性的评价。板书重点内容。)

板书:①男性染色体由X与Y染色体组成

②女性染色体由两个相同的X染色体组成

教师:可见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中的Y染色体决定的。有Y染色体则为男性,无则为女性;除此两种情况之外还有其他因性染色体数量上的变化而引起性别畸形。(注:教师打开投影片。)

Ppt课件:1、多一个性染色体或少一个性染色体,常会导致性腺发育不全,失去生育能力。

2、Y染色体有强烈的男性化作用。有Y染色体存在时,性别分化就趋向男性,体内出现睾丸,外貌也像男性。而没有Y染色体的存在时,性别的分化就趋向女性,体内出现卵巢,外貌也像女性。

3.XXY个体:又称Klinefelter综合征。患者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47,具有22对常染色体,一对X染色体,还有Y染色体。其外貌像男性,较一般男性高;智能一般较差;睾丸发育不全,无生育能力;常出现女性似的乳房。 教师:可见性染色体数量上的变化都会引起性别畸形。正常情况下,男女

体内染色体数目保持46条不变。其中性染色体各一对,那么决定生男生女机会均等吗?下面我们通过模拟实验来验证一下。

二、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注:教师事先应做好如下安排。)

1.分组,每四人为一组。

2.每组分发两盒玻璃珠(颜色不一致,如黑与白)。玻璃珠子数量要多,黑白比例为2∶1。

3.说明:其中一盒中的白玻璃珠子与黑玻璃珠子,分别代表含Y染色体的精子与含X染色体的精子。其比例为1∶1;另一盒中全为黑玻璃珠子,代表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两盒中玻璃珠子比为1∶1。

4.要求学生模拟随机受精过程:一个同学从装有"精子"的容器中随机摸出一粒"精子",另一个同学从装有"卵"的容器中摸出一粒"卵",放在一起代表受精卵内含有性染色体的种类(或男或女),每人重复二次,并把结果记录下来。

5.讨论结果得出结论。(给出适当的活动与讨论时间。)

6.最后汇报本组的记录结果及讨论结果。(学生汇报结果,教师记录。)

学生:我们小组总共进行了六次,其中:黑白组合与白白组合的比例为2∶4。也就是说生男孩与生女孩的比例是1∶2。

学生:我们小组总共进行了六次,其中:黑白组合与白白组合的比例为3∶3,也就是说生男孩与生女孩的比例是1∶1。(注意,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学生的实验结论与所期望有很大的悬殊,教师要作好解释)

教师:最后我们统计一下模拟实验的总比例约为1∶1,这说明什么问题呢? 学生:这说明:人类在进行繁衍生息的过程中,男女性别比例非常接近1∶1。 教师: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通过模拟受精过程,我们知道生男生女的机会是均等的,接下来请大家以图解的形式分析这一自然规律,独立完成38页的生男生女图解。(注:学生完成之后,教师打开投影片给出正常答案)

教师:通过生男生女图解进一步科学地阐明生男与生女的机会是均等的,可见,重男轻女,为生男孩到处烧香拜佛、求医问药是不科学的,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如今,科学技术非常发达,人们可以在婴儿出生前鉴定其性别,有的家长仍受封建思想的影响,留男打女,刻意得到男孩,请大家想想这种做法可取吗?为什么?

学生:这种做法不可取,如果人人都是这样的想法,那么,不用很久,地球上就会因为无法繁衍后代而绝种,那将是人类面临的一场大劫难。

学生:不可取,因为男女性别比例是通过千百万年进化而来的结果。人们不能因为追求自己短暂的幸福而破坏自然界的规律,到那时,人们将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

教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5年发布《人类发展报告》,

GDI :性别平等指数

GEM:性别赋权指数

1995年江泽民主席在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上明确提出"男女平等是促进

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

2003年胡锦涛总书记在接见全国妇女九大代表时重申了男女平等的国策,大家的觉悟是很高的,我很欣赏你们,非常支持你们,我也会这样做的,你们呢? 教师:接下来大家思考练习题第2题。

答案:含X的精子和含Y的精子,哪种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是随机的,一个母亲如果生一个孩子,生男生女的机会各占50%。如果统计众多的母亲所生的孩子,男女比例会接近1∶1。所以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中,男女整体比例大致为1∶1。但如果只生一个孩子,或是男孩或是女孩,不可能1∶1,同样道理,一个家庭有几个孩子,出现男女比例不是1∶1是不奇怪的。

[拓展深化]

通过比例来了解我国人口性别情况,到2020年正处于婚育的青年,将3000--4000万男性找不到配偶。

引导学生到实际生活中去,正确对待社会仍存在着重男轻女的想法,母亲生出女孩而遭到家庭的冷落和责备的现象。渗透这些道德教育精神,教育学生消除重男轻女的想法 。

Ppt课件:

历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结果:

时间 次数 人口总数(亿) 男 :女

1953年 第一次 5.82 10 7.6:100

1964年 第二次 6.95 10 5.5:100

1982年 第三次 10.08 10 6.3:100

1990年 第四次 11.34 10 6.6:100

2000年 第五次 12.66 10 6.7:100

(注:对学生作出的答案给予完善,并进行鼓励性地评价,增强其自信心) 教师:可见人的性别决定是由其体内的性染色体决定的,但是否只与性染色体有关。前面学过生物性状的遗传是由基因控制的。性别决定与基因有关吗?请大家阅读39页的小字部分。

(注:阅读完后,总结本节内容,可以是教师自己总结;也可让学生总结,但教师要对其不足之处完善,以体现语言的严密,结构完整性)

[巩固练习]

一、看谁选得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B.人体细胞中常染色体有22对,性染色体有2对

C.人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可分为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D.精子中的染色体只有性染色体,没有常染色体

二、填空

人类的体细胞中有性染色体( ) 条 ,其中男性的性染色体为( ),女性的性染色体为( ); 精子中有常染色体( )条 ,有性染色体( )条,其性染

色体为( )

三、请同学查找有关性别歧视的典型事例,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评论,谈谈自己的看法。

●板书设计

第四节 人的性别遗传

一 :男女染色体的差别:由性染色体决定

1、性染色体 男:XY 女:XX

2、常染色体 男:22对 女:22对

二: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课后记:

应该充分利用课本三幅图片进行讲解,学生很容易掌握性染色体的特点,男女性染色体的区别,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但是发现学生做练习仍然出错较多,教师每次都应重点强调体细胞内染色体(成对)数目=受精卵内染色体(成对)数目=2生殖细胞(精子、卵细胞)内染色体(单个)数目。另外填图较容易掌握,但是让学生图解生男生女的奥秘,情况不那么令人乐观。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目标与方法

1.说出基因的显、隐性与性状的关系。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2.尝试运用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去解释生物遗传的本质。

3.认识近亲结婚的危害。

4.善待有遗传缺陷的人。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与讨论法

课前准备 课件

书本安排的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有助于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而本节课从学生自身的困惑出发诱导学生进行学习,学生学得很积极。

第二节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和饲养家蚕等实践活动,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

2.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3.举例说出昆虫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作用,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生物科学,并立志在仿生学方面钻研、创新、有所成就。 情感目标

1.使学生认识动物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并养成爱护动物、保护生物、好好学习生物学知识的良好品质。

2.通过本节学习,帮助学生在以后树立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

1.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

2.昆虫与人类生活的联系,生物科技在生物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1.通过观察和饲养家蚕等实践活动,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

2.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

教学方法

讨论、竞赛、启发、诱导等

教具准备

昆虫多样性及家蚕生殖发育过程的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郁郁葱葱的森林,一望无际的草原,绚丽多彩的奇花异草,还有种类繁多的飞禽走兽„„在我们脚下的土壤中,生活着蝼蛄、蚯蚓、鼹鼠等动物,以及大量的微生物和植物的根系。下面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昆虫的世界,看看自己是否能从中找出一些问题来。 (教师播放有关昆虫多样性的多媒体课件)

教师:多媒体放映结束了,哪位同学能描述一下刚才的画面?

学生:刚才画面上出现了辛勤的蜜蜂,飞舞的蜻蜓、蝴蝶,还有蚊子、苍蝇„„我觉得它们都属于昆虫。

教师追问:你如何判断它们都属于昆虫?

学生:它们和蝗虫一样,身体可以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一对复眼和一个口器;胸部有三对足,一般有2对翅膀。这些都属于昆虫

的主要特征。

教师:很好!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知道昆虫是地球上种类和数量最多的动物,种类超过100万种,几乎在地球表面的任何地方都有分布,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昆虫也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那么,这种会飞的无脊椎动物我们了解多少呢?同学们请看屏幕上的问题,思考并讨论:(屏幕内容如下:)

1.冬季几乎看不见蚊子、苍蝇,为什么春暖花开的季节蚊蝇就多起来了?

2.食用物品中,如何就长出了“肉虫子”

3.在太阳地下翩翩起舞的蝴蝶是由“毛毛虫”变的。“毛毛虫”是从哪儿来的?它怎么会变成蝴蝶呢?

4.“旱极而蝗”大家如何来解释?为什么在潮湿、阴暗的角落中,蚊子就比较多?

学生:夏季天气比较炎热,适合蚊蝇生活;冬季天气寒冷,蚊蝇就被冻死了,所以冬季我们看不到蚊蝇。

学生:在食用物品的制作中,不小心被播进去了虫卵,所以有时候就长出了“肉虫子”。

学生:“旱极而蝗”的意思是天气

教师: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对上述问题作了回答,那么,大家的回答是否正确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也许有些问题,你们就明白了。 板书:第二节 昆虫的生殖与发育

[讲授新课]

教师:我们这节课的重要内容是学习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我们以可爱的蚕宝宝来分析说明。我们先来看一段影片。

(教师播放有关家蚕生殖发育的多媒体课件。并回答以下问题)

1.在家蚕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中,经历了几次“风雨的洗礼”?

2.家蚕是通过哪种生殖方式繁殖后代?你能简单的介绍这种生殖方式的特点是什么吗?

3.根据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你发现了还有哪些动物与家蚕的生殖方式相似的? 教师:大家根据刚才所观看的内容,是否能回答出以上的问题呢?

学生:家蚕是通过有性生殖来繁殖后代,雄蛾和雌蛾通过交尾使卵受精,最终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

学生:家蚕的一生经历了四个阶段,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幼虫阶段是需要我们喂养的。

学生:有很多动物都和家蚕的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一样,比如:蜜蜂、菜粉蝶、蚊、蝇等昆虫。

教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正确。我们请哪一位同学总结一下,好吗? 学生:家蚕通过有性生殖方式产生后代。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它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异性都很大,一生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比如幼虫身体柔软具有体节,在胸腹部有8对足,

主要以桑叶为食,有蜕皮现象;而成虫有三对足,两对翅,不取食,几乎不能飞。

教师:你回答的太好了,像家蚕这样的发育过程我们生物学上就称为完全变态发育。

板书:

一、家蚕的生殖和发育——变态发育

1.定义——在发育过程中要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幼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的显著不同,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发育。

2.例如:蜜蜂、菜粉蝶、蚊、蝇等

教师:我国养蚕已经有很悠久的历史了。最早的养蚕应该追溯到黄帝的妻子——了,她是第一个学着开始养蚕、丝的人。自公元551年养蚕技术开始传到欧洲,在此以后的1000多年里,大量的中国丝织品西运,由此便形成了世界闻名的丝绸之路。所以说,小小的蚕不仅同文明紧密相连,同时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蚕还经常被文人墨客引入试文。唐朝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话,用蚕的默默吐丝行为赞扬了一大批甘于奉献的人。不过,我要对此诗句稍作改动,因为蚕虽然丝吐尽了,但并未死亡,只是化为蛹了,所以古人说法是错误的,应该改为““春蚕化蛹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教师:好了,家蚕的学习就暂时告一段落,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些其他昆虫的发育过程。

(教师播放蝗虫发育的多媒体片)

1.你从下面这幅图发现了一些新东西吗?

2.它的发育过程和蚕的相同吗?

3.你还知道哪些生物有与此相似的发育过程?

学生:蝗虫的发育和家蚕是不同的。由受精卵孵出的幼虫,形态和生活习性都非常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也没有发育成熟,仅有很小的翅膀。它的一生中也出现蜕皮现象,共蜕皮5次。发育过程中,只经历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不经过蛹期。

学生:和蝗虫的发育过程类似的还有蟋蟀、螳螂、蝈蝈等。

教师:像蝗虫这样的发育过程,经历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我们称之为不完全变态发育。

板书:

二、其他昆虫的发育——不完全变态

1.定义——个体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的发育过程

2例如:蟋蟀、螳螂等

教师:通过对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它们之间的区别。哪位同学告诉大家“态”指什么意思?

学生:通过对此,我认为“态”指的是形态。在蚕的发育过程中,幼虫和

成体的形态结构完全不同,而蝗虫的发育过程其形态改变的不明显,小蝗虫和大蝗虫的“长相“相似。

教师:非常好,理解了“态”的含义,对

于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就更容易理解。课前,我们所提出的几个问题你了解了吗?

[课堂小节,作业练习,结束新课]

教师:我们这节课主要以家蚕和蝗虫为例,学习了昆虫的生殖和发育。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昆虫是以有性生殖的方式进行繁殖的,它的发育过程可根据形态的变化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两种。有些昆虫对人类农业生产是有害的,而有的则是有利,也促进了中外文明史的发展。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蚕茧代表家蚕的( )

A 卵期 B 幼虫期 C 蛹期 D 成虫期

2.家蚕从幼虫到蛹要经过( )蜕皮

A 3 B 4 C 5 D 6

3.蝗虫的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是( )

A 卵→若虫→蛹→成虫 B 卵→蛹→若虫→成虫

C 卵→若虫→成虫 D 卵→蛹→成虫

4.跳蝻是蝗虫的幼虫,它与成虫的本质区别是( )

A 形态结构不同 B 生活习性不同

C 身体较大 D 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一、家蚕的生殖和发育——变态发育

1.定义——在发育过程中要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幼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的显著不同,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发育。

2.例如:蜜蜂、菜粉蝶、蚊、蝇等

二、其他昆虫的发育——不完全变态

1.定义——个体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的发育过程

2.例如:蟋蟀、螳螂等

《3.3生物进化的原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古生物学的证据。

2.通过对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内容的学习,初步了解生物进化的原因以及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形成的原因,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3.引导学生分析达尔文获得成功的原因,学习达尔文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分析

1.生物进化的证据是本小节的教学重点之一。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很多,其中最可靠最直接的证据是化石。化石是古代生物留下的遗体、遗物或痕迹,是某些生物曾经在地球上生活过的确凿证据,化石是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不同地层中保留了不同的生物化石,分析比较不同地层中的化石可以帮助人们认识生物进化的历程。科学家在研究生物进化时,对不同地质年代地层中的化石结构、生存环境加以比较,并将化石生物与现存生物比较,发现各种不同类型的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生存年代和进化历程以及进化的规律。判断化石形成的年代对于研究形成化石的生物的生活年代是极为重要的。科学家在研究化石过程中如何判断化石形成的年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向学生简单介绍同位素测定的方法。

生物进化的证据有许多方面,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了解这一点。若有时间教师也可以简单介绍一些其他方面的证据,如胚胎学的证据、比较解剖学的证据。

2.自然选择也是本节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自然选择是相对人工选择而言的。虽然达尔文环球考察早于他对家养动植物的研究,但是自然选择这个概念是在观察人工选择的基础上提出的。在教学中可以首先向学生介绍人工选择,了解人工选择的方法和意义,帮助学生理解自然选择的过程和意义。 课时安排

本节参考课时数为一课时。

教具准备

投影片(各种各样的生物化石);挂图:达尔文对饲养动物(家鸽何家鸡)和栽培植物(甘蓝)的研究工作。与进化相关的各种图片。

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准备】学生阅读教材P.146~148阅读材料。

【提出问题,引出新课】

各种生物是经过漫长的时间逐渐进化演变形成的。这一观点已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但是我们要问:(1)人类是如何获得这个结论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2)接受这一观点,需要一定的依据或证据。有什么证据能够证明各种生物是通过进化形成的?

(3)为什么生物会不断发展,原因是什么?即生物是怎样进化的?

这是这节课我们将要讨论的问题。

一、生物进化的证据:

科学家在研究生物进化时发现生物进化的历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科学家是如何了解进化的历程的?科学家又是怎样知道地球是曾经生活过什么类型的生物?生物化石可以作为研究地球曾经生活过的生物的材料,通过化石了解生物进化的历程。

我国宋朝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就谈到他在太行山和其他地方看到的动物化石和植物化石。根据太行山山崖上的化石,沈括认为太行山曾经是海滨。 什么是化石?生物化石是指由于某种原因,埋藏在地层中的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化石保留了古代生物原有的特点,所以被用来研究古代生物,它们可以直接或间接证明某种生物曾经在地球上生活过。

化石有很多种,有由生物体的坚硬部分形成的遗体化石,如骨骼化石、贝壳化石等;有保存植物叶片痕迹的印痕化石;还有遗迹、遗物化石等。 为什么化石能够说明生物的进化?

地球的地层形成有早有晚,不同的地层中有不同的生物化石。根据存在于各个地层中的化石,可以判断生物类型和生存的年代。对不同地层中的化石进行分析比较发现:

(1)最古老的地层中没有化石。

(2)从大约39亿年前的地层中开始发现生物化石。

(3)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越晚形成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

(4)古老的地层中水生生物的化石较多;晚形成的地层中陆生生物的化石较多。

讨论:科学家的这些发现说明了什么问题?

【小结】(1)通过对化石的研究,我们得知原始地球是没有生命的,生命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2)根据对化石的研究,我们知道了生物进化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发展过程。

【提问】生物进化的原因是什么?是什么推动着生物向前发展?

二、生物进化的原因:

最先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的是英国的博物学家达尔文。

讨论:达尔文是怎样提出科学的进化理论的?(根据学生读过的阅读材料进行讨论)

(1)从小热爱自然,喜欢观察并不断地提出问题。

(2)科学考察,发现许多与"上帝造物论"不一致的问题。

(3)观察研究人工选择。

(4)提出自然选择理论。

对于来自各方面对进化学说的攻击,达尔文持有什么态度?

1.人工选择:

利用挂图向学生介绍达尔文对饲养动物(家鸽和家鸡)和栽培植物(甘蓝)

的研究工作。介绍时需要解释什么是品种?品种是怎样获得的?

达尔文认为,在不同的饲养或栽培条件下,原始祖先产生了许多变异,人们根据各自的爱好对不同的变异个体进行选择。经过若干年的选择使所选择的性状积累加强,最后选育出不同的品种。

人工选择是根据人类的需求和爱好,经过不断的选择形成生物新品种。 达尔文由人工选择的实例联想到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物种的形成。在自然界中的生物进化,选择作用是怎样进行的?

2.自然选择:

提出问题与学生讨论自然选择是怎样进行的。

(l)自然界中大多数生物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例:1株1年生的植物只产生两粒种子,20年后会有多少后代?

大象寿命一般在100岁。一对大象一生可生6只小象, 740~750年后一对大象的后代可以达到1900万头。

这样的现象称为过度繁殖。

提问:过度繁殖会带来什么问题?

(2)生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即要保证生物必需的食物和生存的空间。生物生存的空间和食物是有限的。

提问:为了生存,生物在这个有限的生存条件下会出现什么现象?

生物之间为了获得生存所需要的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的斗争,称为生存竞争。

(3)生存竞争总有胜败。什么类型的生物在生存竞争中容易取胜或者失败呢?

实例:长颈鹿的进化。

(4)长颈鹿的进化过程中,谁在进行选择?

小结: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应环境的生存下来,不适应环境的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所以目前在地球上生活的各种生物大多是适应环境的。自然界的环境有各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环境对生物的差异进行选择,形成了适应不同环境的生物,同时,也产生了生物的多样性。

提问:生物进化的历程是否已经完成?如果还在进行,我们为什么不易发现生物的进化?

自然选择的进程十分缓慢。生物界的丰富多彩是经过许多亿年的选择形成的。

【本课小结】根据人类已经得到的证据可以证明丰富多彩的生物界是通过不断进化形成的。自然选择学说能够较合理的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但是关于生物的进化,到目前为止,还有许多问题不能作出合理的解释,还需要人类不断的研究探索,进行完善。

传染病

一、导入新课:

“生老病死”是世界上所有生物都会面临的问题,我们人类也免不了会被疾病困扰。你能写出你或你的家人、亲戚、朋友所患过的一两种疾病吗?(生黑板写)这些疾病中哪些属于传染病呢?传染病具有什么特点呢?这节课就让让我们共同关注传染病。生读目标。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 举例说明常见的传染病及其特点。

2、 概述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3、 举例说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

能力目标:从实际问题出发,理解传染病传播的3个基本环节及预防措施。 情感目标:了解传染病的常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学习重点:举例说明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学习难点:传染病与非传染病的区别。

二、自主学习:

(一):常见的传染病。[快速阅读课本71页内容,完成下列问题。我们看哪一小组最先完成。]

1、什么是传染病?它有什么特点?

生讨论回答上述两个问题,第三题抢答并说出属于哪种类型的传染病,不是的说出原因。[那么,传染病是怎样流行起来的呢?我们要想预防传染病应如何去做呢?请看课本72-73页内容,相信你定能完成这个问题及课堂练习。]

(二):传染病的传播和预防。【阅读课本72-73(讨论除外)的内容,理解下列问题】

1、传染病之所以能传播离不开哪三个基本环节?你能分别解释和区分它们吗?

2、预防传染病流行的重要措施有哪些?在传染病流行期间我们要想少得或不得传染病应如何去做呢?你能区分下面这分别是采取的什么措施?

3、你能根据下图给同学们讲一下流行性感冒是如何流行起来的吗?平常我们又应该如何预防呢?

课堂练习以上问题理解了吗?用下列题目验证一下吧,相信你一定能做对!]

1、下列不属于病原体的是( )

A、流感病毒 B、艾滋病病毒 C、蛔虫卵 D、苍蝇和蚊子

2、以下疾病中,不属于传染病的是( )

A、近视 B、艾滋病

C、非典型肺炎 D、禽流感

3、易感人群主要指( )

A、身体瘦弱,体质较差的人

B、接受医生、护士治疗的人群

C、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的人群

D、患病初期的人群

4、下列疾病中不属于呼吸道传染病的是( )

A、SARS B、流行性感冒

C、肺结核 D、狂犬病

5、预防接种的目的是( )

A、保护易感人群 B、切断传播途径

C、控制传染源 D、以上三者都是

6、现在医院中都使用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这是为了 (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者 D、使用方便

7、传染病传播性最强的时期是( )

A、发病以前 B、发病高峰期

C、发病初期 D、发病后期

8、不随地吐痰有利于预防( )

A、消化道传染病 B、呼吸道传染病

C、血液传染病 D、体表传染病

三、激情互动:

1、小组讨论;2、展示 : 1、2组1题;3、4组2题;5、3题;6组课堂练习;3、生讲解重点说出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环节,而要想控制传染病的流行只要做到三个措施中的一个就可以了。

四、魅力精讲:

学生总结本节内容:传染病的概念和特点,流行的三个环节及预防措施。

[过度]: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看话剧表演,从中找出传染病流行的环节及预防措施,并说出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小结:疾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类不注意保护自己,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只要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我们就一定能战胜疾病。【如2003年肆虐于我国部分地区的非典,就在我们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退步了。下面就请同学们完成有关非典的一个问题。】

五、拓展延伸:

自2002年11月份广东出现首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患者以来,短短几个月,“非典”迅速向全国大部分地区蔓延,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损失。现已查明,SARS病毒主要依赖近距离空气及飞沫传播,冬春季节为SARS的高发期。为防止SARS卷土重来,专家建议:保持工作、生活环境经常通风换气,注意个人和环境卫生,并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以抵御疾病的发生。如出现发烧、干咳等症状,要及时就医诊断。对SARS患者,要及时隔离治疗。治疗期间,不可随意用药,要遵医嘱方能取得预期效果。

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是一种什么类型的传染病?

2、SARS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3、切断传播途径的有效措施是什么?

4、对SARS患者进行隔离治疗的目的是什么?

5、保护健康人不患该病的措施有哪些?

完成后回答。非典我们是控制住了,可想到世纪绝症―――艾滋病,全国甚至全世界的人民仍会感到丝丝的忧虑。课下就请同学们搜集一些有关艾滋病的资料,我们下节课共同关注艾滋病。

我想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一定会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投入到全民健身的活动中去,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再见。

《人的性别遗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2、解释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3、能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生男生女问题。

(二)能力目标

通过本节的学习,打开通向探索人体奥秘的大门,培养他们收集分析资料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相关社会、自然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能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生男生女问题。

2、能运用所学知识影响周围人们的旧观念,对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起一定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

1、能够说明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2、解释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

解释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式、谈话式、举例法。

五、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准备两种不同颜色的玻璃珠子(数量根据班级小组数而定),及装玻璃珠子盒不透明(每组两个),有关人的性别遗传的投影片。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策略:复习巩固-创设情景----观察思考---分析讨论---解决疑难----得出结论

八、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基因与相对性状之间的关系,为什么要禁止近亲结婚?首先咱们一起复习有关的重点内容。请看投影片。 展示Ppt课件:

1.请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之间的关系。

2.请说出控制豌豆颜色红色与白色这一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3.试着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

教师:请学生回答

答案:1.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之分;基因有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之

分;显性基因控制着显性性状;成对的隐性基因控制着隐性性状。

2.亲本与母本体内的控制红色或白色的基因各一对;比如为AA与aa。则其通过分离、形成受精卵时,又重新组成,其表现性状全为红色,其基因型为Aa型。

3.人类的遗传病多种多样,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由致病基因引起的。如果一个家族中曾经有过某种遗传病,或是携带有致病性的基因,其后裔携带该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就大。如果有血缘关系的后裔之间再婚配生育,这种遗传病出现的机会就会增加,将会对家庭、社会造成很大的危害。(注:对几位同学的回答作出合理的、客观性地评价,针对某些重点性知识点未完整的给予补充,语言组织需要强调的应强调。)

4、创设情景:欣赏:郭达、杨蕾、高兰村、邹小茜的小品《产房门前》,让我们看到了人们重男轻女的思想较为普遍。在我们周围生活中,可能会见到类似的事。只要听说谁家添了小宝宝,人们不禁要问是男孩还是女孩?可见新生儿的性别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过去受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不少人为生男孩,到处烧香拜佛、求医问药;有的妇女因为生了女孩而备受责难。那么,生男生女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与遗传有关吗?带着这两个问题,来看我们今天的新内容--人的性别遗传。请大家先将书上37页的教材阅读一遍。思考下面的"观察与思考题"。(注:教师打开男女成对染色体排序图的投影片,同时板书。)

Ppt课件:清晰的男、女成对染色体排序图。

板书:第四节 人的性别遗传

一、男女染色体的差别

1、组织辨认人的性染色体质疑:男女的性染色体一样吗?

2、性染色体的发现史

3、X染色体与Y染色体在形态上的差异。

(注:学生阅读完毕,给予一定的讨论时间。)

教师:对于生男生女问题的研究,人们最先将注意力集中到成对男性和女性染色体的观察上。咱们先请一位同学简单叙述一下性染色体的发现史,大家在听的同时,注意观察投影片上成对男女染色体排序图。

学生:1902年,美国细胞学家麦克郎在男性体细胞中发现了一对染色体的形态与别的染色体不一样,并把它称为性染色体。在1905年,美国细胞学家威尔逊和斯特蒂文特进一步给它们命名为X染色体和Y染色体;而女性同一对染色体是一样的,都是X染色体。

教师:2003年6月人类Y染色体基因测试由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生物医学研究所大卫·佩奇教授完成,它包含约78个编码蛋白质的基因。Y染色体内部存在有许多基因控制着睾丸发育,其中的基因丢失会导致不育症。

请同学们继续回答思考题。

学生1:每幅图最后一对染色体是性染色体。(注:教师示意其他同学回答以下问题。)

学生2:前一幅是男性的,后一幅是女性的。

教师:请说出你的依据。

学生2:因为男性性染色体与其他成对染色体不相同,它一大一小;而女性性染色体大小相同。

学生3:男性那一对性染色体中,较大的一条是X染色体,较小的一条是Y染色体。

学生4:我认为较小的一条是X染色体,另一条是Y染色体。

教师:我想这两位同学的看法可能代表班里一部分同学的看法,那么,哪一种看法才是正确的呢?再请一位同学给出正确的结论。

学生1:由于男女性染色体中都有X染色体,从图上比较知道,较大的性染色体在形态和大小上相似,应该是所说的X染色体,另一条较小的染色体是Y染色体。

学生2:由于精子与卵细胞中都各含1条性染色体,其中可能形成两种精子,女性只有1种卵细胞。

教师:请解释为什么?

学生:由于体细胞进行分裂时,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所以,男成对性染色体分离出两种不同大小的染色体,而女成对染色体仅形成一种染色体。

教师:结合男、女成对染色体排序图与刚才几位同学的回答,大家自己总结一下这一小节的内容。

学生:男女体内均有23对染色体,又各有一对性染色体,但男性染色体一大一小,大的为X染色体,小的为Y染色体;而女性染色体是一样的,都称为X染色体。其他的22对染色体均分别相同,称为常染色体。

(注:教师对学生的总结适当给予补充,并对此进行赞赏性的评价。板书重点内容。)

板书:①男性染色体由X与Y染色体组成

②女性染色体由两个相同的X染色体组成

教师:可见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中的Y染色体决定的。有Y染色体则为男性,无则为女性;除此两种情况之外还有其他因性染色体数量上的变化而引起性别畸形。(注:教师打开投影片。)

Ppt课件:1、多一个性染色体或少一个性染色体,常会导致性腺发育不全,失去生育能力。

2、Y染色体有强烈的男性化作用。有Y染色体存在时,性别分化就趋向男性,体内出现睾丸,外貌也像男性。而没有Y染色体的存在时,性别的分化就趋向女性,体内出现卵巢,外貌也像女性。

3.XXY个体:又称Klinefelter综合征。患者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47,具有22对常染色体,一对X染色体,还有Y染色体。其外貌像男性,较一般男性高;智能一般较差;睾丸发育不全,无生育能力;常出现女性似的乳房。 教师:可见性染色体数量上的变化都会引起性别畸形。正常情况下,男女

体内染色体数目保持46条不变。其中性染色体各一对,那么决定生男生女机会均等吗?下面我们通过模拟实验来验证一下。

二、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注:教师事先应做好如下安排。)

1.分组,每四人为一组。

2.每组分发两盒玻璃珠(颜色不一致,如黑与白)。玻璃珠子数量要多,黑白比例为2∶1。

3.说明:其中一盒中的白玻璃珠子与黑玻璃珠子,分别代表含Y染色体的精子与含X染色体的精子。其比例为1∶1;另一盒中全为黑玻璃珠子,代表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两盒中玻璃珠子比为1∶1。

4.要求学生模拟随机受精过程:一个同学从装有"精子"的容器中随机摸出一粒"精子",另一个同学从装有"卵"的容器中摸出一粒"卵",放在一起代表受精卵内含有性染色体的种类(或男或女),每人重复二次,并把结果记录下来。

5.讨论结果得出结论。(给出适当的活动与讨论时间。)

6.最后汇报本组的记录结果及讨论结果。(学生汇报结果,教师记录。)

学生:我们小组总共进行了六次,其中:黑白组合与白白组合的比例为2∶4。也就是说生男孩与生女孩的比例是1∶2。

学生:我们小组总共进行了六次,其中:黑白组合与白白组合的比例为3∶3,也就是说生男孩与生女孩的比例是1∶1。(注意,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学生的实验结论与所期望有很大的悬殊,教师要作好解释)

教师:最后我们统计一下模拟实验的总比例约为1∶1,这说明什么问题呢? 学生:这说明:人类在进行繁衍生息的过程中,男女性别比例非常接近1∶1。 教师: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通过模拟受精过程,我们知道生男生女的机会是均等的,接下来请大家以图解的形式分析这一自然规律,独立完成38页的生男生女图解。(注:学生完成之后,教师打开投影片给出正常答案)

教师:通过生男生女图解进一步科学地阐明生男与生女的机会是均等的,可见,重男轻女,为生男孩到处烧香拜佛、求医问药是不科学的,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如今,科学技术非常发达,人们可以在婴儿出生前鉴定其性别,有的家长仍受封建思想的影响,留男打女,刻意得到男孩,请大家想想这种做法可取吗?为什么?

学生:这种做法不可取,如果人人都是这样的想法,那么,不用很久,地球上就会因为无法繁衍后代而绝种,那将是人类面临的一场大劫难。

学生:不可取,因为男女性别比例是通过千百万年进化而来的结果。人们不能因为追求自己短暂的幸福而破坏自然界的规律,到那时,人们将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

教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5年发布《人类发展报告》,

GDI :性别平等指数

GEM:性别赋权指数

1995年江泽民主席在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上明确提出"男女平等是促进

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

2003年胡锦涛总书记在接见全国妇女九大代表时重申了男女平等的国策,大家的觉悟是很高的,我很欣赏你们,非常支持你们,我也会这样做的,你们呢? 教师:接下来大家思考练习题第2题。

答案:含X的精子和含Y的精子,哪种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是随机的,一个母亲如果生一个孩子,生男生女的机会各占50%。如果统计众多的母亲所生的孩子,男女比例会接近1∶1。所以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中,男女整体比例大致为1∶1。但如果只生一个孩子,或是男孩或是女孩,不可能1∶1,同样道理,一个家庭有几个孩子,出现男女比例不是1∶1是不奇怪的。

[拓展深化]

通过比例来了解我国人口性别情况,到2020年正处于婚育的青年,将3000--4000万男性找不到配偶。

引导学生到实际生活中去,正确对待社会仍存在着重男轻女的想法,母亲生出女孩而遭到家庭的冷落和责备的现象。渗透这些道德教育精神,教育学生消除重男轻女的想法 。

Ppt课件:

历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结果:

时间 次数 人口总数(亿) 男 :女

1953年 第一次 5.82 10 7.6:100

1964年 第二次 6.95 10 5.5:100

1982年 第三次 10.08 10 6.3:100

1990年 第四次 11.34 10 6.6:100

2000年 第五次 12.66 10 6.7:100

(注:对学生作出的答案给予完善,并进行鼓励性地评价,增强其自信心) 教师:可见人的性别决定是由其体内的性染色体决定的,但是否只与性染色体有关。前面学过生物性状的遗传是由基因控制的。性别决定与基因有关吗?请大家阅读39页的小字部分。

(注:阅读完后,总结本节内容,可以是教师自己总结;也可让学生总结,但教师要对其不足之处完善,以体现语言的严密,结构完整性)

[巩固练习]

一、看谁选得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B.人体细胞中常染色体有22对,性染色体有2对

C.人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可分为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D.精子中的染色体只有性染色体,没有常染色体

二、填空

人类的体细胞中有性染色体( ) 条 ,其中男性的性染色体为( ),女性的性染色体为( ); 精子中有常染色体( )条 ,有性染色体( )条,其性染

色体为( )

三、请同学查找有关性别歧视的典型事例,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评论,谈谈自己的看法。

●板书设计

第四节 人的性别遗传

一 :男女染色体的差别:由性染色体决定

1、性染色体 男:XY 女:XX

2、常染色体 男:22对 女:22对

二: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课后记:

应该充分利用课本三幅图片进行讲解,学生很容易掌握性染色体的特点,男女性染色体的区别,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但是发现学生做练习仍然出错较多,教师每次都应重点强调体细胞内染色体(成对)数目=受精卵内染色体(成对)数目=2生殖细胞(精子、卵细胞)内染色体(单个)数目。另外填图较容易掌握,但是让学生图解生男生女的奥秘,情况不那么令人乐观。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目标与方法

1.说出基因的显、隐性与性状的关系。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2.尝试运用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去解释生物遗传的本质。

3.认识近亲结婚的危害。

4.善待有遗传缺陷的人。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与讨论法

课前准备 课件

书本安排的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有助于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而本节课从学生自身的困惑出发诱导学生进行学习,学生学得很积极。

第二节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和饲养家蚕等实践活动,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

2.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3.举例说出昆虫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作用,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生物科学,并立志在仿生学方面钻研、创新、有所成就。 情感目标

1.使学生认识动物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并养成爱护动物、保护生物、好好学习生物学知识的良好品质。

2.通过本节学习,帮助学生在以后树立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

1.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

2.昆虫与人类生活的联系,生物科技在生物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1.通过观察和饲养家蚕等实践活动,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

2.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

教学方法

讨论、竞赛、启发、诱导等

教具准备

昆虫多样性及家蚕生殖发育过程的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郁郁葱葱的森林,一望无际的草原,绚丽多彩的奇花异草,还有种类繁多的飞禽走兽„„在我们脚下的土壤中,生活着蝼蛄、蚯蚓、鼹鼠等动物,以及大量的微生物和植物的根系。下面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昆虫的世界,看看自己是否能从中找出一些问题来。 (教师播放有关昆虫多样性的多媒体课件)

教师:多媒体放映结束了,哪位同学能描述一下刚才的画面?

学生:刚才画面上出现了辛勤的蜜蜂,飞舞的蜻蜓、蝴蝶,还有蚊子、苍蝇„„我觉得它们都属于昆虫。

教师追问:你如何判断它们都属于昆虫?

学生:它们和蝗虫一样,身体可以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一对复眼和一个口器;胸部有三对足,一般有2对翅膀。这些都属于昆虫

的主要特征。

教师:很好!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知道昆虫是地球上种类和数量最多的动物,种类超过100万种,几乎在地球表面的任何地方都有分布,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昆虫也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那么,这种会飞的无脊椎动物我们了解多少呢?同学们请看屏幕上的问题,思考并讨论:(屏幕内容如下:)

1.冬季几乎看不见蚊子、苍蝇,为什么春暖花开的季节蚊蝇就多起来了?

2.食用物品中,如何就长出了“肉虫子”

3.在太阳地下翩翩起舞的蝴蝶是由“毛毛虫”变的。“毛毛虫”是从哪儿来的?它怎么会变成蝴蝶呢?

4.“旱极而蝗”大家如何来解释?为什么在潮湿、阴暗的角落中,蚊子就比较多?

学生:夏季天气比较炎热,适合蚊蝇生活;冬季天气寒冷,蚊蝇就被冻死了,所以冬季我们看不到蚊蝇。

学生:在食用物品的制作中,不小心被播进去了虫卵,所以有时候就长出了“肉虫子”。

学生:“旱极而蝗”的意思是天气

教师: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对上述问题作了回答,那么,大家的回答是否正确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也许有些问题,你们就明白了。 板书:第二节 昆虫的生殖与发育

[讲授新课]

教师:我们这节课的重要内容是学习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我们以可爱的蚕宝宝来分析说明。我们先来看一段影片。

(教师播放有关家蚕生殖发育的多媒体课件。并回答以下问题)

1.在家蚕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中,经历了几次“风雨的洗礼”?

2.家蚕是通过哪种生殖方式繁殖后代?你能简单的介绍这种生殖方式的特点是什么吗?

3.根据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你发现了还有哪些动物与家蚕的生殖方式相似的? 教师:大家根据刚才所观看的内容,是否能回答出以上的问题呢?

学生:家蚕是通过有性生殖来繁殖后代,雄蛾和雌蛾通过交尾使卵受精,最终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

学生:家蚕的一生经历了四个阶段,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幼虫阶段是需要我们喂养的。

学生:有很多动物都和家蚕的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一样,比如:蜜蜂、菜粉蝶、蚊、蝇等昆虫。

教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正确。我们请哪一位同学总结一下,好吗? 学生:家蚕通过有性生殖方式产生后代。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它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异性都很大,一生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比如幼虫身体柔软具有体节,在胸腹部有8对足,

主要以桑叶为食,有蜕皮现象;而成虫有三对足,两对翅,不取食,几乎不能飞。

教师:你回答的太好了,像家蚕这样的发育过程我们生物学上就称为完全变态发育。

板书:

一、家蚕的生殖和发育——变态发育

1.定义——在发育过程中要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幼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的显著不同,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发育。

2.例如:蜜蜂、菜粉蝶、蚊、蝇等

教师:我国养蚕已经有很悠久的历史了。最早的养蚕应该追溯到黄帝的妻子——了,她是第一个学着开始养蚕、丝的人。自公元551年养蚕技术开始传到欧洲,在此以后的1000多年里,大量的中国丝织品西运,由此便形成了世界闻名的丝绸之路。所以说,小小的蚕不仅同文明紧密相连,同时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蚕还经常被文人墨客引入试文。唐朝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话,用蚕的默默吐丝行为赞扬了一大批甘于奉献的人。不过,我要对此诗句稍作改动,因为蚕虽然丝吐尽了,但并未死亡,只是化为蛹了,所以古人说法是错误的,应该改为““春蚕化蛹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教师:好了,家蚕的学习就暂时告一段落,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些其他昆虫的发育过程。

(教师播放蝗虫发育的多媒体片)

1.你从下面这幅图发现了一些新东西吗?

2.它的发育过程和蚕的相同吗?

3.你还知道哪些生物有与此相似的发育过程?

学生:蝗虫的发育和家蚕是不同的。由受精卵孵出的幼虫,形态和生活习性都非常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也没有发育成熟,仅有很小的翅膀。它的一生中也出现蜕皮现象,共蜕皮5次。发育过程中,只经历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不经过蛹期。

学生:和蝗虫的发育过程类似的还有蟋蟀、螳螂、蝈蝈等。

教师:像蝗虫这样的发育过程,经历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我们称之为不完全变态发育。

板书:

二、其他昆虫的发育——不完全变态

1.定义——个体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的发育过程

2例如:蟋蟀、螳螂等

教师:通过对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它们之间的区别。哪位同学告诉大家“态”指什么意思?

学生:通过对此,我认为“态”指的是形态。在蚕的发育过程中,幼虫和

成体的形态结构完全不同,而蝗虫的发育过程其形态改变的不明显,小蝗虫和大蝗虫的“长相“相似。

教师:非常好,理解了“态”的含义,对

于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就更容易理解。课前,我们所提出的几个问题你了解了吗?

[课堂小节,作业练习,结束新课]

教师:我们这节课主要以家蚕和蝗虫为例,学习了昆虫的生殖和发育。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昆虫是以有性生殖的方式进行繁殖的,它的发育过程可根据形态的变化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两种。有些昆虫对人类农业生产是有害的,而有的则是有利,也促进了中外文明史的发展。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蚕茧代表家蚕的( )

A 卵期 B 幼虫期 C 蛹期 D 成虫期

2.家蚕从幼虫到蛹要经过( )蜕皮

A 3 B 4 C 5 D 6

3.蝗虫的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是( )

A 卵→若虫→蛹→成虫 B 卵→蛹→若虫→成虫

C 卵→若虫→成虫 D 卵→蛹→成虫

4.跳蝻是蝗虫的幼虫,它与成虫的本质区别是( )

A 形态结构不同 B 生活习性不同

C 身体较大 D 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一、家蚕的生殖和发育——变态发育

1.定义——在发育过程中要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幼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的显著不同,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发育。

2.例如:蜜蜂、菜粉蝶、蚊、蝇等

二、其他昆虫的发育——不完全变态

1.定义——个体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的发育过程

2.例如:蟋蟀、螳螂等

《3.3生物进化的原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古生物学的证据。

2.通过对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内容的学习,初步了解生物进化的原因以及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形成的原因,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3.引导学生分析达尔文获得成功的原因,学习达尔文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分析

1.生物进化的证据是本小节的教学重点之一。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很多,其中最可靠最直接的证据是化石。化石是古代生物留下的遗体、遗物或痕迹,是某些生物曾经在地球上生活过的确凿证据,化石是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不同地层中保留了不同的生物化石,分析比较不同地层中的化石可以帮助人们认识生物进化的历程。科学家在研究生物进化时,对不同地质年代地层中的化石结构、生存环境加以比较,并将化石生物与现存生物比较,发现各种不同类型的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生存年代和进化历程以及进化的规律。判断化石形成的年代对于研究形成化石的生物的生活年代是极为重要的。科学家在研究化石过程中如何判断化石形成的年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向学生简单介绍同位素测定的方法。

生物进化的证据有许多方面,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了解这一点。若有时间教师也可以简单介绍一些其他方面的证据,如胚胎学的证据、比较解剖学的证据。

2.自然选择也是本节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自然选择是相对人工选择而言的。虽然达尔文环球考察早于他对家养动植物的研究,但是自然选择这个概念是在观察人工选择的基础上提出的。在教学中可以首先向学生介绍人工选择,了解人工选择的方法和意义,帮助学生理解自然选择的过程和意义。 课时安排

本节参考课时数为一课时。

教具准备

投影片(各种各样的生物化石);挂图:达尔文对饲养动物(家鸽何家鸡)和栽培植物(甘蓝)的研究工作。与进化相关的各种图片。

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准备】学生阅读教材P.146~148阅读材料。

【提出问题,引出新课】

各种生物是经过漫长的时间逐渐进化演变形成的。这一观点已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但是我们要问:(1)人类是如何获得这个结论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2)接受这一观点,需要一定的依据或证据。有什么证据能够证明各种生物是通过进化形成的?

(3)为什么生物会不断发展,原因是什么?即生物是怎样进化的?

这是这节课我们将要讨论的问题。

一、生物进化的证据:

科学家在研究生物进化时发现生物进化的历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科学家是如何了解进化的历程的?科学家又是怎样知道地球是曾经生活过什么类型的生物?生物化石可以作为研究地球曾经生活过的生物的材料,通过化石了解生物进化的历程。

我国宋朝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就谈到他在太行山和其他地方看到的动物化石和植物化石。根据太行山山崖上的化石,沈括认为太行山曾经是海滨。 什么是化石?生物化石是指由于某种原因,埋藏在地层中的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化石保留了古代生物原有的特点,所以被用来研究古代生物,它们可以直接或间接证明某种生物曾经在地球上生活过。

化石有很多种,有由生物体的坚硬部分形成的遗体化石,如骨骼化石、贝壳化石等;有保存植物叶片痕迹的印痕化石;还有遗迹、遗物化石等。 为什么化石能够说明生物的进化?

地球的地层形成有早有晚,不同的地层中有不同的生物化石。根据存在于各个地层中的化石,可以判断生物类型和生存的年代。对不同地层中的化石进行分析比较发现:

(1)最古老的地层中没有化石。

(2)从大约39亿年前的地层中开始发现生物化石。

(3)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越晚形成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

(4)古老的地层中水生生物的化石较多;晚形成的地层中陆生生物的化石较多。

讨论:科学家的这些发现说明了什么问题?

【小结】(1)通过对化石的研究,我们得知原始地球是没有生命的,生命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2)根据对化石的研究,我们知道了生物进化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发展过程。

【提问】生物进化的原因是什么?是什么推动着生物向前发展?

二、生物进化的原因:

最先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的是英国的博物学家达尔文。

讨论:达尔文是怎样提出科学的进化理论的?(根据学生读过的阅读材料进行讨论)

(1)从小热爱自然,喜欢观察并不断地提出问题。

(2)科学考察,发现许多与"上帝造物论"不一致的问题。

(3)观察研究人工选择。

(4)提出自然选择理论。

对于来自各方面对进化学说的攻击,达尔文持有什么态度?

1.人工选择:

利用挂图向学生介绍达尔文对饲养动物(家鸽和家鸡)和栽培植物(甘蓝)

的研究工作。介绍时需要解释什么是品种?品种是怎样获得的?

达尔文认为,在不同的饲养或栽培条件下,原始祖先产生了许多变异,人们根据各自的爱好对不同的变异个体进行选择。经过若干年的选择使所选择的性状积累加强,最后选育出不同的品种。

人工选择是根据人类的需求和爱好,经过不断的选择形成生物新品种。 达尔文由人工选择的实例联想到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物种的形成。在自然界中的生物进化,选择作用是怎样进行的?

2.自然选择:

提出问题与学生讨论自然选择是怎样进行的。

(l)自然界中大多数生物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例:1株1年生的植物只产生两粒种子,20年后会有多少后代?

大象寿命一般在100岁。一对大象一生可生6只小象, 740~750年后一对大象的后代可以达到1900万头。

这样的现象称为过度繁殖。

提问:过度繁殖会带来什么问题?

(2)生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即要保证生物必需的食物和生存的空间。生物生存的空间和食物是有限的。

提问:为了生存,生物在这个有限的生存条件下会出现什么现象?

生物之间为了获得生存所需要的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的斗争,称为生存竞争。

(3)生存竞争总有胜败。什么类型的生物在生存竞争中容易取胜或者失败呢?

实例:长颈鹿的进化。

(4)长颈鹿的进化过程中,谁在进行选择?

小结: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应环境的生存下来,不适应环境的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所以目前在地球上生活的各种生物大多是适应环境的。自然界的环境有各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环境对生物的差异进行选择,形成了适应不同环境的生物,同时,也产生了生物的多样性。

提问:生物进化的历程是否已经完成?如果还在进行,我们为什么不易发现生物的进化?

自然选择的进程十分缓慢。生物界的丰富多彩是经过许多亿年的选择形成的。

【本课小结】根据人类已经得到的证据可以证明丰富多彩的生物界是通过不断进化形成的。自然选择学说能够较合理的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但是关于生物的进化,到目前为止,还有许多问题不能作出合理的解释,还需要人类不断的研究探索,进行完善。

传染病

一、导入新课:

“生老病死”是世界上所有生物都会面临的问题,我们人类也免不了会被疾病困扰。你能写出你或你的家人、亲戚、朋友所患过的一两种疾病吗?(生黑板写)这些疾病中哪些属于传染病呢?传染病具有什么特点呢?这节课就让让我们共同关注传染病。生读目标。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 举例说明常见的传染病及其特点。

2、 概述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3、 举例说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

能力目标:从实际问题出发,理解传染病传播的3个基本环节及预防措施。 情感目标:了解传染病的常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学习重点:举例说明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学习难点:传染病与非传染病的区别。

二、自主学习:

(一):常见的传染病。[快速阅读课本71页内容,完成下列问题。我们看哪一小组最先完成。]

1、什么是传染病?它有什么特点?

生讨论回答上述两个问题,第三题抢答并说出属于哪种类型的传染病,不是的说出原因。[那么,传染病是怎样流行起来的呢?我们要想预防传染病应如何去做呢?请看课本72-73页内容,相信你定能完成这个问题及课堂练习。]

(二):传染病的传播和预防。【阅读课本72-73(讨论除外)的内容,理解下列问题】

1、传染病之所以能传播离不开哪三个基本环节?你能分别解释和区分它们吗?

2、预防传染病流行的重要措施有哪些?在传染病流行期间我们要想少得或不得传染病应如何去做呢?你能区分下面这分别是采取的什么措施?

3、你能根据下图给同学们讲一下流行性感冒是如何流行起来的吗?平常我们又应该如何预防呢?

课堂练习以上问题理解了吗?用下列题目验证一下吧,相信你一定能做对!]

1、下列不属于病原体的是( )

A、流感病毒 B、艾滋病病毒 C、蛔虫卵 D、苍蝇和蚊子

2、以下疾病中,不属于传染病的是( )

A、近视 B、艾滋病

C、非典型肺炎 D、禽流感

3、易感人群主要指( )

A、身体瘦弱,体质较差的人

B、接受医生、护士治疗的人群

C、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的人群

D、患病初期的人群

4、下列疾病中不属于呼吸道传染病的是( )

A、SARS B、流行性感冒

C、肺结核 D、狂犬病

5、预防接种的目的是( )

A、保护易感人群 B、切断传播途径

C、控制传染源 D、以上三者都是

6、现在医院中都使用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这是为了 (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者 D、使用方便

7、传染病传播性最强的时期是( )

A、发病以前 B、发病高峰期

C、发病初期 D、发病后期

8、不随地吐痰有利于预防( )

A、消化道传染病 B、呼吸道传染病

C、血液传染病 D、体表传染病

三、激情互动:

1、小组讨论;2、展示 : 1、2组1题;3、4组2题;5、3题;6组课堂练习;3、生讲解重点说出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环节,而要想控制传染病的流行只要做到三个措施中的一个就可以了。

四、魅力精讲:

学生总结本节内容:传染病的概念和特点,流行的三个环节及预防措施。

[过度]: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看话剧表演,从中找出传染病流行的环节及预防措施,并说出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小结:疾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类不注意保护自己,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只要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我们就一定能战胜疾病。【如2003年肆虐于我国部分地区的非典,就在我们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退步了。下面就请同学们完成有关非典的一个问题。】

五、拓展延伸:

自2002年11月份广东出现首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患者以来,短短几个月,“非典”迅速向全国大部分地区蔓延,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损失。现已查明,SARS病毒主要依赖近距离空气及飞沫传播,冬春季节为SARS的高发期。为防止SARS卷土重来,专家建议:保持工作、生活环境经常通风换气,注意个人和环境卫生,并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以抵御疾病的发生。如出现发烧、干咳等症状,要及时就医诊断。对SARS患者,要及时隔离治疗。治疗期间,不可随意用药,要遵医嘱方能取得预期效果。

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是一种什么类型的传染病?

2、SARS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3、切断传播途径的有效措施是什么?

4、对SARS患者进行隔离治疗的目的是什么?

5、保护健康人不患该病的措施有哪些?

完成后回答。非典我们是控制住了,可想到世纪绝症―――艾滋病,全国甚至全世界的人民仍会感到丝丝的忧虑。课下就请同学们搜集一些有关艾滋病的资料,我们下节课共同关注艾滋病。

我想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一定会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投入到全民健身的活动中去,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再见。


相关文章

  • 早期胎儿性别鉴定
  • 国家明令禁止做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目的是为了保持出生人口正常的性别比例。如果只是因为“重男轻女”,希望生男孩而进行胎儿性别鉴定,是绝对不允许的。但是,如果确实是为了避免孩子得遗传病,是可以做胎儿性别鉴定的。因为有些遗传病只传给男孩或只传给女孩。这样做是为了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目前,我国已发 ...

  • 婚姻法常识 >> 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wad();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以下简称母婴保健法),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母婴保健服务活动的机构及其人员应当遵守母婴保健法和本办法.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开展计划 ...

  • 母血鉴定胎儿性别
  • 在没有出现母血DNA胎儿性别检测方法前,一般是利用羊水穿刺术、绒毛采检术、B超等方法来测试。这些方法不仅需要怀孕的周数长,而且对母体和胎儿具有一定的创伤,可导致1%的流产率。 其实在香港早就出现了这种准确率高达98%的胎儿性别鉴定方法:母血DNA胎儿性别检测,该项技术运用先进精确的DNA基因工程科学 ...

  • 血液鉴定胎儿性别
  • 优生的角度讲,生男生女都一样,关键是要“优生”,以得到一个聪明、健 康的孩子。重男轻女的结果势必造成男女性别比例失调,其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所以并不提倡通过孕期检测来选择生男生女,各大医院也不为此提供此项检 查。 但是有一种情况例外,就是家族中有血友病病史的人中就需要在怀孕后检测胎 儿是男是女,因为 ...

  • 亲子鉴定书样本
  • 遗 传 检 验 报 告 委 托 方:XXX 委托事由:DNA亲子鉴定; 委托日期:20xx年06月01日; 鉴定日期:20xx年06月10日。 一.检材: 20xx年05月31日收到委托方XXX的三份检材: 检材1为毛发,用信封包装,上标有“父亲XXX”字样; 检材2为毛发,用信封包装,上标有“母亲 ...

  • 高三生物第二轮复习方案
  • 二轮复习承上启下,是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促进灵活运用的关键时期,是促进学生素质、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故有“二轮看水平”之说.  “二轮看水平”,具体地说,一是要看对《考试大纲》、《高考试题》理解是否深透,研究是否深入,把握是否到位,明确“考什么”、“怎么考”.二是看练习是否体现阶段性、层次性和渐进 ...

  • dna胎儿性别鉴定
  • 在没有出现母血DNA胎儿性别检测方法前,一般是利用羊水穿刺术、绒毛采检术、B超等方法来测试。这些方法不仅需要怀孕的周数长,而且对母体和胎儿具有一定的创伤,可导致1%的流产率。 其实在香港早就出现了这种准确率高达98%的胎儿性别鉴定方法:母血DNA胎儿性别检测,该项技术运用先进精确的DNA基因工程科学 ...

  • 司法鉴定业务范围
  • 法医临床鉴定 运用法医临床学的理论和技术,对涉受与法律有关的医学问题进行鉴定和评定。其主要内容包括:个身损伤程度鉴定、损伤与疾病关系评定、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程度评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评定、劳动能力评定、活体年龄鉴定、性功能鉴定、医疗纠纷鉴定、诈病(伤)及造作病(伤)鉴定、致伤物和致伤方 ...

  • b超鉴定胎儿性别准吗
  • 宝宝中心中国医学顾问团解答: 很多父母在怀孕期间就非常想知道,他们的宝宝是什么性别。不过,在中国大陆,在你怀孕的任何阶段,非医学原因的胎儿性别鉴定是被明令禁止的。 从医学上讲,你怀孕20周左右的B超检查很容易就能看出胎儿性别,当然前提是,给你做B超的医师能看到关键部位。在这个时期,男孩和女孩的差别已 ...

  • 最早胎儿性别鉴定
  • B超看胎儿性别、最早鉴定DNA胎儿性别、验血知胎儿性别 B超看胎儿性别、最早鉴定DNA胎儿性别、验血知胎儿性别 1.DNA验血测胎儿性别 母体DNA验血:可利用基因工程的技术,采取母体静脉的血液,来判断胎儿的性别。对胎儿及母体没有任何风险,由于出自血液DNA实验室提起的报告,现在鉴定的准确度最高能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