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造园思想

白居易一生营建过四个园林:渭上南园、庐山草堂、忠州东坡园和洛阳履道坊故里园,都是白居易自然美学思想的派生。白居易的造园思想,是他对山川自然美的长期领略和他的园林实践活动对自然山水美的体会,以及他对儒、释、道思想兼蓄并容而形成的。他所追求的园林意境是自然,幽静,赏心悦目。

四、 重视植物造园,“居必竹”

白居易的渭上“南园”和忠州“东坡园”,都是以植物造园。他早年在长安居常乐里,“茅屋四五间”,“窗前有竹玩”。(《常乐里闲居》) 在周至宅邸,“窗前故栽竹,与君为主人。”(《招王质夫》) 忠州任归长安,居新昌里,先营一堂,立即种竹,言:“意取北窗下,窗与竹相当。”“等闲栽树木,随风占风烟。”“篱东花掩映,窗北竹婵娟。”(《新昌新居四十韵》) 在洛阳履道里宅园,“履道西门有弊居,池塘竹树绕吾庐。”(《履道西门二首》) 有效晋王子猷的“宁可食无鱼,不可居无竹”之痴。白居易对园林植物的重视,自然美学思想的体现,但他不是完全的自然主义,是以景、情来对待园林植物的。他以景观构图和形成的风情花月意境为目的,常来裁剪疏理园中树木。“结构池西廊,疏理池东树;此意人不知,欲为待月时。持刀间密竹,竹少风来多;此意人不会,欲会池有波。”(《池畔二首》) 影响观赏园月和阻隔风来的树下,他都注意进行疏理,使这竹、月、风和水波处于生态节奏的旋律之中。

绿化丛郁是履道宅园的景观基础。南园池的东面、南面是一大片竹林,西园的西面、北面以及府第的北面都有大片幽篁。竹常青,作为空间的介面的密实度,有着特殊的围合空间的作用,它造成了园内四季常青的景象。园内的大乔木,榆、槐等种植在府第庭院内,特别是槐亭院,夏日浓荫,绿叶婆娑;冬季又高

枝扶疏,能使庭院内阳光明媚,与生活需求的季节功能要求吻合。春季园内有牡丹、芍药、桃杏,万紫千红,夏日池中荷花映日,秋季黄菊绕篱,这样园内的生态环境就形成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园林景象。

五、 造园顺乎自然,组景师法造化

在白居易的园林诗文里反复多次提出造园顺乎自然的美学观念。“疏凿出人意,结构得地宜。”(《裴侍中晋公以集贤林亭即事诗》)“引下疏为沼,随高筑作台。”(《奉和裴令公新成午桥庄绿野堂即事》)“信意取次栽,无行亦无

数。”(《东坡种花》) 他的组景原则是师法自然,意境源于名山秀川,其履道园池小滩即寓意富春江上的严子陵滩。“夹岸罗密树,面滩开小亭,忽疑严子濑,流入洛阳城。”(《亭西墙下,伊渠水中,置石激流,潺谖成韵,颇有幽趣,以诗记之。》)“巴峡声心里,松江色眼前。”(《题牛相公归仁宅新成小滩》) 他总是把园林小景比拟为真山真水的自然美,这也是他追求的美的境界。当然,他的“结构得地宜”的思想也是源于前代的园林美学思想,诸如他歌咏汉梁孝王的兔园、晋石崇的金谷园,以及他同朝的王维辋业别业等。而白居易进一步强调造园师法自然这一思想,即成了唐一代园林家的代表思想。到了明代计成写《园治》时,就更升华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一中国园林美的总纲。

六、 理水

白居易对水有着特殊的感情。在庐山草堂,左右引注:“堂东有瀑布,水悬三尺,泻阶隅,落石渠,昏晓如练色,夜中如环佩琴筑声”。“堂西依北崖右趾,以剖竹架空。引崖上泉,脉分线悬,自檐注砌,垒垒贯珠,霏微如雨露,滴滴飘洒,随风远去。”(《草堂记》) 这水与建筑的结合,色彩与音响效果的运用,

可为妙绝。在洛阳履道坊园池,水景是其主要园景之一,宅园十七亩,“水五之一。”(《池上篇并序》) 并作滩、引渠、砌堰,“置石激流,潺谖成韵”,“激作寒玉声。”休息之处,也要造成“阁前竹萧萧,阁下水潺潺”(《小阁闲作》) 的环境。白居易爱水,一方面出于他的自然美学思想,“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为吾师”。(《池上竹下作》) 更主要的是水有多样的景观造型。因此,水被称为“园林命脉”,而白居易是这园林命脉的早期理解者,他渴望“遂就无尘坊,仍求有水宅。”《洛下卜居》)

可见对水情感的真切。

七、 借景

从白居易的有关诗文中,可以看出他对“园林借景”早已有所领悟。他在渭上南园筑台构亭:“东窗对华山,三峰碧参差;南檐当渭水,卧见云帆

飞。”(《新构亭台,示诸弟侄) 在庐山,草堂前原有一片树林,他感到“惜哉远山色,隐此蒙笼间”决定伐去堂前树。于是“万叶落头上,千峰来面前。忽信决云雾,豁达观青天。”(《截树》) 在洛阳履道园池,亦筑台观龙门和嵩山太室、少室峰,在园内借得远山之景。诗人赏园还把时令季候变化造成的景色亦作为园景的特定景观。“午后郊园静,睛来景物新;雨添山气色,风借水精神。”(《闲园独赏》) 甚至把飞鸟流云亦作为园景。“古文斜斗出,新叶剪刀生;树集莺朋友,云行雁弟兄。”(《春池闲汛》) 借景是园林、第宅、城市环境设计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于景,有近借、邻借、远借、俯借、仰借、季候之借、睛晦之借和物象之借,是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必考虑的内容之一,而这些,在白居易的园林诗中都有所反映。

八、 赏石重在其势,置石贵于组景

最终与大自然的美相联系,回归自然之美,这就是品赏石景达到的美的境界。 置园石,白居易重视孤置和组置,与其他园景组合而置。为石设计典型环境,组配景物构图。他写了许多赏石诗表达这一美的观念。置石和叠石是履道宅园的主要景观之一。白居易爱石,赏石入微。因此,他从杭州带回的天竺石、苏州带回的太湖石、以及同僚赠送他的太湖石、青方石,都置岸边、庭中、窗下、岛上和渠岸,与水相映,与花木相配,与建筑相伴,与竹相随,都构成一种赏

石的环境和意境。园林石是一种特种抽象雕塑,以欣赏其造型的势态、质地的

十、 园林建筑宜近水,尺度宜小,形制宜朴,意境宜亲

白居易时代之洛阳,官宦云集,高馆竞弟。而他则明确表示,“不斗门馆华,不斗园林大。”(《自题小园》) 他的履道里园池十七亩,在当时属于小园。他认为小园的建筑更宜亲切小巧。“小水低亭自可亲,大池高馆不关身。”(《重戏答》) 园林建筑近水更能取得美的景观和意念。“弱柳沿堤种,虚亭压水

开。”(《题王家庄临水柳亭》) 园林中建筑的形制宜朴不宜华,他在履道里园,“新结一茅茨,规模俭且卑;土阶全垒块,山木留半皮。”(《自题小草亭》) 如果说他在筑庐山草堂时“木斫而已,不加丹;墙圬而已,不加白;砌阶用石,幂窗用纸,竹帘伫帏”,是由于山居条件限制,那么,他在洛阳履道坊园池筑屋,则绝不是因为经济、材料的困窘而被迫做原木茅亭的,这是诗人的自然美学思想的延续和再现。小园中一切建筑尺度从小,这是他的总构思,连桥也应是小桥。“袅袅过小桥”,“岸浅桥平池石宽,飘然轻掉泛澄澜。”(《池上泛

舟,遇景成咏,赠吕处士》) 白居易这种园林建筑宜小不宜大,宜朴不宜华的美学思想,对后世园林美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时隔二百多年之后,当李格非写《洛阳名园记》时则说:“洛人云:园圃之胜不能相兼者六:务宏大者少幽邃;人力胜者少苍古;多水泉者兼眺望。”这里说的“洛人云”,指的不是个别人的认识,而是多数人都这样看法。“人力胜者”苍古之意就减弱了,自然情趣就减少了,这和白居易的园林建筑宜小宜朴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即使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这仍然是一条原则。

白居易一生营建过四个园林:渭上南园、庐山草堂、忠州东坡园和洛阳履道坊故里园,都是白居易自然美学思想的派生。白居易的造园思想,是他对山川自然美的长期领略和他的园林实践活动对自然山水美的体会,以及他对儒、释、道思想兼蓄并容而形成的。他所追求的园林意境是自然,幽静,赏心悦目。

四、 重视植物造园,“居必竹”

白居易的渭上“南园”和忠州“东坡园”,都是以植物造园。他早年在长安居常乐里,“茅屋四五间”,“窗前有竹玩”。(《常乐里闲居》) 在周至宅邸,“窗前故栽竹,与君为主人。”(《招王质夫》) 忠州任归长安,居新昌里,先营一堂,立即种竹,言:“意取北窗下,窗与竹相当。”“等闲栽树木,随风占风烟。”“篱东花掩映,窗北竹婵娟。”(《新昌新居四十韵》) 在洛阳履道里宅园,“履道西门有弊居,池塘竹树绕吾庐。”(《履道西门二首》) 有效晋王子猷的“宁可食无鱼,不可居无竹”之痴。白居易对园林植物的重视,自然美学思想的体现,但他不是完全的自然主义,是以景、情来对待园林植物的。他以景观构图和形成的风情花月意境为目的,常来裁剪疏理园中树木。“结构池西廊,疏理池东树;此意人不知,欲为待月时。持刀间密竹,竹少风来多;此意人不会,欲会池有波。”(《池畔二首》) 影响观赏园月和阻隔风来的树下,他都注意进行疏理,使这竹、月、风和水波处于生态节奏的旋律之中。

绿化丛郁是履道宅园的景观基础。南园池的东面、南面是一大片竹林,西园的西面、北面以及府第的北面都有大片幽篁。竹常青,作为空间的介面的密实度,有着特殊的围合空间的作用,它造成了园内四季常青的景象。园内的大乔木,榆、槐等种植在府第庭院内,特别是槐亭院,夏日浓荫,绿叶婆娑;冬季又高

枝扶疏,能使庭院内阳光明媚,与生活需求的季节功能要求吻合。春季园内有牡丹、芍药、桃杏,万紫千红,夏日池中荷花映日,秋季黄菊绕篱,这样园内的生态环境就形成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园林景象。

五、 造园顺乎自然,组景师法造化

在白居易的园林诗文里反复多次提出造园顺乎自然的美学观念。“疏凿出人意,结构得地宜。”(《裴侍中晋公以集贤林亭即事诗》)“引下疏为沼,随高筑作台。”(《奉和裴令公新成午桥庄绿野堂即事》)“信意取次栽,无行亦无

数。”(《东坡种花》) 他的组景原则是师法自然,意境源于名山秀川,其履道园池小滩即寓意富春江上的严子陵滩。“夹岸罗密树,面滩开小亭,忽疑严子濑,流入洛阳城。”(《亭西墙下,伊渠水中,置石激流,潺谖成韵,颇有幽趣,以诗记之。》)“巴峡声心里,松江色眼前。”(《题牛相公归仁宅新成小滩》) 他总是把园林小景比拟为真山真水的自然美,这也是他追求的美的境界。当然,他的“结构得地宜”的思想也是源于前代的园林美学思想,诸如他歌咏汉梁孝王的兔园、晋石崇的金谷园,以及他同朝的王维辋业别业等。而白居易进一步强调造园师法自然这一思想,即成了唐一代园林家的代表思想。到了明代计成写《园治》时,就更升华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一中国园林美的总纲。

六、 理水

白居易对水有着特殊的感情。在庐山草堂,左右引注:“堂东有瀑布,水悬三尺,泻阶隅,落石渠,昏晓如练色,夜中如环佩琴筑声”。“堂西依北崖右趾,以剖竹架空。引崖上泉,脉分线悬,自檐注砌,垒垒贯珠,霏微如雨露,滴滴飘洒,随风远去。”(《草堂记》) 这水与建筑的结合,色彩与音响效果的运用,

可为妙绝。在洛阳履道坊园池,水景是其主要园景之一,宅园十七亩,“水五之一。”(《池上篇并序》) 并作滩、引渠、砌堰,“置石激流,潺谖成韵”,“激作寒玉声。”休息之处,也要造成“阁前竹萧萧,阁下水潺潺”(《小阁闲作》) 的环境。白居易爱水,一方面出于他的自然美学思想,“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为吾师”。(《池上竹下作》) 更主要的是水有多样的景观造型。因此,水被称为“园林命脉”,而白居易是这园林命脉的早期理解者,他渴望“遂就无尘坊,仍求有水宅。”《洛下卜居》)

可见对水情感的真切。

七、 借景

从白居易的有关诗文中,可以看出他对“园林借景”早已有所领悟。他在渭上南园筑台构亭:“东窗对华山,三峰碧参差;南檐当渭水,卧见云帆

飞。”(《新构亭台,示诸弟侄) 在庐山,草堂前原有一片树林,他感到“惜哉远山色,隐此蒙笼间”决定伐去堂前树。于是“万叶落头上,千峰来面前。忽信决云雾,豁达观青天。”(《截树》) 在洛阳履道园池,亦筑台观龙门和嵩山太室、少室峰,在园内借得远山之景。诗人赏园还把时令季候变化造成的景色亦作为园景的特定景观。“午后郊园静,睛来景物新;雨添山气色,风借水精神。”(《闲园独赏》) 甚至把飞鸟流云亦作为园景。“古文斜斗出,新叶剪刀生;树集莺朋友,云行雁弟兄。”(《春池闲汛》) 借景是园林、第宅、城市环境设计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于景,有近借、邻借、远借、俯借、仰借、季候之借、睛晦之借和物象之借,是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必考虑的内容之一,而这些,在白居易的园林诗中都有所反映。

八、 赏石重在其势,置石贵于组景

最终与大自然的美相联系,回归自然之美,这就是品赏石景达到的美的境界。 置园石,白居易重视孤置和组置,与其他园景组合而置。为石设计典型环境,组配景物构图。他写了许多赏石诗表达这一美的观念。置石和叠石是履道宅园的主要景观之一。白居易爱石,赏石入微。因此,他从杭州带回的天竺石、苏州带回的太湖石、以及同僚赠送他的太湖石、青方石,都置岸边、庭中、窗下、岛上和渠岸,与水相映,与花木相配,与建筑相伴,与竹相随,都构成一种赏

石的环境和意境。园林石是一种特种抽象雕塑,以欣赏其造型的势态、质地的

十、 园林建筑宜近水,尺度宜小,形制宜朴,意境宜亲

白居易时代之洛阳,官宦云集,高馆竞弟。而他则明确表示,“不斗门馆华,不斗园林大。”(《自题小园》) 他的履道里园池十七亩,在当时属于小园。他认为小园的建筑更宜亲切小巧。“小水低亭自可亲,大池高馆不关身。”(《重戏答》) 园林建筑近水更能取得美的景观和意念。“弱柳沿堤种,虚亭压水

开。”(《题王家庄临水柳亭》) 园林中建筑的形制宜朴不宜华,他在履道里园,“新结一茅茨,规模俭且卑;土阶全垒块,山木留半皮。”(《自题小草亭》) 如果说他在筑庐山草堂时“木斫而已,不加丹;墙圬而已,不加白;砌阶用石,幂窗用纸,竹帘伫帏”,是由于山居条件限制,那么,他在洛阳履道坊园池筑屋,则绝不是因为经济、材料的困窘而被迫做原木茅亭的,这是诗人的自然美学思想的延续和再现。小园中一切建筑尺度从小,这是他的总构思,连桥也应是小桥。“袅袅过小桥”,“岸浅桥平池石宽,飘然轻掉泛澄澜。”(《池上泛

舟,遇景成咏,赠吕处士》) 白居易这种园林建筑宜小不宜大,宜朴不宜华的美学思想,对后世园林美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时隔二百多年之后,当李格非写《洛阳名园记》时则说:“洛人云:园圃之胜不能相兼者六:务宏大者少幽邃;人力胜者少苍古;多水泉者兼眺望。”这里说的“洛人云”,指的不是个别人的认识,而是多数人都这样看法。“人力胜者”苍古之意就减弱了,自然情趣就减少了,这和白居易的园林建筑宜小宜朴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即使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这仍然是一条原则。


相关文章

  • 白居易诗歌革新理论
  • 白居易的现实主义诗歌理论谈片 白居易的现实主义诗歌理论在他写给元稹的信《与元九书》中有集中的论述。此外,在《新乐府序》、《寄唐生》、《读张籍古乐府》、《策林六十八》、《策林六十九》等诗文中也都有所阐述。白氏的诗歌创作在唐代诗人中是最多的。《与元九书》中他把自己五十一岁以前写的一千三百多首诗编为讽谕、 ...

  • 机关单位应用文(公文讲话)写作排比句范文集锦之四
  • 机关公文常用词汇集锦 动词一字部:抓,搞,上,下,出,想,谋 动词二字部:分析,研究,了解,掌握,发现,提出,推进,推动,制定,出台,完善,建立,健全,加强,强化,增强,促进,加深,深化,扩大,落实,细化,突出,建设,营造,开展,发挥,发扬,创新,转变,发展,统一,提高,提升,保持,优化,召开,举行 ...

  • 洛阳城南旅游实习报告
  • 这次人文考察的第二站是十三朝古都洛阳,三千多年的历史积淀吸引着我们一群向往着感受她厚重文化的的莘莘学子,一睹这自古以来,墨客骚人云集,有"诗都"之称的城池.已近六月,无缘感受牡丹香气四溢"花都"的芳容,在欣赏了她的晚装之后,翌日清晨我们便直奔她文明的保存之地, ...

  • 论文修改方法
  • 古今作家在修改文章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在修改论文中借鉴和参考。 一、虚心征求别人的意见 在初稿完成后,请他人帮助修改的方法,是一种较好的方法。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自己写的文章,总认为“文章自己的好”,看不出毛病来,而别人站在比较超脱的地位,容易发现文章中的毛病。一个人写文章, ...

  • 友谊的名言警句
  • 友谊是联结两颗同类心灵的纽带,它们既被双方的力量联结在一起,又是独立的。 ──(法)巴尔扎克 我曾试图用物质上的东西去结朋交友,可到头来结交的尽是些恶人;当我用精神上的赠品、友善的争辩和沸水一般炽热的思想与人相处时,我终于为自己赢得了知音。 ──(英)威·布莱克 最可爱的人是心地单纯的人,谁也比不上 ...

  • 互爱的格言警句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意思是:敬重赡养自己家里的老人,推广到敬重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子女,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子女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仁者不忧,知者不 ...

  • 珍惜朋友的格言
  • 不论是多情的诗句,漂亮的文章,什么都不能代替亲密的友情! 高山流水,非知音不能听(宋·文天祥)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唐·王勃)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西晋)付玄 君有奇才我不贫。 -(清)郑板桥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战国)庄子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 ...

  • 郑汴洛之龙门石窟导游词
  • 龙门石窟 大家都知道,我国有四大石刻艺术宝库.它们分别为甘肃敦煌得莫高窟,山西大同得云冈石窟,甘肃天水得麦积山石窟,而另一个呢,就是我们今天要去参观得龙门石窟了.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13公里处,行车约40分钟,那里不仅是著名得历史名胜,而且是自然风光很迷人得地方.整个龙门石窟由两山组成,一山为香山, ...

  • 赞美大树的格言
  • 咏松>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咏松>(宋)吴芾 古人长抱济人心,道上栽松直到今. 今日若能增种植,会看百世长青阴. <咏松>(清)陆惠心 瘦石寒梅共结邻,亭亭不改四时春.须知傲雪凌霜质,不是繁华队里身. <涧底松> (唐)白 ...

  • 扬州大明寺导游词
  • 大明寺位于扬州西北郊的蜀冈之上.它既是一座佛叫庙宇,也是一方风景名胜,由大雄宝殿.平远楼.平山堂.御园.鉴真纪念堂.栖灵塔.天下第五泉等组成. 大明寺殿内迎面坐着释迦牟尼等三尊大佛:背面为海岛,上有观音脚踏鳌头的立像.殿内东西两侧分列着十八罗汉,这里常年香烟缭绕,经声不断,每年元旦前夕,常有日本客人 ...